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不等於錢潮!生態旅遊先驅蹲點屏東20 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潮不等於錢潮!生態旅遊先驅蹲點屏東20 年:讓觀光地永續美麗才是「吸金」關鍵. 環保 · 社區 · 案例. 2020.08.24. Facebook Like · Google Plus One. 瀏覽次數: ... SkiptoContentSkiptoNavigation mobilemenu 社企流|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searchbox 繁 简 En Facebook Moreoptions PhotoCredit:陳美惠 人潮不等於錢潮!生態旅遊先驅蹲點屏東20年:讓觀光地永續美麗才是「吸金」關鍵 環保社區案例 2020.08.24 FacebookLike GooglePlusOne 瀏覽次數: 合作轉載 倡議家/文:郭逸君 談生態旅遊前,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先說了一個故事。

台灣地理位置恰好在候鳥遷徙路徑上,因此每年國慶日前後,大批灰面鵟鷹南飛,過境在屏東里德村,猛禽平時難以接近,成千上萬落鷹群飛,是相當珍貴的自然盛景。

然而里德村受限於落山風勢不利農耕,鷹群過境成了獵人打野食、販售做標本,來補貼日常收入。

生態保育與生計間,似乎常常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但陳美惠卻說:「保育跟生計,不一定永遠站在對立面,永續也能帶來經濟收入,生態旅遊就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 「生態旅遊,是值得一輩子去追求的事!」 生態旅遊在國際上倡議多年,國際生態旅遊協會及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顧及環境保育,維護地方住民的福利,並能教育業者和旅客新觀念。

」台灣官方也訂定2002年為生態旅遊元年,只是早年對於生態旅遊,還在紙上談兵階段,陳美惠幾乎是台灣第一波開始討論的學者,並以實際行動去實踐生態旅遊、保護里山。

陳美惠是5年級生,在麻豆農村長大,生命經驗見證了台灣經濟起飛,鄉村環境變遷、人口老化,環境生態已不復孩提時期的樣貌,造就她後來投入保育工作的強大信念。

「社區生態旅遊究竟要怎麼做?沒人做過啊!所以我要趕快建立起本土實踐的模式,社頂部落就是生態旅遊的試煉作!」陳美惠說起社頂部落,就像一位母親講起自己拉拔大的子女,言談流露出關愛與驕傲。

社頂部落作為全台唯一復育梅花鹿的工作站,社區發展日間梅花鹿尋蹤體驗,成為相當經典的生態遊程,到了晚上還可以跟著部落解說員的腳步,一訪社頂夜間生態,在蛙唱蟲鳴的引領下,感受最純淨的自然。

在陳美惠與屏科大學生們長期從事社區營造、推廣生態綠遊,如今地景生態豐富的恆春半島,已有11個社區加入生態旅遊的行列,港口社區以陸蟹生態發展夜觀賞蟹遊程;曾經的獵鷹部落里德村,獵人們也放下獵槍,搖身變成解說員,護鷹的同時,也向光臨此地的遊人,講訴飛鷹與土地的故事。

「幫助偏鄉部落的同時,我們也要慎選旅遊操作的方式,讓美麗的秘境能永續美麗,我們要找到的,是人跟土地緊密的情感連結。

」她說。

人潮等於錢潮!?協力追求永續價值 只是生態旅遊這條路,走來不容易。

時間倒回1982年墾丁國家公園成立時,許多部落都被劃入國家公園範圍內,狩獵漁撈文化被禁止,營生活動受到限制,官與民、保育與生計之間,有了劇烈衝撞。

曾經,居民對陳美惠也充滿了不信任感,擔心她是那種做完計畫、完成論文就轉身離開的學者。

而陳美惠用行動證明,每天起早趕晚、開1、2個小時的車,帶著學生長時間蹲點,和居民講生態旅遊的永續價值。

但要眾人理解新觀念、共同磨合協力,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旅遊管制承載量,居民就很難接受。

「居民都會問啊:『老師,不是要發展觀光嗎,當然是越多人來越好哇!』發展觀光好像就一定要有建設、讓很多遊客進來,人潮就等於錢潮,很少有人考慮到,這些行為對環境有哪些後遺症。

」 生態旅遊的核心價值在於保育,因此每一條遊程都得經過非常嚴謹的規劃,「除了管制承載量,也要做到生態調查、日常監測。

」生態旅遊也創造許多附加價值,遊客尋訪自然景觀,聽解說員講解早年部落生活、古早傳說,生態旅遊維護生態多樣性的同時,也保存了山村社區最具特色的在地文化。

居民從一開始的排拒,漸漸地也願意嘗試以友善環境的方式來發展旅遊。

經過多年的努力,遊客到訪國境之南,不再只往喧鬧的墾丁大街擠,也開始關注到屏東其他社區的人文地景。

「我就在屏東好好蹲點,不需要到處跑,把生態旅遊這個模式做的更完整,我先走在前面,大家看到改變、願意一起做,影響更多地方,這樣對台灣的幫助更大。

」陳美惠說。

保護里山,不會有結束的一天 看到生態旅遊在屏東的成功,不少外縣市的社區,也紛紛邀請陳美惠前去輔導,但陳美惠彷彿黏在屏東,近20年來她不曾離開過。

「保護里山這個工作,不會有結束的一天,除了生態旅遊,林下經濟也是一個做法,我先向前走吧,找到更多幫助社區改變的契機。

」陳美惠憑著強大的信念,作為生態旅遊先行者,為人與環境走出一條共生之路。

幾個月前,陳美惠到牡丹與當地族人分享林下經濟,返家車程行經199縣道,深夜裡陳美惠開車慢行,沿途馬路兩側原始林木立夜中,靜謐而美麗,工作了一整天,她體力上感到疲憊,但腦筋思路卻很清晰,開車常常是她一整天下來,唯一可以靜心思考的時刻。

森林立世千年,有蜂授粉、雨水循環,環境因此蓬勃,保留里山、活化里山,透過生態旅遊、林下經濟,人類活動與自然共榮共存,是陳美惠多年來的信念,也是努力追尋的目標,「這輩子做好這一、兩件事情,就值得了。

」 全文轉載自倡議家,原文標題:教授陳美惠領隊「永續觀光」-讓台灣旅程走得更久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 延伸閱讀 >> 鯨鯊助漁村脫貧菲律賓Oslob不再靠捕魚賺錢 >> 「報復性出遊」害地球承擔報復-開始永續旅遊吧! >> 當旅行變全民運動觀光、傳統是否只能選一個? >>來一趟像當地人的旅行!打開「iDiscover」旅遊導覽app,造訪地頭蛇推薦的私房路線 >>來「O’rip」工作室看書、選物、參加導覽——這群旅人因愛上花蓮而駐留,盼讓更多旅客認識「真正的花蓮」 >>在新北市遠離都市喧囂——銀河社區整合生態與文化,打造遊客絡繹不絕的自然景點 想在工作中改變社會嗎?你不能不知道什麼是「力世代」! 來此讀新知、拓人脈、看職缺、找資源,讓我們一起出發,開創自己的影響力職涯。

>>>手刀前往《力世代——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完整策展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社區永續旅行生態旅遊在地經濟 前往完整專欄 《倡議+》一人加一點,世界好一點 世界從不缺看見問題的人,而是少了動手提出解方的人。

作為媒體,《倡議家》不只點出永續社會遇到的問題,更要攜手企業、社創夥伴、意見領袖,打造「倡議聯盟」,提出倡議,並且落地行動,共同解決問題。

承擔社會責任,不是企業的事,也非政府之責。

人人「+1」行動一點點,從《倡議家》到「倡議家們」,就能快轉台灣,讓社會變好多一點! 你可能也喜歡 到大稻埕找年味!跟著島內散步看見不一樣的年貨大街 如何留住在地青年?屏東牡丹深化生態旅遊,發展林下經濟養蜂種菇 這次假期,別再報復性旅行!蒐羅全台10大永續旅遊景點,給自己和土地一趟放鬆之旅 不疾不徐地在「島內散步」——他們在台北帶過上萬場導覽,現在盼建置全台的永續旅行生態系 看過大海的美,便明白環境永續的重要——台灣潛水用行動守護一片「藍海」 曾為南半球最大捕鯨站,現成海洋保育推手——台灣青年參訪澳洲渡假村,剖析生態旅遊推動心法 鯨鯊挽救在地經濟!菲律賓漁民捨「破壞性漁法」發展生態旅遊,5年來吸引逾7萬名遊客 找回夜空中的星——國際暗天協會用科技抑制光害,兼顧路面安全與「觀星經濟」 PhotoCredit:林澤衛 改變用過即丟的習慣!台灣企業製造「再生循環展示櫃」,使產品不斷回收再利用 環保新知 2020.08.21 合作轉載 生命力新聞/文:陳俞晴、林澤衛 生活中充斥著許多一次性的產品,民眾使用完就丟的習慣,讓回收業者處理垃圾的速度,始終趕不上被製造與被丟棄出來的垃圾量,進而造成了焚化爐與回收業者的負擔,環境的汙染也越來越嚴重。

為了從源頭改善垃圾汙染的問題,芒菓丹建立起一套「資源全循環系統」,以租代替買的方式,將晶圓盒原料製成的「再生循環展示櫃」交給民眾,當民眾不再使用到時,不用丟它,芒菓丹會將產品收回再利用,再次提供給下一位顧客使用。

成立新品牌芒菓丹改變民眾丟的習慣 「芒菓丹」為一塑膠再生利用工廠貿塑企業的旗下新品牌,在2018年成立。

由林澤嵐所創辦的「芒菓丹」綠色品牌,希望改變人們丟的動作和習慣,致力於讓人們「不用再丟」。

同時也打造了一套封閉式的「資源全循環系統」,從回收、再生、租賃到主動收回後不斷地重複循環,讓資源不再流入自然環境。

然而,因為家族企業為家具銷售業的關係,林澤嵐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對於家具類的產品並不陌生,於是選擇以「再生循環展示櫃」為芒菓丹的示範產品。

由承載半導體晶圓片的晶圓盒為原料製成的「再生循環展示櫃」,以租借代替購買的商業模式,將產品簽約給一般民眾或廠商使用。

並可自由選擇展示櫃的租約期限以及租借數量,當人們使用不到展示櫃時,不需要將它丟棄,可通知芒菓丹,芒菓丹會主動派物流車把產品回收回去,再將其循環再製成新的展示櫃,提供給下一位顧客使用,期望能藉由這樣的再生環系統改善垃圾汙染的問題。

而本身畢業於東海大學化學工業系的林澤嵐,曾經銷售過塑膠原料、再生料,也在環保資源回收業從業過十幾年。

從2014年創立貿塑企業以來,都在追求零廢棄及全循環的目標,並致力於環保再生循環系統的發展。

「從拾荒者到分選員一直到整個回收體系的各個人員,大家都很辛苦在做回收,為什麼垃圾好像沒有減少,好像還越來越多,而且還一直不斷流入到自然界裡去」,芒菓丹總經理林澤嵐說。

發現垃圾汙染問題需從源頭做改善 從事回收產業多年以來,林澤嵐發現垃圾污染的問題,是出自於生產者的「製造」以及消費者「丟棄」的行為。

生產者在製造商品時,通常只顧慮到消費者的需求,沒有考量到後端回收體系要如何將商品回收再利用的問題。

而消費者也習慣於將產品用完即丟棄,「大家總認為丟很正常,反正不要了就丟,那生產者就更加不顧一切的大量生產,反正丟了之後,有人會回收嘛,我們以前就是想辦法處理這些東西。

」 許多生產者也為了降低成本、大量生產,經常使用黏著劑或是複合性材料將產品組合在一起,這樣的製程雖然便宜,但卻造成回收體系難以回收再利用的結果。

因為不同材質的混合或過度黏著的物品不易分離,都要讓資源回收業者花上更多的精力去回收,甚至要花費昂貴金額購買專業設備來處理,對於業者來說是不符合工資和經濟效益的。

因此,許多業者選擇直接把回收物當垃圾丟掉,「我們發現其實被再利用的比例好像越來越少,變成垃圾的量好像越來越多」,林澤嵐說。

「其實,塑膠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如果說我們沒辦法把這個東西再次循環的話,它又再次流入大自然中成為垃圾,不是很可惜嗎?」,芒菓丹行銷公關部副理曾靖文說,「與其我們抗拒它、不用它,那不如我們就敞開心胸,去想想如何循環利用它。

因為現在很多人都覺得那我不要用,但其實塑膠已經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真的是不用不行,與其不要不用它,如何善用它才是我們最大的目的。

」 建立資源全循環系統讓資源不斷循環 於是,芒菓丹開始建立起「資源全循環系統」,並與晶圓廠收購報廢的晶圓盒,做為整個再生循環系統的原料。

分別有8吋與12吋的晶圓盒,「可能是使用次數很多,或是它已經有瑕疵、有毀損」,「那其實我們看這些料都很新、很棒,那我們想辦法讓它可以再重生成其他的塑膠,再被利用,不要把它浪費掉」,例如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等再生塑料,芒菓丹營運部經理周啟弘說。

承載半導體晶圓片的晶圓盒有許多材質種類,而資源全循環系統在生產品時,以PC聚碳酸酯的新型熱塑性塑料為主,此塑料透明度高且具有高度韌性,林澤嵐說,因為台灣有半導體產業鏈,「它的量很穩定、量又很大,然後在我們整個回收再利用的過程又很熟悉,所以我們就選定晶圓盒的材料,先掌握這個物料,有了這個物料後,再把整個資源全循環系統建立起來。

」 芒菓丹所建立的「資源全循環系統」,為一個封閉式的再生循環系統。

從平台的產品出租、消費者的使用過程、逆物流系統的主動回收,到回收產品的循環再製,以及最後再將再生製成的產品出租給下一位顧客,這樣的循環系統,「讓整個資源一直不斷地重複循環再利用,它就不會有一個流入自然界的機會,那以此去改善現在目前環境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創立這個企業的初衷」,林澤嵐說。

出租再生循環展示櫃讓消費者不用再丟 芒菓丹也在2019年12月推出示範產品,以晶圓盒原料製成的「再生循環展示櫃」,出租給消費者使用。

而民眾而也能自由選擇展示櫃的組合大小,最小小到一格,最大可以排到一整面牆之大。

林澤嵐說,「這個材料的特性透明、很光亮,當光一打其實很漂亮,再來是它的強韌度很夠,俗稱叫防彈膠,所以拿來做展示櫃,我是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而在再生循環展示櫃的製作過程中,員工會先將回收來的晶圓盒分類、拆解,再經由磨碎機磨除標籤貼紙,然後依照白、黃、藍顏色的分類,分別放入不同的粉碎機台粉碎。

同時,也會放入回收的再生展示櫃層板一同進行粉碎,讓再生料與原生材料結合,形成循環再生系統。

這些PC粉碎再交由外包商進行「抽粒子」的動作,將其變成圓柱體狀的PC粒子,便能更好熱熔成型。

最後再以射出成型機將PC粒子射出成型至模具中,就製成了再生展示櫃層板和零組件。

「再生循環展示櫃」以PC聚碳酸酯的塑料製成的層板和零組件,並搭配鋁罐回收製成的支架組合而成。

然而,在設計展示櫃產品的初階段,林澤嵐就考量到後端回收體系再利用的問題,於是以模組化的方式設計,並堅持不黏合、不烤漆、不電鍍、不焊接,以及材質單一為目標,讓產品在回收端能好拆解、好分類,順利地進入芒菓丹回收體系再利用,進而達到零廢棄及全循環的目標。

芒菓丹期望改變民眾讓品牌被民眾看見 芒菓丹成立一年多以來,「再生循環展示櫃」多以展覽、餐廳與醫院為主要客源,未來也會以平台發展為目標,並與異業合作開發更多可以再生循環的產品。

曾靖文說,「別人看到你的東西、你的品牌,然後會『哇』一聲,就代表這個名牌對他的印象是好的,那也就更肯定我們這一年來的努力是有回饋的,那我們也會繼續努力」。

期望讓更多消費者清楚地知道,在跟芒菓丹的合作過程中,堅持不讓消費者丟掉任何一件東西的理念,也希望將來民眾的周遭有越來越多的東西,是可以不用再丟。

「芒菓丹台語就叫免擱擔,希望說將來這個品牌,之後在國外、在全世界能夠發揚光大的時候,也能夠讓外國人念台語,念芒菓丹他就在念台語,代表這個品牌是來自台灣」,林澤嵐說,希望藉由芒菓丹的再生循環系統和產品開發改變台灣民眾,再去改變其他國家,並將理念宣揚到各個地方,讓大家都能夠不要再丟東西。

採訪側記 第一次進入大型的循環再生系統的工廠,看見了每位員工不畏懼機器地聲響,在熱烘烘的工廠裡,仍然不停歇地將晶圓盒一個一個放入機台中作業,那是我最印象深刻的畫面。

也讓我們看見了創辦人林澤嵐非常想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熱情,讓我們知道,台灣有著一群人正在為環境汙染以及環境永續的問題努力著,讓我們非常感動,也很感謝。

全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展示櫃以租代買芒菓丹幫你收回再利用 邀請你成為電力小兵,讓社企流網站發電量更高、續航力更久! →了解更多 延伸閱讀 >> 雪碧捨棄經典綠包裝卻更「綠」了!透明瓶身讓回收更容易 >> 以大象糞便造紙!泰國「PooPooPaper」製環保筆記本,銷售市場擴及歐美、東南亞 >> 回收率高達82%、回收再製率也領先全球!看瑞士怎麼戰勝可觀垃圾量 想在工作中改變社會嗎?你不能不知道什麼是「力世代」! 來此讀新知、拓人脈、看職缺、找資源,讓我們一起出發,開創自己的影響力職涯。

>>>手刀前往《力世代——社會創新人才站出來》完整策展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以租代買循環經濟回收資源循環 你可能也喜歡 將回收竹筷變家具!在森林中長大的木匠,投入循環經濟減浪費 碎布只能說再見?印度創業家攜上百時尚品牌,讓廢棄物再製成飾品 英國新創打造未來服飾:曾用諾貝爾獲獎材質製外套,現要將退役消防裝備變毛衣 站上核心循環工作第一線!慈濟環保志業X巨獸綠色科技,化垃圾為黃金 為手機找到第二生命!法國電商讓「整新機」成高 CP值代名詞 東京奧運開幕倒數:機器人編加油曲、舊電子產品製獎牌,4大創新亮點一次看 浴室裡的減塑日常!ZEROBOTTLE建立洗沐用品租借模式,創造消費者、店家與環境的共好循環 拿掉標籤有助提升回收效益!Evian礦泉水直接將logo刻在瓶身,盼達到100%塑膠回收率 生命力新聞:觸發社會創新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新聞網站:http://www.vita.tw。

粉絲專頁:http://goo.gl/st2wwn。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本週熱門案例 1 做焦慮世代的暖心陪伴——「溫度日記」讓你記錄最真實的自己,為身心靈充電 創業 2 這台MIT「造水機」把空氣變成飲用水,可供應一般家庭日常飲水量 科技 3 想吃蛋,自己養隻雞!他將陽台改造成雞舍,啟動都市裡的自給生活 食農 4 一所沒有校園的大學!「Minerva」不教應付考試的課程,將學習場域推向全世界 科技 5 這間中途之家幫貓又幫人!他們讓貓咪「自己賺錢」、更陪飼主度過難關 創業 訂閱電子報文章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社企流十週年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主題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看更多主題 回到最上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