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寺大雄宝殿-台湾宗教文化地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印寺大雄宝殿. 海印寺现为金门地区的佛教圣地,内供奉近上百年历史的观世音佛像及十八罗汉。

资产类别: 历史建筑-寺庙. 所在地址: 金门县金湖镇太武山顶峰(梅园)后方.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 台湾宗教百景 TempleStay 台湾宗教文化资产 语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台湾宗教文化地图 台湾宗教百景 TempleStay 台湾宗教文化资产 英语友善寺庙 时间地图 影音专区 资源下载 语言 正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台湾宗教百景 TempleStayinTaiwan 台湾宗教文化资产 英语友善寺庙 时间地图 网站导览 资源下载 影音专区 回首页 :::首页>文化资产查询结果>海印寺大雄宝殿 海印寺大雄宝殿 指定/登录理由 发展源流 主要特色 文献资料 条目参照 周边资讯 海印寺现为金门地区的佛教圣地,内供奉近上百年历史的观世音佛像及十八罗汉。

资产类别: 历史建筑-寺庙 所在地址: 金门县金湖镇太武山顶峰(梅园)后方 公告日期: 2009年06月03日 创建/起源年代: 光复以后 摄影者: 赵守彦、寻秘金门 经纬度: 118.41731,24.46429 指定/登录机关: 金门县 政府 公告文号: 府文资字第0980037123号 资产保存者: 金门县佛教弘法基金会 指定/登录理由 因海印寺目前为县定古迹,考虑周遭环境与地景的协调,建议列入历史建筑或与海印寺同划定为县定古迹范围内。

发展源流 海印寺又称太武岩寺,建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公元1265至1274年),当时主祀通远仙翁。

通远仙翁原为泉州永春乐山一带的信仰,又称白须公、通远王或乐山王。

关于通远仙翁的生事及姓名今已不可考,或说是唐高宗时来永春避难的四川进士李元溥(生卒年不详),或说是北宋初年人士,隐居于永春乐山,因其外型又被称为白须公,他常常头戴花草,携带葫芦在村市之间边走边唱着:「好酒吃三杯,好花插一支,思量古今是,安乐是便宜」。

而后相传羽化成仙,被奉为山神。

至北宋嘉佑3年(公元1060年)时逢大旱,郡守蔡忠惠(1012-1067)为泉州守时,因为向通远仙翁祈雨有验,而请封为善利王,并加封广福显济,而后因屡次祈雨均灵验而不断加封。

北宋末年,通远仙翁已由原乐山地区的山神转变成能穿说于惊滔骇浪之中,保佑渔船平安的海神,又至南宋淳佑年间后,泉州多处村落均开始立庙祭祀通远仙翁,此时原属于永春地区的地方信仰开始普及于泉州各个地区。

金门太武山之所以建祠奉祀通远仙翁,除了泉州地缘信仰关系的影响外,今相传主要有2个原因:首先有神迹玉笏从天而降,居民遂开始兴建寺庙,奉祀当时泉属各邑普遍信仰的通远仙翁。

根据《同安县志》。

记载,在宋朝咸淳年间,即有居民面祠堂祭拜,祠西有倒影塔,每到夜晚其灯火就能为渔民指引方向,祈求风雨也特别地灵验。

而后至万历年间,同安县有贼犯越狱而逃,知县金枝作梦时,梦到自己登太武山遇到神民显灵指示贼犯藏身之处;知县醒后遂渡海至金门祈求祷告,而后按照梦谕果真顺利抓到犯人,因此捐助金钱于明万历8年(公元1580年)修建寺庙,又于万历28年(公元1600年)2度重修,呈现今规模。

其后由于祠宇中的庙众,于夜间见到观音菩萨现身于其间,乃改奉祀观音佛像,海印寺也就变成1座主祀佛像的佛寺,根据寺方所撰的《海印寺源考》,最晚在永历15年(公元1661年)的重修时,海印寺便已成为一佛寺,并更名为今之「海印寺」。

主要特色 海印寺现为金门地区的佛教圣地,内供奉近上百年历史的观世音佛像及十八罗汉,平日游客登山参访礼佛,一方面强身,一方面游历名胜古迹。

海印寺原始布局与现况大致相同,建筑群配合山谷地形兴建,由前向后依序为鼓楼、方池、拜亭、大殿、后殿、侧室与石室,占地虽小却十分工整。

由于海印寺在八二三炮战时严重毁损,现今所见的建物主要为民国49年(公元1960年)后修建而成,因此除了部分台基、柱体、墙体仍保留石材和木材外,多数构件已采用钢筋混泥土建造。

钟鼓楼分别为「龙楼」与「凤阁」,乃于民国78年(公元1969年)所新建,平面近方形,采单檐歇山顶(歇山顶即为歇山式屋顶,此类型屋顶共有9条屋脊,分别是正脊、4条垂脊和4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有折角,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位于拜殿之前的方池,称「醮月池」,呈长方形,四周石栏围绕,水质清净。

而大殿与拜亭相连,可归类为「殿前带轩」的形式。

拜殿的栋架使用「六架卷棚」,屋顶则采歇山单檐,不作燕尾脊,出八字规,不做吊桶,整体形势简洁。

正殿供奉观世音,建筑为面宽3开间,进深4间的形制。

屋顶为坡度平缓的两坡硬山顶(硬山顶即为硬山式屋顶,由1条正脊和4条垂脊组成。

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色就是两侧山墙将檩头全部包封住,使得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硬山顶擅防风,因此沿海或如金门等海岛地区多使用硬山顶)。

正殿后墙则是左右双门,可达后殿大雄宝殿及古石室。

后殿大雄宝殿平面近方形,面宽3间,殿内只有2根后金柱,前面辟1门,与古制大雄宝殿先去甚远。

屋顶为歇山式,但前后屋坡又加1圈单坡顶屋面,看起来类似断折,外型则像重檐。

墙体则皆为石条砌成,外观朴实。

而后山的「古石室」,它利用巨岩之石洞略加修整而成,形制颇奇特。

海印寺最著名的安心石,位于大雄宝殿下方,相传以左手摸心,右手摸石,默念3声「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可以平静心灵。

海印寺最著名的安心石,位于大雄宝殿下方,相传以左手摸心,右手摸石,默念3声「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可以平静心灵。

钟鼓楼分别为「龙楼」与「凤阁」,乃于民国58年(公元1969年)所新建,平面近方形,采单檐歇山顶。

  现今所见的建物主要为民国49年(公元1960年)后修建而成,因此除了部分台基、柱体、墙体仍保留石材和木材外,多数构件已采用钢筋混泥土建造。

  文献资料 1.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不着年代)。

文化资产个案导览〈海印寺大雄宝殿〉。

2015年7月8日上网。

2.内政部(不着年代)。

台湾宗教百景全民票选活动。

台湾宗教文化地图─全民百景票选。



「金门海印寺-宗教圣地参访」。

2015年7月8日上网。

条目参照 海印寺石门关 周边资讯 TGOS电子地图 ::: 中華民國內政部版權所有|隐私权与 安全政策| 版权宣告|Copyright©AllRightsReserved 100台北市中正区徐州路5号|总机:1996|Chrome,Firefox,IE9.0以上版本最佳解析度1280x1024 浏览人次: 1893040更新日期:2022.08.26 网站咨询服务专线(02)2923-0520(維護廠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