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光绪帝是醇贤亲王奕𫍽次子,也是道光帝之孙,咸丰帝之侄儿,同治帝的表弟兼堂弟, ... 崇陵光绪帝遗骨时“未发现外伤及中毒迹象”,结合官方档案上的说法,自然病死一说 ...
光绪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此条目的主题是清朝光绪帝。
关于其在位统治期间所使用的年号,请见“光绪”。
光绪帝清德宗景皇帝朝服全身像清朝第11位皇帝统治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33年263天)[1]前任清穆宗载淳(同治帝)继任清逊帝溥仪(宣统帝)出生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 大清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逝世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37岁) 大清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安葬清崇陵王后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太后)妃嫔皇贵妃端康皇贵妃他他拉氏(瑾妃)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珍妃)子嗣子:宣统皇帝溥仪(嗣子,非亲生)全名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庙号德宗父亲生父:醇贤亲王奕𫍽嗣父:文宗显皇帝奕𬣞母亲生母:醇亲王嫡妃叶赫那拉氏嗣母: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嗣母: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首都北京皇宫紫禁城
光绪帝汉语名称繁体字光緒帝简化字光绪帝标音蒙古语名称传统蒙文ᠪᠠᠳᠠᠷᠠᠭᠤᠯᠲᠤᠲᠥᠷᠥᠬᠠᠭᠠᠨ西里尔蒙文Бадаргуулттөрхаан满语名称满文ᠪᠠᡩᠠᡵᠠᠩᡤᠠᡩᠣᡵᠣ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转写BadaranggadoroHūwangdi太清转写BadaranggadoroHvwangdi
本页面包含满文字母,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需要特殊字母与符号支持才能正确显示为满文字母,否则可能出现未成连写体的字母或其他符号。
光绪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名载湉(满语:ᡯᠠᡳᡨᡳᠶᠠᠨ,穆麟德:DzaiTiyan),爱新觉罗氏,是清朝第11位,也是自入关以来的第九位皇帝,同时是中国最后一位有正式谥号及正式庙号的皇帝,1875年2月25日至1908年11月14日在位,年号“光绪”。
光绪帝是醇贤亲王奕𫍽次子,也是道光帝之孙,咸丰帝之侄儿,同治帝的表弟兼堂弟,亦是慈禧太后之亲外甥。
同治帝驾崩后,得两宫太后拥立,因此以三岁冲龄过继给咸丰帝与两宫太后,从而顺利继承了皇位。
他在位初年时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两宫听政,后慈安太后病逝,由慈禧太后独自继续摄政,虽然后来获得亲政机会,但终其一生大权依然掌握于慈禧太后身上,并没有实权。
在位期间历经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之役、清末新政等大事。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禁闭在中南海瀛台,并失去亲政权力,沦为橡皮图章。
1908年,慈禧死之前一日,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被砒霜毒死[注1]。
死后庙号德宗(满语:ᡩᡝᡯᡠᠩ,穆麟德:dedzung),谥号景皇帝(满语:ᠠᠮᠪᠠᠯᡳᠩᡤᡡ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ambalinggūhūwangdi),葬于清西陵中的崇陵。
目录
1生平经历
1.1出身
1.2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期
1.3短暂亲政
1.3.1甲午战争
1.3.2戊戌变法
1.3.3戊戌政变
1.4软禁时期
1.4.1庚子事变
1.5驾崩
1.5.1凶手之推断
1.5.1.1慈禧说
1.5.1.2袁世凯说
1.5.2晏驾日期
2勋章
3家族
3.1后妃
3.2嗣子
4评价
5大事记
6事迹
7定语
8相关影视中的扮演者
9注释
10参考文献
生平经历[编辑]
出身[编辑]
光绪帝读书像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载湉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他是同治帝的堂弟兼表弟。
父亲为道光帝第七子醇贤亲王奕𫍽,母亲是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即慈禧太后的亲妹,因此载湉亦是慈禧太后的亲外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无子而崩。
随即举行选立继位皇帝的会议。
其父奕𫍽亦在场。
此次会议内容没有官方记载。
同治帝为咸丰帝独子,无兄弟。
若为同治帝立嗣子、继承皇位,当选择“溥”字辈的道光帝曾孙。
当时,道光帝嗣孙载治的两个儿子——溥侃、溥伦是仅有的“溥”字辈。
但二人并非道光帝亲曾孙,本生支派较远。
私人文献记载中,道光帝第五子、惇亲王奕誴以“疏属不可”反对提名溥侃和溥伦。
慈禧太后肯定“溥字辈无当立者。
”最终,主政的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在道光帝亲孙中,选择载湉过继咸丰帝,继承皇位。
《翁同龢日记》则记其父奕𫍽当场“掖之不能起”[2]。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期[编辑]
四岁即位,主少国疑,大臣未附,两宫太后姑允王大臣所请,依《太后垂帘章程》十一条,垂帘听政。
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驾崩,慈禧太后独自垂帘听政。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签定《中法新约》。
光绪帝一生受慈禧太后的控制,自小由翁同龢做他的老师,但慈禧太后规定翁同龢只能教孝经,更被李连英监视。
朝廷大权在成年(1890年,20岁)后,人事任命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短暂亲政[编辑]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帝已十八岁(虚岁),而在达到他这个年龄之前,包括同治帝在内的幼年继位的清帝均已完成大婚并亲政。
六月己亥,慈禧太后颁布懿旨,明年正月举行皇帝大婚典礼。
婚礼完成,光绪帝即应亲政。
壬寅,再颁懿旨,明年二月初三日归政[3]。
慈禧太后选择自己的侄女亦是光绪帝的表姐叶赫那拉氏为其皇后。
光绪十五年正月丁卯,御史屠仁守请求慈禧太后在归政后继续批阅奏折,被斥“乖谬”。
癸酉,清廷如期举行大婚典礼。
此次大婚相比同治帝大婚,花费较少。
二月戊寅[4],慈禧太后颁懿旨斥责吴大澂要求尊崇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𫍽的请求,并出示醇亲王在光绪元年的奏折,表明醇亲王的忠心。
己卯,慈禧太后正式归政,宣告十九岁的光绪帝亲政。
慈禧太后勉允礼亲王领班军机大臣世铎等王大臣所请,于皇帝亲政后再训政数年。
中外同辞,再三沥恳,慈禧不得不依据《训政细则》开始训政,不需垂帘亦无须议政王引见大臣,其馀细则与《垂帘章程》略同,实际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此后,光绪帝逐渐建立了以翁同龢、汪鸣銮、孙家鼐、文廷式、志锐等为骨干的帝党,影响光绪帝亲政后的作为。
甲午战争[编辑]
主条目: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坚决主战,但光绪帝指挥不当,加上翁同龢、李鸿章之间内斗严重,导致清军战败,次年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用玺。
戊戌变法[编辑]
主条目:百日维新
自甲午战败后,光绪帝锐意变法革新,“不做亡国之君”,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5],表明变革决心。
在慈禧的默许下,于1898年起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新政,并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四军卿架空原有的军机大臣,但受到保守派的反对。
光绪帝在军事上,陆军改练洋操,为掌握军事召袁世凯来京,下旨进行一系列整顿:
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法可补我所未及。
……今将变法之意,布告天下,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强中国,朕不胜厚望焉。
[6]
戊戌政变[编辑]
主条目:戊戌政变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8、9月间,由于变法操之过急,坊间盛传慈禧太后有以借“天津阅兵”废弑光绪帝的阴谋。
光绪帝惧怕变法失败,听信康有为的意见,打算不经过慈禧太后同意,亲自提拔候补侍郎袁世凯,以新式陆军发兵,杀慈禧提拔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围颐和园(慈禧所居)[注2]。
慈禧得知消息,立刻从颐和园返回紫禁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戊戌变法宣布失败,军机处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四军卿以及杨深秀、康广仁等六维新派人士被捕处死,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三面环水的南海瀛台,对外则宣布光绪帝生病,由慈禧训政。
从戊戌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起,到政变发生的八月六日为止(西历6月11日至9月21日),整个变法维新历时不过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软禁时期[编辑]
主条目:己亥建储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宣布训政,架空光绪帝。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元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欲废光绪帝,挑选载漪之子溥儁入宫,成为同治帝的嗣子,是为己亥立储,由于这是废立皇帝的先兆,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领衔,与马裕藻、章太炎、丁惠康、沈荩,唐才常、经亨颐、蔡元培、黄炎培等联名抗议,且各国公使都同情光绪,否认此事的合法性,导致慈禧失败。
慈禧遂不断召外国西医入宫探视“上疾”。
庚子事变[编辑]
主条目:庚子事变和八国联军
法军拍摄的光绪帝的睡床(1900年或1901年摄)
万国公报1903年第178期25页所刊载的“光绪皇帝照片”,实际应为载沣与洋人合照截取的一部分
溥儁之父载漪等权贵利用刚刚兴起的义和团排洋情绪,招引义和团进京,发生庚子事变,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共同参加决定是否向八国联军宣战的御前会议,光绪帝表达反对与八国联军开战,但他已没有亲政的权力。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挟光绪帝逃至西安,并杀害珍妃。
次年签定辛丑条约(庚子事变赔款)后才回北京。
此后处境稍有改善,但仍被慈禧软禁。
八国联军之后,慈禧太后启动第三波的政治变革,称为清末新政(或称庚子新政)。
驾崩[编辑]
光绪帝的葬礼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于瀛台(早慈禧一日驾崩),得年38岁。
清代官方文献和宫廷档案记载光绪帝为病故。
但光绪帝在慈禧崩驾前一日晏驾,时间过于巧合,外界对其死因历来有诸多揣测。
许多野史、宫廷回忆录包括溥仪均指出光绪帝是被人下毒所害,但对凶手的推测各不相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据光绪帝的御医透露,皇帝生前的确身体并不健康,主因是长时间不见天日、身体欠运动、心情不佳导致饮食不正常,却也无病重之迹象。
1980年,整理崇陵光绪帝遗骨时“未发现外伤及中毒迹象”,结合官方档案上的说法,自然病死一说在当时一度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
直到2008年对清西陵光绪帝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后,证实光绪帝是砒霜中毒死亡[7]。
光绪帝辞世时尚没有陵墓,一直到1913年(民国二年)才葬入中国最后一座帝陵——河北易县清西陵中的崇陵。
1938年曾被盗。
凶手之推断[编辑]
慈禧说[编辑]
《崇陵传信录》和《清稗类钞》两书指出:慈禧太后病危期间,曾犹豫对光绪帝要如何处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消息透露给光绪帝知道,惟其近侍回报,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决意自己病终前,帝须先于自己命终,以免皇帝有再度亲政、否定慈禧生前之布局的可能[8]。
清室后裔、书法家启功指出,其曾祖父、时任一品大员礼部尚书兼管宴大臣的溥良曾亲眼看到太监从病重的慈禧宫中传出一个盖碗,称“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
“塌喇”在满语中是酸奶之意。
此前从未听说过光绪帝有任何急症大病。
送后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监小德张(张兰德)向太医院正堂宣布光绪皇帝驾崩了。
随后乐寿宫才哭声四起,宣布太后已死。
慈禧与光绪帝素有嫌隙,况且当时慈禧已处于弥留之际,此时派人给软禁中的皇帝赠食,极不寻常。
启功认为,慈禧可能先于光绪帝病死,但秘不发丧,直到确认光绪帝死亡后才对外公布死讯。
启功大师的说法应该最为可信,根据《爵秩全览》光绪三十四年秋、冬记载:启功曾祖父溥良在光绪帝驾崩时的官职为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对引大臣、管宴大臣、稽察七仓大臣、参预政务大臣。
光绪慈禧去世时,溥良确实有资格在慈禧寝宫外等候。
光绪皇后隆裕皇后为慈禧太后亲侄女,为慈禧强行指配婚姻,光绪帝并不喜欢。
隆裕与光绪有名无实,多年来分居未曾同床无子,对光绪帝心怀恨意已久。
隆裕多次向慈禧诉苦,隆裕和太监崔玉贵等参与了慈禧处死光绪帝之宠妃珍妃,让光绪皇帝对这位皇后更为憎恨冷淡。
光绪帝对慈禧和隆裕憎恨已久,慈禧重病时光绪帝露出喜容,却被太监告知慈禧,慈禧生气,曾说要让光绪帝先死于自己。
老佛爷慈禧临终时,隆裕在旁伺候。
慈禧便吩咐派隆裕皇后的御膳房掌管太监小德张(张恒泰)送去塌喇(满语酸奶),赏赐给光绪帝,实为大量砒霜糊状液体形似酸奶。
虽光绪帝已被慈禧软禁瀛台,贵为皇帝平时用药需御医几人严格审查,但老佛爷慈禧亲赐的食物却不必审查。
光绪帝喝了塌喇后痛苦挣扎好些时间才死去,慈禧其实先于光绪帝死去。
光绪帝之死主谋者为慈禧,默认在场知情者为隆裕皇后、太监小德张以及小德张的上司太监二总管崔玉贵。
事后,太监崔玉贵立即出宫回家原品休致以回避。
小德张被隆裕提拔为长春宫四司八处大总管。
隆裕皇后在清灭亡后内心不安,很快去世。
崔玉贵藏居寺庙,卒于1926年左右。
小德张晚年寓居天津,隐姓埋名以卖煎饼果子为生,不谈政事,守密一生,卒于1957年左右。
清皇室核心载沣少数几人知实情,碍于家丑将责任推给清宗室外的袁世凯和李莲英等人,导致民国谣言乱起。
央视主任编辑锺里满依检验结果及史料记载认为,慈禧自戊戌政变以后就阴谋废黜及弑害光绪,更担心光绪帝会在自己死后复位翻案,所以才会在病危之时下毒手。
[9][10][11]
曾留洋并担任慈禧的御前女官的裕德龄在其英文版自述《瀛台泣血记》中提出,应是慈禧指使李莲英下手。
误传可能始于宫中传闻慈禧指示太监毒死光绪帝,民间只知道李莲英是慈禧最宠太监,便误传是李莲英。
但李莲英对光绪不错,无谋害之意。
事实上是慈禧指使太监小德张以及小德张的上司太监二总管崔玉贵。
另一说认为李莲英为害死珍妃凶手,深怕光绪报复,下毒者确为李莲英,为了处理光绪帝尸体,所以李莲英缺席慈禧殡天[12]。
袁世凯说[编辑]
称光绪帝为袁世凯所弑者认为,袁负恩反戈,陷光绪帝于万劫不复,光绪帝在瀛台,“日书‘项城’(袁世凯别号“袁项城”)名以志其愤”。
袁世凯既知光绪帝对其深恶痛绝,则不能不惧太后死而帝独生,故加以谋害(见于光绪侄、末帝溥仪所著《我的前半生》及其他)。
但锺里满认为,当时除了慈禧太后外,并无其他人具备指使人对皇帝下毒的能力[13],袁世凯亦难以接近光绪帝。
袁世凯行凶一说基本是晚清遗臣因亡国恨而嫁祸,基本不存在袁世凯谋害光绪可能性。
晏驾日期[编辑]
虽然清政府公布的晏驾日期是清历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西历1908年11月14日),但历史学教授喻大华认为清政府推迟了光绪帝的晏驾日期,光绪帝的起居注史官恽毓鼎在他的《崇陵传信录》中回忆,在此前两天的十月十九日,太监成群结队地出宫剃头,并毫不避讳地说皇上驾崩,因为国丧期间,服丧不允许理发,所以抢在发布之前剃头。
由此看来,朝廷发布的光绪帝死亡时间不准,在幼帝溥仪(时年三岁)入宫之前光绪帝就已经崩了,慈禧从容布置之后,确信可控全局之时才向天下公布皇帝驾崩文诰。
[14]日本电报也称光绪皇帝死于11月12日夜。
[15]
勋章[编辑]
大清国双龙宝星
比利时利奥波德勋章颈饰级(1898年7月18日)[16]
德国黑鹰勋章(英语:OrderoftheBlackEagle)骑士级(1898年6月28日)[17]
夏威夷卡美哈梅哈勋章(英语:RoyalOrderofKamehamehaI)大十字骑士级(1882年)
日本大勋位菊花大绶章(1899年4月29日)[18]
葡萄牙三联大十字勋章(英语:SashoftheThreeOrders)(1904年)[19]
家族[编辑]
先祖
高祖父:高宗纯皇帝弘历
曾祖父:仁宗睿皇帝颙琰
高祖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祖父:宣宗成皇帝旻宁
外高祖父:承恩公和尔经额
曾祖母: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
外高祖母:王佳氏
父:醇贤亲王奕𫍽
外高祖父:通判百禄
外曾祖父:笔帖式灵寿
祖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外曾祖母:翁氏
德宗景皇帝载湉
外高祖父:刑部员外郎吉郎阿
外曾祖父:刑部河南司郎中景瑞
外高祖母:爱新觉罗氏宗室女
外祖父:山西归绥道道员惠征
外曾祖母:瓜尔佳氏
母:醇亲王妃婉贞
外曾祖父:归化城副都统惠显
外祖母:富察氏
嗣父(伯父、姨丈):文宗显皇帝奕𬣞
嗣母(伯母、姨母):孝钦显皇后
醇亲王府世系图
袭王爵者
醇贤亲王奕譞1840-1872-1891 嫡福晋叶赫那拉氏 大侧福晋颜扎氏 二侧福晋刘佳氏 三侧福晋李佳氏
长子载瀚 次子德宗皇帝载湉 第三子未命名 第四子奉恩辅国公载洸 长女大格格? 第三女三格格?
侧福晋邓佳氏 嫡福晋瓜尔佳氏 第五子醇亲王载沣1883-1891-1949-1951 第六子郡王衔贝勒载洵 第七子郡王衔贝勒载涛 次女二格格?
长子宣统皇帝溥仪 次子溥杰 嵯峨浩 长女大格格韫瑛 次女二格格韫龢 第三女三格格韫颖
长女慧生 次女嫮生
第三子溥倛 第四子溥任 金瑜庭 第四女四格格韫娴 第五女五格格韫馨 第六女六格格韫娱 第七女七格格韫欢
长子金毓嶂 次子金毓峑 第三子金毓岚 长女金毓琨 次女金毓珵
后妃[编辑]
孝定景皇后(1868年-1913年):叶赫那拉氏,名静芬,慈禧太后侄女,光绪帝的表姊,父为桂祥。
后称为宣统帝的兼祧母后,尊为隆裕皇太后。
温靖皇贵妃(1874年-1924年):瑾妃,他他拉氏,长叙之女。
宣统即位后称为皇考瑾贵妃,清逊国后被尊为端康皇贵妃,为四大太妃之一。
谥温靖皇贵妃。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珍妃,他他拉氏,长叙之女,瑾妃之妹。
因其家人多支持维新,在八国联军进京时被慈禧太后逼迫投井而死,清逊国后将其祔葬光绪帝的崇陵,追赠为恪顺皇贵妃。
嗣子[编辑]
溥仪,光绪帝宗法上的侄子,本为兄弟醇亲王载沣之子,过继于同治帝,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20]。
评价[编辑]
此章节没有提供参考来源,内容可能无法查证。
(2020年3月28日)
此章节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或未查证内容。
(2020年3月28日)请协助补充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
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光绪皇帝广为人知的肖像,但并非照片,实际为素描画像
多数主流史学者(梁启超、杨天石等)认为,光绪帝是清朝历代皇帝之中较能接受新式制度的开明君主。
甲午战争时主战,不欲割让台澎,展现其想保疆卫土的决心。
但无奈其一生从未掌握实权,可谓心有馀而力不足。
而戊戌变法的失败被归咎于在改革上操之过急,如王照称光绪帝为琐事一日罢去六堂官,致怀塔布之妻入宫向慈禧太后哭诉。
在重大改革中,一百天内制定如此多的谕令,就算慈禧太后没有最终加以阻挠,以当时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实,也难以逆睹预料成败。
唯帝师翁同龢称光绪幼承孝贞庭训,近臣恽毓鼎称某大员入蜀,慈禧唯絮问,而光绪帝不发一语,临陛见,忽然曰:“西藏事,其要在蜀,劳费心。
”及至,果然,而入民国,告同僚:“帝有先见之明”。
恽毓鼎对宣统而作《崇陵传信录》。
光绪帝自亲政以来一直都没法建立自己的班底,除了师傅翁同龢是自己的亲信外,其馀皆是过去慈禧培养的官员,再加上官员任命权与国家大政,皆需要请示慈禧才能定夺,因此光绪帝亲政后并没有太大权力,导致光绪帝在戊戌变法时积极想要培养自己的亲信作为班底,但遭致朝内的反对,再加上用人不当、操之过急,导致最后失败。
重用翁同龢、文廷式等人被视为光绪帝亲政最大的失误。
翁同龢虽是光绪帝师傅,但性格过于守旧,得罪不少洋务派,并对慈安、慈禧两宫太后推动的洋务运动嗤之以鼻。
由于光绪帝亲政后并没有自己的班底,只有信任翁同龢。
另一方面,翁同龢为刁难李鸿章的北洋舰队,不惜上奏光绪帝禁止海军外购军火(《请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致使海军失去了申请专项资金用于舰和、武备更新的途径,导致北洋舰队无法更新武器,在甲午战争全面战败。
同时在甲午战争的期间亦因光绪帝指挥不当,导致甲午战争节节失败,后期又与慈禧发生指挥上的冲突,等到慈禧接手指挥权时,只剩下与大日本帝国求和一途。
光绪帝在戊戌变法时过度听信康有为的主张,导致原与慈禧存在默契演变成产生摩擦。
康有为在翁同龢被罢官后取代其位置,成为光绪帝最亲近的大臣,然而变法太急损害当时权贵阶级,引起各种既得利益者反弹,反而让光绪帝苦吞戊戌变法的败果。
光绪帝亲自接见由亲近大臣张荫桓推荐的大日本帝国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并接受其提供的改革方针。
光绪帝为了摆脱慈禧的控制,急于自己有班底,在戊戌变法中,并没有看清时局的演变,再加上康有为的激进作法,导致一向默许光绪帝主导戊戌变法的慈禧太后终于忍无可忍,发动政变并囚禁光绪帝。
[来源请求]
大事记[编辑]
元年(1875年)──丁戊奇荒,一场罕见的特大旱灾饥荒,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受灾人口1.08亿,造成900万至2000万人饿死[21]。
二年(1876年)──清廷在英政府外交压力下签订烟台条约,内容包括清政府对马嘉理事件及以前中英之间的案件各赔偿15万两白银;洋货在中国内陆免收厘金;增加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等为通商口岸;以及正式遣使道歉。
三年(1877年)──左宗棠率领清军成功收复西域。
五年(1879年)──甘肃武都地震,大约22000人死亡[22]。
七年(1881年)三月──清朝咸丰帝的皇后—孝贞显皇后暴崩。
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
十一年(1885年)──与法国签定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十三年(1887年)──河南郑州下汛十堡(今惠济区花园口镇石桥村)发生黄河决口[23],致使200多万(一说93万;一说最保守估计150万;一说700万)人罹难。
十三年(1887年)──与葡萄牙帝国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同意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
十四年(1888年)──光绪帝大婚。
北洋水师成立。
光绪帝亲政。
二十年(1894年)──为朝鲜王朝主权中日爆发甲午战争。
二十年(1894年)──日军攻陷旅顺,执行旅顺大屠杀,对城内进行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造成旅顺2万名平民遇难[24][25]。
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与大日本帝国签定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群岛并支付赔款2亿两白银(约3亿日圆)。
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德意志帝国因曹州教案强迫清政府在北京签订胶澳租借条约,租借胶澳(即胶州湾)及其周边地区(今属青岛市)99年,山东省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与俄罗斯帝国签订旅大租地条约,把旅顺和大连湾沿海租给俄国25年作为军港使用。
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戊戌政变发生,六君子被杀。
二十五年(1899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屠杀洋人、奸淫妇女、抢夺店铺、破坏各国使馆、烧毁与西洋有关的东西。
二十六年(1900年)──太原教案,义和团针对基督徒和传教士的屠杀事件。
中国内地会的刊物记载说,在山西省北部共有15,000到20,000名本地信徒被杀害[26]。
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不理会各国抗议,更向十一国宣战,引发八国联军之役。
二十六年(1900年)──俄军于黑龙江海兰泡越境,悉数屠杀清民六千多人,史称海兰泡惨案[27]。
二十七年(1901年)──与十一国签定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皇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
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病逝。
三十年(1904年)──日俄两国因在东北地区的利益冲突爆发日俄战争。
三十一年(1905年)──平绥铁路兴工。
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立宪改革。
三十三年(1907年)──因1906年暴雨,导致安徽、湖南和江苏三省的农作物歉收。
持续的降雨淹没了40,000平方英里(10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导致三省陷入严重饥荒,饥荒死亡人数高达2500万人,是人类历史记录以来死亡人数第二多的饥荒。
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光绪帝驾崩。
事迹[编辑]
叙述光绪事迹的书籍,《清史稿·德宗本纪》及清宫档案自是第一信史,此外有清末民初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和清室远支德龄的《瀛台泣血记》等。
关于戊戌变法的资料则有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袁世凯的《戊戌日记》。
近年来有《走向共和》《戊戌风云》等影视,亦颇有影响。
定语[编辑]
恽毓鼎(1862-1917)《崇陵传信录》
“缅维先帝御宇,不为不久。
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
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
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
毓鼎侍左右,近且久,天颜戚戚,常若不愉,未尝一日展容舒气也。
”
相关影视中的扮演者[编辑]
演员
影视作品
播出(拍摄)年份
备注
电视剧
张之珏
清宫残梦
1975年
陈立华
末代儿女情
1990年
汤镇业
满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
1990年
秦 风
赛金花
1991年
杨庆煌
戏说慈禧
1993年
楚童
慈禧西行
1995年
冯远征
戊戌风云
1998年
又名《帝妃爱情》
邱心志
日落紫禁城
1997年
武洪武
神医喜来乐
2003年
长缨在手
孙 义
十三格格
2013年
保剑锋
绣娘兰馨
2007年
客串
黄海冰
甲午陆战
欢喜游龙
欢喜婆婆俏媳妇
蒲茗蓝
汇通天下
2006年
花 昆
大武生
2011年
郝爱民
大清药王
2001年
张 粟
十三格格新传
2001年
王仁君
毛泽东
胡亚捷
北洋水师
孙一理
十三格格
2003年
李光洁
走向共和
2003年
谢震伟
厨子当官
2005年
张 默
龙非龙凤非凤
2005年
黄 河
德龄公主
2006年
金 博
一生为奴
2006年
又名《恭亲王传奇》
张颂文
乱世豪门
2007年
刘宇桥
台湾1895
2008年
王坤
庚子风云
2008年
张 博
苍穹之昴
2010年
许 凝
枪炮侯
2011年
大 刚
神医喜来乐传奇
2013年
郑国霖
末代皇帝传奇
2014年
敖嘉年
末代御医
2016年
周 瑞
那年花开月正圆
2017年
李浩轩
东方有大海
2017年
电影
舒 适
清宫秘史
1948年(拍摄)
梁无相
光绪皇夜祭珍妃
1952年
雷 震
西太后与珍妃
1964年
狄 龙
倾国倾城
1975年
瀛台泣血
1976年
柳青
光绪帝与珍妃
1981年
耿守春
清宫怨
1982年
王志华
谭嗣同
1984年
李栋
两宫皇太后
1987年
杨立新
夜盗珍妃墓
1989年
末代皇帝
田少军
大太监李莲英
1991年
郭家铭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
注释[编辑]
^关于凶手的身分,史学界存在争议。
^慈禧欲借阅兵废光绪帝,及光绪欲使袁世凯围颐和园两事,实乃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因素,但其有无尚存疑。
废帝事见康梁所著。
围园事或谓系袁世凯捏造,或谓系康梁等所为,非光绪帝所与闻者。
袁氏固不可信,但康梁虽是戊戌变法当事人,所著书或凭空捏造,或讳莫如深,实难谓信史者也,尚待商榷。
(见杨天石《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考论及《晚清史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文献[编辑]
^《清史稿‧本纪二十三‧德宗本纪一》:“戊午,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颁赦诏,开恩科。
”
^许巧娜.囚徒天子光绪皇帝(3).台海网,来源:新华网.2011-11-19[2021-11-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7)(简体中文).
^《清实录·光绪实录·卷之二百五十六》光绪十四年。
戊子。
六月……○己亥。
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
前因皇帝甫经亲政。
决疑定策。
不能不遇事提撕。
勉允臣工之请。
训政数年。
两年以来。
皇帝几余典学。
益臻精进。
于军国大小事务。
均能随时剖决。
措置合宜。
深宫甚为欣慰。
明年正月大婚礼成。
应即亲裁大政。
以慰天下臣民之望。
著钦天监于明年二月内、敬谨选择归政吉期具奏。
现月○谕内阁、朕自冲龄践阼。
仰蒙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垂帘听政。
丰功伟烈。
震古铄今。
宵旰勤劬。
数十年如一日。
迨十二年六月。
今朕亲裁大政。
犹复曲垂慈爱。
特允训政之请。
劳心庶务。
又及两年。
兹奉懿旨。
于明年二月归政。
朕仰体慈躬敬慎谦抑之本怀。
并敬念三十年来。
我圣母为天下忧劳况瘁。
几无晷刻可以稍资休息。
抚衷循省。
感悚交深。
兹复特沛温纶。
重申前命。
朕敢不祗遵慈训。
于一切几务、兢兢业业。
尽心经理。
以冀仰酬我圣母抚育教诲。
有加无已之深恩。
惟念现在时事孔艰。
嗣后仔肩益重。
尔中外大小臣工。
尤当体朕夙夜祗惧之诚。
各矢公忠。
共襄治理。
朕实有厚望焉。
所有归政届期。
一切应行典礼事宜。
著各该衙门敬谨酌议具奏。
现月……○壬寅。
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
钦天监奏、遵旨选择吉期。
恭候钦定一折。
著于明年二月初三日归政。
现月……
^《清实录·光绪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六》
^《明定国是诏》:“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汰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爱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挺以挞坚甲利兵乎?朕维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是政毫无补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誉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
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太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傅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专心致志,精益求粹,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员司员,大内待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及大员子第,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
”
^清史稿‧德宗本纪二,页351-352
^钟里满;耿左车,李军等.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成果: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清史研究.2008,(4):1–12[2018-08-0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3).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帮助)
^光绪皇帝系中毒致死?港刊指百年疑案有望解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新社2007年12月4日
^百年疑案破解:光緒死於砒霜中毒.上海:新民晚报.2008年11月1日[2008年11月2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7月9日).
^現代技術確證清光緒帝砒霜中毒而亡兇手待查.中国新闻网.2008年11月2日[2008年11月6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1月6日).
^“戏说”慈禧坐轿车.新民晚报.2011年12月27日[2013年3月13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26日).光绪帝在慈禧驾崩的前一日先死去了。
一百年来,尽管清宫御医档案证明他是自然病亡,但他被毒死的传说不胫而走。
2008年11月,由四个国家级部门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公布了长达五年的研究成果,确认光绪帝死于砒霜中毒。
除了慈禧,谁有胆量毒死皇上呢?
^高拜石正中书局版(七)P176起
^中新网:专家追查害死光绪元凶皇室后裔现场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2008-11-15
^《末代皇帝溥仪》二、两宫驾崩(5).[2013-07-1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8).
^大韩帝国皇城新闻1908年11月15日(PDF).[2013年7月13日].(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6年3月6日).
^ListedesMembresdel'OrdredeLéopold,AlmanachRoyaleBelgique,Bruxelles:72,1899–通过hathitrust.org(法语)
^SchwarzerAdler-orden,KöniglichPreussischeOrdensliste,Berlin:5,1895[2021-09-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8)–通过hathitrust.org 已忽略未知参数|lang=(建议使用|language=)(帮助)
^刑部芳则.明治時代の勲章外交儀礼(PDF).明治圣徳记念学会纪要.2017:149[2021-09-19].(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3-28)(日语).
^OsportugueseseoOriente(1840-1940).Lisbon:BibliotecaNacional.2004:81–90.ISBN 978-972-565-392-0(葡萄牙语).
^《清史稿·本纪二十五·宣统皇帝本纪》: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渐,太皇太后命教养宫内。
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时年三岁。
^近代西方人对“丁戊奇荒”的认识及其背景——《纽约时报》传达的信息(PDF).core.ac.uk.2014-03-13[2020-06-26].(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0-06-17).
^Hou,K.;LeiZ.;WanF.;LiL.&XiongZ.Researchonthe1879SouthWuduM8.0EarthquakeandItsCo-SeismicFracture.EarthquakeResearchinChina.2006,20(1)[30November201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1887年9月30日黄河决口.人民日报.2011-09-30[2020-06-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英冒险家记录甲午旅顺大屠杀:女人被斩成几段.环球网.2014-04-01[2020-06-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5).
^纪念“旅顺大屠杀”事件125周年:大连旅顺举行公祭仪式_手机搜狐网.m.sohu.com.[2020-06-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山西“太原教案”纪念日重温传教士殉道足迹-基督时报—基督教资讯平台.www.christiantimes.cn.[2020-06-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海兰泡惨案:数千中国人被杀_资讯_凤凰网.news.ifeng.com.[2020-06-15].(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维基语录上的光绪帝语录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光绪帝
光绪帝清朝出生于:1871年8月14日逝世于:1908年11月14日
统治者头衔
前任:清穆宗载淳(堂兄)年号:同治
大清皇帝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元年正月二十-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廿一
继任:溥仪(侄)年号:宣统
西藏文殊皇帝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
蒙古大汗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
查论编清朝(附后金)详见:清朝君主列表、清朝皇帝世系图追尊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 ~成宗义皇帝(入关)
后金大汗
太祖高皇帝[天命](立国)→太宗文皇帝[天聪]
大清皇帝
太宗文皇帝[崇德](称帝)→世祖章皇帝[顺治]→圣祖仁皇帝[康熙]→世宗宪皇帝[雍正]→高宗纯皇帝[乾隆]→仁宗睿皇帝[嘉庆]→宣宗成皇帝[道光]→文宗显皇帝[咸丰]→穆宗毅皇帝[同治]→德宗景皇帝[光绪]→宣统皇帝溥仪[宣统]
玉玺·皇宫(盛京→京师)·后宫(皇后)·三山五园、避暑山庄·皇陵(盛京、东陵、西陵)·实录、圣训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晋 /十六国→北魏 /南朝 –北齐 –北周→隋→唐→五代 –十国→宋 /西夏 /辽 /金→元→明→清→民国 /共和国
查论编蒙古大汗大蒙古国大汗兼称皇帝成吉思皇帝(太祖)→拖雷皇帝(睿宗)(监国)→窝阔台皇帝(太宗)→乃马真后(昭慈皇后)(称制)→贵由皇帝(定宗)→海迷失后(钦淑皇后)(称制)→蒙哥皇帝(宪宗)→阿里不哥汗/薛禅皇帝(世祖)1元朝皇帝兼任大汗成宗(完泽笃皇帝)→武宗(曲律皇帝)→仁宗(普颜笃皇帝)→英宗(格坚皇帝)→泰定帝(也孙铁木儿皇帝)→天顺帝(阿剌吉八皇帝)→文宗(札牙笃皇帝)→明宗(忽都笃皇帝)→文宗(札牙笃皇帝)→宁宗(懿璘质班皇帝)→惠宗(乌哈噶图汗)北元皇帝兼任大汗惠宗(乌哈噶图汗)→昭宗(必里克图汗)→天元帝(乌萨哈尔汗)蒙古大汗2卓里克图汗→恩克汗→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汗→坤帖木儿汗鬼力赤篡汗位(鞑靼)月鲁帖木儿汗汗位复归黄金家族完者帖木儿汗→答里巴→卫拉岱→阿台→岱总汗→阿噶巴尔济也先篡汗位大元田盛大可汗(敬顺王)汗位复归黄金家族乌珂克图汗→摩伦汗→满都鲁→达延汗(大元大可汗)→巴儿速孛罗→阿剌克汗→库腾汗→扎萨克图汗→彻辰汗→林丹汗→额哲清朝皇帝兼宣博格达汗3宽温仁圣皇帝4→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博克多汗国君主5外蒙古博克多汗1两者未获普遍承认。
2自元昭宗以后,所有北元君主皆不自称皇帝,只自称大汗。
汉文的庙号与谥号也不再有。
一说此时大元国号亦不再使用。
(黎东方.《细说元朝》.二六〈蒙古可汗与元朝皇帝的名单〉.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15页.)坤帖木儿败亡之后四卫拉特(瓦剌)与蒙古本部(鞑靼)分立。
3清朝历代皇帝与蒙古王公交往时,蒙古王公使用的蒙古语尊号均为“博格达汗”,但皇帝诏书自称则为“皇帝”。
(达力扎布,清代察哈尔扎萨克旗考,《历史研究》2005年05期;《清内阁蒙古堂档》)蒙古俗称“额真汗”,额真意为主子。
(札奇斯钦,《蒙古史论丛》,台北学海出版社.1980年版下册)4天聪十年四月,漠南蒙古各部王公台吉来盛京朝觐,归降皇太极,并上尊号为“博格达汗”。
(《清史稿》太宗纪)5辛亥年库伦宣告脱离清朝并恢复大蒙古国,哲布尊丹巴登基为大汗。
(《清史稿》列传三百八·藩部四)
查论编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背景
中国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江华岛事件
江华条约
壬午兵变
济物浦条约
甲申政变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汉城条约
巨文岛事件
长崎事件
金玉均暗杀事件
东学党起义
战事
丰岛海战
成欢之战
平壤之战
黄海海战
九连城之战
旅顺口之战
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之战
营口之战
田庄台之战
澎湖之役
主要舰艇联合舰队
松岛号防护巡洋舰
严岛号防护巡洋舰
吉野号防护巡洋舰
北洋舰队
定远号战舰
镇远号战舰
经远级巡洋舰
来远
致远
靖远
济远舰
主要人物大日本帝国
明治天皇
伊藤博文
陆奥宗光
伊东祐亨
山县有朋
大山岩
大清帝国
慈禧太后
光绪帝
李鸿章
丁汝昌
袁世凯
林泰曾
刘步蟾
后续
甲午更张
马关条约
三国干涉还辽
辽南条约
公车上书
乙未事变
台湾民主国
乙未战争
乙未广州起义
乙未改革
俄馆播迁
中俄密约
大韩帝国建立
日俄战争
日韩合并
朝鲜日治时期
台湾日治时期
台湾抗日运动
戊戌变法
伊藤博文遇刺
纪念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查论编清德宗皇室父母醇贤亲王奕𫍽 醇贤亲王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嗣父母文宗显皇帝奕𬣞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尊封兄弟载瀚同母·醇亲王第三子·奉恩辅国公载洸同母·醇亲王载沣·郡王衔贝勒载洵·郡王衔贝勒载涛姊妹醇亲王第一女·醇亲王第二女·醇亲王第三女嗣兄载淳清穆宗·追赠悯郡王嗣姊荣安固伦公主后妃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端康皇贵妃他他拉氏·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追赠兼祧嗣子溥仪清逊帝前朝:清穆宗皇室·后朝:清逊帝皇室
规范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CBDB:0054297
DILA:A006736
FAST:99122
HKCAN:9811105797503406
ISNI:0000000082672409
KulturNav:de8a4827-1242-4d4c-a08c-12a1088be55d
LCCN:n82125849
NARA:10569827
NDL:00622952
NKC:jo20191039963
NLA:36613512
NTA:149094531
VIAF:75204530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光绪帝&oldid=73167018”
分类:1871年出生1908年逝世清朝皇帝清德宗男谋杀受害者清朝被毒死人物中国被弑帝王中国被毒死皇帝墓穴遭捣毁者北京人亚洲硬币上的人物被谋杀的皇族爱新觉罗氏大学和学院建立者中国未破谋杀案慈禧太后御赐双龙宝星获得者大勋位菊花章颈饰获得者卡美哈梅哈勋章获得者比利时利奥波德大绶章勋章持有人隐藏分类:含有过时参数的引用的页面CS1法语来源(fr)含有未知参数的引用的页面CS1日语来源(ja)CS1葡萄牙语来源(pt)使用过时图像语法的页面使用未知中国宗室信息框参数的页面含有明确引用中文的条目使用无数据行信息框模板的条目含有非中文内容的条目含有满语的条目自2020年3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使用小型讯息框的页面自2020年3月可能带有原创研究的条目有未列明来源语句的条目包含CBDB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DDB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HKCA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KULTURNAV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AR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语录
其他语言
Asturianuབོད་ཡིགCatalàMìng-dĕ̤ng-ngṳ̄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Arpetan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Jawa한국어Lietuvių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impleEnglish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光绪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条目的主題是清朝光绪帝。關於其在位統治期間所使用的年號,請見「光绪」。 光緒帝(1871年8月14日- ...
- 2實在太不妙!光緒一聽笑了也慘了慈禧死前「最後密令」曝
怎料這個說法卻在2007年被推翻,各領域的專家匯聚起來做進一步的檢查,驚人發現光緒皇帝有大量的毒物反應,高達201克的砒霜,被判斷是急性砒霜中毒, ...
- 3光緒和慈禧為何相繼去世?是巧合,還是另有內幕?
光緒三十七年(一九○八年),三十七歲的光緒皇帝載湉在被囚禁的中南海瀛 ... 為砒霜中毒而死,引起歷史界然譁然,由此光緒的死因變得更加離奇難解。
- 4光緒皇帝砒霜中毒慘死!溥儀晚年曝內幕,兇手竟不是慈禧 ...
- 5光緒皇帝突然駕崩死因成謎百年之後終於真相大白
而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光緒帝的死因一直成謎,百年之後 ... 的頭髮、遺骨、衣服等樣品進行了檢測和分析,確定光緒是因砒霜中毒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