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日本)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日本的城,是一種提供予地方領主(大名)居住的武裝建築,主要由城門、圍牆及主城組成。
起始於彌生時代,全盛時期在戰國時代的關原之戰後,後來因為德川家康的「一國一 ...
城(日本)
過去日本的城堡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9月26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城(日本)"—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日本的城,是一種提供予地方領主(大名)居住的武裝建築,主要由城門、圍牆及主城組成。
起始於彌生時代,全盛時期在戰國時代的關原之戰後,後來因為德川家康的「一國一城令」而式微,幕末結束後便不再有新的城興建。
由於築城盛況不再及久經歲月,有些城因維修不足或受戰火波及而毀壞,能大致保存完貌的城不多,因此不少日本古城都被列為重要文化財產。
「城」此漢字在中國必須擁有四座以上城門,一門曰砦(寨),二門曰堡,三門稱池,所以日本的城和中國的城在定義和用途事實上有很大的不同,日本城大約相當中國的堡寨甚至大院(比如小折城)的程度。
定義上也與歐式城堡相同為具有武裝防禦的私人住宅。
日語寫法日語原文城假名じょう、しろ平文式羅馬字Jō,Shiro
目次
1歷史
1.1古代
1.2中世
1.3近世
1.4近世之後
2分類
3圖片
4參見
5參考來源
歷史編輯
古代編輯
早在彌生時代已有城的出現,那時的城多為「環濠集落」,即在群居的地方挖出空塚溝再以藥研堀所包圍,隨著年代變遷及政治因素,這種城漸漸式微。
在飛鳥時代後期(664年),天智天皇築起水城,這種城多數在九州北部可見。
後來百濟滅亡,很多遺民流亡到日本,引入新的築城技術,築起朝鮮式山城。
中世編輯
由於武士的居住地需要更強的保護,城在各方面有很大的改變。
但武士的經濟能力遠不及近世的大名,城的規模比較小,城兵人數小,而且大多都是築起山城,便於逃亡。
近世編輯
一般人對日本古城的印象是由石垣、天守和櫓(防禦用的小城樓)組成,這種築城方法是源自松永久秀的多聞山城、信貴山城開始,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後繼,最後豐臣秀吉的大坂城和伏見城又加上天守的石垣、枡形的馬出以及城門的完備,形成現時的印象,惕除松永久秀此開創者,此種近世城郭在日本史市被稱為「織豊系城郭」。
關原之戰後,大名配置變更及東軍(德川軍)的俸祿提高,更多大名有財力及兵力築城,促成築城盛況。
此時興建的城都比以往的規模大,郭(即外牆)的外型多以方型為本。
與歐洲和中東的城堡類似,日本的城只住城堡主人(大多為大名)、家屬及屬下之武士,市民則居住在城下町。
江戶時代,德川家康實行一國一城令,規定每個大名只能擁有一座居城,很多城都因此而荒廢,築城漸漸式微。
近世之後編輯
明治政府實行「廢藩置縣」,廢除大名制度,城被破壞或被放棄管理。
其後更被大日本帝國陸軍接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美國空襲或原爆,很多城都被破壞。
現時僅存的天守只有姬路城、高知城及其餘10座城,大阪城和名古屋城只剩下櫓和門,因此不少古城被列為重要文化財產。
分類編輯
主要分為平城、水城、平山城和山城四種。
平城(松本城)
平山城(和歌山城)
山城(松山城)
圖片編輯
安土城
大阪城
江戶城
姬路城
彥根城
松江城
犬山城
名古屋城
熊本城
仙台城
五稜郭
參見編輯
日本100名城
天守
本丸
大手門
城下町參考來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城(日本)三浦正幸(詹慕如 譯).《日本古城建築圖典》.城邦文化出版.2008年2月.ISBN 978-986-6662-04-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城_(日本)&oldid=71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