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透镜的焦距公式 - CSDN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关于两个相同放大镜叠加后焦距的计算公式: · F={ ( f ( f - D ) ) / ( 2 f - D ) } + D, · 其中,F为凸透镜叠加后的焦距,f为单个凸透镜焦距,D为透镜间距离。
· 还有一个 ...
精华内容
下载资源
问答
我要提问
两个相同放大镜叠加焦距计算
千次阅读
2016-09-1619:47:32
关于两个相同放大镜叠加后焦距的计算公式:
F={ (f (f-D))/(2f-D) }+D,
其中,F为凸透镜叠加后的焦距,f为单个凸透镜焦距,D为透镜间距离。
如果是多个相同凸透镜,且叠加时透镜间距为零,则有:F=f/n,其中n为透镜片数。
还有一个计算放大镜倍数的公式:放大倍数=1+25/f,f为放大镜焦距,单位厘米。
更多相关内容
几何光学学习笔记(12)-3.7透镜&3.8实际光学系统焦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千次阅读
2021-08-0615:01:03
透镜的焦距公式3.典型透镜的分析4.薄透镜3.8实际光学系统焦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大概了解一下即可)1.实际光学系统的近轴区具有理想光学系统的性质2.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和焦距的计算3.7透镜透镜是由两个折射...
几何光学学习笔记(12)-3.7透镜&3.8实际光学系统焦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
3.7透镜1.单个折射球面的焦距2.透镜的焦距公式3.典型透镜的分析4.薄透镜
3.8实际光学系统焦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大概了解一下即可)1.实际光学系统的近轴区具有理想光学系统的性质2.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和焦距的计算
3.7透镜
透镜是由两个折射面包围一种透明介质所形成的光学零件。
折射面可以是球面(包括平面,即曲率半径为无限大的球面)和非球面。
因球面加工和检验较简单,故透镜折射面多为球面。
两折射面曲率中心的连线为透镜的光轴,光轴和折射面的交点称为顶点。
透镜的光焦度F为正的称为正透镜,光焦度F为负的称为负透镜。
正透镜对光束有会聚作用,故又称为会聚透镜。
负透镜对光束有发散作用,故又称为发散透镜。
透镜按形快不同,正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月凸(正弯月形透镜)三种形式。
负透镜分为双凹、平凹和月凹(负弯月形透镜)三种形式。
正透镜中心厚度大于边缘厚度。
负透镜边缘厚度大于中心厚度。
1.单个折射球面的焦距
O
F
ˉ
=
−
f
,
O
F
′
ˉ
=
f
′
\bar{OF}=-f,\bar{OF'}=f'
OFˉ=−f,OF′ˉ=f′可以用近轴光的光路计算公式求得。
{
f
′
=
n
′
r
n
′
−
n
f
=
−
n
r
n
′
−
n
\begin{cases}f'={{n'r}\over{n'-n}}\\f={-{{nr}\over{n'-n}}}\end{cases}
{f′=n′−nn′rf=−n′−nnr
2.透镜的焦距公式
两个曲率半径分别为r1和r2,厚度为d,透镜在空气中,玻璃折射率为n0则n=1,叫n’1=n2=n,n’2=1。
透镜两个面的焦距可由上式求得:
f
1
=
−
r
1
n
′
−
1
−
f
1
′
=
n
r
1
n
′
−
1
−
f
2
=
n
r
2
n
′
−
1
−
f
2
′
=
−
r
2
n
′
−
1
f_{1}={-{r_{1}}\over{n'-1}}\\-\\f'_{1}={n{r_{1}}\over{n'-1}}\\-\\f_{2}={n{r_{2}}\over{n'-1}}\\-\\f'_{2}={-{r_{2}}\over{n'-1}}\\
f1=n′−1−r1−f1′=n′−1nr1−f2=n′−1nr2−f2′=n′−1−r2则透镜的光学间隔为:
D
=
D
−
f
1
′
+
f
2
=
−
n
(
r
2
−
r
1
)
+
(
n
−
1
)
d
n
−
1
D=D-f'_{1}+f_{2}=-{{n(r_{2}-r_{1})+(n-1)d}\over{n-1}}
D=D−f1′+f2=−n−1n(r2−r1)+(n−1)d将D,f’1,f’2代入
f
′
=
−
f
1
′
f
2
′
D
f'={{-f'_{1}f'_{2}}\over{D}}
f′=D−f1′f2′(3.29a)得到透镜的焦距:
f
′
=
−
f
1
′
f
2
′
D
=
−
n
(
r
1
r
2
)
(
n
−
1
)
[
n
(
r
2
−
r
1
)
+
(
n
−
1
)
d
]
f'={{-f'_{1}f'_{2}}\over{D}}=-{{n(r_{1}r_{2})}\over{(n-1)[n(r_{2}-r_{1})+(n-1)d]}}
f′=D−f1′f2′=−(n−1)[n(r2−r1)+(n−1)d]n(r1r2)因透镜在空气中,f=-f’,故f可以不用再求了。
可以把上式写成光焦度的形式:
ℜ
1
=
1
r
1
−
ℜ
2
=
1
r
2
−
F
=
(
n
−
1
)
(
ℜ
1
−
ℜ
2
)
+
(
n
−
1
)
2
n
d
ℜ
1
ℜ
2
\Re_{1}={1\over{r_{1}}}\\-\\\Re_{2}={1\over{r_{2}}}\\-\\F=(n-1)(\Re_{1}-\Re_{2})+{{(n-1)^2}\overn}d\Re_{1}\Re_{2}
ℜ1=r11−ℜ2=r21−F=(n−1)(ℜ1−ℜ2)+n(n−1)2dℜ1ℜ2
3.典型透镜的分析
①对于双凹、平凸、平凹和正弯月形透镜,其焦距f’的正负,即会聚或发散的性质决定于其形状或曲率半径的配置。
②对于双凸透镜和负弯月形透镜,曲率半径固定后,厚度的变化可使其焦距为正值,负值和无限大值。
也可使主面在透镜以内,互相重合,透镜以外或无限远处。
③平凸和平凹透镜的主面之一与透镜球回页点重合,另一主面在透镜以内距平面d/n处。
④正弯月形透镜的主面位于相应折射面远离球面曲率中心一侧:负弯月形透镜的主面位于相应折射面靠近曲率中心的一侧。
这两种弯月形透镜的主面可能有一个主面位于空气中,或两个主面同时位于空气中,这由两个曲率半径和厚度的数值决定。
⑤实际上透镜厚度都是比较小的,很少用特别厚的透镜。
4.薄透镜
若透镜的厚度和焦距或曲率半径相比是一个很小的数值,有厚度d的一项远小于另一项,故略去此项不会产生太大误差。
这种略去厚度不计的透镜称为薄透镜。
这将使许多问题大为简化,在像差理论中有重要意义。
当d→0时,有
F
=
(
n
−
1
)
(
ℜ
1
−
ℜ
2
)
F=(n-1)(\Re_{1}-\Re_{2})
F=(n−1)(ℜ1−ℜ2)当d=0时,可知:
l
H
′
=
l
H
′
=
0
l'_{H}=l'_{H}=0
lH′=lH′=0主面和球回顶点重合在一起,因此,薄透镜的光学性质仅被焦距或光焦度所决定。
3.8实际光学系统焦点位置和焦距的计算(大概了解一下即可)
1.实际光学系统的近轴区具有理想光学系统的性质
把适用于理想光学系统的高斯公式用于一个实际的折射面,得到单个折射面的近轴光计算公式,这表明实际光学系统的近轴区具有理想光学系统的性质,或者说实际光学系统近轴区的光路计算结果和用理想光学系统的公式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故可以认为共轴球面系统的近轴区就是实际的理想光学系统,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可以适用于实际光学系统的近轴区。
所以,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位置和焦距是指近轴区的基点位置和焦距。
2.实际光学系统的基点和焦距的计算
实际光学系统多是由有一定厚度的透镜组成的,首先需把每一个透镜的基点位置求出来,然后进行组合。
对于多光组系统,这样组合过于烦琐。
简便的方法是用近轴光光路计算公式对实际系统作光路计算,将这些公式列成表格,以便于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近轴光计算公式正向光路示例:
求像空间的各个参数的过程称为正向光路计算;求物空间的各个参数的过程需要把最后一面当成第一面,称为反向光路计算。
收起
展开全文
个人开发
实现横向多焦点聚焦的超构表面透镜及实现方法与流程
2021-04-2305:53:29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超构表面透镜,尤其是一种能实现横向多焦点聚焦的超构表面透镜,同时还涉及一种基于该透镜实现横向多焦点聚焦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传统光学透镜是通过玻璃厚度的变化来调节入射光相位从而...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超构表面透镜,尤其是一种能实现横向多焦点聚焦的超构表面透镜,同时还涉及一种基于该透镜实现横向多焦点聚焦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光学透镜是通过玻璃厚度的变化来调节入射光相位从而实现聚焦的。
这样的透镜体积大而且笨重。
随着集成光子学器件的不断发展,传统光学器件包括透镜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集成以及器件小型化功能多样化的要求。
由于金属或电介质纳米天线对入射光存在相位调制,在基底表面利用镀膜技术和现代微加工技术可以加工按相位调制所需要的各类纳米天线阵列,从而实现对入射光的相位,偏振进行调制的光电器件,如偏振转换器、分束器、色散元件、无色差聚焦透镜等。
这类器件称之为超构表面元件,其厚度和尺寸通常可以在微米量级。
因而体积极小,重量轻,易于集成。
另一方面,高数值孔径物镜的矢量光束聚焦理论和相位调制方法已经使我们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聚焦光斑,如环形光斑、链状光斑、螺旋光斑、针状光斑、隧道形光斑、球状光斑、二维阵列光斑和三维阵列光斑。
这些光斑在超分辨荧光成像、共焦显微镜、超精密激光并行加工、光刻技术、超分辨激光增材制造、微纳米尺度激光捕获操控、光学数据存储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目前还没有利用纳米天线阵列构成的可以产生横向多焦点的超构表面透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横向多焦点聚焦的超构表面透镜及实现方法,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极小、重量轻、易于集成的微型光电元件,替代传统的高数值孔径物镜和相位调制元件组合,满足大规模集成以及器件小型化功能多样化的要求。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实现横向多焦点聚焦的超构表面透镜,通过下述步骤制作:(1)根据波长选择纳米天线阵列的材料,并根据波长确定亚波长尺寸正方形单元的边长尺寸;(2)将纳米天线阵列的材料表面划分成MxM个亚波长尺寸正方形单元,M为奇数;(3)在每个正方形单元中心内嵌一个狭缝,所述狭缝与正方形单元的横向边相平行;(4)以横向第(M+1)/2列上的纵向第(M+1)/2个正方形单元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正方形单元所在平面为XY平面,所述坐标系的x轴与正方形单元的横向边相平行,以垂直正方形单元的轴为z轴;(5)以原点为中心构建一系列同心圆,将XY坐标平面划分成一系列同心环形区域;(6)再以x轴正向为方位角起始线,从坐标系原点作辐射状射线将同心环形区域等分为P个分区,P为偶数,每个分区再从坐标系原点作射线进一步划分成Q个中心角相等的子区域,Q与要产生的焦点数相等,每个分区的第i个子区域均对应第i个焦点;(7)将每个正方形单元内嵌套的狭缝旋转不同的角度,每个正方形单元的狭缝旋转的角度ψ0=ψ1+ψ2,其中,ψ1为聚焦球面波产生焦距为f所需要的相位调制值的一半,这个值的大小由正方形单元中心点所在的环形区域半径大小决定;ψ2为使产生的焦点在超构表面透镜焦平面内产生横向位移所需要的相位调制值的一半,所述横向位移是指焦点在纳米天线阵列的材料表面的投影相对于坐标系原点的位移;(8)根据计算出的各狭缝需要旋转的角度确定狭缝最终的角度,然后加工各正方形单元内的狭缝。
进一步地:对于中心在分区中第i个子区域的正方形单元中的狭缝,所需要旋转的角度:上式中,λ为入射光波长,f为焦平面对应的焦距,R为正方形单元中心点所在的环形区域的半径,x、y为该狭缝所在的正方形单元的中心在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NA为透镜的数值孔径,Δxi、Δyi为该第i个子区域所对应的焦点在纳米天线阵列的材料表面的投影在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再将每个正方形单元划分为NxN个像素,N为奇数,所述狭缝由若干像素组成。
进一步地:构建同心圆时以正方形单元的边长的整数倍为半径。
进一步地:使用镀膜和微加工方法加工所述狭缝。
进一步地:所述多焦点的位置可任意设定。
基于上述的超构表面透镜实现横向多焦点聚焦的方法:以圆偏振光垂直入射所述的超构表面元件,在超构表面透镜后焦平面处产生横向Q个焦点。
进一步地:所述圆偏振光的产生方法为,将激光束通过相应波长的线偏振器和四分之一波片转换成圆偏振光。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整个多焦点透镜是一个平面二维元件,尺寸,厚度以及体积都非常小,可以在几百微米量级,非常易于集成;第二:整个多焦点相位调制与聚焦功能由纳米天线阵列统一完成,无需额外制作相位调制元件,并且无需利用空间光调制器以及傅里叶变换成像系统即可实现横向多焦点聚焦。
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超构表面透镜的正方形单元阵列、同心环形区域、分区、子区域以及单个正方形单元内嵌套的狭缝旋转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超构表面透镜通过不同旋转角度的狭缝阵列实现特定相位调制分布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设计的60x60正方形阵列单元组成的圆形超构透镜示意图;图4为由圆偏振光入射横向多焦点超构表面透镜,从而在焦平面产生的10个焦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首先确定要设计的透镜半径,透镜基底材料,焦距以及焦点数量。
本实施例中透镜半径为100微米,基底材料为0.17毫米厚度石英材料,焦距为90微米,焦点数量10个,所用激光波长为633纳米。
透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制作与验证。
步骤1:如附图1所示,根据波长选择合适的纳米天线阵列的材料,通常材料可以是贵金属如金和银,也可以是电介质材料,本实施例选择选择二氧化钛;根据波长确定亚波长尺寸正方形单元的边长尺寸,尺寸通常要小于入射光波长,本实施例中边长为400纳米。
步骤2:将纳米天线阵列的材料表面划分成MxM个亚波长尺寸正方形单元,M为奇数,要足够大,优选300到1000;再将每个正方形单元划分为NxN个像素,N为奇数。
本实施例中,M=401,N=25。
步骤3:再在每个正方形单元中心内嵌一个由一定像素数组成并有一定长宽比的狭缝,所述狭缝与正方形单元的横向边相平行,宽度小于波长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本实施例中狭缝宽度设为80纳米,长度为400纳米。
附图2为有一定狭缝取向排列的正方形单元阵列局部放大图。
步骤4:以横向第201列上的纵向第201个正方形单元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正方形单元所在平面为XY平面,所述坐标系的x轴与正方形单元的横向边相平行,以垂直正方形单元的轴为z轴。
步骤5:以原点为中心、以正方形单元的边长的整数倍为半径构建一系列同心圆,将XY坐标平面划分成一系列同心环形区域,即同心圆的半径为400纳米、800纳米、1200纳米、1600纳米等,相邻两个同心圆半径相差400纳米。
步骤6:再以x轴正向为方位角起始线,从坐标系原点作辐射状射线将同心环形区域等分为P个分区,P为偶数,如60,90或120等,本实施例中P=60,每个分区再从坐标系原点作射线进一步划分成Q个中心角相等的子区域,Q与要产生的焦点数相等,每个分区的第i个子区域均对应第i个焦点,本实施例中Q=10。
步骤7:根据产生多焦点要求,通过MATLAB程序编程,将每个正方形单元内嵌套的狭缝旋转不同的角度ψ0。
每个正方形单元的狭缝旋转的角度ψ0由两部分组成:ψ0=ψ1+ψ2,其中ψ1为聚焦球面波产生焦距为f所需要的相位调制值的一半,这个值的大小由正方形单元中心点所在的环形区域半径大小决定;其中ψ2为使产生的焦点在超构表面透镜焦平面内产生横向位移所需要的相位调制值的一半,所述横向位移是指焦点在纳米天线阵列的材料表面的投影相对于坐标系原点的位移,由傅里叶变换相移定理决定,具体地:对于中心在分区中第i个子区域的正方形单元中的狭缝,所需要旋转的角度:上式中,λ为入射光波长,f为焦平面对应的焦距,R为正方形单元中心点所在的环形区域的半径,x、y为该狭缝所在的正方形单元的中心在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NA为透镜的数值孔径,Δxi、Δyi为该第i个子区域所对应的焦点在纳米天线阵列的材料表面的投影在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所述多焦点的位置可任意设定。
附图3为60x60的一个正方形单元阵列组成的超构表面透镜俯视图。
步骤8:根据计算出的各狭缝需要旋转的角度确定狭缝最终的角度,以狭缝的长和宽作为长方体的长和宽,利用镀膜技术和微加工技术制作设计好的二氧化钛电介质材料的长方体阵列超构表面透镜。
二氧化钛电介质材料的长方体高度为600纳米。
步骤9:将激光束通过相应波长的线偏振片和四分之一波片转换成圆偏振光,垂直入射已经对准的超构表面透镜。
步骤10:如附图4所示,在超构表面透镜后焦平面处产生横向10个焦点。
用另一物镜、镜筒透镜、电荷耦合成像器件以及电脑与软件进行焦点的观察和验证。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收起
展开全文
焦距
千次阅读
2016-10-1522:17:15
定义:简单来说,是指从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 焦点(Focus)平行光线入射到凸透镜时,理想的透镜是将所有的入射光线都聚集到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焦点,焦点肯定在光轴上,如Figure1所示,F点的...
转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af16600101ghxk.html
定义:简单来说,是指从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1. 焦点(Focus)
平行光线入射到凸透镜时,理想的透镜是将所有的入射光线都聚集到一个点,这个点就是焦点,焦点肯定在光轴上,如Figure1所示,F点的位置就是焦点,焦距就是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
Figure1
光学术语中,以透镜为分界,被摄物体所在的空间为物方空间,被摄体所反射的光线穿过透镜并在透镜另一面形成的像的空间称为像方空间;在物方空间形成的焦点称为物方焦点(或前焦点、第一焦点),而在像方空间形成的焦点称为像方焦点(或后焦点、第二焦点)。
如Figure2所示。
Figure2
根据透镜种类、入射光线方向和发散程度,焦点细分又可分为实焦点、虚焦点、主焦点和副焦点。
l 实焦点:平行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各出射光线聚集的点,称为实焦点,如Figure3点F所示
l 虚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各折射线发散而不会聚于一点,这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称为虚焦点
l 主光轴:指经过凸透镜(其他透镜类似)两球面球心的轴线,称为主光轴
l 主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折射后出射光线的交点肯定在主光轴上,在主光轴上的焦点称为主焦点,如Figure3点F所示
l 焦平面:经过主焦点,且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称为焦平面
l 副光轴:凡经过光心,不与主光轴重叠的轴线(与主光轴成一定夹角)称为副光轴
l 副焦点:副光轴与焦平面的交点,称为副焦点,如Figure3点F’所示
Figure3
注:光线L1平行于副光轴,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副焦点F’;光线L2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经过主焦点F;主焦点与所有副焦点构成的平面称为焦平面。
2. 主点(PrincipalPoint)
对于一片薄的透镜来说,通常认为透镜的中心点(即光心,如图中点O所示)即为主点;那么此时的焦距即为沿着光轴从主点到焦距的距离。
更详细的说,主点又分为前主点和后主点。
从前焦点发出的入射光线(或其延长线)与平行出射光线(及其延长线)相交,由交点集合所构成的面称为前主面,前主面与透镜光轴的交点就是前主点(或第一主点、物方主点),如Figure4点P所示;相应地,平行入射光线(及其延长线)与聚集出射光线(及其延长线)相交,由交点集合所构成的面称为后主面,后主面与透镜光轴的交点就是后主点(或第二主点、像方主点),如Figure5点P’所示。
经过透镜顶点且垂直于光轴的面称为节平面;在物方空间的顶点称为前节点(或物方节点),由Figure4点V所示;在像方空间的顶点称为后节点(或像方节点),由Figure4点V’所示。
Figure4
Figure5
3. 焦距(FocalLength)
对于有好几片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如镜头),焦距通常用有效焦距(EffectiveFocalLength,EFL)来表示。
l 前焦距(FFD)或前焦长(FFL)是指从光学系统的前焦点到前节点的距离
l 后焦距(BFD)或后焦长(BFL)是指从光学系统的后节点到后焦点的距离
l 有效焦距(EFL)指从主点到焦点的距离
也就是说,物方焦点与物方主点的距离称为物方焦距;像方焦点与像方主点的距离称为像方焦距,如Figure4和Figure5所示。
在这里的物方焦距和像方焦距都称为有效焦距,但是对于复合镜头来说(摄影),通常只考虑像方焦距(有效焦距),亦就是平时说的焦距。
4. 物距与像距(ObjectDistance,ImageDistance)
物距是指从透镜光心到被摄物体的距离,通常用字母u表示;像距是指透镜光心到像的距离,常用字母v表示。
如Figure6所示。
Figure6
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只介绍凸透镜,相机属于凸透镜成像)
1. 物距为无穷远时,像距等于焦距,成像在焦平面上(对于相机是对焦在无穷远的情况)
2. 当物体处于两倍焦距与无穷远之间时,像则处于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缩小实像(相机成像一般属于这种情况)
3. 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像等大,1:1微距即此种情况
4. 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并大于焦距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成放大的实像(幻灯机,电影放映机就是这种情况)
5.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像距为无穷大,物上的光线经透镜后为平行光线,不成像
6.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像距为负值,即在物的同侧成虚像(放大镜就是这种情况)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表
注:规定u表示物距、v表示像距、f表示焦距
Table1
5. 变焦与调焦(Focus,Zoom)
① 变焦
变焦包括光学变焦(OpticalZoom)和数码变焦(DigitalZoom),在此只介绍光学变焦。
变焦其实是改变后主点与后焦点的距离,即后焦距,也是改变镜头的视角。
光学变焦:由于光学镜头是由多片光学透镜组成,所以光学变焦原理是通过调整镜头内部一组活动透镜的位置来实现变焦,如Figure7所示。
Figure7
注:由于光学镜头是有多片透镜组合而成,所以主点的位置难以确定,此图只以一片镜片来介绍,也让镜片光心就是后主点;那么焦距就是从后主点到图形感应器(像方焦平面)的距离;Figure7上图表示长焦距(视角窄),下图表示短焦距(视角宽)
② 调焦
调焦又称对焦、聚焦,是指改变像距v,使得像能到达底片平面(图像感应器、像方焦平面),也就是改变镜头光心到底片的距离。
也就是说调焦是让被摄物体,清晰的呈现在底片上。
在实际摄影时,被摄物体与相机的之间的距离总是会变化,所以导致像距也随着会变化,为了使不同物距的物体能在图形感应器(像方焦平面)上得到清晰的影像,则必须随时调整镜头光心与底片的距离来适应像距的变化。
当转动对焦环时,镜头内部会有某组镜片发生前后移动,此偏移量相对较小,镜片组发生变动,肯定导致整个光学系统的光心发生移位,那么物距和像距也相应的跟着变化(但通常调焦使物距和像距发生的变化是很小的,而且由于物距比像距大得多,所以在物距端发生的偏移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调焦是指改变像距)。
当相机对焦在无穷远时(物距为无穷远),此时的像距等于焦距(v=f),亦就是说它成像在像方焦平面上;当物距为有限的距离时,像距则会大于焦距(因为2f ∞,所以f
为了采集PSF,我们的...
收起
内参、外参、畸变参数三种参数与相机的标定方法与相机坐标系的理解
万次阅读
多人点赞
2016-05-0921:25:43
有国才有家,支持国产,生活中点滴做起,买手机就买华为,这是我们国家IT界的...实际其fx=F*Sx,其中的F就是焦距上面的f,Sx是像素/没毫米即上面的dx,其是最后面图里的后两个矩阵进行先相乘,得出的,则把它看成整...
收起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1
2
3
4
5
...
15
收藏数
294
精华内容
117
热门标签
组合透镜焦距计算公式
相关推荐
od.rar
documentforopticaldesign
od.rar
documentforopticaldesign
光伏并网MATLAB模型.zip
一些入门的并网控制系统,含光伏和储能部分。
基于鲸鱼优化算法优化VMD参数试看效果代码(目标函数为包络熵局部极小值).zip
效果不错,值得下载,VMD分解优化参数。
MPPTPVbycuckoosearchalgorithmunderpartialshading:MPPTPV
实施基于CS的光伏MPPT以在部分阴影条件下跟踪MPP。
DC/DC和降压转换器已被用于获得额定所需的额定电压。
选择采样时间以达到最佳功率跟踪时间。
关键字:组合透镜的焦距公式
延伸文章資訊
- 1工程光學-薄透鏡系統
當t與透鏡的其他尺寸(曲率半徑、焦距、物距等). 相比,不能被忽略掉時,稱之為厚 ... 以做圖法來求一個物體對兩個薄透鏡組合系統成像的結果,如下圖 ...
- 2薄透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薄透鏡,在光學中,是指透鏡的厚度(穿過光軸的兩個鏡子表面的距離)與焦距的長度比較時,可以被忽略 ... 4 薄透鏡的彎曲術; 5 薄透鏡的形狀指數; 6 兩個薄透鏡的組合 ...
- 3凸透鏡成像與組合透鏡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
本java 動畫讓你熟悉單一薄凸透鏡成像與放大,並且可以練習兩個凸透鏡的組合成像。 ... 按下滑鼠鍵,左右拖動滑鼠鍵便可以更改透鏡的焦距f 。
- 4组合透镜的焦距公式 - CSDN
关于两个相同放大镜叠加后焦距的计算公式: · F={ ( f ( f - D ) ) / ( 2 f - D ) } + D, · 其中,F为凸透镜叠加后的焦距,f为单个凸透镜焦距,D为透镜间距...
- 5组合透镜焦距公式-三思语文网
组合透镜焦距公式,组合透镜焦距公式设两个透镜焦距f1 f2,距离s ,组合焦距公式:(f1*f2)/(f1+f2-S)=f组合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设两个透镜焦距f1 f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