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踐嘗膽,苦盡甘來大復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且把句踐復國,細說從頭。

西元前510年,吳王闔廬乘越王元常過世,舉國哀痛之際,派兵攻打越國,卻反遭剛即位的越王句踐突襲,不久便傷重死亡。

闔廬臨終前,囑咐兒子夫差 ... 句踐嘗膽,苦盡甘來大復仇       「臥薪嘗膽」這句成語,多數人都聽過,但是大都把它和「句踐復國」牽扯一起,這是錯誤的。

句踐嘗膽,沒錯;但臥薪卻是沒有的事。

一如「毋忘在莒」,用來當做政治口號很多年,很多人卻以為典故出自田單復國的故事,其實一點也不相干。

       且把句踐復國,細說從頭。

西元前510年,吳王闔廬乘越王元常過世,舉國哀痛之際,派兵攻打越國,卻反遭剛即位的越王句踐突襲,不久便傷重死亡。

闔廬臨終前,囑咐兒子夫差務必報仇。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夫差繼位後,急於復仇。

他派人在他每天進進出出時,大聲問他:「夫差,你忘記越王殺了你的父親嗎﹖」        夫差便回答說:「不,我決不忘記。

」        句踐獲知夫差報仇的心態如此熾盛,決定先下手為強,不讓夫差有絲毫反撲的機會。

       軍事參謀范蠡極力勸阻。

句踐心想,上次先發制人,大敗闔閭,如今如法炮製,有何不可﹖因而不聽范蠡的勸告,執意出兵。

結果出師不利,句踐率五千殘兵退守會稽。

       吳王夫差派兵重重包圍會稽山。

句踐走投無路,後悔莫及,低聲下氣地向范蠡求教說:「我不聽你的話,以至於落到這個地步,現在怎麼辦呢﹖」        句踐因過於氣盛而失敗,范蠡便以天﹑地﹑人為題,先講一番哲理給句踐聽。

接著才說出答案﹕「當今之計,只有用謙卑的言辭,送厚重的禮物,到吳國求和。

若還不獲允許,大王您也得犧牲自己,當他的隨從。

」        句踐不得不接受這種屈辱的條件。

他派大臣文種赴吳國求和。

       文種見到吳王夫差後,態度卑謙,行禮請求說:「句踐請求做您的臣子,他的妻子做您的妻妾。

」        吳王本想答應,但老成的謀臣伍子胥生怕日後有變,對吳王說:「上天有意把越國賜給吳國,千萬不可答應。

」        文種把求和被拒的壞消息回報句踐。

句踐氣得想殺掉妻子,焚毀寶物,和吳國決一死戰。

       文種知道,越國軍力不如人,圍困中靠蠻力脫險,機會不大。

於是急忙勸阻句踐,並獻上一計說:「吳國太宰伯嚭生性貪婪,可以利誘,換得他的支持。

請派我祕密遊說他。

」        文種因此帶著美女珍寶,偷偷獻給伯嚭。

伯嚭受賄後,便穿針引線,安排文種晉見吳王。

       文種這回比前一次更加卑下,他頓首行禮說:「希望大王赦免句踐的過錯,接受越國奉獻的珍奇寶物。

如果不能赦免,句踐將殺掉妻小,燒光寶器,率領五千人做困獸之鬥,屆時必將兩敗俱傷。

」        伯嚭這時也為越國美言幾句。

吳王心動,不顧伍子胥再一次的勸諫,撤兵回去了。

       依照議和的條件,句踐必須帶著妻子,到吳國當僕奴。

句踐要求文種陪他去,讓范蠡留守越國。

但范蠡表示:「管理內政,我不及文種﹔在外與敵人伺機周旋,文種不如我。

」        陪同句踐去吳國的差事,落到范蠡頭上。

       句踐到吳國後,在吳王身邊打雜,並負責養馬。

吳王夫差出遊,句踐為他執鞭。

據說,有一次吳王病了,句踐為他親嘗糞便,以為診斷。

夫差大為感動,對句踐漸漸不再有戒心。

       勞役的屈辱生涯終於結束,在伯嚭的勸說之下,第三年,夫差放了句踐。

沒想到縱虎歸山,改寫了歷史。

       句踐回到自己的國家,彷若隔世,看到家國破敗,更是感嘆萬千。

他發誓必報此仇。

       為了復仇,句踐再度發揮驚人的意志力,刻苦自勵,過著近乎自虐的生活。

他把一塊動物的苦膽懸吊在屋中,進出坐臥都要嘗一口,整天口裡都含著苦味﹔讀書通宵達旦,想睡的時候,就用蓼草的苦汁刺激眼睛,以打消睡意﹔冬天腳冷,索性浸泡水裡提神﹔食衣住行都簡樸到極點,生活苦不堪言,一切的一切,只為了復國。

       除了自我激勵,句踐還積極投入生產建設,創造經濟奇蹟。

他勤政愛民,撫慰百姓,並且親自下田耕種,夫人親自織布。

       為增加人口,句踐規定男的二十歲,女的十七歲未婚,父母要受處罰。

生育子女,視人數和子女性別,政府給予相當的優惠。

同時十年來不收稅,百姓都存有三年積糧。

       為充實戰備,除了建都築城,越國還大量製造兵器,尤其劍類的兵器,更是生產的重點(越國所鑄的寶劍是出了名的精銳,一九六五年在湖北出土的越王劍,更屬劍中極品)。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戰鬥意志高昂的越國,和安逸成習的吳國,近二十年來,吳越兩國發展的結果,戰力彼消我長,越王句踐終於滅掉吳國。

▓解析        中國近代兵學家蔣百里講得好:「生活條件與戰鬥條件一致者強,相離者弱,相反者亡。

」越國全民皆兵,充滿戰鬥氣息,符合蔣百里「強」的條件,吳王享樂於宮室珠寶和美女,對句踐全無戒心,淪為前述「相反者亡」的境地。

       兵書《六韜》說:「根據敵人的喜愛,逢迎他們,使其驕傲﹔賄賂敵君的左右近臣,與他們深交,使其心向我方。

」伯嚭被收買,胳臂向外彎﹔夫差沈迷享樂,驕奢自大,吳國還能不敗嗎﹖ (史記,國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