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在安史之亂中扮演者什麼角色?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史思明在安史之亂中扮演者什麼角色?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介紹:公元755年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

歷時近8年,唐朝雖取得最終勝利, ... 史思明在安史之亂中扮演者什麼角色?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釋出時間:2021-08-07 本文已影響2.96W人  公元755年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

歷時近8年,唐朝雖取得最終勝利,但也因此元氣大傷,強悍的大唐帝國走向沒落,最終退出歷史舞臺。

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關於唐高祖李淵,有一個很隱諱的事情,後世很少提及。

根據《尚書故實》記載:“高祖太武皇帝,本名與文皇帝同上一字,後乃刪去,嘗有碑版,鑿處具在。

”意思是說,李淵的名字叫“李世淵”,曾有碑刻可以證明。

這就很奇怪,李世淵和李世民本是父子,但他們倆的名字乍一看,卻像兄弟倆。

這種情況,在漢人文化中非常少見。

所以,歷史學家陳寅恪在《讀書札記一集》中明確指出:“此例足證李習於胡俗。

”陳寅恪的意思是,李唐皇室本是鮮卑人,鮮卑人早期的姓名,並不體現輩分。

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他干涉國史的編撰,把父親中間的“世”字幾乎全部抹去。

李世民為了美化自己,說李唐皇室出自隴西李氏,由於中間的世系傳承一直不能說清楚,所以唐朝的七大豪門一直不願承認李唐皇室出自隴西李氏。

可能因為李唐皇室本身就是胡人血統,所以自李世民開始,唐朝幾乎每朝都會重用蕃將,例如唐太宗時期的契苾何力(鐵勒人)。

到了開元年間,為了防止漢臣功高震主,唐玄宗對蕃將更加重用,這其中最著名的胡人將領莫過於安祿山。

公元755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叛,折騰了唐朝八年時間,把一個盛唐硬生生拖垮。

這場浩劫,並不叫“安祿山叛亂”,而是叫“安史之亂”,因為除了安祿山之外,還有一個史思明。

史思明雖然是“安史之亂”的二把手,但和安祿山相比,史思明才是機關算盡的大奸雄。

《劍橋中國隋唐史》曾認為,若史思明不是被兒子弒殺,他很可能取代唐朝。

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亂世梟雄史思明,從反面人物身上,看到不一樣的歷史。

一、偷天換日的大騙子根據《舊唐書》記載,史思明和安祿山都生於突厥部落,史思明比安祿山大了一天。

史思明生於臘月三十,安祿山生於正月初一。

很小的時候,史思明和安祿山就是很好的夥伴。

史思明約在20歲的時候,投軍成為一名斥候,因為他通曉六蕃預言,很快得到重用。

但史思明花錢大手大腳,他經常向朋友和官府借款。

34歲那年,史思明因無力償還債款,決定逃亡到奚部(鮮卑的一個分支),可是他運氣不好,還沒到目的地,就被奚人的巡邏隊發現,奚人打算殺掉他,史思明情急之下,撒了一個彌天大謊。

史思明對奚人說:“我是大唐陛下派來的使者,你們如果殺了唐朝特使,必定會遭到唐朝的報復,不如帶我去見你們大王,這樣你們還能立功。

”奚人雖然半信半疑,但總歸不敢冒險,於是把他送到奚王那裡。

史思明若有其事,見到奚王並不下跪,奚王大怒,史思明卻說:“大國使者見小國君王,何須參拜?”希望看他派頭如此之大,更不敢怠慢。

待到史思明吃飽喝足,奚王還安排一百多人護送他歸唐。

臨行前,史思明對奚王說:“你派去送我的人都是見識淺顯之人,這樣只會讓你們更丟人,你不如派你的大將軍瑣高親自護送我,到了唐朝,我們必定以貴賓之禮待之。

”奚王覺得史思明言之有理,便派瑣高前往。

沒想到,一行人剛到平盧,史思明就以前去安排接待為由,離開眾人,偷偷找到了平盧軍使裴休子,說奚王派心腹戰將瑣高前來偷襲平盧,不如趁夜將他們抓住,必定是奇功一件。

於是,平盧守軍全軍出動,很快抓住了瑣高,范陽節度使張守珪聽聞後,大喜過望,親自接見史思明,將他留在身邊,給予重用。

史思明就用這個騙術,成功坑了奚王,成全了自己。

巧合的是,此時的安祿山,也在張守珪帳下。

原來,安祿山因為偷羊被抓,他為了保命,答應幫張守珪抓俘虜,結果一抓一個準,張守珪便任命安祿山為偏將,不久還收他為義子。

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張守珪已經去世15年之久,如他還活著,看到盛唐的掘墓人正是自己培養的安祿山和史思明,不知作何感想。

關於史思明,還有一個人不得不提,此人就是他的妻子辛氏。

當初,史思明並未發跡,幽州大族之女辛氏無意間看到史思明的容貌後,怦然心動,央求父母做主將自己嫁給史思明。

父母苦勸未果,只得向史思明求親,史思明當時是窮小子一個,欠了一屁股債,聽聞有大戶人家之女帶著豐厚的嫁妝要倒貼,喜不自勝,立即便和辛氏完婚。

其實,《舊唐書》記載史思明“鳶肩傴背,欽目側鼻”,相貌並不出眾,不知道辛氏是什麼眼光。

若干年後,史思明稱帝,辛氏被冊封為皇后,人們才感嘆辛氏眼光毒辣,只可惜,這個皇后,只當了一年多。

二、藏在主角身後的配角公元742年,唐玄宗把年號從“開元”換成“天寶”,或許是因為換了年號,唐玄宗日益驕奢,轟轟烈烈的“開元盛世”也變了味道。

這一年,安祿山憑藉一味鑽營,獲得了平盧節度使的位置。

而史思明也成為了知平盧軍事,是安祿山的軍事副手。

同年,唐玄宗召史思明入朝覲見,《舊唐書》記載:嘗入奏,玄宗賜坐,與語,甚奇之。

問其年,曰“四十矣”。

玄宗撫其背曰:"卿貴在後,勉之。

"遷大將軍、北平太守。

意思是說,唐玄宗見史思明談吐不凡,問他多大了,史思明不好意思地說:“臣已經四十了,半生過去,碌碌無為。

”唐玄宗拍著他的背說:“你放心吧,有我在,你的大富大貴在後面呢!”不久,升任史思明為大將軍、北平太守。

這時,安祿山和史思明都是地方大員,手握重權。

在開元后期,張九齡離開宰相之位後,李林甫上位,李林甫為了防止人文有“出將入相”之功,於是向唐玄宗提出解決辦法:多提拔學問不高,但孔武有力的胡人為將。

如此以來,既能保證唐朝的軍隊的戰力,又能維持朝堂的穩定。

唐玄宗深以為然,安祿山、史思明等人能夠爬到高位,和這一原因關係密切。

13年後,安祿山攜范陽、平盧、河東三地20萬兵馬起兵反唐,聲稱奉唐玄宗密詔討伐權臣楊國忠。

安祿山起兵之前,已經祕密知會史思明。

在安祿山起兵的同時,史思明以迅雷之勢率兵攻打常山,俘虜了常山守將顏杲卿(顏真卿的堂兄),史思明在此後擋住河北兵馬的反撲,替安祿山守住了范陽,守住老巢。

其實,唐朝中後期,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已被破壞,唐玄宗採用“募兵制”來代替,許多士兵都是地方軍閥招募來的職業軍人,節度使們遠在邊疆,有自己的土地和軍民,朝廷根本無法控制。

節度使麾下的兵馬,只忠於自己,並不忠於朝廷,所以安祿山和史思明剛開始才會如此順利。

當時,河北已經亂成一團,河北守將歷經萬險將安祿山叛亂的訊息送到長安,唐玄宗竟然不信。

直到叛軍攻入河南,逼近洛陽,唐玄宗才匆忙應對。

不料,守護潼關的20萬守將久疏戰陣,輕鬆就被安祿山打敗,第二天六月,叛軍長驅直入,直逼長安。

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和太子李亨,狼狽出城,向南逃竄。

而這一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建立大燕,史思明在安祿山面前,表現的非常恭順,儼然成了最擁護安祿山之人。

杜甫曾詩云:“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史之亂的爆發,打破了“開元盛世”的烏托邦,讓唐朝的錦繡瞬間塌陷。

只是,這場叛亂之所以叫“安史之亂”,史思明就註定不是安祿山的配角,因為史思明是後發制人,他所表現的破壞力,遠比安祿山要讓人頭疼。

作為一代梟雄,安祿山有兩個非常致命的缺點,第一是身體不好,第二是脾氣不好。

安祿山因身體肥胖,常年不運動,起兵之後便生了瘡癤。

安祿山稱帝后,病情加重,雙目失明,因為疼痛難忍,他經常責打臣子,他的心腹謀臣嚴莊、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也經常遭到辱罵。

公元757年,安慶緒聯合嚴莊趁安祿山熟睡時,用大刀刺入安祿山的腹部,安祿山命喪黃泉。

從他自立為帝到去世,僅一年時間。

安祿山死後,安慶緒宣佈即位,成為大燕第二位皇帝。

安祿山死了,隔壁的史思明開始了另一番思考。

其實,史思明長期受制於安祿山,雖然二人是發小,但關係並沒有那麼鐵。

《舊唐書》曾記載兩件事:其一,天寶十年(751年),史思明隨安祿山征討契丹,結果大敗,史思明帶著700多名殘兵躲在山谷之中,安祿山為了逃避追責,把身邊的兩位副將殺掉頂罪。

後來史思明歸來,聽聞此事後大驚道:“還好我出現得晚,要不然被殺死頂罪的人恐怕就是我!”可見,史思明對安祿山早有戒心。

其二,安史之亂爆發之初,安祿山讓史思明去攻打饒陽,但史思明兵力不夠,向安祿山請求增援,但安祿山不同意,結果史思明差點被郭子儀和李光弼包了餃子。

對此,史思明憤恨不已,但他又不敢和安祿山理論。

通過以上兩件事可以看出,史思明對安祿山早就不滿了。

如今安祿山驟然去世,史思明的內心,不但不悲傷,反而如釋重負。

因為接下來,他將要成為這場叛亂的主角。

三、能屈能伸的大奸雄且說安慶緒自立為帝后,為了拉攏史思明這個元老,安慶緒封史思明為媯川郡王。

其實,這時候的安慶緒和史思明,可謂各懷鬼胎,安慶緒怕自己剛上位,史思明會對自己不利,因此拼命示好,但他並不信任史思明,換句話說,如果有機會除掉史思明,安慶緒一定毫不手軟。

而史思明自認為自己資歷高,不願意給安慶緒這個小輩打工,他佔據范陽,拼命拉攏勢力,他想吃掉安慶緒,自己做老大。

安慶緒畢竟年輕,在郭子儀、李光弼的持續攻打下,安慶緒兵敗洛陽,他一方面向北逃命,一方面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巴不得安慶緒滾蛋,不僅沒有出兵,反而間接地向唐軍提供情報。

安慶緒一直逃到鄴郡,收攏六萬兵馬,終於緩過氣來。

此時,史思明的勢力已經不容小覷,安慶緒打算派阿史那承慶帶兵以安撫為由,進入史思明的大帳,然後除掉史思明。

不料,事情敗露,被史思明搶先一擊,從此之後,安慶緒和史思明徹底撕破臉。

史思明在多方權衡之後,然後走了一步險棋,他帶領13郡共計8萬兵馬,投降了唐肅宗李亨。

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史思明的行動,詮釋了這句話。

李亨聽聞叛軍的二號人物竟然來投降,喜不自勝,立即下旨封史思明為歸義王、河北節度使。

其實,李亨看重的不是史思明本人的歸降,他更希望借史思明的投降,來向天下宣傳自己討伐叛軍的成績,以達到振奮唐軍的作用。

狡猾的史思明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他投降唐朝後,不僅從叛軍搖身一變成了唐軍,還得到了充分的給養。

李亨和史思明是雙贏的,吃虧的是安慶緒,他本就獨木難支,這下李亨和史思明聯手,他的處境更加艱難。

在史思明的麾下,有一位唐朝舊將,他叫烏承恩。

當初,烏承恩原本是鎮壓叛軍的,後來他的家人全部被史思明所擄,烏承恩兵敗,怕朝廷怪罪,不得已才投奔史思明。

史思明投降唐肅宗後,烏承恩又成了唐朝之臣。

正是因為他這種身份,烏承恩還是心繫唐朝的。

其實,從史思明投降唐朝的那一刻起,他早就想好了退路,因為他早晚還要反叛。

烏承恩把史思明的真實想法告訴了唐肅宗,唐肅宗大怒,和李光弼商量對策,李光弼認為不如借烏承恩之手除掉史思明。

於是,在公元758年初夏的一個晚上,身為范陽節度副使的烏承恩接到李光弼的密信,讓他擇機除掉史思明。

史思明狡猾至極,他早就在暗中監視烏承恩,當烏承恩和兒子持刀出現在李光弼的房門外時,史思明一聲令下,將烏承恩父子二人捉住,然後在烏承恩身上收到了李光弼的書信。

這時,史思明表演了一場戲,他把眾將士召集過來,委屈地哭了起來:“我何負於汝而至是耶?臣以十三州之地、十萬眾之兵降國家,赤心不負陛下,何至殺臣!”史思明哭得撕心裂肺,把朝廷罵成了一個“負心漢”,將士們紛紛被感染,然後,史思明殺掉烏承恩父子,帶著眾人再次反叛。

當時,郭子儀等九位節度使帶領20萬唐軍正在攻打安慶緒。

史思明的反叛,讓眾人始料未及,史思明擁兵13萬前來,以迅雷之勢奇襲魏州,魏州軍民憤然反抗,被史思明屠殺3萬多人,流血漂櫓。

這一年,史思明在魏州稱帝,自稱大聖周王。

四、同樣的開始,同樣的結局史思明本以為唐軍會滅掉安慶緒,沒想到他稱帝后,轉移了唐軍的注意力,李光弼等人率軍60萬向魏州撲來,郭子儀也正在往這裡靠攏,史思明無所畏懼,他命大軍向鄴城退去,自己只帶領5萬人馬和唐軍打起了遊擊。

幾個月來,史思明神出鬼沒,接連偷襲唐軍,唐軍雖然有60萬,卻沒有佔到便宜。

因此後人說,史思明在用兵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

三個月後,郭子儀列陣以待,史思明竟然藉著一場沙塵暴的掩護,成功打敗了郭子儀。

唐軍不能取勝,只得退兵。

走到絕路的安慶緒,看到史思明勢頭正盛,於是放低姿態,要向史思明稱臣。

史思明表面上客氣,說願意和安慶緒“互為鄰國、相互幫襯”,安慶緒大喜,親自來謝史思明,要和史思明歃血為盟。

不料,史思明設好圈套,將安慶緒和他的四個弟弟全部勒死。

從此,“安史之亂”,從“安”階段,轉到了“史”階段。

戰爭打到這個時候,不管是叛軍還是唐軍,都已經是強弩之末,多年的內耗,民不聊生,糧草匱乏,大家都在死撐。

面對郭子儀和李光弼的聯合圍攻,史思明雖然有幾次失敗,但卻都沒有傷其元氣。

史思明心思敏捷,善於用兵,但他沒想到,他最終會和安祿山一樣,栽在了自己兒子手裡。

公元761年,李光弼和史思明全面對峙,史思明命自己的長子史朝義修築三角城,限期一天修完。

第二天清晨,史思明親自巡城,發現史朝義根本完成不了進度,史思明對兒子大怒道:“等我消滅唐軍,一定殺了你這個家賊!”史載“朝義大懼”,兒子被史思明嚇壞了。

史朝義身為史思明的長子,因為不是皇后辛氏親生,屢遭父親責難。

當時更有傳言,父親打算廢長立幼,立辛氏之子史朝清為太子,再加上這次刺激,史朝義在部下的慫恿下,最終決定幹一票大的,殺掉父親,取而代之。

公元761年4月,史朝義帶領200多人提刀闖入史思明的寓所,史思明見勢不妙,先躲到廁所,又翻牆逃到馬廄裡,但又被史朝義捉住。

在死亡面前,史思明有展現出他“能屈能伸”的特點,他向兒子下跪,說自己白天說錯了話,讓兒子饒自己一命。

史朝義不聽,史思明又說:“我這是為了不讓你揹負弒父的罪名啊!”史朝義聽完,果然猶豫了。

史朝義的部下見他心軟,接連勸阻,最後,史朝義下令將史思明勒死,屍體祕密運回洛陽。

史思明機關算盡,最後卻死於兒子之手,年僅59歲。

歷史有時候非常奇妙,史思明和安祿山從小相識,就連生日也只差一天,二人一同叛亂,同樣的開始,也有同樣的結局。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五、筆者有話說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大事件,一個繁榮的唐朝,因為安祿山和史思明,從此再未崛起。

但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畢竟不同,如果說安祿山是一隻凶狠的白眼狼的話,那史思明就是一直狡猾的狐狸。

王世貞在《王弇州崇論》中曾評價史思明:史思明亦悍胡也,其才力遠出祿山上。

意思是,史思明的才能,遠在安祿山之上。

史思明十步一算,叛而又降,降而復叛,他每一次出手都非常精準,他善於用兵,打敗過郭子儀和李光弼。

若安史之亂一開始就由史思明領導,那對唐朝的破壞力肯定會更大。

如果史思明沒有被兒子所殺,那麼他的存在,將讓唐朝更加尷尬。

和安祿山相比,史思明才是真正的大奸雄!史思明的去世,頗具戲劇性。

如果史思明是一位叛賊,他的死,是天佑大唐,如果史思明是一位強者,那麼他的死,則頗為遺憾。

《劍橋中國隋唐史》:史思明任叛軍領袖後,證明他是一位傑出的將領。

如果不是他的兒子史朝義在761年將他殺害,他很可能推翻唐朝。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筆者不崇拜叛臣,但關於史思明,後人對他了解甚少。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以歷史來研究現實,在當今局勢下,有許多“史思明”,正躲在“安祿山”的身後,這一點我們要時刻警惕。

扮演者史思明安史之亂歷史上的蘇妲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上一篇: 梁山徵王慶勝利面見天子時,打扮普通的四位好漢是誰? 下一篇: 王莽篡位被殺之後其頭顱為什麼會被東漢視作珍寶 相關內容 史思明作為安史之亂的禍亂者之一,他有多厲害? 史思明作為安史之亂的二號人物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唐肅宗李亨在“安史之亂”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庫爾德人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他們又在中東亂局中扮演著什麼角色 猜你喜歡 《青春鬥》五個角色的扮演者分別都是誰?還演過什麼角色 《如懿傳》艾兒扮演者袁禕一介紹,在劇中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魯肅在赤壁之戰中扮演者什麼角色?有什麼作用 安史之亂的中,安祿山集團的二號人物,史思明是什麼樣的人? 安史之亂的中,安祿山集團的二號人物,史思明是什麼樣的人? 賈珍和秦可卿在紅樓夢中,扮演者什麼樣的角色? 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扮演者什麼樣的角色?這一戰讓他揚名天下 安史之亂的領導者之一史思明長子史朝義簡介 同樣是安史之亂叛軍之首,為什麼史思明沒有什麼存在感 安史之亂史思明是個怎麼樣的人?史思明是怎麼死的? 熱門精選 歷史上的蘇秦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 08-09 史思明是什麼人?比安祿山更狡猾,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07-17 歷史上的秋香在當時社會中扮演什麼角色 08-12 歷史上真實的完璧歸趙是什麼樣的?藺相如扮演者什麼樣的角色 12-22 《怒海潛沙》禁婆是個什麼樣的角色?扮演者個人資料介紹 03-19 安史之亂如果史思明多活幾年的話歷史會有是什麼樣的 06-24 安史之亂中的另一位主人公,史思明怎麼感覺沒存在感? 04-27 朝鮮之役中大明錦衣衛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05-10 最新文章 漢朝時期在解決匈奴問題上,霍去病扮演者什麼樣的角色? 《星球大戰9》中有霍位元人梅里出演嗎?在劇中扮演什麼角色 魏晉南北朝在中國古代歷史所佔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姚廣孝在靖難之役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他為什麼是黑衣宰相? 《橙紅年代》阿瑟扮演者葉瀏介紹,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江陵之戰時,梁元帝蕭繹扮演者什麼樣的角色? 索倫人在清朝扮演者怎樣的角色?他們是如何發展的? 安史之亂帶來了哪些不良影響?安祿山與史思明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周王朝的內亂是怎麼回事?卿大夫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大江大河》韋春紅扮演者是誰?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