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麻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骰子數目是5、9、13、17,即爲莊家自己; · 如骰子數目是6、10、14、18,即爲下家; · 如骰子數目是3、7、11、15,即爲對家; · 如骰子數目是4、8、12、16,即爲上家。

香港麻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2月17日)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香港麻雀"—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摸打中的香港麻雀 一副完整的香港麻雀牌 香港麻雀(另稱「清章」或「舊章」)是十三張麻雀中最傳統的變體,遊戲方式與廣東麻雀(另稱「新章」)大致相同[1],但是番種少很多。

目录 1起源 2沿革 2.1「二二制」年代 2.2「三三制」年代 3流程 3.1選擇座位 3.2洗牌、疊牌 3.3開門、配牌 3.4行牌 3.5雀、圈、局 4番種、番數 5電子遊戲 6參見 7參考文獻 8外部連結 起源[编辑] 現代麻雀由老章麻雀演化而成。

經演化後有所謂「清章」的打法。

這是香港和廣東麻雀的基礎。

在過去廣東麻雀本身指的是十三張麻雀中的清章打法,即最純粹的現代麻雀打法,牌型也只有十分純粹的食糊方式,如對對糊、混一色等。

到了後來,人們陸續在清章麻雀上加添「六獨」、「十八番」、「無奇不有」等食糊方式,形成了新章麻雀。

「廣東麻雀」一詞就變作指新章打法。

相比之下,香港麻雀仍然維持傳統的清章打法。

香港麻雀跟廣東麻雀也就成爲了兩支,有着不同的規則,例如不同的食糊牌型和番數計算。

不過,由於香港麻雀加添了三番起糊、摸到尾(即不保留尾棟)這些規則,也增加了新章的個別食糊牌型(如「十八羅漢」),所以現時香港麻雀事實上是「新派清章」[2]。

沿革[编辑] 在過去香港市區與新界村落的番數計法有所差異,例如香港麻雀現在普遍採用「三三制」,即混一色、對對糊、小三元、花糊都是以三番計(食花糊連自摸計應該是四番,但食花糊者例必自摸,一般不會加計自摸的一番)。

而過去新界村落的玩家沿用傳統「二二制」往往只計花糊做兩番。

而事實上,香港麻雀傳統是採用「二二制」,到後來才逐漸演變成「三三制」。

「二二制」年代[编辑] 而在過去的年代,多以「雞四」為主流,亦即是雞糊(零番)作為起糊,四番封頂。

而制度上亦多以「不打花」及「二二制」為主。

「二二制」是指混一色、對對糊以兩番計算,而清一色則以四或五番計算。

「三三制」年代[编辑] 現在常用的「三三制」是指混一色、對對糊以三番計算,而清一色則以七番計算。

而隨着花牌的引入與及「三三制」的增值,使到舊時代的四番封頂制度嚴重失衡。

花牌的引入使「一番」幾乎垂手可得,正花也計一番,無花也計一番。

當正花(或無花)與難度較低的平糊(一番),再加上幸運的自摸(一番),三者複合起來,在四番封頂的制度裡,威力強大。

有見及此,先加入清一色為「雙辣」打法,繼而封頂番數去到六番至八番,但同時又為了避免雞糊牌泛濫,而加入「起糊制度」,初時為一番起糊,即是說食糊時手牌起碼要有一番,不能雞糊。

後來又發覺一番起糊「未夠喉」,那些一番的牌型(如:平糊、番牌、花牌、自摸等)就算「造」到,亦沒太大滿足感,所以逐漸演變成兩番、甚至三番起糊的玩法。

在新界(尤其圍村),「三三制」會同時包括「一台花」以三番計算,而「七隻花糊」(即玩家摸到七隻花)會以四番(「一台花」加自摸)計算。

玩家如果與長輩或新界原居民打麻雀,尤須注意上述計番方式。

根據自訂規則,現時通常以三番起糊,最大以打八番或十番為上限(網絡遊戲較常見最大打十三番)。

流程[编辑] 牌牆、門風及行牌順序示意圖 開始前,首先要準備一副完整的現代麻雀牌,包括:一至九筒、一至九索、一至九萬,以及東、南、西、北、中、發、白這七隻番子,上述每款牌有四張。

另外還要兩臺花,通常爲:春、夏、秋、冬;梅、蘭、菊、竹。

其中春、梅代表東位;夏、蘭代表南位;秋、菊代表西位;冬、竹代表北位。

標準的香港麻雀會使用上述144張牌。

若不打花牌,則洗牌前先抽起兩臺花,只用136張牌。

選擇座位[编辑] 選擇座位的做法有多種,較簡單的做法就是在麻雀牌中拿出風牌「東、南、西、北」各一張向下放置,讓四名玩家每人抽一張,並按結果坐在其「風位」(又稱「門風」)上。

門風以逆時針計算,與指南針剛好相反。

比如某玩家坐在東位,那麼他的右邊是南位,左邊爲北位,對面則是西位。

此外,麻雀的行牌依「東→南→西→北→東……」順序進行,因此自己左邊的玩家是上家,右邊的則是下家,對面的就是對家。

洗牌、疊牌[编辑] 入坐以後,四名玩家須把所有牌牌面向下放在桌上,再把桌上的牌隨機攪動一段時間,直到牌子都洗勻為止。

然後,每人把其中36張牌上下排成18棟(若不打花牌,則每人把其中34張牌上下排成17棟),每棟[3]兩張,打橫排好,並推開一段距離。

當四人完成後,所有牌在牌桌排得就像一個圍牆,故這些牌亦被稱為牌牆或牌山。

開門、配牌[编辑] 每人都拿了12張牌後,莊家(東位)就會跳牌,拿取圖中暗藍色的兩張牌。

南位、西位、北位的玩家則在莊家跳牌後順序拿下一張牌 莊家跳牌後,南位、西位、北位的玩家還未拿取牌張的牌牆 莊家即每局的東家,而其餘三家則稱爲閒家。

開門方位則由擲骰決定。

骰子應當爲顯示了一點至六點的六面骰。

舊時的開門方法是先由莊家擲一顆骰子決定開門方位,再由開門人多擲一顆,加起來決定跳過的數目。

但現代則一般直接由莊家(東位)擲兩或三顆骰子,決定開門方位,同時決定跳過相應的棟數取牌。

數方位時,莊家應以自己作「1」,按逆時針順序數起。

擧例說,假如莊家(東位)擲出8點,他要先以自己作「1」,逆時針順序數至8,停在北位(上家)之上。

如骰子數目是5、9、13、17,即爲莊家自己; 如骰子數目是6、10、14、18,即爲下家; 如骰子數目是3、7、11、15,即爲對家; 如骰子數目是4、8、12、16,即爲上家。

於是,莊家(東位)得從北位(上家)的牌牆開門。

他必須在北位牌牆中,由開始處順時針數起,跳過8棟牌開門,由第9棟開始拿起,進行配牌。

要留意的是,從牌牆數牌、摸牌的順序是順時針方向,與行牌次序剛好相反。

初學者常常會弄錯方向,因此而拿錯牌。

玩家應牢記「逆時針行牌,順時針摸牌」這個規定。

配牌時,每人會一次拿兩棟,即四張,然後到下家配牌,直到每人都有12張為止。

如果拿到超過第18棟(無花牌時則超過第17棟),則銜接到上家的牌牆,保持順時針方向繼續配牌。

接着,莊家就會跳牌,在牌牆頭頂拿一張,跳過一棟,再拿一張,之後每位閒家拿一張。

最終莊家就會有14張牌,而閒家就會有13張。

配好牌後,各玩家可以分類整理手中的牌,整齊排列,審視牌勢。

如此時手中已有花牌,則須補花,即是從牌牆的尾端取牌,取牌數與花牌數一致。

首先由莊家補花,如補上花牌,可繼續補(有些規則也會規定先讓南家、西家、北家依次補花後,才再次補花)。

接着再由南家、西家、北家依次補花。

行牌[编辑] 標示全圈起風位置的起莊牌 完成理牌、補花的步驟後,由莊家開始,依逆時針次序,每位玩家均按照以下程序行牌,直到牌局結束: 從牌牆裏摸一張牌(莊家跳牌的程序實際上是拿好13張牌加第一次摸牌,所以莊家起手時會跳過這步驟); 如果上家棄置的牌,能跟自己手上的牌組成順子、刻子或槓子,可以不從牌牆裏摸牌,改爲把該棄牌拿到自己面前,並翻開該組順子、刻子或槓子; 如果手牌已完成食糊牌型,可喊叫「食」以表示食糊,牌局結束; 選擇加槓或暗槓,槓後均須即時在牌牆尾端補牌; 摸到花牌後,不論是否與自己的風位(門風)配合,都要翻開,並立即在牌牆尾端補牌; 打出一張牌。

(被打出的牌子稱爲「棄牌」。

) 但遇到以下情況時,可以打斷原來的行牌順序: 其他玩家的棄牌能跟自己手上的牌組成刻子,可選擇喊叫「碰」,把別人打出的牌拿到自己面前,並翻開該組刻子,接着打出一張牌; 其他玩家的棄牌能跟自己手上的牌組成明槓的槓子,可選擇喊叫「槓」或「開槓」,把別人打出的牌拿到自己面前,並翻開該組槓子,接着從牌牆尾端補牌,再打出一張牌(與台灣麻雀不同的是,暗槓也必須翻開供其他玩家察看); 其他玩家「出銃」,即是他的棄牌能跟自己的手牌組成食糊牌型,可選擇喊叫「食糊」,牌局結束; 其他玩家槓牌時,若該牌能跟自己手上的牌組成食糊牌型,則可選擇搶槓並食糊,牌局結束。

但若其他玩家是暗槓,則只有十三幺才可以搶暗槓。

若行牌順序被打斷,但牌局未結局,那麼打斷者打出其棄牌後,繼續依逆時針次序,輪到其下家行牌。

由莊家行牌起,至北位玩家完成行牌,稱爲「一巡」。

以包含8張花牌的全副144張麻雀來計,若過程中沒有人上、碰、槓牌,一局裏應當有24巡。

根據一般的規則,在同一巡中,若有其他玩家打出能讓自己食糊的牌子,但自己放棄了食糊,則在該巡內有另一名玩家打出同一張牌,也不可以喊食糊,只能靠自摸,或等待其他玩家打出另一張不同的可食糊牌子。

有些規則中,在同巡裏,若放棄了其他玩家所打出的食糊牌子,接下來有其他玩家打出同一搭子的其他組合牌子,也不可以食糊。

例如自己手上已有二萬、三萬,正在叫一萬及四萬。

若有其他玩家打出一萬而自己選擇不食糊,則再有其他玩家打出一萬或四萬,皆不可以食糊,直至自己摸牌或上、碰、槓牌為止。

不過,若另一玩家打出的牌會令自己獲得較多的番數,則不在此限。

例如自己手上的牌叫一萬和東風對碰,如果自己是東位或者圈風爲東,有其他玩家打出一萬而自己選擇不食糊,另一玩家打出東風時自己則可以食糊(因番數會多了1番至2番),但若自己不是東位或當時並非東圈,番數沒變化,則仍不可食糊。

但通常不作這種限制。

若牌局結束,則計算各玩家得分加減,然後開始下一局,直至一雀完成(或至少完成該圈)。

雀、圈、局[编辑] 圈風器 正常的麻雀遊戲,以一雀爲基本單位。

一雀裏有四圈,順序爲東圈、南圈、西圈、北圈。

而每圈裏預設有四局。

第一局比賽稱爲東圈東局(口語裏會省略末尾的「局」字),由東位的玩家擔任莊家。

爲清楚計,玩家會把起莊牌與顯示着「東」的圈風器放在第一局東位玩家前方。

若該局由閒家勝出,該局完結後,就會由本來坐在南位的玩家擔任莊家,稱爲「過莊」,下一局就會是東圈南局,原來南位的玩家會變成東位,原來西位的玩家會變成南位,餘類推。

過莊時,玩家會把圈風器移給下一家,把它放在該局擔任莊家的玩家前方,但不會移動起莊牌(因爲起莊的位置沒有改變)。

若沒有任何玩家得勝(即是流局),或者莊家自己勝出了,則要「连莊」(又稱「冧莊」),他會繼續擔任莊家,進行東圈東局的第二戰,各人的門風也不會變,圈風器也不用移位。

如是者,東圈西局、東圈北局都依次完成了,就會進入南圈之戰,再次由東位玩家擔任莊家,展開南圈東局。

圈風器再次走到起莊牌的位置,顯示的文字會由「東」變成「南」。

順序完成了南圈南局、南圈西局、南圈北局後,則進入西圈,餘此推類。

直至北圈北局完結,即完成了四圈對戰後,這才算結束一雀。

以下是一個一雀對戰的例子: 兩次連莊的一雀對戰例子 圈 局 圈風 玩家1門風 玩家2門風 玩家3門風 玩家4門風 該局結果 東圈 東局 東 東(莊家) 南 西 北 南局 北 東(莊家) 南 西 西局 西 北 東(莊家) 南 北局 南 西 北 東(莊家) 南圈 東局 南 東(莊家) 南 西 北 南局 北 東(莊家) 南 西 西局 西 北 東(莊家) 南 無人得勝(流局) 西局連莊 西 北 東(莊家) 南 (門風與上局一樣) 北局 南 西 北 東(莊家) 西圈 東局 西 東(莊家) 南 西 北 南局 北 東(莊家) 南 西 西局 西 北 東(莊家) 南 北局 南 西 北 東(莊家) 北圈 東局 北 東(莊家) 南 西 北 南局 北 東(莊家) 南 西 莊家勝出 南局連莊 北 東(莊家) 南 西 (門風與上局一樣) 西局 西 北 東(莊家) 南 北局 南 西 北 東(莊家) 爲了加快雀局的進行,也有不少玩家在流局的時候會照樣過莊,只有在莊家自己勝出時才須連莊。

若是如此,上例中的南圈西局就不用連莊,只有北圈南局要連莊。

番種、番數[编辑] 主条目:香港麻雀糊牌列表 香港麻雀,傳統「三三制」計算的番數不大(小三元只計三番)、番種也少很多。

但現時從其他地區(廣東、台灣、日本等)的麻雀引入了新番種,如坎坎糊、九子連環、十八羅漢等。

加上封頂番數變得較大(八番或以上),如小三元現時便計五番了。

電子遊戲[编辑] 採用香港麻將規矩的網絡/電子遊戲有: 《Yahoo!HKGames》的AGames麻雀 《明星三缺一》系列的香港13張麻將 《神來也》13張香港麻將 街機《麻雀皇》 《開檯任你玩》 《開心鬥一番》 參見[编辑] 廣東麻雀籌碼計法 參考文獻[编辑] ^香港麻将走向夕阳所揭示的社会现象.BBC中文網.2018-02-17.  ^簡而清:《開檯》,香港:博益出版集團,1986。

^「棟」又稱「墩」。

外部連結[编辑] 香港大專聯校麻雀大賽2017香港麻雀比賽規則 香港麻雀算分方式.(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1).  麻雀番數計法 花式及番數(廣東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香港麻雀&oldid=72342308” 分类:​十三張麻將香港麻雀廣東麻雀隐藏分类:​自2018年2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