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新時代的台灣女性十傑 - 薰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薰風》挑選了台灣歷史上不可忽略的十位女性偉人,希望能喚回在重男輕女意識下被忽略許久,關於「她」的記憶。

黃鳳姿(翻攝自薰風第10期). 黃鳳姿(一 ... 首頁台日文史 開創新時代的台灣女性十傑台日文史開創新時代的台灣女性十傑by伊藤由夏2020-08-12作者:伊藤由夏2020-08-12 開創新時代的台灣女性十傑。

黃正文提供(翻攝自薰風第10期)  綜觀男性主宰的歷史長流,女性的身影往往是缺席的。

但事實上,女性對於社會的貢獻,還有她們所擁有的智慧、勇氣是足以與男性並駕齊驅且留名青史的。

《薰風》挑選了台灣歷史上不可忽略的十位女性偉人,希望能喚回在重男輕女意識下被忽略許久,關於「她」的記憶。

 黃鳳姿(翻攝自薰風第10期) 黃鳳姿(一九二八年五月五日—)這位天賦異稟的文學少女,出生於熟稔民間故事及風俗傳統的艋舺世家,從小便耳濡目染,造就她僅僅十幾歲就對台灣民間習俗有超逸絕倫的理解。

因公學校三年級時一篇名為〈おだんご〉(糰子)的作文,使當時的導師池田敏雄發掘了她的文學天賦。

在池田這位伯樂的力挺下,該文被收錄在《台灣風土記》創刊號,隨後也在《台灣日日新報》陸續發表了十一篇文章,共寫出《七娘媽生》、《七爺八爺》、《台灣の少女》這三本巨作,進而成為當年台灣最知名的女學生,開啟了台灣文藝少女的濫觴。

   楊千鶴(翻攝自薰風第10期) 楊千鶴(一九二一年九月一日—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六日)文武雙全的她,在就讀私立台北女子高等學院時期,不只廣讀西方文學,還曾獲桌球比賽女子學生雙料冠軍。

充滿正義感、勇敢追求個人價值的她,畢業之後因通過西川滿的面試而進入《台灣日日新報》擔任家庭文化欄記者。

但富有獨立思考和反骨精神的她,任職前堅持要與內地人同工同酬為條件才肯就職,從此成為了台灣第一位女記者。

她隨後在《文藝台灣》、《民俗台灣》等雜誌發表文章,進而成為當時活躍於文化圈的本島人菁英。

日治時期普遍重男輕女的社會價值裡,她突破種族和性別的雙重歧視,活出了屬於自己的光輝燦爛。

   高慈美(翻攝自薰風第10期) 高慈美(一九一四年二月十七日—二〇〇四年七月二十八日)她散發著由內而外的氣質與超然脫俗的美貌,且擁有出眾的音樂天賦。

出生於高雄岡山基督教家庭的她,是台灣首位女鋼琴教授。

即使在完成了東京東洋音樂専門學校的學業後,她仍然不斷精進琴藝、提攜後學,甚至還積極投入公益事業和音樂表演。

據說在任職師大時期,她還時常金援家境困苦的學生。

從她的生涯中,便可窺見當時受專業教育訓練的新女性風采。

音樂所帶來的氣質與涵養,讓她之後成為內地《主婦之友》雜誌的封面人物。

在台灣女性歷史中,她始終都是一位受人尊敬仰慕的偶像。

   蔡阿信(翻攝自薰風第10期) 蔡阿信(一八九九年—一九九〇年三月五日)出生於台北艋舺的她,從小就不願屈服於命運,拒絕了童養媳的安排。

天資聰穎的她,年幼時在私塾展現了超強記性;十二歲進入淡水女學校時靠著優異的表現成為全校裡鳳毛麟角的才女。

畢業自東京女子醫學專門學校後,成為台灣第一位接受完整現代醫學訓練的女醫師。

一九二六年在台中開業,收費原則是:富者多收、貧者少收、赤貧免費。

後來她創立了清信產婆學校,不到幾年,就有兩百多位受過專業訓練的產婆遍佈台灣。

一九七九年,她以八十六歲的高齡捐出畢生積蓄,成立「至誠服務基金會」關懷照顧孤苦無依的婦女。

   陳進(翻攝自薰風第10期) 陳進(一九〇七年十一月二日—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出生於新竹望族的她,是台灣首位女畫家。

因在高女時期接受美術教師鄉原古統在繪畫上的的啟蒙,畢業後考取東京的女子美術學校日本畫師範科。

一九二七年,入選台展東洋畫部,與林玉山、郭雪湖兩位畫家並稱「台展三少年」。

一九三四年,以《合奏》成為了首位入選帝展的台灣女畫家。

在男性主導的畫壇裡,她堅忍不拔,生涯中對藝術的追求與忠誠更是奮鬥不懈。

她在畫中創造了無數充滿文化氣息又摩登的近代女性圖像,體現了一九三〇年代的典雅畫風和台灣的美感意識。

   陳秀喜(翻攝自薰風第10期) 陳秀喜(一九二一年—一九九一年)這位堪稱台灣文壇的奇女子,是美麗島上第一位女詩人。

從就讀公學校的少女時期即展露了天賦才華,用流利的日文寫詩、俳句和短歌。

即使在二戰後面臨語言轉換的處境,她依然持續寫作。

一九六七年加入笠詩社,一九七一年擔任該社社長。

創作靈感來自日常生活軌跡,她的詩總帶著深刻的鄉土情與國族愛,以及母愛親情的慈祥與哀愁。

還有一九七三年寫的〈台灣〉一詩後來被改寫為〈美麗島〉的校園民歌,風靡全島。

她在封閉的年代裡,以詩為力量穿織了各種台灣女性溫柔又堅韌的模樣。

   本篇完整內容,詳見薰風2019年Vol.10   伊藤由夏台灣傑出女性伊藤由夏畢業於淡江大學法文系,無可救藥的文學女子。

曾任《薰風》季刊編輯。

上一篇文章台灣、山口、長谷川謹介下一篇文章高雄港建築踏查推薦閱讀灣生故事另一章—...2019-04-01台灣對311的援...2019-04-10日本佛教巡禮:寺...2019-04-01與社區相伴百年的...2020-05-15戲夢人生—日本時...2020-07-01黃土水與他的水牛...2020-06-16最新報導薰風系列講座:島歌流浪記-從《蓄音台灣》... 2020-12-18主政者的決斷—面對世界挑戰的高雄港 2020-10-27洛外楓林深處的山寺 2020-10-14深沈的往日記憶—昭和古董寫字櫃 2020-10-13島都台北的觀光隨想 2020-10-13在Facebook追蹤我們薰風季刊熱門關鍵字中華民國丹羽文生京都伊藤由夏余承儒侘兒玉源太郎全球化凌宗魁台北台南名單之後哈瑪星太田宗達姚銘偉建築打狗新宿御苑施光恆日本日本語曾友志東京林承緯森山松之助橫濱欣傳媒湯德章王子碩祇園神社神道祭典群馬縣臺灣閣茶事蔡亦竹藤重太許宏德鄭麗玲陳坤毅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陳譽仁高雄高雄港網站導覽富盈數據Breaktimeinc.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