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導論作業- 李語珍的數位歷程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環境可區分外在及內在環境,,就您所知,說明外在環境之內容有哪些? ... 外在環境-非生物性環境:是針對生物體周遭的物理或化學因子而言。

iLMS知識社群ePortfolioeeClass學習平台空大首頁登入 中文(台灣)English(US)Q&A線上人數:59    102110214的數位歷程檔   學習歷程檔案部落格相簿留言版 個人資訊 李語珍 訪客(200522),推薦(1) 文章(46) 回應(4) 文章分類 Essentialoilsshare(18)気分ノートMUSIC(5)にほんご(23)未分類 最新文章 大家的日本語聽力練習(06-19)【「質問」和「問題」的差別】(05-22)【日文的「床」是床鋪還是地板】(05-22)【「机(つくえ)」跟「テーブル」的差別】(05-22)日本正統茶禮儀(05-16)...更多 最新回應 re:自動詞と他動詞の例(04-21,小狗子)re:大家的日本語-出口日語-文法解說(09-06,悄悄話)re:日本茶道的流派(09-06,悄悄話)re:坊っちゃん夏目漱石(09-06,悄悄話) 我的好友 請選擇 位置:李語珍> share 生態學導論作業 by李語珍2016-02-2209:23:30,回應(0),人氣(1708) 1.環境可區分外在及內在環境,,就您所知,說明外在環境之內容有哪些? 「環境」一詞的涵義甚廣,廣義的說,舉凡一切會影響生物體活動、適應、分布、生育的因素,都可算是該生物所處的環境紅成條件。

環境的構成可分為「內在環境」與「外在環境」兩大部份:而外在環境又可再分為「生物性環境」與「非生物性環境」。

*外在環境-非生物性環境:是針對生物體周遭的物理或化學因子而言。

包括媒質、基底、日光、水分、氣候、營養因子、環境週期等七項。

(1) 娸質:主要功能,是做為生物體與外界聯繫的介質,它能夠提供生物體有用的物質,也可把生物體的代謝廢物帶走。

媒質對生物體的體型大小及生殖方式有所影響。

例如獅子魚在水中生活,就是以水為媒質的生物。

(2) 基底:是一個可以提拱生物棲息或活動的物體表面。

基底可以是陸地的表面,也可以是水的表面,但有芋些特殊的生物則可能以樹木或金屬的表面當做基底。

生物為了適應基底的特性,在運動器官的構造與功能上深受影響。

(3) 日光:,是所有生物最原始的能量來源,它以幅射能的形式穿透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後,被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葡萄糖或其它碳水化合物分子裡面。

日光對植物的影響比對動物更直接而明顯,其中最容易看到的是向光性。

光對動物行為的影響,形成所謂的「晝行性動 物」和「夜行性動物」。

日光在動物生理上可做為變溫動物和部份恆溫動物的熱能來源。

(4) 水分:水是新陳代謝所必需的重要溶劑,有許多營養物質溶解在水中被吸收,有些代謝廢物也必須溶解在水中排出體外。

在組織成分上,水佔生物體絶大部分的比例,某些水母類的生物,體內的含水量甚至高達90%,而一般的生物如果損失其水分超過20%時,就可能面臨死亡的威脅。

植物大都以固著根或氣生根吸收水分,但也有些水生植物全株都有吸水的功能。

動物獲得水分的方法有幾種不同的途徑:直接飲水、皮膚吸水、從代謝作用中獲得水分。

(5) 氣候:指某一地理區內大氣所表現出來的自然狀況。

天氣,是指在一天或一週內的大氣變化。

氣候,著重於長期性的大氣平均動態。

日光、氣溫、氣壓、風、濕度、隆水是形成氣候的六要素。

日光:氣候的決定性因子。

 氣溫:大氣的溫度。

 氣壓:大氣中的物體表面所承受的大氣壓  力。

 風:大氣因為溫度或壓力皂差異而迼成的局部性氣流是所謂的「風」。

濕度:一定體積的空氣中,所含水蒸氣的總量 降水: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後降落在地表上稱為降水。

降水的方式可分為下雨、下雪、冰雹、凝霜、結露、起霚等各種不同的型態。

(6) 營養因子:生物必須籨環境中攝取營養以維持生命,而依其取得營養物質的方式,可分成自營性與異營性兩大類。

生態系的營養因子是在動物、植物、微生物、土壤和水中循環不息的。

(7) 環境週期:因為地球自轉、公轉的運行,以及和月球、太陽的相關位置改變,會造成非生物性環境表現出週期性變化,這叫做環境迥期。

環境週期主要可分為:日期週、月週、期季節週期、潮汐週期等四種。

日週期:地球因為自轉的關係,在24小時之內會形成白天、黑夜週而復始的循環。

月週期:月球繞行地球一圈的時間是為一次月週期,所需時間是29.5天。

季節週期:因為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黃道面)以23.5度斜角交叉,所以在地球公轉一圈的過程中,南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會各自出現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

潮汐週期:地球表面的海水,受到太陽和月球兩種引力共同影響,會出現定期的漲退現象,這叫做「潮汐週期」。

*外在環境-生物性環境:指生態系中生物和生物之間的一切互動關係。

就同一時空條件而言,生物間彼此的關係可分為競爭、合作、片利共生、互利共生、寄生、抗生、剝削、捕食、人為關係等九種。

(1) 競爭:生物或物種之間,因為對環境的需求部份或全部相同時,是為「競爭」。

競爭關係隨處可見,而且不一定發生在不同的生物之間,同種個體之間的競爭可能更加劇烈。

(2) 合作:指兩生物生活在一起時,雙方都互蒙其利,但如果分開,雙方也都還可以正常生存。

合作關係對雙方而言都不是絶對必要的,只是在一起時,大家都更容易獲得生存所需而已。

(3) 片利共生:兩生物在一起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因此獲利,另一方並無利害影響,且雙方沒有絶對性的依附關係,這種情況叫做「片利共生」。

「附生」是另一種型態的片利共生,例如許多蘭科植物或蕨類依附在大樹的樹幹上。

獸類藏身於叢林,鳥類棲息於樹上,魚蝦潛伏在水草間,嚴格說來,都是廣義的片利共生關係。

(4) 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兩生物共同生活,甚至兩個個體緊密依附在一起仗雙方同時受益,且這種依存關係一旦被分開,贡者都有損失甚至不能繼續生存。

(5) 寄生:寄生關係的雙方,一方叫寄主,另一方叫寄生物或寄生蟲。

寄生物從寄主的體液、組織或消化物中獲得生存所需,而寄主則會受到某種程度的危害,所以是一方受益但另一方被害生物性關係。

指兩生物之間,一方分泌有毒物質抑制或毒 害另一方的情況,而這種毒性物質即是所謂的抗生素。

例如,青黴菌可分泌青黴素使它附近的許多細菌受到抑制而無法生長,目的是要獨享環境中的營養來源。

寄生關係的類型:體內寄生、體外寄生、單寄主寄生、多寄主寄生、終生寄生、暫時寄生、種間寄生、同種寄生、擬寄生。

(6) 抗生:指兩生物之間,一方分泌有毒物質抑制或毒害另一方的情況,而這種毒性物質即是所謂的抗生素。

例如,青徽菌可分泌青黴素使它附近的許多細菌受到抑制而無法生長,目的是要獨享環境中的營養來源。

(7) 剝削:某一生物從另一生物奪取生存所需是 為剝削。

例如杜鵑鳥的托卵行為。

(8) 某生物捕捉另一生物當做食物來源是捕食關係,加害者稱為掠食者,受害者則稱為犠性者或獵物。

捕食關係不一定只發生在動物與動物之間,動物將整梱植物拔起食用也是一種捕食關係,當然也有植物捕食動物的例子。

(9) 人為關係:因為人類惖特殊作為所引起的生物與生物間的關係叫人為關係。

人為關係通常只發生在人工環境中,例如,在動物園中把小豬和老虎養在一起。

早期的中國農村,會刻意讓馬跟驢子交配而生下騾子,這也是人為關係的實例。

人類畜養牲畜、獵人與獵狗之間,也都屬於廣義的人為關係。

2.請說明氣候之要素及重要性?天氣是結合溫度、濕度、降雨、風、雲量,以及其他出現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的大氣條件。

天氣的長期平均型態:地方性、區域性、全球性。

地球的大氣層,主要接收到太陽幅射,引起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熱量和造成熱形態,加上地球的旋轉和運動,也會產生風和洋流,這些空氣和水的運動,影響著地球的形態,包括:降雨量的分佈。

氣候要素不僅是人類生存和生產活動的重要環境條件,也是人類物質生產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

3.請說明生態金字塔? 延伸營養階層的概念,綠色植物具有最龐大的數量,如果以它為基底,上面的草食性動物層級、肉食性動物層級的數量會依序遞減,這就是所謂「生態金字塔」的概念。

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同時把吸收的太陽光能以化學能形式固定儲存在碳水化合物分子的化學鍵上。

這種化學儲存能,再通過食物鏈,與傳遞營養物質的同時,依次傳遞給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

動植物殘體被分解者分解時,又把能量傳給了分解者。

分解者把複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給土壤。

無機物中已不再儲存有化學能,因此這裡已不再有能量的傳遞。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都會消耗一部分能量,消耗的能量散失到環境中去。

4.個體之適應有哪些?(1)構造改變的適應外在構造的適應性改變,為物種生存的重要法寶。

構造適應發生在:獵食(例如增速及武器)避敵(例如偽裝及擬態)婚配(例如不同性徵或婚姻色) 同成長階段(例如生活史的變態過程)(2)生理改變的適應(律動)時間定位者:光照、溫度、潮汐、社會家庭因素,以及飲食睡眠等生活習慣等。

光週期:日週律動、年週律動、生物時鐘。

季節律動:春化作用、生殖洄游。

生理改變的適應(溫度)恆溫動物:內溫動物、溫血動物。

變溫動物:外溫動物、冷血動物。

(3)行為改變的適應 天擇讓物種(或群體)的行為產生適應性的改變,也有相當多的例子,這些行為表現於:攝食、防禦、遷徙、繁殖、與其他個體的關係。

Copyright©高雄市立空中大學.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