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牲. 道教祭祀神明,採用全牲或五牲,是一種信徒對神明表達虔誠的敬意,民間祭祀神明,依俗按神明的神格高低、親疏及品位大小區別,祭品則分為全牲、五牲、三牲、小 ... 五牲道教祭祀神明,採用全牲或五牲,是一種信徒對神明表達虔誠的敬意,民間祭祀神明,依俗按神明的神格高低、親疏及品位大小區別,祭品則分為全牲、五牲、三牲、小三牲等多種。

牲醴是民間最普遍的祭品,人們以生與熟、全與不全、五牲與三牲來區分祭祀的對象;五牲為民間祭品半牲中最隆盛的牲醴,原有象徵全牲之意,常用於較大規模或高級神明之祭祀,舊時社會中經濟較為匱乏,許多家庭無力負擔全牲,遇到有重要祭典或拜天公都以五牲替代,舊時的五牲,必包括豬頭(半豬或羊)、雞、鴨(或鵝)、魚、內臟(豬肝、豬肚)等,或者後四種用其他乾貨替代,豬頭並附有豬尾,表示有頭有尾的意思,人們也會用一大塊豬肉來代替豬頭,近代因為社會變遷,舊五牲雖然仍可見到,但以取得容易的雞、鴨、魚、蛋、豆干、魷魚(海鮮)甚至飲料、速食麵等合成五樣,稱作「小五牲」代替之,在祭祀之前都稍加烹煮,但並不真正煮熟,用來供奉神格較高的神祇。

而五牲的擺法不同,豬居中,稱為「中牲」;雞鴨置於兩旁,稱為「邊牲」;魚與內臟置於邊牲之後,稱為「下牲」或「後牲」,通常是用祭拜神格較高之神,例如:玉皇大帝、關聖帝君、天上聖母、中壇元帥、三官大帝、王爺、城隍爺、祖師爺等尊神的祭典中,此外也可以用於成年、喜慶、喪葬祭儀中。

依神靈與人類的關係之不同,祭拜所供奉的牲醴也不同,祭品整隻完全代表人們最高敬意,若是切塊或切片,則代表敬意稍減,牲肉的「生」、「半生熟」、「熟」,則表示人們與神民關係的生疏與親熟,所以一般神明誕辰祭神或祭拜祖先時,比較少供奉全豬,但雞、鴨、魚仍須整隻,而祭拜玉皇大帝的牲醴,則必須供奉全豬,豬嘴必須含著橘子,以表示吉祥,也用以表示人們對玉皇大帝的尊崇與敬意。

撰稿者:林千翔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09日參考資料:1林進源《台灣民間神明信仰大圖鑑》p.67p.68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p.232 圖說:現代人有時會以糕點取代的素食五牲(溫宗翰攝)提供人:林千翔圖說:五牲中的豬肚、雞、魚,還缺豬肉跟鴨(或鵝)(溫宗翰攝)提供人:林千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