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主義(Le Surréalisme) - LotuSwan的藝術花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生成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超現實主義(Le Surréalisme),其創作靈感的向內探索、藝術表現的多樣與形式的突破,衝擊著當時的文化脈絡,相對地,也為藝術 ... LotuSwan的藝術花園 跳到主文 揮灑彩筆․展現心靈․分享生命 部落格全站分類:藝文情報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Mar09Fri200116:45 超現實主義(LeSurréalisme) 視藝術為自發與潛意識的創作活動 引言 藝術生成於藝術家養成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思潮,必也落實於生活,回歸人類共同關心的現象,才能引起共鳴。

無論其創作動機與靈感是來自眼睛可見的外在現實世界,抑或探討無法觸摸卻可感知的內在心靈宇宙。

只要能感動、吸引我們,促發我們進一步的深入認知與了解,這件藝術品就有了價值。

生成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超現實主義(LeSurréalisme),其創作靈感的向內探索、藝術表現的多樣與形式的突破,衝擊著當時的文化脈絡,相對地,也為藝術創作與人文思潮開啟對精神心靈、內在宇宙的關懷。

失落的一代 一九一四年,一位年輕的波西尼亞人(Bosnia)暗殺了奧地利大公爵斐迪南(ArchdukeFranzFerdinand)而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殘酷的戰火,觸目驚心的屠殺,炸毀了文明的秩序、社會的體制與人性的崩潰以及希望的瓦解。

劫後餘生的倖存者以「失落的一代」(lostgeneration)表示對歐洲進步的信仰與文明的信心的失落與自諷。

這場文明的劇變崩潰了、中斷了一切;舊有的確定性已消失,整個歐洲如輓歌般的處於重建、療傷止痛的戰後時代,人文發展轉向懷疑、虛無、否定與嘲諷而在精神形上學的潛意識、神祕與想像中尋求新的據點與慰藉。

故事的開始 超現實主義是由一批在巴黎的達達主義成員所創立。

一九二三年DaDa宣告解體,一九二四年法國詩人布荷東(Breton,André1896-1966)提出一篇宣言,其定義包括了「純粹的精神自動運作論」(purepsychicautomatisme)以及「將夢境與真實轉化為一種絕對真實,或超現實樣貌的終極意志…。

」(1)聲稱這個組織的目的,在於直接傳達不受理性控制的夢境與潛意識心靈中的感受。

秉持DaDa的精神(2),加入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依德(S.Freud1856-1936)的精神分析理論,藉想像力訴諸於文字、藝術、影像,將不可知與無法認知的潛意識界表現在意識界,以能見世界的物件表達不可見的形上世界,表現非意識形態的心靈隱秘世界。

命名的由來 超現實主義者(surréaliste)這字眼,於一九一七年五月十八日由法國藝評家阿波里內爾(Apollinaire,Guillaume1880-1918)在觀賞俄國芭蕾時首次被喚出。

之後,在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一日《超現實主義者的變革》(laRévolutionSurréaliste)創刊號雜誌中,由「超現實主義之父」布荷東沿用並為其定義,提出了「超現實主義宣言」(3),成為國際性的藝文活動,其風潮遍佈歐美、埃及與羅馬尼亞等國度,就此活躍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並且影響著日後藝術的走向。

藝術表現中的傳統與現代 西方藝術整體精神自文藝復興時代以降,可以扼要的整理出兩大發展主軸,一是:人本(humanism);另一是:寫實(realism)。

從十五世紀,早期文藝復興畫家烏切羅(Uccello,Paolo1396-1475)、波希(Bosch,Hieronymus1450-1516)(圖一)、十八世紀,浪漫時期表現夢魘主題的佛謝利(Fuseli,Henry1741-1825)(圖二)哥雅(Goya,Francisco1746-1828)(圖三)、等等。

以及十九世紀末時代的思潮―象徵主義(圖四),甚而發展至二十世紀所形成的表現主義。

他們都超越自身成長社會中既定的美學規範,而視訴諸於內在隱匿精神狀態的形上表現為藝術的真實。

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身處失落的一代,在當時標舉著顛覆傳統、反藝術的創作動機,藉由夢境、想像、半意識創作過程之中,虛構、創新一些荒謬、怪誕、奇特,關連失據或時空錯置,非現實生活所見的藝術表現形式。

直接受畢卡索(Picasso,Pablo1881-1973)(圖五)、杜象(Duchamp,Marcel1887-1968)(圖六)、德•基里科(DeChirico,Giorgio1888-1978)(圖七)與原始藝術(圖八)等非受文明干擾的原創所影響。

超現實主義者秉持相同的精神與理念,進行不同方式的實驗,原則上以具象和抽象進行幾種方向創作。

具象 ․有意回歸傳統,把幻想的形象安置在一種深遠的、建築構成般的透視之內;將自然的空間與人造的物品並置在一起,營造出潛意識心靈中非現實界的風景與意象,予人一種似曾相似而又遙遠的想像空間與畫面效果。

藉有形來導引入「未知」,傳達不可見世界所謂的「形而上學」(métaphysique)境界。

例如:德爾沃(Delvaux,Paul1897-199)(圖九)、馬格利特(Magritte,René1898-1967)(圖十)、達利(Dali,Salvador1904-1989)(圖十一)。

․運用沒有關係的拼貼(collage),產生有意義的關連;以非邏輯、奇特的方式造成視覺與想像的效果。

畫面拼貼著各種不同表面摹拓樣式的拓印(frottage);試驗從另一種表面上將油畫顏料轉移到畫布上以獲得一種非直接創作的圖案。

例如:恩斯特(Ernst,Max1891-1976)(圖十二)。

․在傳統技法基礎之上,創作與追求可見的真實整體空間之後,而呈現一種寧靜與智性的思維空間。

例如:莫蘭迪(Morandi,Giorgio1890-1964)(圖十三)、傑克梅第(Giacometti,Alberto1901-1966)(圖十四)。

抽象 ․以發自本能自發性的創造,或類似降神術中處在半意識狀態下創作的「自動運作」(l’automatisme)。

將夢境形象或詩意轉換為抽象看得見的符號、意向的形式。

例如:米羅(Miro,Joan1893-1983)(圖十五)、馬松(Masson,André1896-1987)、阿爾普(Arp,Jean1887-1966)、湯吉(Tanguy,yves1900-1955)(圖十六)。

結語 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們開啟逆向思考的可能性,意圖擺脫邏輯上的連續性,以便更直接的傳達藝術家或是人類共同內在深處真實的心靈隱密角落。

其態度是在一種反藝術、脫序的審美成見下進行想像與思想的創作,順應心理與內在潛意識的「自動運作」。

讓藝術表現同時駐守、悠游或遠離於外在宇宙和內在宇宙。

正如同超現實主義之父―布荷東所提出的,「改變生活等於改變看法」(changelavie=changelavue),看法如同心智的羅盤。

其創作理念取材自生活與內在心靈的探討,或許也因而改變了文明的世界。

承載著厚重的傳統與僵化的思維,如何超越障礙、割捨舊觀念與更新新生命,是超現實主義所給予我們的課題。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曾說:「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

」短暫的真空,或許是另一種再生。

附註 (1)’’thefutureofthestatesofdreamandreality…intoasortofabsolutereality,orsurréality…’’ (2)達達主義(Ledadaïsme)1916年2月18日,一群藝文界的同好在羅馬尼亞詩人查拉(TristanTzara1896-1963)的號召之下成立於瑞士日內瓦「伏爾太咖啡館」。

其精神意圖藉荒謬、偶然與無關心的創作態度,來反應、嘲諷世態的荒謬、戰爭的恐怖與暴力的無知;表現出無希望的虛無主義、無政府狀態。

展開了藝術史上另一關鍵的國際性藝術運動,同時也滋養、醞釀了當代藝術的走向。

(3)「超現實主義宣言」(leManifestdusurréalisme)分別發表三次:1924年、1930年和1934年,其宗旨在於宣稱藉純粹的精神自動運作探求表現潛意識的心靈隱秘世界。

參考書目 (1)蔡伸章譯,史壯柏格(RolandN.Stromberg)著:近代西方思想史,桂冠,台北,1995,pp.657-695. (2)Alexandrian,Sarane:SurrealistArt,ThamesandHudson,London,1970. (3)AndréBretonetlesurréalismeinternational,Opsuinternational,Paris,no.123/124,avril-mai,1991. (4)Castleman,Riva:Printsofthe20thCentury,ThamesandHudson,London,1988,p.70. (5)Mérot,Alain:Histoiredel’art1000-2000,Hazan,Paris,1995,pp.467-469. (6)Pierre,josé:Introductionàlapeinture,Somogy,Paris,1985,pp.100-103. 圖片說明 (圖一)波希,人間樂園,局部,約1505-1510,三聯屏,木板 在波希的作品之中總會見到一些珍禽異獸、光怪陸離和現實完全脫節的虛幻圖像。

(圖二)佛謝利,夢魘,1871,油畫,101x127cm 結合矯飾主義與德國重哲思的繪畫元素,以高反差的明暗法表現浪漫主義重情感、抒情與莊嚴的特質,內藏著不解的恐懼與夢魘。

(圖三)哥雅,理性的睡眠,1799,版畫 前景刻著「理性的睡眠產生妖怪」。

幻想著當理性沈沈的睡著時,也正是想像力、潛意識慢慢甦醒活躍的時刻。

(圖四)牟侯(Moreau,Gustave1826-1898),丘比特和莎樂美,1895,畫,212x118cm,巴黎,牟侯美術館藏 象徵主義常在文學、神話、聖經中尋求主題,但總以訴諸內心精神創作的神秘感,改變了慣有的認知。

(圖五)畢卡索,三樂師,1921 (圖六)杜象,噴泉,1917,現成物(ready-made) (圖七)德•基里科,一條神祕、憂鬱的街道,1914,油畫,87x73cm,私人收藏 無限延伸的空間猶如無法測知的未來,強光照射著高反差的明暗對比,暗藏著神祕,迴盪在小孩嬉戲、孤獨長影與遠處隨風吹起的彩旗。

(圖八)原始藝術直接與率真的表現,深深吸引著受文明規範下的藝術家。

(圖九)德爾沃,城市的濫觴1940,油畫,德爾沃美術館藏 (圖十)馬格利特,透視:馬內的陽台,1949,油畫, (圖十一)達利,有烤培根的柔軟自畫像,1941,油畫,61.3x50.8cm (圖十二)恩斯特,雙人形體,1930,油畫,66x54cm,德國,浮伯塔,凡•德•海特美術館藏作品中隱藏有類似貝殼表面紋理的拓印肌理。

(圖十三)莫蘭迪,斯,靜物,1929-1930,油畫,私人收藏 (圖十四)傑克梅第,桌子,1933 (圖十五)米羅,丑角的嘉年華會,1924-1925,油畫,66x93cm,紐約  (圖十六)湯吉,緩慢的一天,1937,油畫,92x73cm,巴黎,龐畢度中心藏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LotuSwan LotuSwan的藝術花園 LotuSwan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藝術史此分類下一篇:出入於夢境、無意識與現實的幻覺意象 上一篇:抽象表現主義(ExpressionnismeAbstrait) 下一篇:出入於夢境、無意識與現實的幻覺意象 歷史上的今天 2008:花仙子的故事--歐陽岑亮 2006:叩西方藝術史之徑,三部曲 2005:中世紀藝術(四~十五世紀)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分類 2021年創作(3)作品(21)展覽(3)藝術史(16)藝術史綱要(12)經典作品賞析/文藝復興時期(8)經典作品賞析/巴洛克時期(4)經典作品賞析/洛可可時期(2)經典作品賞析/新古典與浪漫主義(1)經典作品賞析/十九世紀(0)經典作品賞析/二十世紀(17)藝術治療(18)教學花絮(12)藝術與生活(19)導覽與藝評(7)評審感言(3)藝術概論與欣賞(1)受訪錄(1)學生作品(3)未分類文章(12) 熱門文章 演講 最新留言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1七月(3) 2019十一月(1) 2016十一月(1) 2016十月(18) 2016九月(3) 2016七月(1) 2016二月(1) 2015十一月(1) 2015三月(1) 2015一月(1) 2012十一月(1) 2012七月(1) 2012一月(1) 2011十一月(2) 2011四月(1) 2011二月(1) 2010十月(1) 2010九月(1) 2010七月(1) 2010四月(1) 2010三月(2) 2010一月(1) 2009十二月(2) 2009十一月(1) 2009十月(2) 2009九月(1) 2009八月(2) 2009六月(1) 2009五月(1) 2009四月(1) 2009二月(4) 2009一月(2) 2008十二月(1) 2008十一月(1) 2008十月(1) 2008九月(1) 2008八月(2) 2008七月(1) 2008六月(1) 2008五月(1) 2008四月(1) 2008三月(2) 2008二月(2) 2008一月(1) 2007十一月(1) 2007十月(1) 2007九月(3) 2007七月(1) 2007五月(1) 2007四月(2) 2007三月(1) 2007二月(1) 2007一月(2) 2006十二月(1) 2006十一月(1) 2006十月(2) 2006九月(1) 2006七月(5) 2006六月(1) 2006五月(6) 2006三月(3) 2006二月(2) 2005十二月(3) 2005十一月(2) 2005十月(3) 2005九月(3) 2005八月(1) 2005七月(1) 2005五月(1) 2005三月(2) 2004十二月(2) 2004十一月(1) 2004三月(1) 2004二月(1) 2004一月(2) 2003十月(1) 2003九月(1) 2003八月(1) 2003三月(9) 2003二月(13) 2001六月(1) 2001三月(1) 2000四月(1)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1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