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王宮沿革-新田池王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田池王宮祀奉主神:池府千歲,三曹元帥,三曹老爺,三太子爺,中壇元帥,池王爺於明朝永曆年間,由福建省漳州府請到竹圍庄朝拜,後轉到新田部落受信徒朝拜,屆滿三百三十三 ... 池王宮沿革 │ 管理委員會 │ 諸神略傳 │ 消災祈福 │ 最新消息活動 │ 活動成果 │ 影音功能系統 │ 留言版 │ 會員管理 │  相簿  │ 回首頁 三曹元帥剃面換袍,農曆12月21日覆靈開光。

池王宮前往大陸(元威殿)進香活動 池王宮介紹 沿革 建築特色 文獻資料 新田地名由來 文物、法器 神明事蹟 文獻資料 檔存資料(限會員) 諸神略傳 池府千歲(池府老王爺) 三曹元帥(三曹老爺) 三太子(中壇元帥) 福德正神 註生娘娘 劍將軍 印將軍 虎將軍 消災解厄 安太歲 點光明燈 祈福解惑   本宮祀奉主神: 池府千歲(池府老王爺,聖誕日期:農曆六月十八日) 三曹老爺(三曹元帥,聖誕日期:農曆4月4日) 中壇元帥(三太子爺,聖誕日期:農曆9月9日) 池王宮池府老王爺(池府千歲)於明朝永曆年間,由王家祖先於故鄉-福建省漳州府慈羅清山庄班請到竹圍庄朝拜,後轉到新田部落受信徒朝拜,至今(2012)已三百三十一年,期間神靈顯赫,救助信徒不計其數,百年來皆由本庄信徒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日池王爺聖誕日期擲杯選爐主,讓由爐主將祿位請到家中安奉,於日據時期(昭和十年,乙亥年,民國二十四年)即由本庄信眾集資籌設『新田王爺壇』,本宮舊址設於台南州新豐郡仁德庄新田345番地(即現台南市仁德區新田段345、345-2地號土地)。

自日據時期設立『新田王爺壇』後,先後又設『池府代天壇』、『新田池王宮籌備處』、池王宮稱歷有變化。

於民國七十年間因三曹老爺大顯神靈翻碗救世,各方信徒感念神庥特於現宮廟前設池府代天壇,受四方信眾朝拜,各方信徒廣受本宮神靈護佑。

為感念神恩自動發起樂捐,並予開始集資籌建寺廟,是時並組『池王宮興建委員會』以籌備興建寺廟事宜。

於民國七十年七月二十三日(辛酉年六月二十二日)組成『池王宮興建委員會』後,於民國七十七年初並受池王宮信徒大德李德祿、李竹根、李得春、李進發、李清連等之大力捐獻及割愛其所屬新田段345地號土地面積共181.3坪,以得於當年農曆三月五日動土開工,翌年四月三十日完工落成。

在現寺廟完工落成後本宮又設『池王宮管理委員會』以為管理。

本宮為應政令規定及辦理寺廟登記,便於民國九十年間提出寺廟登記之申請,並在民國九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恭請池府老王爺(池府千歲)降駕示明本宮之寺廟登記名稱,當下並得指示應以『新田村池王宮』為本宮寺廟之正式名稱,是日並提送予本宮信徒大會表決,本寺廟全體信徒亦予一致同意通過,是以本宮即予正式定名為『新田村池王宮』,亦順利於民國九十九年間完成寺廟登記。

回顧民國九十年間本宮提出寺廟登記之情形,當時寺廟座落之基地為共有土地,以致當時無法提供完備之相關書件,未能辦理。

業經多年努力,原共有土地於民國九十四年間總算分割完成。

然本宮建物所座落之基地,土地分割後又被分配為仁德區勝利段1016地號及同段1017地號(國有土地)。

為能能合法使用國有土地(勝利段1017地號),便於民國九十五年間再向國有財產局提出申租。

後為續辦寺廟登記,爰於民國九十六年間再向前台南縣政府提出申請發給建物使用執照,並向地政機關提出產權登記等程序。

於各方信徒殷切期望及受全體信徒贊助下,讓本宮得以民國九十九年間順利完成寺廟登記。

然,寺廟登記未完成前,昔蒙本宮信徒大德李德祿、李竹根、李得春、李清連等割愛其土地,所幸渠等又能長期維護廟產於不變,讓本宮廟產得為保全,以讓日後得予備齊寺廟登記之全部書件,進而順利完成本宮寺廟登記之申請。

渠等之義舉對本宮實有重大貢獻,其間之辛勞倍更受各方肯定。

經各方信眾殷切期望及贊助與本宮全體信徒護持及歷任爐主、主任委員、委員努力下,讓本宮得漸有規模,於完成寺廟登記後更為本宮開啟另一新紀元,於日後必將更有益於社會人心之教化。

為宣揚神恩聖蹟,敦睦信眾,促進社會祥和,適逢盛事之際特予為記,以誌永銘。

  檢視較大的地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