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志選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終年八十有八。

康熙癸未,光地入覲,奏聞當日事;聖祖賜「在原至誼」四字,以旌其家「安溪志」。

8, ——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八「孝友」「國朝孝友」一。

简体English 本站介紹  簡介  字體試驗頁  +協助  +常見問答集  +使用說明  +工具  系統統計  +數位人文 原典全文簡介說明相關資料字典討論區圖書館維基數據維基 在"泉州府志選錄"中檢索: 書名檢索: 登入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維基 維基->泉州府志選錄->泉州府志選錄《泉州府志選錄》[查看正文][修改][查看歷史]1峋諄紡酵埽皇庇行牡茫肜硌в培寄嗥鹺稀9誓薌捏剖擔蠼誆還度鞜恕�2卒,年六十有七。

以長子光地貴,贈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次子鼎徵、三光垤、四光坡「安溪志」參李氏「家傳」。

3——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八「孝友」「國朝孝友」一。

4李日燝5李日燝,字葆甫,號漁仲;安溪人,先春第二子、相國光地世父也。

天性純厚,幼善屬文。

年十八,入邑庠,試輒高等。

順治甲午,貢於鄉。

6時鼎革初,山海煽亂,巨寇聚亡命,窟穴安、永、德三邑。

歲乙未,光地年十四,同父兆慶及季父日熺眷屬居山砦中。

一夜,被寇攻破,惟兆慶走脫,餘一家十二人悉被擄,先春以憂殞。

日燝遠出,奔歸;既痛父、又悲弟侄之在羈也,遂衰麻詣賊壘,聲淚甚哀,引義慷慨。

渠魁亦感動;然邀賂,終不釋。

日暻自賊還,滅午餐,作辭誓志,定計乘夜劫之。

於是糾家僮並佣食者百人,涕泗與謀;眾皆願出死力。

丙申四月九日夜,冒大露雨,捫藤以登;度天已曉,即鳴螺直逼賊帳。

賊出不意,又霧重,不辨眾寡,狼狽奔竄,墜崖死者無算;出弟侄二人,餘又縶入他壘。

魁既走脫,遂大征合遠近部賊將萬餘人,晝夜攻奪故壘;日燝用百人者拒之,日與賊戰,以一當百。

自夏涉秋,小大百斗;賊散亡略盡,勢蹙,歸命於官。

其家長幼悉拔出,而數縣積寇皆平。

7尋以廷試至京師,入肄國子,文聲籍甚。

應選府判,不就;而歸老林泉,湛書史以自樂晚歲。

善古文辭;綜所著若干卷,名曰「盤嶼佣言」。

終年八十有八。

康熙癸未,光地入覲,奏聞當日事;聖祖賜「在原至誼」四字,以旌其家「安溪志」。

8——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八「孝友」「國朝孝友」一。

9李日𬊒10李日𬊒,字省甫,號白軒;安溪人。

為諸生,兼習韜略。

11值逆藩、「海寇」交訌,日𬊒與從子光地議以蠟丸上封事。

日𬊒間道護健僕出關赴闕,備陳賊狀;聖祖嘉之,密授方略。

尋耿逆平,而海上偽帥劉國軒陷海澄、圍泉州,斷江東、洛陽二橋,南北道塞。

時將軍喇哈達駐師漳州,日𬊒與光地協謀議請援師。

日𬊒自走福州,請於康親王。

又與從子光鬥迎將軍喇公溯北溪、逾石柱嶺,出安溪;遣從子光垤、光埌導巡撫吳興祚師由仙游逾白鴿嶺,出永春:兩路夾攻,敵聞遁去,泉郡以全。

時泉屬四面皆敵,日𬊒獨與光地謀畫,艱貞共濟。

隨詣都陳平海五策,悉見嘉納;署福建水師總統。

從大兵平廈、金兩島,降敵將吳國俊;特旨:『李日𬊒當閩省變亂之時,克篤忠貞、殫心效力可嘉』。

即授邵武副將;有保障績,邵人祠祀之。

12調台灣安平鎮。

時鄭氏餘眾陳辛入水沙蓮倡亂,三十六社應之;日𬊒率五百人收捕,辛匐伏歸命,海外帖然。

擢永州鎮總兵官;宣布朝廷威德,猺獞讋服。

13以年老,乞休歸。

輯「性理」諸書以進,御書「方重淳深」四字褒之。

林下三十年;年九十,卒。

14日𬊒磊落和易,遇事英發。

書畫詩文,蒼然拔俗。

其至性奇節,當代魏環溪、富雲麓皆托諸歌詠,娓娓述焉。

15光垤,以功授通判;光埌,左都督。

子光𪣷、光型、光北「通志」參「安溪志」。

16——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勛績」「國朝勛績」。

17陳有年18陳有年,字孫榖;晉江人。

明季舉人;有智略。

19順治間,為興泉道閔肅幕友。

時海氛,閔長子與焉,甚以為憂;有年計出之。

後又與湖廣布政黃志遴游,志遴署有宿案,株累州、縣官二十餘人,有年力為昭雪;志遴稱之。

20海澄公黃梧聞其名,聘為上賓。

澄邑粗安,將裨頗事聲色之娛;有年謂『三孽方興,「海寇」在台;澄兵僅有三千,非諸公暇逸之日』!眾皆目為至論。

未幾,耿逆叛,黃梧病死;漳城守劉豹受逆意,將危梧家。

有年受梧托孤,部兵殺豹;漳郡複寧。

耿逆又以婚事誘梧子芳度,使至福州;有年止之。

且為蠟丸書,遣黃藍至京告急;書達,仁廟問『梧子年少,誰與謀者』?藍以有年對。

命大臣記姓名,從優議敘;而有年已卒。

21有年在海澄時,耿、鄭百計誘之,不從;及將卒,猶執芳度手,教以死守孤城,料後事多奇中。

著有「史懷參」十卷、「文集」三十卷、「詩集」四卷、「陰符經解」二卷。

22子方升,舉人,教授採林象湖傳。

23——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七「忠義」「國朝忠義」。

24段應舉25段應舉,遼東鑲藍旗人。

康熙十五年,以都督同知提督福建軍務。

當克複泉郡之日,誓師戒殺,秋毫無擾。

26寇圍海澄,應舉矢志堅守;食盡援絕,至蒸靴底皮、煮糊窗紙以為食,兵民無一叛者。

不數日城陷,遂自殺。

27——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福建陸路提督。

28朱起龍29朱起龍,浙江人。

起家戎行。

康熙甲寅之變,全家被難,起龍走脫。

丁巳二月,隨提督段應舉克複泉州。

將軍藩鎮議剿,起龍勸提督極力阻止,民賴以全。

三月,白頭賊匿城中,夜半竊發,兵民失措;起龍率眾先驅,從北門殲逐,始遁。

授中軍參將;歷建奇功,秋毫無犯。

泉民黃鬱家貧,有女年十五,賣與福州楊把總為妾;臨行,哀哭不忍去。

起龍捐俸二十兩代贖,俾就近擇配。

鬱親族鳩金繳還,堅不受。

又,張天錫拆屋,有傷鄰家致競;問價十金,如數捐給,免拆。

後升海壇鎮總兵,軍民遮道泣留近時新案。

30——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清福建陸路提標將裨。

31李尚文32李尚文,籍貫未詳。

康熙初,任水師將,調防泉州城。

33十三年,耿逆變,款使至泉,提督王進功剪辮納印,縱兵焚劫坊市。

於是提標兵劫縉紳,諸防兵劫編氓,士女袱被號竄;獨尚文約飭所部兵,秋毫無犯。

34未幾,提標誘殺城守賴玉、守備戴國用;泉民德尚文最深,為涕泣請命,得不死陳宏夫「三秋紀事」。

35——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福建陸路提標將裨。

36劉興國37劉興國,字振宇;直隸宣化人。

入伍隨征,討平逆亂、恢複遷界,多立戰功。

由古田把總,累遷提標後營游擊。

38康熙十七年,「海寇」圍泉,勢危累卵;國興身先士卒,竭力捍禦,城賴以全。

每行軍所至,紀律嚴明;保全婦女名節,不可勝紀。

福、泉二郡士民至今頌德。

39歷任河北、碣石、韶州三鎮總兵官。

卒,恩賜祭葬。

子世明,任福建巡撫,升本省總督;閩人咸慶國興能以陰貽作貽謀者。

40——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福建陸路提標將裨。

41陳龍42陳龍,號鱗長。

康熙時,為金門鎮總兵。

先是,海上陸梁,吳撫軍以偏師援泉,龍為先鋒;先撫軍至泉,遇賊橫陣披靡,莫程其勇。

及開府於金,用意拊循;外肅備御、內集流通,封內來者如歸。

複以公暇與人士分期校文,第其高下。

比督學試士,則所識拔者,皆裒然居首;一時稱為名將儒雅。

43有同安縣民許貞,負官餉;其叔許開鬻兒女以釋其系。

鱗長聞之,捐俸百餘金,代贖所鬻,使複完聚;泉人德之近時新案參「皋軒文集」。

44——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金門鎮總兵。

45王育賢46王育賢,遼東人。

康熙十七年,任興泉道。

六月,「海寇」圍泉州,育賢日夜為戰守具,與士卒登陴守御,不解甲夜臥者四十餘日,徒跣率百姓操畚鍤築垣。

聞援師逾白鴿嶺至,單騎臨衢巷,遍慰父老;父老皆感激流涕。

竟以勞卒;圍解,老幼投櫃運櫬,攜牲醴,數千人哭送,祀於崇陽樓左。

47——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興泉道。

48張仲舉49張仲舉,海州人。

由官監生,康熙十六年,守泉州。

時海氛未除,軍興旁午,民賴以全。

忽有白頭賊,夜逾城西北以進,達旦而遁。

越日,主兵者議剿,西北半城坐以通賊;仲舉堅持不可。

後又獲賊部蕭姓者,扳扯多人;悉置不論,止梟首惡,民得安堵。

後升興泉道。

50——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泉州知府。

51王國泰52王國泰,奉天蓋平人。

初為福州同知,逆藩蓄異謀,國泰每偵之以告總督範承謨。

後佐郡泉州。

53康熙十六年,遷福建鹽驛道。

會耿逆初平,海氛尚熾;國泰辦應夫船予直,不以擾民。

泉州告警,請破賊;募壯勇數千人,授衣糧、甲仗,率先士卒,奮呼擊賊。

泉人素銜其恩,效命恐後;賊大潰,圍解。

敘功,增秩;擢安徽按察使「福建通志」。

54——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泉州府同知。

55李鈺56李鈺,奉天人。

康熙十六年,知安溪縣。

漳賊蔡寅率眾數千寇縣,民心洶洶,不知所出;鈺與防守王某率軍民保御。

里人林超比素曉陣法,適在城中,見賊行死門,謂『無能為也』!隨機制應。

賊百計不能克,遂引去。

次年戊午四月,賊又至;四面環攻,欲持久以困敝。

鈺督練兵壯力捍,夜間每陴一燈、數陴一燎守之。

女牆上橫以巨石,累小石於下;賊稍近,以炮石飛擊之。

賊梟將駕雲梯臨城,大石、火炮齊發,斃梟於西門城隅;即令弁兵王大𤔄、鄉壯劉猛縋出,砍壞雲梯,並殺通賊之許潛。

賊又積松梢於西門鳳應宮一帶,欲以凌城。

鈺同協防甯某急引兵壯吳申、吳國泰、張義、吳士等分道出大小東門與賊戰,賊稍卻;開大西門縱民撤運松楠入城。

是時賊各道把截,絕我救援;乃以蠟書令李斗從間道求援於郡,得提督兵取道南安翁山。

有翁山向壯為官軍向導,從翁格抵安;賊戰失利,遁去——計被圍二十八日。

賊黨猖獗,連年攻城,而邑中生靈克全無害者,鈺保障之力也。

57——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安溪縣知縣。

58宋煜59宋煜,北直人。

康熙十六年,知南安縣。

時海氛未靖,大兵進剿;煜內飭政治、外給軍需,倥傯立辦。

寇劫村落,躬率鄉總武舉李元烈追擒賊將李紫、李複貴,梟首。

60戊午六月,「海賊」攻南安,多方誘降;煜從城上叱罵。

城陷,身率家丁巷戰,力殫遇害。

越三日,賊去;百姓環尸而哭。

見膚體如生,蚋蠅莫近;共收埋於城東。

事聞,贈按察司僉事,蔭一子。

61——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南安縣知縣。

62沈朝聘63沈朝聘,奉天人;鑲藍旗筆帖式。

康熙十六年,知晉江縣。

性淡泊,署內粗糲自甘。

64時海氛竊發,朝聘築靈水、前埔、日湖、東石、圍頭五寨,日練鄉兵以為犄角。

戊午,賊至,圍城;發大炮射入城,雉堞幾為之壞。

朝聘以籧篨絡土石堵之,炮不得入。

賊又為地道穿入城,朝聘以火藥從石隙燒之;如是累日。

援師至,賊乃遁,圍解;賊斷新橋浮橋以去,朝聘克日修就。

勤勞赴事,軍需無誤。

大兵至,供億浩繁,民不堪命;朝聘從容調理,事得就而民亦安。

65後以才能,改調台灣。

旋升霸州知州,累官巡撫。

祀「名宦」。

66——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晉江縣知縣。

67郭國祚68郭國祚,南安蓬島人。

泉有江拐子,名幾,為海上鄭氏黨;聚眾邵武山中,蔓延衢、信。

其卒皆裹頭露足,登高輕捷如飛;官軍莫何。

國祚年方二十餘,與江右翁韜謀為閩撫吳留村諭降。

書牘,越壑逾岩,抵其帳下;江發書怒,欲殺之。

偽總兵高茂方力諫勸降,釋之歸;而江幾尚猶豫未決。

國祚偕韜徑造吳公請見,陳江幾可撫狀;並請擅假書牘罪。

吳大喜,立作手札,擇有幹略者偕行;江幾遂率所部七萬餘人降。

國祚讓功不居;後改名世耀應選翹關,為千夫長。

69值台灣未靖,金門總兵陳龍以世耀善習水,簡令率甲士結陣揚航,隨靖海將軍施琅平之。

敘功,加都督,授古北口游擊。

70聖祖北幸,召見;解所御日本貢刀,令世耀跨赤驦以試,大嘉嘆。

遷參將,擢廣東副將按國祚實泉南安人。

□□□翁韜□載江石人,誤也。

71——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72鄭士熊73鄭士熊,字淑禮;安溪人。

攻舉業,兼嫻韜略。

登武科;非其夙志,不赴銓選。

戊午海氛,嘗隨相國李光地舉義兵,導王師下永邑,解泉厄;力辭薦闢。

7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75鄭士亮76鄭士亮,字淑時;安溪人。

值寇亂,有捍禦雄才。

外父陷於寇,不惜己貲,傾囊贖歸。

又嘗於干戈擾攘中,冒險捐軀,以保祖母一族之難。

壯歲,捷武闈;未服官而歿。

77子延瑾,舉人,知縣以上俱「安溪志」。

78——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79陳司可80陳司可,安溪人。

慷慨好施。

鄉遭寇掠,人無安宅;司可出己貲營堡,以衛鄉閭。

邑令舉為鄉賓。

年八十三,卒「安溪志」。

81——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82李光埌83李光埌,字賜卿;安溪武生。

戊午歲,蔡寅煽亂,攻縣城;光埌佐兄光地率鄉壯擊敗。

「海寇」圍泉州,複捐厚貲招募鄉勇,捍衛梓里。

康親王大加優獎,札授參將。

巡撫吳興祚援泉州,阻於白鴿嶺,光埌同從弟光垤夜衝寇巢,俘獲甚眾,遂迎王師收複永、德二邑,而泉州圍解。

敘功,授守備。

施琅攻取澎、台後,敘光埌績,加左都督,委署晉江營游擊「安溪志」。

8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85李光益86李光益,字利卿;安溪人。

當「海寇」圍泉,中丞吳興祚將由永救泉,被賊踞白鴿嶺,峻險難越;□□□□李光地令光益領鄉壯接引。

光益潛師,乘黑夜陟巔,直逼寇壘,斬關奪隘;賊驚竄,大破之。

黎明,詣幕獻馘;吳中丞嘉其勛曰:『此神勇也』!記名特薦,授守備「安溪志」。

87——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88李光垤89李光垤,字阜卿;安溪人。

少入庠,有能名。

90康熙丁巳、戊午間,耿逆平後,鄭經猶蹲廈島。

流賊蔡寅突至盤嶺,達里門才五、六里;兄光地家居,比里伍丁壯以為聲援。

光垤自請往御,遂直抵嶺下,坐磐石上,約眾無嘩。

適值雲霧四起,咫尺不辨人;賊據嶺巔,臨谷下望,滿野蔬畦、木杙皆為我眾,遽驚退。

91是歲,偽將劉國軒圍泉,斷漳興橋;軍皆阻,不得進。

光垤領鄉壯由永春間道兼行,路與賊遇,三戰皆捷,奪白鴿嶺。

迎巡撫之師,複為先導;拔永春,長驅而下,泉圍遂解。

時偽鎮尚有在德邑南庭者,光垤遂逼賊壘,賊望風夜遁;追至漳郊,餘黨悉平。

敘勛,得恩貢,授府通判;辭不就「安溪志」。

92——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93李光鬥94李光鬥,字樞卿;安溪人,通判日暻子。

以增生,入太學。

性至孝,時時為嬰兒慕以娛父母;父母嘉其志,別字之曰「萊庵」。

為人慷慨尚義,綽有父風。

方日暻之急難也,光鬥隨父行間,寢戈沫血不離側。

95康熙戊午歲,妖人蔡寅聚海上,號「白頭賊」;剽劫郡縣。

相國光地結族保衛鄉閭,光鬥傾貲贊襄。

白頭賊攻縣城,光鬥遣僕黃鵬領家僮數十人佐邑令李鈺堵御,擊敗之。

96是歲,「海寇」圍泉州急甚。

寧海將軍喇公統大軍救援,入杉關,駐師漳界;寇斷江東橋,師不得達。

光鬥率鄉旅間道過漳平石柱嶺,鑿山支橋,迎導王師由湖頭鄉出安溪進援;郡圍遂解。

時兵役薦興,追呼孔急;光鬥為邑人代輸,不取其償「安溪志」。

97——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98李治99李治,安溪人。

少知兵事,出入戎間。

泉郡被圍,絕糧日久,危困甚;大學士李光地請援師未至,而患城中不支,與治商。

治薦董升、翁已二人能沒水行;臨河至城下夜呼,守陴者懸二繩以上,合城歡呼堅守。

數日,大兵果至,「海寇」遂遁去,泉圍得解;治與有勞焉「安溪志」。

100——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01王佐102王佐,安溪感化里人。

父應基,精於醫。

年屆九十,步履如常;舉鄉賓。

佐享年亦八十。

103康熙丁、戊間,大學士李光地糾義族捍衛鄉里,令弟光垤、光埌奪白鴿嶺,迎巡撫吳興祚之師於仙游;佐與戎行,不辭勞瘁。

以軍功,扎授千總;總督姚啟聖委署本邑防守。

10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05沈高攀高裔馨106沈高攀,安溪來蘇里人。

為諸生,慷慨尚義。

康熙甲寅、乙卯間,年甫弱冠,值漳賊煽亂,剽掠城邑;李光地招集義兵以護鄉閭,舉攀為里中總練,自出家貲率領兵壯協力禦寇,著有勞績,勞瘁而歿。

107同邑諸生高裔馨,甲寅間,邑令李委御漳、同諸寇,民賴安堵。

108——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09劉望祖110劉望祖,安溪諸生。

戊午,「海寇」未靖,李光地因安、永聯界,多受寇害;以望祖有文武才,委作十五寨堡主,團練鄉兵,連環禦寇;里閭賴保護焉。

111——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12李光徵113李光徵,安溪人。

為人持義。

戊午歲海氛,李光地諭以團練鄉勇,豫防詳密。

卒,年九十一歲;五世一堂以上俱「安溪志」。

11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15黃登稚116黃登稚,字良策;安溪仙瀛人。

常從李日燝破賊,脫光地全家之難。

生平行履,卓然可稱節「安溪志」。

117——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18周允隆119周允隆,安溪人。

康熙丁巳,蔡寅寇安溪,李日燝薦隆任練總事。

賊過新康,隆率鄉勇追賊林東溪,奪馬一匹,獻於縣令李鈺,賊黨自是解散;里人至今傳之「安溪志」。

120——選自「泉州府志」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21吳溉122吳溉,安溪人。

康熙十七年,「海寇」圍泉州;時寧海將軍喇師駐漳州,賊斷江東橋,援絕。

李光地以學士居憂家中,遣溉與其從兄光鬥率鄉兵導喇公自漳州引師出安溪,海寇遁。

以功,札授把總「安溪志」。

123——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24白灝125白灝,安溪依仁里人;武生。

慷慨尚義。

嘗從李光地協力禦寇,挑練鄉勇,以靖海氛。

事畢,康親王欲實授守備;以母老,辭不受「安溪志」。

126——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27林宏才128林宏才,安溪依仁里人;武生。

慷慨杖義。

初海氛,團練防禦,保護鄉閭;出家資,招募壯勇以破流賊。

時有白頭賊蔡寅黨伙猖獗,剽掠村落;聞其嚴警,不敢擾犯。

總督姚啟聖札付通判;以母老,辭不受。

129——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30張焞131張焞,字伯靖;惠安人。

順治甲午舉人;辛丑進士,授推官。

改曲周令,民稱「張佛」;丁外艱,歸。

132值鄭氏據泉,勒餉諸邑,拘縶衣冠,脅令從仕。

焞傾家與之;曰:『吾頭可斷,志不可易』!尋大兵至,得脫。

戊午,邑再陷;眾遇之,曰:『此張進士,正人也』。

護出之。

自是,絕意仕進,鍵戶講學。

提督段忠烈應舉稔其清貧,分俸贈之。

133年六十四,卒。

著有「四書摘要」、「時拂居詩文」雍正舊稿。

13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三「仕跡」「國朝仕跡」。

135洪啟範136洪啟範,字爾錫;南安英山人。

少讀書,沈靜有智慮。

時海氛未靖,山居騥擾,族推範為砦長。

性方嚴慎密,不少假借;咸敬憚,無敢犯者。

是時,泉標朱中軍威望素著,為一郡長城;與洪氏深相結。

山寇陳申、李複貴會攻洪砦,中軍提兵擒二酋,鄉人以安。

137丁巳、戊午間,白頭賊攻圍安溪,拒援兵於嚴嶺,嶺峻溪惡,相持累月,安溪幾不支。

啟範曰:『從吾鄉間道由英格出賊不意,可救安溪。

官兵與吾相首尾;有德而不報,非義也』。

往見朱中軍,言其狀。

中軍韙之;送之出門曰:『平時握手,歡若兄弟;至軍中,則無戲言!吾子慎之』。

範曰:『願當軍法』!遂導官軍攀陟而上,以鄉兵為前鋒。

是日,重霧彌山谷;兵抵嶺上,據勝地。

賊乃覺,一戰僕其旗,遂潰;其眾填枕坑谷,不可勝數。

乘勝抵安邑,解其圍;於是洪氏義聲聞於七邑。

制閫郎公上其功,傳旨褒嘉;當事旌以扁曰「奇謀匡國」。

清溪人至今嘖嘖焉。

138——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39洪寶基140洪寶基,字伯珍;南安英山人。

為諸生,慷慨有大節。

時海上多故,山寇竊發;族推基督鄉兵備盜,捍衛山砦,一鄉賴焉。

嘗從數人巡徼,至石坑,猝遇巨魁廖丑——丑為賊前鋒,驍勇冠其屬,縱橫安、同,所向無前;同行數人皆悄悄引避。

基不知其為醜也,挺身迎之;丑素識基,呼其小字曰:『爾書生,今日可惜』!醜且氣吞之;基亦健鬥,相持頗久。

同行有飛石助之者,竟擒丑,梟其首而歸。

由此,名震鄉邑;提軍段公嘉勞之。

後白頭賊攻安溪,寶基複與族叔啟範率鄉兵由間道解安溪之圍事載「安邑志」。

141會「海寇」鄭氏派餉至英,族人奮螳臂,攻殺之;鄭大怒,且剿洪氏。

適族中有與鄭素交者,哀解稍釋,以一校行查。

洪氏紛紛欲逃;寶基曰:『此時州郡皆鄭境,逃且安之?彼既以查為名,順則撫、逆則剿。

我逃,是彰其罪而益其怒,吾族不保矣』。

乃領鼓吹,前迎十里外;誡族人曰:『若等登砦,望吾信息吉凶,以決進退。

吉則皆前;凶則各任所之,吾一身當之』。

海上校見寶基,大喜下馬,揖曰:『固知公等無他,吾豈以數人累一族』!洪氏由是獲全。

142寶基質直,敦族誼;遇有公事,義形於色。

晚際升平,享壽考。

每首春,輒置酒,召族子課文;酒後舞蹈,述壯時擒廖醜事。

143——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捍衛」「國朝捍衛」。

144施世澤明良145施世澤,即齊世;施明良,即亥世:俱晉江人。

146世澤受康親王隨征副將札付,隨提督段應舉出師海澄;城陷,世澤被執。

明良在海日久,先授援剿前鎮偽總兵。

二人隱忍事鄭,蓄謀歸正。

康熙十九年間,總督姚啟聖密諭同安鎮總兵王英遣都司施應元前往查探;世澤、明良回稟:『各路進兵,須俟省船到日,方可齊舉。

圍頭安兵甚為妥當,至期速運八槳船四十隻,以便相機接取;自當密約同志,圖據廈門,擒鄭錦來獻』。

機事不密,為書辦呂運出首;被鄭錦捉拿,將世澤、明良在金門料羅地方磔殺,並將明良男施馨、施偉等七十三口盡沈於海。

屢經督、撫具題請恤;世澤以子致遠任海安營游擊,贈懷遠將軍。

147——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七「忠義」「國朝忠義」。

148林皋149林皋,字伯宏;惠安人。

從將軍楊捷來征「海寇」,破淅山、東埭、萬人洞諸處,擢提標游擊。

又以克複金、廈諸島功,晉秩七等。

□餘眾猶保江東橋、灣要樹等砦,總督姚啟聖趣兵南下;皋率所部先登,攻劉國軒所築十九砦,平之。

加拖沙喇哈番,改蕪湖游擊。

150會征噶爾旦,轉餉有功,升東兗參將。

旋遷定廣副將,申明紀律,招徠蠻苗;遠近帖服,積逋以清。

擢南澳總兵,飭營規、刷陋習,兵民便之。

151年八十七,卒。

子士佐,世襲拖沙喇哈番。

152——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153洪秉鈞154洪秉鈞,字元衡;惠安人。

康熙十九年,隨征台灣,連複十九寨及海澄、金、廈兩島;功加左都督,授邵武營參將。

值歲飢,設法賑兵,軍士不匱。

捐修文廟,立有「文德武功」碑。

歷升肇慶參將、荊州總兵;卒。

155子斌,以蔭,授禮部郎中;隆,雍正壬子副榜;成,雍正癸卯副榜、壬子舉人,任華容、江華知縣。

156——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157裴震忠158裴震忠,晉江人。

康熙十九年,率眾投獻廈門城,授副將札。

命往台灣宣揚聖化,招鄭經等歸順,兵部給副將原銜札付。

159康熙二十五年,羅剎犯邊;震忠帶領閩省藤牌兵隨大將進征五次,奮勇爭先,俘馘無數,大將軍給賞銀幣。

敘功,授龍門水師協右營守備,引見記名。

在任十四年,束兵安民,地方寧靜。

160三十九年,推升陝西左營游擊。

以染血疾,乞休;原品致仕。

161——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162林匯163林匯,字如淵;惠安人。

父早歿,母周氏守貞鞠之。

164匯少倜儻不群。

會總督姚啟聖統師削平金、廈、澎、台,匯上策干之;授以援剿札付,訓督舟師。

敘功,奏授左都督。

165丙子,謁選,授湖廣竹山游擊;歷山東登萊參將。

秩滿,升湖廣黃州副將。

黃梅,故陳友諒竊發地;地險民凶,因逼於縣官,變起不測。

匯親到曉諭,鷹眼悉化;督府褒獎。

166居四載,以病告歸;足跡不入城市。

167——選自「泉州府志」卷七十六「補編」。

168傅為霖169傅為霖,字石漪,號晦三;南安人,明會元夏器之後。

由海上納款,制軍姚公啟聖頗得其力。

鄭氏盡殺其眷屬,獨為霖與其父逃免。

170康熙間,授松江府通判,署華亭縣;逋餉數萬,咄嗟立辦。

攝郡篆;累年積牘,次第裁決,皆報可。

其間多以援赦請,人嘆於公複出雲。

171為霖能文,工詩。

初抵通判任,即攜其祖夏器「錦泉集」,與雲間□□□、周茂源、張若羲、董俞等校梓之;諸公皆為之序。

於廳事之西葺屋數楹,顏曰「綠綺堂」;延名俊觴酒賦詩。

其詩秀骨逸氣,饒於藻而沈於思。

所著有「陽谷詩集」、「文集」、「別集」。

172——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五「文苑」「國朝文苑」一。

173萬正色174萬正色,字惟高;晉江人。

初,以黃姓從軍;有功,授職屯嵫陽田,擢興安游擊。

175吳三桂反,隨將穆瞻討賊。

破羅漢關,以計擒賊。

伏兵取朝天嶺;衣賊衣,夜襲廣元。

於是昭化、蒼溪,望風皆複。

遷平魯參將;值興安兵變,戢定乃行。

陛見,賜賚有加。

授岳州總兵官。

時賊之宿將重兵皆聚於嶽,樹柵洞庭湖而築堡於岸以拒我師,四載不下。

正色為前鋒,軍七星山。

別遣輕騎襲岸,身率壯士斫其水柵;岸上舉火大呼,賊驚潰。

複塹君山以扼之,據駝河絕其餉道,戰蘆席口焚其舟,斬賊將張炳、趙有庫等。

凡十七戰皆捷;賊杜輝、江義遁,與吳應期嬰城固守。

正色遣表弟魏士曾用死間計,賫書赴賊中;應期果疑,殺杜輝等十三人,士曾亦遇害。

賊猜懼,皆出降,應期奔去;遂拔岳州,長沙諸郡以次削平。

176時「海寇」猶肆陸梁,正色密疏陳海疆情形;晉太子少保,提督福建水師。

以林賢、黃鎬、陳龍、楊嘉瑞為援剿四鎮,與巡撫吳興祚水陸並進;破海壇,進泊湄州。

詰旦會戰,揚帆直搗賊隊;兄德耀率四鎮繼至,大破之,複金門、廈門,偽將羅士珍等以海澄降。

正色招撫降附,禁戢諸軍;都司有掠民羊者,斬以徇,民得安堵。

複疏展沿海界禁;四省仳離,一時複業。

177移陸路提督,改雲南;為部將所訴,罷歸,卒。

178正色胸有七痣,聲如洪鐘。

八歲時,母病目;以舌舐之,遂愈。

父以非罪系,請代,得釋。

及貴,修洛陽橋、開八卦溝、建晉江會館,鄉黨尤盛稱之。

著有「平岳、平海疏議移文」及「師中紀績」等書。

179兄德耀,以功授都督僉書。

子際璋,鹽法道;際祥,世襲騎都尉;際瑞,浙江提督。

180魏士曾,亦晉江人。

事聞,蔭一子衛千總。

181——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勛績」「國朝勛績」。

182駱儼183駱儼,字溫如;惠安人。

登康熙丙辰武會試;從水師提督萬正色討「海寇」,陳靖海三策。

以平兩島功,授汀州游擊,遷大同參將。

隨軍征噶爾旦,以功擢平遠副將。

剿紅□、平三江,屢有功。

晉楚雄總兵官,邊方無擾,前後巡撫□銑、郭塛兩疏薦之。

卒於官,賜祭葬,蔭一子入監。

著有「紫松詩文集」。

18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勛績」「國朝勛績」。

185黃瑞186黃瑞,惠安獺窟人。

嘗從兄海上,慣波濤,識水性。

康熙戊午間,萬正色提督閩師,瑞隸於援剿總兵黃鎬麾下。

自海壇開舟戰於崇武海,大敗「賊將」林升、鄭渠,逃歸台灣。

以功,授銅山鎮中軍游擊。

辛酉,從將軍施侯琅攻台灣,戰澎湖,著有懋績;功加左都督,帶番銜世襲俸米。

187升山西代州參將,致仕歸。

188子吳祚、吳禧,俱國學生;吳祚有詩名。

189——選自「泉州府志」卷七十六「補編」。

190洪範191洪範,字壽箕;晉江人。

初授千總,委防宣平。

賊兵犯境,敗之。

隨大兵攻賊小門山,連破十三寨,斬偽將朱仁、林忠等,複興泉;擢中軍守備。

192從平金、廈,克澎湖,招撫偽將房錫鵬等;晉左都督,管同安營事。

轉湖廣參將,調江南。

193會用兵西陲,趲糧赴軍,遷慶陽副將。

凱旋,升海壇總兵。

卒,誥贈太子少保,予祭葬。

19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195施琅196施琅,晉江人。

以平海功,封靖海侯。

卒,子世範襲。

世範卒,子廷皋襲。

廷皋卒子純愷襲。

197——選自「泉州府志」卷四十「封爵」清。

198施琅,字尊侯,號琢公;晉江人。

膂力絕人,精曉陣法;居濱海,尤善於水師。

初從戎伍,討山寇有功,授游擊。

199唐王建偽號福州,以為左衝鋒。

明亡,鄭成功退據島上,邀入海為左先鋒;旋忌其才會有標弁犯法,欲殺之,成功為解免,不從;成功怒,琅遁歸,父大宣、弟顯皆遇害。

200琅從定遠將軍解福州圍,授同安副將。

破𬇞州壘,擒其騎將,降萬餘人;升總兵官。

康熙元年,授水師提督;密陳金、廈可取狀。

率將士搏其島,克之;降萬八千人。

晉秩右都督、靖海將軍,入為內大臣,封伯爵,奉朝請。

201二十年,內閣學士李光地奏,言台灣可取狀,且薦琅可用;仍為水師提督,加太子少保。

是年至軍,泊舟平海衛;衛有廢井,拜之而泉沸。

202二十二年六月,興師;大書將弁名於桅篷,以別功辜。

時眾澳皆為賊據,遂泊於八罩灣。

其地水駛石惡;師至,潮長沒石,舟得平渡。

台帥劉國軒守澎湖,據險要為固守計;築短牆、置腰炮,環二十里。

琅遣前鋒藍理等直入戰䑸,奮呼力戰。

會南潮發,為急流所壓;台舟四合。

琅親駕帥艦衝其圍,總兵官吳英繼之,殺台將大小七十、台兵二千餘。

已複取虎井、桶盤嶼;遂督師大舉,分三隊:東指雞籠山為奇兵,西指牛心灣為疑兵;又分中隊為八股,進壓前壘。

台將來拒,總兵官林賢率先陷陣,大師繼至,踊躍用命,呼聲震撼波濤。

自辰至申,焚台舟百餘,殺其將三百、兵萬二千有奇;而台之精銳悉殲矣。

凡海洋占候:雲合風生,雷鳴風止。

將戰時,黑雲起,國軒置酒賀。

少頃聞雷鳴,錯愕失聲;及兵敗,遁歸台灣。

鄭克塽降,台地悉平。

琅入台,海水驟漲四尺,丹得並進。

初,人謂鄭氏乃琅深仇,師入,將快意;琅曰:『義不共戴,寧忍忘之!顧海島新附,一有誅殘,恐人情反側。

吾所以銜恤茹痛者,為國家事重,不敢顧私也』。

疏聞,仁廟大悅,即解所御衣,賦詩以賜;封靖海侯,世襲罔替。

琅又言台地不可棄狀及寬減賦額、投誠人安插本省諸疏,皆報可。

203入覲京師,命途次三設供帳。

以步履稍艱,侍臣持掖拜起,賜坐。

奏對,請依闕下;不允。

歸,卒於官;年七十六。

贈太子少傅,謚「襄壯」。

204琅容貌魁傑;少時莊際昌一見,大奇之。

既平海島,從容坐鎮;日與文士、詩人宴游酬酢,頗有東山、汾陽風度。

為將紀律嚴明,熟習海務。

初出師時,人言南風不利;琅曰:『我泊舟地距敵遠,北風起,舟從風飄散,非二、三日不能集。

刻正夏至前後二十餘日,風微浪靜,夜可泊洋,聚而觀釁;不過七日,舉之必矣。

且國軒為彼魁傑,適守澎湖;克之,則台灣可不戰下也』。

卒如所料。

所用部曲、家將及為帥艦舵工、水手自立績效擁旌旄者,前後相屬。

205子世綸、世驃,自有傳;世範,襲侯爵「榕村」、「近道齋」二集合纂206——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勛績」「國朝勛績」。

207周澎208周澎,字文濤;晉江人。

博學,工古文、詩賦。

靖海將軍施琅延之幕中,刻不能離,翰墨盡出其手。

著有「移亭集」。

209——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五「文苑」「國朝文苑」一。

210陳昴211陳昴,字英士;同安人。

少好擊劍,有投石超距之能。

弱冠,賈海上,熟識海島港門、風潮險易。

212總督姚啟聖、將軍施琅奉命攻台灣,聞其能,召與計事;昴指畫南北風信阻澳,了若指掌。

琅善之,置麾下參密畫。

及戰澎湖,身自搏斗;乘風破浪,所當敵皆披靡。

敘功,授蘇州城守游擊。

漕艘往來,鼠竊不絕;昴拊循有法,兵民以輯。

213尋調定海左軍,兩遷至碣石總兵官,擢廣東副都統。

到任,即疏劾天主教異端惑誘群愚,隱憂剴切。

又見沿海困於洋禁,謂其子曰:『濱海民生業盡在番舶,今禁絕之,則土貨滯積,生計無聊;未有能悉此利害者。

即知之,又莫敢為民請命。

我今疾作,終此而不言,則終莫達天聽矣』。

遺疏上,聖祖嘉納之;商民稱便。

卒,年六十八。

214子倫炯、次子芳,皆以韜鈐、勛業世其家。

215——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216吳英217吳英,字為高;晉江人,晚徙居莆田。

初,以王姓從軍。

康熙二年,從平金、廈;論功,授浙江都司。

218甲寅耿變,賊兵出據金、衢;提督塞白理授英左軍游擊,平寧海梅杭賊,解台州圍。

複破偽帥張拱垣於三門港、殲朱飛熊於毛頭洋,軍聲大振。

會貝子富喇㗳視師,問『諸將誰可膺大任者』?提督首以英對;遂授為先鋒。

前後複黃岩、太平、樂清等縣,斬賊帥劉邦仁等;又破賊二萬於上塘。

賊保殘卒,隔河而陣;英夜令人負草一束,乘潮填河以濟,大破之。

乘勝複青田縣,斷賊餉道。

敗偽將連登雲十萬眾,解處州圍。

曾養性據溫州,乘夜來襲。

英急白貝子棄營守險,分兵抄賊後;自率精兵殊死戰。

前後夾攻,賊大潰,養性僅以身免。

英追至城下,炮擊馬踣,躍起揮刀破賊,奪馬護其眾以歸。

功第一,擢為中軍。

適賊船二百餘迫定關,守備方俊陰約內應;白提帥,立斬以徇。

擊敗賊於象山,連平大嵐、遂昌、松陽諸山寇。

219遷閩督標中軍副將。

時鄭氏陷海澄、困泉州,斷洛陽、江東二橋以阻援兵;乃引大兵由間道解泉州圍,戰陳三壩、觀音山,奪江東橋,連破十九寨,遂迫海澄。

升同安總兵官;率舟師平金、廈。

是歲,郡大飢,請於總督,許沿海民出界採捕;全活百萬。

適施琅平澎、台,英率先取八罩,焚戰艦,殺賊幾盡。

鄭氏納款,留英鎮撫其地。

220尋移鎮舟山;擢四川提督,蕩清吳逆餘黨。

帥蜀十餘年,蠻酋懾服。

調福建陸路,旋改水師;御書「作萬人敵」四字以賜,加威略將軍,予世襲。

221年七十六,卒;贈太子少保,予祭葬。

222英少孤,家極貧。

母有賢德,訓之至嚴。

容貌豐偉,長眼美髯。

經數十戰,未嘗被創。

著有「行間紀遇」一部。

223子應麟,江西督糧道;應鳳,康熙壬午舉人,廬鳳道;應鵬,水師游擊,世襲騎都尉;應鯤,康熙辛卯舉人,灌縣知縣臨川「李穆堂初集」參吳氏家傳。

224——選自「泉州府志」五十六「勛續」「國朝勛續」。

225林賢226林賢,字克希,號尊一;晉江人。

從戎福州,領新設水軍擒寇章元勛等於上竿塘;為援剿左鎮。

從提督萬正色平兩島,授海壇總兵。

227將軍施琅澎湖之戰,賢率右隊先進。

賊舟環攻,賢身中兩矢,奮呼軍士殊死戰,舟中尸相藉;諸將繼至,遂克之。

論功,加世職。

卒,贈太子少保,予祭葬。

228子達,黃岩總兵;夢松,襲職。

229——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勛續」「國朝勛續」。

230林達231林達,字敏仲,號近亭;晉江人,海壇總兵賢子。

弱冠,習戎事,諳水性。

隨父攻克澎湖、台灣,敘功授左都督。

232辛巳,隨定海鎮藍理至天津接駕,發直隸,授霸州營游擊。

調鎮海右營,遷萊州參將。

擢杭州協副將。

民居牆垣皆竹片,苦火患;達遇火躬先登屋,率眾撲救,不致延燒;杭人感德。

升浙江黃岩鎮總兵,汰陋規,禁販米出外洋;捐修文廟、學宮,敦詩說禮,有儒將風。

233世宗登極,賜錦緞、弓箭;赴京陛謝,以年老乞休,歸。

年七十三,卒。

234子振齡,雍正丙午、己酉兩科副榜;以蔭,任奉天治中。

235——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236曾成237曾成,字平卿;晉江人。

平台之役,署後軍游擊事。

旋為先鋒,戰澎湖有功,授興國參將。

238時賊陳必富攻陷漢陽、黃州等郡,勢猖獗甚;成登陴固守,與戰於繡毯墩,大破之。

賊益眾來攻,相持八晝夜;援至,乃遁。

成乘勢攻複黃州。

239擢杭州副將,調象山;遷碣石總兵。

擒平山陶娘諸盜,海上以寧。

240告歸,卒。

241——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242吳升243吳升,字源澤;同安人,本姓黃。

為總旗,禦賊於果塘,授千總。

又從征金門、廈門、澎湖、台灣,以功授陝西游擊。

244擢廣事?副將,調瓊州。

自瓊崖歷銅鼓,經七州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視,地方寧謐。

245升定海總兵官,設法捕盜,奸宄屏跡。

晉浙江提督,改福建陸路。

246雍正三年,加太子少保。

明年,卒;贈太子太保,予祭葬,謚「恪勤」。

247——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績」「國朝武」。

248阮欽為249阮欽為,字君博;晉江人。

揚歷戎行,以智略自負;為長樂守備,調銅山鎮。

從水師出碧湖口遏賊衝海澄,平金、廈兩島。

複隨將軍施琅克澎湖,以功轉台州副將。

擢汀州總兵官,調南澳。

250欽為起偏裨、至大帥,所在俱著威惠。

以勞,卒於官;祭葬如典,贈太子少保。

素所仕宦之地,咸捐貲葺文廟、設義學,有古儒將風。

251——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252徐日升253徐日升,字天章,號承庵;惠安人,居晉江。

由行伍,為南澳千總;隨大軍克複海壇、金、廈,攻取澎湖、台灣,屢立戰功。

議敘,功加左都督,仍帶餘功二次。

擢山東撫標右營游擊,署中軍篆;推升山西偏關參將、四川夔州副將。

嗣以水務諳熟,應仍用之海疆;授江南金山參將,補閩安副將。

254雍正初年,特授金門鎮總兵。

時年已逾八旬,據鞍矍鑠,裘帶從容。

越年,卒於官;年八十三。

所遺僅屋數椽、田數畝,家無餘儲,喪事不逮;賜祭葬。

255長孫鐘陵,一品蔭生;次子元偉,千總。

256——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257蔡璋258蔡璋,字秉鉞;晉江人。

以平台功,屯興國。

值吳逆之亂,力拒偽檄,俞旨褒嘉。

從征建昌,大小數十戰,擒偽帥殺之。

授南昌總兵,調撫州。

克複金溪,複剿龍泉、廣信、崇安、光澤諸郡邑賊,所向有功。

嘗以數千人破黃通賊數萬眾,以勇聞。

移鎮順德,率軍平蕉島賊。

賊遁,圍瓊州;璋疾馳往救,焚其巨艦,賊潰。

登陸,與戰於五指山,大破之;給被虜男婦數千口資糧,護歸。

259以勞,卒於官。

260——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261王廷彪262王廷彪,晉江人。

由武舉,隨施琅攻克澎、台;敘功,加左都督,授龍泉參將;遷石匣副總兵。

263辛未、癸酉,兩扈駕出塞;升古北口總兵,賜金、賜緞。

丁內艱,假歸;卒。

26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265曾春266曾春,字化公,號泰垣;惠安崇武人。

由將材,武勇;素以忠義自許。

267康熙癸卯,授都司僉書。

以征剿金、廈兩島功,加署游擊。

丁巳,隨征岳州。

夜半,砍柵克君山,複州城;春與有力。

敘功,署水師鎮右營游擊。

後從徵崇武,戰走賊將,隨平金、廈;授銅山游擊,鎮秦溪。

辛酉,從施侯琅克澎湖,平台灣;授左都督,給世職拖沙喇哈番。

268升廣西河池參將。

設法擒水遁巨魁父子,斃杖下;池人感之。

升四川夔州副將;以眼疾致仕,歸。

269子起鳳,字漢翔。

嫻熟弓馬,兼通文墨。

嘗從水陸提軍為總統者二,軍士德之,為勒石:一在郡東郭外七里庵亭,一在廈門渡口後。

270——選自「泉州府志」卷七十六「補編」。

271施世騄272施世騄,字文紹;晉江人,靖海侯琅侄。

丁巳之役,詣寧海將軍喇哈達,陳敵可取狀;為向導,克複漳州,授游擊。

隨其從父琅討平澎、台,擢涿州參將;升張家口副將。

丙子,扈從北征,升延綏總兵。

以內艱,歸。

273——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274施世驥275施世驥,字文中;晉江人,靖海侯琅四子。

能文,尤工騎射。

總督姚啟聖一見器許,隸制軍自效。

平海時,分領一旅為援剿。

師克澎、台,論功以左都督,改授部郎,量移主事;除嚴州府同知,兩攝嚴州、金華篆。

有豪紳奪民產,前官不能理;毅然斷歸之民:聲望大振。

捐俸重興嚴子陵祠,峻鈞台。

丁外艱。

276服除,張鵬翮總督河道,疏薦佐理;築高家堰通漕運。

題補兗州府同知,緝響馬、修河道。

聖祖南巡,委造御舟;賜「公明正直」四字匾。

277擢廉州知府,修黌宮、建義學;數年,廉始有舉文武科者。

設常平倉於武利,賑飢醫疫,全活無數。

複修東坡海角亭、伏波銅鼓廟。

推升副使,覆奏未下,卒;廉人祠祀之。

278著有「清峰集」行於世。

279——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循績」「國朝循績」二。

280潘承家281潘承塚,字可欽;南安人。

由行伍,隨征台灣,授千總。

282聖祖南巡,護禦舟以閩人,多諳水務。

擢守備,轉游擊,遷安平參將,超升碣石總兵。

283卒,予祭葬;蔭一子。

28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285張國286張國,字昭侯;晉江人。

以平台功,授襄陽游擊。

會剿紅苗,以運糧功,遷台灣北路參將。

秩滿,升福州副將;轉台協。

287擢定海總兵官;出巡沿海,至盡山、花鳥,搜獲海盜張元、楊運等,散其黨而歸。

288及卒,予祭葬;蔭一子。

289——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290林孺291林孺,字世德,號鳳山;安溪來蘇里人。

幼倜儻,有大志。

狀貌魁梧,膂力絕人。

292弱冠,習知兵法;為承恩伯周全斌物色,募入麾下。

康熙三年,授千總職。

初駐延平,後移駐湖廣。

293十二年,吳逆作亂,隨師進討,攻取岳州七里山,殺賊有功。

以習知水務,領舟師進洞庭湖血戰。

賊於水面密布木樁,維巨艦;孺督率快船冒煙直進,毀之;克複岳州。

294自楚調閩,克複海壇、金、廈等島,又攻克澎湖三十六島。

靖海侯施琅以撫台之策詢孺;孺為定計,琅從之,台果就撫。

於是琅留孺在台,善後一年。

歷功累遷左都督,給拜他喇布勒哈番,予世襲;升廣東參將、湖廣寶慶協副將、貴州安籠總兵官。

295以老病,乞休。

未拜疏前,已有調補福建海壇總兵官之旨;疏至,准原官致仕。

卒,年七十有二;賜祭葬,以子天育世襲。

296——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297江日升298江日升,原姓林,字敬夫;惠安前型人。

康熙癸巳恩科解元。

性孝友,有夙慧。

甫弱冠,學使汪公薇即取入同安庠。

父兆麟送至郡,從游於陳之緹,學遂大進。

癸巳場中,刻意為文;日過午,首篇始就。

房考未及識拔,而主司謝昆皋於落卷中搜得之,喜躍若狂;遂定第一。

闈文既出,人爭傳誦。

應春官,有欲預為地者;峻辭卻之。

299林洪烈主試楚闈,邀與俱往;所甄拔皆名士。

未幾,歸;卒於家。

300——選自「泉州府志」卷七十六「補編」。

301楊芳聲302楊芳聲,宣府萬全左衛人。

由歲貢,康熙二十二年,知同安縣;禮士愛民。

下車,值天旱,苗槁;芳聲跣足禱乞,甘霖立沛。

時當平台之後,□□□□□措置得宜。

303改任鳳山;旋擢主事。

304——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同安縣知縣。

305蔡慶旺306蔡慶旺,字於曾;晉江人,承錫子。

年十八,為諸生,冠府庠。

唐王入閩;丙戌,舉鄉薦。

順治三年,考授福州府教授。

調台灣教授;秩滿,遷屯留令。

履任三載,以年老致仕。

307慶旺秉鐸四十餘年,訓迪有方。

修宮牆、飭禮器,整肅學規。

每旬月,招諸生講學,以端士行為先。

督撫愛而留之,故久任教職。

及為屯留宰,勤慎愛人。

判決偶施刑楚,輒暗流涕;多方勸誡,民風漸淳。

及告歸,百姓遮道以送,勒碑曰「上黨著聲」。

抵家,當事重其德望,延舉鄉飲正賓。

308年八十五,卒。

所著有「簡齋詩集」。

309——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三「仕跡」「國朝仕跡」一。

310蔡必菼311蔡必菼,字仿廬;晉江人,屯留令慶旺孫。

慶旺年七十,由福州教授,調台灣;必菼隨祖之官,抑搔扶持,不稍懈。

值祖秩滿,赴省送考。

未出港,舟遭風擊碎,祖孫同挾一板;板小,計難兩全,遂以板授祖,自投水中,隨浪奔騰。

忽絓停船椗索,緣之得蘇。

見祖挾板漂泊,哀號舟人救起,萬死一生;蓋孝感云。

312平居事祖父母、父母,皆敬慎周至。

中年喪偶,不再娶。

念二兄繼歿,以遺產盡給孤侄。

自攜七歲子舌耕嶺北,來往以擔挑之,左篋右兒;所得修脯,仍分養寡嫂。

晚益閉戶攻苦,授徒課子外,不與外事。

所著有「四書直解」、「五經翼注」、「仿廬詩草」。

313子式金,乾隆庚午舉人。

314——選自「泉州府志」卷六十「篤行」「國朝篤行」二。

315鄭得瀟316鄭得瀟,同安人。

康熙間,為諸生;一試不遇,遂棄去。

沈酣經史;年九十餘,手不釋卷。

著有「五經通義」、「易研」、「文學指南」、「史統」等書及「人字圖說」「通志」參「同安志」。

317——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五「文苑」「國朝文苑」一。

318黃而輝319黃而輝,字述之;同安人。

好學,工詩。

為詩衝澹雋遠,華亭董蒼水俞謂『其詩如飛黃躡影,瞬息千里;而步驟有度,不負泛駕之累。

又如於洞庭湖心吹鐵笛,清聲逸韻,能令波濤滉滉,魚龍出聽』。

田佛淵茂遇謂其『和平而俟爽,幽細而穩實;洋洋渢渢於風雅,窮泳游而身厲揭』。

所著有「訥園詩選」採「高言集」。

320——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五「向學」「國朝向學」一。

321陳夢球322陳夢球,號二受;同安人,鼎孫、永華子,入白旗。

康熙癸卯,以旗籍中式順天舉人;甲戌進士。

聖祖召問台灣遺事,嘉其父忠義,即日擢編修;每對大臣曰:『此忠義永華子也』。

323戊寅,奉命運米赴高麗賑飢;又航海自燕抵閩,巡歷六省形勝險要。

扈蹕南巡,差審山西撫藩互訐案件;報命,皆蒙褒嘉。

己卯,典試湖廣,所拔士多捷南宮。

324庚辰,陪推侍講;命督學山西,未任而卒。

事聞,恤其家,食俸三年。

妻洪氏,以子幼乞歸;准出旗籍,馳驛還鄉。

奉旨:『陳夢球之子長成,准陛見擢用』。

其殊異如此「同安志」。

325——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三「仕跡」「國朝仕跡」一。

326陳還327陳還,號素亭;同安人,永華孫。

由正白旗應順天鄉試,登康熙庚辰進士;授開平令,有廉能聲,丁內艱。

數月而開平山寇竊發,勢方熾;制軍楊公亟召還往撫之,不旬日而平。

題敘,授督標前營參將;總督孔公改題筆慶府同知。

328以勞瘁,卒於官。

329——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三「仕跡」「國朝仕跡」一。

330林起鳳331林起鳳,同安烈嶼人。

監生,考職州同。

八歲,喪父;遭海氛,與母相失。

稍長,竭力尋求,於澳頭鄉許雲觀家得之,迎歸;偕妻石氏孝養無間。

複遠涉台灣,遍求父墳不獲,僅得一香爐,攜歸奉祀。

篤愛同母弟起鵬,買田宅給之,延師教督;後為諸生食餼,入成均。

捐百金,修葺學宮;獨力建祖祠。

里人李姓負官帑數十鍰,質女以償;如數與之,不受女。

貧佃逋租數百斛,破券免之。

嘗遠游經商,舟至七州洋,颶風大作,溺舟甚多;聞空中有聲云:『林孝子在此』!遂得無虞。

332年七十二,卒。

子孫蕃衍,多入雍庠。

333——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八「孝友」「國朝孝友」一。

334施德馨335施德馨,字聞於,號端庵;晉江人。

康熙庚申舉人,授建安教諭。

異時,廣文為縣催士子科;初任時,令以是請,笑謝之,曰:『司鐸聞教士,不聞比較』。

自是學堂安靜,士氣一伸。

勤月課,正文體;多士景從。

捐俸修文廟、開泮池、建啟聖祠,學校改觀。

升福州教授,調台灣;振興勸課,無異建安。

秩滿,應升縣令,辭不就。

336德馨為諸生時,即以文章、氣節著。

戊午,海寇施亥凶惡異常;犯其怒,輒授以死。

德馨代兄被執,械梏異常。

守者欲疏系,縱之逃;德馨曰:『吾去,子能免乎?何忍求生而貽子以死』!亥聞,竟釋之。

其調台灣也,海疆新闢,初建學設官;巡撫張儀封先生慎加遴選,德系文學精粹、居官清謹,特為轉移,台地士子咸稱其有文翁之化焉。

「建安志」載其官跡,祀之「名宦」。

337孫世瑚,乾隆庚辰舉人節蔡藐村撰傳參「建安志」。

338——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循績」「國朝循績」二。

339高拱乾340高拱乾,號九臨;陝西榆林衛人。

由監生,康熙二十九年,知泉州府。

郡南安平一帶自辛丑播遷後,田地多荒蕪;按舊冊徵輸,民苦糧累。

拱乾躬歷田畝,逐一勘丈清查;其無著者,申請具題豁免:民累以蘇。

安平士民建祠龍山寺前,與前邑令王承祖並祀焉。

341後升台灣道,歷官布政。

342——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泉州府知府。

343施世榜344施世榜,字文標;晉江人,鳳山拔貢生。

樂善好施;於族姻、閭里之貧者,周恤不倦。

嘗建敬聖亭於南門外,以拾字紙。

置田千畝,充海東書院膏火。

又令長子貢生士安捐資二百兩,修葺鳳山文廟;令五子拔貢生士膺捐社倉榖一千石。

其在晉邑,修理文廟及橋梁、道路,亦多所襄助。

345授壽寧教諭,擢兵馬司副指揮;告歸採「台灣府志」346——選自「泉州府志」卷六十一「樂善」「國朝樂善」。

347孫襄348孫襄,字思哉;安溪人,提學僉事孕驥之子。

由諸生,入國雍。

授福安教諭;興文勸學,倡修學宮、建朱子祠;課督士子,循循引掖,選刻課文以為模楷。

改任泰寧,旋調諸羅;皆能稱其職。

相國李光地嘗稱之曰:『思哉已裒然學者;認道理及覷文字,見識俱覺日進』。

349年五十四,卒於官「安溪志」。

350——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三「仕跡」「國朝仕跡」二。

351丁蓮352丁蓮,字青若;晉江人。

父天禧,登崇禎庚辰武進士。

353蓮幼孤,力學。

康熙癸巳進士,任興化教授;學行淳謹,巡撫陳璸延主鰲峰書院。

教士一循白鹿洞規,多所成就。

調台灣學;倡明經術,海外化之。

秩滿,擢儀徵令。

未抵任,卒。

著有「易經萃解」十二卷雍正舊志稿。

35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三「仕跡」「國朝仕跡」二。

355陳鵬南356陳鵬南,字雲垂,號淑齋;同安人。

康熙己亥年,台灣歲貢。

四世同居,無閒言。

任連江訓導,除陋規、勤考課,日與諸生講論,必期以實踐。

邑河久淤,捐銀六百兩疏浚之。

乾隆二年風災,文廟傾圮殆盡;鵬南運家貲二千四百兩,獨力修建,廟貌一新。

自是文風日盛,科甲倍於昔時。

歲飢,邑令戚■〈山上𢎤下〉言煮粥賑濟,鵬南捐米助之;又勸紳士輸榖運米於明倫堂,平糶接濟。

又偕令竭力搜羅,輯成「連江縣志」。

制撫上其事,晉秩褒嘉。

請告歸,連人伐石記功,建祠生祀。

歿後,為呈請祀「名宦」「台灣志」、「連江志」合參。

357——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一「循績」「國朝循績」四。

358穆廷栻359穆廷栻,號符公;永平府山海衛人。

康熙丁未,二甲武進士。

五十四年,任福建陸路提督;懸扁於署,曰「天理、國法、人情」。

嚴紀綱、飭部伍,程功能、勤訓練。

仁慈惻怛,發乎己而孚乎人;拊循備至,兵戢民安。

六十年,台灣朱一貴倡亂,大兵進討,內地戒嚴。

廷栻從容坐鎮,約束營伍、稽查匪類,民不知兵;弦歌之聲,溢於街衢。

暇則遍讀群書,手不釋卷,恂恂儒者氣象。

自奉儉約,爨無精糧,食無重肉;囊無餘財,家無私蓄。

一切甘苦,與軍士共之;故人戴其德最深。

卒於官舍。

兵民感泣悲思,勒石東關外紀德,建祠萼輝鋪府後山祀之節楊仙洲「碑記」。

360——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福建陸路提督。

361李長庚362李長庚,臨漳人;康熙己丑進士。

五十八年,知惠安縣;政治嚴明。

時邑棍橫行,庚嚴置之法,黨與稍散。

未幾,台灣告警,人心搖動;庚日夜嚴刁斗、慎保甲,複調集漁舟、接濟軍需,民間不擾。

暇則集生童,訂期月課;及歲、科兩試,俱躬為甲乙,真才悉拔無遺。

刊有「螺陽課士錄」。

後以丁外艱去。

363——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惠安縣知縣。

364施世驃365施世驃,字文秉;晉江人,靖海侯琅子。

以從征台灣功,授左都督銜,為濟南參將。

從征噶爾旦,深入沙漠。

逆□平,論功,晉三秩。

丁外艱,假歸。

還,擢臨清副將。

升定海總兵官,擒巨盜江崙;伏兵商船中誘賊,悉俘之。

內艱,請終制;不許。

升廣東提督,調福建水師。

父子節鉞相繼,時以為榮。

366康熙六十年,台灣朱一貴倡亂;世驃聞報,即遣別將據澎湖,扼敵吭。

遂登舟抵澎,與總督滿保軍會;命守備林亮、游擊林秀、千總董方等為左右先鋒,攻鹿耳門,燒敵船大小十餘。

時海水驟漲八尺餘,我舟並航而入,破安平;乘勝克府治,台灣平。

捷聞,賜袍帶。

是役也,以六月興師,七月克複;與其父琅先後平台期悉符。

367旋得疾,卒;年五十五。

贈太子少保,謚「勇果」,蔭襲騎都尉。

368子士岡,贛州知府。

369——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勛績」「國朝勛績」。

370洪心澄371洪心澄,同安人。

康熙丙子舉人,授偃師令。

丁外艱,歸。

服除,值台匪朱一貴竊發,提督施世驃延入幕中;贊畫制勝,多出其謀。

事平,未議敘而卒。

372——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三「仕跡」「國朝仕跡」一。

373施士岳374施士岳,字伯乾;晉江人,提督世驃從子。

以明經,授福清教諭;歷調諸羅、鳳山,課士悉就矩矱。

375秩滿,升遂寧令。

時值用兵征西,上官稔其才,委理軍需;著有勞績。

遷嵩明州牧,丁外艱,歸。

376適賊朱一貴陷台灣,施世驃提督水師;知士岳曉暢軍機,命為前軍,督陣台灣,屢著奇跡。

及平,論功居最;部議以按察副使用。

377行至福州,病卒。

著有「容軒詩文稿」雍正舊志稿。

378——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三「仕跡」「國朝仕跡」二。

379朱文380朱文,字彬臣;先世襲封永寧衛指揮,遂家晉江。

由行伍,歷官至閩安鎮游擊。

征台將朱一貴,調至廈門。

制軍集眾畫策,群議欲分中、南、北三道以進;文曰:『風潮之中,分易合難;若聲言分路進兵,令敵應接不暇,屆期合兵專攻鹿耳門、直搗崁下,則險要屬我,破敵必矣』。

從之;命為左先鋒。

會提督克期進兵,遂克台灣。

搜捕餘黨,民多挾怨相誣;審訊開釋,全活無數。

旋追剿北路,獲其首,招撫餘眾。

授參將;請築諸羅城並捐修文廟。

遷安平副將,擢海壇總兵官;歷署水陸提督、金門鎮。

皆奉公潔己,訓士厲兵。

381卒於金門官署,年六十三;弁官縞素,列肆痛哭。

遺疏上,賜全祭葬。

382——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383陳策384陳策,字鐘侯;晉江人。

由桐山守備,調淡水。

康熙六十年,台灣朱一貴反,台地悉陷;策以孤軍力守一隅。

奸人範景文入境煽誘,策擒獲正法,民賴以安。

及大兵入台,援兵亦至淡水;制軍滿保加策游擊職銜。

剿北路,收複南崁、竹塹、中港、後壟及吞霄、大甲、大肚諸社落;以功,擢台灣總兵官。

未幾,卒於官;賜祭葬。

雍正二年,給恤賞銀二百兩。

385子夢蘭,雍正丙午舉人,任莆田教諭。

386——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387倪鴻範388倪鴻範,字伯疇,號隨庵;晉江人,明學士維哲裔。

康熙辛卯武舉。

會台灣不靖,父興時為提標中軍參將,例應居守;鴻範承父命,招募丁壯、自備器糧,請大帥麾下效力。

從攻鹿耳門,先登陷陣;又窮搗賊巢,生擒賊將蘇張、周和等。

以功,授千總,加都司僉書。

入侍衛,授平望守備,奉命留京師。

389旋授蘇松中軍游擊。

南北要衝,奸匪叢集;鴻範勤緝密防,商船安堵。

辛亥,秋潮暴漲,淹沒廬舍,兵民乏食;星夜冒險,白撫軍亟集米船,全活無算。

升川沙參將。

有王大聚黨,迷誘兒童採割折生,匿支河,莫能蹤跡;鴻範獨廉知,窮捕抵法,其害遂息。

390升嘉興副將。

八年,閩飢,奉旨運米十萬帆海,刻期而至,桑梓利賴。

升溫州鎮;開萬全斗門、造華蓋山了台,以資灌溉、防火災。

捐建育嬰堂。

391調南澳鎮,歷署福建水師、廣東全省提督;俱著威惠。

392升浙江提督。

巡閱軍伍,重山複嶺中衝犯嵐氣,疾作;股腫,猶簡閱不稍懈。

至縉雲,卒;年六十九。

393鴻範篤好讀書,款接文士。

廈門玉屏書院久廢,為僧所據;署提篆時,會商道、府,擴清鼎建,至今雒誦不絕。

晚年,耽吟詠;有「和禦制詩紀行」。

又著有玉堂、和聲、同聲、西湖、武彞、羅浮、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名勝諸詩集數十卷。

39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395施世黻396施世黻,字交猷,號盛園;晉江人。

康熙乙酉武舉;善騎射,諳韜略。

397辛丑,台灣朱一貴竊發,世黻散家財、募死士,詣軍前獻十策。

隨南澳鎮總兵藍廷珍攻鹿耳門,擒賊將蘇張、周和等,餘眾殲焉。

獻俘時,征袍上血淋淋注地;同列見之,皆失色。

論功,授都司僉書職銜。

398未幾,卒;年四十。

未竟其用,人咸惜之。

399——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400林君升401林君升,字聖躋,號敬亭;同安人。

由行伍,授偏裨。

康熙六十年,奉調帶兵押餉赴台灣,並查台地情形;為上官所器。

402擢黃岩鎮游擊。

雍正四年,保舉引見,賜貂皮、克食。

以諳練水務,命交總督以水師副、參題補;授瑞安副將。

旋奉旨特授定海總兵。

一歲三遷,蓋異數也。

至則嚴守御、飭巡邏,沿海敉寧。

壬子秋,大飢,軍民乏食;多方設法,全活甚眾。

403乾隆二年,調鎮汀州。

越二年,調碣石。

旋調金門;複值歲荒,籌畫接濟,軍民以蘇。

七年,以都督同知授廣東提督,迎母就養;丁內艱。

服闋,暫補台灣總兵。

未半載,仍授廣東提督。

續調福建水師提督,複奉旨調廣東提督。

凡三至粵,兵民稱慶。

甫半年,調江南提督。

駕馭弁兵,威以法、撫以恩,大江南北晏然寧謐。

404公暇,縱觀書史。

臨池,得草書三昧;或作大字,高徑丈。

喜吟詠,自成一家言。

旁及星命之學,推算入神。

尤敦倫誼,撫侄如子;內外親族急難、喪葬,傾貲助之。

405卒於官,年六十八。

遺疏上,遣官致祭,賜全葬;加贈一級,謚「溫僖」。

所著有「自遣偶草」及「舟師繩墨」、「救荒備覽」等書。

406子植,以蔭生授大理寺右寺丞。

407——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408林政409林政,字叶山;晉江人。

父環昌,明亳州守。

410政以從征澎湖功,加左都督。

複隨征噶爾旦,有功;歷官本省陸路提督中軍,升江西袁臨副將。

未行,值台灣朱一貴作亂,從總督滿保征剿;力戰於七昆身。

台平,署水師協鎮;卒。

411——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412王良413王良,字遂侯,號毅庵;同安人,居晉江。

以隨征台灣功,授左都督職銜。

值邑令清複銅魚古跡,計費浩繁;良慨然任之。

又施槥於縣城,建朱文公祠於其鄉。

414子天慶,貢生,知縣;觀濤,康熙辛丑武進士;斌,康熙辛卯武舉人,任海壇營守備。

乾隆元年,以長子天慶貴,覃恩誥授榮祿大夫「同安志」。

415——選自「泉州府志」卷六十一「樂善」「國朝樂善」。

416姚堂417姚堂,字爾升;由龍溪移居晉江。

弱冠,從戎塞外,歷官閩安副將。

北茭汛為盤驗商舶之地,水中巨石多壞舟;詳請移於汛外,商人德之。

升處州總兵,移鎮台灣;綏番蠻、戢驕兵,禁汛口需索。

升廣東提督,移福建水師。

入覲歸,道卒;予祭葬,蔭子入監。

418——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419陳倫炯420陳倫炯,字次安;同安人,都統昂長子。

為諸生,博通群書。

尤留心諸外國夷情土俗及洋面針更、港道,著「海國聞見錄」行於世。

聖祖召充宿衛;長身玉立,須眉整然,上雅賞識之。

嘗隨從打圍口外;偶問及外夷情形,對答了了,悉與圖籍吻合。

421辛丑,台灣朱一貴倡亂;當道上其事,頗廑宸慮。

時適直侍,跪奏曰:『烏合耳,會須刻日平也』!為詳陳所以易平狀。

及平,賜孔雀翎,發閩補用。

總督滿保稔其才,題授台灣南路參將。

捐倡築城,以為屏衛。

嚴紀律、撫瘡痍,恩威並用,民夷以安。

上嘉其績,晉安平副將。

束兵撫民,一如南路時。

尤憫辛丑死事者;思以風厥後,建五忠祠祀許云以下五人。

旋總鎮台灣,益勵己率屬,清苦自奉;時有「總鎮清廉補破靴」之謠。

422歷調高雷廉、蘇松、狼山諸鎮,皆赫赫有聲;而在蘇松,則為崇明人廓清數十年匿糧積弊,尤卓卓可紀。

乾隆壬戌,命提督兩浙軍務;兵民視之如父母、倫炯撫之如己子,上下相安五載。

罣誤,鐫階。

奉母歸里,備盡孝道,士庶宗之。

423卒,年六十有四。

424——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六「武跡」「國朝武跡」。

425潘鼎圭426潘鼎圭,字子登,安溪留山人;東陽曾孫,居晉江。

康熙間,寓台灣,游府庠;歸籍泉州。

天才明敏,下筆千言。

嘗游交趾,著「安南紀游」;石門吳青壇見而重之。

427□□□□□□□在台灣,值諸羅文廟落成,獻「聖廟賦」;郡守孫魯大擊節,鐫石宮牆。

粵東嶺南三大家,其中陳元孝尤號知交,托鼎圭為序其「文集」;尤長於古詩。

環堵蕭然,怡然自適。

所著詩文二十餘卷。

428卒,年八十。

429——選自「泉州府志」卷五十五「文苑」「國朝文苑」二。

430郭璘圭431郭璘圭,字爾錫,號毅亭;晉江人。

幼磊落不凡,讀書穎慧。

垂髫能文,因家貧棄去。

伯父先未子,以璘圭為繼;後娶妾生二子,仍命歸宗。

事繼父母及父母,俱能得其歡心。

歸宗後,家益貧。

432嘗從李日煜收捕水沙連賊陳辛,授功加都司僉書職銜。

及回內地,郡太守稔其才,委署本府倉官;出納精詳,督率惟謹,軍需以濟。

念先世大宗、小宗祠俱已建立,而六世祖未有祠宇;倡房族捐輸興建,竭力督之,迄今廟貌煥然。

又因三世祖祠門樓、牌坊毀於火,中後層亦間有圮壞,勸勉族人出貲興修。

已庀材鳩工,將次落成,適族中有富而慳者梗其事,未克竣功;時囑子孫完其事。

至雍正辛亥,子世興始偕族人捐貲修建。

族戚有急難,銳身赴之,雖冒湯火不辭;多有得其解免者。

遇有構爭,出數言分析曲直,侃侃無所回護;各自氣平水釋。

敦氣誼,重然諾。

有浙中高姓幕友應聘鄰省,家有老母,病瘋不離床褥,無人侍奉,以托璘圭。

即迎至家,令妻鄭氏躬奉匕箸,扶掖臥起,事之如母;閱數年不懈。

高君母子感泣欲絕,惟以「厥後必昌」對天禱祝焉。

撫弟璘璧,友於備至;弟亦愛敬之如父。

會運榖數千石已報入港、尚未交倉,忽遭颶風漂覆,顆粒無存;傾家賠償,不及十分之一。

勒追嚴切,莫從措手。

弟璘璧代系於官,璘圭赴省訴於制軍;姚公啟聖批府、縣查實結報,始得豁免,人謂忠厚孝友之報。

433年五十四,卒。

以子世興貴,贈忠顯校尉;又以孫賡武貴,馳贈中憲大夫。

434——選自「泉州府志」卷六十「篤行」「國朝篤行」二。

435湯啟聲436湯啟聲,江都人。

康熙丙子舉人;雍正二年,知南安縣。

諳熟吏事,不以才自矜。

聽事原情酌理,從容剖析,如儕輩話事;人自帖服。

或願出自處分者,聽之。

性簡素,一袍、一靴,或經數年。

以事下民間,不飭廚傳;蒙館素椽,時飧一盂,供頓不煩:其約己便民如此。

氣度安詳,事至不擾。

前令時惟豫徵輸,戶書增減執照,多收少繳,侵沒無數;民有輸而帑仍缺。

事發,上下騷然。

啟聲查對收照,官欠、民欠一一清核無重科;其德於民為最。

437在任數載,調台灣去。

438——選自「泉州府志」卷三十二「名宦」四清南安縣知縣。

439顏超440顏超,字常升,號肅齋,又號西疇居士;晉江人。

為諸生,授徒自給。

清約閒靜,有特操,不問繁華;終年耽玩經籍。

暇則焚香彈琴以適志;泉人能琴者,推為第一。

精六書之學,工篆刻;有不愜意,輒磨棄。

441雍正己酉,有把總為帥所黜,行邑令唐孝本鞫實,上其狀,予重杖。

其妻以黃紙書揭,攜幼子日行市中詛帥及令。

值孝本出,遇之;究問『誰為書揭』?婦曰:『我自為之』。

誘問稚子;曰:『先生也』!問其姓名;則隱其實,而以超對。

蓋稚子數年前嘗受業於超,稚子計超在庠中,令必無如何;故以是支飾。

孝本不察顛末,遽延學博及超至庭;又不查對字跡,輒樸之。

超口本質吶,又不知所由來,受夏楚不勝憤;通郡聞之,皆為怪訝。

既而孝本調台灣,複調同安;廉其冤,且知其素行端介,愧恨無地。

來郡僦寓承天寺,持刺邀請一面以謝過;超辭不往。

複浼超好友林大海道達誠意,固邀之;乃勉與偕造。

孝本方餐,輟箸,具衣冠前揖且跪,往複成禮。

坐定,嘆曰:『某不敢複相士!某為縣令,所讓多矣,未之有悔;獨於君,使我朝夕食不下,如有物橫胸膈。

君其宥我,我且夜眠得安寢』!超亦感泣。

及回同安,寄近體二章,並致俸鏹為買書費;超受詩而卻其鏹。

後孝本每到�URN:ctp:ws858037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2。

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

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

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