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战 - 维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22年4月,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则自称第三次世界大战现已开始,并告诉俄罗斯人“认识到”该国现在正在乌克兰与北约基础设施作战。

第三次世界大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内容疑欠准确,有待查证。

(2022年5月29日)请在讨论页讨论问题所在及加以改善,若此条目仍有争议及准确度欠佳,会被提出存废讨论。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2022年5月29日)请协助补充内容以避免偏颇,或讨论本文的问题。

此页面之真实性有待商榷,其部分或全部内容可能属于恶作剧,或含有需要改正的错误。

请谨慎确认用于佐证相关页面或章节之可靠来源,并为缺乏参考资料佐证之内容添加可靠来源。

若内容无法获得证实,应考虑将页面提交存废讨论,或移除有问题的相关章节。

对于明显的恶作剧,则应依相关准则提交快速删除。

此外,您亦可于讨论页进一步讨论页面内容。

此条目之中立性有争议。

其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

(2022年5月29日)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22年5月29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5月29日)请协助补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来源搜索:"第三次世界大战"—网页、新闻、书籍、学术、图像),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判定指引)。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也不要翻译不可靠、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Translatedpage}}标签。

核战争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情景的共同主题。

这种冲突经常被假设导致人类灭绝。

第三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WarIII;WW3),为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未来可能爆发的下一次世界大战,是目前仅处于幻想中而尚未爆发的假想战争。

但常见于政治论题、大众文化、民众之间茶馀饭后的聊天内容里。

该术语至少早在1941年就开始使用,有些角度将其宽其术语应用于有限的或更轻微的国际冲突,例如冷战或反恐战争。

相比之下,其他角度则假想战争从破坏性影响上都将超过以前的世界大战。

[1] 由于曼哈顿计划中核武器的发展,以及二战接近尾声的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中使用的核武器,在随后被许多国家获取和部署后,第三次世界大战猜测的共同主题一直围绕在核灾难的潜在风险或是地球文明和生命的毁灭。

或是由核武器的引起的世界末日事件可能使地球表面无法居住。

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被认为是“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

当两场战争结束后,人们普遍认为世界再也不可能发生如此规模的全球冲突[2],然而随著冷战的到来以及核武器技术在苏联的部署,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变得更加合理。

在冷战时期,许多国家的军事和民政当局都预见或计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使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严重性反映人类对大战的不安与担忧。

许多评论员表示担心,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可能会升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3][4][5]2022年4月,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则自称第三次世界大战现已开始,并告诉俄罗斯人“认识到”该国现在正在乌克兰与北约基础设施作战。

[6] 目录 1历史 2发展与演变 3民间看法 3.1现时的危机 3.2潜藏的危机 4假设情境 5流行文化 6参见 7参考文献 历史[编辑] 参见:不可思议行动和1983年优秀射手演习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将要使用的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木棍和石头开战。

(原文:IknownotwithwhatweaponsWorld War IIIwillbefought,butWorld War IVwillbefoughtwithsticks and stones.)“”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47)[7][8] 最早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理念源自1950年代,而时代杂志最先于1941年标题提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冷战局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公约组织两大军事组织开始扩军备战,美国与苏联两国更是掀起一浪接一浪的军备竞赛,建立了足以“毁灭文明”的核武储备。

“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说法开始不断地出现在各个国家领袖间的公报中,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决战,弱势国家将依靠大国的军事保护作为维护本国安全的方式,间接促使了世界范围内冷战气氛的增强。

随着大量高新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尤其是核武器的广泛发展与扩散为人们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想像提供了极大的空间——部分人们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一场规模遍及全世界的核战,这场战争将成为人类文明史的最大浩劫。

其中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曾被认为是目前人类史上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机——两个掌握了空前核力量的大国——美国和苏联,在加勒比海持续了数十天的对峙,将战争的可能性提升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虽然这个事件顺利解决,但此后“全面核战争”便成为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一种别称。

爱因斯坦的说法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将要使用的武器我并不知道,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木棍和石头开战”,反映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严重性和人们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不安与担忧。

发展与演变[编辑] 在冷战时代,随著世界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成为永不出现的历史名词——或者是在可见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的战争,全因美苏间的势力平衡,并实施相互保证毁灭的政策,致使战争不会爆发。

但是很多国家将如何应对第三次世界大战作为本国军事政治的指导方针之一,以求得在这场还没出现的毁灭性人类浩劫前尽一切努力维持和平及秩序[9]。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骤然降低。

然而,随着2014年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问题与欧美国家交恶,以及中美在2018年爆发贸易战,加上美国因为香港在2019年爆发了引起全球关注的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和新疆再教育营问题而通过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和新疆人权法导致两国关系跌入谷底。

以及南海问题持续白热化,使得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增加。

2020年1月美军空袭伊拉克并暗杀伊朗革命卫队将军苏勒曼尼,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战成为推特热搜单词。

2022年3月俄乌战争使俄乌局势渐变恶化,多国加入支援乌克兰,观点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较低,而最有可能爆发的应该是第二次冷战。

民间看法[编辑] 此章节没有提供参考来源,内容可能无法查证。

在民间,通常有很多不同的战争爆发原因,某些民众相信某些国家会使用核子武器,而且战争可能延伸至太空。

战争爆发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例如: 现时的危机[编辑] 俄罗斯和北约国家因北约东扩及克里米亚问题爆发俄乌战争 潜藏的危机[编辑] 日本以及俄罗斯因争夺千岛群岛而开战。

日本与美国在国际问题和驻日冲绳美军以及国家正常化等问题发生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因台澎金马主权领土问题爆发台海军事冲突,如:中国统一、解放台湾、反攻大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等西方/亲西方国家因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双边贸易关系以及2019冠状病毒病而爆发军事冲突。

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军事冲突。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朗和其他中东国家爆发军事冲突。

中东国家因巴勒斯坦问题与以色列和欧美国家发生军事冲突。

印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因边界问题而爆发军事冲突。

印度在藏南地区和印太地区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爆发军事冲突,因而导致东南亚和大洋洲国家卷入印太战争。

北韩对南韩或日本发动全面战争。

以色列对伊朗及伊拉克或者巴勒斯坦发动全面核打击。

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太空竞赛或者核武竞赛而爆发冲突 美国和北约与俄罗斯进行太空竞赛或核武竞赛而爆发冲突 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爆发中日太平洋战争。

少部份人[谁?]认为伊斯兰主义恐怖分子以及世界各国存在的右翼民粹主义等其他因素可能引发新形式的世界大战。

[10] 假设情境[编辑] 1949年,在二战结束时释放出核武器后,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任何结果都将是可怕的,以至于人类会回到石器时代。

当记者AlfredWerner询问爱因斯坦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使用哪种武器时,爱因斯坦警告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使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使用棍棒和石头进行”。

[11] 199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综述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核攻击的威胁随著冷战的结束而基本消失,但有大量相反的证据”。

尤其是1994年的美俄相互解除目标协议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并没有改变发动攻击所需的时间。

最有可能的“意外攻击”情景被认为是由于错误警告而进行的报复性发射。

从历史上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通过不断升级的危机发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通过蓄意行动发生的。

双方通常都认为他们的一方会赢得一场“短暂”的战斗;根据2014年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国3/4的公众认为他们的军队将在与美国的战争中获胜。

其他假设的风险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以色列和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乌克兰和俄罗斯,韩国/美国和朝鲜,或台湾和中国可能通过结盟或干预升级为“大国”之间的战争,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日本;或者任何核大国下的“流氓指挥官”都可能发动未经授权的攻击,升级为全面战争。

[12][13][14] 由于已知“现状”即将发生变化,一些场景涉及风险。

在1980年代,战略防御倡议致力于废除苏联的核武库;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该倡议是破坏稳定的。

在他的《注定一战》一书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将既有大国美国与崛起大国中国之间的全球竞争视为修昔底德陷阱的一个例子。

艾莉森指出,从历史上看,“过去16起新兴大国与统治大国对抗的案例中有12起”导致了战斗。

2020年1月,《原子科学家公报》提前了它的世界末日时钟,其中引用了预计即将到来的高超音速武器带来的不稳定影响等因素。

[15][16][17]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产生风险。

兰德公司2018年的一份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和相关信息技术“将对未来25年的核安全问题产生重大影响”。

假设的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提供跟踪“二次发射”发射器的不稳定能力。

将人工智能纳入用于决定是否发射的决策支持系统也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包括第三方对此类人工智能算法的对抗性利用以触发发射建议的风险。

认为某种新兴技术会导致“世界统治”的看法也可能会破坏稳定,例如导致对先发制人的打击的恐惧。

[18][19] 流行文化[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革期间佚名作者诗歌: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 英国BBC2005年电视剧:第三次世界大战(《异世奇人》系列1的第5集) 终结者系列 “詹姆士·庞德系列电影”第18部:007:明日帝国 少女前线(世界观) 魔法禁书目录(第20卷至第22卷) 探险活宝(世界观) 魔法科高中的劣等生(世界观) 命运石之门 参见[编辑] 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第二次冷战 核战争 世界主权争端领土列表 专属经济区、防空识别区 分裂国家列表、残存国家列表 被排斥的国家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列表 大国、霸权 地域大国 危机 政治统一 分离主义 恐怖主义 金融危机 末日之钟 社会问题 地球联邦 扩张主义 参考文献[编辑] 国际关系主题 军事主题 历史主题 ^TheNewQuotableEinstein.AliceCalaprice(2005),p.173. ^Safire,William.Safire'sPoliticalDictionary.OxfordUniversityPressUS.2008:792–3[2010-08-24].ISBN 978-0-19-534334-2.(原始内容存档于9July2021).  ^Stephens,Bret.Opinion|ThisIsHowWorldWarIIIBegins.TheNewYorkTimes.2022-03-15[2022-03-30].ISSN 0362-4331.(原始内容存档于30March2022)(美国英语).  ^Soros,George.VladimirPutinandtheRiskofWorldWarIII|byGeorgeSoros.ProjectSyndicate.2022-03-11[2022-03-30].(原始内容存档于1April2022)(英语).  ^Elliott,Larry.Ukraineinvasionmaybestartof'thirdworldwar',saysGeorgeSoros.TheGuardian.2022-05-24[2022-05-2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5)(英语).  ^Atkinson,Emily.RussianstateTVsaysUkraineinvasion'hasalreadyescalatedintoWorldWar3'.TheIndependent.2022-04-15[2022-04-20].(原始内容存档于17April2022)(英国英语).  ^Calaprice,Alice.ThenewquotableEinstei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73.2005.ISBN 0-691-12075-7.  ^ThecultureofEinstein.MSNBC.2005-04-19[2012-08-2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7).  ^南溟網·三戰預測:網上百科全書的綜合編輯.www.world10k.com.[2017-07-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英语).  ^RadicalIslamStrikes.AreWeWitnessingWorldWarIII?.TheNewIndianExpress.2015-01-17[2015-03-0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Johnson,M.Alex.ThecultureofEinstein.msnbc.com.18April2005[27January2018].(原始内容存档于8February2018)(英语).  ^Forrow,Lachlan;Blair,BruceG.;Helfand,Ira;Lewis,George;Postol,Theodore;Sidel,Victor;Levy,BarryS.;Abrams,Herbert;Cassel,Christine.AccidentalNuclearWar—APost–ColdWarAssessment.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1998-04-30,338(18):1326–1332.ISSN 0028-4793.PMID 9562589.doi:10.1056/NEJM199804303381824(英语).  ^ThisIsWhatWorldWarIIIWillLookLike.Time.2015[22March2020].(原始内容存档于29March2020)(英语). 参数|magazine=与模板{{citenews}}不匹配(建议改用{{citemagazine}}或|newspaper=)(帮助) ^Rosenbaum,Ron.Howtheendbegins:theroadtoanuclearWorldWarIII1stSimon&Schusterhardcover.Simon&Schuster.2011.ISBN 9781439190074.  ^Rosen,Armin.ANewlyDeclassifiedCIAPaperDetailsATenseSubplotInTheColdWarArmsRace.BusinessInsider.[2022-03-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美国英语).  ^Nast,Condé.TheAtomicOriginsofClimateScience.TheNewYorker.2017-01-23[2022-03-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5)(美国英语).  ^Thomas,Ben.Articleexpired.TheJapanTimes.2013-05-10[2022-03-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2)(美国英语).  ^Browne,Ryan.A.I.couldleadtoanuclearwarby2040,thinktankwarns.CNBC.2018-04-25[2022-03-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5)(英语).  ^Sotala,Kaj;Yampolskiy,RomanV.ResponsestocatastrophicAGIrisk:asurvey.PhysicaScripta.2015-01-01,90(1):018001[2022-03-29].ISSN 0031-8949.doi:10.1088/0031-8949/90/1/0180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9).  书籍 塞缪尔·P·亨廷顿(1996).TheClashofCivilizationsandtheRemakingofWorldOrderSimon&Schuster,NewYork.ISBN 978-0-684-84441-1. Langford,David.Warin2080 :thefutureofmilitarytechnology.London:SphereBooks.1981.ISBN 978-0-7221-5393-2.  约翰·米尔斯海默(2001).TheTragedyofGreatPowerPolitics.W.W.Norton,NewYork.ISBN 978-0-393-34927-6. Pamidi,G.G.PossibilityofanuclearwarinAsia :anIndianperspective.NewDelhi:UnitedServiceInstitutionofIndia :VijBooksIndia.2012.ISBN 978-93-81411-51-3.  Piepers,Ingo(2016).2020:WARn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ConijnAdvies.ISBN 978-90-824118-1-2. 查论编世界末日 地球的未来 膨胀宇宙的未来 宇宙的终极命运 技术 末日之钟 化学战 网络攻击 网络战 网络恐怖主义(英语:Cyberterrorism) 网络末日战(英语:Cybergeddon) 天基动能武器 相互保证毁灭 死亡之手 末日装置(英语:Doomsdaydevice) 反物质武器 核战争 高能粒子对撞实验的安全性 微型黑洞 奇异夸克团 综合智慧(英语:Syntheticintelligence)/人工智慧 通用人工智能带来的危机(英语:Existentialriskfromartificialgeneralintelligence) 人工智慧叛变 技术奇异点 超人类主义 灰色粘质 千年虫 2038年问题 10000年问题 社会学 末日论证 对末日自我指示假设的反驳(英语:Self-IndicationAssumptionDoomsdayargumentrebuttal) 对末日自我预言假设的反驳(英语:Self-referencingdoomsdayargumentrebuttal) 经济崩溃(英语:Economiccollapse) 马尔萨斯灾难 新世界秩序 核浩劫 核冬天 核饥荒(英语:nuclearfamine) 钴弹 社会崩溃(英语:Societalcollapse) 崩溃学(英语:Collapsology) 第三次世界大战 生物学大灭绝 灭绝事件 全新世灭绝事件 人类灭绝 遗传侵蚀(英语:Geneticerosion) 基因污染 其他 生物多样性缺失(英语:Biodiversityloss) 两栖动物数目减少(英语:Declineinamphibianpopulations) 昆虫数目减少(英语:Declineininsectpopulations) 生物技术的风险(英语:Biotechnologyrisk) 生物武器 细菌战 生物恐怖主义 蜂群崩坏症候群 驱除原虫(英语:Defaunation) 劣生学 星际污染 瘟疫 传粉者下降(英语:Pollinatordecline) 过度捕鱼 天文学 大挤压 大撕裂 日冕大量抛射 伪真空 地球变化(英语:EarthChanges) 伽玛射线暴 热寂 撞击事件 小行星撞击回避(英语:Asteroidimpactavoidance) 小行星撞击预测(英语:Asteroidimpactprediction) 潜在威胁天体 近地天体 撞击冬天 近地超新星 耀斑 恒星碰撞 生态学气候变迁 缺氧事件 生物多样性缺失(英语:Biodiversityloss) 群体性灭亡事件(英语:Massmortalityevent) 层叠效应(英语:Cascadeeffect(ecology)) 两极偏移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英语:Cataclysmicpoleshifthypothesis) 气候天启(英语:Climateapocalypse) 森林砍伐 沙漠化 全球变暖造成的灭绝问题(英语:Extinctionriskfromglobalwarming) 气候临界点 洪流玄武岩 全球黯化 全球地表风速静止(英语:Globalterrestrialstilling) 全球变暖 超级飓风(英语:Hypercane) 大冰期 生态灭绝(英语:Ecocide) 生态崩溃(英语:Ecologicalcollapse) 环境退化 栖息地破坏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英语:Humanimpactontheenvironment) 气候问题对珊瑚礁的影响(英语:Environmentalissueswithcoralreefs) 人类活动对水生动物的影响(英语:Humanimpactonmarinelife) 水土流失 土地损耗(英语:Landconsumption) 陆地表面对气候的影响(英语:Landsurfaceeffectsonclimate) 海洋酸化 臭氧层空洞 资源枯竭 海平面上升 超级火山 火山冬天 凡尔纳喷发(英语:Verneshot) 水污染 水资源匮乏 地球超载日 过度开发 人口过剩(英语:Overpopulation) 人口过多 宗教及神秘学末世论 佛教末世论(英语:Buddhisteschatology) 弥勒菩萨 三期法运 印度教末世论(英语:Hindueschatology) 迦乐季 争斗时 最后的审判 耶稣再临 以诺书 但以理书 令人憎恶的荒凉(英语:AbominationofDesolation) 七十个七 弥赛亚 基督教末世论 时代论 未来论(英语:Futurism(Christianity)) 历史论(英语:Historicism(Christianity)) 启示录的历史论解释(英语:HistoricistinterpretationsoftheBookofRevelation) 理想主义(英语:Idealism(Christianeschatology)) 末世预言实现论 以斯拉续篇下卷 帖撒罗尼迦后书 有罪之人(英语:Manofsin) 拦阻者(英语:Katechon) 敌基督 启示录 启示事件(英语:EventsofRevelation) 启示录中的四骑士 火湖(英语:Lakeoffire) 兽名数目 七碗(英语:Sevenbowls) 七印 野兽(英语:TheBeast(Revelation)) 两个见证人 天使战争 巴比伦大淫妇 大变节(英语:GreatApostasy) 新地球(英语:NewEarth(Christianity)) 新耶路撒冷 橄榄山讲论 大灾难 灭亡之子(英语:SonofPerdition) 分羊的比喻 伊斯兰教末世论 阿尔·坎姆(英语:al-QāʾimĀlMuḥammad) 地球之兽(英语:BeastoftheEarth) 左勒盖尔奈英 旦扎里 伊斯拉斐尔(英语:Israfil) 马赫迪 苏富扬尼(英语:Sufyani) 犹太教末世论 弥赛亚(英语:MessiahinJudaism) 第三圣殿 北欧神话末世论 祆教末世论(英语:Frashokereti) 祆教救世主(英语:Saoshyant) 种民 元会运世 其他 2011年时间终结预言(英语:2011endtimesprediction) 2012年现象 启示文学(英语:Apocalypticliterature) 圣经启示文学 哈米吉多顿 血月预言(英语:Bloodmoonprophecy) 地球变化(英语:EarthChanges) 时间终结 歌革和玛各 末日预言列表 弥赛亚信仰(英语:Messianism) 弥赛亚时代(英语:MessianicAge) 现代千禧年主义 旧千禧年主义(英语:Millennialism) 千禧年前论 无千禧年论 千禧年后论 涅墨西斯星 尼比鲁碰撞 被提 灾难前被提(英语:Prewrath) 灾难后被提(英语:Post-tribulationrapture) 死人复活(英语:Resurrectionofthedead) 启示录中的12标记预言(英语:Revelation12signprophecy) 来世 小说及幻想 外星人入侵 末日幻想 末日小说列表(英语:Listofapocalypticandpost-apocalypticfiction) 末日片列表(英语:Listofapocalypticfilms) Cli-FI 灾难片 灾难片列表(英语:Listofdisasterfilms) 虚构的末日装置列表(英语:Listoffictionaldoomsdaydevices) 丧尸灾难(英语:Zombieapocalypse) 丧尸 组织 存在风险研究中心(英语:CentrefortheStudyofExistentialRisk) 未来人文研究所(英语:FutureofHumanityInstitute) 生命未来研究所 分类 启示论 危害 未来问题 规范控制 GND:4189592-7 LCCN:sh8514854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第三次世界大戰&oldid=74004203” 分类:​世界大战虚构战争未来隐藏分类:​CS1美国英语来源(en-us)CS1英语来源(en)CS1英国英语来源(en-gb)引文格式1错误:periodical系列参数与模板类型不匹配自2022年5月准确性有争议的作品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自2022年5月部分地区的观点可疑的恶作剧条目自2022年5月中立性有争议的作品自2022年5月可能带有原创研究的条目自2022年5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需要从英语维基百科翻译的条目含有多个问题的条目含有英语的条目需补充来源的条目使用小型讯息框的页面缺少主语或者主语不够具体的语句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语录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KurdîLietuviųLatviešu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नेपालीNederlandsਪੰਜਾਬੀپښتو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ไทยTürkmençe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ייִדיש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