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衝突與互利」 對生活滿意之影響:代間支持之作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研究發現:雙工作家庭之「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之類型可區分為四類,包括:「衝突互利兼具」型、「衝突情感互利」型、「工作家庭互利」型與「僅有情感互利」型,其中「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1.210)您好!臺灣時間:2022/09/2014:23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陳俞婷研究生(外文):Yu-TingChen論文名稱:雙工作家庭之「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對生活滿意之影響:代間支持之作用論文名稱(外文):TheInfluenceof“Work-familyConflictandFacilitation”onLifeSatisfactionamongDual-EarnerFamilies:TheEffectofIntergenerationalSupports指導教授:林如萍指導教授(外文):Ju-PingLin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系所名稱: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學門:教育學門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畢業學年度:103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74中文關鍵詞: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代間支持、生活滿意、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外文關鍵詞:Work-FamilyConflictandFacilitation、IntergenerationSupport、LifeSatisfaction、TaiwanSocialChangeSurvey相關次數:
被引用:6點閱:1110評分:下載:109書目收藏:2
隨著雙工作家庭型態日益普遍,如何在工作與家庭之間達成良好的協調與適應,為現今社會中非常重要的議題;而華人家庭中,成年子女與父母的代間支持是彼此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
本研究旨在:探討雙工作家庭之「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代間支持與生活滿意之關聯,並進一步分析代間支持在「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與整體生活滿意之間的調節機制。
本研究運用2011年「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六期第二次「家庭組」的調查資料,選取「已婚有偶,自身與配偶皆有工作,且自身父母至少一人存活」者為樣本,共計447位有效樣本。
以「工作-家庭衝突」與「工作-家庭互利」為指標,使用潛在類別分析(latentclassanalysis,LCA)方法,建構雙工作家庭「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之類型。
研究發現:雙工作家庭之「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之類型可區分為四類,包括:「衝突互利兼具」型、「衝突情感互利」型、「工作家庭互利」型與「僅有情感互利」型,其中「工作家庭互利」型所占比例最高(51.45%)。
並且,「衝突互利兼具」型與「衝突情感互利」型之雙工作家庭,相較之下,其整體的生活滿意度較低。
進一步來說,個人之工作狀態、教育程度及家庭發展階段,確實影響雙工作家庭「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之類型。
而來自父母的代間支持,對於雙工作家庭者之「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及整體生活滿意並不具調節機制,但代間支持對於雙工作家庭之男性的整體生活滿意具有直接影響。
Withdual-earnerfamiliesbecomingincreasinglycommon,balancingandadaptingbothworkandfamilyhasbecomeanimportantissue.InChinesesociety,intergenerationalsupportbetweenadultchildrenandtheirparentsisanimportantresourceofsocialsupport.Thisstudyaimstoexamine“work–familyconflictandfacilitation”,intergenerationalsupport,andlifesatisfactionfordual-earnerfamilies.Furthermore,itteststhemoderatedeffectofintergenerationalsupport.Thedatafromthe2011TaiwanSocialChangeSurvey(Round6,Year2):Familywasused;thesamplecomprised447Taiwanesemarried,dual-earnerfamilies,andtheirbiologicalparents,ofwhomatleastonewasalive.Theresultsindicatedthefollowing.First,thelatentclassicanalysisshowsthattherearefourtypesof“work–familyconflictandfacilitation”:Bothconflictandfacilitation,conflictandaffectivefacilitation,work-familyfacilitationandonlyaffectivefacilitation.Inaddition,work-familyfacilitationhasthehighestpercentage(51.45%)amongalltheothertypes.Second,incomparison,thelifesatisfactionofdual-earnerfamiliesthatbelongtothetwotypesofconflictandfacilitationandconflictandaffectivefacilitationislowerthanthosethatbelongtotheothertwotypes.Specifically,theworkingcondition,educationstatusandfamilydevelopmentstagesaffectthetypesof“work–familyconflictandfacilitation”itself.Finally,intergenerationalsupportfromparents,doesnotmoderatetheimpactonlifesatisfactionresultingfrom“work–familyconflictandfacilitation”.Inconclusion,forthemalememberindual-earnerfamilies,lifesatisfactionisinfluencedbyintergenerationalsupport.
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1第二節研究目的3第三節研究問題3第四節名詞釋義4第二章文獻探討7第一節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7第二節代間支持15第三節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代間支持與整體生活滿意21第三章研究方法27第一節研究架構27第二節研究假設28第三節研究對象29第四節變項與測量29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34第四章研究結果35第一節研究對象之描述35第二節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類型分析42第三節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代間支持與整體生活滿意49第五章結論與建議57第一節結論與討論57第二節建議與研究限制62參考文獻67
一、中文部分內政部(2013)。
國民生活狀況意向調查。
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102%E5%B9%B4%E5%9C%8B%E6%B0%91%E7%94%9F%E6%B4%BB%E7%8B%80%E6%B3%81%E6%84%8F%E5%90%91%E8%AA%BF%E6%9F%A5%E6%91%98%E8%A6%81%E5%88%86%E6%9E%90.pdf。
伊慶春(2014)。
〈台灣家庭代間關係的持續與改變:資源與規範的交互作用〉,社會學研究,170(3),189-215。
余民寧、陳柏霖、許嘉家、鐘珮純、趙珮晴(2012)。
自覺健康狀態、健康責任、情緒幸福感及憂鬱關係之調查。
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8,199-226。
利翠珊、張妤玥(2009)。
社會變遷中的代間關係:老年父母的付出與期待。
輔仁民生學誌,15,41-53。
利翠珊、張妤玥、鄧皓引(2014)。
育兒階段夫妻工作家庭壓力調適:系統界限的定位與轉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7(1),37-72。
周玉慧、黃宗堅、謝雨生(2004)家人關係中社會支持獲取策略之運用及其影響。
中華心理學刊,46(4),329-347。
周麗端(2012)。
雙工作家庭的生活滿意: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的影響。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3),377-418林如萍(2000)。
老年父母與其最親密的成年子女之代間連帶。
中華家政學刊,29,32-58。
林如萍(2001)。
女性代間交換:婆婆?媽媽?。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生活科學學報,7,181-208。
林如萍(2011)。
東亞家庭的代間互動類型研究。
當代中國研究,18(1),212-239。
林如萍(2012)。
台灣家庭的代間關係與代間互動類型之變遷趨勢。
載於伊慶春、章英華(主編),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家庭與婚姻,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1(75-124頁)。
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
洪晟惠、周麗端(2011)。
家庭發展階段與家庭結構對中年世代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3,75-100。
洪晟惠、周麗端(2011年4月)。
三明治世代的父母同住安排、代間關係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
柯瓊芳(主持人),家庭、婚姻與生育研究(II)。
臺灣人口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
馬國勳(2010)。
夫家妻家誰較親:比較已婚子女和雙方家長之同住安排及聯絡頻率。
研究台灣,6,47-84。
高旭繁、卓可欣(2013)。
個人資源對在職進修者職家學衝突及後果之影響,應用心理研究,57,87-115。
高旭繁、陸洛、陸昌勤(2008)。
工作與家庭的要求和資源、工作-家庭衝突及其後果-臺灣與大陸的比較。
中國經濟評論,8(9),39-47。
張火燦、劉嘉雯、楊輝南(2010)。
心理契約對工作生活平衡的影響:社會支持與情緒智力的干擾角色。
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0(3),1-24。
張妤玥、陸洛(2011)。
工作家庭雙介面之要求、資源與職家衝突關連之性別差異。
商略學報,3(1)。
25-38。
張妤玥、陸洛(2013)。
自我效能於家庭對工作衝突及其前因後果的調節作用。
應用心理研究,57,117-154。
張婷婷、陸洛(2009)。
資源損失與資源獲得對職家衝突之影響:資源保存理論的觀點。
臺大管理論叢,20(1),69-98。
張婷婷、陸洛、潘君鳳(2012)。
工作與家庭的雙向增益:前因,後果及互依我的調節作用。
中華心理學刊,54(4),471-493。
郭敏華、吳琇絹(2007年1月)。
財務狀況對生活滿意度之影響:主觀與客觀之分析比較。
周濟(主持人),行為財務學(Ⅱ)。
行為財務學暨新興市場理論與實證研討會,世新大學。
陳富美、利翠珊(2012)。
生活負荷與幼兒子女貼心行為對雙工作父母福祉的作用效果。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3),353-376。
陳寬裕、王正華(2010)。
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二版)。
臺北市:五南。
陳慧芳(2006)。
女性軍訓教官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陸洛(2013)。
職家平衡在台灣: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現況。
應用心理研究,59,49-79。
陸洛、黃茂丁、高旭繁(2005)。
工作與家庭的雙向衝突:前因、後果及調節變項之探討。
應用心理研究,27,133-166。
程芸生(2007)。
職家衝突:工作家庭雙介面之要求、資源與衝突感受之性別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黃庭邦(2012年6月)。
探討台灣工作與家庭衝突與正向溢出前因後果之結構模式。
賈凱傑(主持人),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
第15屆科技整合管理研討會,東吳大學。
劉嘉年(2009)。
社會經濟狀況、一般健康狀態、健康行為與社區成年民眾憂鬱情緒的關係。
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8(4),300-311。
蕭英玲(2010)。
居住安排、代間支持、與生活滿意度:東亞四國的比較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9-2410-H-030-069),未出版。
韓貴香(2004)。
生活滿意與需求的關係:需求階層理論在台灣社會的初步檢驗。
玄奘科學學報,2,1-19。
二、西文部分Allard,K.,Haas,L.,&;Hwang,C.P.(2011).Family‐Supportiveorganizationalcultureandfathers'experiencesofwork–FamilyconflictinSweden.Gender,Work&;Organization,18(2),141-157.Barnett,R.C.(1998).Towardareviewandreconceptualizationofthework/familyliterature.Genetic,Social,andGeneralPsychologyMonographs,124(2),125-182.Bengtson,V.L.(2001).Beyondthenuclearfamily:Theincreasingimportanceofmultigenerationalbonds.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63,1-16.Bengtson,V.L.,&;Roberts,L.E.(1991).Intergenerationalsolidarityinagingfamiliesandexampleofformaltheoryconstruction.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53,856-870.Bengtson,V.L.,&;Schrader,S.S.(1982).Parent-childrelationsInD.Mangen&;W.Peterson(Eds.),Handbookofresearchinstrumentsinsocialgerontology(Vol.2,pp.115–185).Minneapolis: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Bengtson,V.L.,Rosenthal,C.,&;Burton,L.(1990).Familiesandaging:Diversityandheterogeneity.InR.H.Binstock.,&;L.K.Georoge(Eds.),Handbookofagingandsocialsciences(pp.263-287).NewYork:AcademicPress.Bianchi,S.M.,&;Milkie,M.A.(2010).Workandfamilyresearchinthefirstdecadeofthe21stcentury.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72(3),705-725.Carlson,D.S.,&;Grzywacz,J.G.(2008).Reflectionsandfuturedirectionsonmeasurementinwork-familyresearch.InK.Korabik,D.S.Lero&;D.L.Whitehead(Eds.),Handbookofwork-familyintegration:Research,theory,andbestpractices(pp.57-73).London,England:AcademicPress.Carlson,D.S.,Kacmar,K.M.,Wayne,J.H.,&;Grzywacz,J.G.(2006).Measuringthepositivesideofthework–familyinterface: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work–familyenrichmentscale.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68(1),131-164.Clark,S.C.(2000).Work/familybordertheory:Anewtheoryofwork/familybalance.Humanrelations,53(6),747-770.Diener,E.(2000).Subjectivewell-being:Thescienceofhappinessandaproposalforanationalindex.Americanpsychologist,55(1),34.Diener,E.D.,Emmons,R.A.,Larsen,R.J.,&;Griffin,S.(1985).Thesatisfactionwithlifescale.Journalofpersonalityassessment,49(1),71-75.Fingerman,K.L.,Cheng,Y.,Tighe,L.,Birditt,K.S.,&;Zarit,S.(2012).Relationshipsbetweenyoungadultsandtheirparents.InA.Booth,S.L.Brown,N.S.Landale,W.D.Manning,&;S.M.McHale(Eds.),Earlyadulthoodinafamilycontext(pp.59–85). NewYork:Springer.Fingerman,K.,Miller,L.,Birditt,K.,&;Zarit,S.(2009).Givingtothegoodandtheneedy:Parentalsupportofgrownchildren.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71(5),1220-1233.Frone,M.R.(2003).Work-familybalance.InJ.C.Quick&;L.E.Tetrick(Eds.),Handbookof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pp.143–162).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Gao,Y.,Shi,J.,Niu,Q.,&;Wang,L.(2013).Work–familyconflictandjobsatisfaction:Emotionalintelligenceasamoderator.StressandHealth,29(3),222-228.Gareis,K.C.,Barnett,R.C.,Ertel,K.A.,&;Berkman,L.F.(2009).Work‐FamilyEnrichmentandConflict:AdditiveEffects,Buffering,orBalance?.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71(3),696-707.Goode,W.J.(1960).Atheoryofrolestrain.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25(4),483-496.Greenhaus,J.H.,&;Beutell,N.J.(1985).Sourcesofconflictbetweenworkandfamilyroles.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0(1),76-88.Greenhaus,J.H.,&;Powell,G.N.(2006).Whenworkandfamilyareallies:Atheoryofwork-familyenrichment.Th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31,72-92.Grzywacz,J.G.,&;Butler,A.B.(2005).Theimpactofjobcharacteristicsonwork-to-familyfacilitation:testingatheoryanddistinguishingaconstruct.Journalof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10(2),97-109.Grzywacz,J.G.,&;Marks,N.F.(2000).Family,work,work-familyspilloverandproblemdrinkingduringmidlife.JournalofMarriageandtheFamily,62(2),336-348.Grzywacz,J.G.,Almeida,D.M.,&;McDonald,D.A.(2002).Work–FamilySpilloverandDailyReportsofWorkandFamilyStressintheAdultLaborForce*.FamilyRelations,51(1),28-3Hall,D.T.,&;Richter,J.(1988).Balancingworklifeandhomelife:whatcanorganizationsdotohelp?.TheAcademyofManagementExecutive,2(3),213-223.Hill,E.J.(2005).Work-familyfacilitationandconflict,workingfathersandmothers,work-familystressorsandsupport.JournalofFamilyissues,26(6),793-819.Hobfoll,S.E.(1989).Conservationofresources:Anewattemptatconceptualizingstress.Americanpsychologist,44(3),513-524.Hobfoll,S.E.,&;Lilly,R.S.(1993).Resourceconservationasastrategyforcommunitypsychology.JournalofCommunityPsychology,21(2),128-148.Hughes,D.,Galinsky,E.,&;Morris,A.(1992).Theeffectsofjobcharacteristicsonmaritalquality:Specifyinglinkingmechanisms.JournalofMarriageandtheFamily,54,31–42.Ingersoll‐Dayton,B.,Neal,M.B.,&;Hammer,L.B.(2001).AgingParentsHelpingAdultChildren:TheExperienceoftheSandwichedGeneration.FamilyRelations,50(3),262-271.Johnson,M.K.(2013).ParentalFinancialAssistanceandYoungAdults'RelationshipsWithParentsandWell‐being.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75(3),713-733.Kinnunen,U.,Feldt,T.,Geurts,S.,&;Pulkkinen,L.(2006).Typesofwork‐familyinterface:Well‐beingcorrelatesofnegativeandpositivespilloverbetweenworkandfamily.ScandinavianJournalofPsychology,47(2),149-162.Lin,J.P.,&;Yi,C.C.(2013).AcomparativeanalysisofintergenerationalrelationsinEastAsia.InternationalSociology,28(3),297-315.Marks,S.R.(1977).Multiplerolesandrolestrain:Somenotesonhumanenergy,time,andcommitment.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42,921-936.Matjasko,J.L.,&;Feldman,A.F.(2006).Bringingworkhome:theemotionalexperiencesofmothersandfathers.JournalofFamilyPsychology,20(1),47.Matthews,R.A.,Kath,L.M.,&;Barnes-Farrell,J.L.(2010).Ashort,valid,predictivemeasureofwork–familyconflict:Itemselectionandscalevalidation.Journalof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15(1),75-90.McNall,L.A.,Nicklin,J.M.,&;Masuda,A.D.(2010).Ameta-analyticreviewoftheconsequencesassociatedwithwork–familyenrichment.JournalofBusinessandPsychology,25(3),381-396.O'Neil,R.,&;Greenberger,E.(1994).Patternsofcommitmenttoworkandparenting:Implicationsforrolestrain.JournalofMarriageandtheFamily,56,101–118.Pavot,W.,&;Diener,E.(1993).Reviewofthesatisfactionwithlifescale.Psychologicalassessment,5(2),164.Parasuraman,S.,&;Greenhaus,J.H.(2002).Towardreducingsomecriticalgapsinwork-familyresearch.HumanResourceManagementReview,12,299–312.Perry-Jenkins,M.,Repetti,R.L.,&;Crouter,A.C.(2000).Workandfamilyinthe1990s.JournalofMarriageandtheFamily,62,981–998.Repetti,R.L.(1993).Short-termeffectsofoccupationalstressorsondailymoodandhealthcomplaints.HealthPsychology,12(2),125-131.Robbins,S.P.(1996).OrganizationalBehavior:conceps,controversies,andapplications,New.Jersey:Prentice-HallInc.Rupert,P.A.,Stevanovic,P.,Hartman,E.R.T.,Bryant,F.B.,&;Miller,A.(2012).Predictingwork–familyconflictandlifesatisfactionamongprofessionalpsychologists.ProfessionalPsychology:ResearchandPractice,43(4),341-348.Shimazu,A.,Kubota,K.,Bakker,A.,Demerouti,E.,Shimada,K.,&;Kawakami,N.(2013).Work-to-familyConflictandFamily-to-workConflictamongJapaneseDual-earnerCoupleswithPreschoolChildren:ASpillover-CrossoverPerspective.Journalofoccupationalhealth,55(4),234-243.Sieber,S.D.(1974).Towardatheoryofroleaccumulation.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39,567-578.Stevanovic,P.,&;Rupert,P.A.(2009).Work-familyspilloverandlifesatisfactionamongprofessionalpsychologists.ProfessionalPsychology:ResearchandPractice,40(1),62-68.Voydanoff,P.(2004).Theeffectsofworkdemandsandresourcesonwork‐to‐familyconflictandfacilitation.JournalofMarriageandFamily,66(2),398-412.Wayne,J.H.,Randel,A.E.,&;Stevens,J.(2006).Theroleofidentityandwork–familysupportinwork–familyenrichmentanditswork-relatedconsequences.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69(3),445-461.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女性軍訓教官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
2.
職家衝突:工作家庭雙介面之要求、資源與衝突感受之性別差異
3.
員工完美主義特質與工作敬業心關係之研究-以工作家庭衝突為中介變項
4.
我國公部門社工之工作家庭衝突研究:角色理論與資源保存理論之視角
5.
夫妻婚姻衝突對親職感受之影響-代間支持之作用
1.
利翠珊、張妤玥(2009)。
社會變遷中的代間關係:老年父母的付出與期待。
輔仁民生學誌,15,41-53。
2.
利翠珊、張妤玥(2009)。
社會變遷中的代間關係:老年父母的付出與期待。
輔仁民生學誌,15,41-53。
3.
利翠珊、張妤玥、鄧皓引(2014)。
育兒階段夫妻工作家庭壓力調適:系統界限的定位與轉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7(1),37-72。
4.
利翠珊、張妤玥、鄧皓引(2014)。
育兒階段夫妻工作家庭壓力調適:系統界限的定位與轉變。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7(1),37-72。
5.
周玉慧、黃宗堅、謝雨生(2004)家人關係中社會支持獲取策略之運用及其影響。
中華心理學刊,46(4),329-347。
6.
周玉慧、黃宗堅、謝雨生(2004)家人關係中社會支持獲取策略之運用及其影響。
中華心理學刊,46(4),329-347。
7.
周麗端(2012)。
雙工作家庭的生活滿意: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的影響。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3),377-418
8.
周麗端(2012)。
雙工作家庭的生活滿意: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的影響。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3),377-418
9.
林如萍(2000)。
老年父母與其最親密的成年子女之代間連帶。
中華家政學刊,29,32-58。
10.
林如萍(2000)。
老年父母與其最親密的成年子女之代間連帶。
中華家政學刊,29,32-58。
11.
林如萍(2001)。
女性代間交換:婆婆?媽媽?。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生活科學學報,7,181-208。
12.
林如萍(2001)。
女性代間交換:婆婆?媽媽?。
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生活科學學報,7,181-208。
13.
洪晟惠、周麗端(2011)。
家庭發展階段與家庭結構對中年世代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3,75-100。
14.
洪晟惠、周麗端(2011)。
家庭發展階段與家庭結構對中年世代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3,75-100。
15.
高旭繁、卓可欣(2013)。
個人資源對在職進修者職家學衝突及後果之影響,應用心理研究,57,87-115。
1.
夫妻婚姻衝突對親職感受之影響-代間支持之作用
2.
婚姻規範性承諾與婚姻穩定之關聯探討
3.
父職參與對親子關係之影響-以在中國大陸工作之父親為對象分析
4.
輪班工作人員之工作壓力對工作家庭衝突的影響:以正向心理資本為調節
5.
幼兒父親的工作家庭衝突、配偶共親職與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
6.
女性領隊人員工作-家庭衝突、社會支持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
7.
工作特性、工作家庭衝突及助益與家庭滿意度之關係-以警察、消防人員及護理人員為例
8.
中老年人的社會聯繫與心理福祉
9.
家庭生命週期與工作家庭衝突關係之研究─以工作家庭文化為調節變項
10.
幼兒父母之婚姻調適與共親職對生活福祉的影響
11.
父母教養行為、時間管理對國中小階段子女自律學習之影響
12.
嘉義縣高齡父母與子女之代間連帶關係和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13.
成年子女生命事件對代間關係之影響
14.
工作家庭衝突、工作家庭互動、與工作滿足之關係探討
15.
工作鑲嵌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工作壓力與工作-家庭衝突為干擾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延伸文章資訊
- 1什么是家庭冲突?常见家庭冲突有哪些? - 知乎专栏
家庭冲突的种类和类型涉及我们在现代生活的各种环境中看到的广泛的潜在纠纷。当然,一对已婚夫妇可能经常吵架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夫妻吵架的原因必须是完全不同的(且 ...
- 26類型孩子,如何引導成為衝突解決高手? - 親子天下
這反映了多數父母其實害怕衝突的發生,認為衝突一定是不好的。 我也常見孩子間的衝突發生時,父母的理智跟著斷線,立刻慌張的出現在孩子面前,阻止孩子們 ...
- 3家庭衝突與互利」 對生活滿意之影響:代間支持之作用
一步來說,個人之工作狀態、教育程度及家庭發展階段,確實影響雙工作家. 庭「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之類型。而來自父母的代間支持,對於雙工作. 家庭者之「工作-家庭 ...
- 4家庭衝突與互利」 對生活滿意之影響:代間支持之作用
研究發現:雙工作家庭之「工作-家庭衝突與互利」之類型可區分為四類,包括:「衝突互利兼具」型、「衝突情感互利」型、「工作家庭互利」型與「僅有情感互利」型,其中「 ...
- 5工作與家庭的雙向衝突: 前因、後果及調節變項之探討(1)
研究的主要. 發現如下:(1)女性的家庭要求顯著多於男性,但男女在工作要求. 上並無顯著差異。(2)擁有較年幼子女者,知覺到較多的「工作-. 家庭衝突」與「家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