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薄命- 楊貴妃@ 往之不諫來者可追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已經不復存在,人們無法預想馬嵬坡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意外。
楊貴妃真的遇難還是被執行的高力士手下留情呢,這個問題也只有當年的高力士和隨行的侍女清楚了。
往之不諫來者可追★『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陶淵明《歸去來辭》★★搜尋網羅,瀛海寰宇,奇文異事。
轉載原文,注明出處,美歸原創。
圖文引用:若涉侵權,敬請通知,立即刪除。
★★歡迎光臨★★20080602建立於雅虎20130928遷來隨意窩20170709停止貼文。
★★"文章中之照片,如未能顯示,請按文末,文章引用之網址,再按一下回上頁,照片即可正常顯示。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311150440紅顏薄命-楊貴妃?文摘(創作)
啟封歷史厚重的卷宗,四大美人的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把四大美女形容的美侖美奐。
同時歷史的正史野傳在述說著她們的酸甜苦辣,在眾說紛紜中,她們如一個個耀眼的明珠,璀璨閃爍。
楊玉環在四大美女中獨樹一旗,前人們形容她美艷無比,風情萬種,而且能歌善舞,智慧過人,聰穎異常。
楊貴妃,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陽市)人,後遷至蒲州永樂縣(今山西芮城)。
小名玉環。
其父楊玄湖。
玉環早年喪母,其叔父養她通曉音律,能歌善舞,16歲時,她被聘為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將其召入宮中,為女官。
在初次見玄宗時玉環穿道士服。
故號太真。
,後被玄宗貪色忘禮,橫刀奪愛,成為自己的貴妃。
天寶四年(西元745年)封為貴妃,受到玄宗寵愛,父、兄、姐妹皆因之顯貴.堂兄楊國忠被封為宰相,操縱朝政,勢傾天下,使唐政府政治腐敗,國勢漸微。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 楊玉環專寵後宮,玄宗在宮中稱她為娘子,儀體規制等同皇后。
天寶初年,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
楊玉環何以如此迷人,令玄宗神魂顛倒,這當然有原因。
楊玉環不僅姿容出眾,體態豐腴,肌膚細膩,且面似桃花,是個令人讒涎欲滴的美女。
楊玉環還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善解人意。
玄宗極為喜歡,漸漸迷戀,不能自拔。
那麼人們不禁要問,楊玉環如何使玄宗如此迷戀于她呢?一種是她的天生麗質,肌膚白皙如"凝脂";還有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態;再有就是她的羽服霓裳,能歌善舞。
玄宗熟悉音律,會作曲,能舞蹈,楊玉環身美體豐,嬌艷若花,又擅長旋律快速的西域舞蹈,有記載說楊玉環是個琵琶名手,古書記載: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齊奏,當時玄宗興致勃勃,手持羯鼓,楊玉環彈奏琵琶,輕歌曼舞,晝夜不息。
對於玄宗而言,當然精於音律的楊玉環就顯得格外有魅力。
另一種意見認為玄宗會迷戀上楊玉環,固然有楊玉環的一些魅力在起作用,而更主要的應是當時社會環境與皇家小家庭的變化在起決定作用。
值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當朝皇帝驕縱奢侈,溫飽思淫欲,難免以聲色代替求治世之心。
玄宗當上皇帝大權在握,對政治逐漸失去興趣,對政事也產生厭倦怠慢,在宰相與宦官的迎合和奉承下,很快得就“高枕無憂”倦怠政事,後來玄宗就任由李林甫等專權擅政,自己落得清閒。
同時他這樣就有了時間縱欲享樂聲色犬馬了。
最能使玄宗如癡如狂地迷戀楊玉環的,應是她有過人的聰穎,善於掌握男人的心理,又善解人意,更是貌比天仙。
例如在她被賜死時也毫無怨言,這又怎能不使玄宗皇帝日後此恨綿綿無絕期,直至抑鬱而死呢!楊玉環每每輕歌慢舞的時候,總要眼送秋波,向玄宗傳達萬種風情,直引得這個聲色皇帝愛慾不盡,情慾不絕。
如果楊玉環先嫁壽王李瑁,可謂青梅竹馬,郎才女貌,地設地配一雙。
後嫁玄宗之時,卻了極盡奢侈,貴妃池裏展丰姿。
杜牧《過華清宮》絕句有證: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面對這樣的現實。
以至人們盼望多生女兒,而不想生男兒。
玄宗即位前,任潞州驛駕,喜歡趙麗妃。
隨後,又移愛于錢妃、皇甫德儀、劉才人,直至武惠妃等等,可謂對愛情不專。
後能寵楊玉環,這與楊氏美貌不無關係。
還有就是楊貴妃有三位姐姐,皆天香國色,也應召人宮,封為南韓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
可以說玄宗愛的是色,而不是情。
這也更說明楊玉環美貌絕非一般。
對於楊玉環的美,由李白寫成清平調三闋為證: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向漢家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粧!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幹! 對於中國歷史上的美女,從文獻最少的夏代起計,每一個朝代,大抵都有些美貌的女人。
她們以本身的姿色美麗再加上和政治的關連,成為人們飯前茶後的閒言碎語,廣為流傳。
四大美女無不與政治有關。
還有就是任何一個朝代的美麗女人,倘若沒有強烈的政治陪襯,便不會享大名,流傳後世。
如夏代末代帝王桀的妻子妹喜,商殷的紂王妻子妲己,周幽王之妻褒姒,被列為亡國禍水,可謂紅顏薄命。
紅顏薄命正是楊玉環的寫照。
她美若羞花,卻其兄禍國殃民。
她雖不參與政治,卻被白綾吊死,怨誰?誰能說得清楚。
唐玄宗李隆基是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他開創了唐朝燦爛文化的頂峰——開元盛世,同時也是一個風流成性的皇帝,直接導致了強盛的大唐王朝走上了下坡路。
說起唐玄宗我們首先就會想起他與楊貴妃的一段生死戀情,但所知道的也只此而已。
其實在《楊太真外傳》、《開元天寶遺事》等一些野史筆記資料中有許多在正史中不曾記載的內容,這些難以置信的故事到底是文人杜撰,還是歷史上實有其事?已經難以考證,但是這些記載比正史的敘述更加生動有趣則是肯定無疑的。
花朵本來是極為平凡的植物,但是在開元天寶年間浪漫的宮廷情愛生活中往往賦予了花朵不同的意義。
開元末年,禦苑新種有數千葉桃花。
一次玄宗親自折下一枝插在楊貴妃的發冠上,說:“此個花可以使愛妃更顯得嬌美。
”因此桃花又被宮裏稱為“助嬌花”。
玄宗寵愛楊貴妃,很久都不視朝政,安祿山進獻了一種“助情花”,大小像粳米一樣,但顏色是紅的。
每當玄宗和貴妃睡在一起的時候,嘴裏含一粒可以催動情慾,週旋一夜而筋力不倦。
玄宗私下說:“這是漢代的慎恤膠啊。
”慎恤膠是迄今所知的中國最古老的春藥,但對藥的成分今人已不得而知了。
以前漢成帝劉驁就是連服七顆“慎恤膠”後,與趙合德瘋狂做愛一夜,最後泄精不止而死。
可見助情花其實是有助於發情的一類春藥。
歷代的春藥除了漢代的慎恤膠,還有魏晉的“五石散”、“回龍湯”,唐代的“助情花”,宋明時期的“紅鉛丸”、“顫聲嬌”、“膃朒臍”以及清代的“阿肌蘇丸”。
這些都是見之於史的春藥。
還有“醒酒花”,傳說玄宗與楊貴妃幸遊華清宮,因為喝了一夜的酒還沒有完全清醒,便扶著楊貴妃,看正在盛開的木芍藥。
玄宗親折一枝花遞給貴妃,木芍藥的香味使玄宗的酒意很快消散,他說:“不僅萱草可以忘憂,這樣的香艷更能醒酒。
”也不知道他說的是木芍藥還是楊貴妃。
歷朝歷代皇帝與娼妓的故事流傳很多,最有名的大概要數宋徽宗與同治帝了,流傳下來的唐玄宗與歌妓的故事也零星見於史料。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的典籍中找不到妓女是何時起源的,在先秦時“妓”往往稱為“娼”,但娼字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意思,那時“娼女”是指歌舞女藝人。
而且到了後來出現“妓”的稱呼,也是指歌舞,好像與性沒有直接的關係。
儘管文字的內涵不同,但那些歌舞女藝人某種程度上也提供性的服務,只是與後世純粹的金錢交易不同。
後來“北裏”就成為妓院的代稱,唐代有筆記小說《北裏志》專門記載長安附近的許多談吐詼諧風趣的妓女。
有個叫做念奴的歌妓不僅有姿色,而且十分善於唱歌,沒有一刻離開唐玄宗的左右。
每次執板唱曲的時候,一雙妙目左顧右盼。
玄宗對貴妃說:“這個女子過於妖麗,眼色媚人。
”當念奴囀聲歌喉的那一刻,聲音好像鑽出了天上的朝霞,雖然鐘鼓笙竽的嘈雜也不能遮遏。
宮妓當中玄宗對念奴最為寵愛。
先秦時周幽王和褒姒有一笑千金的典故,唐宮裏也有一歌千金的傳說。
有個叫永新的宮妓善於唱歌,最受玄宗的寵愛。
每次在御前奏歌絲竹之聲不能遮遏。
玄宗常對左右說:“此女一歌價值千金。
” 不過最讓人感興趣的恐怕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情愛秘史了。
某年的五月五日唐玄宗在興慶池避暑,與楊貴妃白晝睡在水殿中。
宮嬪都憑欄倚檻,爭著看雌雄二隻鴛鴦在水中游戲。
玄宗正擁抱貴妃在綃帳內睡覺,他睜開睡眼對眾宮嬪說:“你們愛水中的鴛鴦,怎麼比得上我被底的鴛鴛。
”秋天的八月,太液池上有數千葉白蓮花盛開,玄宗與貴戚在一邊飲宴觀賞。
左右都嘆羨不已。
玄宗指著楊貴妃對左右說:“怎麼比得上我的解語花?"到了冬至日下大雪,天地之間白茫茫一片。
中午紛紛颺颺的大雪停了,因天氣寒冷所結的冰溜都形成條狀。
楊貴妃命侍兒敲下兩條冰溜看著玩。
玄宗晚朝視政回來問貴妃說:“你玩的是什麼東西?”妃子笑而答曰:“所玩的是冰筷子。
”玄宗對左右侍從說:“妃子天性聰慧,這個比喻得好。
”
楊貴妃能夠得到唐玄宗的寵愛絕不僅僅是容貌長得美麗,關鍵是楊貴妃能夠有效地揣摩了玄宗的心理,而這也是後宮許多姿色艷麗的女子做不到的地方。
一天唐玄宗與親王下棋,並令賀懷智獨奏琵琶,楊貴妃站在棋局前觀看。
唐玄宗眼看就要輸棋了,楊貴妃將懷裏的貓扔在棋盤上,擾亂了棋局以亂其輸贏,唐玄宗因此十分高興。
華清宮中除了供奉專門的溫泉用以供玄宗和貴妃沐浴以外,還有溫泉十六處供其他嬪妃沐浴。
玄宗與貴妃沐浴的那個浴池鋪著文瑤密石,池中央有玉蓮溫泉涌出來。
楊貴妃用錦繡縫成鴛鴦浮在水中。
玄宗與貴妃駕著小舟戲玩于其間。
宮中沐浴完畢以後退水順金溝流出宮外,其中漂浮的珠纓寶絡流出街渠,守候在那裏的貧民每天都有所收穫。
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夜與楊貴妃臨大液池,憑欄望月而不盡意,玄宗敕令左右說:“在池的西岸另築一座百尺高臺,朕與妃子來年再來望月。
”後來經過安祿山反叛,這座百尺高臺也不再建造了,只剩下基址而已。
唐玄宗愛好音樂,楊貴妃恰恰對音律十分在行。
對此曾有這樣兩個玄乎的故事。
其一是玄宗曾夢見十位仙子駕著雲從天上下來,她們手中各執樂器懸空而奏。
曲度清越不是人間的凡音,其中有一個仙人說:“這是神仙《紫雲回》,現在傳授給陛下,可為正始之音。
”玄宗醒來後餘響仿佛還在。
第二天命楊貴妃用玉笛演奏,一絲也不差。
還有一次玄宗在東都白天夢見一個容貌艷異的女子,梳著交心髻,大袖寬衣拜倒在床前。
玄宗問:“你是誰?”那個女子說:“妾是陛下淩波池中的龍女,衛宮護駕妾也有功,玄宗陛下洞曉鈞天之音,請賜給小女子一支曲。
”於是玄宗在夢中為龍女鼓胡琴,名字叫做《淩波曲》。
等到玄宗醒來後還記得曲子,於是在淩波宮臨池彈奏這首《淩波曲》,一瞬間池中的波濤涌起,接著有神女出現在池水中,正是夢中所見的龍女。
新豐初進一個叫謝阿蠻的歌女,她善於跳舞。
在清元小殿,寧王吹玉笛,玄宗打羯鼓,楊貴妃彈琵琶,李龜年吹篥,張野狐彈箜篌,賀懷智打拍子。
從早晨到中午歡洽異常。
當時只有秦國夫人端坐在一邊觀看。
吹完了曲子玄宗戲弄秦國夫人:“今日幸得伺候夫人,請賜一幅纏頭。
”秦國夫人說:“豈有大唐天子的阿姨沒錢可用呢?”接著取出三百萬錢“賞賜”給了玄宗。
開元年間宦官白秀貞從蜀地回來,獻給玄宗一把琵琶。
琵琶槽是些邏檀木製成,溫潤如玉,光亮可鑒,有金絲紅紋形成的兩隻鳳凰,弦是未呵彌羅國永泰元年所進貢的淥水蠶絲製成,光瑩如串起來的珠子瑟瑟作響。
楊貴妃抱著這柄琵琶在梨園彈奏,悽清的音韻飄向雲外。
而諸王公主自虢國夫人以下都自稱為貴妃琵琶弟子,每次聽完曲子便進獻給楊貴妃許多珍奇的禮物。
妃子是日問阿蠻曰:“你貧窮沒有可以獻給師長的東西,還是我給你禮物吧。
”說著命侍兒紅桃娘取紅粟玉臂環賜給謝阿蠻。
還是在天寶年間,玄宗命宮女數百人為梨園弟子,都住在宜春北院,玄宗一向精通音律,當時著名的樂師有馬仙期、李龜年、賀懷智等。
安祿山自范陽來朝入覲,獻了幾百支白玉簫,都陳列在梨園。
從裏面傳出來的音響凡間是沒有聽過的。
楊貴妃擅長曲藝,曲藝中最善於擊磬,泠泠然多有新聲。
太常梨園的樂師也不能做到。
玄宗命人採藍田美玉雕琢為磬,上面裝飾著流蘇之類,以金鈿珠翠珍怪的東西雜飾。
又鑄了兩座金獅子,各重二百餘斤。
其他彩繪綺麗,製作精妙的東西一時無比。
等到安史之亂平息後回到長安,只有玉磬還在。
玄宗看著玉磬心裏十分悽然,不忍放置在床前,令載送到大常寺收藏。
常言說一人成仙雞犬升天,楊貴妃得寵以後她的幾個姊姊也受到了玄宗的寵幸,生活奢華得讓人吃驚。
虢國夫人有一副夜明枕,她將枕頭放在大廳裏,光照一室,不用點燈燭。
南韓夫人設置了一百枝燈樹,樹高八十尺,豎在高山上。
上元夜的時候點亮,一百里外都可以看見,其光明遮掩了月色。
據《品物類聚》記載:“吳地流行叫做馬豆的食物,吃了之後牙齒酥軟。
”虢國夫人的廚吏鄧連將這種米搗碎為透明的豆花,再用豆洗其皮,作成靈沙膳,供應給翠鴛堂,稱為“透米”。
楊貴妃的三個姊姊南韓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都是體態豐碩,工於巧笑謔浪,每天天不亮就去了皇宮,太陽落山才回去。
唐玄宗賜給虢國照夜璣,秦國夫人七葉冠,楊國忠鎖子帳,這些都是稀世奇珍。
當時杜甫有詩描繪:“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玄宗起動必定與楊貴妃同行,乘馬的時候有宦官高力士在一邊執轡持鞭。
宮中專門為楊貴妃刺繡織錦的超過了一百多人,每日為生日及節慶不停雕樓器物的又有好幾百人。
玄宗命楊益去嶺南索求新奇的寶物進奉給貴妃。
有一年的上元節,楊氏五宅夜裏在長安遊逛,與廣寧公主的騎從爭出西市門。
楊氏的奴僕仗勢揮鞭誤打住了公主的衣服,公主掉落在馬下。
駙馬鄭昌裔急忙去扶公主,被楊氏奴僕的鞭子抽在臉上。
廣寧公主流淚告訴了玄宗,不料玄宗只令殺楊家奴僕一人,駙馬鄭昌裔被免官,不許朝謁。
於是楊家更加專橫,出入禁門沒人敢問,京師的長吏都為之側目。
因此當時長安有歌謠說:“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
”唐玄宗在勤政樓大張聲樂。
教坊舞妓王大娘善於戴百尺竿的雜技,竿上做了一座木山,形狀像神話中的瀛州、方丈,讓一個小兒持節出入在竹竿上的木山裏,而王大娘頂著竹竿舞蹈不輟。
年僅十歲的神童劉晏惠悟過人,玄宗召他上樓坐在楊貴妃的膝上,楊貴妃為他施粉黛戴巾櫛,並令他爬上王大娘的竹竿,劉晏應聲說:“樓前百戲競爭新,惟有長竿妙入神。
誰謂綺羅翻有力,猶自嫌輕更著人。
”玄宗與楊貴妃及嬪禦都歡笑了好半天,聲音傳到了宮外。
先前開元年間宮禁中種著紅、紫、淺紅、通白顏色不同的名貴木芍藥,就是今天的牡丹花。
玄宗移植到興慶池東沉香亭的前邊,等到木芍藥盛開的時候,唐玄宗下令徵召李白進京。
李白接到命令,以為可以從此仕途通達,不再灰頭土臉地生活在蓬蒿之間,「仰天大笑出門去」,從山東兗州啟程奔赴長安。
到達長安不久,在金鑾殿受到了玄宗的隆重接見。
雖然李隆基並沒有給李白安排什麼官職,只是讓他待詔翰林,但是,這個臨時、候補的身份,卻讓李白有了接近玄宗、接近楊貴妃的機會。
從李白的詩歌可以看到,玄宗每次攜楊貴妃遊玩,都喜歡讓李白跟隨左右,吟詩佐興。
天寶元年十月,玄宗攜楊貴妃往驪山泡溫泉,李白跟著去了,完后寫了《侍從游宿溫泉宮作》等詩;次年初春,玄宗在宮中娛樂,李白奉旨作《宮中行樂詞十首》(今天只能看到其中的八首);仲春,玄宗游宜春苑,李白也去了,奉詔作《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暮春,玄宗與楊貴妃于興慶宮沉香亭賞牡丹,玄宗想要聽新詞入曲的演唱,命李白作《清平調詞三首》;入夏,玄宗泛舟白蓮池,李白作了《白蓮花開序》。
不難想見,「謫仙人」李白進宮,給奢侈而沉悶的宮廷生活吹進了一股清新的空氣,玄宗見到李白,一定是覺得新鮮有趣的。
一時之間,玄宗對李白優禮異常,也完全是可能的事情。
玄宗詔選梨園弟子演奏十六種樂曲,名樂師李龜年在歌壇久負盛名,他手捧檀板正要唱歌。
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怎麼可以再唱舊樂詞?”接著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寫了《清平樂詞》三篇。
這三首著名的詞表面上寫牡丹,其實寫的是楊貴妃的天資絕色。
於是李龜年捧詞唱歌,梨園弟子按調撫絲竹,楊貴妃手持玻璃七寶杯,杯裏面盛滿了西涼州出產的葡萄美酒,笑著接受了李白的恭維。
玄宗調紫玉笛按聲倚曲。
每當曲子演奏一遍將換的時候,他便拖長了聲調來討楊貴妃的歡心。
但是高力士以為李白脫靴為恥,過了幾天楊貴妃重吟李白寫的詞,高力士詆毀李白說:“老奴還以為妃子聽了李白的詞怨入骨髓,卻不料像這樣拳拳珍愛。
”楊貴妃大驚問:“李學士的詞怎麼了?”高力士說:“以漢朝的趙飛燕比喻妃子,太過分了。
”楊貴妃由此而嫉恨李白。
唐玄宗曾經三次想重用李白,因為楊貴妃的緣故而罷手。
可以說李白的詩詞耽誤了他的前程,如果前程二字單指做官為宦的話。
史書記載的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未必是後人的憑空杜撰。
但是,好景不長。
天寶二年春夏之際,李白開始在《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題東溪公隱居》等詩歌里流露出悵惘之情。
當年秋天開始,寫作了多首表現憂讒畏譏、怨尤失望的作品,例如《玉階怨》、《古風四十四.綠蘿紛葳蕤》、《怨歌行》、《妾薄命》、《長門怨二首》等。
到了天寶三載春天,李白就離開了朝廷,離開了長安——李白不是主動離開長安的,他是被放逐的。
李白在朝廷充當文學侍從的一年多裡,陪著玄宗和楊貴妃到處遊玩。
據此可以推測,李白是見識過楊貴妃的美貌與歌舞才藝的——史書上說,楊貴妃是「資質天挺」、「善歌舞,邃曉音律」,琵琶彈得非常好。
倘若說,擅長歌舞、精通音律的美人楊貴妃對詩歌才華的李白無動於衷,恐怕也不合情理。
才子與佳人相遇,雖然沒有傳出任何緋聞(楊貴妃當時的緋([穢]聞男友是安祿山),但是,合理想象一下,惺惺相惜之情應該是有的。
因此,對於《新唐書》李白傳所說,李白沒有得到玄宗的任用、被逐出長安,根源在於楊貴妃的屢次「阻止」,深表懷疑。
那時李白的身份不過是「翰林供奉」,說白了就是「娛樂人士」,用詩詞娛樂皇帝及后妃,高力士、楊貴妃還犯不著跟他計較。
再者,高力士是一個對玄宗十分忠誠、言聽計從的宦官,為了玄宗的遊玩高興,他竭力操辦唯恐不及,哪裡還會去拆牆腳呢?說高力士因為一次李白酒醉后在玄宗等人面前寫詩,讓他脫靴,他便引以為恥辱,然後在楊貴妃面前說李白壞話,排擠李白。
這未免也太小看高力士的肚量,太高看高力士的膽量了——這點娛樂度量都沒有,怎麼能在玄宗身邊做弄臣?李白當時不啻是玄宗的開心果,竟然要排擠他。
一個宦官,難道他吃了熊心豹子膽?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玄宗李隆基,雖然沉溺於愛情之中,但是,他在治國上仍不失其鐵腕風格,他是不允許臣屬在他面前替人說情或詆毀他人的。
舉個例子,《明皇雜錄》(輯佚)有一條,安祿山暗地裡賄賂楊貴妃,希望「帶平章事」,即掛一個宰相之職,玄宗沒有答應;駙馬張?以為玄宗在一次造訪他的私宅之後會任命自己為宰相,可是遲遲沒有得到任命,私底下向安祿山說過抱怨的話,安祿山又告訴了玄宗。
結果,玄宗大怒。
玄宗寵愛楊貴妃,「三千寵愛在一身」,堪稱千古佳話,但是,他並沒有允許楊貴妃干政。
楊貴妃兩度被逐出後宮,貴妃身份幾乎被廢掉,也可以說明玄宗並沒有被愛情沖昏頭腦。
楊貴妃,大約也不敢隨便在他面前說李白的壞話,阻止李白的仕途。
宋人洪邁根據《新唐書》記載的高力士摘出李白詩中以趙飛燕影射楊貴妃的句子挑撥楊貴妃這一情節,舉出李白諷刺歷史上的亂政婦人的《雪讒詩》作為例證,說李白是在影射和揭發楊貴妃跟安祿山的淫亂秘密(《容齋隨筆》卷三)。
這種說法,也難以置信。
李白儘管對自己的遭遇很不滿意,但是,他不至於在詩歌中進行如此直接、露骨的影射和揭露。
如果真是這樣,李白得到的恐怕就不是「賜金放還」的待遇了。
魏顥《李翰林集序》說「(玄宗)許中書舍人,以張讒逐,游海岱間」;李陽冰《草堂集序》說「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
這些人雖然都是李白生前有過交往的親友,但是,所說的理由,卻未必全然可信——他們都有所顧忌。
李白的供奉翰林,還不是正式的公務員,對張駙馬張沒有多大威脅,他用不著冒風險「讒逐」李白;同列之人,也許有嫉妒李白才華和皇帝隆遇的,但是,按照玄宗的性格和處事手法,他們未必膽敢在他面前說李白多少壞話。
比較可信的是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序》所說的,「……玄宗甚愛其才,或慮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溫室樹,恐掇後患,惜而逐之」。
也就是說,李白的離開朝廷、離開長安,主要原因在唐玄宗本人:他擔心經常喝醉酒的李白在外邊泄露宮闈秘聞。
這是玄宗最忌諱的事情。
唐朝皇帝在許多方面學習漢朝,這是眾所周知之的事情。
漢朝法律,外傳朝中言語是大罪。
例如,夏侯勝一次出了朝廷,告訴外人宣帝跟他說過的話,遭到了宣帝的嚴厲斥責,從此不敢再說;京房把漢元帝跟他說的話跟御史大夫鄭君說了,鄭君又跟張博說了,張博悄悄記了下來,後來因此被殺了頭。
其實,恐怕不獨漢朝、唐朝如此,任何朝代都會對朝廷內幕嚴加保密的。
玄宗之所以打消了一度有過的任命李白為中書舍人的念頭,主要原因應該是李白太愛喝酒,太容易喝醉,喝醉后嘴上又缺少把門的。
玄宗在百花院便殿瀏覽《漢成帝內傳》,當時楊貴妃遲來了一會,她邊用手整上衣領邊問:“看的是什麼書?”玄宗笑著說:“你不要問了,知道了又責怪我。
”楊貴妃搶過書一看寫的是“漢成帝獲飛燕,身輕欲不勝風。
恐其飄翥,帝為造水晶盤,令宮人掌之而歌舞。
又制七寶避風臺,間以諸香,安於上,恐其四肢不禁”等等的漢宮趙飛燕的艷史。
玄宗又說:“你能被風吹走麼?”大概是因為楊貴妃肥碩,所以與她開玩笑。
楊貴妃說:“《霓裳羽衣》一曲可以彌補。
”玄宗說:“我記得有一架屏風,假如在的話賜給你。
”這架屏風叫做“虹霓屏”,雕刻著前代美女的形貌,長三寸左右。
屏風上繪製的寶器衣服都是用珍寶鑲嵌而成。
質地是水晶,以玳瑁水犀為押,珍珠為纓絡。
虹霓屏是隋文帝所造,當時賜給了文成公主。
貞觀初滅了北胡以後,與隋煬帝的蕭後一同回歸中國,稱得上天下最珍奇的東西。
楊貴妃將屏風帶到了娘家,楊國忠中午在樓上休息,看見了屏風。
他剛剛睡下,就見屏風上的美女依次走下來,向楊國忠各報自己的名號,楊國忠雖然睜開眼睛歷歷可見,但是身體不能動,口裏不能發聲。
這些美女環坐在楊國忠的周圍,不久另十多個腰肢纖細的歌妓走過來說:“外面是楚章華的踏謠娘。
”(“踏謠娘”是當時最成功的歌舞表演劇目,崔令欽的《教坊記》對此有記載。
一說是北齊酒鬼蘇郎中的妻子,一說是隋末河內一個醜酒徒的妻子。
)這些歌妓手臂挽在一起唱歌:“三朵芙蓉是我流,大楊造得小楊收。
”又有二三歌妓說:“怎麼是楚宮的弓腰。
你難道沒看過《楚辭別序》上寫著:‘綽約花態,弓身玉肌?’”接著也表演了一番。
然後所有這些從屏風上走下來的美女又都一個個飛上了屏風。
楊國忠這才可以動彈,他十分恐懼,連跑帶爬滾下樓去,令人將樓鎖起來。
楊貴妃知道了這件事也不敢再要這架屏風。
安祿山亂後,這架虹霓屏淪落到了在宰相元載的家裏,以後的下落就不知道了。
開元末年,江陵地方進貢乳柑橘,玄宗以十枚柑橘種在蓬萊宮,到了天寶十年的九月秋天結實。
他將乳柑橘賜給宰臣,並說:“朕以前在宮內種的柑橘現在結了一百五十余顆果實,與江南及蜀道所進貢的沒有差別,只是味道好像不太一樣。
”其中有兩個柑結成了合歡果,玄宗與楊貴妃互相持玩。
玄宗說:“此果好像知道人意,朕與卿本來同一身體,所以叫合歡。
”於是擁抱楊貴妃一起坐下吃了這枚合歡果。
廣南地區進貢一隻會說人話的白色鸚鵡,稱為“雪衣女”,一天飛上楊貴妃的鏡臺自言自語說:“雪衣女昨夜夢見被鷙烏所搏。
”玄宗令楊貴妃教給雪衣女念《多心經》。
白鸚鵡將這篇佛經記誦精熟。
後來玄宗與楊貴妃在別殿遊玩,將雪衣女放置在步輦竿上一同去。
忽然一頭鷹從天而至,將雪衣女殺死。
玄宗與楊貴妃嘆息了很久,將鸚鵡的屍體埋在苑中,稱為鸚鵡冢。
交趾進貢五十枚龍腦香,形狀像蟬蠶,波斯人說老龍腦樹節才有這種東西。
禁中稱為“瑞龍腦”,玄宗賜給楊貴妃十枚。
楊貴妃私下派遣明駝使(明駝使就是腹下有毛,夜裏能明,日馳五百里的駱駝)持三枚瑞龍腦送給安祿山。
楊貴妃又送安祿山金平脫裝具、玉盒、金平脫鐵面碗等等珍貴的東西。
送東西而不讓玄宗知道,可見私情不同一般。
安祿山本名叫軋草山,是個雜種胡人。
他的母親是巫師,其實就是一個妓女。
關於“巫”和妓女的關係在此略作說明。
“巫”是在商代出現的一種很重要的現象。
甲骨文中的“巫”是個象形字,形狀類似人手裏拿著東西跳舞。
“巫”與“舞”在當時是一個意思。
許慎《說文解字》對“巫”字義的解釋是:“巫,視也。
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
象人兩袖舞形”。
可見“巫”的身份是女性,當時從事宗教活動的男性稱作“覡”。
在宮廷裏帝王主要通過巫女的樂舞來與神溝通。
在古代的西方和中東從事宗教活動的女性往往和賣淫緊密聯繫在一起,宗教賣淫與商業賣淫是前後相繼的兩個時期。
清代的學者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說楚國的女巫:“至於浴蘭休芳,華衣若英,衣服之麗也。
緩節安歌,竽瑟皓倡。
歌舞之盛也。
乘風載雲之詞,生別新知之語,荒淫之意也”。
巫女的娛神其實更多有娛人的世俗色彩。
在《尚書》中將“巫風”與“淫風”相提並論。
女巫這一變相的娼妓仍然在周朝延續了下來。
比如說在求雨的時候必須女巫來作,因為女性是陰,男性是陽,只有女性才能與同屬於陰性的雨天互相感應。
而在求雨的過程裏就有性行為的參與,董仲舒的《請雨法》記載,在求雨的過程中女巫必須與男性交合,直到天上下雨為止。
在民間的三月男女在郊外野合是國家提倡的行為。
《周禮·地官·媒氏》說:“中春之月,令會男女。
於是時也,奔者不禁。
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
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安祿山晚年更加肥碩,垂肚過膝,自稱有三百五十斤。
可是他在玄宗面前跳胡旋舞的時候卻十分靈活,舞步像風一樣快。
玄宗曾經在勤政樓東間設大金雞障,裏面放置一張大床榻,卷去簾子與安祿山坐在一起。
樓下設百戲,玄宗與安祿山一起觀看。
太子李亨勸諫說:“歷觀今古,沒有聽說過臣下與君主同坐一起看戲。
”玄宗私下說:“安祿山有異相,之所以坐在一起是為了禳除兇星。
”又曾與安祿山夜宴,安祿山醉臥化成一條豬但是長著龍首。
左右立刻告訴了玄宗,玄宗說:“這是豬龍,沒有什麼作為。
”始終不殺安祿山。
天寶十五年(西元755年)一場聲勢浩大的政變,促使繁盛的大唐王朝由此走向衰敗,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爆發,叛軍陷洛陽,破潼關,京師震動。
7月14日,安祿山統領的叛亂軍大舉攻入長安接到密報的唐玄宗連夜帶領嬪妃以及貼身禁軍倉皇出逃。
玄宗帶楊貴妃逃往四川。
第二天,逃亡隊伍到達陜西境內的馬嵬坡。
就在這時,以右彪武軍大將軍陳玄禮為首的隨軍將士突然起義反叛,以楊貴妃和楊國忠倡亂誤國,憤而殺死楊國忠,當朝宰相楊國忠瞬間死于亂軍之中。
隨後,叛亂的將士將憤怒的矛頭指向了楊國忠的姐姐—--玄宗最為寵愛的楊貴妃,逼玄宗將楊貴妃縊死。
高力士勸唐玄宗,他講現在的情況是楊國忠已經死了,貴妃在,誅殺楊國忠的將士心裏不安,將士心裏不安,陛下就不安,將士安,陛下就安,高力士以一種委婉的口吻,交代了問題的實質,就是說唐玄宗不能留下楊玉環,留下楊玉環,就有可能會對唐玄宗的安全發生影響。
七十多歲的唐玄宗無可奈何之下,將楊貴妃賜死以留全屍。
根據新舊唐書裏的記載,在當時情勢危急的馬嵬坡上,楊貴妃主動同意獻出自己的生命。
楊貴妃在死之前請求去驛站旁邊的佛堂祭拜,于是隨後被縊死于佛堂。
貴妃死後用紫褥裹蓋草草的埋葬在佛堂旁邊的土坡上,從此這個絕世佳人,孤零零的躺在荒涼的馬嵬坡上。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對這一事件有生動細緻的描寫:“九重城翩煙塵生,幹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裏。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這個大唐最美麗的女人,一代絕世美女香銷玉殞在荒涼的馬嵬坡上。
楊貴妃的美貌無疑是絕世罕有的,但是,就是那個深愛著楊貴妃的唐玄宗,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卻不能在危急關頭保住愛妃的生命。
等到安祿山叛亂後人們才回想起當初術士李遐周說過的預言詩:“燕市人皆去,函關馬不歸。
若逢山下鬼,環上係羅衣。
”其中“燕市人皆去”說的是安祿山與薊門之士叛亂。
“函關馬不歸”是哥舒翰失守于潼關。
“若逢山下鬼”是一個嵬字,即馬嵬驛。
“環上係羅衣”,楊貴妃的小名叫玉環,她常以假髻為首飾,而喜歡穿黃裙。
天寶末年京師有童謠:“義髻拋河裏,黃裙逐水流。
”到此都應驗了。
虢國夫人跑到陳倉地方的客店。
縣令薛景仙率吏人追趕,虢國夫人走入竹林下以為是賊軍到了,她先殺其兒子楊徽,又殺其女兒。
楊國忠的妻子裴柔說:“娘子何不憐惜我行個方便呢?”虢國夫人不聽,連她與她女兒一起殺死,然後拔劍自刎卻沒有死。
被追上來的縣吏關在獄中,虢國夫人還問:“你們到底是國家忠臣還是叛賊?”獄吏說:“都是。
”不久血凝其喉而死,埋在東郭十余步的道北楊樹下。
一年以後,至德二年收復西京,那場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終于平息。
大唐的皇宮內傳來了此起彼伏的朝拜聲,玄宗之子肅宗登上了皇位,玄宗上自成都回長安當了太上皇。
他派人祭奠楊貴妃,後來想要改葬,李輔國等人不允許。
玄宗便悄悄命人移葬在別處,當初埋楊貴妃的時候用以紫褥裹著,移葬的時候屍首都尋不見了,只留下胸前的錦香囊還在。
中官葬完後將錦香囊獻給玄宗,玄宗藏在袖子裏。
他又令畫工描繪楊貴妃的圖形,朝夕看著嘆息。
玄宗住在南內,夜深的時候登上勤政樓憑欄南望,忽然聽見裏坊中隱隱有歌聲,回頭對高力士說:“難道是梨園舊人麼?明日為我找來。
”第二天,高力士果然找到了這些舊日的梨園弟子。
楊貴妃的侍者紅桃也在,她歌楊貴妃所制的《涼州》詞,玄宗吹玉笛為之倚曲。
唱曲完畢相視掩泣。
至德年間玄宗又一次來到華清宮,從官嬪禦都不是舊人。
玄宗在望京樓下命張野狐奏《雨霖鈴》曲。
曲子演奏到一半他四顧淒涼,不覺淚流滿面。
左右見了也十分傷感。
歌女謝阿蠻善舞《淩波曲》,舊時經常出入宮禁,楊貴妃待她很好。
玄宗詔令謝阿蠻跳舞。
跳舞完畢後謝阿蠻將當初楊貴妃送給她的金粟裝臂環進獻給玄宗說:“這是貴妃所賜。
”玄宗拿在手裏看了半天悽然說:“這時高祖大破高麗獲得了兩件寶物,一件是紫金帶,另一件是這個紅玉支。
朕將紅玉支賜給了妃子,後來高麗知道此寶在我的手裏要求歸還,朕命還其紫金帶,留下了紅玉支沒有歸還,你既然從妃子那裏得到,今日再看見徒增悲涼啊。
”乾元元年,賀懷智上言說:“記得陛下曾與親王下棋,令臣在一邊獨彈琵琶,貴妃立在局前觀看,陛下快輸的時候貴妃將貓放在棋局上擾亂了敗局,當時一陣風將貴妃的絲巾吹在臣的頭巾上,臣回來的時候覺得滿身香氣。
於是卸下頭幘藏在錦囊中,進獻給陛下。
”玄宗說:“這是瑞龍腦香。
”又是一陣淒涼的心緒。
玄宗本紀裏記載“命力士賜貴妃自縊”,同樣在楊太真外傳裏有:"縊死"看來多數的史料記載,貴妃確實上吊了。
但是兩年後改葬的人為何沒有找到她的遺體呢。
民間為何傳出楊貴妃可能遺體失蹤,貴妃可能沒死的驚天奇聞呢?人們在查找史料的時候發現了新舊唐書兩種不同的記載。
在舊唐書裏說: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
而新唐書裏卻只有:香囊猶在。
也就是說只有香囊,而不見了貴妃的遺體。
新舊唐書的記載為何有這樣的差異呢,難道會是編寫人的失誤,疏忽了“肌膚已壞”的記載。
倘若按舊唐書的說法,肌膚已壞,仍然是可以改葬的,為何去改葬的宦官只帶回了貴妃攜帶的香囊呢?人們又懷疑貴妃的遺體是否被盜墓的人,盜走了呢?但是這樣的說法,似乎很難以成立,在當時危急的時刻下,民間的人是不會很快得知楊貴妃埋葬的地方,而且遺體只是草草的埋葬,沒有任何的陪葬品。
倘若是盜墓分子所為,就不會留下楊貴妃身上所攜帶的香囊。
那麼新舊唐書哪一個記載才是最準確的呢?舊唐書是唐朝時就記載的,而新唐書是宋朝人根據舊唐書編寫的,按常理說應該是舊唐書尤為可信,但是如果是這樣,新唐書裏也不應該將“肌膚已壞“如此重要的記載刪掉。
這樣的疏漏不得不讓後世的人們產生疑惑。
唐玄宗改葬楊貴妃的願望確實也沒有實現,這似乎又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從唐明皇本人的角度來看,他是要對外宣布貴妃確實死了,因為她不得不死,可是這就給人一個空間說她可能沒死,只不過是玄宗的一個借口而已,這兩段記載的關鍵是在這裏,那麼宋朝人在寫新唐書的時候,覺得搞不清楚,因此也不說有沒有屍體了,就說香囊猶在就行了,就把這個事情給迴避掉了。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已經不復存在,人們無法預想馬嵬坡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意外。
楊貴妃真的遇難還是被執行的高力士手下留情呢,這個問題也只有當年的高力士和隨行的侍女清楚了。
一般的記載是陳玄禮免胄失甲,把所有的行頭脫下後禮拜,就沒有走進去看,就是想像,因為一般的理解皇帝和皇妃一般人是不能親近的,遺體也是不能親近的,你一個禁軍的首領,那麼看了看,抬了個屍體,蓋了個白布,那好像就是了,這也留下一個疑案,一般講,高力士是否會受玄宗的暗示,留有一手,或是高力士本來就跟貴妃關係很好,下不了毒手,勒了後斷了氣,抬進來又可能活了等等這些話題。
倘若叛亂的將士沒有在楊貴妃死後去檢驗楊貴妃的遺體,那是否預示一千多年前的馬嵬坡上真的會有什麼意外的情況出現呢?貴妃的遺體為何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呢?倘若她的肌膚已壞,去的宦官為何不改葬她呢?卻只帶回了她生前佩帶的香囊。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法門寺博物館內保存著那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香囊。
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歲月,這個有著金銀色的小香囊依然完好無損,它就是楊貴妃死後留下來的香囊。
這種香囊在古代稱做“香球”,唐代時專為貴婦人攜帶,大的可以挂在床頭進行熏香,小的就隨身攜帶。
這兩件香囊,最大的直徑是12。
8厘米。
小的一個是5。
4厘米,它的原理就是在香囊裏面有兩個持平環,持平環上套一個缽盂,無論怎樣轉動,這個缽盂始終與地面保持平行,而裏面的香料和藿香始終不會撒在外面,這種原理就和近代用于航海航空上的陀螺儀原理是相似的。
所以從法門寺出土的這個香囊還可以看到,當時唐玄宗要改葬楊貴妃時發現的香囊,不是當時的一種絲織品,而是一種金屬制品,體態豐滿的楊貴妃身上總會發出持續不斷的香味,正是因為貴妃身上攜帶了如此巧妙的香囊。
日夜思念楊貴妃的玄宗只能對著佳人留下的遺物哀嘆。
今天的馬嵬坡依舊蒼涼,歷史永遠無法抹去貴妃的悲慘遭遇,這裏的一花一草見證了一千多年前那段令人費解的歷史。
傳說,楊貴妃死後,唐玄宗日夜思念楊貴妃,時常在一棵槐樹下哀悼,這棵古樹後來被稱做“太上槐”,它見證了佳人消失後唐玄宗對貴妃的無限思念之情。
有個叫楊通的道士從蜀地來,知道上皇因想念楊貴妃而不能釋懷,就對玄宗推薦方士李少君。
李少君竭其術尋找楊貴妃的靈魂沒有找到,他出天界、入地府也都找不見。
又在四虛上下尋找,到了東海的邊際,跨上蓬壺山,忽見最高山上有許多樓閣。
到了西廂下朝東的門口,門匾上寫著“玉妃太真院”。
他上前拍打門環,有梳著雙鬟的童女出來開門,方士造次還沒有來得及說話,童女又進去了。
不久一個穿碧衣的侍女出來問李少君從什麼地方來?李少君說是天子的使者。
碧衣侍女說:“玉妃剛睡下,請少待一會。
”過了一個時辰碧衣侍女將李少君請進來,楊貴妃戴著金蓮,穿著紫綃,身上佩紅玉,腳上穿鳳舄,左右侍女七八人。
楊貴妃問皇帝怎麼樣,又問天寶十四年以後的事。
李少君一一敘說。
楊貴妃憫然無言,她命指碧衣侍女取來一個金釵鈿合,折成兩半,一半交授給李少君說:“為我謝太上皇,將這件東西交給他。
”李少君快走的時候臉色有不足,他跪在地上說:“請妃子告訴臣當時的一件秘事,否則陛下恐怕不信臣所說的。
”楊貴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慢慢地說:“在天寶十年避暑驪山宮,秋七月牽牛織女相見的夜裏,皇上仰天感織女事,密相誓心說‘願世世為夫婦。
’說完了執手各自嗚咽。
這件事只有君王一個人知道。
”又悲傷地說:“由此一念,犯了私欲之罪,恐怕不能再住在這裡,又要墮落下界,希望與他再結來生緣。
”李少君說:“太上皇也不久於人間,希望妃子自愛,不要這樣自尋苦楚。
”李少君回來回奏玄宗,玄宗震悼不已。
移入大內甘露殿後每天悲悼楊貴妃。
他玩紫玉笛,吹了幾聲便有雙鶴飛下庭院,徘徊良久才離開。
玄宗命人準備沐浴的東西,並說:“假如我就枕,你們不要驚醒我。
”他睡下去就再也沒有醒來。
貴妃被埋葬的地方只有一個簡陋的石碑,文革時這個墓碑也遭到了破壞。
而今在馬嵬鎮上,重新修葺的楊貴妃墓館,裏面不僅有貴妃的墓,還有貴妃的塑像,供遊人瞻仰。
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宦官挖開的就是這個墓,只不過這個貴妃墓完全與昔日的墓不同了,但是它依然還是一個衣冠冢,沒有了貴妃的遺體,伴隨著一千多年前那個難以解答的迷霧,永久的存留在這裏。
現今修葺的墓有三米高,外形用青磚包砌的嚴嚴實實。
關于這個在當地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當地有一個姑娘,長的奇醜無比,她心想為何貴妃長的那麼漂亮,把我長的那麼醜,她在貴妃墳上哭了一夜,臉上沾上了貴妃墳上的白土,結果第二天她回家一看,臉上的斑點全都不見了,這個美容的作用頓時傳遍了四周,來的人都會抓一點貴妃土,後來為了保護墳土,就用青磚砌了起來。
在今日楊貴妃墓館的碑文上,依然記載著“墓上生白土”這樣的字,這個美好的傳說故事也隨著這座墓而傳流到現在。
每當陽春三月的時候,貴妃墓館裏鮮花盛開,無數的遊人相繼踏來,在這位傳奇的絕世美人墓前悼念。
在墓館裏肅立著高達二十米的貴妃塑像,顯示出了一代美人的風姿綽約,和留在她身上的謎題,讓人留戀忘返。
2002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正式聲明她是楊貴妃的後裔。
這個大洋彼岸傳來的消息迅速在中國爆炸開來,人們感到無比的震驚,楊貴妃的後人怎麼可能跑到日本去呢?當年的貴妃莫非真的逃離了大唐轉道東瀛了麼?其實,翻開史料,有關楊貴妃東渡日本的說法由來已久。
早在二十年代,著名“紅學家”俞平泊先生在《長恨歌》和《長恨歌傳》的質疑等文章中指出,楊貴妃可能並沒有死在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
文章指出,在日本不僅有楊貴妃的墳墓,還有楊貴妃的塑像。
而且,現今的日本沿海邊有一個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這裏的人們相信一個久遠的傳說,當年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的形勢逼迫下,一名侍女代替她去死了,楊貴妃在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離開了大唐,經過漫長的時日漂泊至一個村子,就是今日的日本山口縣久津。
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員,看來她聲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不是空穴來風的。
日本著名的文學作品中,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中,都有這樣的描述,他們推斷楊貴妃確實沒死而逃到了日本。
日本世代流傳的這些傳說實在出乎國人的意料,而且所有傳說都有根有據,一個中國的貴妃竟然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她的墳墓和塑像,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難道楊貴妃真是逃去了日本? 白居易的長恨歌在記述楊貴妃本事的時候,長詩的後半部分他表述了對楊貴妃的一種想像,說楊貴妃雖然是人已經死了,但是她的靈魂還是活著的,她的靈魂飄搖到神仙山上,後來她和唐明皇所派去的道士在神仙山上相遇了。
而眾所周知,白居易的《長恨歌》是歷史上描寫楊貴妃和唐玄宗愛情的最為著名的傳世名作。
人們分析長恨歌裏寫到的詩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其中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人們仔細的分析這段詩文,其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是描寫了馬嵬坡上找不到楊貴妃的遺體了。
而此後唐玄宗派一個道士去找尋楊貴妃,結果“上窮碧落下黃泉”都沒有找到,最後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而太真是貴妃出家時的法號。
由于是浪漫風格的詩文,若道士真的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這裏的仙山究竟指的是哪裏?世界上存在這樣的的地嗎?長恨歌裏寫到的稱蓬萊的仙山又在哪裏呢?關于蓬萊山,在中日文化史上,具有特別的文化意義,在日本的文學的創作的概念中,他們常常把蓬萊山本身就指為日本本所,因為我們都知道,蓬萊山是中國道教所構思的神仙生活的在大海中的一種神山,但是在日本的文學中,常常把蓬萊山作為日本本身,加以演化的,所以這個暗示了楊貴妃在安祿山事變之後,她其實沒有死,她可能到達了日本,但是在和中國的史料中並沒有記載“蓬萊山就是日本”的說法。
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史料中最翔實的航海記載就是東渡日本的鑒真和尚,他前後歷經11年,經歷了5次的失敗,屢遭磨難,才終于到達日本。
可想而知在那樣的艱苦條件下,楊貴妃想要逃到日本究竟有多大可能性呢?唐朝時候,中日之間的交往,非常頻繁,據記載,包括非正式的有十六七次甚至十八九次的遣唐使,至少能夠落實的也有十五次,在唐朝不到三百年的時間裏,那麼經常有日本人來,來得規模最大的盛唐時候的使團達到五百多人,將近六百人,最多一次五百九十多人,是很大的一個規模,一般它來的船,一般是三艘四艘船,所以一般的船裏載的能達到一百多人的規模,所以那個時候是日本的造船在唐朝也比較發達,當然,唐朝的官船可能比他們還要發達,因為在廣州有駛舶使,就是對阿拉伯世界整個貿易,大量的中國瓷器出去,那個船是非常大的,所以從這個航海技術,從造船技術,從船的本身的交往的規模來說,楊貴妃出逃日本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據中國古代交通史記載,當時唐玄宗逃到了四川,隨後還有逃走的留學生,遣唐使等,楊貴妃一定會選擇相反的方向,可能到了武漢,經長江下流,有三條路線,一個是揚州,一個蘇洲和明洲,可能在此三個地方登船,最後經歷數日到達日本的山口久津縣,後來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
這樣的推理似乎是可行的,但這也是後人的猜測,在當時危急的情況下,楊貴妃就算能幸存下來,她能怎樣脫離大唐嗎?當時要將她置于死地的四軍,都是受太子李亨也是後來唐肅宗的指派,已經成為皇上的肅宗怎麼可能容忍楊貴妃逃離大唐呢?據史料記載,楊貴妃死後,唐肅宗拒絕將貴妃納入後宮名列之內,如此看來他們之間有極深的仇恨。
四川太蓬山位于四川省營山縣營山鄉境內的太蓬山,地貌獨特,山勢險峻,早在晉朝初期,已經是道教聖地之一,隋唐之後香火鼎盛。
傳說太蓬山諸峰成蓮蓬狀,所以後人取荷花的蓮蓬之意稱其為“太蓬山”,蓬山上仙霧繚繞,素有“蓬萊仙跡”之稱。
當地人傳說,馬嵬事變後,楊貴妃喬裝打扮,翻秦嶺,過巴中,跨州越縣,終于來到太蓬山避難,立即得到道士們的同情和保護。
而楊貴妃早年與道教關係密切,對太蓬山早就心向往。
天上地下都找不到,結果在蓬山把她找到,而蓬山呢,登萊揚洲的這個蓬萊,在唐人的詩裏面都是說它蓬贏,蓬島很少說它是蓬山的,大蓬山實際上指的是蓬山(蓬萊),這樣子就可以證明楊貴妃是到了蓬山,她之所以曉得蓬山是因為荔枝的路線,經常給楊貴妃運荔枝,她就曉得大蓬山這個地方,所以她才會走到大蓬山去,不然的話她就不會去了。
白居易長恨歌裏的“蓬萊”會是指太蓬山嗎?當年復活的楊貴妃怎麼會逃到太蓬山呢?傳說大唐時楊貴妃酷愛吃荔枝,唐玄宗專門開辟了一條荔枝路,快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楊貴妃面前,而這條路就路過太蓬山。
後人稱楊貴妃是知道這條路的,尤其太蓬山此地地勢偏僻,適合躲藏,山上有一道觀,楊貴妃早期信奉道教,自然得到道觀內道士的收留。
倘若唐玄宗派去的道士是在此山找到的楊貴妃,並且帶回了楊貴妃的發簪,但是為什麼道士能夠找的地方,其他人就發現不了呢?傳說楊貴妃就是在這裏避難,度過她的淒苦晚年,死後葬在山下的村子裏,山下這個構造簡單已經生了青苔的墳墓,奇怪的是這個墓上只刻了“楊氏之墓”四個字。
據村民說這個墓是楊貴妃死後悄悄埋葬在這裏,這個墓和對面的雙乳峰有了奇特的聯係。
兩者結合起來被當地的村民稱作是“仙女墳”,意思是墓中埋葬的是美人,楊貴妃死後,山下的村子稱作“楊家村”,當時的村裏人隱瞞了貴妃的消息。
太蓬山下的楊氏之墓會是貴妃的墓嗎?楊貴妃真的終老太蓬山嗎?為何史料裏沒有任何的記載,按照常理就算楊貴妃被葬在這裏也會有記載的,難道是因為這座山地勢偏僻造成的隔絕嗎?現今的人也無法去考證這些,只能是一些猜測吧了。
楊玉環種種傳聞,最後歸根到底都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反映了天下人心對當年唐朝這個歷史變故和有關當事人的態度,而天下人心的這個態度,在批評和同情並存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以同情的感情為主。
楊貴妃是生是死的傳聞相持不下,一方面是史料的粗略記載,一方面是文人墨客的浪漫描述,給世人帶來了無限的希望與幻想。
楊貴妃三個字已經成為形象化大唐盛世的代名詞,她的生死之謎值得我們永遠去探索和深深的一聲嘆息。
紅顏 風輕夜柔醉顏紅 空杯飲盡思情濃 月冷秋夜妾思君 衷情重重覆重重 逍遙
詳全文紅顏薄命-楊貴妃-努爾哈赤-新浪部落http://blog.sina.com.tw/k6284/article.php?pbgid=36082&entryid=589361
老師/Xuite日誌/回應(2)/引用(1)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功名半紙風雪千山往之不諫來者可追"老師"的日誌
寸陰是競.
posntung's新文章中國古典及民國文學經典〖點擊閱讀〗漢字溯源(說文解字)古典詩詞背後的故事:才女李清照的失樂園留言祝福語最經典的人生勵志格言 珍饈美味海上來明代時燕窩大量進入中國(圖)烈日炎炎古人如何避暑?宋代女性夏季如何穿衣:背心抹胸一首《今生緣》美到骨子裡!送給懂我的人!✿✿⊱╮宋朝遍地的花樣男子,今天怎麼成了瀕危物種?丁酉雞年有兩個農曆“六月”共59天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posntung'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大同世界
咫尺天涯
我的相簿
蜘蛛結網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張關係網。
吾人:能臥遊天下,靠的就是這張關係網。
adoptyourownvirtualpet!
《小小諸葛亮,獨坐中軍帳,擺成八卦陣,要捉飛來將!》
關鍵字
延伸文章資訊
- 1小小說– 瑞龍腦香思故人- redhorse 的網誌
而交趾國所進貢的這種龍腦,根據波斯商人所說,是由老樹的樹節當中才能 ... 動了動身體,這頭巾才又掉落到了地上,被一旁的侍女拾起送還楊貴妃。
- 2楊玉環(Fate)
不過也有一說當時馬嵬驛被吊死的只是侍女,真正的楊玉環因美貌而被陳玄禮偷偷護送,遠航至日本和歌山深居,並把琵琶贈送給當時日本王室,享年68歲。 日本山口縣「楊貴妃之 ...
- 3楊貴妃是伊朗人,最後死在了東瀛——日本專家如是說
日本專家驚人推斷伊朗,古波斯王朝故地,被稱為世界最盛產美人的國家之一然而 ... 女作家林特特對此的看法是,逃到日本的應該是楊玉環的侍女而不是她 ...
- 4楊貴妃竟是伊朗人最後死在了東瀛 - 每日頭條
楊貴妃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關楊貴妃的傳說層出不窮,近來竟然傳聞說 ... 伊朗,古波斯王朝故地,被稱為世界最盛產美人的國家之一,然而,楊貴妃…
- 5相關貴妃的歷史知識- 第68頁- 歷史趣聞網
導語:體重三百五十多斤的安祿山,腹大無比,躺在水缸裏,侍女們只見肚子不見其他的 ... 楊貴妃,原名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