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泉州看懸絲傀儡:刻木為人,宛然如生 - 新浪新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木偶戲是由演師操作偶形傀儡表演故事的特殊戲曲形式,種類眾多,技藝繁複。

以傀儡作為表演道具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古籍《列子·湯問》中:周穆王從昆崙 ... 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首頁 即時 政治 社會 娛樂 國際 生活 旅遊 科技 體育 財經 綜合 氣象 熱門 綠色永續 俄烏戰爭 POP!微博 最新雜誌 財經新聞> 北京新浪網 到泉州看懸絲傀儡:刻木為人,宛然如生 北京新浪網 (2022-02-1208:54) 分享| 木偶戲是由演師操作偶形傀儡表演故事的特殊戲曲形式,種類眾多,技藝繁複。

以傀儡作為表演道具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古籍《列子·湯問》中:周穆王從昆崙山返回時,在巴蜀一帶遇到了一位神秘的匠人——偃師。

偃師身邊有一位全身都是木紋色彩的奇異人物亦步亦趨,它的舉動與進退都非常逼真。

偃師告訴周穆王這是他製作的木甲藝伶。

木甲藝伶在周穆王面前表演歌舞,表現得十分精彩,結束后,它居然還朝著周穆王的侍妾們眨眼睛。

周穆王見狀大怒,讓身邊的侍衛把偃師抓起來,斥責道:「我對你這個木甲人信以為真,你竟敢欺騙天子,找個真人貼上木皮,就把他當作是奇技。

」偃師連忙把木甲藝伶當著眾人的面拆開。

周穆王看著偃師的木甲藝伶全是以木頭、皮甲、膠漆等材料製成后,才對偃師佩服得五體投地,不由感嘆道:「原來人工的技巧,竟能達到與天地造物者同一個水準,實在不可思議!」漢代,中國誕生了表現形式完整的傀儡戲。

技藝精湛的演師操弄扮演著某一角色的傀儡木偶,伴隨歌曲、舞蹈、對白等藝術手段,當眾表演戲劇故事。

由於表演藝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高超水平,傀儡戲成為「漢百戲」家族中的一員。

泉州的提線木偶劇源自古代懸絲傀儡戲,是傀儡戲中的一朵奇葩。

清朝文人蔡鴻儒在《晉水常談錄》中寫道:「刻木為人,外披以文綉,以絲牽引,宛然如生,謂之傀儡,所云木絲也。

泉人最工此技。

」西晉末年,中原仕族南遷,中原文化易地再生。

成於北齊,盛於唐宋的懸絲木偶戲隨著南遷運動來到了泉州,並在閩南地區廣為流行。

宋元時期,泉州是經濟與文化雙重繁榮發達的地區——海運頻繁,船通外國,有「市井十洲人」和「漲海聲中外國商」的美譽。

包容的文化氛圍,使得來自各國的宗教場所星羅棋布,遍及古城。

名目繁多的慶典活動與紅白喜事都需要懸絲木偶戲的表演。

老人們說,木偶戲最早是敬天的,重要性大於人戲。

古俗明確規定「前棚嘉禮后棚戲」。

禮俗慶典時一定是先表演木偶戲再開場其它戲,請戲的人家對木偶戲師傅非常禮待尊重。

這些歷史條件給予了提線木偶戲在泉州蓬勃發展與大流行的肥沃土壤。

然而,直到我在泉州市木偶劇院的表演現場,才第一次明白這些悠遠的積累究竟意味著哪般精彩。

幕布四垂,劇院一片黝黑。

南音裊裊而起,梨園曲牌的固定旋律古韻十足。

南鼓與銅仔節奏頓挫。

幽暗中,演師或微笑或蹙眉,操縱著手中的鉤牌,腔調與招式渾然天成,忘我地沉浸在戲劇的世界中。

他與舞台前方的木偶心意相通,共同打造一台活色生香的精彩大劇。

泉州木偶戲之所以具有以假亂真的表演神態,關鍵靠演師們精準的拉線。

只有合理的線位,才能讓木偶按照需求動起來。

木偶的構造仿照人體,凡是有關節的部分都有基本線位可以控制,根據劇目的不同,木偶身上還會增添幾處特殊的專用線位,以完成類似於鞠躬、寫字、模擬說話等動作。

在劇目「小沙彌下山」中,小沙彌遵師命下山化緣。

途中風雨驟來,電閃雷鳴。

為免除風雨之苦,小沙彌匆匆敲鐸念經,冀求佛祖庇佑。

誰料,由於平日誦經用心不專,情急之中更是顛三倒四,錯誤百出。

風愈狂,雨愈急,小沙彌跌跌撞撞,吃盡苦頭。

節目活潑逗趣,詼諧生動,尤其表現小沙彌風雨路上慌急情狀的各種精妙步態,妙趣橫生,令人嘆為觀止。

小沙彌的動作詼諧幽默,身體有許多跌倒、奔跑的誇張動作。

臉部動作也憨態可掬,讓人完全忘記它背後有人在操作。

木偶戲分為「生、旦、凈、雜」四大行當。

在鍾馗醉酒一劇中,鍾馗雖在殿試中斬獲文章魁首,卻相貌醜陋。

唐皇以貌取人,不予錄取,鍾馗憤而自盡,被閻君封為驅魔大神。

奈何妖魔叢生,斬除不絕,鍾馗萬分鬱悶,借酒澆愁。

然酩酊之中,終不忘神聖使命,依然投身驅妖斬魔、扶正祛邪的永恆戰鬥。

細看木偶的頭,深覺它是角色的靈魂——集年齡、身份、性格之大成。

鍾馗頭戴紅官帽,面有彩繪,雙目炯炯有神,黑須將他的粗獷演繹得恰到好處。

雕刻師注重臉部骨骼造型與肌肉組織,刀劈斧鑿的線條體現了鍾馗的勇猛性格。

為了凸顯人物表情的誇張程度或配合一些特殊表演需求,頭中藏機關而中動,鍾馗的嘴、唇、眼、頰,都能隨著對白與節奏的遞進隨著懸絲提弄而活動,這讓一些鍾馗飲酒的橋段顯得真實有說服力。

木偶的軀幹,稱為籠腹。

工匠參照人體胸背、腰腹、臀胯等生理結構,反覆研究。

老古法里用竹蔑編織成竹籠,做出了上腹與下腹兩個部分用布片連接,再外批以文綉賦予軀幹皮膚與衣物。

籠腹製成后,沿著頸窩兩側的對稱位置,用紗線穿牢,打上「兔耳」紐扣,作為繫結傀儡頭釘線的介面。

木偶的四肢分為「手」、「手扎」與「麻繩腳」等部分,每個部件節的工藝自是機關重重。

以手為例子,如今台上的木偶,絕大部分的手都活絡可動。

生旦可握筆,武生可比劍。

劇中的鍾馗,在懸絲的控制下,既能雙手捧起酒壺豪飲,還能一手操控酒杯,一手將酒從酒壺中倒入酒杯並小口細品。

劇終了,滿場的掌聲送給舞台前後所有的能手巧匠,也送給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一則:國家醫保局回應種植牙入集采 北美新浪網| 北京新浪網| 香港新浪網| SINA.com| SINAEnglish 意見信箱| 關於新浪| 新浪新聞室| 隱私權政策| 聲明啟事 Copyright©1996-SINA.comAllRightsReserved 同意AGREE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

Thiswebsiteusescookiestoimproveuserexperience.ByclickingagreeyouconsenttoallcookiesinaccordancewithourCookiePolic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