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滅吳 - 華人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越王勾踐領五千殘兵退守會稽,外示弱求和于吳,內取十年生聚、富國強兵之策。
並利用夫差的弱點,獻出西施。
勾踐臥薪嘗膽,西施忍辱負重,以身報國,終于滅掉了吳國。
勾踐滅吳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吳王闔閭攻越兵敗而亡,死前囑其子夫差復仇。
夫差練兵三年,于公元前494大敗越兵,越幾亡。
越王勾踐領五千殘兵退守會稽,外示弱求和于吳,內取十年生聚、富國強兵之策。
並利用夫差的弱點,獻出西施。
勾踐臥薪嘗膽,西施忍辱負重,以身報國,終于滅掉了吳國。
中文名稱勾踐滅吳朝代春秋末期背景吳越之戰出處《國語•越語》原文介紹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乃號令于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譬如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曰:“苟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執其手而與之謀。
遂使之行成于吳,曰:“寡君勾踐乏無所使,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于大王,私于下執事曰: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
請勾踐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國之寶器畢從!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師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赦也,將焚宗廟,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無乃即傷君王之所愛乎?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乎?”夫差將欲聽,與之成。
子胥諫曰:“不可!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三江環之,民無所移。
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
將不可改于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人居水,夫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越人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國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將進之。
”太宰嚭諫曰:“嚭聞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勾踐說于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
寡人請更。
”于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于句無,北至于御兒,東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廣運百裏,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
今寡人不能,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
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
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于義。
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
勾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
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哺(有的哺為“飠”偏旁)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
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
十年不收于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之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
”勾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
”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
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仇,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
今寡人將助天滅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
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
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
”果行,國人皆勸。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是故敗吳于囿,又敗之于沒,又郊敗之。
夫差行成,曰;“寡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勾踐對曰;“昔天以越與吳,而吳不受;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命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君若不忘周室而為敝邑宇,亦寡人之願也。
君若曰;『吾將殘汝社稷,滅汝宗廟。
』寡人請死,餘何而目以視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滅吳。
注解翻譯(1)勾踐:越王允常之子。
允常初曾與吳王闔閭互相攻伐,允常死,吳乃乘越之喪伐越,竟為勾踐所敗,闔閭傷指而死。
棲:本指居住,此指退守。
會稽:山名,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
(2)昆弟:即兄弟。
國子姓:國君的同姓,即百姓。
(3)知:主持、過問、參與。
(4)種:即文種,字子禽,楚國郢人,入越後,與範蠡同助勾踐,終滅吳。
功成,種為勾踐所忌,賜劍自殺。
(5)絺(chī吃):細葛布。
(6)四方之憂:指外患。
(7)爪牙之士:指武士,勇猛的將士。
(8)無乃:恐怕。
後:遲。
(9)子大夫:對大夫(文種)的尊稱。
(10)行成:求和並達成協定。
(11)乏:此指缺乏人才。
(12)徹:通,達。
大王:指吳王,特別尊重的稱呼。
(13)下執事:下級辦事官員。
(14)師徒:指軍隊士兵。
辱君:屈尊您(親自來討伐)。
辱:表示謙卑的說法。
(15)賂君之辱:慰勞您的辱臨。
(16)請勾踐女女于王:第一個“女”作名詞,指勾踐的女兒,第二個“女”作動詞,指作婢妾。
下兩句同。
(17)從:帶來。
(18)左右:作動詞,處置、調遣的意思。
(19)孥(nú奴):子女。
(20)偶:一個抵兩個。
(21)傷君王之所愛:謂吳王推恩于越,越民與越器皆為吳王所鍾愛。
如越人拼死決戰,則越民與越器都不免遭到損失,豈不影響到吳王加愛于越的仁慈惻隱之心了麽?(22)子胥(xū需):即伍子胥,名員,吳大臣。
(23)三江:指錢塘江、吳江、浦陽江(浙江省中部)。
(24)上黨之國:此指中原各國。
(25)太宰嚭(pǐ痞):太宰,官名。
嚭,人名,夫差的親信。
(26)服之:使之降服,屈服。
(27)中原:此指原野。
(28)前馬:儀仗隊中乘馬開道的人。
(29)句無:地名,在今浙江省諸暨縣南。
(30)御兒:地名,在今浙江省嘉興縣境。
(31)鄞(yín銀):地名,在今浙江省寧波市。
(32)姑蔑:地名,在今浙江省衢縣東北。
(33)廣運百裏:方圓百裏。
東西為廣,南北為運。
(34)二三子:你們,指百姓。
蕃:繁殖人口。
(35)取:同“娶”。
(36)免:同“娩”,指生育。
(37)豚(tún屯);小豬,也泛指豬。
(38)母:乳母。
(39)餼(xì細):口糧。
(40)當室者:負擔家務的長子。
(41)政:征,賦役。
(42)疹:疾病。
納:收容。
(43)絜(jié潔):同“潔”。
摩厲:同“磨礪”,這裏有激勵的意思。
(44)廟禮之:在宗廟裏接見,以示尊重。
(45)(chuò輟):給水飲。
(46)封:疆界。
(47)衣:動詞,穿。
水犀之甲:用水犀皮做的鎧甲。
億有三千:言吳兵有十萬三千人。
億:這裏指十萬。
(48)旅:俱。
指軍隊有紀律地同進退。
(49)常賞:合于常規的賞賜,下文“常刑”指合于常規的刑罰。
(50)勸:勉勵。
(51)囿(yòu右):即笠澤,吳地名,今太湖一帶。
(52)沒:吳地名。
(53)達:遺送。
甬、句東:甬江和勾章以東。
指今浙江省舟山縣。
句,同勾。
(54)壹飯:小小的恩惠。
指曾有恩于越(指曾同意與越議和)。
(55)不忘周室:吳是周的同姓,故曰。
寰宇:指屋檐下,也泛指房屋住處。
(56)視:視息,猶言生存。
(57)次:駐扎。
譯文介紹越王勾踐退守到會稽山上,向三軍下令說:"凡是我父輩兄弟和同姓弟兄,隻要有能夠幫助我出謀劃策打敗吳國的,我將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
"大夫文種進見回答說:"我聽說,商人夏天的時候就準備皮貨,冬天的時候就準備細葛布。
天旱的時候就準備船,有大水的時候就準備車輛,就是打算在缺少這些東西的時候派上用場。
即使沒有被四鄰侵擾的時候,然而謀臣與武士,不可不選拔出來供養他們。
就像蓑笠一樣,雨已經下來了,肯定要到處找。
現在君王您已經退守到會稽山上了,然後才尋求出謀劃策的臣子,難道不晚嗎?“勾踐說:”如果能夠聽到大夫您的話,有什麽晚呢?“于是勾踐拿起文種的手並與他謀劃。
隨後,越王就派文種到吳國去求和。
文種對吳王說:"我們越國派不出有本領的人,就派了我這樣無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對您大王說,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說:我們越王的軍隊,不值得屈辱大王再來討伐了,越王願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獻給大王,以酬謝大王的辱臨。
並請允許把越王的女兒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兒作吳國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兒作吳國士的婢妾,越國的珍寶也全部帶來;越王將率領全國的人,編入大王的軍隊,一切聽從大王的指揮。
如果大王您認為越王的過錯不能寬容,那麽我們將燒毀宗廟,把妻子兒女捆綁起來,連同金玉一起投到江裏,然後再帶領現在僅有的五千人同吳國決一死戰,那時一人就必定能抵兩人用,這就等于是拿一萬人的軍隊來對付您大王了,結果不免會使越國百姓和財物都遭到損失,豈不影響到大王加愛于越國的仁慈惻隱之心了嗎?是情願殺了越國所有的人,還是不化力氣得到越國,請大王衡量一下,哪種有利呢?"勾踐滅吳夫差想聽取文種的建議,與越國和好。
吳國大夫伍子胥進諫說:"不行!吳國與越國,是世代的仇敵,經常打仗;外有三條江水環繞,老百姓沒有地方遷移。
有吳國就沒有越國,有越國就沒有吳國。
這種局面將不可改變。
我聽說,住在陸地上的人習慣于住在陸地上,依水而居的人習慣于住在水旁。
中原各國,即使我們主動進攻,把他們打敗了,我們也不能長期住在那裏,也不習慣乘坐他們的車子;而越國,我們主動進攻,把他們打敗了,我們就能長期住在那裏,也能乘坐他們的船。
這是消滅越國的有利時機,千萬不可失去。
大王您一定要消滅越國!如果您失去這個有利的時機,以後後悔也來不及了。
"越國人把八個美女打扮好,送給吳國的太宰,對他說:"您如果能夠讓吳王赦免了我們越國的罪行,還有更漂亮的美人會送給您。
"太宰就向吳王夫差進諫說:"我聽說,古代討伐一個國家,對方認輸也就行了;現在越國已經認輸了,您還想要求什麽呢?"吳王夫差就與越國訂立了盟約而後撤兵了。
勾踐對國人說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夠,與吳國這樣的大國作對,導致老百姓流離失所,橫屍原野,這是我的罪過。
我請求你們允許改變治國政策。
"于是埋葬已經死去的人,慰問受傷的人,供養活著的人;誰家有憂就去慰問,誰家有喜事就去祝賀;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來,親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認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認為應該做而沒有做的,就補做。
然後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個士做吳王的僕人。
勾踐自己還親自為夫差充當馬前卒。
勾踐的地盤,南到句無,北到御兒,東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積長寬達百裏。
又招集他的父輩兄弟和他的兄弟發誓說:"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國君,四方的老百姓都來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
現在我無能,將率領你們夫婦們繁衍生息。
"于是下令:青壯年不準娶老年婦人,老年不能娶青壯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歲還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歲還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樣有罪。
快要分娩的人要報告,公家派醫生守護。
生下男孩,公家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下女孩,公家獎勵兩壺酒,一頭豬;生三胞胎,公家給配備一名乳母;生雙胞胎,公家發給吃的。
嫡長子死了,減免三年的賦稅;庶子(妾所生的孩子)死了,減免三個月的賦稅:埋葬的時候還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親兒子(死了)一樣。
還下令孤兒、寡婦、患病的人、貧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錢供養教育他們的子女。
那些明智理之士,供給他們整潔的住處,給他們穿漂亮的衣服,讓他們吃飽飯,而切磋磨礪義理。
前來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廟堂上舉行宴享,以示尊重。
勾踐親自用船載來稻谷和肉。
越國出遊的年輕人,沒有不供給飲食的,沒有不給水喝的:一定要問他叫什麽名字。
不是自己親自耕種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親自織的布就不穿。
這樣連續十年,國家不收賦稅,老百姓都存有足夠三年吃的糧食。
越國的父老兄弟都請求說:"從前吳王夫差讓我們的國君在各諸侯國面前丟盡了臉;現在越國也已經克製夠了,請允許我們為您報仇。
"勾踐就推辭說:"從前打敗的那一仗,不是你們的罪過,是我的罪過。
像我這樣的人,哪裏還知道什麽是恥辱?請暫時不用打仗了。
"父老兄弟又請求說:"越國全國上下,愛戴國君您,就像愛自己的父母一樣。
兒子想著為父母報仇,做臣下的想著為國君報仇,難道還有敢不盡力的人嗎?請求再打一仗!"勾踐就答應了,于是招來大家宣誓,說:"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國君,不擔心自己的人力不夠用,擔心的是自己缺少羞恥之心。
現在夫差那邊穿著水犀皮製成鎧甲的士卒有十萬三千人,(我)不擔心軍隊士兵缺乏羞恥之心,卻擔心軍隊士兵不夠多。
現在我將幫上天消滅他。
我不贊成個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進同退。
前進就想到將得到賞賜,後退則想到要受到懲罰;像這樣,就有合于國家規定的賞賜。
前進時不服從命令,後退時沒有羞恥之心;像這樣,就會受到合于國家規定的刑罰。
"伐吳行動果斷開始了,越國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勵。
父親勸勉兒子,兄長勉勵弟弟,婦女鼓勵丈夫,說:"哪還有像我們的國君這樣體恤百姓呀,哪能不為他效死呢?"因此在笠澤打敗了吳國,又在沒(古地名,在蘇州附近)再次打敗了吳國,又在吳國郊外再次打敗它。
于是越國就滅掉了吳國。
詳細解釋通假字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知通“治”,治理。
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帥通“率”,率領。
南至于句無——句通“勾”。
勾無,山名,在浙江。
令壯者無取老婦——取通“娶”。
句意是,規定青年男子不許娶老年婦女。
將免者以告——免通“娩”,生育,臨產。
句意是,婦女將要臨產時向官府報告。
三年釋其政——政通“征”,賦稅徭役。
而摩厲之于義——摩厲通“磨礪”,切磋。
無不哺(bǔ)(有的哺為“飠”偏旁)也———哺通“哺”,給人食物吃。
無不歠(chuò)也——歠通“啜”,給人水喝。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數與零數之間。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其通“豈”,難道。
古今異義1.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中原,原野之中,現常用于“中原地區”廣義隻整個黃河流域,狹義隻今河南一帶。
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屍骨暴露在荒野之中。
2.丈夫二十不取丈夫,男子。
今常用于男女兩人結婚後,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句意是,男子二十歲還不娶媳婦。
3.生丈夫丈夫,男孩。
今常用義同前“丈夫”句。
句意是生男孩。
4.十年不收于國國,指國內人民。
今常用于“國家”或“代表國家的”。
句意是,十年不向人民征收賦稅。
5.爪牙之士爪牙之士:指武士,今為貶義,比喻壞人的黨羽。
6.苟得聞子大夫之言大夫:官名。
今指醫生7.廣運百裏廣運:指土地面積的長和寬。
東西為廣,南北為運8.南至于句無至于:到達。
今用作介詞,表示一件事之後接著又發生另一件事9.乃至其父母父母:父老兄弟。
今義為父親和母親的總稱詞類活用名詞的活用A.名詞活用為動詞(1)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衣——穿(2)宦士三百人于吳:宦——派遣做……的奴僕(本為官宦)(3)必廟禮之:禮——恭敬地對待(4)無不哺也:哺——給他食物吃(哺,幹糧,泛指食物)B.名詞作狀語(1)又郊敗之:郊——在郊外(2)必廟禮之:廟——在廟堂上動詞的活用A.活用為名詞(1)今寡人不能——能力,才能(不能——沒有才能)B.動詞的使動用法(1)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退——使……撤退(勉強釋為打退,則不準確,因為原句是:“謀取而退”即:謀取劃使吳退兵)(2)夫差與之成而去之:去——使……離開形容詞的活用A.活用為名詞(1)水則資車,以待乏也:乏——物質匱乏的時候(2)四方之憂:憂——憂愁的事,指外患(3)吊有憂,賀有喜:憂——憂愁的事;喜——高興的事,喜事(4)恥——羞恥之心B.形容詞的使動用法(1)潔其居:潔——使……潔(打掃幹凈)(2)美其服:美——使……美(使他穿上漂亮服裝)(3)飽其食:飽——使……飽(4)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暴露——使……暴露特殊句式判斷句(1)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吳國與越國,是相互仇恨、相互敵對、相互征戰的國家。
(2)此則寡人之罪也--這是我的過錯。
(3)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過去與吳國的戰爭,不是你們哪幾個人的過錯。
(4)昔者之戰也……寡人之罪也--……是我的過錯。
(5)此其利也。
--這是就是有利的啊!省略句(1)夫差將欲聽(之)與之成(省略動詞賓語之。
之--指代文種)(2)(與之成)不可!(省主語--與越國訂立盟約的事)(3)納之(于)太宰嚭(pǐ)(省略介詞于)(4)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詞賓語之)(5)寡人請更(治國的政策)(省略動詞賓語)(6)(勾踐)無不?(之)也(省略主語與賓語)倒裝句A介賓短語後置(1)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昔者夫差于(在)諸侯之國恥吾君(2)乃號令于三軍曰--乃于(向)三軍號令曰(3)又有美于此者將獻之--又有于(將)此美者獻之B賓語前置何後之有?--有何後?(在疑問句中,賓語靠"之"的幫助可以前置)又何求焉?--求何焉?是故敗吳于囿--是故于囿敗吳作品賞析《勾踐滅吳》記述的是春秋末期吳越爭戰的著名歷史事件。
越王勾踐在與吳王夫差的戰爭中被擊敗後,以各種屈辱的條件向吳國求和。
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忠告,卻聽信了被越國賄賂的太宰豁的讒言,準許了越國的求和,使勾踐獲得了喘息的機會。
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在經過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長期準備之後,率領軍隊進攻吳國,吳國因此而亡。
文章一落筆直寫勾踐。
勾踐失敗後,正率五千殘兵退守于會稽山上。
這時的他,是一位失敗後痛定思痛、盼望雪恥復國的君主。
全文分三部分,緊緊圍繞勾踐誓雪國恥這一主要的性格特征展開描寫。
首先寫勾踐同吳國求和,突出了他痛下決心、希望東山再起的一面。
其次,寫勾踐為打敗吳國所進行的多方面的準備。
最後,寫勾踐出征滅吳,一舉獲勝。
作者雖從請戰開始,但重點依然落到勾踐雪恥復仇這一點上。
作者介紹《國語》的作者,舊說是魯國史官左丘明,其根據是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過:“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後人據此認為《國語》和《左傳》同出左丘明之手。
然而《國語》所記內容又多與《左傳》重復、抵觸,因此“兩書同出一人之手”的說法難以令人信服。
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把各國的史料匯編而成。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二十一卷,全書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分國編次,記載了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公元前990年-公元前453年)前後共五百餘年的史事,反映了從兩周到春秋時期廣諸侯各國的交往、爭戰等情況。
全書以記言為主,與《左傳》重記事不同。
文章說理嚴密,刻劃人物也比較形象生動,對後代散文有很大影響,在我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歷史出處《國語•越語》課文教案教學要點:解題;簡介《國語》思想內容、文學價值與本文相關時代背景;把握全文內容要點;講讀第一部分。
一、導語:“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
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幅對聯是顏邁為頌揚蒲松齡堅忍不拔的意志而寫的。
上聯說的是秦朝末年項羽帶兵渡過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終于擊敗秦軍主力的史實;下聯則記述了越王勾踐在失敗後臥薪嘗膽,處心積慮,務求報仇雪恨,終于達到目的的故事。
今天,我們結合歷史事實和古人的記述,看看越王勾踐是如何實現心中理想的。
(板書課題)二、題解:《勾踐滅吳》節選自《國語·越語》,記述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之間的矛盾鬥爭並最終戰而勝之的故事。
1、關于《國語》《國語》的作者是誰,歷來沒有定論。
相傳它和《左傳》一樣都是左丘明所作,一般的看法是,《國語》有一個成書過程,最初是左丘明傳誦,然後是時人傳習,最後經列國之瞽史改編、潤色而成。
它是分別敘述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記言史書。
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
記敘由西周穆王二年(前990年)起到東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的各國內政、外交等事件。
全書似乎是編輯各國舊存的史料,採擇有多少,以《周語》的記載最詳備,其餘各國所記都是側重在某幾個人物和事件上。
《國語》的編寫意圖,是“求多聞善敗以鑒戒也”(《國語·楚語下》)。
由于《國語》在內容上比較接近《左傳》,又具有同樣的史料價值,所以《國語》又有《春秋外傳》(韋昭《國語解·敘》、劉熙《釋名》)之稱。
《國語》的文字質樸簡練,文學成就雖不及《左傳》,但也是先秦時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它具有史家“尚實錄,寓褒貶”的傳統,也能運用形象思維來寫史,具有較強的史學和文學價值。
言談為事實而發,事實又作為言談的驗證。
它著重記述“邦國成敗,嘉言善語”,故名為《國語》。
它敘事比較完整,著力于通過對話,驗證于行動,虛實相生,詳略有致地揭示人物性格,表達思想。
關于本文時代背景吳越是春秋後期興起地兩個大國,兩國經常攻戰不休。
公元前496年,吳攻打越,戰于木雋李(今浙江嘉興),吳師戰敗,吳王闔閭受傷死去。
兒子即位。
公元前494年為父報仇,敗越于春椒(今江蘇蘇州),又乘勝攻入越都。
越王勾踐即位三年後討伐吳國,在五湖(今太湖)大敗。
率五千甲盾而退保于會稽山(今浙江紹興),並使人向吳王求和。
勾踐在吳國臥薪嘗膽三年,回國後“十年生聚,而是年教訓”,一方面為保命存國,施行緩兵之計,忍辱含垢圖生存,一方面引誘吳王肆無忌憚地膨脹稱霸諸侯的野心。
吳先後征服中原的魯、邾等國,壓服齊、晉,奪得霸主之位。
《左傳》說夫差“吳日敝于兵,暴骨如莽”,又說吳王不恤民力,“視民如仇”,窮兵黷武,凋敝不堪。
事實如此,吳王沉湎聲色,擾亂農工,違背時令,相信讒言,喜歡倡優,疏遠了拾遺補闕、勸善規過的大臣,所以通達賢人隱居不出,忠臣背叛;周圍人曲意逢迎,施肥不分,苟且偷安。
勾踐、魯哀公十六年攻打吳,魯哀公二十年保衛了吳,在軍營中過了三年之後,終于在魯哀公二十二年冬(公元前473年)滅吳。
三、指名分別朗讀課文,正音釋詞。
(一)正音:會稽(kuàijī)浠(chī)夏天穿的一種細葛布。
句(gōu)無鄞(yǐn)地名,在今浙江寧波。
喜否(pǐ)人名,即伯喜否。
疾疹(chēn)患病的人。
無不脯(fǔ)也(二)掌握本文的通假字四、齊聲誦讀課文一遍,思考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試簡要概括其內容。
明確:全文共三部分,分別為:戰敗和談(第一至二自然段),臥薪嘗膽(第三至四自然段),勝而滅吳(第五至第六自然段)。
五、講讀第一部分(一)學生自譯此部分,解答學生在字詞句方面的疑難處。
難詞難句解析:越王勾踐棲于會稽山之上。
本指鳥類歇宿,引申為停留居住。
乃(于是、就)號令三軍(古時軍隊大多氛圍上、中、下或左、中、右三軍,也泛指軍隊。
)有能助寡人謀而退(使動用法,使之撤退)吳者,吾與之共知(動詞,主管、管理)越國之政(朝政、政權)賈人夏則資(動詞,積蓄,儲備。
文中是早作準備之意)皮,旱則資舟,水(用作動詞,發大水)則資車,以(目的連詞,來)待乏(物質匱乏的時候)也。
夫雖(即使)無四方之憂,然(轉折連詞,然而、但是)謀臣與爪牙(指勇猛的將士)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今君王既(已經)棲于會稽之上,然後(這樣以後)乃求謀臣,無乃後(晚)乎?(無乃……乎:固定句式,豈不是……嗎?表反問的句式)苟(如果)得聞子大夫(即大夫,子是加在人名或官名之前的尊敬之詞)之言,何後之有?(賓語前置句,有何後,即有什麽晚的)遂使之行成(求和,成,和)于吳子胥諫曰:“不可(與之成)!”省略句10、夫上(高)黨(所、處、地)之國,我攻而勝之11、喜否聞古之伐國者,服(使動詞,使服從)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與之成(講和)而去(使動詞,使離開)之(二)討論:越王勾踐為什麽要與吳王夫差談判?越王勾踐和吳王對臣下進諫的態度有什麽不同?(明確:越王納諫,吳王拒諫)文種對勾踐提出了怎樣的批評?是採用什麽方法來批評的?(明確:批評勾踐平時不註意任用謀臣與武將,而到兵臨城下時才想到尋找有用之才,為時已晚。
採用比喻說理的方法,用賈人與蓑笠作比。
)伍子胥反對議和的理由是什麽?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明確:吳月兩國是世代的仇敵;吳越兩國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兩國不能並存;吳國佔據中原無利可圖,而佔據越地則得益非淺。
)談判的結果怎樣?(提示:夫差王與之成而去)相關詞條句踐遊俠列傳文種張釋之列傳勾踐範雎說秦王三家分晉吳國句無鄭子產相國吳王闔閭越語《養生主》燕昭王求士子產論尹何為邑範蠡五人墓碑記石鍾山記屈原列傳故鄉人越國伯嚭張騫傳邵公諫厲王弭謗愚溪詩序齊桓公伐楚勾踐困于會稽張中丞傳後序庄暴見孟子吳越爭霸靈姑浮謀攻西施鄒忌諷齊王納諫其它詞條LOLOTMCTrigon中國時報乙太網傻孩子徐明想死趁現在崑山晴空李木生愛吃鬼的華麗冒險爵士館電視廣告豆腐腦鈴木愛理長戟大兜蟲阿爾貝特·施韋澤馬英九高密度脂蛋白勾踐滅吳@華人百科勾踐滅吳
延伸文章資訊
- 1勾踐滅吳_原文、翻譯及賞析 - 讀古詩詞網
作者:佚名《勾踐滅吳》記述的是春秋末期吳越爭戰的著名歷史事件。越王勾踐在與吳王夫差的戰爭中被擊敗後,以各種屈辱的條件向吳國求和。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忠告 ...
- 2勾踐滅吳國語
勾踐滅吳國語.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乃號令於三軍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有能助寡. 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 ...
- 3勾踐滅吳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 - 漢語網
《勾踐滅吳》記述的是春秋末期吳越爭戰的著名歷史事件。越王勾踐在與吳王夫差的戰爭中被擊敗后,以各種屈辱的條件向吳國求和。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忠告 ...
- 4勾踐滅吳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 愛講古
- 5勾踐滅吳 - 中文百科知識
《勾踐滅吳》記述的是春秋末期吳越爭戰的著名歷史事件。越王勾踐在與吳王夫差的戰爭中被擊敗後,以各種屈辱的條件向吳國求和。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忠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