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場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配位場理論(英語:Ligand field theory,首字母縮略字:LFT)是晶場理論和分子軌域理論的結合,用以解釋配位化合物中的成鍵情況。
... 與晶場理論不同的是,配位場理論考慮 ...
配位場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配位場理論(英語:Ligandfieldtheory,首字母縮略字:LFT)是晶場理論和分子軌域理論的結合,用以解釋配位化合物中的成鍵情況。
[1]與晶場理論不同的是,配位場理論考慮配位基與中心原子之間一定程度的共價鍵合,可以解釋晶場理論無法解釋的光譜化學序列等現象。
一般LFT選取的模型都為八面體構型,即六個配位基沿坐標軸正負指向中心原子,以方便理解。
[2]
目次
1成鍵
1.1σ配位鍵
1.2π配位鍵
2高和低自旋及光譜化學序列
3歷史
4參考資料
5參見
6外部連結
成鍵[編輯]
σ配位鍵[編輯]
八面體錯合物中,六個配位基從x、y和z正負軸指向中心原子,因此凡是有σ對稱性的外層軌域都可能與配位基孤對電子的外層σ軌域重疊形成σ鍵。
s軌域、
p
x
{\displaystylep_{x}}
、
p
y
{\displaystylep_{y}}
、
p
z
{\displaystylep_{z}}
和d軌域中的
d
x
2
−
y
2
{\displaystyled_{x^{2}-y^{2}}}
、
d
z
2
{\displaystyled_{z^{2}}}
六個軌域具有σ對稱性,可以與六個配位基的σ軌域形成六個σ成鍵軌域和六個σ*反鍵軌域。
d
x
y
{\displaystyled_{xy}}
、
d
x
z
{\displaystyled_{xz}}
和
d
y
z
{\displaystyled_{yz}}
軌域(
t
2
g
{\displaystylet_{2g}}
軌域)能階不變,成為非鍵軌域。
八面體錯合物[Ti(H2O)6]3+的σ分子軌域能階圖。
6個成鍵軌域分別記為
a
1
g
{\displaystylea_{1g}}
、
t
1
u
{\displaystylet_{1u}}
和
e
g
{\displaystylee_{g}}
軌域,反鍵軌域則與其對應,記為
a
1
g
∗
{\displaystylea_{1g}^{*}}
、
t
1
u
∗
{\displaystylet_{1u}^{*}}
和
e
g
∗
{\displaystylee_{g}^{*}}
。
一般配位基的電負度較大,6個σ軌域能階較中心原子低,配位基提供的孤對電子主要進入成鍵軌域中,而中心原子的d電子則主要進入
t
2
g
{\displaystylet_{2g}}
非鍵和
e
g
∗
{\displaystylee_{g}^{*}}
反鍵軌域。
由於
e
g
∗
{\displaystylee_{g}^{*}}
含有較多的d軌域成分,類似於晶場理論中的
e
g
{\displaystylee_{g}}
軌域,因此,
e
g
∗
{\displaystylee_{g}^{*}}
和
t
2
g
{\displaystylet_{2g}}
軌域之間的能階差便成為分裂能,用配位場理論也得到了與晶場理論相似的結果。
π配位鍵[編輯]
當中心原子和配位基形成π配位鍵時,根據配位體性質的不同,有兩種不同的π相互作用,會導致分裂能發生較大的變化。
分別為:與配位基未參與σ成鍵的p軌域成鍵,以及與配位基的π或π*分子軌域結合。
中心原子含有π對稱性的軌域包括
d
x
y
{\displaystyled_{xy}}
、
d
x
z
{\displaystyled_{xz}}
和
d
y
z
{\displaystyled_{yz}}
,雖然它們不能與配位基σ軌域組合,但是可以和配位基π對稱性的軌域組成分子軌域,形成π配位鍵。
在單純形成σ配鍵時,這些軌域只是非鍵軌域,能階變化很小。
當充滿電子的配位基p軌域和金屬原子成鍵,例如F−、Cl−、OH−等配位基與金屬原子形成的錯合物,配位基的電子填充成鍵π分子軌域,中心原子的d(
t
2
g
{\displaystylet_{2g}}
)軌域電子進入反鍵π*軌域,能量升高,是錯合物的HOMO軌域。
與單純包含σ配鍵的錯合物相比,Δ值變小,錯合物易形成高自旋型,電子從配位基流向中心原子,形成「正常的」π配鍵。
相反,當配位基有低能階的空π*軌域和金屬原子成鍵,例如CO、CN−、PR3等,原來的非鍵
t
2
g
{\displaystylet_{2g}}
軌域變為π成鍵軌域,而
e
g
{\displaystylee_{g}}
依然是反鍵σ*軌域。
相比之下,Δ值增大,電子進入成鍵π分子軌域,看上去電子是從中心原子流向配位基,因此稱之為反饋π鍵。
晶場理論只從靜電作用考慮,認為
e
g
{\displaystylee_{g}}
軌域直接指向配位基,而
t
2
g
{\displaystylet_{2g}}
則插入配位基間的空擋中,得出
e
g
{\displaystylee_{g}}
軌域能階高於
t
2
g
{\displaystylet_{2g}}
軌域的結論。
而配位場理論(分子軌域理論)則以中心原子和配位基原子軌域疊加來考慮:
在純σ錯合物中,
e
g
{\displaystylee_{g}}
是σ*反鍵軌域,
t
2
g
{\displaystylet_{2g}}
是非鍵軌域;
對於π軌域充滿電子形成的錯合物,
e
g
{\displaystylee_{g}}
保持σ*反鍵軌域,
t
2
g
{\displaystylet_{2g}}
變為π*反鍵軌域,Δ變小;
對於有空π*軌域的配位基形成的錯合物,
e
g
{\displaystylee_{g}}
仍保持σ*反鍵軌域,
t
2
g
{\displaystylet_{2g}}
變為π成鍵軌域,Δ值增大。
因而從配位場理論也可得到類似的結論。
高和低自旋及光譜化學序列[編輯]
參見:磁化學
配位基的電子充填六個成鍵軌域,金屬的d電子進入非鍵軌域或反鍵軌域中,非鍵與反鍵之間的能階差稱為分裂能Δo(o代表八面體),受以下兩個因素影響:
配位基與中心原子之間的σ配鍵強弱
若配位基為強的σ電子給予體,則Δ值較大。
配位基與中心原子之間的π相互作用
若配位基為強的π電子接受體,可形成強的反饋π鍵,則Δ值增大。
電子組態為
d
4
{\displaystyled^{4}}
-
d
7
{\displaystyled^{7}}
的金屬錯合物自旋態會受分裂能大小影響。
電子填充到非鍵和反鍵軌域中時,若電子優先成對排到非鍵軌域中,則稱為低自旋態;若電子優先進入反鍵軌域,而後成對,則稱為高自旋態。
較大的分裂能常導致低自旋態,而較小的分裂能則常導致高自旋態。
具體請參見晶場理論#高自旋和低自旋。
光譜化學序列由光譜數據衍生出,根據分裂能Δ的大小來衡量配位基的「強度」。
由配位場理論可知,弱場配位基都是π電子給予體(如I−),強場配位基都是π電子接受體(如CN−和CO),而配位基如H2O或NH3則處於中間,π相互作用很弱。
I−
延伸文章資訊
- 1晶場理論
晶場理論(英語:Crystal field theory,首字母縮略字:CFT)是配位化學理論的一種,1929-1935年由漢斯·貝特[1]和約翰·凡扶累克[2]提出。它以過渡金屬錯合物的電子層...
- 2配位場理論 - 華人百科
配位場理論是說明和解釋配位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能的理論。在有些配合物中,中心離子(通常也稱中心原子)周圍被按照一定對稱性分布的配位體所包圍而形成一個結構單元。
- 3配位場理論_百度百科
配位場理論是説明和解釋配位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能的理論。在有些配合物中,中心離子(通常也稱中心原子)周圍被按照一定對稱性分佈的配位體所包圍而形成一個結構單元。
- 4配位場理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配位場理論(英語:Ligand field theory,首字母縮略字:LFT)是晶場理論和分子軌域理論的結合,用以解釋配位化合物中的成鍵情況。 ... 與晶場理論不同的是,配位場理論考慮 ...
- 5配位場理論 - 中文百科知識
說明和解釋配位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能的理論。在有些配合物中,中心離子(通常也稱中心原子)周圍被按照一定對稱性分布的配位體所包圍而形成一個結構單元。配位場理論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