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城牆都建成「鋸齒狀」? - 歷史- 話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代城牆是保護城鎮的防線,如今成為重要歷史古蹟。
而古代戰爭時,防守方為了加強保護,城外會設有護城河,甚至往城裡建起二重或三重瓮城,加強城堡或關隘的防守,避免敵軍爬上城牆、攻破大門,但大家有發現到,城牆為何都建成「鋸齒狀」嗎?而這項設計並非為了美觀,而是有作戰因素的。
古代城牆主要由牆體、城樓、角樓、城門和甕城等部分構成,而城牆或城池旁突出的建築,上部稱為「敵台、墩台」,而下部則稱「馬面」,會隨城牆位置的不同,而設計出不同的馬面,由於它底下突出的牆體長如馬臉,因此得名,因此若從側面看城牆,會發現整片城牆宛如呈現鋸齒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