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大家誤會了!毒品「除罪化」≠「合法化」 | 信傳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束連文強調,「除罪化」並不等同於「合法化」,後者是將藥品合法,但除罪化這些毒品仍然不合法,只是使用者不會有罪名。

他舉例,如開車違規右轉就是「違法 ... 醫師:大家誤會了!毒品「除罪化」≠「合法化」毒品除罪化爭議延燒,學者認為去罪不代表「合法」。

(圖片來源/HuffingtonPost)政府政策陳彥驊2017-05-0518:21小中大毒品除罪化爭議延燒,學者認為去罪不代表「合法」。

(圖片來源/HuffingtonPost)前民進黨立委顧立雄先前曾提出「施用毒品罪醫療前置化」修法,卻遭到外界質疑此舉是要將毒品「除罪化」而引來撻伐。

在一份最新的民調中顯示,有超過75%的民眾反對將毒品除罪化。

但學者抱不平的回應,除罪化並不等同於合法,仍會保留對使用者的處罰,且僅是除去「罪名」。

對於國人濫用藥物的觀感,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5日公布一份民調,基金會代表陳松柏指出,約有8.82%的民眾,周遭親友有濫用毒品的現象,且有84.14%的受訪者認為毒品氾濫已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時有9成以上的民眾認為,政府應積極解決監獄及煙毒勒戒所人滿為患的問題。

陳松柏接著表示,有59.8%的受訪者認為,台灣校園與軍中毒品氾濫的主要根源為「家庭教育問題」、「社會風氣問題」及「政府管制與因應措施欠佳」,超過7成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優先從加重刑責與強力掃毒做起,以這個方法杜絕毒品危害。

另外,有超過75%的民眾反對「毒品除罪化」修法。

民調反對,NGO也不贊同毒品除罪化 陳松柏代表草根文教基金會向政府提出建議,除了反對毒品除罪化以外,也認為應加重吸毒販運者刑責,並加強掃毒。

家庭、學校、社區及政府通力合作建立反毒、緝毒、戒毒的完整體系配套措施;並對軍中及校園(家長同意的前提下)進行全面性尿篩驗毒,及早發現防患。

針對防堵毒品措施,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學系教授許福生建議,政府應整合專責機構處理。

他表示,現階段「每個部會都在反毒,但是誰在統整?」由於每個部會都各做各的,即便輪流舉辦反毒會議,但仍無法有效執行。

但對於民調、基金會皆反對毒品除罪化的情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束連文表示,仍約有15.35%的民眾同意毒品除罪化,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這些群眾與「周遭親友濫用毒品者」重疊,凸顯出真正接觸過藥物成癮者的民眾,才會知道這些人的情況;目前國際上的趨勢也是傾向以「管理」取代「處罰」。

學者:媒體誤導多,讓大眾無法理解全貌 束連文指出,我國長久以來都是以處罰來面對毒品問題,但仍無法妥善抑制。

他舉例,葡萄牙10年前就全面實施毒品除罪化,雖然沒有處以刑罰,但對於使用毒品者仍會科以罰則;而這樣的作法並未導致毒品使用量上升,反而看到因為毒品死亡的人數出現下降,且新型態毒品出現的比例遠低於歐盟平均值,同時因毒品而衍生的犯罪行為也未增加,甚至還為政府省下了許多經費。

束連文批評,媒體報導時常誤導大眾,讓民眾對於實際情況有錯誤印象,例如民眾會覺得台灣毒品氾濫問題很嚴重,但台灣僅有約3%的人口有使用毒品紀錄,低於國際平均值。

根據《2016年世界毒品報告》統計,在2014年時,全球每20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至少使用過一種毒品,約等同於全球5%人口。

束連文強調,「除罪化」並不等同於「合法化」,後者是將藥品合法,但除罪化這些毒品仍然不合法,只是使用者不會有罪名。

他舉例,如開車違規右轉就是「違法」但不屬於犯罪。

許福生也補充說,先前立委所提的修法重點為落實「醫療前置化」,只是避免讓施打毒品者受刑罰,但仍會保留醫療輔導及罰鍰。

社群評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