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氏硬度試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維氏硬度試驗(英語:Vickers hardness test),是壓入硬度試驗之一種,其測量值用HV表示。
維氏硬度試驗最初於20世紀20年代初被提出, ... 維氏硬度值的計算公式為:.
維氏硬度試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維氏硬度測量儀
維氏硬度試驗(英語:Vickershardnesstest),是壓入硬度試驗之一種,其測量值用HV表示。
維氏硬度試驗最初於20世紀20年代初被提出,比起其他硬度試驗其優點有:硬度值與壓頭大小、負荷值無關;無需根據材料軟硬變換壓頭;正方形的壓痕輪廓邊緣清晰,便於測量。
維氏硬度被應用於所有金屬,並是應用最廣泛的硬度標準之一。
只要被測材料質地均勻,維氏硬度試驗可以用低負荷和小壓痕得到可靠的硬度值,這樣能減少材料破壞,或用於薄小的試驗材料。
這一點上維氏硬度要優於布氏硬度。
另外,在硬度不高(硬度值400以下)的同一均勻材料上,維氏和布氏硬度試驗得出的數值近似。
目次
1測量方法
2常見材料的維氏硬度
3標準
4參考文獻
5參見
測量方法[編輯]
左為壓痕在材料表面的投影,l1和l2為壓痕對角線長;右為金剛石壓頭的側面觀,其相對面夾角為136°。
維氏硬度試驗使用正四稜錐形的金剛石壓頭,其相對面夾角為136°。
由於其硬度極高,金剛石壓頭可以用於壓入幾乎所有材料,而且稜錐的形狀使得壓痕和壓頭本身的大小無關。
將壓頭用一定的負荷(試驗力)壓入被測材料表面。
保持負荷一定時間後,卸除負荷,測量材料表面的方形壓痕之對角線長度。
對相互垂直的二對角線長度(l1和l2)取其算術平均值。
維氏硬度值的計算公式為:
HV
=
F
g
⋅
S
=
2
F
⋅
sin
(
136
∘
2
)
g
⋅
d
2
≅
0
,
1891
⋅
F
d
2
[
N/mm
2
]
{\displaystyle{\mbox{HV}}={\frac{F}{g\cdotS}}={\frac{2F\cdot\sin({\frac{136^{\circ}}{2}})}{g\cdotd^{2}}}\cong0,1891\cdot{\frac{F}{d^{2}}}\quad[{\textrm{N/mm}}^{2}]}
F=負荷(牛頓力)
S=壓痕表面積(平方毫米)
α=壓頭相對面夾角=136°
d=平均壓痕對角線長度(毫米)
g=標準重力加速度(9.80665 m/s2)
報告維氏硬度值的標準格式為xHVy。
例如440HV30中,440是維氏硬度值,30指的是測量所用的負荷值(單位:牛,N)與標準重力加速度的比值,其單位為kgf(千克力)。
實驗對比:冷拉HPB235級鋼筋強度降低,冷拉熱軋帯肋鋼筋強度較高。
而且冷拉鋼的塑性,韌性比普通鋼的差,易發生脆斷。
屈服強度有所降低,272的應該是冷軋鋼,因為抗拉越強維式硬度越大一樣。
常見材料的維氏硬度[編輯]
來自SmithellsMetalsReferenceBook[1]
316L和347L不鏽鋼:140HV30,180HV30
碳鋼:55-120HV5
鐵:30-80HV5
馬氏體:1000HV
金剛石:10000HV
標準[編輯]
國際標準:
ISO6507-1:2005Ed.3VickershardnesstestPart1:Testmethod
ISO6507-2:2005Ed.3VickershardnesstestPart2:Verificationandcalibrationoftestingmachines
ISO6507-3:2005Ed.3VickershardnesstestPart3:Calibrationofreferenceblocks
ISO6507-4:2005Ed.1VickershardnesstestPart4:Tablesofhardnessvalues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4340.1-1999金屬維氏硬度第1部分:試驗方法
GB/T4340.2-1999金屬維氏硬度第2部分:硬度計的檢驗
GB/T4340.3-1999金屬維氏硬度第3部分:標準硬度塊的標定
參考文獻[編輯]
^SmithellsMetalsReferenceBook,8thEdition,chptr.23
楊輝其,宋秉煒,李芷娟全自動維氏硬度基準的研製,《現代計量測試》1998年第5期,7-13頁。
參見[編輯]
硬度試驗
布氏硬度試驗
洛氏硬度試驗
努氏硬度試驗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维氏硬度试验&oldid=70534380」
分類:材料力學硬度試驗隱藏分類: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añolEestiفارسیFrançaisעברית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Македонски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lovenščinaSvenska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硬度換算公式 - 隨手記錄
硬度換算公式① 蕭氏硬度(HS) ≒ 勃氏硬度(HBC)/10 + 12 ② 蕭氏硬度(HS) ≒ 洛氏硬度(HRC) +15 ③ 勃氏硬度(HS) ≒ 維克氏硬度(HV) ④ 洛氏硬度(H.
- 2維氏硬度試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氏硬度試驗(英語:Vickers hardness test),是壓入硬度試驗之一種,其測量值用HV表示。 維氏硬度試驗最初於20世紀20年代初被提出, ... 維氏硬度值的計算公式為:.
- 3材料硬度試驗 - 長潤塑膠有限公司
反之亦然,所以可用小錘的反跳高度來表示蕭氏硬度,通常用HS記號表示之。 以上四種用於機械材料方面. 最常使用的儀器是Brinell硬度計和Rockweil硬度計。 比較簡易的方法 ...
- 4邵氏A硬度与邵氏D硬度区别与邵氏ACD硬度换算 - 高分子网
称作肖氏硬度(Shore scleroscope hardness),由英国人肖尔(Albert ... 和邵氏D硬度测量方法不一样,所以只有近似的换算关系,两种换算公式如下:
- 5蕭氏硬度試驗 - 工程材料實驗
蕭氏硬度試驗昰用撞擊試片而由反跳高度來比較硬度的大. 小,屬於動力荷重試驗法,所以不同於洛氏、勃氏、維氏等. 試驗法,其準確度不及以上三種,但由於機件小,攜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