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道教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道教,屬於中華道教的一個重要分支,台灣居民多為大陸移民,認同繼承中華道教文化,但是由於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又有所不同,帶有一定的閩南地方色彩, ... 台灣道教 台灣道教,屬於中華道教的一個重要分支,台灣居民多為大陸移民,認同繼承中華道教文化,但是由於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又有所不同,帶有一定的閩南地方色彩,特色信仰是對媽祖的崇拜。

台灣的道教今日的台灣居民,只有少數屬於土著的中國高山族同胞,大多數是由祖國大陸的福建、廣東等省移民而來。

移民們來到台灣,自然也帶來了他們的文化,他們的宗教信仰。

台灣群眾信仰道教非常普遍,大的城鎮建有眾多規模宏大的道教宮觀,幾乎每個村莊都有道教小廟。

據1994年12月9日台灣《中華日報》報導,台灣道教廟宇共有八千余座。

台灣的宮觀中供奉的神仙主要是天上聖母(媽祖)、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和關聖帝君(關羽)。

現今台灣有三分之一的同胞都信仰媽祖,全島共有媽祖廟500余座。

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有400余座,供奉關聖帝君的廟宇有300余座。

下面簡要介紹幾座台灣的著名道教廟宇。

歷史台灣首廟天壇:坐落在台南市。

原稱天公廟(天公是台灣民眾對玉皇大帝的稱呼),1983年改定為現名。

鄭成功當年收復台灣時,就是在天壇原址上祭告天地的。

此後台灣官民集資在此建廟,主祀玉皇大帝,同祀斗母、三官、北斗等。

全廟建築為三進宮殿式。

前殿龍柱為清鹹豐五年(1855年)所造,正殿龍柱為同治年間(1862-1875年)所鏤。

石材來自大陸,雕刻細密,造型古朴,堪稱精品。

正殿無神像,置神龕一座,內奉玉皇大帝聖位。

殿外楹柱上懸有「一」字匾,為台南古都三大名匾之一。

後殿主奉三清,是道士舉行日常宗教活動的地方。

每年農歷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聖誕,這里均有隆重的祭祀活動。

宜蘭三清宮:位於宜蘭縣冬山鄉。

供奉道教最高神三清道祖。

1971年開工建造,1983年正殿工程正式完成。

1985年成立管理委員會。

1990年第二期工程--左右兩殿峻工。

此後又有擴建。

現在主要建築有三清聖境牌坊、三清殿(供奉三清道祖)、彌羅殿(供奉玉皇大帝)、妙羅殿(供奉救苦天尊)、圓明殿(供奉斗姆天尊)、九龍壁、回廊、文化大樓等。

該廟由台灣「中華道教會」定名為「台灣總廟三清宮」。

台北行天宮: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

創建於1943年,主要供奉關聖帝君。

台灣商人以關聖帝君為保護神。

一說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

後世商人公認關公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

二說因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

所以行天宮的香火一年四季都十分旺盛。

台南府城隍廟:坐落在台南市青年路133號。

相傳為鄭成功收復台灣後所建,距今已有300余年歷史,當是台灣省首座城隍廟。

台灣當局定其為二級古跡。

府城隍廟的建築為閩粵式廟觀風格,方座台基,屋頂為硬山式無翹屋脊,殿牆上有泥塑彩色浮雕,龍柱、石獅、石枕等裝飾一應俱全,華麗堂皇。

正殿前有拜殿和龍虎殿。

正殿奉祀台南府城隍,坐像垂拱,面容溫和淡泊,恩威並濟。

後側有五尊大小不一的鎮廟城隍。

陪祀的有七爺立於左側,八爺立於右側。

另有二十四司和文武判官等塑像。

城隍信仰自唐代以後在中國社會就已相當興盛。

明時對祭祀城隍已定禮制,形成天下城隍、都城隍、府城隍、州城隍和縣城隍的神位等級體系。

該城隍廟的等級為府城隍。

高雄道德院:坐落在高雄市三民區金獅湖畔,由郭騰芳道長於1960年發起修建。

當年建成主殿供奉三清道祖。

此後陸續建成前殿、中殿、後殿。

前殿名太極聖殿,主祀玉皇大帝,陪祀南北斗星君。

中殿名無極殿,供奉太上道祖。

後殿名萬神總元殿,神龕分上下兩層,上層供奉三清和玉皇大帝,下層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南極長生大帝和北極紫微大帝。

整座宮觀巍峨壯觀,前臨碧波粼粼的金獅湖,後依鍾靈毓秀的獅子山,建築采用華南式,檐上剪粘繁復精細,廟中雕作彩繪,皆有可觀之處。

台灣的道士大多屬於正一派,也有全真派、武當派、崆峒派的。

不過,無論屬於什麽派,台灣道士多系居家道士。

台灣的道教組織主要有台灣省道教會和「中華道教總會」。

台灣道教宮觀在社會服務和社會救濟方面,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現為建立醫院、社區活動中心、音樂中心、圖書館、民眾閱覽室、運動場、舉辦國學講座班、書法美術班、養生修煉班、舞蹈班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台灣道教的根在大陸,祖庭在大陸,近年來,台灣道教界人士經常到大陸的宮觀謁祖朝聖,並與大陸道教界共同舉辦一些重大的道教活動。

大陸道教界亦多次應邀派代表團前往台灣參觀訪問。

海峽兩岸道教界人士的頻繁交往和交流,這對於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對於弘揚道教文化,都是有益的。

道教天師第六十五代後裔:張繼禹: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全國青聯副主席。

張金濤:天師府主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張金華:世界易經風水研究院院長、貴溪撒縣設市市徽設計者。

相關詞條 道教 道教,又名道家、黃老、老氏與玄門等,由張道陵張天師於東漢時期創立,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固有宗教,並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

而《道... 道教歷史   玄門經典   神仙譜系   仙家人物   仙道文化 中國道教史 中國道教史,指在各國都有各種的種類,而道教發展也越來越多樣化,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崇拜多神,追求得成仙,濟世人。

她不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要地位,... 概況   起源   孕育   誕生   魏晉之際的傳播與分化 美國道教 美國的道教研究大體可分為二戰前後兩個階段。

戰前研究成果不多,影響甚微。

從東方學來說,戰時重點放在日本,冷戰時期重點放在前蘇聯,自韓戰起才轉向中國。

以... 早期的道教研究   一本可供了解歐美中國宗教研究的工具書   素諳中國宗教研究的吉拉多特教授們 台灣 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歷史上,台灣曾被西班牙、荷蘭、日本先後占領過。

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重歸中國的版圖。

1949年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名稱   歷史   地理   政治   區劃 台灣喪葬 台灣喪葬於台灣不只是一種喪禮儀式,在民間亦演變成相當重要民俗文化。

即使都會化程度極高的台灣各大城市,喪葬殯儀仍十分講究。

不僅於此,台灣喪葬於台灣的生命教... 分類   流程   詳細流程   相關連結-喪葬風俗   參考資料 韓國道教 韓國道教,中國的神仙故事和方士早在秦漢時期就已到達朝鮮,如秦始皇時方士韓終到達今朝鮮半島建立了馬韓國,據說五斗米道在3世紀初即已傳入朝鮮;但就文獻記載,... 起源傳承   道教流派   道教研究   相關文化 修仙[道教詞語] 修仙一般指通過某種途徑鍛鍊自我,不斷改造自我而成仙的過程。

其目的是為了達到自身強大,長生不老之術。

多見於網路小說,有修道,修真,修魔之區別,成仙有鬼仙,... 修仙概念   修仙分類   修仙三訣   修仙之法   學仙困境 台灣[中國行政區域] 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歷史上,台灣曾被西班牙、荷蘭、日本先後占領過。

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重歸中國的版圖。

1949年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名稱   歷史   地理   政治   區劃 相關搜尋茅山道教武當山古建築群達賴喇嘛吸血鬼玄妙觀大慈法王釋迦益西台灣道教基督教朱厚熜佛教倉央嘉措大成就者龍朵加參元始天尊武當山耶穌萬聖節定安《無能子》熱門詞條FAEHallOfFameing世界奇妙物語光頭可樂雞翅天國的階梯姜維平臺愛心圖我叫阪本有效位數橙堡洪荒元符錄炒茄子烘箱芽芽蔡少芬貝樂虎兒歌貧乏神來了陶瓷保鮮碗顏珛聿食品安全法餐桌椅timbuk2《赤色風暴》九大行星國家女子籃球聯盟在別康橋嬰靈孫明明官場之風流人生富良野小綠恐龍王國攤於海日本米糠油事件木地板林錫山極品家丁環島童貞蜂蠟hill于冠華卡通壁紙戎祥浪琴百鬼夜行抄索尼音樂娛樂公司美好時代台灣道教@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