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镜头型号详解 - 色影无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A型镜头是随Nikon F机身一同发布的那些最早的镜头。

实际当初只是简单地称为Nikon单反相机适配的Nikkor镜头,因此官方并没有正式的“A”型称谓。

此型 ...    Nikon镜头型号详解 Fotobug编译    2002年11月14日 【Nikon卡口】【相关讨论】【Nikon镜头型号版本识别快速指南】 基于Roland Vink原文而编译: http://home·aut·ac·nz/staff/rvink/version·html http://home·aut·ac·nz/staff/rvink/history·html 第一台采用插刀式镜头卡口的Nikon单反相机是1959年发布的Nikon F。

这个插刀卡口的基本特性一直保持不变沿用至今。

这种延续性的结果是即便是带AF耦合机构的最新的镜头也能用于最老的机身。

如果稍加修改,最老的镜头也能用于最新的机身。

这些基本特性包括: 三爪插刀(triple clawbayonet)卡口使得镜头可以稳固定接到机身,并能轻易而迅速地更换镜头。

镜头卡口有相对较大的直径,使得采用较大后组镜片的快速镜头成为可能。

在镜头卡口3点钟位置镜头有个凹槽,可卡住镜头的定位针(locking pin),以防止使用中不慎移动镜头。

镜头尾部9点钟位置有光圈耦合杆,可实现自动光圈收缩。

不管光圈的具体设置,取景时机身将这个光圈耦合杆压下以保持光圈开到最大以便于取景,曝光时机身释放这个耦合杆,光圈叶片则收缩到设定的光圈值。

从最大光圈到最小光圈光圈调节环是顺时钟旋转。

从无限远到最近聚焦环是反时钟旋转(除45/2.8 GN外)。

镜头前端的滤镜螺纹可以连接滤镜和其他附件。

50年代的F卡口 90年代的F卡口 一、早期镜头 A型镜头(AType) A型镜头是随Nikon F机身一同发布的那些最早的镜头。

实际当初只是简单地称为Nikon单反相机适配的Nikkor镜头,因此官方并没有正式的“A”型称谓。

此型镜头包括最初十年生产的所有非多层镀膜镜头。

这些早期设计中Nikon做了许多的改善,因此有大量的变种。

本人试图将这些主要变种归纳如下,但仍有许多早期和后期混合设计的镜头无法简单归纳。

种类丰富总能使收藏者高兴。

以下是早期Nikkor镜头以及其变种的一般性状: 黑色的金属聚焦环,握持部突出并有深雕花纹。

变焦镜头以及握持部位带有钻石花纹橡胶的镜头。

黑色的金属光圈环,握持部带有精细纹理。

光圈环具有坚固的光圈耦合爪(蟹爪状),位于f5.6位置。

镀铬的镜桶和滤镜环。

镀铬金属环——在光圈环以上,有精细皱纹,以便于装卸镜头时握紧镜头。

镜身在镀铬金属环和聚焦环之间部分刻有彩色景深刻度。

色彩与光圈的刻度色彩一致。

金属环上刻有NIKKOR字样和一个字母说明镜片数,字母的含义是: 代号 含义 表示数字 U Unus 1 B Bini 2 T Tres 3 Q Quat 4 P Pent 5 H Hex 6 S Sept 7 O Oct 8 N Nov 9 D Dec 10 还刻有包括“自动”("Auto",指的是光圈叶片自动收缩)、焦距(以厘米显示)和系列号,如:NIKKOR-SAuto1:2f=5cmNipponKogakuJapanNo.525703 单层镀膜,可见苍白琥珀色、淡蓝色或紫色的明亮反光。

标准的滤镜口径是52mm。

第一版:带有短线标记的镜头(Tick MarkLenses): (1)、镜头的光圈和距离带有短线标记。

(2)、在红外线聚焦标志上刻有红色的字母R。

(3)、距离刻度只有英寸(针对美国市场)或米(其他市场),但不同时出现。

(4)、在亮金属环上刻有专利申请(PAT. PEND.)字样。

(5)、所有镜头均为9片光圈叶片。

(6)、光圈环的握持部隆起精致。

(7)、镜头接口无螺纹,有一个浅槽以引导镜头的定位针。

第二版: (1)、没有短线标记,除8.5-25cm和20-60cm变焦镜头,它们在聚焦环上仍有短线标记。

(2)、红外线聚焦标志为红点(2.1cm/4这个镜头仍有红色R标记)。

(3)、距离用英寸和米同时标记,均为铭刻,上为英寸(黄色),下为米(白色)。

(4)、早期镜头刻有“专利申请”(PAT. PEND.)(2.8/3.5,8.5-25和20-60cm等镜头标记为“PATS.PEND.”),以后是在镀铬金属镜身上有“PAT. PEND.LENSMADEINJAPAN”字样,再往后仅是在聚焦环上刻着“LENS MADEINJAPAN”(日本制造镜头)白色字样。

(5)、早期是9片光圈叶片,后来变为6片,2.8cm/3.5是5片,2.1cm/f4为7片。

(6)、光圈环握持部分精致,与光圈环位置相同,但135/3.5光圈环的握持部分位于蟹爪前部。

(7)、没有镜头定位针的引导槽。

(8)、别的方面与第一版相同。

后面的Nikkor镜头很难进行版本分类,因为不同镜头在不同时期有变化,这些变化以出现时间可大致例举如下: (1)、焦距从cm为单位变成以mm为单位。

如:NIKKOR-H Auto1:2f=50mmNipponKogakuJapanNo.644194 (2)、距离刻度总是同时给出英寸和米(除了85-250and 200-600变焦头)。

(3)、从1965年起,一些镜头升级为黑色滤镜接口和镜身(如28/2.3、105/2.5、200/4)。

所有新的型号都带有黑色滤镜接口(如24/2.8、35/2)。

其他的则保持镀铬滤镜接口(如35/2.8、50/1.4、135/3.5)。

(4)、光圈环和聚焦环一样,都有深刻纹理的握持部位,除24/2.8、35/2、85/1.8和其他一些镜头外。

(5)、镜头接口有5个一字螺钉固定。

(6)、某些镜头有较宽的聚焦环(如50/2、105/2.5、200/4)。

(7)、某些镜头的光圈叶片变成7片(50/1.4、105/2.5、135/3.5、200/4),绝大多数新的镜头也是7片(如35/2、55/1.2)。

(8)、从1970年起,镜头标记从“Nippon KogakuJapan”(日本光学公司)简写为“Nikon”(Nikon),如:NIKKOR-H Auto1:2f=50mm1028432Nikon Nikkor-S Auto1:1.4f-50mm (9)、镜头卡口和光圈耦合爪(aperture prong)上的十字螺钉被一字螺螺钉取代。

(10)、开始采用多层镀膜(参见后面的C型镜头)。

除了镜头镀膜和其他一些细节,这些镜头基本是A型镜头的改良版。

小结:后期A型镜头有如下特点: (1)、焦距以mm为单位。

(2)、距离同时以英寸和米标记。

(3)、“Nikon”和“LENSMADE INJAPAN”等字样开始被刻到镜身。

(4)、镜头卡口有5个螺钉,即有一字螺钉也有十字螺钉。

(5)、光圈环握持部或有深刻纹理,或有精细纹理。

C型镜头(CType) Nikon的多层镀膜(multi-coated,C)镜头从1971年开始上市,并将老镜头也升级到多层镀膜。

多层镀膜可以将少镜片表面的反光,从而将鬼影和眩光降到最低,同时增光透光性,改善反差和色彩还原。

多层镀膜对镜片数多的镜头如变焦镜头和广角镜头尤其有用。

大多数C型镜头都是A型镜头的多层镀膜版,在设计上并没更多的改变。

镜片多层镀膜,外观通常暗绿或紫色。

在镜头名称中镜片数字母后增加了“C”,以此区别,如:NIKKOR-H.C Auto1:2f=50mm2294926Nikon 第一个完全多层镀膜的镜头是35/1.4,紧随其后的是28/2。

早期的批次并没有标注字母“C”,最初的样品仍刻着“Nippon KogakuJapan”字样。

所有镜头的滤镜环和镜桶顶端均为黑色。

别的方面与A型镜头相同。

CU-1型镜头(CU-1 Type) 1964年Nikon发布了一系列附带独立聚焦单元CU-1的望远镜头。

CU-1具有自动光圈收缩功能,光圈范围从f4.5到f22,但它与测光不联动,测光时必须将光圈收小到实际使用光圈。

最大光圈要根据所用镜头而定。

每个望远镜头都附带了一个距离标尺,可以拧到CU-1上。

800mm和1200mm两支镜头还有内置的光圈调节环,可以手动设置,最小到f64。

但不管使用CU-1的光圈还是内置的光圈,另一个光圈必须设置为全开。

对于1200mm这支镜头,一般应该使用手动光圈,以避免出现暗角。

CU-1后来被AU-1取代,后者在外观上有一些改善,并具有一个内置的52mm滤镜架。

这些镜头在物理上几乎与镜头焦段等长,因此很难手持,无法与测光联动也是缺点,到1977年随着ED-IF镜头的发布,这些镜头停产了。

只有4支这样的望远镜头:400/4.5、600/5.6、800/8、1200/11。

1975年600mm、800mm和1200mm镜头升级为ED版。

K型镜头(Ktype,“新”Nikkor镜头) 1974年Nikon发布了新外观和某些改良的镜头产品。

许多镜头都根据新的光学和机械原理进行了重新设计,结果是这些镜头比以前普遍更小更轻。

第一批采用超低色散(Extra-low Dispersion,ED)玻璃和内对焦(Internal Focusing,IF)的镜头就出现于这个时期。

这类镜头生产时间相对短,有些镜头从来不是以K型镜头出现。

至于风格,这类镜头很象而且属于AI类型,但功能上它们还是与早期的型号一样。

至于这些镜头为什么称为K型我则不清楚。

聚焦环有矩形花纹的黑色橡胶,握持性更好。

变焦环有小的方形状花纹。

光圈环为方形花纹。

镜头名称简化为: NIKKOR50mm1:23167736Nikon 整个镜桶除镀铬金属环外均为黑色。

焦距刻度:以前的“feet”(英寸)被铭刻的“ft”取代。

镜头卡口是5个十字螺钉固定。

多数镜头是7片光圈叶片,有的仍保持6片(如50/2和55/3.5 micro)。

ED镜头镜身带有金环,并刻着“NIKKOR*ED”字样。

二、自动指示系统(Auto Indexing,AI)全面接管 AI型(AItype) 发布于1977年,是NikonF卡口的第一次大变动。

它采用了一种新的测光联动技术,称为Aperture Indexing(AI,光圈指数?光圈指示?)。

过去是当镜头接到机身时,必须手动将光圈设到最大,或者先将光圈拧到最小,然后开到最大,才能实现自动光圈收缩。

新系统则能自动指示机身,使得镜头更换更加快捷。

许多早期型号都是直接从K型转化而来。

Nikon继续升级进程,许多镜头都重新设计了。

新型光圈指示(AI)系统通过光圈环上一个凸棱实现光圈定位,以取代以前通过针与蟹爪耦合。

光圈环上有光圈直接读取刻度(Aperture DirectReadout,ADR),即光圈环上有两排光圈刻度,通过窗口,在支持AI的相机的取景器可以直接读到第二排小字号光圈值。

仍然保留蟹爪,以适配非AI机身,但蟹爪上有个小切口以便于ADR有足够光照(译注:这时才是真正的蟹爪:))。

镜头后面有个镜头速度指示杆(speed indexingpost),以便于EM和FG20等机身实现自动闪光,和FG、FA、F301和F501等机身在P模式下获得光圈范围数据(包括FA的快门优先模式),以及FA和F4的矩阵测光。

光圈环上有EE伺服杆(EE-servo post),用于连接F2相机DP-12取景器的DS-12 EE光圈控制单元,以便于机械转动光圈环实现快门优先曝光。

橡胶聚焦环没有K型分得那么细,橡胶从过去的亮黑色改成了暗灰色,质地更软,也更易磨损。

早期的AI镜头在细节上与K型相同,但在生产过程中也有一些微小变化,以简化生产和降低成本,这些变化按顺序大致有: (1)、白色的“LENS MADEINJAPAN”刻字变成了黑色的“MADE INJAPAN”刻字。

(2)、镜头卡口的螺钉由5个变成3个,除了较重的镜头仍保持4个或5个。

(3)、光圈耦合蟹爪由铸造变为压制。

景深标尺有三种方式: (1)、象早期镜头一样标记在聚焦环下的镜身上(如35/2、50/2、105/2.5)。

前推聚焦环是往近处聚焦。

(2)、标记在镜身突起部分,与聚焦环齐高(如24/2.8、28/3.5)。

聚焦环不能前推。

(3)、标记在镀铬金属环上(如20/3.5、50/1.8)。

聚焦环不能往前运动。

转换的AI镜头(AI convertedLenses) 随着新一代AI耦合系统(AI couplingsystem)发布,早期的AI镜头后来被称为前AI镜头(pre-AI)。

大多数老镜头都能转换成AI镜头,以配合新测光联动系统,这样的镜头称为AI’d镜头。

除了那些需要镜头速度指示杆的功能,AI'd镜头能象AI镜头一样工作,而且也常常就当作AI镜头卖。

改装AI卡口Nikkor镜头 该镜头所作的改动主要是更换了光圈环,于是它就变成了一个AI镜头,它的测光连动拨叉就是一对带有小孔的兔耳,这一改动使得该镜头能够在非AI机身上将最大光圈值正确地传递到测光表。

光圈环可以更换,但即使该镜头已改装,还是不能完全替代AI镜头的某些部分,比如说位于卡口后面的镜头速度传递柱(片)。

缺少这一特点的改装AI镜头就不能象其他AI、AIS型镜头那样在FA和F4机身上进行矩阵式测光。

原装AI镜头 要发现一个原装AI镜头与改装AI镜头有什么不同是困难的。

但AI镜头多了一个镜头速度传递柱(片)以提供附加信息给测光表(注意上述非AI镜头和更改型AI镜头均无此传递柱),因此AI镜头能够工作在FA、FG机身的程序曝光方式下(FA上为速度优先自动曝光),并能在FA甚至在F4上进行稳定的矩阵式测光,(但AI镜头不能在F4的速度优先和高速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下工作,因为在F4的速度优先和高速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下,机身与镜头的数据交换完全是电子式的,而FA是机械式传递的)。

如图所示的这个50mm f/1.4AI镜头卡口后面有三枚螺钉,而AI卡口的长焦镜头,为了卡口的稳定支撑,也象旧的非AI镜头一样,用了五枚螺钉,通常,AI镜头的制造质量是一流的,卡口环用铬合金制造,整体刚硬而坚固,它是一整块铬合金垫片,外边进行打磨处理以提高更换镜头时的操作稳定性,卡口环到了AI-S时代才改为用铝合金制造。

通过Nikon的转接环,老镜头的光圈环可用新AI环置换,从而获得AI测光棱(AI meteringridge)、ADR刻度、猪鼻状光圈爪(hog-nose styleapertureprong)和EE伺服杆(EE-servo post)。

AI’d镜头没有特殊的识别标志,只有熟悉老镜头镜身风格才能加以辩别。

经转换的K型镜头除某些外观的小差别外,其他与AI一样。

35/1.4前AI版在加装AI转换环后最小光圈从f22只能收小到f16,因此损失了一档最小光圈。

由于结构上的差异,Nikon转换环不能用于早期Nikkor镜头。

大多数镜头座有螺钉的镜头都有AI转换环,具体的请参考虑:http://www·aiconversions·com/images/table.pdf 由于Nikon不再提供转换环,所以已经很难看到过去的转换环。

转换环也可以自已制作:车掉老光圈环后缘,剩下一部分做成AI光圈耦合棱。

这种定制的环可以从光圈环的老式样辩别,它们的做工可以是非常粗糙也可以是极高质量,有的甚至比Nikon走得还远,加上了镜头速度识别杆,以配合需要的机身。

一些AI'd镜头,如55/1.2和早期35/1.4,有后组镜片护罩,这个护罩会损坏带镜头速度联动机构或CPU的机身,因此要避免在这类机身上使用这些镜头。

关于AI修改的更多资料请参见: http://hometown·aol·com/wdshpbiz/AImod.html http://www·aiconversions·com AI-S镜头(AI-S) 发布于1981,AI-S镜头等同于被它取代AI镜头,除了某些微小的机械变化,以获得更多的自动化。

光圈耦合杆和光圈运动呈线性关系。

这使得机身在快门优先和程序曝光模式时,通过移动光圈耦合杆给定距离,能精确收小光圈。

FA的快门优先和F501的程序曝光就是这种方式。

F301/N2000在使用闪光灯如SB-16时只能使用AI-S镜头来实现自动程序TTL曝光,也就是,将镜头设在最小光圈,而快门设在P或P-Hi模式。

从用户手册看这是只有AI-S能实现这样的功能。

普通AI镜头只能完成一般的光圈优先TTL。

镜头型号识别槽(lens typenotch):插刀旁的一个半圆的切迹凹槽,用于FA、F301、F501和F4等机身识别AI-S镜头。

ADR刻度上的最小光圈值是桔黄色,在AI镜头则是白色。

焦距指示棱:在135mm或更长焦距镜头,后组镜片护罩延伸越过镜头锁定槽。

用于FA和F501机身实现双重程序曝光。

当检测到是望远镜头,机身自动切换高速快门(P-Hi)模式以降低机震的影响,反之则用普通程序曝光。

广角镜头和标准镜头从无限远转到最近聚焦的转距从1/2圈减少到1/4圈,更短的转距有助于聚焦更快,但这也意味着景深(DOF)刻度过于接近而更不精确。

多数镜头的景深刻度位于镀铬金属环上,除55/2.8、105/2.8、85/1.4外。

明显利用了AI-S特性的机身只有FA和F501/N2020。

F301和F4虽然都检测AI-S镜头型号识别槽,但却是AI工作方式,这对我真是有些神秘。

其他机身对AI和AI-S镜头都是一视同仁。

几年后AF镜头上市,最大光圈和焦段等数据都通过电子方式传递(更可靠且更精确),AI和AI-S的机械联动方式就走到了穷途末路。

AI-S最重要的特性就光圈环是性线运动,这是精确的快门优先和程序曝光必需的。

但后来的镜头靠CPU来实现此功能,所以AF镜头只需检测CPU,而不再需要检测AI-S镜头型号识别槽。

AI家族体现了更轻巧、制造成本更低的倾向,这种倾向始于AI镜头将镜头座的螺钉减到3个,直到AI-S采用铝环,后期的AI-S镜头(50/1.8N和35-70/3.3-4.5)还大量采用塑料,这是从低成本的E系列的遗传而来。

因为大多数AI镜头光学与其AI-S对应镜头一样,在大多数机身上也同样工作,但普遍更便宜,因此,在二手市场这些镜头更合算。

E系列镜头(Series-E) E系列镜头于1978年随EM机身上市,这是Nikon第一次试图以低价位进入逐渐壮大的消费市场,此前Nikon一直被看着几乎是专业和严谨业余爱好者的摄影系统。

许多人认为E系列的塑料做工是个倒退,但E系列却为后来的AI-S和AF镜头许多性能提供了试验田。

一般而言,这些镜头性能都很高,但不能和对应的Nikkor镜头相比,不过,有些E系列镜头却受到高度评价,如75-150/3.5,在停产很长时间以后的今天仍然非常抢手,50/1.8也被证明极其优秀,后来以AI-S和AF形式出现。

和AI-S性能相同,但没有适配非AI机身所需的光圈耦合爪。

虽然早于AI-S上市,E系列镜头却全是AI-S镜头。

聚焦环和聚焦螺旋组件均为聚碳塑料制成。

镜头均无“NIKKOR”名称,反映其他低端地位: NikonLENSSERIESE50mm1:1.82323949 最早的E系列镜头都是单层镀膜(35/2.5、50/1.8、100/2.8),但其他都是多层镀膜。

E系列也做一些改良: (1)、第一版有塑料环,聚焦环有方块纹理橡胶。

后组镜片护罩和镜头速度指示杆是由金属片压制而成,易折弯,整体给人以廉价的感觉,后来被Nikkor镜头坚固的后组件取代。

(2)、第二版有一个镀铬金属环,聚焦环的纹理改成了矩形,外观与AI-S镜头相同。

镀铬环上有一个小“按钮”是其特点,这个“按钮”是提示方向以帮助正确装载镜头。

这个版本制作更坚实,一定程度上去除了E系列镜头给人廉价的感觉。

三、自动聚焦时代 F3-AF 1983年Nikon的第一台自动聚焦相机上市,这个相机是在F3基础加上一个庞大的DX-1自动聚焦组件,加上两支新镜头和一个增距镜就构成了完整体系,这个系统保留了F镜头卡口,显示Nikon向后兼容的决心。

某种程度上,F3-AF是个实验系统,它的一些特性被以后的AF镜头采纳了。

尽管这个系统进入了大规模生产,但似乎超前于它所处的时代,仅仅几年以后就停产了。

卡口与AI-S一致。

镜头含内置聚焦马达。

镜后有6个电子触点,以提供电源和控制镜头功能。

自动聚焦/手动聚焦(A/M)切换钮在镜身。

有聚焦范围限制钮以保证高效自动聚焦。

有聚焦锁定钮。

在F3-AF、F501和F4机身上能自动聚焦,但与其他自动聚焦机身不兼容(谁能确认这一点?)。

只有两支镜头:80/2.8和200/3.5 ED-IF. TC-16增距镜也有自动聚焦单元,当光圈f/2(f/3.5有效)或更大时可为非AF镜头提供有限的自动聚焦功能。

自动聚焦(AF)镜头 自动聚焦(AF)卡口首发于1986年,大多数早期镜头都是基于AI-S和E系列镜头设计,但后来的镜头则在光学上为自动聚焦进行了优化。

卡口插刀与AI-S相同,没有了光圈爪。

也可以加载一个光圈爪以便用到前AI机身上。

卡口座上有5个电子触点,内置CPU,以控制AF马达和测光曝光系统。

机身马达在镜头卡口边缘通过一字螺丝刀式的齿轮传动机构驱动镜头聚焦。

塑料光圈环和镜桶,和E系列镜头一样。

没有镀铬金属环。

一些改进AF的特性: (1)、螺旋聚焦方式被变焦镜头所采用的凸轮方式取代。

(2)、轻而狭窄的塑料聚焦环,阻尼非常小。

(3)、焦距刻度很短,而且是显示在测距窗中。

(4)、许多镜头采用更小、更轻的内聚焦(IF)和后组聚焦(RF)光学设计。

通过一个精巧的推—转切换钮(push-rotate switch)将最小光圈锁定,以防在程序曝光或快门优先模式时光圈意外地被挪动。

原来彩色的景深刻度变成白色刻度。

红外线聚焦指示点改成了一个白点。

简化了镜头名称,省略了镜头序列号: AFNIKKOR50mm1:1.8 序列号刻在光圈环上,一般是在光圈刻度的对侧。

ED镜头的序列号通常是在镜头铭牌上,这些数字字号小而且没上色,因此除非知道它在那里,否则很以找到。

AF-N型镜头 许多摄影师不喜欢早期的AF镜头,因为与手动聚焦镜头的金属制作和丝般顺滑的握持感相比,塑料镜身和松懈的聚焦环给人以劣质的感觉。

于是1987年Nikon发布新式样自动聚焦镜头(new style,N)以改善握持感。

复合非球面镜头也于这个时期上市。

聚焦环更宽,带有矩形纹理,与AI-S镜头一致。

最小光圈锁改为滑片开关,(稍微)更易使用。

望远镜头和一些特殊用途镜头制成黑色皱纹烤漆表面。

P型镜头(Ptype) 机身内置聚焦马达是个“以不变以万变”的策略,但这个策略对巨大的望远自动镜头并不能很灵,这使得Nikon新机身无法高效使用望远镜头。

1998年Nikon发布了内置了CPU手动聚焦长焦镜头(P),以满足AF机身先进的自动曝光功能,从而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尽管P型镜头看起来和AI-S镜头是一样的,但这些镜头却拥有AF镜头的电子和大部分性能。

手动聚焦设计,与AI-S镜头一致,但有最小光圈锁,没有光圈联动爪。

内置AF镜头一样的CPU和电子触点,使得它可以在AF机身上实现快门优先、程序曝光和矩阵测光等高级功能。

只有3支这样的镜头:500/4 IF-ED、1200-1700/5.6-8 IF-ED和45/2.8。

1200-1700/5.6-8 IF-ED AF-D镜头 1992年随F90上市,这些镜头采用新的电子设计,可为机身的高级测光功能提供焦点距离(distance,D)数据。

距离数据使得机身可以计算闪光指数,从而改善闪光摄影。

对于非闪光拍摄,距离数据对测光影响甚小。

这些镜头外观与AF-N一致,多数只是从AF-N转变过来,没有更多的改变。

玻璃磨制的非球面镜头也同时上市。

新CPU为3D矩阵测光和3D多感应平衡填充闪光提供距离数据。

从镜头名称上的“D”可以区分: AFNIKKOR50mm1:1.4D 这个系列也包括85mm f2.8PC-micro微距镜头,这个镜头类似于P型镜头:手动聚焦,但电子方面和AF-D一致。

80-400ED VR也是D型镜头,但它有10个电子触点,为额外的减震功能(vibration reduction)传递电子信号。

AF-D开始在镜头卡口上有一颗黑色螺钉 注意:黑色螺钉可以作为安装镜头的指示点 PCMicro85/2.8D AF VR-Nikkor80-400/4.5-5.6D 2000年1月25日,Nikon公司在推出F80的同时,推出了这支新的AFVR Zoom-Nikkor80-400/4.5-5.6DED五倍变焦镜头,配有新开发的减震(VR)系统,其性能优于任何其他系统。

Nikon新型的VR系统能降低因为手震所引起的影象模糊,从而相当于可以将快门速度降低三档来使用。

例如:在某个场合用常规镜头需要1/60s的快门速度,采用Nikon的VR系统,只需用1/8s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该镜头在VR工作时,也能提供自然的取景影象。

VR系统还能自动检测拍摄者是否在摇拍——不需要设定特殊的工作方式。

NikonVR系统的优点 VR系统可工作在NikonF5、F100、F80和D1上。

塑料AF镜头 1996年Nikon发布了一个简洁、轻巧、价廉的新系列。

尽管从官方角度看,它们应该仍是AF-D系列,但它们还是有一些独特性,因此单列出来。

它们可以看着是E系列的AF同类镜头,针对是业余的point-and-shoot(举起就拍的)摄影者,这些人几乎从不换镜头和手动聚焦。

聚碳塑料镜头卡口和镜身。

狭窄的塑料聚焦环,没有距离刻度。

这类镜头包括35-80/4-5.6、28-80/3.5-5.6、80-200/4.5-5.6和75-240/4.5-5.6。

IX镜头 1996年Nikon为APS相机Pronea发布的价廉、紧凑的镜头。

性状与塑料AF-D镜头相同。

不能适配于非APS机身。

减少了预留给反光镜的空间,意味着这类镜头不同用于35mm相机,而且像场也太小,不足以覆盖35mm胶片。

但是标准的AF镜头却可以用于APS相机。

AF-I型镜头 1992年Nikon的AF-I系列镜头上市,对超望远自动聚焦镜头的长久期盼终于有了了结。

不同于其他AF镜头靠机身马达驱动聚焦,AF-I镜头内置(integrated,I)了聚焦马达,从而可以宁静快速聚焦,是体育和快速动作摄影的理想工具。

其他方面它们和AF-D是一样的。

内置了DC无芯马达,实现宁静快速自动聚焦。

镜头通过10个电子触点与机身传递信息。

只有用于Pronea、F70、F80、F90、F100、F4和F5等机身才能自动聚焦(非常有趣的是,这些机身的电子触点都不超过8个),用到其他机身只能手动聚焦。

M/A设置,可使自动聚焦时进行手动聚焦。

镜身上有聚焦锁定钮。

只有4支这样的超望远镜头:300/2.8、400/2.8、500/4和600/4。

接上增距镜TC-14E和TC-20E,保持测光功能,如果最终光圈等于f/5.6或更大的话,仍可自动聚焦。

这些增距镜只能用到AF-I和AF-S镜头上。

经修改(非官方的做法,风险自负)也可以适配其他机身,可以利用镜头CPU进行矩阵测光,但不能自动聚焦。

AF-S镜头 1996年Nikon新一代的高性能镜头取代了AF-I系列。

这些新镜头的特点是装载了静音马达(Silent WaveMotor,S),这种马达等同于加能的超音波马达(ultrasonic motor),可以由“行波”(travelling waves)提供能量进行光学聚焦,可高精确和宁静地快速聚焦。

除此之外,镜头的其他方面和AF-I镜头一致。

内置静音马达提高性能。

(1)、更快速聚焦。

(2)、更高地启动—终止聚焦动作,可以减少聚焦过度,焦点追踪更准确。

(3)、更安静。

(4)、和AF-I同类镜头相比普遍更小更轻。

 到目前为止没有普遍推广,仅有大的望远镜头和高速变焦镜头:300/2.8、400/2.8、500/4、600/4、80-200/2.8、28-70/2.8、17-35/2.8。

G型镜头(Gtype) 2000年Nikon发布了第一支G系列镜头。

这种轻巧价廉的镜头取消了光圈调节环,光圈只能通过机身进行手动或光圈优先设置。

这个镜头与F5、F100、F80、F65、F60、F50、F401、PRONEA和D1机身完全兼容,对于F4、F90、F70、F801和F-601M等机身,只能使用程序曝光和快门优先曝光模式。

与剩下的其他机身不兼容。

G型Nikkor镜头操作更为简便,理论上没有误操作,因为它无需手动设置最小光圈。

这是塑料AF镜头的延续,针对那些几乎从不手动设置镜头的摄影者。

现在Nikon有将G型头推广的趋势,近期生产了一批加入AF-S的G型镜头,包括一直未能正式出售的AF-S VRNikkor70-200/2.8G。

没有光圈环。

【Nikon卡口】【相关讨论】【Nikon镜头型号版本识别快速指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