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劇團––打開戲劇教育的大門 - 島嶼基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開劇團」團長劉仲倫(右起三)。
戲劇的種子. 小學就讀新竹的龍山國小光明分校,是一所純樸的鄉下小學,人數極少,早期 ...
Skiptocontent
島嶼基調
封面故事
人物誌
生活感
愛讀冊
風格實驗室
×
想找找什麼嗎?
近期文章
異業合作拓展數位閱讀樂趣——專訪「BOOK☆WALKER」營運企劃部
創造讀者美好寶藏——訪談前東立出版社編輯
在漆黑市場尋找星星——專訪尖端出版社編輯
凡事只說實話的熱情寫手——專訪碰碰俺爺
輕小說跨產業合作之觀察淺談——專訪作家月亮熊
撰文/田筱琪影像提供/大開劇團
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對普羅大眾敞開戲劇之門,就像現代的戲班子一樣,從廟口到舞台,與親眾共同倘祥在戲劇裡。
留著蓬鬆大捲髮,笑聲爽朗,舉手投足皆有著戲劇性,她是「大開劇團」團長劉仲倫,同時也是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專門開設劇場、表演、文創等相關課程。
學生口中的咪咪老師,平常是笑咪咪的開心果,但只要她戲劇魂上身,受訪的學生略略收起笑臉,小聲地說:「認真、嚴格、一絲不苟」。
正是這種態度,這十年來靜宜台文系每年都能拿出一齣漂亮的文學大戲,那些在外人眼中不太可能成就的事,劉仲倫咬著牙硬是撐起一片天,這些堅持,都源於她對戲劇教育虔誠的信仰。
「大開劇團」團長劉仲倫(右起三)。
戲劇的種子
小學就讀新竹的龍山國小光明分校,是一所純樸的鄉下小學,人數極少,早期學校的老師都是跟著國民政府來台的「外省人」,裡面有不少人,是對戲曲有興趣的「票友」,這群票友們會在放學後教孩子唱京劇,她也是這群唱京劇的孩子之一。
「我還記得當時長得其貌不揚的都去演武大郎,所以我就是演武大郎,但老師有允諾我五年級的時候可以演紅娘,結果我五年級就轉學了。
」劉仲倫笑著說。
在那個電視只有老三台的年代,能夠看戲可說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那時孩子們放學回家打開電視的時間,正好是京劇播出的時間,所以當時在學校學完京劇,回到家又看到京劇的片段,讓兒時的她對戲劇產生濃厚的興趣。
人生的轉折點
劉仲倫小時候其實對跳舞比較熱衷,也較喜歡圈劇動作轉換出來的圈舞,因此一路習舞到高中。
有天舞蹈練習時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就醫後,發現她心臟發育不完整,不適合運動,因此不得不放棄她最愛的舞蹈。
時逢升學階段,原以為可以靠著最愛的舞蹈往人生的道路上邁進,如今卻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心灰意冷的她試著重新找尋生命的出口,在高中老師的問举下,開始思考該如何繼紹運用舞蹈優勢做喜歡的事。
有了兒時的戲劇因子,以及習舞時偏愛的國舞,劉仲倫以舞蹈的方式進入了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前身)。
表演是一個需要高度合作的活動,同學們必須朝夕相處.每天共同排演及討論,因此戲劇系同學的感情都十分融洽,這樣的夥伴關係是表演藝術不可或缺的,在舞台上每一個人都必須全心全力的付出,只為了那過了就無法再次重現的一分一秒合作而非競爭.這也是使劉仲倫熱愛戲劇的原因。
以戲劇教育為志業的劇團
1992年自國立藝術學院畢業後,劉仲倫赴美念書,學習戲劇教育。
昴業後,她決定回到台中,因為當時的台中是一個沒有戲劇土壤的地方,所以她決定在自己的家鄉做戲劇人才培育.劉仲倫覺得這是她的使命,父母親也非常支持。
1998年,「大開劇團」成立,主要以社區議題、社會關懷為導向,劇團都與民眾合作,以社區劇場的形式演出。
大開的第一齣戲與高鐵的土地開發有關,當時高鐵行經台中市烏日區(當時烏日鄉),劇團成員便前往烏日做社區訪査,深入了解在地居民的生活及想法,甚至參加社區的里民大會,與在地人培養情誼,透過積極與民眾互動,為社區量身打造《風微微,水清清,溪畔過一生》,這是大開與民眾共同打造的第一齣戲劇,並邀請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演出,而這齣戲訴說著時代與社會變遷下,社區的人們對過往的緬懷。
由於設區劇場是非商業性的演出,不售票,所以劇團並不會有進帳,但劇團要養,團員日子要過,如何讓劇團有收入,是劉仲倫當時經營大開最迫切需要被解決的問題。
因此,她教大開團員們做戲劇教育,也花了許多時間累積了許多教案,把戲劇教育系統建立起來,這些教案足以讓團員平時可以在劇場做演出,也能在學校做教學。
「做劇團不是有熱情就好,專業也是很重要的,要下苦功。
」劉仲倫說。
台文劇場,扎根十二年
「我不認為社區民眾的演出就是粗糙的,同樣在台文劇場裡,不可以因為是學生就表現得很業餘。
」靜宜大學台文系邀請劉仲倫任教,當時台文系所有同學都要參加台文劇場的演出,第一屆參考楊逵的作品《牛犁分家》,為台文劇場的第一號作品,台文系一直都保持一年做一齣戲,且這齣戲必須與台灣文學有闞係,但非直接改寫一個文學作品,劉仲倫認為學生應該要有學生的觀點,學生該思考如何將文學文本變成戲劇腳本,搬上舞台演出。
2017年,台文劇場第12號作品《星條旗下的藍衫夢》,就是在「台文劇場公演與實務」的課程中,劉仲倫領著同學,師生共讀文學文本發想出來的劇碼。
以70年代加工職場為背景,描寫藍領階級犧牲青春,為家庭及國家打拚,透過此作品向所有為台灣經濟打拚的勞工朋友們致敬。
「台灣表演藝術教育資源其實不少,但由於台灣教育輕視,導致表演藝術一直處於弱勢的狀態,包括各級學校。
」劉仲倫說。
《星條旗下的藍衫夢》劇照。
打造一座平台
對於大開劇團,劉仲倫想做的事情就是對一般大眾打開戲劇之門·所以即便民眾不是戲劇科班出身,但經過劇團的訓練之後.依然能夠站在舞台上演出,而且不比專業科系的人差。
劇團就像一個大家庭,劉仲倫很享受這一點,不過也常常要面對新的問題,如年輕團員對戲劇工作的看法逐漸跟過往不同.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跟選擇·難免會與她的期待產生衝突,她也只能調整心態去理解這一切。
如今的表演藝術圏,是每一個孩子身上要有十八般武藝,以前是打團體戰,現在的孩子要一個人身兼多職。
對劉仲倫而言,大開要做的就是一個平台,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在孩子遭遇困難時給予建議,而不是發展的阻礙,而是成為年輕團員們能夠繼續前行的動力。
0
文章導覽
PreviouspostNextpost
Author
RelatedPosts
撰文/王婕安攝影/王曉嵐和碰碰約好見面的這一天,是接近聖誕節的平日午後,碰碰留著一頭流利俏皮的日系短髮,一副黑色的圓框眼鏡,白裡透紅的皮膚上沒有過多的粉飾,打扮整潔休閒,散發的氣質為勞頓的城市增添一抹愜意的隨性。
日常即靈感 碰碰本來的筆名是俺爺,只[…]
撰文/王婕安照片提供/月亮熊十二月的台北,整座天空看起來總是灰心,吹來的風寒凍刺骨,我們拉緊了衣領加快腳步,穿梭各式商業大廈的騎樓,在充滿歐式古典傢俱、裝飾的建築前停下腳步,月亮熊身材高挑,親切地問候瞬間融化了隔膜,推開沉重的湖水藍大門,濃厚的咖啡氣息撲鼻而來。
[…]
撰文/廖翌帆攝影/朱潔怡在動畫產業不健全的台灣,輕小說要動畫化很不容易,近年來台灣在改編影視IP方面下足功夫,有許多書籍改編影劇登上螢幕。
既然動畫化困難,讓輕小說改編成影劇又如何?有一位作家就達成台灣輕小說第一個真人影視化的成就,他有一部作品曾紅遍台灣、香港、澳門,在讀者間[…]
撰文/王曉嵐攝影/王婕安「我常會跟學生說,你在這一行就要一直看,這個行業一直在變,它其實不是不變的。
」 2011年獲得台灣角川輕小說大賞銅賞,同時是2014年尖端浮文字新人獎與2015年東立原創大賽銀賞得主,作為三大賞獲獎人的值言出道作品橫跨男女向輕[…]
撰文/廖翌帆攝影/朱潔怡因為看了一部作品讓你嚮往書裡的世界,喜歡裡頭的角色,使你有了創作衝動,開始提起筆構築屬於自己的故事。
這是寫作者多少有過的經驗,亞次圓也不例外。
從Youtuber、ACGN動漫文化評論家等多種身分,跨領域成為輕小說作家,影響他作品的起源與[…]
撰文/王曉嵐攝影/朱潔怡「在現在這麼資訊爆炸時代,時間是有限的,大家都很忙,所以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大家可以坐下好好享受故事的時代了。
」一語破開並對當前時代作下註解,身為輕小說家的小鹿,曾在2013年以出道作《當戀愛成為交易的時候》獲得角川華文輕小說大賞銅賞,同時也是台灣國產遊[…]
發佈留言取消回覆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留言顯示名稱*
電子郵件地址*
個人網站網址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舊城中的老靈魂––全安堂太陽餅博物館
82月,2021
設計/被設計的理由––空白地區彭星凱專訪
82月,2021
延伸文章資訊
- 1【大開劇團】
【大開劇團】. 大開的意思取自聖經:“只要大大的開口,就大大的充滿”。 把民眾帶入劇場,把劇場帶入社區. 大開劇團於民國87年在台中市成立,”大開”二字是取自聖經中的” ...
- 2團隊名稱 - 紙風車-台灣鄉村卡車藝術工程
大開劇團在1998年成立於台中市,大開劇團為中部唯一於94~102年唯一連續九年獲選文化部『國家扶植演藝團隊』,並於101年榮獲台中市文化局首屆表演藝術「金藝獎」。
- 3大開劇團––打開戲劇教育的大門 - 島嶼基調
「大開劇團」團長劉仲倫(右起三)。 戲劇的種子. 小學就讀新竹的龍山國小光明分校,是一所純樸的鄉下小學,人數極少,早期 ...
- 4大開劇團簡介
原本想好好發展個人表演事業,遂成立大開劇團,豈知一成立後,擔任團長一職,處理使命、願景與維運,就再也沒有演出機會。目前在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專任,推動院校內 ...
- 5大開劇團簡介
大開劇團於1998年在台中市成立。為了讓中部人可以認識、享受戲劇並進一步的分享與創造共同記憶,團長劉仲倫自美國取得戲劇教育碩士後,隨即返鄉組成大開劇團,希望大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