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後為什麼沒有再出現長期的分裂割據,反而被漢朝給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朝滅亡後,之所以沒有長期出現分裂割據局面,我們不但要“感謝”劉邦、項羽這些反秦鬥士,還要“感謝”秦二世胡亥和趙高,當然,還有平定北方的“漢初三 ... 選單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劉邦統一秦朝項羽秦始皇秦朝滅亡後為什麼沒有再出現長期的分裂割據,反而被漢朝給快速重新統一了?由 唐郭陽瑞 發表于 歷史2021-06-24唐郭陽瑞2021-06-2412:55:34在古代土地人口就是財富,誰當皇帝誰不想住最好的房子,過最舒服的日子,只有統一就什麼都有廢興千古事2019-11-2809:19:22謝謝邀請。

西漢之所以沒有重蹈秦朝的覆轍,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在“大一統”體制問題上,秦是一個首創者和探索者,沒有經驗可借鑑和遵循;其二是接班人不靠譜,不僅沒有對體制缺陷進行修復和改進,反而進行了破壞性實踐。

下面做一下具體分析。

一、先秦大勢夏朝“鹹有九州”、“協和萬邦”;商朝“景亳之命”大會時得3000諸侯擁護;周朝“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從萬到千再到不足百,到戰國時期更是所餘者其七,神州大地經過不斷兼併和整合,經歷了一個從零散部落到大部落到部落聯盟再到諸侯割據的集聚過程。

而到公元前221年,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真正實現了宇內混一,第一次奠定了中國現代“國家”的基礎。

遺憾的是,十代生聚,卻經不起一代折騰,包括始皇帝在內數代帝王的努力,二世胡亥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就給敗了個精光。

陳勝揭竿,狼煙四起;項羽接力,遍封諸王。

看上去,中國又要進入一個諸侯割據的混亂時代。

但是劉邦對此說“不”。

從公元前206年到202年,僅僅四年的時間,便讓一個強悍、巍峨的王朝——大漢——在秦王朝的廢墟上脫穎而出,並綿延400年之久。

二、秦代為消除割據進行的前期試驗滅六國之後,始皇帝為確保“子孫帝王萬世之業”,可謂費盡心思。

第一,賈誼《過秦論》:“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佈置完這一切後,“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大秦可以千秋萬代永遠傳下去了,於是自號“始皇帝”。

第二,遷六國後裔。

統一全國後,出於強化中央集權的考慮,秦對六國貴族進行了強制性遷徙,這在諸多史書中都有記載。

如《史記》和《漢書》等載:“其後秦伐魏,置東郡,徙衛元君之支屬於野王”、“(齊)王建遂降,遷於共”、“班氏之先······秦之滅楚,遷晉、代之間”、“趙王遷流於房齡”、“韓哀侯少子婼……徙下邑……”、“上官氏……遷隴西之上邽”。

這樣一來,六國後裔被連根拔起,全部離鄉背井,並被置於三秦周邊嚴密監視起來,大大降低了他們東山再起的可能性。

第三,“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簡單說,就是統一交通、統一文字、統一習俗。

這一點了不起:不僅“橫向”上形成全國一盤棋,在“縱向”上更是綿延和影響了整個中國歷史。

可以這樣想象,當時如果沒有這“三同”,中央的指示如何傳達到地方?交通如何在六國大地上暢通無阻?禮儀舉止如何上下一致整齊劃一?沒有這些,秦朝仍然只能算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大一統”則根本無從談起。

第四,郡縣制。

“郡縣制”針對的是“分封制”。

韓趙魏為什麼能“三家分晉”?魯國為什麼會“魯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春秋為什麼“禮崩樂壞”?八百年大周最後為什麼“王室衰微”——都是“分封制”惹的禍。

古時,諸侯封地稱為“國”,大夫食邑稱為“家”,這也是“國家”的最早來歷。

但是,在這種體制下,大夫們凡事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家”的利益,而不是“國”的利益——抗稅、蓄養私人武裝、侵吞鄰家地盤,進而侵害國君利益,等等。

這樣的後果是,國家利益受損、國君被架空甚至被取代,最終出現諸侯之間的相互攻伐和兼併——像“戰國七雄”就是分封制下的七個最終受益者。

所以,秦始皇以國家任命官吏代替家族分封,以“俸祿制”代替“世祿制”,對屬地只享受管理權而沒有所有權……意圖很明顯,就是不再重蹈周朝公卿做大、威脅王權、最後本末倒置的覆轍。

可以說,始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極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後世的情況也充分驗證了這一點。

雖然因為過於激進和執行者的態度等原因讓秦二世而亡,但卻為漢代的進一步發揚並鞏固打下了基礎。

三、漢代對消除割據進行的後期緩衝《晉書》說:“漢承秦制”。

從對“大一統”概念的理解角度來說,劉邦還不如秦始皇。

所以,他在建國以後,直接用了最省事的一招:全盤照搬秦制。

在這一點上劉邦懶到什麼程度?連衣服的顏色、樣式都沒改!但是在消除割據隱患、維護國家一統方面,劉邦的大部分措施也和秦始皇大同小異。

第一,遷豪。

對六國後裔,劉邦採取劉敬的建議,繼續內遷(夫諸侯初起時,非齊諸田,楚昭、屈、景莫與。

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

北近胡冠,東有六國強族,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安枕而臥也。

臣願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傑名家,且實關中。

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

此強本弱末之術也。

”上曰:‘善。

’乃使劉敬徙所言關中十餘萬口”《漢書·劉敬傳》)。

不僅如此,西漢的遷徙政策更進一步,除了實行“遷民實陵”,定期將各地的強宗豪右強制搬遷到長安皇陵附近居住,充實京畿,削弱地方勢力外。

還將被遷徙物件從六國後裔逐漸逐步擴大到富商大賈甚至高階官吏。

這樣,自漢高祖劉邦開始,至漢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止,歷150餘年、7代帝王,舊有的宗族勢力和秩序被消化地乾乾淨淨。

第二,郡縣制、分封制雙軌並行。

這一點西漢比秦代要高明很多:始皇帝取消分封、實行郡縣過於突兀和激進,一方面被管理者不適應;另一方面是自家宗族沒有得到分封,也就沒有相應的實力,所以在趙高謀逆時,秦氏幾乎沒有任何反抗能力。

劉邦明顯吸取了秦亡的教訓,採取了更為穩妥的“兩制並行”,除了韓信、英布、臧荼、衛綰等異姓王外,更是大封宗室。

後來的情況我們都知道了:異姓王很快被剷除了,同姓王雖然前期有所做大,但經過“七國之亂”和“推恩令”的軟硬兼施,最後也都慢慢地被中央政府給消化掉了。

第三,置酷吏。

這是漢代的一大政治特色,而其目的之一就是打擊宗室豪強。

漢代從景帝開始設定酷吏,用來打擊漸漸做大並開始不服從中央管理的宗室以及豪強,郅都、張湯、寧成、杜周等都是這一時段的產物。

他們雖然在人品和能力方面良莠不齊,但對宗室和豪強們的威懾力是相同的,幾乎是一言不合就開砍,所有宗室都叫苦不迭。

以郅都為例,無論是在朝內還是外任,宗室豪強們都不敢正眼看他,就連國內定難名將周亞夫見了他也繞著走。

更為誇張的是,他在任雁門太守時,匈奴一聽連弓都拿不穩。

四、“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秦始皇滅六國之後,先後完成了政治、軍事、地域等的統一,卻唯獨沒有進行意識形態領域的統一,而這一點恰恰成為秦速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主要因為,商鞅變法的成功,讓秦國過度迷信法家的力量,這就導致了在統一六國之後,秦國也沒有認識到思想文化建設對國家治理的重要性。

但是,劉邦、劉恆、劉徹們都認識到了。

劉邦。

漢初,陸賈對劉邦說,過去騎在馬上打天下,現在不能騎在馬上治天下了。

劉邦這人最大的個好處就是聽得進意見。

於是,他首先安排叔孫通完成了典章制度尤其是禮儀方面的建設,並由陸賈著“秦亡漢興、天下得失”的《新語》十二篇。

劉恆。

文帝劉恆最欣賞儒生賈誼,尤其欣賞他的《過秦論》、《論積疏》、《治安策》等儒家色彩濃重的理論論述,只是因為朝臣的反對才讓君臣二人無以施展。

劉徹。

經過七十多年的積澱,西漢的王朝架構已經極其穩定,那個劃時代的人物及其理論也應時而出——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這八個字出世後,在統治階級的強制倡導和民眾的被動遵從下,成為此後二千年間統治人民思想的主流和正統理論。

這一點利弊各半。

一方面,從此學術和思想自由在封建社會成為奢談,中華民族為之付出了極其高昂的代價;但是另一方面,中國的王權專制得到強化並最終登峰造極,而且,在以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為核心的“倫理道德”的教化下,我們的民族凝聚力之強又幾乎成為世界之獨有——最有說服力的一點是,在這兩千年當中,所有的外來入侵者要麼被消滅,要麼被同化。

也就是說,中華民族雖然曾經多次被擊敗,但卻從未被征服!結論:羅貫中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兩漢之後,中國雖然屢有割據,但統一才是主流。

因為,經過西漢的這一系列措施之後,先秦時期那種諸侯割據的土壤早已不復存在了。

海天玄宇2020-10-2907:39:25秦朝之後諸侯割據的基礎消失了,所以漢朝能夠很快重新統一全國。

整個東周時期,就是一個逐漸融合統一的過程,主要分兩步走。

第一步,春秋時期,溫水煮青蛙,打著尊王攘夷和禮儀的旗號,偷偷摸摸地兼併各個諸侯國,大國吞小國,小國吞蝦米,把成百個諸侯國最後合併成了戰國時期的十幾個諸侯國,最主要的就是戰國七雄,秦、楚、燕、韓、趙、魏、齊。

這個時期以宗法制和分封制為主的血緣紐帶還保留很多,所以兼併戰爭相對溫柔,但是大量的諸侯貴族失去了封國。

第二步,戰國時期,激進變化,這個時期基本就是為了兼併而兼併,無所不用其極,戰國七雄合縱和連橫紛紛擾擾,戰爭規模越大越大,戰爭慘烈程度越來越恐怖,人心思安,最終秦始皇剪滅六國,把六國的貴族蕩平了大半。

經過這兩步,作為割據的基礎,割據貴族勢力受到極大的打擊,在肉體上消失了很多。

而秦始皇時期,秦又實行了一系列政策,加強的統一國家的基礎,比如郡縣制、統一了度、量、衡、貨幣、修建了馳道等等。

這都使得分裂勢力遭受了根本打擊。

在秦末時期的戰亂,又把這最後的分裂勢力徹底地打擊了一次,而這個分裂勢力也最終迴光返照般地把秦帝國葬送掉。

正是原六國的殘餘貴族勢力將秦帝國最終推翻,但他們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以齊國的田姓和楚國的項姓兩家為最慘,其他幾國大致相同,以致最後以項羽為代表的分封制被以劉邦為代表的大一統制擊敗,以後的各個諸侯國國君已經不是原來六國的貴族了,這是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底層建築已經不穩固或者消失了。

而民心思安,天下一統,逆歷史潮流,終被歷史潮流湮滅。

而秦漢之後,漢民族就形成了,漢文化的統一性就更強烈了,如此在共同的地域內、共同的經濟、共同的族屬、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信仰使得中華民族大一統起來,雖幾經分裂,但分久必合,這就是內在原因。

哪裡還有分裂的基礎呢?更別說六國或者七國的隔閡!水一白聊歷史2019-11-2910:47:57秦朝滅亡後,之所以沒有長期出現分裂割據局面,我們不但要“感謝”劉邦、項羽這些反秦鬥士,還要“感謝”秦二世胡亥和趙高,當然,還有平定北方的“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正是這些人的共同努力,才實現了最終大漢朝的迅速統一。

一、項羽的功勞很多人認為,項羽分封了十八個諸侯,他肯定是希望分裂啊。

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項羽不但沒想過分裂,反而,他也希望他能成為秦始皇那樣的實現統一的皇帝。

十八個諸侯,我們仔細看一下便知道,主要就是四個勢力,一部分是原有的諸侯,即燕、趙、齊、韓、魏,第二部分是來搶原有諸侯土地的,如張耳、申陽、司馬卬、藏荼,他們本來都是諸侯手下的將領,因隨項羽入關而被封王,剩下就是三秦和英布、吳芮、共敖這幾個親項的勢力,最後才是楚懷王約定的漢王劉邦。

項羽這麼做的目的是把天下搞得大亂,他如“神兵天降”般再一一剿滅。

雖然最後他這些“菜”都是給劉邦準備的,但是他卻徹底改變了民眾的心態,也動搖了六國舊勢力的根基。

此外,項羽還親手在鉅鹿一舉擊潰秦朝最強大的有生力量,加速了大秦朝的滅亡。

二、秦二世和趙高的“功勞”第一,我們要感謝趙高和秦二世把蒙毅、蒙恬兄弟逼死了,使得最後秦將可用之人僅剩章邯一人。

第二,我們要感謝趙高和秦二世他們逼死了扶蘇,並且錯誤地估計形勢,一心想在關東平叛,而沒有固守關中,被劉邦趁虛而入,一舉被滅。

在當時來說,秦想平定關東已經不可能了,但是想要固守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三、韓信的功勞正因為韓信平魏、定代、滅趙、降燕、伐齊,一舉把北方五個中間勢力都給滅掉或者降服,才為劉邦最後的統一奠定基礎。

四、劉邦的功勞劉邦的功勞自然就是顯而易見的了,正是他親手滅掉了秦國,並在他的帶領下,滅掉了最強大的項羽。

並在建立漢朝以後,一個個消滅掉異姓諸侯王,實現了統一與穩定。

當然,在最後,我們還要感謝秦始皇的郡縣制,還有對六國貴族的遷徙和殺害,導致六國勢力已經遠沒有那麼強大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統一的難度。

學法小生2020-11-1316:30:30實際上,秦漢時期存在了長期的分裂割據,但大體上是一統的。

中國歷史,在夏商周,是貴族政治,統治階級是貴族世襲的。

在全國範圍之內,有一個共主,周邊分散圍繞著諸多部落。

他們之間的統屬關係並不是十分牢固,例如商朝末年,商王朝控制不住了,西周就聯合大家把商朝推翻了。

周朝建立後,依舊是這樣的聯邦體制,分封了成百上千的諸侯管理各自的小國家,而周皇室作為天下共主。

這樣的體制是適應當時落後的交通和生產條件的。

但當週王室這個共主沒有能力統領大家之後,不能維持它所確立的制度,主要是周禮之後,許多條條框框就別打破了。

這一時期的經濟和思想發展,加上連連不斷,逐漸加大的戰爭,使越來越多的思想分子從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基礎上,產生了一統天下,結束戰亂的思想。

而秦朝,在一統天下的思想指引下,變法圖強,歷經百餘年的努力,終於一統天下,之後在秦始皇的鐵腕治理下,進一步實施郡縣制,削弱各種分封勢力和思想,徹底打敗了分封勢力。

但不是英雄創造了歷史,而是歷史創造了英雄。

秦始皇一統天下,既是他的雄才偉略,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結果。

但歷史程序總是曲折的,反覆的。

分封和統一同樣在反覆鬥爭著。

隨著秦始皇死去,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天下有一次陷入分崩離析之中,各方勢力風起雲湧。

各方勢力中,劉邦和項羽拔尖而出,實力超過了同時期的其他諸侯。

在這一場較量中,劉邦勝出,但他並沒有徹底結束分封,而是在中央實行郡縣,在地方實行分封。

這樣的結果,各地一樣存在分裂割據勢力。

不過,在劉邦有生之年,又用武力剪除了各個異姓王。

天下都姓了劉,暫時算是都歸於一家了。

但有利益,就有爭奪。

各個劉姓封國的王爺同樣想當土皇帝,封國尾大不掉,自行其是順應而生。

之後是文帝、景帝養精蓄銳,並平定七王之亂,解決了劉姓諸侯國的分裂勢力。

但問題並沒有因為一場戰爭而得到解決。

到漢武帝時期,開始了兩件事,才算基本成功解決了。

一是推恩令,在實力上徹底削弱了分裂勢力,各地封國逐漸失勢,再無力抗衡中央政府。

二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思想上形成牢固的一統觀念,鞏固了中央政府、皇帝的權勢。

經過秦國一百多年的努力,滅了六國,一統天下。

在經過漢朝一百多年的逐漸瓦解完全。

才真正從形式上、思想上消滅了分裂勢力和分裂思想。

經過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使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再難改變。

之後的中國歷史演變,朝代更替,雖然出現過各種分裂軍閥,分裂勢力,但不管是誰,不管是否雄才大略,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自己來一統天下。

所以,縱然像三國演義所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其實,分是權利利益的從新分配,合是最終的必然趨勢。

蟈蟈的文史原創2019-11-2409:33:33之所以秦朝滅亡後沒有再出現長期的分裂割據,而被漢朝統一,這個還真應該感謝被劉邦推翻的秦朝,敗在秦,成也秦。

【1】秦始皇建立的高度集權統一的國家政權。

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起第一個多民族融合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而且這種國家制度一直影響中國上千年。

和平統一可以說是民心所向,尤其是經歷過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混戰動盪的人們,更希望一個和平安穩的生活環境,也就是說和平統一是民心所向,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這為西漢的統一奠定了民心準備。

【2】秦朝政治制度的貢獻。

秦朝建立後,秦始皇採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如統一度量衡、文字,設定郡縣制,這些措施對於加強民間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也就是說,在秦朝的統一版圖下,人們接收著同樣的文化、文字、認知,以及經濟要素,而不像春秋戰國時代那樣,一國有一國的標準和規範而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也影響群眾的民間交流。

雖然秦始皇統治是暴政,但是相比較戰亂年代,以及他的郡縣制度,使得即便民間起義爆發後,不會出現類似以往周天子分封諸侯而培育的各種強大勢力,只是一些個別新生勢力,而且規模大的很少,這就為國家迅速統一提供了無形幫助。

【3】六國殘餘勢力弱小。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這是在其多少先輩的基礎上實現的,最終在秦始皇手中滅了六國而統一全國。

在這個統一的過程中,六國被滅他的主體實力已經被摧垮,存活的只是一些六國所謂貴族的後代,而且這些人大多數又被秦始皇進行了遷移。

他們雖然有一定的號召力,但是與他們被滅之前已經十分遜色,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依舊是傀儡的形象,被不同起義者拿來當幌子用而已。

影視劇中的秦二世胡亥【4】秦二世的昏庸導致政府軍的節節潰敗。

秦朝苛政已久,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凸現,隨著秦始皇去世,秦二世篡位成功,在趙高的慫恿之下,他變本加厲,導致社會更加的昏庸無能,民不聊生。

趙高對內開始大肆殺戮功臣良將,包括秦二世兄弟姐妹,本來秦朝的通知基礎就薄弱,再加上這樣的清洗,導致國家更加脆弱。

中央腐朽,地方則必然有之而無不及,軍隊的戰鬥力自然也就被削弱。

在面對農民起義的時候還能抵擋一陣,如果遇見項羽、劉邦等大軍就不堪一擊了。

所以,綜合以上幾個方面,所以在秦朝滅亡後,沒有出現如春秋戰國時期那種長時間諸侯分據的局面,而是很快再一次被統一。

丙潤歷史2019-11-2921:06:06趣談答案: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非常的難,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只需要按葫蘆畫瓢,把螃蟹吃掉就可以了。

倒黴的項羽大家有沒有發現:項羽在名義上統一天下之後,把所有的領地都大卸八塊,該給的給,該賞的賞。

大家可能會這樣想:項羽問鼎中原之後第一步想要做的就是恢復之前的諸侯部落,真的如此麼?不恰恰相反。

項羽把土地分成好多塊,並且把這一塊給一個人,把另一塊給另一個人這樣做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透過攪和大家的勢力製造大的矛盾,到最後項羽則可以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地把他們全部吞併。

換句話來說,項羽想走秦始皇的路。

只不過項羽把自己的地位想得太高了,項羽不是秦始皇,而劉邦也不是六國當中的任何一個弱小國家。

劉邦的撿漏項羽這樣的計謀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都不敢說什麼,為什麼不敢說呢?因為大家肚子裡有氣,可是也明白自己打不過項羽。

只要腦子沒有坑的人,只要沒有被門擠過的人絕對不敢和項羽開戰,因為那個時候項羽是至高無上的王者,一般沒有人能夠打得過他。

但是打不過項羽並不意味著打不過其他人,於是各諸侯之間相互騷亂起來,你看我不順眼踹我一腳,明天我就給你挖個坑把你推下去。

而針對這一切有兩個人非常喜聞樂見,一個人是項羽,第二個就是劉邦,劉邦喜聞樂見是因為諸侯之間的混戰,恰恰給了自己成長的機會。

最終的大結局我們總是在說項羽怎麼怎麼樣,劉邦怎麼怎麼樣,但是把他們兩個人排除在外,單純的來看另一個人,他叫秦始皇。

我們會發現,在歷史上秦始皇做到了一統天下,而且是第一個做到一統天下的人。

大家都會說第1個吃螃蟹的人是非常困難的,第2個吃螃蟹的就簡單的多了,為什麼呢?因為第1個吃螃蟹的人已經全方位試驗過了,螃蟹的這個部位能吃,那個部位不能吃,這個部位有點棘手,那個部位可能拉嘴。

但是當他吃完這個螃蟹之後,就已經給其他人打下了樣板,然後劉邦在旁邊看著微笑的說道:哦,原來是這樣吃的。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張鐵軍1582019-11-2409:25:25秦朝建立郡縣制,已為統一體制定下可操作的方法和模板。

漢朝雖然分封諸侯,但治國手段是由蕭何直接複製秦國體制,而後,蕭規曹隨,貫徹始終。

“分封制”也被漢武帝的”推恩令”所消解,諸侯再也沒有折騰的能力,直到後來,諸侯的後代都得靠“織蓆販履”討營生。

過去即歷史2019-11-3019:30:36不僅秦朝沒出現,跟秦朝一樣短命的隋朝之後也沒出現;強中央,弱地方都不會出現分裂局面,推翻中央那個王朝,地方上的反抗很容易鎮壓。

秦朝就是這樣的典型。

咱先說說,由統一到分裂需要什麼條件;中國歷史上的三個大分裂時期是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可這些分裂時期無一例外的是地方勢力在統一的王朝紛紛坐大成勢,這樣舊的統一王朝滅亡後,自己就會成為實力雄厚的一方諸侯。

西周大封諸侯,在生產力不發達、周王室比較強悍的年代還可以勉強維持分封制,可隨著時間推移,生產力發展,諸侯們強大起來了,可週王室因為內鬥等諸多因素,變得愈加衰弱,周王室權威衰落,這時候周皇室就管不了諸侯們了,周皇王室手裡已經沒有制約諸侯的東西了。

這時候就有了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而在東漢末年,皇室為了鎮壓張角黃巾起義,允許地方建立武裝鎮壓,黃巾起義是鎮壓下去了,可地方武裝也開始紛紛坐大,中央漸漸控制不了地方,東漢亡國後才造成群雄紛爭的局面。

而唐朝之後的五代十國,唐朝幾乎是集大成者。

既有可以做土皇帝的節度使存在,還有黃巢起義這樣的農民起義。

節度使在鎮壓起義中,勢力進一步膨脹。

藩鎮割據最終導致唐朝滅亡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的形成;可以看一下五代十國的那些政權,幾乎無一例外都曾經是唐朝的節度使。

所以中國歷史上的三次大分裂時期,無一例外都是地方做大成勢,這是導致割據局面的基本條件。

而我們歷史上一直採用中央集權制治理國家,地方本來就被中央牢牢控制著;再者無論是秦朝還是隋朝,都是比較短命的,地方沒有做大成勢的機會和時間。

只要中央政權一覆滅,地方上很容易收拾。

宋元明清之間直接實現了無縫對接,幹掉中央政權就取代了一個朝代。

秦始皇除了這些,還用法家思想治國,把地方上金屬啥的製作兵器原料都給收歸中央,要你再造反,被中央控制的更厲害,這樣中央更強大,地方上。

做的相當的絕。

這不,秦始皇玩過頭了,秦二世遭雷劈了。

只要滅掉秦朝中央政權,然後再掃除群雄,劉邦就可以登基開國了。

秦朝,成也秦始皇,亡也秦始皇;而隋朝則不一樣,成於楊堅,亡於楊廣。

色國丞相2019-11-2522:40:58根本原因,是秦並不是由於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滅亡的。

秦漢的交替,放在大歷史的角度來看,其實可以理解為統一郡縣制取代封邦建國的分封制的歷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逆向反抗。

秦朝奮六世餘烈,結束了戰國時代,秦始皇在統一的中國上建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大體來說是順應歷史潮流的。

但萬事萬物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

中央的集權必定損害了原本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在一旦有機會的情況下,那些原本有權力的人,比如像項羽這種故六國貴族子弟,就會奮而起之,開“歷史倒車”,想要恢復舊制度。

但秦朝的統一制度有著代表歷史發展的正確性,所以,同樣作為六國貴族子弟的張良,就勸說劉邦不能沽名學霸王,搞分封。

劉邦能在短期之內再次平定天下,固然有謀臣良將們的聰明才智發揮了歷史偶然性的幫助,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劉邦的政治理念先進於代表著六國舊制度復興的項羽,所以他才能順應“天命”。

“封建”的復辟其實並不只在秦末,漢初的七國之亂仍然可以視為分封制度的反覆,同樣也因為不符合歷史潮流,而最終被平定。

清閒無憂2019-11-2415:19:58重要的原因是:文字說到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只從秦朝和漢朝時候開始說,一定要從夏商周開始。

夏和商各自約有500年的歷史,而周朝差不多有800年的歷史。

在夏朝的時候就有了簡單的經文和玉器上的文字。

商朝呢,也叫殷商,就是我們知道的甲骨文是從殷商發現的,周朝的時候,我們廣泛運用這些文字,就是我們現在的漢字。

從版圖上來看,這三個朝代的版圖都是統一一體的。

只是到了,周朝的末期出現了分裂割據,甚至於高達二三十個國家,人們對這種碎裂的戰爭狀態並不認同,於是出現了春秋五霸,以及後期的秦楚燕韓趙魏齊。

秦之所以能統一七國,不光是因為軍事上的強大,還因為從傳承文化上來講,是一個體系的象形字,當時的文字雖說有些許少量的不同,但大多數是相同的。

然後秦始皇又把隸書作為官方的統一文字和統一了度量衡。

雖然說由於秦二世的殘暴使秦朝滅亡,但是漢朝沿用了這一文字,和統一的度量衡,使得文字通達,於是就成就了輝煌的漢朝!蕭子北反彈琵琶2019-11-2421:02:13秦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實行郡縣制,這是對中華帝國最大的貢獻,以後歷代皆以大一統為目標。

特別是“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更是為大一統奠定了文化的基礎。

先秦時代,是西周的分封制,諸侯都是宗室子弟為主,姬姓,也有分封的姜太公齊國。

後來宗室血脈逐漸稀釋,進入東周之後,春秋戰國紛爭不斷,戰亂不息。

建立大一統的王朝成了天下有識之士的共識,所以秦國統一之後,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建立郡縣制,不光是政權統一,更重要是文化的統一。

秦朝二世而亡,項羽成為西楚霸王,分封異性諸侯王,漢高祖劉邦被封到漢中,為漢王。

分封之後,諸侯很快開始混戰。

直到劉邦在“漢初三傑”,韓信,張良,蕭何等輔助下,迅速統一天下,其中“兵仙”韓信的功勞尤為重要,可以說,同時代,沒有人是韓信的對手,就算勇猛蓋世的項羽也在韓信的十面埋伏下,逼得烏江自刎而亡。

劉邦迅速統一了天下。

那麼為什麼,秦末沒有出現長期的分裂割據,而漢末三國混戰多年,割據政權頗多了,說到這裡,我們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秦國奮鬥多年才一統天下,而秦朝二世而亡。

同樣的後世隋朝也是奮鬥數代統一天下,也是二世而亡。

唐代隋後,同漢一樣也是數百年江山。

我們這裡可以比較秦末和漢末。

秦末的兩支主要力量就是劉邦的漢軍和項羽的西楚軍。

而劉邦集團的“兵仙”韓信在這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韓信領兵,多多益善。

而且擅長統領新兵作戰。

雖然多次被戰敗的劉邦拐走軍隊(劉邦統領50餘萬大軍被項羽數萬大軍擊破,沒了兵馬的劉邦用兵符拐走了韓信的兵馬,讓韓信募新兵重啟爐灶),但重新招募新兵都能戰勝對手,確實非常厲害。

而對手項羽一個謀士范增都不能容之,被劉邦的張良,蕭何等人同心協力從容破之,導致最後項羽被劉邦集團迅速擊敗。

相比漢末來說,曹操多番蒐羅人才,奮鬥三十餘年才三分天下,曹操也許嘆息,生不逢時吧,怎麼我的對手這麼厲害,劉邦和韓信的對手就菜了許多了?而隋末的李世民也是絕代天驕,天下諸侯,幾無對手,讓唐朝可以迅速統一天下,結束百姓戰亂之苦。

所以說,秦末的劉邦能迅速統一天下,建立漢朝,不光是人心思統一,諸侯混戰多年讓百姓厭倦了戰爭。

沒有強力匹敵的對手也是漢朝迅速統一天下的主要原因。

備註:圖片來自網路,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蕭子北佚名83992020-01-2321:23:46說明了秦始皇的偉大。

真誠地看著你2020-11-0313:22:35這不得不歸功於漢朝領導集團的卓越眼光。

推翻秦朝之後,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是誰?不是劉邦,而是項羽。

可是,作為楚國遺族的項羽,致力於恢復分封,推行霸權,他根本沒有推行秦朝大一統制度的思想。

而劉邦統治集團起於微末,對秦朝大一統和郡縣制有相當瞭解,也知道百姓需要什麼。

所以,對繼承秦朝制度沒有牴觸,也積極推行能惠及普通百姓的政策。

對大一統思想的鞏固功不可沒。

萬幸是劉邦集團戰勝了項羽,使新生的大一統思想和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延續和完善。

如果這個進度條在秦之後被打斷,中國今天的格局說不定也同歐洲一般四分五裂,或者,如同希臘各國一樣早已淹沒在歷史中,而今中國大地是另一個人種在此繁衍生息。

夏七hnyy2021-01-3011:10:32秦朝滅亡後,中國走向了大一統時代。

大一統模式成了共識。

後世不是沒有分裂時期,而是每一個分裂的王國都想統一天下。

劉邦消滅楚霸王后,雖然稱帝,但是不得不封幾個異姓王。

韓信,英布,彭越,都是有很大軍事實力的王國。

劉邦雖然稱帝,但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不得不想辦法消滅異姓王。

劉邦消滅異姓王的同時,大封劉姓王,維護中央王朝的統治。

這也是漢朝初期穩定的因素之一。

漢景帝時期開始消滅劉姓王,也因此導致七國之亂。

漢武帝時期才徹底解決地方軍事割據王國。

大一統雖然成為共識,但是大分裂還是有的。

東漢滅亡後,魏晉南北朝四百年大分裂。

大唐滅亡後,宋遼金夏又是四百年大分裂。

不過分裂之後還是統一了,因為我們文化認同很強。

四十不惑的老範2020-11-0712:22:48這個問題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分析始皇帝嬴政在統一之後採取的措施1、秦始皇統一了文字這個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大家說一樣的話,使用一樣的文字,還怎麼分裂呢?這也是國家無論怎麼混亂最終都能走向統一的根本。

2、秦始皇統一了錢幣這個也很重要,都是用一樣的錢,使用起來也很方便,也會促進人心進統一的。

3、始皇帝統一的度量衡人民群眾都形成習慣了,人心所向都希望統一。

4、秦始皇推行的郡縣制整個的中國在高度的統一中度過了一段時間,底層的人民已經認可了一個國家的觀念。

5、秦始皇修建了靈渠馳道整個的國家在交通運輸方面有了統一的基礎。

6、秦始皇採取的以上幾點在整個歷史上看代表著進步是順應歷史潮流的,享受了國家統一的好處就很難再分裂了。

始皇帝項羽採取的不恰當的措施1、項羽不講信用,沒有遵從先入關中者為王的諾言,而且還心慈手軟沒有殺掉劉邦。

2、專案採取了分封制度,除自己之外還在全國分封了18個王。

3、高估了自己的軍事實力,沒有選擇關中稱王,而選在了彭城。

4、殺掉了義帝,失去了道德上的制高點。

霸王別姬劉邦採取的正確措施1、先入關中雖然成了關羽眼中釘,但是約法三章也取得了關中的人心。

2、成為漢王后用人得當,奪取關中形成地利人和的局面。

3、定都長安,逐步收拾異姓王。

4、吸取秦始皇的教訓,制定國策休養生息。

劉邦透過這些原因不難分析出,秦始皇對國家統一的巨大作用,他的一系列措施奠定了大一統的基礎。

而項羽在秦始皇之後,給出了一個錯誤的示範,讓大家都知道了分封的壞處,戰亂頻發。

所以劉邦成為了摘桃子的人,很快的統一了整個國家。

尋城如幸2019-11-2414:58:26很多人說是秦二世和趙高所謂,其實在秦始皇這兒早已埋下伏筆。

苛政,法治僵化,社會矛盾加劇導致農民起義枯葉蝴蝶2019-11-2409:15:50原因:我們有共同的祖先軒轅和共同的圖騰崇拜龍。

再加上車同軌書同文輔助。

西方人對中國的古代文明說過一句經典的評價,那就是“中國古代社會實際上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這樣理解就很好的解釋為什麼中國自從秦朝之後很難出現地方割據的情況。

而西方卻再也無法統一起來。

簡單來說呢,就是讓我們看看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就能夠很好的瞭解。

首先第一點就是:車同軌書同文。

這在文明還不發達的古代,這絕對是對文明團結的強大保障。

一個文明如果達到了交通和思想上的統一,再加上他本就是一個民族,擁有共同的祖先,那他想獨立都很難。

古代西方卻不一樣,西方社會的文字因為是羅馬字母所構成的,所以因為讀音的變化,很快文字也會跟著變化,很快也就出現第二種文明。

就好比我們不同地方的方言一樣,如果書寫和發音同步改變的話,那就會衍生出第二個文明瞭。

西方社會在近現代文明之前,他的語言文字就比較複雜。

現在的英國人就很難讀懂幾百年前的文字。

第二種原因就是文明的認同感,或者說中心凝聚力、向心力原因。

一個文明如果沒有一個向心的文明認同中心,就會陷入四分五裂。

幸好我們從很早以前就有共同認同的祖先,那就是軒轅黃帝。

也有一個共同認同的圖騰,那就是龍。

同時還有共同的文明書籍,那就是四書五經以及司馬遷所寫史記。

讓我們對這個文明的核心緊緊圍繞在他周圍。

這才是我們最強大的文明統一的保障。

而歐洲社會的向心力,往往是在近代文藝復興之後,隨著那些文學家,藝術家等人物的推動。

因為一本書成就一個國家,比如德國就是在歌德等一大批作家的帶動下,成為了國家的認同文明。

甚至在這裡說一點。

西方社會古代為了保障國家的統一,不得不發展出國歌、國旗、國徽、國花等等一系列複雜的東西出來。

而我們國家其實根本就不需要,只要龍的圖騰在擺在那裡,誰敢說不是龍的子孫。

明謀善史2019-11-2409:02:08經過戰國長期殘酷的征戰,統一已不只是政治家的策略和思想家的理想,恐怕一般百姓也希望早日統一,才能結束終年戰爭的痛苦。

秦統一後刑罰嚴苛、濫用民力,加之六國遺貴的反抗,終於滅亡,但天下統一的趨勢已不可阻擋。

漢王朝的形成是天下統一必然性的又一證明。

DD小蘇2019-11-2411:39:59秦朝建立郡縣制,已為統一體制定下可操作的方法和模板。

漢朝雖然分封諸侯,但治國手段是由蕭何直接複製秦國體制,而後,蕭規曹隨,貫徹始終。

“分封制”也被漢武帝的”推恩令”所消解,諸侯再也沒有折騰的能力,直到後來,諸侯的後代都得靠“織蓆販履”討營生。

經過戰國長期殘酷的征戰,統一已不只是政治家的策略和思想家的理想,恐怕一般百姓也希望早日統一,才能結束終年戰爭的痛苦再者秦統一後刑罰嚴苛、濫用民力,加之六國遺貴的反抗,終於滅亡,但天下統一的趨勢已不可阻擋。

漢王朝的形成是天下統一必然性的又一證明澳野遊俠2019-11-2418:45:42簡單地從兩個方面即可闡述:一、秦朝經過多年的變法革新國力大增,以武力消滅六國、一通華夏,從此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

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在推翻秦朝過程中及其之後,只有兩股最為重要的力量劉邦和項羽,最終經過多年的“楚漢相爭”,劉邦最終勝出,項羽兵敗烏江自刎,漢朝建立,開闢了一個新的朝代,因而沒有出現多種勢力割據、諸侯爭霸的局面。

漢朝建立後,基本上沿襲、繼承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所謂“秦制漢隨”,同時吸取了導致秦亡的教訓,大漢休養生息,國祚得以延長……杳杳無歸期2019-11-2409:48:15這還真得感謝秦始皇帝,正是他建立的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王朝,使得後世凡是有點志氣的亂世諸侯在中央王朝崩潰後想的肯定是——中國無主,有德者居之!然後點起兵馬,跨越屍山血海,弔民伐罪,只為再造一統!而不是像西方那樣,在羅馬帝國崩潰後,西方諸侯想的是——這麼好的機會,我們獨立吧!於是法蘭西神聖羅馬都冒出來了。

像項羽就是開歷史的倒車,當時已經強大起來的地主階級不可能再允許周王朝分封制,他們需要一個大一統的中央帝國強大的武力支援他們去掠奪更多的土地!古代生活圈2021-01-2911:22:40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秦朝暴政和秦末割據之後人心思安,老百姓都不願意再打仗了,就連戰神項羽其實到後頭也打厭倦了,打累了。

第二,漢初採用黃老之學的無為治國,與民休息。

給了人民一個和平的土壤,老百姓其實很實在,誰做皇帝無所謂,只要有地種就行,而且漢初也沒有特別大型的土木工程建造,老百姓可以安心種地。

第三,漢承秦制。

秦朝畢竟已經建立起一套,十分適合廣大中原地區治理的君主郡縣制體系。

當然秦法的嚴苛和暴政是已經被廢除了。

當然,歷史有時候也有他偶然的一面,假如劉邦沒有扛起反楚大旗,也許又是一番亂象。

總之一句話,百姓需要和平,但統治者角逐之後是不是和平,就要看百姓的造化了。

漫步長河中2021-01-1522:16:27首先,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漢朝的快速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劉邦不是嬴政,他更重陰柔的計謀策略,他是平民出生也更瞭解百姓疾苦。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所做之事都是對後世影響深遠,有利於國家一統的基礎性工作,因此也得罪了天下人,尤其是廢除分封制。

劉邦就幸運多了,他在享受秦始皇改革成果的同時,為了拉攏人心恢復了分封制,起初大封諸侯王,待自己實力強盛後又一一剷除。

秦始皇晚年暴政虐民,修長城,修靈渠,做利國利民的長遠大事,卻沒有體恤百姓疾苦,劉邦建國之後,與民休養生息,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發展,深得民心。

所以,秦始皇的影響,和劉邦的機智,讓國家快速統一,並且漢朝沒有再出現重大的割據和分裂。

荷塘月影66992021-02-1701:28:12舉個簡單大眾都能聽懂的例子血壓高。

身體不好,常年服用一種藥,身體器官或者細胞造成抗藥性。

突然換藥了,,,血壓又恢復正常了。

使用者遠志2019-11-2818:58:23應有多種因素而成的。

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思想出現,為社會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秦建的郡縣制,高度集權下,民眾不為六國舊貴族所鼓惑。

經過幾百年戰亂紛爭,安居樂業為天下之所望。

漢初劉邦所倡的約法三章便見天下之所望。

前浪大叔2020-11-1523:24:23西漢之所以很快統一秦國,重點在於西漢人名很長時間都在受到秦國的剝削和壓迫,人們心中甚是憤怒,所以滅亡速度很快。

ylxqq2020-12-2211:32:58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望爾聞君2021-04-2921:53:19說到這個問題,不能簡單的只從秦朝和漢朝時候開始說,一定要從夏商周開始。

夏和商各自約有500年的歷史,而周朝差不多有800年的歷史。

在夏朝的時候就有了簡單的經文和玉器上的文字。

商朝呢,也叫殷商,就是我們知道的甲骨文是從殷商發現的,周朝的時候,我們廣泛運用這些文字,就是我們現在的漢字。

從版圖上來看,這三個朝代的版圖都是統一一體的。

只是到了,周朝的末期出現了分裂割據,甚至於高達二三十個國家,人們對這種碎裂的戰爭狀態並不認同,於是出現了春秋五霸,以及後期的秦楚燕韓趙魏齊。

秦之所以能統一七國,不光是因為軍事上的強大,還因為從傳承文化上來講,是一個體系的象形字,當時的文字雖說有些許少量的不同,但大多數是相同的。

然後秦始皇又把隸書作為官方的統一文字和統一了度量衡。

雖然說由於秦二世的殘暴使秦朝滅亡,但是漢朝沿用了這一文字,和統一的度量衡,使得文字通達,於是就成就了輝煌的漢朝!Summer1218297632020-12-0111:57:11就跟辛亥革命產生的影響一樣,統一觀念深入人心,還有成功的樣板在前陸柏熺2021-04-1518:48:53主要是秦朝統一的時間太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穩定了只有15年,秦始皇死即秦朝真的滅亡(史學界可能會把秦二世死作為秦朝的滅亡點,但實際上,秦始皇死秦朝大全旁落太監趙高之手,大秦名存實亡,胡亥什麼也幹不了,只是加速大秦的滅亡)。

大秦版圖一、秦朝只是統一了人們的行為,沒有統一人心戰國時期六國爭霸,互攻不止,統一六國使用武力是唯一的出路,秦國使用了這一方法,同時也具備這樣的實力,所以秦始皇在外在上強制兼併統一了其他國家。

完成統一大業之後,再使用武力來征服他的子民,這就完全不可以了。

李斯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重在征服人心,秦始皇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整個國家已是天怒人怨,過重的刑罰使得那些掙扎在死亡線上的人開始反抗。

比如陳勝吳廣,怎麼都是死,那還不如起來反抗一下(當然這是秦二世之時,如果秦始皇沒死,應該不會發生這種事)。

秦始皇秦朝的統一是表面上的,人心壓根就還沒有被征服,那些被消滅的六國後裔們一直都在暗流湧動,他們不甘於自己就這樣輸了,時刻準備著奪回原有一切。

比如項氏家族,一項羽為代表的楚國後裔;我們可以看到,項羽時代,六國其他的人也都猶如雨後春筍,紛紛地冒了出來,所以他們想要復辟,重新坐上“大王”的寶座。

如果秦始皇能再活10年或者繼位者是扶蘇,大秦可能會出現另外一番盛世之景,然而趙高和李斯竊取皇權,害死呂蒙和扶蘇,李斯又被害死,大秦算是真的完完,迴天無力。

二、楚漢相爭時期真正有實力的只有項羽和劉邦秦朝在趙高的禍害之下,大秦已經是一致死去的老虎,皇室已無真正的實權,胡亥完全是趙高的傀儡,一個太監,哪裡懂得安邦治國。

那些想要推翻大秦的人很多,真正有能力是項羽,所以大秦最後的將領——章邯,也只能做最後的掙扎。

項羽滅了秦朝之後,這天下總的要有一個歸宿呀,所以剩下的就是他們這一群人互毆了,誰贏了天下就歸誰的。

三、一山不能容二虎那些想復國的六國後裔們,他們雖然很想,但是實力不允許呀,還有就是他們原有的子民都幾乎被大秦消滅,拉不起隊伍,再說很多也是被別人當傀儡用,儼然就是一幫烏合之眾。

我們可以看到楚漢相爭時除了劉邦和項羽,其他的全是配角,一根小指頭都能戳死他們。

重點是項羽不是一個能做君王的人,他要是一直和劉邦糾纏,兩家平分天下,那麼持續的時間將會更長一點,然而項羽消失得太快,只剩下劉邦一家獨大的情況之下,誰願意還有幾個小嘍囉在眼前晃來晃去的?四、天下思安秦朝這是在地理上和疆域上獲得了統一,然而民心為統一,加上秦始皇大興土木,很多人去修長城、修皇陵,之前的連年戰爭,已讓各國子民所剩無幾。

秦二世後,到處動亂,沒吃沒穿常見,所以民心所向:是有一個能給他們安定生活和有口飯吃的統治者,而劉邦正是,所以大家都希望儘快結束這可惡的戰爭,於是一個新的政權就很快建立起來了。

不得不說劉邦得下也相對容易,算是上天的恩賜。

兵夏3332020-12-2516:34:21秦朝滅亡後為什麼沒有再出現長期的分裂割據:原因是多方面的:1、天下百姓盼望統一。

秦朝的統治時間比較短,秦朝剛剛統一不久就滅亡了,之前分裂的時間比較長,兵荒馬亂的,老百姓都想統一,不想分裂。

2、秦朝施暴政,漢朝施行仁政。

俗話說:“苛政猛於虎”,漢朝建立者劉邦在統一過程中施行仁政,取得了填下的支援,慢慢的勢力此消彼長,劉邦的勢力慢慢強大,終於取得了天下。

3、漢高祖劉邦善於用人。

漢朝建立過程中,劉邦重用蕭何、韓信、張良等人;拉攏了英布、彭越等人,項羽又比較剛愎自用,支援他的人越來越少,其他的諸侯又被劉邦一個一個的慢慢消滅了,漢朝很快就統一了天下。

4、統一是大勢所趨。

只有實力均衡,誰也不能吃了誰,才會造成分裂,秦朝滅亡後劉邦和項羽實力較大,兩個人又是爭得你死我活的,一開始項羽實力比劉邦大,沒有消滅劉邦,後來劉邦實力比項羽大則消滅項羽,取得了天下。

guanghua4582020-11-0815:01:40分裂割據的前提是文化水平低下不足以維持大規模人口地域的有效管理。

中國歷史以大禹治水為標誌,很早就形成了水利灌溉農業傳統,到了秦朝統一六國前,更是出現了鄭國渠都江堰這樣偉大的水利工程,這就使得中國這片土地上的農業生產力水平更高,能夠維持更大規模人口,加上中國的五穀水旱作農業並存的條件,使得中華文明歷史上能夠實現更穩定的農業產出,不會出現其他文明歷史上那種必然會出現的水旱天災導致大規模絕收的情況,這也可以解釋出現在其他文明地域歷史上廣泛存在的歷史之謎,看歷史遺蹟明明非常輝煌的人類文明遺蹟為什麼會灰飛煙滅什麼也沒有留下,只能是大規模災禍導致大部分人口都被消滅了。

水利灌溉農業這在其他文明地域直到近代都不存在,一直都是漫坡種地靠天吃飯的農業,因此無論是文化上還是生產力上都不能維持大規模人口自由民社會,也就會一直維持封建割據的狀態。

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也就沒有足夠農業剩餘維持大規模常備軍,這就使得中國以外其他文明一直都是割據貴族築起一座堅固城堡就能長期維持自己的割據安全不被消滅,因為古代攻克堅固城堡至少需要十倍以上的軍事規模才能實現。

而在中國歷史記載裡,據城割據的歷史就是很難維持的,從商代武丁婦好的記載裡,就有了可以發動五萬軍隊規模的戰爭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歷史上任何割據勢力都無法據城保持割據。

海嵐山風2019-11-2411:54:54這個該研究!上一篇周杰倫是否為當今華語樂壇不可超越的存在?下一篇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猜你喜歡盧綰作為劉邦的發小,劉邦對他頗為信任,為何也會舉兵反叛?天下大勢,為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項羽和虞姬相識的時候是哪場戰爭?搜索隨便看看2022-03-29湖人重批紫金戰袍,你是否會想起穿著24號的科比?9602g400w電源夠用嗎?2022-03-29減肥食譜怎麼做?2022-03-28榮譽軍銜什麼意思?2022-03-28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教育財經社會國際Copyright©2022小熊問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