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的意思|汉典“戈”字的基本解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详细字义. ◎ 戈gē. 〈名〉. (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
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戈,平头戟也。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異體字
gēㄍㄜ部首戈
部外0
總筆畫4隿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区U+6208
单一结构1534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agnt|agnyihm53000
拼音gē注音ㄍㄜ部首戈部外0總筆劃4統一碼6208筆順1534
次通標
戈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戈gēㄍㄜˉ古代的一種兵器,橫刃,用青銅或鐵製成,裝有長柄:幹(gān)~。
倒(dǎo)~。
枕~待旦。
姓。
英語halberd,spear,lance;rad.62德語Hiebaxt,Hellebarde(hist.Waffe,einscheidigmitlangenSchaft)(S,Mil),Ge(Eig,Fam),RadikalNr.62=Hellebarde(Lanze+Axt)(S)法語hallebarde,lance
©漢典
戈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戈gē〈名〉(1)(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一種長柄兵器形。
本義:一種兵器)(2)中國古代的主要兵器[dagger-axe(anancientweapon)]戈,平頭戟也。
從弋、一,橫之象形。
——《說文》。
按,戈者,柲也,長六尺六寸,其刃橫出,可勾可擊,與矛專刺、殳專擊者不同,亦與戟之兼刺與勾者異。
執戈上刃。
——《書·顧命》稱爾戈。
——《書·牧誓》戈廣二寸。
——《考工記·冶氏》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楚辭·屈原·國殤》(3)青銅製,盛行於商至戰國時期,秦以後逐漸消失。
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橫擊和鉤殺,勾割或啄刺敵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稱啄兵。
又如:戈殳(戈和殳。
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鎧甲。
借指戰爭。
又爲兵器的統稱);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4)泛指兵器[weapons]左右軍士,皆全裝貫帶,持戈執戟而立。
——《三國演義》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禮·檀弓下》(5)又如:戈兵(兵器。
也指戰爭);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戰爭)(6)戰爭;戰亂[war]偃武息戈,卑辭事漢。
——《後漢書·公孫述傳》常用詞組戈壁©漢典
戈國語辭典
戈ㄍㄜgē名武器名。
為長柄橫刃的平頭戟。
如:「枕戈待旦」、「干戈」。
《書經·費誓》:「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
」晉·熊遠〈因災異上疏〉:「臣子之責,宜在枕戈,為王前驅。
」戰爭。
《後漢書·卷一三·公孫述傳》:「偃武息戈,卑辭事漢。
」唐·杜甫〈秦州雜詩〉二○首之一九:「鳳林戈未息,魚海路常難。
」譯音用字。
為蒙古、滿洲話譯音所常用。
如:「戈壁」、「戈什」。
姓。
如宋代有戈彥,明代有戈尚友。
二一四部首之一。
©漢典
【卯集中】【戈】
戈·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0
戈《康熙字典》
【卯集中】【戈】
戈·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禾切,音鍋。
【說文】平頭戟也。
【徐鍇曰】戟小支上向則爲戟,平之則爲戈。
一曰戟偏距爲戈。
【禮·曲禮】進戈者前其𨱔,後其刃。
【正義曰】戈,鉤孑戟也。
如戟而橫安刃,但頭不向上,爲鉤也。
直刃長八寸,橫刃長六寸,刃下接柄處長四寸,𠀤廣二寸,用以鉤害人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
【又】戈廣二寸,內倍之,胡三之,援四之。
【註】內謂胡以內接柲者也,胡,其孑也,援,直刃也。
【釋名】戈,過也。
所刺擣則決,所鉤引則制之,弗得過也。
【書·牧誓】稱爾戈。
【註】戈,短兵也。
人執以舉之,故言稱也。
又【典略】周有孤父之戈。
又國名。
在宋鄭之閒,寒浞子豷封于戈,少康滅之。
又姓。
【史記】夏後有戈氏,宋戈彥,明戈鎬。
又司戈,武職,從八品,唐天授年閒置。
从弋,一橫之。
象形。
©漢典
【卷十二】【戈】
戈《说文解字》
【卷十二】【戈】
『說文解字』
平頭𢧢也。
从弋,一橫之。
象形。
凡戈之屬皆从戈。
古禾切
『說文解字注』
(戈)平頭𢧢也。
攷工記。
冶氏爲戈。
廣二寸。
內倍之。
胡三之。
援四之。
倨句外博。
重三鋝。
鄭曰。
戈、今句孑戟也。
或謂之雞鳴。
或謂之擁頸。
內謂胡以內接柲者也。
長四寸。
胡六寸。
援八寸。
戈、句兵也。
主於胡也。
俗謂之曼胡以此。
鄭司農云。
援、直刃也。
胡其孑。
按依先鄭戈有直刃、則非平頭也。
宋黃氏伯思始疑鄭注。
近程氏瑤田攷戈刃如劔横出而稍倨。
所謂援八寸也。
援之下近柲爲胡。
連上爲刃。
所謂胡六寸也。
其横毌於柲而外出者凡四寸。
所謂內倍之也。
戈戟之金非冒於柲之首。
皆爲之內。
横毌外出。
且於胡之近柲處爲三孔。
纏縛於柲以固之。
古戈戟時有存者。
覈之可知也。
說詳通藝錄。
按許說戈爲平頭戟。
从戈以一象之。
然則戈刃之横出無疑也。
横出故謂之援。
援、引也。
凡言援者皆謂横引之。
直上者不曰援也。
且戈戟皆句兵。
矛刺兵。
殳𣪠兵。
殳嫥於𣪠者也。
矛嫥於刺者也。
戟者兼刺與句者也。
戈者兼句與𣪠者也。
用其横刃則爲句兵。
用横刃之喙以啄人則爲𣪠兵。
𣪠與句相因爲用。
故左氏多言戈擊。
若晉中行獻子夢厲公以戈擊之。
齊王何以戈擊子之。
解其左肩。
鄭子南逐子晳。
擊之以戈。
衞齊氏用戈擊公孟。
公魯以背蔽之。
𣃔肱。
以中公孟之肩。
魯昭公將以戈擊僚柤。
楚盜以戈擊昭王。
王孫由余以背受之。
中肩。
越靈姑浮以戈擊闔廬。
傷將指。
齊𥳑公執戈將擊陳成子。
衞石乞盂黶敵子路。
以戈擊之。
𣃔纓。
皆言擊不言刺。
惟盧蒲癸以寢戈自後刺子之言刺。
葢癸與王何同用戈。
癸逼近子之故言刺。
王何去子之稍遠故言擊。
且二人一在後一在前。
相爲掎角也。
若長狄僑如、魯富父終甥摏其喉以戈殺之。
由長狄長三丈。
旣獲之不能殺之。
故自下企上以舂其喉也。
自下舂其喉。
計長狄長不過二丈。
容旣獲之後。
身横於地而殺之。
摏亦擊也。
方言曰。
戈、楚謂之釨。
凡戟而無刃、秦晉之閒謂之釨。
或謂之鏔。
吳楊之閒謂之戈。
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
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
方言釨鉤鏝字皆轉寫譌俗。
古衹作句孑曼。
云無刃者、謂無直刃也。
云句孑者、謂其爲句兵、取義於無右臂之孑也。
云曼胡者、取義於曲處如?領之肥大也。
詳繹鄭注本無不同。
所引先鄭乃不可從。
从弋。
謂柲長六尺六寸。
一衡之。
象形。
衡各本作横。
依許全書例正。
弋之首一横之而已矣。
先鄭云。
援爲直刃、胡其孑。
非也。
古禾切。
十七部。
凡戈之屬皆从戈。
©漢典
戈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kɤ˥唐代读音*guɑ日语读音HOKO韩语罗马KWA现代韩语과越南语qua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go1[东莞腔]go1[梅县腔]ko1[宝安腔]ko1[客英字典]ko1[陆丰腔]ko1[海陆腔]ko1[台湾四县腔]ko1粤语gwo1潮州话ko1 近代音見母歌戈韻平聲陰戈小空;中古音見母戈韻平聲戈小韻古禾切一等合口;上古音黄侃系统:見母歌部;王力系统:見母歌部;
官话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戈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戈」甲622合33208「戈」戈卣商代晚期集成4703「戈」曾91「戈」說文‧戈部「戈」睡.日甲47「戈」「戈」戈爵商代晚期集成8234「戈」戈觶西周早期集成6059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秦系簡牘說文小篆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異體字隿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謌(ge1)纥(ge1)鴿(ge1)袼(ge1)肐(ge1)犵(ge1)搁(ge1)鸽(ge1)㢦(ge1)哥(ge1)紇(ge1)鴚(ge1)
同部首
我戉戯戜戱戫截戗戧戟戴戝
同筆畫
内冈亖卆𠕴灬尹六匀尐𠔂仇
初中古詩詞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延伸文章資訊
- 1漢字的故事: 戈
- 2戈[漢字釋義] - 中文百科知識
基本信息 · 拼音:ɡē · 繁體:戈 · 筆畫:4 · 部首:戈 · 釋義:戈〈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種長柄兵器形。本義:一種兵器) 中國古代的主要兵器戈,平頭戟也。從弋、一,橫之 ...
- 3戈的意思|汉典“戈”字的基本解释
详细字义. ◎ 戈gē.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
- 4戈戮- 象形字典 - 国学大师
“戈” 是商、周时期常用的一种长柄兵器。《说文》 : “戈,平头戟也。 ” 甲骨文、金文十分象形, 分别写作“ 、 、 、 、 、 、 、 、 、 、 ”。特别是金文1-2, 戈锋、杆、 ...
- 5戈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