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的德國、故事與政治(上):洗完桑拿浴的「那個女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1989年柏林圍牆已完全敞開,35歲的梅克爾看完新聞,打了一通電話給住在附近小鎮的媽媽:「我們可以去布理斯托大酒店(位於西柏林)吃生蠔了。

全產品速覽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聯合報數位版 聯合70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新聞話題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橘世代 myBeauty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HBL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聯副70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udn / 轉角國際udnGlobal / 政經角力 WhatsApp twitter 梅克爾的德國、故事與政治(上):洗完桑拿浴的「那個女人」? 2021/09/24黃哲翰 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在今年秋天的國會選舉後卸任,這也將結束他漫長的16年「領導德國」的總理生涯。

圖為梅克爾經典的招牌手勢「梅克爾菱形」(Merkel-Raute)。

圖/路透社facebook 「太初有桑拿浴...」 梅克爾的時代即將在今年德國大選後落幕,對其漫長16年總理任期的回顧評論,或許可以回溯到32年前的一段故事,用「太初有桑拿浴」這句話來開始。

1989年11月9日,崩潰前夕的東德政權已無力控制局面,反抗集會遍地開花、越來越多民眾突破鐵幕出逃。

前此不久,關於黨中央政治局將效法中國天安門血腥鎮壓的風聲仍甚囂塵上,但就在當天晚間7點左右,官方無預兆地在回答外國記者提問時,附帶提到:即刻起開放東德民眾自由申請前往西德。

言下之意即是:柏林圍牆已完全敞開。

這不但令現場媒體大為驚愕、也隨即震撼了世界——世人皆知東德即將發生鉅變,但很少人料到竟會以這樣雪崩般乾脆的態勢朝向解體、朝向被西德統一。

1989年11月9日,柏林布蘭登堡門前的東德人與西德人,正一同見證並參與著「推倒柏林圍牆」的歷史一刻。

圖/美聯社facebook 在此一撼動歷史的時刻,35歲的安格拉.梅克爾在位於東柏林、離進入西柏林的波恩侯姆橋(BornholmerBrücke)步行僅約10分鐘的家中看完新聞,打了一通電話給住在附近小鎮的媽媽: 「我們可以去布理斯托大酒店(位於西柏林)吃生蠔了。

」 然後繼續收拾浴巾等用具,走出家門,到附近的公共游泳池洗桑拿浴——無論如何,這天都還是星期四,而每週的星期四對她而言,是固定要洗三溫暖的日子。

當她稍晚從泳池回到家門口時,梅克爾才意識到此刻世界已發生鉅變:家門旁的波恩侯姆大街正被人車潮所淹沒,大家興高采烈地往西柏林的方向蜂湧而去。

梅克爾手上還拿著浴巾,就這樣跟隨人群穿過圍牆、走進西柏林。

她第一時間想打電話給住在漢堡的姨媽,便和一群東柏林人找到一戶人家借電話。

打完電話後,興奮的眾人要繼續動身前往西柏林繁華的選帝侯大道(Kurfürstendamm),去體驗資本主義的燈紅酒綠——然後梅克爾說,這攤她先不跟了,明天一早還得上班,接著便獨自往回走。

「梅克爾手上還拿著浴巾,就這樣跟隨人群穿過圍牆、走進西柏林。

她第一時間想打電話給住在漢堡的姨媽,便和一群東柏林人找到一戶人家借電話——然後他就走回東柏林回家睡覺了。

」圖為1989年11月10日清晨,仍持續跨越柏林圍牆向西前進的東柏林人。

圖/美聯社facebook 在得知柏林圍牆突破的第一時間裡,梅克爾心裡想的,竟然是:「我們可以去西柏林吃生蠔了!」圖為1973年,學生時代的梅克爾。

圖/梅克爾官網facebook 直到今天,游泳和桑拿浴仍是梅克爾休閒放鬆的重要方式。

圖為2013年暑假,梅克爾與先生在義大利休假玩水。

圖/法新社facebook 隔天,這位東柏林科學院的物理學者一如往常地進研究所,埋首量子化學的問題。

只是,所有同事都激動地去迎接新時代了,整個單位就只剩梅克爾一人。

兩德翻天覆地的歷史變局,對這位低調過日常、缺乏政治激情的物理學者而言,彷彿只是下班洗浴之餘順便去看個熱鬧打個卡的小小個人冒險。

直到不久後,她驚訝地確認了東德併入西德已是大勢所趨,出於對東德可能成為西德人之政治實驗場的疑慮、也出於對東德社會主義勢力可能在統一後借屍還魂的擔憂,這才跟上同儕的腳步,投身百花齊放而又混亂紛雜的政治巨浪中。

此時,代表著各種意識型態的政黨蓬勃運作,梅克爾在左右光譜間考慮了一輪之後,最終加入了一個政治意識型態淡薄、傾向處理時局現實問題的小黨「民主啟程」(DemokratischerAufbruch)。

梅克爾雖然無政治激情,但立場卻不含糊:她反對繼續社會主義路線、並支持儘速與西德統一。

她認為東德失敗的主因是經濟,而西德的經濟體制才是更有效的;東德若要實現政治自由,則必須擁抱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經濟才是政治自由的保障。

換言之,在梅克爾看來,讓柏林圍牆倒下的關鍵因素,既非人民對抽象民主價值的渴望、也非和平禱告會上牧師們對自由人權的鼓吹,而是吃不到生蠔、沒有像樣的優格、買不了福斯金龜車的鬱悶。

此一務實且另外帶有英國柴契爾那種自由主義式的、新教倫理色彩的經濟優先論,也是她政治基調的原點。

「兩德翻天覆地的歷史變局,對這位低調過日常、缺乏政治激情的物理學者而言,彷彿只是下班洗浴之餘順便去看個熱鬧打個卡的小小個人冒險...」圖為1989年11月11日,柏林圍牆倒塌兩天後,尚不知所措、只好暫時派軍警看守的「兩德破口」。

圖/美聯社facebook 梅克爾認為認為東德失敗的主因是經濟,而西德的經濟體制才是更有效的;東德若要實現政治自由,則必須擁抱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經濟才是政治自由的保障。

圖/美聯社facebook 梅克爾的政治生涯始於擔任「民主啟程」柏林黨部的發言人,期間以不問意識型態之爭、沉著務實而獲信任。

該黨在當年東德解體前最後一場人民議會大選中與東德基民盟(Ost-CDU)結盟,選後隨即泡沫化。

在此進程中,梅克爾先是被東德過渡內閣總理德邁齊爾(LothardeMaizière)延攬為政府的代理發言人。

同年10月3日,兩德統一,民主啟程正式併入基民盟,梅克爾乃於12月代表基民盟參選統一後的首屆國會議員,當選後即被總理柯爾(HelmutKohl)任命為聯邦婦女兒少部長。

短短一年內,梅克爾從政治同儕對其幾乎沒有印象的「洗桑拿浴出來的女人」,令眾人錯愕地攀升為聯邦部長,其緣由無非是當時執政者妝點門面、象徵團結與平等的需要:德邁齊爾的東德內閣需要小黨與女性、柯爾的聯邦內閣則需要東德人與女性,而沒有派系背景的梅克爾恰好是天賜的最佳花瓶。

當時德邁齊爾曾向柯爾推薦梅克爾: 「她是個理智的女人(einegescheiteFrau)。

」 柯爾聞言不禁訕笑——「理智」和「女人」這兩個詞的組合,以及這個組合被用來形容那位曾被他喚作「小姑娘」(Mädchen)的梅克爾,顯然都讓他感到滑稽。

圖為從政初期訪問漁村的梅克爾。

1990年梅克爾被臨時延攬為東德過渡政府代理發言人,在無意之間也成為「末代東德發言人」。

圖/梅克爾官網facebook 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民主啟程正式併入基民盟,梅克爾乃於12月代表基民盟參選統一後的首屆國會議員,當選後即被總理柯爾(右)任命為聯邦婦女兒少部長。

圖/美聯社facebook 然而這位飽受西德傳統男性政治菁英輕蔑的東德女性政治素人,卻開始展露其獨特的政治韌性,並在之後逐一撂倒對手——也包括柯爾本人。

梅克爾在柯爾內閣歷任婦女兒少部、環境核安部的首長後,成為基民盟首位女性秘書長;隨後於2000年當上黨魁,並在2005年勝選出任總理。

從此她連續16年橫掃德國政壇,並且始終都能獲得不同黨派選民的高度信任,是聯邦德國有史以來唯一能連選不敗、做好做滿之外還能善保晚節的總理。

梅克爾在政壇上的成功,部分原因當然能歸於其個人風格,例如務實低調、無雄心抱負、不堅持意識型態、習慣妥協避免爭端......等異於其它政壇領袖、甚至與傳統領袖魅力互相抵觸的反向特質。

然而這些特質還是必須具體放到時代的脈絡下來看,才顯得有意義。

套用梅克爾與基民盟的老對手、綠黨(dieGrünen)籍的現任巴符邦邦長克雷屈曼(WinfriedKretschmann)的話來說: 鑑於21世紀德國政治文化轉型的需求、以及層出不窮的跨國危機,兩方面都恰好造就了像梅克爾這樣的非典型領導者。

我們先從德國本身的政治挑戰談起。

「誰是梅克爾?」圖為1995年2月,擔任聯邦環境部長的梅克爾(左),在內閣周會中,與同席的時任司法部長莎賓娜.勒特豪瑟-施納倫伯格(右)意外「撞衫」,巧合性地拍下了這張同步率極高的「反射照片」。

圖/路透社facebook 90年代後期,兩德統一所帶來的經濟紅利已耗盡,聯邦德國開始直面社會轉型白熱化的陣痛:隨著經濟重心從傳統製造業轉移到知識經濟產業,原本以技術勞工與傳統白領、小企業主為主的穩定中產社會,也面臨階級洗牌重組——擁有高等學歷的知識經濟中產新貴取代了傳統老中產,成為中流砥柱,社會主流價值也由傳統、保守、階序的社群共識,轉向多元、流動、開放、平等、環保等全球化價值。

新老階級洗牌、族群多元分化的結果,讓聯邦德國藍領工會色彩的老左派社民黨(SPD)、以及保守中產家庭價值的老右派基民盟,都開始面臨選民基礎逐漸萎縮的問題。

兩者過去隨便都能囊括三、四成以上的選票,但在此刻這種「全民政黨」的地位已岌岌可危。

在某個意義上,1998到2005年社民黨與綠黨的紅綠聯合執政,率先回應了知識經濟新時代選民板塊碎片化的問題,而往新興的全球化價值靠攏。

綠黨天生的全球化基因自不必多說,社民黨則犧牲了藍領基層鐵票倉的利益旨趣,往知識經濟新中產的世界觀靠攏,轉型為全球化價值的政黨。

2003年起,紅綠聯合內閣在社民黨籍總理施若德(GerhardSchröder)的力推之下,為了回應當時德國深陷經濟停滯、社福重擔不堪負荷的窘境,開啟了所謂《議程2010》(Agenda2010)的激進改革:減稅、大砍失業救濟金、刪減健保給付,並且一方面降低企業人事支出、鬆綁解雇限制,另一方面則彈性化勞動法規、創造出大量兼差派遣性質的迷你工作。

頓時,傳統以勞權與社福自豪的德國社會開始豬羊變色,派遣工作成為職場常態,財富的分配也更趨極端化。

這不但讓社民黨的鐵票選民大感被黨所背叛,也引發民眾普遍怨怒,激進改革的黑歷史乃成為社民黨往後每次大選時沉重的原罪。

90年代後期,兩德統一所帶來的經濟紅利已耗盡,聯邦德國開始直面社會轉型白熱化的陣痛。

圖為1998年萊比錫街頭的左翼抗爭騷動。

圖/路透社facebook 相對於社民黨,世紀之交的基民盟不僅要面對選民板塊碎片化的問題,同時也受柯爾執政晚期的負評與醜聞所累,與這位掌權25年之黨主席的政治遺產切割、徹底改弦更張以適應社經新局勢的需求,也就更加急迫。

年輕、女性、出身東德、沒有傳統派系負累的梅克爾,就此被柯爾的後繼者、時任黨主席兼國會黨團總召的蕭伯樂(WolfgangSchäuble)拉拔出線,接任基民盟秘書長,進入黨的權力核心。

柯爾對基民盟帶來的危機、以及紅綠執政所引發的民怨,梅克爾都從中看到了自己的機會。

在秘書長的就職演講上,梅克爾以黨內改革者的姿態登場,以一句「寧冒風險、不願錯誤的安定」(RisikostattfalscherSicherheit)公然與提拔自己進入聯邦政壇的柯爾對標(後者最後一次競選口號為「要安定、不要風險」),意圖將黨的政策方向帶往經濟自由化與社會開放化,以便能與社民黨競爭。

1999年11月,已卸任總理的柯爾被踢爆政治獻金醜聞,這場政壇的大火波及基民盟黨內不少中樞政要,與柯爾關係曖昧的蕭伯樂亦不能倖免。

梅克爾隨即在聖誕假期的前夕,果斷繞過蕭伯樂,逕自投書媒體,要求黨與柯爾割席斷義。

此一高舉義旗的閃電突襲,讓梅克爾廣獲黨內青壯改革派的支持,也使蕭伯樂陷入尷尬窘境。

儘管梅克爾意在為蕭伯樂競選總理之路掃除障礙,但後者仍在次年2月黯然辭去黨魁與黨團總召。

毫無懸念地,梅克爾隨後接下了黨魁,然而作為總理候選人跳板的黨團總召關鍵位置,則由同是黨內青壯改革派新星、在反柯爾陣線上與梅克爾親密結盟、但立場則更加保守的梅茲(FriedrichMerz)拿下。

梅克爾當年「果斷割席」身陷獻金醜聞柯爾,是他政治生涯的代表之戰。

圖為2000年1月,梅克爾與提拔自己的蕭伯樂(右,蕭伯樂因曾遭槍擊刺殺,半身癱瘓)。

圖/美聯社facebook 作為改革派的黨主席,梅克爾既無地方派系實力、又無法掌握聯邦議會黨團,可謂雙重架空。

同時她還必須面對黨內「安地斯聯盟」(Andenpakt)的強勢挑戰: 這是一群後68世代的青壯實力派,在一次到南美進行政治培訓的返程飛機上所結成類似兄弟會的同盟(因此仿效南美國協安地斯共同體的為名)。

他們清一色都是男性,政治意識型態為傳統天主教的家父長式保守主義,回應時局問題的關鍵態度有三:家庭、核能、反移民。

成員們早已彼此約定好共同接班後柯爾時代的政局,不料卻從東邊的天上突然掉下來一個梅克爾。

此外,基民盟的姊妹黨基社盟(CSU)黨魁史托伊伯(EdmundStoiber)亦虎視眈眈。

在爭奪基民/基社盟黨團提名2002年總理候選人的過程中,安地斯聯盟與史托伊伯結盟,支持後者出馬競選,對梅克爾造成極大壓力。

梅克爾自知不敵,乃繞過盟友梅茲,與史托伊伯交換條件:支持後者競選總理,換來後者承諾在選後支持梅克爾排除梅茲、兼任黨團總召。

《時代週報》副主編烏利希(BerndUlrich)多年後回憶:2002年大選前夕,他與梅克爾一同出席在柏林郊區舉辦的基民盟催票健行活動。

健行過程中,梅克爾冷靜地向烏利希分析自己當下的處境:她認為自己還沒把握,所以讓位給史托伊伯,等後者一敗選,自己就有資格接手黨團總召了;並且她也不能把總召之位繼續讓梅茲坐,否則她黨主席之位遲早不保——她並不針對梅茲,但梅茲必須走人(梅茲選後辭掉總召,並從2004年起淡出政壇10餘年,至梅克爾執政晚期才回鍋「復仇」,兩度競選黨主席皆失利)。

這位基民盟黨主席面對媒體記者如此坦然的姿態,給了烏利希極不尋常的印象:梅克爾不帶情緒、也毫不遮掩,就像處理科學問題那樣,向他條分縷析權鬥各方的利害關係,以及她的解決方案。

而解決政治對手,彷彿就像解決科學問題一樣,也沒什麼好隱諱的。

「解決政治對手,彷彿就像解決科學問題一樣,也沒什麼好隱諱的。

」圖為2000年4月11日——梅克爾贏得選舉成為黨魁的隔天——若無其事在記者會上讀著《每日鏡報》對自己勝選的報導。

圖/路透社facebook 同樣的性格,在多年後又讓烏利希訝異了一回:2015年2月,他與梅克爾一同在餐廳吃飯,當時德國剛就烏克蘭問題與俄羅斯完成初步協議,但普丁(VladimirPutin)卻單方面打破承諾,突然進軍烏克蘭。

梅克爾第一時間從手機訊息得知消息,臉色不改,伸出手指在餐桌上比劃、向這位同桌的記者詳細解釋普丁的進軍路線、戰略目標、政治企圖等等。

最後淡定地說: 「這隻鳥好奇怪。

」(WasfüreinseltsamerVogel,意指普丁是個怪咖) 然後繼續吃飯聊原先的話題。

這兩個例子都反映了貫穿梅克爾政治生涯最突出的特質——「非權謀的權謀」:政治意味著公開理性、不帶情緒的利害分析,以及合理務實的解決方案。

梅克爾的權謀風格,因而同時展現出矛盾的兩面。

首先,梅克爾是個正派的「好人」:她開誠布公、不搞黑箱、不受挑釁、不爭強鬥狠也不報復、凡事對事不對人(事實上,根據許多記者、名人們的描述,梅克爾私下也確實是個暖心的好人)。

但在另一面,她清除升遷障礙時快狠準的手段,卻也屢屢展現出科學理性的冷酷決絕。

接續下篇:〈梅克爾的政治、故事與德國(中):讓選民放棄思考「不對稱反動員」戰術?〉 普丁是梅克爾總理任內最為難纏,兩人交手最多次的「勁敵」,圖為2007年1月,梅克爾訪問俄羅斯,與總統普丁在索契的總統度假別墅會談——但在記者會上,普丁的愛犬Konni卻大搖大擺的闖進會場,這讓怕狗的梅克爾很是難堪。

此舉也被西方媒體圈認為是「普丁特意安排,要讓梅克爾尷尬的『下狗威』」,不過事主Konni本犬後來已在2014年過世。

圖/法新社facebook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梅克爾的政治、故事與德國(中):讓選民放棄思考「不對稱反動員」戰術? 梅克爾的德國、故事與政治(下):犬儒化的「危機總理」? 統一尚未成功:柏林圍牆倒下30年,一個西德家庭的東德記憶 梅克爾時代的句點:「德國媽媽」為何走下神壇? 爭奪「梅克爾2.0」總理之戰?專訪戴達衛2021德國大選Q&A 深度專欄 德國 梅克爾 WhatsApp twitter 黃哲翰 興趣使然的寫作者,各種題材都想寫寫看。

先前住在德國曼海姆,現居奧地利維也納。

作者文章 MIG德國製造1890(上):浪漫民族變鐵血的「帝國大創業」2021/10/28 MIG德國製造1890(下):「天命暴走」的偉大民族復興?2021/10/28 梅克爾的德國、故事與政治(下):犬儒化的「危機總理」?2021/09/27 梅克爾的德國、故事與政治(中):讓選民放棄思考「不對稱反動員」戰術?2021/09/26 梅克爾的德國、故事與政治(上):洗完桑拿浴的「那個女人」?2021/09/24 德意志「叩頭中國」迷思(下):你的「親中」無關我的新冷戰?2020/07/30 最新文章 入侵一個月後:烏克蘭與俄國侵略戰爭的「間接傷害」?2022/03/25 南韓打房失敗啟示錄:首爾與他的無殼絕望世代2022/03/24 男權新世界?專訪南韓選後的「女性家族部」攻防戰2022/03/18 流血不等於門票:歐盟為何無法加速「烏克蘭入歐」?2022/03/17 南韓總統選後談:進步派「0.7%輸掉青瓦台」的敗北結構?2022/03/10 烏克蘭血饅頭:中國印度從「俄軍侵略」觀望什麼好處?2022/03/08 回應 最熱 烏克蘭戰報#24:不降13萬市民即戰犯?俄軍消滅馬... 2022-03-2113:15 「MU5375是什麼梗?」中國東航空難的行銷血饅頭 2022-03-2312:59 烏克蘭戰報#25:消失的俄國防部長?美俄軍事熱線「... 2022-03-2412:59 逃出危城馬立波:《美聯社》記者最後撤離的戰地見證 2022-03-2217:57 終結者的反戰人聲:阿諾史瓦辛格與他的「俄羅斯英雄」... 2022-03-1813:25 東方航空MU5735空難:737NG與中共民航史的... 2022-03-2212:17 烏克蘭戰報#26:拜登的北約盟軍峰會「再一次警告中... 2022-03-2513:17 不平等的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組屋求生」的社會底層 2022-03-1720:56 災難新聞換功德積分?專訪國際專欄作者黃哲翰 2022-03-2314:13 南韓打房失敗啟示錄:首爾與他的無殼絕望世代 2022-03-2417:24 轉角國際臉書專頁 轉角國際udnGlobal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