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簡稱化訓中心,屬於中華民國陸軍旗下的軍事學校,位於中華民國(臺灣)桃園市八德區。

依據2013年12月11日總統令公布之《軍事教育條例》修正條文 ... 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創辦時間1933年2月8日創校學校類型國立,軍事院校校長劉志宏陸軍少將[1]校址 中華民國(臺灣)桃園市八德區介壽路二段1265號校區市區 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簡稱化訓中心,屬於中華民國陸軍旗下的軍事學校,位於中華民國(臺灣)桃園市八德區。

依據2013年12月11日總統令公布之《軍事教育條例》修正條文之規定,陸軍化學兵學校正式更名為「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2][3],得授予學位或文憑。

目次 1歷史沿革 1.1抗戰時期 1.2戡亂時期 1.3精實時期 1.4精粹時期 2校歌 3引用 4外部連結 歷史沿革[編輯] 抗戰時期[編輯] 1933年2月8日,由李忍濤將軍成立於南京市中華門西的花露崗「秒吾律院」,時名為「軍政部化學兵隊」,對外稱「軍政部學兵隊」,由國民政府軍政部兵工署領導。

第一期60名學員,第二期200名學員,1934年第三期800名學員。

中國抗日戰爭(八年抗戰)前共招收了四期。

1933年10月,在南京籌建應用化學研究所,由軍政部兵工署領導,1934年10月建成。

1936年春,在河南鞏縣籌建第23化學兵工廠。

1937年7月7日,八年抗戰起,屢遷湖南省桃源縣、四川省納谿縣。

1937年8月21日,軍政部成立(化)學兵管理處。

1938年9月更名為軍政部防毒處,在戰區成立防毒分處,在集團軍設防毒科,在軍設防毒課,在師設防毒組,在團設防毒軍官,在營設防毒軍士。

1938年7月,化學兵幹部訓練班、防毒軍官訓練班均歸屬中央軍校特科,至1945年共培養3000餘人。

1939年1月-1939年5月中旬,根據國共合作有關規定,在瀘溪的「防毒軍官訓練班」為中國共產黨所屬師級部隊(八路軍總部、一一五師、一二○師、一二九師、新四軍、延安留守兵團)各培養1名防毒骨幹軍官。

[4] 1938年底,學兵隊擴建為學兵總隊。

1939年3月,擴編為2個化學迫擊炮團。

1945年9月9日,復員南京市。

戡亂時期[編輯] 1946年9月9日,防毒處改為化學兵司。

1947年,學兵總隊撤銷,迫擊炮兵第11、13、14、15團改隸陸軍。

「化學兵幹部訓練班」改隸屬聯勤總部兵工學校。

後改稱化學兵組。

1949年12月17日,播遷來臺,進駐花蓮縣。

1955年,成立「陸軍化學兵幹部訓練班」。

1958年,正式改制為「陸軍化學兵學校」。

1962年5月,從花蓮縣遷駐臺灣省桃園縣八德鄉(今桃園市八德區)現址。

1970年9月1日,擴編為「陸軍化學兵訓練指揮部暨學校」。

1979年7月1日,在陸軍總司令郝柏村上將主導「崑崙案」後,再恢復為「陸軍化學兵學校」。

1987年,復核定「陸軍化學兵實驗所」改隸陸軍化學兵學校。

校長楊烈少將91歲山東人現已逝 1994年1月1日,改隸陸軍總司令部化學兵署,裁撤訓考組,員額移編化訓中心。

1994年9月1日,奉國防部令核定,更名為「國軍核生化防護學校」。

精實時期[編輯] 1997年3月1日,奉令回隸陸軍總司令部化學兵署,仍名「陸軍化學兵學校」。

精粹時期[編輯] 2013年12月13日,在陸軍司令李翔宙上將主導下達成國防部精粹案目標,縮編「陸軍化學兵訓練中心」。

2014年4月1日,更名改銜「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2][3],隸屬陸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校歌[編輯] 作詞:楊林雙作曲:林慶培 江水洶湧,花崗習武,這是科學的隊伍 學術需精研,理化要精通,走在核生化的先鋒 火海煙雲,支援作戰,協助三軍 要合作,講效果,化學兵,建殊功 誠實陽剛,樂觀奮鬥 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引用[編輯] ^30名將官晉升名單出爐 賴清德警衛室主任謝靜華以健走完成體測升少將,上報,2020年12月28日.[2021-02-21].  ^2.02.1王烱華;趙元彬(攝).軍事教育條例修正 9少將降編為9上校.臺北:臺灣蘋果日報社.2013年10月21日.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幫助) ^3.03.1張立臻;阮正霖.兵監學校組織調整精進部隊戰力.軍事新聞通訊社(臺北:青年日報社).2014-04-02.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永久失效連結] ^《欧阳挺:与“毒魔”打交道的防化兵》,武汉晚报,2015年09月04日.[2018年4月13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13日).  外部連結[編輯] 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 閱論編中華民國軍事國防組織架構 總統(國家安全會議-國家安全局)-行政院-國防部(國軍) 國防機關國防部直屬機關 軍醫局 軍備局 主計局 政治作戰局 全民防衛動員署(後備指揮部) 資通電軍指揮部 國防部研究機構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行政法人) 國防安全研究院(公設財團法人) 參謀本部直屬機構 軍事情報局 電訊發展室 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編配參謀本部軍事機構 憲兵指揮部 軍事機關 陸軍司令部(陸軍 航空特戰指揮部) 海軍司令部(海軍 陸戰隊) 空軍司令部(空軍 防空暨飛彈指揮部) 軍事學校及訓練機構大專院校 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管理學院、理工學院) 國防醫學院 陸軍軍官學校 海軍軍官學校 空軍軍官學校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陸軍專科學校 中等學校 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 兵科訓練機構國防部 國防部政治作戰教育訓練中心 國防大學國防管理教育訓練中心 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 陸軍 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 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 陸軍裝甲兵訓練指揮部 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 陸軍工兵訓練中心 陸軍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 陸軍後勤訓練中心 海軍 海軍陸戰隊學校 海軍技術學校 空軍 空軍軍官學校飛行訓練指揮部 憲兵 憲兵訓練中心 後備 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 相關機關情報與特勤機關 國家安全局 執法機構 警政署(警察) 海巡署(海巡) 消防署(消防) 其他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內政部 空勤總隊 移民署 軍事制度軍事法規 軍事審判法 陸海空軍刑法 法律服務 北部地區法律服務中心 南部區法律服務中心 (戰時或戡亂時,由法服中心與法制官轉成立軍事法院) 兵役 徵兵規則 全募兵制 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 替代役 一般替代役 國防役 研發替代役 產業訓儲替代役 人事 軍階 軍服 勳章 改革 精進士官制度 精實案 精進案 精粹案 勇固案(中止) 其他 國軍英雄館 三軍儀隊 國防報告書 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中華民國軍旗列表 軍事活動 演習(萬安演習 漢光演習 同心演習) 閱兵(國慶閱兵) 海外活動 敦睦艦隊 國防工業 中華民國國防工業 軍事史 民國軍閥 國民革命軍 國共內戰 中德合作 德國軍事顧問團 中國抗日戰爭 臺灣海峽危機 駐臺美軍(美軍顧問團、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 國光計畫 白團 榮譽國民 中華民國駐越軍事顧問團 相關戰役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護國戰爭 張勳復辟 第一次世界大戰 護法戰爭 北伐戰爭 寧漢戰爭 第一次國共內戰 蔣桂戰爭 中東路戰爭 中原大戰 康藏邊界糾紛 哈密暴動 九一八事變 一·二八事變 柯爾克孜叛亂 熱河抗戰 長城抗戰 蘇聯入侵新疆 婼羌暴動 綏遠抗戰 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伊寧事變 第二次國共內戰 韓戰 越南戰爭 相關議題 臺海現狀 中華民國防空識別區 海峽中線 臺灣問題 兩岸關係 臺海危機 臺海飛彈危機 臺美安全合作 美國對臺軍售(列表) 外軍協防(美、日) 參見:中華民國國軍 ·潛伏於中華民國國軍中的中共間諜列表 ·中華民國歷史 ·中國軍事史 ·中國戰爭列表 ·中華民國上將列表人物模板:中華民國一級上將 ·中華民國現役二級上將 ·中華民國現役陸軍中將 ·中華民國現役海軍中將 ·中華民國現役空軍中將三軍模板:中華民國陸軍 ·中華民國海軍 ·中華民國空軍 閱論編中華民國陸軍將領主官 陸軍司令:徐衍璞 陸軍副司令:房茂宏、王興禮 參謀長:陳忠文 副參謀長:陳生在、陳明華 士官督導長:李家緯 將官 一級上將 二級上將 中將 少將 組織架構指揮單位 國防部陸軍司令部 幕僚單位 政治作戰室 督察長室 人事軍務處 軍事情報處 戰備訓練處 後勤處 計畫處 化學兵處 工兵處 通信電子資訊處 主計處 直屬單位第六軍團指揮部 關渡地區指揮部 蘭陽地區指揮部 機械化步兵第二六九旅 裝甲第五四二旅 裝甲第五八四旅 步兵第一〇九旅 步兵第一五三旅 步兵第二〇六旅 化學兵第三三群 工兵第五三群 砲兵第二一指揮部 第八軍團指揮部 機械化步兵第三三三旅 裝甲第五六四旅 步兵第一一七旅 步兵第二〇三旅 化學兵第三九群 工兵第五四群 砲兵第四三指揮部 第十軍團指揮部 機械化步兵第二三四旅 裝甲第五八六旅 步兵第一〇一旅 步兵第一〇四旅 步兵第二五七旅 步兵第三〇二旅 化學兵第三六群 工兵第五二群 砲兵第五八指揮部 花東防衛指揮部 臺東地區指揮部 澎湖防衛指揮部 (無下屬單位) 金門防衛指揮部 金門守備大隊 烈嶼守備大隊 砲兵營 馬祖防衛指揮部 南竿守備大隊 北竿守備大隊 莒光守備大隊 航空特戰指揮部 高空特種勤務中隊 第一〇一兩棲偵察營 航空第六〇一旅 航空第六〇二旅 特種作戰指揮部 飛行訓練指揮部 特種作戰訓練中心 空降訓練中心 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步兵訓練指揮部 裝甲兵訓練指揮部 砲兵訓練指揮部 化生放核訓練中心 工兵訓練中心 通信電子資訊訓練中心 後勤指揮部 地區後勤指揮部 地區支援指揮部 後勤訓練中心 其他直屬單位 東引地區指揮部 重大行動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戰役列表 動員戡亂 越南戰爭 臺灣海峽危機 救災 八七水災 九二一大地震 八八水災 禽流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臺灣疫情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陸軍化生放核訓練中心&oldid=64420656」 分類:中華民國軍事教育和訓練中華民國陸軍1933年創建的教育機構八德區隱藏分類: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自2018年2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