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鏈簡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紡織產業的中游有人造纖維產品、天然纖維產品、化學助劑,以及經由以上材料紡織而成的紗與布料。

天然纖維分為植物纖維與動物纖維,植物纖維有棉、麻、黃麻、苧麻等,動物 ...  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企業籌資更便捷  大眾投資更穩當 總體產業面 產業鏈簡介 政府相關產業政策 個體公司面 基本資料 經營理念 產品介紹 經營實績或得獎記錄 企業ESG資訊 近期活動與訊息 聯絡方式 查詢公司所屬產業鏈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 請選擇產業類別: 半導體製藥醫療器材食品生技再生醫療電動車輛產業LED照明產業太陽能產業汽電共生風力發電能源元件智慧電網區塊鏈金融科技人工智慧雲端運算資通訊安全大數據體驗科技運動科技太空衛星科技休閒娛樂印刷電路板電子商務被動元件通信網路連接器電腦及週邊設備平面顯示器觸控面板水泥食品石化及塑橡膠紡織電機機械造紙鋼鐵汽車軟體服務建材營造交通運輸及航運金融貿易百貨油電燃氣文化創意業其他 紡織產業鏈簡介  上游 石化原料(例如純對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內醯胺、丙烯腈等) 中游 人造纖維產品(例如尼龍纖維、聚酯纖維、嫘縈纖維等 天然纖維產品(例如純棉、純羊毛等) 化學助劑 紡紗 織布 下游 染整 成衣及其它家居紡織類品 本國上市公司(6家) 台塑 南亞 中石化 台化 遠東新 東聯知名外國企業(12家) 旭化成化學株式會社 Ascend 巴斯夫 陶氏 帝斯曼 恒力石化 英力士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 中國石化 宇部興產 翔鷺石化 逸盛石化共18家本國上市公司(20家) 南亞 台化 遠東新 新纖 宏洲 東華 南紡 力麗 力鵬 宏益 集盛 怡華 宜進 聯發 得力 偉全 聚隆 昶和 三洋實業 宜新實業本國上櫃公司(4家) 東隆興 福大 新昕纖 光明本國興櫃公司(2家) 展頌 永虹先進知名外國企業(6家) 杜邦 Grasim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KelheimFibres LenzingFibersCorp. 儀徵化纖共32家本國上市公司(3家) 利華 中和 怡華知名外國企業(6家) 中國中紡集團 恒源祥 華芳集團棉紡有限公司 Techwool 天虹紡織 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共9家本國上市公司(4家) 昶和 國化 中華化 康普本國興櫃公司(1家) 奇鈦科知名外國企業(3家) 巴斯夫 拜耳 陶氏共8家本國上市公司(16家) 台化 宏洲 東和 福懋 南紡 大東 大宇 力鵬 佳和 年興 大將 台富 怡華 宜進 宏遠 得力本國上櫃公司(1家) 東隆興本國興櫃公司(1家) 展頌知名外國企業(3家) 百隆東方股份有限公司 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天華紗業集團共21家本國上市公司(18家) 台化 新紡 福懋 大宇 宏和 力鵬 佳和 年興 台富 怡華 宏遠 得力 偉全 昶和 三洋實業 弘裕 儒鴻 利勤本國上櫃公司(2家) 飛寶企業 元勝本國興櫃公司(1家) 敏成健康知名外國企業(3家) 溢達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江蘇聯發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魯泰集團共24家本國上市公司(19家) 南亞 台化 遠東新 南染 新紡 大魯閣 福懋 力鵬 佳和 年興 宜進 宏遠 強盛 得力 南緯 昶和 大統新創 三洋實業 業旺本國上櫃公司(2家) 東隆興 興采知名外國企業(3家) 青島鳳凰印染有限公司 福建聯邦三禾 盛虹集團有限公司共24家本國上市公司(18家) 達新 遠東新 嘉裕 宏和 年興 台富 宏遠 南緯 昶和 三洋實業 台南 儒鴻 聚陽 如興 廣越 南六 康那香 新麗外國上市公司(3家) 淘帝-KY 百和興業-KY 金麗-KY本國上櫃公司(7家) 金洲 聚紡 銘旺實 興采 南良 雙邦 光隆本國興櫃公司(1家) 振大環球知名外國企業(6家) 蓋璞 H&M 宜家家居 無印良品 優衣庫 颯拉共35家 紡織產業鏈簡介紡織產業鏈上游為石化原料,經製造成尼龍纖維、聚酯纖維、嫘縈纖維、碳纖維等人纖產品後,再紡成紗線,然後經過織造成布疋,再經漂白、染色、印花、塗佈、整理等染整程序,裁製縫合為成衣製品或其他相關紡織商品。

紡織品製造流程可分為纖維、紡織、染整、成衣/居家紡織類品等四大階段,其中紡織又可進一步區分為紡紗與織造兩個步驟:紡紗是由粗紗轉化為細紗,紗線送至工廠後,再將紗線插至紡織機台的運作軸心上,紡織機台將紗線向上抽離並送至紡織機;接下來為織造步驟,在此階段藉由紡織機器內梭子不停地來回穿梭,最後編成為一塊布,布織物(含棉、毛、合成纖維等)整理成箱後即可送至下游廠商進行後段加工處理。

一、上游:紡織產業的上游原料除了天然的棉花、毛料、絲、麻等,亦包括塑化原料,例如生產聚酯產品用的乙二醇(EthyleneGlycol,EG)、純對苯二甲酸(PureTerephthalicAcid,PTA),生產尼龍產品所需的己內醯胺(Caprolactam,CPL),以及生產亞克力棉所需的丙烯腈(Acrylonitrile,AN)等;在人造纖維的生產鏈上,PTA的上游石化原料為對二甲苯(p-Xylene,PX),EG上游的石化原料為乙烯(Ethylene),而乙烯的上游為石油腦(Nathptha)。

目前國內紡織產業原料來源除了臺灣廠商以外,亦有部分來自海外進口,尤以天然纖維為主。

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將會牽動紡織上游原物料價格的走勢,尼龍重要的石化原料CPL與原油價格具高度連動性,而PTA與EG也會隨著油價而調整,但除油價影響,下游聚酯類產品的需求多寡也會影響PTA與EG的價格。

2022年Omicron疫情再度爆發、俄烏戰爭、通貨膨脹、縮表、升息等不確定因素干擾,衍生原物料上漲,又歐美各國合力制裁俄羅斯的狀況下,讓原本上漲的國際油價一飛衝天來到120美元。

在烏俄戰爭沒有停止的情況下,變數很大,估計2022年下半年油價將處於100美元以上高點來回震盪。

乙二醇(EG)是化纖原料之一,與PTA聚合後,成為聚酯化纖原料,拉成聚酯絲、織成布,是布匹、服飾的主要原料,具有棉花等原料的替代性;因EG原料的EO(環氧乙烷)儲存不易且具有爆炸性,因此廠商通常不會建立大量庫存,因此EG的價格常因短期需求變動而呈現急漲急跌趨勢,因此淡旺季需要看下游產品而定;而PTA是由PX轉化而成,並以醋酸為溶劑,於高溫及適合壓力進行氧化,再精製而成。

目前全球90%以上的PTA用於生產聚酯切片(簡稱PET),PET分為聚酯纖維、聚酯薄膜、瓶用酯粒和聚酯。

PTA的下游延伸產品主要是聚酯纖維。

聚酯纖維,俗稱滌綸。

在化纖中屬於合成纖維;合成纖維製造業是化纖行業中規模最大、分支最多的子行業。

石油是塑化業最重要的原料,因此塑化原料價格劇烈波動,也因EG保存不易,價格取決於油價的高低;目前全球EG供過於求,EG廠都在調降產能利用率,再加上中國新產能出爐,EG價格一度跌到每噸約600美元,最新報價則回升到每噸640美元。

不過,對EG大廠來說,因原料乙烯的報價每噸都在1000美元以上,因此EG價格低於成本,在多賣多虧的情況下,全球EG大廠不約而同調降產能利用率,多維持在六至七成不等。

而美國已經又全球通膨嚴重,在美國連續升息抑制通膨的狀況下,2022年下半年景氣趨緩,但下半年為紡織旺季,因此EG價格有可能回穩。

而對二甲苯(PX)是PTA生產的原料,石油價格快速上漲,CPL與EG、PTA等化纖原料價格也跟著上揚,在原油供需偏緊局面難改,價格依舊維持在高位運行,使得PTA的成本有強烈的支撐,加上大陸PTA工廠受到原料價格的影響,現貨加工差維持在低位,工廠的開機意願不足,以及近期檢修及減產產能情況下,在低加工差之下,工廠計畫PTA裝置檢修,如此將可支撐PTA延續回溫格局。

尼龍主要原料是CPL,而CPL主要是銷售給尼龍業者聚合成尼龍粒,再供抽絲或工程塑膠領域使用,隨著油價上漲,以及市場供需吃緊下,CPL報價呈現看漲。

又受惠聚酯加工絲價格上漲,加上缺料塞港致使運價上升,紡織業的原物料價格回跌不易,以及下游客戶回補庫存需求,供給減少下,目前呈現價量同步轉強。

雖然中國因疫情封城影響產業供應鏈,但第四季為產業傳統旺季,估計報價將維持高檔。

由於國際局勢不穩,烏俄戰爭衝擊連鎖通路,通膨影響服飾消費,2022年第二季景氣轉趨保守,諸多的不確定因素衝擊下,大眾化與規格化的服飾銷售速度放緩,加工絲與尼龍買氣不旺,整體銷售氛圍呈現價平量縮的態勢。

但隨著第三季的到來,加工絲與尼龍進入傳統需求旺季,營運將陸續回溫、恢復成長動能。

在全球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趨勢,紡織業定將成本轉嫁到產品上。

二、中游:紡織產業的中游有人造纖維產品、天然纖維產品、化學助劑,以及經由以上材料紡織而成的紗與布料。

天然纖維分為植物纖維與動物纖維,植物纖維有棉、麻、黃麻、苧麻等,動物纖維則有羊毛、兔毛、蠶絲、駱駝毛等。

由於臺灣天然纖維產量有限,且天然纖維的生產來源不穩定,因此就利用人工的方法來製造來源穩定、價廉且性質又類似天然纖維的物料,如嫘縈、醋酸纖維等。

人造纖維與天然纖維混合,再經過一些特別的加工整理,製成的衣料便能發揮不縮水、不皺、易洗、快乾的特點,增加穿著時的舒適度。

美國是全球第3大棉花生產國,德州的棉花產量約佔全美國40%,由於氣候異常影響,德州西北部降雨量異常低,乾旱情況讓市場受到打擊,導致棉花價格不斷上漲,若俄烏戰爭及原油、化肥價格飆漲,估計棉花的價格將會持續上漲,而成本增加會使衣物價格上漲,國內紡織業的機能衣,會用到的棉花是屬於高質化材質,估計服飾業的價格會繼續上漲。

臺灣因天然纖維不足,生產人造纖維比例高達85%,國內纖維系列產品又以聚醯胺(尼龍)與聚酯產品為主。

而尼龍粒除了生產尼龍絲外,亦可生產汽車零件所需的工程塑膠;聚酯粒運用範圍更廣,除了生產聚酯絲、聚酯棉與聚酯加工絲等紡織品,亦可用來生產瓶用聚酯粒、聚酯薄膜,瓶用聚酯粒可製作寶特瓶,聚酯薄膜則生產工業用、光電用與包裝用膜;尼龍絲的用途有衣料用布、皮包布、傘布、織帶、內裡、泳衣、內衣、滑雪裝、軍用背包等。

因天然纖維已無明顯成長趨勢,且價格高漲;而人造纖維因歐美地區的使用者消費習慣的改變,影響擴及也改變了亞洲的消費習慣,故未來紡織業將以人造纖維產量增加為主。

目前臺灣紡織業成為產業結構中最完整的生產體系,且臺灣紡織品是世界機能性紡織品消費市場主要原料供應來源之一。

醫療口罩屬低毛利的醫材品,台灣廠商多外移到中國大陸或東南亞設廠,但台灣仍保有完整的供應鏈,新冠疫情發生後,口罩國家隊支援讓台灣防疫相對較國外穩定,目前口罩最上游材料為不織布的原料聚丙烯(PP),處理後可達到防水效果,中間熔噴不織布功能是以靜電效果吸附微粒、過濾直徑僅有0.1微米的病毒達到防護效果,目前全球疫情因Omicron變異株增溫,雖不易重症,但感染力相對增強,因此戴口罩仍是相當重要的防護工具。

臺灣紡織業在業者努力轉型下已朝精緻化、差異化布局,也已走出嶄新的一條道路,而受惠運動風潮興起,機能性紡織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臺灣廠商在機能性紡織產業價值鏈已成為全球知名服裝品牌的重要供應鏈之一,產品已發展成防風透氣、防水透氣、快乾、抗起毛球、彈性貼合以及輕量保溫、防水透氣等等綜效功能,加上目前高科技產業與紡織業結合,發展穿戴式的產品與智慧衣,展示臺灣廠商的競爭優勢;目前臺灣已提供全球國際知名品牌七成的機能性布料,目前全球知名的戶外或運動品牌長期都是臺灣紡織業的目標客戶,包括知名運動品牌Nike、UnderArmour、Adidas等都是台灣廠商代工,臺灣已成為全球主要人造纖維供應國,其中機能性與高質感布料是臺灣紡織品的特色。

又歐洲高端市場對環保的要求很高,因此環保布料也是另一個新趨勢,舉凡原料來源與生產製造整個流程,都要符合環保標準,現階段台廠努力取得國際機構的環保認證,染料也改成天然植物染等等,積極做出環保衣與中國市場做差異化區隔。

目前臺灣在機能性紡織原料已開發有成,如抗菌防臭、防火、抗紫外線、環保、彈性、保暖、保冷等功能紗,具快速排汗、延展性、不沾汙且保持色澤鮮豔的3D立體紗,具除臭吸濕、防除霉菌等功能的竹炭纖維,還開發具節能環保概念的回收寶特瓶環保紗等新素材,獲得國際知名運動品牌青睞。

三、下游:染整、成衣業與其他居家織品業為紡織業之下游,染整是紡織產業中最耗能、耗水的一環,但染整也提供織品產品差異化及附加價值的重要環節,為了因應國際間對環保要求,近期來染整業著重於提升染整技術,發展低碳或環保綠色商品,以達到節能減碳,生產符合國際環保法規產品。

成衣及居家織品業為紡織業上中下游之中加工層次與附加價值最高者,但國內因勞動力不足、工資上漲以及新興國家崛起(如印尼、土耳其、巴西、中國大陸、越南等),近年來台廠逐漸調整產業結構將生產轉為行銷為主,以及直接於海外市場投資,且強化產品設計能力發展,從獨特設計風格或功能性,如機能性、保暖、快乾、透氣、奈米科技、生物材料技術、環保科技、殺菌效果、防電磁波等角度切入。

成衣屬於勞力密集產業,過去為了節省成本,產能都壓在中國大陸與越南,但過去一年的供應鏈斷鏈危機中,造成了空前的挑戰,包括有海運缺櫃缺艙、越南封城、中國限電,以及近期大陸因疫情強制封城、中斷物流,使得兩大生產重鎮出貨大亂,再度重創成衣產業。

雖然中國仍全球最大成衣出口國,占比高達31.6%;越南則居第二位、占比6.4%。

但因品牌高喊供應鏈分散化、漸漸撤離中國和越南之外,因此兩地的生產紅利已逼近天花板,因為越南已經沒有土地了,加上中國、越南頻頻拉高基本工資,對勞力密集的傳產造成龐大壓力;甚至當地政府開始拒絕紡織與製鞋業前來設廠,僅歡迎科技業。

故紡織廠轉往柬埔寨、巴基斯坦、印度等新興生產地。

外資紡織廠在越南占了八成出口,越資只占兩成。

而中國則必須加上中美貿易戰25%懲罰性關稅外,又進一步墊高公司成本,更是不利於成衣、鞋子等成品出口。

若台廠想要增加產能,只能加強自動化、提高勞工生產力,再擴廠投資不易。

  目前市場對數位設計、3D設計工具、數位布料、數位色彩管理、數位打樣、數位資產管理、混合實境展示、虛擬試衣間跟供應鏈透明化管理等工具的採用率提升,台廠可發展智慧化製造,布局時尚紡織元宇宙,可提供消費者有別於以往的體驗服務,搭配近年開發效果卓著的機能、環保與回收布料,將供應商集中統合、價值鏈垂直整合、數位化商品整合等集結一起,以因應品牌客戶對一站式、集中採購的需求,為數位循環時尚做好準備,尤其未來環保、減碳與機能型的高端產品將是國際品牌的產品主流,而環保性紡織品、生物可分解塑化材質以及天然材質如棉紡織品將會成為市場主流,如此隨時可以串接歐美品牌,為縮短服飾生產與降低環境污染做出貢獻。

 使用條款 |  隱私權保護說明 |  網站地圖 版權所有©2010-2022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10084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100號15樓  服務專線(上櫃/興櫃):(02)2366-6100               臺灣證券交易所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12樓     服務專線(上市):(02)8101-31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