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仁溪流域濕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仁溪為臺南與高雄的界河,早期溪水清澈,在荷據時期稱為「淡水溪」,據歷史學者江樹生教授推測,淡水溪之名,可能源於荷蘭人從溪水汲取飲用水而得,足見其水質優良, ... 移至主內容 二仁溪流域濕地 首頁 / 棲地經營管理 一條溪,與一群人,重生的美麗 二仁溪為臺南與高雄的界河,早期溪水清澈,在荷據時期稱為「淡水溪」,據歷史學者江樹生教授推測,淡水溪之名,可能源於荷蘭人從溪水汲取飲用水而得,足見其水質優良,人們依此秀水從事漁業捕撈,並衍生珍貴的漁村信仰與文化,但隨自然環境變遷與產業機能轉型,二仁溪產生嚴重巨變。

1960年代,回收貴重金屬的技術出現之後,高雄港拆船業興起,眾多電子廢棄物從國外進口,二仁溪中下游地區因資源不如其他地區豐沛,居民開始以拆船業、回收廢五金與熔煉業維生,當時家家戶戶皆可看到回收廢五金的景象,尤以臺南灣裡為大本營。

全盛時期,每日廢五金進口可達100個貨櫃,在灣裡堆出一座座廢五金小山。

然而廢五金拆解的過程,需使用酸性化學物質,因此空氣中總是彌漫著各色酸臭煙霧,而熔煉的廢液則直接排放至溪河中,河道兩岸,更可見取下貴重金屬後無用的電子廢棄物任意堆置,有時甚至露天燃燒這些廢棄物,各種污染加成產生嚴重空污、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毒物質,導致原本清澈的二仁溪成為「臺版黑龍江」,亦成為全世界重金屬汙染最嚴重的河川。

   二仁溪廢五金時代,河水經常出現五顏六色的情況。

     早期二仁溪的河床,堆滿廢五金。

     堆積在二仁溪河岸的廢五金,嚴重影響水質、生態與人的生活。

    1986年,爆發綠牡蠣事件,二仁溪口的養殖牡蠣體內,含有超標40倍的銅離子含量,引起全國譁然,政府開始禁止廢五金進口,但遺留下的大量廢棄物,仍堆置在河道兩岸,日夜受溪水、雨水淘刷,光是清除廢棄物就花了十幾年、十幾億,至今仍未清除完畢。

從小在二仁溪長大的蘇水龍先生,集結二仁溪的漁民,組成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並於2007年認養二仁溪下游嚴重污染的白沙崙濕地,台灣濕地保護聯盟亦於2013年認養同屬二仁溪下游段的大甲二行濕地,將棲地營造、環境倡議的經驗,串連政府與當地社區組織,與茄萣舢筏協會共同進行二仁溪總體流域的整治與復育工作。

2014至2015年,濕盟申請通過「二仁溪大甲濕地保育行動計畫」,獲得水利署及臺南市政府補助,推動河灘地生態復育及教育推廣工作;2016年,擴展生態調查及巡守範圍,更名為「二仁溪下游濕地保育行動計畫」,將大甲二行濕地的堤頂營造為景觀休憩之用、步道與人工濕地作為環境教育之用,而感潮灘地則保留給生態棲地之用。

二仁溪復育工作推展至今,其水質雖不比百年前的淡水溪風貌,但已獲得大幅改善,「黑水」變得比過去乾淨,死寂一片的環境也恢復生機,人們逐漸願意在二仁溪流域活動;而當時壯年黑髮的蘇水龍先生,如今已鬢髮灰白,但仍堅持不懈與濕盟、茄萣舢筏協會,站在二仁溪復育的前線,期許二仁溪回到他兒時的景致。

   整治二仁溪兩岸,並營造適合生物生存的濕地。

     直到現在,蘇水龍先生仍對二仁溪復育與教育,不遺餘力。

   把綠意種回來,一人一棵樹,每個人都是二仁溪的希望。

   因為眾人的努力,二仁溪逐漸重現生機。

     棲地營造改善了自然環境,使更多生物願意在二仁溪流域棲息、繁衍。

     大甲二行濕地的黃昏,高蹺鴴的身影,成為迷人的風景。

    破壞自然生態,輕而易舉;但復育,卻曠日費時。

二仁溪的故事說明經濟發展若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犧牲的終究是居民與動植物的健康,以及生存空間。

在過去的時空背景下,環保意識低落,人們未能規劃與自然環境共生,而現在的二仁溪復育有成,亦開始將明智利用的理念植入,濕盟於2016年認養港尾溝溪滯洪池,並在滯洪池邊建立「二仁溪流域教育中心」,期望整合二仁溪的保育歷程、生態與人文景觀之資源,將整體流域塑造為河流博物館,意即整體流域都有其博大及獨特之處,向民眾展現並宣導二仁溪的轉變及價值。

  我們的目標 1.生物資源調查:建立二仁溪下游生物資源資料庫。

2.二仁溪流域學校:從大甲國小學習課程出發,串連沿岸各級學校與社區學習機制。

3.社區自主棲地經營管理:設計全年度的系列活動招募濕地志工,儲備未來經營管理人力。

4.推展二仁溪特色活動:以早期灣裡萬年殿水路王船遶境祭典為雛型,加強文化內涵的探討與論述;擴大與相關民間單位及公部門的合作與資源整合。

期望有朝一日二仁溪水路王船再現!    二仁溪從「臺版黑龍江」到生態親水之地、從工業發展轉向以生態教育與景觀遊憩為主,見證了復育的價值。

     濕盟講師將二仁溪的復育之路帶入生態體驗中,培養孩子觀察與思索自然議題。

     將生態調查與監測,融合環境教育,啟發孩童的知識與心智。

     二仁溪流域教育中心的資源,亦走入當地學校,強化濕地保育教育。

    二仁溪流域濕地小知識 二仁溪流域濕地,意指包含白沙崙濕地、大甲二行濕地、文賢灘地等河岸型濕地,以及港尾溝溪滯洪池所形成之人工水域,還有河道兩岸的漁塭等,遍佈廣泛。

棲地營造應以總體生態為概念,因此二仁溪的復育,不只濕地,而是涵蓋「整條流域」的保護工作及週邊社區再造。

常見物種:烏魚、海茄苳、欖李、星點彈塗魚(花跳)、小彈塗魚(孔鏗)、招潮蟹、凶狠圓軸蟹、大白鷺、小白鷺、蒼鷺、高蹺鴴。

    活動預約 我們的成果 282 生物種類 13823 參訪人數 413 活動場次 社團法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 我們是一個全國性的非營利組織(NGO/NPO),致力於濕地及相關生態保護工作。

最新消息 關於濕盟 探索濕地 棲地經營管理 活動推廣 支持我們 聯絡我們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電話:06-2251949‧06-2251880 傳真:06-2251903 地址:700-010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108號2樓 統一編號:92078638 請升級或更換其他瀏覽器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

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