李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史籍记载,周朝以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依此論點,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李姓
東亞漢字文化圈姓氏
語言
監視
編輯
關於英文姓氏,請見「李(英文姓氏)」。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2月14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李姓"—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2021年10月28日)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姓氏
李
《百家姓》第4位
1: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2:
馮陳褚衛蔣沈韓楊
郡望
隴西郡、趙郡、渤海郡等
各地寫法
白話字
Lí
越南國語字
Lý
南韓標準語
이(리)
北韓文化語
리
讀音/拉丁轉寫
漢語拼音
Lǐ
注音符號
ㄌㄧˇ
南京官話
Li3威妥瑪拼音
國語:LeeLi臺語:Lí客語:Li31Li24Li53
港府粵拼
LeeLi
澳門粵拼
Lei
文觀部式
Lee
馬-賴轉寫
Lee
新加坡
Lee
馬來西亞
Lee
泰國
Sae-Lee
閩南語白話字
Lí
閩東語羅馬字
Lī
李姓是漢字姓氏之一,在中國《百家姓》中排第4位。
按人口計算是亞洲最多的姓氏之一[1][2][3][4]。
於中國大陸李姓是第二大姓(根據2019年1月中國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對2018年底全國戶籍人口的最新統計);其中四川、重慶、湖北、湖南、雲南等5個省區中李姓是當地第一大姓氏,於香港李姓是第二大氏;於臺灣李姓是第五大氏;於韓國李姓是第二大氏。
李姓為了區別其他同音姓,常說「十八子李」,「木子李」。
李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5]在朝鮮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見姓氏。
其中在韓國,李姓為第二大姓。
2016年最新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由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李姓占全中國漢族人口的7.94%,約9530萬排名第一。
河南省是中國李氏的第一大省。
古隴西,即今甘肅臨洮,為李氏重要發源地。
唐代是李氏的鼎盛時期,有「天下李」之稱。
在臺灣,李姓為第五大姓氏[6],分佈較多之縣市為宜蘭縣、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雲林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等。
李姓有多種常見的英文譯音。
在台灣常見Lee與Li兩種拼法,在香港李姓的英文譯音分別有Lee、Li及Lay三個,而在澳門則有Lee、Li及Lei等,現代中國大陸則統一依漢語拼音譯做Li。
Lii為國語羅馬字,Lay為粵語拼音,而Lei則為葡萄牙語譯音。
Li在除國語羅馬字外的國語拼音裡,均為「李」字的標準譯音,但由於Lee的拼法也是常見的英語姓氏,故漢語的李姓習慣上經常譯為Lee(名字中的李則仍譯為Li)。
另外,英語姓氏「Leigh」也翻譯作「李」。
在大韓民國國內,李姓譯作Lee。
李氏家族最有名的代表就是首爾景福宮李氏王族,外國人稱呼李氏朝鮮。
在其它亞洲國家及歐美國家存在非華人傳統姓氏之漢語拼音恰恰剛好的「Lee」的流傳於歐洲範圍內多年的歐洲姓氏。
只是剛好發音跟中國傳統漢姓的「Li」發音相同符合。
故大部分歐洲裔或外族歸化中文語系國家時的國籍掛上「李」這個漢字。
目次
1中文的李姓
1.1來源
1.1.1嬴姓說
1.1.2理氏說
1.1.3老姓說
1.1.4其他說法
2遷徙和分布演變
2.1先秦到唐朝
2.2宋朝
2.3明朝
2.4當代
2.5血型特徵
3郡望和堂號
3.1李氏政權
4朝鮮李姓
4.1分佈
4.2本貫
5越南李姓
6參考文獻
7延伸閱讀
8參見
9外部連結
中文的李姓編輯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9年9月1日)來源編輯
李楊戩
嬴姓說編輯
源於嬴姓,或出自皋陶之後顓頊帝高陽氏的後裔理征,或出自周朝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耳,屬於以官職名為氏。
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
理氏說編輯
史籍記載,周朝以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
依此論點,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商朝末年,皋陶後裔有個叫理征的人,出於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紂王的錯誤,勸他改正,結果因此惹惱了紂王而被殺害。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聽到消息後,便帶著年幼的兒子利貞外出逃難。
契和氏本想逃回娘家陳國(今河南淮陽),又怕連累娘家人,於是便往豫西方向逃。
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母子二人飢餓難忍,疲憊不堪。
這一帶荒無人煙,食物難尋,但契和氏發現附近的樹上結有一些「木子」,於是便採下來吃。
母子二人因此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
他們之後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今河南鹿邑東部)安家落戶。
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紂王的追緝,加上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利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
老姓說編輯
依高亨等人的說法,李姓不是由「理姓」演化而來,而是源於老姓。
這種說法主要源於對老子姓氏的考證,認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於老姓。
古文字學家唐蘭認為,老子姓李名耳的說法不確實:「據當時人普通的稱謂,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稱,因為當時稱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陽子、墨子、孟子、莊子、惠子以及其餘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書中絲毫沒有姓李的痕跡。
」(唐蘭:《老聃的姓名和時代考》,《古史辨》第四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2年)。
唐蘭明確地說明:老子並不姓李,而是姓老。
郭沫若、馬敘倫、陳獨秀等人同意唐蘭之說。
高亨從音韻學的角度引證甚詳,對此說有進一步的考證。
高亨在《老子正詁·前記》中說:老、李一聲之轉,老子原姓老,後以音同變為李,非有二也。
他列出四條證據:
先秦舊籍如《莊子》、《荀子》等,對孔、墨等人皆舉其姓,稱「孔子」、「墨子」,獨於老子則稱「老聃」而不稱「李聃」;稱「老子」,而不稱「李子」,所以「明見老子原姓老矣。
」
「古有老姓而無李姓」。
《風俗通義》:「老氏,顓頊子老童之後。
」春秋時代無李姓。
《史記·循吏列傳》的李離,係《左傳》士離之誤,不作李。
《戰國策》中始有李悝、李牧,李姓起源甚晚。
古人姓氏多無本字,常假借同音字。
老姓變為李姓,也是同音假借。
「古韻『老』屬幽部,『李』屬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
高亨從《老子》一書中引大量語句,證幽部、之部音韻通諧。
最後,他說:「老、李二字其聲皆屬來紐(即聲母為L),其韻又屬一部,然則其音相同甚明,惟其音同,故由老而變為李。
」其他說法編輯
胡族改姓。
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以漢化之。
鮮卑有複姓叱李氏,孝文漢化後,改為漢字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又如党項李元昊原是拓跋氏。
金時富察氏別姓為李氏。
阿史那思摩曾被賜姓李。
出自他姓改李氏。
李世績原姓徐,李繼遷原姓拓跋,都被賜唐國姓以改李氏。
遷徙和分布演變編輯
先秦到唐朝編輯
先秦時期,李姓的活動由河南開始,到戰國末,其活動地域已擴大到山西、河北、陝西、四川、湖北等地。
秦漢時期是李姓向各地遷移的重要階段。
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甌時,李姓始入兩廣地區。
李耳的後裔入甘肅,發展為隴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為趙郡李姓名家。
東達山東,東南抵贛浙蘇,南面南海及北部灣。
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時期,隴西李氏王朝傳19帝,歷時289年,李姓貴為國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親國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脹,成為國中第一大姓。
唐朝初李姓開始大批進入福建和海南。
明朝時進入台灣。
宋朝編輯
宋朝時期,李姓大約有56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後,為宋朝第二大姓。
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占全國李姓人口的11.6%。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北、四川、河南、山東,這四省李姓大約占全國李姓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陝西,江西,山西,湖南等地。
全國形成了圍繞中原地區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帶。
這個地方由冀豫魯、晉陝、川湘贛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組成。
明朝編輯
明朝時期,李姓大約有51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5.5%,僅排王、張之後,為明朝第三大姓。
宋元明時期,李姓人口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減少,600年中李姓人口減少了10%。
這與北方地區長期戰亂尤其是元朝的野蠻統治有密切關係。
遭受戰亂和屠殺的群體首先是大姓漢族人群,李姓是北方地區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慘重的損失。
明朝時期,江西為李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李姓人口的13.3%。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聚集於江西、山西、山東三地,這三省李姓大約占全國李姓人口的32.7%;其次分布於浙江、江蘇、河北、福建、河南等地。
宋元明期間,李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除了人口急劇減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
全國重新形成了東南的贛蘇浙閩、華北的晉冀豫魯兩大塊李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編輯
當代李姓人口已達9340多萬,為全國第二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7%。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萬激增到近9340萬,增長18倍之多。
李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
主要分布於河南、山東、河北、四川,這四省李姓大約占全國李姓人口的32.4%;其次分布於廣東、湖南、安徽、湖北、雲南、遼寧、江蘇、廣西、黑龍江、山西、陝西十一省區,占李姓總人口的44.6%。
河南為李姓第一大省,大約占李姓總人口的10.4%。
全國形成了中原、華北、雲川、東北四大塊李姓高密度聚居區。
血型特徵編輯
李姓人群的血型分布:O型血占32.2%,A型血占28%,B型血占30.4%,AB型血占9.4%[7]。
郡望和堂號編輯
李姓郡望,以隴西李氏最為知名。
唐《姓氏譜》載「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
」但唐朝之前,隴西李氏並非顯望,實際上以趙郡李氏為首
西山前李氏家廟
隴西李氏
趙郡李氏
柳城李氏
略陽李氏
雞田李氏
武威李氏
代北李氏
高麗李氏
范陽李氏
渤海李氏
西域李氏
河南李氏
京兆李氏
兌山李氏堂號:隴西堂燕樓堂趙郡堂渤海堂京兆堂河南堂范陽堂高麗堂。
李氏政權編輯
李氏先後建立的中國地區的政權有:
成漢五胡氐族
西涼十六國
唐朝
後唐(本朱邪氏)五代沙陀
南唐十國
西夏(本拓跋氏)黨項
大順其他國家政權
越南前李朝
越南李朝
李氏朝鮮朝鮮李姓編輯
此章節沒有提供參考來源,內容可能無法查證。
(2019年9月1日)Lee諺文이(리)漢字李文觀部式I(Ri)馬-賴式I(Ri)括號內為朝鮮(北韓)寫法
韓國主要姓氏分佈 金姓 李姓 朴姓 崔姓 鄭姓
李(리/이)是朝鮮半島(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分屬很多不同的本貫。
北韓的李姓寫法為리。
朝鮮半島的李姓源於漢族李姓,其漢字表記亦與中文李姓相同,英語譯作Lee。
在南韓,李姓因頭音法則讀音有如英文中的E(IPA:[iː]),故此偶而有Yi的羅馬化寫法;在北韓,其讀音近似Lee(IPA:[liː])。
分佈編輯
據2000年大韓民國政府統計,全國李氏人口最少679萬人,為韓國各姓氏中第二位,僅次於金姓。
全球朝鮮族人口15%是李姓。
本貫編輯
慶州李氏︰경주이씨
固城李氏︰고성이씨
公州李氏︰공주이씨
光山李氏︰광산이씨
廣州李氏︰광주이씨
隴西李氏︰농서이씨
丹陽李氏︰단양이씨
大興李氏︰대흥이씨
德水李氏︰덕수이씨
碧珍李氏︰벽진이씨
扶安李氏︰부안이씨
尚州李氏︰상주이씨
西林李氏︰서림이씨
星山李氏︰성산이씨
星州李氏︰성주이씨
遂安李氏︰수안이씨
新平李氏︰신평이씨
牙山李氏︰아산이씨
安南李氏︰안남이씨
安山李氏︰안산이씨
安城李氏︰안성이씨
安岳李氏︰안악이씨
陽山李氏︰양산이씨
陽城李氏︰양성이씨
延安李氏︰연안이씨
寧川李氏︰영천이씨
永川李氏︰영천이씨
龍仁李氏︰용인이씨
龍川李氏︰용천이씨
羽溪李氏︰우계이씨
牛峰李氏︰우봉이씨
蔚山李氏︰울산이씨
原州李氏︰원주이씨
陰竹李氏︰음죽이씨
益山李氏︰익산이씨
仁川李氏︰인천이씨
林川李氏︰임천이씨
載寧李氏︰재령이씨
全州李氏︰전주이씨
全義李氏︰전의이씨
旌善李氏︰정선이씨
貞州李氏︰정주이씨
真城李氏︰진성이씨
泰安李氏︰태안이씨
太原李氏︰태원이씨
平山李氏︰평산이씨
平昌李氏︰평창이씨
河濱李氏︰하빈이씨
陜川李氏︰합천이씨
海南李氏︰해남이씨
清州李氏︰청주이씨
青海李氏︰청해이씨
咸平李氏︰함평이씨
花山李氏︰화산이씨
歸化李氏︰귀화이씨,指近現代由中國移居歸化韓國籍的華僑之中的李氏。
越南李姓編輯
主條目:李姓(越南)
參考文獻編輯
^《中國姓氏·三百大姓——群體遺傳和人口分布》,主編袁義達、副主編邱家儒,著者袁義達、邱家儒、張瑞,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ISBN9787561754429
^《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上)[永久失效連結],袁義達主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ISBN9787561754412
^《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永久失效連結],袁義達主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ISBN9787561754429
^《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下)[永久失效連結],袁義達主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ISBN9787561756676
^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
^陳林黃張李分列台灣五大姓-香港文匯報.paper.wenweipo.com.[2014-08-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31).
^袁義達,邱家儒主編.中国四百大姓(上).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ISBN 9787210054610.
延伸閱讀編輯
[編]
《百家姓》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李姓部》,出自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參見編輯
漢字文化圈主題
歷史主題
人物主題
百家姓
李(英文姓氏)外部連結編輯
百家姓.維基文庫(中文).
(簡體中文)李氏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簡體中文)李氏族譜網
(繁體中文)財團法人台灣李氏宗祠(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簡體中文)中國姓氏排行(2007年4月24日)(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簡體中文)中國姓氏排行(2006年11月)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李姓&oldid=71308127」
延伸文章資訊
- 1李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 中文百科知識
起源演變. 有關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 1、源出嬴姓說。 即認為 ...
- 2李姓的来源李氏的姓氏源流-姓氏大全-百家姓
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
- 3您姓李嗎?您知道李家的始祖是誰嗎? - 新頭網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代偉大的浪漫 ...
- 4你姓李嗎?你知道李姓的始祖是誰嗎? - 每日頭條
- 5李姓(中国姓氏)_搜狗百科
有关李姓的源流和得姓始祖,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