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權」的懶人筆記-統一期貨期添大勝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選擇權是一項很特別的金融商品,透過他的買/賣雙方權利義務不對等的特性,可以衍生出很多的交易策略。

而買方的「風險有限,獲利無限」更是吸引很多小資族交易這項商品,使 ... 營業員專區 線上開戶 電子交易 線上開戶 / 電子交易 / 營業員專區 / 網站地圖 首頁 > 國內外商品 > 期權攻略/教學/運用 > "選擇權"怎麼買 目錄/Category 國內外商品 期權攻略/教學/運用 "期貨"怎麼買 >「期貨」的懶人筆記 >期貨入門-交易期貨太危險? >交易期權的第一件事 熱門股票期貨 >「股票+期貨」的懶人筆記 >股票期貨入門-遇見除權息 >股票期貨入門-比較股票 >股票期貨入門-當沖比較 >股票期貨工具箱 "選擇權"怎麼買 >「選擇權」的懶人筆記 >選擇權入門-價內價外&保證金 >選擇權入門-兩種選擇權的價值 >選擇權入門-辭典懶人包 >選擇權入門-如何交易選擇權 >選擇權入門-選擇權保證金計算 >選擇權入門-認識隱含波動率及VIX指數 選擇權組合策略單全攻略 >選擇權進階-組合策略全攻略 >選擇權進階-學會下組合單(價差單、策略大師) >選擇權進階-組合、拆解功能大解析 >選擇權策略-買進買權 >選擇權策略-買進賣權 >選擇權策略-賣出買權 >選擇權策略-賣出賣權 >選擇權策略-買權多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買權空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賣權多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賣權空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買進跨式 >選擇權策略-買進勒式 >選擇權策略-賣出跨式 >選擇權策略-賣出勒式 >選擇權策略-買進期貨賣出買權 >選擇權策略-賣出期貨賣出賣權 >選擇權策略-買進時間價差 >選擇權策略-賣出時間價差 >選擇權策略-買進蝶式價差策略 >選擇權策略-賣出蝶式價差策略 >選擇權策略-賣出兀鷹價差策略 >選擇權策略-買進兀鷹價差策略 >選擇權策略-轉換 "海外期貨"怎麼買 >「國外期貨」的懶人介紹 >外期入門-下單/交割/課稅 >海期入門-六大類商品比較 >小資族首選-低門檻的微型商品 >簡單追陸股-中國股價指數 >鍵盤農夫-農作物季節何時來臨 海外選擇權全攻略 >「海外選擇權」教學全攻略 >海選入門-入門基礎篇 >海選入門-交易優點/策略篇 >海選入門-結算篇 >海選入門-交易常見問題 >海選進階-履約與指派(總整理) >海選進階-交易策略買方篇 >海選進階-交易策略賣方篇 >海選試算-權利金漲跌值 >海選試算-賣方保證金 >海選試算-CME官方試算工具 分析師教你技術指標這樣用 >技術分析指標優缺點比較 >技術分析-認識K線 >技術分析-移動平均線(MA) >技術分析-KD指標(隨機指標) >技術分析-MACD指標 >技術分析-布林通道(B-Band) >技術分析-拋物線SAR指標 搞懂這些事情再進場 股票&基金老手,第一次交易期貨該注意甚麼? 全球熱門期貨商品 熱門期貨商品 >熱門商品-電子期貨(小電期) >熱門商品-台指/摩台/富台指 >熱門海期-道瓊指數期貨(YM) >熱門海期-中國A50期貨(CN) >熱門海期-中國H50期貨(CH) >熱門海期-恒生科技指數期貨(HTI) >熱門海期-紐約輕原油期貨(CL) >熱門海期-那斯達克期貨(NQ) >熱門商品-美國那斯達克100(臺灣) 全球重點期貨商品 >指數-臺灣半導體30指數期貨 >指數-航運期貨 >指數-美國主要股價指數 >指數-日經225期貨 >指數-櫃買富櫃200期貨 >指數-台灣永續期貨 >指數-台灣生技期貨 >指數-富時印尼指數期貨 >能源-原油期貨 >能源-天然氣期貨 >外匯-人民幣/歐元/美元/日圓 >外匯-歐元期貨 >外匯-澳幣期貨 >外匯-日圓期貨 >外匯-英鎊期貨 >貴金屬-黃金期貨 >貴金屬-白銀期貨 >貴金屬-白金期貨 >貴金屬-銅期貨 >農產品-黃豆期貨 >農產品-玉米期貨 >農產品-小麥期貨 >軟性商品-咖啡期貨 >軟性商品-11號糖期貨 >工業原料-棉花期貨 >工業原料-橡膠期貨 >牲畜-瘦豬期貨 >牲畜-活牛期貨 期貨實驗室 期貨實驗室平台使用 >【期貨實驗室】平台:交易期貨這樣用最好用 交易基礎72心法 自律篇 買賣篇 訊號篇 觀念篇 瀏覽人次:89521 選擇權的概念到底是什麼??? 在上一篇文章這樣太危險?交易期貨有哪些都市傳說?中,我們幫大家建立對於期貨市場正確的認識,並破除了一些錯誤的流言,讓大家對於期貨有進一步的了解。

在接觸期貨之後,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選擇權」這個名詞。

但到底「選擇權」甚麼是?這問題許多市場老手也解釋不清,看教科書又有如「天書」般難懂。

有沒有人可以用簡單的白話幫忙翻譯翻譯呢? 本文就是專門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我們將透過最簡單、貼近生活的舉例,讓你無痛認識選擇權~ >>讀完本文可以讓你知道甚麼? 選擇權的原理是甚麼? 選擇權的四個象限是甚麼? 操作選擇權有甚麼風險? 選擇權有甚麼特色? ​選擇權的原理是甚麼? 選擇權就是訂金的概念 請先丟掉教科書裡那些讓人頭昏地的專有名詞,你一定聽得懂,選擇權就是「訂金」的概念,下面用簡單的例子來告訴你。

●提前付訂 假設你想要買一款一個月後新上市的名牌皮包,向供應商提前付了1,000元的訂金,以確保在上市後可以用20,000元的價格買到,這筆訂金就是「選擇權」。

  ●市場熱銷,價差為利潤 如果一個月之後皮包上市,造成了大熱銷,導致價格上漲來到了30,000元。

你還是可以用20,000元的價格購買這個皮包,供應商也必須以約定好的價格和你交易。

這時你在市場上拋售皮包,市價30,000元和你購買的成本20,000元的價差就是你的利潤。

  ●不如預期,棄買只會損失「訂金」 但如果皮包上市後銷售不如預期,市場供過於求讓價格下滑僅剩15,000元。

對於你來說,與其選擇要求供應商依之前的約定用20,000元賣給你,不如直接在市場上購買來得更划算。

你也可以選擇不履約約定,直接在市場上購買。

但相對的,你之前預付的訂金就拿不回來,會損失1,000元,而這也是你最大可能的損失。

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當皮包的價格上漲超過了約定的價格,消費者必定會要求履約,當價格上漲越多,供應商虧損也就越多;反之,當價格下跌低於約定的價格,消費者會放棄履約,此時供應商最大的獲利就是沒收消費者的訂金。

這邊我們幫大家整理一下,這個例子當中出現的重要的名詞: 標的物:皮包 權利金:訂金1,000元 履約價:約定交易價格20,000元 到期日:一個月後交貨 買方:消費者(預訂皮包) 賣方:供應商(提供皮包) ​在上面的例子,是買方有選擇「要不要買」的權力,我們稱之為「買權」(Call)。

但在某些時候,我們也須要有選擇「要不要賣」的權力,稱之為「賣權」(Put),例如在前面文章中提到的農夫與工廠的關係。

當農夫害怕收穫時價格不好,導致血本無歸,除了可以和工廠簽訂「期貨」契約確定到期一定要交易,也可以透過買進一個「賣權」,選擇收穫時要不要用約定的價格賣出農作物。

例如,農夫和工廠簽訂一個契約,提前支付了1,000美元的訂金給工廠,約定到期時,農夫可以決定是否要用每英斗600美元的價格,賣出1,000英斗的小麥。

到期時,如果市場上的小麥價格下跌,低於每英斗600美元,農夫就可以要求工廠履約,用600美元的價格向農夫購買1,000英斗的小麥;反之,如果到期時市場小麥價格高於每英斗600美元,農夫就可以選擇不履約,直接在市場上賣掉小麥,農夫只損失1,000美元訂金。

在上一個例子中,當皮包價格上漲超過約定價格,消費者會選擇履約,用約定的價格便宜的買進皮包;反之當皮包價格下跌,則會選擇放棄履約,直接在市場上買進,這就是「買權」(Call)。

但在本例中,當小麥價格上漲時,農夫反而會選擇放棄履約,因為在市場上賣出的價格更好;反之,當小麥價格下跌,農夫才會選擇履約,用高於市場的價格賣出,這就是「賣權」(Put)。

不論是買權或是賣權,都只有「買方」才有選擇的權力,「賣方」只能被動地接受買方的決定。

​常聽說選擇權有四個象限? 選擇權因為買方和賣方權力義務不對等,所以形成了四個基本的交易策略 在前面提到消費者(買方)可以在到期時選擇要不要要求供應商(賣方)履約,此時,買方有選擇「要」與「不要」的權力,故被稱為「選擇權」。

同時,賣方只能被動的接受買方的要求「履約」或「不履約」,所以形成一個很特別的權力義務「不對等關係」。

又在選擇權中,當狀況不利於買方時,買方可以選擇不履約,但賣方卻沒有選擇拒絕的權利,所以我們常會聽到「買方風險有限,獲利無限」、「賣方獲利有限,風險無限」這樣的說法。

如果我們把買/賣雙方,對於買/賣權兩種商品排列組合,就可以獲得選擇權最基本的四種交易策略,也即一般常聽到的「選擇權的四個象限」。

許多剛剛接觸選擇權的初學者,對於買方/賣方/買權/賣權,往往搞得昏頭轉向像繞口令似的。

其實,你可以把「買權」和「賣權」看成兩個不同的商品,一個會隨著標的價格上漲而上漲(買權),另一個會隨著標的價格下跌而上漲(賣權),這樣會比較容易理解。

另外,因為中文上的字較為類似,所以比較容易混亂,但如果以英文來看的話,會比較容易分得清楚。

例如買進買權就是「BuyCall」,賣出買權就是「SellCall」,買進賣權就是「BuyPut」,賣出賣權就是「SellPut」,以英文觀察就比較不會出現混淆的狀況。

操作選擇權有甚麼風險? 流動性風險/賣方虧損無限 選擇權和期貨不同的是,期貨每個月份僅有一個合約,價格也只有一個,近月合約通常具有不錯的流動性,所以大多數狀況下都可以在合理的價格成交,不太需要擔心有流動性風險。

但選擇權每個月份有很多個履約價,買權和賣權又可視為不同的商品,所以一個月份可能會有數十個合約,成交量較為分散。

在比較深價內/外的合約,成交量與委託買/賣的掛單量常常會偏低。

這個時候只要有較大的委託單掛入,就比較容易會成交到明顯偏高或是偏低的價格,也就是俗稱的「滑價」。

這樣的現象往往會讓投資人產生預期之外的虧損,所以在交易冷門合約時須特別留意。

選擇權的賣方因為有按買方的要求履約的義務,所以理論上有無限的風險,所以在當賣方時須留意當行情不如預期,虧損可能不斷的擴大。

同時,選擇權賣方的保證金是浮動的,當行情不如預期時,保證金會持續上升,若是保證金準備不足也容易出現,很容易會形成「追繳」甚至「斷頭」的狀況。

選擇權有甚麼特色? 以小博大/看錯方向照樣獲利 選擇權具有許多的特性,和傳統的金融商品有著很大的差異,這邊舉兩個較常被人提及的特色說明。

選擇權的買方僅需支付很小一部分的權利金,就擁有參與行情的機會,當行情出現大幅波動,可能會有數十倍獲利的機會。

再加上它的風險有限,最大損失就是投入的權利金,只要控制好每次投入的資金比例,就可以有類似於彩券的「以小搏大」的特性,所以常常被冠以「樂透」的暱稱。

但本文還是要提醒投資人,既然稱之為彩券,那就表示出現大獲利的機率甚低,在實際交易時,仍需留意資金控管,避免流於「賭博」否則就失去選擇權的原意了。

選擇權的賣方雖然號稱「獲利有限,風險無限」,但仍有許多人願意承作賣方,就是因為它具有看錯方向仍有機會獲利的特性。

假設作賣出買權(SellCall)在價外的履約價,如果隨後行情仍持續上漲,但只要漲幅較小,到結算時仍未超過你選擇的履約價,你仍可以收取全部的權利金,形成看錯方向(賣出買權為看不漲)但仍可獲利的有趣現象。

快速結論 選擇權是一項很特別的金融商品,透過他的買/賣雙方權利義務不對等的特性,可以衍生出很多的交易策略。

而買方的「風險有限,獲利無限」更是吸引很多小資族交易這項商品,使交易顯得十分活絡。

但實務上選擇權的損益應該怎麼計算呢?常常聽到「價內」、「價外」的術語又代表甚麼意思呢?為什麼選擇權賣方的「保證金會浮動」? 下一篇文章會再進一步說明選擇權交易實務上的一些「枚角」,幫助大家更加的認識這項商品。

延伸閱讀:選擇權交易二三事! ​   /統一期貨相關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