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interior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室內interior》是一本綜觀設計、人文、美學的雜誌,1989年創刊至今,以精粹而具觀瞻的視野,透析了空間與設計的定位,拉近台灣與世界的空間座標。
雜誌內容選輯建築與 ...
347
2022。
08
米之家
以米色為主題的雅致住宅,重視開揚感受、輕柔設色以及細節溫度,藉立體的家屋實境訴說屋如其人之特質。
347
2022。
08
光與暗
透過沉靜一致的深色,構築包裹身心的祕境。
用層次豐富的構景,盛納入豐沛日光,在純粹背幕中,道出光與暗相會的每刻詩意。
347
2022。
08
風雅集
義大利礦物塗料鋪覆天、壁,在有如畫幅的雅淨背景上,道出詩書、藝術、品酒等日常風雅,空間正是一幅不斷變化的文人記敘。
347
2022。
08
厭厭風塵
以「洞穴」為靈感,藉由塗料筆觸與灰階色調將住宅打造成闢靜之所,作為安定心靈的歸巢,也是想望自然之寄託。
設計
2022年第15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InteriorDesignAward,TIDAward)競賽,從今年1月5日開始徵件,經過3個多月的徵件與一連串審慎的評選過程,於6月15日公佈入圍名單,最後在7月8日揭曉眾所期待的TIDAward得獎名單。
此次TIDAward由大會主席趙璽帶領,複選評審團王耀邦、甘泰來、沈中怡、何以立、林平、胡德如、郭旭原、張耿華、梁豫漳、莊豐賓、黃惠美、謝禎舜,決審評審團林友寒、官政能、姚仁祿、胡朝聖、張基義、陳瑞憲、楊仲儀,共20位評審老師對投稿作品進行審視。
評審團在第一階段先篩選出106件優秀的入圍作品,最終共選出44作品榮獲TID獎項。
跳脫限制,開創新的方向
TIDAward作為指標性的設計獎項,力求創新與突破,除了在年初與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CIDA)簽署合作協議之外,此次邀請更多跨領域的專業人員擔任評審。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提到,TID大獎是台灣室內設計界與亞太設計專業界最具指標意義的獎項之一,對於還在這個行業中摸索與奮鬥的年輕設計師們而言,獲獎具有一種極大的自我肯定意義;本獎項也從住宅、商業空間、辦公室、公共空間、展示空間、文化空間等類別,關注當代的社會發展與生活模式演變。
本屆的評選方向在找出當代隱含著諸多跨領域與破界的變革潛力,不只是呈現設計與建築及日常生活的密切關聯,更是以質材媒介與空間對位的多重符碼。
設計師透過與使用者、業主對話所詮釋再生的審美、品味、風格、視野、創造性和價值觀。
在世界逐漸復甦的同時,每一件好的作品,或許都彰顯了人性的光輝與環境、脈絡對話,同時也冀希設計者跳脫既定風格的限制,走出亞太乃至世界的新方向。
自台灣室內設計大獎開辦以來,致力在亞太地區持續發掘具有潛力以及優秀的設計作品,鼓勵原創風格、發揚設計精神。
本屆的TID金獎、新銳獎、評審特別獎以及TID年度大獎等各項獎項,將在2022年9月23日的頒獎典禮上揭曉金獎得主,請與我們共同期待。
(以上時間如有異動,請依據TID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
2022TID獎名單
居住空間類
單層
FAPARTMENT吾隅設計/榮燁孔令莎
獨居里的對話關係迴聲空間/謝秉恒
吉光片羽璧川室內裝修有限公司/卓思齊陳明封
容木卡工作室/張英琦陸凱琳
米之家艾倫室內設計/蔡嘉鴻
逸璞近境制作設計有限公司/唐忠漢
倚白留聲翼展設計/張翼展
高齡夫婦的前衛極簡生活入山那渡建築設計(上海)有限公司/曾蓉
光栅SIM簡線建築/林薰
園園的家臻築設計工作室/詹益臻
開心盒子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意識寓所非關空間設計有限公司/洪博東
對角線之家永哲制作/張哲毓林天永
山與平原弎見設計/王柏舜克勞蒂亞
洄游之一(香港)設計/英麒卓煜
複層
迴旋懷特室內設計/林志隆
微型
Honest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孫偉旻
16號住宅MOU建築工社/吳狀付仕玉
新。
待庵玳爾室內設計有限公司/朱志峰楊上賢
JSHouse(FreePlan)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孫偉旻
台北8坪兩房小宅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獨棟住宅
南山曲廊七澄建築有限公司/謝侑霖黃維祥劉慕懷陳信佑
中壢。
何宅馮文志建築師事務所/馮文志
實品屋|樣品屋
異境意近HODDI禾邸設計/林之豐
商業空間類
個人工作空間
小小怡登兒童牙醫診所工一設計有限公司/袁丕宇張豐祥王正行
旅館空間
M42KENTING喬設計有限公司/王重喬
餐飲空間
storeby.jpg廣州東風廣場店室內設計 廣州市五加二裝飾設計有限公司/易永強
裊渺蜂巢覺知造所室內裝修有限公司/胡廷璋
畬室法式巧克力甜點創作仍然創作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蔡君微謝欣慧
GankoSushi日料餐廳今古鳳凰設計機構/葉暉陳堅
休閒空間
動物冒險島Fenhom·URO/張穎
頤舍via./梁以立
一岩九飲會館三次圓設計有限公司/張喆陳李健潘水宗
展售空間
時代中國.時代芳華銷售中心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彭征丁淇楊亞會
垂直里分水相設計有限公司/李智翔葛祝緯林其緯陳蓉臻
工作空間類
辦公室
傳愛之樹采林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謝欣諭
StudioIn2office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孫偉旻
在室內山丘上辦公-WAJASS台中辦公室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黑屋裹白室永哲制作/張哲毓林天永
公共空間類
文化空間
洛陽正大劇院壹正企劃有限公司/羅靈傑龍慧祺
機構空間
國民法官法庭空間改造本埠設計/蔡嘉豪
歷史建築再利用
基隆希望之丘防空洞工二建築/胡靖元
展覽空間類
文化展覽
菸.葉.廠本埠設計/蔡嘉豪黃思瑋
會展
光.落在你臉上CHIEN建築事務所/簡彰慶
(各項得獎名單,請依據TID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
撰文」歐陽青昀
台灣設計研究院(TaiwanDesignResearchInstitute,以下簡稱設研院)自2020年起推出「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以「產地」為概念,從設計角度切入地方創生。
「T」意指台灣(Taiwan),「22」為台灣22個縣市,台灣有著精密的製造技術,不過由於世界經濟的快速轉變,致使眾多產業聚落出現式微現象,設研院期待藉由與國內外專業設計團隊合作,重新整合包含製造、行銷、通路等資源,與消費市場鏈結,為觀光和經濟發展賦能,與產地的生產者們攜手突破困境,迎接新生,創造加乘價值。
由角白設計工作室操刀的T22計畫Logo。
融合計畫理念和元素,解構為品牌標誌。
時至今日已陸續在鶯歌、北投與花蓮等地發表相關計畫,並收穫了來自各方的迴響。
《室內interior》於本期企劃中專訪身為T22計畫推手的艾淑婷副院長(以下簡稱艾副),請她分享站在第一線的觀察、當設計介入後激起的漣漪,以及對台灣產地最深切的期許。
台灣設計研究院/艾淑婷副院長
從外貿協會基層、轉任台創中心創始團隊,在2020年升格為台灣設計研究院,近30年的設計推廣與創新跨領域整合工作經驗。
短短兩年,台灣設計研究院完成許多設計導入公共服務創新行動,其中學美美學計畫陸續獲得國內外重要獎項,包含2020年日本GMarkBest100、金獎及全場大獎、德國iF設計金獎,影響台灣教育現場,培育國家未來領導人。
除此之外,艾淑婷也推動如微改造新竹火車站、衛生所再設計、消防設備設計規範系統、公運美學導入北花線回遊號設計、台鐵便當店品牌形象設計等公共服務創新議題,同時擔任設計導入防災教育的社會設計行動、T22產地復興計畫等計畫發起人。
台灣的經濟結構,一向以工業生產與製造業為主軸,而MIT(MadeInTaiwan)的品質也聞名於世。
不過,環顧全球趨勢,「設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世界,它在國家經濟、文化、社會當中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與日俱增,因此政府於2020年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升格為「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期許運用「設計力」整合政府跨部會的資源,成為重要的施政價值和發展策略,並持續引領產業和社會的永續發展。
DIT的時代已經來臨,設計將是改變產業、改變台灣的一大關鍵
艾淑婷副院長於採訪中提到,2020年不僅是設研院的成立元年,團隊也於同年獲得總統創新獎,證明了台灣從硬實力轉向軟實力的時代已經來臨,設研院致力往DIT(DesigninTaiwan)的方向邁進,期待用設計改變台灣、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台灣土地雖小,但擁有強大又旺盛的產業能量,也聚集了各領域眾多的優秀人才,不過,隨著時代變遷,產業逐漸面臨發展斷層和轉型的迫切需要。
經濟部於1989年即開始推展「一鄉鎮一特色」(OneTownOneProduct)計畫,協助中小企業利用各地特色為基礎,配合知識經濟概念為前導,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新型態群聚式經濟體。
T22計畫首發站選定於鶯歌。
設研院以設計角度切入,重塑文化與工藝的價值。
而設研院在前身「台創中心」時期,就開始從事產業輔導,甚至也擴及國際拓展和展會行銷等面向,艾副表示,在這些過程中,團隊觀察到頗為現實的狀況,也就是製造業的現行模式和所謂的創新,彷彿隔著一道鴻溝,而傳統的地方輔導又多為針對單一個案提供協助,並未兼顧整個產地發展,這樣的形式可能已無法滿足台灣在這個時代的需求。
於是,設研院著手研發型態計畫,T22因此應運而生。
拉近產地、設計界、消費者的距離
台灣的製造業大多為群聚型態,現今面對的嚴峻挑戰,就是「世代交替」。
年輕一代或許有接班意願,卻對老一輩的經營方式未必認同,世代之間的溝通不甚順暢,再加上,年輕人雖有意願進行改革,但他們不知從何下手,對於未來的定位發展也備感困惑;而所有的改變創新,都需要有縝密的計畫以及充沛的後援支持,才得以持續發展,T22便是集結眾人力量集思廣益的計畫,替這些有決心改變的年輕接班人們,打造一個具可能性的未來。
T22鶯歌「產地一顆星」與中川政七商店團隊全方位體檢企業經營,打造明星等級的在地品牌:「KOGA許家陶器品」。
「地方創生」的概念源自於日本,根據行政院揭示的資料,期待透過盤點地方既有「地、產、人」的資源優勢,確立獨特性和核心價值,再導入「創意(設計力)、創新(生產力)、創業(行銷力)」的輔導機制,為地方注入發展動能。
艾副則強調,地方創生不應該是單打獨鬥的現象,設研院提倡協助地方凝聚共同的目標,十分強調「共榮」,換言之,必須讓繼承者(接班人)們一齊擬定前進方向,在地業者彼此有了共識後,才有動能激起外界的關注度;由此可見T22計畫的使命:帶動地方活化、加深年輕人參與,以及吸引國際市場目光。
地方創生不該單打獨鬥,共榮才走得長遠
設研院在T22計畫中,則扮演串聯產地、設計界、後端推廣等細節的「平台」角色。
艾副進一步解釋道,台灣長年來養成了非常多的設計人才,數量應該是亞洲之冠,但是,過往設計與傳統產業的串接機會較少,設計者們缺少大展身手的舞台,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在這樣的前提下,設研院藉由T22計畫,將地方製造業和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相互結合,透過完整的機制,讓設計、行銷、懂得生活的人,一同替產地打造新的經營態度,也制定出一套具前瞻性的流程。
T22鶯歌「產地學院」則推出跨界聯名商品,演繹陶瓷的更多可能性。
臺虎精釀與安達窯AntaPottery結合瓷器、茶、與啤酒,創作茶酒杯對杯禮盒。
過去,商品是製造業的主軸,所以業者不斷地精進技術,以期創造出令人驚艷的成果;T22計畫進場後,則是更加注重「體驗」的環節,企圖使精緻又極具品味的商品,替消費者的生活增添質感。
產地挑選之原則與切點
T22計畫非常重視產地一路以來留下的軌跡,是否具備精闢的knowhow?是否有永續發展的能量?是否能承接各種不同課題,願意並肩開創新藍海?台灣許多鄉鎮的製造業,面臨了代工式微、與觀光、消費行為脫鉤等困境,各公司的決策者或接班人,大多也缺乏溝通合作的機制,導致產業氣氛略顯呆板無生氣。
T22鶯歌。
永心鳯茶與郭詩謙(大謙堂)開發一壺二杯。
T22團隊每年會挑選2至3個產地,透過「把脈」的方式,邀請學界學者、日本專家一起走訪當地,進行田野調查,仔細剖析設計進場的適切性。
現地踏查的重點,主要在於能否尋找到有企圖心、有話語權、能影響同業的年輕一輩,藉此拉起彼此的手,共同引動產地的發展;第二,觀察產業整體的上中下游連結是否密切,若嚴重斷鏈則有修復的困難;第三,接班人們是否能共同制定出未來發展方向的雛型,並順利說服上一輩給予支持和投注資金,這些面向皆為所關注之焦點。
前往花蓮田野調查的紀錄。
圖片提供:沿岸製作
T22計畫目前已進入鶯歌、北投、花蓮三地,艾副說道,團隊在決定產地的考量如上述所提,他們重視在地業者自身的企圖心,有沒有關鍵族群願意跳出來承擔責任、進行整合,讓當地可以持續活化,而非一味的倚賴政府資源。
除了確認產地本身的能量,設研院作為連結跨域協作的發散地,會引進優秀的設計者一起合作。
針對設計團隊的選用依據,艾淑婷副院長提及,台灣其實有許多充滿熱血和理想的設計從業人員,卻受限於市場而無法一展身手,有鑑於此,設研院積極開發各式項目,包含校園美學改造、工廠再造,甚至是公部門設計案等,讓這些人才得以實踐對於社會設計的理想。
T22北投團隊合照。
而國內外的眾多設計獎項,則是挖掘優秀人才的管道,設研院作為中介者,會主動邀請適合的設計者或團隊進行提案徵選,再委請具備高度市場觀點的專家顧問輔佐,以更明確與有效率的方式,保障設計方與業者的合作過程,讓產地風貌得以大躍進。
摩擦和衝突,都是成就蛻變的歷練
由於T22計畫大多面對較為傳統的產業,艾副表示,「世代交替」是最為棘手的一環,年輕人基於吸收了四面八方的新知,在價值觀和未來願景方面或許與父執輩產生了分歧,但是老一輩也並非不想改變,只是他們的成功經驗和現代已稍有落差,而「創新」這個詞彙又太過抽象,在無法想像的狀態下,他們通常會選擇較為保守的想法,固守自己打下的根基。
鶯歌產地開放日-繼承者們合影。
在改變的碰撞中,雙方的溝通和相互理解是相當難解卻又一定得面對的課題,有時候,說服家人其實最為困難,也因此,當雙方討論出共識、確立前進道路的那刻,才是重生的起點;艾副分享,曾發生過父親因為一路見證兒子站在第一線積極努力的身影,堅持著創新精神改革家族事業,使他大受觸動,兩人在發表會現場相擁而泣,這些感動時刻,都令艾副非常難忘,也成為持續推動T22計畫的原動力。
T22計畫的三大關鍵字:傳承、改變創新、永續發展
艾副自豪地說,T22將設計作為策略工具,並以「傳承」、「改變創新」、「永續發展」三大關鍵理念貫穿計畫架構,替台灣產業打造全新的發展模式,協助地方發揮特點,吸引人流,帶來新氣象;竭力凝聚產地的團結意識,從一個品牌到一群品牌,形成緊密的組織和力量,能夠自發性地規劃長期發展計畫,後期主要交由參與T22的繼承者們主導,設研院則逐漸轉為技術支援的角色,使地方創生不再只是曇花一現的短暫盛況,而是讓這股改變的意念得以在地綿延,激盪出更多火花。
T22北投發表會現場。
T22計畫根據不同產地定義出各自的問題、目標與對策,執行團隊運用設計思維,以Rebranding(品牌重塑)的概念,清晰爬梳在地優勢和特色,闡述各地的「自明性」,再透過co-branding(聯名)方式,打造話題商品,向外推展精緻的製作能量,帶領地方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T22花蓮聯名商品。
艾副強調,台灣過往專注於提供幕後代工服務,但對於自身的自信並未有深刻著墨,她期待T22計畫成為具影響力的策略,重新挖掘鄉鎮地區的豐沛動能,將職人的精神及故事呈現於大眾眼前,讓優質的商品相伴你我的日常,讓台灣成為懂生活、懂體驗的國度,也能藉此開啟國際市場的注目。
下篇:T22鶯歌&T22北投用設計替產地敘事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採訪」陳映蓁
鶯歌:振興陶瓷計畫
重整產業願景,突顯知識價值
新北市的鶯歌,是T22計畫的首發站。
這是個充滿手感溫度的小鎮,擁有豐沛的製陶文化和技術,然而在時代的推進下,面臨轉型的迫切需求。
艾副認為,鑑於現今的網路和潮流趨勢,消費者的眼界,以及生活品味皆大幅提升,而鶯歌長期著重於代工生產,在地業者的品牌觀念不足,導致商品同質性高,缺少獨特的個性跟特色,長久下來突顯出鶯歌陶瓷品的劣勢。
T22計畫看見陶瓷文化與傳統工藝的存在價值,希望尋回鶯歌製陶的榮耀感,不論是生活陶、建築陶、藝術陶等範疇,都能發展出屬於在地的風格,道出產地自信。
產地明星的誕生
設研院除力邀日本中川政七商店團隊首次跨海輔導「新旺集瓷」,全方位體檢企業品牌經營,打造明星等級的在地品牌:「KOGA許家陶器品」;也與「燕三条工場の祭典」推手、日本創意企劃公司method總監山田遊(YuYamada)聯手建立「產地學院」,凝聚在地店家並媒合跨領域產業,共同打造聯名商品企劃,業者陣容橫跨中式桌菜、精緻糕點到配餐茶酒以及當代藝術,提升鶯歌整體的產地能量。
T22鶯歌另外亦規劃「工廠見學」,打開工廠,讓製造現場成為知識型的觀光資源。
爾後,亦與國內旅遊集團合作企劃「OpenFactory工廠見學」,讓工藝製造現場成為不遜於自然景觀與文化遺產的觀光資源。
工廠的知識學,是近年全球的熱門話題,「打開工廠」是一場知識型的旅遊,在不改變現有環境、製程的前提下,利用指標與燈光設計與動線整理,邀請民眾走進工廠,看到陶瓷產品實際的製造工序與生產情景。
由設研院媒合5家設計公司與5間陶瓷產業鏈上的工廠,將減法美學導入工廠環境,踏進一般不對外開放的製造現場,近距離觀賞各種工藝品的誕生過程、參與一切「進行中」的製造狀態。
重新擦亮陶瓷之都的光芒
今年是T22計畫進駐鶯歌的第三年,設研院與日本專家們退居顧問角色,將於8月26日至28日交棒予安達窯、新太源、臺華窯、新旺集瓷、陶聚與傑作陶藝6個品牌繼承者們成立的主導團隊,聯手策劃「鶯歌產地開放日Yinggooo」。
新太源-曲面貼花工藝。
取「go」與鶯「歌」近似音,以片語「goto」與利用字尾重複g、o字母,帶出正在「進行中」的動態意象;同時帶出三大活動主題:「gotofactory工廠見學」、「gotomarket限定市集」、「gotoshop老街限定店」,藉由串聯老街和工廠,塑造「綜合體驗空間」,彰顯鶯歌滿城活力,站穩復興腳步。
繼承者們感性地說,「鶯歌產地開放日是一群來自鶯歌的孩子,對於地方情感的延續,互相合作而琢磨出的寶藏,希望能吸引新一代民眾的目光,帶給鶯歌陶瓷產業新生的氣息」。
傑作陶藝-透過再生陶瓷演示循環經濟。
艾副也說到,近幾年陸續有多位鶯歌寶寶誕生,她認為這是當地開始找到未來目標的象徵,不論是新生兒的到來,或是品牌的新生,皆代表著鶯歌有更深厚的能量跟能力邁向未來;同時,也越來越多當地人期待加入T22的群體中,這些美好的一切都令團隊深受鼓舞,希望和在地人一同耕耘,使鶯歌重返陶瓷之都的榮景。
北投:活化地域品牌
食癒開發,盡享四季之味
台灣各地有諸多具內涵、發展意義的品牌,可惜不夠全面跟廣泛,彼此之間也缺少合作,無法創造雙贏、甚至是多贏的局面;因此,有別於鶯歌和花蓮振興產業的切入點,T22在北投發展出另一種模式,近似地域活化的概念:推廣北投農業。
北投地景。
多數人不知道北投存在著台北市區裡最大面積的友善稻田、唯一綠色保育認證的咖啡莊園以及數座有機認證的精緻蔬果農園;北投的「都市農業」雖有先天的自然優勢以及鄰近都市的地理位置,卻因規模較小、產量較低和季節氣候等因素影響,難以發展出符合成本效益的商業模式。
將北投產地直送的農產品創作為精緻美味的北投宴禮盒。
T22以設計角度切入「都市農業」的發展瓶頸,重新建構北投的「療癒產業」生態,結合原型農業生產者、餐飲店家、飯店業者、設計行銷與媒體專業人才,創造兼顧自然與社會永續的新型商業模式,讓農業走進都市日常。
之外工作室與大地酒店秉持宴席精神,以十人桌席套餐復刻酒家菜。
艾副提到,在田野調查的過程,發現很多在地業者不清楚北投居然有農業,如何找到正確的命題,找出更多可能性,是T22在北投的著眼點。
如同大地酒店李昭明主廚所言:「在北投生活了幾十年,因為T22計畫而重新認識北投。
」她很開心可以織起各行各業間的合作網絡,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引領民眾感受北投的點滴。
上篇: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專訪艾淑婷副院長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採訪」陳映蓁
亞洲最大文創盛事「臺灣文博會」今年移師港都高雄,以「群島共振RESONANCEISLAND」為主題,8月5日至14日將掀起一波文化浪潮。
「文化策展區」率先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開跑,而「品牌商展區」則於8月10日接棒在高雄展覽館上陣。
主題館位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珊瑚礁群,以「群島共振」為主軸。
今年文博會同樣邀請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林昆穎擔任總策展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龔書章為總顧問,文化策展中的主題館共規劃「環島運動場」、「島嶼大飯店」、「寶島冰菓室」三大主題,另包含「嘉義館」(嘉義市)、「馬祖館」(連江縣)兩大地方館,以及「工藝館」和串連周邊據點的「響應館」。
共探島嶼文化路徑
主題館以「群島共振」為題,講述與島嶼共生的人們,彼此協作、互相共感,形成鮮活的創造之島。
從文化循環觀點出發,重新觀看文化的珍貴與易逝,每個人的參與,都將累積成不同的風景,我們的決定都是創造給未來的體驗。
入口處的植物區,揭示平凡中的大事。
「環島運動場」以環形步道象徵島嶼路徑,外環遊走感官場景,看見日常物件的創造之旅,環形步道上的「閱讀環島」,透過250本書籍的選讀,出發一場跨越時空與地點的心靈壯遊;內環則以共感劇場「共振三分鐘」,觀賞眾人即時共創的島嶼故事,你我皆為文化生態的創意動能。
「創造環」以「平凡大事、未來小徑、來時大道、重要小事」進行編排,邀請觀眾遊走於由日常物件構成的感官場景。
「環島運動場」。
「島嶼大飯店」由莎妹工作室藝術總監王嘉明策劃,以沉澱、醞釀、再出發的旅行棲所為形式,感受藝術家的創作心路。
觀眾需事先於網路上預約,成功登記入住後,將打破場域界線,連線遠端藝術家,跟著不同主題的表演,共創一段身歷其境的體驗。
「島嶼大飯店」櫃台。
「島嶼大飯店」共有8個不同主題的房間。
「寶島冰菓室」策展人為水越設計總管周育如,以冰為題,創造冰的五感體驗,更與冰店連線直擊全台冰現場邀請觀者一同知冰、感冰、聽冰、吃冰,喚醒與冰的鏈結。
在這個無冰不歡的島嶼中,探索「冰」背後的土地風味和文化故事。
以冰為核心內容的「寶島冰菓室」。
蒐羅各式冰品知識,營造五感體驗。
以文化遊走,親身經歷
2022年文博會真的很「熱」,除了首次來到很熱的高雄,「移動」也帶來更多熱情的活力,透過這場城市體驗型的文化創意博覽會,感受與島嶼共生共振的時刻,主題館將號召大家出發環島,把美妙的知識連結起來,共感共生,共振島嶼形狀;而高雄市政府也推出30條文博遶境限定版高雄文化路徑,走訪山海,看見在地最深層的創意能量。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臺灣文博會
撰文」陳映蓁
繼2019年首間旗艦店「CAMACOFFEEROASTERS豆留森林」於陽明山落成,camacafé團隊再度出擊,與台北市文化局及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共同攜手合作,第二號旗艦店「CAMACOFFEEROASTERS豆留文青」進駐松山文創園區市定古蹟「鍋爐房」,於日前正式開幕。
以五感沉浸式咖啡體驗為核心,規劃特色餐飲、創意咖啡調酒、camagift咖啡文創選物、藝文主題策展及古蹟光雕投影等多項體驗,並於夜間搖身一變,化身古蹟咖啡餐酒館,打造「台北最潮咖啡聚所」!
camacafé二號旗艦店「CAMACOFFEEROASTERS豆留文青」進駐松山文創園區的古蹟鍋爐房。
歷時3年規劃與修復 古蹟飄咖啡香
本次鍋爐房古蹟本體再度攜手曾榮獲傑出建築師獎,主導過「好樣文房」、「四四南村」、camacafé首間旗艦店「CAMACOFFEEROASTERS豆留森林」等古蹟翻修的許伯元建築事務所團隊合作,camacafé團隊歷時3年籌畫,投入百位專業人力並斥資千萬,將松山文創園區內建於昭和12年(1937年)的鍋爐房古蹟悉心修復。
鍋爐房以挑高的空間與高聳的煙囪為其特色,過去的主要功能為容納蒸汽動力機組,帶動整個松山菸廠運作;除提供菸廠蒸燻菸葉之外,另也作為員工洗澡及廚房炊事之用,是菸廠生活、營運不可或缺的動力心臟。
攜手許伯元建築師團隊,修復鍋爐房古蹟。
除了建築的修復外,內部設計亦呼應歷史,在鍋爐房內設置運轉著烘焙咖啡豆的鍋爐,希望藉由打破時間限制的全新咖啡五感體驗,讓消費者循著新鮮現烘的咖啡香氣重回菸草工廠時期的繁華年代,成為引領第四波咖啡浪潮的台北最潮咖啡聚所!
台灣藝術家聯名及選物打造咖啡迷生活靈感基地
考量松菸文創園區是許多熱愛設計、創意、藝術與表演的青年族群聚集地,camagift以生活情境為靈感,開發出別具風格的豆留文青專屬周邊商品,更在空間規劃上融入設計美學,以「lifestyle生活形態主題策展」概念規劃camagift咖啡選物專區,打造多款咖啡伴手禮贈品。
首波策展主打「咖啡好野人」呼應時下露營熱潮,以幽默的雙關語宣告每一位咖啡迷,用優質、精品咖啡選物讓自己晉身「好野人」的行列。
咖啡選物專區,首波以「咖啡好野人」為策展主題,呼應時下露營潮流。
其中周邊商品最具特色的「ARTZINE」系列,以獨立藝術雜誌造型巧思呈現包裝設計,邀請到六位台灣藝術家:汪柏成、辜琪鈞、陳奕潤以及疊藝術TellingArts旗下藝術家范格斯MiguelAngelVargas、吳芊頤、温孟瑜,以各藝術家不同作品風格搭配六款嚴選台灣在地小農咖啡風味,藝術畫作躍上咖啡豆包裝,以視覺帶動風味聯想,讓咖啡美學走入生活空間。
「咖啡紳士俱樂部」則是巧妙致敬鍋爐房過去生產香菸、雪茄的歷史,將精品咖啡凍乾粉製成雪茄造型,兌水沖泡即可還原一杯精品咖啡;以鍋爐房建築和烘豆機意象為包裝設計的「鍋爐房濾掛咖啡」,呼應鍋爐房過去以蒸汽推動菸廠的歷史。
以光雕投影為古蹟注入新生命
與 PHDC品牌空間設計、燈光設計團隊有珖設計AtelierLumenplus 合作室內空間規劃。
camacafé悉心修復歷史古蹟,保留建築原有風貌,並與PHDC品牌空間設計、燈光設計團隊有珖設計AtelierLumenplus 合作室內空間規劃,以「劇場式精品咖啡展演舞台」為設計主軸,訂製視覺效果震撼的中島式前後吧檯,成為全場目光焦點,搭配超現實感的劇場式環形燈光設計,點綴昭和風情、和洋兼併色彩的時空交錯燈光氛圍,讓精品咖啡吧台內的咖啡師一登場便宛若舞台主角,成為這座咖啡感官新樂園的視覺焦點,透過空間設計賦予鍋爐房全新靈魂。
中島式前後吧檯,成為全場目光焦點。
光雕部分攜手Epson及天衍互動團隊共創精彩內容,將咖啡風味視覺化,透過影像來切換日間及夜間的場域氛圍,不僅保留古蹟之美,更傳遞品牌故事。
夜晚時,消費者可在鍋爐房的建築外觀上看到一段關於咖啡風味綻放的光雕投影,以磅礡史詩感的視覺做為烘托,藉此賦予古蹟新生。
室內投影則以蒸氣龐克風格做為設計概念,將camacafé品牌的新鮮現烘與鍋爐房過往做為蒸汽動力的歷史要素融合,完整再現復古氛圍,讓每一位踏入CAMACOFFEEROASTERS豆留文青的消費者,皆能享受沉浸式的咖啡體驗並重溫1940年代的復古感性,也替夜晚的松菸文創園區注入一股活水,發展夜間經濟。
夜間於鍋爐房外觀進行光雕投影,賦予古蹟新生。
CAMACOFFEEROASTERS豆留文青
地址:松山文創園區鍋爐房(台北市光復南路133號)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周末10:00-22:30
詳細資訊請見官網
圖片及資料提供」camacafé
編輯」林慧慈
亞洲最大文創盛事「臺灣文博會」今年移師港都高雄,以「群島共振RESONANCEISLAND」為主題,8月14日前將帶來熱烈的文化浪潮!位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文化策展區」,除了主題館外,另包含「嘉義館」(嘉義市)、「馬祖館」(連江縣)兩大地方館,以及「工藝館」,透過多元內容共探島嶼文化路徑。
再現小城摩登精神-嘉義館
2022文博會嘉義市地方館「摩登時光—大通小城」,由「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主理人徐景亭、「平凡製作」創意總監黃銘彰攜手策劃,建構出一條從嘉義樹木園、中央噴水圓環到嘉義車站,貫穿嘉義時空發展的市街,引領觀者漫步嘉義,感受這座小城飽滿的藝文能量與日治時期延續至今的摩登精神。
本次展覽內容的規劃,得從台灣近代重量級畫家陳澄波的作品〈展望諸羅城〉談起。
出身嘉義市的陳澄波,在1934年畫下該幅作品,畫中引領觀者的視線自嘉義公園及樹木園所在的山仔頂出發,循著東西向的交通要道「大通」(今日的中山路),遠眺樓房與綠地並陳的市區風景。
青沐+東海醫院設計提供,攝影師:StudioMillspace
策展團隊受此畫啟發,在展場重現這條由東而西的觀看視線,並將中央的圓環空間放大,象徵為市民集會廣場,舉辦超過十場的重量級文化講座與工作坊,再現昔日文人雅士匯聚共論理想的城市風景。
展場設計呼應「木都」特質
青沐+東海醫院設計提供,攝影師:StudioMillspace
宛若嘉義街道的動線,布滿逾六千條木紋夾板,象徵嘉義市目前約有六千棟木造建築,讓人充分感受獨特氛圍;展場由嘉義子弟、「本埠設計」建築師蔡嘉豪操刀,他表示:「在展區的林子裡,可以對望,可以停駐,小事件會跟著發生。
而向外的區域是廣納的,面向真實的城市(高雄)給予的光線與面貌。
」
而「嘉義樹木園」是嘉義館裡的第一個子區,策展團隊透過實地勘察、訪談與資料整理,從悠遠歷史出發,梳理出今日嘉義樹木園的代表性樹種,並攜手剪紙藝術家WubaYang重新詮釋這些生機盎然的生命,讓觀者更了解蘊藏在這座城市中森林的文史與知識。
在常民信仰區塊,則攜手出身嘉義的「大象設計」設計師潘岳麟參展共創。
呈現採集自嘉義東市場的諸多信仰相關物件,在呼應廟宇與市場色彩的展座上,展現從日常祭拜、敬神到祝壽擺宴的種種祭祀用品,上頭掛有由在地燈籠工藝師傅鄒弘義親自製作的手工燈籠。
霧中體驗五感馬祖-馬祖館
走進2022年文博會馬祖館「眾霧釀島」,由蔡沛原、邱筠擔任策展人,民眾將在深黑戰地隧道、迷濛帶狀島嶼,感受多元馬祖。
展館主打五感體驗沉浸馬祖航海光影、時代香氣、島嶼聲音、民眾物件,遊歷黑暗至光明的馬祖變遷過程。
三大主軸:戰地島嶼、島嶼迷霧、島嶼Bar開瓶馬祖
馬祖館入場重現戰地空飄氣球,引領觀眾重返馬祖戰地時期,觀展者可隨機取得空飄文宣,感受時代賦予的角色命運,飄洋過海的文宣解謎馬祖人們的生命故事,與觀展釀造不同角色的島嶼故事。
馬祖特產-紅糟
馬祖館重現籠罩島嶼的霧色,圍塑濃霧瀰漫氛圍,迂迴繞行的展場動線環繞帶狀島嶼海岸線。
參展者將在輾轉迷航間,重新感受漁民、船員、軍人漫遊的探索體驗,仿若游移在人文與自然景致的馬祖。
馬祖直送的昆布,成為藝術展品。
圖片提供:食癮拾影
霧中的島嶼灣澳,採集來自馬祖四鄉五島元素,與地方共創馬祖列島能量,象徵戰地形成「馬祖共同體」的歷史命運。
展品動員各地馬祖人協力,將馬祖物件轉換成新元素的「眾物」,料理調味料、廟宇樂器、承酒器皿、養殖產物,轉譯出島嶼日常中的生活,觀展者迷航灣澳蒐集與拼湊馬祖樣貌,體驗城市的獨特性。
馬祖酒吧開賣特調飲品。
圖片提供:食癮拾影
馬祖酒吧則開賣特調飲品,透過調酒品嘗馬祖時代敘事。
由旅台的馬祖調酒師黃懷民研發特調飲品,從霧釀島的顏色發想3款酒特調與1款無酒精飲料,邀請觀眾感受馬祖式的微醺情懷。
從工藝視野出發-工藝館
工藝館由許哲瑜、郭中元共同策劃,以旅中之物、物中之旅為出發點,打造「旅物SHOP:編織理想的生活」,邀請觀者打開工藝視野,感受工藝與生活的緊密連結。
工藝來自於環境與自然,因為生存或生活需求,職人從中透過身體、投入專注將天然素材化為生活幫手,在經緯之間連結生活經驗與器物之美。
旅物SHOP,不只是商店,更是「概念」的集散,在此訊息連結、知識交流。
談的也不只是編織,更回到工藝的原初,從自然、環境給予的材料,邀請觀者近距離感受、觸摸,並遇見各式工藝品與創作,讓自己參與其中,共同編織、創作出理想的生活。
感受工藝與生活的緊密連結
工藝可貴之處,來自雙手與物之間的辯證關係。
特別邀請雲門舞者蘇依屏、theMEDIAN石岱芸以竹編七步驟為概念發想,觀者將以雙眼感受工藝職人的身體語言與專注精神;此外,也邀請黑生起司X糸赤、皮思達奇X臺灣手藺、ROUNDROUNDX筑子、茶籽堂XAguceX野桐工坊4組生活美學提案者與工藝家,跨域共創「理想生活的物件」,透過工藝實現生活的想像。
走逛旅物SHOP,完整遇見「工藝與環境」、「工藝與身體」、「工藝與生活」三大主軸,展期間的每日上午11:30與下午4:30皆有免費導覽,假日更有瑜伽體驗與工藝示範活動,期待在這場旅程中,體會工藝的美好。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各展館
撰文」陳映蓁
幅員遼闊的新北市中,五股為五年來人口成長率第三高的行政區,但卻是新北都市計畫中,溪北都心區(包含蘆洲、三重、新莊、五股等行政區)內唯一沒有公有市場的區域。
為解決市民跨區採買、交通不便等困擾,同時推動現代化公有示範市場,在新北市政府的規劃下,由「創構建築師事務所」團隊操刀,將原有的五股立體停車場1樓的休閒室內廣場改造為整齊、明亮、衛生的現代化市場,帶動地區經濟活絡,並改善停車位空地閒置之情況,期待透過設計思維的注入,一改大眾對傳統市場的刻板印象。
本案為五股區首座公有市場。
藉由現代化的設計思維,替傳統市場注入新意象。
傳統市場的全新意象
創構建築師事務所重新定義了五股立體停車場,於1樓引進特色攤販,打造現代化市場。
室內環境主要以木紋色系與線條感,營造「竹林」氣息,並貫穿至各區域空間,背牆則採用大理石紋理磁磚,視覺效果乾淨俐落。
室內以大量木紋色系和線條感,營造竹林氛圍。
地坪材質的差異在無形之間說明了場域的分界,用餐區使用暖調六角形地磚,柔和整體氛圍,再搭配上一旁大面落地窗所引入的自然光線,讓消費者得以於舒適的休息空間享受片刻悠閒時光。
暖調六角形地磚柔化了休息空間的氣息。
半戶外空間。
吧檯櫃以自然色系的水泥板帶入地方特色「綠竹筍」之意象,延續地坪及半戶外空間的木格柵垂直竹林概念至外觀,2樓外牆藉由新設的擴張網,放上市場LOGO和綠竹筍形象圖,藉此與在地產生密切連結;而凹陷內嵌的LED防水燈條,則讓全日型的五股公有市場維持明亮通透。
2樓外牆的擴張網置入了市場LOGO與綠竹筍圖騰;LED防水燈條讓市場在夜間也保有明亮的形象。
提升消費體驗與攤商管理
為了營造良好的市場消費體驗,以及提升攤商對攤位管理的便利程度,創構建築師事務所團隊考量市場特性,於室內、外皆採TAF(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試驗合格的止滑磚,防止因地面濕滑而產生的意外。
攤位以生熟分離的模式進行區劃,優化營業管理的同時,亦能達到場所安全及環境整潔的目的,讓食品衛生控管更容易。
考量市場的特性,地坪皆鋪設TAF試驗合格的止滑磚,避免因濕滑而造成的危險。
生鮮區導入冷藏展示櫃以及分劃低溫肉品處理區,提供處理生食的乾淨環境,也降低運送和展示期間所造成的變質機率,讓所有食材能在最新鮮的狀況下,交到消費者手中;而熟食區則設置靜電油煙系統,減少油煙污染情況,維護市場內部的清新空氣。
攤位引進賣場等級的硬體設施,並將生熟業種分區,顧及食品衛生與環境整齊等面向。
市場設有三處出入口,分流的動線安排有效解決人潮的擁擠感,並在主體空間範圍內增設了通風百葉與大面積開窗,令自然光線能透過玻璃映入,強化室內採光與空氣流動,形塑空間寬廣和開闊的感受。
大面落地窗確保了視線的穿透,也能在白天時分引入充足的自然光源。
打造具示範性的市場
此外,五股公有市場更導入了賣場規格的硬體設備、鋪面與汙水系統處理、生熟業種分區並提供相對應的設施,推翻大眾對傳統市場的既定印象及格局,引領不同年齡層的民眾,走入這座現代化又極富人情味的市場。
竹林意象藉由木格柵延續至外立面。
由於攤販涵括了蔬果、生鮮、熟食、百貨和雜貨等類型,十分強調一站式購物體驗,每個攤位均配置電子支付相關電源設備,利用智慧化系統替傳統文化帶來新型態的行銷模式;營業時間更因應現代人的生活而調整為全日型,讓上班族在下班後也能逛逛市場,打造輕鬆的買菜體驗。
五股公有零售市場
設計、室內、監造」創構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施忠毅
參與者」賀正涵簡人弘李襄郡廖梓堯丁家鴻鄭喬尹潘信宇劉家瑞
攝影師」曾泓華
資料及圖片提供」創構建築師事務所
撰文」陳映蓁
創意茶飲ODDONEOUT(簡稱OOO)創始店於台北開幕。
OOO與新加坡知名米其林餐飲集團TheLo&Behold共同策劃品牌形象,由Foodpanda創辦人暨前執行長RonaldChan與擁有豐富餐飲營運經驗的PatrickSun攜手創立,集結創意、台灣茶、風味特調等元素,希望為競爭激烈的調飲市場中帶來新氣象。
PatrickSun指出,ODD意指「怪奇」,象徵非典型創意以及特立獨行的勇氣,品牌靈感源自2021年舉辦的一場飲品設計大賽,邀請參賽者們以茶代酒揮灑創意,為台灣茶與傳統食材尋覓新可能。
這場競賽最終自50多款茶飲評選出具美味、天然、創意、台灣特色的飲品,發展為OOO菜單,所有茶飲除了重視物料產地與製程,以健康的杜松子凍、銀耳和藍色螺旋藻取代市場常見的珍珠、椰果,讓台灣茶不僅具有當代特色,也有如品飲調酒般的趣味。
正如OOO茶飲堅持結合調酒師技藝、天然原料與層次豐富,重視視覺呈現、口感享受等細節,擇址於台灣繁華東區商圈的OOO首店是一座兩層樓的獨棟建築,整體規劃與新加坡設計團隊、藝術家合作,空間講究簡約、自然與藝術氣息,呼應品牌「原茶頑味」之精神,主要採用自然感材料與手作溫度構成,以有機曲線與溫暖色彩建構吸睛風景。
有別市場上的手搖飲講究坪效觀念,OOO以1樓的有機造型吧台迎賓,空間一隅以軟木塞牆面構成的「茶柱」則是酒吧「啤酒柱」的再演繹,2樓設有小廳作為社交與多功能空間,無不訴說品牌作為都會茶酒吧的企圖心。
店內特意讓動線放寬,以ㄇ型動線劃界內外場域,保留舒適的交誼空間,也透過洞口開窗,讓日光能穿梭其中並構成有趣框景。
同時,品牌十分重視藝術元素,除了邀請新加坡視覺藝術家Kiat為產品創作藝術形象,店內也不定期舉辦創意藝術展,以跳脫主流的個性作品,呼應品牌茶飲的自信獨特,讓品茶不僅是多重感官的藝術,也是展現生活風格的話語。
ODDONEOUT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187巷48號
電話」02-27719001
資料及圖片提供」ODDONEOUT
採訪」Sumile
一座好的城市必須讓人「可以想像」;或者,能夠「擁有願景」。
當大眾開始凝聚對這座城市的想像,願景就可以被描繪。
「都市再生願景館」坐落於台北市中心,前身為50年歷史的18連棟五層樓老宅,以懷生危老案的成功為契機,都市再生願景館期望透過保留原有建物為展場,探討都更的現況、困境,同時提出下一世代的都市再生倡議和城市願景,企圖以本次展覽為示範,令大眾有更多理解,試想各自心中的理想城市,也希望促使專業界和政策規劃者,開始討論現有制度改變的可能性,共同追求更完備的都市更新制度。
1樓展區-懷生案介紹。
邀請大眾共同進入都更議題中
一座城市的變遷,無論老化/劣變,抑或是更新/轉移,都是花費數十年的過程;即便進入單一建物的更新,從住戶整合到建物改建完成的過程,亦相當漫長。
2樓展區-深入情境。
「時間感」或許正是許多人對於都市更新的迫切性沒有意識的主因,時空上的距離導致人們無法具體的想像一座宜居的城市應是什麼模樣,因此往往流於單一事件的正反意見表述,使得都市更新猶如零和遊戲一般,落得雙輸局面。
2樓展區-涉入角色互動。
而本次展覽作為一種溝通方式或平台,真正重要的意義在於,提供大眾跨越時空的想像,透過真實案例和願景的實體畫面,充分詮釋都市更新的真實內涵,在此之上讓討論成為可能。
當大眾認知到身為城市居民的義務和「應得」權利,以及理解不同角色的需求與困境,擁有更多同理,才有機會凝聚社會共識。
3樓展區-城市濾鏡。
展覽邀請五位藝術家/團隊,以「都市再生」為題創作四件全新作品,期待透過藝術介入轉譯都市再生的相關語彙,從戶外亮點至室內互動裝置,打開對都市再生的進一步想像。
大聲光電《光電獸#29-內有派對》
於懷生案保留下來的舊建物立面,以光影藝術重構起新秩序,打造光與影的空間劇場,不只照亮舊有的生活痕跡也創造新的視覺焦點,作為共同參與都更行動的入口。
建築外牆的光影變化彷彿舉行盛大派對般,現場也透過低音音響,讓建築裡外皆可隱約聽到低沉的節拍重音。
大西康明《invisibledistance》
以建築廢棄物、塑膠薄膜及舊地圖,構成三個層次的台北市街道,透過垂落的熱熔膠絲串聯從過去到現在看不見的時間軸線,建構由下至上、及由上至下的兩種觀看視角,與展覽現地的空間相互連結,帶領觀者思考城市中的時間與記憶。
《隅.遇Coincides》
由當若科技藝術統籌,於室內2樓至4樓天井空間為創作場域,以攝影師余白於懷生案舊建物拆除前所拍攝的作品《空間記憶保存攝影計畫》為內容,加乘當若科技藝術的光影互動裝置,將懷生案的痕跡與記憶封存於影像中,透過投影手法將影像與舊建物空間(天井)結合,帶領觀者藉由互動體驗感受現地與過去的關係。
《袖珍模型-台北文林苑、高雄城中城、台北南機場》
由藝術團隊-MR.BOX袖珍模型設計,以「高雄城中城」、「台北文林苑」、「台北南機場」為例,透過袖珍藝術創作的視角呈現具有歷史意義的都市更新案例,引發觀者的好奇心及共感,期待大眾能一起理解並參與都市再生行動。
往更理想的城市面貌邁進
4樓展區-國際案例。
4樓展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五分埔作為示範基地。
展覽的最終,藉由國內外的成功做法和執行經驗,進一步打開城市發展的可能性,再以法案改革為基礎,提出可試驗的解決方法,回應本次展覽核心,不僅僅是在提出困境與難題,更是在教育和倡議的過程中,以具體方案作為討論的依據,鼓勵觀者共同思索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權衡,進而為長遠的城市願景構畫出可行方向。
ImageableCity
日期」2022年7月14日至11月27日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19號
資料提供」都市再生願景館
圖片版權」FIXERPhotographicStudio定影影像工作室
編輯」陳映蓁
開業21年的aqua一向是香港最著名的餐飲熱點之一,素以華麗設計、醉人美景和精緻佳餚聞名。
餐廳日前遷往位於尖沙咀中間道的商廈HZentre的17樓,毗鄰半島酒店與喜來登酒店,並以更加迷人絢麗的面貌重新亮相。
餐廳接待櫃檯。
突顯當地文化意涵,擷取室外絕佳景觀
餐廳的新設計由近期榮獲倫敦設計獎的RobertAngell與AquaRestaurantGroup集團創辦人DavidYeo聯手打造,並於2022年度國際酒店及物業大獎(InternationalHotelandPropertyAwards)中榮獲「最佳全球餐廳(BestGlobalRestaurant)」殊榮。
aqua憑藉前所未有的設計,勢必成為香港必到的人氣餐廳。
酒吧區域。
換上新裝的aqua坐擁維多利亞港(VictoriaHarbour,簡稱維港)海濱的絕佳景致,設有兩個舒適且寬敞的戶外露台,讓消費者能輕鬆俯覽嘆為觀止的城市景觀,夜晚更可欣賞令人沉醉的夜景。
可眺望維港景觀的用餐環境。
RobertAngell表示:「我們的設計概念源自於香港悠久的貿易史及其博大精深的傳統工藝。
餐廳鄰近全球最大的海港之一,以『aqua』作為靈感泉源,透過多種形式演變出各種色彩、明暗、色調和紋理。
」
室內設計語彙與窗外的城市景致相映成趣。
多元手法闡述「水」的意象
「aqua」在拉丁語中是水的意思。
設計團隊利用匠心獨具的手法,使餐廳和維港的壯麗景色彼此呼應,創造和諧統一的情境;透過不同材質的相互搭配、獨特的波紋燈及金藍飾面巧妙結合,形塑出以「水」為主題,極具魅力的氛圍。
入口廊道。
鏡面和108盞特製燈飾勾勒出奪目的視覺性。
小水滴藏於玻璃的細節,扣合設計主軸。
進入餐廳即可欣賞到充滿光影對比和夢幻倒影的迷人「水世界」。
走廊宛如時尚大道般,兩側飾以璀璨炫目的鏡面,再透過108盞特製燈飾營造出優雅氣質,細看之下更可發現藏於玻璃中的小水滴設計細節。
結合各式材質,塑造華麗面貌。
沿著走廊便會抵達華麗的主餐區,賓客可一邊欣賞壯闊的維港和城市美景,一邊享用美饌佳餚。
私人包廂空間。
其他切合「水世界」的獨特設計還包括鋁製「貝殼」牆板,它們於1970年代由一群統稱為「L’OeufCentred’Etudes」的藝術家、建築師和陶藝家在法國設計和生產,並於後期經過改造,aqua創辦人David特意從巴黎古董市場將飾板運至香港,並融入餐廳設計中。
可眺望維港景觀的用餐環境。
此外,由職人全手工製作、被David稱為「波紋燈」的一米寬黃銅燈飾亦貫穿全場,藉此模仿陽光在波浪上躍動的情境,試圖於室內營造充滿動感的燈光效果。
資料及圖片提供」aqua、GHCAsia
編輯」陳映蓁
「生命是透過事件和另一事件的不斷堆疊。
我想展示的不是一個被壓縮的概念,而是一段時間性的探討、時間化的展現。
」
展覽以「inprocess進行中」為名,發想自半成品的英文「workinprocess」,「長遠來看,人生的每段事件會不會也是『inprocess』?」策展人十穎設計的李佳穎設計師與藝術家李荔共同策劃了一座室內廊道,即日起至8月29日止於台中孵空間展出,展覽梳理創作者在探索土的過程,將創作脈絡更完整與具象化,讓觀者用行走的姿態,走進創作者私密的、個人的內心道路。
本次展出李荔2019年後創作的陶土藝術作品,包含較大型的〈內在之廊〉,以及〈關係之器〉、〈歪曲之器〉、〈破碎之器〉、〈我是器〉、〈母親的頭蓋骨〉等創作。
以〈內在之廊〉為中心,另5件作品環繞排列,自不同角度呈現藝術家的內心情感及生命感悟。
看完之後,展場的周圍可以隨處找一個舒適的地方安坐下來,觀賞日光與廊道、與作品間的互動。
展覽以〈內在之廊〉為中心。
只有自己能穿越的孤獨廊道
李荔認為「創作是孤獨」這件事,是每個創作者和藝術家的必經之路,而且是持續發生的。
這是她在成為創作者後,才體悟這句話。
〈內在之廊〉的設計,刻意製作長窄的、半封閉的、一次只能通過一個人,甚至有點窒礙難行、如履薄冰般,讓觀者的身體感受更接近李荔心裡那座內在廊道。
廊道裡是未燒製的土胚及李荔的呢喃文字,呢喃著對自身的懷疑與否定,呢喃生命的意義與啟示,而這些都伴著她穿越廊道至最後,完成她每個系列的作品。
〈歪曲之器〉記錄2021年初,李荔因突如其來的車禍,對生活及生命看法的改變。
製作過程中,她穩穩的拉起胚土桶身,再用力用雙手一捏,讓器承受無法預測的外力與形狀,隱喻這日常的失序,透過堆疊與排列,呈現出被外力擠壓的壓迫感。
〈內在之廊〉刻意製作成長窄的形式。
〈我是器〉是李荔試著往內在發展的系列,探索「我與群體」的課題,用第三者視角,將自己抽離、觀看著群體和獨立的關係。
每座器因著不同的刻畫而有不同的樣貌,如同各自獨立的個體。
〈關係之器〉則進一步探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衝撞、破裂、修補。
李荔相信,每段關係的衝突,都是讓靈魂趨於完整的過程。
作品利用視覺上的擺設,器在板子上的位置像是隨時會掉落、交集處的兩個圓盤也顯得不穩定來表現關係的脆弱與變化。
〈破碎之器〉是李荔對於創作過程的回首。
藉由2種不同展示方式來呈現:影像裡,她手拿過往燒製失敗的作品碎片,再藉由排列碎片的過程,完成這件作品。
她認為,每個經驗都是重要的,因為擁有這些破碎,才得以完整作品。
作品。
〈母親的頭蓋骨〉則表達她與土的關係,是從外在開始接觸土地、進入山林、觸摸石頭後,孕育出的系列。
陶板上的印記是她陸續蒐集的石頭,目前來自台中大肚山上、台中大雪山裡、埔里國姓的溪流裡,好比複印著母親的骨骼,提醒著人類的渺小與謙卑。
「inprocess進行中」李荔概念個展
時間」2022年8月15日至29日
地點」孵空間ZeroSpace(台中市台灣大道三段308號)
詳情請見展覽網站。
資料及圖片提供」十穎設計、李荔
攝影」李易暹、陳威齊
編輯」林慧慈
繼7月初「誠品生活時光esliteme-time」2號店在新北市板橋登場後,又在土城青福街開展全新店點!
誠品生活時光限定店土城青福
位於土城的「誠品生活時光」運用獨特的空間設計,結合誠品擅長策畫的藝文展演活動,以創新實驗店型與讀者見面,為期4個月,期盼帶給社區居民不同的閱讀享受,未來也會在此開展「誠品生活時光」正式店。
清水模設計,店內挑高5米並以大面書牆和逾500片黑膠迎接讀者。
書店採用清水模設計建築,店內挑高5米並以大面書牆和逾500片黑膠迎接讀者。
書區一旁的吧檯提供黑膠聆賞,讀者可以自由搭配書籍、咖啡、輕食及酒品,享受愜意的午後時光。
而陽光從窗格灑落,也讓書店隨光線變化展現不同風貌。
書店隨窗外光線變化展現不同風貌。
實踐心中理想生活型態
因店址不遠處有清水大尖山、土城翠湖等青山綠樹自然美景,7/30起規劃「山、綠、樂、讀」四大主題,邀請資深樂評人馬世芳、資深媒體人詹偉雄等名人舉辦閱讀分享活動。
書店隨窗外光線變化展現不同風貌。
曾榮獲金鐘獎肯定的導演麥覺明,將和讀者一起探索台灣特有的山林生態,帶大家認識相貌奇特的山椒魚;此外,也邀請熱帶雨林植物愛好者、作家胖胖樹王瑞閔,以及一手打造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的景觀設計師吳書原,與讀者一起品讀這塊土地上獨有的植物物種和城市景觀風貌。
吧檯提供黑膠聆賞,讀者可以自由搭配書籍、咖啡、輕食及酒品,享受愜意的午後時光。
誠品期望打造一座結合書店、音樂、餐飲、藝文展演活動的場域,以獨特的MusicBar搭配咖啡、酒品,創造全新音樂聆聽體驗。
一座結合書店、音樂、餐飲、藝文展演活動的場域。
誠品生活時光限定店土城青福
地址」新北市土城區青福街235號旁
營業時間」11:00~19:00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
編輯」歐陽青昀
隱身於台北東區靜謐巷弄間,去年底甫開幕的「blukoi」,以雙主廚打造味蕾極致享受的創新概念,在國際專業團隊精心策劃下,以融合日法料理精髓,吸引無數饕客慕名而來。
blukoi外觀,今年8月起打造雙主廚雙空間的多重料理選擇。
因應市場及饕客們的熱情反饋需求,今年8月起blukoi經營團隊再度以充滿創意的精神,打造blukoi創新複式雙空間設計,將原先作為獨立開席的神祕包廂正式開啟,同時新增全日式及全法式兩種料理菜單選擇,精準對標饕客們在台澳雙主廚聯手打造日法料理外,對於傳統純日式菜單及專屬創意法式料理的需求。
創新複式雙空間設計,滿足饕客多重美味之選
blukoi創新複式雙空間設計調整,將法式bluROOM設置於餐廳深處、低調私密的包廂空間,由受到眾多食客們喜愛的blukoi靈魂人物PatrickDang操刀。
將法式bluROOM設置於餐廳深處的包廂空間。
這位將世界風味融合為一身本領的主廚,講究以來自世界各處及當地季節性新鮮食材,獨家手法醃製或是熟成的肉品,搭配私房特製醬汁調配,以許多長時間繁複製作過程和手工細磨出充滿風土與文化的菜單,帶給饕客們一道道充滿「味蕾驚喜」的法式料理,食客們在此間享受著美食帶來的味覺滿足、藝術般擺盤的視覺美學、撲鼻酒香的誘人嗅覺以及杯觥交錯間聽覺上的純粹美好。
bluROOM法式料理,櫻桃鴨三部曲(左)及南方味羔羊(右)
位於外間的koiROOM日料吧檯區,以流線型木作設計打造、充滿時髦摩登之美,在此可以享用由底子深厚的傳統日料師打造、以新鮮食材為主的無菜單料理。
其中廣受饕客們歡迎、令人唇齒留香、回味悠長的品項,是使用專門從日本訂製來台、造價超過百萬的不插電「冰室」所熟成的海鮮魚品,包括鮪魚大腹、中腹及赤身等,在熟成兩周後,這時魚肉中的胺基酸已經轉換成蛋白質,筋也已經完全軟化,整體香氣和甜味大幅提升,入口即化及飽滿口感吸引饕客們一來再來。
koiROOM日料吧檯區,以流線型木作設計,充滿時髦摩登之美。
bluROOM及koiROOM每個包間至多8個座位,用餐氛圍靜謐雅致,食客們可以依照個人喜好進行預約當日希望品嘗的特色美味需求,選擇在bluROOM深度感受法式料理汁多味腴、菜餚如畫的美食體驗。
或在koiROOM享受在日式料理師傅細緻手法帶領下,感受與大自然間美味的連結;當然也可以安排blukoi名聞遐邇的雙主廚聯手日法料理全菜單,多重美味之選完美滿足饕客們挑剔的味蕾。
koiROOM日式無菜單料理,熟成鮪魚大腹(左)、黑鮪魚中腹搭北海道馬糞海膽(右)
誘人美味就在不遠可期的未來
blukoi國際專業團隊同時宣布,目前正積極籌備中的事業發展計畫,是預計於今年底在台北再開設一間全新法式料理,延續blukoi風潮,這將是一家遠超乎一般想像、令人驚喜的法式料理美食體驗空間、在視覺、嗅覺、聽覺、味覺甚至觸覺等五感上,都帶來全新概念及解構開創,相信必將再度引領潮流,也讓饕客們一起翹首以待這場即將到臨的美食界旋風。
koiROOM 日本訂製的百萬不插電「冰室」。
blukoi
餐廳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300巷17弄3號
營業時間:晚間6:00起(週日、週一公休)
官方網站:www.blukoi.com.tw
資料與圖片提供」blukoi
編輯」林慧慈
「丘丘.森旅CHUResort」基地位於花蓮鳳林,為HomeHotel團隊籌備的全新旅宿品牌,如同強調並落實MIT精神的HomeHotel,飯店的角色從來就不只是提供住宿的空間,而是一個推廣理念的平台。
近三年因疫情影響,旅遊型態已不同於過往快速的觀光踩點,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度的在地體驗,追求與自身、家庭、伴侶好友間的平衡流動,甚至在曠野星河下探索身心成長。
丘丘.森旅獨棟森屋。
丘丘.森旅CHUResort以「身心平衡Balanceyourflow」理念為主軸,從旅遊住宿出發,透過與身心產業跨界合作,發揮平台的功能與影響力,邀請旅人深度了解「靜心旅程(Retreat)」的旅遊方式,更加認識多元面向的「療癒產業」:如瑜珈、靜心冥想、藥草農學等,進而引發興趣探索最適合自己的平衡方式。
丘丘.森旅執行長王念秋。
丘丘‧森旅CHUResort與HomeHotel執行長王念秋表示,2020年疫情最劇烈衝擊飯店營運、承受巨大壓力與焦慮的時刻,她首次參與三天兩夜的排毒靜心旅程(DetoxRetreat),並獲得疫情以來難得的平靜,因此深刻理解身心療癒產業的多元與重要。
丘丘.森旅具備山脈、溪谷等先天環境優勢。
丘丘.森旅CHUResort將秉持歡迎家人回家的溫暖,邀請旅人置身曠野之間,在大自然的擁抱下重新達到身心健康的平衡狀態。
預計於9月1日起開放電話預約試營運住宿方案,於10月8日起接待入住旅客,試營運方案:雙人入住含早餐,一泊一食房價為每晚NT$5,990;另推出一泊二食房價每晚則為NT$7,990。
台灣首家結合「渡假與靜心」的旅宿品牌
丘丘.森旅具備山脈、溪谷等先天環境優勢。
旅宿品牌名稱「丘丘」,源自於地理位置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一片寧靜草原,放眼望去彷彿在「兩座小山丘」之間;另外,也具備如山谷、草原、步道、溫泉的環境優勢,結合「渡假」與「靜心」,帶來更符合疫後的現代旅遊方式。
心流.靜旅營運總監Lydia。
「心流」意為「以自然為本完全專注於當下而感到喜悅自在的狀態,透過順流的態度體驗人生、進而達到平衡與和諧的哲學」,以此取名作為靜心旅程的核心理念,邀請OriginYoga&Wellness起源瑜珈創辦人Lydia擔任「心流.靜旅FLOWRereat」營運總監,將提供旅人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的全包式旅程。
涵蓋冥想、瑜珈、自然療癒與正念覺察的完整體驗,提供在地小農蔬食美饌,並可自由使用心流空間,包含瑜珈教室、加價體驗「阿育吠陀(Ayureveda)」為主的SPA,以及佇立在湖水漣漪間的戶外瑜珈平台,與設有雙人湯屋、家庭湯屋、男女裸湯的天然碳酸氫鈉泉,以各種不同角度調節現代人的焦慮與失衡。
貼近自然的多元房型
全區共有128間客房,由好樣設計VVGConcept操刀,分為「小島Wildland」與「心流Flow」兩區。
「小島Wildland」是充滿探險與好奇的大人小孩的野外森林,擁有專屬獨立的戶外遊戲區「小島草原WildGrassland」,全區共52間客房、5種不同的房型。
「待霧Mist」挑高浴缸房型。
包含雙人入住的「待霧Mist」挑高浴缸房型、「靜谷Vally」閣樓浴缸房型;適合家庭旅遊的「忘山Mountain」挑高四人房型、「賴水River」閣樓四人房型;以及四人入住的「空旭Sunrise」VIP房型,多元房型滿足不同旅人的需求。
「忘山Mountain」挑高四人房型。
「心流Flow」則以28間靜心客房於9月15日至10月15日與亞洲最大旅遊體驗平台KKDAY獨家合作,推出限量「1元集氣」方案,邀集200人一起解鎖「三天兩夜靜心旅程體驗夢想包」專屬折扣碼,解鎖成功後將適用預定11月1日至2023年1月18日的靜心旅程。
資料及圖片提供」丘丘.森旅CHUResort
編輯」陳映蓁
生活無處不藝術,藝術打造熱的印記。
野獸藝術秉持有溫度地創造藝術品陳列,聯手知名藝術家劉肖苓與陳肇彤打造「抽離」美學,將畫作與雕塑首度置入「宏國大道城」的場域,打造《抽離》雙週展。
讓建築文化落實藝術共振,讓大眾一同體驗沉浸式的美學空間。
「抽離」(Dissociation)不僅僅是個觀點,更是個日常頻率極高的狀態,但能否洞察這個動作,關係到自我覺察的轉換。
“藝術家劉肖苓說過,抽離要先暫停,才能幫助她更積極前進。
”——劉肖苓
藝術家劉肖苓的粉彩作品結合五感,邀請觀者進入自然景色主軸,透過內心對於抽離的觀察,將實體抽離寫實線條的束縛,轉化爲內心對於空間情境上的建置,構作出一座座靜謐無人之境。
“透過抽離狀態,他能擺脫重複的日常思考,如同光的樣態與時間的變動,重組我們對日常的理解,並且讓日常也不再日常。
”——陳肇彤
藝術家陳肇彤則製造出不斷觀看的縫隙,逼使觀者從本該順勢觀看的動線裡,反覆進行抽離並再定位。
陳肇彤的光影系列,透過金屬光投射、模擬與再現,展開抽離美學的標的;軌跡系列則試圖摸索時間與位移,連動性地將時間凍結,停留在轉瞬之間。
藝術家觀察到的「抽離」,是從一種原有狀態暫停,透過距離並再審視的過程,不僅僅是在面對壓力轉換下的防禦體質,也可能是對自身意識的內觀與自省。
藝術家透過創作開展此觀察,從主題的物自身再退後一步的凝視,形成獨特地切換觀點再聚焦,這是屬於藝術家本身的獨到觀點。
宏國建設全新品牌「五感十築」秉持對環境主體與土地連結展現責任與尊重,設計觀點聚焦環境、人與空間的流動性對話,啟發共好的有機體。
野獸藝術看準此空間蘊藏的溫度與動態間藏匿的生命力,希望透過藝術家的創作,邀請大眾一同在這質感溫度的空間場域裡,留下難以抽離的印記。
《抽離》雙週展
時間」2022年8月27日至9月6日
地點」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二段101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野獸藝術
編輯」歐陽青昀
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世界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的生涯回顧大展《挑戰—安藤忠雄展》(TADAOANDO:ENDEAVORS),自2017年由東京出發,歷經巴黎、米蘭、上海、北京,日前抵達世界巡迴最終站-台北,2022年9月13日前於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重磅登場!
本展由忠泰美術館聯手安藤忠雄建築展實行委員會共同主辦,並由旅日建築師龍國英擔任策展顧問,共劃分為「空間的原型」、「城市的挑戰」、「景觀的創造」、「與歷史對話」四大主題,展出超過300件作品,含括安藤忠雄的世界旅行速寫、設計手稿、建築模型、眾多影片與攝影作品等。
以「青蘋果」激勵大眾永保青春的學習之心。
©歐陽青昀
展場一隅。
©歐陽青昀
近兩年來世界壟罩在疫情的陰影下,人們備受限制,無法自由的飛越國界,忠泰美術館藉由引進本展,讓台灣觀眾有機會親身感受國際級建築大師充滿挑戰的傳奇人生。
《室內》雜誌更邀請忠泰美術館黃姍姍總監進行專訪,與讀者分享策劃國際級大展背後的點滴和跨越諸多挑戰的心路歷程。
忠泰美術館/黃姍姍(圖片版權©忠泰美術館)
現任忠泰美術館總監(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文化資源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修了,同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
曾於日本橫濱三年展、森美術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文化政策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工作。
博碩士就學期間累積獨立策展經驗並發表多篇文章於藝文專業刊物。
自2010年進入忠泰集團,於忠泰基金會任職時期,負責忠泰美術館最初籌備規劃及開館建置工作,2016年開館至今負責統籌忠泰美術館之營運與管理以及部分展覽策劃。
個人專業領域為博物館學、策展、藝術管理。
【希望傳遞永遠保持開放心境與熱情,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
】
展場一隅。
©歐陽青昀
安藤忠雄(TadaoAndo)無疑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之一。
他的重要性,不僅是遍布全球各地的建築創作,更重要的是他所帶來的訊息:「不自我設限,超越自我,不斷挑戰!」而忠泰美術館作為台灣首座聚焦於「未來」與「城市」議題的美術館,總監黃姍姍提到,在過去五年的時間,忠泰美術館已策劃約17檔展覽,不論是當代藝術抑或建築類型,每檔展覽最重視的即為思考與城市有關的各種面向,透過感性的藝術角度,或是理性的建築思維,爬梳城市脈絡,並剖析人和居住空間的連結。
展出安藤忠雄設計手稿、建築模型等,圖中作品為六甲的集合住宅。
©忠泰美術館
194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的安藤忠雄,曾擔任過職業拳擊手,他雖從未受過科班訓練,但基於對建築的狂熱,21歲便踏上了遍及歐美、甚至遠至非洲的自學之旅,藉由吸納名家建築精華化為自身養分,並在學歷至上的保守社會裡,以大阪梅田佔地30坪的「大淀工作室」作為指揮基地,進而開闢出日本當代建築前所未見的全新道路,更在1995年一舉榮獲號稱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立茲克建築獎。
「大淀的工作室II」模型。
©歐陽青昀
2017年,安藤忠雄回顧展首站於東京六本木的國立新美術館(TheNationalArtCenter,Tokyo)登場,而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於2019年曾邀請安藤忠雄來台,以《亞洲是一》為題舉辦千人演講,分享他執業以來,對於社會局勢的觀察和體悟,以及50多年來的心路歷程;雙方的合作關係由此拉起序幕,彼此奠基於深厚的信任關係,順利爭取到台北作為展覽全球巡迴的最終站。
「水之教堂」現場照。
這棟建築可說是安藤忠雄將自然景觀融入建築設計裡的重要轉捩點。
©YoshioShiratori
黃姍姍總監說道,安藤忠雄這位沒有受過正統科班建築教育的自學者,透過自身努力和不懈奮鬥的歷程,達到世界頂尖建築師的地位,因此展覽的核心精神,主要在於期待藉由闡述他的人生和創作,讓觀眾在拓展視野之餘,也能收穫不畏艱難、正面積極的態度,藉此面對人生中的難題與挑戰。
安藤忠雄與光之教堂。
在沒有裝飾元素的室內空間裡,只有從正面透空的十字架穿透進來的光,成為教堂的象徵。
©ArakiNobuyoshi
展場與內容的相互呼應
年屆80歲的安藤忠雄從未停止腳步,他將「青蘋果」視為青春的象徵,這個青春指的不是年紀,而是心態,只要保持熱忱,並以謙虛、積極的心態持續成長,就永遠不失學習機會。
他更將《挑戰—安藤忠雄展》作為迎戰「建築」的半世紀奮鬥紀錄,他表示:「展覽5年巡迴過5個城市,最終站落腳在『對話之地』的台灣,是極具意義的巧合。
希望本展能夠成為大家重新思考建築原點的機會。
」
「21_21DESIGNSIGHT」現場照。
以「建築即地景」為主題,打造了「摺紙」造型的地面部分,以及擁有下沉式廣場的地下樓層,成為主要的展覽空間。
©MitsuoMatsuoka
展場特別安排在日治時代所興建的「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即為現今的市定古蹟「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內。
黃姍姍表示,當初在規劃展覽場地時,不可諱言地的確非常希望安藤老師個展能夠在忠泰美術館本館舉行,不過,考量到回顧展規模甚大,且展品豐富多元,再者,作為主辦單位和執行單位,她與同仁有股企圖,希冀能將1:1比例復刻的「光之教堂」呈現於台灣觀者眼前。
「上海保利大劇院」現場照。
不直接以外觀突顯存在,而是利用虛與實、立方體與圓管狀的相互交錯,表現充滿激情的內在空間。
©ShigeoOgawa
綜合上述理由,以忠泰美術館這個較為中型的展覽場地而言,有其布展上無法克服的限制,因此,便開始和安藤老師討論各種展示場地的可能性。
當團隊提起有百年歷史、具古蹟定位的松菸倉庫為其中一個選項時,安藤忠雄馬上同意以此為展覽地點;黃姍姍進一步解釋,安藤忠雄秉持著尊重的原則,經手了許多歷史建物的再修復與再造,此次在松菸這座古蹟場域中展示他半世紀的心血,期待創造「沉浸式」的體驗,帶領觀眾感受建築和歷史承先啟後的對話。
中之島計畫II—都市蛋空間(提案)設計圖。
©TadaoAndoArchitect_Associates
疫情下,策展及布展的挑戰
在古蹟中布展,的確備受考驗,以及有許多需要注意的細節。
總監分享,因為場地較為脆弱,在空間整體建置上,無法採取「釘」、「黏」等侵入性手法或裝置,基於保護古蹟的前提下,在正式進場前,團隊經過非常多次場勘,確認內部結構與預計增設量體之間的關係,也在這些過程中,深刻感受到共同主辦的安藤忠雄建築展實行委員會,對於古蹟空間的崇敬和誠心對待。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全景圖。
在這座幾何造型的建築中,因應地形有一半埋藏在地下,讓內外空間進行了動態且大膽的交流。
©MitsuoMatsuoka
疫情不僅對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對於各產業也造成許多衝擊性的變革。
黃姍姍認為,忠泰美術館本館在過去兩年陸續舉辦了多檔國際展,面對疫情這個不確定因素,團隊練就了一身彈性因應的本領,並嘗試發展線上策展等策略,讓藝術持續走入大眾日常;不過,親臨展覽現場的共鳴和悸動依舊無法被取代,因此忠泰團隊不懼困難,堅持於台灣打造實體的安藤忠雄回顧展。
「地中美術館」現場照。
此為安藤忠雄在直島上創作的第4號建築,形體與既有風景融合,完全隱藏於大地之中。
©TadaoAndoArchitect_Associates
有鑑於展覽規模龐大,亦有諸多需關注、解決的複雜問題,所幸同仁們不厭其煩地與日方進行多次溝通,透過視訊、資料整理、圖片呈現等方式,企圖將心意及想法完整傳遞至日本;她進一步提到,在整個籌備過程中,能夠十足感受到日方團隊的信賴,甚至在進場和布展的當下,日方授權忠泰團隊能直接在現場做即時判斷與應對,這對一向嚴謹、要求品質的日本人而言,代表著全然的信任,這令忠泰團隊感到十分榮幸且開心。
對於建築產業的願景
安藤忠雄於展覽開幕的聯訪中,曾提到:「現在是男女平等的時代,我希望有更多女性加入建築領域,因此在展場規劃上,有特別思考如何讓女性對建築產生更多的興趣。
」黃姍姍指出,安藤老師十分認同女性的能力和韌性,對於女性無限的發展可能同樣持肯定態度,這點令身為女性的她,深感鼓舞。
「海關大樓(皮諾私人美術館)」現場照。
建築完全還原成15世紀的樣貌,僅在中央插入一個由清水混凝土牆框起的結構。
©ShigeoOgawa
另外,就她的個人觀察而言,安藤老師對於人類未來的城市發展亦抱持高度期待,他非常關注「尊重既有歷史」、「尊重自然」等層面,也期望建築行業並非僅藉由「新增」的手段,來塑造城市景象,而是需要營造與自然共生的環境,因此,在安藤的一些作品中,種植綠樹花朵甚至先於建築物。
「證券交易所(皮諾私人美術館)」現場照。
依舊將新與舊之間的對話視為設計主題。
©YujiONO
第二,他十分講求「團隊」精神,一棟建築的完工,絕非單靠個人就有辦法完成,而是必須由一群朝著相同目標的群體,共同努力、共同付出才得以實現,因此在展場入口處,特別展示一張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同仁的合照,表達他對團隊的重視。
另一方面,他也不斷在公開場合中呼籲世人正視地球環境面臨的危機,並傳遞他對人道的關懷,強調互相合作和理解的重要性。
「證券交易所(皮諾私人美術館)」手稿。
©TadaoAndoArchitect_Associates
下篇:《挑戰—安藤忠雄展》展場介紹
資料及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部分展場攝影」歐陽青昀
採訪」陳映蓁
春室thePOOL日前推出2022年第二檔展覽「AriamnaContino&AlexHernándezDueñas雙個展」。
本展與NunuFineArt藝廊共同策劃,邀請古巴觀念藝術家阿拉姆娜.孔蒂諾(AriamnaContino)及艾利克斯.埃爾南德(AlexHernándezDueñas)舉辦雙個展;兩位為2019年威尼斯雙年展古巴館代表藝術家夫妻。
即使身處於數位時代,紙張和玻璃仍然被各種領域的創作廣泛使用,並且持續對全球社會及環境產生劇烈的變化,因此兩人便以藝術創作體現循環意識。
春室thePOOL攜手NunuFineArt藝廊,策劃古巴觀念藝術家雙個展。
懺悔:尤加利樹Penitence(Eucaliptus)
「紙張取自於樹木,從自然身上取走的,再歸還與自然。
」本次檔期的主軸作品《懺悔:尤加利樹Penitence(Eucaliptus)》,由藝術家阿拉姆娜.孔蒂諾創作,淨白紙雕的森林,與滿放成排樹木幼苗相互呼應,以大自然、蛻變、紙張三種元素,串起成為作品的媒材,「紙張」宛如雷射切割般的精細雕裁,多層次的交疊,再透過光源使其產生陰影,延展的龐大紙樹交織成兩張森林。
《懺悔:尤加利樹》與尤加利盆栽。
另外,藝術家將完成兩件作品所需的紙張數量,約等同於取用275棵尤加利樹,換算成欲彌補的自然資源損失、需償還的樹木數,於展場中擺滿成排樹木幼苗;展期間,盆中的幼樹慢慢抽高、開始佔據更多空間,最終,這些尤加利小樹將由認養的觀者,讓他們隨機自由地散布在世界上,取之於自然、復歸於自然,透過植栽認養的行動,令樹苗於各處滋長,形成自給自足的平衡和循環。
《懺悔:尤加利樹》作品照。
「森林以這種方式生長,就像大自然一樣自發、不受控制。
」如此,孔蒂諾的贖罪姿態也從自身發散予大眾、從單一地點指向多個地點。
Process1/1玻璃花器
《懺悔》作品的最後環節,是春室過去未曾有過的藝術體驗:展覽結束後開放觀眾認養尤加利樹。
有鑑於展覽期間適逢新竹的夏天盛典「透明祭_Galas」,也特別開發以春池回收循環再製的玻璃膏製成「Process1/1玻璃花器」,以「透明」象徵善待環境的心態。
以春池回收循環再製的玻璃膏,製作的Process1/1玻璃花器。
玻璃花器吹製的過程中,玻璃膏由內向外形塑,反向則回覆至熔融不規則的流動滴漏,成為循環;因為歷經了不同的過程,裝載各自的形狀、風貌、氣息,如同植物與人,藉由尤加利葉的圓形漣漪擴散至每位領養的新主人,更深入參與使用和返還之間的循環。
美學鬥志系列
數據是人與人之間最誠實的對話。
「美學鬥志」創作系列呈現極簡、單純的感受,以真實觀點解析世界上的不同社會數字,透過獨立思考、田野調查等方式,轉化電腦機房充斥著數據的場景,沉穩帶出靜謐、符號、神秘的風格。
「美學鬥志」系列。
台北地圖、空氣污染綠地與人均產生垃圾量。
「美學鬥志」系列。
各國家的海洋塑料與資源回收:海洋廢料塑化物百分比與回收效率。
每件作品的命名皆指向特定的統計數據,藝術家依循常見的統計圖表進行雕刻-如圓餅或長條圖,精密裁切的形狀顯現作品的語境,看似簡單的畫面,實質上是由一連串的研究、調查演繹而成,真實反映社會現況,藉由創作導讀人與社會、環境的關係。
阿拉姆娜.孔蒂諾及艾利克斯.埃爾南德雙個展
日期」2022年6月9日至9月9日
地點」春室GlassStudio+ThePOOL(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一段2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春室GlassStudio+ThePOOL
編輯」陳映蓁
SLD(梁志天設計集團)創始人梁志天設計師日前發表與義大利著名家具品牌Visionnaire、Lema和Lualdi合作推出的家具新品,展現其獨特美學,以及對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
SLDXVisionnaire 「大自然的珍寶盒2022」
SLD與義大利頂級家具品牌Visionnaire再度合作設計「大自然的珍寶盒2022」系列家具,是SLD自2015年為Visionnaire十周年慶典推出第一個家具系列後的第五次合作。
新系列的設計啟發自品牌對大自然的推祟和對可持續性的探索之品牌核心價值,梁志天設計師以首次合作系列為設計藍本,從全新的角度探索大自然之美。
「大自然的珍寶盒2022」系列家具旨在鼓勵人們在面對世界巨變的同時,能以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和感受大自然的再生力量,與它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繫。
整個系列以樹木的生命力為靈感,特意選用了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下仍能繁茂生長的白蠟木製成,木質結實、輕盈且柔韌度高,並透過有機的線條,展現出現代、簡潔的設計語言,同時巧妙地模仿了各種植物形態,呈現奢華生活與大自然之間和諧共存的微妙平衡。
此系列所有單品都體現出奢華生活和自然和諧兩者之間複雜而微妙的平衡,高包容度的設計能配合各種室內風格。
SLDXLema「Eureka」衣櫥系列
義大利頂級家具品牌Lema以靈活性、模組化、定制化、精緻的美學以及高品質的工藝而聞名,「Eureka」為品牌首次與梁志天設計師合作的衣櫥系列,意在呈現設計價值,結合Lema致力發明和創新工藝之突破,以及SLD則以「設計無界限」之理念,攜手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Eureka—在古希臘語中的字面意思是「我找到了(它)!」梁志天設計師希望透過非傳統的衣櫥設計,讓衣櫥不僅僅是收納空間,也是可以隨著生活方式而不斷變化和調整的家具,在設計上重新解構傳統的衣櫥概念,讓簡約的衣橱在打開後能化開展多種功能,為使用者提供精緻的生活體驗。
Eureka的多功能的設計,能完美融入不同氛圍,賦予空間簡約的美感。
設計上以靈活性和模組化為特點,能完善現代家居的功能。
一系列獨特的模組,配合具變化的內部隔層,大大增加了收納空間,並能因應不同使用需求。
龐大的模組包括一個帶有儲物功能的三向鏡梳妝檯、一個推拉托盤,並連接一個帶有青銅把守的鉸鏈門,增加了Lema元件的延展性,以根據個人喜好或生活需求定製專屬衣櫥。
SLDXLualdi 「迎」室內門系列
義大利室內門及家具知名品牌Lualdi與梁志天合作推出的室內門系列「迎」(Ying),此為品牌首次與亞洲合作設計師,透過「迎」把中華文化與意大利工藝巧妙地結合,展現東方傳統美學和西方品味的共融,創造出永恆優雅與低調奢華兼具的作品。
Ying以中文的「歡迎」之意命名,通過極簡的設計語言表達文化訊息,以現代的設計致敬意大利傳統真摯熱情的待客之道。
這個系列門框以榫卯工藝為靈感,以現代設計手法和當代時尚美學重新演繹中華傳統工藝。
標誌性的優雅特徵與堅固的深色木質凹槽底座相得益彰。
門扇的上半部分提供靈活多變的顏色和材質以供選擇,讓客戶根據不同特色的室內空間自行配搭,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
訂製門扇的上半部有多種色調和材質可供選擇,反映不同的文化涵意︰紅色漆面,寓意幸福和好運;黃色漆面,彰顯皇室氣派;黑色漆面則是低調、靈活的搭配之選。
門扇下半部選用樸實的木材質,與上半部的瑰麗多彩形成鮮明對比,相互平衡,並將自然氣息融入整個氛圍中;而光滑的玻璃門則可展現低調且截然不同的氣氛。
資料及圖片提供」梁志天設計集團(SLD)
編輯」Sumile
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雷姆‧庫哈斯(RemKoolhaas)與大衛‧希艾萊特(DavidGianotten)領軍的荷蘭OMA建築事務所設計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歷時十年的時間,在3月啟動試營運後,已在7月份正式啟用。
全新員工制服邀請到國際級的設計師—周裕穎操刀設計。
作為台灣第一位獲選進入紐約官方時裝周的設計師品牌,並有17年制服設計經歷,周裕穎用時尚重新演繹建築。
巧妙運用方塊、球型與幾何線條打造自由、奔放的當代時尚制服。
這次為備受各界矚目的全台新地標「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設計全新制服,周裕穎表示:「北藝中心被CNN評選為全球最具變革性的8大建築之一,能與普立茲克獎得主跨界交流非常榮幸,這次在制服細節中加入許多呼應『開創性建築外觀』及『反向性劇場空間』等大師設計概念的巧思,打造顛覆既有框架的當代時尚制服。
」
全系列制服採用「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寶特瓶紗打造而成的永續環保布料製成,不只永續、更兼具防皺、透氣、親膚等特殊機能。
呼應獨特的「劇場魔術方塊」與「銀色巨型球劇場」建築外觀,周裕穎巧妙運用方塊、球型與幾何線條打造自由、奔放的當代時尚制服;此外,全系列制服採用「大愛感恩科技」回收寶特瓶紗打造而成的永續環保布料製成,不只永續、更兼具防皺、透氣、親膚等特殊機能。
選用「北藝藍」Panton646色號作為主色系,搭配不同深淺的大面積印數位印花,融入結構性的立體剪裁,讓視覺具有層次、更加活潑。
時尚兼具機能
本次制服設計,周裕穎選用由OMA事務所特別指定「北藝藍」Panton646色號作為主色系,搭配不同深淺的大面積印數位印花,融入結構性的立體剪裁,讓視覺具有層次、更加活潑,並顛覆大眾對制服的傳統印象。
制服工作包呼應建築獨特的「劇場魔術方塊」與「銀色巨型球劇場」外觀,以人造皮革製成,完整復刻北藝球體建築特色線條。
為讓工作人員在活動時更加輕鬆自在,他以連肩袖版型設計的長袖制服方便活動,前片覆蓋式設計跳脫既有襯衫版型,也能讓女性工作人員穿著襯衫時避免曝光,肩上的銀色拉鍊不僅方便穿脫,同時也呼應銀色球型建築外觀及場館內的DiscoBall元素;以四面彈性布料打造的錐形褲搭配後腰鬆緊設計,無身形上的限制,壓褶線條讓剪裁更加立體修長;特別的是,口袋設計除了一般褲款前後口袋,另外向外疊加製成「活片口袋」,呼應北藝部分建築結構外現的美感設計,整體制服共有6格口袋收納,機能性十足。
無領式BomberJacket,搭配可調整腰身的雙側調節釦,穿著時尚俐落。
肩背包復刻「迷你球劇場」
為方便工作人員收納各項用具,周裕穎也打造吸睛的時尚配件「迷你球劇場兩用肩背包」,可作側背包及腰包兩種配戴方式。
採用可自動分解的黑色環保皮革;內層容量充足可收納對講機,外側夾層則以銀色金屬皮革及車線,復刻迷你版球劇場外觀,可分層收納識別證、零錢、悠遊卡、筆具等小型物品,高機能性深受員工喜愛!
以連肩袖版型設計的長袖制服方便活動,前片覆蓋式設計跳脫既有襯衫版型。
制服外搭的夾克及雨衣也別具巧思,戶外防風防雨的斗篷雨衣,以方正剪裁結合視覺識別CI圓形數位印花,斜開拉鍊展現建築內部的不對稱空間;連帽處則將建築經典的「參觀回路」橘與「北藝藍」外層連帽設計合而為一,在戶外可將內層拉鍊拉上成為擋風立領,橘色系的選用,讓工作人員即使在夜間也能方便識別;胸前的大型收納口袋設計,可容納A4尺寸文件夾板,兼具實用性。
外防風防雨的斗篷雨衣,以方正剪裁結合視覺識別CI圓形數位印花,斜開拉鍊展現建築內部的不對稱空間。
正職制服外搭的無領式BomberJacket,搭配可調整腰身的雙側調節釦,穿著時尚俐落,看似素雅的外套,結合許多周裕穎幽默風趣的細膩巧思,螺紋袖口及領口點綴的「香檳金色」,象徵周圍「士林夜市」燈火通明;外套上的「反向方形口袋」則代表北藝中心反向箱型劇場組合的趣味性。
未來希望能夠量產開賣「迷你球劇場兩用肩背包」。
3大國際級設計師透過建築與時尚的國際交流激盪,深藏實驗趣味,也讓全台關注的新地標更具話題性!
資料及圖片提供」JUSTINXX
編輯」歐陽青昀
回顧《室內》338期「從自然啟思」的封面,一座以蜂巢為核心語彙,在五感並享之中,領人深入品飲儀式,參與一場奇幻的感官旅程的BarPun,是由覺知造所創辦人胡廷璋設計師操刀設計。
隱身暗巷的BARPUN是一座以感官體驗為主的餐酒空間。
隱身暗巷的BARPUN是一座以感官體驗為主的餐酒空間,自2017年成立至今,憑藉其饒富20年代美國實施禁酒令時期,需要輕聲細語破解暗號得以進入酒吧的神秘樂趣、勇敢推開黑色大門後充滿感官體驗的虛實氛圍、以及完美融合酒精與香氣的迷人調飲,吸引眾多都會男女循香朝聖,讓BARPUN儼然成為台北SpeakeasyBar的代名詞。
全新VIP香氣殿堂「NEST琥珀蜂巢。
PUN是台語的「蜂」也是「香」,是品牌LOGO為蜜蜂的由來,同時也代表BARPUN的雞尾酒融合了與香氣有關的體驗與概念,今年7月以店中店的概念打造全新VIP香氣殿堂「NEST琥珀蜂巢」。
NEST巢是PUN的前傳,是所有故事的源頭也是藴育香氣精華的秘密基地。
BARPUN主理人Lester表示,從開店至今,對於此空間的運用一直保有想法,歷經五年的沉澱後,終於著手打造出他理想中的樣貌。
NEST巢是PUN的前傳,是所有故事的源頭也是藴育香氣精華的秘密基地,必須透過一枚只有VIP才能擁有的入場硬幣,才得以進入神聖的蜂巢中心「NEST琥珀蜂巢」。
專業調酒師化身夜裡的吟遊詩人登場。
從PUN進入NEST
為突顯品飲流程的儀式感、將品牌精神視覺化,設計師擷取了蜂巢裡最小的單元符號「六角形」作為核心意象,並運用此元素貫穿整體空間。
而蜂巢概念也被整合為空間裡的裝置藝術,使用纖維紙與六角鐵網的皺褶塑型出一座蜂巢,詮釋兩層含義,其一是波浪造型猶如停格的裊裊輕煙,具象呈現「NEST琥珀蜂巢」時,感官之中香氣的具現化。
其二,也隱喻著此處凝香成巢後,蜜蜂逐香成群的「歸處」,象徵身處其中的賓客猶如回家般自在。
蜂巢元素貫穿整體空間。
此外,蜂巢內部還結合感應式的燈光呼吸系統,巢面能隨著音樂節奏、交談聲響、器皿碰撞聲而透出緩變的光色,隨著桌板鏡面材質映射的流動倒影。
兩座獨立的蜂巢吧檯,至多服務12位賓客的精巧空間,多了視覺的延伸感,營造出充滿生命力的氛圍。
使用纖維紙與六角鐵網的皺褶塑型出一座蜂巢。
進入「NEST琥珀蜂巢」之後,一段奇幻的沉浸式感官之旅正等待賓客來解鎖,入座後首先由天花板蜂巢所營造的情境式聲效與燈光迎賓,引領賓客轉換心境準備進入故事情節,接著由專業調酒師化身夜裡的吟遊詩人登場,正式揭開故事篇章。
獨立的蜂巢吧檯,多了視覺的延伸感,營造出充滿生命力的氛圍。
雨的四個章節
第一季的故事共有四個章節,分別是:「初雨」、「雷雨」、「獨雨」、「雨後」,每個章節均由吟遊詩人導讀一段詩作為開場,隨後即以優雅的姿態調製出各章節詮釋的感官雞尾酒。
初雨InvisibleLight
雷雨DreamingLikeASavage
捨棄傳統吧台常以一道高檯劃分調酒師與賓客界線的設計,讓每位賓客都能近距離觀賞充滿儀式感的調酒動態,享受光影互動裝置帶來的震撼與感動,專注感受一場磅礡史詩般,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感官雞尾酒宇宙,喚醒深藏在靈魂深處中的悸動。
獨雨IfTheTreeFalls
雨後AnotherMorningComes
NEST琥珀蜂巢
時間」週三至週六19:30-22:00(非VIP訂位採預約制)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78巷5號
電話」(02)2700-5000
感官雞尾酒訂價」$2,680
資料及圖片提供」BARPUN
編輯」歐陽青昀
由台灣設計研究院主辦、邀請「日目視覺藝術」團隊策劃,《源來如此!大博物展THEGRANDMUSEUMS》7月於松山文創園區正式登場,透過四大展區、跨域70件國內外設計作品,並盤點如美國國會圖書館、大都會博物館、NASA、大英圖書館等世界10間重點博物館開源機構超過4千張精美藝術圖像,以美感之名打造一座孵化創造力的博物館,帶領民眾認識博物館的前世今生,探索豐沛的開源知識,一探經典設計背後「源」來如此!
進入一座創造力的博物館
19世紀後博物館才從私人走向大眾開放,更發展「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功能。
今日,為了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各大博物館紛紛透過館藏數位化進行授權傳播,在不可預期天災人禍的襲擊下,成為永續地經營館際的必要策略;後疫情時代更逐步將數位化典藏資源釋出到「公眾領域」,開放任何人都能自由運用於教學、再創甚至商業使用;透過設計轉化,強調文化素材的共享與共創,往人類知識平權的目標努力邁進。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isPower」,而博物館從私人典藏走向大眾開放、研究、展示、教育,正是體現人類知識傳承的地方,第一展區透過物件陳設以「微型博物館」氛圍帶領民眾進行主題體驗;深入淺出的從博物精神談起,編年列表介紹國內外博物館機構的歷史緣起與未來,了解現代博物館為何紛紛從實體線下加強數位化的典藏,更透過內容延伸進一步介紹與生活息息相關的OpenData以及廣泛應用的CreativeCommons(CC授權)與公眾領域知識。
這股開放的趨勢,也引領全世界各組織參與開放館聯運動(OpenGLAMMovement),強調文化素材的共享與共創,據統計2022為止CC已被用於全球公開分享近20億件作品,逐步往「知識平權」的目標努力邁進。
發覺探索,打開眼界
CatherineStihler(CreativeCommonsCEO)以:「PowertothePeople」為題,暸解現代博物館永續經營的必要策略後,進行推動「開放素材」相關組織大盤點!其中包括大眾熟知的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Foundation)、公眾相簿計畫(FlickrCommons)、GoogleArts&Culture等國外單位;國內則有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開放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及其開放資料專區、CCTaiwan及開放文化基金會等致力推行的夥伴,以及台灣設計研究院公共設計美學改造「公共消防設備再設計」、「台灣公路巴士資訊識別指標設計系統」案例開放設計準則的精彩內容。
本區將空間規劃為10間靈感材料庫,特別與台灣富士軟片資訊合作,量產型設備印刷展出超過4千張精美的藝術圖像,2400x2400dpi高解析度的輸出品質,印製超過250本主題圖鑑畫冊,其中搜羅全世界線上線下博物館開源素材,包含美國NASA太空計畫的圖標設計、阿波羅計劃登月紀實影像、英國大英圖書館古廣告、歐陸字體、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戰爭畫報、古地圖集與浮世繪木版畫以及大家最喜歡的動植物圖鑑等,絕對值得細細探索!
靈感湧現,眼見為憑
數位化的典藏,透過博物館圖像授權或開源再創造,都讓珍貴的文物能以多元且符合時代的創意載體進入現代生活中,具體實踐「藝術生活化」的審美意志,本區結合台灣設計館典藏設計發展史的經典設計,挑選跨域之70件必看作品盛大展出!
其中有丹麥巨匠漢斯.韋格納(HansJ.Wegner)替CarlHansen&Søn設計的《Y-Chair》與靈感符碼同樣從明式家具最具代表性的圈椅中汲取靈感的SHANGXIA上下《大天地系列–碳纖維圈椅》,進行橫越50年的設計對話。
國立歷史博物館則展出與JUSTINXX周裕穎於紐約時裝周合作發表《MEETSANYU遇見常玉》之服裝,以授權14幅館藏常玉畫作轉化,用網版印刷反覆水洗呈現布料仿舊質感,呼應常玉晚期畫作裡時光的斑駁細節。
而國立故宮博物院也展示與ALESSI首席設計大師史帝芬諾.喬凡諾尼(StefanoGiovannoni)跨國合作《清宮系列TheChinFamily》,以說故事的方式,將乾隆皇帝在《御製詩》中穿朝服的模樣轉化成家用品系列的經典設計,另外故宮與TALES神話言(藝拓國際)聯合開發的《故宮神話》雙品牌系列更是把傳統文化的典雅融入器物中,並讓國寶再展新姿。
與SHANGXIA上下合作,展出品牌創新家具「大天地系列─碳纖維圈椅」。
呼應主題,富邦藝術基金會秉持將藝術及美學融入生活,展出多件引進世界各大美術館授權商品,包含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及TheMet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並與電商平台momo攜手合作,致力將國際藝術帶入日常。
展區中還可看見樂高與MoMA聯手,將鎮館之寶文森.梵谷(VincentvanGogh)《星夜》這幅畫商品化的實體,讓民眾從食、衣、住、行、育、樂之生活的切角,全方面體驗典藏藝術透過設計與授權的創意轉幻!
《源來如此!大博物展THEGRANDMUSEUMS》
日期」2022年7月12日至11月6日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03展區(台北市光復南路133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林慧慈
台灣水果塔專門店Ponpie全新店鋪「PonpieLife」落腳新北永和。
創立於2013年Ponpie,自板橋本店起家,深入台灣各地水果產區,以符合時節、當季盛產的鮮甜為靈感,將源於歐洲的派和塔,創作出富有島嶼特色的獨家風味,成為甜點飲食圈中純樸,同時又無法忽視的存在。
以「春日的風」為概念,打造以台味為基底的台法混融空間。
Ponpie是台語「豐盛」的意思,希望讓大眾感受手作甜點的溫度,並傳達心的溫暖。
近年Ponpie逐漸擴展店舖版圖,去年選址在熱鬧的台北大安區開設了第二家分店「PonpieHome」;而在今年的6月,即將滿十年之際,規劃全新的外帶店鋪「PonpieLife」,在寧靜的永和巷弄中,將為大眾帶來新的甜品選擇與休憩場域。
坐落於永和巷弄中的PonpieLife。
空間由質型設計操刀規劃。
設計團隊觀察到,品牌與台灣土地之間的深厚連結,順應自然,同時尊重自然,更將農人的故事延伸到甜品之中,質樸且深具人文意涵。
在初訪空間後,設計團隊決定以電影《小森食光》的調性為靈感,將「春日的風」作為設計核心。
希望能成為一個「創造生活更多可能」的複合式空間。
店舖位於公寓1樓,推開第一層鐵門,即可看見設計團隊保留下來白綠相間、視覺搶眼的大理石地板,石磚地板一路延伸至室內空間,連貫視覺與動線;並藉地板遺留的水泥裝修痕跡、戶外座位與植栽的清水模造景,凸顯品牌順應自然的精神。
店舖位於公寓1樓,推開第一道鐵門進入庭院後,迎接第二道實木門。
不僅如此,設計團隊還將風的意象貫穿在硬體之中。
從庭園內的清水模造景到貫穿室內的木製櫃檯,皆以不規則曲線蜿蜒於空間之中,營造舒服自在又俐落的姿態。
櫃檯後方懸掛著數片原色棉麻大布廉,除了具有隔絕內外場、讓空間色調更乾淨的功能,更在自然風吹入室內時能輕輕隨之舞動,加深對於風的想像。
圓弧曲線的水泥平台。
Ponpie與土地、農人之間深刻連結的特色,則被設計團隊以十分有巧思的方式呈現。
細看木製櫃檯邊緣處ㄧ階又一階的細節,從頭一路延伸到底,其實是源自等高線的靈感,在彎曲疏密之中看見山谷和山頂,增添想像。
以等高線為靈感的木製櫃檯。
PonpieLife不僅是一間甜點外帶店,品牌更希望能成為一個「創造生活更多可能」的複合式空間。
在幽靜巷弄裡透過一層又一層地深入探索,如同一處世外桃源,能短暫隔絕外界。
攜手「火山花店」花藝師小安規劃空間中植栽景觀。
為了營造大自然的氛圍,質型設計攜手「火山花店」花藝師小安規劃空間中植栽景觀。
庭園以氣質優雅的燈秤樹作為主體,一旁有白色鳶尾花輕輕妝點;室內則有彷彿與木製櫃檯融為一體的棕梠竹,呈現綠意與木在此相互依賴,共融且共同生長的空間。
貫穿室內的木製櫃檯,以不規則曲線蜿蜒於空間之中,營造舒服自在又俐落的姿態。
PONPIELIFE
地址」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263巷24號1樓
營業時間」12:00~19:30
資料及圖片提供」質型設計STRAIGHTDesign
編輯」歐陽青昀
當貓狗成為精神慰藉,視為形同家人的重量時,對於家飾用品講究的你,會為自己的寵物精選什麼樣的好物來寵愛牠?精品品牌瞄準了講究生活質感的貓狗飼主,推出精緻的寵物家用品,不僅顏值高、具實用性,沿襲品牌的美學與工藝,也將經典紋樣展現其中,讓居家的精緻面貌更為完整。
CELINE經典老花寵物碗
碗托由木質製成,表層採用品牌經典老花帆布包覆。
金屬碗可拆卸,方便日常洗滌清理,並刻有CELINEPARIS的簽名。
碗托上有兩個LOGO的小牛皮把手,除了便於端移也讓餐餐有如上菜般的儀式趣味。
寵物碗共有單口和雙口兩個版本可供選擇。
GUCCI寵物陶瓷碗
擁有品牌經典印花的陶瓷碗,碗身以造型腳托抬高,讓貓狗進食角度更加舒適。
經典圖紋亦能與品牌餐瓷相呼應,創造宛若一起用餐的日常趣味。
GUCCIGG經典菱格紋寵物碗
採用品牌的經典老花帆布皮革包覆,陶瓷餵食碗搭配可拆卸收納盒和罩子,便於攜帶,也有可供搭配的餵食墊。
GUCCI訂製迷你沙發
使用再生材質,結合品質、柔軟度、耐用度、友善環境精神與無動物成分材料,由義大利GUCCI工廠生產,承襲品牌專業工藝,沙發觸感精緻且柔韌,是舒適的休憩椅。
HERMES犬用遊戲箱
採用橡木與軟木材質製成,別致的撞色拼接效果使這款遊戲箱活潑明亮,體貼細緻的去銳角設計確保寵物不被刮傷,也是能容納寵物用品的實用箱盒。
FENDI寵物系列FFLOGO寵物床
舒適柔軟的寵物床,表材為耐用尼龍,裡部的枕心可拆下,方便清洗床套。
這款寵物床有中型、小型兩種尺寸可供選擇。
資料及圖片提供」CELINE、FENDI、GUCCI、HERMES
編輯」Sumile
以皮革工藝聞名的Berluti除了精緻配件之外,更重視生活美學。
品牌自60年代起持續開始鑽研家居作品。
最初,TalbinioBerluti為提供顧客舒適的試鞋體驗,以Venezia皮革結合創新手法設計俱樂部扶手椅,這款扶手椅成為Berluti店舖的固定陳列,因深受顧客喜愛,而開始接受特別訂製。
2015年開始,Berluti的家具與生活用品品項日益豐富,發展出桌子、足凳、梳化、遊戲用品,而一系列ArtofCraftsmanship作品於巴黎FaubourgSaint-Honoré店舖陳列後於2021年移師至香港置地太子專門店做展出,並在2022年7月下旬於Berluti台北101旗艦店展出,並提供VIP顧客預覽與特別訂製。
細數ArtofCraftsmanship系列裡精緻家具、家飾,均是從品牌的工藝歷史與顧客想望而得到啟發,不僅精緻實用,而且與時俱進,逐漸發展成一個豐富且連貫的當代家具系列。
此系列主要由兩條產品線組成,分別是Marbeuf和Swann,它們跳脫了男士衣帽間傳統選項,為當代紳仕提供了更個性化的選擇。
Marbeuf系列經典繽紛
Marbeuf系列著眼於平衡、卓越以及奢華感。
與第一代Berluti俱樂部扶手椅相得益彰,新系列的俱樂部扶手椅呈現出新穎且亮麗,線條筆直而柔美,與品牌標誌性的Alessandro皮鞋異曲同工,秉承同樣的無拼接原則,選用一整張Venezia皮革悉心打造,上面僅留簡潔縫線作為裝飾。
原木椅腿取材自傳統鞋楦製作所需木材,其鋸齒細節、輪緣和燕尾榫設計,均是向 Berluti製鞋工藝致敬。
Marbeuf俱樂部扶手椅擁有豐富的色彩搭配,諸如烏托邦藍(UtopiaBlue)、內斯波拉橙(NespolaOrange)、平約爾花園綠(PonjoreGardenGreen)、蘇克納日落紫(SukhnaSunsetPurple)等色調,不僅淋漓盡致展現出品牌巧奪天工的Patina古法染色技藝,同時更能與家居色彩、風格相配搭。
Swann系列優雅獨特
Swann系列強調獨特、優雅與舒適性,專為生活中的共享空間而設計。
充滿流線型和空氣感的現代線條完美融入設計,並進一步體現在所選材料之上:沙龍椅、足凳、兩座或三座梳化採用木料和Venezia皮革,搭配喀什米爾或羊毛,既可以用光滑的蒂波羅(Tiepolo)羊毛軟墊來裝飾,亦可選擇柔軟華麗的小山羊喀什米爾。
此系列包含四張桌子:一張桌案、兩張咖啡桌和一個邊桌,融合義大利大理石與Venezia皮革製成。
台北ArtofCraftsmanship家居系列展與訂製服務
Marbeuf和Swann系列均可依顧客需求針對面料、色調、Patina古法染色和Scritto圖紋等進行訂製。
此外,還有多樣的木製基底可供選擇,包括原色、黑色和棕色。
ArtofCraftsmanship家居系列2022年7月下旬在台北101Berluti旗艦店展至8月14日,期間除了情境呈現家具陳設效果,並接受特別訂製,讓男仕們能親身體驗精緻的細節觸感,欣賞獨特Patina古法染色,量身打造自己喜愛個性家俬。
ArtofCraftsmanship家居系列展
日期」2022年7月15日至8月14日
地點」Berluti台北101旗艦店
現場家具陳列展示,提供顧客預覽與皮革色彩訂製服務
資料及圖片提供」Berluti
編輯」Sumile
創立於2010年的SHANGXIA上下,始終以現代與革新的設計創造獨具傳承的生活方式。
SHANGXIA上下為一年一度的父親節甄選了一份誠意滿滿的禮品清單。
“「上」與「下」的對立共生,構成SHANGXIA上下之名,意味著一種多元化的特質。
”
禮品包含「實用取向」、「品味生活」以及「無樂不歡」的多樣選擇,滿足每一位父親最不一樣的節日禮物。
品牌還為每一份禮品下了一個暖心註解,讓這份禮物多了一層含義與一份用心!
對話,人生|《隨喜系列》圍棋
為愛棋人設計的可隨身攜帶旅行棋盒,《隨喜系列》圍棋。
古人稱圍棋為「坐隱」,將這超然世外、坐而忘憂的「坐隱」之趣打包收納起來。
其設計靈感源自古代提盒之型,紅色橢圓長方形盒身,上安金色提粱;上層安置可捲起收納的棋盤,下層置放黑白雲子。
讓爸爸可隨心隨行地享受對弈之樂,亦可一人獨坐「閒敲棋子落燈花」的悠然時光!
為愛棋人設計的可隨身攜帶旅行棋盒,《隨喜系列》圍棋。
攜你,翱翔|《隨意系列》竹絲相嵌名片盒
《隨意系列》竹絲相嵌名片盒以精湛的竹絲相嵌工藝,創作出理想中的隨身小物。
不同於一般常見的金屬、皮製名片夾,《隨意系列》竹絲相嵌名片盒是手工匠人用近千片細薄的竹篾,拼出獨特的鏤空圖案。
方寸之間流光透影,在生活細微之處,展現爸爸與眾不同的品味!
《隨意系列》竹絲相嵌名片盒以精湛的竹絲相嵌工藝,創作出理想中的隨身小物。
共憶,榮光|《萬象系列》象棋
《萬象系列》象棋,下棋人既體會棋戲樂趣,又參悟棋道哲學。
棋盤設計延續明式家具的簡雅線條,精心雕琢打磨,棋子大小如一、手感圓潤;棋盤用反差色調的黃楊木和黑檀木,雙元對撞,黑白對弈。
方寸格局之間、楚河漢界的博弈之間,感受運籌帷幄的氣度。
《萬象系列》象棋,下棋人既體會棋戲樂趣,又參悟棋道哲學。
錫心,奉獻|《歡喜系列》錫製溫酒器套裝
《歡喜系列》錫製溫酒器套裝,傾注當代品味,斟滿醉心情懷。
以宋代流行的黃酒器、菊花紋為靈感,用當代設計重新演繹,巧妙將酒瓶、溫酒器與酒杯融為一體,可一人獨酌,也可雙人分享的酒器。
將酒注隱於壺中,藏醞珍釀;酒杯為蓋,寓意吉祥的菊花紋融合高腳杯形,自然銜接壺身線條,圓融流暢。
錫器錘紋質樸典雅,適合溫酒而飲,韻味悠長。
《歡喜系列》錫製溫酒器套裝,傾注當代品味,斟滿醉心情懷。
重任,輕擔|《大天地系列》碳纖維椅
經典之作《大天地系列》碳纖維椅。
造型靈感來自於明式南官帽椅。
以碳纖維材質取代傳統木材,賦予其輕便牢固、實用舒適的特點。
椅身僅重3.3公斤,卻可承受130公斤的壓,兼具柔軟與堅固,只需一根手指就能輕易勾起這張兼具時尚和科技感的碳纖維椅。
經典之作《大天地系列》碳纖維椅。
資料及圖片提供」SHANGXIA上下
編輯」歐陽青昀
位處西班牙外海的伊維薩島(Eivissa),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全球頂級度假村品牌SixSenses的伊維薩島六善酒店TheBeachCaves於今年5月正式開幕,帶來獨特精緻的美食、音樂及休閒娛樂體驗。
TheBeachCaves由伊維薩島六善酒店擁有人兼發展商JonathanLeitersdorf與酒店業界先驅BenPundole聯手打造,坐落於海濱地段,俯瞰Xarraca灣,酒店內的餐廳及酒吧善用當地食材,獨具拉丁美洲色彩。
除此之外更設有一個私人用餐室、地下酒吧、夜生活場所、設備先進的錄音室、六間坐擁伊維薩島著名日落景觀並與地中海相連結的精緻TheBeachCaves套房,以及即將開放的零售空間和畫廊。
以音樂、社區及節慶為主軸的TheBeachCaves散發著濃厚的巴利阿里群島色彩,宣揚伊維薩島的獨特文化。
團隊與多個藝術及表演單位合作,共同制定島內獨一無二的年度文化節目,其中包括現場音樂表演、藝術裝置、藝術家駐地計劃及一系列講座及工作坊,開放予酒店賓客及島民參與,增強社區凝聚力。
皇家洞穴套房
皇家洞穴套房。
設計靈感來自伊維薩島自由奔放、零負擔的島嶼文化及民俗節慶,在能夠俯瞰一片汪洋大海的寬敞房內中布局了一張特大床鋪、大型浴缸、完整吧檯及戶外浴缸。
房內設有吧檯機能。
並力求打破室內外界線,提供旅客悠閒時光。
套房設計旨在打破室內外的界線,讓旅客享受宛如身處於島嶼中隱居的寧靜放鬆,同時也能深切感受伊維薩島獨有的熱情活力。
洞穴套房
洞穴套房。
融合奢華與簡約現代風格。
套房裡的睡眠空間設有一張簡約的特大床鋪,另外也規劃了靠近水邊的大型戶外露台,可飽覽一望無際的海灣景色,讓人遠離喧囂,感受舒適愜意的氣息。
大型戶外露台將海灣景色盡收眼底。
整體調性在奢華中帶有現代風格,企圖強化海洋與旅客的連結。
TheBeachCavesRestaurant&Terrace
餐廳一隅。
由藝術家CarlitoDalceggio創作的壁畫是空間一大亮點。
BenPundole所推祟的全新飲食概念靈感源自秘魯及墨西哥的拉丁美洲風味,採用本地時令食材,向珍貴的地中海資源致敬。
餐廳設有108個座位及可飽覽Xarraca灣的海濱露台,供應一系列招牌菜式佐雞尾酒與天然有機葡萄酒;其隱蔽的私人用餐室最多可容納18位賓客,適合舉辦團體聚餐。
具隱私性的私人用餐室。
用餐區內另一個設計設計亮點,為現代藝術家CarlitoDalceggio所創作的落地壁畫。
他的創作橫跨繪畫、雕塑、物品及表演作品多個領域,並遍佈墨西哥城及曼谷等全球多地,此次作品命名為「TheAssemblyofFreeSpirits」(LaAsambleadelosEspíritusLibres),在現今社會中宣揚自由與和平。
TheBeachCaves酒吧
酒吧環境。
由屢獲殊榮的調酒專家DavideSegat主理,他曾擔任全球艾迪遜酒店及倫敦NoMad酒店酒吧總監一職,憑著其大膽創新的思維,將島內各款獨特食材及口味融入雞尾酒中,呈現天然純粹的風貌。
TheRecordingStudio
設備齊全豐富的錄音室。
TheBeachCaves更備有一間錄音室,具有一系列用於音樂製作、混音及錄音的工具設備,加上經驗豐富的內部工程師助陣,可以籌劃多項創意合作。
而由巴塞隆納藝術家兼設計師LydiaDelgado與FabreIFauquieStudio聯手打造的夜生活場所TheXarracaRoom,則是六善酒店內音樂和藝術活動的核心區域,精選不同特色的藝術品及裝飾,帶領旅客走進夢幻神秘的國度。
資料及圖片提供」伊維薩島六善酒店TheBeachCaves、PURPLE
編輯」陳映蓁
花蓮位於台灣東部,有著大山大景、豐富農漁產以及天然礦脈,過去數十年以盛產精緻品質的大理石而聞名全球。
隨著世界經濟市場的轉變、與環保意識的興起,花蓮石材接班人們也不得不正視轉型的課題,再次思考產業鏈和在地化的品牌經營模式;企圖保留職人工藝技法、材質原有的樣貌,並以當代設計精品之姿,回到消費者的視線中,重新認識這個「與石共生」的美麗產地。
T22花蓮發布會現場。
台灣設計研究院自2019年醞釀發起「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用設計思維與跨域協作角度切入近年的地方創生風潮,近三年期間已陸續前進「陶瓷產地─鶯歌」與「都市農業產地─北投」,這次則是深入「石材產地─花蓮」。
集結具備製造能力的花蓮石材品牌、兼具商業需求與行銷話題的質感通路,以及具成功市場經驗的台灣設計品牌,再邀請CondéNast創意與商業顧問杜祖業作為「高價值感聯名計畫」總顧問。
T22花蓮團隊合照。
歷經近一年時間的提案、統整、會議等繁雜的後端作業,於日前公開發表了6組高質感的聯名商品,以市場實戰的架構合作開發,讓通路、製造、設計方在溝通過程中更了解彼此的價值,創造兼具質感並符合商業效益的解答。
當傳統玉紋石成為當代桌上風景:「D&MOUNTAIN」香氛系列產品
台灣特有的玉紋石(蛇紋石),有著獨特內斂的海藻墨綠色澤,紋理更是變化多端且擁有溫潤的質感。
大理石家居精品品牌Verde擅長以台灣玉紋石作為主要設計素材,與台灣目前唯一持續在開採蛇紋石的三泰礦業獨家合作,將記憶中極具代表性的台灣綠,透過現代居家設計搭配成為簡單有趣的擺件,轉變成為桌上角落的療癒自然風景。
此次與擅長品牌設計及形象打造的PHDC以及Design&LifeProject合作,推出「D&MOUNTAIN」香氛系列產品:CandleHolder蠟燭台以及OilBurner 薰香座,呼應高壓時代人們更需要透過香氛打造放鬆舒壓的日常情境,具多孔隙且會呼吸特色的蛇紋石,成為了香氛的最好媒介。
壽喜燒與玉紋石食器:「石器食器」
除了對打造生活擺件擁有豐富經驗,Verde亦十分熟悉石材轉化為餐桌食器的運用。
與花蓮在地富有定置漁業文化特色的熱門店家「漁場鍋物三代目」,和跨足空間、產品、品牌形象等專業經驗的享向設計ShiangDesign共同推出「石器食器」,將紋路複雜獨特的台灣玉紋石與新品「壽喜燒鍋物」以最親近消費者的方式現身,享受暖心鍋物同時認識這塊美麗的石頭和它所承載的花蓮記憶-漁場與石材。
一盞能夠帶來氣味的桌燈:「Dome大理石底座暖燭燈」
創立於1994年的鎮一大理石,過去外銷歐美超過半甲子的時光,擁有無數的經驗累積與精益求精的工藝,此次攜手瑪黑家居選物與蛋造設計DanzoStudio,推出以斯堪地簡約為底,吸納巴黎優雅、首爾現代風格,帶入台灣設計紋理的「Dome大理石底座暖燭燈」,低調而兼具質感、溫潤。
簡潔流暢的整體造型下,燈柄、燈罩皆為金屬製,跟大理石底座部份形成工業與自然兩種材質的強烈對比,打造出居家裡低調卻矚目的一盞景色;藉以大理石材獨有紋路形塑簡約,在光下微微反射出的香氛蠟燭倒影,更增添Dome的細節溫度。
色調與紋理的層疊:「ETOLAN超音波水氧機」
奇鈺家居以純正台灣製造、世界第一的技術、深耕居家生活用品40年。
這次和設計師Kenyon合作,並聯合品牌象徵「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羈絆」的nest巢.家居,打造外觀如同積木一般的「ETOLAN超音波水氧機」。
三者將充滿故事的大理石,轉化成三塊質樸圓滑的塊體;能堆疊也能分開拿取的設計,不僅呈現了三色石材優雅的對話、更降低材質本身的厚重感。
藉由重新層疊,形成不同的比例與重量感,使用者能在穩重的大理石紋理中,體驗香氛的美好、並感受山石予人的平靜。
堆砌最深刻的記憶:「sgadan神秘谷水石杯盤組」
一直以來都以人文故事與複合媒材為靈感創作商品的台灣設計團隊Yenchen&Yawen,與家居品選物平台WUZ屋子以及經驗豐富的奇鈺家居一起「把遙遠東岸的峽谷風景,化為日常生活的真實享受」。
因拜訪太魯閣sgadan神秘谷,驚嘆眼前「溪水穿鑿在大理石間,奇石與流水相輝映」的景致,設計團隊以此為發想,推出「sgadan神秘谷水石杯盤組」,將「石」與「水」利用錘紋玻璃杯及大理石盤作為搭配,當光線穿透玻璃杯後,杯上的波紋會折射至大理石盤上,映照出台灣東岸峽谷獨特的水石之美。
書桌台上的大理石微型景致:「MARBLESCAPE」
同達大理石以經營50年的專業加工技術聞名,此次和結合實用與美感的生活風格品牌禮拜文房具、以及設計品牌NAKNAK組隊,共創禮拜文房具10週年慶的第一個合作新品「MARBLESCAPE」(marble+landscape之意)筆座、名片座、削筆器及磁鐵系列作品。
保留原石的自然面,輔以最小幅度的機械加工,將大理石原始質地手感及理性切削美感適切的融入文具用品之中;無論是獨自佇立著或是彼此間的層層堆疊,都是描繪書桌台上的一種生活態度、一幅生活風景。
產地最堅強的後盾
「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2019年以陶瓷產地─鶯歌作為計畫第一棒開跑後,在過去疫情影響之下,仍完成了鶯歌產地振興六部曲的策略模式。
而2021年更進一步前進「北投」,積極在北投各個稻田、農園、餐飲店家、飯店業者間媒合牽線,為這個台北市裡唯一的綠地田園開闢未來更多發展與可能,以設計角度促成產地轉型的步伐。
「T22花蓮」則以振興石材產業鏈為目標,帶領人們更加認識大理石、玉紋石、花崗石等,這些時間淬煉出的天然礦石,希望提升民眾的情感連結,將石材作為詮釋這個時代與空間的一種記憶形式,把花蓮石材產業的故事繼續訴說下去。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陳映蓁
每年設計系所的盛事「新一代設計展」,今年考量疫情因素,改以線上展出,於6月1日開展,精彩度不變,至今創下超過80萬人次參觀。
為表彰傑出優秀的設計創意,今年首度將「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及「金點新秀設計獎」得獎作品匯聚成「新一代特調展」,並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正式登場,至9月25日止,歡迎民眾前往參觀,品味新一代學子多元精彩的創意!
本次策展以「Black_White黑白切」為主軸,去除一切顏色,突顯作品的純粹。
展覽名稱中的「特調」,原意為店家特別調製的飲料,代表絕無僅有的招牌品項,本次特展擷取得獎的優秀作品以實體展方式展出,期望觀展過程彷彿品嚐一杯專屬今年、由設計新銳揮灑創意與靈感結晶打造的「新一代特調」。
展覽由國內外獲獎無數的「柏成設計」團隊操刀,運用可回收的黑色紙管作為展台材料,展現紙材的堅固耐用並符合循環設計理念,並在產學設計展區設置穿線互動牆,傳達企業與學生合作過程彷彿拉出一條連結彼此的「實線」,再以共創與合作「實現」跨域創新設計。
展間內的大型黑色牛皮紙捲,都可於撤展後回收再利用。
企業攜手設計新秀展呈優異成果
展覽集結今年度表現最優異之作,包括「金點新秀設計獎」獲9大參賽類別評審團最高評價的年度最佳設計獎、包裝設計與循環設計特別獎,以及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之優設銀獎得獎作品共16件,皆為自4千多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的一時之選。
其中空間設計類由台南應用大學室內設計系作品「澈潮」獲得評審審定,給予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殊榮。
作品設計出一座隨潮汐變化而不同的教育館,既因應環境生態,亦富有教育意義,期盼人們透過空間體驗設計,更了解生態,進而形成保護海洋的意識。
2022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空間設計類)得主「澈潮」展出。
今年第8屆「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以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為年度主題,號召18家企業單位出題、35間大專院校參與,企業及學校參與數皆為歷屆之最。
現場亦將展出獲得金、銀、銅獎作品共36件,由出題企業自513件參與計畫作品中選出,為產學合作最精湛的心血成果。
第8屆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金獎作品「參光體驗」。
主辦單位表示,本次產學合作成果相當豐富,例如故宮與台達電子的金獎作品「參光體驗」,是由實踐大學及清華大學學生跨領域合作,為故宮多寶格特展設計饒富趣味與知識性的互動觀展體驗。
兒福聯盟的金獎作品「那天晚上」,為復興商工學生團隊結合音樂與影片的多媒體設計,針對家庭親職議題,細膩詮釋離婚家庭兒童內心,期盼引發社會大眾關注家庭婚姻問題對親子關係產生的影響。
惠生大藥局的金獎作品「掌中戲—預防失智銀髮桌遊」,為明志科技大學學生提供的創新長照解方,萃取傳統布袋戲元素,設計出適合高齡者的桌遊,預計今年9月正式上市。
第8屆新一代設計產學合作金獎作品「掌中戲—預防失智銀髮桌遊」
歡迎民眾前往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品味「2022新一代特調展」,支持台灣年輕設計力發展,一同見證未來產業及社會創新的可能!展覽期間也將特別規劃相關講座或工作坊活動,讓民眾有機會體驗新一代的創意,相關活動及報名訊息將陸續公開,歡迎密切關注「新一代設計展」或「台灣設計館」網站及社群平台。
2022新一代特調展
日期」2022年8月2日至9月25日
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01、02、04展區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林慧慈
喜愛Swarovski水晶與Rosenthal瓷器的收藏者,現在有了夢幻之選Signum。
Signum系列為Swarovski與Rosenthal攜手推出的首個餐瓷系列,由Swarovski創意總監GiovannaEngelbert操刀設計,產品鎖定注重生活質感與精緻性的收藏客層,全系列結合Swarovski閃亮夢幻的水晶與Rosenthal細緻瓷器質感,每件作品都展現兩個品牌的創新精神、工藝技術與精緻性。
GiovannaEngelbert希望透過精緻瓷器展現當代生活意趣,讓選用瓷器有如穿戴珠寶、裝扮自己一樣,個性化且隨心所欲。
Signum系列中運用品牌標誌性的八角形造型,此一經典圖案源自19世紀奧地利藝術運動及其對藝術和工藝產生的現代影響中汲取靈感;對Swarovski而言,八角形切割也象徵著揉合建築美學與數學元素之創作,意喻煥新希望與個性藝術。
Rosenthal以精湛工藝,選擇藍色、綠色、黃色和粉紅色等繽紛的糖果色調打造出美感和實用兼備的器皿,呼應SwarovskiCollectionII的美麗色彩,讓精緻瓷器與璀璨水晶相得益彰,呈現新世代重視美感的生活主張。
同時,此系列強調復古及未來感相容並蓄,優雅典致且富有裝飾性,能為生活增添樂趣,呈現品牌經典的八角形水晶,並以寶石色彩以及精緻切割面,讓這些細節有如桌上的美麗珠寶。
全系列器皿以手繪金色點綴邊緣,蓋子上綴有時尚的Swarovski切割水晶,以金色飾邊增加華麗感,同時與加入優雅的金色Swarovski天鵝。
Signum包括茶具、咖啡杯組和全套餐具組合,能單獨使用或自由混搭不同配色,為餐桌打造時尚又童話的夢幻氣息,是讓生活跳脫平淡的耀眼焦點。
資料及圖片提供」Swarovski
編輯」Sumile
7分甜起源於蘇州,此店為2015年品牌在蘇州設立的門市,經過6年在地耕耘,嘗試回歸初心,委託MOC對這家充滿紀念意義的門店進行設計。
品牌希望能在門店結合蘇州元素,表達出品牌與城市的連結。
MOC設計團隊以蘇州園林為題,將可賞、可游、可居的建築形態融合其中,對江南園林的元素進行提取、拆分和重組,向顧客講述7分甜的眼中的蘇州印象。
MOC融入了蘇州建築和江南園林風格,通過現代的手法進行重新演繹——色調採用傳統的白牆黛瓦,但表達方式卻是現代的,極簡的黑白結合暖色燈光,將休閒氛圍置於院落之間。
細密的金屬沖孔板形成半通透的效果,幾層疊加構成江南水鄉的屋簷形態,結合空間佈局勾勒出建築與院落的關係。
立面則使用白色的水泥軟陶牆板,以其樸質的肌理質感回應傳統建築立面的屋簷和雕花木窗。
天花上的整片發光軟膜,為空間帶來戶外感。
黑白交融的整體色調,使顧客對空間主題的第一印象由此形成。
MOC在空間後部設計了一個內庭院,佈局精巧。
沿牆設置流水裝置,座位依水而設:品茗間,高低錯落的流水潺潺可聞其聲,動靜相宜。
蘇州氣候溫和,蠶桑發達,自古便盛產絲綢布匹。
庭院中,MOC以編制金屬網回應絲綢的織造紋路,形成半通透的白紗效果,又以頂部透光燈膜洗亮空間,在庭院的流水聲中透過白紗可見朦朧景致,更添園林氣韻。
MOC配合空間的整體文化內涵,對品牌標準再設計。
入口處,品牌視覺錘的「7」字以矗立于水景之中,猶如假山融入到空間景觀之中,與空間整體風格融合中又不失品牌性。
原來的品牌標準字體被替代為定制的行楷書法字體,融合了書法手寫英文字體與整體空間雅致的調性互相匹配。
洞見蘇州慢,邂逅7分甜。
當年輕人坐在空間中的傳統窗花前啜飲,在場景連接的時空中體會到園林之美,正是MOC對傳統文化在時代語境下的又一次探索。
資料及圖片提供」MOC
編輯」Sumile
Echo教學大樓由 UNStudio策劃,與Arup、BBN聯合打造。
©Evabloem
鑒於學生人數不斷增長,教學空間的需求增加,頂尖學府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echnischeUniversiteitDelft)委託UNStudio策劃,與Arup、BBN聯合打造新型跨學科教學大樓「Echo」,以「能源再生型綠色建築」、「跨學科」、「促進身心和社交健康」、「超前的教學環境」等四項要旨為核心,期待Echo教學大樓協助學校在2030年整體實現可持續校園的願景。
UNStudio首席建築師BenvanBerkel分享,「與那些封閉式傳統校園有所不同,未來的校園需要規劃靈活多用的空間,鼓勵學生和教師共同學習、合作和創造。
隨著學生人數不斷增長,教學建築需要具備高度的靈活性,並且通過建立一種跨學科共同使用的模式來運作,促進更全面的學科教育。
」
設計著重「透明度」,引入良好採光與開放景觀。
©Evabloem
一個健康的校園建築—以人類和地球之名
1200塊太陽能電池板、智慧裝置、良好的絕緣材料和冷熱庫系統的應用確保Echo教學大樓供應日常運行所需的能源,包括了供應使用者所需的能源,如筆記型電腦、照明和餐飲的電力消耗。
而為確保大樓內空氣品質,UNStudio在空心樓板上方設置了架高地板,使新鮮空氣從下而上由地面輸送,避免氣流在空間內周而迴圈,且通風口及電腦裝置能輕鬆移位,因應未來空間布局變化。
Echo的設計上以「透明度」為優先考量,確保建築體內最大限度的採光,同時創造和周圍自然環境的視覺延伸感,有效避免封閉體感。
而建築的開放性和公共性將其向校園兩端延伸拓展,為師生提供了一個明亮和友好的教學環境。
Echo 建築剖面圖。
然而,為避免滲入過多熱能,具防曬性的玻璃和低太陽能滲透性的應用也不可或缺,可以有效阻隔陽光,為室內節能。
此外,懸挑的深型水平鋁至遮陽棚可阻擋多餘的太陽能熱量,遮陽棚上綠植沿著線纜蔓延,巧妙形成另一個綠色幕牆,進一步過濾日光照射。
為實踐永續,UNStudio不僅注重施工材料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也使建築的設計儘量遵循大樓內部自循環系統原則。
採用大尺寸網格形成寬敞入口,將立柱沿著建築空間邊緣設置,打造出大跨度的無柱開放空間。
鋼桁架則採用標準尺寸,便於拆卸,即使大樓超過使用年限後,這些部件仍可以被再次利用,空心板將來也可以重複使用,同時建築中90%的家具都是可重複利用的。
遮陽棚上綠植形成另一個綠色幕牆。
©Hufton+Crow
鼓勵走動和合作的建築空間
新設計的Echo教學樓具有靈活多功能的空間和超前的教學環境,前瞻性校園具備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特性,體現了Echo的設計願景,不僅與周圍公共空間聯通且相輔相成,又創造了嶄新的面貌。
室內設計旨在為到訪者營造出溫馨友好的氛圍。
雕工精緻具有質感的條狀竹材沿天花板延伸,一直到中央樓梯處,將學習和互動空間流暢的連接在一起,構成學習、協作和創建連接的互聯世界,成為精妙設計的一部分。
中央大樓梯的設計則為使用者創造樓內走動的機會,有利於學生、研究人員和教師們的身體健康。
中央大樓梯創造更多走動及交流可能。
©Evabloem
相鄰的廣場通過大樓底層的透明區域,與另一側的街道相連,將Echo的透明底樓變成一個有頂的公共廣場和公共連接設施,使無形的學習氛圍轉變為一種可見且迷人的體驗。
樓內兩個有雕塑感的空間:可容納700人的大講堂和辯論空間,將人流吸引至有頂公共廣場。
這兩個設計精妙的空間呈對角線分布,同時也定義了兩個透明轉角區域,其中一個為帶有露台的餐廳,正位於Dreamhall的對面;另一個是寬敞的景觀學習區。
Echo 透明底樓成為一個有頂的公共廣場。
©Evabloem
前瞻性:靈活多樣的教學空間
建築面積8844平方公尺的Echo大樓內設置了大講堂、教室和各類學習空間,可為大約1700名學生提供講座和輔導、小組活動、項目教學、辯論和自學空間。
當代「一應俱全」的文化理念貫穿於整個設計之中,突顯過渡空間的重要性,同時也促進了更多的走動和交會。
所有教室均根據師生當前和未來需求而設計,Echo教學大樓共有7間教室,大部分可進行靈活布局,教室規劃側重於可容納150人至700人的中大型教室,如位於1樓、面積最大的大講堂,可以在15分鐘內移動為3個獨立的空間,使多個活動可以在不同空間同時進行,最大限度地發揮空間的靈活布局可能。
此外,還有4個用於項目教學的標準教室,每間可容納近70人。
面積最大的大講堂教室,可容納700人。
©Evabloem
1樓的多形式教學空間中應用了類似的活動牆系統,可以在需要時將其分隔為兩間各容納144個座位的教室。
此外,整個大樓裡還有300多個學習空間可用於小組活動和自學,同時設計更為使用者提供瑣碎時間的去處─多樣化平台,可提供人們隨處坐下討論、反思思考、靈感激發和互動交流。
位於2樓的辦公空間則運用了模組化的牆體系統,可以輕微移動轉變為教學空間,滿足未來靈活變化的布局需求。
BenvanBerkel認為,Echo大樓以其自身為校園建築提供了範例。
「在這座高度緊湊的建築中,空間的使用得到了最大的擴展,使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實現了更緊密地聯繫。
在這裡,他們不僅可以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並相互學習,還可以從建築本身中獲取知識。
」
多樣化平台,提供使用者討論、交流。
©Evabloem
資料及圖片提供」UNStudio
編輯」林慧慈
DIORMAISON家居系列,是法國設計師ChristianDior先生生活藝術的立體展現。
DIORMAISON新品將品牌經典的刺繡、Cannage藤格紋圖案運用於家飾表現上,並取用ChristianDior先生的私邸與花園風景,將精緻的植物、花朵和雀鳥圖案交織成繽紛的畫面。
DIORMAISON滙集了典雅、華麗、精緻等特色,不僅體現品牌頌揚細節與工藝之精神,也自現代視角的詮釋裡,創造眾多典雅且不失新意的作品,讓優雅的巴黎魂,進駐到當代居家。
CANNAGE&ROSES玻璃杯
透明杯身飾以手繪質感的花瓣,立體感的筆觸細節以及能從不同角度觀賞的趣味,演繹了花瓣的輕盈與美麗。
D-CONSTELLATION系列
畫面靈感取自星座故事,以刺繡質感與田園風情作為表現,抱枕飾以跳色滾邊,枕面綴以「CHRISTIANDIOR」標誌,共有兩種尺寸、色彩可作混搭。
JARDIND'HIVER系列
以ChristianDior先生的冬季花園為題,植物、花卉和鳥類交織成精緻細膩的畫面,詩意且具異國風情。
這些別致元素也運用於餐具、器皿、餐墊、抱枕上,有午夜藍和酒紅色調作為變化。
香氛蠟燭更揉合了迷人的花果氣息,讚頌這座美麗花園。
LACOLLENOIRE系列
取材自迪奧先生珍愛的柯勒諾瓦莊園,這座夢幻花園隨著季節更迭呈現繽紛景致,在百花綻放的園內,空氣瀰漫著花果香氣,此系列餐瓷即以優雅的手繪素描,讚頌莊園裡的自然景致以及其中感受的美好情境。
MISSDIORCANNAGE餐瓷
以品牌經典的Cannage 藤格紋縫線為特色,標誌性的編織圖紋與立體浮雕效果,令此系列餐瓷顯得優雅別致,突顯出ChristianDior先生對建築美學的鍾情,有多款色彩可作選擇。
ROSEDESVENTS餐瓷
靈感取自RosedesVents系列珠寶,在餐瓷上演繹ChristianDior先生的幸運星設計,以羅盤玫瑰造型創構的八芒星為焦點,呈現神祕且耀眼的金色光芒。
資料及圖片提供」CHRISTIANDIOR
編輯」Sumile
2022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於3月15日公布,由建築師、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DiébédoFrancisKéré)獲獎,是普立茲克建築獎創辦40餘年以來首位榮獲此殊榮的非裔建築師。
評審團讚揚其對於社區與地方的貢獻,「弗朗西斯.凱雷在資源極度匱乏的土地上踐行著開拓性的建築事業—為促進地球及其居住者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懈努力。
他是一位建築師,更是一名奉獻者,在那些常常被世界所遺忘的土地上,他為不計其數的民眾改善居住條件和生活體驗。
」
2022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
©LarsBorges
弗朗西斯.凱雷於1965年出生於布吉納法索的小村落甘多—這裡沒有乾淨的飲用水、電力和基礎設施,更談不上建築,「我記得我祖母坐在只有微弱燈光的房間裡講故事,我們緊緊擠在一起,房間裡回蕩著她的聲音,將我們包圍在其中,她招呼我們靠得更近一些,形成一個安全的所在—這是我對建築的第一次感知。
」
7歲時因村裡沒有學校而必須負笈他鄉,之後的求學人生他離家鄉越來越遠,1985年利用職業木工獎學金前往德國柏林,白天學習如何搭建屋頂和製作家具,晚間則持續攻讀中學課程,至1995年他再次獲得獎學金進入柏林工業大學,獲得建築學高等學位。
然而他的心從未離開故鄉,他認知到自己受教育的權利,與連帶應負的責任,從而建立「籌建甘多學校」基金會(後更名為凱雷基金會,旨在籌集款項並宣導兒童擁有舒適教室的權利)。
萊奧醫生之家(2019,布基納法索,萊奧)©FrancisKéré
「我希望改變成規,鼓勵人們勇於追求夢想,敢於冒險。
富有之輩不該因富有而糜費資源,貧困之家也不因貧窮而放棄嘗試創造生活品質。
」凱雷表示,「每個人都值得有品質的生活,每個人都值得享有奢華和舒適的機會。
個體之間休戚與共,氣候環境、民主議題、資源匱乏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
建築理念的起始
他的第一個建築作品就是2001年的甘多小學,奠立了凱雷的建築理念基礎—為社區打造一個動力源泉,於功能上滿足基本需求,於本質上彌補社會不公。
建築需以有限的資源應對酷熱高溫和惡劣照明條件的可能,凱雷因地制宜地開發了一套性能卓著又極富表現力的建築語言,包括雙層屋頂、蓄熱體、通風塔、間接光照、交叉通風和遮陽室等,而不是傳統的窗戶、門和廊柱。
甘多小學(2001,布吉納法索,甘多)是建築師首件作品。
©Erik-JanOuwerkerk
他也對本土材料具有創造性運用,就地取材的黏土經過水泥強化,形成熱量聚集的磚塊,可將涼爽的空氣保留在室內,又能讓熱量通過磚塊天花板和寬大的懸空高架屋頂散發出去,從而在沒有空調資源下實現通風。
甘多小學的成功不僅使他獲得2004年阿迦汗建築獎,更使學校的在讀學生人數從原先的120名增加到700名,並進一步促成了教師住房、學校擴建和圖書館等建設。
隨著更多的小學、中學、專科學校以及醫療設施的落成,不僅是布吉納法索,肯亞、莫三比克和烏幹達等地也紛紛效仿。
他的校舍作品產生的影響力推動了眾多新機構的誕生,每一家機構都對當地的氣候環境和可持續性發展體現足夠的敏感度,無疑將惠及後世數代。
獅子初創園區(2021,肯亞,圖爾卡納縣)©FrancisKéré
光與傳統精神交織
光的詩意表達始終貫徹於凱雷的建築作品中。
陽光經過建築物、庭院和過渡空間的層層濾透,消解了正午的酷熱,營造出靜休或聚會的場所。
甘多小學圖書館的混凝土屋頂在由傳統陶罐組成的網格內澆築而成,陶罐移除後留下的缺口可以用於散熱,並形成圓形的自然光束流連其中,照亮建築的內部空間。
由桉木構成的立面圍繞在橢圓形的建築周邊,創造出避免光線直射的靈活戶外空間。
本加河畔學校的牆壁上則有韻律地設置了若干孔洞引入光線,營造出明亮通透的環境以喚起學生的信任感。
醫療和社會福利中心的牆壁上裝飾著高低錯落,富有韻律的外窗,讓每個人都能欣賞到獨特的、如畫般的風景,無論是站著的醫生、坐著的訪客,還是臥床的病人。
本加河畔學校(2018,莫三比克,太特)©FrancisKéré
凱雷在甘多的成長經歷亦對他在非洲以外的建築作品影響頗深,他的設計飽含象徵意義,總可見到如在聖樹下交流思想、追憶往事、慶祝和集會等西非傳統。
在科切拉穀音樂藝術節建造的SarbaléKe是以凱雷的母語比薩語命名的,意思是「慶典之家」,其設計受到空心的猴麵包樹形狀啟發,在他的家鄉,這種樹因其藥用價值備受尊崇。
SarbaléKe 藝術裝置(2019,美國,加利福尼亞)©IwanBaan
蛇形畫廊的中央結構取自大樹的形狀,週邊蜿蜒曲折、互不相連的牆體由三角形靛藍色模組組成,藍色是他兒時穿過的波布服的顏色,在他的文化中也是象徵力量的顏色。
懸挑的大屋頂與他在非洲的建築如出一轍,漏斗形量體可收集雨水用來澆灌景觀綠地,提醒人們關注世界各地的水資源短缺現象。
蛇形畫廊(2017,英國,倫敦)。
©IwanBaan
建築回應環境
在資源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建築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在突破重重困難的過程中,何為建築實踐的正確途徑?是否應甘於保守並承擔屈服於不利環境的風險?抑或適度的保守才是實現成果唯一可行的務實之道?是否應滿懷雄心以激發變革?而這樣的雄心是否又會讓建築脫離實際,淪為一廂情願的產物?
過往的幾十年間,弗朗西斯.凱雷找到了回應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探索出充滿睿智、激勵人心並足以顛覆規則的實踐途徑。
他對文化的敏感度不僅表現在對社會和環境正義責任的關注,更始終指引著他創造建築的整個過程。
因為他意識到,這才是通向社區建築合理性設計的最終出路。
他深知,建築關乎的是目標而非實物,是過程而非產品。
醫療與社會福利中心(2014,布吉納法索,拉昂戈)。
©FrancisKéré
弗朗西斯.凱雷以其全部作品向世人昭示:根植於當地的材料,能夠創造無限的力量。
他的建築,為社區而建,與社區共存,直觀反映出社區的方方面面—從建造、取材、規劃到社區的特質都已融入建築。
建築與其立足的一方土地密不可分,亦與置身其中的使用者息息相關。
它們的存在毫無矯飾,卻散發出潛移默化的影響。
資料與圖片提供」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
編輯」林慧慈
迪化街百年葉晋發商號的華麗蛻變、蔚為話題的三峽禾乃川豆製所、新竹車站的微改造、全新國民法官法庭等,這些專案可說是大眾熟知的精彩作品,幕後的操刀團隊皆為由蔡嘉豪建築師所創辦的「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B+PArchitects」。
近期,本埠設計完成了「屏菸1936文化基地」的常設展展場空間設計,甫完工便已在社群媒體上引起熱烈討論;而受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委託的「潮境智能海洋館」也已進入試營運階段,是北北基首座以海洋生物、科技發展虛實整合的水族館。
除了面向大眾的公共場域外,團隊也承接了不少私人住宅案,《室內interior》特別邀請蔡嘉豪建築師進行專訪,來聊聊在設計的執行面上,他所重視的要點有哪些,以及在改造/興建的歷程中,所秉持的原則和概念,又該如何付諸於現實?
蔡嘉豪
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B+PArchitects創辦人。
致力於以不同材料及空間,透過構築與活動想像的生活場所的可能。
作品透過空間的建構過程,思索建築與生活的狀態,並關注材料構築與環境,同時探索城市建築具有時間、場所意義的生活樣態與空間架構,並探索氛圍特性;作品涵蓋公共與私人之建築、室內與策展,包含展場空間、住宅、商場、學校、車站、學校、水族館等,透過大小尺度的探討,更關注新舊併置的建築可能。
面對老屋活化議題,以「整理」手法來重現建築之美。
在成立本埠設計之前,蔡嘉豪任職的公司深耕於迪化街,十分關注老舊建築相關議題,持續進行改造、重塑之委託。
2016年時,決定自立門戶成立工作室,由於他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巴特雷建築學院(BartlettSchoolofArchitecture),在替公司命名時,字母「B」的意象便在他心中萌芽,剛好B也是建造(Build)的字首,非常符合他的職涯志業。
葉晋發商號-米糧桁。
主要設計採取減少碰觸、減少鎖固等不破壞歷史建築的原則。
而構築空間時,除設計概念外,更需要關注包含都市、景觀、營建施工等範疇,公司就好像一個整合各式專業的連結埠口(Port),「本埠設計B+PArchitects」這個名稱因此而生。
禾乃川豆製所。
公司承接的首個專案,便是迪化街百年「葉晋發商號-米糧桁」的改造,此作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也讓大眾更加關注本埠團隊的動態,爾後,在蔡嘉豪的帶領下,團隊經手了眾多亮眼專案,更涉足各式展場設計,例如老醫院空間活化與協助弱勢青少年再生的「禾乃川豆製所」、教育部美感教育計畫成果展「紙屋簷」等,近期亦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進行新竹、嘉義等古蹟車站再改造;每次專案的歷練,都讓團隊對設計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能與不同的專業領域相互合作切磋,也是蔡嘉豪認為執業過程中最有趣的一環。
禾乃川豆製所。
閱讀和理解基地為首要
公司的核心精神,在於「閱讀環境背景」,這裡的環境,泛指建造建築時所處的基地及其周遭,你必須靜心閱讀、梳理所有痕跡,並將這些痕跡作為創造建築的根基,有了這個基底後,再透過設計手法做出回應;若是室內設計的委託,則會專注在既有面積中,找尋相關的蛛絲馬跡,來勾勒屬於居住者的未來生活樣貌。
潮境智能海洋館全區示意圖。
蔡嘉豪強調,不論是新建空間或是公共場域的改造案,他非常重視與背景的相互呼應,不論是實體的物理環境,或者是與人的關聯,所有的設計發想都蘊含著團隊經過考察後所得出的見解,期望替大眾帶來不同於以往的經驗,或是嶄新的觀點。
從2樓回望大型缸體。
至於在日常中,如何保有對設計的熱忱?蔡嘉豪說,他非常喜歡旅行,對事物都有探索的興趣,「觀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也因為敏銳的觀察力,讓他有著靈活的思緒。
設計的初期,都是從「想像」出發,有了畫面後再輔以縝密的調查、梳理現實,讓想像和實際得以結合,「邊做邊調」是必經過程。
屏菸1936文化基地。
利用金屬、擴張網等元素,符合空間的工業調性。
他也提到,自己並非對每項事物都有透徹的認知,此時就需仰賴團隊的協作,集結大家的力量,共同發想討論,再從中歸納出共識;最重要的就是,莫忘所有空間都是「生活」所需,因此要將自己帶入角色來思考,以創造貼近業主或目標群眾的更多可能性。
工作貓道。
山形牆與巨大機械堆疊出層次。
請登入會員,至名人堂專區閱讀更多內容。
資料及圖片提供」本埠設計B+PArchitects
採訪」陳映蓁
社群普及與行銷當道的氛圍下,讓新一代的設計師能快速成名、累積經驗,但也因此衍生出許多問題。
近年,關於設計的糾紛、侵權等問題層出不窮,設計師們該建立哪些觀念?消費者要如何自保?《室內》邀請到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理事長趙璽與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TnAID)理事長袁世賢,他們兩位不僅是優秀的執業設計師,也是室內設計產業的領導者,透過他們的視野與經驗,提供年輕設計師與消費者可供參考的方向。
趙璽
2020-2023CSID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第23/24屆理事長
2020-2023TID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第十三~十六屆大會主
2014-迄今台北大紘設計負責人/設計總監
APSDA亞太空間設計聯盟副主席
台灣設計研究院專案顧問
行政院公務人力發展學院講師
教育部學美美學計畫評審委員/專案顧問
台北市捷運局北投園區改造計畫評選委員
彰化縣教育局學校美域美育計畫審查委員
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公有建築空間整備活化評審委員
2021/2022松山文創園區學園祭空間組召集人
2020/2021/2022金點設計獎評審委員
2021台北市政府都發局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評審團主席
2021德國iF大獎評審委員2022金邸獎評審委員
當代設計師與過去在角色上的轉變?
台灣的設計產業已經50年,室內設計至少也有40多年的歷史。
3、40年前是從裝潢與美工開始,早期其實稱不上是專業的室內設計;接著,七八零年代,海歸的前輩們,開始從建築角度去規劃室內設計,本科出身的依然很少,大部分都還是建築背景居多。
在歐美國家甚至是與我們比較相似的日本,建築師就等同於室內設計師,他們擁有足夠的知識、學養、藝術與能力,將室外建築到室內空間一併完成。
但台灣的建築與室內設計教育是被拆分的,我們的建築看重的是結構、建蔽率、環境位置等具體的物理性條件,然而,我覺得室內設計是一種化學性的變化。
若說建築是一個載體,那室內空間則是一種生活。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眼界的開闊,從早期單純追求「能住」的需求,到現今對生活條件、品質與細節的要求都已顯著提高。
因業主的改變,讓當代室內設計師的角色也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
您會如何定義「好的設計師」?
「好的設計師」應該能夠充分了解生活的價值,能夠幫業主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在正確的方式下,用設計師的專業,幫業主打造生活、創造出合適的生活環境。
我覺得設計師並不是一個製造者,而是一個發現者,尤其是在老屋翻新時,明明是同樣的空間,但經過重新梳理後,常常能夠發現業主不曾察覺的角落和細節,可能是一扇窗、一片景。
所以「好的設計師」要能夠幫助業主去尋找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價值以及生活的品味。
而且,設計師除了聆聽與陪伴,更要幫業主做到「收藏」。
「收藏」並不僅限於實體,也許是一個記憶、一個回憶。
每個人在家中,不管是虛或實,皆會有想要收藏與留存下的東西,設計師的功能就是幫助業主找到他們想「收藏」的東西並呈現在生活中。
您認為「好的設計師」應負起哪些社會責任?
在任何行業裡,只要在合理的法律及道德規範下,我覺得無法將社會責任強加在每一位設計師身上。
因為設計師至今仍是一個付費性的服務,他只要能滿足委託者的需求,讓其付出與獲得的結果是對等的,他就已經盡到他應盡的責任,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責任。
但若擴大到「社會責任」層面,可以以CSID近年推動的「社會設計」來說明。
室內設計雖然是類服務的一環,但同時也是十分小眾的,因此許多大眾不曾體驗、理解過,設計能夠帶來的好處。
為此,我們希望藉由「社會設計」來提升大眾對於設計的認知,設計不只是追求美感,更是一種邏輯,從設計改變服務的方式、動線、流程以及視覺感官的享受,這些公共空間中的變化將會逐漸內化到大眾身上。
所以,我們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的「社會設計」,從學美美學計畫、衛生所改造計畫、車站與工廠的指摽性優化、法院改造等,從日常生活的場所,影響大眾對於設計的認知,用設計邏輯改變大眾、喚起大眾的意識,這就是社會設計所看重的「社會責任」。
在資訊龐雜的時代裡,消費者委託設計時應有的自我保護意識?
室內設計在台灣,不僅入門條件以及門檻偏低,法律的約束上也較為鬆散且模糊,因此造成許多矛盾,而這個問題必須依靠行政與立法機關去做大幅度的檢討與調整,才有可能從根本解決。
現階段最大的問題是,這些行為是不被管制的,所以除了認證公司登記、網路評價之外,我會建議消費者,可以挑選隸屬於設計協會、公會、組織等的設計師,雖然無法完全保證不會產生問題,但至少他是隸屬於組織下,是被匡列、注視與規範的;若消費者碰到問題,組織也能發揮責任提供相關的協助。
資訊龐雜的網路時代,業主必須花時間做功課。
設計師以往的案例、經驗甚至是糾紛,在網路中是無所遁形的;接著,可以到政府單位查詢公司的狀況,包含公司是否合法成立、是否擁有室內裝修設計及工程管理乙級技術士的證照等,這些做法至少可以初步篩選與判斷。
我們也希望協會日後有能力能夠提供消費者諮詢服務,不管是推薦、介紹或是給予建議,讓消費者擁有足夠的資訊來判斷,幫消費者把關。
室內設計產業目前的隱憂或亂象?
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室內設計產業的門檻過低,沒有一個比較正式的認證方式。
換一個角度來說,室內設計產業與藝術的界線是模糊的,所以「藝術」如何認定?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問題。
不同於建築師、技師,室內設計產業因為沒有統一的課綱、教程,所以很難去做檢定,也因此延伸出相關爭議。
延續社群與行銷時代的影響,網路有利也有弊,雖然網路加速作品的傳播與名聲的累積,但同時也產生照片版權、盜用與抄襲等的問題,而且防不慎防,加上網路的法律漏洞太多,我們除了透過輿論譴責,其實很難有具體的懲處。
設計師除了做好自我保護,用更好的作品去抵制、用實力證明自己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法。
在社群與行銷時代下,室內設計產業目前有哪些好的發展?
社群與行銷的發展,除了讓設計作品的曝光增加,也讓設計師的名聲傳播得更快且更廣。
尤其這兩年因為COVID-19的關係,比起以往透過實地移動來增加交流,網路造就了許多新的聯繫與傳播方式。
當移動受限,也讓我們意識到,社群與行銷的重要性,除了各個設計公司、設計師更加注重自媒體,設計界的大小活動都需要仰賴網路。
像是TID的頒獎活動從線下轉成線上,也藉此讓我們發現社群與網路行銷傳播的影響力;以往頒獎典禮受限於場地大小,參與人數約在三至五百人左右,但2020年第一次的線上頒獎典禮,卻擁有約49萬的觀看次數,這對於團隊來說是莫大的鼓勵與信心。
網路不僅跨越地域,同時也逐漸跨越領域,原本僅受室內設計產業關注的活動,在社群與行銷時代下,也引起了一般大眾的關注,加上不受空間、地點與時間的限制,也提升設計師與大眾的參與度。
所以網路延伸出的新時代,提供室內設計產業一個很好的行銷管道,讓專業與非專業人士都可以參與並了解。
CSID對於產業的助力與責任?
CSID今年已經邁入第43年,接任理事長對我來說是非常重大的責任。
在亞洲地區,台灣是備受關注與注目的,對於台灣的設計,尤其是室內設計,要如何走出國際?如何讓世界看到我們?早期,台灣、日本、韓國是亞洲地區擁有強大設計力的地方,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台灣的腳步慢了許多,像是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設計實力不僅快速成長中,甚至已經超越我們了。
CSID身為亞太空間設計聯盟副主席,在亞太地區的地位讓我們負有相對的責任,我們必須告訴設計師不僅要團結,更要把台灣的室內設計做出指標性。
當你拿出台灣室內設計的名片,即是告訴各個國家,台灣在地的設計是不一樣的,是具有溫度的、是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體驗、是可以創造生活價值的,它不只是表象、虛榮與浮誇的。
這不管對於我或是協會,甚至是每一位設計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意義與責任。
如同CSID推動的社會設計計畫,希望讓更多的人接觸到設計,並體驗設計帶來的便利性、設計邏輯延伸的思考,當設計擁有這些價值後,會讓更多的人認同並理解設計的價值。
我希望藉由擴張台灣的設計力,進而影響不同的年齡以及階層,讓這股力量反饋回來,成為一個循環,再造就新的創意,並影響他人。
我也鼓勵年輕一代的設計師,要將眼光放大至整個亞洲,甚至是全世界。
在資訊如此透明且發達的時代中,我們應該透過學習,重新梳理出台灣自己的設計脈絡,創造以台灣角度出發的設計,才能找出屬於我們的市場。
CSID未來發展的方向?
首先,協會團隊的年輕化。
以往,CSID在年輕世代的眼中,是大前輩、老師們聚集,一個崇高且被仰望的組織,仰望沒有不好,因為協會長年累積的地位,才能夠被受仰望與尊重。
除了保有前輩累積的經驗與傳承外,我們希望有更多年輕世代的設計師加入,為協會帶來更多年輕、新的觀點與視角,同時我們也會延續這份尊榮,讓他們感知協會為產業做出的努力,能讓他們引以為榮。
其次是品牌化,不管是TID獎項、國內的廠商與品牌、優秀的設計師,甚至是CSID本身,怎麼讓設計產業中的這些要角,透過品牌化走上國際,成為室內設計產業中的推手,也是協會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
採訪」歐陽青昀
社群普及與行銷當道的氛圍下,讓新一代的設計師能快速成名、累積經驗,但也因此衍生出許多問題。
近年,關於設計的糾紛、侵權等問題層出不窮,設計師們該建立哪些觀念?消費者要如何自保?《室內》邀請到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理事長趙璽與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TnAID)理事長袁世賢,他們兩位不僅是優秀的執業設計師,也是室內設計產業的領導者,透過他們的視野與經驗,提供年輕設計師與消費者可供參考的方向。
袁世賢
台灣NextDesignStudio/呈境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
台灣大葉大學空間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2022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第十一屆(TnAID)理事長
2022金邸獎評審委員
2022德國iFDESIGNWARD評審委員
2021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第十屆(TnAID)秘書長
2021台北市政府都發局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評審委員
2020台灣室內設計週執行長
呈境設計空間的形成由人類的立體感知而建立,生活的經驗、美學的傳達、材質的變化、光影的引入是使空間的轉換更為豐富的表達。
因此呈境團隊致力於透過設計的方法,去呈現建立在生活之上的空間美學演繹,讓生活、空間、生命更為美好及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
當代設計師與過去在角色上的轉變?
台灣早期,因為教育與社會環境的關係,僅有裝修、裝潢師傅,並沒有真正的室內設計師;而當時的網路也不如現在發達,所以裝修業的人大多依靠口耳相傳來累積名聲。
接著,隨著時代的轉變,擁有專業背景的室內設計師越來越多,一開始主要透過報章雜誌等的紙本媒體作為曝光媒介,後期有的藉電視節目來傳播,他們以精湛的實力以及作品吸引業主。
相比現在,設計產業在過去不僅較為封閉,設計師也處於一個被動的角色狀態。
當今的時代,對於設計師來說,不管是設計作品的發表、設計師群體之間的交流,甚至要提升在社會大眾之間的認知度,都比以往簡單很多。
迅速與廣泛的傳播力,讓室內設計產業變得更為開放和普及、室內設計師的角色也更加多元化。
您會如何定義「好的設計師」?
「好的設計師」除了應對自己的業務、服務的業主負責之外,我覺得更要追求「設計的價值」;這個價值不是只體現在少數的人群中,而是能擴展至整個社會。
將設計師的能力轉而運用在社會上,對於我們身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公共空間等的設計議題提出更多的關懷和想法,讓社會大眾都能體驗到好的設計所能帶來的正面影響,進而提升大家對於設計力的認知。
「好的設計師」能夠透過設計的力量去改善人們生活的方式。
生活的方式並不是一定要追求高級、奢華或是富裕的生活,只要讓使用者感到適得其所,就是一個「好的設計」。
您認為「好的設計師」應負起哪些社會責任?設計師應有哪些道德自律?
在設計師應負的社會責任中,我認為城市美學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第一,設計師必須對自己的設計負責,他的設計不能影響其所處的周遭環境,甚至必須放眼至整個城市的美學,不管是室內空間、建築外觀,追求設計與美感之餘,也應該要與城市美學取得平衡。
第二,當設計師有機會接觸到公共設施項目時,應更具同理心。
因這些空間服務的對象是社會大眾,所以應以更為友善且便利的角度來設計規劃,同時在美感上也需與城市美學和諧共存。
第三,關懷社會議題。
因擔任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的評委,我才知道,台灣有一群默默在推動社區美學的人,這些人雖然都是非專業設計師,但他們卻運用自身能力,去改善他們觀察到的問題。
設計最終的目的是「關懷人性」,設計服務的對象是「人」,所以透過設計師的觀察,找到、看到「人」的需求並做出被需要的設計,才是所謂「好的設計」。
在資訊龐雜的時代裡,消費者委託設計時應有的自我保護意識?
諮詢時,消費者應請設計師提供工作流程、內容以及收費標準。
設計溝通過程中,業主也應觀察流程是否融洽且是否有效率,若遇到問題,須及時提出並處理。
進入工程期,同時也是糾紛最容易發生的階段,建議在每個階段,消費者都須與執行單位簽訂合約,將工作內容、付款期程訂定清楚,以法律保護自我權益才能彼此制約。
在設計師與消費者溝通之前,應先建立的正確觀念?
設計師與消費者的關係其實非常奧妙,它不同於一般的買賣行為,設計師販售的商品是從無形,在與消費者溝通後,才逐漸成形並完成的,所以兩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至關重要。
一般消費者並不了解設計背後的繁複程序,若溝通不確實,就容易造成對於設計結果想像的落差,所以設計師必須制定一個完整的溝通流程,與消費者清楚說明自己的作業方式與流程,減少後續問題的產生。
室內設計產業目前的隱憂或亂象?
設計產業從接收案件、設計發想、製作簡報、業主溝通、產製3D圖、繪製施工圖、工程管理、結案驗收、拍照、媒體宣傳,每個環節都需要有專業的人員。
但因為社群的發展、媒體迅速傳播,社會大眾看到的僅是最終的結果而忽略了過程,讓設計師這個職業被掛上輕鬆且高所得的標籤,導致很多人都想成為「設計明星」。
我認為,這個問題必須從教育體制來改革,透過學校系統的分類、分眾,幫助設計產業人員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
第二,設計師是一個需要經過時間歷練的職業,因為時代的轉變,名聲與經驗的累積更加容易,也因此降低了創業的門檻。
當設計師的經驗不足、基礎不好,為了生存可能會採取低價競爭的方式,這對產業來說不是一個正向的發展,反而會造成市場價格的拉扯。
所以,我希望剛畢業的學生與年輕設計師們,在進入公司後,能靜下心來學習,打好基礎後再來自我證明,成為產業真正的助力。
第三,室內設計產業的門檻過低。
除了教育體制的改變,我希望國家未來應針對室內設計產業提供專業證照,或是推動室內設計師的相關規範,不僅讓室內設計師的職業更受到社會尊重,也讓設計師與消費者都能有所保障。
設計師應有哪些道德自律?
在設計層面上,因為設計的靈感來源很多,可能是自發性的想像,也可能是因為一張圖片、一部電影的啟發,這些內容經過設計師的咀嚼、轉換,最後會藉由設計的獨特語彙展現出來。
不可否認,尤其在學習階段,有的設計需要依靠模仿來練習,但我認為,在模仿的過程,必須加上自我的想法並重新修正才是正確的做法。
在實質層面上,我認為合理的設計服務費用是設計師必須擁有的道德自律。
一個合理的收費機制,才可以讓產業同行之間一起成長,而不是互相打壓和搶奪。
而設計師在面對消費者時,傳達的資訊內容必須確實、曝光程度也需要合宜,應透過作品來發聲,而不是過度的渲染和誇大。
在社群與行銷時代下,室內設計產業目前有哪些好的發展?
社群與行銷時代下,讓所有的設計師都有平等的機會,去展示他們的設計能力與作品,同時也讓設計產業被更多人看見,因此,它帶動了產業整體的正向發展。
而且也讓設計師的行銷方式更加多元,除了宣傳作品,設計師也可以分享生活、自我品味、設計精神等,藉此吸引志同道合的消費者。
設計師之間也會因為社群的分享,而相互激勵、交流,引發一個良性的互動和討論。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可以看到這位設計師更多不同的面向。
但還是希望大家必須自我約束,自我行銷必須拿捏得宜,切勿過度放大和過分渲染。
TnAID對於產業的助力與責任?
因為新時代的來臨,協會十分重視年輕世代的問題,除了要吸引更多年輕世代的設計師加入我們,也需要與他們有更多的互動與溝通。
協會的責任是需要幫助整個產業的發展,所以我們會提供設計師相關課程來提升能力,而這個能力並不僅限於設計,設計師除了做設計,開設公司時還會遇到稅務、會計、法律等的問題,協會邀請專業人士透過論壇、講座讓設計師參與。
我們希望讓設計師,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在進入產業時是具備更多能量的。
時代的轉變也造成一些隔閡,協會就需要負肩負起橋樑的角色。
讓資深前輩、中生代設計師在面對年輕設計師時,找到一個合宜的溝通方式,可以是經驗的分享與討論,雖然很多過往的案例不一定符合時代現況,但它卻是一個良好的觀念交流。
TnAID未來發展的方向?
我們希望能與學校合作,大專院校專注於設計教學上,但卻沒有與產業銜接。
我們可以將建材廠商、家居品牌、相關從業人員帶進校園,讓學生們提前接觸、認識並拓展眼界。
近期,協會也積極與學校討論人才媒合,希望帶動產業人才的發展。
協會一直以來也十分關注設計產業廠商的動向以及兩岸之間的設計交流,所以也將延續室內設計週的活動規劃,整合設計師與廠商之間的關係;而除了兩岸,我們也希望能有機會與歐美、亞太等地區的國家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TnAID)
採訪」歐陽青昀
誠品畫廊繼2012年「越度・歸元—洪藝真作品選1994-2011」展覽之後,再次策劃洪藝真作品展,懷念這位才華洋溢卻英年早逝的藝術家。
此次展品涵蓋洪藝真英國留學期間1997至2010年近30件的創作,一窺她從純粹的幾何抽象繪畫(畫布)、繪畫翻模、逐步發展出繪畫與玻璃纖維(FRP)烤漆並置的演變軌跡。
1971年生於台灣的洪藝真,2011年疑因過勞猝逝,原訂2012年要在誠品畫廊舉辦的大型個展,在策展人王嘉驥的梳理下,以「越度・歸元」為題,展出她從英國留學期間到返台之後17年間累積的作品,並藉以歸納、分析她的藝術脈絡。
1991年至2002年,洪藝真在英國倫敦先後取得美術學士、創作碩士和博士學位。
2004年返台,陸續在實踐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擔任教職,同時埋首於個人創作的鑽研。
2007年,洪藝真在伊通公園舉辦在台灣的首次個展,旋即受到藝術界矚目,至2010年間共舉辦了5次個展,包括2009年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推出的「主體.繪畫.客體」,展現她個人豐沛的創作熱情與能量。
幾何抽象繪畫是洪藝真的創作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她嘗試拓寬以及突破繪畫僅止於在畫面上進行表現或再現的概念。
在英國進修期間,她便開始重組畫布、顏料和內框等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解構繪畫既有的物理框架,使其延展出觀念性的空間結構,讓繪畫不止於二維畫面,而是變成帶有雕塑性的空間。
返台之後,洪藝真繼續拆解和重構畫布、顏料和內框這三者間的關係,此外,她還發展出以「複製」為手法,對繪畫和藝術本質展開提問與辯證。
她先以玻璃纖維複製自己的畫布作品,再送去烤漆,最後以原作和烤漆兩者並陳的方式展出,同時考驗觀者的辨識能力。
2010年後,她自行開模,讓壓克力顏料「再現」畫布的紋路肌理,並將這層顏料皮膜移植到畫布上,讓兩者形成對照。
對洪藝真來說,「複製」並不是為了量產的製造,而是作為觀念的表達,她不但將翻模的結果視同原作,也在翻製過程中進行其他肌理創作,使其在觀念上延展出更富開創性的意義。
更多內容請見>>誠品畫廊
洪藝真個展
展期」2022年4月2日至4月23日
地點」誠品生活松菸店誠品畫廊(台灣110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時間」週二至週六11:00~19:00(日、一休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編輯」歐陽青昀
位在桃園平鎮工業區中的CAFE!N桃園總廠店,前身為母公司源友企業內部員工的咖啡廳「AlphaCoffeeTea」,占地超過百坪,是目前全台最大間的分店,此次同樣邀請了MIZUIRODesign水色設計進行操刀。
位在桃園平鎮工業區的「CAFE!N桃園總廠店」,是目前全台最大的門市。
談及設計主軸,設計師Elson表示,他將品牌視為一個擁有堅強實力的巨人,在展店、經營的過程中,吸收了滿滿的能量和經驗,重回最初的起點,並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發。
寬敞的空間,將近2/3布局為客席。
如何使視覺清晰且串聯,是設計團隊的首個切入點。
「烘豆」,是桃園總廠店的起點。
從烘豆、製作餐飲到出餐,不同機能的三個區域,該如何串聯而起?團隊藉由減少空間隔間(牆壁)的設計,讓視線得以穿透,也讓空間布局更加活化。
不同型態的座位,滿足獨處、聚會的多元需求。
將近150坪的基地裡,有2/3的面積需規劃為客席,為使視覺效果清晰且感覺舒適,MIZUIRODesign將部分座位與機能結合,例如CAFE!N背景牆前方的長凳卡座,與高吧桌的設計合而為一;一進門左側的視覺層架造型亦與客席座位相結合,設計師解釋道,種種手法都是為了弱化視覺上可能產生的雜亂感,因為減少了多餘造型,讓人更容易理解設計主軸。
空間以簡約的白色調性為主,天花板的鏤空造型為建物既有結構。
材質的交互層疊串起空間活躍性
在偌大的店鋪中,材質運用、客席配置皆以模糊界線、減少家具數量為核心,藉此活躍空間節奏。
設計師表示,材料選擇以樂土特殊漆、沖孔板、環氧樹脂、紙漿紙、壓克力板、灰色/白色塗漆為主,透過有明顯質地的材質(樂土特殊漆、沖孔板、環氧樹脂、紙漿紙),搭配概念延伸的平面加立面的階梯造型,可以替簡約調性增添令人玩味的韻味,創造遠近層次的頓點,也避免寬敞的場域顯得平淡;而照明燈具方面的安排,更可突顯材質的特性。
針對燈光布局,設計師則說明,因本案整體色調偏向單純,因此將燈光視為輔佐空間的第二層次,藉由照明投射,色調可由冷色轉為暖色,也讓店面的脈絡更為立體。
此次燈光配置主要分成三個區域:
設計師在天井造型內側薄塗上亮光漆,藉此反射光源。
一、降低天花板區域:利用原本建物的天井造型做出間接照明,減少因下降天花板再裝設燈具而造成的壓迫感,並將天井造型內側薄塗上亮光漆,強化燈光的反射度。
軌道燈以整齊的方形呈現。
材質的交互穿插,營造了遠近層次。
二、鏤空天花板區域:為維持天花板清楚的鏤空效果,在照明計畫上將燈具軌道以整齊的方形呈現,使排列具秩序感、不凌亂。
主吧台區的沖孔板帶來了穿透感;階梯造型則增添了空間的趣味。
三、主吧台區域:此區是空間架構的主軸,如何讓燈光和材質、造型相互呼應,是設計的首要重點。
藉由燈具映照並穿透吧台上方的沖孔板,映照部分為直接照明,但穿過沖孔板後的部分則變成內廚區的間接照明(吧台後方牆壁的點狀光源便是由此產生)。
沖孔板映射出的光線,形成了吧台後方牆面的點狀光源。
而連接主吧台的烘豆區則為設計中的第二重點,刻意降低過道上的照度,主要投射在背景牆上的豆袋,以及前方唯一需要聚焦的烘豆機。
烘豆區光線主要投射在豆袋、以及烘豆機上,無形突顯品牌的核心。
資料及圖片提供」MIZUIRODesign水色設計
撰文」陳映蓁
日常裡,精美用物不僅展現使用者的品味,能賦予人儀式感,讓自己與他人賞心悅目,使用順手與極佳質地,更可帶來極佳的療癒滿足。
愛馬仕 Hermes2022年新品中,推出許多日常小物與科技周邊用品,無論更衣室、書房或隨攜使用,都是讓人愛不釋手的質感優選。
“Circé”系列陶瓷與光滑小公牛皮材質刷具收納筒,“Circé”系列楓木、陶瓷與光滑小公牛皮材質收納盒,“Circé”系列陶瓷與光滑小公牛皮材質圓形置物盤
結合皮革、楓木、陶瓷等材質,器身柔和且具層次的色彩散發出溫潤光澤,細緻觸感讓每次的取用過程都是享受。
“Circé”系列桃花心木與光滑小公牛皮材質桌上化妝鏡
由愛馬仕皮革工匠手工打造,採用精緻皮質包裹鏡身,服貼作工勾勒出優雅弧度,美麗的皮紋與極佳觸感,令人愛不釋手。
“LesMainsHermès”系列Tadelakt小牛皮旅行美甲盒
採用TerreBattue磚橙色Tadelakt小牛皮製成,以三層旋轉式托盤組成,在頂部採用可調節繫帶來固定。
圓形收納盒內收藏著一系列指彩產品,包含指緣油、釉彩基底護甲油、24色釉彩指甲油和增色持久護甲油,給予使用者奢華的彩妝儀式。
“Casaque”系列靠枕
圖紋靈感來自品牌「Casaquesetcouvertures」工坊的帳本。
採用對比色、幾何色塊等設計,使用Vice-Versa斜紋真絲與H帆布材質創造層次鮮明的觸感變化,將靠枕轉化座椅上的焦點。
“Volt’H”系列小公牛皮無線充電盤
使用以小公牛皮包裹的無線充電盤,將示意品牌的H字浮印於皮革上,整體流露高雅簡約的氣質,是手機的優雅歸處。
“Volt’HMaxi”系列Swift小牛皮行動電源,“Volt’HMini”系列Swift小牛皮行動電源
備受期待的行動電源,共有長方形款的Volt’HMaxi與正方形款的Volt’HMini。
行動電源使用Swift小牛皮包覆,並提供無線充電功能,圓形視窗以指針的方式呈現電量,十分典雅且別致。
色彩有經典的愛馬仕橘、棕色、黑色、紅色可作選擇。
圖片提供與版權」愛馬仕Hermes
編輯」Sumile
SHANGXIA上下是2010年,由著名的當代設計師蔣瓊耳女士,以及一直以來對於復興傳統手工藝不遺餘力的愛馬仕集團所共同創立。
「上」與「下」的對立共生,構成SHANGXIA上下之名,意味著一種多元化的特質。
延續愛馬仕一貫的低調與內斂風格,同時融合東方美學的精髓,孕生出的作品系列涵括家具到家飾,服飾、珠寶和配飾等,過去十餘年間在全球備受讚譽,作品除了吸引大英博物館等多家著名博物館永久收藏、佳士得等國際拍賣行所青睞之外,亦受到許多國際藝術家、收藏家以及明星的喜愛。
「大天地」自動麻將桌,外方內圓的簡潔外型,以核桃木為主體材料製作,線條簡潔而細節考究,置於堂間,為當代居住空間帶來詩意的古典韻味。
匠心工藝造就經典作品
作為當代生活藝術品牌指標,SHANGXIA上下致力打造一個傳承東方文化及復興傳統手工藝的夢想,除了要將日漸式微的精湛工藝留存延續,設計作品同時融匯現代美學的簡約優雅,將傳承、文化、創新融為一體,造就非凡平衡、華麗極簡的生活藝術大美。
結合竹絲扣瓷與竹絲鑲嵌兩種精湛的手工藝。
竹編部分,在傳統瓷胎竹編的肌理上,做了創新技法,採用雙線交叉走絲的手法,以瓷器器皿為胎,用纖細的竹絲、柔軟的竹篾,緊扣瓷胎,胎彎竹彎,依胎成形,竹絲和瓷胎渾然一體。
在傳統竹編之外,更開創了新的精緻工藝—竹絲鑲嵌。
竹絲鑲嵌又稱「篾細籬」,它曾被運用在條屏、掛屏或宮燈之上,點綴家居陳設;因圖案規整精緻、氣韻古淡清雅,備得文人墨客推崇。
現存最早的竹絲鑲嵌藏於北京故宮的倦勤齋,歷經240年的歲月,仍無一霉一蛀。
「橋」茶具,纖細輕巧,與壺的造型完美融合。
「橋」寓意「聯系」,因茶而歡聚,茶香裊裊,暖意融融。
品牌哲學強調,在對立統一中連接起傳統和創新、線下和線上、東方和西方、過去和未來、哲思和自然、團圓和狂歡;這種精神,為SHANGXIA上下的作品注入源源不斷的靈感。
「清影」屏風,採用四曲疊扇屏制式,屏框以黑核桃木製成,將單屏分隔成大小框格,以三種不同密度和紋理的竹絲鑲嵌花板嵌入其中。
SHANGXIA上下BELLAVITA旗艦店
SHANGXIA上下旗艦店選址在台北信義區的BELLAVITA,店內空間巧妙結合光影的創作理念與精緻工藝。
透過林立其間的淺色現代竹屏風,讓光影在空間中自然穿梭流轉,為店內增添一份靜謐與朦朧。
極簡透明立面蜿蜒在開放式的流暢布局中,鏡面元素將店內空間分隔為多個專屬區域,分別陳列SHANGXIA上下的家具、家飾、服飾、珠寶和配飾等各大系列作品;同時設置專屬VIP茶室,將普洱茶磚堆砌成牆面,茶香四溢為賓客打造沉浸式的尊享體驗。
空間以通透淺色調、白橡木等材質與透明線條構築一方寧靜空間,將創想與開闊明快的氛圍融匯交織,打造別具一格的視覺效果,於車水馬龍的都市之中呈現幻境般的臻奢質感。
2022朱德群抽象水墨聯名系列新品
以精巧的中式竹籃為靈感,創作「攬月」系列包款,運用「緙絲皮工藝」,模擬竹籃的肌理與構造,表現如同竹編的獨特紋理,飽滿流暢的線條融合,呈現令人回味的東方意趣,將「攬月」背於肩,或挽于手,讓優雅閒適的風姿自然流露。
素有「東方抽象詩人畫家」之稱的朱德群,將飄逸灑脫的水墨畫作與經典攬月包形態飽滿、線條流暢的簡練廓形重塑融合,帶來三款別具詩意與當代氣質的藝術家聯名限量款「攬月」系列手袋。
資料及圖片提供」SHANGXIA上下
編輯」歐陽青昀
素有「礦工畫家」美譽的洪瑞麟(1912-1996),其作品一直是台灣美術史上描繪勞動者生活面貌的代表象徵。
由藝術史學者暨客座策展人白雪蘭及館內策展人方美晶、高子衿共同策劃展覽,以洪瑞麟長子洪鈞雄於2020年捐贈北美館之作為核心,展出350餘件精彩原作及文獻,包括展露早慧才華的大稻埕時期作品、留日受到普羅藝術影響之作品,以及創作中少見之完整描繪礦場情景的大型油畫與礦工日記速寫,藉由照片、信件等文史資料補足,完整呈現藝術家洪瑞麟的創作生涯。
入口場景照,左為洪瑞麟少年照。
此外,本次展覽更邀請藝術家羅智信負責展場設計,處處可見細節巧思與用心,如圓拱矮門的造型即呼應了坑道意象,略為壓縮的視覺令觀者能稍體驗礦工的工作環境,並將坑道內常使用的「相思木」帶入展場中。
各展區亦依據主題給予不同色彩,展出洪瑞麟任教時作品的「桃李春風」展區,則選用較粉嫩的色彩映襯作品中的裸身人像素描柔軟線條。
展場由藝術家羅智信設計,以「礦坑坑道」為靈感設計展場中的拱門。
一生不墜的創作生涯
洪瑞麟1912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受擅於畫梅的父親啟蒙,年少便展現對於繪畫的興趣,尤其關注米勒、梵谷等關懷農民、貧苦大眾的西洋畫家,透過年僅12歲的臨摹之作〈米開朗基羅素描摹寫〉,顯現其早慧的繪畫天賦。
後續師承石川欽一郎,結識倪蔣懷、陳植棋等前輩。
本展以〈自畫像〉、〈父親像〉為展覽開端,藉由多件水彩寫生作品,回望早期台灣風土,18歲的洪瑞麟立志成為藝術家,一生堅持初心,追求藝術不懈。
「自由的野武士」場景照。
1932年,洪瑞麟入學帝國美術學校(現武藏野美術大學)西洋畫科,接受不同藝術思潮的洗禮,並受官展體系之外的新興美術運動,與獨立美術團體如春陽會的在野精神影響,札根風土民情、勞動階級的謳歌,從作品〈日本貧民窟〉表現東京社會底層的生活樣貌,佐證他對普羅美術思潮的相映。
著名的巨幅畫作〈山形市集〉呈現出洪瑞麟對於「天寒下蕭瑟的勞動者」感動之情懷,描繪在冰天雪地中,山形當地農民艱辛維生的情景。
期間多次入選台灣美術展覽會與台灣總督府美術展,傳達出他對台灣土地的濃郁情感。
洪瑞麟,《山形市集》,1937。
不見天日的光輝
1938年回到台灣後,為了擔負家計,也感謝倪蔣懷資助後期留日學費,受邀至其經營的瑞芳二坑(後稱懷山煤礦)任職,30餘年的工作生涯中,洪瑞麟以一副筆墨勾勒礦坑中最真實的人性光輝,透過〈坑內工作〉、〈敬業勤勞的阿坤伯〉或經典的〈礦工頌〉等畫作,遒勁的筆觸速寫他的夥伴肢體勞動的美感,呈現「陽光照射不到」的生命尊嚴,顯露出勞動者樸實率真的精神。
洪瑞麟,《礦工頌(坑內坑外)》,1965。
除了礦工之外,原住民也是洪瑞麟創作中獨特的人物題材。
早在1930至1970年他便曾至屏東探訪排灣族人、造訪蘭嶼雅美族(達悟族)藝術,並在東海岸原住民部落旅遊寫生,如〈蘭嶼原住民〉、〈原住民婦女〉。
同時,洪瑞麟1964年受邀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授素描、水彩、油畫,藉由東方水墨與毛筆,加上西方的粉彩,運用中西合璧的媒材描畫裸女,他曾說:「畫裸女的心情跟畫礦工不一樣,一邊是很激烈的,裸女則是比較寧靜、安靜的實體,是很大的對照。
」
「礦工之頌」場景照。
長年處在不見天日的地底,使洪瑞麟特別嚮往陽光,晚年他定居美國加州海邊小鎮,如願與終年明媚的陽光為伍,從作品〈彩霞滿天〉或數張親手繪製賀年卡可見他離開黝暗地底後的天光雲影,成為藝術家人生最後階段的創作主題。
本展透過洪瑞麟的眼與筆,結合文獻、照片、影音紀錄及首次播出的自述影片(1990年代錄製),延續洪瑞麟對土地的情感,以及礦業歷史等大時代脈絡,進而交織出台灣現代化進程的時代縮影。
洪瑞麟,《彩霞滿天》,1982。
展覽以「掘光而行」為題,不僅表達洪瑞麟對於礦工辛勤勞動光輝的關懷,長子洪鈞雄於開幕記者會時分享:「我父親一輩子所畫之作,非常平凡、簡單、有創意,同時有著非常浪漫的情懷。
本展『掘光而行』的命題,從地底的光,一直到人生的光,最後晚年追尋燦爛晚霞餘光,也真正地代表我父親一生追光的精神。
」
掘光而行:洪瑞麟
日期」2022年3月19日至7月31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2A、2B展覽室(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資料與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編輯」林慧慈
2022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即日起開放報名,今日搶先曝光重量級國際評審名單!「金點設計獎」針對已商品化且上市銷售之作品,徵件至7月7日(四)止,5月31日(二)前報名可享早鳥優惠。
「金點概念設計獎」則徵集創新概念提案,總獎金高達新台幣120萬元,無須報名費用,至6月22日(三)截止,歡迎全球各地設計好手踴躍挑戰!
仙草影像打造的田馥甄《一一》MV獲2021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
源於1981年的金點設計獎,是台灣歷史最悠久、最富知名度的專業設計競賽,自2014年起向全球開放徵件以來,每年吸引海內外知名企業及設計公司報名,包括日本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CasioComputerCo.,Ltd.)、美國惠普科技(HPInc.)、德國蔡司光學、新加坡FormwerkzArchitects、泰國CreativeCrews、廣東順德米殼工業設計有限公司、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碩電腦、明基電通、永真急制設計工作室、仙草影像、柏成設計、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等,競逐獎項認證及榮耀。
日本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以創新皮膚攝影機獲獎,台灣區總經理高橋晃司親自出席領獎。
WernerAisslinger、色部義昭首次擔綱評審
應參賽作品國際化及多元特性,金點設計獎每年邀請全球各領域設計專家組成評審團,年年陣容堅強、備受矚目。
歷年曾邀請英國工業設計大師湯姆.狄克森(TomDixon)及馬汀.達比斯爾(MartinDarbyshire)、華人知名室內設計師季裕棠(TonyChi)、全球知名跨國建築事務所麥肯諾(Mecanoo)創辦人法蘭馨.荷本(FrancineHouben),以及日本知名設計師深澤直人、佐藤大、佐藤可士和、佐藤卓、柴田文江等眾多享譽國際的設計專業人士,為評選挹注國際觀點。
今年首度邀請到殿堂級德國設計大師沃納.艾斯林格(WernerAisslinger)擔任兩獎項決審評審,其擅長材質創新運用,以充滿實驗性、藝術性的創作方式,打造出獨特家具產品,屢獲MoMA等眾多世界級博物館收藏,同時橫跨建築領域,以模組化的「Loftcube方塊型行動住家設計」回應當代都市居住議題,為經典代表作之一。
本次決審亦邀請到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色部義昭擔任評審,他曾操刀草間彌生美術館的視覺識別系統,並憑藉為大阪地鐵設計的企業識別,榮獲日本平面設計領域最高榮譽「龜倉雄策獎」,專業備受業界推崇。
每年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為亞洲設計圈年度盛事與焦點。
在今日搶先曝光的國際評審名單,經常擔任紅點等國際設計大獎評審的芬蘭設計師雷恩.安傑沃(RenneAngelvuo)、澳洲設計師丹尼.文萊(DannyVenlet),以及活躍於亞洲設計創意領域的新加坡知名設計師余雅琳等專家,將以其專業背景及豐富評選閱歷,為複審評選開拓多元的視角。
完整評審團陣容將於日後公布,敬請期待。
早鳥報名優惠至5月31日止
2022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即日起開放報名,因應全球疫情影響,今年初、複、決審三階段將全面採行線上評選,無須繳交實物。
兩獎項參賽類別皆為產品設計類、傳達設計類、空間設計類及整合設計類。
「金點設計獎」針對已商品化且上市銷售之產品,或已完成、啟用之空間/整合設計作品,為優質設計提供標章認證,並另頒發「年度特別獎」,表彰在「循環設計」及「社會設計」具有社會及產業典範意義的優秀作品;可由業者或設計團隊報名參賽,5月31日前享早鳥報名優惠。
新北市「衛生所再設計」獲年度特別獎。
「金點概念設計獎」則針對尚未在市場生產銷售之作品、未實際執行之提案,以創新性與創造力為獎項的重要價值,學生、設計師或公司皆可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報名;為鼓勵設計師勇於創新,報名無須費用,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更可獲新台幣40萬元獎金,支持實現其概念設計提案,期待未來有機會能「概念成真」。
詳細報名資訊及參賽簡章,歡迎至金點設計獎官網查詢。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林慧慈
輕盈通透的藍色壓克力板在日光下泛著微光,其上大小形狀不一的線條及輪廓組合成山景,如同那首你我都熟悉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這是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邀請新銳設計品牌「無園藝WUgarden」合作設計的最新典藏衍生品「世外塵.花器」,以館藏藝術家姚瑞中的作品《世外塵-超人累了(臨黃公望「天池石壁圖」)》為靈感,將層疊山景具現於立體空間中。
圖片提供」無園藝Wugarden 攝影」陳婉寧
從壓克力轉型到無園藝
大學就讀建築系,吳立緯踏上花器設計一途在外人看來或許有點意外,對他而言卻是合情合理。
在建築過程中接觸並研究景觀設計案例,對於植物逐漸培養出興趣,現在自己也是個資深的「綠手指」。
而「無園藝」的創立則與自身家族有關,父輩經營壓克力工廠,一如許許多多支撐台灣經濟起飛的中小企業,以代工、製作為主的產業敵不過人力與成本的飛漲。
在吳立緯大學畢業時,壓克力製作逐漸走入夕陽產業,那時初入建築事務所的他便興起「壓克力是否有可能轉型?」的念頭,將自己的設計能力結合家中的製造技術,期待碰撞出新的火花。
圖片提供」無園藝Wugarden 攝影」陳婉寧
為此,吳立緯以姓氏諧音將品牌取名「無園藝」,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降低園藝設計的門檻,「無園藝是可有可無的」他說道,就如同建築具有專業性,但最終成品卻應該貼近日常生活,以此為核心精神,希望嘗試將不同材質結合花卉、植物,使品牌成為園藝生活的實驗平台。
無園藝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即是卡扣組合花器,將自己對建築、工業設計等立體設計手法的了解應用至花器之上,輕鬆組裝4片壓克力板即可獲得具設計感的花器。
本次與北美館的合作,延續無園藝既有的花器設計概念跟組合架構,將姚瑞中畫作中的層疊山景化為輕盈通透的壓克力花器。
(左) 姚瑞中《世外塵-超人累了(臨黃公望「天池石壁圖」)》/ (右) 北美館xWUgarden「世外塵∙花器」
藍色壓克力板打造的層疊山巒
觀察到近年蔚為風行的居家園藝潮流,且驚艷於壓克力材質的質感與光影效果,北美館很快便決定與熟悉壓克力花器設計、製作流程的無園藝合作。
但面對數量龐大的典藏庫,如何從裡頭挑選出適合發展成花器的藝術品,吳立緯一開始也沒有頭緒,但在挑選的過程中,他也逐漸發掘無園藝及藝術品的同質性。
「我們的花器有點跳脫一般人對花器的想像,透過壓克力重新詮釋、再定義園藝,《世外塵》這幅畫作也是一樣,具有將山水畫再詮釋的概念」吳立緯分析道。
同時,山水畫中亦常利用水墨深淺營造出空間感,正巧符合了壓克力花器輕透、立體的特性,成為本次衍生花器的最佳選擇。
圖片提供」無園藝Wugarden 攝影」陳婉寧
一如藝術家以原子筆和簽字筆臨摹元代畫家黃公望的代表作《天池石壁圖》,改寫並挪用中國美術史經典畫作,以極細緻的線條堆疊出不同深淺的藍色層層山巒,讓古與今產生有趣的對話與新意;花器以透明的壓克力板材重新詮釋山水,使平面線條在現代生活空間中具現化,獲得了美術館方及藝術家本人的喜愛。
花器汲取畫作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藍色、層疊山巒等元素,將其線條簡化使整體設計風格偏向現代,透過不同角度的透明壓克力還原山形與色彩。
而這也是吳立緯第一次嘗試做4片不同形狀的壓克力板組合,呈現出的效果比想像中更好,粗細相異的藍色印刷線條與邊緣的稜線在空間中交疊,層板的交疊仿擬出山水濃淡效果。
他分享,儘管花器雛形一開始便大致確定,但途中還是來回調了許多次顏色、形狀的細節,如原先選擇更接近畫作的深藍色壓克力,並以白色線條描繪形狀,後來為了使整體感覺更加輕盈,改以輕透的螢光藍色作為基底。
圖片提供」無園藝Wugarden 攝影」陳婉寧
吳立緯也透露,通常螢光色的壓克力板材會有很明顯的發光效果,唯獨本次使用的藍紫色,平日看似普通的透明藍色,只有在某種特定時刻的光源下才會發光,而這個神秘的小彩蛋,就留待使用者自己發掘。
美學流入日常之中
本次「世外塵∙花器」將傳統山水畫風格簡化,使其適宜融入現代居家風格當中,本身即為一件可從各個視角賞玩的現代雕塑作品,再放入玻璃試管便能作為花器,置入花草增添室內生機盎然的逸趣。
除了與「美樹館裏的服裝秀」合作,展示於當代簡潔的畫廊空間之中,吳立緯樂見不同使用者插上自己愛好的花卉、放在不同空間中所呈現的效果,如他與我們分享的照片,在復古摩登的老宅當中,花器亦能與環境及家具良好地融合。
「世外塵花器」期間限定花藝體驗-紅/藍款。
圖片提供」美樹館裏的服裝秀MuseumofFlowers
「有機會將美術館才能看到的藝術品,化成貼近生活日常的居家用品,我覺得是很棒的想法與計畫。
」這是吳立緯初次與他人合作,過往大多是自己思考、設計,再配合家中的壓克力工廠製造,此次除了學習到來回溝通、調整的過程,也是第一次嘗試從主題性的靈感延伸創作,更豐富完整的設計架構流程經驗,而他也十分期待後續有更多藝術品的嘗試機會,使美感與美學能透過一般人家中皆有的花草,流入日常生活之中。
設計師簡介
無園藝WUgarden/吳立緯
擁有多年種植經驗的主理人吳立緯,透過作品犀利的指向人與自然相互共存的重要性。
自然與人沒有輕重之分,更不應該因城市而與自然產生距離,讓自然浸潤日常。
透過不同的新創媒材與植物結合,催化出嶄新介面,讓人重新與自然展開連結,是WUgarden的理念與實踐。
與其說WUgarden是間植栽園藝店,倒不如說是一個以自然為核心,不斷自由解構既定園藝型態,創造無園藝感知的實驗基地。
「世外塵∙花器」售價新臺幣980元,線上訂購請見巡藝網路商店:https://reurl.cc/QjGpY2
資料與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無園藝Wugarden
採訪」林慧慈
繼以跨域的新型態展演開啟「台灣高鐵藝術元年」之後,台灣高鐵公司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簡稱國藝會)二度攜手合作,共同打造「台灣高鐵藝術計畫」。
延續「與藝術不期而遇」的核心概念,這次從「聽覺」這項看似無形,卻又無所不在的感知出發,邀請擅長音樂與影像製作的藝術家柯智豪和陳怡潔擔任主創,兩人集結的創作團隊涵蓋音樂、動畫、影像、設計,以及自然生態踏查等跨領域工作者,突破疫情期間的種種限制,發展出融會多元呈現的藝術計畫-寶島隨身聽,已正式宣告啟動!
柯智豪
陳怡潔
跨域藝術家攜手打造「寶島隨身聽」
「隨身聽」(Walkman)是當下已近乎消失,卻仍留存在許多人記憶中的產品。
今日的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在移動中的狀態下聆聽音樂,然而在隨身聽問世之前,這卻是一種完全無從想像的體驗,隨身聽不僅成為當時年輕人追求流行和表現個性的象徵,也為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一個嶄新時代。
以「寶島隨身聽」為名的全新藝術計畫,除了直接指出特屬於台灣的音樂將是其中的關鍵元素之外,也表達出連結不同世代的記憶與情感的企圖。
全線列車換新聲:由布農族《獵前祭槍歌》轉化新一代廣播提示音
音樂家柯智豪和創作團隊獲得花蓮縣卓溪鄉中正部落的授權,以深具特色的布農族傳統歌謠《獵前祭槍歌》轉化為新一代廣播提示音。
由於《獵前祭槍歌》帶有「祝福出行的人」與「豐收」的意涵,期盼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聽覺記憶。
柯智豪X王宏恩X荒山亮X羅文裕:合創計畫主題曲《慢慢快活》
「寶島隨身聽」主題曲《慢慢快活》,由以布農語創作的王宏恩、台語創作的荒山亮,以及客語創作的羅文裕三位音樂人共同打造,交織出這群創作者們對於故鄉、家人的濃厚情感,以及對人生的反思與未來理想生活的想像。
陳怡潔X眾森自然工作室:共創雲林、彰化、苗栗三站藝術裝置展演
藝術家陳怡潔替本計畫量身打造了一台巨型「隨身聽」,展示出如何透過嶄新的媒體技術,讓僅提供聆聽體驗的隨身聽,幻化為一座目眩神迷的聲光裝置。
這座以五面高畫質LED屏幕組構而成的光體裝置,將自6月起巡展於高鐵的雲林、彰化、苗栗三站,除了作為主題曲《慢慢快活》的播放載體外,也將同步呈現陳怡潔分別為這三個城市所製作的光體展演。
在眾森自然工作室的協力下,團隊深入雲林龍過脈森林步道、彰化十八彎古道,以及苗栗鳴鳳古道進行踏查,藉由獨特的「光體採集取樣」手法,在這三條古道上採集了極其多樣的昆蟲動態光影,透過巨型的發光隨身聽,直接複印出山林間的豐富生態;走進這座巨大光體裝置時,就宛如躍身至古道,沉浸於大自然的夜光之美。
限量版藝術紀念車票:車站專屬售票機台陸續發售
以復古卡帶為靈感所設計的限量版紀念車票,也將陸續在高鐵全線12個車站的專屬售票機台開始發售。
期待藉由這場藝術饗宴,觸動與召喚人們共同或獨特的情感與記憶。
資料及圖片提供」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灣高鐵
編輯」陳映蓁
來自北歐丹麥的時尚家居品牌GREENGATE,在春意盎然的四月天,首次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的配電室,舉辦期間限定店,現場重現丹麥夢幻夏日莊園,並設置四大系列的情境區供拍照打卡;此外,也將結合GREENGATE商品,舉辦一系列快閃店專屬夏日手作活動。
期間限定店至2022年6月26日止。
GREENGATE於華山文創園區配電所的期間限定店(至2022年6月26日)。
快閃店現場亦展售2022年GREENGATE推出的六款春夏新品:俏皮粉嫩的「COLUMBINE夏花樂園」、經典浪漫喜劇「ELWIN仲夏精靈」、典雅大方「ASLAUG月桂女神」、法式甜美「JACOBE法式牛奶糖」、異國風情的「FALLULAH艷舞夏日」與象徵天藍沙白映像的「LAERKE海洋語花」。
華山期間限定快閃店實景。
除了有大家熟悉的經典餐瓷、寢具織品、家飾品外,今年的商品更加豐富,首度跨足園藝系列用品,包括親子園藝手套、園藝工具套裝組、園藝萬用袋等,品牌期待可以將居家裝飾多元化,與消費者一同妝點、構築浪漫日常。
GREENGATE華山限定店也規劃了多種促銷活動:
1.獨家優惠單品9折,發票金額滿額再享獨家滿額贈禮。
2.獨家滿額贈禮(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滿2000元贈Meryl玫莉兒經典生活萬用袋(左)、滿6000元贈拿鐵杯(右)。
室內雜誌編輯部攝
滿3800元贈Alvilda印花棉布提袋。
室內雜誌編輯部攝
GREENGATE六款春夏商品系列
COLUMBINE夏花樂園
屬於春夏的花草生機逐漸冒出芽,繽紛色彩總是能令人感受滿滿的活力。
COLUMBINE系列營造出的春日溫暖氛圍,將以喜悅之姿迎接新季節,以低飽和度的乾燥玫瑰色與嫩粉色為主色調,結合五顏六色的亮麗花朵,圖樣也充滿著戶外郊遊的可愛元素,例如腳踏車、兔子等,展現甜美舒適的歐式鄉村風格。
ELWIN仲夏精靈
伴隨夏季而來的溫暖氣候,「ELWIN仲夏精靈」將是今年春夏的重點系列!以明亮白和天藍色系,貼上鮮紅、翠綠的花草印花圖樣,並加入線條、溫潤藍色暈染浮花,讓整個系列洋溢著清新氣息。
本系列亦包含全新的園藝用品款式,讓居家生活更為豐富美好。
ASLAUG月桂女神
ASLAUG系列是永恆高貴的象徵,在皇室名人之間蔚為風潮的淡墨色印刷、典雅大方的花樣圖飾,呈現猶如斯堪地那維亞風格的壯麗海岸磐石,以及細白沙灘的想像,優雅而不失經典。
JACOBE法式牛奶糖
以薰衣草紫搭配浪漫的花朵圖騰,捎來一股法式的微醺甜美風格,再點綴上金色線條,更加烘托出JACOBE系列的高雅形象。
FALLULAH艷舞夏日
充滿異國風情的圖案,以珊瑚色、豔陽橘表現出屬於夏季的活力熱情;舞動的花瓣則象徵著夏日的盛放,替居家畫面注入夏天的歡愉。
LAERKE海洋語花
LAERKE系列集結了不同的藍色調,從夏夜的深藍,到點綴朵朵綿雲的清爽天空藍,令人聯想到閃閃發亮的海面,與鬆軟細白的沙灘,海岸風光在藍白相間的紋理中低調呈現,用淡雅又甜美的筆觸妝點生活。
成立於1991年的GREENGATE,是丹麥最具代表性的家居生活品牌之一。
創辦人JesperBjømChristiansen以傳統斯堪地那維亞印花圖樣為基礎、19世紀歐洲經典插畫為藍本,秉持「Momentsworthsharing」的品牌理念,結合北歐設計的簡潔與鄉村浪漫,推出一系列線條俐落、色彩明朗繽紛的品項。
每年春秋兩季發表新作,提供超過300種豐富的生活用品,展演北歐夢幻的日常景色和生活態度。
2014年進入台灣,活潑、浪漫、清新多樣的風格備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全台共設立9間櫃點,透過精緻質感和平易近人的價格,傳遞丹麥的「Hygge」生活哲學。
資料及圖片提供」GREENGATE
撰文」陳映蓁
對於旅行與居家的藝術,路易威登自有一套玩美哲學。
品牌新展覽ObjetsNomades於台北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揭幕,本次展出的全新ObjetsNomades系列作品並邀請陳瑞憲與三石建築事務所協同主持人蕭博文共同規劃展場,以獨特視角引導觀眾欣賞品牌精緻的家具、家飾。
看點一:瑰麗飽滿的空間設計
本次展場空間邀請知名設計師陳瑞憲與三石建築事務所協同主持人蕭博文共同設計,展場空間以迂迴動線、縫隙穿透、相互借景等特色,將台灣的老建築常見的撞色元素相襯精品家居作品,同時也意喻著台灣多元文化的內涵,空間色彩瑰麗飽滿,每一旋身都自構不同風景,繽紛、優雅的相襯ObjetsNomades系列作品,呼應品牌精品家具的旅行概念與文化融合精神,令觀常感受更加獨特。
看點二:台灣山櫻花色彩迎賓
2022年路易威登ObjetsNomades展覽期間恰為台灣特有種「山櫻花」的綻放的季節,熱愛自然的陳瑞憲設計師特別以「山櫻花」的桃紅色作為觀展的起點,別具意義。
看點三:ObjetsNomades系列新品
ObjetsNomades系列是品牌的頂級家具系列,此系列的實驗原型產品皆是向品牌過去的經典訂製作品致敬,並加入全球設計名師的當代視野與特色,自2012年問世以來,邀請全球知名設計師發揮創意,創作別致的旅行靈感物件,再由路易威登負責打造,設計師包括:Campana兄弟、AtelierOï、MaartenBaas、Barber與Osgerby、DamienLanglois-Meurinne、IndiaMahdavi、OkiNendo、GwenaëlNicolas、RawEdges、PatriciaUrquiola、MarcelWanders、吉岡德仁、AndréFu、AtelierBiagetti、FrankChou。
集藝術、工藝與收藏性,既是家具也是收藏,本次ObjetsNomades系列推出多件新品,讓人近距離欣賞設計名家的巧思。
新品一:Aguacate酪梨飾片
設計」Fernando與HumbertoCampana
Campana兄弟的作品Aguacate(西班牙文「酪梨」)燦如鮮艷的烈日,在路易威登手工編織的皮革帶中綻放光芒。
Aguacate限量推出30件,每件均由9個不同尺寸色彩豐富的酪梨形狀作品以16個亮面的黃銅扣環固定在一起。
Aguacate可以裝置在牆上使牆面煥發耀眼光彩,或是隨意懸掛在房間隔板,表現個人創意。
新品二:CosmicTable宇宙圓桌
設計」RAWEDGES
RawEdges創作的CosmicTable(宇宙圓桌)探索簡單線條構造別致形體,底座簡潔卻巧妙無比,採用三片彼此互扣碳纖維結構曲板以路易威登皮革包裹,結合尖端科技以及品牌精湛的傳統工藝。
豐富的色彩與邊緣形成優雅對比,彷彿描繪出一條無限延伸的線條,勾勒出底座的形體,覆上玻璃桌面後立即成為空間焦點。
新品三:Merengue蛋白霜坐墊
設計」Fernando與HumbertoCampana
Campana兄弟以Merengue(蛋白霜餅)為靈感創作的坐墊,造型一如擠花袋塑型的蛋白霜餅螺旋,坐墊由八折瓣片組成,每瓣皆由路易威登柔軟的皮革搭配羊毛襯裡製成,精緻瓣片組成一個美麗的螺旋。
Merengue擁有豐富色彩、甜美造型與便攜尺寸,像是讓人置身於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魔幻情境。
新品四:PetalChair花瓣椅
設計」MARCELWANDERS工作室
MarcelWanders希望為生活帶入花卉的空靈之美。
這款花瓣椅結構優雅,鋪蓋著9片乳白色皮革縫製的軟墊,宛若盛開的花朵。
座椅溫柔地包裹使用者,彷彿將人置身於花團錦簇中。
這款功能與美學兼備的椅子,設計上模仿自然採用四片花瓣為座墊,演繹路易威登經典的花卉圖案。
鑄鋁製作的底座,設計靈感來自樹木,四支腳營造出春天花園細緻纖柔的感覺。
新品五:SignatureSofa&Armchair沙發與扶手椅
設計」周宸宸
周宸宸的Signature扶手椅及沙發線條靈感取自中國雲南的梯田,以及亞利桑那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羚羊峽谷,三公尺長的沙發可舒適地容納四個人,並有多種顏色組合供選擇。
椅座分為室內款與戶外款,室內款可看輕盈的線條結構包覆著路易威登精緻皮革與義大利PaolaLenti的立體「圓點」布料。
戶外款為首件專為戶外使用而設計的ObjectNomade作品,採用路易威登傳奇防水帆布和PaolaLenti的「Brio」,鮮豔且耐用。
看點四:PetitsNomades別致家飾
2018年,品牌推出PetitsNomades家飾系列,此一系列兼具功能性與裝飾性,可以靈活運於空間中,由ObjetsNomades菁英設計師負責打造。
本次展場空間,可見如何靈活混搭ObjetsNomades與PetitsNomades的作品,為室內構築特色景致。
資料及圖片提供」路易威登
採訪」Sumile
忠泰美術館近期推出五週年展《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試圖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未來局勢中,重新省思與探問最根本卻也最基進的主題:「生命」、「生存」與「生活」。
本展主題與架構設定,源自於2019年美術館內部團隊共同聚焦於「生」的複層解讀後,邀請蔡宏賢和鄭慧華擔任共同策展人,李明璁、洪廣冀及鄭陸霖擔任策展顧問,共同加入這個持續一年以上的對話與討論。
策展人蔡宏賢©蔡宏賢 策展人鄭慧華©鄭慧華
以跨領域、跨學科的討論,匯聚12組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透過聲音、影像、館內及戶外裝置等作品型態,探尋各種生命形式的可能性、生存哲學及倫理、科技發展與社會生活型態。
剖析「生」的意義
2019年底人類發現新冠病毒,隔年3月WHO正式宣布病毒進入全球大流行,世界也因此產生了顛覆性的轉變。
忠泰美術館五週年展的主題和架構設定,便是誕生在這個動盪的時局中,議題定為名詞「生/LIFE」與動詞「生/LIVE」的結合-《生生LIVES》,聯手多位跨領域專家,企圖以跨領域的對話與思考,探討在科技與人文交織的當代,面對未來,我們將何去何從?
以「未來」作為展覽主軸,涵蓋「生物藝術」、「人工生命」、「基因工程」、「科技倫理」、「人與環境」、「跨物種與性別階級」等多元論點探索,邀集著名藝術家-CharlotteJarvis、dividualinc.、EdAtkins、LynnHershmanLeeson、NicholasBussmann、PeterSasowsky、SUPERFLEX、何采柔、張欣、鄭波、魏廷宇、顧廣毅,從策展過程到每件作品,皆蘊含複雜且豐富的對話關係,涵蓋「生」的多重意涵與多重角度,以各種形式探問生命的可能性。
以身體及聲音重新體驗城市
何采柔〈搖欄IV〉 ©忠泰美術館
本展企圖打破藝術和日常生活的界線,邀請觀者以身體及聲音重新體驗城市脈絡。
踏入美術館前,首先會與何采柔的作品〈搖欄IV〉相遇,以「搖籃」和「圍欄」兩者層疊之意象,包圍忠泰美術館,讓人反思自身所在,特別是面對COVID-19疫情中,人與人的「接觸/隔離」、社會的「開放/封閉」以及「連結/疏離」的新定義。
何采柔〈Headsdown〉 ©忠泰美術館
另一件位於忠泰企業1樓大廳的全新現地創作〈HeadsDown〉,則是將日常劃分排隊秩序所見的「紅龍」予以解構/倒置,藉由遊戲互動,觀者以自身的行動對這被曖昧化了的關係展開新協商。
張欣聲景創作〈一千七百步〉©忠泰美術館
從美術館1樓大廳延伸到附近的瑠公圳公園中,則有張欣全新的聲景創作〈一千七百步〉。
數字來自於藝術家田野調查時,偶然聽到公園中人們的談話,透過觀眾手上的行動裝置呈現的GPS定位方向引導,將我們重新置入台北城市的記憶、歷史與景貌中,體驗美術館周遭的「日常」景況與疫情的「非常」狀態中,引領觀者靜心閱讀環境生態,並與之對話。
用藝術探索生命的可能性
魏廷宇〈生命遊戲〉©忠泰美術館
1970年英國數學家約翰.何頓.康威(JohnHortonConway)發明「生命遊戲」(GameofLife),試圖以運算探索生命可能性。
2022年,台灣藝術家魏廷宇的全新互動裝置作品〈生命遊戲〉依照康威「生命遊戲」的演算規則,產生動態和電子聲響,也是觀眾可以輕觸的木製單元格,創造更多層次的感官和資訊維度。
《天堂+地球+喬‧戴維斯》紀錄片 ©忠泰美術館
美國導演彼得.薩索斯基(PeterSasowsky)的《天堂+地球+喬.戴維斯》紀錄片,記載了被譽為「生物藝術之父」的怪才-喬.戴維斯(JoeDavis)的科學與藝術的生命探索歷程,他將一首詩歌、陰道收縮的聲音等合成至基因分子中,再傳至外太空,成為人類生命與外星生命溝通的橋樑,透過科學、藝術等複合的方式,轉譯、存儲生命的形式與意義。
NicholasBussmann全新現地創作〈未來逝者的口述檔案〉©忠泰美術館
在隔離和國境封閉的時代,德國作曲家暨藝術家尼古拉斯.布斯曼(NicholasBussmann)相信來自人們身體感官與直覺的真實感受,本次展出全新現地創作〈未來逝者的口述檔案〉,創造出一個懸浮於展場中間如有機物般、隱約透光並發出呼吸聲的裝置,這些代表生命的「頻率」與「能量」,能在靜謐氛圍中與你我產生共鳴,並轉化為一場與個人內在的對話。
〈每個終點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攝影作品©忠泰美術館
丹麥藝術團體SUPERFLEX曾於2018年至不久前因火山爆發而被覆滅的島嶼洪加東加島(HungaTonga),拍攝電影作品《洪加東加島》,以幽默的想像力,藉由虛構的人形生物,從海底浮出地表為故事主軸,挑戰人們所認知的時間、空間和物種觀念;而其攝影作品〈每個終點都是一個新的起點〉,照片中荒蕪素樸的景象,看似是個尚未有人為力量介入的世界,但那其實只是從洪加東加島上收集來的沙子的放大圖。
鄭波《寫生》©忠泰美術館
中國藝術家鄭波的〈寫生〉系列則關注探討跨物種之間的平等倫理,並以此探索萬物共存之道。
疫情肆虐期間,鄭波每天走入居住環境周遭的山野裡,以近似「觀修」和傳統臨摹的方法與自然相處,完成了366張24個節氣的作品。
觀眾能自在地於榻榻米展間中,親近這些素描,並直接眺望美術館窗外的綠意和環境。
「生存」法則中的哲學與倫理
顧廣毅〈酷兒白蟻計畫〉©忠泰美術館
〈酷兒白蟻計畫〉由藝術家顧廣毅與研究社會性昆蟲「白蟻」的科學家合作,共同建立一個虛構的跨物種未來情境,嘗試思考如何重新詮釋由生殖和性別決定階級的白蟻社會,並研究出非人生物在性別與勞動階級的新想像,試圖構築一個由人與非人生物共同形成的「酷兒生態系」(queerecosystem)互利共生結構之可能。
LynnHershmanLeeson〈無限引擎〉©忠泰美術館
被譽為媒體藝術先驅的美國藝術家琳恩・赫什曼・李森(LynnHershmanLeeson),其作品〈無限引擎〉根據既存的基因工程遺傳學實驗室,重新建置了空間裝置、場域,將攝影、繪畫、文件、與遺傳學和倫理學專家的訪談影片紀錄並置,讓表演、資訊檢索、合成的DNA測試、以及透過人為手段強化的人類物種演進的未來敘事,呈現於觀眾眼前。
CharlotteJarvis〈可能〉©忠泰美術館
英國藝術家夏洛特.賈維斯(CharlotteJarvis)的作品〈可能〉,是一件持續進行中的計畫/作品,藝術家跟蘇珊娜(SusanaChuvadeSousalLopes)教授共同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批「女性」精液。
〈可能〉作為某種宣言,一種理論性的自傳,目的在改寫既有的文化敘事,並用藝術和科學瓦解傳統生殖的階級制度和主流的父權價值。
科技發展與社會生活型態的想像
EdAtkins〈溫暖、溫暖、溫暖的泉口〉©忠泰美術館
英國藝術家埃德.阿特金斯(EdAtkins)的作品〈溫暖、溫暖、溫暖的泉口〉使用了動作擷取裝置和臉部辨識軟體,以自己的臉為原型創造了一個「數位化身」,寓意著虛擬空間中無數意識的「漂流」的可視化。
作品簡約流暢卻承載著複雜而迂迴的感情,它可能來自於對於生命及生存形式的疑問。
dividualinc.〈遺書/輸入的痕跡〉 ©忠泰美術館
天災人禍頻繁的現在,假使生命盡頭已近在咫尺,你有什麼話想留給最親愛的人?藝術團體dividualinc.的〈遺書/輸入的痕跡〉展示著一篇篇經由網路收集而來的「10分鐘遺書」,並於展間裝置中還原呈現遺書的書寫過程,書寫者當時的心理狀態,包括輸入力道、猶豫深思的時間等,而這些與藝術家一起的共同創作,則代表著人類生命最終的情感細膩交代與記憶的回放。
反思後疫情時代
《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企圖眺望未來的跨領域對話,重新思考生命最根本的定義,並延伸至生存和生活的複雜多重解讀。
忠泰美術館邀請每位觀者參與這場關於未來的思辨歷程,在這動盪多變的局勢當中,反思自身與時代的意義。
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
日期」2022年3月19日至7月31日(週一休館)
地點」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編輯」陳映蓁
2019年金點設計獎甫於12月5日舉行頒獎典禮,公布30件「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並從中再選出兩件分別獲得「年度特別獎(循環設計/社會設計)」。
來自台灣的HMM以「WGlass玻璃杯」榮獲年度最佳設計暨特別獎(循環設計)殊榮,且品牌在國外也日漸嶄露頭角,深受市場及消費者的喜愛,《室內》雜誌於本期報導中邀請HMM設計師劉嘉勝(小美)及品牌發展Michael,來與讀者分享品牌發展的點滴歷程,以及雋永經典的設計在他們心中是什麼模樣。
HMM產品設計-劉嘉勝
HMM是台灣在地品牌,2014年正式從廣告設計公司的業餘計劃獨立、努力朝著正經的方向轉型,希望透過對日常器物的重新詮釋,打造更為理想的「人-器互動」,專注於錘鍊獨特而人性化的細節,以貼近自然的素材、純熟的工匠技藝,演繹成生活中簡單而雋永的一道風景。
劉嘉勝為HMM產品設計師,秉持對咖啡和設計生活的熱情,為HMM開發工作利及咖啡用系列,善於挑戰艱鉅的任務,HMM一系列獨特的產品語彙皆出自其概念,發揮產品創新結構,同時保有簡潔經典的設計。
重要得獎紀錄:
2014德國紅點榮譽獎
2017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
2018日本TopawardsAsia包裝設計獎
2018文創精品獎-最佳產品設計
2019德國iF設計獎
2019文創精品獎
2019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
2019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循環設計)
由三個英文字組合而成的品牌名稱,背後內含著許多深意。
設計師劉嘉勝(小美)表示,HMM是從廣告設計公司minimax獨立而出,目前已是2.0的版本,1.0版在當時其實僅是公司內部設計師的sideproject,大家製作一些跟日常生活有關的設計品並小量生產,爾後,在因緣際會下與某個廠商合作推出高音質耳機,得到熱烈迴響,遂開啟了hmm走向獨立品牌HMM的大門。
現在的HMM三字定義為Human、Mechanic、Method,也就是所謂「人技法」,推出的所有商品均內含人的溫度、工匠的技藝、以及設計師的想法。
每一件既存器物,都能有更動人的詮釋
以「人技法」作為品牌發展的核心架構跟精神,小美認為「人」是當中很重要的關鍵角色,他所設計的物件力求朝向實用性的面向發展,希望可以讓日常生活更為便利且有質感。
團隊擅長從觀察中找尋靈感,比如說品牌近期推出的「隨意板夾」即是觀察到大眾在使用板夾時面臨到諸多限制,遂透過可隨意吸附的夾子,改善直橫不易轉換的問題,並將板子、筆、夾子三個功能合為一體,秒拿即寫,兼顧創新與實用性。
另外,商品中亦飽含著台灣在地工匠的純熟技藝,具有靈魂和生命力,使其成為你我生活中的良伴。
除此之外,如何精準地發掘市場缺口、或設法滿足消費者所重視的部分,則是HMM的長處,舉例來說,消費者在購買杯子的時候,首要的考量不是容量,而是視覺感,於是在杯子的製程上,他們對於感官效果、細節等處格外仔細。
有鑑於大家都喜歡購入「有故事」的東西,品牌的經營方向遂由此切入,每項商品都會花許多時間陳述設計背後的發展脈絡,再以影片等貼近時下動態趨勢的方式與大眾接軌,讓大家對理念、發想、製成過程更加理解,進一步增加話題性及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感。
若商品需要特別大量的溝通時,便會採取上募資平台的方式進行推廣,根據統計一般購物網站的停留時間大約僅有30秒,而群眾募資平台上卻可達約200秒,等於有相較其他網站更充裕的時間可以講故事,能充分說明產品屬性和細節;Michael則補充說到,他們企盼透過改良唾手可得的日常用品,帶給大家經典質感與舒適的氛圍,讓設計跟生活的距離不這麼遙遠。
有趣的是,小美顛覆外界對設計師大多注意外在物質的印象,刻意將自己維持在「最低限」的狀態,因為當人處於不滿足的情況下,就會想盡辦法要求自己突破,他不追求物質慾望、喜愛運動、出門在外盡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從不同角度多觀察這個世界,藉此保持對設計的熱忱和靈感;再者在品牌的經營角色中,他除是設計師外,也身兼客服人員,能第一時間收到消費者的回饋或批評建議,亦有助於他彙整資訊,轉化成自身設計養分。
HMM至今大約創立5年,Michael認為這段日子中最大的收穫是人的成長,經營品牌很辛苦,不論是在銷售、商品製造、品管等,每件事情都需要做全盤的思考,人與人之間也須磨出一定的合作默契,才有可能肩並肩繼續往下走,另外,日以繼夜的研發過程、長途跋涉的參展等亦會帶來體力上的負荷,但挺過這些關卡後,他覺得團隊所有成員都蛻變成更好的人、變得比以前更堅強也更樂觀。
廢棄玻璃原料的新生
此次榮獲年度最佳設計獎暨特別獎的「WGlass玻璃杯」,是HMM與春池玻璃合作推出的產品,春池玻璃身為台灣最大的玻璃回收廠,一年可回收近10萬噸玻璃,全球僅次於瑞典,而春池也有感於日益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提出玻璃永續再生計劃「WProject」,讓設計職人以可被100%回收的玻璃進行創作,提升循環經濟的價值,更可為社會環境責任盡一份心力。
HMM的玻璃杯由台灣在地工匠手工製作,使用回收玻璃製造,將窯爐加熱到1400度,讓玻璃呈現液態膏狀後,採「壓鑄」方式製作,厚實杯底帶來渾厚美感,再輔以老師傅多年累積的經驗,用高溫噴槍修整細節。
設計概念以生生不息作為出發點,將時鐘的刻度轉化成十二角面的優雅稜角,暗喻時間的流動,玻璃染色工藝則賦予外觀熟成的琥珀色澤,一體成形的把手實用防燙,精算的高度帶來舒適握感,漸縮的圓形底部能讓杯身相互交疊,外方內圓便於清理。
小美提到,品牌推出的第一個商品「Mugr木柄杯」是長年熱銷單品,具有鑄鐵肌理的獨門泥漿釉在窯燒時很容易因為溫度的細微變化而產生瑕疵,且燒壞無法回收、只能丟棄,這讓團隊頗有罪惡感,於是便積極尋找其他替代性材質,讓民生用品能更有效地循環,而玻璃可達到零耗損的特性,可降低對環境的破壞。
Michael則表示歐洲市場非常在意環保,剛開始經營品牌時也收到許多指教,例如包裝、材質方面須修正,所以他們在設計的路上也是不斷摸索,希望找到之中的平衡點。
在2019年的紐約禮品展中,HMM以獨立參展的身分獲得大會頒發「最佳整體收藏獎」,小美表示他們致力於將台灣厲害的在地文化或工藝帶至國際市場上,未來也會持續發掘有潛力的加工工藝,並融入品牌的產品設計中,這過程就好像在創造一個文化般,雖然路途中困難重重,但HMM會一如初衷,帶著台灣在地職人與設計師的精神,踩著堅定的步伐持續向前邁進。
資料及圖片提供」HMM奇意果國際有限公司採訪」陳映蓁
「第二屆台灣光環境獎」於2019年11月22日公布得獎名單,自5月報名開始,歷經初選與複選會議,公布3件決選入圍作品,範圍含括自小至大尺度的室內外照明,作品的內容跟類型截然不同,呈現了評選過程的客觀與包容性。
並於9月現場評選後,11月在淡水雲門劇場舉辦頒獎典禮,宣布由台中花博竹跡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脫穎而出,獲得本屆「台灣光環境獎」殊榮,同時頒發「評審團特別獎」予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表揚其結合政府、業者與民間共同推動減光行動以保護自然星空的努力。
《室內》雜誌於314期專訪決選入圍團隊,此期除了報導頒獎典禮外,更專訪「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與評審團主席周鍊,以他們的視角,提出對於今年光環境獎的觀察。
頒獎典禮出席貴賓合照(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台灣光環境獎
高雄美術館、台中花博竹跡館
本次決選入圍作品恰好皆與「展示」的議題有關,照明設計如何與展示的環境、內容對話,3件作品皆藉由不同的手法呈現出精彩的成果。
最終實地評選過後,由《光間-流動的靜謐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空間重塑》與《2018臺中花博竹跡館》兩件設計案獲得評審團肯定。
高雄市立美術館自最大的複合式展間104、105室開始,期許藉由空間的改造,以光為主軸,帶領美術館邁向當代性新型態美術館。
評審團認為,本案妥善運用新科技,以光膜材料結合電腦控制系統,創造傳統燈具難以達到的展覽照明效果,且整體照明設計與空間改造緊密結合,將空間自傳統提升至現代,此外更藉由空間的界定,於走道部分揉合自然光及人造光線,在動線行進間亦形塑美術館流暢而愉悅的觀展體驗。
《光間-流動的靜謐 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空間重塑》(沁弦國際設計提供,攝影:趙宇晨)
負責照明設計的林靖祐設計師提到,本案最難得之處即為對於「光」的尊重,即便經費限縮亦不選擇刪減燈光經費,並給予照明設計相當大的發揮空間,與高美館及禾磊設計建築團隊的合作是一次可貴的經驗。
而《台中花博竹跡館》亦獲得評審團的高度讚揚,以「光的奏鳴曲與詩篇」比喻,欣賞其不論於白日夜晚皆出色的光影表現,日光穿越結構間隙,疊映出流動的光影,呼應造型律動感;夜幕落下後則以人造光鏤雕建築線條,展現地標意象,更透過照明吸引民眾親近。
除了台灣光環境獎的肯定外,竹跡館亦獲得英國LightingDesignAwards、美國IESIlluminationAward兩項國際照明設計獎的肯定,照明設計師陳怡彰談到,其中光環境獎的肯定別具意義,是唯一一個評審委員曾實地參訪,而不是僅憑照片呈現判定的獎項,也應證了偶得設計堅持以光串聯空間、環境與使用者的作法,並非不切實際的理想。
《2018台中花博竹跡館》(偶得設計提供,攝影:夏新建築攝影工作室 / 楊士宏)
評審團特別獎
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
今年的評審團特別獎則頒予「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由台灣星空守護聯盟與清境觀光協會、南投縣政府攜手推動。
創始人劉志安先生表示,自己身為業餘天文同好,6年前南投縣政府於合歡山裝置LED告示牌的工程,使他們體認到台灣公部門與一般民眾對於星空保護、光害防治意識的不足,因而於社群上成立「台灣星空守護聯盟」,並與清境觀光協會合作,藉由多次舉辦觀星活動,培養民眾與觀光業者對於星空旅遊的興趣,與對友善環境光源的使用觀念。
後來南投縣政府注意到「暗空」對於環境及觀光的助益,便主動聯絡聯盟,希望能夠透過公部門的加入,一同推動南投合歡山國家公園成為國際性的星空保護區,透過燈具的改造、聯合民宿業者夜間定時關燈等減光行動,最終成功於2019年8月獲得國際暗天協會認證,成為台灣第一座國際暗空公園。
而縣政府亦規畫在未來3至5年內將整個南投仁愛鄉的路燈全數加裝燈罩,消除向上光源以維護星空;民間業者也配合在不影響遊客行走安全的考量下,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室外光源,或者提早熄燈,還給星光該有的亮度。
《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中光電基金會提供,攝影:陳詠傑)
評審團認為,「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結合公私部門的力量共同推動,以「暗天不暗地」的光害防治原則,有效控制光汙染,對台灣的光環境深具啟發性及指標性意義,因此評審團一致通過,頒發「評審團特別獎」表示肯定。
規劃單位海西諮詢的林正修規劃師感謝評審的遠見與大度,願意將以照明設計為主的光環境獎頒發予提倡「減光」的暗空計畫,也藉此次機會向在場的設計師與建築團隊提倡「暗天不暗地」的思考,他指出世界正以年增2%的速度變得更白更亮,人工照明對生態系帶來重大負面影響,暗空計畫的推動,正反映著人類對光需求的反省,期待破除大眾越亮越好、越美的迷思。
資料與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採訪」林慧慈
第二屆「台灣光環境獎」於2019年11月22日公布得獎名單,自5月報名開始,歷經初選與複選會議,公布3件決選入圍作品,範圍含括自小至大尺度的室內外照明,作品的內容跟類型截然不同,呈現了評選過程的客觀與包容性。
並於9月現場評選後,11月在淡水雲門劇場舉辦頒獎典禮,宣布由台中花博竹跡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脫穎而出,獲得本屆「台灣光環境獎」殊榮,同時頒發「評審團特別獎」予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表揚其結合政府、業者與民間共同推動減光行動以保護自然星空的努力。
《室內》雜誌於314期專訪決選入圍團隊,此期除了報導頒獎典禮外,更專訪「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與評審團主席周鍊,以他們的視角,提出對於今年光環境獎的觀察。
姚政仲:帶有訊息的光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
儘管甫邁入第二屆,台灣光環境獎的背後,其實深埋了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近10年來的努力,透過與各地公、私單位合作的點亮計畫,以及深耕校園教育,無一不希望能使更多人意識到「光」的影響力與重要性,首屆光環境獎所引起的迴響,即為過往辛勤耕耘的成果。
董事長姚政仲分享,除了引起業界的廣大討論外,在去年光環境獎落幕後,台北市政府即召開對於公共光環境的座談討論,並規劃選定都市重要節點作點亮示範;而今年9月的「點亮十三層」更是另一公部門逐漸重視光環境的最佳證明。
他認為,大眾印象中「公部門美學」五顏六色的燈光,其實是來自對於光的不了解,誤以為強烈、艷麗的燈光能引人注目,但藉由點亮計畫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使許多單位理解到,純淨且適度的燈光並不困難,且亦能使民眾喜愛,光環境獎的舉辦即為對於良好公共光環境的鼓勵以及宣揚,使大眾透過各地的實際案例,理解光與生活息息相關,並不僅限於崇高、大尺度建築才可使用。
而經過第一屆的推廣,更多業主與設計師認識並了解光環境獎所希望提倡的理念與標準,因此本次參賽作品愈加精實且多元,其中更有許多具有實際改善環境功能的作品。
特別的是,作品的廣泛面向亦影響了評審討論深度,本次入圍的作品含括室內外,具有不同的環境、功能與照明表現,評審不會以相同的標準審視每一件作品,而是針對其所擁有的條件、需求、與周遭互動等,更加量身地討論每一個作品的不同。
自決選作品名單即可看出,有歷史空間如《迪化半日》,新科技照明運用如《高雄市立美術館》,或者室外公共地景《台中花博竹跡館》,姚政仲表示,光環境獎的核心即為透過「光」與環境、與人產生互動連結,因此任何空間、意義、設計方式,評審皆能客觀而公正地看待,他說明,參賽作品只要具備廣義的「公共空間」定義,環境具備一定的公共性,光環境獎便十分歡迎其報名。
《光間-流動的靜謐 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空間重塑》(沁弦國際設計提供,攝影:趙宇晨)
「先有一個好的環境,才有好的照明。
」如同名稱「台灣光環境獎」,姚政仲表示,這並不是一項單純的照明設計競賽,設計、技術的精彩度並非唯一考量,而是更整體地探討光線、環境、生活、社會與人之間的互動。
且環境並不止於建築空間,評審十分重視如何透過照明與自然生態互動,他也希望能看到更多作品,可以由更人文、更貼近土地的角度表現,使光不只有視覺上的美,而是能夠呈現訊息。
良好的光環境並非使人看見精心設計過的「光」,而是以光作為媒介,使人們注意到環境的美學,進而開始關注自身的周遭、城市、自然與生活品質。
推動光環境美學多年,「台灣光環境獎」的萌芽,是對於此前努力的一次驗收,而今後光環境獎又能綻開什麼樣的花朵,令人期待。
周鍊:美學來自感知
台灣光環境獎評審團主席周鍊。
觀察今年光環境獎參賽作品,評審團主席周鍊認為,由於光環境獎仍處於開創階段,整體案件方向上大多與去年相似,但亦可見許多差異之處,最明顯的部分即為「室內光環境」案件數量增加,代表著有更多人意識到光對於生活及室內環境的影響。
他說明,室內照明設計需同時兼顧環境、功能與心靈感受,對比室外「大環境」的照明更重視個人的「微環境」,因此若有更多設計師意識到室內光環境的重要性,對整體而言是極其正面的現象。
「光環境獎意義在於營造體系裡起的變化。
」周鍊說明,由於不少案件皆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完成,於設計案成果上並無法看出明顯差別,但在實務體系上,他相信已引起了一些變化。
回顧首屆光環境獎所收到的迴響,周鍊期待能藉由獎項的舉辦,培養光環境團隊的感動、參與感及自主感,更多提出自身的看法與觀點,使照明設計不僅於單純的功能性與視覺性,而是更富含心靈的累積與文化沉澱,使技與藝達到平衡的展現。
周鍊亦提出另一個有趣的觀察,部分設計師會認為公部門的案件繁瑣桎梏、無個人發揮空間,但其實在不少公部門的設計案中,反而相較私人企業更願意提供在地設計團隊創意空間及實踐的機會,同時亦關注本土人才的培育。
《2018台中花博竹跡館》(偶得設計提供,攝影:夏新建築攝影工作室 / 楊士宏)
本次評選過程與方向皆與第一屆大致雷同,但新增多位來自建築、室內設計界的評審,不僅設計經驗豐富,也清楚光環境的社會地位及對大眾生活的影響,並深切相信視覺與心理的互動關係,以各自的專業對作品進行評選。
周鍊提到,作品能否入圍是相當明確的,設計是否到位、是否能帶來視覺或心靈上的感動,評審皆能立即決斷,因此本次10件複選入圍作品皆符合光環境獎的主旨,即以光提升生活,但最終入圍決選僅有3件,周鍊認為在於設計及表現能力上的不足,具進步空間。
3件決選入圍作品皆為照明設計與建築營造團隊合作的精彩心血,為大眾提供了舒適且健康、多元而具內涵的光環境。
其中針對《迪化半日》,評審深論許久,有數位評審委員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多元設計行為案例,但另些評審委員則提出,入口的商業空間光環境在視覺感受上與大稻埕歷史街區無法融合,最終選擇另外兩件作品。
談到台灣在光環境觀念或產業面上的轉變,周鍊認為可以分為兩大方向,首先是公部門的主導參入,更加重視城市、公共空間、文化及古蹟的夜間光環境,而且能夠主動邀請照明專業人士加入,甚至交由設計師主導;其次則為產業界愈加尊重設計專業,使團隊之間的合作更加融洽。
周鍊建議,若要提升台灣光環境,對於設計師而言應當更注意自身的品味、品質與品行,即在人文與技藝上多所磨練經驗,並善待每次與人的相處;而針對大眾而言,更應該透過教育提升民眾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夠欣賞並體會良好的光。
他舉例,「美學」(aesthetics)一詞的原意即為「感知」,期許台灣光環境未來發展能更注重追求內涵及內心,而非視覺上的「美」。
資料與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採訪」林慧慈
近年我們時常在新聞媒體上看到海洋廢棄物對環境、生態帶來的巨大影響和危害,衝擊畫面總令人頗為震撼與鼻酸,工業社會帶來大量資源浪費與廢棄物,如何改善此一現象所產生的生態浩劫,是各領域刻不容緩的議題;我們身處於海島台灣,與海洋的距離更是近在咫尺,或可從你我的生活中著手,貫徹回收行為、選用環保材質物品等,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
本期金點設計獎系列報導專訪以「稻殼沙灘玩具組」獲得標章肯定,並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的點睛設計總監韓世國,邀請他就循環材料與設計的專業,與讀者分享觀點。
韓世國
點睛設計創辦人,也是多所大學的兼任講師。
多年實務設計經驗,擅長多種材質運用,獲獎經驗豐富,如金點設計獎、OTOP設計獎與德國紅點產品設計獎等。
2011年創立「DOTDesign」品牌,目前約有60件商品在市場上銷售,創作以生活的趣味為主,讓每個使用者,感受到設計的豐富與趣味性;2015年成立DesignLabs,嘗試讓食物、茶葉、各種豐富的生活元素與設計結合,創造設計的無限可能。
2019年起以循環材料產品設計為品牌主軸,關懷永續議題,展開具體計畫與行動。
現任:
點睛設計有限公司創辦人暨設計總監
中國文化大學、清華大學兼任講師
重要經歷:
2019年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產品設計決選評審暨召集人、沙灘玩具組GoldenPinDesignAward、鳳梨纖維盤GoldenPinDesignAward
2018年「經濟部工業局設計經濟力國際推動」計畫(計畫主持人)、竹叉匙OTOPProductDesignAwards、碎岩蠟燭GoldenPinDesignAward
2017年至2019年花蓮縣文化局文創產業個案輔導(計畫主持人)、德國紅點產品設計獎、點茶ChosenTea1869OTOPProductDesignAwards、點茶ChosenTea1869GoldenPinDesignBestofBest
2016年通過經濟部工業局能量登錄「DE類設計服務機構」4項分項
點睛設計的命名,內含著希望自家品牌商品與更多台灣企業,能為生活增添畫龍點睛的感受,韓世國總監從事設計工作已逾21年,公司主要提供平面設計、包裝設計等服務,並於7年前開始推出自營品牌(DotDesign)商品。
韓世國將設計的價值視為根本,嘗試接觸各式不同的材料,並將其運用在商品中,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是否對材料的特性不夠專精,但對點睛設計而言,材料的專業在於每一個合作工廠或工藝家的本領發揮,設計功能主要是提升製成品的價值;這兩年來,團隊開始致力於環保材料的開發與結合,例如鳳梨纖維、香蕉莖、稻殼等,透過系列產品的推出,一再反映循環設計、循環經濟的概念,也是品牌近期的主要目標。
在地原料二次利用友善地球
除從事設計工作外,韓世國亦長時間投入教育領域,他笑說「韓老師」是他對外的代稱,在教書過程中時常會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反思,加上容易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事物,讓他觸角更多元,也能更靈活的使用各式材料;近年的設計思維偏向「越在地越國際」,如何使在地元素及文化獲得更多關注和發展,是點睛設計欲探究的重點;台灣有許多厲害的傳統工藝,目前遭遇較大的瓶頸在於缺乏跟設計結合的機會,故難以讓大眾了解,韓世國因著自己的興趣和好奇心,主動跟各式材料洽詢合作機會,希冀改變既有產品設計的觀念和能見度,也希望透過設計力量傳遞良善的想法,讓社會跟環境變得更好。
「循環設計」一詞,意指從廢棄物中找尋可能性,從中提煉出一項新的材料製成產品,使用完畢可按照資源分類回收,並可自然分解,達到對環境無害、永續循環的境界,韓世國表示,台灣在處理循環材料這方面十分具有競爭力,再加上自己也想做「好的事」跟「對的事」,遂投入循環設計領域,經剖析發現大部分循環材料商品過於著重於材質面,應用於民生用品時,對手就是成本低廉且大量產製的塑膠製品,可能貴個5元、10元,就會大幅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轉而選擇塑膠品項,若無法單憑純粹的材料獲得市場青睞,設計工作者的功用即在於賦予物品吸引人購買的條件,藉此讓友善環境的經濟鏈得以持續運行。
此次榮獲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的「稻殼沙灘玩具組」,是以中部最大稻米工廠「三好米」,在製米過程產生的大量稻殼回收製作,在不添加塑膠的前提下,如何維持商品良好的強度,是設計團隊與合作工廠面臨的一大挑戰;為讓成份裡的天然稻榖粉末跟天然澱粉橋接,亦實驗了多種原料,在意材料是否可以百分之百降解,且循環設計的商品在高度、溫度、流動性等方面也有諸多限制,研發時曾進行多次測試和角力,也曾發生因為商品射出點不盡理想而更改模具等情況。
韓世國提到,放眼望去,海洋中大部分海廢都是塑膠瓶,若可以製造出能快速分解的瓶器,對環境最有助益,但現階段製作瓶器的技術尚未發展到位,他轉而思考什麼樣的品項是既可能被遺留在沙灘上,也能帶來教育意義;有鑑於量販店販售的玩具大多價格低廉,使用後隨手丟置在沙灘上、最終被捲入海裡成為難以處理的廢棄物的情形屢見不鮮,於是他決定推出稻殼沙灘玩具組,讓小朋友們在玩樂之餘也能關注環保議題。
點睛設計多次獲得金點設計獎的殊榮,2017年更以對環境友善的材料製成的山形禮盒奪下年度最佳設計獎,韓世國表示獲獎帶給他很大信心,讓他相信走循環設計這條路依舊能得到大眾的認可,也有助於推廣商品及理念,讓更多人知悉。
循環設計是件很美也很有意義的事情,但在台灣碰到最大的困境毫無疑問就是成本,韓世國不諱言投入此領域需花費更多心思,但得到的報酬卻不成正比,需要有滿腔熱血和理想才能支撐他持續耕耘,也因此他建議有意願踏入設計行業的人,凡事要保持熱情跟好奇心,面對每項專案都要專注投入,不將自己侷限於舒適圈,而是應勇於邁出步伐,並堅持下去,才有可能有所收穫。
資料及圖片提供」點睛設計採訪」陳映蓁
勤美術館自2012年成立,舉辦過許多貼近群眾的藝術文化活動,第一階段任務已於2018年底畫下句點,新的美術館將由國際知名建築師隈研吾大師操刀,為勤美草悟道街區注入新能量。
2019年初開始進行轉型工程整備期,邁向下一階段之時,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以擅長的策展轉譯與美學設計力,推動一項革新計劃-工家美術館,甫於11月15日正式開幕,藉由打開圍籬,打造一座結合工地、共享概念和美術館創意的基地,亦是新型態工務所的示範場域,除升級工地環境外,更希望透過民眾和社區的參與,展開與工地文化對話的可能性。
建築在熙來攘往的草悟道街區十分引人注目,期望以開放的新型態工務所兼美術館的角色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攝影:CMPPJFoundation
隱身於工地圍籬內的勞動者們,是創建文明的偉大英雄,這股看不見的強大力量,驅動著城市不斷向前邁進,然而,在每片被圈圍起來的荒地裡,辛勤工作的工人們,卻往往因為圍籬,加深了與民眾之間的距離和隔閡,而工作環境也擺脫不了不安全的刻板印象,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思索著是否能夠翻轉工地環境,為隱身於幕後的工作者提供舒適的休憩空間,甚至將工務所引入文化與創意,連結周遭街區,成為大眾彼此共享的生活場域,於是,「工家美術館」就此誕生。
「工」指工程;「家」則是一種歸屬感,而工家的台語「ㄍㄨㄥㄍㄟ」,則是共享之意。
工家美術館基於過往深耕街區的能量,以無疆界美術館為初衷,並以友善工人的初心作為一切的出發點,打造出充滿工地意象的場所。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何承育表示:「如何讓台灣的工地文化被大家知道是工家美術館的起心動念,並嘗試把工地文化的信仰化為精神性的創作。
」
美術館區域本質上仍是工地的一部份,但以實驗的精神,重新定義工地美學,在工人未使用之餘,打開空間,讓一般民眾也加入這場工地藝術活動,促進文化交流及在地認同,希冀透過建築、軟體等安排,再現更深層的文化與社會內涵。
眾多設計力共襄盛舉構建美術館畫面
作為未來美術館的前導項目,工家美術館身負連結過去與展望未來的深刻意義,此次計劃集結台灣各領域創作者共同構建出最獨特的工地視野。
十禾設計的吳聲明建築師在18×18的方形基地中藉由虛(開放)與實(圍籬、牆面或戶外露台)的構成,串起鄰里生活圈,並保留基地原有的兩棵老榕樹,象徵著在地情感,也讓建築被綠意包圍;再以不斷向上層疊的階梯,讓人穿梭於樹木之中,與環境對話,企圖暗示我們所有的隔閡與不了解,都是因為對話不夠而產生,所以工家美術館的目標其實是產生相遇,讓正在創造未來美術館的工人們及民眾,在不同的分時概念下共享此地。
至於內裝設計則邀請無氏製作PiliWu-Design的吳孝儒操刀,他運用鷹架、浪板、三角錐等素材,將其轉化成具實用性的家具軟件,並符合堅固耐用、可隨意組合的特性,「形隨機能」的設計方式是他覺得十分有趣的地方;選用工地常見具警示作用的亮橘色作為空間主色調,再搭配多種具巧思的活潑亮點,如油漆桶吊燈、午休時間用水泥枕等,將工地師傅最熟悉的物件透過他們最不熟悉的語彙呈現,從中找到平衡點,並反轉大眾對既定場域的印象。
而視覺形象設計則完整點出工家的精神,生活起物googoods負責人莊騏鴻考量到工地予人一種未完待續的氛圍,故以未寫完、缺少筆畫的字來表現logo形態,期望藉由大眾的參與,進而完整美術館的全貌;他亦統籌了便當包裝、入口意象裝置、指引系統等,就地取材並融入工地特有的生活智慧。
而開館首檔展覽「荒島工神」則邀請攝影師鐘聖雄、平面設計師廖小子及服裝設計師李育昇共同合作,策展單位爬梳島國脈絡,結合傳統宗教、台灣文化等內容,並將神明文化映射在工地景觀中常見的電動旗手上,傳遞這塊土地的真實樣貌。
藝術家YenShihChieh以工地現場使用的機具、工人常聽的收音機為基本旋律,創作出契合空間主題的背景音樂;盂施甫藝術家的機械動力裝置「涼日」的圓形涼扇則為2樓帶來和煦微風;戴翰泓所創作的戶外公共藝術座椅「工地獸」使用鋼筋水泥等材料,期待能承載工地跟街區共同譜出的故事。
除提供舒適環境之外,工家也與台中在地餐飲團隊「好食慢慢」合作,製作出美味健康又飽足的工家便當,亦研發專屬的工地創意小食,與結合工地文化的特調飲品,供工地師傅與一般民眾享用。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希望通過這項計劃,集結充沛能量,表現出最具設計思考的新型態工務所。
資料及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採訪、撰文」陳映蓁
KUBE是由OMADavidGiaontten和RemKoolhaas所設計的建築,KUBE位於K11MUSEA旁,外型由一個金色立方體和巨型氣球構成,它是一個售賣亭﹑是供閒坐的地方﹑也是活動空間。
OMA管理合夥人建築師DavidGiaontten表示:「KUBE是一個多用途裝置,希望將來到K11MUSEA的人們與在海旁閒逛的人聯繫起來,讓他們專注於當下,共同體驗這個城市,捉住當中與他人偶然相遇的機會。
」
KUBE有別於海旁零售與商業區的建築。
金色立方體是本地工藝咖啡烘焙專門店%ARABICA的售賣亭,立方體的氧化鋁立面會隨光線變化,在不同時分展現不同面貌,為人們帶來獨特體驗。
金色立方體配置著一組石材立方體,可用作座椅及桌子,其組合方式有助人們無意間展開對話。
此配置也帶來舉行不同活動的可能—像以海港為背景的表演藝術,為K11MUSEA以及城中的藝術設計熱點VictoriaDockside注入更多文化元素;當特別活動舉行時,KUBE會安裝上巨型紅色氣球,氣球從維港彼岸清晰可見,是一個「都市頂篷」,將參與活動的人聚合一起,又是一個「城市標誌」,將KUBE定位為讓人們偶遇、受啟發的地方。
KUBE座落的K11MUSEA是由100位建築師、藝術家、設計師和其他創意人才共同努力的成果,被稱為「香港文化矽谷」。
其獨特的文化產品包括精心策劃的藝術典藏,包括超過40件當代藝術品和每週的文化活動。
K11集團創辦人鄭志剛表示:「OMA團隊為K11MUSEA設計的不單單是一個特色建築,更是一個象徵融合維港海濱文化、咖啡文化以及鄰近社區的新空間象徵。
」希望透過多元的文化與日常活動令維港更生氣盎然。
資料及圖片提供」OMA、K11MUSEA 編輯」歐陽青昀
第二所靜修居停將繼續傳遞大自然奧妙、啟發創意思考及提倡可持續發展
由HDHCapitalManagement資助的社會企業HDHP再次與普立茲克獎得主合作,將邀請日本建築師西澤立衛設計第二所Shishi-IwaHouse,並預計在2021年開業。
這次項目的理念與由建築大師坂茂所設計的系列首間精品酒店雷同,旨在為客人提供一個與親朋好友交流並激發創意的居停。
西澤立衛所設計Shishi-IwaHouse 向日本傳統房屋建築致敬,採用日本傳承的度量體制 – 尺貫法,並選用當地檜木、參考日式庭院設計。
從建築至室內設計均由西澤立衛負責,確保整棟建築風格統一,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建築鉅作。
在人與自然的互惠關係及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酒店由10個相互連接的分樓所組成,並以耐用且芳香宜人的本地檜木為主要建築材料。
自多個世紀以來,區內的神社、寺廟及宮殿均以檜木建成,賦予這種樹木一種神聖感。
除此之外,傳統的尺貫法網格系統採用高效能且環保的施工技術,令大部分工序可事先進行及組合並運輸到現場裝合,減少廢物排放,有效將整個酒店建築過程的碳足跡減至最低。
酒店共設有8間尺寸不同的客房,方便個人及團體旅客。
當中還有接待室和圖書室、公共休恬空間和開放式廚房、茶室、澡堂、餐廳等一系列公共設施。
別樹一幟的建築結構為酒店提供多個不同私密度的公共空間,促進客人之間的交流。
坂茂所設計的Shishi-IwaHouseu已經在2019年2月開業,強調自然、建築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不單是一間讓客人休養生息的精品度假酒店,還為企業、社區和客人間提供一個交流及討論的場所。
兩所分別由西澤立衛及坂茂所設計的Shishi-IwaHouse屹立於同一街道上,方便客人共享公共空間,並同時感受兩位日本著名建築師別具一格的設計作品。
編輯」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CATCHON
2019年第12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InteriorDesignAward,TIDAward)競賽在8月31日於日本建築師坂茂所設計臺南美術館2館舉辦頒獎典禮,揭曉各項金獎、新鋭奬、評審團特別獎及年度大獎的得獎名單,同時也首次頒發「幕後貢獻獎」給傲代設計的張澤民先生,藉由這個獎項向所有幕後英雄致敬並表達感謝。
從今年2月中開始徵件的TIDAward,在6月14日舉行複選會議,並緊接著在隔週進行最終決選,最後在7月1日公佈複審得獎名單,CSID理事長龔書章表示,今年TID金獎有別於以往,採不分類的形式,端看作品本身做評選,希望讓許多優秀的作品被看見。
TID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從創辦以來為台灣以及亞洲的室內設計領域帶來新氣象。
第12屆的TIDAward在評選制度做了很大的調整,投稿作品透過更細緻的分類方式,使不同類型的作品在評選過程中產生更多深入的討論;而除了金獎,更增加了年度大獎以及評審特別獎兩個獎項,希望能夠提釋出未來室內或空間設計的創意展現,希望透過上述改變帶領TIDAward開創新的未來。
從2019年的入圍以及得獎名單可以看出此次作品的多元性,不僅囊括日本、香港、中國各地的優秀作品,更展現設計師們對於文化、社會、時代等多層面的深入探討。
第12屆TID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頒獎典禮已經完美落幕,請與我們共同期待下一屆TIDAward會帶來更多精彩優秀的作品。
(名單請依據TID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
年度大獎
2018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
格式設計展策/王耀邦
展覽動能成為地方創生的驅動引擎,一場循環經濟的展演,產業、文化與設計的城市新鏈結。
「2018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光動」將玻璃想像為一個承裝新竹的「文化的容器」的理念下,從台灣小吃攤最常見的143CC.常民玻璃杯出發,連動跨界領域中的優異設計師與藝術家,探討傳統漬物、茶文化、廟宇小吃、城市伴手禮、歐日玻璃設計等生活議題。
使用新竹在地的春池玻璃歷經循環經濟系統所產生的143玻璃杯,隱沒於玻璃地坪,成為展場光線氛圍的主要來源,配合兩側銅鏡與穿透性的玻璃展版,將原本的展覽空間透過無限延伸的視覺向兩側開展。
設計團隊想將傳統運用在新的空間製作手法中,讓民眾漫步於光之上,一起在玻光中漫舞,參觀者將會如光一般,從身體經驗中體驗不同玻璃材質的魅力扭轉人民對於傳統工藝的想像,為玻璃這個介質注入嶄新的能量,成為活化新竹城市的引擎,打造玻璃成為新竹對外的一張新名片。
工作空間類金獎
美暉新辦公室
廈門喜瑪拉雅設計裝修有限公司/胡若愚
辦公室位在泉州老字號「源和堂」的舊廠房。
設計團隊順應原有的空間格局,循著兩條軸線展開,迎賓的軸線上,前臺白色岩板檯面延伸入鋼製梯盒成臺階,另一端延伸成會議桌;另一軸線上串連設計部和總監室,長向燈盒和管槽拉伸空間的縱向維度。
梯盒的圍合和踏步均用U形折板構成,通過穿孔的輕盈來化解結構的沉重;夾層鋼階穿出梯盒成鋼橋,憑欄處俯視空間的構成穿插。
熱軋鋼板的運用,突顯建築原本的工業屬性。
主動房
青埕建築設計/郭俠邑
作品簡介:「雖然是一個工作空間,我希望給人們回到家中,溫暖、回歸的初衷般,建構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
青埕建築設計經過翻新,最大限度減少能源浪費並使用FSC木材、GAINKER建築樹脂、低VOC塗料等環保建材。
斜屋頂延伸出的外觀造型,與家的型態相似,這是個從住家延伸到工作室的概念,工作也可以和家一般,希望人在此可以產生密切的情感。
工作空間類金獎
心傳動物醫院
覺知造所室內裝修有限公司/胡廷璋
心傳動物醫院的發想是溫柔且出自關懷的。
業主期望在院內規劃懇談室,對飼主好好的說明生命狀況。
而這份體貼心意,在設計師的延伸解讀下展開:其實不僅止於單一的懇談室,醫院空間也應該用溫柔語言,來撫慰所有的焦急不安。
回歸生物生活空間最本質的材質,選擇了土壁做為空間的一個重要元素,並藉由空間中的光對邊的勾勒,與區域光源的緩沉,來帶出醫院的神聖感;用弧線擬仿洞穴最天然的形狀,予人安心感。
整體規劃希望具備親切氛圍與寧靜空間,撫慰動物的主人,也提供專業的動物診治。
宋•川菜
廣州市共和都市設計有限公司/黃永才
作品簡介:設計師從《瑞鶴圖》中受到啟發,擷取了「鶴羽」這一微妙的元素,從中建立起空間設計。
用現代的材料與設計手法來演繹的中式餐廳,使用100800塊異性的不鏽鋼磚與399860塊琉璃羽毛構成餐廳的基本形態。
曲面的形態打破了一貫大家對於中式餐廳的想像,形成獨特的空間感受,設計團隊希望客人能夠感受到置身在夢境之中,能夠邊用餐邊感受古代文化的底蘊。
梵几
福州東西室內設計有限公司/陳志曙、李超
房子應該有自己的文化在裡面,材料的選擇也要考究,這座家具展示間施工初期設計團隊往返數次偏遠村莊,找尋可以利用的舊材料,因為這些材料經過時間打磨與包漿後更顯質樸與純粹。
整個空間通過格擋與光線的控制,營造出一種幽暗、神秘,如置身於原始的洞穴世界般,流露出一種獨特美感,與梵几品牌文化如出一轍。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
居住空間類金獎
回家
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張育睿
「打開既有空間界線,重塑物理環境」是整體設計的概念,希望打破一般公寓的固定隔間,放大公共空間尺度,讓視感舒朗延伸。
以綠建築設計思考,透過將靠外牆的牆面切除,留出人、光與風的通道,依著窗外樹影搖曳,再引進日光、景觀及氣流的同時,也創造視覺的延伸與不同的行為模式的延伸,並且減少能源耗費。
室內建材主要以萊姆石泥牆、側柏實木以及生鐵為主,裡用穿透感的設計手法創造無壓的生活環境?隨著移動,希望能創造在同樣的房子裡,看見不同的風景,塑造出貫穿腹地的廊道與開放場域,讓空間感受更加豐富,創造家人在不同角落的交流。
山居
建築營設計工作室/韓文強
「山居」的設計初衷,是基於對未來居住生活的探索。
設計師韓文強追溯人類最初的居所是山洞,定義了它的家園意義。
隨著文明發展,古人有「仁者樂山」一說,回到當代居所是否可能回歸人類居住本源?據此,韓文強大膽提出方案—「山居」,它既歸返,也進化,帶來一種對未來居住生活的嶄新思考。
室內空間中,地面由窗邊向內緩緩抬升成為一個山坡,讓內部人的行為與窗外景色產生立體的對應關係,山下的洞穴是入口和廁所,山上視野最佳的位置是睡覺和洗浴的地方,山坡則是行走、休憩的介面。
讓人工與自然,原始與精緻共存於這個空間之中,激發居住者的感官本能,回歸身體體驗,重拾居住生活的樂趣。
展覽空間類金獎
HappierCaféTokyo
柏成設計/邱柏文、王菱檥
HappierCaféTokyo的造訪者不僅可以沉浸在舒適的氛圍中,更是一個可以讓你改變以及啟發的地方。
利用紙張極高的可塑性,勾勒出不同氛圍的小空間,或坐、或站、或臥,隨著時間流逝,紙張也會捲動前進,並呼應臨時空間的可移動性。
使人們可以隨著心情即興表達、創造和調整空間設計,造訪者能夠輕鬆自在地展現自我並且感染他人,或許獲得啟發,或許傳遞快樂。
臨時建築與裝置類金獎
NOOK光合台東
禾磊藝術有限公司/菲利帕•弗羅伊斯•阿爾梅達、雨果雷斯、吳慧貞
NOOK光合台東是一個城市的綠洲,一個療癒的場所,提供暫時脫離現實的魔幻空間經驗,也提供人們奇遇相遇的可能,探索城市的內與外之界限。
這件空間裝置位在台東舊車站,台東設計中心前的空曠草坪環境上,是一個半透明的白色立方體,被植栽以及霧氣所圍繞,在一角巧妙地撩起,成為人們進入的入口。
由格狀鋼管系統形塑而成,外層包覆了具穿透性、透氣性的網布;空間內部設計了噴霧設施,創造出清透空靈的環境氛圍。
輕靈的環境空間,吸引人群停留,讓人成群結伴來此活動,或享受隱蔽而親密的空間體驗。
品牌設計類金獎
鳳嬌催化室
共序工事/洪浩鈞
鳳嬌催化室的前身原本是紙鋪,由長期投入藝文教育領域的樹火紙記念博物館團隊經營著。
業主希望創造一個紙及自然材質交流與實驗的平台,解構大眾過去對於自然材質的想像,接觸更多不同的創意想法,甚至在與創意人的跨界合作中,迸發出全新的概念與方向,於是「鳳嬌催化室」就此誕生。
整體設計以「遺跡」為概念,打開空間,裸呈建築原有的紅磚牆面,縫隙設置二條纖細固定軌道,懸吊起整片金屬框架,金屬鋼架僅僅只有0.6公分寬的材料尺寸,焊接組裝相當考驗鐵匠技藝,並以燈光及輕盈的展示構架為輔,展現建築歷史與原有材質的美。
新銳獎
海邊檔
LAAB實現室/吳鎮麟
佇立在香港尖沙咀海傍、星光大道入口的海邊檔是香港第一個機動性公共建築,作用是小食亭以及機電房。
港式獨有的小販街邊檔「朝桁晚拆」特色,是海邊檔設計的靈感來源。
早上,海邊檔緩緩打開,像一隻張開嘴的蚌;夜裏,海邊檔闔上眼睛,安靜地聽海。
海邊檔的木條也會上下擺動,一吐一納,就如同海浪潮起潮落。
爲了不打擾既有的風景,LAAB融合了這些建築物的形態,並用紅巴勞木木條重新演繹,讓海邊檔和諧地成爲這裏的一部分。
評審特別獎
高雄水水
一起設計、偶然設計/辜達齊、趙尉翔、曾令理
設計團隊透過位於高雄市港灣邊的地景藝術,訴說關於一個都市人對於自然的想像:我們追求有形的滿足以及理智建構的文明社會,我們也渴望心靈與精神的、純粹感知的身體經驗。
裝置由兩道18米及36米長的自由曲面混凝土牆,築成寬窄不一的峽谷,谷中偶有霧氣,水霧自牆面逸散而出,路徑曲折蜿蜒,人在其中看不到出口;面對陌生與迷失,五感重新成為溝通的主要語言。
峽谷外則覆蓋草皮土坡與夜光磨石地面,在夜晚成為都市裡的一盞夜燈。
不刻意設定機能,讓所有人定義如何自處於這個空間。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
每年秋季,是設計創意產業最忙碌的季節,各大國際展覽相繼展開,而每年都不斷推陳出新的倫敦設計節更是其中的重頭戲,2019年倫敦設計節在9月14日至22日盛大舉辦,為期8天的展會圍繞整個倫敦城市。
倫敦設計節自2003年由英國設計師SirJohnSorrell和創意產業的倡導者BenEvanCBE構思創辦以來,活動的宗旨是希望將倫敦推向領導全球設計產業的指標,今年進入第17屆的倫敦設計節,作為設計師的年度聚會,也是向大眾傳播設計的重要平台,2019年更將展場以及藝術裝置擴大遍佈於倫敦的各個角落,讓整座城市都一同慶祝這項國際設計的盛典;倫敦設計節總共有400多項活動,展覽主要集中在倫敦的11個區域,包含標誌性景點和廣場,並且在各大藝術中心舉辦論壇、藝術家和設計師的講座。
倫敦設計節的總策劃人BenEva說:「倫敦擁有世界最大的創意產業,設計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倫敦設計節在這個需要展示創意的年代,為設計、藝術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
2019年的倫敦設計節規劃了6大項目:地標項目、節慶委員會、裝置藝術、論壇及工作坊、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項目、合作夥伴活動。
其中與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andAlbertMuseum,簡稱V&A)的項目合作也邁入第11年,V&A的負責人DrTristramHunt表示,很榮幸V&A可以再次作為倫敦設計節的中心展場,並在展會中扮演重要角色。
倫敦設計節涵蓋各藝術設計領域的創作,今年的展會中可以看到5大亮點。
對大自然的陳述
TAKETHEPLUNGE/VOLUMECREATIVEINCOLLABORATIONWITHVIRGINVOYAGES
TAKETHEPLUNGE的創作概念來自於對海洋的熱愛,裝置利用可回收的材料製成,TAKETHEPLUNGE描繪的是海底的日落風景,這個獨立的沉浸式空間,希望帶領參觀者進入一個獨特的二次元世界,帶著冒險的精神用全身的感官去感受海洋的快樂元素。
AI科技的應用
AFFINITYINAUTONOMY/DESIGNEDANDSUPPORTEDBYSONYDESIGN
AFFINITYINAUTONOMY是一個機械鐘擺,主軸是希望將創新轉化為感知體驗,鐘擺可以偵測到人的存在,並轉化為動能呈現,這闡述了機器人技術的獨立性和自由意志—AI。
AI近年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參與此項作品的SONY認為:人與科技技術之間的關係將透過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也希望反思科技與人的未來。
色彩與光線的關係
IRI-DESCENT/LIZWEST
IRI-DESCENT是一個以聚碳酸酯、鋁以及二向色薄膜包覆的150個骨架組成的懸掛式立方體,隨著觀賞者在中庭周圍、樓上樓下移動腳步,立方體會隨之改變顏色。
創作者LIZWEST因受工作環境中的輻射光以及各式光線的啟發而有的靈感,希望遊客用新的方式感知這個空間,同時觀察自我與色彩和光線之間的關係。
藝術與科技的互動
NON-PAVILION/STUDIOMICAT,THEREPROJECTANDSOPROUDSTUDIO
NON-PAVILION裝置闡述降低消費主義和生產水平的議題因為這是人類與自然世界及其資源共生的唯一途徑。
裝置運用四根支撐角桿,角桿外包覆鏡面,內裡則是紅色霓虹,透過AR技術,參觀者可以使用智慧型裝置看到NON-PAVILION的不同形式。
環境與環保議題
SEATHINGS/SAMJACOBS
SEATHINGS是位於V&A入口的大型裝置藝術,希望啟發大眾對於全球塑膠系統的反思,探討塑膠的生命週期,以及在未來產品設計的使用。
裝置採用大型的雙向鏡像立方體,高高的懸掛在遊客頭頂的上方,結合動畫展示著海洋的廣闊無邊,也暗示著與人們面臨的挑戰一樣巨大;當遊客進入這充滿影響力的空間,會感受到裝置透過數位和物理展現的全球一次性塑膠危機。
上述的5大亮點,都擁有一個共同核心—人,每項作品都十分重視與「人」的互動關係,從人與環保、環境、科技、未來等層面的關係,創作者藉由藝術創作探討他們對於世界的感知。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LondonDesignFestival
以「華人人文,家庭溫暖」作為核心的居家用品品牌JIAInc.品家家品,專注於提供優質的飲食烹飪產品體驗與服務。
甫於2019年9月中下旬推出的「JIA虹彩鋼賞味」系列商品,與素有「工業設計界一抹溫暖的微風」美譽的日本第一女工業設計師柴田文江(FumieShibata)合作,主打料理、上菜、收納、外帶一「器」呵成的創新飲食烹飪型態。
《室內》雜誌受邀前往參加發表會,並與柴田女士進行專訪,聊聊她的設計思維和理念。
柴田文江FumieShibata
DesignStudioS創辦人,日本首屈一指的工業設計師,來自山梨縣,畢業於武藏野藝術大學。
於日本東芝(Toshiba)設計中心工作數年後,創立自有設計工作室,產品設計跨足電子產品、醫療器材、文具、家具、餐具、生活用品、甚至膠囊旅店等,為眾多知名品牌提供設計服務,獲獎無數,包含德國iF設計大獎和日本GoodDesign設計大獎。
設計風格以細膩、溫柔著稱,被認為是「工業設計界一抹溫暖的微風」,即便經手冷硬的電子產品或醫療器材,都能展現出圓潤、貼心、友善的設計細節和態度。
2014年起,受邀返回母校武藏野藝術大學擔任教授;2018年起擔任日本優良設計獎(GoodDesignAward)評審委員會主席。
日常中的料理和用餐時光,不僅要吃得健康美味,更應該充滿趣味且令人期待。
「虹彩鋼賞味」的鍋具碗盤組擁有多種尺寸和深度,模組化設計搭配完整周邊配件,讓使用者不再受限於飲食烹飪的器具和環境,反而有更多靈活樂趣和自主性。
市面上極度罕見的虹彩鋼製品須經過超過60道工序,並於超過攝氏800度高溫反覆燒製而成,不鏽鋼內胚結合琺瑯工藝,利用全新專利塗裝技術,免去傳統生產過程的電解、酸洗環節,更加環保且安全,也更加耐酸鹼、耐腐蝕;製成採靜電粉體噴塗,琺瑯瓷釉表面薄透均勻,污漬和細菌不易殘留,易於清潔。
在設計上則希望打破對烹飪器皿的刻板印象,鍋具上桌後是極具美感的碗盤,碗盤其實也能上爐火加熱,彼此間不再有明確的界線。
何謂設計?
柴田文江於專訪時提到她在接觸一項新商品的委託時,不單單注重形態和顏色等表象物質,如何賦予產品新的價值、為人們創造新的生活方式,是她所重視的要點;身為一位設計師,她每天都在定義何謂設計的意涵,對她而言,設計的存在是希望可以解決問題,她透過大量的實務經驗來實踐理念:藉由設計,讓大眾的生活更人性化與便利。
好的設計不僅只侷限於模樣外觀,而是必須具備「持續性」的觀念,一項物品應該可以長時間被拿來使用,而非單一次用過即丟,且亦須有「未來性」、「前瞻性」的輪廓,科技和技術進步得很快,她認為設計的價值就是串連兩者的智慧並應用於生活中,因此她力圖在設計師和消費者的角色間換位思考,並關注當代使用者的需求,帶來簡約細膩又多功能的各式商品。
例如本次聯名商品的英文名「Gather」即是由柴田文江命名,她希望突顯料理與用餐的相聚時光,強調「聚」的概念;而模組化的圓弧線條則為商品帶來系列感,搭配多功能配件即可完成多數料理手段,亦可做堆疊收納,適合現今的小坪數居住空間,讓生活不受侷限。
當提及如何維持對工作的熱忱時,柴田文江說其實沒有什麼訣竅,設計對她來說就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無須特別維持,這股力量就已深刻內化成她的一部分,且她自認是個勇於接受挑戰的人,喜歡接觸許多不同類型的事物,也樂於跟他人相處交流,不封閉自己的眼界,多方觀察,對工作就會有源源不絕的想法。
而此次與JIA合作時,除了針對產品與團隊進行討論和發想外,在如何料理食物及保健等話題,亦有大量的切磋和交流,這是她覺得很有趣的地方;因著設計師這個角色,她得到許多不同的珍貴經驗,這些都可以作為養分,並在需要之時轉化成設計語彙。
柴田文江自2018年起擔任日本GoodDesign評審委員會主席,針對未來設計趨勢,她表示從人的需求切入、優化人類生活是日後發展的兩大重點,設計若僅關注經濟性或合理性,反而會喪失其溫度,因此「人情味」一直是她所追求的精髓。
資料及圖片提供」JIAInc.品家家品、DesignStudioS 採訪」陳映蓁
2019台灣設計展於10月20日完美落幕,今年首度移師島嶼南端的屏東,以「超級南─超級南方‧非常台灣」為主題,將屏東的產業、人文、環境與發展,以「超級市場」的概念全數攤呈於貨架之上,等待大眾發掘。
除了位於台糖縣民公園的主展區外,亦規劃屏東菸葉廠、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為衛星展區,集結台灣一流策展團隊,透過設計帶領人們細數屏東的風土故事。
本次《室內》雜誌前往屏東,紀錄展覽現場,並採訪空間統籌設計師朱志康,一探「超級南」始末。
主展區 帶來歡樂的超級市場
主展區擇址屏東台糖縣民公園,由屏東縣政府將原先廢棄的廠房建築修復、更新,成為約2000坪的廣闊展覽空間,今年的台灣設計展為其首次亮相。
場內設置5大主題展區及1家設計賣店,此外,寬敞空間甚至有餘裕規劃休憩及用餐區,結合室外市集、燈光造景,成為民眾閒暇時可以走逛的「超級市場」,將大眾印象中有距離感的設計展,重新帶回日常生活之中。
緊扣「超級市場」主題,空間統籌朱志康設計師以「雲霄推車」裝置貫穿全場,自踏入展場後,手推車即不斷地在身邊環繞,營造動態視覺與環境音效的雙重感受,配合大賣場中常見的巨幅吊軸及不時響起的廣播,將設計展與超市結合,只不過這次架上陳列的不是商品,而是最生猛鮮活的屏東印象。
5大展區圍繞著「屏東」概念,「屏東西」展示農業大縣的特色產物、「屏東製」主打觀光工廠、「屏東YA」則以趣味方式呈現地方人文自然;以及更少見的屏東面貌─「屏動能」推廣具備運動能量的屏東人才及產業,並以「屏安村」嘗試回應台灣高齡化社會的難題與挑戰,發展「全齡共融」的美好想像。
其中,「屏東西」及「屏東YA」的主題同樣延伸自「超市」概念,以下簡單介紹此2區:
屏東西
由「無氏製作」吳孝儒擔任策展人,以「紙箱」為核心,串聯「屏東學」、「屏東人」、「屏東選」3項軸心,透過檸檬、鳳梨、香蕉、咖啡、可可、紅藜等6種隱形冠軍農產,帶領民眾探索屏東農業從傳統走向超級的脈絡。
一開始的6個褐色麻簾代表紙箱,而掀開簾幕的動作則如同時下流行的「開箱」過程,簾後則為另個敞開的箱體,四周箱板成為說明牌,展示該項農產的特色、生產過程、歷年數據等資料,一窺這些冠軍背後的人與地。
其後則為具未來感的白色空間,以超市中常見的透明塑膠簾幕、貨架,以及堆放的紙箱型塑氛圍,亦象徵著農產自摘採到販售、面對消費者的過程。
精選在地特色品牌,運用設計思維梳理脈絡、轉化加值,重新串連設計觀點與地方產業。
屏東YA
由蚯蚓文化總經理游智維策畫,展區名稱來自大眾遊玩拍照必備的「YA」手勢,期待翻轉探索屏東的方式。
去除景點名稱、地址等標籤,改以「轎子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爆量負能量吸收聖地」等幽默的標語,搭配一旁貨架上的圖文、影片或展品,只透露冰山一角,卻勾起民眾的好奇心。
游智維以水文作為屏東景點的規劃路徑,挖掘在地文化,透過當地人的角度表現在地故事與族群特色。
整體規劃同樣扣合「超市」主題,以類別區分走道,「故事」即為商品,若對於景點有興趣,需拿起掛勾上的藍色紙卡至「收銀台」刷條碼,才會列印出關於當地的詳細資訊、文化、推薦玩法等,以全新的方式推廣屏東人文自然景觀。
衛星展區 屏東風土吟新生
除了主展區外,本次亦規劃勝利星村、屏東菸葉廠兩大衛星展區,以及屏東美術館、竹田西勢樂智園區等設計熱點,將設計能量推散至屏東各地,更找來方序中、雜學校的蘇仰志與魚肚白設計,以策展方式記錄下屏東的土地、人文與教育:
勝利星村
勝利星村為日治時期所興建的空軍宿舍群,古樸的檜木建築見證歷史興跌,以此為基地,策展人方序中將今年4月文博會時大受好評的屏東館帶回故鄉,重新定名為「屏東事」,展覽沿用文博會時的架構,以「吟、土、風、人」為主軸,卻因地點而多了專屬於屏東的浪漫。
方序中提到,文博會中以遊戲的方式構思動線,促使民眾對屏東產生興趣,而此次「屏東事」則降低好奇元素,展品分置於不同空間內,規模縮小,但在整體動線及氛圍上更加輕緩悠閒。
屏東菸葉廠
具80年歷史的屏東菸葉廠具有文化資產價值,此次利用廠內空間規劃「屏東教育設計展──底家哦tíjiaôh」、「菸葉廠加工機具保存展─下一步,菸起」、「國際青年設計交流展─DesignPumping」等3場具有教育性質的展覽。
其中「底家哦tíjiaôh」邀請雜學校執行長蘇仰志擔任策展人,運用設計呈現「在地教育」的主軸,展覽以奇幻故事包裝,結合天文、海洋與原民文化3項屏東特色,展場規劃如同一本精美的兒童繪本,鼓勵孩子從生活出發,向文化和自然環境學習。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創意中心、朱志康空間規劃、各策展單位 採訪、撰文」林慧慈
「做這麼多年設計,我發現通常成功的設計案,都是在各種意外、巧合及不得已的狀況下創造出來的,越是艱困的條件,越能誕生出最好、最特別的設計。
」朱志康如此說道。
「超級南」,便是一連串的驚喜與驚嚇集結而成的心血作品。
超級南,也是超級難,離開五光十色的大城市,如何使「設計展」走出同溫層,與大眾生活及土地連結,是本次展覽設計首要解決的問題。
「超級南」空間統籌朱志康設計師。
「我們的第一目標是不要只有同溫層來看設計展,要讓大家知道屏東多棒。
」
展覽主軸「超級市場」,來自一次策展人聚會時的突發奇想,觥籌交錯間,負責「屏東西」的吳孝儒率先提出構思,一群人興奮地討論著,如何以最貼近生活的超市「顛覆」設計展帶給大眾的印象。
然而,「日常」的設計或許才是最困難的部分,每個人都去過超市,但到底是哪些元素構成超市的核心呢?
朱志康嘗試過許多失敗的方案:「貨架」置放於基地廠房之中,看起來如同倉庫般雜亂;「吊旗」無法令人第一時間聯想到超市;小攤位的劃分看起來更像夜市……百思不得解之下,設計團隊決定親身走一趟大賣場,才發現最重要的元素──手推車,而且是行進間的推車。
滾輪叩囉叩囉的聲響加上鼎沸人聲,才真正完整了超市的形象。
手推車總是放著滿滿喜愛的商品,如同將期待與歡樂也填得滿滿的,這正是朱志康希望帶給觀展者的感受。
此外,「去設計化」亦為一大主軸,朱志康認為,這次的展覽是要以設計的能力向大眾介紹屏東,不該固守典型美學而搶走展覽內容的風采,因此他花費許多時間在推翻自己的設計,試圖打造一種普羅大眾及設計師都能欣賞的美,朱志康形容自己是「自斷手腳」,但自結果看來,這個「沒有設計」的設計展確實成功地打破同溫層,在兩周展期內吸引了425萬的觀展人次,突破了台灣設計展有史以來的紀錄。
「這次經驗讓我發覺,只要有決心想做,老天爺真的會幫你。
」
朱志康笑說,一開始完全沒料到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會同意這個方案,畢竟要讓手推車動起來,對文化處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公部門的全力支持,令朱志康十分感謝:「我說我們時間不夠,縣長便協助將場地工期壓縮將近一半。
他們知道他們的目標,也理解我們的想法,這還蠻感動的。
」
為了做出手推車裝置,設計團隊找了從北到南大大小小的工廠,但礙於時間及預算,多數的工廠都不願意冒險,萬念俱灰之際,朱志康在友人的介紹下,找到了雙龍園布袋戲團的吳泳興團主,一位興趣是改裝布袋戲戲台的師傅,他所經手的戲台軌道,能承受人站立其上,輸送帶還能前進後退,因此師傅也相當有自信能完成這項「超級南」的任務。
空間統籌朱志康(左)、手推車執行製作吳泳興團主(中)、日光照明設計總監李其霖(右)
或許是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熱血感動了老天,儘管施工期間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雲霄推車」仍如期完工。
朱志康分享,當大家覺得這件事「很好玩」,便會有熱忱來克服困難,吳師傅如此,設計亦如此。
而另外一位照明設計師的熱忱,也是促使此次設計展成功的關鍵之一。
如何擁有超市的氛圍,但除去超市的雜亂與俗氣,保留優雅美感,是一個巨大難題,朱志康找來李其霖設計師擔任燈光顧問,紙製的燈罩為李設計師學生時期的得意之作,加入進口黃色燈片調整日光燈色彩,造型亦為功能服務,上半部打亮基地天花結構,向下的光源僅露出局部,避免干擾各展區規劃的燈光,中央露出微光的內層則修飾了燈具造型,使展場氛圍在入夜後呈現不同面貌。
「設計就是要在吵吵鬧鬧的過程中,顛覆再顛覆才能前進。
」
具有多年國際經驗,朱志康認為,台灣近年來的設計越來越好,在此次的設計展裡,他也看見許多年輕而優秀的設計師,且風格相當多元。
他提到,10年前社會上普遍推崇同一種主流設計價值,也因此,設計師很容易被取代,但這2、3年來,朱志康看見某種「台灣味」隱隱然自土地萌芽而出,或許會經歷不斷地顛覆、重來的過程,但若台灣希望像德國、義大利那樣,擁有屬於自己的設計,這種階段性的陣痛便是必須。
朱志康也分享,有越來越多的業主願意在設計上冒險改變,例如他近期參與的台北陶朱隱園豪宅設計案,以及此次的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台灣的設計能力與環境其實不差,如果遇到願意給予信任及揮發空間的業主,朱志康鼓勵年輕的設計師應該勇敢嘗試、冒險,為設計開創亮點。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創意中心、朱志康空間規劃
攝影」李國民
採訪、撰文」林慧慈
一年一度備受關注的金點設計獎(GoldenPinDesignAward)已於日前公布標章得主名單,今年共有64件作品入圍「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並將於2019年12月5日頒獎典禮揭曉最終得獎結果;而《室內》雜誌作為金點設計獎官方媒體合作夥伴,也將進行一系列標章得主深度報導。
本期將介紹由WeGRAPHICDESIGN(維莉圖像工作室)所創造的基隆和平島公園品牌識別系統項目,邀請負責人Willy與讀者聊聊她的創業歷程、以及在實務操作上的觀察想法。
WeGRAPHICDESIGN
「圖像是我們交流的方式」。
WeGRAPHICDESIGN相信視覺語言應該是簡單、直接的,也相信視覺可以創造溝通方面的力量!工作室持續採用「設計思考」提供解決方向,世界無論如何快速變化,提供「以人類為中心」的方式應對所有環境變化,透過設計思考驅動概念,創建品牌標識、視覺藝術、導視設計、包裝設計、出版設計和內容創作,持續建立跨界合作執行解決方案;最大的優勢是透過積木概念構建每件專案所對應的人力及收費方案,強化客戶與團隊協調能力,激發共同協作的創造力和執行力,落實設計思考和實作執行的真實融合。
在進行品牌識別系統的規劃時,首先需要深刻了解企業組織架構、精神主旨等細節,充分了解背後的發展歷程與未來目標,才有可能從中找到突破點,設計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標誌。
因此Willy初接觸委託時,會先提供一份公版文件給客戶填寫,讓彼此初步了解,確定簽約後,會再提供正式文件資料,並陪同客戶撰寫,在過程中清楚且循序漸進地領導問答,剖析客戶內心真正的想法,找出品牌發展的軌跡;Willy說,視覺設計需要吻合品牌的生存模式和競爭概念,才有可能延伸出更多細項發展,如何讓品牌在同性質的領域裡被消費者記住,進而產生影響力,是她覺得品牌識別系統最有魅力的地方。
和平島公園品牌識別系統二三事
以和平島公園一案為例,團隊希望朝「地質公園」的方向前進,期待藉由開放這個往昔為軍事管制區、以及因颱風侵襲而封閉的絕景秘境,活化整座城市的發展,因此在品牌定位上以「觀賞奇岩地景不分晝夜」作為地質公園的核心,並啟發標誌的發想源頭:從和平島這三個中文字中發展出相對應的「晝、夜、島」符碼,宛如永恆不滅的奇幻之美。
標誌可組合,也可個別拆解靈活使用,「和」字中的太陽說明日出日落的絕美景觀;「平」字的星光隱喻綻放在星空下美麗的奇岩;「島」字中的島嶼則賦予海浪和島狀意象的連結,象徵大地孕育著豐沛生命力。
公園經營團隊圍繞著與自然共存的理念,將解禁的秘境如曾被外國媒體選為全球最美日出之一的豆腐岩,和眾多隱藏版的奇岩怪石、海蝕地形,透過商標設計闡述和平島不分晝夜都很美麗的意蘊,大眾觀看這個視覺即可直覺性地聯想到和平島景象,強化品牌予人的記憶點。
「非常開心能為自己的故鄉基隆盡一份心力,將品牌識別的概念帶進這座港灣老城鎮,並希望藉由金點設計獎的傳播力,吸引更多有才華的人回鄉,活化在地,發展出更具未來和競爭力的城市願景。
」爽朗的Willy在採訪時如此說道。
和平島公園為OT案,政府投資興建完成後,委由民間機構營運,針對視覺形象部分,公園方在初期徵求許多設計師參與面談,大多數設計師提出所謂CIS概念(企業識別系統,在台灣目前大約僅著重於其中的視覺LOGO),而Willy團隊則提出「品牌識別系統」概念,著重於探討品牌的核心價值,並從中找尋與他人的差異,藉由視覺效果脫穎而出,確保具有高辨識度。
表現一個品牌的途徑,不僅止於LOGO,而是透過承諾、品質、服務等多面向組合而成,Willy說她曾提供公園團隊一堂「品牌干我屁事」的課程,以簡報逐頁導出品牌觀念建立的重要性,例如當一個人穿著制服時,其行為舉止會讓外人對公司產生直覺聯想,由此可知真正的品牌價值是有形和無形的加乘,是全體員工必須維護的使命。
除了操刀和平島公園的LOGO設計外,亦針對伴手禮部分進行腦力激盪,她從「如何把和平島公園的地質人文,帶回家!」角度切入,打造出「史詩泡沫劇-仿書精裝岩石手工皂禮盒」,禮盒材質選用日本水漾紙,從400多年前為了爭奪和平島,西班牙給荷蘭的第一封戰帖延伸,揭示和平島從17世紀以來的殖民與軍事基地過往,透過簡述島嶼歷史,重現在地人文故事;而內容物則與基隆在地手工皂餅業者沐澧合作,取公園中頗負盛名的豆腐岩、蜂窩岩、燭心岩的造型,用天然原料手工製作出岩石皂,讓遊客可以將奇岩怪石帶著走,跳脫一般伴手禮的想法,不僅具有和平島公園專屬的代表性,亦兼顧了生活實用性和保存便利性,還原當地時空舞台的理念更讓禮盒榮獲2019年基隆十大伴手禮的肯定。
Willy在經手品牌識別系統時會做通盤設想,讓所有周邊商品、指示規範、事務用品都以此為主軸呈現,企圖以文創方式展現基隆獨特的土地美學,持續傳播文化力量並強化地區經濟發展。
設計思考的養成
詢問Willy身為一位品牌識別系統設計師,需要具備的條件有哪些時,她以自身經歷為例,認為「設計思考」的培養非常重要,在每個委託案中,最精華的即是與客戶說明溝通的PPT簡報,簡報由兩部分構成:客戶現況&想到達的目的,兩者之間的鴻溝該如何被串聯,就是設計思考發揮作用的時刻。
品牌識別系統就像是武器,明確且容易留在大眾腦海中的計劃才可行,Willy憑著過去十幾年任職於台灣前十大4A廣告代理商創意部門所累積的專業經驗和設計思維,從各領域、角度剖析不同解決方案的可行度與平衡性;執行專案時會採取「積木模式」,因應客戶所需,在每個環節加入不同跨界創作者共同參與,以多元思維詮釋創意想法,簡化意圖並加強品牌精神和圖像的連結,以達成客戶要求。
Willy提到在廣告公司時經常得同時間操作數個案子,蠟燭兩頭燒,如今身分轉換成設計師後,可以按照自身腳步和預定時程盡心完成每項委託,也因為跟客戶關係變得更直接緊密,亦從中獲得許多真摯的友誼。
工作上的挑戰接踵而來,享受壓力也是日常一環,她建議有意願踏入此領域的人,要練就隨時偵測自己不足、並迅速補給的能力,也要保持正能量,避免讓工作情緒影響周遭的人;此外,她也分享自己是在39歲才踏上創業之路,鼓勵有志之士不要因為種種外在限制,而阻止內心對於設計的熱情,企盼有更多人才進場,推廣與設計共存的美好。
同場加映AGAR-AGARBrandDesign
WeGRAPHICDESIGN近期亦完成一個基隆傳產品牌的案例。
台灣北部海岸的「原生藻類鳳尾石花菜」,從日治時代便以採集式經濟活動延續至今,為讓無形文化的觀念與時俱進,從事水產批發的基隆岑品事業創建了傳統產業活化重生計劃,致力於發掘基隆在地的獨特海洋食材,並以領先技術革新傳統工法,將原本採集後石花菜須經六泡六曬才能熬煮食用的限制,轉化為即拆即食的特產伴手禮,縮短產地與餐桌的距離,創造「在地人情味,以食材旅行」的體驗。
品牌設計以「合文創字」作為核心,拆解原生藻類鳳尾石花菜的鳳、尾兩字,再重新組合而成,風格調性則參考早期日本琉球的海女採集歷史文化。
資料及圖片提供」維莉圖像工作室WeGRAPHICDESIGN 採訪」陳映蓁
2019年「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決選實地評勘甫於9月7日至8日落幕,主辦單位遠東集團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與評審團兩天走訪了台北、台中、台東等地,實際造訪入圍的5件作品,並與建築師進行簡報和對談。
《室內》雜誌獲邀隨行,並在旁聆聽評審會議,最終結果由「池上穀倉藝術館」奪得首獎,「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獲佳作,「繼光工務所workstationJK」則為評審團特別獎。
遠東建築獎除持續提倡建築的突破與創新外,為關懷建築文化的傳承和活化,並期許藉由老舊建築的新生,倡導本土環境的永續發展,故第三度舉辦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
此次共有5件作品入圍決選名單,分別為:陳冠華「池上穀倉藝術館」、陳宇進與楊家凱「台中文化創意園區R04展示館」、賴人碩與吳建志「繼光工務所workstationJK」、王銘顯「鴻根雅筑」及沈庭增「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
此次決選評審團包括召集人暨主席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杜文正設計事務所主持人杜文正、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新北市政府副市長陳純敬、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張清華、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蔡元良,而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以及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執行長黃茂德等人亦隨行。
首獎
池上穀倉藝術館: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陳冠華+大直設計
本屆獲得首獎的「池上穀倉藝術館」,2014年由台灣好基金會發起,美學大師蔣勳促成,池上農民梁正賢先生提供老穀倉,並委託陳冠華建築師進行改建。
陳冠華於簡報時表示,已有60年歷史的老穀倉,曾是池上居民耕種收穫的重心,卻因時代和環境轉變而廢棄,現改建成藝術館,其形式及本質應以「池上的生活及美學」為出發點,讓此處成為「聚集」、「整理」、「滾動」、「再生」的文化據點,他率領元智大學團隊長時間於池上深耕,藉由探訪當地的歷史軌跡、日常生活點滴等過程,描繪出穀倉重建的輪廓,再透過「參與式設計」的概念,廣邀在地居民一同參與,激發出更多設計靈感,也加深與社區的黏著度和共鳴。
建築師秉持著「池上的穀倉,大家的藝術館」想法,希望此處不僅可以成為池上居民的休憩之處,也可以提供造訪遊客有別於都市五光十色的華麗感受,整體建物盡量融入鄉野間,保留既有穀倉的木桁架,僅以必要金屬做結構補強,外觀上則以黑色斜瓦屋頂和低矮簷口作為主要意象,呼應池上農舍的樣貌,也隱喻舊屋改造的新舊融合和延續,材料選擇輕質水泥纖維瓦,減輕重量,並加強屋頂的抗震、抗風能力;空間上則新增西向圓窗、西南向角窗開口,強化與池上大街的連結,北向設置玻璃長廊,除作為主要入口外,也是過渡內外的中介場域,並將穀倉的封閉轉換為藝術館之開放性。
考量節能和永續經營,多處開設高天窗,採自然光漫射為展示光源,且引動空氣的自然循環;輕質屋瓦減低結構負荷,且以多層次方式鋪設,達到隔熱、隔音等效果。
佳作
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沈庭增建築師事務所/沈庭增
本次榮獲佳作獎的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前身為1975年完工的美工大樓,深受現代主義建築思潮影響,有清楚的樑柱系統、水平開窗及挑空的大廳等,經歷多次裝修後,建築體內外部的連結性逐漸被削弱,且失去原有水平性;建築南側的校園空間在這十多年間變成一片開放草原,建物本身卻維持著背向和封閉狀態,阻斷了人與草原及三棵楓香互動的機會。
沈庭增在改造時,規劃出建築物內外連結的新關係,他透過打開牆體、鋪設開放平台等手段,讓空間進行雙向延伸拓展,並增設高度2.5公尺的黑色鋼板簷體及透空金屬網牆,藉由輕盈穿透的構造,讓平台和建築之間彼此延伸,創造新的生活場域。
沈庭增提到,改造的過程中所新增的附加物並非想覆蓋舊有建築的輪廓,而是重新思考建物與環境的關係,希望以有層次又柔和的手法,消弭新舊之間差異,帶出對話的可能性,並讓建築重回校園。
評審團特別獎
繼光工務所workstationJK: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賴人碩吳建志
「繼光工務所workstationJK」則獲評審團特別獎,基地位在台中市中區,是一個從日治時期便開始發展建設的老社區,隨著時代改變而日益沉寂。
建物的殘破對建築團隊來說並非問題,反而是將其改造成適合工作和生活的場所的絕佳機會。
連接外部的1樓,建築師團隊當作社區街道的一部分,室內的磨石鋪面和落地窗也延續這樣的想法,宛若騎樓般完全開放,也被視為連結生活的場所,大量活動可以在此處上演;而2樓則是主要工作區域,空間上不做分隔,以大面積共用桌面的工作方式,讓數個小型事務所的設計者共享,讓交流和討論能自然而然發生,成為彼此學習、協同合作的工作場域。
除讓老屋新生外,建築師也希望活化城區,帶來多重空間的當代新體驗,回應社會與建築之間的相互導引,並從中實踐。
入圍決選
鴻根雅筑: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王銘顯
入圍決選的鴻根雅築因祝融關係,只有牌樓與兩旁紅磚牆保留下來,上五下二的特殊拱圈形式極具保存價值,加上業主對起家厝的情感,建築師遂決定保留舊有牆面及其語彙,能充分感受歷史氛圍。
室內主體興建的新建築物除重視空間機能佈局外,再透過材料接合和構造系統的整合,曲線造型的清水模板表現出嶄新風貌;室內最終由三道曲線構成,其中兩道形成斜屋頂設計,使屋頂呈現漸變模式,第三道則為承重牆,讓垂直或水平面都為曲面形式。
在夜間照明上,希望在略顯蕭條的街景中,注入古典又前衛的光環境,在立面拱圈和人字屋簷的投射強調曲線線條,而在內部垂直動線上則輔以層次豐富的光影變化,宛若科幻電影場景。
台中文化創意園區R04展示館:台灣餘弦建築師事務所/陳宇進楊家凱
R04整建計劃是對舊有建築保存及再利用提出了空間重生以及創造都市議題的新視野。
建築前身是舊台中酒廠之洗瓶及裝瓶工廠,廠內遺留與國外購買的洗瓶機,在新計劃中,巨大的機器變成園區的公共藝術,建置於地下一樓,連結新舊記憶。
設計概念視展演館為給下一世紀台中人的瓶中船,建築團隊將原本工廠的輕型鋼架屋頂拆除,置換成一個有深度的新架構,企圖轉化瓶中船概念,將屋頂塑造成一個既是瓶、亦是船的新物件;室內空間乘載著大多數R04館的新機能,漂浮在舊建物內,藉此在舊建築內創造出一個相對的外在空間,成為園區開放場域的一部分。
評選過程紀實與結論
本屆「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特別獎」的評選會議共分三輪不記名投票,「池上穀倉藝術館」於第一輪即獲得最高票,第二輪確定獲得首獎;在第三輪投票中「繼光工務所」以及「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兩者票數難分軒輊,評審團認為繼光工務所型態特別,兼具人文和社區關懷,但卻較偏離建築設計本質,故給予特別獎,而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則獲佳作。
首獎獎金50萬元,佳作與特別獎同為30萬元。
本次決選評審團與主辦單位合影,左起:蔡元良、杜文正、王榮進、范巽綠、徐旭東、林平、張清華、陳純敬及黃茂德。
(吳劭璿攝影)
評審之一的北美館館長林平女士於會中提到,她期待在作品中看見過往老屋的歷史時間軌跡,再從老中看到當代新詮釋,不論是透過視覺或在地文化的淵源,建築在當代社會中應當扮演的角色為何?其意義是否能大於建築本身,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蔡元良建築師則說,老屋再生最重要的是了解何為建築既存狀況,改造過程中如何保有未來發展的彈性,是否有「接續過去、展望未來」的觀念,則為評選標準。
綜觀本屆得獎作品,「社會性關懷」為精神主軸,例如池上穀倉藝術館保留在地性,又兼具前瞻性,透過社區和基金會的協力,讓老屋具備永續發展的願景;實踐大學B棟建築改造案則有著謙虛、與舊有建物對話的氣質,在新舊建築連結方面處理得十分細膩,整體利用減法概念呈現,給予新生命卻不抹滅舊有建物的美麗,也希望藉此獎項鼓勵學校考慮舊有建築的未來發展性;繼光工務所1樓開放給社區民眾使用,2樓作為6間事務所的共同辦公空間,與周邊社區緊密串連,讓社會實踐在此處產生可能性,其帶來的全新發展模式值得被推廣。
而評審團召集人暨主席范巽綠女士認為,老屋改造需要具有與「地方創生連結」的要素,以豐厚的改造內涵賦予舊建物新生,期許能藉此翻轉城市風景。
資料及圖片提供」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各建築師事務所
採訪、撰文」陳映蓁
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台灣光環境獎」邁入第2屆,於7月截止報名,並於8月公布10件複選入圍作品,再於其中評選出3件作品入圍決選,最終將於11月底舉行頒獎典禮,公布得獎名單。
本次決選作品遍布北、中、南,功能面向廣泛,且涵括室內外光環境之營造,《室內》雜誌於頒獎典禮前,專訪3件決選入圍作品照明設計師,分享其設計理念,並談談他們對於台灣光環境現況的看法。
《光間──流動的靜謐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空間重塑》
提到美術館,許多人會聯想到的便是黑暗、安靜,而略帶點沉寂的空間,光束聚焦於牆面畫作上,或者自上而下投射雕像,高對比的光與陰影,其實並不利於欣賞藝術整體之美。
高雄市立美術館於2017年轉型行政法人後,期待展覽內容自傳統殿堂型藝術更加拓展,邁向當代性新型態美術館,為滿足展覽內容多元需求,空間的改造勢在必行。
自104、105兩間最大的複合式展間始,由禾磊建築提出「光間」概念,並邀請沁弦設計參與照明設計。
林靖祐設計師提到,「光」在展覽空間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除了營造整體氛圍外,亦需襯托展覽作品的最佳狀態,此作以多迴路分段調控的「光膜」系統作為主軸,輔以空間設計,清楚界定不均質的自然日照與可控的人造光,使展品不會受到天候影響並能擁有均勻灑落的頂光。
不同於傳統聚光燈的「黑盒子」展覽型式,柔和的環境光除了提供空間中的基礎光照,更使「人」成為空間中「存在」的一部分,同時也使高美館成為國內公立美術館中首個採用科技光膜系統打造的新型態展覽空間,賦予觀者新的美術館體驗,進而與展覽產生不同互動與情感交流。
除了以天花光膜營造環境光外,亦輔以可單點調控的軌道燈作重點照明,使空間更適於配合各展覽主題及展品差異,且兩者皆可以無線wifi調整不同亮度,方便展覽照明因應內容彈性呈現,並避免因空間尺度過大導致不利施作的問題。
設計師認為,當代的美術館應該提供簡單而純粹的空間,但保留無限可能性。
美術館空間的主角為展品及觀眾,空間僅作為舞台,提供各藝術家與策展團隊恣意發揮,他舉例,自展間完成後的展覽,策展人不約而同地選擇將兩展間以一明一暗的方式配置,使展覽內容具有更多變化。
林靖祐分享,良好的光環境並非精雕細琢,而是以人為本,使空間中的人感到舒適,然而目前台灣公共空間普遍有過亮、眩光、色溫不均等的問題,因此如何喚起大眾對於光環境的敏感度及要求,便成為重要且首要的任務,同時他也期待此次「光間」帶領高美館自殿堂走向融入式展覽體驗空間的改造,能為台灣大型藝術展覽空間光環境提供新的思考。
資料及圖片提供」沁弦國際設計、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攝影」趙宇晨
採訪」林慧慈
由350根孟宗竹及3萬片竹篾編織而成,恢宏的線條起伏比喻台灣中央山脈意象,白日裡因竹編材質而樸素靜雅的竹跡館,在夜間加入燈光輔助後,卻儼然成為金碧輝煌的宮殿。
陳怡彰設計師提到,照明設計不應為空間加入過多註解,而是著重於如何透過「光」呈現空間建築理念,並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以本案為例,即著重於呈現設計者對於建築結構及竹製材質的理解及應用,透過夜間照明吸引民眾親近,並保留未來多元使用的彈性。
《2018台中花博竹跡館》
竹跡館在內部空間、外觀結構及周邊環境3個層面皆有不同考量:內部透過燈具選擇與配光布局,使用3000K的暖白光色,從低位斜打光線強化竹編牆面質感,並避免強烈明暗對比;外觀利用水面上方陰暗處隱藏燈具,僅打亮主結構部分,再藉由內部透出的光源產生「Lanterneffect」,配合竹造鏤空設計,營造不同視覺穿透層次;周邊環境則以「和諧共處」為旨,刻意減少外觀照明表現,使展區與公園不因建築強烈光感而變得晦暗,僅利用竹跡館周邊的水池反射倒影,使虛實對話。
除了作為公共裝置,本案亦考量花博期間的容納人數及空間舉辦活動的可能性,為此將照度提高至150到200勒克斯,佈光時亦兼顧垂直面需求。
設計師希望竹跡館無論是在花博期間作為博覽會場館,抑或回歸鄰里休憩空間,光環境的營造都能延續空間的表情,利用「光」拉近民眾與空間的距離。
陳怡彰將照明設計師的能力比喻為一把鋒利的刀,依照設計者思維的不同,刀具能傷人亦能成為烹飪美饌的利器,因此作為光環境設計者,除了專業之外,更需要擁有良善的「處世態度」,才能善用能力,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光環境。
花博期間滿滿的觀展人潮成為其設計理念最好的證明,閉幕後由民眾主動發起保留竹跡館的行動,也使陳怡彰相當感動,他強調,照明設計並非為使人「看到光」,而是藉由妥善規劃,以光串聯環境、空間與使用者,使空間融入環境之中,並讓使用者感受到空間的美好,最終產生情感連結,將光環境設計的思維融入日常生活。
資料及圖片提供」偶得設計、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攝影」夏新建築攝影工作室/楊士宏
採訪」林慧慈
談起「迪化半日」的案子,與陳宇晃設計師緣分相當深厚,設計者為多年好友許華山建築師,而業主尋覓已久的老屋,便是自己大嫂的老家。
《迪化半日》
本案為迪化街上的茶文化空間,第一進作為商業用途,展示並買賣茶具及陶藝品,經過中央庭院後,第二進則為茶屋空間,能在此休憩飲茶,也會舉辦茶文化相關活動。
基地為百年古宅,具有歷史建物價值,第一進建物結構皆需避免更動損壞,同時整體氛圍也需融合於迪化街歷史街區之中。
設計師將此案的設計主軸區分為二,一是情感連結,以光呈現台灣熱情好客的「奉茶」文化,配合長型街屋特性,燈光自前而後越來越暗,希望營造越來越沉靜的氛圍,安定人的心靈;其次則為永續保存的概念,避免更動原先建築,大多選擇活動式櫃體,並活用基地原有的文物,如沙發及石臼等,以微光點亮,訴說空間原有的故事。
考量預算限制,設計師將照明迴路分區,提供業主依照室外光線手動調整燈光,特別的是,設計師規劃在夜間關閉天花照明,僅保留少數光源,使空間整體更加內斂沉穩。
而戶外騎樓燈光亦降低亮度,僅打亮材質營造歷史感,使行人視覺能受到店內吸引,進而產生一探究竟的動機。
除了以明暗型塑氛圍外,此作照明的另一重點在於呈現茶具及展示品,將線型LED燈嵌於展示櫃層板下方以隱藏燈具,自上而下的照射則能修飾茶具,陶藝品部分則利用層櫃錯落空間,自旁打間接背景光,以突顯展品質感。
以「恰到好處」為設計準則,不缺乏亦不過於浪費,僅以適量的燈光點亮空間。
陳宇晃認為,照明設計中最重要的部分即是「傾聽」,由於案件大多為團體作業,如何傾聽彼此的意見,同時尊重建築與環境,藉由光彰顯空間的故事與涵義,是照明設計師的職責。
他特別提及近期由台電主導的「點亮十三層」計畫,儘管目前台灣多數人對於照明的理解仍不足,但在中強光電基金會等單位的推廣下,越來越多人投入照明設計的領域,也帶動公部門的參與。
陳宇晃也希望能透過此案,傳達照明設計的「簡單」,光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不需要大尺度的空間或預算,只要找到適合的照明設計師,便能擁有良好的光環境品質。
資料及圖片提供」原碩照明、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攝影」游宏祥攝影工作室/吳國豪
採訪」林慧慈
由梁志天設計集團創始人、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聯盟(IFI)主席梁志天發起的第一屆IFI全球大獎計劃(IFIGlobalAwardsProgram,IFIGAP)於2020年2月26日在杜拜圓滿舉行。
IFIGAP是室內建築/設計領域的全球最高榮譽獎,旨在選出及肯定國際最優秀的設計師及設計作品。
IFIGAP共設四個獎項:IFI大獎(IFIPRIZE)、IFI同業貢獻大獎(FellowsofIFI)、IFI設計新聞獎(IFIDesignJournalismAward)及IFI卓越設計大獎(IFIDesignDistinctionAwards)。
(詳細得獎名單請見:https://ifiworld.org/gap/ifi-gap-winners/)
IFI獎座由國際知名設計公司 ZahaHadidDesign 精心設計,並由頂級意大利天然石材品牌 CITCO 定制。
獎座的流線型幾何設計充滿動感,以10款不同的石材來劃分設計類別,並運用同一款石材展示金、銀、銅獎的聯繫,表達合力創作出卓越設計的精神。
本次共收到來自38個國家及地區,近600份參賽作品。
其中最高殊榮的IFI大獎由Gensler創辦人ArthurGensler先生奪得,以表揚他在室內建築/設計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ArthurGensler同時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客座教授,並獲選美國《室內設計雜誌》(InteriorDesignMagazine)的名人堂的特許成員。
同期舉行IFI全球會議及IFI全球會員代表大會。
在歡迎儀式上,梁志天先生代表IFI與杜拜市簽署IFI室內設計宣言,旨在推動政府和當地設計行業的聯繫,為雙方的合作提供建議。
梁志天在任主席期間,IFI與不同國家和城市簽署並落實了此宣言,包括日本旭川市、瑞士蘇黎世、上海、廣州、深圳等。
至今,全球已有127個國家和城市簽署此宣言。
而在IFI第29屆全球會員代表大會上,匯聚了全球近20個國家及地區的業界協會代表參與,梁志天為IFI57年歷史來首位華人主席,今任滿主席職務,正式交棒予TitiOgufere女士及新一屆理事會。
圖片及資料提供」梁志天設計集團
編輯」林慧慈
2016年成立的《筑子》,是以台灣原生竹材為料的竹編工作室。
創辦人兼工藝師楊筑鈞,取自己名字中與「竹」的相關來為品牌命名,她笑說這個巧合讓她對竹編工藝有種更親近的感覺,輕柔的品牌名稱也有助於拉近與大眾的距離;筑鈞藉由無碳的手工生產方式,賦予逐漸凋零的傳統技藝新生命,並傳遞她對土地的尊重關懷,以及對日常生活的真誠心意,希望將這股力量,感染更多關心環境與工藝的夥伴。
“竹材的處理是減法,編織則是加法。
透過竹篾一根一根有條理地加上,以竹編特有的圖樣,編織成器皿的模樣。
”
筑子
筑子,以工藝師楊筑鈞自己的名字中與「竹」的相關來命名,成立於2016年,起初作為紀錄投入學習台灣竹編工藝的過程的平台,希望能夠將竹編的技術以圖像、文字的方式分享給大家;並於2017年開始開發相關生活器具。
在還沒開始學習台灣竹藝之前,她從事包袋設計的工作,善於用電腦繪圖,以多元布樣變化做出不同的質感搭配,出於對包袋的喜愛,遂開始學習真皮車縫、手縫,透過手作摸索,開啟了對於材質的好奇心與手作的熱情。
但楊筑鈞始終在找尋有沒有什麼材料從生長、取材、到生產都能夠更貼近大自然,直到接觸竹子。
竹子是亞洲原生、取自於山林的植物,生長週期相較於木材短,且可依據不同的製作需求取材不同年齡的竹子。
竹藝編織需要透過職人的雙手,耗費很長的時間和精神,從選材、材料處理、手工製作成品,一步一步耐著性子完成。
雖然很耗時,產能也不如機器大量製造的快速,但能透過雙手,親自打造著心中理想的生活器物,以這樣的方式傳遞自己的心意與信念。
筑子持續開發兼具現代美學與實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目前已有5系列商品,如六角孔菊花邊隔熱墊、杯墊、淺盤、花器、果籃等。
挑選台灣在地原生竹,透過處理方法的不同,產生色彩、質感各異的作品,也可根據需求,客製獨特商品。
「竹編,在日本可是被稱為竹細工」,採訪初始,筑鈞便分享到。
由此可知,竹編工藝的精細是眾所皆知,但造就這份細膩品質的背後,所需耗費的時間與人力成本,卻是竹編技術在台灣日益式微的原因之一。
在踏入竹編的世界前,楊筑鈞是位從事包袋設計的工業設計師,她身處在一個大量「量產」的產業,雖然製造這件事某些方面來說有其必要性,但卻讓她內心燃起一股罪惡感;另外,她也不停的在思考有沒有什麼台灣在地性,且又符合環保的材料可以運用,在某個因緣際會下她接觸到台北工藝中心的竹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她慢下了生活步調,重新檢視自己,並喚醒了幼時對於手作的記憶和溫度。
用天然中藥材作為染劑,雖然耗時,但卻對人體和土地無害。
談到創立品牌的緣由,筑鈞表示當初架設粉絲頁的目的單純就是紀錄與分享自己學習竹編的點點滴滴,爾後開始有些異業合作和商品推出的機會,在多方嘗試下《筑子》開始有了品牌的雛型,她以台灣原生竹材進行編織,以多元的產品、和工藝學習課程來推廣竹編,透過「手藝傳承」、「知識分享」、「工藝設計再進化」等理念,讓經典編織工藝再次回到你我的日常。
竹編的美,是由時間與耐心淬鍊而成
筑鈞說,她希望讓傳統手工藝可以回到現代生活,由於植物編織的在地性強烈,製作出的器皿形狀跟編法,其實背後都有其故事或意涵,因著地區的差異,其代表的生活道具也有所不同,而材料運用也非常有就地取材的特色。
每一項成品,都是製作者投注大量心力的結果,她相信自己的真誠心情和手作溫度會透過作品傳遞出去,企盼可以用有著滿滿心意的器皿來跟大眾交流。
竹編花瓣果籃為2019年新品,能夠放在廚房承裝水果、薑、蒜、乾貨等;流線型的自然編紋,也適合擺入植物,作為室內裝飾。
此外,筑鈞平常有在練習馬拉松,雖然這件事看似跟竹編創作八竿子打不著邊,但不論是工藝創作或是馬拉松,兩者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毅力,透過練習馬拉松,她強化了自身的耐心,學會在跑步過程中找尋值得關注的事情,她將這些領悟投射到竹編工作上,督促自己每天都要花時間做一些基本功,與竹材培養感情,讓自己的雙手和身體記得律動,保持對所做之事的熟悉和熱忱。
六角孔編花器亦是新品,運用六角孔立體編織技巧,置入常見的玻璃罐,賦予植物造景新裝。
有鑑於近代居家以簡約俐落風格為大宗,為使其協調的融入現代室內空間,作品造型盡量簡約,並以「老手藝,新工藝」作為產品開發的主軸。
至於材料的蒐集與處理事宜,楊筑鈞提到,台灣南投竹山盛產竹料,她亦有合作的廠商會協助配送材料至工作室。
各地區生產的竹材質感也有所不同,比方說台灣竹較東南亞竹材有彈性、也較硬,因此整體來說也比進口竹製品耐用;前述所提各式織紋有其意義,例如六角形的結構張力較強,可以用少量竹片隻數作出強度足夠的籃子,適合拿來裝大型/量蔬果;而十字形則屬於紋路密但較不堅固,通常用於裝放細小物品。
筑子日前在華山未來市的創作展「家的記憶」。
楊筑鈞將自己對家的記憶投射在作品中,樹蔭搖曳、光影交錯、蝴蝶飛舞,構築起這件大型裝置。
產品所使用的材料種類大致分為「水煮竹」、「煙燻竹」、「染色竹」三種,水煮竹是由台灣桂竹經過水煮除脂處理,顏色會呈現帶有光澤的黃白色,經過水煮除脂的竹材,會排除內部積藏的水分,較不會發霉,容易保存;而煙燻竹則由木材煙燻6至7天,表面帶著天然棕色光澤,並帶有煙燻香氣,具防蛀、驅蟲等特性,至於色彩部分則是用中藥材進行調配染色,透過拿捏多種藥材的比例,長時間熬煮並浸泡,使之達到上色目的,筑鈞表示,操作過程其實有許多不定因素影響著成品,由於成分天然,也不像化學染料,一丟下去即可看見效果,染色步驟雖需耗費大量時間,但卻可以落實她希望對土地良善的精神。
工作坊紀實。
希望藉由每次的工作坊活動,讓更多人知曉手作的溫度,更愛惜土地以及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
台灣的竹編在過去是因為生活所需而發展出來,大部分為農用具,故講求耐用度,時至今日則轉變為精緻的民生用品,產品處理上就須更謹慎,也因此技藝精細且品質高,可想而知就必須付出更多人力成本,筑鈞認為這是竹編的優點,也是缺點,在人力高昂的今日,願意投入這個得付出大量時間,但產能卻不如機器的產業的人數比例日益減少;對此,楊筑鈞舉辦多場大大小小的工作坊,希冀透過努力推廣,讓更多人了解竹編的優美和療癒,她說,其實社會上還是有很多重視傳統技藝的人,不論是參與工作坊,或購買產品的民眾,大家事後給予的反饋都很正面,而這些話語對楊筑鈞而言,是非常巨大的成就感,也成為她不斷前進的養分。
細部照。
由兩個元件組成蝴蝶意象,隨著微風飄逸,有著令人目不轉睛的魔力。
提及品牌未來規劃,她表示日後想開一間植物編織專門店,內容含括台灣各式耐用且品質優良的素材,如香蕉絲、苧麻等,也想開設長期編織課程,讓教授內容可以更深入且有系統;另外,也想嘗試跟不同類型的空間合作,佈置大型竹編裝置,增進自己使用竹材的靈活度,玩出更進階的成果。
筑子甫於7月中下旬時至日本大阪梅田阪急百貨參加AsiaFair2019快閃店活動,筑鈞十分珍惜每次與人交流的機會,她希望能穩紮穩打地將品牌往前推進,讓世界更多人了解台灣工藝之美,也豐厚自身眼界。
資料及圖片提供」筑子採訪」陳映蓁
1970年成立的Galleria是韓國最大的高級精品百貨公司品牌,以販售名牌和高級商品為主,領導了韓國的流行時尚趨勢。
Galleria的第六家分店選址在首爾南部的光教,是近10年以來品牌開設最大的百貨分店,建築佇立在新城市發展區的中心,周圍被高樓住宅包圍著,「Galleria光教店」希望成為附近居民生活的一個焦點。
2020春季,由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克里斯•范杜恩(ChrisvanDuijn)設計的「Galleria光教店」正式開幕。
建築造型猶如石塊一般,搭配馬塞克石材外立面讓人想起鄰近的水原光教湖公園的自然景色,而在石材體量上開鑿出的公眾步道是為文化體驗而設計。
公眾步道由一連串漸落的平台組成,不僅連接公共人行道至天台花園的動線,同時帶來展覽和表演空間;步道有著像經過雕琢寶石般的多棱玻璃立面,與不透光的石材形成強烈對比,路人可以透過玻璃看到室內的零售和文化活動,同時建築裡的人們則以全新的視角觀賞光教的城市風光,為傳統百貨公司的購物體驗引入創新元素。
韓華Galleria總裁及首席執行官EunSooKim表示:「Galleria光教店透過與世界級建築師OMA的合作,收穫了一座在國內外廣受好評的創新建築。
其設計有別於傳統百貨商店形式,採取了通過公共環路將光線傳導至大樓各部位的嶄新模式。
Galleria光教店將會是最美的百貨大樓,有望成為代表韓國乃至全球的一座獨特地標,為顧客提供新穎的購物體驗。
」
編輯」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OMA
韓華集團是目前全球第三大光伏設備生產商、韓國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將可再生能源作為未來的發展目標,並將自身定位為全球光伏行業的領導者,其產品和服務主要涉及3個領域:製造建築、金融以及服務休閒。
集團總部坐落於首爾清溪川,由UNStudio與外牆設計顧問Arup以及景觀設計師LoosvanVliet共同合作改建,期望營造一個健康、靈活並帶有集成太陽能電池板且可持續發展的辦公大樓,展示韓華集團的品牌價值和企業願景。
就地改建
此次改建以環境為優先考量,不做單純的拆除和新建,而是透過「就地改建」,將施工採用每三層為一個單位的方式,確保員工在整個裝修過程中仍能繼續在大樓中工作,兼顧改建過程中所有相關者的權益。
改建範圍包括辦公大樓的外部立面,內部公共空間、大廳、會議室、禮堂、行政區域以及景觀區域等。
響應式外牆與景觀
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環境的驅動,UNStudio透過改變外牆面板的位置呈現出多樣化、不規則和錯綜的特性,改善了原有大樓的室內氣流。
將原有外牆的不透明鑲板和單層深色玻璃用透明的隔熱玻璃和鋁框架取代,北面外牆保持通透開放,實現大樓內部的日間照明;南向外牆因會直接面對太陽,所以透過改變窗戶玻璃的角度與設置挑簷形成遮擋陰影,避免陽光直射,光伏電池則被放置在擁有最佳的陽照射量的南/東南外牆的不透明鑲板上。
廣場的景觀設計吸引人們從四面八方進入,綠色植栽巧妙的為人們規劃出座位區域,也可以滿足私人休閒以及大規模聚會場所的不同需求。
內部概念
內部大廳延續了室外景觀的概念,運用天然材料和綠色植物為人們營造輕鬆舒適的工作環境。
大樓的主題色和木製裝飾巧妙地融為一體,北側和南側入口處的咖啡角為樓內工作人員提供了社交互動場所。
為了引入光照,提高了辦公樓大堂的樓高,並透過太陽光線的照射軌跡,為建築外部立面與內部空間形成連為一體的視覺效果。
電梯間內部的設計元素和照明形成了直觀的引導效果,無縫串起所有辦公樓層的公用區域和走廊,同時實現了工作區域和不同類型/大小辦公室的靈活分配概念。
封閉的會議空間,則以不同程度的透明玻璃做隔離,滿足隱私卻同時確保會議空間充足的光照。
韓華集團希望不僅為員工提供專業的辦公空間,同時也有社交聚會、休閒場所的規劃。
28樓的餐廳,以溫暖的木質色調、天然材料以及綠色植物創造出一個員工可以恢復精神和活力的空間,餐廳以色調區分為多個不同區域,提供不同類型的美食和餐飲服務;私人餐廳則配有深色的木質色調和精細的照明,給人更為親密的感覺。
27樓的行政樓層包含較為正式的會議活動用區域,和非正式的社交聚會用區域;在這裡,規劃了多個具隱私的個性化空間,包括小型會議、大型集會等,實現了在不同配置下開展工作和會議的多種可能性。
編輯」歐陽青昀圖片及資料提供」UNStudio
徐景亭,一位來自台中東勢的女性,現在是三重工業區巷弄中DHHStudio東海醫院工作室的負責人,很多人無法將「東海醫院」以及「設計工作室」兩者之間譜出什麼關聯,但小時候就想當一位藝術家的她,在家鄉歷經921大地震後,將家庭背景以及她至今努力創作的方向相結合,就成為她創立工作室的緣由。
徐景亭/DHHStudio東海醫院工作室
大學唸的是工業產品設計,在藝術家工作室做過助理,也在產品設計公司待過,後來小孩滿1歲,辭職在家接案,孩子滿2歲後,隻身前往荷蘭進修,出國前以老家的東海醫院作為創作發源地,回國後,在實踐大學當兼任講師,也在三重夫家的工廠的所在地,執行黑色聚落計畫,近年策劃了幾個她自己很喜歡的主題展,期望能一直跟著自己的內心走,和孩子一起成長,並且越來越喜歡自己。
從藝術家到設計師
「長大後想要當什麼?」是許多人兒時書寫過的作文題目,也是大人喜歡問小朋友的問題。
徐景亭說自己小時候曾想過要當一位藝術家,雖然在懵懂的年紀對於藝術家的工作內容也不是非常清楚。
兒時,母親讓家裡的孩子學習過許多才藝,舉凡鋼琴、畫畫、運動等;當時,家鄉的小鎮來了一對從新竹師範畢業的夫婦教授大家繪畫,從小好動又耐不住性子的徐景亭,在一次繪畫課堂上,發現自己十分專注在畫畫,而且完全沒有離開過座位,甚至被老師點名說:「大家看徐景亭,很認真坐在那邊畫畫。
」這讓徐景亭突然驚覺,自己在做藝術創作時是可以如此的有定性。
國中時期的徐景亭。
國小開始接觸正式繪畫班的她,持續畫到國中,也熱愛繪畫,曾為報考美術班而諮詢過學校的老師,老師當時只問了她一句:「是你想要還是你媽媽的期望?」這讓往後遇到的每件事情,徐景亭都會先問問自己內心的聲音。
高中就讀復興美工的徐景亭,在進行畢業製作時,發現身邊有的同學天生就是藝術家的體質,能夠不時浮現天馬行空的想法並著實呈現;相對地,她發現自己創作的時候,需要透過有條理的規劃並且有邏輯、概念、甚至是實際的理由去說服自我進行創作,比起其他同學,自己並不完全屬於藝術家的個性;所以報考大學時,留意到工業產品設計系,覺得稀奇有趣,就決定嘗試看看。
徐景亭在學生時期曾經幻想過自己的辦公室樣貌,畢業以後在設計產業也做過許多工作,當時未曾想過日後會成立工作室。
徐景亭的家中共有6位小孩,身為醫生的父親工作繁忙,管教之事多由媽媽負責。
排行老四的她,父母對她的期許相對前面幾個姐姐少了許多,小時候會覺得自己在家中被忽略、不被關切,甚至覺得父母偏心;但現在回想,也因為少了父母期望的壓力,所以她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發展的方向以及想要做的事情。
對於設計行業的自我摸索
對於設計行業的想像是從高中開始,當時室內設計的授課老師,播放了一部影片,內容分為兩段,前段是大家印象中藝術家的樣貌,空間中有許多凌亂的東西,後半段則透過畫面闡述了一位設計師的邏輯和條理。
影片的重點是要告訴大家,藝術家的創意並不是一定要自由奔放,做好一個作品,仍然必須要有規劃,這證實了她對於設計的憧憬,設計是理性與感性的碰撞而生。
起初是為了小孩而辭職,因緣際會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現在的她可以追隨內心的聲音,選擇自己想做的創作。
徐景亭覺得自己很幸運,一路上家人始終支持她想要做的事情,父母從小給予她的觀念就是:「自己決定的事情,就要自己負責。
」所以不管是她轉換工作、投身創作或是成立工作室,母親都只會問他一句:「你有想清楚嗎?想清楚就好。
」看似平淡的關心,卻也成為支持她一路走來最大的後盾。
無論在求學或是出社會後的工作階段,對於設計產業她仍不斷在摸索,遇到挫折也會低落、心生懷疑,曾有段時間徐景亭認真思考過:如果自己要從事別的行業要做什麼?她認真地寫下關於設計工作的優與缺,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最後發現,「設計」這件事情依然她唯一擅長且有興趣的。
社會新鮮人時期的徐景亭。
畢業後因同學的介紹,進入產品設計公司工作,當時整棟大樓裡大概只有3位女性,而她是產品設計部裡唯一的女性。
徐景亭很早就步入家庭、結婚生子,但她對於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並沒有被傳統觀念束縛。
雖然為了陪伴小孩,徐景亭選擇辭去工作,然而那一年也成為她事業的轉捩點;在參與一次荷蘭的工作坊後,重新燃起她想要到荷蘭讀書的夢想,2007年,在丈夫與家人的支持下,前往荷蘭進修。
維持生計的工作、想接觸新鮮事物而接下的案子、為自己而做的創作,這3件事情從徐景亭畢業後都持續在實現,為此夫妻兩人曾有觀念上的摩擦,徐景亭說:「丈夫是她最大的阻力卻也是助力。
」為了說服丈夫,她不斷透過分享、參與和溝通,至今,讓丈夫成為最支持她的人。
2019臺灣文博會工藝中心「茶3.1415」。
徐景亭以茶走入生活為概念,提出「以茶為圓心,工藝為半徑,畫生活為圓周,看見文化的面貌」的展覽。
1999年921大地震的發生,讓身為設計師的徐景亭希望為家鄉有所貢獻,開啟了「東海醫院展覽」的計畫,透過展覽也藉此讓家人了解她的工作。
大多數的人都不太會主動與家人分享工作內容,雖然她的個性是,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力行,但她會透過讓家人參與,像是拉著丈夫跟她一起擺攤、佈展,將家族回憶的東海醫院改建成裝置展等,讓他們看見自己持續在做的事情與努力。
認清、接受與突破
儘管現代社會開放,但很多既有觀念仍然存在。
畢業後在產品設計公司,徐景亭就遇到了薪資不平等的待遇,耿直的個性讓她決定直接與主管溝通,最終也獲得解決;而以往出差外派都不曾有什麼問題,但婚後,她卻不時會被關心幾句出差時間會太久嗎?丈夫同意你出差嗎?等的詢問。
徐景亭才發現原來女性性別與已婚身份在職場上,仍是一個無法完全抹滅的標籤,但隨著社會的改變以及她自己成立工作室後,這樣的狀況也慢慢減少。
她鼓勵大家,遇到事情不要壓抑著,透過理性、適當的溝通來爭取自己權益,不管最後有沒有成功,至少努力過。
徐景亭覺得每一次閱讀都能從書中獲取新的想法,或是喜歡的句子來激勵自己的生活。
一路走來徐景亭都忠實地做自己,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幫助她還有促使她前進的動力,談到崇拜的典範,學生時期很憧憬實踐大學的建築系老師安郁茜,不僅聰明、有氣質,講話還很有氣勢;她還想起荷蘭DesignAcademyEindhoven學校的LidewijEdelkoort校長,每一場演講都是座無虛席,她的個人魅力是旁人學不來的,同時讓她意識到發掘自我特質的重要性;還有荷蘭設計師AtelierNL,他們創作的過程,會追根究底的去探索原料、尋找它背後的脈絡,這與她現在追求研究、探索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
給自己的紀念禮物是特殊的戒指。
徐景亭說她比較少會買禮物送自己,有時候會收藏特殊戒指,另一個最喜歡的事大概就是換新電腦吧!
最後徐景亭從自己的經驗總結出這樣的結論:「認清自己、接受自己、突破自己。
」也是她送給同樣努力生活、實踐自我的女孩的鼓勵;每一個人都有優缺點,在看清自己的本質後,要學習接受自己的好與壞,不要原地踏步,這樣才能進一步去突破社會對於女性與自我所設立的框架。
資料及圖片提供」DHHStudio東海醫院工作室採訪」歐陽青昀
羅尤呈,現任開物設計的營運總監,在採訪初始笑著表示她從小就是個「人生無大志」的人,從來沒想過會踏上設計這條路,成長至今的眾多歷程,都彷彿冥冥之中有著指引般,引領她成為現在的自己;再加上凡事投入、專注以對且樂在工作的個性,讓她經手的空間作品豐厚、純粹又別具性格。
此次邀請羅尤呈總監來與我們聊聊有關自我實踐、生活、工作的過程與趣事。
開物設計/羅尤呈
設計師羅尤呈自小與媽媽及3位姐姐5人住在10坪大的套房直到小學三年級,雖然套房窄小但裡頭五臟俱全,幼時的居住空間深深影響了她日後對於生活與空間的不同體悟;加上中學就開始多元化的打工經驗,例如咖啡廳、牙醫助理、產品市調員、設計助理…等等,這些經歷都擴張了她在生活與創業的思考上的觀點。
現在的她有著多重身份,除了創業當老闆外,也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經營公司以及和家人相處的時光,都是她珍藏且愉悅的部份。
開物設計作品-金棕時寓。
羅尤呈細膩勾勒出業主鮮明的個人性格,並融合復古感與現代感兼具的美學輪廓,讓住宅空間更具靈魂風采。
自由的探索環境
羅尤呈總監提到,她成長於單親家庭,媽媽為拉拔4個孩子,一天做兩份工作,非常忙碌,因此她從小十分自由,不太會被干涉,回想過往,曾爬到屋頂上、水塔內,也常去鐵軌邊玩耍,現在想來雖然危險,但卻都是很棒的回憶,也在無形間造就她樂於探索與嘗試的性格。
她笑稱自己是個無大志的人,沒訂立任何目標,國小時老師要大家寫下自己的志向,她都看同學寫什麼就跟著寫,也曾閃過成為家庭主婦的念頭;羅媽媽不太會給小孩設定框限,因此在填高中志願時,誤打誤撞進入滬江高中就讀室內設計科系,也在就學期間發現自己對於室內設計有極大的興趣,學習過程開心,並且能夠專注於製圖。
學生時期打下了深厚基礎,再加上對設計的喜愛,讓她持續從事設計工作至今,她認為一個工作要走得長遠,自己一定要發自內心的喜歡,這樣才有辦法一直往這個方向前進。
因為太愛這份工作了,她笑說自己完全沒想過退休這回事,只要懂得拿捏「做」與「休」的平衡,且體力許可的話,7、80歲也還想繼續做下去。
學生時期的羅尤呈,發現自己對室內設計領域有著極大興趣。
因為家庭因素,造就她獨立、不依賴他人的性格,也在課餘時打工,一方面分擔家計,一方面也增進自己的歷練。
家庭背景雖然會深刻影響著一個人的發展,但成長成怎樣的人,還是要取決於自己的思想,羅尤呈表示,媽媽在某次責罵她時,曾說過:「我就負責到妳18歲,18歲以後都是妳自己的事。
」她謹記著這句話,練就自行解決事情的能力,也懂得為自己負責。
而現在自己身為母親,她最希望能帶給孩子們寬廣多元的思考能力,適時與孩子們分享所遇之事以及心情轉折,鼓勵他們不要侷限任何發展的可能,並勇敢追尋。
專注致志,是最重要的
羅尤呈總監自述是一位較為實際、務實的人,對事情不做過多幻想,可能跟成長背景有關,她有很大一部分的心力放在認真賺錢上,在求學階段也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各式工作,得到不同的歷練和眼界,其中「市場調查員」是最有趣的一份工作。
市調員會先收到服務客戶、設定問題等資料,但若照著僵化的問題詢問,有極大的機率會被受訪者拒絕,如何讓對方在接起電話的幾秒鐘內,產生興趣,進而完成市調,極具挑戰性;羅尤呈從中養成注意溝通者回話細節的能力,也更能聽出話語中的情緒,受用良多。
社會新鮮人時期。
熱愛設計工作的她,總是一投入就忘了時間,晚上11、12點下班是家常便飯的事,但她甘之如飴。
她很慶幸能進入自己最喜愛的設計行業,因此她更為投入其中,盡可能把所有託付做到最好,也因為一心一意的傾注心力,讓她放下許多庸人自擾的情緒或擔憂;她透露,現在遇到的年輕設計師,大多著眼於未來,卻忽略了當下該專注,或該確實完成的事,稍微本末倒置,其實當你把每件事都做好後,未來就能握有更多選擇權。
談及學生時期與成為專職設計師的差異,羅尤呈認為學生時期的作品,終究是「作業」的一環,缺少了力量,但現在經手的案子,撇除個人美醜的主觀認知,每個都是她跟業主密切互動溝通後,全心、且一步一步完成的成果,格外感動,也十分有成就感。
近期工作照。
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她身兼母親和老闆的角色,盡力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她認為不論幾歲,都要保持自己的魅力,並在喜愛的領域或事物上持續精進與發光。
之所以選擇創業,她說是順其自然發展而成,身為經營者,在做決策時需要通盤考量,也須時時補足不足之處,最為困難的部分則是如何化解彼此想法上分歧,並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執著的好是堅持,執著不好是固執」,她告訴自己要適時放開心胸聆聽他人的話語,並從中擷取值得參考的建議。
成為老闆後,多了許多接觸設計新鮮人的機會,她發現近年來台灣教育大多鼓勵學生勇於表達自我,說出想法,但在「傾聽」與「實踐」方面卻鮮少著墨,導致他們不太容易聽進別人的意見,甚或是無法放下內心既有的成見;有鑑於此,她在面對新同事時,會先傾聽對方的想法,從中理解他的個性,再採取適合的方式帶領,語言若未恰當使用,則會變隔閡,羅尤呈嘗試降低說教的比例,改以互動模式跟同事們相處,共事起來也更為順暢。
精彩,不需由他人定義
身為設計師與經營者,又身兼著母親的角色,詢問羅尤呈是否有覺得「女性」身分帶給她的束縛或侷限,針對此點她倒是十分豁然的表示:「說沒有是假的,但有到無法負荷嗎?好像也還好。
如果將這些不友善的眼光或行為放大的話,我覺得反而把自己格局做小了;不論如何,我都秉持做自己就好的原則,只需對自己的內心負責,不需太過他人眼光。
」不過,就現實面來說,因為女性的生理構造,若有結婚生子等計劃,的確會碰到比男性更大的時間壓力,不過她認為這是天生的差異,該講求的應是「思考上的平等」,只要有專業,自然有辦法跟其他人平等對談。
當碰到挫折時,羅尤呈是位盡量不抱怨的人,她習慣先分類自身遭遇的困難是哪一類型,再藉由閱讀來爬梳與釐清思路,從中找到問題的癥結,並內化成自己的養分;例如,她最近在閱讀《千利休:無言的前衛》一書,作者從自身判斷和立場出發,並非用世俗的眼光來詮釋千利休,這種新的思想觀點讓她在對自己產生懷疑時,就會翻一翻書,勉勵自己不需太過在意別人意見,或想得到他人肯定。
書籍是羅尤呈的精神糧食。
她會針對自己面臨的狀況,選擇閱讀的種類,企圖從文字中得到心靈的安定,再全心面對眼前的難題。
提及心中的女性典範,羅尤呈說:「我媽媽是位很了不起的女性,或許不認識她的人會認為她就是一般的平凡女性,但我覺得她不論是思想或行為都很前衛,她理解自己在做什麼,也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與付出,她一人養大4個小孩,雖然辛苦,但她不會給我們任何人生方向的設限,並教導我們無論成為怎樣的人,都是值得欣賞的。
」此外,她提到出社會後,她清楚了解自己很喜歡工作、喜歡在替客戶服務的感受,但也清楚自己期待與小孩、家人建立親密的互動關係,所以她很努力地兩者兼顧,「專注」依舊是她的不二法門,不去想兩頭燒的狀況有多辛苦,而是應該專心於眼前之事,並將快樂和成就放大,最終辛苦會過去,而幸福會留下。
對羅尤呈來說,近年的里程碑則為去年開始學鋼琴。
幼時有位家境優渥的好友曾彈鋼琴給她聽,她一直記得這種悸動,但卻沒時間接觸,去年終於開始上課;她不期許自己的琴藝能多精湛,純粹作為興趣的培養,在閒暇時也多了種休閒娛樂。
最後,她希望每個女孩都可以不揮霍青春,忠於自我,不論幾歲都要保持著自己的魅力,並不間斷地接受新思想、茁壯內心,「活得久不如活得精彩,所謂的『精彩』,不需由別人認定,而是不愧於心,並為自己感到驕傲!」羅尤呈如是說。
資料及圖片提供」開物設計採訪」陳映蓁
王菱檥小時便展現出對於設計的興趣,大學就讀室內設計學系,曾至巴黎與紐約求學,對於時尚、珠寶設計、純藝術、人體素描等領域亦有接觸,多樣化的興趣與求學經驗,回頭滋養了她對於室內設計的想法。
與丈夫共同創立柏成設計,作品範圍廣泛,近年來更致力於公共策展、公共空間等,實踐「設計為大眾服務」的理想。
柏成設計/王菱檥NoraWang
柏成設計JCArchitecture設計總監,在2015年發起PresentOUTScholarship旅遊獎學金,透過出國旅遊和歸國分享,培養台灣下一代的設計人才。
擔任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兼任講師,2019年,其作品「LivingLab生活實驗所」榮獲WAF/INSIDE世界室內設計節年度大獎。
一磚一瓦興建起的夢想
王菱檥對於建築與室內設計的憧憬,來自於小時家中興建房屋的記憶。
在動工之前,父親邀請一名畫家好友為新家預先描繪了一幅想象藍圖,只是孩子的王菱檥對於房子從平面圖樣,一磚一瓦地從土地中長出的過程相當著迷。
受到兒時回憶的影響,王菱檥對於建築最初的印象便是砌磚、泥作等建造工程,是在求學過程中,接觸到不同領域的藝術呈現,才完整了建築的樣貌,王菱檥舉例,高中時參與校刊藝文社,藉由文學與美學去了解建築,她才知道羅馬、希臘時期的建築與當時的神話、文學息息相關。
隨著逐步接觸建築與設計背後龐大的知識,模糊的夢想亦漸漸清晰。
父母對於藝術的培養,也使王菱檥對於設計充滿興趣,除了學畫,當時母親有購買日本建築雜誌,這在那個年代取得相當不易,母親對於家居布置的興趣,耳濡目染之中也啟發了自己對於室內設計的觀點。
而開明的家庭教育,亦使王菱檥的設計師之路免去許多波折,大學聯考時,王菱檥只填了3個志願,都是關於建築、設計類的科系,連同後續赴海外研讀相關科系,家人也都相當支持。
回憶起至今的生涯,王菱檥笑說自己很少為人生作具體規劃,通常是實踐「活在當下」的主張,遇到什麼樣的機緣,便順其自然的走上某條道路,最終看見自己也想像不到的奇異風景。
2006至2007年左右,當時王菱檥於紐約求學,研讀珠寶設計相關學位。
不留遺憾的設計
大學時期前往法國交換的過程,對於王菱檥的設計生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形容自己「像一張白紙突然開始有了顏色」。
法國人對於「生活」的堅持,令她印象深刻,即便是一般大眾,都有一些不可妥協的要求與儀式,例如最基本的早餐,法國人一定要吃剛出爐的可頌搭配咖啡,才能開始一天的行程,這樣的態度也影響了王菱檥對於生活的看法,她認為,營造生活美學十分重要的一點即為「不怕麻煩」,許多室內的角落是需要使一點力去營造出氛圍與自我空間,如此,空間亦會回饋居住者某種形而上的力量。
此外,法國求學生涯也令「獨立思考」成為王菱檥心中十分重要的課題,她提到,自己小時候其實是很喜歡質疑、辯證的,然而在升學主義教育的壓抑下,「獨立思考」並不被鼓勵,但在法國的課堂中,她感受到法國人的自在與自信,對於生活擁有自我的看法。
也因此,柏成設計在前些年發起OUTScholarship旅遊獎學金計畫,鼓勵設計學生走出舒適圈,去體會不同的生活,理解他人的需求,進而創作出更貼合使用者的設計。
2009年前後回台,與丈夫邱柏文共同創立「柏成設計」。
回到台灣,王菱檥與丈夫邱柏文創立了「柏成設計」,在台灣毫無執業經驗的倆人經歷了許多摸索的過程,無固定合作的工班及附委託、也不熟悉合約報價該怎麼寫,靠著尋求朋友的協助、自行摸索,看一些關於公司經營的書籍,才慢慢建立起現在的制度。
柏成設計的創業如同倒吃甘蔗,一開始由於公司無基礎,業主較難完全給予信任,但實踐出一些成果之後,業主自然而然容易相信設計師所提出的願景,也願意被說服。
王菱檥分享,無論是新生或者資深的設計師,都會遇到沒有拿到案子,或是跟業主磨合等種種問題,而她克服的方式便是「不留遺憾」,她舉例,曾經執行過一個案子,由於場地因素,必須將大理石桌切割運送至現場再合併,但當時她對於那一條痕跡耿耿於懷,不希望業主每天回到家時面對一張不完整的餐桌,左思右想了各種運送方式都失敗,最終她發現問題需要回歸以設計解決,設計應該有彈性,便主動提出重新設計餐桌。
為了不使某個微小的錯誤成為心裡的疙瘩,王菱檥會設法將所有事情做到最好,如果真的窮盡所能但仍失敗,挫折也會因此能接受、放下。
至今柏成設計基礎已相當穩固,除了於建築、室內設計領域有所斬獲外,更多方接觸不同領域,如公眾空間設計、策展等。
母親之於女性
身為在職場上發光發熱的女性,王菱檥最崇拜的模範卻是自己的奶奶,一位非常傳統且典型的台灣家庭主婦,結婚後即在家相夫教子。
但長大之後,王菱檥才發現原來看起來平凡的奶奶,在她心中如此特別,而她也一直在向奶奶看齊。
「我在她身上看到人性的本質,就是這麼的恬靜」,王菱檥表示奶奶是她遇過最不會隨意評論他者的人,儘管已經91歲了,還是願意去理解現在世代的價值觀,並且保持相當開放、隨緣的態度,她不在意兒孫是否有所成就,只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受到奶奶的影響,自己的父母、親戚也都具有相同的價值觀。
詢問到女性身分在室內設計領域上的困難,王菱檥認為大部分會發生於工地,旁人可能會傾向覺得女性無法處理工程,然而這點近幾年來正逐步改善,同時女性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即為「善於溝通」,設計領域正是需要積極地與他人接觸、溝通,因此不需要特別強調女性的弱勢,而是在團隊中發揮自身所長,共同完成目標。
柏成設計員工合照,柏成設計自創業的艱辛到今日累積眾多成就,一群優秀且有緣相聚的員工,便是王菱檥心中最好的禮物。
然而如果選擇走入家庭,那麼女性在職場上遇到的最大挑戰即為「母親」的身分,由於生理構造,女性可能會因為孕期、產期等,需要暫時離開職場,並且在心理層面上,會跟孩子比較有連結。
自身也為3個孩子的母親,王菱檥十分擅長於切換公私生活的狀態,在創業初期她便會跟先生約法三章,回到家就不能再討論工作,將時間保留從事自己的興趣、放鬆休息,成為母親後亦然,工作時專注於職責,切換成母親的角色時則盡心陪伴孩子。
王菱檥認為,現今年輕女性設計師所遇到的困境與男性差異不大,目前在大學兼任講師,王菱檥接觸許多設計領域的學生,她觀察到了世代之間的差異,在她20歲時,對於世界充滿了幻想,但今日可能因為網路資訊的發達,學生們能夠接觸到的訊息太多又太透明,導致他們反而因此茫然無措。
王菱檥建議,有時應當傾聽自己的聲音,摒除外界資訊,選定一條自己想走的道路並勇往直前,只要踏出那一步,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家中花園,出身南部鄉村,王菱檥的成長過程是被植物環繞的,在婚禮也使用蔬果作為代表,象徵凡人在這特殊的一天成為主角,植物對王菱檥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及圖片提供」柏成設計
採訪」林慧慈
由OMA管理合夥人大衛 ‧ 希艾萊特(DavidGiaontten)、專案建築師馮達煒帶領設計﹑PotatoHead委託的PotatoHeadStudios,已於峇里島水明漾(Seminyak)開幕,這是OMA首個同時為旅客和當地社區量身設計的酒店設計案,其地面空間向大眾開放,歡迎不同人士使用,既是酒店舉行文化節目的場所,也是當地居民的日常活動空間。
峇里島的渡假酒店,往往由旅客獨享,OMA在此作挑戰渡假酒店為旅客專屬的概念,打開空間面向一般大眾。
建築師大衛 ‧ 希艾萊特表示:「峇里島的文化精髓,在於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
」PotatoHeadStudios除了提供私人酒店房間和設施,更同時創造公共空間,使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能於此聚集、彼此互動。
全案設計主軸以印尼的文化脈絡為依歸,利用開放平台與環境接壤,酒店多處使用混凝土質感的牆壁,由本地工匠巧製,走廊的立面設計則受峇里島傳統占卦曆「蒂卡」(Tika)啟發。
PotatoHeadStudios的建築為一個由基座柱子抬升起來的環形結構,裡面是私人酒店房間及其他設施,包括展覽空間及可以觀賞日落的酒吧。
抬升的結構騰出地面間作為「開放平台」,直接通往海灘,而此空間充滿可能性,是節慶、文化活動及日常活動的場所,讓大眾共同體驗峇里島的當代文化。
酒店屋頂作為向大眾開放的雕塑公園,設有一條公共走廊連接酒店餐廳、泳池及水療設施,並通往雕塑公園。
PotatoHead創辦人RonaldAkili表示,他們的目標是為酒店業帶來一個嶄新的營運模式,而非改變行業本身。
「假如我們能夠將人們聚在一起,享受好時光,並為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體驗,他們便會受到啟發。
」他稱讚OMA的設計完美地傳達了集團的意念:「創造一種嶄新的文化機構,糅合公共與私人空間、旅客與當地居民、未來願景與傳統手藝。
」
資料與圖片提供」OMA
攝影」KevinMak
編輯」林慧慈
2020年,全球因疫情緣故,讓人們的生活和日常習慣帶來巨大的變化。
「書寫」是許多人尋求自我表達的一種方式,它不僅是創造力的載體,同時也是極具意義且可相互聯繫的個人化方式。
萬寶龍繼5月中發起「#ToThoseOutside」活動,將北美地區精品專賣店的窗戶變成留言板,透過書寫的力量表達對抗疫英雄們的感謝;作為一個讚揚書寫與創造力的品牌,萬寶龍推出#InspireWriting全球活動,邀請人們以各種形式的書寫來表達自我。
萬寶龍邀請全球MarkMakers展開並推廣其對於所有#InspireWriting主題的詮釋,以期能啟發更多人的效法,並分享在Instagram上;萬寶龍將從中挑選出幾件最能啟迪人心的書寫作品,藉由日常書寫啟發人心,改變世界。
書寫愛好者可以參與一項由萬寶龍MarkMakers與具影響力人士所發起的日常書寫挑戰,參與的每個人都能以自己原創、具啟發性且富創造力的方式為這個世界留下隻字片語。
此外,在疫情受創嚴重的義大利近來日漸解封,萬寶龍選在米蘭CorsoGaribaldi商業中心,利用大型戶外看板上的文字代替圖像撫慰人心,文字擷取自義大利歌曲LaCollinaDeiCiliegi中的歌詞「Ciallontaniamoepoiciritroviamopiu’vicini」,意味著疫情雖然將你我隔離,但抗疫過程卻讓你我的心更團結,帶給復甦中的城市一股持續向前力量!
資料及圖片提供」萬寶龍 編輯」歐陽青昀
台北市立美術館發表全新年度計畫「接近 Closer」由藝術家賴志盛操刀製作,於2020年6月25日起正式開放。
邀請觀眾親臨想像的「池畔」巡遊,倚欄佇足高懸的棧道,以往下眺望的視點,俯覽北美館挑高大廳的一池光景。
賴志盛1971年生於臺北,曾為 1990年代是觀念藝術團體「國家氧」的成員之一,至今具有多次重要國際參展經歷,曾受邀參與2016年愛知三年展、2015年里昂雙年展與2012年倫敦海沃美術館等大型展覽。
獨特的創作語彙圍繞在人造場所、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賴志盛擅長創造帶有場域屬性的非典型日常現實,以極簡的手法介入空間改造,提供觀者關注周遭環境,以及敏銳探索微觀感知經驗之機會。
接近Closer
此次空間計畫名為「接近Closer」,賴志盛以「繞樑,接近光與風一些」的概念介入空間,將北美館大廳視為一個池子,沿著3樓迴廊的邊緣延伸製作高低不一的平台。
靈感來自鳥禽於高處築巢,在特殊的位置打造生存空間;又或是教堂在樑柱或高牆上搭建通道,通往懸在高空的小空間,成為講道或祈福之所,提供人們精神的慰藉。
而賴志盛的平台,則提供俯視大廳空間、也是光與風來源的視野;促使觀眾產生踮腳或跨越的動作,進而對這原本存在但卻長期不被注意的空間,產生嶄新的感受。
賴志盛以其在英國倫敦海沃美術館「無形,不可見的藝術」聯展中展出的「原寸素描」為基礎,然而在此並非以素描勾勒線條,而是進一步由觀眾接近橫樑或繞過柱子等移動的方式取代鉛筆,行走出建築空間的線性輪廓,以隱性的方式反向強調出建築本身,呈現藝術家獨樹一格的翻轉思考模式。
藝想迴廊是位於北美館3樓獨特的空間,開放流動的場域特性有別於正式展間的白盒子空間,北美館館長林平指出:「藝想迴廊是一個為了觀眾而存在的空間,探討建築、空間、與人之間不同語言巧妙的相聚,提供民眾參觀美術館時沉澱、互動與交流的場所。
觀眾在此不只與藝術相遇,也與自己相遇。
」賴志盛的「接近」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計畫,聚焦於空間的存在性,並企圖重新喚醒觀眾探索周遭環境的能力。
展覽資訊
日期」2020年6月25日至2021年6月6日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3 樓藝想迴廊(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展期中相關活動資訊,請至 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 查詢。
資料與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編輯」林慧慈
西班牙藝術鬼才尤傑尼歐(EugenioRecuenco)耗時8年時間,在一個長2.5公尺X寬3公尺,手工搭建的小房間裡,創作出365幅攝影巨作,並以日期命名為「365°」系列。
風格採超現實主義美學,以獨特陰鬱的色調呈現,議題涵蓋社會事件、哲學、歷史、娛樂等,也向經典藝術致敬。
「365°」系列不僅是尤傑尼歐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更在時尚攝影界捲起奇幻美學巨浪,今年夏天將由聯合數位文創引進台灣,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打造奇幻攝影光廊,是暑假最具時尚感的影像藝術展。
西班牙鬼才攝影師
尤傑尼歐接受過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古典繪畫藝術訓練奠基,善用乖張詭譎的奇幻美學,將滿幅故事濃縮在一張影像創作上,讓視覺穿透媒材,形塑磅礡的光影史詩,揉合藝術與時尚,展現精緻的敘事影像。
他獨特優異的創作能力,不僅讓他成為VOGUE、GQ等時尚雜誌御用攝影師,更為時尚品牌Diesel、NinaRicci、YSL等時尚品牌拍攝廣告,是時尚圈炙手可熱的鬼才攝影師,多次榮獲廣告最高榮譽坎城金獅獎-最佳攝影獎殊榮,同時在繪畫、藝術以及影視領域獲得成就,作品收入於倫敦SomersetHouse、柏林CWCGallery等世界美術館、藝廊中,是西班牙超現實攝影美學的代表人物。
超現實攝影藝術家尤傑尼歐
沉浸式攝影光廊
尤傑尼歐「365°」系列攝影作品,共與120位模特兒、300位專業造型團隊合作,在手工佈景、美術、服裝、光影呈現等,都有極高的藝術層次展現。
此次展覽精選近170件作品,透過長寬約1.3公尺的大型燈箱呈現,錯落堆砌而成震撼人心的牆面,打造光影長廊,完整呈現畫面的立體與深度,也讓消費者可以細細品味攝影師透過影像傳達的每個細節。
展覽以尤傑尼歐「創作無設限」的核心,現場打造10間特色攝影棚,1:1還原尤傑尼歐的專屬超現實空間,將攝影鬼才腦海中的奇幻宇宙真實還原,每個人都可以走入作品中,在有空間內揮灑無限創意,一秒拍出時尚封面照。
攝影作品照
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表示:「於國外展示時,亦有不少創意美妝或時尚、藝術工作者,會特意在造型上做特殊妝扮,在展場拍攝另類的奇幻照片,讓民眾可以參與影像創作,突破空間的限制,自由拍出屬於自己的時尚大片」。
本次展出作品刻意不詳盡闡述創作,為作品保留民眾自由詮釋的空間,無法來台的尤傑尼歐特意為展場錄製了概念影音,他表示作品中呈現的監禁隔離樣貌,正巧呼應目前全球疫情氛圍,期待民眾能觀賞作品之餘,也可以想像當事件過去,用未來的角度觀看現況的心情,並且也能看見更美好的寓意。
展覽現場照「奇幻攝影棚」
展覽資訊
日期」2020年6月24日至9月13日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東2C館(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聯合數位文創
編輯」林慧慈
〈2020X-site《膜》─多重真實〉6月13日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展出,本次展覽作品《膜》為第7屆北美館X-site計畫首獎得主「何理互動設計」所創作,創作概念以「人的感知」作為出發,讓觀者移動於環繞交疊的空間中,產生出空間的認知錯覺。
該作品以此挑戰大眾對於公共空間的預期和想像,並回應本屆X-site「多重真實」(X-Reality)的徵件命題:探索真實的過程需要持續的交互參照。
而除了日間觀賞體驗外,每週六自18:30起還有搭配燈光照明的夜間體驗,將為觀者帶來全新的空間理解與奇幻感官經驗。
探索旅程 顛覆觀者的感官認知
《膜》(Throughthemembrane)是一個多層次環繞裝置,由67片偏光片所組成,直徑14公尺、高2.9公尺,獨立於美術館的戶外場景,它無法被立即認知地存在著,誘使人必須入內走動、探索之後,才能理解其為何物。
展覽現場更提供偏光片借用,讓觀眾在眼前把玩實驗;大廳禮品店另有販售偏光眼鏡,當觀者戴上它遊歷《膜》時,彷彿被賦予了特殊能力,得以窺探《膜》分子般的微觀世界,搖晃走入其空間維度,感受也將更為放大。
空間是一種透過感知形成的經驗,人們藉由感官去觀察、感受空間中的光影,進而定義出空間樣貌。
而《膜》卻是藉由偏光片(Polarizer)的特性,改變光線在空間中的穿透方式,更因《膜》多層次的環形設計,阻隔了開放空間與裝置體,強化了內外觀看的參照,讓觀者穿梭在層層包覆的裝置體內,逃脫了傳統建築空間的限制以及人類既定的感官經驗。
觀者在「穿膜」的過程中,雖身處在環繞邊界,卻彷如遁入迷宮。
空間不斷變動,邊界時而顯現,時而消失,「何謂真實」也成為探索過程中的反覆探問,而全新的感受將隨之內化轉為身體經驗,進而對空間有新的認識與想像。
設計╳藝術╳科技的跨界共創 以實體裝置跳脫想像
何理互動設計(WHYIXD)作為台灣少數的跨領域裝置創作團隊,擅長光影與機械動力創作,2011年由葉彥伯、魏子菁、莊杰霖三人所共同設立,在「共創」(Co-Creation)的概念下,吸引來自藝術、設計、建築、工程、機械、資訊等多元領域的成員陸續加入。
何理團隊在創立初期即展露頭角,2013年曾為《劉德華ALways世界巡迴演唱會》量身打造大型舞台裝置,為亞洲首次將大型升降設備運用於演唱會。
何理互動設計團隊照。
何理作品最大特色來自團隊成員的共同創作,整合彼此的多元觀點與視角,藉由一次次的新媒材實驗及探索,合力完成獨特的實體裝置,讓每一次創作都充滿驚喜。
何理創作範圍廣闊,涵蓋藝術節、燈節等藝術與觀光節慶活動,也有來自公共藝術創作或是企業委託的商業空間創作及演唱會特效燈光設計等。
如2018年於交通大學首次發表的《觀月計畫#defineMoon_》,以具實驗性的創意手法呈現月亮圓缺身影,將無法捕捉的天文現象化為真實上演的奇景,該作品於2019年為798藝術園區永久典藏。
藝術發光 科技媒材創新的100種可能
偏光片的特性是可以將各種不同方向的光源,過濾成為單一方向的光。
《膜》以偏光片作為創作主要媒材,讓觀者在「穿膜」的過程中,光線隨著偏光片的特質達成不同程度的穿透,在《膜》裡面產生許多看似實體的邊界,以及存在和不存在的曖昧空間。
偏光片是光電材料的一種,從產業應用而言,偏光片是LCD液晶產業的關鍵零組件,被廣泛應用於電視、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及筆記型電腦等產品上。
本次展覽作品《膜》的創作媒材由台灣偏光片大廠—誠美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當科技媒材遇上藝術創作,何理團隊藉由實驗及探索的雙重精神,巧妙地運用偏光特性,使其幻化為開啟群眾全新感受的媒介,也藉由此次「科技╳藝術」的跨界應用,讓科技媒材跳脫既定的使用框架,挖掘更多科技藝術的創新可能。
《膜》是何理歷年創作中唯一的靜態作品,也是第一件臨時建築裝置,雖然沒有以往的電子控制,但還是屬於以電子媒材製作的新媒體藝術裝置,進化之處在於如何把電子材料運用至建築尺度,在高精度與大尺度之間尋找出絕妙的平衡點。
對何理而言,本次《膜》創作的狀態就是一個再參照現實的過程,從可能的假設到現實的驗證,修改再修改,目的是為讓觀者透過「移動」、「擺頭」等微妙的動態,來感知身體與裝置之間的變化,而藝術的發生就在那改變的瞬間。
展覽資訊
日期」2020年6月13日至8月9日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編輯」林慧慈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推出全新概念的【APERTURE縫隙——紙的無限想像】特展,與鑽研紙藝深厚的 FENKO鳳嬌催化室合作,連結工藝、科技、文化、藝術、建築等領域創意人才,以當代語彙翻轉博物館策展學,期待突破大眾對於「紙」的既定印象,並共同想像紙藝未來。
纖維工藝博物館為台中首座市立博物館,亦為全國第一座以纖維為主軸的博物館,自開館以來每年選擇一個重要的纖維原料策畫特展,今年更與FENKO鳳嬌催化室攜手,期待跳脫傳統展覽框架,同時兼顧與地方民眾溝通、教育。
微觀縫隙
此次展覽以「縫隙」命題,暗示著纖維之間的「縫隙」,能夠包容氣流、光影,以及一切微觀世界裡的細小分子,也是容許各種可能性萌發的空間所在,因縫隙而有變化新生的可能。
展場區分為「Embryo|胚胎」、「Childhood|童年」、「Adulthood|成熟」三大區塊,將紙張的不同階段與人類的生命經驗交織呼應,以藝術手法重新詮釋。
甫入場的「Embryo|胚胎」區、以藝術裝置「紙纖林影」回歸紙張生成前的纖維原貌、觸發生命初始的細膩五感經驗;「Childhood|童年」區則以揉皺紙感形塑時空隧道,引觀眾回顧流轉千年的紙藝之美,不僅擺放古今許多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紙製品,更邀請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MediaLab的聲音藝術術家紀柏豪,為特展量身打造了結合紙材與聲音的互動裝置,讓觀眾親身體驗質材共振,觸發個人關於紙的聲響記憶。
藝術術家紀柏豪之作品,結合紙材與聲音的互動裝置。
顛覆與新生
「Adulthood|成熟」則展演當代紙材的多元角色,並期待顛覆大眾對於紙的認知,過往被視為脆弱的紙材,竟也能成為文化保存的重要利器。
展場全區懸掛墨黑透光機能紙材,營造神聖的儀式感,並使用無酸紙材包裹、保護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提供的各式紙類珍藏,包含魏晉時代的紙文物、乾隆皇帝御用紙,乃至近代台灣傳統紙童玩等等文物。
展覽動線末尾則以當代藝術家王鼎曄的作品作結,催生大眾對於紙材的想像,巨大環形燈具氤氳出未來與超現實感,使用鳳嬌催化室研發,可久浸而不腐的「紙紗」,打造具有詩意的藝術裝置,讓紙在水中自由舞動。
策展單位鳳嬌催化室表示,展覽並不試圖定義、介紹「紙」,而是藉由喚起大眾對於紙的記憶,在萬物數位化的時代,共同想像紙的未來。
自縫隙裡所窺見的世界,不存在過去、現在、未來,解構時間與文明之框架,令紙張這項既古老又創新的素材,得以繼續與時代前行,開展變換無限可能。
藝術家王鼎曄作品「紙裳」
展覽資訊
日期」2020年7月1日至11月1日
地點」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台中市勝利二路1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FENKO鳳嬌催化室
編輯」林慧慈
由台灣設計研究院營運的「不只是圖書館NotJustLibrary」,歷經多個月的搬遷與修繕,已於7月1日正式對外開館。
新空間進駐松菸北側澡堂,由屢獲國內外大獎柏成設計、太研設計操刀,地理位置更加深入老菸廠,神秘澡堂半世紀以來將首度亮相,延續「不只是」的跨域概念,除了閱讀書籍,更聚合設計相關的展覽、講座、實驗等,以「泡書」為號召邀請讀者沉浸閱讀、發散思考,容納各種多元的可能。
書澡堂實驗性閱讀場域
此次空間改造由柏成設計團隊與景觀設計師吳書原共同打造,以書籍、氣味、植物與陽光構築實驗性的書澡堂,戶外花園則成為沉澱心靈的文化場所。
空間一分為三,「BOOKBATH泡書區」延伸古蹟原先的澡堂意象,打造環書圍繞的下沉式閱讀區域,成為浸泡知識的書池,不同於以往圖書館的大張桌面,以書籍堆砌排列成的階梯式座位,更能輕鬆享受閱讀與交流,中島則作為書籍擺放、展品呈現的延展式平台。
「BATHHOUSE澡堂區」可說是空間的一大亮點,留存日治時期的通風天井、花磚、窗紋等歷史痕跡,弧形老式窗戶灑落的陽光與戶外植物相互照映,位居中央的半圓形澡池,成為容納各種想法與思維存在的容器,未來將透過各路策展思維,匯集書籍、設計、體驗的多元可能。
帶本書去戶外
「BREATH戶外花園」成為不只是圖書館深呼吸的新空間!原為松菸澡堂對外的天井,地底下的熱水配管從鍋爐房加熱輸送至此,如今搖身一變為成為想法呼吸、心靈放鬆的戶外閱讀區,與書籍和清新植物為伍,讓人心曠神怡。
2020年度新票券
不只是圖書館每年皆以年度票券為載體拋出議題與思考,作為溝通與發聲的媒介,今年度由洋蔥設計操刀,回應新空間的浸泡概念,帶領讀者行為復刻、沉浸書海,展開書後卡計畫,票券延伸為來自16位不同領域創作者的推薦人書單,接下來也將陸續揭曉各種意想不到的神祕跨界推薦人。
不只是圖書館NotJustLibrary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松菸口)
票價:全票80元、學生票60元、月票500元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陳映蓁
《山扉夜坐》:「抱琴開野室,攜酒對情人。
林塘花月下,別似一家春。
」—王勃
CROX闊合設計以茶葉為靈感,建造出了一方野室。
自然界的茶葉每一片都是獨一無二,經由水的沖泡後卻組合成了另一種味道,CROX闊合設計認為就如同不同自然型態的單元構建,如同行草地勾勒組合出動態空間,也形成了不同使用功能的家具。
將方桌放置在野室正中,更能代表中國人喝茶的精神與習慣—方桌是重要的生活元素、是思考或交談時離不開的物件,同時也表達對四面八方來客的歡迎。
資料及圖片提供」CROX闊合設計編輯」歐陽青昀
《SOS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由忠泰美術館與德國建築博物館(DAM)共同籌劃,以德國2017年展開的同名展覽為基礎,是首度對1950至1970年代全球粗獷主義建築進行調查,並提出搶救保存倡議的國際展覽。
本次台北作為亞洲首展,由原策展人OliverElser與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主任王俊雄老師共同擔任策展人。
粗獷主義(Brutalism),源自法文術語「bétonbrut」,亦即清水模,最初興起於1950年代的英國建築界,建築大師柯比意(LeCorbusier)即是此種建築風格的先驅之一,而後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作品竄生於世界各地。
其狂放未經修飾的外觀及裸露的結構體,是粗獷主義建築極富表現力的風格特徵,亦是屬於二戰後百廢待興,社會動盪不安與實驗精神興起的體現。
波士頓市政廳-歷史照片©BillLebovic1981
展覽含括全球13個區域及5項主題,自歐美、亞洲至非洲各地都能看見粗獷主義混凝土之獸的身影,它們融合了各地的風土民情,將粗獷主義在地化,發展出形狀各異的姿態。
本次展場中,除了以大型模型展出全球精選案例外,同時也會以24座水泥模型、3座3D列印模型、明信片等呈現更多粗獷主義的樣貌。
展場設計中更首次使用不同顏色的路徑線條,讓觀眾探索案例之間的關聯性。
2樓展區以全球13個地區、5項主題用線索展開探問©忠泰美術館
粗獷主義在台灣
忠泰美術館為深化在地的視野與論述,新增6件台灣在地粗獷主義建築案例研究。
包含陳仁和建築師於1960年代設計的高雄市私立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分別以1:20與1:50的兩種模型尺度呈現波浪型結構全貌與設計細節。
其他案例還包含:新北市私立天主教聖心女子高級中學、原中央研究院美國研究中心、台北醫學大學、公東高工聖堂大樓、高雄市文化中心。
粗獷主義亞洲首展,特別規劃台灣展區©忠泰美術館
台灣案例的研究成果,不僅體現出台灣建築文化與全球的扣連,亦反映台灣戰後社會的真實寫照。
展覽主視覺採用從三信家商畢業紀念冊裡發掘到的歷史照片,紀錄了剛竣工的波浪大樓與校園師生,畫面所蘊含的時代象徵,具體呈現了建築與人、社會、時代之間不可切割的關係,更呼應展覽聚焦於建築與人之間關係的本衷。
策展人王俊雄也強調:「台灣粗獷主義發展於1960年代左右,本展是一個讓我們學習如何對於全球性文化現象,進行重新定位、反思以及理解的機會。
粗獷主義除了給我們帶來了焦慮和困擾之外,也給我們帶來機會和未來。
」
三信家商波浪大樓-畢業紀念冊歷史照片©國立台灣博物館
SOS!粗獷主義建築保存
然而,歷經時代更迭,粗獷主義建築在當今社會,常被譏為醜陋或過時的技術,或者由於年久失修、維護不易而面臨被拆除的危機。
原策展人OliverElser在2015年時便發起「SOSBrutalism」運動,並藉由本展於歐洲巡迴喚起大眾對此時代的建築的關注,展開搶救倡議運動。
伯明罕公共圖書館-現況©JasonHood2016
OliverElser在開幕時影片表示:「粗獷主義的興起,幾乎是所有國家重啟的時間點,那是一個充滿實驗性的時代,無論建築成功與否,都不應持續摧毀這些建築,我們應該探討保存建築遺產的方法,將新生命帶入舊混凝土中,思考未來。
」
而瀕危的混凝土巨獸亦存在台灣,如原中央研究院美國研究中心,由於用途更改,原先建築核心的階梯式禮堂目前僅作為書庫;高雄三信家商波浪大樓與聖心女中也因維護不易,需要大眾多加關心。
原中央研究院美國研究中心-歷史照片©國立臺灣博物館
除了實體保存,策展人亦希望將粗獷主義建築背後的歷史與社會脈絡介紹予下一代,藉由忠泰美術館自2019年開始籌辦「建築教育工作坊」,展開跨時一年多的校際合作,與中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淡江大學、實踐大學、銘傳大學、台北科技大學等6所大學建築設計系近70位師生攜手合作,製造6件巨大模型呼應主題「混凝土之獸」的魄力,不僅讓全球性的視野內容更添完整,更透過實踐與交流,建構一個提供更多的世代交流的平台,並持續累積思考未來設計、城市建築規劃的智庫資源。
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展場大模型©忠泰美術館
展覽資訊
日期」2020年7月4日至11月1日
地點」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詳情請洽展覽官網|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2260
資料及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編輯」林慧慈
2020年第13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InteriorDesignAward,TIDAward)競賽,從今年1月1日開始徵件,經過一連串審慎的評選過程,於7月1日公佈複審得獎名單,而眾所期待的TIDAward金獎得主,將預計在兩個月後的頒獎典禮上揭曉。
此次TIDAward在理事長趙璽及評審主席龔書章的帶領之下,由執行長林彥穎率領TID執行委員會,由杜文正、何以立、黃湘娟評選居住空間類;林友寒、胡朝聖、楊岸評選展覽空間類;黃惠美、姚政仲、杜祖業評選商業空間類,共9位評審,對投稿作品進行審視,最終選出90多件的TIDAward得獎作品。
居住空間類評審:林彥穎、何以立、杜文正、黃湘娟、龔書章、趙璽
商業空間類評審:趙璽、姚政仲、黃惠美、杜祖業、龔書章
展覽空間類評審:林彥穎、林友寒、龔書章、楊岸、胡朝聖、趙璽
隨著空間設計專業與社會的緊密結合,每年的TIDAward獎項主軸皆在呼應當代社會發展的脈絡與人文關係。
今年TIDAward強調作品的觀點和設計原創性,並同時回應當代社會的景況,評審將空間設計的永續觀點、綠色材料、創新技術、全齡關懷、空間色彩、社區公共與其他具有當代精神議題的觀點納入評審討論;住宅空間以追尋居住本質作為主軸,商業與辦公空間鼓勵創新與符合新時代的材料選用,而展覽空間與公共空間則關注社會性與在地化。
評選過程
以發現多元新觀點的角度,希望可以傳達TIDAward一直以來鼓勵室內設計產業積極參與並推動社會群體之間的互動與責任,秉持實驗的精神並期望成為空間設計跨領域的先例。
每年TIDAward的投稿件數皆不斷增長,同時也廣泛地收到來自兩岸三地的投稿作品,呈現出作品的多樣化以及多元性,從今年的評比方向「觀點」與「設計原創性」藉以感知社會的脈動,展現TIDAward的精神與期許。
TID金獎、新銳獎、評審特別獎以及TID年度大獎等將於頒獎典禮上揭曉,請與我們共同期待。
(以上時間如有異動,請依據TID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
當其他品牌都在全方位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時刻,BottegaVeneta卻反其道而行之,向大眾展示一座反射周圍環境的「隱身」裝置。
BottegaVeneta於2020年7月1日至7月19日在上海市中心的恆隆廣場推出全新概念快閃店—隱市之店(TheInvisibleStore)。
顛覆一貫認知,以一種奪目的形式呈現出有形與無形之間的張力。
無需過多logo裝飾自己,BottegaVeneta所彰顯的是敏銳與自信的品牌價值觀。
隱市之店超脫了物理限制的概念,彰顯出BottegaVeneta的品牌真諦:自我、感性、愉悅。
不同於高調、博人眼球的品牌宣傳,在恆隆廣場印滿品牌標識的櫥窗和商場中庭琳琅滿目的奢侈品logo的反射下,隱市之店讓人駐足觀望的立面幾乎完全「隱身」。
隱市之店占地超過30坪,內部的反光表面利用光線與空間營造出獨特的錯覺效果,展示包括男女裝成衣、手袋、小皮具、鞋履、珠寶首飾以及眼鏡在內的2020早秋系列精品。
資料及圖片提供」BottegaVeneta
編輯」林慧慈
由瑪黑家居獨家代理,來自德國的Paper&Tea柏林選茶(P&T),與有最美藥局之譽的台中分子藥局,合作策劃「P&T Teaology:What's inyourcup? 這批比較純有機茶特展」,以Teaology為主題,透過五感巡遊,以視覺畫面、故事、觸摸、嗅聞茶香和品飲茶品,將世界最原始的茶風貌和有機茶的檢驗準則,帶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都需要純一點的,幫我們延長生活中的戰鬥力!
PaperandTea發跡於德國柏林,由一生都在喝茶、被歐洲媒體稱為「茶大師」的JensDeGruyter創立,在經營茶事業的叔叔影響下,Jens自小就是個茶的狂熱者,更透過旅行,踏遍多個擁有悠久茶歷史的亞洲國家。
在一步一行的味蕾旅行中,行經日本京都、南非開普敦、喜馬拉雅山、肯亞、斯里蘭卡、巴拉圭等地,透過各地最原始最美麗的茶葉採集,摘取下茶飲的迷人優雅之處。
更在P&T將獨特的茶文化結合藝術外觀,以充滿視覺衝擊的感官印象,延續每一款茶令人驚豔的個性風韻。
以紙為界邀請觀者茶的感知世界
拆解品牌名稱Paper&Tea,即為「紙」&「茶」,這兩者不僅皆源自千年前的中國,亦是推演人類文明發展重要的媒介,策展特別選用大量紙材作為觀展介面,並選擇與分子藥局合作,有別於一般藥局冷硬制式的刻板印象,呼應以感性美學為訴求的空間設計,展覽特別以文藏館的設計寓意氛圍呈現,在分子藥局2樓規劃主題展區。
茶色幻燈片
展區以「純」為概念,「Teaology」為軸心,透過輕鬆的文字輔助說明,與體驗式互動佈展巧思,鼓勵觀展者自在隨性地探索每一個角落,引領感官進入茶理性和感性並存的感知世界。
走進分子藥局,沿著旋轉樓梯上至2樓,展區分為「品牌介紹:純有機」、「包裝設計:茶的故事」、「純草本、純滋味」和「茶的分子方程式」4個區域,從每年台灣人均茶飲飲用量和進口茶葉現況、世界有機認證準則,介紹到世界潮流的調和茶及草本茶。
從「觀」茶的理性面,與我們一起舒展五感、慢慢沈浸於茶的感性面。
分子藥局 2樓主題展區空間
四大展區介紹
▸品牌介紹、純有機
由品牌logo設計為靈感始源,利用摺紙和鑲嵌設計,打造出純白的結構紙磚牆面,透過牆面上的圖文,逐一陳述 P&T 柏林選茶創辦人親自走訪世界各地莊園小農的茶旅故事。
另一側,長條掛軸則分享 P&T 在有機製茶的歷程,掛軸前一落落宛如檔案櫃的紙盒,內部分別收藏著茶葉樣貌與茶色的幻燈片,觀展者可以親自開箱檢視 P&T 通過歐盟和台灣兩地有機認證,對茶最嚴格的檢驗和品質要求。
▸茶的故事:包裝設計
相較前一個主題展區的簡約,此區則展現 P&T 源自柏林自由、個性的設計血液,繽紛的立體紙磚堆砌成的彩牆,是來自茶罐上的包裝用色, P&T 調製每一款茶的背後,都有一個想像故事,以對某一段文化來表達敬意;而茶罐設計融入柏林藝術靈魂與玩味態度,以幾何與光影為靈感,搭配復古插畫與色彩,描繪出每款茶葉的風格故事,在此,你可以翻讀、沈浸在茶的故事中。
▸純滋味、純草本
方格層架上展示了20多款 P&T 的調和茶與草本茶,層架由上而下,分別展示每一款茶的包裝和其茶葉樣貌,向下,則配置相對應的茶盤,茶盤上承載了每款茶的調配、靈感故事、風味特徵,並展示盛裝茶葉的透明玻璃皿,你可以自由抽取茶盤、讀取與嗅聞茶香,發掘最合你的「味」的茶款。
最後,各式現代沖茶和飲茶器具的陳列,鼓勵大家以最愜意的方式喝好茶。
此外,你會發現,層架擺放的裝飾紙箱上,還貼著遠自柏林飄洋過海來的郵遞資訊,為展覽增添趣味。
▸茶的分子方程式
製茶是理性的學問,但浸泡出感性茶飲情緒。
撫緩情緒的茶氨酸,與提振精神的咖啡因,看似對立的兩種物質,在一杯茶中又能完美協調共存,讓我們以科學佐證、直覺感知輔助,解構茶的分子結構並透過茶色記憶瓶,說明茶何以令人如此著迷、上癮。
展覽資訊
P&T柏林選茶 Teaology:What’sinyourcup?這批比較純 有機茶特展
時間」即日起至 2021年1月6日(三)
地點」MolecurePharmacy分子藥局(台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236-1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P&T 柏林選茶
編輯」林慧慈
UNStudio建築事務所創辦人BenvanBerkel為義大利著名家居品牌Alessi設計了一個新的兒童系列座椅和餐具。
新系列兒童用品包含一個有趣的多功能座椅「Doraff」,一套拋光的鋼制餐具,一套具有可持續性的、防摔的、樹脂與竹子合成的餐具套裝。
BenvanBerkel說到:「設計是幫助孩子在安全玩樂的同時探索世界的理想工具。
當為兒童構思產品時,是與成人不同的,會有更有趣的想法開始浮現在腦海裡。
你會開始用孩子的思維來展開設計構想,思考孩子如何感知物體、形狀、紋理和色彩?產品該如何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或者該如何改進設計以激發遊戲的樂趣,鼓勵孩子的學習力和創造力?」
Doraff
Doraff是一種新型的遊戲傢俱,它將狗狗和長頸鹿的形狀融合在一起,成為專為兒童打造的一個多功能物品。
Doraff既可以是桌子、椅子、躺椅,又可以是能幫助孩子拿到高處物品的助手,同時還可以在遊戲中激發想像力。
孩子們可以想像他們在騎著長頸鹿或與狗狗一起玩耍,亦或者輕鬆翻轉輕巧的座椅,使用大小不同的表面來玩遊戲、讀書、吃飯或只是爬上去。
堅固的Doraff有多種顏色可供選擇,它是100%可回收的熱塑性樹脂材料做成的椅子,家具和玩具的綜合體,兼具設計感,可在各種位置和空間使用。
BenvanBerkel如此形容:「我一直很喜歡孩子們感知和探索周圍世界的趣味;他們如何使他們的想像力超越理性的思維界限,如何使這種想像力從邏輯上得到解放,如何使最富有創造力和最奇妙的非理性思維和觀念得以實現。
這都是無數好奇心的使然,當他們試圖瞭解他們的想像力在哪裡結束時,就是他們的『成人世界』開始之時。
」
Giro兒童系列
Giro兒童系列包括兒童不銹鋼刀叉和餐具套裝。
刀叉餐具的設計構想源於之前BenvanBerkel為Alessi設計的Giro餐具系列,為兒童設計的新不銹鋼刀叉餐具則可讓兒童模仿成人使用與大人相同的餐具,同時還幫助他們正確學習如何使用、握持和平衡餐具。
手柄採用拋光鋼製成,設計得易於握持,同時還考慮到平衡左右手兒童的使用。
Tableware餐具
防摔的Giro兒童系列餐具使用明亮和對比鮮明的色彩,可以立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設計上採用兒童產品如碟子、碗和杯子中通常使用的原色,顏色有珊瑚紅、天藍色、甜桃橙、薄荷綠,兒童可以隨意組合,或聲稱某種顏色是自己的最愛。
柔和的曲線和寬闊的邊緣易於兒童抓握,而可拆卸的防滑橡膠圈則可以將餐具固定在任何表面上,避免兒童進餐時的混亂。
Giro兒童系列餐具不含雙酚A,由安全樹脂和竹子混合製成,是一種高度環保,可在任何場合安全且使用的兒童餐具。
資料及圖片提供」UNStudio
編輯」林慧慈
台灣進入疫情解封時代,旅遊及娛樂漸漸復甦,為滿足民眾「悶不住」的心情,於7月31日記者會上由經濟部王美花部長、新竹市政府林智堅市長共同宣告,今年台灣設計展將首次登陸新竹,以「Checkin 新竹-人來風」為主題,集結總策展人劉真蓉、總顧問龔書章及9個在不同領域嶄露頭角的策展團隊,共25名優秀設計師,邀請民眾於連假期間一同到訪新竹,體驗設計如何轉化城市及在地人文。
2020年台灣設計展「Checkin新竹-人來風」主視覺,由卵形設計工作葉忠宜操刀。
是設計展,也是城市展
本次將展覽編織入新竹城市紋理,藉由2公里長的軸線,串聯起具有歷史風情的護城河、東城門等舊城區,並跨越新竹火車前後站,進入包含新竹公園、動物園、孔廟、體育館等的休閒生活區。
龔書章老師表示,這次的展覽是一個設計展,同時也是一個城市展,期待藉由本展將設計、創意美學帶進市民生活,創造城市真正的生活及公共空間的整合概念,企圖將設計放進城市脈絡中,讓設計導入城市,讓城市重新回應公共生活。
總策展顧問-交通大學龔書章教授。
總策展人劉真蓉甫完成在桃園「大溪大禧」的熱鬧祭典,並擁有廣受好評的2019文博會經驗,相當熟稔如何策展地方文化。
她提到本次以「Checkin新竹」為主軸,亦希望城市「Checkin」民眾心中,因此展覽多處將結合行動載具,展現新竹高科技的一面。
參觀者能感覺到文化、歷史、設計、科技的衝撞,本展將是一個城市策展,展場不只在室內場館,而是將整座城市化作展演場,展現其在地文化、產業及特色。
總策展人-衍序規劃設計劉真蓉總監。
台灣設計展從過去的工商業產業展覽型態,轉型到生活體驗型態,將生硬的產業內容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現,透過設計思考、大眾互動參與模式,啟發民眾對科技、社會、生活模式改變的省思。
為城市種下種子
此次展覽包含科技產業、循環設計、生活產業等議題:在「科技產業」方面,新竹是台灣高科技重鎮,半導體、光電、LED等產業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展覽藉科技產品微小化,呈現生活的大改變;在「循環經濟」方面,新竹得天獨厚擁有矽砂、石灰等原料,在日治時代已發展玻璃工業,展覽將藉由玻璃裝置、資源回收利用技術,傳達給消費者及製造者永續循環的理念。
在「生活產業」方面,新竹有多家百年老店創新再生,新竹人有自己的生活品味,故藉由展覽,呈現新竹好吃、好玩等不同的風貌。
春水堂與春池玻璃所合作的春池珍珠杯,將於設計展展出。
2020台灣設計展除了串聯地理景點外,更希望藉由展覽串聯與新竹相關的年輕設計師,成為各場館策展人,有在地出生、也有在新竹執業、創立事務所者,劉真蓉表示,每年的台灣設計展都希望能夠改變城市,不僅是展覽期間,更希望能夠留下種子,於是今年便邀請許多優秀在地青年,藉他們的角度思考並呈現新竹。
鞏書章亦提到,本次展覽將從「人」的角度敘述新竹產業及設計,不再單純呈現產品,希望藉此拉近一般大眾與設計,以及新竹高科技、循環經濟等較生硬題材的距離,設計師的角色便是思考如何「說故事」,希望藉由在地年輕人共創城市。
本次「Check in新竹-人來風」展期自 10 月 1 日至 10 月 11 日,期待透過設計轉化新竹,加值新竹產業能量,並邀請民眾前往參觀,感受新竹的特色風情和城市設計的魅力。
各參展單位與經濟部王美花部長及新竹市林智堅市長合影。
展覽資訊
日期」2020年10月1日至10月11日
地點」新竹公園、轉運站和護城河舊城區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撰文」林慧慈
陳連武畢業自建築系,從事室內設計是源自家宅的室內設計投稿發表,因而在服役期間,就接到了人生第一個案子,自此走上了室內設計之路。
創業後,他認知到現實與想像最大的不同,是必須花費心力讓業主了解空間關係、動線等的重要性,且當時主流做法都是以工程總額去商談,市場尚未理解設計價值,曾一度難過與意外。
陳連武
投入設計工作25年
創業25年
陳連武設計師出生藝術世家,因為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培養出扎實的文化底蘊,加上深厚的建築背景、歐美新潮設計的養成,是國際極少數能同时囊括全球四大設計獎(德國iF設計獎、德國reddot紅點設計大獎、日本G-markGoodDesignAward、美國IDEA傑出工業設計獎)的台灣知名室內設計師。
經驗說
Q:社群時代,是否改變了您與團隊、業主的溝通的方式?
A:從個人工作室到公司團隊本來就有很大的差異,團隊所需要的開銷更大,但相對的服務也更多元完整,最主要的影響不是溝通媒介的轉變所帶來的,而是因為現實面的壓力。
為了爭取業務,我們需要借助媒體之力,除了以往的平面、電子、電視媒體外,也開始嘗試接觸其他曝光管道,像是經營粉專、部落格等,讓新客戶認識我們。
而我不是很善於跟享受社交的人,所以平時不太有所謂平衡的問題,甚至也很少參加工會活動,跟廣告媒體並不親近,大多時間都是屬於自己的,主要是想把經費跟社交能量保留給客戶,也相對讓我需要做的社交減少,專注於設計。
Q:十年前室內設計師與媒體的合作方式與現今最大的不同?
A:剛入行時我就很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在《室內》曝光,但我也是在發表到第三個作品時才順利進到《室內》,在當時紙本媒體只有大師作品才會收錄,能登上就與有榮焉。
現在的媒體樣態多元,不再只看精緻品質,變成注重方便取得性、觸及率跟黏著度。
以前合作方式單純就是投稿,免費邀稿的雜誌也不少,現在這樣的媒體變少了,反而設計師是投錢行銷自己,投資在曝光度高、流量大的媒體,形成一種善於行銷就能獲得青睞的氛圍,跟以前媒體那種精心揀選作品的取向有很大差異,我們能做的大概是謹慎選擇曝光的照片,精選投稿媒體。
Q:在注重行銷的年代,您希望建立的個人形象與公司品牌形象?
A:有知名度在與客戶溝通上當然能有一定的幫助,因為名氣換個角度說其實也是一種對專業的肯定,在與客戶對談時就是一個正向的紀錄以及形象。
相反的有時候高知名度,反而使設計本身變成名氣的附庸,可能會迷思在注重名氣的經營,而設計能力的精進反而就被限制了,變得不去傾聽、不去了解其他設計的好,可能變成有點自負,也會太過於在乎他人評價而忽略自我沈澱跟精進內在。
我認為,當作品達到一定的水準,足以傳達自身理念,也受到一定比例的客戶肯定時,再做行銷才有效益。
我喜歡的個人形象不是明星式的,希望是能透過自己經驗跟所學,給人幫助或啟示,就像我們公司「城市」這個名字,任何地方都有城市,每個時期有不同的樣貌,而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樣子,就跟設計師一樣,永遠都有不一樣的人在設計界發光發熱。
城市也是一種眾人聚集的聚落,所以我也期許公司成為能讓相同理念的設計人聚集、努力的地方。
也因如此,我們始終以客戶為中心,努力去傾聽不同的聲音,為客戶打造他們真心喜愛、最好的風貌,而不會特意去標榜設計師個人形象。
1999年以前,尚未搬至民生社區時所拍攝的照片,後方陳設著曾發表作品的期刊。
受邀至南京開設室內設計課程,指導小組完成指定設計發想練習。
工作照,在公司的陽台借助自然光挑選毛球色。
建議書
Q:受雇與創業所面臨的壓力有何不同?
A:我沒有受雇的經驗,創業後,我也努力去體會員工的心境,希望能成為一個好的雇主。
創業這件事,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創業只要養得起自己就可以,但當規模擴大成10人團隊時,公司責任就不一樣。
公司越大,需要肩負的責任越大,對於員工現在的需求、未來的發展、甚至啟發都有一定的責任,甚至走到了一定規模還有連帶的社會責任;我想,領導者最重要的心態就是要學習負起責任。
Q:您認為一個室內設計公司想在產業裡健康發展,需具備的條件?
A:我認為公司的定位非常重要,了解自己定位、強項是什麼,要往哪裡發展、想創造的設計環境、設計教育甚至是所攝取閱聽的資料範圍都涵括在內,領導人一旦清楚定位了,就不會三心二意想要去涉足不熟悉的市場,或不自量力的冒然前行。
適時的回顧自己的初衷,也不要偏離初心,就不會越離越遠。
Q:關於知名度與形象經營,請給年輕一代的設計師一些勉勵或建議。
A:我想要引用賈伯斯的名言:「stayhungrystayfoolish(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其實形象、知名度都是外來的,只要好好努力的做自己相信或擅長的事,在這個領域深耕、虛心求教,跟形形色色的業主、廠商、甚至是競爭對手或是員工同儕交流學習,一定能在專業的路上變得更好。
形象跟知名度不是靠行銷經營自封,而是別人給予的肯定。
Q:想對年輕時的自己說點什麼?
A:最近我有一個很深的想法,我覺得室內設計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穿針引線,一部分是讓將家託付給我們的屋主,能透過我們的設計獲得更多幸福、強化他們的快樂;再來就是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太多案例是我們在不同時期、不同管道相逢的客戶,他們彼此其實都認識,透過我把彼此的關係加深串連。
我想對年輕時的自己說:你的工作是穿針引線,要珍惜緣分,讓所有線不斷掉,這樣才能越串越長,能有更大的驚喜也不一定,不要輕易的剪斷任何線。
資料及圖片提供」城市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編輯」歐陽青昀
趙璽的父母從事影視行業,從小悠遊在各式場景中,所以對室內設計並不陌生,他認為環境的形塑不能否定對美感的影響,所以從小建構生活美學至關重要。
剛開始從事室內設計時,他認為這是一個自由且具挑戰性的工作;獨當一面之後,才從中領會到設計工作除了天馬行空的想像,設計靈感與業主之間的溝通與執行等,如何滿足人們對空間的需求遠比想像中來得困難許多。
趙璽
投入設計工作29年
創業19年
1991年開始從事建築及室內設計業,經歷建築師事務所、室內設計工作室,2002年於台北、上海工作及成立台北大紘、上海上勻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至今,同時也參與設計研究院許多公共設計顧問及系所演講、評審及評圖。
以建築的訓練及雕塑的美學觀運用於室內設計,除了著重室內與室外的自然關連外,認為空間之間的配置與人之生活概念也是設計的精神所在,對於空間造型的秩序及美感有獨特的見解。
經驗說
Q:社群時代,是否改變了您與團隊、業主的溝通的方式?
A:以前簡單樸實的時代,溝通是當面、現場與即時的;數十年社群的變化,溝通同樣是即時、現場的,但卻可以遠距。
有時候覺得沒有表情的文字是冷的,我仍然喜歡面對面的感受、表情、反應等,都可能成為當下設計或思考的轉折。
我一直不喜社交也不善經營形象,但在不同時空條件工作環境下,又必須強迫自己去學習;而我非常善於獨處,有時一個熱鬧應酬或激烈溝通過後,反而可以讓我在結束之後立即進入沈澱時空,也許放空,也許反思,其實無需取捨,設計其實就是生活「交流、沈澱」也都是一種思考的過程與感受。
Q:十年前室內設計師與媒體的合作方式與現今最大的不同?
A:30年前室內設計專業媒體不多,《室內》也就在當時CSID催生下,展現當代對室內的專業與引領地位,設計同業莫不以自家作品刊登在《室內》為傲,也成為當時室內設計參考的工具書,幫助許多業主對設計想法的參考。
其實我對媒體並沒有持續接觸,早期媒體會主動搜尋具啟發性、時代性優秀的好作品,現今媒體較多元化,平面、影音、數位網路……等不同曝光方式,很多媒體公司也有收費包裝行銷的旗下設計師,對於案量快速穩定成長的確有幫助。
Q:當今數位攝影與數位平台興盛,在選擇合作對象時,您會如何確保自身權益?
A:現在很多數位影音平台行銷各種商品,設計也在網路時代有了更快速的傳播方式,但也衍生出不同的權益糾紛,例如:平台拍攝行銷影片,當雙方結束合作關係後,影片製作的智財權或使用權歸屬?亦或平台仍然使用已結束合作的知名設計師作品繼續獲取關注,卻將可能的客源轉介至其他旗下設計師,對於著作人格權的侵犯?如何在雙方簽訂合約時,約定行為上保護自己?這會是新型態行銷中不可或缺的考量。
Q:在注重行銷的年代,您希望建立的個人形象與公司品牌形象?
A:「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話是年輕設計師在急於成名前必要的思考。
知名度的提升代表對於專業及社會責任有更高的標準,也對於業界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想要成為知名人士,自我要求的標準及專業實力絕對是首要,雖說現今台灣設計產業入行不難,但設計師的專業與技能養成是一個必經且不易的過程;設計師本身就等於「商譽與名聲」,建立品牌的同時檢視每個階段的自己,是否扎實的擁有專業能力讓自己能名副其實。
我推薦大家看許舜英的著作《我不是一本型錄》,其中提到:「最失敗的專業人,只有專業的素養而沒有自己的素養,沒有自己的敏感度是最可怕的一件事。
」如何讓自己的專業有更多的內涵,一個好的設計者一定要保持清醒、不盲目、認真觀察、懂取捨以及再創造自己的生存空間。
1994年,受雇於建築師事務所,第一個執行案為某建設公司董事長天母自宅。
2002年左右,合夥成立工作室,第一個主導案件是友人南港小型自宅。
工作照,除自身業務外,開始投入公共服務領域,應CSID龔書章理事長之邀擔任協會秘書長,回饋且幫助業界發展。
建議書
Q:受雇與創業所面臨的壓力有何不同?
A:受雇時常羨慕老闆時間自由、收入很高,當時就希望有一天也要自立門戶。
但當老闆後觀察到,如果是個人工作室,雖然一人飽全家飽,但沒有奧援、沒人商量,如果經驗不足就難以突破;若是有規模的公司,除了業務、開銷、管理等,業主的抱怨、員工的心境都必須照顧到,通常到夜深人靜時才能深入思考設計。
我認為無論受雇、創業,專業實力與充實資源才是不敗的法則,獨當一面代表將面對更多的專業責任與職業道德,執行身為領導者,每個人對於你的期待就會有所不同,除了設計創意還有完美的執行成果。
Q:您認為一個室內設計公司想在產業裡健康發展,需具備的條件?
A:就像美國實業家洛克斐勒在房產界留下的名言:「Location、Location、Location!」他的核心價值不是來自於價格,而是「未來的潛力」。
「專業」是產業發展的首要條件,決定未來發展的關鍵,設計接觸的層面很廣,我認為從業者必須先真正培養出自我要求的本質與專業,是引領業界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Q:關於知名度與形象經營,請給年輕一代的設計師一些勉勵或建議。
A:品牌定位關係著商業行為的決策,自我品牌的創造及核心價值的建立是長久經營的關鍵,記得常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創意富有競爭性?如何讓自己的理念合乎社會期待?如何讓自己的專業產生價值並與形象相得益彰。
Q:想對年輕時的自己說點什麼?
A:自己年輕時有許多貴人提攜,在成長中多有協助,至今感激萬分。
當時的自己有滿腔熱血,但缺乏思考沈澱,希望當時的自己能再多深入多探索,勿躁進、勿妄言,也期勉現在的我,仍然能秉持對設計與生活的期待與初衷,繼續學習、向前邁進。
資料及圖片提供」大紘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編輯」歐陽青昀
方信原一直以來都對美的事物懷抱著浪漫情懷,喜愛畫圖的他原先想當美術老師,爾後發覺設計行業也脫離不了畫圖,可以追求自己的理念和想法,故踏入了設計的世界。
他認為成為一位設計師,是上帝賦予他的天賦,能感性的做美感判斷,也能理性執行精準的工程事項。
方信原
投入設計工作25年
創業17年
2003年創立瑋奕設計。
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及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大元聯合建築暨設計事務所及李肇勳室內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目前於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擔任講師。
常透過對城市旅遊的方式,進行城市人文的觀察及研究,事務所致力於將低度設計運用於各項規劃,探討人們在低度的空間裡,各層面所產生的影響。
作品多次登上國內外知名媒體,並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設計上持續以現代主義、宋代美學及侘寂文化為架構而成的低度設計為主軸,將文化、藝術、環保等相關元素,整合運用於生活及空間的設計中。
經驗說
Q:您認為在「成名」這條道路上,應該用什麼心態面對?
A:我們去試想過去前輩們的成名之路,其實都是艱辛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當時的媒體也還沒如此發達,縱使現在媒體發展蓬勃,我覺得做設計的本質不能變,媒體其實只是一個工具,但有趣的是,現在很多設計師都本末倒置,反而將經營媒體形象和包裝視為首要,期望先吸引業主或外界目光,然後才開始探討自己的作品與內涵,當重視媒體形象的這群人掌握了話題趨勢的時候,整個設計環境和走向就會偏離正軌,這是我目前觀察到大環境崩壞最主要的原因。
近期我開始在學校教書,發現年輕學子沒辦法分辨設計這條道路上何為重要之事,學生們探討的重點是行銷,而非設計基礎或自身能量儲存,當大多數人只想運用行銷快速累積自己的名氣時,這絕對不是很好的方向。
Q:您對於現今「室內設計媒體」的觀察?
A:我認為現今媒體大多現實且商業化,除了少數獨善其身的平台,會願意花心思去挖掘真正有內涵、故事的作品外,收費平台則優先剖析設計師的投資價值。
曾經有幾個媒體與我接洽過,他們完全不了解我的設計精髓和意涵,純粹前來說明銷售配套,說穿了,若與其合作,我就是一顆任人利用的棋子,毫無自主性可言,但這並非我所追求的方向。
我不是要批判媒體的商業行為,商業模式完全沒問題,但是需要拿捏好道德的界線,也需負起一定程度的社會責任,我個人覺得在設計師還需鍛鍊的階段時,透過付費方式大量行銷,膨脹自己的地位,反而容易忘記外面世界是殘酷且不斷前進的,若因陶醉於外在名聲,導致自己停止學習,日後所承受的衝擊是十分巨大的。
Q:請談談您希望建立的個人形象與公司品牌形象。
A:在我開始從事設計行業時,對外的管道通常只能靠平面媒體,例如紙本雜誌等,網路那時根本不盛行,如何建立形象這件事,其實困擾著我,應該說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定位是什麼。
過去我跟媒體關係蠻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我沒有足夠的預算登廣告或做付費報導,再來就是早期我的案子可能不夠優秀,也曾聽過一些尖銳的批評,這對剛創業的我來說,是頗大的打擊,導致我和媒體們長期沒有太多互動;真正對媒體有認知是公司開始參與TIDAward競賽後漸漸得到外界的關注,這也才了解原來行銷對工作有十分大的助益,遂開始經營公司的品牌形象,但跟現在許多新興設計師相比,我在媒體運用這塊還是非常貧乏的,我甚至還在摸索該如何有系統地去行銷,這可能也跟我較與世無爭的個性有關,我永遠將作品的質感和特色放在首位。
Q:在行銷與設計本質上,您如何拿捏兩者之間的平衡?
A:其實還是回歸到,設計師認為是行銷優先,還是作品優先?對我而言,作品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在挑選曝光平台時,我會著手於媒體的專業性和內涵,這樣的媒體通常都具指標性意義,所以更需要重視自身作品的質量。
一個設計公司若想求案量,行銷佔比需放極大,若追求質量,則該注意作品精緻度,主事者想把公司帶到什麼境界,會影響對行銷的依賴性;但我還是認為,過度行銷膨脹,會使人忘記當初想成為設計師的那份單純、美好的初衷。
25歲踏入設計世界至今,方信原秉持著自己的初心,真誠面對每個案子,也不忘抽出時間各地旅遊,豐厚眼界,並從中得到設計靈感。
工作照。
身為主事者,方信原期許自己能為員工打下扎實的基礎,並提供更多歷練和思考的機會。
熱愛藝術的他,常在作品中放上親手製作的藝術品,讓空間更具靈魂丰采。
建議書
Q:受雇與創業所面臨的壓力有何不同?
A:受雇者面臨的壓力大多來自工作成績的好壞,舉例來說,我在大元聯合建築暨設計事務所工作時,最擔心的就是設計做不好,進入李肇勳室內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後,開始學習經營層面的眉角;創業之後面臨的是更為多重的壓力,除了營業額外,我也不停思考自己可以帶給員工什麼,讓他們在工作的過程裡能有所學習,不要走我走過的冤枉路,也有更好的環境可以自由發揮,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雖然小我,但我在乎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既然有緣份可以一起工作,我希望能提供他們薪水之外的回饋和幫忙。
Q:若想創業獨當一面,首先要建立的心態?
A:從受雇者變創業者,得不斷從錯誤、挫敗當中學習跟調整。
為何要創業?應該都是為了掙脫束縛,我相信創業者都是辛苦的,所以更該去思索如何將職場環境變得正向,進而影響後繼者。
我當初也是覺得自己熱愛自由才決定自立門戶,但其實成為老闆後,有很多經營層面、客群維繫等瑣事需面對,生活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這麼自由,不過心靈上倒是蠻豐足的。
Q:關於知名度與形象經營,請給年輕一代的設計師一些勉勵或建議。
A:行銷還是得做,但不要太過沉迷。
畢竟我們的設計師身分中有個「師」字,師字輩某種程度來說有一份社會責任,出社會後,人人都想追求一片天,甚至成為名人,這無可厚非,但我希望新生代設計師與年輕學子們永遠不要忘了自己肩上的責任。
至於如何運用行銷,每個人見解不同,我建議大家把自己的專業根基打得更扎實,因為那才是行銷的利器,要走得長遠的唯一方法,不是行銷的配套,而是你本業的內涵。
資料及圖片提供」瑋奕設計採訪」陳映蓁
尚未成為設計師前,楊竣淞對這個行業的想像十分浪漫,心中的幻想是穿著很有品味、家中擺飾很時尚、拿著鋼筆畫草圖很氣派、能開著跑車去海邊兜風、能輕易成為媒體寵兒等等,但真正踏入這行後,深刻體會到巨大的差異,忙碌到根本很難有自己的時間,所以時常穿著邋遢的出現在公司,甚至在辦公室內通宵熬夜,桌上凌亂找不到東西、目前沒跑車、家中只是剛好舒適而已,完全與時尚沾不上邊…..這一切都顛覆了他對設計師的想像。
楊竣淞
投入設計工作20年
創業13年
開物設計總監,嘗試運用多元符號來形塑設計的獨特性,藉此突破單一手法的市場慣性設計,以創意商空結合經營模式,協助業主創造更具價值和競爭力的空間;住宅方面則以精緻調性作為導向,獲得多項國際設計大獎的殊榮,近年來更嘗試家具設計範疇,企圖為公司帶來強而有力的設計基礎與價值。
經驗說
Q:回憶剛入行時,您於「室內設計媒體」的印象?當時室內設計師與媒體的合作方式與現今最大的不同?
A:我剛入行時網路尚未興起,所接觸的室內設計媒體也都很單純,大多都具有理想性與批判性,不同媒體會有自己對美的見解,因此在那個時代,能被發表的作品與設計師皆會讓人有種高度與深度合一的感受,在翻閱雜誌的過程,也讓我期許自己必須成為一個具有思考想法的人,能夠藉由作品反映社會、文化、潮流,並保有自由的觀點,包容卻勇於批判。
過往媒體利用機制選擇優良的作品,雖然不免帶點主觀意識,但因為各家媒體觀點不同,也無形推動了整個設計圈的蓬勃;平心而論,現在維持初心立場的媒體並非沒有,但卻出現了大量「廣告型媒體」,讓設計公司付費發表作品,老實說我並不喜歡這樣的模式,但在現今的行銷模式下,我的公司也不免俗地參與其中,縱然我覺得媒體的價值不該建立在沒有品質的數量戰之上,卻也不得不承認,在這個廣告至上的社會氛圍下,必須迎合市場機制。
Q:當今兩岸三地數位攝影與數位平台興盛,在選擇合作對象時,您會如何確保自身權益?
A:老實說,這件事目前還很模糊,因為曝光的需求,讓身為設計師的我們有時必須採取退讓原則,但以我個人而言,我們越來越不傾向付費曝光,而是轉成更願意與有明確態度和立場的媒體合作,不過前提是,我們經手的作品得保有一定的品質。
Q:在注重行銷的年代,「知名度」對於一位設計師最大的助益,以及最大的牽絆?
A:現代社會中,知名度分為兩種,一種較偏商業導向,以案件的銜接作為主軸,將曝光與利益最大化,此類知名度會順應潮流趨勢而不斷變化;另外一種則是作品深度與高度,這類知名度通常存在於專業領域,帶有前瞻性和指標價值,但卻不一定能轉化為商業利益。
對我而言,知名度更像是一種鞭策,它讓我警惕對於設計的要求與認知,這不單單是為了利益,而是擔心若停止進步,會無法背負自己所建立的論述價值,若可兼具作品深度、潮流及自身知名度,這大概是每位設計師都企盼的事,我自己也一直朝此目標努力發展。
Q:如何維持設計職業的續航力?
A:我認為「知識力」、「連結力」、「實驗力」是3個維持職業續航力的關鍵。
見識可以幫助設計師靈活運用腦袋中的資源,欲透過設計傳遞理念或表達看法時,對知識的引用、反證、轉化就格外重要;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關係也是設計裡重要的一環,案件的來源和執行的順暢,並不單靠設計功力就可達成,所有的基礎其實都奠基在人脈關係的好壞;這幾年的設計有種既視感,彼此間的相似程度很高,網路上可輕易搜尋到許多性質雷同的風格,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於,設計師們缺乏對設計風格的實驗性,為服務、解決不同業主的問題,本來就不可能一個手法走到底,因此對概念、材料運用、細節等處皆需完整細膩的推敲,才能成就案件的獨特性。
社會新鮮人時期。
在踏入設計行業之前,楊竣淞對設計師有著浪漫的想像,然而面臨的現實卻與想像完全不同。
創業時期,楊竣淞與合夥人羅尤呈合照。
楊竣淞認為默默做好份內的事、真誠付出,是不可缺少的態度。
近期工作照。
開物設計以靈活的文化符碼,營造空間的價值與深度。
建議書
Q:受雇與創業所面臨的壓力有何不同?
A:受雇的壓力在於如何做完交辦事項,創業的壓力在於如何完成待辦事項;做完不見得是完成,但完成卻又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
若想獨當一面,我覺得需具備長期堅持的決心,不要認為付出就絕對會有收穫,但是為了收穫,必須真誠付出,並將每個案子都當成作品來看待,而非交差了事,不要眼高手低,不要瞧不起任何你以為微小的人事物,最重要的是,勤於練習絕對勝過揮霍才華。
Q:設計師累積知名度的過程裡,較常面對的誘惑與挑戰是什麼?
A:最容易有的錯覺,就是以為有曝光就會有名氣,因此積極出現在各類型公眾場合刷存在感,但其實保持每一個案件的設計品質才是最該專注的事;知名度的提升又分兩種,其一為大量投入金錢行銷,其二則是風評與高度,你可以思考自己喜好哪種模式,就我個人而言我選擇後者。
有了名氣後,還是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努力向前進,保持年輕好學的心態,真誠地看待身邊的人事物,我常藉由閱讀《小王子》來勉勵自己。
Q:關於知名度與形象經營,請給年輕一代的設計師一些勉勵或建議。
A:我個人認為建構形象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誠表現出自己的樣子」,面對缺點要盡力修正,時時警惕自身言行舉止,因為你所表現出的行為都有可能被他人默默看在眼裡,當你腳踏實地做事,有了良好的品質與風評,自然就會有越來越多人肯定你。
知名度有時是種運跟命,這麼多年來,我認識太多有才華的人,但能真正被看見的其實屈指可數,所以從「心」認識自己、認同自己、善待他人,其實就是最好的方式。
資料及圖片提供」開物設計編輯」陳映蓁
何宗憲回想起小時候最接近設計的一刻,是中學時曾經向新加坡《聯合早報》投稿一篇單格漫畫,並且幸運地被選上了,「那一刻我覺得生命中好像有那麼一件值得我驕傲的事情」。
他分享,這種將已有想法分享給別人的喜悅,可能正是為他往後的設計生涯鋪路的首石。
何宗憲
投入設計工作23年,創業19年
建築及室內設計師,PAL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
生於台灣,長於新加坡。
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碩士)及新加坡大學(建築學士)。
獲日本雜誌StudioVoice選為亞洲創作VIP之一和香港傳藝選為「香港十大傑出設計師」。
同時擔任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課程顧問,透過教學和演講參與設計活動,積極推動設計工業的發展。
經驗說
Q:淺談您的設計之路?
A:許多設計師都以「獨當一面」為職涯目標,我也不例外。
回首過去,我將自己設計之路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我成為一名受雇的建築師,我追求的是能自己獨立設計一棟建築的機會。
當時的我非常開心,因為能自主創作,我便覺得自己已經獨當一面了。
第二階段,在我成立工作室之時,我有更多控制的能耐,並擁有員工、同伴幫我一起實現自己的想法,那時我又感覺自己應該達成了「獨當一面」。
不過在客戶面前,我仍是非常渺小,必須聽命於現實。
第三階段,亦即是現階段,當我累積一定的經驗、客戶群和資源,可以完成自己的想法,我仍躊躇自己是否已是「獨當一面」的設計師?老實說,現在我還是得背負業主的盼望和追求,以及整個團隊的希望、責任和負擔。
其實「獨當一面」是一個很傻的想法,重點應該擺在當下不同的人生經歷中,境遇隨著身邊不同條件變化,設計師會時刻面對新的煩惱。
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唯一不變的就是對自己理念的實現。
社會新鮮人時期,剛成為受聘的建築師,追求能自主創作的機會。
Q:回顧設計之路,最印象深刻並影響深厚的一段經歷?
A:影響我最深的可算是美國加州一個精品酒店的案子。
當初我期待能「一炮而紅」,可是涉入之後才發現其中許多絆礙,案子進行過程中受到許多的煎熬,包括文化上的差異等。
當受到他人對我的能力作出質疑,我就更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價值,成為個人的真正考驗。
案子最終為我帶來了不少的喝采,對我個人來說是一個里程碑,令我更認識自己的修養和能力。
每位設計師都應好好體會每個刻骨銘心的經歷,最珍貴的不是別人怎麼看你,而且你真心了解設計而令你綻發光芒。
創立自己的工作室,擁有更大的能力,卻也受限於現實。
Q:設計工作如何維持能量與續航力?
A:一名設計師的續航力主要由3項重要的能量決定,分別是熱愛生活、實踐力和正能量:室內設計的意義,便是讓人們生活得更幸福,追求設計上的極致從來不是我主要的目的,就像早期我畫的漫畫一樣,只希望令人會心微笑。
設計是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去詮釋生活,所以我喜歡嘗試多方面的設計,從住宅到餐飲、教育、醫療等等,主要不是為了展現自己設計的能耐,而是我希望尋找更多的機會,更細膩的觀察生活,並從中學習生活的點滴,學習如何更投入、更用心地生活。
這不是單方面的體驗,而是互相彌補的過程。
設計能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包括我自己!我常常提到的人生格言「設計的意義應以生活所感去做設計,用設計所得去過生活」。
熱愛生活,絕對是成為設計師的一個重要能量。
至於實踐的能力,就是不能光說不練,必須自己動手。
能夠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地實踐是一項重要的能力,需要勇氣和冒險精神。
設計師只要肯做就有希望、就有結果,不用害怕失敗,因為從中你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最後則是正能量,不單單影響設計師本身,它也能散發影響身邊所有的人。
正能量並不是一直把持著樂觀,而是要敢於做夢,抱著正面的思想,下決心去追求它,縱使有些過程和結果會削弱你的意志和想法,這股正能量可以把你向前推。
現今,累積了一定的經驗、客戶群和資源,除了背負業主的盼望外,更需負擔整個團隊的責任。
建議書
Q:若想創業獨當一面,首先要建立的心態?
A:早期設計師的心態可能是追求一個身份定位,努力爬到最高的位置。
可是經歷人生各種階段後,我深刻體會到愛因斯坦所說過的一句話:「不要努力成為一個成功者,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我想追求的不是當個「主事者」,不是想成為操控一切的獨裁者,因那個位置往往需要貶低自己的價值。
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命裡扮演重要的角色,不論是公司裡受僱的職員,或是創業當老闆,只要讓自己的存在充滿意義,那便是一種自己創造的價值,對設計師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Q:資訊快速且重視行銷的年代,設計師如何堅持自我初衷?
A:早期媒體的形式,像是我以前在報館投稿的感覺,一個年輕設計師將作品交給編輯,好的作品會被接納,不好的直接被拒絕,設計師只需努力把自己的東西做好,十分單純。
直到現今,人們開始看到各種新的媒體形式,我們在網絡世界裡的確需要適應,但媒體的特質沒有太大的改變。
要是沒有真正的實力和內涵的話,形象包裝還是會穿幫。
無論是行銷方式,抑或是個人形象的做法,都是回到「品」這個字-設計師的品質、品味和品德。
要是沒有人品,整個形象將會崩潰,特別是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任何投機取巧再也難以隱瞞真相。
對何宗憲而言,設計的初衷,來自將己有想法分享給別人的喜悅。
Q:請給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勉勵或建議?
A:對設計師來說,許多過程都會隨著經歷和生活體驗而成長,你不必別人告訴自己路要怎麼走,只需要用心尋找答案,對採取的方向和方針、對或錯,你將會有非常深的體會,那正是磨練和吸收的過程。
總括來說,我想引用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Twain)的名言作為建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日子,一是出生之日,二是理解為何而生的那天。
(Thetwomostimportantdaysinyourlifearethedaysyouarebornandthedayyoufindoutwhy.)」。
資料及圖片提供」PALDesign
編輯」林慧慈
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劉榮祿在成為室內設計師前,一直從事裝置藝術、多媒材運用等相關創作,將藝術及理念體現於空間之中,當時他對於室內設計的想像有些類似於藝術,認為一位優秀的設計師可以將想法自建築延伸至室內、景觀,掌控整體空間的氛圍。
但現實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在從業生涯中,有許多挑戰等待設計師克服,他舉例,諸如行銷方面如何找到適合的業主,如何控管工程品質以達到設計理想……在完成設計的目標之前,更需要想辦法跨越種種眼前面對的現實。
劉榮祿
投入設計工作22年,創業19年
跨界建築/室內設計師及藝術家。
將美學和藝術落實在設計中,藉由故事的交織,營造值得品味的空間。
作品連續多年榮獲世界指標性獎項如德國GermanDesignAward、iF、紅點大獎、英國AndrewMartin等,被譽為「空間敘事詩人」。
現任詠義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理事長。
經驗書
Q:社群時代,是否改變了您與團隊的溝通方式?
A:社群時代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工作變得更為便捷,但也更為複雜。
特別是大公司十分明顯,我們公司在台灣、杭州、紐約、溫哥華等地都有分公司,因為社群媒體興盛,可以在多個地方同時進行溝通與匯報,這是社群時代提供我們最大的改變及助力。
同時主事者的能力也需要提升,必須能在一個點對多個地方做及時溝通,這樣的工作模式突破以往界線,是過去所無法想像的。
Q:「社交經營」與保留「沉澱空間」之間,您如何平衡?
A:在有限的時間裡,通常很難去兼顧「社交經營」與「沉澱空間」的分配,尤其「社交經營」對設計公司而言非常重要,只能慢慢耕耘且無法犧牲。
這件事情曾經是我從業以來的困境,我花費許多時間在想辦法做釐清與梳理,不過現在因為公司在分層管理上有比較成熟的進步,「沉澱空間」漸漸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讓我能去完成「社交經營」的這個部分,來平衡這兩個時間的分配。
台北藝術大學,對於藝術及空間充滿憧憬。
Q:室內設計師與媒體的合作方式的改變?
A:20幾年前我剛入行的時候,大部分媒體還是以市場與大眾導向為原則,缺少批判的能力,非主流的設計風格較難引起媒體關注。
但隨著時代及科技的演變,這10年來室內設計師的主動性漸漸不同,尤其近幾年「自媒體」變得非常強大,當代年輕人運用自媒體的能力越來越熟稔,許多設計公司都開始經營這一塊,使媒體和設計師在合作的方式上有了巨大且複雜的轉變。
如我們公司便會在合作初始即審慎評估邀約的平台在業界的評價,以及共同發表的設計師是否為我們也認可的對象;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非常清晰地釐清彼此間的互動方式,將作品與理念以準確的互惠方式發展。
Q:在注重行銷的年代,您如何經營「知名度」及「品牌形象」?
A:知名度對一位設計師是相當重要的,尤其在對岸,知名度對我有許多助益,舉凡業務的發展、更大的設計舞台等等,但它也會造成拘絆,例如我在台灣的知名度反而容易使業主卻步,這是我們所始料未及的。
經營設計公司的一開始就必須經營品牌形象,建立流程與方式,整個過程都要積極參與,內容包含CIS的建立、個人形的管理等等,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作法,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作品輸出的形象完整與特殊性,我比較注重在公司與作品形象給予他人的觀感。
但近年來我個人除了設計層面的形象,也希望建立對社會事物付出方面的重視,促使我接任台灣室內設計專計協會理事長一職,希望能在社會服務層面盡一份心力,提升設計師在公眾形象的地位。
現場工作照,劉榮祿早期從事裝置藝術、多媒材運用等創作,將藝術及理念體現於空間之中。
建議書
Q:設計師創業所需要具備的心態與能力?
A:受雇者主要壓力來自專業能力,可能多少還包含生活上的各種壓力;而創業者需要面臨的壓力則較為多元,像是公司運營的壓力、人事、業務上的壓力以及盈虧等等,這所有的壓力都會迎面而來。
設計師想創業,除了需要具備設計能力之外,還必須對所有事情全權負責,以及對「負責」這件事情有一定的覺悟。
其次,除了基本設計專業以及源源不絕的創造力外,創業者更需要具備強大的洞察力,時刻觀察並自省,這將關乎設計師如何分析、思考項目的進行與佈局;設計師也應具備不斷學習的精神,才能跟隨時代變化的腳步,並掌握市場脈動。
創業初期,劉榮祿在此時便注意到品牌形象重要性,並積極經營。
Q:關於知名度與形象經營,請予年輕一代的設計師一些勉勵或建議。
所謂的品牌經營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它需要時間的累積,它需要不忘初衷、不忘理想,並永遠保持思考,去理解自己要什麼,所想表達的又是什麼,去規劃如何達成這些事情,我也想告訴年輕的設計師,永遠不要為自己設限,永遠保持超越自己的理念。
interior:回顧剛創業時的自己,您會給予哪些建言?
我會告訴過去的自己,對於未來要保持憧憬,仍然要繼續堅持自己的理念,當然我也會告訴自己要把格局放的更大,未來永遠等著我們去體驗、去克服各種艱難,去享受這些過程,這些所有的經歷與起伏,將會成為我們生命美好的詩篇。
近年來除了設計層面的形象,劉榮祿也對社會事務付出重視,並接任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理事長一職。
資料及圖片提供」詠義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林慧慈
各類獎項對於藝術創作者來說都是一種肯定與讚賞。
紅點設計大獎是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邦設計中心自1950年代建立的一產品選拔機制,是全球高知名度且備受注目的設計大獎之一,涵括了3項設計競賽,分別為「紅點產品設計大獎」、「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以及「紅點設計概念大獎」。
2020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RedDotAward:Brands&CommunicationDesign)的結果在今年8月中揭曉,其中台灣榮獲6件紅點最佳設計獎(BestoftheBest)以及158件紅點獎!今年,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獎一共收到6,992件項目作品,在評審的討論之下,最終選出7件紅點至尊獎、55件紅點最佳設計獎、854件紅點獎、1件年度最佳品牌以及1件新銳設計獎。
因應新冠疫情,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獎首次改為線上評選,邀請24位國際評審共同參與。
台灣獲6件最佳設計獎
台灣的6件紅點最佳設計獎由職業組的一隱照明設計顧問與業主台電的「點亮十三層」燈光裝置、TapeThatCollective與瘋設計的「聚膠行動#tapeArt」展覽設計、橘子關懷基金會與格式設計策展的「去你的南極Go!Go!SouthPole」展覽設計,以及合風蒼飛設計公司為「兆兆茶苑」設計的品牌茶零售空間。
一隱照明設計顧問與業主台電的 「點亮十三層」
TapeThatCollective與瘋設計的「聚膠行動 #tapeArt」展覽設計
橘子關懷基金會與格式設計策展的「去你的南極 Go!Go!SouthPole」展覽設計
合風蒼飛設計公司為「兆兆茶苑」設計的品牌茶零售空間
新秀組的朝陽科大孫苡瑄與莊昱婕書本設計「把你送去龍發堂(LONGFARTEMPLE)」,以及ChungHsuLin為智慧機器視覺系統商所羅門設計的「AccuPick」使用者介面所獲得。
其中職業組的得獎作品將角逐今年10月份才會公佈的單一作品最高榮譽-紅點至尊獎。
朝陽科大孫苡瑄與莊昱婕書本設計「把你送去龍發堂(LONGFARTEMPLE)」
ChungHsuLin為智慧機器視覺系統商所羅門設計的「AccuPick」使用者介面
紅點獎部分,包含「IKEA快閃旅店」、「2019LOVE高雄追光季」、「2020台北燈節-Mouselightfun」、「2020台灣燈會里山禾樂燈區」、「世界同行.台灣耀飛-2019國慶總統府光雕展演」、「川流電湧JustFlow2019-台灣電力文化資產特展」、「TAIPOWERD/SONE電幻一號所」,以及「高雄國家體育館」指示系統設計等,今年台灣的作品在「空間傳達組」中表現亮眼,也讓國際看到台灣在策展與空間體驗設計的發展實力。
評審之一的ThePressRoom出版與設計顧問公司的創辦人與創意總監鍾瑞玲表示:「放眼全球各獎項的評選過程,我可以肯定地說,紅點設計獎擁有最強的文化底蘊來評估作品。
多年來,紅點的國際評審們已成為這個品牌大家庭的一部分,我們完全擁護紅點的價值觀和原則,使我們能夠做出周到而富有同理心的決定。
這種強烈的聯繫感意味著我們無論是現場或者是線上評選產品,都沒有區別,因為掌握的價值觀和原則皆適用。
今年就如同往年,我們公平的評估,擔任紅點的守門員,始終是我們的職責,以確保最佳參賽者獲選。
」
大會表示,2020年的所有獲獎品牌和傳達設計作品將會在10月起於紅點官方網站進行線上展覽(https://www.red-dot.org),邀請大家能夠共同關注與參與。
資料及圖片提供」reddotdesignaward
編輯」歐陽青昀
由招商蛇口集團委託OMA設計的太子廣場,於2020年8月28日在中國深圳盛大開幕,本案由大衛‧希艾萊特(DavidGiaontten)和包科爾(BaukeAlbada)帶領設計,並與當地的華森設計公司合作。
太子廣場是一座由裙房和塔樓組成的辦公商業綜合體,項目坐落於蛇口南山通往深圳灣的重要景觀走廊上。
大樓由4節長條形量體組合而成,呼應都市裡不同尺度的建築,而大樓同時擁有多個空中平台,為租戶和大眾提供理想的觀景位置,能夠眺望深圳的自然環境。
OMA管理合夥人–建築師大衛‧希艾萊特表示:「蛇口的群山與大海、改革開放初期發展出來的工業廠房,以及近年的摩天大樓,塑造出充滿活力的都市環境。
太子廣場是與這個都市互動的建築,3個空中平台是重要的設計元素,不僅提供公共空間,讓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景觀走廊,欣賞當地的自然環境,同時,空中平台將本來龐大的建築物分拆開來,與周邊不同尺度的建築物產生對話。
」
建築樓高200公尺,大樓立面由OMA與奧雅納聯合設計,提供約18,150坪的辦公空間。
立面的凹槽,以及特別加大寬度的玻璃,連結使用者與山水風光。
空中平台向租戶和大眾開放,其立面是六角形圖案,附和山與海浪的形態,將空中平台從大樓突顯出來。
OMA項目建築師包科爾表示:「在深圳都市裡,沒有其他地方比這裡更鄰近山巒與大海,同時有著景觀走廊與眾多公共空間。
太子廣場的設計充分利用了這些元素。
」
大樓基座是約12,100坪的商場—匯港(二期)購物中心,項目充分利用長形基地,最大限度地增加零售臨街面積。
商場立面中一個顯眼的門戶,是景觀走廊的通道,有著與大樓空中平台相類的立面設計。
商場通透的立面與空中花園,讓海上世界的商業和休閒活動空間得以延伸。
資料及圖片提供」OMA
攝影」SethPowers
編輯」林慧慈
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影響全球商業活動,網上採購是幫助業界繼續拓展市場的商貿方案。
香港貿發局首個「夏季採購匯|網上展」已於7月圓滿結束並取得佳績,因此計劃於11月16日至27日再度舉辦「秋季採購匯丨網上展」(ASWO)。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表示:「疫情反覆帶來巨大挑戰,中小企業轉攻網上推廣和營運,已成為經商的『新常態』。
考慮到買賣雙方無法進行實質接觸,因而影響交易成效,我們大力推動網上配對,致力於促成更多商貿交流和交易的機會。
」
展開一場網路採購與交流之旅
「秋季採購匯丨網上展」(ASWO)以「互聯新世界 跨越新常態」為主題,再次提供一站式的網上採購平台,讓買家和供應商在疫情下繼續發掘更多跨行業商機,包括電子、燈飾、戶外照明、環保、鐘表、眼鏡、玩具、嬰兒用品、文具、家庭用品、禮品及贈品等。
在香港貿發局遍佈全球50個辦事處和龐大數據庫的支援下,ASWO展覽團隊為與會者提供卓越的客戶服務、預先安排優質商貿配對及揭示最新行業趨勢和動態;此外,ASWO亦會繼續運用AI智能商貿配對平台「商對易」(Click2Match), 為買家和供應商提供備有會議安排、實時聊天、全天候視像會議及電子名片互換等功能的網上自助服務。
詳請與登記請洽:https://bit.ly/3jRhvjf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貿發局
編輯」陳映蓁
2020年IES照明設計大獎於8月底公布最終得獎名單,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北美照明年會暨頒獎典禮改為線上舉行。
本次共2項特別提名獎(SpecialCitation),分別頒予邁阿密「NightGarden」熱帶植物園區,以表彰其在互動技術上的運用,以及佛羅里達一處健康福利中心,讚揚其以照明設計增益建築的表現;卓越獎(AwardofExcellence)則頒予舊金山國際機場停車場、芝加哥聯合車站大廳修復案、希臘EuphoriaRetreatSPA中心、新加坡樟宜機場新地標「星耀樟宜」,以及中國四川郎酒莊園的「金樽堡」、曲阜孔廟等照明設計案。
最大獎項傑出獎(AwardofDistinction)得主為克羅埃西亞「GTC MATRIX」辦公大樓、英國諾里奇教堂,以及本次最為特殊,拿下一座控制創新卓越獎及一座室外照明設計傑出獎的華盛頓河濱公園燈光地標(RiverfrontParkPavilion)。
優秀獎(AwardsofMerit)名單則有200多件,其中國際類別約80件,而台灣共有4件作品入圍,分別為月河燈光設計「衛武營」、日光照明設計「大魚的祝福」、一隱照明設計「點亮十三層」及原碩照明設計「總統府」。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燈光設計」月河燈光設計有限公司/ 林大為、林佩縈、鄭玫君、劉家銘、劉懷君、葉佳銘、劉艾玲
建築師」Mecanooarchitectenbv.、羅興華建築師事務所
攝影」采石廣告攝影有限公司、里約廣告攝影工作室
座落在南台灣熱帶性氣候的高雄,全年日照強度高且時間長,如何以照明降低視覺對比,讓人們由戶外明亮進入半開放暗空間的過程,能夠視覺安全且舒適,是此燈光設計最大的挑戰。
設計師表示,建築留設了許多天井,期待將日光帶入榕樹廣場的暗區,然而檢討及計算後,發現天井無法提供足夠採光至平面層,反而容易造成直接日照的眩光及視覺對比。
因此,照明需結合建築細部及美學整合,在白天達到眩光平衡,成為光的劇場。
設計師將黑色燈具安裝於天井內凹槽,降低視覺干擾,以符合建築語彙。
光線在天井內多次反射後進入廣場,搭配上照的地崁燈突顯曲面結構,亦可平衡隧道般的空間視覺對比。
另外裝設直徑3.5m的訂製吊燈,圓環狀設計呼應整體造型,除照明功能外,更可藉由側邊的動態環形LED及上照部分的顏色變化,呼應表演大廳內色彩,亦具有引導功能,可藉戲劇性燈光變化提醒參觀者演出即將開始。
設計師表示,期待以直接、間接的混合照明系統,及充滿未來感的訂製吊燈,共同創造出滿足「都會大客廳」的光環境。
大魚的祝福
燈光設計」日光照明設計有限公司/李其霖、林科宇
藝術家」楊士毅
攝影」柯壽發
本案位於台南市安平區漁人碼頭灣區,主體為一座長23米寬11米高度11.6米的大型金屬結構鯨魚雕塑,將我們腳下的土地比喻為巨大的鯨魚,包容及守護著多元的台灣,也提醒人們應該彼此善待,減少對立。
設計團隊藉由細膩的光線變化描述對於大魚、人及土地的關懷與溫暖,亦呼應藝術品的創作精神。
照明設計的第一步先整理周圍光環境,園區布置過多景觀照明,不利於藝術品表現,設計師透過金屬遮光罩減少其70%的眩光,使燈光更加友善及舒適。
藝術品旁則裝設功能性照明,保障行進安全,同時也界定建築內部的透視延伸感。
進入藝術品內部,於上方網狀結構安裝LED3.5w投射燈作為動線指示照明,從不同尺度觀看亦可與天空星點相互輝映,並透過DMX裝置的控制,將鯨魚心臟的脈動與觀者的呼吸連結。
照明設計也以「包容」為核心,希望藉此作達到與環境共生的目的,並喚醒大眾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美好。
點亮十三層
燈光設計」一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周鍊、朱文英、劉炳毅
攝影」趙宇晨
「十三層遺址」為1933年所興建的水湳洞選煉廠,今外觀如同荒廢的龐貝古城,見證昔日輝煌的礦產事業。
本案期望藉由「光」賦予十三層遺址歷史文化全新的夜間感受,並且敘說大自然母親的包容力。
設計師表示,環境、文化與人的關係正是本案核心,夜間的光要與自然和諧共存,正如莊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為使照明融入整體環境中且完整呈現遺址質感,無論是色溫或亮度都經過嚴格測試與計算。
最終選定以2100K低色溫的光漸層地刷亮選礦場遺構的外結構面,且輔以琥珀色光作為煉礦場遺構的內部透光照明,以比擬在精煉銅過程中使用火的景況。
整體視覺亮度規劃呈現出地貌「層」的特色,且達到與周圍村落親近的適宜亮度值。
設計師提到,歷史空間的活化不應限於商業活動進駐,本案創下首次以「遠觀型」公共藝術推動文資活化,吸引人們駐足遠方觀看欣賞十三層遺址的夜間壯闊美感,帶動在地的觀光發展,並透過光延續場域的人文精神,喚醒人們對歷史的了解,透過光活化整體區域的文化藝術性。
總統府
燈光設計」原碩照明設計有限公司/陳宇晃、黃暖晰、廖喬芝、沈志洪、楊偉斌、沈佩瑩
攝影」鄭錦銘
設計師提到,設計之初,凱達格蘭大道另一側的景福門剛完成照明工程,在亮度及顏色的表現上都優於總統府原有外觀照明,加上路燈過亮眩光、只顧車行不顧人行等照明問題,在夜晚有著失衡的亮度關係。
有鑑於此,照明設計的出發點,除了符合總統府需有的典雅氣度外,更需與周遭環境協調。
設計團隊自人眼能感受舒適的亮度層級開始推算,制定出總統府、景福門與凱道之間合理的亮度比重,再透過周圍適度的減光,重新建立照明主從關係。
如今,總統府以柔和光色揭開夜的序幕,自遠處便可遙望中央塔樓如同月光灑落般的自然光感;近看,廊道透光帶出建築的景深,外牆序列的紅磚複柱、圓拱窗及羅馬柱式等燈光演繹,層層推疊至銅瓦屋簷,使其華麗的建築特色格外突顯。
此外,燈光也隨著大地的作息調整亮度,讓整體光感更加細膩呈現。
設計師期待,藉由燈光的改變,賦予總統府以嶄新面貌,跳脫過往嚴肅印象,以溫暖的光傳遞正面的力量。
資料及圖片提供」月河燈光設計有限公司、日光照明設計有限公司、一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原碩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編輯」林慧慈
水晶殿堂的指標精品聖路易(Saint-Louis)推出了Comète系列展,作品以法國孚日省森林的星空為靈感,當地被譽為「小西伯利亞」,夜晚步入美麗的森林深處,仰望可見暗藍夜空裡滿布星辰,工匠以此為靈感孕育出全新作品Comète系列,將星辰刻劃於剔透水晶之中,一如它饒富詩意的命名「慧星」。
工藝、透亮、完美與藝術性向來是聖路易(Saint-Louis)水晶作品的鮮明標誌,自1767年,法王路易十四批准在16世紀Müntzthal玻璃工坊的原址上建造一家玻璃廠,並授予莊嚴高貴的名稱:Saint-Louis皇家玻璃廠,歷代以來,品牌不斷與各界藝術家激盪火花,謹慎研思精作,以獨特色彩、優美造型、紛繁多變的切割技藝,為每件品項蘊含獨特故事性與收藏價值。
Comète系列除了沿襲品牌精製傳統,更以全新手法詮釋聖路易(Saint-Louis)流傳百年的經典工藝。
首先,由熱工坊的吹玻大師吹製出器皿造型;接著,冷工坊的切割藝匠依據器物外型與色澤發揮想像力,在雙層彩色水晶中劃出清晰的恆星運行軌跡與點點繁星,每件均是藝匠依當下靈感構思畫面,件件獨一無二,自成神祕星象,別具意趣。
本次展出,除了讓人一窺聖路易(Saint-Louis)工匠創作的宇宙綺想,也演示品牌水晶製品如燈具、餐具、家飾運用於生活的實物演示,讓收藏級水晶家飾也能當作生活實用物,成為日常裡閃耀的風景。
聖路易(Saint-Louis)Comète巡迴展即日至2020年10月5日於全台巡迴展出。
聖路易(Saint-Louis)Comète巡迴展:
愛馬仕遠東SOGO百貨復興館精品專門店:2020年9月4日-9月9日
愛馬仕高雄漢神百貨精品專門店:2020年9月12日-9月16日
愛馬仕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精品專門店:2020年9月19日-9月24日
愛馬仕台中大遠百(TopCity)精品專門店:2020年9月26日至10月5日
資料及圖片提供」聖路易(Saint-Louis)
編輯」Sumile
2020第三屆台灣光環境獎於9月16日公布本次複選入圍名單,本屆特別開放作品年份限制,只要位於台灣、並向大眾開放的公共設施、環境、空間照明設計作品皆可參賽,主辦單位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今年參賽作品報名十分踴躍,涵蓋都市、景觀、建築、室內設計、展覽、藝術等不同類型。
較以往不同的是,生態環境關懷,及以光為媒介的藝術創作作品,在今年投件數中大幅提升,突顯在環境與藝術領域的討論中,光環境議題逐漸受到關注與重視。
本屆評審團就「設計概念」、「環境功能」、「永續發展」、「創意表現」等4項評分標準,選出入圍複選的20件光環境作品。
決選名單將於10月公告。
編按:為閱讀順暢,以下將20件作品簡單區分為藝術創作、自然環境、戶外照明、室內照明等4類。
實際入圍名單以光環境獎官網為準。
藝術創作
《當下光影鐘》/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光影鐘運用台中國家歌劇院特色,嵌入天頂洞穴,將創作與建築融為一體。
創作者姜樂靜指出,她擷取書法藝術家董陽孜「無聲的樂章」部分文字線條,以金屬材質雷射切割製成圓形文字鏤空裝置。
中間再以燈光投影,會讓文字線條投影在曲牆上,且結合時鐘概念,設定圓形裝置一分鐘旋轉一圈,完成結合書法與時鐘的「光影鐘」。
《2020台灣燈會:與生俱來里山禾樂》/定泳文創有限公司
由一群建築師、策展人、藝術家以一個策劃團隊的概念,創作者用自身生命經驗,閱讀自山脈到樹林的台灣脈絡;在台灣與日本等策展團隊跨域、跨世代與居民的協作下,以原生木系材料實驗自然生態材料的可能,同時結合農業再生,一反過去大量統一製造燈品的展示模式,能夠完全在活動結束後,將燈組拆裝回歸社區以及回歸大地的,另一種地景美學「新台灣燈會」。
《「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二期標準廠房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計案》/達達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位於精密路與精科東路交會口的服務中心,其充滿科技語彙的建築樣式,似如一艘人造衛星漂浮大肚山上。
而三處大型的出入口,充滿動能的建構了一處絕對的正三角形中央空間,彼此之間相互串流,這是一個有趣有能量的動線規劃,鑒於此《幾何的漫遊》將分別以不同的三個幾何基本形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正方形設置於三處出入口的大牆上。
簡潔的黑色線條,企圖將數理的基本抽象思維形象化。
《LIGHTWELL空間裝置藝術計劃》/高德亮
建築原型為一座4層樓高並擁有內部天井的建物,為目前中山區碩果僅存的老厝建築型式。
在此計劃中,藝術家希望以一座結合光線跟空間上下動線有關的作品作為介入手段,除了以此回應獨特的空間形式與地區屬性特質以外,同時點亮屬於每位到訪者獨有的個人感官經驗與空間記憶。
自然環境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清華大學周卓煇教授團隊
現代電力照明中大多富含強烈的藍光,產生藍害,威脅著生態系統與暗夜,周卓煇教授團隊開發之類燭光OLED,可有效避免藍光帶來的危害。
團隊將類燭光OLED裝設於新竹縣的司馬庫斯部落,將其打造為世界第一無藍害照明示範部落;以山林中的朽木作為媒材製作出無藍害的景觀路燈;透過燈罩的使用,避免光線照向天空而造成夜空污染。
《台北植物園:減光護生・都市綠洲計畫》/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台北植物園開放時間從清晨到夜深,全年無休,年遊客量近200萬。
對植物來說,過度光照打亂生理時鐘,且燈源引來的大量趨光昆蟲,不但增加園丁清洗燈具的工作負擔,蟲屍甚至造成電線走火。
為了維持生態保育與都會民眾需求的平衡點,台北植物園提出「減光護生」的低光害照明構想。
除了取法國際案例,也自行研發設計、施工製作LED投射矮燈,打造出符合在地的夜間照明方案。
戶外照明
《新新公園新建工程》/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新新公園為台北市第一座以濕地為主題設置的大型公園,藉由地景營造之手法,讓公園除了生態景觀,還能兼顧民眾在自然中活動的機會。
濕地花園、落雨松林區、挺水植物特區等,藉由多樣性水岸與植栽的特性關係,營造分區多樣色的溼地環境,藉由地形形塑,創造高低起伏空間,加上原生喬木之配置模擬台北市郊山,讓大人小孩皆可以自由地在林下空間穿梭及體驗遊憩體能設施。
《觀.哲思之道公共藝術》/葛菲雅奇視像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以「觀。
哲思之道」作為創作命題,團隊希望為中正大學校園設置一創新公共藝術思維作品,以大面積地景手法向下切入讓師生體驗新視野同時也是一座靜座思考空間,透過藝術創作與草地的結合,往下挖掘的構造,提供了作品不一樣的風貌,也創造出身體與校園空間合一的感受。
作品串連校內公共藝術作品場域並向校園中央軸帶延伸,形成一綠地及師生的休閒場域,增進公共藝術氛圍。
《汀甫圳周邊環境及汀甫圳通學步道與交通大學(博愛校區)周邊環境景觀改善工程》/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汀甫圳原現況部分路段為居民占用,造成路徑不連續且現有民房自行架設簡易通橋跨越汀甫圳,亦有於圳上加蓋違建、圳旁私設菜園,本計畫著力與民眾溝通,耗時費力突破現況,以圳路兩邊的可能性空間,兼顧城市生活的白夜節奏,結合了交大部分校園邊界的閒置綠地,共同成就了一條可行可憩、友善鄰里的全日綠蔭美徑。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燈光視覺意象改善計畫》/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座生態型博物館,以園區內日式建築與山城環境為其特色,因此公共空間場域中,運用色溫與顏色交織光影層次與歷史斑駁感,展現過往黃金山城美景,而日式建築則以光源角度勾勒出建築面與線的輪廓,讓來往民眾能停駐片刻欣賞夜晚光源下的建築體。
《河樂廣場》/立恆燈光設計有限公司
由首獎荷蘭MVRDV、台灣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李麗如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團隊共同規劃,並邀請立恆燈光設計公司參與,將商場設計為下凹式露天水景廣場,重新連結城市與自然水岸,並保留原有結構作為歷史回憶。
曾經的中國城,被規劃為台南最大親水廣場,以潟湖及自然都市的概念,做為改造中國城及海安路的主軸。
《跳舞的「埕」》/屏東演藝廳
屏東演藝廳除提供實用而有效的表演空間外,主要演出場地為音樂廳與實驗劇場,位於左右兩組充滿律動的入口架構內,從俯視角度看宛如兩架在競奏的鋼琴,建築兩側豎立的柱體,可因陽光不同角度產生不同光影效果,亦能減少日曬。
以傳統台灣三合院的概念,將建築物以較低矮的量體打散配置,也圍塑出中間的「埕」(戶外廣場)。
《心靈的母親》/微槓桿有限公司
心靈嚮往,目光所及,燈光顯現出莊嚴神聖,信眾從牌樓依序前進,燈光詮釋下遠遠看得到廟貌矗立在眼前,一路的辛勞瞬時得到完全紓解,在燈光的視覺引導下來到廟埕,進入三川殿,叩首拜殿,神龕內媽祖的臉龐,燈光詮釋神韻,慈悲的媽祖對著信眾一抹微笑。
《大溪普濟路廊道光環境藝術設計》/桃園市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本案將光影中的大溪普濟路廊道之美延續到夜間,讓燈光成為大溪區的夜間導覽員,細細地訴說出磚牆屋瓦中的故事,以及街角巷弄間的生活點滴。
藉由「光」,作為歷史與現代的串聯,讓人們對大溪區的人文底蘊有更深的體會。
並以關懷的態度出發,尊重在地動植物的生物特性,運用細心規劃的燈光布局及層級,塑造人文與自然共享、共存的友善光環境。
《總統府》/原碩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傍晚時分,總統府背後的夕陽為這座百年紅磚建築泛起一片光暈,外牆燈光也伴隨著彩霞緩緩點亮,塔樓內透出的琥珀光色與天光相互輝映,描繪總統府一天中最美的時候。
透過光,讓民眾有機會重新認識總統府,並被它的細節震撼;透過光,溫暖並舒緩人們的情緒,帶來心靈上的安定感。
總統府的光就像城市中的避風港,如同燈塔般的存在照亮,永遠的指引著方向。
室內照明
《不只是圖書館》/柏成設計有限公司、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沿著廊道,間接的光暈向上延伸,迎面書香撲鼻,放下室外的紛擾,享受一場心靈上的沐浴,知識的狂歡。
以降板澡堂為意象,堆砌排列的樺木夾板書櫃,挑選一本書,向下沉入,夾板中透出溫柔的亮光,陪伴著人們猶如「泡書」一般,沈浸在無形的思想。
這裡,聚合著不只是圖書館的初衷,無限的可能性,可以是音樂會、講座、伸展台,將原始澡堂共享的概念,轉化以實驗性的語彙展現。
《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國立故宮博物院
「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為故宮南院開館迄今的首次中國書畫專題展,透過院藏歷代書畫,系統性地介紹繪畫與書法的發展脈絡,讓喜愛書畫的中南部民眾,不必舟車勞頓至臺北外雙溪,就能欣賞到歷代傳世名蹟。
因古典書畫多屬紙、絹類材質,相對脆弱,因此展件均以展出三個月為原則,每檔全面更換展件。
除滿足通史性介紹的前提下,隨著主題側重的不同,也提供觀眾多樣的觀賞視野。
《嘉義市立美術館增改建工程》/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義市立美術館是一個與歷史建物共構再利用的設計案,基地建於1936(昭和11)年,為三層樓之鋼筋混凝土建築,由時任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技師的梅澤捨次郎設計,是古典建築風格蛻變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歷史見證。
在市府主導之下,2014年選定本建築為嘉義市立美術館預定地,並於2020年完工開館。
《銀之竜_華顏號【茶器物】》/方尹萍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位於台北市青田街7巷五號的銀之竜_華顏號[茶器物]銀壺旗艦店,將淵遠流程的茶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為目標,打造一處可預約導覽與學習傳統銀匠師精神、製作流程、工藝技法、製作工具、成果成品等等知識的博物館式旗艦店。
在透過硬體材質(木與鋁板),融合抽象的文化與光的媒介下,傳遞[茶、器、物]的精神,以及透過茶與銀器來推廣永續生態的觀念。
《新時代的圖書館,翻轉城市意象》/高雄市立圖書館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以大樹下的常民文化「樹中有館,館中有樹」為概念發想,在建築設計上採用獨特的「鋼構懸吊式建築」,搭配整棟的玻璃帷幕外觀設計,最大量導入自然採光讓室內空間更為明亮、視覺更為通透。
夜間燈光的透射下,全棟建築透過玻璃帷幕及景觀照明等硬體設計的結合,四個端角的燈箱造型與多變光色的燈光特效,點綴出都市中的文創建築特色。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編輯」林慧慈
試著將不同形式與物料完美結合是PascaleMussard女士於2010年創立愛馬仕petith工坊,以及品牌創意總監GodefroydeVirieu先生的共同理念。
petith的作品主要是以愛馬仕其他部門閒置的材料作為素材,在工匠、藝術家與設計師的巧思下,即興演繹出千百種面貌,因此件件都是限量精作,也由於需根據物料特質而構思,所以沒有特定範本,常在創作團隊的腦力激盪下得出驚喜火花。
petith精緻有趣的手作精品現正於愛馬仕BELLAVITA旗艦店展出,展覽場景設計靈感取自petith工坊的創作理念,傳達以材料為優先考量的創作精神,隨處可見令人會心一笑的有趣創作。
自BELLAVITA中庭、櫥窗至展場可見軌道與滾動的彈珠是主要元素,貫穿各種物料與場景,意喻著各種材料在設計巧思下不斷發展蛻變,輕巧而不失童趣。
此次台北站展出多件與精緻有趣的家居精品,像是採用水磨石製成並鑲嵌著愛馬仕金屬零件和珍珠母貝鈕扣製成的茶几;以皮革縫製的馬術競賽跳杆所創作的長凳;特別為台北展創作的母子版台灣黑熊懶骨頭;山羊摺紙造型的皮革吧檯;以中式餐桌為靈感的轉盤式地球皮革圓桌;多用途的鋁合金小公牛皮邊桌;品牌經典鎖頭裝飾的壁鏡;鱷魚皮陶瓷信箱;皮革拼接馬鞍造型單人椅,件件均是以品牌經典物料再思考的創作,是家用品也是收藏品,細節豐富且饒富創意。
愛馬仕petith巡迴展
地點」愛馬仕BELLAVITA旗艦店
日期」2020年10月16日至11月1日
資料及圖片提供」愛馬仕Hermes 編輯」RL
2020年第13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InteriorDesignAward,TIDAward)競賽在9月25日舉行頒獎典禮。
今年因應新冠疫情,TIDAward將頒獎典禮改為線上直播方式進行,由TIDAward執行長林彥穎與Oli擔任主持人,揭曉各項金獎、新銳奬、評審團特別獎及年度大獎的得獎名單。
典禮開始前,CSID理事長趙璽與繽紛設計創辦人江欣宜進行一場設計對談,透過兩位設計師的觀點,探討東、西方設計發展的差別、新世代的崛起以及後疫情時代的發展等,開啟了典禮的序幕。
頒獎典禮透過直播方式,並及時與得獎者進行連線受訪,讓觀眾以及設計師都十分緊張又興奮。
2020年TIDAward的評選重點,著重在美學、創新實驗以及貼近生活這三個層面,CSID理事長趙璽提及,從作品當中看到設計師透過設計,讓人與空間進行了一場對話。
典禮後半段,邀請TID評審團主席龔書章與K+spacing設計總監金禹岑進行設計觀點的對談,兩位分享自身的觀察與經驗,不僅看到產業與環境的變化,同時也影響著TIDAward的轉變。
從2020年的入圍以及得獎名單可以看出此次作品的多元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銳設計師的比例也較以往高出許多,突顯出設計產業的新時代與力量。
第13屆TID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完美落幕,請與我們共同期待下一屆TIDAward會帶來更多精彩優秀的作品。
(得獎名單請依據TID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
金獎
.謐境南京雲行空間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潘天雲
.樹屋之間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張育睿
.光影白立方查設計有限公司查皓淳
.期望的家梁築設計事務所徐梁
.兆兆茶苑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張育睿
光即陰影深圳市大森設計有限公司李京澤
.長沙銀興萬影匯國際影城壹正企劃有限公司羅靈傑龍慧祺
.湖泊下閱讀水相設計有限公司李智翔
.月廬大羽營造馮羽
.紙屋簷本埠建築蔡嘉豪
.台電電幻1號所卡爾吉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許詩盈
新銳設計師獎
.境域.鏡遇湘禾國際設計有限公司周奕伶
.運動靜止下的動態延伸深圳市大森設計有限公司李京澤
TID評審特別獎
.都市願景館陳漢儒建築師事務所陳漢儒
.CommaLab柏成設計邱柏文王菱檥TID年度大獎
.窩流餘燼EMBERS曲木吧台空間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
GoodDesignAward是日本自1957年開始,為了解決市場上設計盜用、仿冒的問題,因而訂定的「好設計商品」準則,同時舉辦的獎項。
2020GoodDesignAward從4月2日開始接受申請後,主辦單位共收到4769件申請作品,最終選出1395個獎項;於10月初開始陸續公佈獎項結果,並在10月30日透過線上直播揭曉2020GoodDesignAward各獎項的完整名單。
GoodDesignAward是國際重要的產品設計獎項,也是日本唯一針對整體設計品質進行公開評鑑的獎項,GoodDesignAward透過五大理念:人性、真實、創造、魅力以及倫理,去參透每個作品的面向。
2020GoodDesignAward的主題為「共鳴(交感)」,希望在設計中考慮到他人、社會、環境等面向,並對它們的需求做出回應。
今年也特別舉辦了「GOODDESIGNSHOW2020」的線上活動,透過評審與獲獎者的對談,希望與大眾分享設計、評選的過程與觀點。
年度大獎(GrandAward):WOTACORP.「WOTABOX」
2020年的年度大獎(GrandAward)由日本WOTACORP.公司的「WOTABOX」獲得,「WOTABOX」是一創新的自來水循環利用系統,不僅可以應對災難的發生、發展新的基礎設施,更希望能改變人與水、環境之間的關係;而金獎(GoldAward)一共評選出20個,評審一致認為這些作品不僅都試圖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努力,未來也具有發展的潛力,給予金獎作品高度評價;其中台灣有兩個項目獲得金獎,分別為台灣設計研究院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以及O’right歐萊德「源木牙膏」。
評審認為,「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藉由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不僅翻轉教育,還涵蓋至美學和設計等多重領域,是一綜合性的教育項目;而「源木牙膏」從企業精神、產品包裝到使用成分等,皆落實了友善環境,並保有品質與設計美感,十分不容易。
台灣設計研究院「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臺南市新東國小
台灣設計研究院「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花蓮縣明禮國小
O’right歐萊德「源木牙膏」
2020GoodDesignAward的GrandAward、GoldAward、GoodFocusAward以及Best100等得獎名單都已經公佈於官網https://www.g-mark.org,讓我們一同恭喜獲獎者,也期待下一屆的GoodDesignAward會有更多優秀作品。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公益財團法人日本デザイン振興會(JDP)、台灣設計研究院
一年一度備受關注的金點設計獎(GoldenPinDesignAward)已於日前公布標章得主名單,今年共有83件作品入圍「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並預計於12月的頒獎典禮揭曉最終得獎結果;而《室內》雜誌作為金點設計獎官方媒體合作夥伴,也將帶來連續三期的標章得主深度報導。
本期將介紹以「台北捷運旅遊票:隨時台北」、「2020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兩項專案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的「白輻射影像」(WhitelightMotion),邀請共同創辦人洪鈺堂(Rex)與我們分享有趣的創作過程,以及他對設計的觀察與切入點。
白輻射影像/洪鈺堂Rex
影像導演、白輻射影像創意總監,擅長創意策略、動態影像與新媒體策劃,嘗試延伸設計與社會參與的觸角。
曾獲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香港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DesignforAsiaAwards)、金點設計獎、台北設計獎…等獎項肯定。
專案範疇涵蓋品牌形象規劃、典禮影像包裝、數位廣告及互動影像裝置。
服務客戶包括:OPPO、國家兩廳院、Nike、Asus、Firefox、KKBOX、GooglePlay、DisneyTaiwan、台北故宮、上海震旦博物館等。
曾任台灣文博會典禮影像導演、台北世大運開幕式儀典影像導演、金曲27典禮影像製作統籌、台北燈節視覺統籌。
持續與業界交流,曾任台北白晝之夜NuitBlancheTaipei參展藝術家、深圳設計周設計現場DesignNow講者、TEDxNTHU講者、金點概念設計獎評委、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TISDC)評審;學界參與包括台科大工商業設計系畢業製作指導、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D-School臺大創新設計學院、台藝大多媒體研究所、台師大設計學系…等多所設計院校專題主講、工作坊及授課。
「白輻射影像」,是由洪鈺堂(Rex)與任芯瑩(Ren)兩位高中好友於2015年共同創立,Rex主要負責視覺設計的案子,而Ren則操刀空間設計相關專案,雖說兩人的專業截然不同,但無論是什麼領域的委託案,他們都會從「人」的角度切入,在與客戶合作的過程中,白輻射扮演著類似「顧問」的角色,品牌精神一向是他們十分重視的一環,所創作出的圖像,不論平面或動畫,其實都是在傳達品牌的精神與形象,希望讓過目者留下深刻印象。
輻射,是種肉眼看不見的能量,兩位創辦人希望公司在面對每個專案時,都能有源源不絕的能量,且作品風格亦能如流光般,多元且閃耀;「光」也是能量的一種,影像藉由光線傳遞,光線與空間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藉此將公司的服務項目相結合;而白色,是一種包含光譜中所有顏色光的顏色,隱喻著創作畫面的多彩。
夠了解,才能為品牌量身打造適合的形象
Rex認為,跟客戶合作其實很像交朋友,因應個性差異,會有不同的相處模式,同樣地,做識別視覺時,也需針對不同的品牌量身打造合適的形象,需站在品牌角度進行思考,了解合作定位、品牌痛點等,才有辦法精準地找到設計的切入點。
Rex不諱言地表示,「溝通」是前期非常重要的一環,十分考驗設計公司理不理解客戶的運作和需求,設計其實是到很後期才會出現的環節;理解品牌後,該如何製作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視覺,則需視團隊如何將「感覺」具體化,設計者自己要有感覺,才能傳染給觀看者;另外,「故事」的編排也是視覺設計的關鍵。
人都喜歡聽故事,與客戶提案時,若於創意面輔佐故事脈絡,較容易引起對方共鳴跟認同,後期的設計階段也能有較大發揮空間,Rex笑說,他們與客戶談判的籌碼就是創意,如何透過構思將腦海中的劇情或畫面呈現在眾人眼前,是他和團隊覺得最有趣的部分,他認為設計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想像,也能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事情最單純的本質與出發點。
談及維持設計熱情和靈感的方式,Rex表示,工作上所得到的成就感,是驅使他持續在設計圈耕耘的原因,成就感不只來自於所完成的專案是否得獎或報酬豐厚,而是在於每次與不同領域的客戶合作時,都能更拓展自己的眼界,「玩」出不同的風格和概念,白輻射影像發展出非常多元的作品模式,團隊不畫地自限,期許轉換過程中能擦出一些新的火花,也藉此保持心境的活躍。
至於靈感部分,Rex則認為若出現沒靈感的狀況,代表還不夠了解問題的癥結點,可將脈絡重新爬梳一次,找到切入點,而日常生活中則因為公司接觸的創作語言繁多,有許多接觸跨領域的機會,讓他得以不斷接受新知識的洗禮,並從中挖掘可發展的視覺面向。
Rex另外分享,他的興趣廣泛,十分喜愛看舞台劇、散文、聽後搖滾曲風的音樂,這些嗜好對於畫面建構和鋪陳的能力有很大幫助,因此他也建議設計者,應該多打開自己的感官,相信會有助於設計感覺的發展。
入圍2020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作品
2020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
2020年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主視覺。
希望藉由視覺設計,讓夏天與爵士派對產生連結,創造觀眾新的夏天記憶。
台灣最高藝文中心-國家兩廳院,長期致力於推動藝術生活化,每年夏天吸引萬人參與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今年已來到第18屆,提供消費者大師級演奏者的服務,也會舉辦一場免費的戶外音樂會,營造大型夏日派對之氛圍。
白輻射影像從去年開始被委託製作活動的視覺統籌,團隊思考如何透過視覺,從既有樂迷向外延伸,開發全新族群加入這項盛會,由於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的目標受眾已十分明確,Rex便從「傳播定位」剖析觀者藉由平面視覺,會留下什麼印象,又或者能和活動產生何種關聯。
與爵士樂相關的視覺拼貼已太常被使用,白輻射團隊一改過往以樂手肖像作為形象的手法,改從爵士樂的精神著手,他們發現爵士是與人有高度連結的曲風,也非常強調即興,樂手們彷彿以音符在聊天,不過初接觸爵士樂的人,或許會覺得吵雜,因此2019年時白輻射的創意視角便以「playitloud」為發想,首次嘗試運用明亮色彩和平面式的插畫風格,將樂手和觀眾化為自在隨興的角色,企圖傳遞音樂既即興又生活化的一面。
2019年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主視覺。
而2020年的主視覺整體色彩較去年溫潤,也更有系統的透過視覺設計,建立活動品牌的識別度,給觀眾的不再只是夏天的爵士樂,而是對夏天的生活想像。
以「LifeisJazz,PlayitNow」為概念,運用粗獷隨興的版畫風格,勾勒出爵士人演奏的即興情境,主視覺標題如旋律般在畫面流動,字母既是被吹奏出的音符,也是被彈奏的樂器,加上隨節奏拋出的夏日元素,充滿律動感地在畫面各處落腳,為專業音樂品牌注入節慶氣息,描繪出此刻即生活、生活即爵士的精神。
台北捷運旅遊票:隨時台北
以「隨時台北TaipeiAnytime」為概念,用票卡作為旅行相見的第一張名片,也作為旅行結束的紀念。
「我們希望來台北的每一個旅人,都能片下一段台北的美好時光,帶回家鄉。
」時間感,是到異地旅行時最有感的部分,旅行中,時間有限、時間流逝,時間的長度決定旅途的面貌,時間的變化帶來不同的風景。
由於捷運票卡主要是提供遊客或平常不居住於台北的民眾使用,Rex認為,旅遊票其實代表這個城市予人的第一印象,也是第一個跟旅客產生交集的物件,可說是屬於「台北的名片」。
白輻射團隊運用時間構成不同的台北面貌作為票面視覺,體現城市的多重面向。
白輻射影像以「隨時台北TaipeiAnytime」為意象,象徵著旅客感受城市的不同深度:24小時,把握時間走訪城市,捕捉台北獨特的建物形貌;48小時,有時間看見完整的日升日落,從城郊回望,看見城市與土地的關係;72小時,不只有時間看見台北的白天黑夜,更有時間看見同樣時間、地點下,台北不同的樣貌。
在不同時間長度的票卡設計上,運用時間構成各式的台北面貌作為票面視覺,讓遊客在旅行結束時,願意將這張票卡帶回家中做紀念。
從感受力到想像力
綜觀在設計業界闖盪的歷程,Rex表示,近年來台灣的設計案或創作案其實越來越注重所謂的「概念」,再從中延伸出後續結果,並非僅在意「看懂」,而是已逐漸進入一個有想像力的階段,會願意針對一個新視覺進行討論,雖然難免會有正反聲音,但他認為這是良好的互動,代表大家皆有各自的解讀和想法,甚至會去探討該如何將美感注入日常生活中,培養大眾對美學的鑑賞力。
最後,針對有意走向視覺設計這條道路的設計新秀們,Rex認為「定義問題」與「換位思考」的本事非常重要,這樣才能讓設計發揮加乘的功效,「同理心」也是期許年輕學子需多學習的能力,新秀們擁有許多新的設計語言與工具的優勢,但透過設計作為溝通的語言時,必須打開感官、站在截然不同的角度思考,才有可能做出既能滿足客戶期待,又帶有高度創作含量的作品。
他也鼓勵設計者多看看設計圈外的事情,多探索自身與其他行業之間的關聯、找到設計師適合的位置,不要只將自己定義為設計工具的操作者,放開胸懷、練習感受力,多觀察周遭人事物與社會脈動,或許設計的切入點與靈感就存在於身邊。
資料及圖片提供」白輻射影像
採訪」陳映蓁
提到「新竹」,產生的聯想大抵不離「科學園區」、「工程師」、「大風」等詞彙,然而,2020年台灣設計展移師新竹,便是要讓大眾跳脫過往既定印象,透過設計重新認識這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
本屆以「Checkin新竹–人來風」為主題,由曾規劃過2019台灣文博會的衍序規劃設計劉真蓉擔任總策展人,邀集9個策展團隊、超過25位台灣優秀設計師,期待藉由設計打開城市,帶領人們探訪新竹的過去與今生。
設計展首次跨出單一主場館,以兩公里長的城市步行廊道橫跨新竹火車站,串連起新竹公園及舊城兩大展區,總計11個展館,以及大大小小的展演、市集活動,在這11天的展期間帶動了新竹的活力,更讓大眾驚艷到,原來新竹早已脫胎為一座「設計之城」。
本次《室內》雜誌除了記錄展覽現場,更採訪到總策展人劉真蓉,及「超連結Hyper_Link」的策展人曾令理,藉由設計師的介紹,一探本次大受好評的台灣設計展精華。
重要看點
新竹公園TerminalPark 想像城市未來的終端機
以「終端機」為名,基地新竹公園內包含了市立體育館、動物園、孔廟、Livehouse、玻璃工藝博物館等空間,並布置6大展覽,主軸涵蓋新竹的科技、產業與文化,呈現出對於城市的未來想像,將新竹人習以為常的生活場域改造為具有科技感、體驗式的展覽空間。
體育館入口外觀。
攝影」林慧慈
城市終端機
作為本次台灣設計展主場館,衍序規劃設計邀請新媒體藝術團隊「叁式」共同策劃,「城市終端機」如同故事的序章,帶領人們走入有一點綺想、非日常數位敘事之中。
策展人劉真蓉提到,這次基地為體育館,空間規劃上打破新竹市立體育館的既有結構,以登入數位世界為概念,建立出七大場景,以全環境的體感空間,翻轉了體育館觀眾僅能於外圍向內觀看的觀念的概念,藉由動線的改造賦予體育館展覽動能。
從入口通道的光城門開始,「城市終端機」用大家熟悉的新竹記憶打開數位旅行的開端,帶領眾人穿越新竹的日常生活,從整理近25年來台灣對接世界的科技大事紀、以數據重新探究城市的真實樣貌,有如進入數據後台,見識到城市裡大眾不知道的奧秘。
此外,更在較暗的空間中置入許多亮點,如電波隧道、新竹獸心臟、數據森林等,藉由科幻的視覺重點讓人們留下強烈印象。
「城市應該是所有市民共同創造的」,劉真蓉將城市的治理比擬為終端機,讓大眾理解在數據的世界裡,民眾可以共創城市並與時俱進的推進,就像每個人思維的延伸,用巨獸的角度突破現有框架,大膽想像理想城市的樣貌。
城市終端機展覽全景。
圖片提供」衍序規劃設計攝影」李易暹
超連結
「超連結Hyper_Link」由偶然設計曾令理與youtuber「志祺七七」所領軍的簡訊設計攜手策劃,主題及內容十分貼近網路時代,空間手法的呈現卻如同一部科技寓言。
基地「風Livehouse」前身為近60年歷史的空軍禮堂,白色的鋼樑結構為其最大的特色與限制,在原為統一平面的空間中劃分出4個展區。
主要展區B展間運用基地原有的強烈對稱性,搭配淨白、漂浮的燈板形塑教堂一般的神聖感,10位分享者則成為殿堂中的雕像,或如科技宗教的引路人,並特意規劃展桌及半身錄影的方式,呈現出近似在家中桌面看youtuber的實體距離感受。
曾令理提到,空間中同時有10部影片播放,彼此微微嘈雜影響,就像網路世界也是如此地「眾聲喧嘩」,希望民眾能接近分享者,專心傾聽他們所要表達的內容。
仔細觀察會發現,B展間愈後端的桌面愈高,而燈板卻漸漸向下降,曾令理解釋,此種手法是希望呈現出現代科技講求「壓縮」,零件及檔案越來越小,而在兩端鏡牆反射出的虛擬世界裡卻可以被無限放大,回應科技放大個人的核心精神。
4個展區各自具有不同機能,以燈光與顏色劃分,A展間以紅色為主,具有動態性體驗;B展間為白色,象徵明亮、神聖;C展間則以黑色及藍色,代表靜謐的場域;最後D展間選擇實驗室的黃光,將實體物件密集陳列,呈現科技生活背後的原來如此。
曾令理減去一般展覽中的過渡型空間,使整體觀展節奏明快,一如名稱「超連結」,一鍵抵達另一處。
B區「無所不在」邀請8位知名youtuber及2位產業界意見領袖,分享科技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
圖片提供」偶然設計攝影」汪德範
○循環設計展
由方序中及春池玻璃的吳庭安共同策展,美感及深度兼具的展覽,在展期間時常大排長龍。
展覽空間區分為三大主軸:黑色展間為「提問」,從生活的六大面向切入,探討剩食浪費、生態失衡、過度消費等問題,並提出「循環設計或許是其中一帖解方」。
展間中包含一座由1300支廢棄酒瓶堆疊而成的巨大圓柱,跟隨著呼吸的頻率明滅,耳機中則播放著回收玻璃的聲響,透過視覺與聽覺的刺激,促使人們面對環境的破壞。
走經灰色的長廊,期待人們開始「思考」,長廊中懸掛著結合科技機械的玻璃,創造彷彿自然的風吹動風鈴的景象,亦如同思緒開始流動。
最終抵達白色的展間,策展人定名為「行動」,介紹6種在新竹實現、以循環思維為主的產業,綠色的玻璃珠池正是循環設計的產物之一,白色球體頭罩內播放著新竹音樂人黃子軒所主持的聲音循環電台,採訪在地循環設計實踐者。
最終會看到3隻玻璃圓柱,寫著「我願意一起行動/我想挖掘更多答案/我看見問題與挑戰」,邀請觀眾利用入場時測量體溫後給予的粉色防疫貼紙,選擇下一步的行動,同時也避免了一次浪費,實踐循環設計的命題。
白色展間為「行動」。
圖片提供」究方社+W春池計畫攝影」KrisKang
美感電域
孔廟廣場前的純白箱型展覽是由台灣電力公司主辦、水越設計規劃的「美感電域」,2019年首度於台北信義區展出並受到熱烈討論,此次與設計展共同展出,以街頭處處可見的變電箱作為主角,從「電」與「美學」的角度切入,將靜態的變電箱以多元且豐富的方式呈現,展區分為四大塊:「電區」、「美區」、「城市中的變電箱」、「P=IV藝術裝置」等,透過淺顯易懂並引發興趣的方式科普電力知識,探討在地街道美學議題。
美感電域以「電」與「美」為主軸。
圖片提供」衍序規劃設計
世界最美的教科書展
擇址同樣具有教育意義的新竹孔廟內,由都市酵母策畫,曾於台北、台東、台南三地展出,透過展出台灣及日本兩地教科書,呈現兩地在教育策略及實踐上的不同之處。
日本展區呈現其小學至高中的教科書、落實教育的防災計畫等,台灣展區更展出了自清代、日治及民間出版社審定本等3個時代的教科書變遷,自書籍探討台灣的教育史及思維。
雖定名為「世界最美的教科書展」,卻不是在選「美」,而是期望透過教育思維的創新,培養下一代更美好的世界觀。
世界最美的教科書展,展出日本小學至高中教科書。
攝影」歐陽青昀
有種新竹
「有種新竹」則位於新竹動物園giftshop內,由新竹在地團隊「黑生起司」打造,集結了30組各具特色的品牌、美食、物產與人物,藉由6大分區呈現出新竹人的新舊共融、多元且具創造力的生活風格。
展覽以生活物件展示新竹在地「有種」的個性,設有新/舊生活擂台賽、9種新竹人的打包生活等,期待告訴觀展者「你的生活風格『有種』選擇」。
有種新竹展出新竹特色與創意美食。
圖片」台灣設計研究院
城市步行廊道PublicLine 穿梭時空的兩公里
一條約兩公里長的廊道,串連起新竹公園至舊城區護城河的所有場館,並橫跨了新竹車站,劉真蓉介紹,這條廊道正是將設計展與城市串聯的關鍵之一,藉由穿梭於城市街道內,不論是新竹市民或者外地遊客,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新竹市的樣貌與改變,同時,新竹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亦協助此次動線上的順暢,提供所有步行者友善的空間。
而在廊道的中心點-新竹轉運站內更設有衍序團隊規劃的另一展覽「MindtheGap!大車站進行式」,與在地團隊「見域工作室」合作,蒐集各個時代的地圖,並邀請插畫家廖國成繪製超現實的新竹地圖,民眾可以堆疊出理想中的城市樣貌。
而談到展期間超過50場的展演活動,劉真蓉表示初期構想來自她自己的愛好,表演藝術如同活棋,可於城市的各個角落上演,而此次更有多檔節目是為新竹量身打造,如「山與海-巨人來了」及「街道上凡人不會看到的風景」等,藉由兩公里的步行軸線,帶領大家跨越鐵道,從街道的臨時性鋪面到廣場、公園等,量身訂製的藝術表演,使日常風景具有幻想力,讓城市充滿想像的魔力。
戶外展演活動:山與海–巨人來了。
圖片提供」星合有限公司攝影」李建霖
舊城區LivingMuseum 年輕的百年古城
新竹建城於1711年,是台灣最早建城的城市,遠早於台北,更誕生了「開台進士」鄭用錫,自古文風鼎盛,並具有許多古蹟與歷史建築,包含新竹市政府所在的新竹州廳、東城門、新竹火車站皆為國定古蹟。
舊城區展覽由新竹在地工作團隊鴻梅文創統籌,串連公私部門一口氣打開「新竹州圖書館」、「新竹市美術館」、「大同108再生基地」、「新州屋」、「影像博物館(有樂戲院)」等5個承載新竹人生活記憶的老建築,其中圖書館、新州屋、大同108等皆為首次對外開放。
劉真蓉分享,舊城區的策劃反而是展覽中最複雜的部分,需要與公私部門不斷溝通,除了初期呈現外,更需考量展覽後如何經營,劉真蓉說明:「當策劃一個城市型的展覽會時,就要想到未來會為城市留下什麼,也同時培養未來可以在地經營的團隊,如這次也傾盡全力的鴻海文創,思考永續性或找到好的文化營運模式,讓故事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
新竹州圖書館「重啟・未來閱讀」。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下篇:2020台灣設計展策展人Q&A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衍序規劃設計、偶然設計
採訪」林慧慈
提到「新竹」,產生的聯想大抵不離「科學園區」、「工程師」、「大風」等詞彙,然而,2020年台灣設計展移師新竹,便是要讓大眾跳脫過往既定印象,透過設計重新認識這座既古老又年輕的城市。
本屆以「Checkin新竹–人來風」為主題,由曾規劃過2019台灣文博會的衍序規劃設計劉真蓉擔任總策展人,邀集9個策展團隊、超過25位台灣優秀設計師,期待藉由設計打開城市,帶領人們探訪新竹的過去與今生。
設計展首次跨出單一主場館,以兩公里長的城市步行廊道橫跨新竹火車站,串連起新竹公園及舊城兩大展區,總計11個展館,以及大大小小的展演、市集活動,在這11天的展期間帶動了新竹的活力,更讓大眾驚艷到,原來新竹早已脫胎為一座「設計之城」。
本次《室內》雜誌除了記錄展覽現場,更採訪到總策展人劉真蓉,及「超連結Hyper_Link」的策展人曾令理,藉由設計師的介紹,一探本次大受好評的台灣設計展精華。
策展人Q&A
劉真蓉:作一個說出地方故事的平台
Q本次策展靈感發想?
一開始做城市的盤點與定位時,「科技」就是第一個提出的重點,其實科技對我來說是很困難的,這個名詞太過於專業,也很難簡單的陳述,但是科技已經融於新竹的DNA之中,評估過後決定自科技與城市/人的關係著手。
另一個面向就比較有趣,我也是實地到訪新竹後,才發現自己過往對於新竹的理解十分片面,她是個有300年歷史的城市,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同時,新竹的老文化也跟其他城市不同,由於生活圈小、年輕人口多,舊城區較少人口外移的現象,生活感仍十分強烈。
「科技」與「老城市」構成了本次設計展的兩大重點,我們想像新竹是一個代表台灣的終端機城市,所以衍生了「終端機公園」;「生活博物館」則希望民眾可以在舊城區看到新竹更有人情味的生活面貌。
並且兩個展區十分恰巧地跨越了鐵道,鐵道也是新竹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當時為了發展而建,但在百年後卻成為城市的界線劃分新舊城區。
而這些場館連接起來,我們就定名為「兩公里的城市廊道」,其實這是取最短路徑,實際上包含場館大約3公里,但說出來人們就會覺得太遠了、不願意走,不過實際走完,多數民眾都十分喜歡,甚至有許多新竹人也是第一次這樣步行探索自己的城市。
「生活後台數據庫」,以6個符碼象徵著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面向。
圖片提供」衍序規劃設計攝影」李易暹
Q設計展對於新竹人的意義?
設計展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標語「設計改變生活」,而化成實際目標,我希望能夠讓新竹的民眾更認識自己、認識城市,並將設計展的感動延續下去。
例如這次設計展,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與新竹在地的事務所合作,例如負責舊城區的鴻梅文創、或者是與我們合作大車站計畫的見域工作室,兩者對於在地十分具有熱情與動力,在設計展閉幕後,能夠持續為地方做事,而此次的設計展便能夠提供他們策劃、營運管理上的經驗傳承。
更重要的是讓新竹人知道自己的故事,並以此驕傲。
我記得有次在戶外論壇活動時,有兩個竹中學生跟我分享,他們一直覺得新竹是一個「沒有人在乎」的城市,但在這次設計展後,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新竹也可以這樣」,這些事物一直在他們的生活中,卻從來沒被看見,他們第一次以身為新竹人而驕傲,我覺得這是設計展背後更重要的事,這種精神也會持續留在新竹人心中,讓大家以自己的生活為傲,並因此回頭挖掘自己的文化。
大同108再生基地「竹塹練工房」。
圖片提供」衍序規劃設計
Q地方策展的精神?
我並沒有主觀地認為「地方策展應該要如何」,事實上,我們的作品樣貌型態都有很大的差異,並沒有一個清晰、制式化的形象。
衍序規劃設計一直在追尋台灣每一片土地的故事,2019文博會是在講台灣的故事,呈現百年文化的縮影,地方的文化、個性,這也是我們賦予自身的使命,每個地方都有鮮明的人、事、物及故事,他們只是尚未經過整理與傳承,我們希望作為一個平台,去蒐集、連結眾人,讓在地的人去說出在地的故事,而我們僅是以自己的經驗編輯、呈現,對外讓故事被看到,對內讓在地人理解創新,呈現出文化的當代樣貌,我覺得我們最重要的工作是「傳承」,或許沒有實體的紀錄或收穫,卻能留下無形價值。
Q如何橫跨建築與展覽領域?
雖然衍序團隊是自空間、建築起家,但我們並不僅專注於純建築,相反地,我們的團隊都很喜歡「開放城市」的觀念。
在我們剛開始執業時,這在台灣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需要綜合研究能力,而建築教育其實一直訓練學生去研究、思考,使我們相較其他策展公司更具有策劃這種展覽的能力。
剛好台灣近幾年越來越重視本土,講求地方自明性,這些在地的公私部門會期待你給出一個「處方簽」,但因為沒有過往經驗,大家也無法想像可以怎麼做,衍序常常是第一個嘗試的團隊,唯有成功之後,人們才會開始理解。
我常跟建築、空間設計的學生建議,盡量讓想像更加「跳脫」,不是人人都要當蓋房子的建築師,台灣的建築教育包含了許多邏輯思考訓練,可以嘗試以建築的思維去做更多整合性的規劃。
走進新竹終端機。
圖片提供」衍序規劃設計攝影」李易暹
曾令理:科技賦予我們發言的權利
Q如何打造老少咸宜的展覽?
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進入展館。
都能感受到樂趣,如A、C展間都是體驗性比較高的空間,B展間或許對於長輩來說比較難懂,他不認識這些youtuber是誰,我們就在A展間安排了一個巧思,在體驗完設施後,會簡單地分類、配對一個B展間的人物,引導觀眾產生好奇。
我曾經看到一家人來看展,孩子會向父母介紹這些youtuber是誰,而父母會跟孩子講解D展間的物品是什麼,雙方互相都能了解自己不知道的領域,這也是我們在D展間省去解釋性文字的原因,期待觀眾能因此產生對話,同時也考量觀展人潮,大家不會有太多時間閱讀說明。
這次的展覽跟許多年輕世代合作,他們也不希望展間裡有太多長篇敘述,使展覽能有別於博物館,根據世代接收訊息的習慣調整,我想這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之一;另一個特色便是「拍照點」的安排,以前我自己聽到也會覺得有一點膚淺,但人們如何紀錄下這件事是重要的,因為手機攝影的普及,不只年輕人,很多長輩也會希望能保留難得的一次出遊回憶,設計應該回應這個世代的需求。
D展間以大量近20年來的科技文物呈現出龐大的科技產業鏈。
圖片提供」偶然設計攝影」汪德範
Q展覽機能面需求?
在規劃展覽空間時,除了主要展區外,也有許多隱藏的空間需要注意,例如志工休息室、儲藏間、臨時動線等,「超連結」裡就有3個藏起來的辦公室及3個不同的臨時動線。
另外像無障礙空間的規劃,我們所有的走道都有保留1.8米到兩米的走道,讓輪椅使用者可以輕鬆穿梭,互動式裝置高度也都有考量,另外設立較矮的操作機台給輪椅使用者與孩童。
同時,考量到設計展需要消化的大量人潮,我們也有刻意保留空間的餘裕,空景的時候或許會有一點空白,也曾經有長官反應需不需要增加展品,但我們希望能給觀眾較為舒適的觀展氣氛與安全性,設計時便想像同時100人存在空間中的狀況,能加速消化人流也是這次空間設計較為不同的考量之一。
Q科技對於您的意義?
我感受最深的,是科技賦予我們發言的權利,網路、WI-FI、手機的發明,讓人們更容易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享有接收與分享資訊的自由。
因為從小就在網路時代下成長,我們會看到一個人因為一句話獲得認同,而被瘋狂分享、被採訪,會開始覺得「我的觀點是重要的」,進而影響年輕人也越來越願意討論公共議題、甚而從事政治工作,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聲音是有力量的。
我們也希望把這件事情放入展覽之中,因此在A展區把人們的影像投影放大,讓參觀者親身體認到「科技使我更容易被看見」,B展間的youtuber其實也是同一個概念,以前要錄節目,你需要經過電視台、大量工作人員、各種訊號的關卡,但現在隨時拿起手機,你就可以直播訴說你想講的事情,或者觀看別人的影片,這是經過眾人的努力,推動科技進步才能享有的景象。
A區「放大連結」將觀眾的臉龐鋪上科技刺青,並即時投影放大至牆面,象徵科技賦予人們「被看到」的權利。
圖片提供」圖片提供」偶然設計攝影」汪德範
Q身為新竹人,如何看待此次設計展?
我2018年從國外回來,就感受到了新竹的改變,現在大家看到乾淨美麗的公園及廣場,以前都是又臭又髒,根本沒有人想要靠近。
我覺得在設計展裡,設計只是很小的一個部分,更重要的是透過這個活動讓市民走出他的舒適圈,我有很多朋友,根本不知道新竹公園,也很少走進舊城區,他們可能就在竹科上班,下班就回家、周末去別的縣市玩,因此也不知道新竹已經有所不同了。
但近幾年來市政府一直在推動,包含東門市場、圓環、隆恩圳的改善,帶動周邊街道、新店家的進駐等,這次的設計展將新竹近幾年來的轉變一次呈現在市民眼前,利用新竹獸讓大家發現。
對於新竹人而言,榮譽感起來了,大家有感受到新竹形象的轉變,是一座在前進中的城市,而設計展讓大家,不管是市民或者外地人,越來越多人看見,城市就會進步得更快。
「checkinpoint」,為斑馬線添入設計。
照片提供」彡苗空間實驗 攝影」丰宇影像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衍序規劃設計、偶然設計
採訪」林慧慈
2020年第13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InteriorDesignAward,TIDAward)競賽在9月25日舉行線上頒獎典禮。
從今年1月開始徵件的TIDAward,在7月1日公佈複審得獎名單,延續去年開創的不分類形式,端看作品設計成果做評選,希望讓許多優秀的作品被看見。
TID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從創辦以來為台灣以及亞洲的室內設計領域帶來新氣象。
今年因應新冠疫情,TIDAward將頒獎典禮改為線上直播方式進行,雖然得獎者不能親臨現場,仍可透過即時連線,與觀眾分享得獎的喜悅。
本期《室內》介紹本屆TID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的年度大獎、金獎、新銳設計師獎以及評審特別獎作品,邀請得獎者 分享得獎感言,作為創作心得的重要回顧。
(名單請依據 TIDAward 及 CSID 官網公佈為準。
)
年度大獎
窩流餘燼|EMBERS 曲木吧台空間 曲墨建築師事務所 / 郭恩愷
「窩流餘燼」用雙條紅銅箍起64棵柳杉實木作為吧台空間中島,體現木業製材、堆材乾燥工序的樣貌,作為提供餐廳酒水工作站使用機能,在其內部藏著專業冰櫃、水槽設備及餐具收納等實用工業機能,並在現場以燒杉碳化工法加強耐潮目的。
透過蒸氣彎曲樹吧台的工藝呈現,將餐廚機能共築於餐廳核心空間,提升國產材另一生命面貌與體現林木業於工業的永續價值。
得獎感言:無比榮幸地感謝 TID 評審青睞,將 TIDAward 最高榮譽獎座—年度大獎頒給了最小入圍作品尺度的我們。
EMBERS 不只是餐廳,「窩流餘燼|EMBERS 曲木吧台空間」是我們從心認識台灣土地開始,我們從林業、木業、各行各業職人精神走起。
感謝森林教我的事,感受樹、感謝樹、用手思考建築。
TID評審特別獎
當代集會場-都市願景館 陳漢儒建築師事務所+衍序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 陳漢儒、劉真蓉、 AlessandroMartinelli
建築採用台灣常見的溫室材料與構築方式,以臨時性易拆建的結構系統讓建築對環境的衝擊降到最低。
環形中空的建築型態讓人可以從各個方向穿越,藉由建築材料將空間的內與外、私密與公共相互重疊、包圍、模糊,使得建築完全融入桃園的城市景觀及空間之中,也為政治性的建築空間提供了另一種的可能性。
得獎感言:選舉是民主必經的過程,競選總部卻常常成為專屬於特定族群的造勢空間。
感謝這次有機會重新思考競選總部的機能,都市願景館透過三個開放的入口,連接街道、公園與溪畔,結合活動展演,創造與大眾共同想像城市願景的基地。
CommaLab 柏成設計有限公司 / 邱柏文、王菱檥、鄭筑嘉
新北市政府CommaLab,是一個打破傳統辦公模式,突破限制與框架的開放場域。
將台灣傳統的「辦桌文化」精神帶入空間中,使用者可以將帶有不同弧度的圓桌拆解應用,利用鍍鋅鐵板移動空間,紗質簾幕保留隱蔽性,並減少展板一次性材料的浪費,期待創造一個友善環境,將新北市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情感連結在一起。
得獎感言:Forthegovernmenttochallengethedesignandthewillingnesstoopenupforexperimentsisamajorstep.Allthecreditsmustgotothem.Fordesigners,thereisahugeopportunityinthissector,however,wemustapproachitwithheartfulness,openness,positivity.Ifwedothat,Taiwancanandwillbeseenthroughdesign. (對於政府而言,挑戰設計並願意嘗試實驗是很重要的一步,所有的功勞必須歸功於他們。
對於設計師而言,這是個巨大的機會,我們須以誠懇、開放和積極的態度來面對。
在與政府的持續合作下,台灣的設計能量將被世界看到。
)
新銳設計師獎
木九十概念店 深圳市大森設計有限公司 / 李京澤
作為「木九十」在廣州的首家概念店,摒棄時下傳統零售的刻板思維,試圖創造一個在情緒上去引發共性的商業空間。
在空間中,將產品與裝置中的元素相結合,停轉的「機芯齒輪」是空間的記憶點,向人們輸出品牌的故事、情節以及商業零售的發展面向。
得獎感言:DASLab 嘗試用當代語言解讀品牌內核裡「造型」與「匠心」的沉澱物質,是對「恆久」的一種隱喻。
木九十概念店的設計是希望將產品與裝置中的元素相結合,向人們輸出品牌的故事情節以及商業零售的又一發展面向。
在此感謝業主的委託和信任,感謝評委會的對我們團隊肯定和鼓勵。
境域・鏡遇 湘禾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 周奕伶
「百年品牌+百年老屋」是設計師最初始的概念發想,從天花板封存於壓克力的種子燈開始,至茁壯成長為大量運用於空間中的木材,乃至於1樓凝聚視覺焦點,將長達5米的台灣杉木一分為二,打造獨一無二的相機展示平台,象徵著企業精神的同時,也緊扣著用時間醞釀空間與品牌的主軸。
得獎感言:謝謝評審團隊的肯定;業主元佑集團的信任、工程團隊澄瑭工事的全力以赴、設計圈好友們的經驗分享以及家人們一直以來的支持,才能完成這個作品。
經歷了一連串設計大革命,不斷在思考,怎麼把更多精神層面的意義融入在空間中、怎麼讓設計與使用者產生互動、怎麼在保有舊建築框架下與新生命產生連結、怎麼透過設計呈現出更深層的品牌形象 ......。
過程中的層層關卡,是挑戰也是風景,每一刻都特別珍惜。
獲獎是肯定也是責任,未來會繼續努力, 謝謝大家。
金獎
月廬 深圳市大羽營造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 馮羽
「月廬」的立面形狀源自客家圍屋的月沼,任何人想進入「月廬」只能低頭進入,不管你是誰,不低頭不會有入口,低下頭四周便都是入口。
設計師希望喚起時代共同的鄉愁—請低下你的頭,請有謙卑之心,做個謙虛之人;透過朦朧的屋頂,能想起些月裡的故鄉,能喚起些那失去的、源自本來的鄉愁。
得獎感言 :「月廬」 所探索的是當下這個極度自信時代裡的謙虛謙卑問題,是讓每一個高昂、有著自信眼神的人們想起「低頭」這件事。
因為進入「月廬」只有「低頭」,是用建築的形式讓人們低下頭。
「低頭」看破,「低頭」有路,因為我們的當下很缺失這一切。
感謝台灣 TID 用心讀懂了我所講的一切,感謝TID給了我這個最高獎,馮羽倍感榮幸。
我將再次向前,為探索現代的中國人文美學鞠躬盡瘁。
我愛台灣,再次感謝!
台電電幻 1號所 卡爾吉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 許詩盈
台電電幻1號所以「電」為底蘊,以「電流」代表運作,最終以「電能」象徵影響力。
延伸電力的相關概念及知識,透過美感與設計,打造出讓民眾得以親近與走入的全新場域,並加入maker共創公共參與模式,打造教育、科技、藝術、人文的共同平台。
以地方創生及社區設計轉化空間功能,強化民眾對台電的綠色永續印象,並建立觀眾能源自造的永續思維。
得獎感言:「D/SONE電幻1號所」以品牌創新角度,導入數位科技、藝術、maker,整合跨領域團隊技術與創意,建構一座「非典型」綠能教育體驗館。
策展設計過程,感謝業主台電對創意工作者的包容與信任,顧問以及所有團隊夥伴的專業投入,開幕至今並獲得大眾的歡迎與讚譽, 讓此項目獲致業主、設計師、參觀者三贏的成果。
感謝 TID 評審委員的肯定,對於不斷挑戰自我、創新設計的我們而言,是最大的鼓勵!謝謝!
長沙銀興萬影匯國際影城 壹正企劃有限公司 / 羅靈傑、龍慧祺
此項目是將電影的不同表現形式拆分後,再通過設計呈現於影院空間中。
採用傳統擴音器作為設計主題,將傳統擴音器的喇叭口造型拆分並再創造,融入到整個影院的大堂、影廳、衛生間、走道的空間之中,座椅、燈具、牆身造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既結合整體空間,也把握住細節的呈現。
得獎感言:今年兩個項目獲得 TIDAward,其中位於長沙的專案更是獲得第 13 屆 TID 金獎。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頒獎改為直播形式, 但是緊張和興奮的情緒如同在現場一樣感同身受。
我們會不斷挑戰和突破設計邊界,希望大家喜歡我們的設計。
兆兆茶苑 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 / 張育睿
考量到這座茶苑的設立初心,將烘茶空間設計在1樓,讓來客在街上行經時便能聞到淡淡茶香,入門後親眼見到師傅焙茶與製茶的過程;並以「陋室」的概念為整體氛圍定調。
希望能夠帶給使用者不只是視覺上的美學,也期盼能在這個空間中經驗到味覺、觸覺、視覺、嗅覺的美好體驗。
得獎感言:「兆兆茶苑」是探討台灣茶文化在老屋中如何體現的設計案,在這個充滿實驗性的場域內我們以「陋室」為主題作為提味,希望呈現一個在地的茶空間,非常謝謝TID評審給我們肯定。
大樂之野・中衛精品民宿 深圳市大森設計有限公司 / 李京澤
大樂之野位於黃河岸旁,一共規劃了15間客房,沒有統一的房型,透過試驗不同的模型、尺度和材質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
建築基本遵循當地民居風貌,將室內活動的更多可能性延伸至戶外。
室內空間的設計中充分地考慮了光的作用,構築出光與場所的精神性,激發出人們強烈的情感共鳴。
得獎感言:「大樂之野・中衛精品民宿」不僅是一個地標性的建築,我們希望將建築隱匿於自然,在每個不同的環境中挖掘空間性格、飾演不同的模型去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此感謝業主的選擇與堅持,也十分感謝評委會的認可,這對我們 DASLab 團隊是最大的鼓勵。
光影白立方 查設計有限公司 / 查皓淳
此案件在老舊社區中以通透的身姿融入街區,以沖孔鋁板與實心混凝土兩種材料和裝飾性的功能性設計,將其形塑為簡約純粹的精神殿堂休憩之所。
巧妙的鏤空、懸吊設計與天窗,配上幾何量體的家具,讓光影自室內穿透至樓層之間;2樓廚房做為一日的活動核心與聚會場所,更能滿足多元年輕家庭活動的功能配置。
得獎感言:感謝大會、評審的肯定。
查設計 ChArchiLab 是一間很年輕的公司,很榮幸可以在第一個案子就獲得TID金獎的殊榮,希望未來我們可以保持初心,以簡單、精緻的風格,以及ChArchiLab之中的Lab,在室內、建築相關案件中,持續以研發、研究、實驗的精神,改善人們的生活,透過空間和環境的建立,找到與生活的答案。
紙屋簷 本埠設計 | 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 蔡嘉豪
「紙屋簷」是關於教育部美感教育計畫成果展的空間創作。
紙張作為日常生活中創作美最普遍及接觸使用的材料,是美學教育的初始,不同的紙依自身重量、質感、張力與透光度、硬度等展現相異的特質,紙在拉扶之間產生自然且輕巧的垂度,也在拉開帷幕之間產生空間,以此材料作為空間創作的出發,作為展覽主角,並可在活動後拆卸回收回歸學校教育使用。
得獎感言:「紙屋簷」獲獎是對於教育部美感教育團隊以及我們設計團隊的一大鼓舞,相信美可以更生活的進入教育中,讓每個人感受到,也感謝過程中每個相信我們、鼓舞我們的朋友,讓這個略具實驗性與挑戰的設計可以完美呈現,我們會繼續努力,為我們的環境創造美好。
期望的家 梁築設計事務所 / 徐梁
本案是關於家的改造空間,依照建築式思維,整合室內相互穿插的界面,帶來多維度的空間層次;人與空間的關係,得以在自由與平衡中達至共生。
自然光是業主們最期望的,如果能讓陽光在室內進行變化和流動,讓陽光能夠停留或對話在多個空間,對他們來說是奢侈的,設計師將這奢侈的光給予業主,成全這份特別的溫暖和期待。
得獎感言:非常感謝TID主辦方,雖是線上頒獎典禮,也沒有及時連線成功,當我們重播頒獎典禮時依然是非常激動,期待著那刻的到來,34 歲那年首次參與 TID 就給予了我們金獎和新銳的肯定,如今再次獲得肯定,也是給予了我和團隊所付出努力的肯定,更是我們堅持好設計的榮耀,感謝我的團隊、甲方以及所有為此項目付出的朋友們,我曾經說過一生只走一條路,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設計。
湖泊下閱讀 水相設計有限公司 / 李智翔
預期未來社區應用的藍圖,從1樓入口開始建立串連在地記憶的地景。
過往村鎮生活總以老樹為集會核心,而茶又是老廈門的文化主軸及精髓。
摒棄了矯飾與刺激感官的色彩,回歸溫潤、自然質樸的材質,並維持純粹的質地與觸感。
以直覺性的線條架構空間,撇除過份具體的功能框架,希望以設計能尋回圍繞著樹相聚、閒話家常的群體凝聚引力。
得獎感言:感謝評審的肯定,這是一個試著回到過去的案子,喚起人們對老廈門的記憶,所有的行為都是從一個大樹開始,在湖泊下閱讀、嬉戲、品茗,連繫著三代情感的社區中心,賦予社區一處獨立於喧囂的靜謐之所。
樹屋之間-盒裡盒外 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 / 張育睿
取自森林的樹屋概念,將每個居室視為單一的建築。
除了自然有機的居住形式、打破既有空間模式與生活互動方式之外,希望「有趣」能夠成為這個案子另一個核心概念,在兼具空間詩意與質感下,讓能夠在生活的過程中確切地感受到空間的趣味,在經驗到不同的生活同時能會心一笑。
得獎感言:樹屋一案是我們觀察、仿效自然所呈現出的居住空間,運用懸吊系統及豐富有趣的動線,希望創造另一種居住可能性與不曾想像過的陪伴方式,非常謝謝評審對我們住宅實驗的肯定。
謐境 南京雲行空間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 潘天雲
佈局保留居住需求,將原有三個臥室保留其一,其他改為衣帽間、冥想室。
原有次衛拆除,擴大餐廳空間,騰空出門廳區域,增加空間過渡,客餐廳相合,目光所及一覽無遺。
空間照明僅保留四處頂燈,其他均採用間接照明;客廳頂面弧度錯落了燈光,傾斜而下,光源逐一分散,配以地燈、燭光,輝映木質牆體的空靈。
得獎感言:感謝 TID,TID 獎一直是長久以來的願望,作為一個新的起點,是鼓勵也是壓力;感謝團隊的支持,我們將一直通過建築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空間關係,在空間設計中探索和實踐,賦予場所新的物質與精神的感受,道阻且長,仍需努力!
再啟程之前 回顧與祝福 趙璽 /CSID 理事長
恭喜 2020 年第 13 屆 TIDAward 台灣室內設計大獎所有得獎者,感謝所有評審團成員的辛勞,受到新冠疫情(COVID-19)影響,今年採用線上頒獎典禮,寫下全亞洲在線觀看逾 40 萬人的新紀錄,創造頒獎典禮另一種不同的模式。
今年共計 35 類、810 件報名,94 件得獎者當中不乏非常亮眼的作品,經過評審團主席龔書章老師等 15 位國內外資深評審數輪的激烈討論而產生。
TIDAward 一直試圖用台灣的眼光看待亞洲設計的新企圖,用台灣觀點探討設計新方向,「如何找到生活新型態的再現」、「如何讓設計對環境、社會引起共鳴」、「如何幫助材料、技法再革新」、「如何找到屬於文化與在地的思維」、「如何用設計與國際對話」將會是室內設計專業被賦予更多的使命。
本屆在延續 2019 年金獎不分類的原則下,看到比起以往更多元的作品受到評審青睞。
今年更大的亮點在於設計師大幅年輕化,新銳獎爭取更加激烈。
我們觀察到,新銳作品大小並不是關鍵,而是積極展現成熟與內斂的氣度及自信,是今年 35 歲以下年輕設計師的共同特色。
評審團特別獎是臨時公共設施以及政府部門的開放空間,希望藉此喚起公部門與社會性設計的重視,在未來讓美學與服務深入生活,從公部門開始引領改變。
眾所矚目去年新設的 TIDAward 年度大獎,主要探尋是設計在走出風格外,如何帶領材料、機能、工藝等更多串連與整合,以達到作品整體的極致性,評審團一致的決議證明作品規模不是重點,而是重在內涵能否看到回應時代中的目標與意義。
2020 年的大環境令人憂慮,在後疫情時代,室內設計師如何以專業思考空間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是未來的探討重點,人與人的社交距離將重新定義空間與心靈的關係,讓設計繼續向前思索未來更多的可能,協助人們不安的心情回歸平靜與和諧。
我們期望,每一屆 TIDAward 都能給予每位設計工作者一個不同的思考與態度,讓參賽作為一種自我反思,審視自己在這一段時間所努力思考與完成的工作是否能得到平行時代中的認同與肯定,藉以提升自身視野並探尋自己下一步的未來。
再次恭喜獲獎者,期待下一屆更精彩的作品。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本屆獲獎各大事務所
由國際照明設計大師周鍊擔任評審團主席,第三屆台灣光環境獎將於12月11日舉行頒獎典禮,揭曉最終獲獎作品。
自5月起,經歷漫長的徵件、評選過程,主辦單位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今年報名情況踴躍,類型涵蓋都市、景觀、建築、室內、展示、藝術等不同領域,評審團就設計概念、環境功能、永續發展、創意表現等4項評分標準,於9月下旬公布20件複選入圍名單,並於10月底公布最終7組決選入圍作品,包含歷史建築、自然景觀及藝術作品等,將一同角逐最終獎項。
《室內》至今已連續3年深度採訪報導台灣光環境獎,本期亦將在頒獎典禮揭幕前搶先為讀者介紹本次入圍的7件精彩作品,並邀請主要設計者分享感言。
儘管2020年許多活動皆受到疫情影響,本屆光環境獎仍如期於年底舉行,猶如點亮一盞希望的燈,透過傳散並獎勵「最美的光」,為陰霾遍布的一年畫下光明的句點。
決選作品介紹
大溪歷史光廊道
本案位於大溪老街西南側,沿普濟路規劃,經過蔣公行館、公會堂、武德殿等等歷史建築,團隊以光作為連結歷史及現代的串聯,利用建築臨街面呈現的歷史感及舊木材溫潤質地,並突顯老樹剪影,期待使觀光客停留至夜晚,也為鄰近居民提供夜間休憩空間。
本案以完善的燈光規劃,提升視覺層次,並尊重在地的人及動植物生活習慣,細心規劃燈光布局及層級,塑造人文與自然共享、共存的友善環境。
整體規劃自宏觀視角出發,用全區分析的概念,研究大溪的文化、人文、歷史背景,以及區域視覺焦點、建築特質等,提出照明的重點,再以不同層級的光串聯起一個漫遊博物館的廊道。
並期待藉由已完成的建築照明,引發居民對友善光環境的認同,在尚未整理的歷史建築,或者居民自有的老宅,都能以相同的思維及態度對待,將大溪的夜間塑造為具有歷史溫度的光環境。
照片提供」大溪木藝博物館
月河燈光設計有限公司/鄭玫君林佩縈劉家銘
首先感謝大溪木藝博物館,對夜間光環境的重視,讓我們可以參與大溪區域的光環境計畫,認識及體驗到大溪美好的人文歷史環境。
面對如此豐富的文化歷史資源,我們希望從更宏觀的角度來建構整體光環境的藍圖。
先有整體計畫與分析,再得到概念及願景。
更藉由示範區域,從壹號館、公會堂、蔣公行館及武德殿的周邊景觀執行細部設計,並豐富夜間視覺意象。
使居民感到驕傲舒適,潛移默化進而認同良好光環境的重要性,並深植居民心中。
期望將來,會有更多優秀的燈光設計及施工團隊參與,一起在高度的共識下,讓大溪再度文雅的發光、發亮。
很榮幸可以入圍2020台灣光環境獎的決選名單,並感謝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用「光」將大家串聯,成為光的伙伴。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
「Lightwell」是一間展覽空間暨選物店,基地坐落於台北市中山站周遭。
是現在少見保留有天井的四層樓老屋,藝術裝置即倚著天井而造,自2樓延伸至天頂,借用了天井引入的日光,使光線成為色彩的一部分,夜間則啟動動力燈光裝置,呈現更戲劇性的變化。
作品定名「光區」,透過輕盈的光學壓克力材質與炫彩鍍膜,讓觀者在行走於不同樓層的時候,能看見因不同光線反射、折射出的獨特色彩。
藝術家高德亮說明,作品企圖討論兩個面向:第一為建築本身,業主十分難得地保存了完整的建築格局與少見的天井,樓梯也具有50多年的歷史,吸引他去思考、嘗試串聯光線、空間及人移動的行為;其次則為感官體驗,在網拍盛行的年代,實體商店如何吸引客人至店面消費?高德亮提到,實體消費的「經驗」應是最無可取代的,因此藉由本作時刻不同的變化,期待能吸引客人多次來訪。
藝術家高德亮
本次入圍「2020台灣光環境獎」實在萬分意外,從未想像過首次與商業空間合作的結晶能夠入圍這獎項。
很高興能透過藝術創作者的觀點與切入為大家帶來有趣的作品與體驗,也感受到入圍作品的多元開放,不同意義層面的「光」都有被好好的審視。
本次入圍作品各具特色,我們的作品規模雖然不大,但同時也因此讓業主、空間設計、藝術家三方的意見交換更為緊密,並試圖透過「光」去觸動網購無法取代的實體購物體驗,同時讓訪客能夠透過觀賞作品的過程中找到自身與這座建築的關連,乃至於更強烈的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感官與存在。
在合作過程中,最難能可貴的是三方之間的互相溝通與配合,並對彼此的專業能夠充分的理解與信任。
讓我們能夠在光、建築、藝術作品之間找到最理想的呈現方式,進而更聚焦、更精準的把創作核心傳遞到觀眾身上。
河樂廣場
台南河樂廣場前身為商場「中國城」,後因道路工程而沒落,成為都市治安死角,在2015年台南市政府以競圖方式交由荷蘭MVRDV、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李麗如建築師事務所重新規劃為親水廣場,也保留部分建築結構,打造新舊並存的都市景點。
照明設計部分以減法原則,將燈光整理為點、線、面,以輕巧手法處理本案相當繁複的新舊建築細節。
主建築師要求希望照亮遺構十字交叉的節點,以強調出塊體的巨大感,三頭投射高燈使用與遺構相同的6瓦20度角燈頭,區域性照亮樓梯出入口,強調出「面積」。
另外扶手部分也結合燈光,溫柔地描繪出河樂廣場基地的邊界線,並於水面高程退縮線設置香菇狀矮燈,強調人造潟湖的有機曲線,對比基地方正的邊界,也透過不同色溫營造感受及氛圍的差異。
圖片提供」DariaScagliola
立恆燈光設計有限公司/洪立涵
自2015年12月舉辦府城軸帶競圖,一直到2020年3月整個計畫案執行完成,將中國城改造案正式對外開放,命名為河樂廣場。
5年,對於燈光設計業來說,是漫長的。
河樂廣場本身是一個以「減法」為概念的設計,當占地約3000坪的大樓被夷為平地,被進一步設計成下沉式的親水廣場,照明便自然而然的,順著「都市潟湖」、「節能減光」的設計概念走,並使用水中太陽能磚的安全配置,作為本案點、線、面的布局。
如果,建築是小說的文本,燈光就是為這個文本寫一首詩。
感謝中強光電與評審們,肯定這個以減法做照明的潟湖親水公園。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
攝影」趙宇晨
司馬庫斯位於新竹尖石鄉,有「上帝的部落」的美譽,也是全台最後一個通電的部落,但在電燈進入部落後,卻發現大量昆蟲死亡的情況,衝擊了當地的生態。
由清大周卓煇教授團隊於2012年發表的類燭光OLED燈,可有效避免藍光帶來的危害,不僅對於人體有許多助益,更能維護自然環境。
周教授與部落牧師認識多年,他表示,在與司馬庫斯部落推廣類燭光OLED燈時有一件事情令他印象深刻,無論周教授提出多少對於人體的好處,族人都沒有同意使用,他們最在意的反而是「燈光是否會傷害昆蟲、傷害生態」,令他十分感動。
因此自2015年開始陸續在部落裝設近百盞的類燭光OLED路燈,更使用當地的朽木為媒材製作類虎頭峰巢造型的燈罩,讓燈具融於當地景觀之中。
在夜晚點亮時,柔美的類燭光有如夕陽餘暉,成為一條夕陽小路,打造「與萬物共生」的夜間環境。
清華大學周卓煇教授團隊/周卓煇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入圍,是一件令人非常高興的事;雖然身處高海拔地區,司馬庫斯卻是擁有高全球能見度的部落;她吸引人的地方有,保留最完好的泰雅語言、文化,捍衛最完好的林木、生態;這一次,族人終於成功引進正在改寫人類12000年照明史、無藍害、無空污的燭光OLED照明;美麗的夜空,再次耀眼呈現;夜間的生態,再次回到原有的豐富。
清華大學OLED照明團隊,也想藉此邀請大眾到司馬庫斯看看,看夕陽餘暉的燭光灑落在地面時給人的感動。
「捍衛森林」,是司馬庫斯族人獻給台灣最珍貴的禮物;不變的是,這次他們要用全方位友善的燭光OLED,來保護生態、保護夜空。
來到司馬庫斯,走在夕陽小路的燭光路燈下,低頭可以看見「夕陽餘暉」,抬頭可以仰望「銀河星際」。
會讓你倍加驚奇的是,未曾開過的「暗視覺」竟然打開了;除了肩頸鬆舒、眼壓消逝之外,人們開始看見暗黑下才有的美,聽見寂靜時的呢喃。
來吧!山上的空氣,是你愛的,再加上一口山水的甘甜,你或許會說:「夫復何求!」
汀甫圳通學巷
汀甫圳位於新竹市中心偏南方,是新竹兩大主要灌溉水系之一,全長約15公里,本案新竹市政府委託整理的部分為交大博愛校區的校界,因為圍牆而產生校園死角,同時周遭亦有居民加蓋違建、私設菜園等狀況,原先為任何人都不待見的「後門大水溝」。
設計團隊希望扭轉環境給予居民的印象,因其平行學府路,途經交通大學、新竹高中、東園國小等7座不同的大學、高中小學,團隊在「溝通」上花費許多心力,不僅說服交大拆除此段圍牆,也協調民眾自拆違建,最終打造一條學子能安心步行的「通學巷」。
環境部分亦調整步道配置,透過香草植栽,加設誘蝶誘鳥的生態綠帶,並拆除原先的水泥欄杆,使用目前所見較為簡潔的矮燈柱設計,形塑了有寧靜夜晚氛圍的步道,另外高燈柱的部分則刻有「交通大學」字樣,取代原有的校界圍牆。
設計師提到,本案所使用的燈具十分簡單,但以欄杆跟界線的概念塑造了一整條線性的燈光,並使用暖色燈光,提供鄰近居民夜晚悠閒散步的綠徑。
環藝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潘一如
汀甫圳平行學府路,臨交大博愛校區段,原是校園邊際死角及住宅後巷排水溝的都市開發剩餘空間,沿線小學、中學、大學計有7所學校,在以落實安全步行、創造通學巷弄的公益前提下,所有參與規劃設計施工的、在地久居、久用的民眾、學校來往通勤的師生,經過了數以百計的溝通協調遊說,終於一致認同了,拆除私用,共創公共步行的理想巷弄。
24小時的步行安全與賞心悅目,是開放空間的夢想實踐。
夜晚的悠情生活巷弄,一直是都市空間裡不可能的任務,有幸克服了交大、竹中圍牆的邊際限制,納入了校園空間,讓量身設計的燈光,成了校界兼開放空間的照明,光線灑在花木扶疏的樹影與群蝶飛舞之間,成了鄰里夜晚生活的溫馨園地,更成了夜行人美好安心的步行經驗,光與希望劃成了等號!獲得認同,真心喜悅!
心靈的母親-新港媽祖
攝影」趙宇晨
嘉義新港奉天宮為百年古蹟,也是每年的大甲媽祖遶境的終點,每年會有上百萬的信眾來此處參拜,在信眾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
設計團隊微槓桿有限公司以創新研發的「微型光學無段變焦投光燈」獲得廟方青睞,燈光刻意加強廟宇與周邊環境的對比,讓每年遶境的民眾在遠方即可見到建築氣勢輝煌的門面。
燈光自外圍投射,聚焦於中央的金字招牌,不破壞古蹟建築的美感,亦不造成周遭眩光;進入廟內,燈光照明將廟宇雕梁畫棟的細節依照層次清楚地呈現。
另外最主要的媽祖神尊部分亦經過機密的光學計算,微型機具可以巧妙地隱身在不起眼的角落,讓神龕玻璃不會反光,垂簾下也不會出現陰影,清楚地照亮信眾心中的女神,呈現出媽祖如母親般的慈祥面容。
微槓桿有限公司/蔡弘翊
年少曾經歷過一次重大車禍,在鬼門關前走一回,也迎來漫長的照護與復健之路,父親曾說:「孩子是父母一輩子的事」,我才深切體會雙親無怨無悔付出的愛,是那麼無私與偉大!此後,我便潛心跟隨父親身邊學習,勤以所學開發「無線遙控探照燈」,並獲得經濟部「創新技術研究獎」,感恩上天與父母給予我的肯定!
透過為南藝大教授訂製古物修護照明的機緣,我意外地跨入廟宇照明領域,並與媽祖結緣,希望以畢生所學,為廟宇文化奉獻一己之力。
媽祖是心靈的母親,當眾生徬徨無助時,慈悲的媽祖猶如母親般,在黑暗中點亮一盞明燈和希望!受到神明眷顧垂憐的我,用燈光詮釋上天與父母的疼惜,沒有花俏絢麗,巧用微型燈具的「無段變焦光學科技」,真誠呈現心靈母親的光輝。
總統府
總統府作為政治中心與精神象徵,具有多層次的意義,然而原先的照明經過時間變遷,已不符合現代節能及維修的需求,又2019年恰逢總統府落成100年,因而產生此次照明美化更新的機緣。
設計首先需要整理周遭道路光源,積極與各部門溝通、協調,從人眼舒適的亮度推算,制定以總統府為首,景福門與凱道次之的照明主從關係。
此外,本案運用燈光智能系統,使得照明會自動隨天色及時段的變化而更改場景,依照每天落日時間的不同,在天色暗下前10分鐘提早點亮建築。
陳宇晃設計師表示,設計的初衷希望以總統府的光表現國家的意義,像在一片漆黑的大海中看見燈塔一般,令人感受到安心與溫暖。
希望夜晚的總統府能表現不同於白日莊嚴神聖的面貌,更加柔和、傾聽,因此選擇溫暖的光色,拉近總統府與人民的距離,另外在深夜仍保留中央塔樓的微光,使其如同精神指標般,陪伴人民直至天明。
原碩照明設計有限公司/陳宇晃
本案對我來說是難得可貴的機會,因為總統府的地標性,讓民眾可以透過光,了解並重新認識總統府、也可細細品味「光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2020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從年初的總統大選到新冠肺炎的疫情,我們希望總統府的光,能傳遞正面且溫暖的力量,帶給大眾安定感且能撫慰人心。
猶記年初的選舉前夕,兩派政黨分別集會在凱道上,雖是不同的顏色與立場,但唯一不變的是靜靜點著光的總統府,這個畫面實在讓我感動。
因為只有這塊土地特有的民主精神,才能容納不同的聲音;只有我們深厚的民主涵養,才能以謙卑的光與民眾對話。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各入圍單位
撰文」林慧慈
2020年金點設計獎將於12月11日假壹電視大樓舉行頒獎典禮,於此之前,執行單位台灣設計研究院甫於11月下旬先行舉辦2020金點設計展,邀請新銳策展團隊「山陽山陰」操刀,首度獨立命題,以「ZONE」一詞作為展覽主軸,營造令人沉浸、忘我的嶄新觀展體驗,企圖激盪出更多觀點火花。
本期金點設計獎系列報導,《室內》雜誌邀請「山陽山陰」共同創辦人陳婕寧(Janet)分享本次規劃展覽的想法,以及她所期望創造的展場氛圍與想像;另外,更邀請台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來與讀者剖析他對金點設計獎及台灣設計力的願景。
山陽山陰+莊皓
「策展作為前往未知世界的途徑,設計扮演觀點的催化劑,在探究與前進的同時創造價值。
」由陳婕寧(Janet)與張哲惟(Kobe)共同創立,為自由策展工作者所組成之團隊,分別擁有專案管理、策展企劃、視覺設計、空間設計的能力,現階段不限縮案件類型,相對致力於在過程中的環節進行擾動,進而提出新的觀點,對應在不同的主動式企劃及委任案件中,採取策略聯盟的形式,保留個體本身對外合作交流,持續回饋觸發內在動能,讓團隊隨時保持在靈活變通及富有創造力的狀態。
近期執行專案:C-HUB成大創意基地文化內容顧問、2020華文朗讀節—為新日常而讀」展場空間設計及主視覺設計、「2020金點設計展—ZONE」展覽策劃執行等。
圖左到右依序為張哲惟、陳婕寧、莊皓。
陳婕寧於採訪之初即表示:「策展本身其實是生活某一部分的延伸。
」對她而言,她喜愛觀察生活中的每項事物,即便看似沒有關聯,但依舊可以從細微之處找出連結性,正如同此次金點設計展主題「ZONE」,是她集結來自運動、心理、社會脈動等面向的探查,並藉由策展方式,具像化地呈現於你我眼前。
今年年初,她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攀岩和抱石運動,在與同好交流的過程,讓她聯想到做設計時,那種面對熱愛事物而全神貫注,進而忘記時間流逝的專注感,是大家共有的經驗,身為一位策展工作者,婕寧喜愛探索並研究新事物,她好奇於這種專注的現象是否有原理可解釋,遂嘗試接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理解到這其實是一種稱為「ZONE」的特殊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中稱為「心流區」,進入心流區的人,會呈現出忘我的狀態,時間、空間的限制儼然已不存在;除此之外,ZONE在物理上亦有區域的意思。
陳婕寧解釋道,之所以想藉展覽提出這個主題,主要是因為今年適逢疫情盛行,在這個需要拉開距離以保安全的情況下,我們由高度集體化的社會,回到了自己的原點-家,從群體轉為個體狀態,更需要真誠的面對自己,十分適合思考接下來的計畫或該做的事情;因此,希望藉由ZONE這個內含著精神極度專注之意的字詞,來提醒大眾回想自己多久沒有專心專注的只做一件事,或是凝視一項物品?在資訊爆炸的現代,如何回歸單一事物,重新看待它,或是提出新觀點,也是婕寧想要利用策展讓觀者反思的一環。
關於展區規劃細節
策展,對陳婕寧而言,是前往未知的其中一種途徑,而設計則是隱藏於途徑中的催化劑,它催化了大家對觀點的想法,並在每個碰撞探尋的過程中,創造出意義,串聯各個面向,描繪出對議題的深厚論述和畫面。
曾有位前輩提及,策展人某種程度也需具備「預知未來的能力」,初期溝通時所有的藍圖都只是一個想像和模擬,如何透過經驗,將心中的感受精準地呈現出來,是陳婕寧覺得展覽最有趣和吸引人的地方;此外,整合力和設計溝通能力更是不可缺少的武器,需在客戶端和設計端之間找到平衡,再將大量的論述資訊消化後,轉譯成適切、方便觀者閱讀的空間和視覺狀態。
山陽山陰非常重視展覽的現場性,有鑑於基地既有條件,過往在台灣設計館所參觀的展覽多屬於格狀空間,陳婕寧笑說他們是破壞性創新的團隊,如何在現有的模組化場域內,提供觀者全新的感受,是團隊在空間規劃上切入的重點。
展場入口設置大面積的白色光板作為介面,再藉動線轉折引領觀者前往較暗展區,順著亮到暗的變化,實際經歷瞳孔縮放的感受。
由於在專注狀態時瞳孔會放大,策展團隊將此概念延伸進03館的室內空間,為求使觀者體會ZONE的無我情境以及瞳孔的縮放,入口處架設一面亮度充足,甚至稍微刺眼的光板,而拐個彎則進入相對昏暗的環境,實際體會瞳孔的轉變,重返專注與凝視的觀展狀態。
03館主要展示產品與空間設計類的作品,展品依著尺寸分門別類地進行擺放,跳脫「選品」模式,將參賽類別中的細項規劃於12個利用木作隔成的獨立小展間,藉此回應ZONE,提供觀者了解設計師在單一領域追求卓越的過程;此外,作品皆是依據實際的內容及使用方式去呈現展示手法,例如踏墊置於較低的視角,吊燈則回歸該有的懸吊方式,透過不同高度的開口框景,帶出些微的身體律動,就算是靜態展示,也能形塑一股非日常的身心感受,而投射於展品上方的聚焦光源則有助於觀者靜下心凝視眼前物品。
03展區主要展示產品及空間設計類作品。
光源偏暗,僅於展品上方投射聚焦燈光,企圖營造專注凝視的氛圍。
04館展示傳達和整合設計類作品,多為文宣品,希望讓觀者可以更清楚的感受設計者透過選紙、加工等欲傳達的概念意涵。
陳婕寧提到,之所以將作品完全平放於桌面,而不以懸吊方式進行展示的原因在於,當我們想仔細閱讀時,一定會想以一個稍微蹲踞、俯瞰的姿態觀看,而非走馬看花的走過彷彿裝飾般的懸掛品;此次更請參展的設計團隊補件,將衍生出的周邊商品、視覺相關一併納入展覽內容,提供更為完整的設計脈絡。
04展館為傳達與整合設計類作品的文宣品,視覺和相關延伸作品一目了然。
主視覺部分則由山陽山陰團隊的策略夥伴莊皓操刀,為符合ZONE的主題概念,視覺語彙上延伸了瞳孔縮張的意象,再運用發展設計的點、線、面等基礎元素予以轉化,並藉由亮到暗、從匯聚到擴展的視覺表現,象徵自精神核心重新蓄能發揮創造力的過程;主視覺與空間佈局的色系則以在心理學能帶來沉穩內斂、安定心神的藍色調為主,無形中說明了策展團隊對本展的氛圍定調。
如同陳婕寧所言,她認為觀展是一個很綿延的整合式體驗,力求於每個環節中給予緊扣主軸的連結,再透過觀者自身的咀嚼與消化,編寫出屬於自己的觀點。
藍色在心理學具有安定、內斂的感受,策展團隊透過色彩規劃,形塑令人沉浸的觀展體驗。
關於策展團隊
「山陽山陰」這個名詞,講述的是光線和山脈之間的物理關係,其定義源自於客觀的自然現象,無論在中文或日文漢字中,皆是同字同義;陽與陰兩個字,看似獨立卻又相互依存。
陳婕寧表示,每每看到團隊名稱,都能提醒自己時刻檢視事情的一體兩面,並盡可能兼顧所有面向,同時不忘與外界進行交流,而金點設計獎就是台灣很棒的交流平台,不論是作品、或設計者之間的切磋,都有機會激發出新的可能性,也能從中辨析社會議題以及脈動的發展走向。
除了設計委任的專案外,山陽山陰團隊亦不定期舉辦從自身出發的自發性企劃,如同日本21_21DESIGNSIGHT為喚起人們對日常生活的觀察,遂運用十分新穎的手法,將眾多擁有綿長累積的企劃,轉譯成各種形式的展覽和作品,拉近與民眾的距離,並使其有機會深刻烙印於人們的心中,陳婕寧也期待台灣能發展出更為成熟的展覽進程,讓各個行業辛苦累積的成果,都有機會被看見。
2020金點設計展
日期」2020年11月24日至2021年2月28日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03、04展區
資料及圖片提供」山陽山陰、台灣設計研究院採訪」陳映蓁
「設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全球,它在國家經濟、文化、社會當中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與日俱增,因此政府於2020年成立國家級設計研究院「財團法人台灣設計研究院」(TaiwanDesignResearchInstitute,TDRI),運用「設計力」整合政府跨部會的資源,期許設計成為重要的施政價值和發展策略,並持續引領產業和社會永續發展,增進國民生活價值。
作為設計界的領航者,《室內》雜誌特別專訪台灣設計研究院張基義院長,請他分享對台灣設計發展的觀察和願景。
張基義:培養設計的「跨域人才」,是未來發展的主軸
Q 台灣設計研究院的前身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兩者最大的差別?
台創時期主要是在培養設計專業人才,以及推廣輔導設計相關活動,較偏向價值的實踐。
升格成台灣設計研究院後,則專注於執行設計政策、社會服務和公共服務等面向,需積極向下打底,做設計生活美學教育、導入五感體驗等,最重要的是,培養「設計跨域人才」,無論是公部門或民間企業,都希望可以透過設計,創造價值,我自己也期許設研院可以成為跨領域者聚集的平台,而非僅是專業者的交流平台。
張基義院長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舉辦的活動之側拍。
Q今年金點設計獎執行期間適逢疫情盛行,在收件、評選上是否有進行方針調整?而疫情又為全世界的設計圈帶來什麼影響?
2020年對全世界來說都是很特別的一年,人類可說是沒碰過這麼大規模的疫情,完全打亂了全球各方面的佈局。
金點設計獎是一個由台灣出發,面向全球的獎項,每年都會邀請國際知名的設計師一同加入評審行列,由於疫情關係,今年大師們無法親臨現場實際參與評選,但藉由線上視訊的方式,他們不僅全程參加,也有更多時間與國內的評審們互動討論;我們也擴大了今年的國際深度,過往僅決選時才有國際評審的加入,今年則於初選及複選皆有。
我個人觀察到,雖然疫情使人們無法自在地飛行或跨越邊境,但透過網路模式,反而使國際連結更為即時和直接,以我自身為例,我有幸擔任世界設計組織(WDO)的理監事,往年都是一季開一次理監事會議,現在則改為每個月線上開會,大家互動的機率更為頻繁;另外,因為發生了無法預期的病毒肆虐,全球的設計開始大量關注人類共同面對的議題,如社會、醫療、永續設計等,也開始進行改變系統、跨領域、跨世代共創與合作等事項,疫情是個大挑戰,但或許也帶來了些許助力。
Q 在防疫、醫療設計方面,您覺得台灣可發展的優勢有哪些?
大家都覺得台灣很小,台灣確實小,但也因為小,只要有一個好的觀念,就很容易結合設計和製造,做跨界合作,這份彈性反而是未來面對國際的優勢。
就像這次疫情期間,台灣在醫療數位管控有良好的發揮,口罩也能快速即時的配發給大眾;在經濟部與衛福部合作之下,設研院也於輔大醫院策劃了智慧防疫病房,設計力的整合,讓民眾看到跨單位合作的契機。
台灣設計研究院所策劃的智慧防疫病房。
Q請談談台灣設計研究院的角色定位。
設計不是單一面向,應該是跨領域的整合,設計力的導入,可以帶動國家創新,創造品牌的軟實力,而設研院在推動設計力的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要「打開同溫層」。
我們把整體設計力分成金字塔的三個部分,一般常見的設計專業、產業輔導等多屬於中間階段,除此之外,設研院更計畫由教育和生活面切入,著重於面向大眾的基礎打底,架構更扎實的基盤,提升設計、美學的觀念;如何將設計力引入金字塔頂端的公部門決策階層及民間企業高層,亦是設研院的關注的焦點,現在有許多地方政府開始重視城市設計,我覺得這是好現象,在民間,由於台灣中小企業居多,在產業快速變動的現實下,應該形成聯盟,再佐以設計創新的可能,藉此與國際競爭。
這些都是設研院的任務和定位。
「公共消防設備再設計」是由設研院、內政部消防署等單位共創合作,針對「公用滅火器」和「室內消防栓箱」提出兼具安全、便利、美感的消防設備示範。
Q在數位行銷的年代,如何拉近設計與民眾的距離?又該如何將美感教育向下紮根?
教育部和設研院都有持續在推動美感教育,不管是課程、教科書,或是空間等,希望提供學子有別於傳統的教育設計環境,另一方面,各種展覽的推廣如台灣文博會、台灣設計展等,皆已跳脫商展交易的模式,而是由台灣的文化論述、地方品牌、地方城市治理等方面,進行統整後的呈現。
因為疫情,大家開始反思生活的意義,也更願意去追尋心中理想的生活畫面,如何提供更有品質和高端的五感體驗,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驅動關鍵,所有產品都需要經過設計,才有可能更貼近日常。
至於如何透過數位模式拉近與民眾的距離,設研院將設計作為一種溝通方式,除舉辦實體展覽外,我們更全力發展線上形式,例如社群媒體的規劃,或我自己也在台北電台開了一個叫「設計台灣」的podcast,分享台灣豐沛的設計能量和人才,這些受眾都不是設計師們,而是一般民眾。
我期許設研院可以成為台灣設計內容的產出者,並透過各種載體推廣和鏈結。
「北花線公運美學計畫」是設研院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動的一項示範計畫。
改造11輛新車,從車體外觀、資訊設計、車體內裝優化等項目著手,顛覆民眾對公共運輸的刻板印象。
Q 您對於未來台灣設計的願景與期待。
「設計改變台灣,世界看見台灣」,這句話雖然像是呼口號,但是我的衷心期盼。
這十幾年來,大家逐漸理解設計不單只是造型和美學,而是應該可以改變流程及策略,我對於設研院的領導方針也很清楚,就是希望能夠藉由導入設計力,帶動產業、企業、社會的創新;從今年的金點設計獎中也可以觀察到,全球的設計者面對各式挑戰,皆嘗試利用設計回應問題、解決問題,企圖建構新的生態性,也創造一片新藍海。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採訪」陳映蓁
2020年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已於日前正式落幕,以「2020」為主題,象徵突如其來的疫情為全世界帶來諸多衝擊和挑戰,卻也讓人們跳脫現狀,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探尋更永續的未來發展路徑。
典禮中更揭曉了24件「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得主,其中「曲墨建築師事務所」的作品「窩流餘燼|EMBERS曲木吧台空間」不僅榮獲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殊榮,亦為第13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IDAward)年度大獎之得主,本期《室內》雜誌特別專訪曲墨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實作總監郭恩愷,邀請他暢談接觸木結構的點滴,以及樹木給予他的啟發與感動。
郭恩愷
英國建築聯盟學院碩士
AASchool,UK(ArchitecturalAssociationSchoolofArchitecture)MasterofArchitectureDesign+Make
森林木人|Forest-Tect./主持人
淡江大學建築系|森林木十人/兼任講師
曲墨建築師事務所/木構總監
從林業到木業、木業到建築產業,研習木構設計與實作。
以「樹」作為自然建築材料,永續資源利用,善加併用傳統與實驗創新思維,獨創一套蒸氣彎曲木構造系統,實踐具結構性的大型曲木構件,並達到環保無害環境的創新木建構工法。
獲獎紀錄:
2020金點設計獎|空間設計類《年度最佳設計獎》、2020iFDesignAward|Top-Class2020、2020TI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商業空間類《TID年度大獎》、2019台北國際設計獎-公共空間類|評審團推薦獎、2018澳洲DRIVENxDESIGN/NOWAwards國際銀獎、2017英國WAWoodAwards-Finalist、2017英國TTJTimberInnovationAward-ThesisFinalist
郭恩愷於英國AAHookePark森林校區研究以彎曲整棵樹作為建築木構件單元。
談起與森林樹木結緣的起因,郭恩愷表示,從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後,他陸續於台灣以及上海的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了一段時間,期間萌生想出國深造的念頭,申請了多間世界排名前段班的學校,但在最後關頭卻總是敗在英文這關。
在上海工作時,似乎也逐漸淡忘自己想出國念書的想法,直到某個週末早晨,他偶然看到一張木頭被架在機器上,準備製成材料的照片,熱愛動手做的郭恩愷,被這張由木板、機器、雙手所構成的畫面深深吸引,於是便去了解照片的出處,發現是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AssociationSchoolofArchitecture,簡稱AASchool)在英國HookePark的森林校區,這是個以研究木構造為基底的「Design&Make」設計與實作研究所,需要住在森林16個月,可親手操作樹木並構建建築語彙。
因為這個畫面,燃起了他想去AASchool就讀的慾望,於是便毅然決然裸辭上海薪資優渥的工作,回台準備雅思,這段過程很煎熬,孤獨地苦讀一年半的英文,經歷了13次考試後,終於達到AASchool所需的入學成績,郭恩愷說,十分感謝堅持下去的自己,讓他得以帶著激動的情緒和堅強的意志力前往AASchool進修建築碩士,因而開啟了他與森林樹木密不可分的情誼。
從森林中獲得的養分
進入AAHookePark森林校區,並在那生活的500個日子,是郭恩愷身心靈最無敵珍貴及無價的美麗養分,誠如他所說:「那片森林教我的事是,感受樹、感謝樹、用手思考建築。
」在英國時,他專注於研究「蒸氣曲木」,這是一種透過蒸氣高溫軟化木頭,再經由形塑手法改變木頭形態的技法,常運用於小型家具、運動用品等,郭恩愷思考的是,蒸氣曲木有沒有可能突破尺度問題,以建築尺度的方式呈現?有鑑於森林校區是一個自給自足、永續循環的校園,學校有自己的人工森林,為了讓底層生態鏈健康發展,森林需要定期疏伐,以利陽光照射入林內,而疏伐下來的樹木,則成為學生的實驗材料。
學生在畢業前需要利用樹木實際蓋出一棟留在校園內的設施,郭恩愷與組員活用自身所研習的曲木技術,為原本置於戶外承受風吹日曬雨淋的製材機搭建了棚子,表達對機具的感謝之情。
利用所學的蒸氣曲木技術為製材機搭建棚子。
(攝影」ValerieBennett)
2017年,郭恩愷從AASchool畢業並返回台灣,與大學志同道合的同學黃昱豪建築師共組事務所,曲墨之「曲」,取自郭恩愷對蒸氣曲木的專業;曲墨之「墨」,則代表黃昱豪對於筆墨書畫建築之專精,兩人的首要目標即為當年北美館所舉辦的「X-site計畫」競圖,因著郭恩愷在英國與森林所建立的深厚情緣,他們希望可以透過取材於台灣的森林木,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林木業。
郭恩愷回憶道,2017年不僅對他而言是個很驚奇的年份,更是台灣國產材的發展元年,他很幸運的在剛回國之際,參與林務局所舉辦森林見學活動,前往台灣的森林參觀了解,在這場活動中,他認識了事業上的貴人-正昌製材廠的梁國興先生(小梁老闆),正昌製材廠跟林務局租國有地造林,砍伐下來的經濟國產林木則送進製材廠加工成材料,是台灣唯一一家林業與木業共存的民間單位。
郭恩愷主動向小梁老闆攀談,分享自己在英國的所學,以及希望利用國產材製造曲木建築的想望;小梁老闆也驚訝於木材所產生的多變可能性,便慷慨的贊助他4棵森林木-柳杉,這對當時才剛學成歸國、經濟條件不甚充裕的郭恩愷而言,是非常及時且龐大的支持,也開啟了他跟台灣森林木的緣分。
2017年學成回國後,參加林務局的森林見學活動,開啟了與台灣林木業的緣分。
雖然當年的X-site計畫未能奪得最終大獎,但初試啼聲的郭恩愷,也逐漸嶄露頭角,進而接到第一個委託案:中興工廠re_Gartory的公共街道家具與裝置;同時,也前往淡江大學建築系任教,他致力於牽起產、官、學的連結,在林務局和正昌製材廠的支援下,成立「森林木十人」團隊,帶領10位大四學生進駐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半個月,實際認識台灣林木業,並以柳杉疏伐木為材料,為山林「繁殖」出新的木構建築。
在台灣的首個委託案「在城市街角彎了兩棵森林樹,請進、請坐」。
「樹繞凳」與「樹繞桌」的空間裝置,賦予過路人一份更美好的街景風貌。
「取之於森林,用之於森林」是郭恩愷的初衷,「脊森」與「浮森」即為首屆團隊所誕生的兩個作品:脊森是被林相圍繞的涼亭,而浮森則為觀景樹台,能深入了解造林歷史,郭恩愷說,團隊製作的木構建築有其社會責任,需對遊客的安全負責,很感謝學生願意與他一同為台灣的山林盡棉薄之力,共創木構建築更多的發展性;這兩個作品完成的同時,正好是林務局一年一度於東眼山舉辦的「回森林家」市集盛會,邀請賓客於森林中享用餐敘,郭恩愷於會中認識了郭庭瑋(Wes)主廚,也就是「窩流餘燼|EMBERS曲木吧台空間」的業主。
森林,給予了他一連串的際遇,冥冥之中為他指引發展方向,也拉起了與他人之間的連結關係,而這些關係,亦持續擴散中;如同他剛完成的南港瓶蓋工廠新作,業主也是因為偶然到訪EMBERS餐廳用餐,親眼見證窩流餘燼予人的張力和情緒,遂邀請郭恩愷加入創作團隊。
2019年森林木十人所完成的作品「脊森」,位於海拔980公尺的登山自導式步道的路徑上,為登山客構築一座亭下休憩喘息空間,感受與這片森林同步呼吸的動與靜。
2019年森林木十人的另一件作品「浮森」,浮空夾在森林4棵柳杉上的觀景樹廊,提供遊客登上廊台居高遠眺瞭望。
台灣林木業面臨之困境與突破
「先天條件的困難」,是台灣林木業遇到的最大難題。
這些經濟林需要較寒冷的氣候環境才有利於生長,在緯度較高的其他國家,經濟林在平地上就可種植,當需要疏伐時,也只需設定好數值,再利用怪手即可伐木、也能直接進行剝樹皮的動作;反觀台灣,則需要中高海拔的環境才有辦法種植經濟林,也因為地勢關係,無法倚賴怪手伐木,只能靠伐木師傅冒著生命危險人工疏伐,一個禮拜的產量可能僅相當於國外一小時的成果,也因此,台灣在林木業上的人力資源和成本耗損高,而導致雖然國土有一半被森林所覆蓋,國產材價格卻遠高於國外進口材。
另外,由於過往的禁伐歷史,許多人不清楚台灣山林分為天然林與經濟林,前者需要保護,後者則需定期播種和收割,才能使生態循環更為正向;而環保意識抬頭後,伐樹似乎與破壞環境劃上等號,造成台灣在推動國產材這部分窒礙難行,直到2017年林務局才開始改革林業,也因起步較晚,我們缺乏國產材在破壞性、耐受性等方面的參考數據,技術上也尚待有系統的成熟發展。
不過,郭恩愷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產、官、學投入林木業,開始研究材料數據,甚至也有年輕新血加入伐木師傅的行列,這都是台灣山林的一大助力。
EMBERS不僅是一間餐廳,對郭恩愷而言,是一段從台灣山脈的柳杉開始的故事。
窩流餘燼|EMBERS曲木吧台空間
郭恩愷與EMBERS主廚Wes結識於東眼山,了解他習慣利用整棵樹木操作結構性語彙,而Wes是位講求風土文化的料理人,他們對土地皆有著深厚的情感。
郭恩愷認為,他以自身對針葉樹、製材的了解出發,再進行解構、再構築等動作,賦予它全新面貌與生命,就如同料理般,透過廚師對食材的認知和巧思,為饕客端出一道道令人驚奇又色香味俱全的菜色;視覺性和結構性是他在製作蒸氣曲木時特別重視的一環,窩流餘燼的奪目形態,使其成功躍入眾人眼中,彷如巢體的外觀,勾勒出人類築巢而聚的畫面,動態線性則宛若主廚烹飪時一氣呵成的流暢動作。
將整棵杉樹解構成直徑3公尺弧的蒸氣曲木構件。
彎曲木構件以順流方向編成樹巢,並從空中流洩而下。
在製作窩流餘燼這個作品時,他親自至五峰鄉的林班挑選森林木,整棵樹木進行剖切後,再將每個樹條一一編號、蒸氣彎曲、處理表面,送到工地現場再逐一解構與拼裝;一棵樹需在森林裡成長25年至30年,才能變成供人使用的材料,因此,他抱持著物盡其用、不浪費的心情,將柳杉全幹使用,雖然被砍伐下來的樹木看似結束了生命,但透過雙手,郭恩愷在不同地方重新給予其全新的生命表情,他近乎偏執的在與樹木交流,有幸獲得TIDAward年度大獎和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這兩項殊榮,對他而言是很大的肯定,也讓他更堅信,不論作品尺度的大小,只要用心,都有機會被看到。
蒸氣柳杉扇尾吊燈細節。
南港瓶蓋工廠-I棟MakerSpace
郭恩愷剛完成位於南港瓶蓋工廠的作品,是他新成立的工作室《森林木人》的初試啼聲,親自用雙手全面利用台灣國產材「柳杉」,打造「MakerSpace職人手創空間」,在這有歷史建築身分的酒瓶蓋工廠內,呈現林業、木業、maker職人產業的多面向。
1樓入口大廳空間是作為接待和展示的複合區域,透過一棵森林木的開木儀式,成為入口意象;服務台是由柳杉末梢段整齊堆疊而成的檯面,兩座展示吊檯,則是柳杉主幹的製材切割而成;空間裡由柳杉製成的家具皆裝有大小不同的輪子,方便未來活動上的使用彈性,且未使用任何一支釘槍釘子,取而代之的是螺栓、螺絲固定與橘色繫緊帶紮綑實木,讓每件家具在未來能輕易拆解成實木原本的樣子,良善循環再利用的可能。
郭恩愷於近期完成的最新專案:南港瓶蓋工廠-I棟MakerSpace。
透過入口一棵森林木的開木儀式,呈現台灣林、木業、木作職人的共生關係。
找到永不放棄的志向並持續投入
針對日後欲嘗試的挑戰,郭恩愷提到,由於目前所完成的案子都屬於小尺度作品,緊接著下一個挑戰的案子,將有機會把台灣的國產材運用於建築語彙,但不論是什麼規模的委託案,他都期許自己能盡心盡力地將台灣林木業與產業端結合;也因為他既是設計者(Designer),也是施作者(Maker),透過雙手,他思考木建築更多的發展可能,並於近期成立「森林木人」工作室,時刻提醒自己永不忘記與樹木為伍的初衷。
最後,郭恩愷感性的說,執業過程所面臨的挑戰對他來說都不是辛苦,因為他做的是自己很執著且著迷的事情,也想鼓勵年輕設計者,「世界很大、台灣很小,但當你有滿滿熱誠專注做一件事,台灣能量可以很大」,當你找到願意一輩子義務反顧投入的事情,是種幸福。
知名導演侯孝賢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獎時所言:「感動別人前先感動自己」,就如同郭恩愷的所作所為,他將山林帶給他的悸動注入全心全意完成的作品中,藉由自己的雙手,與大家述說屬於森林的精彩故事。
郭恩愷帶領淡江建築系學生組隊「森林木十人」,前往新竹縣橫山鄉的正昌製材廠產業見學,與小老闆梁國興先生合影。
資料及圖片提供」郭恩愷、台灣設計研究院
採訪」陳映蓁
2020年台灣光環境獎頒獎典禮於12月11日在雲門劇場圓滿落幕,由總統府、Lightwell、大溪歷史光廊道、河樂廣場等4件作品獲得評審團肯定,評審團特別獎則頒予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
《室內》雜誌特別於典禮後邀請主辦單位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與評審官政能老師、吳瑪悧老師,一同分享他們對於每件作品的看法,以及對於台灣光環境的深入觀察。
姚政仲(內文簡稱姚)
曾任奧地利195711建築研究室合夥設計師
1991年擔任實踐大學創立室內空間設計系系主任
1999年創立太一設計,在住宅與商業空間設計以現代洗練美學樹立特色,同時亦善於規劃各類文化藝術空間,並策劃多項國際設計展。
官政能(內文簡稱官)
現任實踐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紐約PrattInstitute工業設計碩士畢業
曾任實踐大學副校長、德國科隆應用科技大學國際設計學院、德國福茲堡應用科技大學客座教授
吳瑪悧(內文簡稱吳)
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德國杜賽道夫國立藝術學院雕塑系大師生
2018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做為一個生態系統』共同策展人
2016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得主
2013策劃『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獲得第11屆台新藝術獎
Q:請談談本次得獎作品,各有何優勢能脫穎而出?
總統府
官:總統府的設計,我想「突破限制」與「改變認知」是兩大重點,總統府是歷史建築,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中心,人車進出都必須經過重重關卡,已有的燈光、管線位置也無法更動;「認知」則是在大眾的心裡「總統府就是總統府」,感覺不好親近,也沒有人會去更動它。
從這兩個角度出發,設計師需要呈現出總統府的態度,經過數位技術的配合,讓光線的樣貌配合天候改變,在入夜後會漸漸暗下來,呈現出不同的表情,傳達總統府「存在」的安定感。
我覺得最好的呈現,應該是與周遭環境相互作用,呈現莊嚴及溫馨的面貌。
此外,總統府作為博愛特區的中心,周遭有許多公共機關,也期待以總統府作為示範點,連帶周遭的其他機構效法,形成群起的效應。
我們非常佩服原碩照明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克服了燈具、位置的限制,他們需要不停測試、從不同角度觀察,才能呈現出最好的面貌,並照顧到建築本身,以及其對天候、對人、對建築及其歷史都有呼應,呈現出總統府所期待的表情。
總統府。
攝影」鄭錦銘
Lightwell
吳:Lightwell是一個特別的作品,跟總統府恰好有些對比,是一個商業空間中的藝術作品,採用折射的方式,讓光線照在材質上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單就手法而言跟其他商業空間就產生差異,十分精彩。
而空間本身也令人讚嘆,建築在光線跟景的塑造上簡潔俐落,透過天井引入日光,再透過與藝術家高德亮的合作,創造出空間中較有表現性的主軸。
而除了日光的運用外,藝術家也具有巧思,利用軌道使人造光源移動,進而展現出折射後的色彩效果,不管是建築師、藝術家或業主,對於整體空間環境的營造都十分重視,使Lightwell展現出與其他商業空間案例不同的面貌,或許是受到劇場出身的業主影響,空間擁有很豐富的表情以及故事性。
官:Lightwell本身就是一個故事,這是業主的阿嬤留給他的房子,天井也是自早期就存在那邊的,名字「Lightwell」意指光的天井,轉換成動詞也可以藉指「點亮得好」,業主在用這個新的名字去回應老房子、尊重老房子。
其中業主跟藝術家都是初次嘗試,空間中充滿探索、實驗性,如同一塊畫布、雕塑的作品,這個裝置不只運用人造燈光,更將日光視為主要材料,運用日光的移動折射出不同的曼妙色彩。
它作為選物店暨藝術展覽空間,建築師在空間裡設置了很多框景,每個框裡所見的景象就如同一幅畫一樣,跟以往所見的商業空間案例不同,設定出了層次與變化,藝術展覽跟空間也互相呼應,令每個參觀者都有不同的感受及體驗。
LIGHTWELL空間「棲夢幻室」展覽照。
圖片提供」LIGHTWELL
大溪歷史光廊道
吳:通常我們看到歷史建築的照明,往往是著重在建築本身,但大溪歷史光廊道比較特別,它更注重整體環境、人們在夜間如何走向建築,因此連公園、環境也一起改善,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光環境獎所探討的是整體的環境,而非僅關注照明。
官:我們現場去看大溪歷史光廊道的時候,它跟舊有的路燈只有一線之隔,對設計團隊來說,他們需要努力嘗試與附近居民溝通,並不停證明自己的論點。
在討論、施作的日子裡,團隊會對地方產生感受,他們甚至告訴我,雖然他們沒有權力去更換路燈,但仍不停思考「假如這樣會更好」。
最後作品呈現出來變成一個具體的實踐、對照,喚醒居民開始「看到」並注重夜間的光,而非習以為常的熾亮,設計師也告訴我們,在作品完成後,有些附近的居民就漸漸在意了,自己著手改善自己家的燈光。
大溪歷史「光」廊道。
圖片提供」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河樂廣場
吳:建築師將具有歷史的中國城拆掉後打造出親水休閒空間,保留部分舊有建築創造出地下廊道,使得空間兼具開放及私密性,也因為空間處理層次相當豐富,光如何對應就相對重要,必須與建築師一同思考空間感,以及對方所欲創造的屬性。
本案在光的設計上為空間賦予應有的溫度與照度,蘑菇狀的燈具也吻合公園的概念,同時依照空間屬性調整,如半隱密空間較暗、開放空間則較亮,形成一種良好的對話關係。
可以看到很多青少年很慵懶地躺臥在那裏聊天、聚會,我覺得是因為光所塑造出的溫馨氛圍,使得它成為一個令人容易親近的空間。
官:河樂廣場是5個得獎案例中唯一把水作為元素運用的作品,水連接了各個空間,因為燈光的照映,水面會呈現另一個風景、另一種表情,以光處理水,使得本案呈現出特殊的氛圍。
吳:河樂廣場的水量並不多,只是一層淺淺的水面,但對光來說卻能增添另一種面貌,透過與水互相輝映、增加亮度,塑造一種比較柔軟的感覺,柔化硬質鋪面與大型水泥遺構的冰冷。
河樂廣場。
圖片提供」MVRDV及都市里人
Q:為何將「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列為評審團特別獎?
官:司馬庫斯是評審團一致且毫無疑慮地通過,如果形容得比較抒情,司馬庫斯就像一首詩一樣,族人們寧可在黑暗中等待適合的光,也不願接受刺眼的現代電燈,除了保存生態、避免對動植物、昆蟲造成危害之外,更是屬於族人的文化記憶,從最終的結果,我們可以感受到司馬庫斯部落的信念;有趣的是,他們所等待的那個「適合的光」卻是清大實驗室裡非常科學的產物,而這個燈也不是為了司馬庫斯而研發,但緣分卻可以讓等待與被期待相遇。
給予評審團特別獎代表了我們共同的尊敬,司馬庫斯不是一個案子、不是非完成不可,他的燈具也不是專業人員所設計,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在黑暗中等待所書寫出來的一首詩,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裡。
吳:我非常同意剛剛官老師所說的,司馬庫斯的案子拉出了一個高度,我們所謂的「環境再詮釋」,一方面是人的感官,我們怎麼去感受空間的舒適度,另一個就是生物多樣性,因為在一個環境裡並不只有人,還有各種生命,都生活在那個場域裡。
司馬庫斯讓我們看到環境並不全然以人類為中心思考,尊重同樣生活在這個環境裡的萬物,如何找到平衡與可能性,是這個案子最讓人感動的部分。
官:有些人會將司馬庫斯與去年得到評審團特別獎的「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比較,但其實二者在意義上不太一樣,暗空公園具有一個國際標準,人們再去追求符合這個標準,但司馬庫斯是自生命、文化的角度,甚至也不是為了獲獎而製作,兩者的獲獎都是純粹偶然。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
攝影」趙宇晨
Q:「現場決選」為光環境的一大特色,對於評審有何幫助?
姚:評審老師對於每一件作品觀察的角度、方式,以及作品在空間環境上的屬性、性質不見得一樣,所以老師們在評選作品時,他比較的不只是單一的視野、角度,不是單純地比較哪裡做得好或不好,而是更全面、整體的。
不見得每一件得獎作品都是完美的,也不是沒有得獎的作品就是全然的不好,大家都有各自的優點,也或多或少有一些進步的空間,或者受到環境、各種因素的限制。
評審站在相對客觀、整體的角度,他會感受到每一件作品所要傳達的光環境,表達的完整性,或是想要傳達的特質,我覺得這是評審在最後能去綜合評選最重要的原因。
官:到現場的好處在於對話,設計師要展現的、整體內在的部分,在一般照片中看不出來。
同時現場參觀可以讓業主、設計師充分展現設計過程中所考量到的細節,讓我們更加了解、並有評審的依據。
姚老師說沒有哪一件作品是完美的,但也因此這會變成一項功課,大家會去思考、去感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身分與脈絡。
我們會看每一個案例的特殊性,像剛剛提到的Lightwell是你要走進去才會看到,而總統府是走不進去的,大溪則是當場館休息後,另一個光的作品才會出來,所以每一件作品,大家一開始很容易覺得「這不可能」,會給予自己認知的限制,但這幾件得獎作品正好開啟了不一樣的想像。
與其說我們是評審,我覺得我們更像在挖掘這些團隊如何突破限制,並探討他們所遇到的困難,這才是真正值得給大眾參考之處。
吳:我們談的是環境,環境是一個很微妙的詞,他是各種感官的組合,這個東西很難純粹以一個平面的照片去評審,你必須親身到那樣的環境中用身體去感受,你所喜愛、覺得舒服之處。
同時我們跟環境的關係是一個互動式的,不同的角度、天氣都會影響到你對於一個環境的認知,所以我覺得唯有評審到現場,感受光的照明如何去塑造不一樣的空間,藉由親身的體驗才能夠評斷。
姚:這也是光環境獎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從頒發的獎項就可以看出,我們會頒給業主、環境設計團隊、照明設計團隊,競賽是從光的角度來看環境。
光環境獎是比賽中的比賽,每一件參賽的作品都可以在它原先屬性的比賽中脫穎而出,它才可能是一個好的環境,再加上良好的光,來參加光環境獎。
近年來投稿的作品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每一個項目、每個類型都有它表現的特質與方式,我們原先設定、想像的光環境評選,也會隨著評審看作品的方式而調整。
我想對參賽者來說,都是希望能夠把自己看到的那個「光的可能」透過作品傳達給評審,身為主辦單位,我們很高興可以看到每一件參賽作品的特殊之處。
剛剛討論的5件作品是截然不同的環境作品,評審必須回到現場,去看每一件作品在有光與無光之間所呈現的面貌,這對評審團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一般的評選工作,而是設計中的設計、比賽中的比賽。
Q:您所觀察到近年光環境作品的特色?
姚:今年可以看見很多公共藝術作品利用到許多現代燈具,創新及創意都十分出色,變成城市中的一處亮點,卻無法照顧到周遭環境;另外今年也有許多展演空間投稿比賽,但往往在評選前便會被拆除,非常可惜。
這不一定是藝術家、設計師的責任,可能原先標案即無規劃到環境,也可能礙於預算限制,我們希望呼籲政府及主辦單位在規劃之初,就考慮如何將短期展演的作品變成整體城市光環境的一部分,讓它可以變成示範,這是有可能做到的,有時只在業主一念之間的差異。
我們常會看到投稿作品的規劃區域、建築燈光十分完善,但外面街道上的路燈、招牌燈光等卻從未整理,只要有跨部門的單位願意整合,就能顯現出完全不同的街區。
吳:近年光的演變還有一個潮流是「奇觀化」,節慶時各種活動都喜歡使用五顏六色的照明,養成了一般民眾對於光的想像與期待越來越重口味,我覺得這是雙向的,官方一直在餵養大眾這樣子華麗、繽紛的光,大眾也回應了自己的喜好與期待,但事實上我們應該反向,光環境在做的就是一個反向的工作,促使人們重新去反省什麼樣的光與環境才是好的。
官:擔任光環境獎的評審,我自己也獲益良多,在夕陽落下後,黑暗中要重新點亮的過程是科學也是藝術,並帶有一絲人文關懷。
人類的眼睛其實能夠感知到非常微小的光亮,但隨著時代演變,我們開始追求更亮、更久的燈光,現代的照明往往都在爭相喧嘩,就像噪音一樣,但對於噪音我們有標準可管,卻沒想到過亮的光害對於人體、環境都會造成傷害。
光環境獎希望從公共性的光開始,培養民眾認識良善的光,當觀念開始深植於心,私人建築、室內空間等也會漸漸減少不必要的燈。
Q:台灣光環境獎的下一步?
姚:台灣光環境獎的評選方式與標準大致底定,評審團之間對於台灣光環境所應呈現的面貌已經有了共通的視野與想法,本屆把作品完工年份限制取消是希望鼓勵完工已久的案子,有機會針對光的部分改善、展現新的樣貌,如同總統府的設計案,儘管已屹立百年,我們一樣歡迎它參加比賽。
光環境獎在參賽標準上並沒有那麼嚴格,最重要的還是作品如何呈現提升光環境的品質,並不受時間、種類等限制拘泥,跟一般設計獎項比較不同。
此外,我們並不是希望以光去改變或者強調環境。
而是找到每個環境裡「該有」的光,因此光環境不會隨著潮流而有所不同,對我們而言,在每年的參賽作品中,我們都是在發現不同的光,並且光如何與作品、環境產生關係與連結,當然,我們十分樂見往後來參賽構築在前幾屆得獎作品的優點上再去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光環境面貌。
下一步基金會希望推動城市對於光環境有一個整體的願景,為密集且緊湊的都市生活在晚間點亮一盞比較平靜柔和的光,我們開始嘗試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合作,透過我們對於城市光環境的願景與營造,梳理建築與城市、文化、歷史、生活的關係,整理出城市中重要的歷史建築,提供其與周遭環境應用的規劃準則,並藉此引導街道及區域整體的光環境,作為城市發展光環境願景的基礎。
對我而言,雖然台灣光環境獎才第三屆,我們受到的關注與公部門的期待遠超預期,表示大眾其實是在乎光環境美學的,但他可能不曉得方法,或是無法推動上級與其他部門共同合作,我們希望光環境獎的影響力能成為他們的助力,光環境的塑造需要各單位、各部門整合規劃。
此外,我們十分感謝各地方政府部門的支持,經常在得到光環境獎肯定後在官方上對外積極推廣、發布得獎的訊息,例如去年的高雄市立美術館、今年得獎的大溪歷史光廊道,都可以看到主管機關對於光環境的參與及重視,我覺得對光環境而言是很好的未來。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各得獎單位
人物攝影」鄒昌銘
採訪」林慧慈
2020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從今年6月開始徵件,在歷經2個多月的評選與討論後,於12月23日舉行線上頒獎典禮,公佈獲獎名單,表揚和鼓勵傑出的室內設計作品以及設計師。
由香港室內設計協會(HKIDA)主辦的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今年邁入第28屆,創立終旨在表揚傑出的室內設計作品和設計師,同時希望提高業界的專業水準和操守,自舉辦以來就備受認可,是著名的室內設計大獎之一,獎項分為12個類別,每個類別會選出金、銀、銅和優秀獎。
評審團集國內外的室內設計大師組成,今年的評選準則共有四項,分別是原創性、功能性、空間計劃性以及美觀性。
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何宗憲表示:「很榮幸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能再次提高亞太室內設計的專業水準,我們將繼續不懈地推動室內設計流行發展與趨勢。
」
今年一共收到700多件的投稿作品,包括來自香港、中國、台灣、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等地區,最後選出70件得獎作品。
其中台灣設計師在小型居住空間類別中表現亮眼,金獎由禾睿設計「軸引時光」、銀獎為掘覺空間設計「層疊」、優項獎由向度設計「頭。
層/之間」拿下;水相設計的「凝結的時光展」、「湖泊下閱讀」分別獲得休閒及娛樂空間的金獎以及公共機構空間的銀獎;樹屋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的「野放」獲得小型工作空間的優秀獎;而學生作品的銀獎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陳建勳、金子容的「佛學塔」,銅獎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林正耀的「ShellPlaza」獲得。
2020年因新冠疫情,世界有了很大的改變。
在頒獎典禮的開頭,大會邀請今年的評審們拍攝了一段影片,希望大家能共度難關、也給予年輕設計師一些建議與鼓勵。
影片的最後用梵谷名言勉勵大家"IfIceasesearching,then,woeisme,Iamlost.ThatishowIlookatit-keepgoing,keepgoingcomewhatmay."(如果我停止搜索,那麼,我將是不幸的,我迷失了,這就是我的看法—繼續前進,繼續前進,一切可能發生。
)(完整得獎名單請參考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網站)
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金獎名單
最佳香港作品大獎、購物空間金獎
K11Musea/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
K11MUSEA坐落在前身為藍煙囪貨倉碼頭的舊址,設計重心在紀念其獨特歷史價值及文化交匯點的地位,並秉持孕育本地藝術及文化發展的宗旨。
用餐空間金獎
Nana'sGreenTeaEiasOkinawaToyosaki/KAMITOPENCo.,Ltd.
品牌希望藉由抹茶向世界介紹新的日本的形式,因此空間以現代茶室風格取代日式,透過現代手法詮釋,使人能享受日本傳統的茶文化。
酒店空間金獎
金普頓大安酒店/如恩設計研究室
如何將一棟居居宅改建為酒店,是主要挑戰。
酒店被概念化為一庇護所空間,希望成為城市的靜修處,提供旅客一個可以短暫撤退、可以沈思的內向空間。
設施及展覽空間金獎
阿那亞藝術中心/如恩設計研究室
阿那亞十分重視精神生活。
因此,藝術中心不僅要成為居民的公共場所,又必須是展覽空間。
建築外觀從附近海洋的季節性變化中汲取靈感,試圖顛覆藝術與公共空間的概念。
休閒及娛樂空間金獎
凝結的時光展/水相設計有限公司
跳脫年歲久遠的老藥櫃背景,沒有陳年藥材的古老氣味,人們可藉空間、飲食、SPA共塑當代五感文化,回頭體驗中醫內外養生的傾古之道。
居住空間金獎
謐境/雲行空間建築設計
導演、獨居、信仰、物欲極低、精神需求極高,多重身份與需求,讓空間創意劃分逐漸明朗,配合空間調性,看似微弱,實則是內心篤定的精神探求。
公共機構空間金獎
閱時光/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將閱讀中心與接待中心相融合,兼顧以「書」為核心的消費動線和以「購房」為核心的體驗動線,形成功能分區與相互導流。
樣板空間金獎
黑曜石嶼墅/尚諾柏納空間策劃聯合事務所
為突顯其無與倫比的體量,深度挖掘居住者的生活追求及品位所在,借黑曜石的質感展現空間的尺度和穩重,為居住者打造高端酒店、會所式度假湖居。
寂/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日光半斜,透過半透的樟子紙灑下,木材自然的清香,被光影催化,彌漫其中,仿佛所有潛在的懷舊、懷鄉、回歸自然的情緒,都得到了補償。
工作空間金獎
西鴿酒莊/成都相上文象建築裝飾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整個酒莊的設計大開大合,並以「可持續性」為導向,運用賀蘭山石形成內部景觀、可回收蟲蝕柚木製成門與天花板結構,回應著延綿起伏的賀蘭山形態。
小型居住空間金獎
軸引時光/禾睿設計
方、圓、光線組構成一個幾何的用餐場域,生活的軸線由此處展開,各個元素的結合產生了人與人之間輕鬆交流的愜意空間。
小型工作空金獎
MGYBase/teamSTAR
MGYBASE是服裝品牌的工作室,建築外觀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
因應新冠疫情,使設計團隊深思辦公空間的意義是什麼?而這座工作室就是其中一種答案。
學生設計金獎
重建溝通—巴別塔/黃曉彬-廣州美術學院
在大型城市建築中引入城市公共空間,並將其作為建築的核心使用場景來營造,激勵和引導城市公共活動,希望能以空間治癒人心,減少隔閡增加溝通。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室內設計協會HKIDA
編輯」歐陽青昀
誠品畫廊自2010年與藝術家陳道明開始合作,分別在2012、2015以及2017年皆舉辦過陳道明的個展,睽違三年的時間,誠品畫廊再次於2020年12月25日至2021年1月23日舉行「抽象藝術的先鋒者—陳道明個展」。
陳道明是東方畫會的創辦人之一,一生致力於藝術創作,更被蕭勤肯定為台灣第一位抽象派畫家,此次展覽以陳道明最廣為人知的晚期作品作為開端,一共挑選21 幅2000年後的創作作為系列個展的起點。
誠品畫廊表示,此系列個展預計共會有三次的展覽,希望帶領觀眾回溯藝術家的創作生命,第一個展覽將從終點往回走,透過不同階段創作的展示,讓觀眾認識藝術家的創作歷程。
《室內》特別專訪誠品畫廊總監趙琍女士以及陳道明的兒子設計師陳連武帶看展覽亮點,暢談陳道明的藝術精神如何落實於空間美學。
陳連武
城市室內裝修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出生藝術世家,父親為東方畫會創始人之一陳道明先生。
畢業於台北淡江大學建築系,並以第一名的成績保送研究所。
後赴美國紐約一年進修經歷,養成其獨樹一格的設計風貌。
為得獎經歷涵括全球四大設計獎(德國iF設計獎、德國reddot紅點設計大獎、日本G-markGoodDesignAward、美國IDEA傑出工業設計獎)的台灣室內設計師。
趙琍
誠品畫廊執行總監
於1980年代投入畫廊業,在累積逾40年之專業經歷期間,致力經營華人現、當代藝術之優秀創作者,並以卓越前瞻的眼光發掘和推廣海內外傑出華人藝術家,包括蔡國強、徐冰、劉小東、展望、蘇旺伸、林明弘、黃海昌、謝素梅,以及年輕藝術家如陸亮、賴志盛、林彥瑋等,均具備豐富的國際展覽經歷並為其建立了廣泛的收藏族群。
與藝術家的緣分
誠品畫廊與陳道明的合作其實源於兒子陳連武的積極促成,陳連武認為父親的畫作應該被更多人看見,在多次拜訪誠品畫廊總監趙琍女士後,誠品也成為唯一代理陳道明作品的畫廊。
在2012年舉辦的第一次個展中,陳道明曾和兒子說:「我的畫作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
」這句話讓陳連武至今仍印象深刻,覺得身為兒子的他為父親作了一件對的事情。
陳道明在2017年離開人世,此次的展覽不同於以往,不是與藝術家本人接洽,而是透過他的兒子陳連武聯繫,陳連武說:「與誠品多年的合作中,他看到誠品對藝術家的尊重,不會以商業角度侷限藝術創作。
」所以對於展覽的規劃安排他十分信任總監趙琍,在導覽的過程中,他也再次感受到誠品的用心,不管是畫作的選擇、順序與動線的安排、場地的設計到畫作的擺設等,也讓他再次透過不一樣的角度重新細細品味父親的畫作。
展覽的梳理
陳道明的作品大多都是無題,而展覽的第一幅作品選擇了少數有命題的畫作〈土地公土地婆〉。
總監趙琍表示,這幅畫作與其他20 幅畫作除了相異之外,更存在一種矛盾感,也是唯一一個有人在內的具象代表,同時畫作的名稱意外的讓人覺得有種安定的感覺,所以初期討論時就決定將其作為入口的首幅展示,作為開端同時引導觀眾的動線。
而展覽的壓軸作品〈201631〉更是展覽的一大亮點,因為畫廊空間不像一般的美術館,樓高、尺度都較微侷限,為了讓畫作之間不互相影響,所以有些畫作需要單獨擺放,〈201631〉就是如此。
〈201631〉是陳道明生命階段倒數的創作作品,從畫作中可以看到其對自我內在追尋與探討所寫下的結語,自幼學習水墨畫、油畫、到後期西方抽象繪畫,作品表現出陳道明一生的創作能量,具有十足的視覺張力,所以規劃在展覽最後的空間中,同時跳脫畫廊白盒子的概念,為〈201631〉量身打造展示間,背景透過與作品相呼應的綠,並在前方擺放了一張長椅,讓人們轉折進入空間、心境沉澱後,與畫作做進一步的交流、對話。
而陳連武身為室內設計師,向來積極落實空間藝術化,不同於大多設計師,陳連武在進入設計階段前就會先挑選好畫作,許多業主也因為他的推薦而首次踏入畫廊。
因成長背景的養成,陳連武深受父親的影響,對於藝術品的認知更為嚴謹、尊重,他認為,藝術品不該作為空間的附屬品,不該被當成裝飾、擺飾品,不能有著隨時要替換的想法,所以在他的案子中看不到吊畫軌道以及吊掛線的設置,他強調,設計師對於藝術品價值的定義,會進而影響設計的高度,所以當決定擺放的畫作後,才會開始討論牆面的顏色、材質,畫作前方的擺設以及動線等,均不能影響藝術品本身。
總監趙琍也十分認同陳連武的設計觀念,她談到,裝修設計會隨時代的演變過時,且可以持續更換,但藝術品卻是永恆的,藉由藝術品去延伸空間設計,可以讓藝術品更有意義。
陳連武更進一步指出,燈光也是藝術品與空間重要的橋樑,透過均勻照明打量主體,再以局部重點光突顯,避免燈飾形成的陰影影響畫作,讓畫作如同在畫廊展示般,在室內空間中成為和諧且亮眼的存在。
觀眾常為陳道明在色彩和技巧間的掌控度感到懾服,沈溺在其韻味之中。
但對陳道明而言,他的重點在於創作的過程,他曾說:「作品的意義是心靈意識活動的一種記錄,原則上是抽象的,我在表達內在生命意象的過程中,盡量不受任何干擾,以求達到沒有結論又有結論的境界,美的醜的,本身即是獨立完整的生命,我只不過用我的語言把感覺訴諸畫面而已。
」這也是陳道明在創作晚期一直堅持的理念。
2020「抽象藝術的先鋒者—陳道明個展」透過誠品畫廊的重新梳理,將帶領觀眾再次品味藝術家陳道明的創作能量。
展覽資訊
抽象藝術的先鋒者——陳道明個展
日期」2020年12月25日至2021年1月23日
地點」誠品畫廊|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誠品生活松菸店)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1:00-19:00(週日、週一休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採訪」歐陽青昀
由教育部發起、台灣設計研究院所執行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自2020年起,已經完成9間的校園改造。
2021年更是挑戰25所學校的美感變身的工程。
1月12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行至今3階段的成果分享會,由教育部蔡清華次長親自主持,邀請參與計畫25所學校的校長、設計團隊總監現身說法,分享設計專業進入校園進行改造以來,在校園內所掀起的熱門議題及實際行動。
今年「學美‧美學」計畫改造共分為5大類別:
特色教室
改造班級或各科專業教學教室。
以嘉義市嘉北國小為例,管樂隊一直都是學校引以為傲的特色,校內卻缺乏適合表演和練習的場地。
改造團隊設計出全國第一個多達4種變換模組的管樂教室:教學、團練、表演、獨奏。
有了適合練習和初次登台表演的地方後,期待嘉北國小未來能培育出下一個國際級音樂家!
改造前
改造後
機能收納
創造更靈活的魔術空間。
如花蓮縣東華大學附設小的教室,缺乏收納個人物品和教具空間,改造前的教室顯得十分擁擠狹小。
設計團隊進場後,為每個學生打造專屬的書包櫃,並在整面的黑板牆後面導入隱藏式的教具收納櫃;另外打造伸縮的教師桌,讓老師可以個別指導學生作業,除了解決空間不足與收納的問題外,也讓有限的空間作最大的利用。
改造前
改造後
指標及空間翻轉
改善原有校舍設計不良的問題。
國立宜蘭特殊教育學校希望去除川堂原本沉重暗淡的形象,營造美感及溫暖的意象。
改造團隊進場後,簡化了空間訊息,將剛硬的線條改成圓角,同時把花崗岩立面及鐵窗去除,改以混沙白漆覆蓋牆面增加層次與活潑感,最後掛上特教師生共同創作的彩繪,展現宜特孩子突破身體的禁錮、如同在天空自由翱翔般的創意。
改造前
改造後
閒置空間再造
解決因學生人數減少或因教學環境變遷、建築或空間出現的閒置問題。
以台南市西港國中為例,視聽教室閒置已久,改造團隊以白色為基調,搭配淺色的木質元素把教室改造成明亮舒服的閱讀,並打開其中一面牆,讓孩子在看書的同時,也能親近矗立在外面50多年的老榕樹。
改造前
改造後
生態學習
讓孩子親近自然、師法自然。
桃園市平鎮幼兒園的改造,翻轉原有的罐頭遊具,以客家族群居住生活的代表「丘陵」為發想,校門入口廣場,重新規劃入園動線,擴大孩子戶外活動的範圍,結合客家丘陵地景,活用自然素材,把戶外區域重新打造成可動可靜的空間,啟發幼兒在戶外與自然植栽一起活動,感受陽光、快樂、活力與美感的新天地。
改造前
改造後
台灣設計研究院表示,「學美.美學」計畫是透過導入設計思維以驅動教育革新。
環境的改造只是手段,真正的改造則是改變師生行為、生活習慣及教學模式。
讓下一代透過環境的改變看到一個經過設計思考而產生轉變與充滿美感的環境,讓「美感從教育紮根」能夠被更落實在台灣的教育中。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林慧慈
眾所期待的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已於日前正式開幕啟用,由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荷蘭Mecanoo建築師事務共同設計,共歷時3年多,跳脫以往圖書館給人的既定印象,新總館內部有許多特色空間,例如刺激幼兒學習的五感探索區,及各式各樣符合最新圖書館發展趨勢的空間,以期滿足各年齡層的需求。
新總館外觀。
結合在地風土
市圖新總館建築工程由荷蘭建築師的國際團隊與臺灣的張瑪龍建築師團隊共同合作;所有經費皆由市府獨力負擔、推動興建,整體規劃具有前瞻性、統合性、研究性。
倒立階梯式外觀創造出遮陰空間,立面的格柵圖騰,靈感來自台南老屋窗花,讓圖書館與在地文化歷史產生連結,一入館,挑高的大廳懸吊著英國藝術家保羅.考克斯基(PaulCocksedge)創作的「陣風(GustofWind)」,像是凝結了書頁隨風騰飛的瞬間,傳達思想的自由,和紙本閱讀的快樂。
1樓大廳。
大廳公共藝術:英國藝術家保羅.考克斯基(PaulCocksedge)創作的「陣風(GustofWind)」。
新總館可滿足未來30年市民閱讀、知識學習及資訊檢索需求,可容納百萬冊館藏,依分齡分眾設置兒童、青少年、樂齡等專區,並有提供視障朋友使用,多達500多冊的雙視書;值得一提的是,4樓典藏1萬6千多件日治時期的書籍,另設有台南資料中心,對讀者來說絕對是值得挖掘的知識寶庫。
另提供多項全國首創的服務,如規模最大的24小時取還書區、4樓的創客空間提供皮雕、數位割字機等設備,鼓勵年輕人自造風潮,更設有獨立書店「烏邦圖」,為首座館內設有書店的圖書館。
4樓「烏邦圖書店」。
而新總館不只滿溢書香,更是一座美術館跟博物館,館內豐富多樣的公共藝術、藝文展覽,是充實心靈、放鬆休憩的最佳場域。
開館首檔特展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藝起冒險–一場始於十七世紀的數位旅程」特展,運用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沉浸式劇場等數位科技,呈現冒險主題。
亦規劃「臺南名人堂」常設展,運用光雕投影、浮空投影、手繪動畫等多媒體互動裝置,讓200多位前人貢獻台南的歷史資產,跨越時空,躍然於眼前。
還有,各個空間有在地藝術家的創作,走著走著不經意間就會和藝術相遇。
6樓藝廊。
B1兒童區。
資料提圖片提供」臺南市立圖書館
編輯」陳映蓁
人生一定會擁有幾顆印章,你可曾想過印章背後的歷史脈絡,或者是它所代表的意義?來台28年的DDG美商方策顧問有限公司執行總監史孟康(MarkStocker,以下簡稱Mark)大學時主修經濟,並因興趣而選搭亞洲文化藝術課程,畢業後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工作並定居,提供眾多台灣品牌行銷方面的專業,協助其立足於國際;另一方面,也不忘自身熱愛東方文化的初心,遂成立「款(Kuan)」,將印章結合與現代美感和設計品味,卻依舊保有文化精神,期盼印章可受到更多尊重和欣賞。
本期人物專訪邀請Mark來分享創立品牌的契機,以及想傳達的意涵。
史孟康(MarkStocker)
來自美國的史孟康,就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時修習了東亞地區研究,開始對亞洲文化產生興趣,其中尤對中國藝術情有獨鍾,曾蒐集鼻煙壺等多種中國代表藝術品。
畢業後赴台灣居住將近30年,擔任美商方策顧問(DDG)執行總監,曾為大中華區上百家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有「品牌顧問專家」的封號。
2018年他和陳明珠共同創立東方設計精品「款」,期望將篆字入銅印之歷史軌跡繼續流傳,帶給大眾嶄新不凡的用印體驗。
台灣設計品牌「款」解構常見的印章,將傳統的文化精神以現代美學詮釋,賦予印章更進一步的價值。
Mark在高中時期跟隨父母搬至香港,並就讀國際學校,期間陸續造訪了台灣和中國大陸,人生的第一顆印章也是於中國西安所購買,他笑說當時還沒有中文名字,印章上刻的是音譯的「馬克」,做工和質感也頗粗糙,但十分具紀念意義;爾後,返回美國就讀大學時,因自身興趣驅使,在主修經濟之餘,亦選修了關於亞洲文化藝術的課程,並於畢業後來到台灣工作,創立DDG,利用西方視角和經濟專業協助台灣品牌的策略發展與行銷,也不間斷地培養自己對品牌的認知跟了解;5年前,公司承接了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金點設計獎(GoldenPin)的公關事務和相關策略操作,著重華人設計概念的金點設計獎,觸動了Mark內心的「亞洲魂」,便開始關注台灣極具意義的事物。
他發現,印章對台灣人來說應該是很重要的物件,舉凡銀行開戶、創業、購屋等都需使用到,但台灣的印章店不論是外觀或是內部,大多老舊雜亂,而藉由電腦刻印的成品,雖然快速便利,但卻僵化制式,感受不到它的生命力,這令Mark深覺可惜,他認為印章是代表個人的一種象徵,其背後更有著悠長深厚的歷史發展脈絡,應該重新定位它的價值和美感,遂決定創立一個以印藝為主軸的品牌。
利用高磁效能使握柄(上款)和印紐(下款)得以拆解,分離式設計相當創新,也帶來更便利的使用經驗。
重塑對「印」的認知
人類最早的文字銅璽印來自殷商時期的殷商三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銅璽印蓬勃發展源至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人們在腰際配戴銅璽印,「印」在當時代表了一個人的信譽和身份,古語云:「印如人」正為此意,從古至今「印」也是兼具實用和美學的東方微型藝術。
Mark深入爬梳關於印章的歷史,期望將華人特有的用印文化,透過當代的簡約美學設計作為載體傳承延續。
品牌命名為「款」,乃自於「落款」,即「留下印記」之意,過去文人雅士於創作和收藏品中,皆能找到落款的個人印跡,代表著個人身份品味與藝術涵養,另外,現代詞彙中,「款」字具有多重意思,提款中的款,代表錢財、款式的款,代表式樣;因此Mark認為這個名稱既能說明印章的功用和涵義,也於無形間表述品牌欲推出多種樣式的企圖心。
印紐採用黃銅,比起傳統印章的木頭、石材的使用壽命更為長久,質感也更大器。
款目前有個人章與公司章兩種商品,個人章的外觀融合黃銅與不鏽鋼的大器雋永,以及宋朝花器的「開片技法」,跳脫市面常見的長條印章形式,將形體拆分為「上款」(握柄)和「下款」(印紐),並分「方款」和「圓款」兩種造型。
歷經多時研發,導入高磁效能吸附,讓上下兩個部分得以分離,一個握柄可搭配多種印紐,能針對不同場合隨心替換使用的印章,不僅是相當具創新的突破,也增加了使用上的便利。
甫於去年推出的公司章則結合「方圓」意象,上下是方形,中間為圓形,符合人體工學容易握取,特別之處在於這是顆「雙面印」,將「大小章」的概念合而為一,再度顛覆傳統印章的設計思維,設計靈感來自中國西魏的一代名將獨孤信所持的「多面體煤精組印」,身為朝廷重用的官員,他隨身攜帶這只共有26面的璽印經手各式公文書信,激發了品牌製作雙面印的想法。
Mark補充說道,款所推出的商品,所有的設計概念皆有史實依循,字體亦有別於傳統印章的電腦字,彙整漢字入印,團隊針對篆體進行深入的考究,目前統整出十多種具明確風格和特色的篆體,供消費者選刻,每一款字形皆有其文化和歷史淵源,並由專屬藝術家手繪訂製,程序嚴謹,每個成品皆獨一無二。
下款的文字提供多種篆體字,品牌梳理歷代篆書的發展,歸類出十多種具風格特色的字形,呈現用印文化的脈絡。
消費者選定喜愛之字體後,會由專屬藝術家手繪訂製。
品牌發展的建議
Mark提到,「款」這個品牌旨在表述印章所富含的深厚底蘊,他希望可以傳遞一個訊息給台灣人,就是我們擁有許多有意義的東西,應該要更加被重視,要對華人設計與台灣文化抱持著驕傲感,並尊重生活周遭所有的事物,也期望透過保有過往精神卻又創新的印章,提點出設計創作的美好。
身為專業的品牌顧問,Mark認為發展品牌最重要的是「對於議題的深化了解」,只有深入挖掘,才有可能把話題變成專業,並從中找到與他人的差異性,若僅一味追求潮流,其實風險較大,無論如何,創新和差異才是長久發展的最佳方式;由於品牌創立需耗費許多時間,他建議創業者需調整好心態,除了設定好最終的「成功」目標,中途的「小成就」更是不可或缺的環節,這些經驗會引領你不放棄地持續向前走,並使這段過程蛻變成甜美的果實。
Mark也期許「款」可以不間斷研究、研發的步伐,創造更多異業合作的機會,讓印藝文化更深入你我的日常生活。
去年新推出的「公司章」,將大小章概念合而為一,外型融合方、圓線條,亦符合人體工學,蓋章時容易施力。
資料及圖片提供」款(Kuan)
採訪」陳映蓁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在熙熙攘攘的大城市中,高樓大廈比比皆是。
雖絢爛奪目,卻使我們淡忘鳥語花香,忘記靜下心聆聽自然的耳語。
繼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工坊,石上純也再度操刀,利用KAIT工坊東側毗鄰校園的一角,設計一座多功能的KAIT廣場(KAITPlaza),不但落實與自然共存的理念,同時兼顧建築的實用性,新穎的建築結構不僅令人嘆為觀止,同時也為建築設計掀開新序幕。
室內的地平線
在既有的框架中去蕪存菁找出突破點,開創出新道路,是石上純也的設計理念。
由於神奈川工科大學校園內部多有高樓環繞,阻擋住原有的自然風光,於是設計團隊透過巧思使用不同於傳統建築的設計模式,使KAIT廣場的結構並非往上建設,而是向地下延伸。
透過壓低屋頂高度以保留周邊建築的窗景。
KAIT廣場,佔地面積為129,335.04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為4,109.78平方公尺,延床面積為1,376.42平方公尺。
設計初期,設計團隊從KAIT工坊內部看出去的景色為出發點,運用寬廣的占地,嵌入一座低於地平面約2公尺深的建築,不但能顧及KAIT工坊的窗外景色,也同時創造出與地形融為一體的新天地。
考量到地面廣度以及周邊建築的窗景,設計團隊盡量將廣場建築的天花板壓低,地面則採用弧狀設計,使屋頂與底面的交接恍若天空與地面相連。
人們在建築中宛如置身在地平線,將所有自然景色盡收眼底。
KAIT廣場位於神奈川工科大學校園,佔地面積為129,335.04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為4,109.78平方公尺,延床面積為1,376.42平方公尺。
半露天廣場
乍看KAIT廣場內部空曠遼闊,卻蘊含豐富多變的自然風光和純粹真摯的情感。
廣場的鐵皮屋頂採用半露天設計,共設有59個不規則排列的方形大開口引入日光。
低矮的天花板不只能避免陽光直射,光線也僅會照亮每個開口區塊,利用自然的光與影為建築內部交織出簡約之美。
屋頂施工過程。
廣場融合了科學技術與自然元素,試圖拉近人們與環境之間的距離。
為了打造出室內設計與室外環境融合的新空間,屋頂上的方形開口並未裝設玻璃,因此即使身處室內,也能感受環境的雨水輕打,微風吹拂。
靜謐廣場彷彿世外桃源,無論風雨陰晴、四季遞嬗,人們在廣場內部亦有如同身在戶外的體驗,盡情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而屋頂的半開放式設計不單照亮空間,更在視覺上增加風景的延展性,在半露天型式裡保留一半環境特質、一半建築要素,使室內呈現「室外」的既視感。
科技與自然並存
相較於由多根鋼柱支撐而起的KAIT工坊,KAIT廣場內部以毫無梁柱結構而備受矚目。
無柱結構工法在原有的地理限制下取得平衡點,創造出宛若地下丘陵般綿延無際的寬廣場域。
廣場的建築比例、材料及技術皆為土木工程,巨大的鋼筋混泥土地樑基礎上設置了83跟樁子和54根地錨,能承受來自各方的載荷,並滿足各式型態及特殊使用功能的要求,為建築設計帶來靈活性。
由於建築的尺度巨大,最大跨度為90公尺左右。
隨著季節變換,鐵皮屋頂的高度因熱漲冷縮,會有大約30公分的高低差距,有如一座會呼吸的建築。
無梁柱設計也提升了廣場自由運用可能,讓寬敞明亮的無障礙空間,提供校園作為多功能用途的共享場域,學生們平時不僅能在廣場中自在地休息、小憩、談天;雨天時,體育生們亦能進行短跑練習,想在廣場舉行任何活動或展覽也不成問題。
利用自然的光與影為建築內部交織出簡約之美。
廣場地面呈現丘陵般的斜面,可供人隨意坐臥靠躺,取代座椅功能,減去擺放家具的必要性。
地面材質則使用鋪裝車道的透水性瀝青,地面可瞬間吸收落下的雨水並使其流入土壤中,令地面維持乾爽的狀態,減少雨水接觸到肌膚的不適感。
當人坐在廣場內部,可以感受到身體與建築直接的緊密連結並與周遭環境合而為一,接受微風吹拂,仰望雲層及陽光變化;觀察光影交替,享受雨水拍打;欣賞雪花靜落,感覺似是抽離,卻又身在其中。
在喧囂的大城市中,這裡宛若新世界充滿自然的氣息,為繁忙的人們打造能夠放慢腳步和療癒心靈的空間,站在地平線觀賞萬物變化,捕捉打動人心的美好時刻。
屋頂設置共59個大方格,營造室內外流通的洞口,同時照明廣場內部。
石上純也在KAIT廣場作品,以獨特的空間結構能滿足各種需求,比起人們「使用」空間的方式,他更希望能將設計核心著重於人們「身在」廣場中的感受。
KAIT廣場不單是可善加利用的多功能空間,在這裡度過的每分每秒,所有切身體會到的感受才是此建築帶來最珍貴的寶藏。
設計師簡介
石上純也建築事務所創辦人/石上純也
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建築系,曾任職於SANAA建築事務所,並於2004年成立石上純也建築事務所。
主要作品為《Vijversburg遊客中心》、《水庭》,《神奈川工科大學KAIT工房》為其建築代表作。
2019年獲邀設計蛇形藝廊夏季展亭。
2018年於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展出「FreeingArchitecture-自由建築」,並於隔年巡展至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曾榮獲日本建築協會獎、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每日設計獎等多項獎項肯定。
圖片提供與版權」石上純也建築設計事務所
撰文」紀奕安
哲學屋咖啡廳(哲学屋カフェ)隱身在日本四國香川縣中的巷弄內,建築前身為50年前的銀行遺跡,如今化身為隱藏魔法的人文咖啡廳。
店內富含能挖掘人們內心想法的深層魔力,創辦人AyanoSugihara懷著年少時對於哲學的熱愛和期許,在家人支持及親友建議下,成立一家結合哲學探討、骨董和雜貨等元素的多元咖啡廳,而店名就取自核心理念,命名為「哲學屋」。
哲學屋咖啡廳創辦人AyanoSugihara懷著夢想與理想成立一家結合哲學、骨董和雜物等元素的特色咖啡廳。
逆境中的曙光
起初,AyanoSugihara並沒有任何經營店面的概念。
基於本身的嗜好為欣賞室內設計相關的圖片,也喜歡將自己的房間布置得賞心悅目,開始夢想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店內最初販售骨董和室內裝飾,但由於這些物品價值較高,在郊區的銷售業績並不理想。
再加上室內面積寬闊,建築共有三個樓層,室內面積為60坪,還有一間能容納20張塌塌米的金庫。
單憑販售骨董和室內裝飾選物難以填滿空間,使得店面顯得空曠冷清。
店面前身為50年前的銀行遺址,建築共有三層樓,室內面積為60坪,還有一間能容納20張塌塌米的金庫。
Sugihara在顧客建議下,利用木板將室內裝修成咖啡廳的格局。
因初期資金不足,Sugihara選址在房屋租金較低的香川縣。
店面位置雖不起眼,且環境安靜清幽不適合招徠人流。
不過這些地域上的不足反而讓人恍若置身在世界的邊界,在Sugihara眼中,這裡是再適合不過的開店據點。
在這些劣勢條件下,他依然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一些來訪的顧客平時會帶來甜點和蔬菜給Sugihara,在這裡輕鬆的談天說地,逐漸培養出忠實客群,這些邂逅交流成為他將店面轉型為咖啡廳的契機,在逆境中找到一線曙光,開創出新商機,獨特的風格氛圍,鮮明了這座咖啡廳與眾不同的個性。
裝修後的成果。
咖啡與哲學
走進哲學屋咖啡廳,仿如進入一間小型藝術博物館,Sugihara參考珍藏閣(CabinetofCuriosities)的擺設模式,在室內陳設各式藝術作品、書籍、骨董和精緻擺飾等收藏,使室內呈現文藝復興時期的復古感。
利用占地寬廣的優勢,除了使用木板牆將室內格局集中,劃分出各空間的用途;同時在各個位置擺設各種大小不一的木製書櫃、壁櫥和桌椅,增加視覺上的豐富性。
看似隨意錯落的布置不單增添店面的趣味性,也帶來舒適愜意的文藝氣息。
室內設計參考博物館前身_珍藏閣(CabinetofCuriosities)的擺設模式,在各個空間擺放各式書籍、骨董和藝術作品等擺飾,以增加視覺上的豐富性。
其中有間小房間特別保留原有龜裂斑黃的牆面,房內僅擺放一張簡約的靠背木椅、一盞光線昏黃的落地立燈和幾本散落的書本,人們可在這個獨立空間內閱讀或表演。
其中一間空房僅簡單擺設一盞昏黃的落地燈、一張靠背木椅和散亂的書籍;牆壁也保留原有的風貌。
顧客可以在此閱讀或表演。
吧檯的部分則設置長形木桌,並在桌上加裝一塊等長的木板以隔開廚房內外的活動空間。
延續店內的古典風格,吧檯上加裝的木板不只開了幾個方形開口,每個開口外圍皆裝設歐式復古式畫框。
如此一來,廚房與吧檯形成半開放式空間,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營造出景物如畫布般的美感。
店如其名,哲學屋咖啡廳不僅提供茶點,店內亦不定期舉辦各式哲學討論活動,包括:哲學對話、哲學讀書會、兒童哲學,以及讀書和對話會;每回討論的主題多元。
現在Sugihara大約每兩週會有一次應要求在公共場合舉辦哲學對話。
在與顧客互動的過程中,他深切感受到對方內心渴望挖掘更深層的事物,並深藏智慧及好奇心。
吧檯的部分設置一張長形木桌,並在桌上加裝一面木板。
木板上設了幾個方形開口,形成半開放式空間,平衡與顧客的互動距離。
設計巧思新穎獨特,同時具有實用性。
Sugihara喜歡以觀察者的角度來觀察每位客人,聆聽他們有趣的想法及對話,採納他們實用的建議和提案。
透過與顧客的思想交流,不但能發掘出對話中隱藏的價值,從中萃取精華,也使得店面不斷進步改變;同時能讓雙方敞開心胸,來場深度的心靈之旅。
每個開口外圍皆裝設歐式古典畫框,營造優雅復古的氣息。
此外,咖啡和茶是店內不可或缺的調和劑。
配合店名,販售飲品的名稱別有深意。
例如:白天的對話(DaytimeDialektike),是透明且消失得一乾二淨,一款帶有苦味卻口感滑順的咖啡,如同一閃即逝的思緒,雖無法捉摸卻留下深層的韻味。
另外,有款名為碧雅翠絲(Beatrice)的肉桂水果茶,靈感取自義大利詩人但丁愛上的女孩—碧雅翠絲,在歐洲史詩《神曲》裡可看見她的身影。
店內還有許多特色且富有意義的茶點。
對Sugihara來說,哲學與茶點在店中扮演的角色都同樣重要且缺一不可。
店內的咖啡及茶點配合店名哲學屋,名稱各有特色。
忠於初心
在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下,哲學屋也免不了受到波及。
2020年黃金週期間日本政府宣布餐飲業需暫停營業;同時香川縣因民眾染疫,大眾減少了外出聚會,許多當地咖啡廳也因此停止營運。
幸運的是,香川縣府告訴Sugihara可以繼續營業,只要哲學屋開始販售酒精,便能將營業時間改至晚上七點。
於是Sugihara開始停止發文至SNS上的店面,轉而全心投入經營實體店。
雖然有許多人無法理解他的選擇,店裡有時一天也只有5個客人來訪,不過跳脫常人的思考框架,堅信自己的理念並持續執行,才正是「哲學屋」的精神,也突顯了它在在低迷環境裡的意義:忠實地作為撫慰心靈、重視交流的港灣。
Sugihara希望哲學屋能成為顧客思想交流,也能盡情展現自我的共享空間。
未來難以預測,但並不代表我們只能被動接受紛至沓來的機會和挑戰。
在環境考驗下,哲學屋咖啡廳的店主Sugihara依然未忘初衷,一步步從小地方開始實踐夢想,也集結來自各方的創意,一點一點地拼湊出大家理想中的咖啡廳,例如:裝潢店內廁所;改裝店裡一面牆作為大型書櫃;策劃出能讓顧客在店內舉行個人展的場地。
Sugihara希望,哲學屋不只是普通的消費場所,而是能夠與人產生連結,大家也可以盡情表達想法的共享空間。
AyanoSugihara
哲學屋咖啡廳創辦人
大學主修哲學系,從青少年時期就對哲學抱有極大興趣。
秉持初衷及信念,2016年開設哲學屋咖啡廳,希望能提供給志同道合的人們一個在共同討論哲學、分享哲理的同時,也可品茶小憩的多元場所。
圖片提供與版權」哲學屋咖啡廳
撰文」紀奕安
作為一座引領大眾探索城市、思考如何邁向未來的美術館,忠泰美術館在這個全球疫情蔓延的當下,推出最新當代藝術展《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BrokenLandscapes:HaveOurCitiesFailed?),由胡氏藝術執行長-胡朝聖擔任策展人,邀請台灣、德國、韓國、加拿大及日本等國,包括石孟鑫、吳燦政、何孟娟、安德列亞.格爾斯基(AndreasGursky)、徐道獲(SuhDo-Ho)、袁廣鳴、陳界仁、張立人、賈茜茹、廖建忠、利安.摩根(LiamMorgan)、豬股亞希(AkiInomata)共12位藝術家,從五個子題回應疫情時代下,因國際地緣政治、經濟對抗、族群衝突、氣候變遷下的城市樣態。
《室內》雜誌亦專訪胡朝聖老師,與讀者分享他的策展概念,以及想藉由展覽傳遞的訊息。
胡朝聖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廣播電視組畢業,1998年於紐約流行設計學院(FashionInstituteofTechnology)獲藝術管理碩士。
曾任富邦藝術基金會策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長、臺灣藝術大學兼任講師,現為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榮譽董事、台灣視覺藝術協會顧問、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VTArtsalon非常廟藝文空間共同創辦人、双方藝廊策展人、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以及2018、2019年臺北白晝之夜藝術總監。
在2007年至2008年間,胡朝聖策劃了一檔名為「魔幻山水」的展覽,擷取中國明朝末年國祚衰退混亂時,藝術家利用創作體現對國家的關懷與憂心的精神,他們以山水畫的方式描繪出對烏托邦世界的想像,但畫中卻內含了諸多光怪陸離的現象;胡朝聖以此展對應台灣當時的山水畫走向,已非古代大山大景,而是有些許魔幻氛圍,除傳統水墨外,更延伸出油畫、針筆、粉彩等媒材。
2012年,他又策劃了「虛山幻水」一展,以科技藝術結合建築空間為主軸,強調山水畫的虛擬性和精神性,胡朝聖思考到,若山水是古代文人與知識分子對理想生活情境的投射,那他作為一位專業策展人,又該如何看待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和土地?「城市」作為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相遇之所,是一個多重的敘述之地,在彰顯主流價值的同時,卻也同樣壓抑著其他相異群體的都市體驗和生活現實,尤其在全球化資本主義的浪潮下,城市必須不斷被開發,進行利益價值的交換,導致我們的山水土地變得殘破不堪,因此,「殘山剩水」一展的雛形遂於他內心成形。
位在美術館1樓的張立人《戰鬥之城第一部:臺灣之光(模型)》。
展出的模型僅為實際成品的1/9。
©忠泰美術館
2020年,忠泰美術館邀請胡朝聖策劃一檔城市相關的展覽,他認為當代藝術探討的即是如何回應世界的環境,近期最直接且劇烈的現況,就是COVID-19新冠疫情,這段期間許多城市基本上都失能了,病毒讓大都市面臨封城、失業、人類大量死亡的困境,彷彿是一座一座的孤島。
人類的予取予求,讓地球資源和其他物種面臨生存挑戰,掌權者或所謂的「上流人士」握有政治、經濟等資源,其一舉一動牽動著每個城市的發展,也深刻影響著人權和文化,有鑑於此,胡朝聖分別從「消失以及不可見的存在」、「破壞與重生的極致風景」、「囚禁所和寄生之處」、「他者戰場」、「明日預言的應許之地」等5個子題探討人與城市的未來可能性,透過藝術家的現地製作裝置、情境互動設計、錄像與攝影紀錄創作等多元詮釋,藉由提問打破現代性進程裡的樂觀主義,思考城市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中所面臨的複雜處境。
石孟鑫的現地創作。
他在城市角落尋找廢棄、邊陲的物件,試圖讓這些城市中的碎片成為此次作品的主體。
©忠泰美術館
從現實裡反思
在「消失以及不可見的存在」中,藝術家吳燦政的《漫遊者004》透過記錄台灣的環境聲,召喚城市記憶的日常聲景,利用梯廳場域擴大觀者視聽體驗;而石孟鑫的作品《T》則巧妙運用館內樓梯下方的傾斜壁面,以熟悉的工業化現成物,測量樓梯下方畸零且壓迫的空間,呈現城市中的可見與不可見。
建設與破壞被視為一體兩面的關係,都市景觀如同影像般快速幻化,「破壞與重生的極致風景」特別邀請到3件第一次在台灣亮相的國外藝術家作品,被譽為宏觀敘述者的德國攝影藝術家AndreasGursky鏡頭下的《東京》和記錄英國羅賓漢花園社區都更前最後景象的韓國藝術家徐道獲的《羅賓漢花園,伍爾莫爾街,倫敦E140HG》,在在說明著在全球化與都市化下,城市空間必須不斷被破壞及重生的命運;加拿大藝術家LiamMorgan的《紀念碑》以未經許可的游擊快閃式紅色燈光,投射在曼谷曾代表權力奢華的廢棄大樓,突顯出資本與權力共謀下的時代證據。
忠泰美術館2樓展間(畫面中左為徐道獲、右為豬股亞希作品)。
©忠泰美術館
而廖建忠為本展量身訂做的《離群物》與《3/2》,則是透過擬真手法,打造出美術館2樓展場通往3樓虛空的樓梯等偽日常物件,暗喻失能建物為城市帶來的傷疤,胡朝聖表示,他個人十分喜愛廖建忠的創作,藝術家擅以唯妙唯肖的裝置作品,點出隱於背後的巨大問題,例如《離群物》是以高密度泡棉製作的仿真電線與分享器,暗示著城市景致被切分得肚破腸流的一面,十分貼近空間調性和展覽主軸。
藝術就像是精華液,將許多值得探討的話題濃縮並解構,再以視覺的方式呈現出來,觀看時或許無法馬上與作品產生連結,但只要深入了解後,就能和作品敲擊出更多火花,如同滾雪球般,讓深層的議題被釋放而出,造就更多的討論機會。
廖建忠作品《3/2》透過擬真手法打造一座通往上層的階梯,愈往上空間愈顯狹窄,隱喻失能建築對城市帶來的影響。
©忠泰美術館
戰爭、環境變遷所引發的流離,為這個世界製造了更多弱勢階級與衍生而出的居住問題,城市亦有可能成為囚禁之所,「囚禁所和寄生之處」的子題中,日本藝術家豬股亞希《為何不給寄居蟹一個避風港呢?》系列作品以不同的城市樣貌替寄居蟹訂製透明之殼,隱喻著被迫流離失所的移民和難民問題;何孟娟的《魏斯貝絲計畫》闡述有關居住正義的課題,以影像紀錄紐約魏斯貝絲藝術家公寓裡的人事物來回應,展場中設置輪椅,邀請觀眾體驗中老年藝術家的視角。
利安.摩根的《紀念碑》。
現被稱為鬼塔的沙吞獨特大樓(SathornUnique),曾是泰國的豪華象徵,藝術家藉由此失敗的奇景,思量權力失速的本質和謬誤。
©忠泰美術館
「他者戰場」中則探討資本劃分的城市逐漸成為階級的競技場,陳界仁的《中空之地》試圖讓觀者反思人們在權力、監控宰制下的生存狀態;張立人的《戰鬥之城第一部:臺灣之光》以虛構的動畫和模型城市,演繹社會追求成功與優越的欲望投射,展現具台灣視野與特殊性的微型政治學。
最後,「明日預言的應許之地」說明著人類經歷種種天災人禍後,必須重新適應新的空間密度、距離感受、人際關係等,賈茜茹的《物品命名計畫》透過提取日常物件,與觀眾交換影像和名字,將現成物件轉換為另一種展示方式;袁廣鳴的《日常演習》以俯瞰的空拍鏡頭拍攝台北萬安演習當日空無一人的城市街頭,暗示著戰爭威脅的日常化,企圖使觀眾省思人類與城市的未來,到底有哪些可能性。
德國攝影藝術家AndreasGursky透過不斷搭乘從東京出發的列車,捕捉快速經過的城市景象。
©忠泰美術館
在迷宮裡找尋自身解答
胡朝聖表示,策展是一個滾動式的行為,策展人都有一本「神秘本子」,記載許多靈感、或是可合作的對象。
展覽前期他欲邀請的藝術家其實多達二三十位,但在過程中必須不停的聚焦濃縮,來回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佈局中,使展覽面向更為多元豐富,針對本次展品安排與動線規劃,他解釋道,希望為觀者創造一種「殘破的迷宮感」,這種殘破並非指作品跟展場雜亂無章,而是企圖打破既定的身體感,讓大家穿梭於內外之景之餘,也能觸發對未來生活的思考和想像。
談及理想中的城市樣貌,胡朝聖笑說他喜愛擁有況味的老城鎮勝過高樓大廈,甚至希望可以減少馬路比例,放寬行人活動的空間,擁有完善的大眾交通系統,且大量種植樹木,讓人類跟自然環境可以和諧共生,生活盡量簡單,降低物質消費的欲望,這是他心中渴望的烏托邦。
每個人心中都有期待的美好社會,胡朝聖透過這次的展覽,用創造力和藝術性表述目前世界遭遇的困境,城市的成敗與否,反映著人類文明的未來可能,這全端看我們的所作所為,也因此,若大家願意反觀自照,從自身做起,相信我們的城市會從殘山剩水走向青山碧水,成為更適宜居住的環境。
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日期」即日起至2021年4月18日
地點」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參展藝術家
採訪」陳映蓁
眾所期待的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已於日前正式開幕啟用,由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與荷蘭mecanoo建築師事務共同設計,共歷時3年多設計興建,跳脫以往圖書館給人的既定印象,新總館內部有許多特色空間,例如刺激幼兒學習的五感探索區,及各式各樣符合最新圖書館發展趨勢的空間,以期滿足各年齡層的需求。
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基地位於永康砲校舊址,金色格柵的外觀轉譯自台南老屋窗花的圖騰,讓建物融入城市的在地意象。
©Yu-ChenChao
作為台灣最古老的城市,臺南深受多樣文化的影響,城市裡可見17世紀大航海時代及明朝漢文化的遺址,也可見20世紀初日本文化落腳的痕跡。
大小廟宇在臺南隨處可見,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興建於17世紀的孔廟,其有著懸挑的屋頂和裝飾華美的天花。
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在設計方面借鑑當地的歷史和文化,整體設計展現出地方風土和熱帶氣候特色,同時,也廣納城市的文化遺產、現代藝術、音樂、電影等資源,蒐羅超過100萬本書籍,其中更包含日治時期遺留的16,000本古籍。
建築的倒階梯狀量體以圓柱支撐著懸樑,豎向格柵可過濾光線,阻隔熱能,達到遮陰效果。
©Yu-ChenChao
穿梭竹林間
本案設計的一大亮點為逐層退縮的倒階梯狀量體,纖細的圓柱依比例一分為四,支撐著懸樑,創造宛如穿梭現代竹林間的情境,屋頂層由雕有花型圖案的垂直鋁格柵環繞,令人聯想起舊城區的裝飾窗花,而豎向格柵可過濾光線,有效降低室內溫度;獨特的外觀在夜間也能從遠處清晰辨認,階梯式的建築量體為內外訪客提供了庇護,確保室內外過渡性空間的舒適性;位於懸挑下方的四個下沉中庭為戶外空間,可舉辦各式活動,移目而上,特殊的天花造型引人注目,香檳色鋁料面板帶有線狀淺浮雕,為立面提供額外的裝飾效果,在結構系統的部分,理性的結構為圖書館創造最大的靈活性,為未來的使用保留彈性變動的空間。
室內的挑高中庭展示著PaulCocksedge的裝置藝術作品。
多選用木質裝修材,營造溫潤感受。
©EthanLee
藝術與書籍
走入室內即可見多層挑高的中庭展示著英國藝術家團隊保羅.考克斯基(PaulCocksedge)的創作-「陣風(GustofWind)」,本作品凍結了書頁被風吹靜止的一瞬間,象徵著思想的自由和閱讀的喜悅;館內隨處可見的藝術作品,除觀賞外,更是可以觸摸、遊戲的互動裝置藝術。
位於入口右側的紅色造型樓梯貫穿整棟建築,色彩擷取臺南城市意象,可說是視覺上的一大亮點,若隱若現於木格柵之間,亦為建築增添一抹活力。
寬敞的1樓空間主要選用木質裝修材,打造出溫暖又極具穿透性的空間感受,進入大廳後,首先接觸到的是新書區與接待櫃台,後方是如同市民客廳的報章雜誌閱覽區;新總圖配有現代圖書館的最新技術,民眾可利用觸碰螢幕進行館藏搜尋,亦可透過設於各樓層的自助服務站自行借書;兒童圖書館則架設充滿想像力的造型書架,此區位於遮陽天花下方的下沉中庭,適合孩童於戶外玩耍。
樓梯的紅色擷取自建築團隊對臺南的城市觀察,十分具氣勢,也為空間增加層次。
©EthanLee
上到2樓,首先來到視聽區,此區設有可供觀賞電影的座位和小包廂,近鄰的是結合休憩lounge的青少年區,3樓開始則為一般書庫。
圖書館致力於文化遺產的收藏與展示,因此4樓規劃有「臺南名人堂」、「日文舊籍書庫」及「臺南作家作品區」,並有四處戶外屋頂花園跟3個多用途空間,可作教室、工坊與咖啡廳之用;頂層則為劇場、講堂和行政空間,使用者能透過垂直格柵看到美麗的城市天際線。
除上述空間外,其餘機能亦包含藝廊、創客空間、盲文圖書館等,將閱讀活動進一步延伸,使此處成為新的城市知識寶盒。
圖書館一隅。
共蒐羅超過100萬本書籍,成為市民的閱讀新堡壘。
©EthanLee
設計手繪圖。
臺南市立圖書館總館
設計」2016年至2017年
興建」2017年至2020年(2021年1月啟用)
業主」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建築師」mecanoo建築師事務所、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結構技師」築遠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機電空調技師」弘電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指標系統」Path&Landforms
營造廠」互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興泰水電工程有限公司
資料及圖片提供」mecanoo建築師事務所、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編輯」陳映蓁
麻布十番地處日本東京都中心,北鄰六本木,東毗東麻布,往東面瞧便能看見東京鐵塔。
其交通位置方便,搭乘東京地鐵南北線或都營地下鐵大江戶線皆可以到達麻布十番車站;再加上鄰近澀谷、品川、新宿、銀座和東京等人氣車站,徒步走至六本木也只需要15分鐘的路程,而成為日本高級住宅區之一。
建築內部設有一台電梯。
此外,周遭不僅聚集多國大使館、時尚商店和各式美食,並擁有懷舊街區「麻布十番商店街」。
其地理位置和環境上的優勢,以及熱鬧中保有在地風情和悠閒氣息的獨特風光,深受觀光客喜歡。
而 MAXPLANAZABU10租賃大廈就坐落於麻布十番車站前的一隅,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設計。
展現市區繁華與活力
麻布十番原為溼地,而非我們所知的繁華街區。
透過河川整治及填海造田,才逐漸發展為現在的繁盛景象。
因位於日本企業聚集地,且鄰近青山和赤坂等商業地區,麻布十番車站附近的住宅在東京地區房價相對較高,也較為搶手。
它享譽高級住宅街的盛名,卻仍然保有下町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周遭街區也設有多家物價較為親民的超市,因此選在這個黃金地段建設租賃大廈再適合不過。
MAXPLANAZABU10為租賃大廈,坐落於一之橋的交叉口處,離麻布十番車只有1分鐘的路程,擁有交通和生活上的便利性。
MAXPLANAZABU10為一棟九層樓高的建築,內部設有一台電梯。
建築總面積為942.26平方公尺;1樓面積為21.42坪;4至8樓的面積皆為27.52坪;9樓的面積則為17.93坪。
每層樓根據坪數大小的不同,租賃價格亦有所差異。
目前大廈1樓為沙拉專賣店;2樓為共同工作空間;3樓為出租會議室;5樓為洗衣店;其他樓層則正在招租中。
隨著各種產業的進駐,也使大廈本身展現地區的昌盛和活力,傲然地佇立於一之橋的交叉口處。
現代與傳統融合
建築外觀的部分,設計團隊細心選用能與城市融為一體的水泥為主要建材,除基層一側的外牆為木板材質外,外觀主要為高壓蒸氣養護輕質氣泡混凝土磚(AutoclavedLightweightConcretepanels)以呈現建築立面的豐富樣貌。
9樓設有敞開式陽台,可以俯瞰城市街景。
高壓蒸氣養護輕質氣泡混凝土簡稱ALC白磚,主原料為矽砂,其材質相較於紅磚來得環保,它俱備許多優點,例如:其質地輕盈,可大幅降低建築結構體的負荷;白磚內部含有氣孔結構,可提升水密性和防火性;另外,其施工簡易且快速,而有助於節省成本,目前廣泛運用至現代建築設計中,並流行於歐美地區。
隈研吾設計團隊應用日本傳統木造工法—大和鋪設法,將ALC白磚拼貼在建築外牆上,讓傳統建築工法有了當代表情,成為街角亮眼的標記。
僅有大樓基層一側鋪設木板,並附有MAXPLANAZABU10的大樓招牌。
大和鋪設法的特點在於,將同等寬度的直立木板以彼此間隔一塊木板的方式交互重疊鋪設,呈現具有規則的凹凸表面,一般用於木造建築圍牆設計,不僅可以促進室內通風,亦能維護住宅內部隱私。
設計團隊轉換思維,將傳統實木材質替換為ALC白磚,白磚裁切為多條等寬的長型磚塊,並鋪設於建築外觀,使得原本看似單一平板的白牆,顯得生動活潑且具有流動感,此一創新外觀設計,除了營造建築美感,也能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進室內,令空間達到舒適光照與節能效果,兼顧了實用性及藝術性。
每塊ALC白磚皆切砌成等寬長條狀,凹凸的表面和波浪狀的造型,使建築外觀看起來生動活潑且具有躍動感。
感受城市躍動
新穎獨特的建築外觀位在繁華熱鬧的馬路交叉口,豐富的立體層次彷彿躍動的白琴鍵,隨時譜出城市中的進行曲,它引人注目卻也因低斂色彩毫無違和感。
「理想的建築是不會讓人感覺到它的存在,只會感覺到大自然。
」是隈研吾的設計理念。
MAXPLANAZABU10再次闡述了建築不僅是建築,而是能滿足並體貼住戶需求,且讓人感到舒適自在的細膩考量。
整體外觀展現出清新自然的節奏,讓居民在繁忙的交通中能暫緩腳步,享受這幕別致街景;欣賞熙熙攘攘的人群;聆聽呼嘯而過的車聲;眺望五光十色的城市夜景,盡情感受城市的繁華昌盛。
MAXPLANAZABU10總共有九層樓,建築總面積為942.26平方公尺。
設計師簡介
隈研吾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創辦人
1990年成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系,並於近期擔任東京大學教授及榮譽教授。
至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後,便於東京創辦事務所。
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的建築設計作品遍布20多個國家並享譽盛名,曾榮獲日本建築學會獎、自然精神木建築獎(芬蘭)和國際石材建築獎(義大利)等多項獎項肯定。
圖片提供與版權」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撰文」紀奕安
你是否還記得麥當勞餐點內,經典的紅色包裝盒上帶著滿滿微笑的熟悉身影呢?香港的梁志天設計集團(SLD)首度與全球知名連鎖快餐店麥當勞合作,攜手打造麥當勞CUBE旗艦店,將這份溫暖微笑嫁接至空間裡。
整體設計以快樂兒童餐(HappyMeal)為靈感,將包裝盒的造型與童年的快樂回憶融於店面風格。
期望讓顧客在店內用餐時,回溯到兒時迫不及待打開包裝、取出餐點及玩具時的喜悅之情。
麥當勞CUBE成都旗艦店位在成都晶融匯的一隅,占地為兩層摟。
外觀設計簡約時尚,店外招牌及燈飾同時呈現「立方」及「暖色」這兩項設計元素。
CUBE旗艦店初期展店於中國成都晶融匯和深圳歡樂海岸。
究竟在這個撓富趣味的方形盒內,富含什麼樣的巧思與創意,等待我們去發掘?就讓我們打開盒子,一探究竟吧!
麥當勞元素化作設計符號
SLD設計團隊萃取麥當勞的三大經典元素作為店面的設計符號,以拉近顧客與品牌之間的距離。
CUBE顧名思義為立方體,而「立方」為第一設計符號。
走進CUBE旗艦店內,無論桌子、椅背、牆面或牆壁裝飾,隨處皆可發現方形元素。
店內仿造快樂兒童餐的方形包裝盒造型,室內設計善用立方體及正方形,靈活運用於各個空間和結構。
處處可見的方形樣式,喚起各年齡層歡樂的回憶,提供既新穎時尚,亦能愉悅用餐的舒適空間。
店內隨出皆可以看見方形平面裝飾。
前方的平面設計將品牌標誌和餐點繪製成拍立得的照片樣式,紀錄用餐時的美好回憶。
黃色與紅色為麥當勞的標誌顏色,看到這兩種顏色搭配,是否讓你聯想起薯條美味誘人的滋味,並喚醒香氣撲鼻的記憶呢?SLD使用大量的「暖色」素材作為第二設計符號,巧妙地將麥當勞餐點內的色彩融入室內建材、家具與裝飾。
CUBE的專屬顏色包含:啡紅、青綠、暖灰等暖色系,不僅營造出品牌正面溫暖的氛圍,同時為整體空間注入活力,創造出顧客盡情享用美食之餘,亦能暫時忘卻煩憂的用餐場所。
「暖色」為第二設計符號,CUBE專屬顏色源自於麥當勞的餐點與食材,例如:漢堡、青菜、沙拉醬,皆轉化為一個個暖色系色塊,再以看似隨意的方式拼貼成店內食品樣貌。
仔細觀察店內平面裝飾、家具及燈具,不難發現快樂兒童餐的標誌性商標「隱藏的微笑」,親切的黃色微笑悄悄與周遭物品融為一體,成為第三設計符號,為空間增添趣味性及幽默感,亦帶來溫暖及歡樂。
「隱藏的微笑」為第三設計符號,SLD將麥當勞醒目的黃色「M」形商標與微笑的拱形線條融入燈具,親切的微笑不僅帶來活潑感,同時增添店內的趣味性。
成都旗艦店與深圳旗艦店
麥當勞CUBE成都旗艦店於2020年底開幕,位在成都晶融匯,共有兩層樓的占地。
外觀設計簡約清新,外牆裝設多面大型落地窗增加室內採光;店外燈飾及招牌皆為方形設計,明確展現出CUBE的設計概念。
麥當勞CUBE成都旗艦店內設有樓梯連接上下樓層,樓梯造型展現幾和美學。
室內空間設有半透明樓梯連接上下樓層,樓梯兩側皆設置霧面玻璃,內側則裝設黃色扶手,呈現明亮且具質感的立體空間。
而樓梯底部以橙色鏡面裝飾,不單增添整體時尚感,同時提升整體空間的溫度。
樓梯兩側皆裝設霧面玻璃及黃色扶手,打造兼具質感與美感的立體空間。
現代簡約的設計風格貫穿兩個樓層,簡單俐落的色塊與線條搭配,創造出簡潔大方的視覺效果。
另外,為體貼不同客群的用餐需求,運用半透明的橙啡色漸變玻璃劃分出不同用餐區域,並設置卡座、散桌區、長桌和吧檯,以供不同客群選擇。
為體貼各式客群的需求不僅設置各個樣式的座位型態,並以半透明的橙啡色漸變玻璃劃分出不同用餐區域。
若是想換個心情,不妨可以前往位於深圳歡樂海岸的麥當勞CUBE深圳旗艦店,此店附近即是深圳灣公園、購物中心、海洋館、商場等著名景點,兼具觀光休閒與商業辦公性質。
麥當勞CUBE深圳旗艦店位於著名觀光景點—深圳歡樂海岸。
附設得來速(Drive-Thru),窗口、花架及牆面擺飾皆為方形設計,展現CUBE的第一設計符號—立方。
CUBE深圳旗艦店與周遭環境結合,發揮地寬廣的優勢,設置戶外用餐區和半開放式的McCafé區域,讓顧客用餐之餘,也能享受海風的吹拂、感受環境的喧囂;另外,在用餐區、人行道和車道間精心布置綠植盆栽,讓商店融入自然元素。
麥當勞CUBE深圳旗艦店運用占地寬廣的優勢,設置半開方式的McCafé區域,試圖與周遭環境結合。
用餐區域內,融和綠色植栽、立面與暖色等元素,使空間流露出自在愜意的氣息。
由於深圳旗艦店設有得來速(Drive-Thru),SLD特別以金黃色框裝飾入口和取餐停車口的落地窗,以區分出空間位置。
在保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同時,亦承襲成都旗艦店的設計概念與元素,善用CUBE的三大設計符號,以豐富的色彩與不同大小的方塊拼接出極具麥當勞代表意象的用餐場所。
麥當勞CUBE深圳旗艦店承襲成都旗艦店的設計及元素,將CUBE的三大設計符號融入室內風格,營造出溫暖舒適的用餐空間。
建築設計師梁志天,以「現代簡約大師」著稱,在麥當勞CUBE旗艦店的設計中,以簡馭繁,簡單不花俏的風格,靈活詮釋麥當勞的品牌形象及精神,具體展現出品牌的定位,打造出活潑、溫暖、具有幽默感的樣貌;細心地考量消費者需求和用餐舒適度,貫徹麥當勞的歡樂共享精神,提供個性鮮明的空間體驗。
現代簡約風格貫串整體的設計風格,暖色系色塊與俐落的幾何圖形及搭配出簡潔大方的美感。
設計師簡介
梁志天
梁志天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創辦人
國際著名建築師、室內及產品設計師,出生於中國香港。
擁有超過30年的設計經驗,以現代設計風格見稱,善於將饒富亞洲文化及藝術元素融入其作品中。
曾15度入選AndrewMartin國際室內設計大獎,並於2015年勇奪「全球年度設計師」的殊榮。
以「設計擁有打破界限的力量」為理念,帶領團隊跨足多元領域。
2014年,他與中國內地、香港、臺灣多位著名室內設計師共同創立「深圳市創想公益基金會」,積極推動設計教育及行業發展。
圖片提供與版權」梁志天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撰文」紀奕安
由國際知名設計師TaraBernerd創立的TaraBernerd&Partners,是一間涵蓋室內設計和室內建築的室內建築公司,2002年成立以來,參與了全球各地不同的設計項目,使她成為業內最炙手可熱的設計師之一。
Tara與她的專業團隊為世界各地的餐廳、酒吧、酒店、遊艇及私人開發項目提供創意指導及室內空間規劃,建構專屬的美學。
近期,她於亞洲完成的項目包含2020年夏季開業的ZentisOsaka(PalaceHotelGroup旗下全新Zentis品牌的首個項目)、去年12月剛開業的香港灣仔TheHariHongKong等,《室內》雜誌特別邀請TaraBernerd進行專訪,請她分享事務所秉持的理念,並與讀者分享近期所完成的酒店設計概念與亮點。
TaraBernerd&Partners
TaraBernerd&Partners是由設計師TaraBernerd創立的室內建築公司。
項目遍布全球,擅長透過運用智能科技為室內空間進行規劃及設計,視每個作品為獨一無二,然而TaraBernerd&Partners在設計的過程中均會注入標誌性的風格,奢華但是親民,帶點工業風的元素,展現優雅質感,帶來獨一無二的設計體驗,團隊希望為不同空間賦予不同的意義及營造彼此的連繫。
金普頓費茲洛伊倫敦酒店大廳。
建物本身為受保護的歷史建築,設計團隊保留其大器典雅的元素,再以現代觀點重新思考空間佈局。
TaraBernerd&Partners以倫敦的貝爾格萊維亞(Belgravia)為基地,承接眾多國際知名客戶包括瑰麗酒店(RosewoodHotels&Resorts)、四季酒店(FourSeasons)、夏利里拉酒店(HarilelaHotels)及PalaceHotelCo.Ltd等設計案,其中,金普頓費茲洛伊倫敦酒店(KimptonFitzroyLondon)的翻新工程為其得意之作,設計團隊與發展商攜手合作,確保整個建築物的室內設計都能夠保留這幢二級歷史建築的原貌。
金普頓費茲洛伊倫敦酒店坐落於羅素廣場(RussellSquare)上,曾是上流社會成員的集聚地,外觀維持著維多利亞時期的設計風格,公共區域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樣貌,內部裝飾古典大器,TaraBernerd&Partners與建築師將這些富含歷史底蘊的元素保留下來,並在翻新過程中以現代思維重新詮釋佈局、動線等規劃。
面對委託案時,TaraBernerd&Partners秉持著對創作一貫的認真和熱誠,相信每一個項目都是獨一無二,其中,保留當地特色是所有設計提案中的骨幹,Tara深信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在色彩運用上多以道地風貌及城市景觀為靈感,用料方面亦盡可能就地取材,透過文化、歷史、氣候與環境氛圍的結合,勾勒出專屬當地的風格;同時,團隊也十分重視建築概念和室內空間的融合度,希望能充分展現出設計與生活美學的結合。
要判斷一間酒店是否真正成功,絕不能單靠整體外型印象,每個設計細節都是環環相扣且缺一不可,從空間運用到材料、家具選擇、色調、藝術品、燈光、氣味等,甚至是最後的修飾,皆需仔細考量;另外,如何與酒店經營團隊適切的配合,也是Tara認為在酒店設計中非常重要的關鍵,不管硬體規劃有多完善,若沒有服務人員時時刻刻關懷著住客的需求,都無法成就出一間受人愛戴的酒店。
金普頓費茲洛伊倫敦酒店客房。
不論是色調、材料或軟硬體等規劃,皆環環相扣。
從縝密的觀察中,找尋設計切入點
有鑑於團隊經常承接知名連鎖集團的設計委託案,該如何在既定的企業精神下,注入屬於TaraBernerd&Partners的元素?Tara解釋道,她會先因應各項目的先天特性來擬訂設計方針,這有助於團隊在創作上享有更高的自由度。
首先,會針對建物本身、其所在地及鎖定客群進行評估,再配合品牌定位和風格著手設計,若是為同品牌設計不同地區的酒店,除了賦予獨有的設計基因外,更需將相同的元素置入每間酒店,使它們緊密連結;以近期完成的TheHariHongKong為例,為突顯和TheHariLondon之間的連結,大廳整體設計和圖書牆的運用便營造出相互呼應的效果。
TaraBernerd&Partners的作品中,不難察覺奢華但平易近人是他們的標誌性設計風格,當中透著細膩的設計層次,以及對藝術滿滿的熱愛及精準的氛圍掌控。
位在香港灣仔的TheHariHongKong,大廳劃分成不同功能的休息區,以藍色、綠色與大地色調,和天鵝絨及羊毛厚布構成,家具風格則融合中世代主義與當代主義。
由於Tara的作品分布於世界多個城市中,歐亞地區對於酒店設計的發展趨勢與喜好有著明顯的差異,以日本為例,她觀察到日本人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在設計浴室時便參考當地人的沐浴習慣,希望能設計出更貼近當地生活習性的空間,而香港的酒店則十分注重色調調配;整體而言,不同國家地區存在著各自的建築規範,團隊會先向當地的建築師徵詢細節方面的意見,在可行的情況下盡可能滿足多方需求,並尋求機會做出突破,Tara認為這才是設計的真諦。
過去一年間因疫情影響,遠距工作成為全新的日常,無法親自審視材料的利用及實地考察,因此需要盡更多心力建立起與客戶、施作方牢不可破的合作關係;憑著團隊堅毅的精神和出色的應變能力,在這段艱難的時刻仍於全球完成了5個項目。
TheHariHongKong客房以開放式手法設計,香港的高樓大廈透過玻璃窗映入眼簾。
聚焦設計美學-ZentisOsaka
TaraBernerd&Partners去年於日本大阪完成了PalaceHotelGroup旗下全新Zentis品牌的首個項目-ZentisOsaka。
Tara表示,她小時候在亞洲度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期間曾造訪過日本數次,一直憧憬著有機會在當地工作,ZentisOsaka是她在日本的首個作品,期待為講究設計及時尚潮流的客人帶來更優質的精選酒店。
選址於大阪市中心,目標成為繁華城市中的綠洲,鬧中取靜,營造出家的溫馨感;大阪最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她蘊藏豐厚的歷史脈絡,同時充滿著現代都市魅力,Tara與團隊以低調奢華卻不失優雅氣派的概念作為ZentisOsaka的設計基因,提供旅客悠閒又賓至如歸的感受。
休息區一景。
講究設計感與時尚氛圍,並適度引入外部蔥綠。
啟發自建築概念的石梯是空間的亮點,極具雕塑性。
大廳開闊不拘束,語彙簡約俐落,啟發自建築設計的石梯更是亮點所在,從外型到材質皆充滿著雕塑性,加上落地玻璃的設計,將外部熙來攘往的市容景觀引入室內,動靜之間更添層次,而地下空間則以內外無接縫的手法打造,Tara精心設計一個以玻璃包圍的雙面壁爐,拉近住客與戶外綠色花園的距離。
2樓的酒廊別具魅力,挑高的環境以藍色和芥末黃色調捎來柔和感受,並與外露的磚材、橫梁及Crittall鋼窗相映成趣,吧檯則延續了地下石梯的建築風格,由當地採購而來的磁磚製成,也肩負分隔酒廊和餐廳兩個空間的功能;藍色色調延伸至餐廳,地磚圖騰和特色書架則形塑出具變化的視覺效果。
Tara提到,ZentisOsaka最大的挑戰在於酒店各個角落、不同大小空間的運用,有趣的是,團隊將客房想像成傳統日式便當,將有限的面積巧妙地劃分成多個獨立卻相連的區域,創造既具功能性又舒適的環境;沿用大廳的清新色調,同時注入些許溫暖顏色,再妝點出自日本藝術家之手的傳統藝術品,藉此向大阪這個洋溢著活力的城市致敬。
ZentisOsaka注入不少屬於當地的設計特色,例如於滋賀縣製作的床頭櫃、靈感來自日本書法的壁紙裝置,及出自當地藝術家的當代作品等。
資料及圖片提供」TaraBernerd&Partners、PURPLE
採訪」陳映蓁
VanB為一棟創新的智能住宅,位於德國慕尼黑的Infanterie街,毗鄰創意區(Kreativquartier),由荷蘭的UNStudio建築事務所設計。
VanB住宅兼顧辦公及居住的功能,位於德國慕尼黑。
住宅周遭設有汽車及自行車停靠區。
在城市人口日漸稠密的趨勢下,都市住宅的室內空間逐漸縮小,UNStudio打破人們對智能住宅既有的框架,不再只是將物聯網及人工智慧技術與建築設計結合,而是靈活運用居家空間,在環境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打造兼具美感及實用性質的智能住宅,使室內空間的價值和功能發揮最大效益,改善原有的建築空間限制。
為了加強公寓與鄰里社區的連結,從1樓到5樓外側皆設置大型凸面窗和陽台,將內部空間向外延展,營造出三維空間。
智能靈活 隨心所欲
建築設計師BenvanBerkel以創造出具有靈活性空間的住宅為設計理念,運用可調整式隔間和嵌入式家具模組系統,來因應住戶的居住需求和變化。
住宅的屋頂花園不單具有為建築降溫的功能,也供所有居民使用。
UNStudio留存及續用原建築的地基和基礎構造,達到節省建材資源,且有利加速施工過程。
VanB住宅不同於傳統建築設計,為滿足不同地區的人口和居住群體的需求,規劃各種類型與大小的住戶型態,例如:設有1至3間房間的公寓、帶有畫廊的閣樓,以及裝設屋頂的公寓。
在室內不僅可觀賞180度的窗景,亦能優化公寓的日照採光,維護住戶的隱私性。
為了使室內空間更具有彈性,設計團隊開發一項智能系統,並連接每個嵌入式模組,以便屋主從九個基本模組中挑選自己所需,並進行配置,在短時間內,即可布置出自己的理想天地。
由於建築成為一個能夠隨心變形的智能空間,任由住戶施展魔法,變換成各種型態樣貌,更可提高居住環境的適應性、生活品質和舒適度;落實UNStudio對於未來建築樣貌的期許:著重於生活質量,而非生活尺度。
室內空間寬敞明亮,家具擺設也一應俱全,打造方便舒適的居家生活。
打造城市新生活
雖然自2020年起新冠肺炎(COVID19)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影響擴及部分住宅市場,卻也凸顯出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以及社區發展的重要性,這也成為VanB住宅的設計核心之一,因此建築內部設置多樣類型的公共空間,包括:屋頂花園、廚房休息區、健身露臺、自行車維修站、汽車及自行車共享服務中心,確保社區生活的多元性。
VanB住宅的特色在於智能靈活,住戶能夠自由搭配嵌入式家具模組,隨心打造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同時,VanB住宅也建構出一幅擁有共享經濟的建築願景,不單規劃出多功能性質的居家環境,以因應現代人們的生活型態;並透過建築立面設置凸窗和陽台,破除居室的封閉感,讓人身在室內仍可關注環境動態,加強居民與社區的緊密連結,打造出具有溫度的城市新生活。
VanB住宅已於2021年4月開始建造,預計於2022年的2月底左右完成建築外觀。
圖片提供與版權」UNStudio建築師事務所
視覺效果圖」bloomimages
撰文」紀奕安
普立茲克建築獎(The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不僅是「全球建築領域的最高榮譽」,也是觀察當今重要議題的入口。
2021年3月16日,法國建築師安妮.拉卡頓(AnneLacaton)與讓-菲力浦.瓦薩爾(Jean-PhilippeVassal)榮獲2021年度普立茲克建築獎。
費雷角之家(法國費雷角,1998年)。
攝影」拉卡頓-瓦薩爾建築事務所。
30年以來,拉卡頓與瓦薩爾堅信「建築並不僅僅是建築」,他們尊重原有的建築結構,透過增建及擴建的方式,並細心選用環保與經濟兼具的建材,設計理念重視居民福祉及空間使用的充裕感,致力打造可持續建築。
波爾多住宅(法國波爾多,1999年)。
秉持「永不拆毀」的戒律
瓦薩爾曾前往西非的尼日共和國(RépubliqueduNiger)從事城市規劃,當時在法國波爾多蒙田大學攻讀城市規劃碩士學位的拉卡頓,經常赴往尼日探望瓦薩爾。
尼日位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區域,為現行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由於當地長期動亂,加上氣候環境惡劣,導致國家資源匱乏。
不過,拉卡頓與瓦薩爾卻被當地的沙漠美景、人民慷慨樂觀的態度和充滿詩意的創造力深深吸引,他們也視此國家作為人生中第二個建築學校。
南特國立高等建築學院(法國南特,2009)。
拉卡頓與瓦薩爾在尼日首都尼阿美(Niamey)使用當地的灌木叢來建造一座草棚,展開兩人的第一個合作項目。
由於建材具有耐熱耐旱特性,即使在竣工的兩年後,草棚任憑沙漠強風吹襲依然屹立不倒。
他們受到尼日人生活態度和當地資源稀缺的啟發,立誓日後建築職涯裡,但凡能挽救的建築絕不拆毀,並且盡力延長其持續性,這也成為他們往後的設計戒律—永不拆毀。
53套低層公寓(法國聖納澤爾,2011年)。
透析現有資源 開啟新與舊的對話
縱觀拉卡頓與瓦薩爾作品,一如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里茲克所言「他們的目標就是透過自身工作,展現謙遜的力量,並且實現新與舊之間的對話,以此服務人類生活,拓寬建築疆界。
」
大公園G、H、I座大樓530套公寓(法國波爾多,2017年)。
拉卡頓與瓦薩爾悉知建築的空間和材料,深入探索原有事物的價值並且善加利用,以改造提升替代拆毀重建,賦予現有資源蛻變重生的機會。
同時,他們也將自身的創作熱情和創新觀點注入設計裡,建構出兼具美感與務實的建築,其作品橫跨多元領域,包含:住宅、文化、教育和商業建築。
多功能劇場(法國裡爾,2013年)。
究竟拉卡頓與瓦薩爾是如何運用清晰的邏輯和堅毅的信念來實踐心中的理想?透過以下3項知名作品,讓我們一探兩位建築師以改造取代拆毀,富含細膩人文關懷以及謙遜包容的設計精神。
綠建築實踐
拉達匹住宅LatapieHouse(法國弗盧瓦拉克,1993年)
拉達匹住宅改造期間的施工樣貌。
拉卡頓與瓦薩爾皆曾經研究過植物園的溫室,植物脆弱且優美的特質,在光照下的通透之美,不僅擄獲她們的目光,也讀進了兩人的內心。
在拉達匹住宅(LatapieHouse)她們以綠建築思考,利用增設的冬季花園與陽台,在有限的預算裡擴大了居住空間體感,讓居民能夠親近自然同時達到住宅節能目的。
拉卡頓和瓦薩爾應用溫室技術,在房屋背面向東處設置可伸縮的透明聚碳酸酯板,以擴大居民的活動空間,同時達到節約及美觀的效果。
透過部分改造建築外觀,使原本單調老舊的社會住宅,翻新為清新明亮的樣貌,為空間增添生氣盎然的氣息。
住宅周遭種植植物,除了有效美化居住環境,也能達到調節室內微氣候的效果。
此外,在房屋背面向東處設置可伸縮的透明聚碳酸酯板,拓增住宅的公共空間並且令自然光線穿透入內,使氣流暢通怡人,輕巧地改善了居住品質,也提供居民健康舒適的生活空間。
體貼的人文關懷
普雷特大樓100套公寓Transformationof100Units,TourBoislePrêtre(法國巴黎,2011年)
普雷特大樓100套公寓(法國巴黎,2011年)
在二戰結束後,住房需求大幅增加,法國政府在郊區興建大量的社會住宅,普雷特大樓即為其中之一。
這座建築始建於1960年初期,是一棟擁有96套公寓的17層大樓,因年久失修,且建築設備急需升級,拉卡頓和瓦薩爾與弗雷德里克.德魯沃聯手為它進行改造。
在靠近陽台處裝設落地窗,不僅可以引入日光,一覽窗外美景;亦可讓室內空間與視覺向外延伸,營造寬敞明亮的居家生活。
在新計劃中,拆除了原有的混凝土外牆,並且裝設多處大片落地窗,讓建築輪廓向外延伸,換來明亮開闊的室內空間,使居住感受更加開放。
此外,主張以改造取代全然拆除的作法,不但充分考量了住戶的生活難題,讓住戶無需憂心沉重經濟負擔,得以維持穩定生活,改造後普雷特大樓不僅煥然一新,不再沉舊,也展現了設計者細膩入微的思考與人文關懷。
更自由的空間運用
當代創作展場,東京宮二期SiteforContemporaryCreation,Phase2,PalaisdeTokyo(法國巴黎,2012年)
當代創作展場,東京宮二期(法國巴黎,2012年)。
巴黎東京宮原本是為了1942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所建造的博物館,竣工於1937年,2002年起,拉卡頓和瓦薩爾耗費10年時間修復建築內部空間。
在新方案裡,博物館的室內面積增加20,000平方公尺,部分是新闢的地下空間。
兩位設計師打破展場模式既有的框架,牆面、鋼桁架及柱子展現建築原有的樣貌,讓空間的使用性更加寬敞自由;同時,明與暗的空間相接,增加了視覺上的豐富性,也增添光影交織的美感。
室內設計跳脫許多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常用的純淨白立方型態,反而以大量的未完成空間予以「留白」,增加展場日後使用的靈活性。
此外,展場內部不規劃制式的動線引導,因此每個空間都可以提供藝術家、策展人與展覽主題盡情發揮,參觀者也能自由地穿梭在明暗交織的環境裡,沉浸於無限想像的藝術體驗。
地下空間。
除了上述作品,拉卡頓和瓦薩爾的知名作品還包括:費雷角之家(法國費雷角,1998年);CitéManifeste的14座社會住宅(法國米盧斯,2005年);波爾多科學技術大學(法國波爾多,2008年);53套低層公寓(法國聖納澤爾,2011年);多功能劇場(法國裡爾,2013年),烏爾克-饒勒斯大學的學生宿舍和社會住宅(法國巴黎,2013年);位於內珀特花園、包含59套公寓的社會住宅開發項目(法國米盧斯,2014至2015年);以及謝納堡住宅和辦公樓(瑞士日內瓦,2020年),作品展現了兩人對於生態環境變遷、社會困境以及經濟發展的關懷,用開放自由、務實與理想並存的特質實現了建築的民主精神,他們體貼考究、觀察入微、謙遜包容的設計思考不僅深獲肯定,同時對社會帶來影響與貢獻,也對年輕世代的建築師帶來深刻啟發。
設計師簡介
安妮.拉卡頓(AnneLacaton) 法國建築師、教育家
讓-菲力浦.瓦薩爾(Jean-PhilippeVassal) 法國建築師、學者
安妮.拉卡頓與讓-菲力浦.瓦薩爾相識於法國波爾多國立高等建築與景觀學校,於1987年在巴黎共同成立拉卡頓和瓦薩爾建築事務所(Lacaton&Vassal),並獲得2016年里斯本建築三年展終身成就獎;憑藉法國波爾多大公園G、H、I座大樓530套公寓改造項目,榮獲2019年當代建築歐洲聯-密斯.凡.德羅獎。
兩人曾共同在義大利阿爾蓋羅的薩薩里大學、法國東京宮PavilionNeuizeOBC研究室、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亦聯名出版《自由空間》、《事件。
使用自由》、《PLUS:大規模住房開發,一個絕佳案例》和《明天會更好》等作品。
圖片提供與版權」The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
攝影」PhilippeRuault
撰文」紀奕安
KardinalNikolausCusanus學院坐落於義大利南蒂羅爾省的布雷薩諾內,校名取自15世紀聖羅馬帝國的神學家—庫薩的尼各老,委由義大利MoDusArchitects建築事務所運用精細的設計策略,為這座學院進行整修及增建。
主樓Haupthaus 的東側。
布雷薩諾內為義大利北部最古老的城鎮,到處皆可看見中世紀建築。
原先由義大利知名建築師OthmarBarth所設計的Cusanus學院,用磚塊與水泥赤裸展現於建築立面,佇立在充滿歷史氣息的古鎮中顯得格外新穎,它也是首座受到義大利波爾察諾省歷史保護委員會保護的現代建築,同時被認為是OthmarBarth的代表作。
PaulNorzHaus與Haupthaus的東南側,Haupthaus的建築結構由3個四方形組成,構成梯形。
MoDusArchitects團隊承接此一極具挑戰性的任務,在大量研究該項目的相關文件後,謹慎地拿捏建材、構造與技術之間的平衡,讓研討會場地與住宿規劃能延續學院經典語彙,打破今昔疆界。
Haupthaus的南面,外觀露骨的水泥與磚牆,在充滿歷史氣息的古鎮中,顯得格外大膽新穎。
Cusanus學院由3棟大樓組成,分別是PaulNorzHaus、Mühlhaus與Haupthaus。
Haupthaus為主樓,其建築結構融合幾何元素,由3個朝南敞開的四方形所組成,構成醒目的梯形外觀。
大樓內部連結悠長通道,從結構、表面、開口與格局,都呼應著簡潔素雅的建築語彙。
位在夾層樓的會議室面向Haupthaus的大廳敞開,內部為挑高的穹頂空間。
在新的改造中,MoDusArchitects強調學院與城市環境的融合,以秩序性的建築群與公眾空間,為校園與社區建立連結,在不破壞學院建築原貌的條件下,保留原有的混凝土框架結構、磚牆、鋪石,同時運用自然光照及素簡建材,維繫它莊嚴和諧的美感。
主樓新設的南北軸線,串聯Haupthaus的大門入口與食堂。
位在Haupthaus1樓的會議室作為改造核心,MoDusArchitect將1樓的建築軸線改為南北軸,化解空間的位處建築角落的態勢,同時讓Haupthaus的大門入口能與食堂相連。
悠長的連接通道則引加入許多新元素,例如:咖啡廳、兩側入口處、休閒座區以及研討室,寬敞的走廊不僅是動線要道,也體現此設計方案的目標:在尊重建築構造的邏輯下,營造更加友善的校園環境。
Haupthaus的大廳內部的悠長通道。
此外,新方案也整合原有的附屬建築與新增的地下空間,在兩者之間強化垂直連結。
Haupthaus的半地下層原為俱樂部,改造為研討室並且比鄰增建的大型會議廳,動線路徑的流暢,更加方便各種規模的研討會運用。
研討室位在Haupthaus地下半層,且鄰近MoDusArchitects增建的大型會議廳。
而會議室位置也順勢界定了天井範圍,將原本曖昧的屋頂平台場域轉化為新公共廣場。
臥室主要設置在PaulNorzHaus、Mühlhaus與Haupthaus的上層,房間共可容納96位客人,55間各式尺度的客房運用色彩進行分區。
研討室內部沿襲會議室的水泥結構,展現簡潔明亮的幾何空間。
改造後的Cusanus學院,建築風格承襲了文藝復興時期重視的和諧之美,其精緻的語法結構,在傳統與創新交互碰撞下,仍堅守平衡、幾何、美感與比例等經典元素,讓建築在時光長河裡依然流露著素雅沉靜,同時也展現了不失新穎的美感。
位在PaulNorzHaus的其中一間新客房,PaulNorzHaus的房間區分色為藍色。
圖片提供與版權」MoDusArchitects
攝影師」©GustavWilleit
撰文」紀奕安
葡萄牙建築大師阿爾瓦羅‧西薩(ÁlvaroSiza)作品以簡潔細歛的建築語彙、精巧光影運用,以及親合地貌環境、文化的設計核心,成為公認的經典,曾獲1992年普立茲克建築獎、2002年金獅獎及2012年金獅終生成就獎,對許多建築專業人士而言,西薩作品巡禮更是一生必訪的行程。
1933年出生於葡萄牙北部,西薩對於雕塑藝術充滿濃厚興趣,在一次巴塞隆納之旅中受到高第建築作品感動,最終選擇就讀波多大學建築系,開始他的建築之路。
阿爾瓦羅‧西薩(ÁlvaroSiza)
西薩的建築風格在1963年完成的第一件葡萄牙海邊茶屋作品即稍顯端倪,建築隱身礁石之中,隨著坡度緩緩向下延伸,空間注重採光及室內外連結,並將當地傳統建築材料及工法融合空間之中。
這些手法在後續作品中愈加純熟並精煉,以機能為前提,剔除不必要的裝飾,使每一個形狀、細節都有其原由,普立茲克建築獎評審評語中便盛讚西薩「每個線條與彎曲的設置都來自充分的技巧與把握」。
儘管早已舉世聞名,西薩的建築卻在近20年才首度踏入亞洲,2009 年在台玻集團總裁暨台豐高爾夫俱樂部董事長林伯實與徐莉玲夫妻親自遠赴葡萄牙力邀下,與長年合作夥伴卡洛斯‧卡斯達內拉(CarlosCastanheira)到訪台灣,為成立40餘年的台豐高爾夫俱樂部重新擘畫「西薩會所」、「嘉卿會所」,以及台玻創辨人林玉嘉、林蔡卿卿夫妻位於新北金山區的私人紀念墓園,更預計近年於球場內新增茶屋、警衛室等設施,使球場整體成為一件完整的西薩建築,為台灣蒐藏更多國際建築大師作品。
本次《室內interior》雜誌與台豐高爾夫俱樂部、學學課程合作,實地拜訪已完成的兩座會所,並參與學學舉辦的ÁlvaroSiza建築巡旅課程,深入紀錄西薩近年於台灣完成的作品。
西薩會所
西薩會所位於入口車道旁,外觀為清水模材質。
於2014年與何侯設計合作完成西薩會所,主要作為一般會員接待、更衣休憩、咖啡廳、工作區域使用。
建築鄰近入口,西薩特意在動線起始處設置四層樓高如城堡般的量體,清水模外觀在第一眼即給予觀者強烈印象,後續沿車道設置一道60米長的厚實清水模牆面,作為情緒沉澱、轉換空間,引導參訪者動線,車輛可以停放至B3停車場,人行則經過轉彎處抵達入口階梯。
何侯設計的侯貞夙建築師說明,會館外觀偏向理性,西薩便於門口轉角點綴植栽添入生意,並親自設計入口形象藝術品,量體形狀與對側設計選物店呼應,達到視覺平衡,特殊的古銅色鍍釉手工磁磚映照藍天與中央樹木,抽象弧線呈現高爾夫球打擊時飛越的樣貌,成為台豐高爾夫俱樂部的企業識別標誌。
觀景輕食廳面朝練習場,訪客可透過玻璃與球友互動。
轉個彎抵達會館入口,也是西薩的作品特色,透過身體動作提醒參訪者空間的轉換。
接待處的實牆與低天花板加強大廳落地窗與挑高的開放感,深灰色石材傳遞沉穩氛圍,並將地坪材質延伸至壁面,俐落地分割出上下半部。
所有桌椅、櫃體、燈具皆出自西薩之手,呈現整齊的水平層次。
此外,光線亦為西薩相當在乎的細節,除了大面開窗引入自然光源外,均以間接照明為主,少有筒燈、崁燈等設置,並將空調出風口隱藏於天花四邊的縫槽內,維持天花板純淨。
動線自大廳處區分為二,會員下樓至B1的更衣室換裝準備,訪客或親友可至一旁的觀景輕食廳等待、享用餐點。
大面落地窗使用台玻製的複層玻璃,中央真空設計可阻絕熱能,留下明亮日光與綠地美景。
身處西薩作品中,每一步都有不同風景,侯貞夙建築師分享,西薩發想設計時會先做出多種尺度的等比例模型,方便觀察室內空間,以立體方式發想設計,使他能精準掌握動線、端景、光影的變化,構築出一件件令人傾服的經典。
西薩會所接待大廳,家具皆為西薩親自設計。
嘉卿會所
2020年10月新啟用的嘉卿會所,與廖嘉舜建築師團隊合作,會所主要服務尊榮會員,將接待大廳、宴會廳與露天廣場、超跑俱樂部、Albatross西餐廳等主要空間和停車場、更衣間、廚房等機能空間做出垂直區劃,安排不同人員的複雜動線。
外觀使用白色塗料,連接地面處則使用灰色石材,呈現整齊視覺水平。
建築倚果嶺邊緣向外生長,自球場可見三層樓的龐大建築,另一面則為一層樓溫順地匍匐大地。
建築造型突顯西薩以機能為主的設計風格,由四個量體連接而成,藉由不同角度、動線的巧妙安排,創造一幅幅自然美景,以及數個可供駐足欣賞風景的廊道與平台。
嘉卿會所外觀使用白色塗料,銜接地面處則為深灰色。
入口處為高爾夫球車出發站,以球場常見的鳥類飛翔形象作為靈感。
進入室內,設計主軸與西薩會所相同,線條簡潔乾淨,透過落地窗大量引入日光及果嶺風景,強調室內與環境的互動,石材地坪及木質家具則選擇暖色系材質呈現輕盈視覺。
接待處連接餐廳,西薩特別在此設置酒窖,長盒狀的空間除方便工作動線外,上方脫開設計型塑量體感,避免切割空間。
宴會廳則刻意壓低牆緣天花,框畫出窗外景觀,並襯托出中央紅毯的重要性。
西薩對於結構的巧妙安排更令人驚嘆,或許來自他對於雕塑的熱愛,空間中許多結構的運用都突破人們的認知,如提供超跑會員展示愛車的超跑俱樂部,僅靠一根150米的大樑便撐起寬大的平頂,形成完全無柱的空間。
樓梯也呈現如雕塑般的美感,轉彎處特別挖空的設計讓光線自然地流入,保留在行走間仍能望見窗外美景的巧思。
身處B1特別能感受西薩對於採光的純熟運用,接待處透過嘉卿會館特有的兩座半室外水池借光,停車場則以露天的車道入口及中央採光井引入風與日光,完全感受不到地下會有的悶熱陰暗。
扶手上下保留縫隙,使光線與視覺不受隔擋。
西薩作品從不以華美著稱,卻能呈現出講究且高雅的氣質,廖嘉舜建築師提到,西薩非常注重每個細節,小至窗緣防水用的矽利康,仍要求必須隱藏在玻璃下方,避免年久發黃時破壞整體美感。
此外,西薩從不刻意極簡,而是尊重構造與事物本質,應當存在便不額外修飾,亦不設置多餘之物,使建築依靠結構、材質、細節傳頌真實之美,一如西薩的名言,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堅持:「設計師並不發明事物,他們只是轉化真實。
」
嘉卿會所尊榮會員接待大廳及Albatross西餐廳。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豐高爾夫俱樂部、學學課程
撰文」林慧慈
義大利菲諾港(Portofino)是個資源豐富的小漁港,在丘陵與海之間整齊排列色彩鮮明的房屋;鎮內散落多座歷史遺跡;各式精品、畫廊和餐廳遍布大街小巷;獨特的地理環境亦可潛水、健行及欣賞海灘景色,迷人的小鎮風光吸引各地人潮搭乘遊艇前來享受奢華的度假之旅。
菲諾港位在義大利西北側,早期為漁村,自1950年開始轉型為現今的渡假勝地。
色彩繽紛的房屋與周遭絡繹不絕的船隻為港口帶來活力。
而BelmondSplendidoMare酒店(SplendidoMare,ABelmondHotel,Portofino)就坐落於這個風光旖旎的小鎮,法國Festen建築設計事務所全面翻新SplendidoMare,設計融合現代元素與當地特色,充分展現出菲諾港雋永經典的美感,這是全球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收購後首家改造升級的酒店。
BelmondSplendidoMare酒店坐落於菲諾港,經過法國Festen建築設計事務所全面翻新,將充分展現當地風情和創新設計,讓入住者能周遭環境及歷史建立深刻連結。
展現漁村繽紛活力的色彩
菲諾港擁有美麗的海景,過去主要靠漁業為生,Festen將酒店設計與周邊的環境歷史連結,匯集小鎮的航海元素裝潢室內空間。
BelmondSplendidoMare酒店共有14間客房和套房,房內設計巧妙結合傳統義大利漁船和帆船的裝飾風格,選用本地手工塗刷的天然原木營造樸實愜意的氣息。
酒店內的室內裝潢融入航海元素,多選用當地手工塗刷的天然原木打造。
床頭櫃上設有航海羅盤,呼應設計主題。
床頭板上有不同的繩索圖案,由法國著名紡織設計師VéroniquedeSoultrait精細的手工編織而成。
仔細觀察玻璃器皿、陶器和客房鑰匙,可發現BelmondSplendidoMare酒店的標誌—航海繩結。
床頭板由法國著名紡織設計師VéroniquedeSoultrait手工編織,附有繩索的圖樣。
前往餐廳,地面鋪砌的7,000塊和紅色地磚皆由利古里亞的工匠製成,呈現海浪起伏波動的意象。
整體設計的主題統一,各種元素的組合搭配讓人仿如置身漁船,準備展開航海之旅。
白牆搭配原木的簡約設計,流露舒適自然的度假氛圍。
斑斕的色彩不僅點綴義地大利西北側的利古里亞海岸,為沿岸住宅注入鮮活氣息;Festen選用漁村內建築的傳統色彩:琥珀色、陶土紅色和海綠色,妝點酒店的拱門和天花板,柔和的色調搭配展現港灣的熱情與和諧。
鎮上的聖喬治教堂(ChiesadiSanGiorgio)始建於12世紀,為羅馬式建築風格;而酒店內的木地板設計則向聖喬治教堂致敬。
酒店內的拱門和天花板漆上漁村內傳統的色彩,展現地中海的熱情與和諧之美。
向當地人文歷史致敬
1950年菲諾港正值產業轉型,觀光業取代小鎮歷史悠久的傳統漁業;同年,義大利設計產業在全球大放異彩。
酒店內擺設1950年代摩登復古的義大利家具,向菲諾港與義大利設計在這個時代的發展獻上敬意。
PaoloBuffa和GioPonti打造的果木扶椅,重現50年代座椅的經典風格。
每間客房均陳設各式古董擺飾,PaoloBuffa和GioPonti共同打造的果木扶手椅,流線型設計與幾何圖形充分展現50年代座椅的經典風格;UlrichGuglielmo設計的核桃木座椅,既樸實簡約又不失俏皮感;OscarTorlasco的檯燈底座線條流暢,搭配典雅的燈罩及柔和的顏色,營造出懷舊溫暖的氛圍。
UlrichGuglielmo設計的核桃木座椅。
其中一間套房以活耀於50年代的美國傳奇影星愛娃嘉德納(AvaGardner)為設計靈感,1954年拍攝《赤足天使》(TheBarefootContessa)的期間,愛娃曾是BelmondSplendidoMare酒店的常客。
OscarTorlasco設計的檯燈優雅時尚,溫暖的色調營造復古風格。
為了讓前來住宿的賓客能充分感受當地風情,客房名稱與航海文化相關,以自然風光與船隻的名稱及結構命名;酒店裝潢擺飾的各個細節皆與當地人文歷史交融,家具與素材均使用當地的手工精品,在復古元素和當代設計的交織下,為空間帶來層次與趣味性。
Festen現代元素與復古設計結合,浴室選用卡拉拉大理石裝潢,搭配牆面橘色與白色相間的磁磚,增加視覺上的豐富性。
別致設計 重啟熱情
隨著酒店裝潢翻新,Festen亦邀請深受Vogue與LVMH集團青睞的新銳設計師ArthurArbesser為酒店設計新制服。
Arbesser出身於維也納,其設計風格深受文化傳承與歷史城市的建築啟發,他的作品以大膽的設計聞名,善用色彩組合、錯位幾何圖形與繪畫格調印花布等元素。
ArthurArbesser為米蘭的新銳設計師,其設計風格大膽獨創,備受全球時尚界矚目。
Arbesser保留50年代簡約優雅的的時裝風格,並加入幾何印花與航海等元素,為BelmondSplendidoMare酒店的新制服注入當地風情,展現隨性而精緻的美感。
Arthur為BelmondSplendidoMare酒店設計的新制服,結合復古元素與當地特色,展現優雅大方的美感。
雖然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重新開幕日從原本的2021年4月延至2021年5月1日,BelmondSplendidoMare酒店接待國際旅人的熱情絲毫未減,並期望入住的賓客能自在地徜徉在自然風光與別致設計中,盡情享受度假之旅。
BelmondSplendidoMare酒店預計於2021年5月1日重新開幕。
圖片提供」PetriePR
攝影師」StuartCantor
撰文」紀奕安
「2021台灣設計展」4月28日宣布將於10月1日至17日在嘉義市登場,以嘉義文創園區、製材所及嘉義舊監獄為3大展區,並串連嘉義美術館、嘉義火車站、嘉義願景館、車庫園區等,展場位於嘉義市的「文化新絲路」上,過去是嘉義阿里山林業產業發展的交通要道,本次將以台灣設計展作為設計導入之金鑰,開啟嘉義城市設計能量,重新演繹這條文化絲路。
此外,今年將首次結合百年歷史的阿里山林鐵本線作為交通接駁,讓民眾體會不一樣的設計展,歡迎民眾前往參觀,感受嘉義設計加值後的城市魅力。
嘉義文創園區
引燃嘉義熱情
台灣設計展今年將邁入第19年,是第一次在嘉義市舉辦,展區涵蓋文化部、交通部、法務部,以及農委會轄管的場域空間。
另一個亮點是展場將首度有接駁火車串聯,以百年歷史的阿里山林鐵本線從嘉義火車站出發到北門車站,讓民眾用過去林業運輸的方式參觀設計展。
本次台灣設計展,經濟部也啟動了設計歸故里方案,號召嘉義市在地創意人士與其他領域專家共創,例如出生於嘉義市的知名媒體人王偉忠,奇想創造創辦人謝榮雅等,期許以嘉義在地化的角度,共同打造屬於嘉義最在地的設計展。
相信藉由這次策展,讓更多居住嘉義或出身嘉義而在外打拼的創意人、設計師,再次引燃對故鄉的熱情。
嘉義製材所車庫園區
嘉義舊監獄
展現設計風土人物
為展現嘉義地方產業的設計能量,經濟部自2020年起與嘉義市政府聯手推動設計輔導,以台灣設計研究院為平台,帶領跨設計領域的D-Team夥伴,從美學、設計創新、品牌包裝、產品開發、場域活動到企業永續經營策略等面向協助企業,相關輔導成果都將於2021台灣設計展呈現。
例如嘉義市百年糕餅店「新台灣餅舖」開發的「嘉」餅,融合阿里山日出、噴水圓環、火雞肉飯及七虎少棒等嘉義意象於餅中,讓好滋味與好風景可如影隨形;又如協助台灣花磚博物館空間改造、品牌識別及開發3D花磚商品,讓花磚有新的應用、老房子更有時尚感;以及嘉友電子開發專為手機直播、影片創作的無線麥克風,讓使用者可輕鬆加入直播主行列;還有,輔導勤億蛋品、統百食品等企業之品牌與包裝設計優化。
另外,今年台灣設計展也會打造嘉義市環保示範夜市,讓民眾白天看展覽、晚上品味有設計感的夜市。
「2021台灣設計展」在嘉義,將展現中央與地方資源整合成果,呈現用設計點亮嘉義文化新絲路的新面貌!
嘉義地方產業設計輔導結果,將於台灣設計展展出。
2021台灣設計展
時間」2021年10月1日至17日
地點」嘉義文創園區、製材所及嘉義舊監獄等3大展區,並串聯嘉義美術館、嘉義火車站、嘉義願景館、車庫園區、嘉義博物館、檜意森活村、嘉義公園等。
經濟部林全能次長、嘉義市政府黃敏惠市長於 4月28日共同召開簽約記者會。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由日本東京森美術館(MoriArtMuseum)館長片岡真實(MamiKataoka)策劃,為國際知名藝術家塩田千春(ShiotaChiharu)創作生涯至今最大型且全面性的展覽,包含數件大型裝置,另有雕塑、行為藝術錄像、攝影、素描以及舞台設計及其相關圖稿等,邀請觀眾細細體驗藝術家25年來超過100件觸動人心的創作。
塩田千春《不確定的旅程》。
攝影」林冠名
不在中的存在
塩田的作品以具現無形的回憶、焦慮、幻夢、寂靜而著稱,她探詢普世問題如身分認同、界線、與存在等,觸動觀者深層的情感,使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皆為之著迷。
本次展覽以她最為人所知,無數細線纏繞空間或物件的大型裝置為節點,企圖牽引觀者穿越無以名狀的雜緒念想,在她織羅出的維度中展開身心靈的旅程。
展覽由一艘艘懸吊半空中、以白線細密纏繞的船列所組成的《去向何方?》(Wherearewegoing?,2017/2021)揭開序幕,導引觀者踏上探索的路途;《不確定的旅程》(UncertainJourney,2016/2021)則以滿佈300平方公尺空間、糾纏交織的紅線表現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狀態,映照出藝術家內心世界;《靜默中》(InSilence,2002/2021)來自於藝術家童年記憶中一場大火後棄置現場的焦黑鋼琴,千絲萬縷的黑線串起寂靜卻清晰的記憶與感受;《集聚─找尋目的地》(Accumulation—SearchingfortheDestination,2014/2021),以紅線懸置空中、層疊遞進的大量行李箱,遙想人們懷抱著什麼生活想望而遠走他方?
塩田千春《去向何方?》。
攝影」林冠名
此展覽可說是塩田長期藝術生涯所探索命題「不在中的存在」(presenceinabsence)之縮影,她不斷使那些不具物理存在,卻在在引動生命的事物和能量無所遁形,展覽副標「顫動的靈魂」即直指藝術家所希冀傳達,這份難以言喻卻洶湧的感受。
塩田的作品與本質、普世概念的深刻連結,及其引發共鳴的特性,提供一股探問這個世界的重要力量,伴隨我們在生命旅程中找到自己的解答。
創作與生命經驗連結
展覽伊始呈現塩田一路走來的創作生涯,透過紀錄照片及影片,追溯她如何橫跨繪畫、行為與裝置藝術,進而發展成多方位的創作者。
在澳洲大學作交換學生期間,她首次用身體投入行為表演創作《成為畫》(BecomingPainting,1994),用畫布裹住身體並淋上紅色的瓷漆,自講究技巧的窠臼中獲得解放。
行為藝術/裝置作品《從DNA到DNA》(FromDNAtoDNA,1994)是她首度用線嘗試跳脫二維空間的創作,則為使她感到蛻變重生的轉捩點。
塩田千春《集聚—找尋目的地》。
攝影」林冠名
塩田前往德國學習後,進一步嘗試身體表演的多種表現形式,行為藝術表演《嘗試.回家》(TryandGoHome,1997)中,她赤身爬上斜坡面掘出的洞穴,滾落再爬上去,同時懷想遠方的故鄉,將無法回家的困境與自身不確定的存在,投射到作品中;《浴室》(Bathroom,1999)是她第一件採用錄像呈現的行為藝術作品,藉由浴缸中滿是污泥的身體,表達「即便清洗也無法抹去的皮膚記憶」。
塩田的藝術實踐始終與其自身生命經驗緊密扣合,捕捉身體感知與心理狀態的隱微牽動,以其細膩感性的體察遊走於創作媒材的邊界。
移居德國第三年,她以「皮膚」作為自我身分認同的象徵,而後在部分作品中她將衣物比擬為第二層皮膚,如本次展出的《時空的反射》(ReflectionofSpaceandTime,2018),以密密麻麻的黑線將白色洋裝與其鏡中的反射重重包覆;《內與外》(InsideOutside,2008/2021)則以建築工地拾得的廢棄窗戶堆疊出一道牆,反思柏林圍牆倒塌後城市中人事物的轉變,同時呼應她將牆、門窗視為第三層皮膚的隱喻。
塩田千春《內與外》。
攝影」林冠名
當塩田在2017年著手準備本展首站時得知癌症復發,此期間更加關注靈魂與身體、生與死的命題。
《外在化的身體》(OutofMyBody,2019/2021)以紅色網狀牛皮連結攤放的手腳青銅鑄模,藉此與身體對話,表達身心碎裂的束縛感。
錄像作品《關於靈魂》(AbouttheSoul,2019)中,藝術家詢問一群德國學童:「靈魂是什麼?靈魂在哪裡?是什麼顏色?動物是否有靈魂?人死後靈魂是否會消逝?」等問題,召喚我們思索存在的奧義。
除了視覺藝術創作,塩田亦跨界表演藝術,陸續為9部歌劇和戲劇表演擔任舞台設計,展覽中分別以紀錄片、模型和手稿呈現其空間藝術與舞台設計間的關聯。
對她來說,舞台空間與展示作品的美術館是截然不同的語境框架,她特別重視表演者與舞台上裝置彼此的積極關係,例如,2011年在布魯塞爾皇家鑄幣局劇院推出歌劇《松風》首演,她用黑網在舞台上築起一件跨距達14米,高度10米的巨型裝置,舞者們在網上或橫或縱地交錯攀爬。
這類舞台設計作品匯聚了導演、表演者、編舞家的多重觀點,為其創作注入更多可能性。
藝術家簡介
塩田成長於大阪府岸和田市,現居柏林。
於京都精華大學美術學院就學期間主修油畫,並於雕塑系擔任村岡三郎(MuraokaSaburo,1928-2013)的助手,期間以交換學生身分前往澳洲國立大學藝術學院(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SchoolofArt)就讀時,開始創作裝置與行為藝術。
受到波蘭纖維藝術家瑪格達蓮娜.阿巴卡諾維奇(MagdalenaAbakanowicz,1930-2017)啟發,塩田在1996年前往歐洲發展,並先後師從行為藝術先驅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Abramovic,1946-),以及德國藝術家瑞貝卡.霍恩(RebeccaHorn,1944-)。
此後,塩田活躍於各大美術館及畫廊,也參與許多國際展覽如雪梨雙年展(2016)、基輔雙年展(2012)和橫濱三年展(2001)等,更是2015年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的代表藝術家,至今總共參與了300場以上的展演活動。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時間」2021年5月1日至8月29日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1A、1B展間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由文化部所主辦的2021臺灣文博會已於日前圓滿落幕,總策展顧問龔書章、總策展人林昆穎,號召眾多設計藝術專業人士共同策劃,以「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為題,闡述台灣是一座由微小相信所匯聚的島嶼,主張共識創造,集結科技與文化的能量,向世界展現屬於台灣的自信。
今年為文博會10周年(去年因疫情停辦),從最初的純商展模式,歷經轉型引入策展、跨領域合作,漸漸挹注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參觀人次成長約5倍、交易產值則增長4倍;而媒體作為數據資料庫的一環,今年《室內》雜誌持續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透過文字及影片,詳實記錄下文博會的精彩點滴。
華山主題館-相信律(圖片提供:華麗邏輯,攝影:汪正翔)
今年的文博會突破以往型態,以「商策合一、科技近用、文化經濟、想像未來」為實踐脈絡,集結文化策展、設計品牌、IP圖像授權等內容,期以跨域思考和智慧科技導入為目標,建構多元的文化創意產業生態系。
年度主題為「Supermicros數據廟-匯聚相信的力量」,試圖從自然環境、人文生態、產業科技中梳理出文化的多樣性,藉此召喚台灣創新科技力和多元故事力,打造一場參與式文化祭。
文化概念展區-華山1914文創園區「數據廟」以相信的力量創造熱情共論的文化現場,主題館「相信律」以虛實交錯的動態沉浸體驗打造出一座相信的共創神殿,強調每個時代都有著集體共識,每個決定都是累積文化的證明,並透過動態表演、虛擬參拜等互動體驗,解析習以為常的生活流程,再以理性的知識和感性的經驗調配出相信的配方;工藝館「微物集會」重新定義工藝,並找尋當代生活的最佳解方;「議題廚房」則透過即時參與,帶來食物飲品的跨文化體驗。
另一亮點則是以23.5度北回歸線串起台灣風土文化的地方展群,地方總論館「北回朝聖路」列舉了台灣17處特色端點,重啟「向內的路」,更進一步以北回歸線串起敘述踏實職人精神的嘉義縣館,以及充滿著奇幻山水的花蓮縣館。
位於松菸的主題企劃展區「Package」,探討後疫情時代台灣零售市場的變化。
而設計品牌展區-松山文創園區以「匯聚宮」為題,關注未來品牌觀點,由資訊圖表設計團隊「Re-lab」與產業數據資料庫「未來流通研究所」共同企劃的主題展區「Package」,主要探討後疫情時代台灣零售市場的變化,述說這是個品牌、商品、貨運、數據都需要包裝的時代,且你我都已置身其中共識創造;展館規劃成6個區域,包含「風格潮流」、「回歸生活」、「日常對話」、「產地文化」等類別。
而圖像授權展區-花博爭艷館則聚集了新世代語彙的角色、插畫、數位娛樂等原創智財,每個IP都是信仰,發展新世代的創新經濟模式;首次策劃的策展區「萬神殿」,由策展人王宗欣、張嘉倫共同操刀,以圖像應用的可能性為主軸,邀請大眾一齊探究IP發展的新契機。
花博爭艷館的圖像授權展區。
主題館:相信律
延伸自年度主題「匯聚相信的力量」,本次主題館以「相信律」為主題,策展人林昆穎藉由4個展廳探討相信的法則,觀眾可透過聊天機器人(chatbot)在參觀過程中的問答累積數據得出屬於自己的「相信配方」,打造虛實互動的沉浸體驗,完成一趟數位參拜之旅。
參拜大廳,默劇表演將日常生活演繹為儀式。
入口處為參拜大廳,由一隻巨大的眼睛組成,搭配一位默劇表演者安靜且緩慢地反覆日常生活的行為,藉此提出質疑,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是否會因為專注重複而成為重要儀式?親眼所見就能相信嗎?沿著動線往後,雷射光縱橫交錯形塑出來的科幻舞台即是「相信神殿」,觀眾可以在此欣賞一場既虛擬又真實的脫口秀,由多組脫口秀演員藉由臉部辨識科技化身「相信大神」,即時與觀眾互動,內容圍繞台灣人自豪的人情味及「相信的比例」,林昆穎認為,人們相信事物的方法是由理性的知識、證據與感性的經驗組成,配比出自我獨特的法則。
抱持著前兩廳提出的疑問,走入最大的一廳。
相信神殿,藉由脫口秀表演傳達「相信的比例」。
相信的瞬間
「共創神殿」核心是一個大型燈光裝置,滿滿的燈光下環繞著人一輩子坐過的椅子,從嬰兒座椅、學校課桌椅、辦公椅到老後的搖椅、輪椅等,象徵人的生老病死循環,並透過每半小時一次的表演控制整個展場的循環性。
展場方形的空間象徵廟埕,中央的燈則是廟前的燈籠,4個角落分別安排4個「相信的瞬間」:簽名、評論、實現與分享,每個舞台都由雙面構成,內環由7個表演團隊透過馬戲、舞蹈、講談等不同形式輪流展演感性現場,外環則是理性的啟示,透過邏輯分析相信的不同象限。
共創神殿中心,由人一輩子坐過的椅子象徵生老病死。
林昆穎以簽名的過程代表承諾;評論則由科學至感性區分為度量衡、考試、比賽與輿論等不同的標準;實現則談論重複的力量,藉由日常練習累積成就感;最後則提出分享的3種方法:均分、分配及各取所需,即循環經濟概念。
途中機器人將不停詢問觀者問題,令人深思「願望」背後的變因與邏輯。
累積足夠的數據後抵達最終的「光明神殿」,林昆穎將光明燈的概念轉譯為科技裝置,憑機器人給予的QRcode在圓環狀的燈帶中點亮屬於自己的一盞燈,並得到屬於自己的「相信配方」,籤詩上除了統計出每個人「相信」中知識與經驗的比例,更提示相關的「信物」,將商業與策展結合,完成一次關於相信的參拜儀式。
透過chatbot推算出個人的相信配方。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豪華朗機工
企劃、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
完整走過整個文博會,你會發覺跟過往有些許不同,而這或許來自策展人林昆穎的「混種」背景,接觸過音樂、哲學、空間設計、科技藝術等多元領域,以世大運聖火裝置、台灣燈會「聆聽花開的聲音」等大型多媒體創作術為人熟知,並在去年擔任白晝之夜藝術總監,林昆穎以「編導」概念想像整體展覽,「我會思考演員是誰?主題是什麼?故事要怎麼說?」
文博會總策展人林昆穎。
圖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方法論的集合
在這座名為「數據廟」的大型舞台上,他讓建築師與科技互動人才一起探究花蓮的石頭;找劇團導演與商業空間設計師一起把展館蓋成戲台的後台;工藝館則將未來科技製造師與媒體人搭配,透過不同文化領域的人一起討論、共識、最終創作,是整個策展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也是最有趣的部份,林昆穎提到,文博會有一個隱藏的主題,就是各種「方法論」的集合。
方法論即研究方法的理論,相比討論如何解決單一事件的方法,方法論更注重「為什麼」要這樣解決的邏輯、原則,而每種方法論都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如何將其統整,就需要大量的「共識」。
透過今年的文博會,林昆穎希望推行「先共識再創造」,了解自身所擁有的事物,討論、找出方法後再去創造,因為創造會耗費資源與能源,但討論不會,在快速改變的台灣,「共識」反而成為隨時都不能擱置的重要考量。
2020年台灣燈會「聆聽花開-永晝心」。
圖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回顧文博會10年,從最早期的純商展形式到2017年因應文化部轉型下加入文化策展,出現議題式、跨領域的展覽內容,然而文化與商業各自發展,卻看似無法融合,林昆穎說明,文化的邏輯能夠提出命題,關懷我們所身處的環境,而商業的方法則具有號召力與表達性,當兩者交互作用,才能提供觀眾/消費者更多途徑,現在商業與文化者做事的方法涇渭分明,各自有各自的山頭,是否能達到互有所用,是林昆穎的理想。
因此今年提出「商策互用、商策合一」的訴求,在文化概念展區放入商業流程,圖像授權與設計品牌展區分別策劃不同展覽,使三大展區互相佐證,呈現更具整體性的文博會。
2019年台南藝術節「府城流水席」舞台照。
圖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變動的台灣
談起「相信律」的策展緣起,林昆穎分享道,來自他對於人性某一面的不了解。
他觀察到,台灣社會有一股「變動」的力量,或許受到海洋民族的特性影響,也或許來自島嶼豐富的地貌與生態,人民生活型態講求快速與短暫,包容力強、能夠隨機應變,如同一部「混種」的引擎,塑造出多種文化交雜融合的社會風貌,並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出成功的方法,使得早期經濟起飛時能順利轉入加工、代工導向的社會,林昆穎認為,這樣的「變動」特性引領台灣擁有今日的成就,也是台灣最珍貴的特質。
然而,此種氛圍也令人擔憂,因為講求快速,人們常會忘記或忽略一些細節,「差不多就好」是台灣人普遍擁有的心態,所以食安、工安問題層出不窮。
他提到,很多台灣人都會羨慕日本的職人文化,但我們捫心自問,是否重視每一個簽名承諾的瞬間?是否能夠日復一日確實每一次練習?
2017年世大運聖火裝置。
圖片提供」豪華朗機工
此次的「相信律」便是一次對於思考邏輯的整理,林昆穎承認,內容策劃或多或少帶有一絲說教的意味,但台灣已經等不及慢慢的啟發,而是需要「即刻開悟」,展覽期待大眾能在後果發生前提早想像,如果每次下決定時都能依據「簽名、評論、實現與分享」四個象限審慎思考,結果就能有所改變,他相信「只要一半的參觀者接受當下每個選擇的『相信』都會影響未來,那麼輿論就會擴大其影響力,我們的社會就能不一樣」。
為了使不同年齡層、背景的觀眾都理解展覽主軸,主題館內運用大量日常行為、景物,帶領觀展者進入你我生活的既視感中,並創造出展覽的既定流程與循環性,最後則是表演與沉浸式空間。
其中表演更佔有特殊地位,林昆穎強調,相比無機的輸出物或展品,表演是由人來傳遞訊息,因此本次主題館中可以見到大量啟發式的表演,從入場參拜大廳的默劇、脫口秀,到共創神殿的7組表演者,人們可以輕鬆地觀察,也能深度思考,並走到外側的展牆,細細閱讀其上的文字與邏輯圖表,依照策展者給予的提示理出自我的思考脈絡。
外環的理性論述,探討相信的4個象限。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成為自己的資料庫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19世紀英國文豪狄更斯寫於小說《雙城記》開頭的話語,用以形容今日依然精準無比。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文博會去年在開展前一個月宣布暫緩舉辦,儘管過程歷經波折,總策展人林昆穎卻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疫情的一年我們更向內探求,不做誇張的國際對話,而是將自身整理好再對外。
」
在本次策展中可見到濃厚的內省氛圍,他舉例主題館「相信律」藉由討論與反思看待台灣目前的文化、人情味是否有改變的可能;地方總論館「北回朝聖路」則是由土地生長而出的自信,這條台灣的朝聖路串聯起花蓮、嘉義兩地,引申出台灣自豪的飲食文化,透過本次文博會的觸發,林昆穎希望將台灣的文化整理出一種樣態,可以告訴世界「我們有什麼」。
內環表演者呈現出感性現場。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主題「數據廟」,將每個人的生活、行為、方法都化成數據,這不僅是一個短暫如煙花的口號,更是林昆穎平日貫徹的邏輯,也是他鼓勵創意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隨時整理、歸納生命經驗,將自身視作資料庫。
如果缺乏整理,所有的親身體驗只會是一段記憶,無法成為工具。
他也分享自己整理「資料」的方式-「反覆問自己為什麼?」,從生活過程中練習判斷的方法,一一展開每個決定背後的原因,去研究自己的思考邏輯,「相信律」中的四個象限便是他歸納出的方法論之一。
林昆穎相信,透過整理,從個人到品牌、企業、土地都能夠成為資料庫,下一次進行文化創造時便能夠從中汲取,作為推進島嶼未來的力量。
華山主題館-相信律。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工藝館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雙策展人方敘潔與闞凱宇共同策劃,透過場作、隨創工作坊、群體協作的影像紀實和工藝器物的展出,引領眾人重新發現工藝在今日的價值。
以獨特視角,詮釋工藝發展的未來
展覽中,兩位策展人提出了5種工藝面對未來的倡議新解:在「惟物」的世代傳承裡,從師承國寶級大師陳錫煌(李天祿之子)的雕偶師賴泳廷的手藝中,一窺工藝品逐漸成形的奧秘過程,對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與財團法人私立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更同合作的3D列印布袋戲偶頭的數位演進,親身感受真實世界中傳統技藝所面對的現況;「維物」中著重於隨創(bricolage)能力,在手與物料的接觸之間,帶領報名參與工作坊的民眾實際走入工藝的動態中,創作過程亦成為展出的一部分。
「惟物」展區。
講述工藝在世代傳承中裡,如何為人文價值定錨。
「維物」則透過工作坊形式,讓民眾親手觸摸物料,與真實風土產生連結。
展場中央的「為物」邀請多次深入台灣各地的日本紀錄片導演二宮宏央與CHANCEMAKERFilmConnections團隊,跳脫傳統手藝紀錄角度,深入直視藉由藺編所展開的協作、公平交易和地方創生的議題;「微物」展區則是在猶如階梯式議會堂的空間中,挖掘設計導入的產業革新,探討人與物之間應有的關係;最後,再直面人類面臨的「危物」處境,透過環保材質製作的裝置作品,由企業力量完整實踐回收流程的REnatolab與Nespresso共同參與,讓觀者實際感受從物料、製程技術到循環的模式,顛覆人定勝天的觀念,人小環境大的思維。
中央的「為物」區。
探討工藝中的群體協作、地方共生等議題。
「微物」展區由技術層面挖掘產業革新的可能性。
如果工藝有時態,它會屬於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展覽的最後並不是結束,促進眾人行動的表決牆,提供大眾審視思考的機會,在人與工藝器物之間,發現全新的物我關係。
而選物區則突破貨架銷售的制式格局,回歸生活的氛圍,使人自然而然的接觸工藝之美,讓工藝進入你我的日常中。
透過回收材質製作的兩件裝置作品,「危物」區可實際感受從物料、製程技術到循環再生的模式。
藉由表決區,讓觀者重新審視工藝的意義。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豪華朗機工
企劃、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
地球五大緯線之一的北回歸線,經過了17個國家、7片海洋,環繞地球36,788公里,沿線多為乾燥的沙漠氣候,唯有來到台灣東西橫越,海拔起伏最劇、地景多元、生態多樣、物產豐饒;如果北回歸線是環繞地球的一串項鍊,那台灣無疑是鑲在其上、熠熠生光的綠寶石。
地方總論館以北回歸線作為切入點,透過裝置、繪畫等方式,蒐羅台灣17個地景風貌,例如澎湖貓比人多的虎井嶼,以及流經台灣的黑潮等。
策展人為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她率領團隊以TheExploresClub之名啟動了5個探索者計畫,探尋生態、文化、風土、食物與島嶼身世,串聯起北緯23.5度上的台灣之最、世界之光,從台灣海峽到太平洋,從澎湖虎井嶼到花蓮靜浦,從海平面到3,952公尺的玉山制高點,淦克萍創造出一條「向內的路」,這條路徑上處處充滿著自然的啟示、內在對話、和創造新關係的各種可能,她將北回歸線行經的城市鄉鎮中,具代表性的景觀搬入展場中,例如賞鳥勝地「鰲鼓溼地」、台灣最大沿海沙洲「外傘頂洲」等。
台灣最大沙洲外傘頂洲,與鰲鼓溼地的鳥屋。
本次亦展出多樣手作工藝,包含以正在失落的「嘉義燒剪粘」製成終年流經台灣周遭的黑潮意象、「小亨利木工」以海廢材料進行創作,拼出形似東石蚵仔的樣態、藝術家黃韋維所收藏的「家與藝」、藏在森林中,台灣birdcarving(野鳥仿生雕刻)世界冠軍李宜融老師的創作、興趣誌AMO的植物微型景觀,還有各種雕塑、手繪手寫等,透過一雙雙創作的手,牽起這條北回朝聖路。
此次與眾多手作工藝合作,例如興趣誌AMO的植物微型景觀。
闢一條向內走的路
在北緯23.5度的串接下,淦克萍爬梳了17個不同的地景地貌與生態環境,也統整了身處其中的族群所擁有的文化故事及物產。
從陸地到海邊,從平地到高山,緩升緩降的動線暗示著路徑,觀者不僅造訪了昔日林業重地阿里山,更可依著木頭的香氣,走至標示著3,952公尺的玉山之頂,望著蔥綠的林蔭,履行心之所嚮的內在追尋。
緩升緩降的動線暗示著路徑,觀者從平地走至高山,靜心追尋屬於自己的內在之路。
探索自然之餘,當然不能遺忘策展團隊最鍾愛的食物設計,種籽設計的食物設計師林佳妤以北回歸線上梳理出的百餘種物產為基底,挑選出逾70種的代表特有種,以17個風土個性為發想,設計出「北回17漬」,藉由隱藏在食物的親緣關係,從倚賴的味道再出發,在展期間每日定時進行發表,深厚朝聖者內在之路的探索力道。
除自然風貌外,食物也是種籽設計鍾愛的環節。
以北回歸線上擁有的物產作為基底,於展場展演「北回17漬」。
有鑑於此次文博會的「商策合一」模式,選品店嚴選了展中呈現的17個點上,有形、無形的商品和相關IP內容,以主展紀念、閱讀自然、森林氣息、品味風土、手的創作、朝聖配件六大主題,延攬農林漁牧、包含地方館的嘉義與花蓮,超過70種文創商品,希望這些汲取自土地上的文化資產,也能讓觀者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反覆回味及吸收,且不停止地追尋自己的故事和鄉土之美,由此走出屬於自身的北回朝聖路。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豪華朗機工
企劃、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
今年地方館展演了北回歸線行經的兩座城市:嘉義縣與花蓮縣的地方文化風土民情。
嘉義縣館邀請了在地阮劇團團長汪兆謙和硬是設計負責人吳透共同策展,配合今年數據廟主題,以「照起工」為概念,將嘉義縣農工百業的低調質樸、日復一日的謝天精神,以直率的方式呈現,訴說著鄉鎮孕育的各式資源,從天然資源到百工專業,大大小小的堅持,不辭辛勞、按部就班照時上工的職人力量匯集,持續供應產業動能,讓嘉義縣成為台灣最有力的後台。
幕後英雄的百工百態
入口以絢麗的大彩樓作為形象,且飾有18個嘉義鄉鎮各自的特色符號,策展人吳透表示,此次特邀嘉義大林鄉傳統戲布景界的資深前輩賴登祥老師合作,搭配視覺團隊良艮創意的現代感圖案設計,以新潮與傳統共存的手法構建展館形象;需經過大彩樓下方的通道「鑽戲腳」,才能進入所謂的後台,擺放18個小彩樓,代表嘉義縣的18個鄉鎮,並放映關於各鄉鎮的影片。
由布景界資深前輩賴登祥老師操刀的入口大彩樓。
將嘉義縣18個鄉鎮的特色符合裝飾於上。
觀者需「鑽戲腳」才能進入後方的「後台」展區。
策展團隊以嘉義著名文化盛典「余慈爺公聖誕」為靈感,觀眾可走上中央的大舞台,彷彿以余慈爺的視角觀賞下方戲棚,當身體處於不同的空間尺度,亦會獲得不同的觀展體驗;本館引用濃厚的在地文化與情感,呈現出「鬥鬧熱」般的氛圍,讓觀者了解藏於熱鬧喧騰的儀式底下,那種純樸的謝天精神。
大舞台上也定時邀請職人親自展演,包括木作、檳榔染、鄒族手藝等分享,近距離感受照起工職人的日常。
展場整體燈光由一抹光設計,觀眾也可走至大舞台上,俯視嘉義在地幕後英雄的百工百態。
一旁的互動區「照起工耍」擺放了18個彈珠台,彷彿廟口的延伸,策展團隊根據社群網站Instagram統計該鄉鎮流行的hashtags,並將鄉鎮的專屬特色設計至彈珠台的檯面上,不僅呼應了文博會數據蒐集的主軸,也讓遊戲兼具了娛樂本質和知識性,趣味又不失深度的為展館做出總結。
「照起工耍」區。
將廟口常見的休閒娛樂-彈珠台擺置展場,機台上印有由社群媒體蒐集而來的各鄉鎮特色數據,藉此呼應文博會主題。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豪華朗機工
企劃、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
主打感官互動體驗的花蓮館,以「據說考古隊」為題,將觀者視為考古隊成員,在傳說與軼事間穿梭,聆聽紋理中夾藏的故事,探索花蓮這塊靈魂綻放的初始之地,並賦予花蓮新的意義。
踏上花蓮的野生小徑,向內探索屬於花蓮的人文底蘊。
策展人為偶然設計的曾令理,她率領團隊,以特殊的沉浸式場域體驗,結合空間設計、聲響創作、燈光設計、插畫藝術、氣味設計、數位互動等方式回應文博會主題;花蓮作為時間與地理交會之處,數百萬年來在板塊相互撞擊下,保有那份原始凜冽的撼動力,在能量流轉之間,人們不斷得到啟發。
策展團隊於2019年末開始走訪花蓮各個角落實地勘查,深入了解地景與物產,搜集各式傳說故事和背景知識,採集聲音、植物等具代表性的素材,並設定「初始的力量」、「探索的邀請」、「開創的勇氣」三大核心精神,讓觀眾親身體驗花蓮的獨特之美。
觀者化身為考古隊員,在神話傳說間拼湊出花蓮的故事脈絡。
花蓮的大山大海重現於眼前
進入展場映入眼簾的為一條野生小徑,向內走入即可見一個大型裝置藝術-裂石考古坑,利用兩個計算過曲面的鋼骨結構象徵著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並鋪上花蓮盛產的大理石的邊角料,呈現拔地而起的壯闊地貌與白浪景觀,結合暗喻陽光的光束、地鳴的低音喇叭和上方環場多聲道聲響,以及石縫中的植物和氣根,打造展場視覺中心;考古坑裡每顆大小不一的石頭(共6噸),皆來自花蓮七星潭,真實展現出花蓮兇悍又溫柔的大地之美。
以鋼骨結構和大理石邊角料製成的裝置作品,象徵著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
此兩板塊帶給花蓮無限的生命力。
考古坑中的卵石原汁原味來自七星潭。
參觀者可透過走讀牆壁上的插畫故事,理解花蓮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可以細察紋理採集牆,藉由真實物件,讓傳說故事與觀者產生連結,打開人們對土地及海洋的想像,牆上的物件由花蓮在地團隊「森深試務所」實地採集而來,更於物件上標示取得的座標,讓對考古有興趣的觀眾,可藉由輸入座標找尋物件原始所在的位置。
展場採回字動線,壁上的插畫勾勒出花蓮的現在過去與未來。
展場動線採回字繞行安排,除了考古脈絡的探尋外,亦運用當代媒介,創造新歷史供未來考據,觀者可自行挑選考古坑中喜愛的石頭,並透過互動媒體設計裝置掃描紋路,列印成小卡留作紀念外,也成為數位共創的數據,每一筆石紋資料都是互動裝置桌面的構成要素,回應數據廟的精神;而掃描後的石頭仍繼續留在展館內,體現了土地恆存的精神,企盼這份大地的力量,能夠匯聚大眾對於台灣文化和土地的自信。
觀者可挑選自己喜愛的石頭,至數位互動媒體區掃描紋路,並可列印成小卡留作紀念。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豪華朗機工
企劃、採訪」室內雜誌編輯部
經由安德烈·波伽利基金會推動,MassimoAlvisi與JunkoKirimoto聯手將原本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重建為新的音樂學院。
在白色金屬板上印有安德烈·波伽利基金會的標誌及標語「鼓舞人們及社區」。
卡梅里諾(Camerino)位於義大利馬切拉塔省,是個風光秀麗且人文薈萃的古老小鎮。
2016年一場大地震重創義大利中部地區,造成鎮內多棟建築倒塌或受到嚴重損害,至今卡梅里諾仍有多項重建計畫正在實施中。
新的音樂學院外形像半透明的大型音箱,坐落於丘陵與田野間,建築順著地面坡度微微傾斜。
為了復甦這個受到地震重挫的地區,義大利的安德烈·波伽利基金會(AndreaBocelliFoundation,ABF)在當地推動一項重建計畫,為卡梅里諾建造一座新的音樂學院,此項目由Harcome工作室發起,AlvisiKirimoto建築事務所繼而完成設計,並賦予建築結構傑出的當代外觀。
項目僅在150天內完工,新的音樂學院不僅能提供多元的創作及學習空間,也為小鎮帶來新的建築地標。
建築立面圍繞多面鏤洞的白色金屬板,每個穿孔大小不一,設計仿造雲層稀薄的型態,讓建築彷彿罩上輕薄的雲霧,使內外空間可以維持平衡的開放感。
寧靜小鎮內的半透明音箱
音樂學院的外觀為上白下灰的搭配,與周遭環境融合。
新的音樂學院是一座巨大的白色半透明量體,佇立於田野與丘陵之間,格外引人注目。
AlvisiKirimoto與Harcome聯手以現代建築風格來重塑音樂學院的面貌,其設計靈感取自雲層的型態,讓人身在室內空間亦能看見廣闊的天空,而獨特外觀則仿若半透明音箱。
禮堂設置於建築的地下層,內部可容納180張座椅。
大面落地窗不僅增加採光效果,也讓空間看起來更開闊。
音樂學院建築立面以大小鏤洞的白色金屬板包覆,像似稀薄雲層般輕靈,除了美觀,也能維護室內隱私,並且適度引入窗外景色。
建築量體順著地勢坡度微傾,大片玻璃帷幕與灰色水泥柱相間,共構出簡約利落的外觀。
從建築的正面看望,上層的白色金屬板與底層的灰色結構彷彿天與地,完美的融合於周遭環境,成為小鎮裡天際線的美麗標記。
室內設計以水泥元素為基底,並大量使用橡木製成的素材,營造清新自然的環境。
整體建築樣貌呈現箱型,量體北面是音樂學院的正面,面對街道,灰白色調流露素雅清新的氣質;兩側的高度則顯示地面的傾度與坡度。
若隱若現的金屬板將禮堂隱藏於建築的南立面,其右側裝設的大面落地窗讓室內空間適度地對外開放,在視覺上賦有延伸空間的效果。
音樂學院與其後方的花園則是建構的戶外園地,提供社區的所有居民使用。
禮堂其中一側牆面裝設了木板及全長的細長圓柱,造型看起來像排列的管風琴音管。
譜出不同節奏的空間
禮堂的後側設置多面玻璃,使禮堂與門廳建立連結。
門廳的設計為禮堂和1樓的交接處,從牆面連至天花板的木條不僅與禮堂裝設的懸掛木板呼應。
室內共有兩個樓層,大禮堂位於建築的地下層。
走進禮堂,開闊明亮的場地可容納180張座椅,空間設計主要以各種橡木製成的元素組成,有不同傾斜角度的懸掛板、圓柱、舞台、舞台上的背景與舞台兩側的旋轉板皆為木作,共構良好的音場效果,而水泥則做為全室基底,兩者搭配齊同營造時尚簡潔的氛圍,色感對比也突顯出空間輪廓與造型起伏。
此外,裝設側牆的木板與細圓柱,猶若管風琴的音管造型,為禮堂增添了視覺上的豐富性。
教室廊道,橘色與白色的搭配為空間注入活力與現代感。
門廳以整齊劃一的木格柵整合主牆與天花板的視覺語彙,梯區則覆上朝氣十足的橘色調貫穿了每座樓層與教室門片。
1樓編配1間辦公室與9間教室,位於 1樓的教室皆有開設圓窗,使日光能穿透外部的鏤洞金屬板,照進室內空間。
大部分的教室牆面為白色,並設置圓窗引入日光。
教室採用白色背景,室內僅擺放必要的家具、樂器,也配置了鏡面與譜架,讓學生在練習時能全面性的調整姿態。
其中有2間大的各室作為錄音室或電子樂的教室,牆面覆上深灰色,並裝設微孔木質吸音板來優化音質。
較大的教室牆面為深灰色,並在天花板裝設微孔木質吸音板。
掀開新的樂章
地下層平面設計圖
安德烈·波伽利基金會由義大利知名男高音安德烈·波伽利(AndreaBocelli)所創立,他希望這個基金會能集結世界各地的力量,為弱勢群體創造美好的未來和轉機。
1樓平面設計圖
2016年的地震雖然給卡梅里諾帶來嚴重損失,但經由安德烈·波伽利基金會、MassimoAlvisi、JunkoKirimoto與各個機構單位共同挹注資金和心力於這個計畫,使新的音樂學院順利在2020年底正式啟用,提供當地居民學習音樂或舉行各項藝文活動之用,也是當地的教育和藝術的中心,讓卡梅里諾得以再響起悠揚的樂聲。
設計師簡介
AlvisiKirimoto/MassimoAlvisi,JunkoKirimoto
AlvisiKirimoto建築事務所由MassimoAlvisi與JunkoKirimoto共同創立於2002年,憑藉設計團隊對於科技運用與空間配置的高敏銳度,繼而在業界而脫穎而出。
兩位建築師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善於結合日本和義大利對於設計的感知,AlvisiKirimoto在義大利及各國執行多項都市再發展與重建計畫。
其設計項目不僅與周遭環境建立連結,並與社會議題相關而聞名。
圖片提供及版權」AlvisiKirimoto
攝影師」©MarcoCappelletti
撰文」紀奕安
皇家安特衛普美術館位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星狀城市結構。
成立於19世紀的皇家安特衛普美術館(RoyalMuseumofFineArtsAntwerp,KMSKA)坐落於比利時安特衛普(Antwerp),是一座以16世紀古堡遺跡改造而成的展覽空間,具有新古典主義建築的特色。
館內典藏豐富的藝術藏品,含括14至19世紀的畫作與雕像,隨著現代藝術的發展,館方嘗試為它注入新元素,邀請荷蘭KAAN建築事務所(KAANArchitecten)為美術館進行翻新與擴建工程。
新美術館的入口大廳,地面保留19世紀的馬賽克地磚。
KAAN設計團隊考量,改造一座跨世紀的美術館,除了傳承它的歷史意義也必須考量各時代博物館的殊異風格,因此以「延展性」作為空間特色,將擴建的部分隱藏於原有的室內結構,將當代設計嫁接於莊嚴簡潔的古典輪廓裡,藉以串聯館內不同時空背景的內涵,讓各時期的魅力共存並蓄。
設於大廳前的圓形階梯可通往地下樓層。
串接不同時空的長廊
皇家安特衛普美術館主要由三個區域組成,包含公共入口區、中央展覽空間與位在建築後方的辦公室。
首先,順著LeopolddeWael廣場上的雄偉台階進入美術館,須先穿越修復後的橡木大門,映入眼前的是素雅沉靜的入口大廳。
大廳內設有互動式資訊區、咖啡廳、禮堂和書店,民眾能自在地享受各項服務設施。
沿著大廳前醒目的環狀樓梯向下探尋,迎面轉變為截然不同的空間氛圍,較為寧靜隱密的圖書館、衣帽間、大型團體專用的第二入口均設在此一樓層。
5.5x9公尺的旋轉牆面設置於1樓。
19世紀博物館
順著入口大廳向前行,能通往以19世紀藝術家NicaisedeKeyser命名的DeKeyser畫廊,而此一畫廊也是時空轉換的關鍵,從一側的階梯拾級而上,可前往主樓參觀翻新後的19世紀博物館;再繼續前行則進入新建的21世紀博物館。
粉刷上緋色、深綠色的展間,整齊序列於19世紀博物館。
19世紀博物館裡,覆上緋色、綠色的展間整齊序列,氛圍莊嚴而大器;典雅的橡木門、高聳的圓柱與精緻的天花板裝飾相互搭配,共同展現古典建築的宏偉與精緻。
在施工過程裡,KAAN團隊依據美術館原有的色調來選配裝潢基調,令新舊兩者和諧並呈。
1樓牆面採用大片玻璃窗,讓景致與日光能自然地與室內空間融合;而位在2樓的主廳,除了有寬廣的玻璃雨棚覆蓋,也擺放沙發供人休憩,沉浸於自然的變化與精彩藝術之中。
Rubens廳的頂部裝設大片玻璃雨棚增加採光,並在大廳中央擺設沙發供參觀者休息。
其中,Rubens廳與VanDyck廳肩負展出重要收藏的任務,是博物館的核心區塊。
為了方便移動大型畫作,將收藏品儲藏室安置於Rubens廳與VanDyck廳下方的防空洞,確保所有作品都能順利通過19世紀保存至今的艙門,只要依著特定的工作通道走,便能將畫作搬移順利佈展。
19世紀博物館的展示大廳。
21世紀博物館
當民眾轉換時空踏入新建的21世紀博物館裡,會發現這是座具備高彈性與多元可能的展覽空間。
21世紀博物館位於建築中心原有的四個露臺內,空間潔白明亮,日光從頂層198片三角玻璃所構築的屋頂流瀉而下,光粒子穿透四個大型天窗,突顯出空間裡簡潔俐落的幾何造型。
一條線性階梯貫穿21世紀博物館的樓層,狹長而對稱的設計營造出鏡像之美。
天窗的設計思考重在引入光線與漫射光源,為了因應日光的季節性變化,空間亦設置局部照明設備做為補強。
而新博物館所鋪設的三維聚氨酯高光地板,更加突顯出這個區域的超現實感受,當參觀者進入這裡,能領受到一連串的垂直空間體驗,思緒開始對照建築的歷史特徵與當代新穎情境。
21世紀博物館。
新擴建的部分適切地「剪裁」博物館的牆面,並置入細緻的大理石鑲嵌,以呼應19世紀博物館之優雅身姿。
走入具有序列感的線性階梯,不僅能夠盡情享受視覺饗宴,亦能往返於1樓的新展覽大廳與頂層樓面之間,或徘徊在中間樓層欣賞精緻的蝕刻版畫與畫作。
21世紀博物館的頂部裝設198片面北的三角形屋頂建材,地面鋪設三維聚氨酯高光地板。
新博物館的裝潢配色主要自館內的原有色調延續而來,設計團隊在細節上使用了對比手法,讓空間更加明亮且具變化感,像是中間樓層透過井洞烘托出樓上的深色櫃體,在強烈的穿透感中,深藍色櫃體與明亮背景形成對比,使視覺印象更加深刻。
21世紀展示大廳與通往上層的電梯。
在空間配置上,KAAN團隊除了確保博物館與先進科技裝置的連合,另一項翻新工程的創舉,就是在1樓設置5.5x9公尺的旋轉牆面,不僅方便物流動線,也讓藝術作品或大型物件順利進出工作電梯。
全作的成功,在於不破壞原建築結構的條件下執行擴建與翻新,令19世紀博物館與21世紀博物館能在展示各自特色的同時亦可連結、對照,讓歷史元素與現代設計開啟嶄新對話,提供參觀者一種類時空之旅的體驗,並且達到服務藝術的重要目的。
透過四面井洞可看見上方樓層的深色櫃體,這裡平時主要展示精緻的藝術作品。
圖片提供與版權」KAANArchitecten
攝影師」StijnBollaert,KarinBorghouts,SebastianvanDamme, Mediamixer
撰文」紀奕安
因應疫情突然升溫,新一代在開展前數日緊急停辦,改以線上展方式進行。
而除了新一代提供的管道外,不少系所亦架設屬於自己的畢業展線上網站,或透過社群網站、電子書等方式將同學們的作品統整呈現。
室內雜誌開放此一平台予台灣建築/室內設計相關系所發表畢業展資訊,以線上串連的方式,展現2021年畢業生們的心血結晶與學習成果。
(校系依字首筆畫排列)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零時零分》
00:00子夜,夜幕低垂、萬籟俱寂,唯正在畫圖的我們桌前的燈光尚未熄滅⋯⋯
顏色的佈局旨在呈現靜謐深夜中的燈火,一片深邃的藍中亮出一些鵝黃,而這盞燈,為我們照亮了未來的通道。
而藍黃的光影暈染到主視覺0000的金屬表面上,使畫面產生空間感。
由許多線條構成一個漸變、通透的環,而環內再產生四個環。
從主題00:00出發,每一個圓圈都是我們生命中的一個事件或一個階段,我們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設計人生中掙扎並試圖定義自己。
新一代設計線上展作品:https://www.yodex.com.tw/exhibitor/129
Facebook Instagram
備註:周邊商品預購中,網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BY8Go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TurnaroundTime》
特展主題名為TurnaroundTime(轉迴時間),原意指資訊工程中一項任務從被處理器承接到完成的反應時間,單看字面的話卻容易被誤解成操控時間回到過去的意思。
名詞的雙面性代表對於當前時代的另一種解讀:雖然疫情限制人類不能隨意投擲幻想,但也同時帶來一段終於能直面困境的時間。
另一方面也說明,對於我們而言,畢業設計是學習歷程中一段面對自我懷疑與掙扎的整備時間,同時期望自身透過對在地歷史脈絡的執著,在特殊的時空背景下能藉由設計打開更多接近建築的視角。
Facebook Instagram
備註:為配合政府防疫警戒升級及松山文創園區關園,待疫情緩和及相關規定更動前,現階段將以線上作品集網站及虛擬VR展為主要展覽形式,原先松山文創園區實體展的部分,則作為備案,若屆時相關規定有所更動則如期舉行。
網站及線上展間網址會在日後公布於Facebook及Instagram專頁。
東南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追藝築夢》
如純白的紙飛機,承載著希望和夢想,並對美好的未來充滿嚮往,想要飛的更高更遠,創造記憶的旅程,構築屬於我們的理想世界。
線上畢業展網站:https://www.twnid.com
新一代設計線上展作品:https://www.yodex.com.tw/exhibitor/157
Facebook Instagram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在初日之前的夜幕》
「初日」即是早晨太陽剛升起時;「夜幕」又好比漫長無邊的濃厚之夜。
設計過程中,有太多因素能讓思考陷入掙扎,卻總能在夜裡的寂靜找到答案。
靈感湧現使人們忘卻時間的腳步,再次抬起頭時,黑夜已不再。
時常妄想著延續每個想法豐沛的夜晚,但追求完美的心,在初日來臨時也要迎刃而解。
「初日」與「夜幕」形容的或許不僅僅是日與夜的更迭,更反映了在自我要求中努力的過程,與看見成果時的感動。
把握生命裡每個「初日之前的夜幕」,將會見到更耀眼燦爛的晨光。
Facebook Instagram
建國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15th畢業設計展
數個晝夜裡,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與記憶,透過記憶的拼湊,建構出一隅屬於自己的小空間,恣意的天馬行空,捕捉稍縱即逝的每個瞬間;大膽的想像未來。
線上畢業展網站:https://2021ctu15th.mystrikingly.com/
電子書:https://issuu.com/xurxu4805/docs/___-11_compressed
Facebook Instagram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MEffect》
M代表
極大(maximum)與極小(minimum)
世界構成於兩者間
而效應代表影響(effect)
一件事情可以從兩個角度檢視
一個世紀回望的一瞬時刻切片
一個動作喚起的一場巨大轟鳴
這樣的微小代表的是極致
那樣的巨變代表的是牽絆
我們手下每一筆
是過去分秒積累
是未來光景期盼
Facebook Instagram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N³⁴》
後疫情時代|因應疫情衝擊後,微觀百工群像與生活樣貌,空間新詮釋。
數位化時代|置入永續、智慧化,於空間型態變化。
新商業模式|共享概念的商業時代,創新與轉型,空間的再創造。
新一代設計線上展作品:https://www.yodex.com.tw/exhibitor/47
Facebook Instagram
銘傳大學18屆建築系《Mirror-Spatialimaging空間成像》
「光線遵守反射定律而被面鏡反射,反射光線進入眼中後即可在視網膜中形成視覺。
」這是鏡面成像的原理,使得人們開始看清自己的面貌,也讓人們開始思考自我。
「Glassself(鏡中自我)」是由CharlesCooley在19世紀間提出的理念-「每一個人對他人都是一面鏡子,反應出他人所表現過的事情。
」而建築也如同一面鏡子一樣,由設計者投射主觀意識和潛意識而成的空間設計,而這個過程不斷的反射在實與虛之間,淬鍊出獨特的自我。
Facebook Instagram
備註:原先6月11日至14日於松山文創園區的畢業展因應政府三級防疫警戒取消,將改為線上展覽,詳情請見臉書專頁。
資料與圖片提供」各大建築/室內設計系所
編輯」林慧慈
如有意願參與本次企劃,歡迎私訊室內雜誌臉書或IG,文章內容將隨時更新。
峇里安達仕酒店(AndazBali)洋溢愜意的度假風情。
你是否渴望展開一場能夠放鬆身心的旅途?想盡情地徜徉在樸實的自然風光,親身感受南洋島嶼豐富的飲食和藝術文化,享受紓壓的SPA服務?峇里島(Bali)可以一次滿足你所有願望。
新入口大門選用沙努爾地區傳統的紅磚瓦片堆砌而成。
這座迷人的島嶼富含人文特色與自然資源,是人們鍾愛的度假景點,同時也吸引了凱悅酒店集團的目光,選為旗下安達仕精品酒店進駐亞洲地區的首個據點,並於2021年4月初正式營運。
峇里安達仕酒店鄰近登帕薩市沙努爾海灘。
安達仕(Andaz)是印地語「個人風格」的意思,而這個品牌致力發掘出各地獨特的本土風情,讓旅客藉由感官體驗融入酒店周遭的環境特色。
峇里安達仕酒店位於登帕薩市沙努爾(Sanur)海灘附近,鄰近努拉萊伊國際機場(NgurahRaiInternationalAirport),酒店空間由曼谷建築設計師Tierra與日本Spin建築工作室聯手打造,設計團隊精心匯集當地獨特的元素,讓入住旅客體會到峇里島魅力。
酒店融合峇里島的建築風格,讓建築與自然環境融合,營造熱帶雨林的氛圍。
峇里島的建築風格主張人與自然共存,除了建材取自周遭環境,不特意追求精雕細琢,讓建築隨著時間推移展現歲月痕跡。
峇里安達仕酒店整體空間風格深受環境啟發,尊重當地傳統與人文風情,將島上的文化遺產和藝術特色融入酒店的建築風格及室內設計,讓入住旅客能體會峇厘島的獨特魅力。
傳承自爪哇島文化的傳統木門窗雕刻。
在公共空間部分,入口大門採用沙努爾地區傳統的紅磚瓦片堆砌而成,而大廳木門窗的雕刻藝術則傳承自爪哇島文化。
用餐區也瀰漫著當地的飲食文化與特色風情,鄰近海灘的漁夫俱樂部(Fisherman'sClub)是酒店的招牌餐廳,以茅草屋搭配別致的木造設計,營造出海灘俱樂部的悠閒氛圍。
峇里安達仕酒店的豪華套房,室內裝潢皆選用當地建材,展現峇里島的度假風情。
位在酒店中心的小鎮廣場(VillageSquare)是一棟兩層樓高的建築,設計靈感來自登帕薩華人街的店屋(Shophouse),此一東南亞街區常見的建築型式,以樓層劃分屬性,作為商住合一之用。
Shankha水療中心也提供24小時健身中心、桑拿室、蒸汽浴室、瑜珈室和冷熱水池等設施。
峇里安達仕酒店套房不僅空間寬敞,並設有私人露臺。
峇里安達仕酒店共擁有149間客房,包含12間套房與22棟別墅。
此外,庭院內設置18套花園別墅和4套海灘別墅,客房與設施的配置強調綠蔭圍繞與熱帶景觀,讓旅客進出公私領域都能沉浸在靜謐氛圍裡,投入自然的懷抱。
舒適的睡寢空間。
走入客房,純樸悠閒的氣息迎面而來,室內設計以當地建築常見的白牆為基調,並選用竹子、安山岩、大理石與柚木等當地建材,散發濃郁的島國情調。
客房內的浴室為拉門式設計,視野開闊並享有隱私。
每間客房都設有私人露臺,視野可俯瞰花園、海洋或潟湖。
而每棟海灘別墅均設有兩間臥室、配置廚房、餐廳和私人花園,甚至配備專屬游泳池,讓注重隱私的旅客能夠盡情享受度假時光。
小鎮廣場旁設有4個相連的工作坊(Studios),作為舉辦宴會或活動的場地。
工作坊的空間設計結合傳統峇里風格與當代元素,不僅可見島上精選的藝術作品,也採用玻璃幕牆增加自然採光,讓戶外的自然生機映入室內空間。
利用落地窗淡化裡外界線,在室內亦能享受戶外景致。
圖片提供與版權」TierraDesign,DesignStudioSPIN
撰文」紀奕安
Marquee夜店首度進駐亞洲地區,坐落於新加坡濱海灣金沙綜合娛樂城。
ICRAVE希望將新加坡Marquee形塑為成人遊樂園,締造出絢爛的午夜嘉年華。
想暫時忘卻煩憂,來場徹夜狂歡的夜晚嗎?Marquee與Avenue皆為活躍於紐約和拉斯維加斯的知名夜店,是美國Tao集團的旗下品牌。
Tao集團跨足全球餐飲業與夜總會,這2家夜店品牌首次踏入亞洲市場,一同進駐新加坡繁華的濱海灣金沙綜合娛樂城(MarinaBaySands),並邀請紐約著名設計公司ICRAVE為這2個不同風格的場域打造各具特色且彼此相連的空間。
新家坡Marquee擁有3層樓的佔地,ICRAVE充分運用空間挑高且寬廣的優勢,不僅以舞池為軸心設置室內中庭,邀請更多的民眾共同感受沉浸式空間體驗;並在舞台後方規劃摩天輪,以打造光彩奪目的室內嘉年華。
ICRAVE是一家創新的設計工作室,過去的設計項目主要以美國夜生活為主,其設計理念在於深入探究業主的品牌背景,制定出能與業主品牌並駕齊驅的設計策略,希望作品不僅止於創造出空間體驗,也能為使用者締造出難忘的回憶。
精品區。
呼應整體設計概念,以霓虹燈管與鋼鐵等元素共構出個性時尚的氛圍。
濱海灣金沙綜合娛樂城是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地標,ICRAVE將它的奢華特色帶入新加坡Marquee與Avenue夜店的設計概念,融合科技和藝術在2家夜店打造專屬於大人的遊樂園,創造出不同風格的都會夜空間。
ICRAVE與動態設計師合作,在DJ台後方設置高聳的8kLED螢幕,並於舞池兩側裝設橫向LED螢幕,整廳的燈光效果會隨著音樂節奏舞動,帶動全場氣氛。
Marquee開啟你的狂歡之夜
新加坡Marquee內部共有4個吧台,提供全亞洲最優質的桌邊服務。
新加坡Marquee的裝潢構思在於結合戶外嘉年華與室內奢華風設計,以打造成年人的夜間遊樂園。
舞池是店內空間的核心,貫穿3層樓的室內中庭不只增加空間在視覺上的延展性,也讓整室的民眾活躍於氣氛高漲的氛圍之中。
絢麗的雷射燈隨著音樂節奏在漆黑的空間內舞動,帶來沉浸式的感官體驗,營造出盛大的室內嘉年華會。
其中1個吧台呈現奢華的視覺感受。
為了吸引人潮至不同區域,入口處設置在3樓,讓入場者可以縱觀全場,探索樓層。
若是想稍微放慢步調,也可到風格各異的吧檯享受餐桌服務。
吧台設計以紅色及黃色相間,打造復古華麗的風格。
設計團隊ICRAVE參考過去許多夜店室內設計的精華,以70年代紐約傳奇夜店54俱樂部(Studio54)作為靈感來源。
ICRAVE嘗試將54俱樂部的戲劇張力注入新加坡Marquee的空間設計,民眾除了能搭乘舞台後方的巨大摩天輪俯瞰室內全景,在艙箱內使用觸空式自拍機留下難忘的回憶,也可與朋友從兩道配載LED燈的「陽光滑道」一路溜至底層,前往「夢幻酒吧」暢飲。
陽光滑道。
店內設置2道配載LED燈的滑道,為空間增添趣味性。
舞池是夜店的靈魂角色,負責主宰全場的氛圍與節奏。
ICRAVE與動態設計師合作,在DJ台後方設置高聳的8kLED螢幕,隨著音樂響起,四周的LED螢幕與絢爛的燈光效果會配合節奏變換形態,將現場氣氛炒至最高點,帶來豐富的視覺饗宴。
新加坡Avenue情境有如私人俱樂部。
Avenue私享的家庭派對
Avenue主廳。
山型天花板搭配舒適的沙發與復古枝形吊燈,呈現低調奢華的居家風格。
想體驗家庭派對的氛圍,不妨移駕至新加坡Avenue,這裡帶有浩室音樂(Deephouse)輕快活力的氣息,並富含趣味性與奢華感。
整體設計上,主大廳採用大量木材元素營塑舒適氛圍,山型天花板搭配仿金合金網格與枝形吊燈,展現私人別墅般的雍容格調。
大廳內配置造型優雅的沙發和座椅,同時設有吧檯服務讓人享受微醺氛圍。
酒吧。
吧檯上方以仿金合金網格裝飾,暖色系基調呼應家庭派對的設計概念。
新加坡Avenue的主要特色是裝設了多項娛樂設施呼應主題家庭派對的概念,每間主題不同,各具特色。
其中,1間個室設有2道全自動式迷你保齡球道,空間採用暗色系的裝潢基調再以霓虹燈光點綴。
迷你保齡球室。
保齡球室的牆面以黑色為基調,搭配燈光效果營造迷幻的氛圍。
另一間則是華麗的遊戲室,設有撞球台、彈珠台、滾球遊戲台。
此外,也規劃了個人VIP酒吧空間,或是獨立的KTV室,滿足各種活動需求。
遊戲室。
整室使用大量木質素材,與暖白光交織出豪奢的空間感受。
圖片提供與版權」TAOGroup
撰文」紀奕安
隨著全球人口數量不斷攀升,都市化的問題相繼而來,進而造成住房短缺的現象,而炒房與囤房等因素更導致全球重要城市的房價居高不下,讓許多人難以無法負擔,生活成本大增。
現今,全球己開發或發展中國家無不面臨房屋短缺和高房價的困境,面對未來住房在城市發展的趨勢,荷蘭的UNStudio建築事務所針對此項議題進行深入探討,並採取相關解決建議。
香港益發大廈;照片:NoteThanunonUNSplash
理解當代住宅真正的需求
2020年在新冠肺炎(COVID-19)蔓延下,不僅衝擊全球經濟,也波及到一些城市的房市,加劇了住房危機。
為了解決這項問題,許多城市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政策。
舉例來說,2020年9月,英国政府提出「2021-26年經濟適用房計畫」(2021-26AffordableHomesProgramme,AHP),計畫在2021年至2026年間建造18萬套新住房,而有50%的新房將以共享產權(SharedOwnership)的方式呈現,期望能提升住房自有率。
此一計劃在2020年3月的財政預算已確立得到款項,其中包括英國住房協會(HomesEngland)撥款的75億英鎊。
另外,大倫敦政府(GreaterLondonAuthority)得到40億英鎊的資金,預計在2021年興建8萬2千套新房。
UNStudio針對阿姆斯特丹A10環城公路的城市研究揭示了高速公路城市的未來(BNA,2016年)。
隨著電動車普及,空氣和噪音污染將會下降,因此環城公路將可能成為令人愉悅的林蔭大道。
2020年1月,德國柏林推出「五年租金凍結計畫」。
為阻止近期柏林房租飆漲的情勢,超過150萬套位在柏林的房屋,其現有租金將遭到凍結或降低五年,以減緩城市紳士化(Gentrification)的現象,並確保中低收入戶能夠負擔得起柏林的租金。
不過,也有來自反對黨與住房和房地產協會強烈反對的聲浪,他們認為限額會危害到城市內的房地產投資,加劇住房問題。
到底當代的住宅最需要的是什麼?要如何在各種外在條件的限制下,有效解決住房危機,同時確保住宅的品質?想要改善此現況,需要廣泛考量社會環境和城市長期綜合規劃,且各方都必須積極參與決策、共同確立長短期目標,並將共同目標至於個人利益之上,才能確實改善城市的住房危機。
新加坡Ardmore住宅中的重複模組圖示。
運用模組化設計改善住房危機
UNStudio早期的設計項目多為荷蘭的住宅,現今設計項目擴及全球,團隊從中積累豐富的設計經驗,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打造優良住宅,創造具生活品質與大眾可負擔的住宅項目。
在生態與社會環境不停變動的條件下,UNStudio創辦人BenvanBerkel認為,現代住宅需要更具靈活性,才能因應環境突如其來的挑戰。
他相信透過模組化設計能夠有效且快速地完成房屋建造,是目前因應住房危機的可行解方。
模組化設計以基礎模組為核心,可以自由進行分組和配置,達到節省成本和時間的效果。
卡達首都多哈地鐵網絡中使用的結構模組圖。
圖片版權:卡達鐵路公司。
BenvanBerkel認為簡單或統一的設計才是公益住房或經濟適用房應該追求的目標。
以位在德國慕尼黑的VanB住宅為例,UNStudio將模組化設計的概念帶入此建案,透過9個嵌入式家具模組並搭配設計團隊開發的一項智能系統,讓組合方案能最大化的運用在每個居家空間,並且提升室內功能的彈性和層次,使空間能隨時依據住戶的需求及習慣而重組排列。
模組化設計的可塑性高,能適用於各種環境與住房規模。
若將模組化設計廣泛應用於房屋設計,即能實現在短時間內建造大量優良住房的目標。
藉由提供《模組化設計手冊》,項目的承包商就能依照手冊中的指南與規範,分頭在不同地方建造房屋,亦能確切掌握項目從設計到施工的整體過程,在嚴格的預算內實現良好的住宅體驗。
多哈地鐵模組化設計手冊。
打造智慧城市
面對未來社會快速變遷,應用大數據整合與交換,城市得以快速分析現況,並有效地應對外在的挑戰和人民的需求。
UNStudio的姐妹公司—UNSense,目前正在荷蘭的赫爾蒙德智慧港智能社區(BrainportSmartDistrict,Helmond)展開名為「100所住房生活實驗室」(The100HomesLivingLab)的項目,旨在創造一個能根據現況不斷自我發展和調整的環境。
UNSense推出的赫爾蒙德智慧港智能社區「100所住房生活實驗室」。
圖片提供:Plomp
透過UNSense推出的城市數據平台,居民能自己掌握資訊的隱私和資訊共享的對象。
另外,此平台有中立的第三方管理,借助控制面板,可為用戶提供準確的信息,了解數據交換產生的利益,達到數據平等交換原則。
UNSense推出的赫爾蒙德智慧港智能社區「100所住房生活實驗室」城市數據平台。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Frost&Sullivan)報導,2025年智慧城市(SmartCities)將會創造價值2.46兆美金的商機。
雖然新冠肺炎對社會發展帶來危害,卻也加速城市朝資訊整合的方向發展,藉由數據驅動化(Datariven)和外連基礎架構蒐集、分析資訊,達到提升大眾生活品質、適應未來城市發展等需求,進而高效改善住房危機的問題。
圖片提供與版權」UNStudio
撰文」紀奕安
天蓋地的紅色毛線如血液織繫著輕舟、黑色則如同夜空包裹燒焦的鋼琴,這樣夢境一般的場景,是塩田千春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
作為25年創作生涯最大型且全面性的展覽,本展由日本東京森美術館館長片岡真實(MamiKataoka)策劃,展出超過100件雕塑、行為藝術錄像、攝影、素描、舞台設計及其相關圖稿等,2019年在森美術館展出時,130天內吸引超過66萬人參觀,藝術如何走出學院受到普羅大眾歡迎?一如展覽名稱「顫動的靈魂」,塩田千春的作品不僅給予觀眾直面靈魂的震撼,更象徵著藝術家看似纖細卻無限漫延的生命。
《去向何方?》。
攝影」林冠名
此次移師台北市立美術館,樓高、動線、空間氛圍皆與森美術館不同,作品都是到現場研究完空間之後,思考觀眾的感受,再重新編製。
策展人片岡真實亦說明,作品呈現依據空間會有所更改,如入口處的第一件作品《去向何方?》,一艘艘以白線細密纏繞的船懸吊半空中,緩緩向上航行,卻看不見最終目的地,藉此意味著現代人每日收到過多資訊,卻受其迷惑,反而不知道該去向何方。
此作在森美術館安排於入口的電扶梯上方,利用燈光照明襯托,觀者從下方隨著白舟而上抵達展覽。
但在北美館則安排在入口長廊處,觀者則是沿著白舟向前,兩側為大面落地窗,利用自然光與玻璃倒影襯托展品如夢似幻的氛圍。
提到塩田千春,多數人腦中會浮現的第一幅作品即是《不確定的旅程》,透過滿室的紅線彼此糾纏表現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狀態,映照出藝術家內心世界的一角。
鐵製的船則來自塩田小時的回憶,每次回到位於高知的老家時,都必須坐一個晚上的船,船上那種搖晃、不安的感覺帶給她相當深的印象,如同渺小的人類處於浩瀚的宇宙中。
《不確定的旅程》。
攝影」林冠名
塩田與紅線的緣分開始於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手中的鑰匙》,她提到,日本與台灣對紅線都有相同的意象,便是牽起人們的緣分,除此之外,紅線也能代表血液、血管的顏色。
除了紅色,塩田的作品中也常使用黑或白的線條,她將立體空間視為畫布,以作畫的概念創作,因此作品中常使用黑線描繪框線。
而白色象徵純潔、從什麼都沒有的空間開始,卻也代表著結束、死亡,同時具有起始與結束的意含,成為她較常使用的色彩。
藝術中的死亡與重生
塩田千春將生命歷程完全袒露於展品中,展覽特別展出她的第一幅畫作─《蝶倚向日葵》,童稚的線條與色彩出自5歲的塩田,她描述彼時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卻已經能繪畫,12歲時便立志成為藝術家,一路學習、磨練技巧從未放棄藝術之夢,但進入京都精華大學美術學院就讀油畫科後,她卻開始徬徨,發覺自己不管怎麼畫都會有其他人的影子。
《成為畫》。
攝影」林冠名
作品《無題》是她的最後一幅油畫作品,放棄畫筆後,某天晚上她做了一場夢,在夢中她成為一幅畫,不停思索著如何移動身體才能成為傑出的作品,醒後她將夢境場景化為行為藝術作品《成為畫》,以畫布包裹周身,並潑覆紅色瓷漆,瓷漆接觸皮膚不僅難以清洗,更會造成傷害,但對塩田而言,這是她首次將自身全部投入,真正地展現出她所欲表達的情感。
此後她開始創作裝置與行為藝術,如第一件嘗試用線跳脫二維空間的創作《從 DNA到DNA》,是她感到蛻變重生的轉捩點。
展覽依時間順序將《蝶倚向日葵》、《無題》、《成為畫》與《從DNA到DNA》等4件作品並列,呈現出塩田千春藝術生涯的初始,死亡,與轉型的重生。
塩田的創作始終與生命經驗緊密扣合,探索諸如死亡、生命、記憶、界線、身分認同等普世都會有的疑問,呈現出糾結、纏鬥等難以表達的情緒。
如《靜默中》便來自藝術家9歲時的記憶,看見鄰居家因火災而燒黑毀壞的鋼琴,帶給她相當大的畫面震撼,20年後將其化為作品,黑色的絲線由鋼琴中向外延伸,塩田以細線代表音樂,呈現出鋼琴彈奏的模樣。
展牆上她寫下「有些事物深深沉入我的心底,有些則無論多麼努力嘗試,也難以物質或語言的形式捕捉其樣貌。
但它們卻是沒有形體的存在,一如靈魂。
」
《靜默中》。
攝影」林冠名
1996年塩田千春前往德國就學並遷居柏林,那時圍牆倒塌不久,整個柏林瀰漫著一股特別氛圍,分別28年的東西德各自有不同的文化,撞擊出新的想法與機會,吸引許多藝術家前往。
她思索著這些擁有相同國籍、說著相同語言的居民,如何看待生活、看待彼此?她跑遍大大小小的工地,蒐集了被丟棄的舊窗戶,在作品《內與外》以象徵交流的窗戶建構出一道圍牆,反思柏林圍牆倒塌後城市中人事物的轉變。
《內與外》。
攝影」林冠名
連結靈魂的細線
被策展人片岡真實形容是「沒有展出、不創作會活不下去的人」,在2017年收到森美術館辦展邀請時,塩田心想「活著真好!」老天卻在此時給予一個殘酷的考驗─她被診斷出癌症復發,歷經半年的治療後,塩田隨即投身於展覽準備之中。
她描述治療的過程,人躺在病床上接受一個個不同的醫療儀器與療程,身體越來越健康,但靈魂卻感覺跟不上身體,身體彷彿不是自己的,她開始思考,當下的這些想法與情感,在肉體消失之後會去哪裡?本次展覽中的最新作品《外在化的身體》即呈現出藝術家的徬徨,以紅色網狀牛皮連結攤放的手腳青銅鑄模,藉此與身體對話,表達身心碎裂的束縛感,呈現出想要聯接靈魂與肢體的渴求。
在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後,塩田開始思考靈魂,因此展場動線的最後一個作品即選擇《關於靈魂》,在影片中她從寵物切入,一題題深入詢問這群德國孩童:「靈魂是什麼?靈魂在哪裡?是什麼顏色?動物是否有靈魂?人死後靈魂是否會消逝?」等問題。
塩田分享,這件作品的創作動機來自她女兒,癌症復發時,女兒才大約10歲,身為母親,她非常擔心自己不在後女兒怎麼辦,孩子會怎麼理解死亡,她也很好奇跟女兒差不多時代的孩子們怎麼思考靈魂這件事情,因此才有了這個計畫,也透過影片召喚觀者一同思索存在的意義。
《外在化的身體》。
攝影」歐陽青昀
劇場作品
除了視覺藝術創作,本次展覽更特別展出塩田千春為9部歌劇和戲劇表演擔任舞台設計的作品,展覽中分別以紀錄片、模型和手稿呈現其空間藝術與舞台設計間的關聯。
塩田表示,舞台設計與藝術作品最大的差別在於觀眾的時間性,美術館不太會限制觀賞的時間與角度,但舞台有固定的表演時長,觀眾僅能坐在座位上欣賞,因此如何在種種框架內呈現視覺震撼及表演主軸,成為每次設計的重點之一。
在創作時,她會特別重視表演者與舞台的積極關係,如2011年創作歌劇《松風》舞台時,她以黑網在舞台上築起一件跨距達14米、高度10米的巨型裝置,舞者們可在網上交錯攀爬。
此外,與藝術創作不同,舞台設計需要與整個團隊合作,需要多方配合、參考他人意見,塩田非常享受這種和眾人一起創作的感覺。
劇場設計展區。
攝影」林冠名
本次疫情中佈展,也是一次團隊合作的精彩作品,塩田先與7位團隊人員來台隔離14天,同時間北美館事先完成展場隔間、硬體等施工,塩田團隊則以技術顧問性質指導台灣約50人的專業團隊佈展,如何將錯綜複雜的細線拉好、做出藝術家希望的效果,在時間與默契的培養下逐漸加快流程,花費約兩周的時間通力合作完成本次盛大展覽。
策展人片岡真實提到,在疫情下,許多美術館都只能改以線上虛擬方式,但她認為實體美術館有其重要性,親身體驗、沉浸於藝術品空間中,會帶給人與照片完全不同的感想,希望本次的展覽能為觀眾帶來思考生命的契機。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日期」2021年5月1日至10月17 日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1A、1B展覽室(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撰文」林慧慈
德國自古以來在工業設計領域中的地位是全球公認的。
由德國發起的iF設計獎以「優良工業設計」為名,自1954年起,iF設計獎已成為舉足輕重的國際獎項,同時也是卓越設計的認證標章。
iF設計獎表彰的設計領域包含: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傳達設計與服務設計、建築與室內設計、專業概念,並在今年新增了使用者經驗(UX)以及使用者介面(UI)2大項目。
2021年iF設計獎共收到9,509件、來自52個國別/地區的作品報名參賽,成為iF有史以來參賽數量最多的一次,各獎項數據也打破以往的紀錄。
此次一共選出1,744位參賽者榮獲2021年iF設計獎,獲獎者皆通過線上初選以及最後決選兩階段的評選,同時因應新冠疫情,98位國際設計專家透過iF全新開發的線上評選機制以完成此次的評選任務。
最後,iF設計獎中的最高殊榮—iF金質獎,一共選出75件傑出作品,其中台灣有6件作品奪下此獎項。
評審團表示,從今年的參賽作品中看到設計師們因應時勢、積極解決新的需求問題,針對衛生防疫、永續環保等,將世界面臨的挑戰融入到設計當中,同時表現出設計不再只是一種目標、宣言或是價值主張的抽象概念,它也涵蓋了我們的真實體驗。
獲獎作品表現出的強烈企圖,讓評審團感受到它們的發展潛力,並從中看見了希望的曙光。
以往iF設計獎會在德國柏林舉辦頒獎典禮,邀請獲獎者前來一同慶祝。
然而,受制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iF設計獎已連續兩年取消頒獎典禮,今年雖然也無法舉行,但主辦單位透過與世界知名的設計博物館:德國維特拉設計博物館、倫敦設計博物館、上海楊明潔工業設計博物館、美國波士頓設計博物館、丹麥設計博物館、維也納應用藝術美術館以及荷蘭登博斯設計博物館的合作,為獲獎者們打造數位舞台,並在5月10日當天以24小時快閃的形式展示此次得獎的作品。
今年,台灣有170位、共267件作品獲獎,本期《室內》介紹回顧6件來自台灣的iF金質獎作品。
而2021年iF設計獎年度獲獎作品將刊登在iFdesignapp上,讓大眾一同響應設計的創新力(TheCreatiFePowerofDesign)!
(完整得獎名單請參考iF設計獎網站:https://ifworlddesignguide.com)
台灣iF金質獎作品
CollaborationPro筆記本電腦/仁寶Compal
CollaborationPro是一款可翻轉的筆記本電腦,可在各式場景下提供最便捷的打字體驗。
例如,只需將鍵盤擡高,即可符合人體工學的標準打字需求;將顯示器向前拉近,就能在狹窄空間內使用;使用者還可以直接在LCD觸摸屏上進行編輯或是透過平放共享繪圖區。
評委表示,該設備採用完備的人體工學設計,在不影響可用性、功能或美觀的前提下,能夠轉換成最適合用戶共用、進行創意工作或專注使用的模式,令人印象深刻。
PhilipsB1D5000顯示器/PhilipsExperienceDesign、TPVDesignTeam
PhilipsB1D5000顯示器是一款結合了二合一的顯示器以及電子墨水顯示屏的一創新產品。
這款顯示器通過將兩種屏幕技術進行結合,詮釋了Philips對科技創新的追求,幾何立式造型,可傾斜、左右旋轉、調節高度並支持樞軸旋轉,最大化滿足用戶的多樣使用需求。
評委表示,這款雙屏顯示器不僅功能完備,更實現高效運轉、高能源利用率,它簡單、有效、環保的種種特性皆表現了優秀設計的卓越精神!
VRCap/仁寶Compal
這款VR帽是全球首款頭戴式顯示器,巧妙結合了全新VR顯示器和可拆卸針織頭套。
彈性扁平帽由特殊線材平織而成,面料透氣性絕佳,長時間佩戴也沒問題;針織帽可拆下機洗,衛生且環保;同時,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
評委表示,該產品在其同類產品中大膽地引入了前所未有的形式、舒適性和功能性。
這是有史以來首款可穿戴式帽子VR顯示器,另闢蹊徑的設計得到了評審團的一致贊賞。
台灣傳統瓷磚圖鑑/爿爿花
台灣傳統瓷磚圖鑑收集了台灣20至80年代的四種傳統瓷磚,並根據瓷磚的形狀和圖案對其進行記錄和分類。
第一部分通過作者在臺灣各地拍攝的圖片,介紹瓷磚的相關歷史;第二部分展示了經由作者重新繪制的100塊特色瓷磚圖案。
評委表示,這本眾籌的書籍中,視覺和產品設計、建築和室內設計之間產生良性的碰撞,除了在文化和歷史背景下展示瓷磚之外,也通過瓷磚帶領讀者瞭解世間的變化。
2019台灣設計展《超級政策》/MengdomDesignLab
2019台灣設計展於屏東縣舉行。
其中,《超級政策》是展會的一部分,旨在促進屏東縣政府的九項主要政策。
設計靈感來自超市中的傳單與廣告,如傳統市場的標示一樣,字體均由手工書寫,將政令文件巧妙地轉化成色彩繽紛的廣告,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評委表示,從未見過沉悶的政策措施能以如此吸睛的方式發佈,這是對政策資訊宣傳的重審、完美執行的成功案例,這也成為了政府宣傳中的新一代黃金標準。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台灣設計研究院
該項目旨在借助設計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趣味,消除學生審美修養障礙,解決臺灣普遍缺乏美感修養問題。
與此同時,這一項目還為設計業做出貢獻,幫助提升公眾審美,以實際行動解決審美問題。
評委表示,雖然這只是個小規模的地區型專案,卻具有帶來改變的驚人潛力!該專案使用全面的「共同創造,以人為本」的服務設計流程,打造了別具一格的學習環境和體驗,為參與者帶來巨大收穫。
同時,也強烈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和參與式的開發流程。
資料及圖片提供」iFDESIGNASIA 編輯」歐陽青昀
由中國知名建築師馬岩松帶領的MAD建築事務所設計的「海口雲洞圖書館」已於近日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這座一體成形的混凝土建築被英國《泰晤士報》稱為「2021年最期待建成的建築作品」,它將為海口市民及遊客帶來更獨特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
MAD建築事務所
MAD建築事務所由中國建築師馬岩松(如圖)於2004年建立,是一所以東方自然體驗為基礎和出發點進行設計,致力於創造可持續並具未來感與東方意境的有機建築的國際建築事務所,期望透過作品重新建立人與自然的情感聯繫,並在社會、城市、環境和人類之間取得平衡。
MAD經手的項目豐富多樣,設計種類遍及城市規劃、博物館、歌劇院、老成改造、藝術作品等。
MAD建築事務所現由馬岩松、黨群、早野洋介領導。
位在海口灣畔世紀公園中的海口雲洞圖書館,由MAD建築事務所操刀。
攝影CreatARImages
作為中國南端重要的港口城市,位在海南省的海口市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
近年,由於海南國際旅遊島、海南自由貿易港陸續建立,海口的經濟急速發展,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如何透過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的獨特性和藝術性,為居民帶來更具人文氣質的生活環境,並塑造城市的性格及歸屬,成為了重要議題。
俯瞰圖。
雕塑性極強的量體中,有著圖書館、市民活動空間等機能。
攝影:CreatARImages
「海口雲洞圖書館」,是大型國際公共藝術項目「海口.海邊的驛站」中,第一個落成的高標準驛站。
「海口.海邊的驛站」邀請了十多位全球頂尖的建築師、藝術家以及科學家等(如隈研吾、劉家琨、PatrikSchumacher等),共同跨界打造16座以「自然.共生.未來」為理念的地標性公共驛站。
而「海口雲洞圖書館」位處於海口灣畔的世紀公園中,整個項目包含了圖書館和市民活動中心,建築南側的圖書館,內含可藏書萬本的閱讀空間及多功能影音區,免費開放予大眾使用;北側為提供服務的設施,例如咖啡廳、淋浴間、公共休息區跟屋頂花園等。
形體似「蟲洞」,奇幻又獨特
開卷之初,往往是人們最期待的時刻,海口雲洞圖書館也是如此,人們從熟悉的城市現實走入建築,開啟一段新的時空之旅。
馬岩松表示:「精神屬性是建築的核心價值,它將渲染一座城市的人文氛圍。
我們希望這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願意前往並停留的城市空間,建築、藝術、人文和自然在這裡相遇,它們將開啟人們的想像,並指引且探索出不同美感所蘊含的意義」。
藉由通透材料的運用,模糊室內外界線,半戶外露台可更貼近海岸景觀。
攝影:存在建築
靜處於陸地與海洋之間的建築雕塑性極強,洞形空間的層次及複雜性將空間一層層拉開,自由有機的形態塑造出多變的牆面、樓板、天花等要件,也有效模糊了室內室外的邊界,建築裡外的孔洞像極了大自然中隨處可見的「洞穴」,大小不一的孔洞將自然光線引入室內,同時也提升了通風效果,為常年處於炎熱環境中的建物「降溫」;人們藉由孔洞看天望海,好似透過時空的通道查看身邊本已熟悉的世界,建築裡不同的氛圍與尺度,和人的活動產生觸碰,勾勒出一種屬於此場所的儀式感。
貫通首層與二層的面海階梯式閱讀空間,除了供人閱覽外,也是日常舉辦文化交流活動的場地,與主要閱讀空間相鄰的兒童閱讀區,利用天窗、孔洞、壁龕等元素,激發孩子們探索的慾望;可開啟的玻璃天窗及超大弧形推拉門為圖書館帶來更好的採光、觀海視野與通風感,結構形態圍塑出的多個半室外空間及和平台,也是人們閱讀及望海的絕佳場地。
為適應當地炎熱的天氣條件,建築外圍的迴廊以懸挑手法操作,藉由物理遮陽降低熱輻射傳導,以實現建築節能的理念。
可透過孔洞看天望海,彷彿穿梭於隧道般,多變的景致豐厚了層次。
攝影:存在建築
弱化材料存在,突顯空間感受
MAD建築事務所選擇以「反材料」的方式構建本案,避免過度表現結構構造,企圖消除材質本身固有的文化意義,使空間感受躍身為主角。
而混凝土是種液態材料,流動、柔軟多變的樣態是它最大的特點,海口雲洞圖書館整體建築是由混凝土澆築一次成形,屋面及樓板皆採用形似格子鬆餅(Waffle)的「雙層中空肋板」形式,既能滿足大跨度、大懸挑的受力需求,又能利用結構的中空來鋪設設備管線,以及填充建築保溫材料,讓室內空間更為簡潔完整,也成為實現建築、結構、機電一體化設計的關鍵。
細部結構。
利用「雙層中空肋板」手法滿足建物的受力需求,亦可將管線與保溫材料藏於其中,使內部更為簡潔。
攝影:存在建築
作為傳遞知識的載體,海口雲洞圖書館跳脫過往呆板制式的外觀樣貌,以有機的線條、輕盈柔和的樣態,為城市塑造出有趣且令人驚喜的地景。
資料及圖片提供」MAD建築事務所
撰文」陳映蓁
巷弄常常是展現民間生命力的地方。
「小南通咖啡」位於台北市和平東路的小巷中,基地及其周圍多為屋齡四、五十年的老公寓,傳統機車行與店舖圍塑出「台味」的氛圍,雖然有點凌亂、有點老舊,卻真實傳遞出一種屬於台北的親切感。
楊竣淞設計師表示,業主於洽談時提出了一個以「南國」作為概念的開店企劃,希望讓整個咖啡廳具有南國風情,且融合城市的民生樣貌,藉由台灣的小食(如筒仔米糕、黑輪等)和精心烘焙的咖啡,打造一個有別於坊間常見精品咖啡館的文青感,而是企圖加深與當地居民的連結,希望設計的介入可以為店面創造出更具個性化的美學標準。
位在巷弄內的基地屬於梯字形平面,小南通咖啡企圖讓店面跟社區與人有著密切連結,強化台灣在地文化的氣息。
元素解構與重組
設計師進一步解釋基地的限制,本身比馬路高出約70公分,平面整體形似梯字狀,進入室內後會發現此處是一個斜的角度空間,這樣的條件加深了平面配置的難度。
設計的出發點是由「整理」開始,打除潮濕的牆壁,改由磁磚阻斷內外水氣,室內沒有增加隔間和壁面,而是將老公寓整理至最適用的狀態,並透過材料的選擇突顯風格;過度刻意營造的風格,有時反而會與環境格格不入,那該如何注入業主期待的「南國風情」呢?楊竣淞說,就他自己的認知,所謂的南國其實就是台灣這個島嶼,因此他從台灣自身內涵回看,並爬梳城市特色,例如帶有攤販感的店面、違章建築中常使用的材料、隱約復古的視覺意象等,他讓這些元素看似自我的獨立置於空間中,但彼此卻又可以相互交融在一起。
半穿透的摺疊式拉門讓空間多了「打開」的可能性,讓坐在吧台的顧客在不經意間成為了框景中的主角。
設計團隊梳理業主對於「南國風情」的想像,並透過材料和意象的堆疊,讓復古與現代的交會深刻存在,又不顯突兀。
基地本身有一些舊材料的痕跡,譬如波浪板的雨遮、外觀原有的馬賽克等,雖然狀況不甚良好,但設計團隊試著延續這些物件的存在,因此選用相同的材質來構築本案。
拿掉大門原有的鋁窗,取而代之改以半穿透的摺疊式拉門,並於室內重塑一個攤販式的吧台區,呈現出「屋中屋」的視覺效果,由摺疊門向內望去,隱約有種在市場看望騎樓攤販的既視感。
在室內建立一個攤販式的吧台區,呈現類似「屋中屋」的視覺效果。
設計師以「時間屋」的概念形塑量體,充滿著時代感的細節。
吧台區是極具細節的量體,包含拱形折鐵、八角窗等,鐵件元素從門面一路延伸進吧台,緊接著,將黛綠色調的馬賽克和油漆以協調的比例鋪設,屋中屋的形態使空間彷彿有了分界,讓料理的人、與品嘗食物的客人,有著互相對視的有趣關係。
另外,設計團隊亦將外部的局部牆面表層剔除,再利用舊式的木工手法,將窗戶包覆成木結構,由外向內營造出一致的語彙,同時產生新舊融合的張力感受。
設計師明確劃分出煮食及調配飲品的區域,並以廚具的抽油排煙系統作為輔佐,藉此降低味道相互影響的問題。
硬體方面的周全考量
針對咖啡廳的機能需求等規劃,楊竣淞提到,最困難的部分就是食物烹煮與飲品調理之間的安排和平衡,由於小南通咖啡提供眾多台灣特色小食,擔心「味道」成為難解的問題,設計團隊遂將吧台分為前後區,前區處理有味道的食物,並請廚具廠商協助計算排煙量,力圖減少油煙對店內的影響。
大面積的綠色基底,搭配黑鐵燈具以及鍍鋅浪板,看似極具衝突感,實則令人印象深刻。
針對燈光的布局,楊竣淞設計師表示,「最好的燈光計畫,就是給予彈性的可能。
」盡量將直接照明降至最低,改使用調光器因應明暗需求,座位上方的鐵件吊燈是視覺的焦點,利用直觀的燈泡作為主要光源,並隨著燈泡質感的明暗變化,為空間塑造出一種時間停滯的氛圍效果。
在本案中,開物設計將懷舊情懷與創新語彙相互交疊,構築出一個獨樹一格且具記憶點的小型營業場域,用老元素建構空間張力,默默陪伴著你我。
燈光計畫方面並非採取「均亮」的模式,而是更注重明暗對比與陰影感,渲染出空間氛圍。
設計者」開物設計/楊竣淞羅尤呈
參與者」高彰孝
攝影者」李國民空間影像事務所
空間性質」咖啡廳
坐落位置」台灣
主要材料」鍍鋅鐵、黑鐵、波浪板、磁磚、抿石子、木皮、乳膠漆
面 積」35坪
項目年份」2021年
開物設計
自2007年創立以來,開物設計以靈活的文化符碼,營造出空間的價值與深度,成功為客戶提供創新策略與商業模式,整合空間特質以開展出競爭優勢。
為成就空間之多元與獨特,開物設計延攬室內設計專才,與行銷企劃、平面設計、藝術文化領域之菁英積極合作,以跨領域的組合,創造出組織靈活、專業分工而理念一致的堅強團隊,打造不設限的空間型態。
為住宅、娛樂空間、辦公空間、公共空間和商業空間設計出創新而精湛的新氣象,進而延伸出家具設計、燈具設計、產品設計和平面設計的全面性規劃,全面提升空間設計的完整與價值,並榮獲如台灣TIDAward、金點設計獎、韓國K-DesignAward、義大利A'DesignAward、美國IDAAward銀獎等大獎。
資料及圖片提供」開物設計
採訪」陳映蓁
「我們的家鄉—地球很美麗」,許多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人在訪談中都這麼描述他們從國際太空站觀看家鄉星球的經驗:一片死寂真空的宇宙裡,地球是唯一充滿生氣蓬勃色彩的星球。
但是,現實窘境是地球生態系統正面臨著大崩壞,人類獨大的現代文明方式正劇烈改變自然環境的樣貌,甚至有科學家宣稱已經進入「人類世(Anthropocene)」時期。
NASA。
中國三峽大壩建造前影像。
1993年9月24日至2016年8月22日。
NASA提供,U.S.GeologicalSurvey(USGS),LandsatMissionsGallery,U.S.DepartmentoftheInterior/USGSandNASA
面對殘破的自然生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網站上清楚地寫著世界各國應該如何行動:「迄今為止,各國的野心不足以實現協定中的三項氣候目標,分別是2030年前要減少4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50年前實現氣候中和(意味著零淨碳足跡);本世紀末前,使全球溫度的上升控制在1.5°C內。
」如果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年發表的氣候變遷科學研究報告書,會發現,如果各國再不實際行動,10年後我們將面臨地球生態系統崩壞的世界級災難。
對於此一世界重大議題,紐約MoMA美術館在嚴峻的新冠疫情中策劃了《損壞的自然》(BrokenNature)展。
這項展覽討論如何運用設計的「修復」潛力,來修補人類和生態物種、環境之間的關係。
如果設計的本質是解決人類文明的問題,我好奇展覽將如何討論設計能為目前光速般損壞的自然環境提出解決方案?或者,運用設計保護獨大的人類物種?
初始觀點:優雅地滅種
《損壞的自然》其實來自2019年第22屆米蘭三年展(XXIIInternationalExhibitionofLaTriennalediMilano)《損壞的自然:設計承載人類生存》(BrokenNature:DesignTakesonHumanSurvival),總策展人寶拉·安東內利(PaolaAntonelli)是建築暨設計部門資深策展人(SeniorCurator,DepartmentofArchitectureandDesign),在紐約MoMA工作超過25年,此展覽也是她首度在米蘭策展。
亞歷克斯・高德(AlexGoad),《MARS》(ModularArtificialReefStructure),2013。
2019米蘭三年展《損壞自然》裝置現場。
米蘭三年展(TriennalediMilano)提供。
攝影GianlucadiIoia
2019年,在紐約設計出版刊物Core77舉辦的設計論壇上,安東內利表示,《損壞的自然》最先來自2013年在MoMA內部的提案,但是當時時機尚未成熟,也許環境議題還不那麼急迫,所以未能實踐。
最初的概念來自一項簡單的想法:人類終將滅絕。
我們也許沒辦法完全控制滅絕,但是我們對什麼時候、如何滅絕能有一些掌控。
因此,安東內利認為人類可以設計自己優雅滅絕的方式。
這簡單的想法讓《損壞的自然:設計承載人類生存》進一步來討論如何、怎樣設計人類的滅絕。
而米蘭三年展的版本是為了「世界公民」(citizensoftheworld)而展出,而不是設計師;因為我們身為公民,每個人都有責任。
策展團隊不選擇常用的「區塊」子題手法來處理,而是以流動、觀展的方式,其中展出超過100件作品,以廣泛內容、並非單一主題聚焦討論,從宇宙、社區、日常的觀點,提供世界公民在嚴峻環境中生存的設計方案。
修補人類環境和自然的關係?
此次,紐約MoMA和米蘭三年展合作,呈現《損壞自然》的精選迷你版本,在《損壞的自然:設計承載人類生存》的眾多觀點中,選擇「修復性設計」作為主題聚焦。
在「修復性設計」策展觀點基礎上,《損壞自然》認為環境是多樣、相互連結的體系。
展覽要探索人類棲息地中那些複合的系統,並進一步討論在這涉及經濟、社會、政治、以及自然生態的多樣連結體系中,設計如何作為修補角色?在「修復性設計」的大主題下,選擇45件作品,其中有些作品也成為MoMA新典藏。
稻田亞希。
《想演化#1》(ThinkEvolution#1:Kiku-ichi(Ammonite)),2016-2017。
藝術家、久保田雄藝廊(MAHOKUBOTAGALLERY)提供
展出作品呈現能提供多樣策略的設計物件和概念,解決損壞自然所帶來的相關問題,來幫助人類去修復與其他物種的共享環境關係。
不僅是生態環境危機的緊急難題,例如污染、材料消耗、全球暖化,也包括像是家庭、性別、種族、階級、民族等基本制度和概念的議題。
同時展覽內容,呈現設計師、工程師、藝術家、科學家之間存在的共享關係,以及這些不同領域間持續相互合作、影響下所產生的設計。
像是為了解決來自多樣的環境壓力、海水升溫造成珊瑚大規模死亡,全球正在開發新的養殖方法,種植不同珊瑚物種,直到可以將珊瑚移植回天然珊瑚礁為止。
來自澳洲的亞歷克斯·高德(AlexGoad)在2013年的設計作品《MARS》(ModularArtificialReefStructure),以3D打印樹脂模具的晶格系統,作為陶瓷模塊化的人工礁結構。
在沉入水底之前,珊瑚片會附著在這結構上,就像是一座堅固的骨架,讓移植珊瑚可以在其上生長。
《MARS》提供複雜幾何造型為許多其他依賴珊瑚礁的物種,如魚類和軟體動物,以及更廣大的珊瑚礁生態系統提供保護性棲息地。
有些作品專注在廢棄物的議題。
把廢棄物作為可大量獲取的材料,從新資源的角度來看待、運用。
英國設計師亞歷山大·格羅夫斯(AlexanderGroves)與村上梓(AzusaMurakami)組成的彘工作室(StudioSwine),他們的作品《罐子城的棕櫚凳》(PalmStoolfromCanCity)是街上拾得的廢棄物件,有棕櫚葉、陶瓷磚、籃子底部等。
在廢棄的籃子底部填滿沙,再將不同物件壓印翻模,做成鋁凳的模具。
這件移動式鑄造裝置,以食用油為燃料,熔化從城市街道上收集的鋁罐,作為各種造型的棕櫚凳子。
《罐子城的棕櫚凳》靈感是來自巴西聖保羅的地下拾荒經濟,由拾荒者收集回收物件放在拉車上,再拿去回收。
英國彘工作室(StudioSwine),《罐子城市的棕櫚凳》(PalmStoolfromCanCity),2013。
藝術家提供
廢棄物議題也有討論運用新科技和材料,開發製造和建造新方式,讓廢棄物能回收再利用。
像是法國阿爾勒(Arles)的路馬工作室(AtelierLuma)是藻類實驗室,專注在探索微藻和大型藻類的生物材料潛力。
此次展出的2019年設計計畫《藻類地理》(AlgaeGeographies),是路馬工作室採購當地海洋植物,在實驗室進行種植、混合、乾燥階段,要創造替代石化產品的塑料,同時扮演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的材料。
路馬工作室團隊製作區域內資源、專有技術、文化檔案的網絡,進一步與地中海區域的設計師和在地社區合作,重振當地經濟。
也有作品以想像實驗的方式提出解決問題的設計方案,像是美國建築師穆斯塔法·法魯基(MustafaFaruki)所創立的實驗室實驗室(theLab-lab)以建築想像圖取代實際建造的設計。
實驗室會依照匿名客戶不同的要求,以建築數位繪圖作為一種溝通的媒介,依客戶所想的設施視覺化。
此次展出許多想像方案的建築數位繪圖。
除此,也有以批判性設計(criticaldesign)來思考解決生存方案的作品。
穆斯塔法·法魯基(MustafaFaruki),實驗室實驗室(theLab-lab)。
《匿名客戶的接收供應設施》,2018—至今。
藝術家提供
來自英國設計師、目前任教紐約新學院的安東尼·鄧恩(AnthonyDunne)和菲奧娜·拉布(FionaRab)共同組成鄧恩&拉布工作室(Dunne&Raby),專長就是批判性設計。
他們展出2009年的設計計畫《為人口過剩星球的設計:覓食者》(DesignsforanOverpopulatedPlanet:Foragers),討論人類未來獲取糧食的方式需要從根本上重新思考。
MoMA展場平台上放置著鄧恩&拉布以玻璃強化塑膠材質打造鮮豔綠色的物件,十足的未來感造型,其實是在人體以外的腸胃系統裝置。
連結到人體周圍外在環境,進行「外包」的糧食資源,這項裝置協助人類在人口過剩的地球覓食,甚至消化人類無法食用的東西,像是粗韌的根和纖維素物質,但是這些卻是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賴以生存的食物,甚至人類祖先在早期也能夠食用。
《損壞的自然》MoMA展覽現場,圖為鄧恩&拉布工作室(Dunne&Raby)2009年作品《為人口過剩星球的設計:覓食者》(DesignsforanOverpopulatedPlanet:Foragers)©2020TheMuseumofModernArt。
攝影RobertGerhardt
看完紐約MoMA版的《損壞的自然》,也許設計真的能夠解決某種因人類文明所產生的問題。
從這些展出的案例,策展人安東內利認為,從復育急速死亡的珊瑚礁,到思考為人口過剩的星球提供糧食的場景,設計、建築一直以來能夠在不同階段、背景、環境下,橫跨時空並迅速推動建設性的改革。
然而,如果我們對於自然環境的關係仍是以「取得資源」為出發,要如何如他所言,設計可以改變人類行為,或是自然環境的行為?《損壞的自然》展出的《蜜蜂計畫》(BEE'Sproject)讓我萌生這樣的問題。
《蜜蜂計畫》是目前任教倫敦的葡萄牙設計師蘇珊娜·蘇亞雷斯(SusanaSoares)在2007年的設計和科學計畫,運用蜜蜂獨有的精密嗅覺,訓練蜜蜂來作為人類醫療疾病、懷孕診斷的有機測試。
展場裡三件工藝精緻的玻璃製品,其實在真正使用時,裡面會有受人類特別訓練的蜜蜂,來作為不同用途的醫療測試。
看著《蜜蜂計畫》美麗的玻璃物件,讓我想起幾年前全球各地原生種蜜蜂大量死亡,各地的數據都不同,最高數據大約是30-40%。
主要原因包括棲息地、化學農藥的使用,沒想到我們熟悉的蜜蜂有一天居然也會成為可能瀕臨危機的物種。
蜜蜂族群數量下滑,導致各地農場缺少蜜蜂作為農作物授粉的重要媒介,也意味著人類世界糧食供給也發生問題。
那麼,蜜蜂作為醫療測試的用途,顯得有些超現實。
朱亞·奧曼(JuliaLohmann)。
《因為這很重要》,2013。
海帶植物裝置,2019米蘭三年展《損壞自然》裝置現場。
米蘭三年展(TriennalediMilano)提供。
攝影GianlucadiIoia
如果整體大環境的基本面沒有獲得改善,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言人類僅剩10年不到的時間,設計真的能保護人類免於生態大浩劫所帶來不宜人居的狀態?除了設計作為解決方案之外,近年國際趨勢很多朝向規劃生態保留區,作為讓自然環境免於浩劫的方法之一。
所謂生態保護區,是免除、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干擾。
以美國拜登政府舉例來說,年初頒布對應氣候危機的行政命令,其中一項是暫停所有公共土地上的新油氣租賃。
其中最深具野心的政策目標,是在2030年前分別保護30%的陸地、30%的沿海海洋,作為自然保留區。
201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中國將以生態廊道區的概念設置大熊貓國家公園,其規模是美國黃石公園的3倍,橫跨不同省份,目前試點區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跨越四川、陝西、甘肅3省12市30縣,因為動物沒有省份的概念,只有隨著自然韻律遷徙移動的原始生存本能。
凱利·賈茲瓦克(KellyJazvac)。
《塑料異構體》(Plastiglomerates),2013。
凱利·賈茲瓦克提供
雖然是大熊貓國家公園,這生態廊道保護的不只是熊貓,還有其他珍貴的野生動植物,像是雲豹和金絲猴等。
一位台灣海洋科學家曾跟我說過,台灣大多數溪流,都早因為水泥攔沙壩的設置成為階梯式溪流,對我們來說是溯溪的好步道,但是魚如何在階梯式的河川水中游?他認為修補大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理它,讓自然自己療癒。
經濟發展和生態修復之間總是棘手的政治問題,「修復性設計」也許是人類一起作為損壞自然共犯的良心行為。
撰文」Chia-LingLee
「被自然環抱」是建築環境的客觀描述,「與自然共生」是思考建築與環境的態度。
在義大利因佩里亞海灣上的一座別墅中,嘗試重現利古裡亞梯田所展現的,人造地景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融的底蘊。
依據永續原則設計與建造的別墅,獲得多項國際獎項肯定,其天然石材幕牆面向海洋,迎接海風與飛鳥,室內點綴實木材質,彷彿造出了小小的林地,與四週環繞的地中海樹林相映,歡迎光和生活停駐。
與自然共生的基底步步紮實,最後一步將走向建構美好舒適生活不可或缺的細節——家具。
Flexform以標誌性的柔軟、寬敞沙發墊聞名全球,受到四季、希爾頓、凱悅、BULGARIHotelsandResorts等頂級飯店品牌青睞,在這座別墅中,Flexform以家具為顏料,繪出一幅休閒優雅、超越時空和時尚的生活風景。
與自然一同呼吸
Flexform不僅將沙發、扶手椅、茶几、沙發凳、桌子和椅子視為家具,更是一個居家生態系統,它們之間的和諧對話與舒適自在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當半戶外空間對享受生活的重要性已不亞於室內空間時,Flexform致力於提供更全面的產品設計。
Atlante戶外座椅系列在組合上提供了極大的自由度,能夠跟隨需求靈活變化各種搭配,而AntonioCittorio設計的Carlotta扶手椅則讓嚴謹簡約的鋼結構和優雅的編織相遇。
兩者遠看是風景的一部分,一旦坐上它們,忍不住將全身心交付,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身心的避風港灣
光乘著海風進入客廳,鑲木壁爐旁的區域擺放Asolo座椅系統穩定空間的重心,而一對由高超工藝技術製成的Tessa扶手椅,則增添具時間痕跡的詩意氛圍。
其中,比例大方而均衡的Asolo沙發以剪裁和結構細節標誌出輕鬆優雅的空間個性。
沙發中更延續了Flexform的基因,對使用的羽絨填充物格外要求,只選用榮獲國家認證(AssopiumaGoldCertified)的鵝絨,其柔軟緻密的體感使Flexform的沙發享有「全球最舒適的沙發」的美譽。
不但舒適,Asolo沙發更是一款多面性的沙發,其調性能夠融入任何環境,在這座海灣上的別墅中,它也宛如一道使匆忙腳步得以停歇的海岸,成為心緒的避風港。
溫度與愛的聚會之地
相較客廳的閒適自在,廚房是一個開放而歡樂的空間,為了讓人在輕鬆溫暖的氛圍中準備飯菜和用餐,廚房櫃檯配有FirstSteps吧凳,而Pico餐桌則由舒適的Joyce填充軟椅包圍,在無法戶外用餐的季節,此處將吸引家中在各自空間活動的人們,聚會出屬於家的溫度。
Pico餐桌的腿部線條細長,這使其視覺上輕盈且充滿活力。
桌腳由鋁合金壓鑄而成,圓角桌面則由不同類型的大理石或鑲貼條紋核桃木或歐洲白蠟木製成。
多樣尺寸提供高度個性化的可能。
而Joyce餐椅特殊的金屬結構與餐桌合奏出相襯的旋律,其線條使其在設計感與經典之間達到了完美的平衡。
沒有句點的美好故事
人們共同的故鄉,就是夢鄉,別墅中的臥室以Gregory床搭配Piuma床頭櫃以及Guscio扶手椅打造最適合入夢的空間。
床頭寬大豐滿的軟墊設計確保舒適的支撐,收納櫃結合造型的嚴謹與木材的豐富表現力,簡潔洗練,一日煩憂將在此消弭無蹤。
Flexform以不被時光淘洗褪色的設計,賦予生活永恆的鮮活色彩,無論我們是身在海灣上的別墅,或是世界任何一處,將與好設計一起完滿沒有句點的美好故事。
資料及圖片提供」Flexform 撰文」Yueh-hanYang
仔細觀察周遭,會發現1980年代的流行似乎正重新席捲而來,復古的電影、爵士樂與衣著時常出現在你我周遭。
這是個人人大放異彩的時代,誇大的配件、鮮豔的霓虹色彩與強烈自我主張,1970年代後期經濟的蓬勃發展帶動人們愈加注重自身需求與個性,美學上不再講求現代主義的極簡與機能主義,更多藝術與個性的展現仍深深影響著我們的世界,而談到1980年代的家具設計,cappellini更是無法略過的精采一頁。
設計的定義者
成立於1946年,原為義大利傳統手工訂製家具製造商,1980年代在第二代接班人GiulioCappellini的慧眼下轉型,一如品牌核心的「創新」精神,cappellini從不設下任何風格或限制,抓準期待求新求變的時代氛圍,挖掘出一批批尚未成名但深具才華的年輕設計師們,作品儘管青澀卻充滿奇想,現今看來仍是相當前衛的經典。
其中多數皆成為帶領著未來數十年的設計大師,如TomDixon便為cappellini留下早期的「S-Chair」,由一根精心設計的S型鋼製結構包覆手編稻草或不同面料而成,與纖細的外觀對比令人驚訝的舒適乘坐感,剛推出便受到市場熱烈好評,將TomDixon推上頂尖設計師之列。
S-Chair
cappellini也與被《TIME》雜誌選為2005年全球100大影響力人物的跨領域設計師MarcNewson合作,在1990年後推出第一批發展出自我風格的作品「EmbryoChair」及「FeltChair」,圓潤線條及科技感造型、在當時仍不常見的特殊材質,為MarcNewson打開知名度,「WoodenChair」則展現了品牌與設計師探索材質極限的野心,完全由彎曲木結構組成,簡單的固定即形成不可思議地平衡,特殊的視覺吸引許多藏家,並被MoMA美術館納入館藏。
EmbryoChair與 FeltChair
WoodenChair
除了開發新人之外,cappellini也不放過任何為時代留下經典作品的機會,與已故的80年代日本設計大師倉俣史朗(ShiroKuramata)合作,作為提出影響後代的「孟菲斯設計集團」成員中唯一的亞洲人,其設計融合對於現代主義的反思與日式極簡美學,線條與材質往往大膽且令人驚奇,如1987年的作品「ProgettiCompiuti櫥櫃」,將看似常見的櫥櫃彎曲成S型,每個抽屜角度皆不相同,但開闔之間的流暢彰顯出對於細節的重視,置於家中何處都可成為焦點。
ProgettiCompiutichestofdrawers
儘管已有眾多經典作品,cappellini的「創新」永遠不滿足於此,持續引領著設計時尚前行,2020年與知名設計品牌Cassina的藝術總監PatriciaUrquiola合作,推出富含自由與創造性的「Lud’oLoungechair」,設計師打破了過往面料與椅座一體的想法,透過精巧地構造與線條,舒適的軟墊如同一件大衣般可以輕鬆地「脫下」再「穿上」,讓家具的顏色、材質可以像每日換穿的衣物,隨季節、情境甚至心情而改變,並且每一個零件都可以完全回收與再利用,符合時代需求。
Lud’oLoungechair
經典與創新並存
對丹意信實而言,2021年的現在正是將cappellini重新介紹予台灣客戶的最好時機,受到疫情影響,人們更加注重向內探求,使家成為個性的延伸,而這些令人驚奇的家居藝術品,全部收藏在今年開幕的D&LCASA三館門市。
位於頂級家具品牌群集的仁愛路上,一進入口即可見到成立於1938年的經典品牌Knoll,繼承一戰後的包浩斯(Bauhaus)美學,設計線條與用料簡約而實用,沿著時代排序,後方則為風格迥異的cappellini,兩大經典品牌形成鮮明對比;後方則仿擬家中露臺設置,布置丹麥頂級戶外家居品牌Cane-line;走下樓梯,則有新世代義大利品牌qeeboo迎接,如人們熟知的「兔子椅」、「金剛落地燈」等,將居家打造成一處奇幻大膽的「動物園」,搭配Kartell、Artemide等D&LCASA原有義大利經典品牌,在三館門市為顧客提供經典、創新、舒適、藝術等多樣化的家居用品,依照個性與喜好搭配出最適合的住家環境。
資料及圖片提供」D&L丹意信實集團 採訪」林慧慈
經過一年漫長的等待,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於在2021年中旬與大眾相見,本屆大會主題「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willwelivetogether?)」呼應現代世界所需要的建築,尤其建築作為環境與人的溝通橋樑,將生活、工作、理想地合為一體,亦是將神性、生活與旅行融合的場域。
此一命題,在歷經疫情肆虐的當下,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如何共存,更成為當代亟需的解答。
台灣館外觀。
本屆台灣館由國立台灣美術館、策展團隊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及草字頭國際聯合舉辦,以《台灣郊遊–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劃》為題,自5月22日至11月21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dellePrigioni)展出,透過梳理數個獨特案件、跨領域合作經驗,深入探討打造環境建築的前端企劃、與後續實驗建築的營運紀錄。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本次台灣館不僅布展過程面臨最多挑戰與不確定性,也是布展團隊人數最精簡的一次,因應義大利當地防疫規範及個人健康風險,國美館、建築團隊及運輸公司總共僅有9人前往,前後隔離至少20天,而此番疫情下的跨國布展過程,也意外地回應了「如何共同生活」的提問。
展覽裝置「置身物種間的建築II」。
自然洋行製作,MauricioFreyre導演。
郊遊─逐山水而居
「人類在自然的野地,如何透過本能的感覺啟動應對能力,克服自然給予的挑戰,當我們正視人類內在的原始感知並逐漸產生正向對應能力時,恐懼也就會消失了。
」策展人曾志偉如此談到,本屆展覽命題與建築概念也從此而生。
展覽題目「台灣郊遊」聚焦於台灣山林自然生態,探討在台灣郊區野遊、生活,進而移動所形塑而成的生活狀態,曾志偉描述,台灣地理上70%遍布高山、森林和丘陵,人口集中於西半部平原城市,與中央山脈距離非常密切,嚮往在郊區或自然條件下生活的人們,來來往往都市與郊區之間,形成一種非正式、不斷變動的遷移行為,「在開發與保護之間,構築一道值得努力的纖細平衡。
」自然洋行多年來致力於自然野地郊區研究及環境規劃,著重人與環境的共存,建構如何和建築以外的事物和諧運作,而非創作一個人與自然或環境隔絕的空間。
展場作品模型「少少—原始感覺實驗室」
展場位於威尼斯重要交通樞紐與觀光景點「普里奇歐尼宮」,前身為古老監獄,如何在一個古老而封閉的空間中創造出寧靜且帶有原始感受的場所?策展團隊刻意提供留白,盡可能保留空間原有質感,並以大型立體空間裝置與投影呼應歷史建築原始元素。
展場氛圍呼應目前全球疫情發展下人與空間的關係,在隔離的狀態下人們如何自省、內觀,重新省思與生活環境的互動關係。
期待觀眾透過5件展出作品,回歸個人感覺心念、周遭感知來貼近當下時代,找尋寧靜而平和的心境。
除此之外,此次展出亦通過影音作品與氣味設計的結合,配合與秘魯籍導演MauricioFreyre合作概念影像,並與「曖曖內含光實驗室」合作籌劃互動的展覽,帶領觀者透過五感體驗獨特的策展概念。
建築,是溝通的橋樑
本展以「提問」、「共同合作」、「相互影響」3個對應大會主題的子命題,與數個跨領域的團隊一起探索建築、環境與人共同生活的方法,建構更為符合人類生活感知的建築。
本次展出的內容包含自然洋行建築團隊獨立實驗作品如「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峇里島「天然修道院」,以及數件與台灣產業的合作:「勤美學森大」、與春池玻璃及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的「類生態冥想屋」、「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等建築環境規劃概念,呈現不同的人文、環境條件、產業、空間使用模式等,皆有各自獨特的對應觀點,其中的共同點是通過建築扮演溝通橋梁,呈現並拓展各領域透過實驗建築場域共同合作的成果。
自然洋行從各個獨特案件的風土、田調觀察中發現,「安定的人心」是與自然環境共存、持續發展而不過度開發的重要先決條件。
天然修道院及野長城。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是自然洋行於2014年所發起的研究計畫,以「自然中的學習場域」為題,與植物學、傳統醫療、調香、靈修等跨領域策劃與交流,擇址台北城市與山脈之間的山林,至今已舉行將近百場研究計畫及活動。
本案選擇在背風面及擋風樹群邊搭建,並在原有木造平房上覆蓋台灣農務上常見的植物庇護網室系統,高度8公尺、長度20公尺,再採用80%加60%透光性針織網形成適當的工作生活場合。
因應地形與樹木障礙,修正成以8個圓心組合成的不規則弧形斷面的構造主樑下搭建。
打造輕質、速成、節省人力及耗材的建築,所有結構不採用水泥製品,可迅速拆解、位移,也同時具備臨時性、耐久度、機動性等彈性功能。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實地照。
攝影」JetsoYu
類生態光學冥想屋
未來,是一個移動方便迅速的世界,人的生活不再是一個定點,而是安定、微小、寧靜,並分散於各地角落的空間碎片,作為未來所需的居住場所。
自然洋行攜手專司回收玻璃的春池玻璃合作打造了「光學冥想屋」,於忠泰美術館2016年開館首展《HOME2025:想家計畫》中展出。
展覽聚焦於住居議題上,著眼人最基本的生活單位─「家」,透過時間與空間兩個向度的交叉設定,啓動思考10年後住居的研究計畫。
此作透過玻璃無機、耐溫、堅固、透光等特性,將自然的光能和水回收轉換成生態小屋,並具備不斷繁衍的彈性變化,結合其他維生設備。
想像未來人們透過網路分享模式,關照散落各地的冥想屋達成訊息交流、知識分享的家。
類生態光學冥想屋玻璃模型。
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
延續「少少」的嘗試,自然洋行於2017年在中國河北的山野間建築一處結合自然涵構及探索山林美好生活的實驗場域。
空間機能包含植物工作坊、香氣實驗計畫、自然療癒課程、藝術展演等,引導人們走進天然場域,建立與大自然緊密連結生活。
設計團隊重新思考自然如何地吸引人們,松樹林、梯田、老礦場,以及遠方山脈形成的野長城,作為人類文明與荒野的那條模糊邊界,散發著一種寧靜。
建築以竹炭板作為主要材料,期待建築除了回應土地、生態,更能照顧到空氣,因此研發空氣濾心原理的相關建材,作為對未來大量發展時的示範依據。
若說建築作為人類在自然中尋找立足點的載體,自然洋行期望在這片和諧的關係中帶來新的生命,或者是生機。
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之展出模型。
攝影」高靖捷
勤美學森大
2018年與苗栗在地企業「勤美學」合作,策劃一座通過人與自然生活體驗及知識聚落範型—森大,位於苗栗香格里拉樂園南側10公頃次生林內。
建築由主屋及環形網廊兩個部分組成:主屋改造原有荒廢的類中式宮廷房舍,外部大量覆蓋銀網和噴霧水系統,回應谷地炎熱氣候,主要作為教室、廚房和工作坊等用途,並收集附近散落的巨石取代日常生活慣用的家具。
不完全封閉的環形網廊由銀色60%農用針織網及強化結構的鍍鋅鋼管構成,形成近300公尺的長廊作為輕度隔離荒野森林的結果,串起各個可以彈性使用的空間,並承載工作坊的型態。
將「向大自然學習」的思想與產業結合,展現更多的影響力。
勤美學森大實地照。
天然修道院
為自然洋行2019年的作品,將工作室計畫搭在印尼峇里島某個原始的秘境山林中,探索未來自在生活及愛護自然界的建築方式之可能性,也因此以動物原始本能「棲息」於山林的概念,規劃數棟棲息屋形成一個微小的村落,以分時與不插電概念生活於其中。
空間中大量運用自然元素,引人聯想歐洲古老修道院、高原上的藏傳佛教寺院、熱帶森林的神殿、沙漠的清真寺等,設計師表示,趨近純粹的神性空間時常體現人類與環境和平共處的可能景象,透過建造神聖的空間,用光線和空間量來喚起敬畏和虔誠的情緒。
天然修道院展出模型。
攝影」高靖捷
自然洋行
自然洋行成立於2003年,工作室位於台灣台北外雙溪陽明山國家公園後山,主要設計思考著重於建築、環境、感知等複合因素規劃而成的完整場域。
其中包含歷史建築物改造、新型態研究機構及部分實驗性住宅、飯店等。
並於2014年起持續探索輕質、異材質構造及其運用向度可能性發展。
資料及圖片提供」國立台灣美術館、自然洋行
編輯」林慧慈
艾迪遜酒店(EDITIONHotels)向來擅長以創新風格重釐酒店的奢華定義,並揉入各地文化與社會環境的精隨,標示出當地獨一無二的生活態度。
2020年秋季揭幕的東京艾迪遜酒店(TheTokyoEDITION)由IanSchrager與隈研吾合作,雙方在經過不斷討論後,期望將它打造成具有溫度的空間,同時體現東京匯集日本傳統文化與尖端科技的特殊象徵,展現其傳統與時尚交織的面貌。
大堂。
IanSchrager與隈研吾期望打造猶如森林般的空間,使用大量的木頭元素與綠色植栽,建構城市中的綠洲,不僅為酒店帶來生機,同時體現出日本人與自然共存的傳統精神。
由建築師隈研吾主理的空間設計,以「呈現森林般的空間」為設計構思,讓旅客沉浸在綠景懷抱與在地文化之中,透過酒店空間展現日本傳統建築面貌,提供富含當地人文精神的頂級住宿體驗,建造出一座歌詠自然的城市綠洲。
漫步室內森林
東京艾迪遜酒店位於日本商業街區東京虎之門,坐落於綜合大樓東京WorldGate的31至36層樓,可眺望鄰近的東京鐵塔,並俯瞰繁華的城市街景,擁有絕佳視野。
抵達酒店入口,首先可感受到沉靜素雅的氛圍,門面的黑色大理石以簡潔線條鋪設出大器沉穩外觀。
大廳內,黑色大理石在白色的穹頂下呈現洗鍊質感,精心構劃的燈光角度令空間更顯挑高。
閣樓露臺特大床房。
客房主要以木造家具擺設,柔和的色調流露素雅的氣息。
日本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加上文化深受神道與佛教的影響,民族尊重自然萬物,並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之精神,向來擅長將自然語彙融入建築設計與室內空間之中,而這項傳統文化亦延續至今,深刻影響著當代日本建築師的設計精神。
艾迪遜酒店頂層套房。
附設廚房島、起居室與餐廳,房內裝設多面大面玻璃以增加採光,同時引景入室。
「負建築」是隈研吾最為人熟知的建築理念,「融入自然,並熟悉自然」是他貫徹創作的核心要素。
一如既往擅長建造出帶有溫度的建築,他將此一精神灌注於的室內空間,不僅將日本的景觀特色納入酒店,讓室內洋溢森林的芬芳;也運用日本常用建材—橡木、胡桃木,營造出溫暖且精緻的空間體驗。
魅力獨特的餐飲空間
如何在奢華的環境中體驗自然的樸實與城市的繁榮?東京艾迪遜酒店公共空間選用大量原木素材,並添加綠色植栽元素,讓旅客恍若置身於叢林裡的木屋,能自由地在空間裡探索各區域。
酒店規劃了4座餐區,每間酒吧與餐廳皆流露獨特的空間氛圍,各自以獨特魅力提供奢華的餐飲服務。
大堂吧。
整體空間主要為木造設計,並擺設大量的綠色座椅、玻璃瓶和植栽,讓前來暢談的旅客彷彿置身於叢林中的酒吧。
大廳酒吧環繞生機昂然的植栽,並以木格柵天花板覆蓋寬廣的場域,實現了IanSchrager對於「空中叢林」的想像,並且利用燈光與造型增加空間的層次感,沉浸式的空間氛圍令人能在此輕鬆啜飲調酒同時欣賞城市風光。
TheBlueRoom餐廳。
廳內選用湛藍色沙發和餐具,以呈現藍寶石的意象。
TheBlueRoom餐廳擁有豐富的綠景,典雅的藍色沙發與餐具宛若藍寶石般點綴空間,餐廳內設有私人包廂讓提供重視隱私的賓客一種理想選擇。
包廂裡有別於主廳的深邃湛藍,這裡選用的是意喻珍貴的黃玉(Topaz)色彩,亮麗且溫暖的色調令空間顯得溫馨、高雅。
翡翠廳。
色澤深沉的原木家具,在翠綠的植栽與座椅的交映下,營造出沉靜的空間美學。
充滿綠意的翡翠廳配以原木桌椅,同時設有花園露臺讓人置身在城市綠洲中愜意賞景、享用精緻餐點。
酒店內還有一間彷若黑寶石的艾迪遜Gold酒吧,空間採用炭黑木料仿造燒杉(焼き杉)的質感;這是借鑑日本的傳統技術,木板經過碳化後不僅會散發漆黑的光澤,亦能提升耐用性及防腐性。
用自然寧靜闡述大和之美
全作共設置206間客房,其中22間為套房,共分為14種房型,每間套房皆採用大量木質呈現自然、寧靜、優美的新和風調性,柔和色調與簡潔的家具線條正如大和美學予人的恬靜印象。
為了提升室內採光,每間套房皆裝設大面玻璃,有些房型設有室外露台,讓旅客親近東京繁華的市景。
翡翠廳+花園露臺。
翡翠廳外部設有花園露臺,讓旅客在綠景與東京景致的懷抱中品嘗精緻餐點。
在細節上,隈研吾應用日本傳統木造工法於設計巧思,屏風採用江戶時期常見的格柵元素,運用千本格子工法,以細長梳條密集排列,不僅達到美觀效果,也助於室內通風與隱私維繫的功能。
艾迪遜Gold酒吧。
Gold酒吧的裝潢以黑色基調呈現黑寶石高貴而時尚的魅力,並以金屬壁飾與擺件點綴出低調奢華的質感。
依據旅客各異需求,酒店設置4間設備齊全且裝潢素雅的會議工作室,與1間可容納250人的多功能廳,以提供商務、社交活動或婚禮等用途。
酒店內多元的健身和娛樂設施也能緩解旅人的疲勞。
圖片提供與版權」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攝影」©︎SSCo.,Ltd/NaomichiSode
撰文」紀奕安
2021年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BiennaleArchitettura2021)在策展人HashimSarkis的策劃之下,於2021年5月22日順利揭開展覽序幕。
6個成員國,包含愛沙尼亞共和國、瑞士、立陶宛、英國、芬蘭和盧森堡,攜手跨越地理限制,善用愛沙尼亞先進的科技技術,以數位平台的方式邀請各地設計師和民眾一同參與這場全球藝術盛會,訪客透過建築雙年展官網可以取得各個國家館的展覽與活動資訊。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官網,主頁每天都會更新國家館的線上串流。
圖片:BiennalePavilions
目前共有22國共同參與這場前所未有的線上建築雙年展活動,多數國家在開幕週選擇以線上或複合式活動的方式出席開幕典禮。
這些國家館從2021年夏天至秋天,也將持續在網站分享演講及研討會內容,或提供線上導覽等服務。
讓民眾能透過官網瀏覽活動日期,並點擊圖示記錄於個人行事曆。
透過網站可以觀賞國家館的線上活動。
圖片:BiennalePavilions
面對險峻的未來挑戰我們該如何共同生活
自2019年起,全球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影響,各地產業與日常生活型態皆受到嚴重衝擊,這不禁讓我們開始省思人類過往的行為模式,更去思考未來該如何應對及改善。
2021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呼應全球當前所面臨的困境,以「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willwelivetogether?)為主題,深入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議題,攜手打造能維持環境平衡與未來發展的建築。
2021年5月至11月,每天皆安排不同國家館的線上活動行程,點擊右邊的行事曆小圖示,可以將喜歡的活動資訊存入個人行事曆。
圖片:BiennalePavilions
以下,是6個國家館的設計構思與作品成果。
(詳細資訊請至建築雙年展官網探索:https://www.biennalepavilions.com/)
主頁下方提供22個主要國家館的資訊。
圖片:BiennalePavilions
愛沙尼亞館
《廣場!積極收縮Square!Positivelyshrinking》
愛沙尼亞館《廣場!積極收縮Square!Positivelyshrinking》圖片:©SamueleCherubini
策劃主旨在於探討小城市在面臨人口減少的趨勢下,高品質空間對於此危機發揮的作用及未來發展。
事實上,城市收縮的現象在歐洲屢見不鮮,而這是東歐自1989年發生後社會主義轉型之後的結果。
自2000年起,愛沙尼亞就有人口顯著流失的問題,造成當地常見空置建築和棕地,同時存在大量低品質住宅、破舊建築和投資不足的環境問題。
愛沙尼亞館以影片的方式展示愛沙尼亞100建築計畫框架對城市收縮的干預過程與成果。
圖片:©SamueleCherubini
愛沙尼亞建築中心(TheEstonianCentreforArchitecture,ECA)在此展覽中,正視都市收縮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及危害,並展示出可行的解決方案,透過拆除建築、採取積極的住房政策、修復歷史建築以及振興都市空間,以改善城市收縮的現象。
愛沙尼亞的城市地圖。
《廣場!積極收縮》主要以影片的方式呈現「偉大的公共空間」,展出愛沙尼亞100建築計畫框架對於城市收縮的干預成果,此計畫旨在2020年重現愛沙尼亞15座城鎮的中心和公共空間,目前特爾瓦(Tõrva)、帕爾瓦(Põlva)、瓦爾加(Valga)和拉普拉(Rapla)已於2018年完工;沃魯(Võru)和庫雷薩雷(Kuressaare)地區的廣場也於2019修復完成,而埃爾瓦(Elva)和拉克韋雷(Rakvere)的復興工程於2020年完成。
特爾瓦(Tõrva)。
圖片:©TiitVeermäe
愛沙尼亞館呼應「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這項主題,以《廣場!積極收縮》呼籲空間品質對共同生活空間的重要性,愛沙尼亞館項目專員RaulJärg表示,在新冠肺炎的影響下,更加顯現人們除了需要面對面互動,更需要較好的空間質量以滿足這項需求。
拆除瓦爾加(Valga)的廢棄建築。
圖片:©AnnaHints
策展人:JiříTintěra,GarriRaagmaa,KalleVellevoog,MartinPedanik,PaulinaPähn
委員:RaulJärg(TheEstonianCentreforArchitecture)
參展者:MariRass,OttAlver,AlvinJärving,KaidiPõder,HelenRebane,EgonMetusala,KaieKuldkepp,LiisUustal,VilveEnno,GianfrancoFranchi,ChiaraTesi,ReaSepping;SiiriVallner,IndrekPeil,VillemTomiste;Häli-AnnTooms,Mari-LiisMännik;ÜlleMaiste,DianaTaalfeld,AnneSaarniit,RoometHelbre,TaaviKuningas;RistoParve,KaiSüda,LiisaHirsch,PatrickTubinMcGinley;AnnaHints,JoosepMatjus,AntsTammik,TusharPrakash,UrmasReisberg,KairidLaks
瑞士館
《oræ-邊境體驗oræ–ExperiencesontheBorder》
瑞士館《oræ-邊境體驗oræ–ExperiencesontheBorder》圖片:KEYSTONE/GaëtanBally©MounirAyoub,VanessaLacaille,FabriceAragnoandPierreSzczepski
瑞士館以《oræ-邊境體驗oræ–ExperiencesontheBorder》為主題,鑽研關於瑞士邊境在政治和社會議題的現況,並為這些有常住人口領地(InhabitedTerritory)建立一個新感知。
瑞士藝術理事協會(SwissArtsCouncilProHelvetia)委託來自日內瓦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共同研究瑞士邊境關於政治與空間的面向,以及其感性和社會層面的感知。
Oræ地圖。
圖片:KEYSTONE/GaëtanBally©MounirAyoub,VanessaLacaille,FabriceAragnoandPierreSzczepski
團隊於2019年年底展開首次的巡迴研究,他們在研究期間乘坐卡車造訪居住在瑞士和鄰近國家之間的居民,親自去體驗和了解當地人民的生活環境及現況,並以影片記錄全程活動。
在此展覽中,團隊透過影片與模型的方式使觀眾能有彷彿置身在瑞士邊境的體驗,藉由模型訴說當地人所想像的居住環境和空間,帶來沉浸式的感官體驗。
瑞士館以模型表達邊境居民對於生活環境和空間的想像。
圖片:KEYSTONE/GaëtanBally©MounirAyoub,VanessaLacaille,FabriceAragnoandPierreSzczepski
這項計畫在整體籌備過程中,由於新冠肺炎突然改變人們對於邊境的感知,帶給團隊新的挑戰。
為了因應疫情產生的限制,團隊與伯恩大學(UniversityofBern)合作,運用學生設計的行動論壇再次造訪邊境地區的人民,藉此來梳理邊境在疫情影響下的新感知。
瑞士館內展示的模型。
圖片:LaBiennalediVenezia,Photo:KEYSTONE/GaëtanBally©MounirAyoub,VanessaLacaille,FabriceAragnoandPierreSzczepski
瑞士館的團隊確信邊境是21世紀的實驗室,這些地區富含複雜的社會和文化結構,需要深入去研究和觀察。
而這項計畫將揭開這些區域在政治和理想的面向,並挑戰大眾對於邊境、限制和滲透性的普遍思考模式。
瑞士館內除了擺設模型,並放映瑞士館團隊實際造訪邊境的紀錄片,使參觀者能有身歷其境的體驗。
圖片:LaBiennalediVenezia,Photo:KEYSTONE/GaëtanBally©MounirAyoub,VanessaLacaille,FabriceAragnoandPierreSzczepski
策展人:FabriceAragno,MounirAyoub,VanessaLacaille,PierreSzczepski
委員:MadeleineSchuppli,SandiPaucic,RacheleGiudiciLegittimo(SwissArtsCouncilProHelvetia)
立陶宛館
《立陶宛太空署TheLithuanianSpaceAgency》
立陶宛館《立陶宛太空署TheLithuanianSpaceAgency》的形象設計:以人體骨骼為基礎的字體。
圖片:2021©JulijonasUrbonasandStudioPointer*.CourtesyoftheLithuanianSpaceAgency
立陶宛館坐落於流浪漢聖瑪利亞堂(SantaMariadeiDerelitti),展覽以《立陶宛太空署TheLithuanianSpaceAgency》為主題,設計結合引力建築和宇宙想像這兩項元素,策劃出一個虛構的外太空世界。
立陶宛太空署由一家研究太空建築和重力建築的組織JulijonasUrbonas所創辦,此項計劃認為宇宙是根本的理想世界,其設計主旨著重於人們如何更加接近超自然,同時轉換人類對於外星人的觀點。
人類星球的數位模擬,2021。
圖片:©JulijonasUrbonasandStudioPointer*.CourtesyoftheLithuanianSpaceAgency
立陶宛館策展人JanBoelen表示,想像危機是近期危機,而立陶宛太空署提供我們能夠共同協調和夢想的框架,帶來可能的新太空時代,使人類脫離國際和商業掌權的空間,將主導權歸於人們。
立陶宛太空署展內設置的人類星球設備。
圖片:DariusPetrulaitis©CourtesyoftheLithuanianSpaceAgency
立陶宛館藉由此項計畫對社會政治帶給人類星球的影響提出質疑,並探討當人們脫開地球的種種框架,而純粹地成為這個新外太空架構的基石,地球原有的文化和倫理觀念對我們來說又是什麼樣的存在?展場中央設置了人類星球設備,這是一台三維掃描儀(3Dscanner),可以將參觀者以動畫模擬的型態掃描進太空,當愈多民眾參與,掃描儀就能形成一個新星球。
立陶宛館參展者JulijonasUrbonas親自導覽館內展示的設備。
2021,威尼斯。
圖片:AistėValiūtė&DaumantasPlechavičius
策展人:JanBoelen
委員:JulijaReklaitė
參展者:JulijonasUrbonas
英國館
《私人愉悅園TheGardenofPrivatisedDelights》
英國館《私人愉悅園TheGardenofPrivatisedDelights》圖片:©JohnRiddy
英國館透過《私人愉悅園TheGardenofPrivatisedDelights》針對英國存在私有公共空間(privatelyownedpublicspace)這項議題提出新思考,並挑戰私人與公共空間的兩極性,提出能夠共同改善公共空間在使用、可接近性和所有權的問題。
英國館的路線導覽圖。
圖片:CristianoCorte©BritishCouncil
此項計劃的靈感源自荷蘭畫家耶羅尼米斯·波希(JheronimusBosch)的三聯畫—《人間樂園》(TheGardenofEarthlyDelights),畫中的人間位在天堂與地獄之間,而英國館策展人以此為概念,暗示私有公共空間處在兩個極端之間:英國18世紀存在圈地法案(EnclosuresAct)前,公共土地的烏托邦,和完全私有化的反烏托邦。
英國館入口。
圖片:CristianoCorte©BritishCouncil
設計團隊將英國館內的房間規劃成7個私人公共空間,透過一串聯的空間體驗,讓參觀者彷彿置身在典型的英國城市,啟發人們積極參與並思考如何改善公共空間的設計,使空間具有包容性和理解性,打造能受惠廣大市民的空間。
愉悅園。
圖片:CristianoCorte©BritishCouncil
館場內模擬英國熟悉的公共空間,包括青年活動中心、商業街區和當地酒吧,這些空間平時並列於無法進入的私人花園廣場周圍。
前述項目皆列入此項計劃的重編和振興範圍,並採取自上而下方法(bottom-upapproach)探討土地所有權和面部識別數據的議題,而位在展館地下室的私人廁所則凸顯了基本公共服務的問題。
位在地下室的廁所。
圖片:CristianoCorte©BritishCouncil
策展人:ManijehVerghese,MadeleineKessle(UnsceneArchitectur)
委員:SevraDavis(DirectorofArchitectureattheBritishCouncil)
參展者:UnsceneArchitectur,TheDecorators;BuiltWorks;StudioPolpo;PublicWorks;vPPR
芬蘭館
《新標準NewStandards》
芬蘭館《新標準NewStandards》圖片:©_ugo_carmeni_2021
芬蘭館透過《新標準NewStandards》講述芬蘭PuutaloOy(TimberHousesLtd.)的故事,展示1940年至1950年中期的預鑄建築(Prefabricatedbuilding)歷史和發展。
芬蘭館展場內部擺設PuutaloOy的照片,訴說標準化住房在芬蘭的演進史與貢獻。
圖片:©_ugo_carmeni_2021
PuutaloOy是一間由21家芬蘭木材製造商成立於1940年的工業產業,旨在應對冬季戰爭後產生的卡累利阿(Karelian)難民危機,為解決大量人口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問題,芬蘭各地的建築師和工業家共同開創量產住房設計模式,透過工廠建房有效地解決戰後的住房危機。
而這項建築新標準不僅使芬蘭建築業推向現代化,而PuutaloOy也在十年內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預鑄木造建築製造商之一。
位在芬蘭赫爾辛基(Helsinki)的典型Puutalo住房。
圖片:JuusoWesterlund
展館擺放特別委託著名攝影師JuusoWesterlund為Puutalo房屋拍攝的新照片,印證這些房屋對於戰後各地生活水平的貢獻,和現今的居住狀況與蛻變。
芬蘭館委員KatarinaSiltavuori表示,組合屋是建築師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這項建造模式可以幫助他們達到快速且經濟建房的效果,同時不會失去住房質量或造成環境危害。
而芬蘭的標準化住房設計除了為設計和生活質量設定新標準,也證明此項建造模式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
1940年代,位在Nekala芬蘭的Puutalo住房。
圖片:ELKAArchive
策展人:LauraBerger,PhilipTidwell,KristoVesikansa
委員:KatarinaSiltavuori(ArchinfoFinland)
參展者:JuusoWesterlund,TheCentralArchivesforFinnishBusinessRecords(ELKA),MuseumofFinnishArchitecture(MFA)
盧森堡館
《盧森堡之家HomeforLuxembourg》
第17屆建築雙年展的盧森堡館是第二次舉辦在威尼斯軍械庫(Arsenale-Saled'Armi)圖片:©LUCA_holicstudio
人類世(Anthropocene)的首次大流行—新冠肺炎嚴重打擊人們十幾年來倡導的可持續性概念,使群體的生活型態、社交距離以及消費行為都必須歷經戲劇性的轉變。
然而,這也凸顯了建築與土地、城市與農村、室內與室外、家庭與工作、建築環境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盧森堡館內展示模組化住房的結構,每個組件皆為細薄的木板:基本52平方公尺的配置尺寸為3.9x14.4公尺,住房有3面裝設玻璃幕牆,而後牆集成了儲藏室、廚房和較小的開孔。
圖片:©LUCA_holicstudio
盧森堡館呼應「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這項主題,LUCA盧森堡建築中心(LUCALuxembourgCenterforArchitecture)邀請建築師SaraNoelCostaDeAraujo探索模組化生活的概念,而SNDCA工作室(StudioSNCDA)將盧森堡多個空置建築用地使用的模組化住房設計帶入展館策劃,使國際展覽與盧森堡能共同關注住房危機的問題。
模組化住房的空間雖不大,室內的基本配備卻一應俱全。
此項設計可以根據地塊規模部署若干個單位住房。
圖片:©LUCA_holicstudio
歐洲多數城市的住宅負擔能力指數特別高,表示多數當地人民無法負擔得起住房價格。
盧森堡之家正視住房法規、建築和城市品質、生活方式和生活水準、經濟、房地產邏輯和政府等方面,藉由建築設計將理論化為行動,實際採取方法濃縮這些多元面向,並刺激人民、當局和其他利害關係人回應這項議題。
住房內部為開放式空間,僅藉由廁所區隔空間。
廁所裝設2個窗簾:1個環繞著床,另一個則隱藏了廚房檯面。
圖片:©LUCA_holicstudio
SNDCA工作室所設計的模組化住房仔細拿捏小空間與設備齊全之間的平衡,運用較為細薄的模組在園地上打造可以容納各式家庭型態的別墅,此模組化住房無需深厚的地基,內部空間的基本配置也應有盡有。
LUCA盧森堡建築中心希望透過這項計畫讓建築師們擁有發聲的機會,即使他們在城市建築發展的作用受到土地私有化和大型房地產開發商的經濟實力而減弱,建築師仍有促使社會大眾思考和討論的特權,對未來提出願景。
策展人:LUCALuxembourgCenterforArchitecture
委員:MinistryofCulture
參展者:StudioSNCDA,KoenraadDedobbeleer,SaraNoelCostaDeAraujo,EsterGoris,ArnaudHendrickx
圖片提供與版權」BiennalePavilions,TheEstonianCentreforArchitecture,SwissArtsCouncilProHelvetia,TheLithuanianSpaceAgency,BritishCouncilArts,ArchinfoFinland,LUCALuxembourgCenterforArchitecture
撰文」紀奕安
2021年第14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InteriorDesignAward,TIDAward)競賽,從今年1月10日開始徵件,經過一連串審慎的評選過程,於6月23日公佈眾所期待的TIDAward得獎名單。
此次TIDAward的評審團由評審主席姚政仲老師帶領,複選評審團由黃湘娟、黃惠美、莊豐賓、楊岸、何以立、安郁茜、胡碩峯、陳冠華、李玉玲、王玉麟、林友寒、胡肖玫,共13位評審老師對投稿作品進行審視。
在新冠疫情下,評審團老師透過線上視訊進行評選,經過數日的熱烈討論後,決定了最終的得獎名單。
今年,各類組別共收到703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品,新人輩出且競爭激烈。
評審團在第一階段先篩選出86件優秀作品,最終共選出54件作品榮獲TID獎項。
疫後,室內設計新意義
面對新冠疫情的挑戰,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對後疫情時代的設計趨勢與設計師責任有感而言,他提到,2020-2021年,世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暫停運作的社會機制給了所有城市生活的人們一記重拳,一方面震撼於系統崩解的速度,一方面則是產生巨大反省。
後疫情時代對整體人類社會的衝擊強烈,連帶影響了整個亞洲。
趙璽指出,新時代室內設計師的角色已經不只是傳統的空間設計者,必須透過設計整合的手段,將未來或生活的核心價值重新傳遞給使用者。
訴說一個更大範圍的觀點,普及至大眾,進而改變生活模式。
從疫情前的「我」到疫情後的「我們」,室內設計專業者的工作更為複雜且細緻,對於社會乃至於世界的責任也益發的重大。
這也是2021年,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必須要發掘的新價值。
自台灣室內設計大獎開辦以來,致力在亞太地區持續發掘具有潛力以及優秀的設計作品,鼓勵原創風格、發揚設計精神。
本屆的TID金獎、新銳獎、評審特別獎以及TID年度大獎等獎項,在2021年6月底進行最終決選會議,並在決選三個月後的頒獎典禮揭曉金獎得主,請與我們共同期待。
(以上時間如有異動,請依據TID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
TID獎(各項得獎名單,請依據TID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
工作空間類
辦公室
層間 和墨設計有限公司/蘇哲甫
共創辦公室
META的工地計畫 康爾富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鄭遠揚
公共空間類
機構空間
千分之二的北美館 柏成設計/邱柏文王菱檥IldarGatin鄭筑嘉
新竹州廳盥洗空間新生計畫 工二建築/胡靖元
服務空間
紅E梯 極製設計所|游麲建築師事務所/游麲
歷史建築再利用
隱藏的地景—再造軍事碉堡成為影視基地 力口建築/利培安
蛻變新生 成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林軒慧
軍旅舍 RNDInc.空間設計事務所/蕭佳峻
鐵道印象 上典景觀實業有限公司/吳靜宜
居住空間類
單層
家的自序 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彭征
烈焙餘韻 創夏形構/王斌鶴
時年 水相設計有限公司/李智翔
家人 瑋奕國際設計/吳竺凡
HouseF 福建直合設計有限公司/張鵬峰
被書環繞的家 弎見設計/王柏舜
墨墨 璞沃空間/劉孟驊
台北林宅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袁丕宇王正行張豐祥
香蜜山公寓 矩陣縱橫/劉建輝
一個家一個生活 圭侯設計/洪文諒
C.D.E.F.G.A.B 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孫偉旻
旅居彼處 白勺設計/廖婉橦
永恆的十年 周正峰設計工作室/周正峰
Wonderwall 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孫偉旻
複層
潘宅 兩册空間制作所/翁梓富
墨衍/寂安 近境制作設計有限公司/唐忠漢
台南蘇宅 執見設計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凃耀捷
才屋 清翠行設計/胡日強
員林J宅 新澄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曾鈺喬
微型
未間羅秀達/羅秀達
日所 平凡工事/莊凡瑩
HOUSETW 無一設計/池佰鎮張子軒
獨棟住宅
榫卯承傳,隱於可園 廣州普利策裝飾設計有限公司/梁穗明
實品屋|樣品屋
東騰越實品屋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袁丕宇王正行張豐祥
向光而居 近境制作設計有限公司/唐忠漢
TheCityPark 唐林室內裝修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廖韋強
商業空間類
零售空間
阿式銅鑼燒杭州大麥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呂靖
HouseofMadison,HongKong ViaArchitectureLimited/梁以立
微觀城市 南京登勝空間設計有限公司/陶勝
滑板公園 芝作室/陸穎芝
個人工作空間
異國女巫在紐約 格緻室內裝修有限公司/王譽達
三星四季青花瓷工作室 本來空間設計/林家興
AgreeableKeepNo.47 奇清空間製作處/廖哲緯
餐飲空間
時間回憶錄 今古鳳凰設計機構/葉暉
尋味街市 芝作室/陸穎芝
HIK9乚廚 樹權(上海)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徐嶺嘯
旅館空間
揚州迎賓館.馥芳園 上海亞邑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孫建亞
娛樂空間
SFC上影影城LUXE 正企壹劃有限公司/羅靈傑
奧斯卡影城-鄭州昇龍國際中心店 墨刻設計(深圳)有限公司/梁寧森吳岫微
展售空間
潮隙 水相設計有限公司/李智翔
再見三合院 中怡設計事業有限公司/沈中怡
杭州万科.錢塘東方CO ONE-CU壹方設計/黃劍鋒
琉璃光院 里約設計(深圳)/李冰峰
展覽空間類
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 格式設計有限公司/王耀邦
空間家具類
扇變屏風 柒木設計/石筱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
從惠特尼美術館夜間鳥瞰小島。
©LittleIsland
Covid-19讓紐約所有社交活動停止超過一年半,在紐約6月15日解封之前,許多空間、活動都逐步開放。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肉類加工區(MeatpackingDistrict)的54、55號碼頭小島(LittleIsland)公共空間,選擇在5月21日解封前對外開放。
小島到底是什麼?小島的鄰居有哈得遜河公園、惠特尼美術館、以及即將在57號碼頭使用的Google紐約辦公擴建總部,都讓小島成為紐約近期焦點之一。
這是一座在曼哈頓西邊河岸舊碼頭位置,重建水面上的公園空間,佔地2.4英畝、南北橫跨近乎6.5公里的哈得遜河岸。
許多媒體這樣形容小島:一座漂浮的紐約小島。
光以漂浮這樣的字眼形容,就足以讓人想造訪,一探這座小島如何漂浮在哈得遜河上?後疫情的大家,都上網預訂造訪小島的時間,迫不及待透氣,找回紐約的新鮮事。
鳥瞰小島。
©LittleIsland
小島是一座公園,沒有台灣傳統舊式公園的設計:整齊的水泥鋪地、綠色仿竹水泥欄杆、兒童遊樂場必備的溜滑梯、強健身體的石頭步道、半夜打著日光燈管的陰森涼亭、以及疏落榕樹和植物。
小島,不僅是公園而已,這是一項集合有趣的建築設計、藝文活動戶外展演場所、海洋植物園、輕食休憩的服務,讓訪客在建築、藝術、文化中感受哈得遜河周遭的紐約風景和河對岸紐澤西景觀。
小島草坪設計。
攝影MichaelGrimm©LittleIsland
從發起、設計、完工,小島建造耗資2.6億美元、耗時10年。
由夫妻檔美國媒體大亨巴里.迪勒(BarryDiller)和時尚設計師黛安.馮芙絲汀寶(DianevonFurstenberg)建立的迪勒–馮芙絲汀寶家族基金會(TheDiller–vonFurstenbergFamilyFoundation)發起,建造給市民的這座公共空間一半資金來自於他們的家族基金會。
當2.6億美元可以買一座遠離世界紛亂的自然小島,或是買下廣大土地作為生態保護區公園,我很好奇這座連結在極致資本開發的曼哈頓島的人工島,如何在全球自然環境光速毀壞、氣候變遷劇烈之中,提供人們嶄新的城市文明經驗?那樣美的感覺經驗是什麼?
仿丘陵山形的地表。
攝影MichaelGrimm©LittleIsland
結合建築主體、工程設計、景觀規劃
鬱金香花瓣造型的清水混泥土樁柱,應該是網路社群上分享最多的畫面。
空中鳥瞰的小島,四方區域有序規劃著不同的環境,讓我聯想到開心農場電玩裡那些方整虛擬的農地。
小島有許多曲折蜿蜒的小徑,簡單連結這些空間,這是由英國設計師托馬斯.亞歷山大.赫斯維克(ThomasAlexanderHeatherwick)和其赫茲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Studio)所設計的小島建築主體。
赫斯維克在紐約著名的設計案是2019年的「Vessel」蜂巢式建築,位於高線鐵道終點屬於紐約市哈德遜廣場開發案(HudsonYardsNewYork)中的建築之一。
小島設計重點是公共空間的公園和世界級戶外演出空間,有面向哈得遜河景夕陽的露天圓形劇場可容納687人,站立空間可容納50人。
小島。
攝影MichaelGrimm©LittleIsland
2013年正式進行小島的設計案,這些混擬土結構柱體,赫斯維克設計靈感來自小島兩側54、55號舊碼頭遺留在水底的木樁體,隨著時間這些舊木樁成為水生生物的棲息角落。
小島的設計選擇和舊有木材樁體共存,那些歷史痕跡殘破的木樁 突顯這些鬱金香花瓣水泥樁柱的當代設計感。
其實,小島最早的設計提案是將小島空間貼近水面,就像一只漂浮在水面的落葉那樣的概念。
最初的設計藍圖和完工遠離水面的結果不同,因小島設計過程經歷2012年的紐約桑迪颶風,這也意外地讓赫斯維克重新思考小島要如何去因應全球氣候劇烈變遷、水患、海平面上升的殘酷現實。
新聞訪談中赫斯維克回憶到,步出初期設計提案會議的那天,剛好桑迪颶風來襲,會議結束,風雨越來越大,颶風也對殘存老舊碼頭造成更大的損害。
因此,他和團隊變更原來的設計案,加強堅固結構,增加樁體高度,讓小島主體結構離水位4公尺高,就是為了減少洪水淹沒的機會,因應天然災害。
組裝施工現場。
©LittleIsland
工程人員側量樁體深度。
©LittleIsland
這些不同高低的有機造型樁柱,創造出小島在水面上的「陸地面積」,產生仿山地、丘陵地形等高變化,同時讓訪客在小島上移動時,藉由上下高度的變化,在小島小小的面積中,能創造出最大空間的經驗。
至於鬱金香花瓣造型樁柱的工程,由英國奧雅納(Arup)工程公司的紐約分部團隊負責工程結構設計。
每座鬱金香花瓣樁柱的承重不同,大約是250至350噸,這也讓整體景觀設計能依照不同承重的樁頂,選擇不同土壤、植栽、空間機能。
值得一提的是,水泥柱體打入河床上,工程物件都是在紐約在地工廠預先製作各部分水泥元件,用老派哈得遜河船運的運輸方式到碼頭,再到現場組裝。
所有元件都預先製造,到現場組裝。
©LittleIsland
鬱金香花瓣造型的水泥結構體細部。
©LittleIsland
景觀規劃則是由紐約知名景觀設計公司MNLA的辛葛妮.尼爾森(SigneNielsen)打造。
MNLA在紐約執行許多知名的案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高線鐵道公園,所以在這裡也可以看到一些高線公園景觀元素的延續。
赫斯維克設計出高低不同、承重不同的樁柱結構,對於MNLA來說,在這小小的四方小島上,創造出不同的微型氣候:不同的地形、陽光照射和風模式,讓每個角落都有屬於自己的氣候。
至於在植栽選擇上,不是「好不好看」、「想要」的膚淺問題而已,而是與所在環境適其所性的設計來決定,像是得考慮面河環境、繁忙馬路邊的空氣品質、適合紐約氣候,如寒冷的冬季、因為其香味和對鳥類和傳播花粉媒介的吸引力而選中的植物等。
這座海洋植物園,選擇了在地原生種的35種樹木、65種灌木和290種草本多年生植物、藤本、球莖植物,來適應紐約四季嚴峻的氣候條件,讓小島植栽隨著紐約四季變換,一起變化。
每一座鬱金香花瓣造型的水泥結構體,重量高度都不一樣。
©LittleIsland
園區到處設有座椅。
攝影MichaelGrimm©LittleIsland
贊助者的支持
小島所在的54號碼頭,呈現著曼哈頓西側哈得遜河岸的興衰歷史,就像是台北艋舺,從早期河岸港口繁榮興盛,歷經老城衰退的過程。
54號碼頭曾是1912年鐵達尼號生還者獲救後登陸的碼頭,70年代曾經為許多藝術家和多元性別團體的據點。
鬱金香花瓣造型的水泥結構體。
攝影MichaelGrimm©LittleIsland
如果沒有媒體巨擘迪勒先生感興趣重建這些只剩殘破木樁的碼頭,如果沒有他的家族基金會鉅額資金投入,那麼54、55號碼頭也不會以55號碼頭公園的小島新樣貌,呈現有趣的當代建築概念。
藝術家和贊助者、委託人緊密的關係存在各時期的藝術史,案例不勝枚舉。
如果說富豪們都會買一座私人小島,那麼迪勒先生則在紐約創造了一座人工小島,並與全民一同分享。
新聞訪談中,他提到,人們問他為什麼要進行這項計畫?他說:「我的家人都喜歡公共空間、公共藝術,我們很幸運有這樣的資源。
但是最重要的是看到城市裡的人們真正開心的樣子,讓人們開心!」私人旅行中,迪勒先生每看到那些歷史悠久的雕像、公園等,他總要問這百年的什麼是怎麼發生?他自己的回答是通常來自某個奇特的人、某個奇特的想法。
在小島這項計畫,他也希望能創造一座百年後,大家仍然驚艷的空間。
露天圓形劇場,面對哈得遜河。
©LittleIsland
另一展演空間。
©LittleIsland
雖然小島有來自私人、民間單位、政府單位龐大資金支持,建造的過程也不是一切都順利。
10年的歷程,小島歷經4年的法律訴訟:紐約城市俱樂部(TheCityClubofNewYork)提告小島建造沒有依照新的環評結果,並且建造過程危害了野生動物保護區。
持續的法律訴訟問題,讓小島在2017年面臨停工禁令,那一天同時也是迪勒先生計劃訂購價值8千萬美元的水泥,他的家人都要他停止這項瘋狂計畫,不如選擇他真正想要的地方。
後來,紐約州長安德魯.馬克.古莫(AndrewMarkCuomo)居中介入溝通協調,才讓紐約城市俱樂部願意撤告,換來小島2018年的復工。
迪勒先生和其家族基金會投注小島近乎一半的資金(約1.13億美元),據稱是城市史上、對公共空間公園最大的一筆捐贈。
迪勒先生和家族基金會也承諾,將會捐贈接下來20年高達1.2億美元的維修經費。
小島一景。
攝影MichaelGrimm©LittleIsland
小島露天圓形劇場和周遭環境。
攝影MichaelGrimm©LittleIsland
這裡不僅單純的是一座公園,小島更有自己獨立運作的藝文活動,像是藝術家駐村、每日不同的藝文活動。
小島是藝術家展演的創造空間,也是藝術教育活動的場地。
我看著小島冗長的夏季藝文活動表,每天都安排著不同類型、提供大小朋友的藝文活動,從視覺藝術、音樂、劇場等,就像是小島迫不及待地要讓紐約客有個忙碌的後疫情夏季時光。
混雜著海風、河水和城市混沌空氣之中,我突然有個問題:我們到底會是比較嚮往人工島,還是天然島?我喜歡吹著鹹鹹清新的海風,漂浮在大洋中沒有污染的天然小島。
但是,我也享受紐約小島的建築設計和公園規劃提供我們無限想像的文明經驗。
這個問題的回答也許應該是取決於空間與當下周遭環境互動的關係。
曼哈頓島是人工化的小島,舉例來說在垂直、橫向大道間占地廣大的中央公園,那裡的仿自然是百分之百人工設計打造而成,像紐約這樣城市文明極致發展的環境裡,小島也許就顯得自然而充滿迷人魅力。
撰文」Chia-LingLee
7月初的台北,人流因為疫情少了些,但街頭卻出現一個令人驚豔的新地標-台灣咖啡品牌「CAFE!N硬咖啡」所打造的「CAFE!N台北民權店」。
兩層樓的基地由曾設計全球知名咖啡品牌「%ARABICA嵐山店」的團隊MIZUIRO水色設計操刀,設計師Elson表示,他在本次旗艦店的設計發想中,增加了與一般門市不同的新概念:「L!FE」,期望描繪出一股隨性的生活感,讓店面與消費者能有著更適切的融合。
在概念延伸的材質設定上,「手作」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手作的質感充滿著溫度和變化,需要細細體驗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層次,Elson除了為CAFE!N旗艦門市妝點上好看的面貌外,更期待於其中添加消費者的豐富情感,讓每一位上門的顧客,都能找到與這個空間互動、對話的方式,並了解其中的設計意義;他發揮為空間敘事的特長,構築出店內多處亮點。
亮點1:巨型驚嘆號
垂吊於天井,以外帶紙杯架(環保紙漿)砌形而成的兩公尺巨大立體驚嘆號,是店鋪中最重要的標的物,驚嘆號作為企業的識別形象,不僅藉此與品牌產生連結,亦可強化過路客的印象,無形中達到廣告效益。
亮點2:無死角視野
三角窗邊的基地穿透明亮,沒有過多結構干擾,由內而外都有著良好的視野,能夠盡享城市景觀。
亮點3:有機式座位
有機式階梯座位及開放性桌椅,削弱傳統對號入座的制式感,人與人之間也能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論一人獨坐或三兩好友散坐皆十分自在。
亮點4:純白空間與手作溫度
由職人層層塗抹的手作感立體LOGO牆再次突顯出品牌識別,以薄板製作的金屬家具,透過簡易的折角設計達到穩固效果,整體視覺輕盈簡約,交織出空間的層次和張力。
Elson企圖藉由CAFE!N旗艦門市,向消費者傳遞「互動的美好」,期望從互動中,為店面發掘更多有趣的可能性,也創造出新型態的咖啡場域浪潮。
資料及圖片提供」MISUIRODesign水色設計
撰文」陳映蓁
全球熱烈討論的V&A重量級大展《蒂姆.沃克:美妙事物》7月31日在奇美博物館登場,不僅可以看見傳奇攝影大師蒂姆.沃克(TimWalker)的奇幻之作,一展區一世界、充滿氛圍的情境空間同樣令人驚豔,加上聲音效果的巧妙陪襯與沃克優美動人的自述文字,讓人彷彿進入一個超現實的綺麗夢境,堪稱是最魔幻的沉浸式體驗。
而今台灣的民眾不用出國就能在台南看到原汁原味、具國際專業水準的超級大展,奇美博物館不惜重本向V&A借展,引進時尚攝影大師此生至今最精采的作品展!
蒂姆.沃克「雲朵9」系列作品,拉迪卡.奈爾、尚特爾.庫爾卡尼與基蘭.肯德拉
時裝:RichardQuinn;伍斯特郡珀肖爾鎮2018。
圖片來源:TimWalkerStudio
傳奇攝影大師攜手百年博物館
蒂姆.沃克1970年出生於英格蘭,是當代公認最富創造力的攝影師之一,於1990年代嶄露頭角,在專題編輯攝影(editorialphotography)領域以獨特的視覺敘事,模糊幻想和真實,創造出超現實、奢華或幽默動人的作品。
而提供其豐沛靈感的來源,便是具有近170年歷史,館藏超過230萬件的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andAlbertMuseum,簡稱V&A),座落在英國倫敦最壯麗的維多利亞及現代建築群之中,是世界頂尖的藝術及設計博物館。
沃克透露,展覽名稱「美妙事物(WonderfulThings)」源自他在V&A尋找創作靈感時,想像著自己如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第一次進入埃及圖坦卡門之墓,他引述霍華德著作《圖坦卡門之墓》中所記載的內容:「當我的眼逐漸習慣昏黃的燈光,陵墓內的景象彷彿撥開雲霧一般逐漸明朗,稀奇的動物、雕像及黃金,到處都是黃金反射的光芒......震懾得我一時之間呆住了。
我的沉默讓卡那封伯爵再也無法忍受,他焦急地問我:『你有看到什麼嗎?』我只能愣愣地回答:『我看到了,非常美妙的事物。
』(WonderfulThings)」
蒂姆.沃克於倫敦V&A博物館;莎拉.洛依德攝影,2019。
圖片來源:TimWalkerStudio
怪誕氛圍打造沉浸式展場
展場主要分為兩大展區,第一展區回顧沃克在90年代出道後的職涯重要之作與一部影像節錄作品。
此區可以清楚看見其鮮明特色,巨型道具、奇異角色、華麗服裝與浮誇布景,呈現魔幻、詩意、荒誕等強烈風格。
且入鏡模特兒皆為國際影星、超模、歌手等名人,民眾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會不時發現熟悉面孔,成為觀展一大樂趣。
第二展區為沃克從V&A藏品獲取靈感的系列作品,包含十大單元及一部短片。
此區每個單元自成一個奇異世界,例如「光芒」呼應V&A16世紀彩繪玻璃,展示空間好似一座燒毀的教堂;「寶盒」猶如一個逃離現實與追尋自我的所在,展間以粉紅玫瑰壁紙、粉紅樓梯打造為一座藏著祕密的童話天地。
「雲朵9」的創作靈感來自印度畫與西洋棋,場景設計師將拍攝道具「動物公仔」一併展示,更顯奇幻繽紛之感。
蒂姆.沃克「寶盒」系列作品;詹姆士.史賓塞;
倫敦2018。
圖片來源:TimWalkerStudio
有別於一般展覽經常以知識教育的方式解說作品,本展說明文字幾乎全出自藝術家之手,他有感而發、娓娓道來自己的心情,包括小時候的記憶、對攝影的想法以及對藝術的感動……文字情感飽滿且饒富意境,彷彿在身邊親自訴說,引領人們一同遨遊在他恣意奔放的心靈世界。
此外由於沃克會在拍攝現場播放音樂,培養工作人員的情緒,因此本展也融入「聲音」元素,為不同主題搭配背景音效以增加臨場感。
展覽尾聲則放映沃克的電影《勇敢的小錫兵》,為一齣描述同性愛情故事的芭蕾舞劇。
出口處還有一本巨型剪貼簿和鉛筆,提供民眾拍照留念。
奇美博物館也自行設計一個向V&A與藝術家致敬的互動區「奇幻投影牆」,將奇美的典藏品化為光影,邀請民眾扮演攝影師,拍出創意照片。
蒂姆.沃克「珍藏與維護」系列作品;斯凱爾.伍德、詹姆士.克魯與凱倫.艾爾森;時裝:
TheRow、安東尼.瓦加雷羅為SaintLaurent設計的時裝、DanielaGeraci、SarahBruylant、MollyGoddard;
倫敦2018。
圖片來源:TimWalkerStudio
奇美與V&A的邂逅
將國際文化資源帶到台灣,一直是奇美博物館努力的目標。
2019年8月,時任奇美博物館副館長的郭玲玲女士(現任奇美博物館基金會董事長)至英國倫敦旅行,結識了V&A典藏主任AntoniaBoström與多位館員,雙方理念相投、暢談甚歡,因而再度開啟了合作的討論。
在多次討論後,館方對蒂姆.沃克有著高度興趣,展演組同仁也特別親自前往倫敦觀展。
經館方確認展覽質量優異後,便決定與V&A合作引進該展。
《蒂姆.沃克:美妙事物》2019年9月於倫敦首展,隨即進入世界巡迴,2020年前往比利時,現今來到台灣,台灣不僅是亞洲首站,更是歐洲以外的第一站。
奇美博物館表示,蒂姆.沃克的作品精采絕倫,所關注的面向也極廣,從時尚產業、多元文化、身體性別、環保到消費等議題皆有。
期待將此展介紹予台灣大眾,提供與國際同步的文化資源,令觀眾都能如沃克一般,從V&A或更多美妙事物中尋得靈感,激發無窮想像力。
TimWalker特展第二展區「光芒」。
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展覽資訊
蒂姆.沃克:美妙事物(TimWalker:WonderfulThings)
日期」2021年7月31日至2022年2月6日
地點」奇美博物館特展廳(台南市文華路二段66號)
配合防疫,短期內採入館預約制,後續視疫情發展滾動式調整,詳情請見奇美博物館官網。
資料及圖片提供」奇美博物館
編輯」林慧慈
還記得每回搭乘飛機時雀躍又期待的心情嗎?在抵達旅途目的後,機場便是首個與當地接軌的地點。
機場不僅做為與國際連結的樞紐,亦是體現國家的人文風情,為每位踏入機場的旅客帶來深刻的第一印象的重要國門。
「視覺之門」文化藝術展於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與成田國際機場展開,邀請各國旅客共同探索日本文化及歷史魅力。
(圖片提供:TakashiKawashima)
2021年2月9日至9月,日本文化廳於國內7個國際機場和1個港口舉辦文化藝術展,以「CULTUREGATEtoJAPAN」為企劃主題,使機場和港口成為旅客初步了解日本文化的入口。
每個展區皆邀請現代藝術家及設計師運用裝置藝術或影音媒體的形式,來詮釋日本各個區域的歷史背景與文化特色。
即使受到新冠疫情的阻礙,短期內難以實現自由旅行,各地民眾依然可透過官網資訊共同體驗富含日本文化底蘊的藝術饗宴。
視覺之門(VisionGate)以凌空視角揭開藝術序幕
保拉·安特那利/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與設計部資深策展人兼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R&D部研發長。
(圖片提供:MartonPerlaki)
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與成田國際機場在美國資深設計師保拉·安特那利(PaolaAntonelli)精心策劃之下,以「視覺之門(VisionGate)」為主題,於2021年初揭開展覽序幕。
保拉·安特那利將自身搭乘飛機和旅遊的經驗融入策展構思,期望透過裝置藝術和影片來呈現搭乘飛機所見的景致—雲層及河川,讓觀展的民眾能擁有深入其境的體驗,同時藉由展示作品來發掘日本文化過去至未來的視覺感官,深入探索這個島國的歷史背景與文化魅力。
裝置藝術擁擠的雲(CrowdCloud)
創作者」鈴木有理、細井美裕
2位聲音藝術家鈴木有理和細井美裕攜手合作,共同打造結合視覺與聽覺藝術的裝置。
這朵運用68隻高低不一的喇叭構築而成的人造雲朵,收錄並播放旅客在機場迎客大廳與親朋好友對話,使人能夠用心去傾聽日本這個民族的真實聲音。
「擁擠的雲」象徵視覺之門的大門,結合視覺與聽覺藝術,迎接每位抵達機場的旅客。
而在視覺效果的部分,喇叭特別選用「蒔繪(蒔絵)」常用的色彩漆覆外觀,在宣揚日本傳統工藝技術的同時,也與在地的藝術文化連結。
藉由現代藝術作品與傳統藝術融合,使人們對於日本歷史演進的概念更加具體化。
鈴木有理/藝術家、設計師及音樂家,同時是五角設計聯盟(Pentagram)的合夥人。
作品設計靈感源自一首名為《歌唱技巧A.I(VocalismA·I)》的具象音樂作品,是由日本現代知名作曲家武滿徹和詩人谷川俊太郎聯手譜寫出的經典名曲。
《擁擠的雲》和《歌唱技巧A.I》這兩個作品皆捕捉到人們周遭無形的情感,細膩地展現言語與聲音的力量。
細井美裕/聲音藝術家。
(圖片提供:KenHirose)
藝術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一部份,乘載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思想和信仰等多種面向。
日語本身便體現了日本含蓄、內斂且謹慎的性格特色,透過言語交流能更進一步地去感受民族的歷史背景與魅力。
多媒體影像寫實的世代群像
東京主題公園(ThemeParkTokyo)
創作者」AckyBright
影片連結」東京主題公園
AckyBright/插畫家及漫畫家,其作品以傳統的黑白線條聞名。
AckyBright是一位日本知名插畫家及漫畫家,在「東京主題公園ThemeParkTokyo」這部影片中,他以自身特色的黑白漫畫風格來呈現日本澀谷與原宿的街道景致,全片的表現手法生動活潑,既帶出東京現代科技的發展,也融合傳統的文化元素,讓人耳目一新。
一拍(Hitoshobu)
創作者」井上純
影片連結」一拍
井上純/其作品將傳統藝術—書法與塗鴉、嘻哈這兩項現代藝術融合,以創造獨特的空間。
影片記錄井上純在掛軸上創作的過程,其作品不僅結合現代塗鴉和傳統書法的技巧,再配合身體的律動,將自身對於「視覺之門」這項主體的觀點,鮮明地灌注在作品之中。
重力花園(GravityGarden)
創作者」兒玉幸子
影片連結」重力花園
兒玉幸子/擁有物理學科的背景,為首位結合鐵磁流體和藝術創作的藝術家。
擁有物理學背景的藝術家兒玉幸子,運用紅、綠、藍色的螢光鐵磁流體(FluorescentFerrofluid),在磁力與重力的作用下,創造出日本的重力花園,同時展現日本的生命力。
TSUGI
創作者」PARTY
影片連結」TSUGI
PARTY/一家集結藝術、科學、設計等領域的創意公司。
這項作品涉及氣候變遷和自然生態保護的議題,例如:北極冰因地球暖化,其面積逐漸縮小;森林占地因野火肆虐而逐漸流失。
面對環境浩劫,我們該如何應對?PARTY在作品中藉由日本傳統修補技術「金繕修復」,藉由金漆象徵人類的意志修復及環境損失,以喚醒大眾對環境議題的重視,共同去思考並採取行動來改善問題。
滿月之日(DayofaFullMoon)
創作者」茂木モニカ
影片連結」滿月之日
茂木モニカ/藝術家、攝影師及導演。
(圖片提供:MonikaMogi)
影片蘊含對日本自然景觀的愛,帶領觀眾一同探索茂木モニカ眼中超凡推俗且神祕莫測的自然環境;同時融入自身對女性強大而獨特的特質的憧憬,紀錄女性的穿著在過去和現在的變化。
古事記–天之真名井
創作者」森萬里子
影片連結」古事記–天之真名井
森萬里子/當代藝術家。
(圖片提供:DavidSims)
作品運用電腦產生圖像技術來呈現日本首部文史典籍《古事記》的故事,影片演繹天照大神在須佐之男的十拳劍撒上天之真名井的淨化過程。
森萬里子不僅藉由神話故事呈現日本的歷史與傳統文化,亦具有賦予日本生命力的象徵。
圖片提供與版權」VisionGate
攝影師」TakashiKawashima
撰文」紀奕安
7月初的台北街頭,出現了一間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地標。
由全台灣最大的咖啡原物料供應商-源友企業,成立的品牌「CAFE!N」,特地邀請曾設計全球知名咖啡品牌「%ARABICA嵐山店」的設計師Elson與其團隊MIZUIRODesign水色設計回台操刀全新旗艦門市,企圖引領台灣咖啡場域的新浪潮。
《室內》雜誌隔海專訪設計師Elson,與讀者分享他的設計理念,以及他對美好生活的想像藍圖。
MIZUIRODesign水色設計 /林正斌Elson黃詩茹Lucy
MIZUIRO=ミズイロ=水色。
水清無色,純淨透明,「水色」是形容水的狀態:凝結、融化、蒸發,自然的存在於生活環境中,環境的變化讓水有了循環、讓水有了生命,雙方共生共存。
MIZUIRO的設計期望如同「水」的本質,風格簡潔清晰、造型多變卻有內涵;概念自然流露卻不矯揉造作,讓設計能在不同的空間之中因應環境而變化,發展出自己最適合的型態。
CAFE!N旗艦店選址於三角窗,是經營商業空間的絕佳地點。
喝咖啡,儼然已成為時下社會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種體驗、一種享受。
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咖啡小店,不僅豐富了街邊景象,透過舌尖品飲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風味,也是現代人在忙碌工作之餘的心靈綠洲。
而咖啡生豆的質地越硬,代表品質越好,這也是「CAFE!N」品牌命名的靈感來源,藉由母公司堅強的咖啡「硬實力」,提供消費者美味的味覺饗宴,設計師Elson表示,由於本案為品牌的旗艦門市,在設計發想上,他注入一個全新的概念:「CAFE!N×L!FE」,希望透過生活感的塑造,讓門市與消費者的互動更為密切且多元。
格局再造與店面角色的再定義
Elson認為,1樓的空間是拉近消費者距離的第一線,也是店員最容易與之產生互動的地方,但原有基地的1樓卻保留著通往2樓的巨大樓梯,不僅佔掉了絕大部分的面積,也因為建物本身並非方正造型,導致在規劃服務機能時,必須浪費掉許多畸零空間,在與業主溝通後,儘管需要增加不少預算,業主依舊支持設計師重新規劃樓梯細節;且為了不壓縮店員操作動線的餘裕,Elson嘗試將吧台外推至門面,讓店員們在服務時的專業形象,成為門面視覺的一部分。
為提供店員流暢的作業動線,設計師重新整理1樓布局。
Elson表示,此次旗艦店重新定義了CAFE!N與城市的關係,他反其道而行,跳脫傳統商業空間張揚、引人注目的調性,而是賦予店面安靜、簡單、低調的個性,企圖弱化其於城市中的存在感,把「有」留給環境,店面則呈現「無」的角色,因此設計師取消過往設計中常見的黑色、木質色等,改將白色放大,藉此讓城市與店內所上演的故事,有著更具張力的感受。
牆面以白色紙漿代替壁紙,增加紋理和材料的變化。
此外,搭配著空間中的細節,如用油漆滾筒塗刷的白色LOGO浮牆,牆面以白色紙漿代替壁紙,呈現出的紋理和質地皆有微小的差異,也讓空間縱然低調,卻擁有多種層次。
除了沉靜內斂的形象外,Elson更主張旗艦店必須更貼近消費者,硬體之外更需要加入「人」的豐富情感,大家都能找到與環境互動、對談的方式,並了解隱藏其中的設計意涵,讓處處充滿著生活的體驗感!
手作溫度豐厚了空間生命力
生活感,是CAFE!N旗艦店十分重要的環節,設計師由此延伸出材質設定,「手作」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同生活,滿盈著質感也具有變化;如同生活,完美之中總伴隨著些微不完美;如同生活,需要用心體驗才能感受深層的美好,Elson特地選擇由職人手藝鏝抹出的地坪水泥粉光、一層層塗抹而成的立體LOGO油漆、由外帶杯架(環保紙漿)相疊製成的立體驚嘆號,又或是串接上下樓層的紙漿牆面,這些無法復刻出相同模樣的語彙,正是設計師希望呈現的生活痕跡。
由職人層層塗抹而成的立體Logo牆面,讓空間多了手作的質感。
CAFE!N旗艦店基地位在三角窗邊,無論是由內而外,抑或是由外至內,都有著良好的視野,是絕佳的開業場所,為了不破壞周遭環境,以及維持設計本身的簡約概念,立面未做過於顯眼的裝飾,而是於室內創造猶如招牌般的「標的物」,立體驚嘆號便應運而生。
以外帶杯架製成的立體驚嘆號,不僅是品牌的識別,也成為空間中引人注目的焦點。
設計師解釋道,驚嘆號不只是裝置藝術,除了與人產生互動外,也應為環境著想,遂利用環保紙漿形塑,達到環保永續的目的;而符號的凹凸造型,在製作時需經過層層疊砌方能穩固結合,並突顯出堆疊後的細節,也因為選擇回收材料,再製時難免會有厚薄不一的現象,但Elson認為這樣的效果更加真實地表現出「生活中些微不完美」的設計理念。
為確保空間的通透性,在家具的配置上,設計師以「減低數量、簡化空間、視覺活潑」等三大面向作為主軸,藉由減少單張桌椅,讓整體布局較為簡化,也能更直接的表現設計力道;利用薄板製作的金屬家具佐以簡易的折角設計,除可穩固結構外,亦使輕盈感受貫穿其中。
有機式的座位安排,帶來更多元的配置彈性。
設計團隊從不同層次、造型、家具著手,以提供多元視覺角度供消費者體驗,人與人、人與空間之間的互動,可以讓店面的氛圍更為活絡;再者,所有商業行為的構成中,消耗及浪費必定會發生,面對這種無可避免的難題,Elson也期望可以從每次的設計中,一步一步尋找到適宜的解決方式,就好似由回收材製成巨型立體驚嘆號裝置,便是設計師和品牌對於環保的實踐。
由1樓向上仰望樓梯與立體裝置藝術品。
資料及圖片提供」MIZUIRODesign水色設計
採訪」陳映蓁
2021第四屆「台灣光環境獎」於7月底公布複選入圍名單,近年大眾熟知的公共建築與地景,如台南美術館二館、台南月津港、屏東縣民公園等皆可見於名單之中,另外亦有金普頓大安酒店、高雄銀座聚場等商業空間入圍。
主辦單位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今年報名作品相當精彩,涵蓋地標、歷史建築、博物館、景觀設計、公共藝術、設施與空間等多面向的公共文化設施。
入圍之20件光環境作品將進入複選會議,經評審再次討論評選後選出決選名單,決選名單將於9月公告,並於11月份舉辦頒獎典禮公布最終得獎者。
編按:為閱讀順暢,以下將20件作品簡單區分為古蹟及老舊建物再利用、公共藝術、室內照明、戶外照明等4類。
實際入圍名單以光環境獎官網為準。
古蹟及老舊建物再利用
HEITO1909屏東縣民公園/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屏東製糖工場創建於1909年,1994年紙漿廠因故關閉,於殺蛇溪沿岸遺留了近80公頃的閒置荒地。
設計師在錯綜複雜的地坑結構中,以燈光作為戲劇性的空間引導,每扇「門」都是一個歷史可能,糖廠不同時代的舊貌被重建出來,引導的「門」以滲出的光源在不同轉角呈現過去的空間。
水池區則以勾勒外型的炫光為主,描繪出過去歷史故事。
設計保留工業地景及遺構,營造綠水公園及水岸生活圈,亦運用保存、活化、再運用的觀念完成地域建築的實踐。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新宣教中心暨主日學教室古蹟修復/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
基地位於中山南路及濟南路口的市定古蹟濟南教會,於1916年竣工落成,隨著歲月侵蝕而逐漸不敷使用。
照明設計傳遞出信仰特質,光以柔和姿態從新建的牧師館的立面十字架透出,映照在一旁的市定古蹟主禮拜堂。
3000K色溫呈現內部紅色磚牆,提供了溫暖的邀請。
原主日學室建築內,訂製仿舊的吊頂漫射燈,映襯出不同時期的空間語彙及樣式。
藏於溝槽的上照線型燈,將上方木作天花照亮,溫潤光澤落於鋼構桁架上,創造材質間的對話。
消失的地景—再造軍事碉堡成為影視基地/力口建築
此計畫為雲林縣政府新聞處推動的縣內老舊建築空間再利用,基地是兩座二戰期間所建造的軍事碉堡。
VR 體驗區以兩側地面點狀光源暗示人們於指定位置就坐,光源上照突顯頂部弧形,將整體環境形塑出科技及神秘感。
而MR空間讓人們席地倚坐在兩側,運用椅背帶狀光源洗牆強化整體空間感,將動畫投射在拱型天花板,善用碉堡建築成為新的影像平台。
廣場的金屬鏤空的資訊立牌,白天透過天光將字烙印在地面,夜晚透過燈帶讓文字發光,讓資訊立牌成為乘載光的器皿。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廳舍室內公區照明設計/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此案為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6棟國定古蹟建築群,整體照明設計概念以「織理」將新與舊的元素相互交織,呼應室內空間形式語彙,將車站與鐵軌的概念轉化以現代、抽象、簡潔的幾何元素。
由照明所引導的中心視覺以1樓入口古典吊燈與2樓圓形幾何吊燈為主要基調,向外延伸南北翼對稱的長廊,以點與線寓意鐵道與站點的關係。
2樓演講廳亦是頗具新舊融合特色的空間,座位區以線形軌道燈做點狀直接照明,沿梯形漸層而上之處,則以圓筒吊燈接續,後方空間設計刻意保留天花開口,可觀見廳舍古蹟屋頂木構造。
20、21、22、23號倉庫展示規劃案—金工再現與複寫/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
基地位置位於宜蘭縣五結鄉中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設計將歷史遺構結合燈光設計,定義出空間特性,並再現歷史遺構工業之美,燈光設計規劃重點為三大部分:1.上方屋頂鋼構架再現:各倉庫上方安排H型鋼吊燈,採上下反打照明方式。
2.柱列工業美感再現:在每組鋼鉚接結構柱內部藏有燈光,使其效果如立體雕刻。
3.柱列展示箱體再現:柱列外部各規劃有90*90cm的玻璃展示箱圍塑。
銀座聚場/一起設計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本案坐落於高雄鹽埕「國際商場」,原稱作「高雄銀座」,落成於1936年,為高雄第一座大型百貨街,因商圈轉移而逐漸沒落、荒廢。
照明設計延續環境氛圍,以低度且散佈的光源點綴空間。
除了修復商街的舊燈具外,部分光源以藍染織布包覆,或採用減光紙讓環境更為柔和。
而老木窗與鋼管扶手,也變身成為燈光的容器。
此外,考量建築後方因緊鄰房屋而終年陰暗,亦將照明設於後巷,讓光線穿透玻璃散射進來為室內補光。
有燈就有人,「銀座聚場」為自己點燈,也為沒落的商街擦亮改變的可能。
公共藝術
拾光/禹禹藝術工作室
作品〈拾光〉為2021月津港燈節參展作品之一,使用LED暖黃光源由內部投光,置身其中宛如被巨大能量包覆,在外部光源從縫隙透出微微光線,產生內外反差的視覺。
作品左右高度落差的設計產生一條光痕,在月津港河岸另一側步道行走,宛若一條指引,沿著弧度透出的光散發著能量。
水面的倒影完整了環境與作品之間的對話。
魯班塔/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本作為藝術家范承宗的作品,以具千年歷史的三軸組合積木「魯班鎖」為創作基礎,透過運算產生下方密集上方逐漸空透,由實到虛和緩漸變的9米高塔形雕塑。
照明同樣創造「反差」性質,白天的光由外而內,抬頭能看見結構與自然融合的特殊漸層;夜晚是裡面出去的光,像是一道火焰,是另一個受到燈光照射產生的漸層,透過燈光營造作品視覺印象在白天與夜晚的「反差」。
ShadowinMotion/noiz
在全新開幕的台南市美術館,noiz和原研哉共同設計此裝置藝術,環繞著橢圓形樓梯,銜接起地下停車空間和地面。
作品由三列的薄帶鋁板組成,每片板緩緩旋轉,同時連續排列,它的獨特性造就每板都成爲能調節光的反射方向和亮度的光學裝置。
透過各百葉板間的週期錯位,以及當天天氣、到訪時間和到訪者的移動,演繹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室內照明
金普頓大安酒店/原碩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在充滿色彩與藝術畫作的空間中,別出心裁的燈具設計也化身為空間的主角之一,有的巧妙的將特色材質表現,有的則是以暈光的造型桌燈、吊燈等樣態,成為空間中畫龍點睛的亮點。
對比大堂採用柔和的散射光照亮迎賓,客房的照明旨在營造輕鬆感,同時通過對比的光線凸顯房內特有的設計材料和空間感,形成豪華的住宿體驗。
高科技外商辦公室/柏成設計有限公司
有別於傳統辦公室的燈光設計,此案改變以往光源皆由上而下的想法,將部分燈具光源轉換為壁面出光,帶出各空間獨特調性,並配合面材元素不同調整燈光呈現,例如木紋區域配上放鬆及愉悅的燈感,以及會議室內使用較為明亮的燈感。
此外,燈光環境皆使用節能節約制,透過燈控系統調節不同時刻所呈現的氛圍,以及配合戶外日光照射的強弱,建立舒適的辦公環境,並達到永續發展。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廳整體展示環境提升計畫/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位於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斯土斯民-台灣的故事」常設展,設計團隊實際走察後,發覺館方所困擾的展廳內太暗、看不清楚等問題,並非單純因照度不足,而是來自建築大面玻璃窗引入的強烈背景光。
執行團隊以「降低前景與背景的視覺對比」為主要照明策略,採取3個照明手段:1.在玻璃窗上裝貼減光膜降低輝度。
2.利用均質照明提升空間基礎照明。
3.配合展覽陳設,透過近或遠的窄角度投光,拉高重點照明;並透過電腦模擬,規劃出各種天候條件下各展區的調控比例,得到進一步的照明節能成果。
戶外照明
蘭陽博物館戶外環境友善照明改善行動計畫/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蘭陽博物館於2015年著手進行戶外環境友善照明改善,前後歷經4年時間,分別邀請台灣大學生物系楊恩誠教授協助進行跨年度夜間昆蟲調查、大公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指導與建議照明配置、億光電子呂立夫處長協助LED單一光譜之燈源調整。
今蘭陽博物館建築外牆照明採用單一波長590nmLED50W25度燈泡。
並依照季節不同調整點燈時間,點燈時間以不超過日落後一小時為原則,確保友善環境且營造舒適的夜間照明。
月津港水域景觀改善計畫/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本案以視覺友善為原則,從整體設計概念到燈具運用皆以減少過大的明暗對比造成訪客視覺上刺激與不適,將眩光控制最佳化。
全面使用LED光源,免除紅外線及紫外線波長干擾,部分區域大面積採低尺度燈具,降低散射於空氣中的光害,並使用雙迴路時段燈控,僅保留向下照明至天亮,平衡夜間生態與安全環境。
以整體光環境設計結合藝術創作氛圍,將此處水陸交錯之特性發揮到極致。
豐泰文教綠園區/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本案豐泰文教基金會為一公益性質之機構,其設立宗旨希望以自然、永續與生態的方式,輔導在地農民耕作技術與提升生產價值。
設計概念試圖創造出如花窗般同時可隔絕日曬又兼具採光的建築外殼,光源配置規畫於各樓層地板磚牆內退處,採3000K線性LED管狀戶外光源,光源以上投方式與牆體的凹凸、鏤空、虛實產生漸層光影變化效果,著重於建築外殼設計與光環境之對話。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本案藉由增建一座形式獨特的透明圖書館大廳,彌補既有建築匱乏的流動性與開放性。
設計改變建築的軸向,使原本面向公園內部的圖書館,轉向九十度直接面對城市,重新與市民日常生活連結;在建築層面,新大廳以新增的正面性將圖書館的機能展現於城市之前,也把立面前方一排老樟樹的身影經由戶外廊道的中介引入室內,打破既有建築封閉沉重的氛圍。
台南市美術館二館/台南市美術館(行政法人)
南美館二館由日本建築師坂茂及台灣建築師石昭永合作設計完成,別具特色的大型五角碎形屋頂,隨著日照角度的改變與日照強度的變化,呈現陽光揮灑在牆上的光影。
主體建築亦搭配建築師選用的低色溫燈光,營造出典雅宏偉的氣勢。
透過上層投光照明,五角造型鋼骨結構演繹出虛實變化的線條律動美感;中、下層外牆垂直錯位的塊面投光,則創造出明暗層疊及光影變換。
入口階梯、椅下空間、步道欄杆及扶手樓梯等處則安裝的低色溫線性燈,提供民眾溫暖又安全的引導照明,更為館區整體景觀營造出光帶不規律縱橫交錯的照明美感。
橫山書法藝術館—光影石見/羅伊真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位於桃園市大園區的橫山書法藝術館,乃以公園爲「硯台」、陂塘爲「墨池」的意象規畫園區,是國內第一座官方設立、以書法藝術為主題的美術館。
照明氛圍的營造,在光影明暗層次之間,以及點、線、面,進而至區塊的布局。
外觀上,以連續性的燈光加以延續,以五方篆印建築量體之語彙爲體,輔以植栽綠樹以及室內泛光。
本計畫運用細膩的燈光布局及層次,藉由「光」,作為空間與書法藝術的串聯,營造出有別白天景觀之詩意空間氛圍,形塑人文與自然共享、共存的友善光環境。
新竹市體育館雨庇及館前廣場之增生/工二建築
雨庇構造外推的立面及雨庇,彌補原本縱深及採光不足的大廳,提供民眾足夠的容留緩衝與交誼空間。
設計從兩種厚度的鋼板開始,製成60度V型斷面樑及四片一組的平行四邊形面狀單元,進而編織成一個重複的構造系統,同時完成結構系統、雨水導水及造型等任務。
而單元的秩序,具有構造評估及施工製造的高度效益,標準型鋼斷面對併製成內崁照明的柱,將頂部構造托住,同時也界定了平台空間的活動層次,傳統的柱、樑、板等建築元素,在此產生曖昧並相互合作的關係。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借用層次豐富的光源為黑白電影上色」,是本案設計核心,「以人為本」的療癒性環境理念,由環境照亮使用者心理的黑暗角落。
為了將自然光線帶入建築物的內部,並有效引導醫院門診的人潮動線,設計團隊創造了兩個主要的室內大型挑空空間,分別是「希望光塔」與「翠微生活街」。
人造光則隱身在建築細部之中,整體的色溫採用暖橘色,與立面的材料相呼應。
室內則區分為以情境為主的公共空間及以功能為主的醫療空間,分別給予不同的色溫與燈具照明型式,兼顧病患與家屬的心理與醫療照護的安全需求。
編輯」林慧慈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環城TheCircle》比鄰瑞士蘇黎世機場(ZurichAirport),其宏偉而醒目的環形外觀是瑞士最大的建築之一。
日本建築設計師山本理顯,打破以往建築設計的傳統框架,將這個多元服務空間打造成一個具有城市系統的圓環,並藉由象徵和諧與完美的圓形設計,來體現瑞士在建築與規劃方面的嚴謹。
環城鄰近蘇黎世機場,擁有便捷的交通系統;同時坐擁大片Butzenbühl 綠地,與周圍環境和諧共存。
建築群由小巷及廣場交錯而成,蜿蜒的公共通道串聯大大小小的廣場,並連接鄰近的機場和Butzenbühl綠地,使建築的各個單位能有系統地與環境集結成一個整體,構成一座小城鎮。
環城巨大且醒目的圓形外觀以密閉的幕牆系統覆蓋,此項目不僅作為蘇黎世的城市新標記,並發展出一套城市系統。
在交通層面,環城坐擁優越的地理位置,擁有便捷的交通系統;而在服務方面,此項目著重於商務與生活品質,涵蓋精品、餐廳、會議廳和頂級酒店等多元空間。
這些內涵的組成,不僅讓大眾看見環城在城市中的重要性,也透過建築讓蘇黎世與世界建立深刻的連結,成為蘇黎世的鮮明標記。
建築上方的屋頂花園和露臺為環城的第五立面,地面以石板鋪設,欄杆則為玻璃設計。
小城街景的實現
此項目在施工、建築結構與建材尺寸等方面皆根據建築方格網(buildingsquaregrid)布設,以確保整體規劃的準確性。
再加上建築構思運用連貫性概念串連,使複雜的城市結構與建築脈絡能具有更加彈性且統一的規劃。
此項目主要以蜿蜒的小巷和廣場規劃出城市街景,通透的雙層玻璃帷幕設計讓室內空間能與戶外進行對話,以及優化室內採光,地板則使用石板鋪設讓環城的形象更加具體。
環城的大門入口設置在面朝機場的地面層,穿越階梯、斜坡或電梯後,則可通往建築前方的Butzenbühl綠地。
小巷與廣場在環城中肩負靈魂角色,它們貫穿了此項目的所有區域,作為遊客行經的主要路徑。
環城裡,地面和立面皆選用高品質建材,並藉由簡潔的樣貌讓各租戶的店面在呈現品牌特色的同時,也能與建築本身的設計和諧呼應。
環城的整體基礎結構皆為縝密而和諧的系統,連貫性設計也讓建築功能更加具有彈性和統一性。
在小巷與廣場的交滙處,地面採用小型的方形石板順著蜿蜒道路而鋪設;廣場中央則鋪設大型的天然石板,與周圍的小型石板連接,並且示意場域轉換。
小巷內的梯座坡度一致,踏階延續小巷地板的特色,採用天然石板順應步寬與步長而鋪設。
整齊劃一的石板設計,沿途林立的商店群像,高度起伏的動線變化,讓遊客恍若走在小城街景上。
廣場中心的地板以大面方形石板鋪設。
面面俱到的微城市規劃
建築的玻璃圍幕是環城的一大特色,團隊採用瑞士創新的密閉幕牆系統(ClosedCavityFacade,CCF),運用雙層玻璃幕牆包覆環城的所有子區域,不僅能達到優化室內採光、無阻通風的效果,亦使建築群能夠與周遭環境對話,映現出周遭風光。
租賃區域的店面設計皆交由租戶設計,讓店家各自展現品牌特色。
此項目的立面設計主要分為兩個範圍,一個是面朝綠地的垂直立面,包含山坡、小巷和廣場;另一個是面向交通系統的外突立面。
垂直立面的部份呈現建築的高度,同時發展出結構可能的深度,突顯出建築量體的邊緣。
外突的立面線條則圍覆著建築朝向機場的環形區域,構築出建築雄偉的姿態。
會議中心的大型會議廳採用對稱式設計,豐富了空間的層次感。
遊客在環城內可體驗2種空間型態:「城市規模Urbanscale」與「人文尺度Humanscale」。
就「城市規模Urbanscale」而言,山坡及環側皆屬於此一範圍,建築表面均採用雙層玻璃幕牆設計,並將擁有高光澤度的鋁板覆蓋在上方作為護欄,以提高外牆的隔熱和防曬效果。
Butzenbühl 綠地為環城的項目之一,蘊含森林、草地和濕地等自然景觀。
在「人文尺度Humanscale」部分,則以小巷決定環境,垂直通道、玻璃電梯、入口大廳,以及不屬於品牌商家的租賃區域,皆按照城市規模的標準立面和密閉幕牆系統的規則作規劃。
由於品牌商家是人文尺度的重要組成元素,並且佔據了環城大部分的空間,因此設計團隊精選高品質的建材來建構形象與外觀,租賃空間則交由租戶自行完成,令商店百花齊放,並呈特色。
在這些涵蓋人文尺度的空間中,採用玻璃屋頂與城市規模的立面形成連結,完整了整體項目。
會議中心與綠地
會議中心的大型會議廳是環城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恢宏的格局總共可容納1,500人,透過落地摺疊門可將空間彈性區劃出3間獨立小型個室。
會議中心大廳以潔白的梯形結構作為空間特色,它採用預製的坡形白色混凝土組建而成,而裝設上方的玻璃屋頂能引入自然光線,兼具視覺美感同時提升室內採光。
另外,在傾斜處與隔間牆之間的壁龕巧妙地隱藏了機械設備工程,使空間更形簡潔俐落。
Butzenbühl 綠地的地板同樣以天然石塊鋪設。
除了環城本身雄偉的建築外觀,旁鄰的Butzenbühl綠地也是此項目的特色環節之一,綠地不僅平衡當代建築與環境景觀的關係,同時也吸引民眾親近自然,共同體驗明媚的自然景觀。
Butzenbühl綠地的地面延續著環城市的小巷與廣場設計,同樣採用天然石塊鋪設。
此外,設計團隊為Butzenbühl的濕地規劃施作與水面齊平的步道,讓民眾近距離感受公園裡寧靜的水景風光。
自行車車道位於環城外側與公路的邊界牆之間,幕牆以鋁製擴張金屬板製成。
設計師簡介
山本理顯(RikenYamamoto)
日本建築師,1968年畢業於日本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科,1971年取得東京藝術大學院建築博士學位,並於同年在東京大學生産技術研究所繼續學習。
1973年創立山本理顯設計工場。
圖片提供與版權」RikenYamamoto&FieldShop
撰文」紀奕安
當浪漫的春天離去,熱情的夏季到來,人們的心境似乎也隨著季節的轉換而起伏。
夏天,除了學生們迎接期待已久的假期,也是世界各地的旅遊旺季,而英國倫敦海德公園內的蛇形藝廊也在這熱情高漲的夏季裡,展開一年一度的藝術盛事—夏季戶外展亭(SerpentinePavilion)。
展亭外觀。
©CounterspacePhoto:IwanBaan
「蛇形藝廊」是位於英國倫敦海德公園內,肯辛頓花園蛇形湖畔的一座美術館,自2000年的夏季開始,藝廊每年會邀請享譽國際的設計團隊,在藝廊前打造一座為期三個月的臨時建築展館,被稱為蛇形藝廊夏季戶外展亭(SerpentinePavilion)。
2021年,此計畫邁入第20個年頭,今年邀請來自南非Counterspace事務所的建築師SumayyaVally負責操刀設計,而她也是計畫實施以來受邀最年輕的建築師之一。
展亭內部。
©CounterspacePhoto:IwanBaan
來自南非的女性設計師SumayyaVally
Counterspace事務所是由SumayyaVally、SarahdeVilliers與AminaKaskar三位生於1990年的女性建築師,在2015年共同成立的建築工作室,他們的作品不僅關注包容性、他者與未來,設計靈感更是來自他們的所在地—南非最大的城市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期望將非洲大陸的歷史文化透過藝術、建築、設計等多元形式展現。
年僅30初頭的SumayyaVally,透過獨特的設計思維與視角,不僅被視為新生代建築師中的明日之星,更被紐約《時代雜誌》選為2021TIME100NEXT。
設計師SumayyaVally。
PhotographedbyJusticeMukheliinJohannesburg,2020.©Counterspace
在南非學習建築設計的SumayyaVally,長期關注身份、社區、歸屬感等社會議題,在設計上,她不斷跳脫西方的傳統思維,將南非獨有的文化語彙注入於作品之中;從她過往的實踐至2021年的夏季戶外展亭(SerpentinePavilion),不難發現她的創作皆是圍繞著不同的歷史、族群以及對各樣聲音的觀察和發聲。
SumayyaVally提及,她大部分的靈感來自於約翰內斯堡的精神、面臨的挑戰和機會;她的童年常待在由祖父經營位於約翰內斯堡市中心的店裡,她清晰的記得,她小時候遊走在城市街道時,觀察到各式場所、活動以及文化勢力的那股激動和震撼。
所以,當她被邀請作為此次展亭計畫的設計師時,她就希望能藉由這個機會,向其他和她一樣擁有不同文化脈絡的人們展示,他們能為世界帶來不同的面貌。
“建築所扮演的角色,是吸收、反射並轉化我們在世界上的定位。
”
展亭內部。
©CounterspacePhoto:IwanBaan
靈感發想:倫敦移民文化與跨文化
因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夏季戶外展亭(SerpentinePavilion)延期至2021年舉辦;然而,這一年的停歇卻也讓SumayyaVally有了更多的時間以及空間反思展館設計對於大眾的意義。
展亭外觀。
©CounterspacePhoto:IwanBaan
展亭的設計是依據在過去和現在的倫敦城市裡,用來作為聚會、組織、和具有歸屬感的地點。
展亭的造型輪廓是將多個地點的建築元素,透過抽象化、相加、疊加、切割而成的結果,將倫敦的形狀轉化爲展亭的結構重新組合再現於海德公園內。
展亭內部。
©CounterspacePhoto:IwanBaan
SumayyaVally以布里克斯頓(Brixton)、霍克斯頓(Hoxton)、哈克尼倫敦自治市(Hackney)、哈姆雷特塔倫敦自治市(TowerHamlets)、埃奇威爾路(EdgwareRoad)、巴金-達根罕倫敦自治市(BarkingandDagenham)、佩克漢(Peckham)以及諾丁丘(NottingHill)等,這些對於倫敦移民和跨文化極為重要的社區鄰里中的市場、餐廳、工作室、書店、當地文化機構的建築為參考。
例如,市內最早建造的Fazl清真寺以及東倫敦清真寺、哈克尼倫敦自治市的Centerprise合作書店、DalstonLane的TheFourAcesClub、Mangrove餐廳、諾丁丘嘉年華會等,SumayyaVally希望擷取這些歷史精神並透過設計與其致敬。
展亭內部。
©CounterspacePhoto:IwanBaan
展亭是由再生鋼、軟木和覆蓋微水泥的木材建造而成,並參考倫敦建築在光線下的變化,選用不同質地以及色相的粉和棕色色調呈現。
SumayyaVally期望它不僅是一個展館建築、一個藝文活動,而是她為倫敦市民打造的一個新聚會場所。
延伸至展館外的結構裝置
擺放在德普特福德(Deptford)TheAlbany藝術中心的裝置作品。
©CounterspacePhoto:GeorgeDarrell
2021年的夏季戶外展亭(SerpentinePavilion)也首次踏出蛇形藝廊,將展亭建築部份結構的小型裝置擺放在四個激發展館設計的地點,以表彰它們對於社區的貢獻和支持,分別是芬斯伯里公園(FinsburyPark)內英國首間黑人出版商與書販的NewBeaconBooks、諾丁丘(NottingHill)的文化藝術/娛樂場地TheTabernacle、德普特福德(Deptford)的藝術中心TheAlbany以及Valence圖書館內的BecontreeForeverArtsandCultureHub。
擺放在Valence圖書館內的裝置作品。
©CounterspacePhoto:GeorgeDarrell
擺放在芬斯伯里公園(FinsburyPark)內NewBeaconBooks的裝置作品。
©CounterspacePhoto:GeorgeDarrell
擺放在諾丁丘(NottingHill)文化藝術/娛樂場地TheTabernacle的裝置作品。
©CounterspacePhoto:GeorgeDarrell
2021年的倫敦蛇形藝廊夏季戶外展亭(SerpentinePavilion),已於6月11日盛大開展,並開放至10月17日,期望在疫情下為世界和倫敦市民帶來一些慰藉和希望。
2021倫敦蛇形藝廊SerpentinePavilion
展期」2021年6月11日至10月17日10:00~18:00
網站」https://www.serpentinegalleries.org
資料及圖片提供」SerpentineGalleries 撰文」歐陽青昀
由香港室內設計協會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為主要贊助機構的首屆「香港室內設計周」已於日前圓滿落幕,從8月1日至22日舉辦一連串活動,除了是香港室內設計界首個且規模最大的活動,同時也邀請大眾一同參與,希望藉此提升大眾對於室內設計產業的關注。
《室內》雜誌專訪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潘鴻彬,與讀者分享此次的活動規劃、內容與亮點,以及同時身為PANORAMA泛納設計集團創始人的他,對於未來的展望和設計理念。
關永權設計師與梁志天設計師。
潘鴻彬表示,設計周的規劃始於2019年,因觀察到其他產業常舉辦時尚周、博覽會等活動來向大眾展示成績與交流,然而香港的室內設計雖然活躍於國際,但卻沒有正式且公開的活動能與大眾對話,因此有了設計周的發想。
然而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原規劃在2020年進行的設計周,在多方考慮下,選擇延期至2021年舉辦。
香港室內設計周作為產業的首個大型活動,備受各界關注,活動的主旨是希望表揚香港室內設計大師的成就、新一代室內設計專才的才華,更重要的是與大眾分享香港室內設計行業的最新發展。
香港室內設計周活動現場,規劃五大主題展區展出。
為了增加大眾的參與度,設計周正式登場前,即透過由公民提名及投票的「我最喜愛的香港室內空間」展開。
潘鴻彬說到,在疫情的非常時期,因為不能出國,反而藉此機會讓大眾回頭欣賞香港本地的設計,從百貨商場、酒店旅館、書店、辦公室到藝文展演空間,從使用者的角度發掘鮮為人知的空間故事,最後獲選的10個空間作品也在展覽中展出。
緊接著藉由「開放日」活動,帶領大眾走進平日不易開放參觀的場所,包含表演/視覺藝術場地—藝穗會、義大利設計藝術畫廊—NovalisContemporaryArtDesignGallery、設計工作室—元新建城、電影院—iSQUARE英皇戲院、品牌陳列室—亞細亞瓷磚概念店,在業內人士的講解下,透過親身體驗,感受設計師別出心裁的設計,進行一場室內設計的藝術之旅。
香港室內設計周活動現場,規劃五大主題展區展出。
最後設計周的壓軸則是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博覽會、論壇以及工作坊。
從8月20至22日,為期三天的活動,共有5場論壇、8場工作坊以及內容豐富的展覽。
除了展出由公民投票出的10個「我最喜愛的香港室內空間」,還特別設置傳奇展區向梁志天、林偉而、伍仲匡、顏學添、關永權以及張智強等香港的室內設計大師致敬;「全球室內設計大獎—香港作品展」展出在國際評選中屢獲殊榮的香港設計師,表揚他們的成就和才華;而「創新提案—作品徵集展」(CreativeCollection)展區,則介紹以當代生活、社區、學習以及為健康生活而設計的新趨勢。
展區和展品之間,透過具關聯性的香港空間故事串聯,彷彿一趟走遍香港天南地北、橫跨傳統與現代的時空之旅。
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潘鴻彬。
論壇一共邀請了25位講者。
潘鴻彬表示,因為邀請的學者、設計師不僅來自香港、日本、澳洲、荷蘭等國內外各地且人數眾多,加上緊迫的籌備時間,對於主辦方來說是一大挑戰。
5場論壇透過現場以及視訊的方式,分別以「室內設計教育學」、「東方設計匯聚」及「重點會議:酒店零售設計」等議題開講,與參與者分享他們的設計視野,演繹設計的無限可能。
展覽現場。
潘鴻彬作為PANORAMA泛納設計集團的創始人也談及自己的設計理念,公司以書店、商場、酒店等各式商業複合式空間設計活躍,而他們始終秉持「以設計來說故事」的概念。
以近期公司榮獲紅點設計獎bestofbest的《覓居酒店》為例,酒店以「竹子林」的名字作為概念開啟故事,為了做出市場區隔,他們選擇使用在地的竹子為建材,讓它不僅是一個精品酒店項目,更是一個宣揚文化的媒介。
他提到,每個案子對於團隊來說都是一次經驗、一個挑戰,希望不斷跳脫傳統,為設計注入更多的「人文」元素。
而感知全球化的趨勢,潘鴻彬發覺因資訊發達,各國的設計元素與風格日漸相似,雖然有好有壞,但當作品太過相似就模糊了辨識度。
他期許,香港的室內設計能找回自我的文化認同,透過歷史、文化差異等的元素,做出屬於自己的設計。
開放日—英皇戲院參訪。
首屆香港設計周盛大展開也圓滿落幕,然而今年只是個開端,香港室內設計協會希望它可以變成一個持續性的活動,透過業界之間、跨界甚至是與民眾的互動,提升香港室內設計的水平。
設計周結束後,協會將專注於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項目,潘鴻彬表示,今年是香港室內設計協會創辦30週年,目前正積極規劃明年第30屆的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獎項,不管是在分類、評選系統甚至是對於空間的定義,將因應環境的改變重新調整與規劃,同時除了頒獎典禮,如何透過推廣與行銷活動,延續獎項的效應,讓獎項更具意義也是他們希望努力的方向。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室內設計周、香港室內設計協會
採訪」歐陽青昀
繼四月初,紅點產品設計大獎公佈得獎名單後;緊接著,在八月份宣布了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的結果,紅點設計獎不僅是全球高知名度且備受注目的設計大獎之一,對於設計師來說更是一種高度的肯定與榮耀。
紅點設計獎是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邦設計中心自1950年代創立的產品選拔機制,包含「紅點產品設計大獎(RedDotAward:ProductDesign)」、「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RedDotAward:Brands&CommunicationDesign)」,以及「紅點設計概念大獎(RedDotAward:DesignConcept)」3項設計競賽。
在為期數天的評估過程中,評審達到一致的共識,從今年投稿與獲獎的作品中,可以發現「數位解決方案」、「品牌」以及「社會責任」這三大特徵,不僅影響設計,同時也是作品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第一,「數位解決方案」是近年各產業都十分關注的議題,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公司與企業嘗試跳脫傳統思維,利用「數位解決方案」作為新的設計方法,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也在今年將「數位解決方案」加入參賽類別之中;第二,「品牌化」成為流行趨勢,市場上的品牌不僅眾多也越來越多元,當品牌化成為趨勢,對於設計者來說,如何創立一個能獲得認同並與其他品牌有所區隔的的當代品牌更是一大挑戰;最後,也是近年各項國際比賽不斷強調的,設計不再只注重美感,它還必須負擔「責任」,如何透過設計解決大眾所面臨的問題,並進而鼓勵大眾改變思維,是設計所要達到的另一境界。
紅點設計獎每年皆收到來自世界各地上千件參賽作品,如此激烈的競爭之下,台灣作品仍獲得十分亮眼的成績。
2021紅點產品設計大獎中,台灣共有114件作品榮獲紅點獎,其中馳綠XpreSolePanto雨靴、PorscheDesignAcerBookRS筆記型電腦、PhilipsB1D5000顯示器以及板橋布查花園幼兒園榮獲紅點最佳設計獎;而八月揭曉的2021紅點品牌暨傳達設計大獎,共有105件紅點獎與2021臺灣文博會《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STEADYPOWER穩定日常》線形藝術展、《田馥甄一一》音樂錄影帶、《來嗑光,和_作用》藝術力便當以及4件青年組作品,共9件作品獲得紅點最佳設計獎。
本期《室內》將介紹5件來自台灣的紅點最佳設計獎(BestoftheBest)作品。
而2021年所有品牌暨傳達設計獲獎作品將會在11月12日起在紅點官方網站進行線上展覽(https://www.red-dot.org),請大家共同關注與參與。
板橋布查花園幼兒園/三角創意
兒童看待世界的視角與成人不同,他們透過玩耍來發掘世界。
空間以溫潤的木材以及潔淨的白色為主,明亮清晰的氛圍讓兒童能盡情發揮想像力,考量兒童作為空間的主要使用者,除了加入洞穴造型和圓弧玻璃窗等弧形元素溫潤視覺,並選用柔軟且富有彈性的地板,提供更安全的活動空間。
其中廁所明亮通透且低矮隔間的開放式設計,打破傳統廁所的格局,體現設計者對於「安全」的重視。
《STEADYPOWER穩定日常》線形藝術展/大亞電線電纜、INCEPTION啟藝
大亞集團65週年《STEADYPOWER穩定日常》線形藝術展,以「穩定日常」為題,訴說大亞電線電纜雖隱身於鋼筋水泥下,但傳遞的電力支撐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邀請金工藝術家李昕,用電纜纜芯的銅線為材料創作,透過大眾生活的6個日常場景:粥攤、燈塔、火車、餐桌、廟宇、大樹,打造6座藝術裝置,搭配燈光情境、語音導覽,營造出如同沉浸式劇場的氛圍,觸發參觀者的記憶並產生聯繫。
《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桃園市政府、格式設計
桃園是全台第一個舉辦在地文創博覽會的城市,以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形式進行。
《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選擇在富含歷史記憶、具多元文化的中壢馬祖新村舉辦,將這個獨特的文化遺址透過設計翻轉大眾印象。
「走」在閩南語中有「跑」的意涵,團隊以「走桃花」作為活動名稱與宣傳語,將眷村空間打造成當代文化的桃林,展現出桃園不停向前邁進的推動力。
2021臺灣文博會《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花蓮縣政府、偶然設計
《花蓮縣館—據說考古隊》是2021臺灣文博會的地方展館之一,為了展現花蓮最靈性的一面,設計團隊進行了一年的實地田野調查,收集了花蓮的聲音、植物、香氣、石頭和故事。
從地面升起的巨型石頭裝置,是利用上千片廢棄的大理石板材堆疊而成,由布農族的石板屋延伸成板塊量體,展示出花蓮的特質。
展覽邀請參觀者成為傳奇考古隊的一員,一同進入並探索花蓮最獨特的風景。
《來嗑光,和_作》藝術力便當/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朱銘美術館
《來嗑光,和_作》藝術力便當是2020年朱銘美術館與新北市農業局聯手為《來嗑光,和_作》藝術展演推出的宣傳商品。
跳脫傳統藝文活動利用廣告、海報等的宣傳行銷手法,從大眾每天關心的話題「食物」為發想,將宣傳資料、夏日造訪金山必備的毛巾、野餐墊等,化為在地食材造型,組成趣味又吸睛的便當,並在辦公大樓的便當自動販賣機限量開賣,一份不能吃但卻很實用的便當,成功造成話題。
資料及圖片提供」RedDotDesignAward
編輯」歐陽青昀
猶記得2013年東京申奧成功時,日本舉國歡騰的畫面在各媒體擴散,我也跟著莫名興奮,盤算將一同參與。
彼時東京申奧形象大使-女主播瀧川克莉絲汀在宣傳提出,將以日式熱情款待之心「O・MO・TE・NA・SHI」迎接世界,也讓世界更加認識東京,認識日本。
然而無可預期地,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肺炎嚴重打擊了世界,也包括東京在內,各項活動陸續停擺、取消……最終,延期了一整年的夏季奧運與帕奧總算順利完成。
而由東京都主導,原意為迎接世界各國遊客,隸屬TokyoTokyoFESTIVALSpecial13一環的「PavilionTokyo」也配合奧運及帕奧順延一年,於今年夏天圓滿展出。
隨著準備期延長,原訂的展出內容與地點也有所變更,參與建築師與藝術家團隊則增加至8+1組,包括藤森照信、妹島和世、藤本壯介、石上純也、平田晃久、藤原徹平、会田誠、草間彌生、真鍋大度+Rhizomatiks。
作品展示以東京奧運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周邊為主,從澀谷、青山到濱離宮恩賜庭園與因應東京奧運開設的「高輪Gateway」站,並於主要企劃的「Watari美術館」展示各作品的草稿、模型等概念。
以都市新景觀讓造訪東京的人能夠在遊逛城市之間認識世界仍未知的日本文化魅力。
如參展者之一的平田晃久在相關講堂中所言,56年前的東京奧運打造出多座場館,是建築師們大顯身手的舞台,這次雖未能再現建築盛況,也盼藉此小型場館群凝聚力量,傳遞創作者們眼中人與都市的對話。
藤森照信-茶室五庵
以茶室建築為人所熟悉的藤森照信,延續東京奧運要迎接世界的款待之心,獻出最新茶室作品。
二層樓高的底座覆以草皮綠意,上層則將杉板燒製,經過碳化熱處理,使其更防火耐久,由外便可見傳統茶室的窗戶、障子門扇意象。
自1樓穿越狹窄梯子攀上2樓,茶室典型的4蓆半面積中,考量訪客來自世界各地而增加坐式桌椅,結合和紙與壓克力的燈具也是首次嘗試。
開窗後視野正對著龐大量體的「新國立競技場」,有如畫框般納入都市景觀,關閉時又彷彿瞬間移動,進入茶聖千利休的世界。
藤森照信在開幕記者會中也表示,展期結束後盼能運回自己的故鄉長野茅野市,和目前既有的多棟茶室,包括「高過庵」、「低過庵」等藤森照信建築群一同展出。
獨一無二的茶室矗立於東京。
攝影:ToLoLostudio
開窗便可見奧運主場館之「新國立競技場」。
攝影:ToLoLostudio
妹島和世-水明
為展現日本魅力,妹島和世盼於有歷史淵源的基地發揮,最終選上被現代高層建築環繞的傳統日式庭園「濱離宮恩賜庭園」內的「延遼館」。
全長168公尺的鏡面水道蜿蜒穿梭於林間草坪,打造平安時代庭園中的「曲水」風景,透過鏡面與澄淨水面映照天空及周邊景觀,是呈現「水」的場館。
雖看似是靜止水面,其實有著水流循環的裝置,在精準調節地面高度後,水流會隨著設置其中的人造花與植栽產生變化,在多種視角下能發現不同風景。
因會受風雨等天候影響,經過多次實驗與調整,開展前妹島和世也幾乎每日前往確認,完成融合於自然中的作品。
俯瞰「濱離宮恩賜庭園」中的鏡面水道。
攝影:妹島和世建築設計事務所
藤本壯介-Cloudpavilion
延續藤本壯介自己從首次個展以來對於雲朵的熱情,作品名為「雲之場館」,同時設置於擁有豐富自然的代代木公園與現代感十足的「高輪Gateway」車站。
考量到夏季展期,希望讓參觀者更加舒適,以飄浮在各國、各地角落,有如世界大屋頂的雲朵來發想。
材質選用氣球,需不停維持膨脹狀態,欲創造出能包容所有的建築,透過高度計算,在其陰影下區劃出空間範圍,看似有著外觀,卻沒有壁面的隔閡,打造一個似建築又非建築原始定義的作品,而隨著設置地點的不同,所反映的周邊環境也讓觀者有不同感受。
代代木公園內被自然包圍的Cloudpavilion。
攝影:木奧惠三
石上純也-木陰雲
選在都市中卻能保有隱密性的九段下「kudanhouse」,這棟1927年建造,西班牙風格的企業家私人宅邸庭園內,運用碳化熱處理,將杉木表面燒製焦黑,於園中佈滿柱子並架起屋頂,遮擋住現代的高樓建築,並在構造上穿鑿出無數的小孔讓光線能夠穿透,與樹蔭之間的空隙交錯,映射入點點光源,呈現彷彿廢墟化的場景,以復舊的「新」建築完美融入歷史風景。
在被自然綠意圍繞的庭園中,即使夏日展期也能夠讓參觀者感受涼意與舒適感。
日光透過樹蔭與刻意穿透的孔洞灑落。
攝影:後藤秀二
平田晃久-GlobalBowl
青山通上的聯合國研究機構前廣場,一直以來便是讓都市呼吸的留白處,平田晃久以「將世界包圍其中」為概念,選用讓人想親近撫觸、甚至坐下停留的溫潤木質,設置有如翻轉龜背造型的巨大木碗。
穿透性的多孔裁切是在日本最新的3D加工技術協助下,實現挖空巨木的概念。
將一塊塊木材削成像恐龍骨架般,再到現場進行組合磨製,打破作品空間內外的界線,往來行人能自由地穿梭進入其中、休憩,也像是呼應留白廣場在都市的角色,夜晚更會打燈呈現非日常感的謎樣氣氛。
穿透性高的多孔裁切打破作品界線。
攝影:ToLoLostudio
藤原徹平-StreetGardenTheater
擁有舞台藝術等跨界背景的建築師藤原徹平最初以劇場相關為主題,欲呈現從街頭起源的傳統藝能,甚至提出展期之間移動劇場的想法。
但隨著疫情變化,宅家期間他再次意識到植栽與人們的關係,靈感來自出現於都市各角落的微小植栽風景,因此主題修正為自江戶時代以來的日本園藝文化,於青山地標之一的岡本太郎雕塑旁打造出「為了植物與人的劇場」。
透過木桁架結構與植物的多重纏繞,以「植栽樑」為名,乘載著花卉、香草植物甚至是蔬菜的盆栽,使用者可走入其間欣賞,感受都市脈絡中植物與人們的對話。
作品位於青山地標之一的岡本太郎雕塑「兒童之樹」旁。
攝影:ToLoLostudio
会田誠-東京城
以銀杏林道為人所熟悉的明治神宮外苑,原有江戶城的石牆遺跡上,矗立起藍色、大地色二座「東京城」,選擇媒材是藝術家会田誠善用的防水布與紙箱,有著平價卻能堅固保護的特色,不僅適合此次場館的臨時性,也象徵不被困境擊退的人們。
約10公尺高的紙箱東京城先以金屬勾勒架構,再以拼布般黏貼塑型,上層的天守閣則是事先完成製作運送至現場組裝。
而高度減半的防水布東京城以鋼管組構再覆蓋上防水布並繫繩固定。
隔著道路相對的紙箱城與防水布城。
©AIDAMakoto。
攝影:ToLoLostudio
草間彌生-TheObliterationRoom
最後追加的草間彌生團隊以2002年首次問世的互動展覽《消融之屋》參加,在澀谷區公所辦公廳內,打造出公寓。
從客廳、餐廳、廚房到和室一應俱全,也完整設置家具、電器用品與居家擺設,展出前地板、壁面到家具全面地塗白,展期中事先預約就能免費參觀,來場者可自己隨意貼上圓點貼紙,結束時便共同完成一個被圓點淹沒的房間,呈現草間彌生所述消逝於圓點的概念。
房間內設置各種生活細節。
攝影:木奧惠三
©YAYOIKUSAMAYayoiKusama/TheObliterationRoom2002–presentCollaborationbetweenYayoiKusamaandQueenslandArtGallery.CommissionedQueenslandArtGallery.GiftoftheartistthroughtheQueenslandArtGalleryFoundation2012.Collection:QueenslandArtGallery,Australia.Cooperation:OTAFINEARTS
真鍋大度+Rhizomatiks-2020-2021
位於Watari美術館對面的空地,擅長透過軟硬體讓人與科技連結的團隊,以視覺呈現,自2020年春天起緊急事態宣言下至今,陷入混沌狀態的各種訊息,透過AI將其抽象化轉變成連續性的文字或影像,在視覺不斷變化之下,透過展示板在人們眼中看似是光,實則為瞬間消失已成歷史的幻影。
都市中不斷傳遞著轉瞬即逝資訊。
攝影:木奧惠三
TokyoTokyoFESTIVALSpecial13
PAVILIONTOKYO2021
主辦單位」東京都、公益財團法人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ArtsCouncilTokyo 、PAVILIONTOKYO2021執行委員會
企劃」Watari美術館https://paviliontokyo.jp
PAVILIONTOKYO2021
展期」2021年7月1日至9月5日
會場」東京都各地,以新國立競技場周邊為主。
創作者」藤森照信、妹島和世、藤本壯介、石上純也、平田晃久、藤原徹平、会田誠、草間彌生
特別參加」真鍋大度+Rhizomatiks
PAVILIONTOKYO2021展atWatari美術館
展期」2021年6月19日至9月5日
開放時間」週二到週日(AM11:00-PM19:00)
創作者」藤森照信、妹島和世、藤本壯介、平田晃久、石上純也、藤原徹平、会田誠
撰文」ChienpeiHuang
花器是與生活最相關的藝術品,它是收藏,亦是生活器物,反映出不同時代、文化背景以及創作者對於美的定見。
秉持「器用為上,用之為美」的核心理念,坐落台北市青田街的異雲書屋日前推出《花氣—亞洲花器集珍》展,展出內容匯集台灣、日本、韓國、中國共橫跨千年的花器藏品,包括台灣超過300年歷史的原住民陶壺、台灣日據時期金煉成、紅磚胎藝品、日本鎌倉時代器物、韓國李朝白瓷,以及中國新石器時代、戰國時期及至漢、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歷史器物,讓美學愛好者能縱觀千年與不同地域文化所孕育的器物,閱讀它們對於過往生活的象徵意義。
異雲書屋推出花氣—亞洲花器集珍,匯集逾百件橫跨千年的器物,演繹出歷史器物在當代生活的美感呈現。
器_中國仰韶文化彩陶罐中國西漢灰陶繭型壺中國元代四繫罐中國明清陶甕(左至右)。
異雲書屋秉持器用為上,用之為美的理念,於花氣—亞洲花器集珍展覽中,汲宋朝文人四藝其二之插花、掛畫,將花與器諧和共生,於展覽空間內打造嶄新的共生關係與美學體現。
花器之美其實也源自於它和花材、花藝師的對話。
異雲書屋主理人陳維駿擁有室內空間設計專業背景,素來對生活藝術與空間美學擁有豐厚心得,這個展覽一如他所主張的靈動美學精神,將生活作為藝術涵養的集大成表現,特地邀請七位當代藝術創作者,包括顏貽成、吳士偉、彭康隆、羅士亷、許靜、柯偉國、李凱真參與,讓書法、繪畫、陶藝、混合媒材與花器並呈於展場裡,同時也邀來多位花藝師參與,由花藝師選擇展品與真實花木展開對話,打造出各具特色的韻致情境,讓展覽選品不再是單純的器物呈現,而是回歸到可用可賞的生活本質,演示真實而立體的藝術風景。
器_台灣排灣族陶壺中國明代磁州窯罐(左至右),畫_彭康隆。
器_金代磁州窯瓶韓國李朝白瓷罐(左至右),掛畫_許靜(芳華載)李凱真(花色殘影)(左至右),材_草海桐,事花_古玉貞。
一如花開花謝的自然周期,每位花藝師將陸續於《花氣—亞洲花器集珍》現場進行創作,以個人美學、視角表達對於器物、藝術的心得感受,週週別有意境,猶若一場場別致的小型盛宴。
器-台灣歸仁窯槽羅士亷當代陶器日本渡辺勝竹斎竹籃(左至右),掛畫_許靜(花氣),材_山歸來莎草小判草紫花藿香薊繁星花玉葉金花,事花_古玉貞。
異雲書屋《花氣—亞洲花器集珍》展覽資訊
開展時間」2021年08月22日至10月25日(周二公休,配合防疫政策,展覽參觀採預約制)
開放時間」11:00am-6:00pm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12巷23號1樓
電話」02-2395-5858
Facebook」異雲書屋yiyunart
Instagram」yiyun_art
官方網站」yiyun-art.com
採訪」Sumile
愛馬仕米蘭家具展日前正式開展,於現場展出一系列作工精緻、設計別致的2021-2022系列新品。
展場別富異國風韻,樸素的空間質感與活潑色彩,流露濃濃的手作溫度以及些許童心趣味。
愛馬仕米蘭家具展現場。
愛馬仕米蘭家具展現場。
愛馬仕米蘭家具展現場。
愛馬仕米蘭家具展現場。
2021-2022愛馬仕家居系列新品一如品牌向來歌頌創作、工藝藝術與材質內涵的精神,採用原始、天然素材為主,突顯出手作藝術與物料之間的連結,以極具溫度與精緻細節觸動人心,表達了奢華始於感官溫度的定義。
Sillaged’Hermès扶手椅
這張有機形態的扶手椅,造型結構設計出自於孟買工作室的建築師團隊。
採用木材為骨架,外層塗覆成分包含來自義大利普利亞地區製造的紙微米纖維,該地區同時也是16世紀時期混凝紙漿的發源地。
創新材質與古老工藝的完美平衡,令座椅結構堅實且觸感柔軟,椅身上的線條採用手繪塗繪而成,流露出別致韻味。
Lignaged’Hermès系列石桌
選用比利時埃諾省的青石切割而成,石材本身為黑色,雕鑿後的紋理卻呈現白色,石匠以尺在檯面上精準刻劃出放射線條,展現原始美學與精湛工藝的相遇,每件都是獨一無二。
Sialk系列餐桌擺飾
家飾系列再添全新材質。
此系列以銅薄板為胎體,採用模板塗繪琺瑯釉料。
透過燒製時呈現質地與色彩的反差,是餐桌上的獨特亮點。
Sarazine系列檯燈
以天然母牛皮為主體、書寫紙為燈罩,搭配品牌細緻的馬鞍雙針縫法完美接合為燈型,結合品牌極具代表性的經典材質與專業技藝,令這款檯燈除了是情境燈光的來源,也是生活裡的收藏品。
Chromatic系列籃子
結合皮革和柳條、皮具和編織的異材質與工藝技法,透過一只籃子開啟兩種材質與專業手作之對話,明亮配色為空間帶來吸睛焦點。
ThéorèmeRoundandRound系列置物盒
手繪漆木置物盒的盒面圖案主題,是法國最著名的賽馬場鳥瞰圖。
由NigelPeake設計的RoundandRound圖紋,不但與鮮明的騎士絲巾服相呼應,亦是向馬術傳統致敬。
Park水瓶提籃
採用法國珍貴的傳統工藝—植物纖維編織製成。
皮革與柳條編織的水瓶提籃貼心隨附兩個Intervalle系列水晶高腳杯,讓出遊時光依然享受美好。
Méridien格紋毯
將喀什米爾羊絨與金線這兩種精緻的紡織布料,交織成宛如雲朵般輕柔的格紋毯。
喀什米爾羊絨是經過數小時的手工輕壓工序,耐心地以水將其羊毛氈化而成,質地溫柔細膩。
金色細線於喀什米爾羊絨上穿梭交疊,為輕柔毯面織入了璀璨流金。
HDye系列披毯
手工編織的披毯擁有豐富色彩,獨特的幾何圖形與色彩層次織構成「H」字樣,體現愛馬仕的極具代表性的工藝精神與當代靈魂。
TigreBayadère系列披毯
畫面從條紋森林中探出頭來的皇家老虎,是設計師GianpaoloPagni從埃皮納版畫(Imagesd’Épinal)收藏中汲取靈感再重新演繹。
披毯圖騰採用絲網版印刷技術呈現,喀什米爾羊絨的柔細觸感令人傾心。
Hippomobile系列餐瓷
故事始於設計師GianpaoloPagni自ÉmileHermès博物館館藏中發現的一匹馬的雕刻。
他以騎師的絲巾騎士服為靈感,為馬匹裝飾繽紛的圖紋飾帶,構成此餐瓷系列的主要元素。
俏皮的設計與活潑色彩貫穿全系列,提供隨心搭配使用的樂趣。
圖片提供與版權」愛馬仕Hermès
編輯」Sumile
使用餐具器皿所感受的細緻與藝術性,向來是生活裡的一種奢寵。
丹麥精品GEORGJENSEN喬治傑生自1904年於丹麥哥本哈根開設第一間銀雕工坊,即信奉以卓越工藝賦予銀製品藝術生命,其精緻的銀雕餐具向來被視為重要時刻的使用器皿,也是別富意義的傳家物,集品牌工藝精華的銀雕藝作系列,更是許多藏家的口袋名單。
2021年喬治傑生推出銀雕藝術年度典藏系列,新作靈感源自品牌創辦人喬治傑生於1921年所設計的銀雕冰鎮酒桶,由於此款酒桶出廠數量極少,在古董市場早已被視為稀有品。
在百年後的2021年,由品牌銀雕工坊資深銀匠複刻,讓它重現於世,同時也以其為靈感,衍伸創作出「銀雕香檳杯」、「魚子醬銀雕器皿」、以及「魚子醬銀雕匙」,件件作品均以象徵豐饒的葡萄裝飾,傳承品牌百年工藝與詠讚自然之精神。
編號357 銀雕香檳桶
以繁複細節呼應新藝術運動時期的設計風格,採用925純銀打造,直徑與高度為25公分,桶身佇立於飾有銀珠的底座上,上緣浮雕飾邊是抽象的藤蔓姿態。
兩側把手以手工雕刻的葡萄及葉片相互纏繞而成,宛若兩個精緻的小花環。
此款香檳桶最經典之處,當屬表面數以萬計的手工鎚痕,鎚痕搭配氧化處理,在光線下照射下會映出深淺不一的立體光影,是品牌聞名的標誌性細節。
銀雕香檳桶製作工序繁細,每件需耗時六個多月打造。
編號263C 銀雕香檳杯
銀雕香檳杯呈現新藝術運動時期裝飾風格,採用925純銀製成,高度約22公分,重量僅280公克,酒杯握柄處以扭結纏繞演繹葡萄藤蔓,恣意垂墜的小巧葡萄串和葉脈不對襯的錯落,表達結實纍纍的富饒意象。
香檳杯表面與底座均運用品牌獨有的手工鎚痕工藝,在光線照射下會反射出淡灰色的柔和光澤。
編號1507魚子醬銀雕器皿
魚子醬銀雕器皿以新藝術時期的品牌代表作品「葡萄碗」作為靈感,採用雙層結構,外層缽體以純銀製成,底部綴以精緻雕刻與立體葡萄葉脈裝飾,銀缽內可以裝盛冰塊,再放入手工吹製的無鉛水晶碗,讓碗內的魚子醬保持鮮美。
這款器皿採用採用活動式扣合設計,除了能結合純銀碗蓋使用,也可讓外層銀缽與內層水晶玻璃缽旋開,分別各作他用,生活空間靈活點綴。
編號1507 魚子醬銀雕匙
魚子醬銀雕匙採用銀質與牛角製成,彎曲的牛角勺流暢結合純銀握柄,柄身觸感細緻,精美的葡萄裝飾體現品牌對於自然的愛戀。
圖片提供與版權」GEORGJENSEN喬治傑生
編輯」Sumile
眾所期待的「台灣光環境獎」於9月公布決選入圍名單,由台北「金普頓大安酒店」、台南「ShadowInMotion」、高雄「銀座聚場」、「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和「屏東縣民公園」及宜蘭中興文創園區的「20、21、22、23號倉庫展示規劃案—金工再現與複寫」等6件作品進入最後決選。
主辦單位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說明,本屆的決選雖受疫情影響而有諸多限制,仍秉持「光環境是各種感官的組合」的信念,盡力在符合防疫規範下安排評審至現場評選,親身感受光如何形塑空間,並看見每件作品的特殊之處,最終將於11月5日頒獎典禮當日揭曉得獎名單。
邁入第四屆,台灣光環境獎早已是優質光環境作品的最佳舞台,每屆報名作品數量逐年增加,除了來自產業界及專業領域的肯定外,亦可觀察到其中不少作品都是由公部門單位主動報名參與,體現公部門對於光環境營造的日漸重視;也因前兩年「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及「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得獎,今年出現許多關懷生態環境的光環境作品參賽;除此之外,本屆更新增醫療類的作品報名,著重在醫療環境中光對健康的影響。
基金會感謝大眾所給予的支持,能夠吸引不同領域的族群關注,對於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長期推動的光環境議題具有正面意義。
20、21、22、23號倉庫展示規劃案—金工再現與複寫
業主」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建築設計」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照明設計」日出設計
基地原為中興紙廠鑄造股、金工股、車床室等修復設備場所,為保有原建築遺構之美,建築團隊以最少的線條及最輕透的材料,如細鋼條、PC透空版、玻璃磚等素材,提升空間穿透性。
照明設計於倉庫上方增設H型鋼吊燈,採上下反打方式,展示屋頂鋼構架;並於結構柱內藏燈光,呈現立體雕刻柱列的視覺效果。
設計思維展示原有的建築遺構及兼顧複合空間使用的需求,使到訪者有著穿梭在若隱若現的空間經驗。
金普頓大安酒店
業主」金普頓大安酒店/室內設計」如恩設計研究室/照明設計」原碩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以時尚摩登的精緻設計,融入台北巷弄的傳統人文色彩,交織出簡約靜謐的氣息。
設身旅人外出忙碌一天後從台北街頭漫步回家的心境,將燈光視為體驗與服務的一環,入口招牌燈及大廳自然流瀉的光營造如家般的感受;透光的建築天井及落地窗引入自然光線,藉由室內燈控系統巧妙轉場,營造不同時段的燈光氛圍;餐廳珍珠項鍊造型的吊燈創造浪漫氛圍;而客房則於床頭增設直覺化的燈光場景面板,提供個性化服務。
ShadowInMotion
業主」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建築設計」坂茂建築設計事務所、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
裝置設計與監造」noiz/照明設計」原研哉、noiz
位於台南市美術館,此件公共藝術作品由三列的薄帶鋁板組成,每片鋁板緩緩旋轉,又連續排列在一起,環繞著橢圓形樓梯銜接起地面和地下停車場。
雖然裝置本身是靜止的,但透過板間的錯位,在不同時間、天候及位置等條件交互影響下,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成功挑動起每位到訪者在移動時與「光」的專屬對話,創造場域獨有的空間體驗。
銀座聚場
業主」叁捌地方生活文化有限公司/建築設計」一起設計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瓦豆、一起設計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位於高雄鹽埕「國際商場」巷內,前身為1936年建成的「高雄銀座」,是高雄第一座大型百貨街,80年代隨著商圈轉移而沒落。
業主花費兩年修整荒廢的老空屋,以咖啡廳結合民宿的樣貌重新開張。
燈光選擇低照度、不刻意突顯光源,幽微而溫暖的黃光回應老屋特有氛圍,亦避免打擾街坊作息。
「銀座聚場」在老商場點起一盞燈,延續老屋的生命,也為商街擦亮新可能。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
業主」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建築設計」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照明設計」大公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為發揮當代圖書館的公共性,建築團隊將舊建築軸線轉向90度,使圖書館直接面對城市,與市民日常生活連結;同時將50年老樟樹的身影經由戶外廊道的中介引入室內,打破原先封閉沉重的氛圍。
照明設計也一併翻新規劃,以燈光襯托建築和環境的對話。
白日通透玻璃窗景引入天光與綠意;而當夜裡館內燈光亮起,內部泛出的溫暖光線使靜謐夜晚充滿人文氣息。
(攝影:丰宇影像)
HEITO1909屏東縣民公園
業主」屏東縣政府/建築設計、照明設計」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原為創建於1909年的屏東糖廠,後於70年代轉為紙漿廠,隨著時代變遷、汙染等議題,在1994年關廠後荒廢,直到近年整地施工,才挖掘出地下工廠與5個圓形水池遺構,不斷考察文史並修整,打造出結合工業遺址、水岸廊道的新型態公園。
在錯綜複雜的地坑結構中,燈光成為空間引導,像是波赫士短篇集的〈歧路花園〉,每扇「門」都是一個歷史可能,重現糖廠不同時代的舊貌;而水池區的燈光藏於溝縫處,勾勒幾何形態,呈現特殊的工業結構。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編輯」林慧慈
2021年第14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InteriorDesignAward,TIDAward)在9月10日舉行線上頒獎典禮。
從今年年初開始徵件的TIDAward,一共收到703件投稿作品,最後在6月23日公佈54件榮獲TID獎的作品,延續不分類的形式,端看作品的設計成果做評選,希望讓許多優秀的作品能被看見。
TID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從創辦以來為台灣以及亞洲的室內設計領域帶來新氣象。
原本計劃於高雄衛武營舉行的頒獎典禮,雖然因新冠疫情的影響而改為線上直播方式進行,雖然得獎者不能親臨現場,仍可透過即時連線,與觀眾分享得獎的喜悅。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理事長趙璽表示:「雖然無法舉行實體的頒獎典禮,但正因為疫情,讓人們的生活模式產生變化。
用設計磨合居家的生活方式,用科技改變工作的環境與方法,正是TID獎希望看到的面向。
」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輔導理事長龔書章作為典禮頒獎人提及:「評審在評選的已不是作品的好壞,而是作品呈現的獨特性,能回應時代轉變的動態性以及回應需求的設計。
」評審團主席姚政仲也說到,今年的評選過程更著重在設計的本質,同時他也期望未來能看到更多跨領域思考與整合的展現。
而典禮還邀請到2020年拿下兩座金獎的合風蒼飛設計張育睿建築師、2020年新銳設計師獎的湘禾國際設計周奕伶總監以及2020年年度大獎曲墨建築師事務所郭恩愷建築師分別與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理事長趙璽進行三場設計對談,為典禮增添風采。
本期《室內》介紹本屆TID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的年度大獎、金獎、新銳設計師獎以及評審特別獎的作品,並收錄得獎者感言,作為創作心得的重要回顧。
(獲獎名單依據TID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
年度大獎
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
格式設計有限公司/王耀邦、凌宗湧、彭一揚、李翊勤
《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試圖透過「編輯地方」的採集精神,從挖掘桃園自身底蘊與價值的「走桃花」文化展區、運用設計能量結合桃園產業進行創新實驗的「結桃子」議題展區,到結合展售消費與在地故事的「大桃林」體驗展區,在中壢馬祖新村這個眷村空間中打造一個嶄新的文化桃林,散發觀者意想不到的地方活力與光彩。
得獎感言:此次以《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RUNNINGTAOYUAN》獲得TID最高榮譽獎項,是給予格式團隊最溫暖的鼓勵與肯定,這個展結合了各方優異強大的夥伴日夜投入才得以誕生。
桃紅、翠綠、靛藍,在眷村的夜裡螢著光、白晝綴著樹影,兩種姿態都美好。
特別感謝CNFlower精彩萬分的植物景觀總策劃,讓空間與植物、眷村老樹緊緊咬合,也謝謝桃園的山林、原民文化、農業與紡織工業,讓我們在空間材料的運用上有了最在地的靈感。
TID評審特別獎
工地計畫
康爾富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鄭遠揚
此作是設計團隊十年來對資源再造的概念整理,講述著「我們既然已經從地球上索取人類所需的資源,就應該將這些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以滿足我們無盡的需求。
」原本只是單純希望藉此在「燈、光」上有不同的見解,卻慢慢內化成日常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設計團隊深入建築工地尋找潛藏可能性的建築廢棄物或餘料,用不同角度看待這些材料,為它們尋找新的可能。
得獎感言:「以不同角度來看待相同事物」是META的品牌精神。
與業主一同運用建築工地的營建廢棄物,打造各式家具與物件,讓原本看似無用之物,再次回到企業辦公空間中。
降低廢棄物的產生,也減少對地球索取新的資源。
楓苳聚場
米索空間設計有限公司/詹明旎、長友大輔
透過引進自然光和場域的整合,將柔道角力館重新定位為校園的展演中心。
改造重點在於拆除所有戶外佈告欄和室內的輕鋼架,重現原始折板天花,同時增設展演中心的圓形舞台,將校園的活動動線串連起來,並將館場創立時的「以柔克剛」匾額整理乾淨後,整合至鏡面牆上,以全新的面貌守護著豐東國中的孩子們。
得獎感言:我們相信實踐社會設計可以擴展設計思維的核心價值,從解決空間問題到公眾的生活日常。
以往幾乎無法屬於任何室內獎項的校園改造,這次突破性地得到TID評審團的青睞得到特別獎,讓我們得到莫大前進的動力!
新銳設計師獎
新竹州廳盥洗空間新生計畫
工二建築/胡靖元、魏嘉亨、黃冠儒、吳柏寬
新竹州廳作為官廳角色的日治建物,是一個保存完整且具時代意義的空間。
設計團隊取原有建築語言的色澤、條理、材料,簡化為豎直線條的金屬彎折成型,牆面覆蓋具有質感肌理的塗抹,重新分割地板黃銅線條再重新調製磨石配比,完成屬於現今延伸時間感的廁所設計。
得獎感言:此次新竹州廳廁所再生計畫能夠獲得肯定,是得到新竹市政府團隊全然的信任。
難度在於對於面對古蹟的命題與對於公共性的公廁空間的機能性的框架下表達「reverse」的思考。
我們一本初心,感念並與使用者一同成長:是以接近完美的呈現,著迷用取自內心浮現的想像去測量關於美的事物。
金獎
榫卯承傳,隱於可園
廣州普利策裝飾設計有限公司/梁穗明
此作引入中國園林的概念,設計了一個四層樓建築。
表現從過去到現在的共時屬性,1、2樓乘載老宅的印記,3、4樓加蓋懸挑結構的新建築,利用傳統三角力學結合新的混凝土結構,保留坡屋頂,產生時空之間強烈的承啟關係,並提煉傳統的榫卯結構,形成整個建築的骨架,讓空間得以傳承並保存東方文化的氣韻。
得獎感言:十分榮幸榮獲TIDAward金獎,感謝夢想改造家節目與團隊的支持。
《榫卯承傳,隱於可園》是一個公益項目,面臨古建築逐漸消失的現狀,我們希望延續文化傳承的意識,將傳統文化精髓深藏於設計中,以此建構未來民居的嶄新可能。
才屋
清翠行設計/胡日強、吳泓蔚
設計師提出一個循環及多重動線的空間架構,讓夫妻分房而居的生活模式能更為緊密。
為降低東西向日曬的影響,建築物朝外部的開窗採最小化,而面向內部則最大化,並將白色的鋼構梯,順著光線方向而上,引導著視覺方向及樓層間的動線。
建築主要的開窗位在2樓,將用餐區安排在此處,利用窗戶內與外的連結,建立起家人之間的對話。
得獎感言:人與住宅是多元的流動關係。
我們試圖透過辯證的方式與實驗,打破、重置既有的關係結構,並將此導入《才屋》中。
承蒙本屆TID評審團的青睞,我們將這份肯定歸予具實驗精神的業主,感謝。
扇變屏風
柒木設計/石筱君、葉庭瑋、林宜賢
此作試圖將東方的內斂與西方的外放帶入產品中,當紙扇與屏風共存,收合時的極簡輕盈,釋放後的華麗魅力,提供一種衝突的平衡。
扇面選用台灣製造環保綠建材的織品,並採用磁吸性和模組化的設計,讓使用者可輕易調整,增添層次感與多樣性,同時方便清潔與維護。
《扇變屏風》透過平面與立體結構的變換,為空間增添虛與實的魅力。
得獎感言:謝謝台灣有這麼多設計師努力著,期待在更多有生命的空間裡,遇見柒木產品們的身影,對我們來說,柒木產品在這時候才完整了。
扇變屏風,除了表達東西文化的共生,更期許在現在的時空背景裡,提供新的價值。
永恆的十年
周正峰設計工作室/周正峰
這是一間非典型住宅,一個觀念獨特都市家庭的階段性居住空間。
屋主是一對年輕夫妻、一位小女兒以及即將出生的寶寶,他們希望住宅空間能從刻板模式中鬆綁,由自己的認知定義。
28坪的開放空間,沒有明顯的區域界定,四周是隱藏櫃與深凹窗,中間一座3.5米長的檯面滿足生活各式所需,也界訂出開放空間的層次與活動範圍。
得獎感言:我喜歡設計住宅,喜歡從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中尋找空間想像。
此作品的屋主有著獨特的觀念與眼界,讓我有機會挑戰框架,探索現代都市家庭生活與居所之間未被發掘的空間關係。
感謝評審們的肯定,看到我的努力。
三星四季青花瓷工作室
本來空間設計/林家興
將傳統三合院空間,規劃為青花瓷工作室,保留石砌牆、磚牆以及回收被颱風吹落的屋頂木椼架,結合新的水泥牆面及鋼構椼架,並適當地引入光線及增加視覺通透性,與戶外的風景相融。
空間區分為工作室、彩拓教室、咖啡店及產品展示區,以原生的雀榕樹為中心圍繞,業主簡化陶藝製作流程,將在地的風景地貌轉化為創作的圖騰元素,並讓民眾參與其中。
得獎感言:感謝TID評審看見了我們在有限預算下,運用基礎建材所營造出來的空間氛圍。
我們希望商業空間的規劃,不只完成空間而已,而是要把品牌讓更多人知道,因此報名了幾個國際性的獎項,希望因為得獎可以讓地方、台灣甚至國外更多在不同領域的人看到《三星四季青花瓷》這個品牌,這樣的方式也可成為我們設計空間之外給品牌另外的附加價值。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本屆獲獎各大事務所
Baccarat法國巴卡拉水晶創立於1764年,以精湛的工藝、華麗優雅享有盛名,印度、俄國皇室與歐美名流的青睞,更增添了品牌傳奇色彩。
Baccarat水晶採用32%的極高含量氧化鉛製成,以淨透無瑕的水晶與精緻切割工藝為人熟知,Baccarat水晶的折射效果華麗,品牌知名的枝型水晶燈更令無數仕女傾心,燈飾在光線折射下極為華麗夢幻,而品牌最知名的元素莫過於標誌性的「紅色水晶」,象徵著Baccarat集藝術與奢華於一身的基因。
Baccarat標誌性的「紅色水晶」是品牌獨家且領先的技術。
有別於其他彩色水晶加入金屬氧化物製成,Baccarat紅色水晶是加入24K的純金並以再次加熱的方式精製,經由資深工匠在高溫燒製時掌握色澤變化,經過昂貴、繁複與挑戰性極高的製作過程,才製成透亮而深邃的正紅色水晶,至今這項技術仍為Baccarat專有,紅色水晶成了品牌作品最具辨識度的標誌,也是每件水晶吊燈必備的經典符號;紅色水晶可說是Baccarat最值得珍藏的彩色水晶,在品牌持續與知名設計師的合作系列裡,紅色水晶也以豐富面貌融入居家空間。
Zenith天頂紅色吊燈
Zenith水晶燈飾系列是Baccarat最知名的古典水晶燈。
Baccarat在品牌250週年時推出Zenith雙色水晶吊燈,將經典的紅色水晶運用於吊鏈、燭杯,與水晶菱柱掛飾,細膩的鑽石切割使燈飾的光線折射效果更為璀璨。
水晶吊頂端及底部綴以大量的水晶掛墜飾,頂端的百合花吊墜是象徵法國的皇室標誌。
Zenith水晶燈飾是不僅是皇室名流與頂級會愛用的燈飾,也是全球知名設計師與Baccarat合作時的創作靈感來源。
HARCOURT哈寇特我心之火燭台
「我心之火燭台」是設計師PhilippeStarck在2006年設計的「OurFire熱情之火燭台」改版。
在透明燈罩中映襯出紅色哈寇特高腳杯形狀,燭光透過水晶散發出柔和暖光,精緻浪漫。
OCTOGONE紅色八角鑽型花瓶
八角鑽型花瓶由設計師ThomasBastide創作,靈感來自Baccarat吊燈常用的八角形紅色水晶流蘇/吊墜設計,將品牌經典標記作為空間裡是醒目直覺的亮點。
FAUNACRYSTOPOLIS晶奇動物之都-猴子
JaimeHayon與Baccarat攜手的創作系列。
Hayon重塑動物造型,展現品牌的切割工藝。
頭部以Baccarat自豪的三層紅色水晶為主體,採用切割雕刻臉部線條。
頂部的祖母綠色水晶採用扁平切割,耳朵與鼻子是以斜面切割的透明水晶,另以鈀金鑲嵌點綴,底座則搭配綠色卡拉拉大理石。
全球限量25件。
BACCARAT巴卡拉遊戲系列-五子棋
2019年底Baccarat與MarcelWanders合作推出的頂級桌遊。
棋組共有180枚透明水晶棋子和181枚黑色水晶棋子,包括替補黑色水晶棋子和透明水晶棋子各2枚。
棋子雙凸面設計令執子感受厚實,每枚棋子正反面刻有系列與品牌標記。
棋板採用白色大理石板製成,棋盤格線以鍍金雕刻,棋板刻有金色Baccarat字樣與MarcelWanders簽名。
棋板上鑲嵌9塊紅色圓形水晶片,白色大理石缽可盛裝棋子,是以現代奢華視角重新詮釋傳統遊戲的收藏級遊具。
Torch火炬壁燈
以色利知名設計師ArikLevy操刀設計,運用Baccarat經典的「Zenith天頂」吊燈作為主要元素,呈現華麗繁複的鑽石型切割與古典外觀,配有金屬材質底座與柔和的織品燈罩,集古典華麗與現代風格於一身。
HARCOURT羅馬圓柱紅頂花瓶
知名水晶設計師ThomasBastide將經典哈寇特Harcourt的鮮明特徵:三節手柄、六角形、平面切割運用於花瓶,創作出古典建築的欄杆身形,束口圓身器形適於擺放小花莖類鮮花,瓶頸以Baccarat獨步全球的特殊塗層水晶工藝點綴,造就古典與時尚混搭之美。
ZenithUnfocused天頂夢幻璀璨水晶吊燈
原是PhilippeStarck為Baccarat全球第二座、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的水晶宮所設計。
這款水晶燈重新詮釋Baccarat最經典的Zenith水晶吊燈,搭配透明、霧面、粉紅及霧灰色的淺色水晶,不規則的點綴在吊燈的各個部位,營造出夢幻浪漫的設計感。
珍珠灰色的錦緞燈罩令這款吊燈更加時髦,而細節與材質的考究,讓它成為高級餐廳、飯店的愛用燈款。
NEWANTIQUE森林之王花瓶
MarcelWanders設計之作,以「新古董」精神作為構想,將傳統造型、風格與元素,用當代視角重新組合創造。
花瓶集繁複的巴洛克切割與傳統石柱元素,義大利大理石每件紋理都不同,讓這件新古典主義風格作品,件件更加獨特。
全球限量99件。
MilleNuits一千零一夜紅色香檳杯對杯
設計大師Mathias設計的「一千零一夜」系列,自問世以來即是品牌最受歡迎的作品。
創作靈感來自設計師幼年在敘利亞與土耳其生活的經驗,以中東的神祕、歷史與繁複的裝飾圖騰作為靈感。
香檳杯擁有高挑、優雅的長笛型線條,精緻的威尼斯式切割更增添水晶耀眼光芒,十分華麗高雅。
圖片提供」Baccarat法國巴卡拉水晶
採訪」Sumile
若查詢杜拜的天氣,觀光局會告訴你,全年四季氣候溫暖,每年10月至隔年5月,氣溫約在攝氏20-35度,和可達到攝氏40度以上的6至9月夏季相比,較為舒適宜人。
5年一次的世界博覽會,首度在中東地區舉行,原先訂於2020年10月於杜拜展開,無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六成以上會員國投下贊成票的決議之下順延一年,於2021年10月1日正式開幕,為期182天,直至2022年3月31日止,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
純白色系建築量體位於「機遇展區」,以日本熟悉「白銀比例」來配置。
©Expo2020DubaiJAPANPAVILION
與夏季奧運相同,正式名稱仍沿用「2020杜拜世界博覽會」,有192個國家及地區參與,不僅是世界最大展覽,被視為各國彰顯實力的舞台,國家場館出自各國名師,更是綜覽能否成為經典之作的建築界盛會。
本屆核心主題訂為「溝通思想,創造未來」(ConnectingMinds,CreatingtheFuture),設置「永續發展」、「流動性」與「機遇」三大主展區,透過多元知識交流期許構築更美好的世界。
日本館鎖定在中東、非洲地區的未來發展,達成更多經濟暨文化交流,日本身為下一屆2025世界博覽會主辦國,更加重視「2020杜拜世界博覽會」,在主導的經濟產業省、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審查之下,選出由曾操刀「LOUISVUITTON京都大丸店」、「豊島橫尾館」的建築師永山祐子執行,成為首位設計世界博覽會日本館的女性建築師。
從正中央的廊道進入,彷彿走上寺院參道的儀式感轉換觀者心境。
©Expo2020DubaiJAPANPAVILION
2020杜拜世界博覽會日本館
建築設計」DENTSULIVEINC.(總策劃)、永山祐子建築設計(建築設計)NTTFACILITIES,INC.(設計整合、概念設計)、ARUP(結構、設備、FACADEENGINEERING)
建築類型」文化展館
地點」杜拜
建築執行面積」3,200平方公尺
建築施工」OBAYASHIMIDDLEEASTCONSTRUCTION,LLC
永山祐子
1975年生於東京,1988年畢業於昭和女子大學生活美學系。
1998~2002年任職青木淳建築計畫事務所,2002年成立永山祐子建築設計。
阿拉伯圖騰與日本文化的交會
日本自古文化便相當重視相逢緣分,有著「一期一會」的說法,相遇之中吸收外部新知或文化,進而衍生出新鮮創意,提升自我價值。
這屆日本館主題定調為「創意交會」(Whereideasmeet),初始規劃中,即點出建築必須符合的要素:除考量杜拜一整年高溫潮濕氣候,要節能減碳又避暑,選擇適合當地的材料,盼運用日本獨特的建築技術,揭示對於地球永續發展的環境技術,充分發揮日本各領域的實力。
繼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結合傳統與最新技術的立體木格子建築、2000年漢諾威世界博覽會中,建築師坂茂運用最擅長的紙管建築後,2020杜拜世界博覽會的日本館位於「機遇展區」,純白色系的建築外觀設計,融合阿拉伯圖騰與日本平安時代流傳至今的麻葉紋樣意象,從平面幾何紋飾轉為立體的傳統木工藝「組子細工」來發想,雖然在歷史上,日本與杜拜兩地看似關聯性低,但據說有著絲路來串連,企能重現當時文化的相互對話。
前方水池倒映著日本館,不僅為建築降溫,也延續日本傳統建築融入水景的手法。
©Expo2020DubaiJAPANPAVILION
建築師永山祐子表示:在杜拜世界博覽會主題「溝通思想」(ConnectingMinds)之下,思考建築如何達成中東與日本文化的連結、技術的溝通是主要方向。
文化層面展現在量體外觀,技術則是源於中東地區自古便有水資源的課題,調查下得知日本的淡水化技術在中東相當受到肯定,因此於建築前方規劃水池,搭配中東傳統的換氣風塔與日本開發的冷卻系統,更冀望日本館本身達成人與人溝通聯繫的場域。
折型禮法盛迎來客
建築外觀以約2,000張柔軟輕薄的白色PTFE膜與立體桁架結構不斷重複構築,恰能包覆場館遮擋日曬且通風,比起一整張大面積的膜結構覆蓋,約為人體半身大的布膜堆疊,隨著風吹搖動更創造出風的可視性。
所表現的立體感有如細緻的日本摺紙意象,其實是無心插柳,而是在地人的提醒關注下發現相當類似。
恰巧摺紙正是源自傳統文化中,贈禮時在和紙包裝出現的「折型禮法」,也能象徵以崇敬款待之意來迎接入館的客人。
如此具有特色的外牆是先行確立會採用球型系統桁架,設計時為了能使細節更加精準,透過電腦來演算膜的數量、位置,進行參數化設計,並透過虛擬實境VR來驗證,更與製造商一同確認模型決定最終細節,最後達成超乎預期地理想成果。
外觀設計融合阿拉伯圖騰與日本平安時代流傳至今的麻葉紋樣意象。
©Expo2020DubaiJAPANPAVILION
總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尺日本館前,水池除了有降溫功能,還成為一片天然的鏡面,倒映著建築,並利用水的蒸發熱來調節自然風的環境裝置達成永續精神。
思考量體配比時,由於所在基地平面為梯形,便以日本熟悉的「白銀比例」(1:1.414)來切割出兩個等腰三角形,區劃建築量體與水池。
對比於西方美學的黃金比例,從上空俯瞰場館時也能展現出日本傳統美學語彙。
約2,000張柔軟輕薄的白色PTFE膜與立體桁架結構打造日本館印象。
©Expo2020DubaiJAPANPAVILION
謙禮環境水景入映
從正面來看,建築量體刻意退縮於池面之後,隨著穿越水池的路徑走入,創造出日本風格及蘊含的和式美學精神。
讓人不禁聯想到自古以來,日本建築便擅於將水景融入庭園,透過水面不僅映照出因應季節、氣候的細微轉變景觀,也讓建築不斷產生各種表情,特別像是平安時代興起的「淨土式庭園」。
而一邊欣賞倒映於水中的建築,一邊從正中央道路進入,更有著走上寺院參道的儀式感。
建築師永山祐子也將本案與2020年JR東日本高輪Gateway站前的活動「TakanawaGatewayFest」與「HOUSEVISION2016EXHIBITION」視為自己「水之三部曲」的作品之一。
場館參觀動線開端,白色PTFE膜能遮擋日曬且通風。
©Expo2020DubaiJAPANPAVILION
永山祐子接受《室內interior》專訪時說明:在今日生活中,以國家為個體單位的概念已逐漸消失,而是邁向全球化,在建築業更是顯而易見。
例如在打造建築物時,多數建材皆來自國外,因此會去思考全球化世界中的日本角色,從日本風土民情、與伴隨而來的自然觀、衍生的文化等來發想日本館要傳遞給世界的魅力。
本案中,除了考量了如何使用全球化材料,也同時向參觀者表現日本的世界觀;日本有著所謂「陰翳禮讚」的美學概念,曖昧的空間性即是日本建築的魅力之一。
她指出日本館提出的並不是強而有力的量體,而是和緩地讓內外空間連結,從刻意退縮的建築配置、透過立體格子與布膜來展現的細緻光影,並且能自前方水池的細微水波紋表情欣賞倒映在水面搖曳的立體格子。
這些源於日本人從自然環境而來的美學意識、與實現其成果的技術成為本案最重要的理念。
而早已進軍中東地區的日本海水淡化系統,以及實現本次立體格子構造的成熟技術也涵蓋其中。
挑高的等候區,白色PTFE膜完整包覆全區。
©Expo2020DubaiJAPANPAVILION
對於自己在中東地區的首件作品,永山祐子敘述,中東與日本所使用的材料規格不同,選材時頗為辛苦,對於完成品的想法也有所差異,是在本案中遇上的難題。
由於基地距離歐洲較近,此次主要的外牆系統是來自德國,運輸上相對便利。
而自2018年開始執行的2020杜拜世界博覽會日本館在施工期遇上疫情,受到跨境限制,讓工程執行變得困難,過程中還導入360度攝影機與遠端檢查系統,透過網路在嚴謹而綿密地溝通下才得以完成。
提及遇上疫情時代,永山祐子表示,日本館的主題是呼籲思考解決地球的課題,而疫情便是需要面對的新課題,在疫情期間建造的日本館當然也不斷遇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於最終能夠完工,也呼應了日本館主題感到十分高興。
用科技讓虛實相會
進入室內,參觀者率先抵達的大廳空間為二層樓挑高,有鑑於上一屆日本館相當受到歡迎,人潮爆滿,這裡是刻意留給入場者的等待區,而風吹搖曳的純白布膜完整包覆此空間。
館內規劃連續性環繞的階梯,參觀者隨坡道動線依序前進,預估每人停留時間約60分鐘。
連續而沿著等候區環繞的階梯創造動線。
©Expo2020DubaiJAPANPAVILION
為了讓來場者體驗到日本館所要傳達「透過多樣的交會發展出創意,進而交流,朝美好未來邁進」的主旨,並成為連結至下一屆日本國際博覽會的橋樑。
館內分為六大區塊,包括:遇見日本、誕生於自然的文化、現代日本技術、世界的課題、創意交會與未來社會燦爛生活的設計,隨著穿梭在不同區域之間,動態影像與聲光效果刺激著各種感官,更有藉著細緻霧氣與投影藝術,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觀者可從中認識日本歷史、文化與藝術。
夜間點亮燈光,讓猶如日本折紙藝術的PTFE膜更加生動。
©Expo2020DubaiJAPANPAVILION
從大自然環境中學習的「現代日本技術區」以一個個精巧模型呈現,針對當前世界需要面對的各種課題,空間內利用鏡面的無限反射功能,讓影像蔓延其中。
「創意交會區」觀者可擁有360度視角的劇院空間;最後區域則是介紹將於日本舉行的2025世界博覽會,場中可見大阪關西會場模型,並有巨大螢幕的影像投影,展現關西在地印象。
美食,同樣也是世界認識日本的要角之一,今年選定迴轉壽司連鎖品牌「壽司郎」,進駐場館前的池畔,淨透玻璃的建築外觀融入日本館量體,空間內則以和風為主題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
2020杜拜世界博覽會日本館平面圖。
©永山祐子建築設計
配合10月1日的開幕,「虛擬日本館」也同步於線上展開,讓無法親臨的人能感受。
以「創意交會」為概念的影片、構築日本館的元素乃至製作過程將一一呈現,而展期中更會隨時傳遞杜拜當地的即時消息。
預定12月中旬起,甚至設置能夠遠端操作的分身機器人avatarin,依人體高度設計的機器人隨著瀏覽者操作自由移動,還能近距離欣賞展出,讓人猶如置身現場。
而另一個特別設置的「循環JUNKAN-Whereideasmeet-」網站,則點出目前世界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或如何解決的創意方向,設定為訊息共享平台,無論從線上或日本館入場者,都能夠留下意見來互動。
圖片提供」Expo2020DubaiJAPANPAVILION
撰文」ChienpeiHuang
豪華精品酒店ThompsonHollywood於近期正式開幕,鄰近好萊塢(Hollywood)及維恩區(Vine),是Thompson品牌於加州的首間酒店,樓高11層,共有190間豪華客房,並設有酒吧及可俯瞰都市美景的露天泳池。
大廳。
酒店的室內建築及設計由國際知名團隊TaraBernerd&Partners操刀,整體形象鮮明而且大膽,將西岸的現代主義與俏皮的好萊塢經典合而為一,同時又能夠保有時尚優雅的風格;聰明的空間布局,加上豐富的紋理、中世紀的家具及精心挑選的藝術品,令ThompsonHollywood成為造訪洛杉磯時不能錯過的地點之一。
TaraBernerd&Partners創辦人TaraBernerd表示:「ThompsonHollywood將成為洛杉磯心臟地帶的全新地標。
我們希望透過設計展現充滿活力、大膽卻又溫馨的氛圍,每個設計細節都是量身訂造,洛杉磯優閒的生活模式亦滲透在其中」。
賓客接待處
大廳。
風格強烈的家具成為空間亮點。
因應酒店位處的地點,大廳的整體設計瀰漫著中世紀晚期的工業風味及魅力,門前的格子地磚行人道引領旅客走向Crittal風格的雙開大門;內部裝潢靈感則來自西岸派建築,以中性色調的木材為主調,與鑲嵌著黃銅線條的米白水磨石地面構成鮮明對比。
融合中世紀及現代風格的家具,配襯由TaraBernerd&Partners設計的地毯,工業風加上充滿手感的面料及豐富的紋理,成為整間酒店重點。
大廳酒廊及酒吧
休憩區一隅。
延續了接待處的悠閒氛圍,提供旅客悠閒享用飲品與用餐的環境,為使室內的視覺效果更顯對稱,酒吧兩旁皆利用L型長椅搭配充滿復古韻味的咖啡桌椅,深沉煙草綠色中帶點汽油藍的特殊牆體增添了空間的清新氛圍,亞麻布及織布等元素則豐厚了語彙層次;為了貫徹綠意盎然的氣息,無論置身於任何座位,皆可被綠色植物所包圍,與自然為鄰。
酒吧區則藏身於酒廊後方,以吸睛的復古綠色縞瑪瑙打造吧檯,上半部為開放式黃銅架,替不同形式的酒瓶和酒杯帶來了存放空間。
酒吧區。
吧檯由綠色縞瑪瑙打造,黃銅架則提供了酒瓶和酒杯擺放的位置。
客房
ThompsonHollywood的所有客房均選用寬幅胡桃木地板及奶油色牆面,以明亮柔和的色調打造出沉實而溫馨的感覺。
房內同樣擺放了盆栽植物,室內細節盡顯低調卻奢華,其中別具心裁的迷你酒吧更備有皮製雜誌架及托盤,精緻實用兼備。
房間內的床邊桌提供充足的收納空間,燈光及裝飾品的搭配更見巧思,令整體空間別有一番風味。
而套房則規劃於角落位置,設有落地玻璃採光,室內通透明亮,房內備有綠色天鵝絨躺椅梳化,配合大理石檯面的用餐及工作桌,展現出簡潔統一的舒適格調。
資料及圖片提供」TaraBernerd&Partners、PURPLE
編輯」陳映蓁
法國巴黎的老佛爺百貨(GaleriesLafayette)、英國倫敦的Selfridges百貨、義大利米蘭的LaRinascente百貨,這些歐洲早期便創立的百貨公司,一直是各國零售業的重要支柱,而位於德國柏林西部主要購物區域陶恩齊恩大街(Tauentzienstraße)上的KaufhausdesWestens(KaDeWe)百貨也是屬於歐洲傳統城市的知名百貨之一。
KaDeWe百貨坐落在柏林西部的主要購物區域陶恩齊恩大街(Tauentzienstraße)上。
PhotographbyMarcoCappelletti,CourtesyofOMA.
項目簡介
業主」KaDeWeGroup
總體規劃」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EllenvanLoon、RemKoolhaas
項目建築師」NatalieKonopelski總建築面積」90,000平方公尺
1907年開業的KaDeWe百貨,曾在二戰時遭到破壞,直到1950年代重生後,被視為德國戰後重建和經濟成功的象徵,有人說KaDeWe百貨的演變如同德國現代歷史的縮影。
KaDeWe百貨光是銷售區域面積就超過6萬平方公尺,不僅是德國最大的百貨公司,也是歐洲僅次於倫敦Harrods百貨的第二大百貨公司。
歷史悠久的KaDeWe百貨此次的改造將重新定義百貨公司的模式與定位。
PhotographbyMarcoCappelletti,CourtesyofOMA.
20世紀後期,全球經濟結構的快速轉變和數位革命,讓KaDeWe百貨早期樹立的消費模式已不符合潮流趨勢,因此,KaDeWe百貨決定重新定義百貨公司、顧客、城市及環境之間的模式與關係。
陶恩齊恩大街(Tauentzienstraße)與PassauerStraße的轉角處,設立一新的兩層樓高的商店櫥窗,作為數位展示。
PhotographbyMarcoCappelletti,CourtesyofOMA.
KaDeWe百貨將此次的轉型工程交由荷蘭知名的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負責,翻新工程自2016年開始進行,項目總體規劃由EllenvanLoon和RemKoolhaas負責領導,而NatalieKonopelski則是項目建築師。
EllenvanLoon.OMA/FransStrous
EllenvanLoon表示,此次KaDeWe百貨的改造旨在重新定義零售空間、顧客和城市環境之間的關係,然而,電子商務的蓬勃,正在重新塑造人們面對面購物的模式,該項目需要重新詮釋類型學中百年來不曾改變過的一個基本元素。
每個象限的「留白」空間透過木質的電動手扶梯構成。
PhotographbyMarcoCappelletti,CourtesyofOMA.
OMA將數學中「象限」的概念套用在這次的項目中。
將KaDeWe百貨劃分成四個象限,每個象限都有不同的建築和商業氛圍,針對不同客群分為:經典、實驗、年輕與一般大眾;原本龐大的建築量體,透過分割的手法,讓人流與動線更為暢通並易於到達目的地,而這個構思也解決了傳統百貨公司遇到的挑戰以及消費者行為轉變所帶來的問題。
象限概念圖。
ImagecourtesyOMA
象限模型圖。
ImagecourtesyOMA
每個象限除了面臨不同的街道入口,各個區域皆圍繞著既是中庭又是主要垂直動線的「留白」空間規劃,「留白」空間都是經過特別規劃,希望在一家百貨公司內即能產生四種空間體驗和四種高效的組織模式。
而象限之間則透過十字形結構,不僅規範了各個空間的用途、作為區域之間的過渡,同時連結了品牌與空間策劃之間的關係。
既是中庭又是主要垂直動線的「留白」空間。
PhotographbyMarcoCappelletti,CourtesyofOMA.
藉由「留白」,產生四種空間體驗和四種高效的組織模式。
PhotographbyMarcoCappelletti,CourtesyofOMA.
KaDeWe百貨正門上方原本的拱形屋頂則改為從現有建築輪廓延伸出來的簡潔玻璃體量。
從最後一個電動手扶梯穿過其中一個「留白」空間即可到達此處,顧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柏林的廣闊景色,作為購物旅程的終點。
新的屋頂配置,也讓百貨可以在多餘的空間中規劃露天庭院,為戶外活動與展演提供了新的場地。
象限之間透過十字形結構連結。
PhotographbyMarcoCappelletti,CourtesyofOMA.
KaDeWe百貨正門上方的屋頂可以欣賞柏林的廣闊景色。
PhotographbyMarcoCappelletti,CourtesyofOMA.
資料、圖片提供與版權」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
編輯」歐陽青昀
為感謝您對於設計文化的支持,《室內interior》推出「振興五倍券好讀限量專案」,訂閱雜誌(紙本/電子版)以振興五倍券全額支付,可優享下列方案:
方案1
立享即折。
使用振興五倍券全額訂閱室內雜誌(一年份)紙本雜誌,立即享抵500元(平均每期158元)。
方案2
與友同行。
使用振興五倍券全額訂閱室內雜誌(一年份)紙本雜誌x3份=5000元。
每期3份雜誌與親友、客戶、同好作夥共讀,每人優惠價1666元(平均每期139元)。
方案3
線上好讀。
揪團5人一起用振興五倍券全額訂購《室內interior》電子雜誌(一年份),可同享超值優惠。
5000元/5人,每人平均一年僅需1000元(平均每期83元)。
註:
1.「振興五倍券好讀限量專案」活動期間至2022年3月31日止。
2.活動限《室內interior》本社訂閱。
3.紙本雜誌均採用掛號寄送。
4.《室內interior》有權決定接受訂單與否。
詳情請洽專案活動信箱」[email protected]
橫山書法藝術館10月22日正式舉辦開館暨首檔國際展「飛墨橫山」記者會,由鄭文燦市長主持揭幕。
展館位於桃園高鐵站旁,毗鄰青塘園生態公園,為台灣首座由官方經營之書法藝術主題館,更是桃園市立美術館館群中第一座正式開館營運的館舍,別具意義。
橫山書法藝術館建築全景。
(原間影像工作室提供)
藝術公園景觀及藝術館建築由景觀設計師吳書原、建築師潘天壹擘劃。
建築師以公園基地為「硯石」、陂塘為「墨池」的意象來規劃的園區中,打造了有如五方篆印的主體建築群,結合水岸景觀,將主體建築以硯石色為基調,並藉由錯落矩陣延展其空間,闢出建築間隙,引入自然天光,以禪風建築概念打造硯石及墨池,映照城市的藝術紋理和埤塘的文化景觀。
運用黃檜格柵編織而成的簍空木屏風,來表達東方藏書文化中「閤」的概念。
(原間影像工作室提供)
橫山書法藝術館於2018年啟動前期籌備,以國際現當代書藝發展的軸線出發,既聚焦漢字傳統所形成的亞洲文化邊界,亦關照科技進步下書寫本身在數位化時代的挑戰,故此,於具體的實踐上,橫山書法藝術館企圖打造、培力的是面向亞洲的書藝生態系。
橫山書法藝術館空拍全景。
開館國際展「飛墨橫山」
「飛墨橫山」攜手中、港、台、日、韓、德、芬等地51位藝術家,透過「溯源」、「尋新」、「對語」、「跨域」4個子題,展示書法藝術傳統與當代的對話,探索書藝創作的時代趨勢和美學思維,為橫山書藝館的未來發展拉開序幕,也展望成為國際書藝匯流的焦點場域。
建築外觀。
(原間影像工作室提供)
除了賞覽書法大家作品,民眾更可親身貼近書法藝術,如國際知名藝術家徐冰展出《英文方塊字書法書房-古典版》現地裝置,思考不同文明與跨文化對話,並鼓勵觀眾以字帖臨摹重新思考書寫和文字的本質;或如「造象WordtoWorld」以傳統漢字起源的神話爲想像,回應「倉頡造字」,並以當代科技為媒介,邀請觀眾參與作品互動,呈現當代科技跨媒材的書藝語境轉換。
「造象」新媒體藝術裝置。
橫山書法藝術館自10月22日至26日為開館週,邀請優人神鼓13組知名國內表演團隊及在地優秀演藝團體,在橫山書法藝術館戶外公園,帶來連續5日的精彩演出,開館展期間更推出免收費優惠,邀請民眾闔家共賞書藝之美。
《飛墨橫山-橫山書法藝術館開館國際書藝展》
日期」2021年10月22日至2022年1月6日
地點」橫山書法藝術館(桃園市大園區大仁路100號)
「飛墨橫山」展場一隅。
資料及圖片提供」桃園市立美術館
編輯」林慧慈
說起INAX伊奈,台灣的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們可能會先聯想到品質無可挑剔的磁磚產品,但在日本,INAX伊奈推出第一台日本製造的電腦馬桶及自動感應龍頭(自供電)的里程碑,更為業界稱道。
INAX伊奈傳承日本文化中對「水」的重視,持續打造足以成為時代先驅的衛浴設備以及龍頭產品,其中,Navish系列廚房感應龍頭深受機能與美學並重的日本市場青睞,也期待能走入台灣家戶,共塑新世代廚房標準。
在疫苗普及、口服藥問世的後疫情時代,人們嚴肅思考如何維持一個更安全衛生且舒適的居家空間,INAX廚房感應龍頭Navish具有以下三項優勢,不只可減少不必要的細菌傳播,使用上也創造更大的自由度,適合更多變的使用習慣和需求。
Navish廚房感應龍頭系列
感應出水控制
當兩手油膩時,只要手在龍頭上方一揮就可出水或止水,簡單方便。
尤其面對看不見的細菌、病毒,一回到家立刻洗手是最重要的防疫守則,感應式龍頭減少不必要的接觸,讓防疫更加徹底,居家環境
更加衛生安全。
也由於能更及時停止出水,在水資源益加珍貴的今日,能為環境更有效節水。
當洗滌物靠近出水口下方,傳感器會檢測到並自動出水,只要出水口下方有洗滌物,就會繼續排水。
微氣泡出水
獨特的微氣泡出水設計,使出水時有效減少水的潑濺,讓使用者更輕鬆維持檯面的乾爽潔淨。
水流中間無空洞、密度極高,讓您清洗起來輕鬆流暢,亦可依需求切換至水柱出水模式,契合多變使用情境。
伸縮式龍頭設計
水槽經常與食物和食器親密接觸,更該講究細部清潔,伸縮式龍頭設計讓使用者能輕鬆清潔水槽內各個角落,常保水槽乾淨衛生。
為生活注入日式簡練精緻風格
INAX伊奈屬於日本驪住LIXIL集團的一份子,共享「LivingTechnology」之理念,傳遞創新生活科技、增進生活福祉,更進一步與集團內的廚具領導品牌SUNWAVE攜手,致力於設計感、功能性的整合,以最貼近現代生活需求的整體性成為使用者的首選,一同建構最適合使用者身體與心靈的舒適廚房。
品牌小知識
INAX:LIXIL集團旗下的衛浴龍頭磁磚品牌,已有百年歷史,致力於創新衛浴設備的研發。
SUNWAVE:LIXIL集團旗下的系統廚具品牌,為日本廚具市場的領導品牌,目前於台灣販售RICHELLESI以及ALESTA兩系列商品。
圖片與資料提供」台灣驪住
台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大量且高品質的竹子,產出的竹材具備高度的國際競爭力。
為開拓國產竹材的應用想像,由林務局指導,台灣竹會甘銘源建築師、李綠枝建築師策劃,並由陳冠帆結構技師擔任策展人的「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10月22日開展,邀請王銘顯、彭文苑、方新樵、王喆、葉育鑫以及陳鈺雯等業界建築師與設計師,以竹材打造出與嘉義林鐵週邊紋理相呼應的地景構造物。
王喆《翩翩》
策展人陳冠帆說明,期待藉由本次策展突破對竹子舊有的印象框架、呈現竹材應用的嶄新面向,且站在建築結構的角度,希望讓更多建築人使用竹子為出發點來思考,最終達成創造「構竹城市」的理想,因此聚焦在城市與竹子的結合。
然而,竹材的應用有其特殊的挑戰,因不規則、非均質、中空等特性,在設計與加工上存在較高的難度需要被克服。
6組新銳建築師除了於今年2月參與竹構技術共學,了解竹子的特性、高溫烘烤過程與彎曲的方法,並與策展人針對作品結構的「耐候性」、「耐久性」等技術問題進行多次討論與修正。
方新樵《精靈之境.竹構芒果茶屋》
嘉義曾是全台竹林覆蓋率最高之所在,也曾是台灣竹簍、竹管家具的重鎮,因此本次擇址於嘉義展出,並且為搭配年底於嘉義舉辦的「2021台灣設計展」,本次展出的6件竹構築作品分別陳列於嘉義製材所園區與嘉義竹崎車站,參展建築師在林業鐵路沿線以竹子建築相關公共設施,展現了揉和傳統精神與現代思維的空間體驗,也更進一步開拓國產竹材的應用想像,期待竹材料的溫潤與彈性可以連結舊時代記憶、開啟新世代的風景。
此外,展覽更攜手知名的承億文旅打造為期近3個月的「台灣竹.潮」,現場除了展出6件參展作品模型外,還可親訪9家台灣竹職人品牌為本活動特別打造的系列藝術房,讓民眾親自體驗台灣新生代設計師以台灣原生竹材設計、生產的竹杯、竹牙刷、竹檯燈、竹刻染畫等當代竹製生活精品,讓每位旅人都能以五感重新感受台灣竹的魅力。
承億文旅打造展期限定的「滿足,滿竹」主題房。
嘉義製材所園區
翩翩
十分建築︱王喆建築師事務所/王喆
台灣有豐富的蝶類資源,其中阿里山便有 194種,將近全台半數。
作品將蝴蝶翩翩飛舞之意象轉化為抽象空間,以3種尺度的竹構片狀單元,形塑成一件空間與結構合一,具多個天井的層疊飛舞棚架,可供人們休憩停留、觀賞遊玩。
也表達竹構造運用及樣貌的可能性。
拾光隧道
大藏建築師事務所/陳鈺雯
穿越光影交錯的隧道,過往鐵軌運送木頭的影像慢慢浮現,旅人拾起過去那些逝去的美好時光,曾經遺落的歷史碎片,被重新撿了起來。
建築師以3種拱形,共同交織出穩定的結構,創造出鐵軌般的光影,懷想起過去的繁榮。
以常民素材,新的搭建方式,期許友善土地的產業可以再生。
精靈之境.竹構芒果茶屋
方尹萍建築設計/方新樵
若隱若現安靜的竹構小茶屋存在小丘上,彷彿一顆台灣土芒果墜落在大地的懷裡。
在太陽高照的製材所廣場中,入座樹蔭間竹構構成的芒果小茶屋中,吹著微風的涼爽愜意,泡上一杯嘉義山烏龍茶,自然就存在內外之間的精靈之境。
竹粼
初樸建築師事務所/葉育鑫
「北沼垂竿趁嫩晴,枕流檜木眼前橫」昔日製材所貯木池也是當時居民的生活場域,是木業集體記憶的代表。
在此置入一處供人停留、眺望、沉思的空間,延續竹子的彎曲狀態,如粼粼波光,藉由這種延續性的諧振,與場域的時空對話,讓風、光、樹蔭皆能存於其中,與觀者最本初的感知融合。
嘉義竹崎車站
竹軒.天井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王銘顯
以「斗笠」作為整體的發想,由斗栱系統轉化再利用竹子搭接成為主結構。
將室外材料引入室內讓內外的交界模糊化進而相互滲透,創造層次性的表現手法。
藉此呈現日本式的陰翳美學,從暗處往外可見光景層次之美,並從心理獲得安全感,卻體現不融入世俗的距離美。
共生
行一建築/彭文苑
竹崎站曾是林鐵登山路段的終點和起點站,機車需調頭轉向,形成有特色的「三角線」。
作品坐落於鐵路動線節點,車站場域乘載著過去與未來。
作品透過竹林的線性,軌道的移動性,象徵林業鐵路過去的歷史軌跡與未來的交匯,同時創造飛起揚起意象,意寓著新舊交織共榮。
展覽資訊
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實體展區)
日期」2021年10月22日起
地點」阿里山林業園區、嘉義竹崎車站
葉育鑫《竹粼》
台灣竹.潮及竹構模型展
日期」2021年10月22日至2022年1月10日
地點」承億文旅.桃城茶樣子1F大廳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灣竹會
攝影」朱逸文
編輯」林慧慈
Berluti起源於1895年,義大利裔鞋匠AlessandroBerluti在巴黎創立了品牌,歷經四代傳承不斷鑽研手工製鞋,研發出Patina古法染色技藝,層層染製刷色的過程,呈現出筆觸層次與豐富色彩,讓每件鞋履都獨一無二,彷若是可以穿戴的藝術品,深受歡迎的古法染色也逐漸擴及至包袋、服飾、配件,以及各式皮革製品,成了品牌最鮮明的DNA。
在生活美學概念下,Berluti自60年代以來開始鑽研家具製作,逐漸發展出豐富的當代家居產品。
為了提供每位顧客獨一無二的體驗,Berluti家居產品提供訂製服務,顧客能指定鍾情的色彩或材質,或是特色細節來打造個性化產品,而經典不墜的古法染色,更讓皮革愛好者有不同市面成品且別致多彩的收藏選擇。
ClubChair俱樂部扶手椅
Berluti品牌專門店中使用的沙發,由品牌創辦人AlessandroBerluti之子TalbinioBerluti設計,最初目的是確保顧客在試鞋過程時雙腳能擺放在最佳位置,享受完美的舒適度,因深受顧客喜愛而開始接受訂製。
訂製這款扶手椅能選配各種面料與色彩,或是混搭紋理相異的皮革,並在椅背正下方熱壓印英文字母,創造專屬自身的座椅。
Berluti雪茄盒
百分之百純手工打造,提供各種木材與精緻皮革可選擇搭配,盒內設有可移動式間隔。
Berluti足球桌檯
Berluti與擁有60多年歷史的專業球檯品牌Bonzini合作,創作出個性十足的遊具。
球檯整體採用Venezia皮革覆蓋,並且確保每項工序都在法國手工製作,是奢華與藝術並俱的收藏品。
Marbeuf系列
線條筆直而柔美,秉承一體成形原則,選用一整張Venezia皮革悉心打造,上面僅留簡潔的縫線作裝飾。
原木的椅腿取材自傳統鞋楦製作所需木料,其鋸齒細節、輪緣和燕尾榫設計,是向Berluti製鞋工藝致敬。
Swann系列
強調獨特、優雅與舒適性。
外觀具有流線型和空氣感的線條,採用木料和Venezia皮革搭配羊絨或羊毛材質,完整系列包括沙龍椅、足凳、雙人或三人座沙發,以及結合義大利大理石製成的咖啡桌、邊桌、茶几。
CarlAuböck辦公系列
Berluti與維也納黃銅工坊WerkstätteCarlAuböck合作,推出一系列的辦公用品。
雜誌架與拆信刀通體採用生黃銅材質,表層包覆皮革。
圓弧邊角的矩形收納盒,是CarlAuböck二世於1951年的作品。
他的兒子CarlAuböck三世於60年代創作出辦公桌墊、筆筒、筆架、文具收納盒和廢紙簍。
全系列均採用Venezia皮革手工縫製而成。
SimonHasan花瓶
設計師SimonHasan作品,他精通一種起源於中世紀名為CuirBouilli的硬皮甲工藝,該工藝通過水煮皮革原料的方式來打造有機而抽象的造型。
花瓶五件套組採用了此一工藝技術,將植物鞣製的皮革在水煮後套放於木模具表面,接縫採用不鏽鋼五金,內部以樹脂密封,隨後在Berluti工作室以Patina古法染色技藝進行最後處理。
SanLorenzo果盤三件套組
果盤三件套組為Afra和TobiaScarpa於1996年設計而成,模擬手捧紙張時自然形成的輪廓與皺褶,完美呈現本體999純銀的特質,新版設計在外部包裹了精巧的Venezia皮革,相襯裡部銀光燿燿的亮澤。
圖片提供與版權」Berluti
編輯」Sumile
義大利時裝品牌VERSACE以華麗風格、鮮豔色彩以及希臘神話人物Medusa(梅杜莎)頭像作為鮮明特色。
自1978年創立發展至今,除了為人熟知的時裝、配件,也跨足家居精品領域,將品牌的經典元素變奏成琳琅滿目的華麗產品,一貫承襲繁複紋飾、大膽用色以及為品牌帶來無限啟迪的神話人物Medusa等經典元素,更以奪目外型與精緻觸感擄獲品牌愛好者芳心,再陷Medusa的神祕魅力。
BaroccoMosaic餐具系列
BaroccoMosaic餐具系列頌揚品牌傳統。
由四款經典印花圖案組成,亮麗的色彩混搭是主要特色,採用粉紫色、薄荷綠色,配搭閃耀金色與繁複線條,別具異國風情。
Greca鍍金餐具組
Greca餐具組為餐桌佈置注入品牌特色,以立體紋飾圍繞經典Medusa圖案,採用不鏽鋼打造,容易打理,也適合日常使用。
MedusaLumière水杯
細緻的藍綠色水杯線條俐落,杯頸有標誌性的Medusa浮雕圖案,在透光折射裡凸顯水晶材質的晶瑩與優雅。
VirtusGala餐瓷系列
以黑、白、金三色交織出的全新餐碟系列,設計細節重現品牌的巴洛克美學,瓷碟圖案均從品牌經典元素取材,將時裝與手袋化為餐桌風景。
Medusa印花杯墊
杯墊設計靈感源自品牌LaMedusa手袋系列,螢光紫收納盒與金色杯墊組合,在光照下的微微晶透感是一大特色。
紅色印花Logo眼罩
鮮麗桃紅與金線鏽字相搭,華麗可愛之餘,也助你進入舒適的深層睡眠。
粉色Medusa水杯
鑲滿水晶的便攜水杯,無論在家使用或外出隨攜,都是閃耀焦點。
黑色Medusa拖鞋
觸感舒適紥實,低調的黑色織面有品牌紋樣與金色的Medusa標誌。
圖片提供與版權」VERSACE
編輯」Sumile
2021GoodDesignAward從今年4月1日開始接受申請後,主辦單位共收到5,835件申請作品,不畏新冠疫情的影響,參賽作品不僅比去年多了1,066件,數量更是創下歷年新高。
10月中,主辦單位陸續公布2021GoodDesignAward的獎項結果。
株式会社オリィ研究所「AVATARROBOTCAFEDAWNver.bandavatarrobotOriHime」。
GoodDesignAward是日本自1957年開始,為了解決市場上設計盜用、仿冒的問題,因而訂定的「好設計商品」準則,同時舉辦的獎項。
作為國際重要的產品設計獎項,也是日本唯一針對整體設計品質進行公開評鑑的獎項自創辦以來秉持著五大理念:人性、真實、創造、魅力以及倫理,去參透每個作品的面向。
2021GoodDesignAward的主題為「希求(希望、期望)與交動(相互作用)」,面臨疫情時代,需要人、社會以及自然共同秉持希望,為創造嶄新的未來相互作用、共同努力,JDP理事長深野弘行表示,今年獲獎的作品就是以各種方式體現了這樣的精神。
歐萊德「最佳永續企業典範」。
今年共選出1,608個獎項,由株式会社オリィ研究所的「AVATARROBOTCAFEDAWNver.bandavatarrobotOriHime」獲得GrandAward。
GoldAward一共評選出20個,台灣有三個項目獲得,分別為台東縣產地餐桌協會的「臺東慢食節」、One-Forty「好書伴學習包計畫」以及歐萊德企業組織;其中歐萊德不僅以「全組織」綠色、永續治理為作品參選,更以「最佳永續企業典範」角逐僅有5個名額的GrandAward提名,受到評審團的高度肯定。
評審表示,20年來,歐萊德每天都在透過各種方式為綠色永續的願景努力,並實現業務平衡,作為未來公司的典範,可以發揮社會影響力並激勵企業。
台東縣產地餐桌協會「臺東慢食節」。
One-Forty「好書伴學習包計畫」。
在台東推廣長達9年的慢食運動,自2017年起擴大舉辦,並正式更名為「臺東慢食節」,由真正生活在台東的店家、廚人、企劃團隊共同打造的慢食節,已成為台東城市的品牌活動。
評審認為,各地訪客透過「臺東慢食節」實際體驗並感受台東的在地飲食文化,使餐飲業者能從中獲得自信心、學習環保減塑與美感設計等經驗;而「好書伴學習包計畫」是一套以移工需求為出發的專屬中文學習教材,讓剛來到台灣的移工們在擁有豐富、完整的學習資源之餘,也能感受到台灣人的溫暖。
此外,美科實業「AROMASE洗髮精」、台灣玻璃「TG系列器皿」、台灣鐵路管理局「EMU3000型城際列車」也獲得Best100的殊榮。
美科實業「AROMASE洗髮精」。
台灣玻璃「TG系列器皿」。
2021GoodDesignAward的GrandAward、GoldAward、GoodFocusAward以及Best100等得獎名單都已經公布,除了可以在GoodDesignAward官網(https://www.g-mark.org/)瀏覽得獎作品,也邀請大家一同參與「GOODDESIGNSHOW2021」的線上活動,透過評審與獲獎者的對談,了解得獎作品設計、評選的過程與觀點。
台灣鐵路管理局「EMU3000型城際列車」。
資料及圖片提供」公益財団法人日本デザイン振興会(JDP)
撰文」歐陽青昀
一年一度備受關注的金點設計獎(GoldenPinDesignAward)已於日前公布標章得主名單,今年共有115件作品入圍「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預計於12月的頒獎典禮揭曉最終得獎結果;而《室內》雜誌作為金點設計獎官方媒體合作夥伴,也將帶來連續三期的標章得主深度報導。
以「工廠革命-傳產窯廠復興計畫」、「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走桃花」等作品獲得標章且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的格式設計展策,總監王耀邦(以下簡稱格子)有著建築和策展的專業背景,屢屢率領公司同仁完成蔚為風潮的專案,是台灣炙手可熱的策展團隊。
本期報導編輯部特別至裕邦窯業工廠參訪,專訪格子與裕邦窯業董事長王世慶先生,帶領讀者一同進入設計與傳產相遇的起點,深入了解改造過程的點滴!
王耀邦PangWang
攝影:黃少柔
策展人、格式設計展策總監、格式多媒負責人。
2002年畢業於華梵大學建築系,2006年取得英國愛丁堡藝術學院Art,Space&Nature藝術空間策展碩士,2009至2014年擔任archicake築點設計創意總監,目前為格式設計展策與格式多媒負責人。
長年深耕策展跨域、設計整合與文化創意產業之策略實踐,作品屢受國際設計大獎肯定,其主持之格式設計展策,為全台目前唯一三度榮獲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大獎年度最佳設計獎(BESTofBEST)之設計公司與策展人。
格式設計展策InFormatDesignCurating
以展策之精神與工作流程作為處理案件的核心價值,創造新的設計方法。
在團隊所執行的設計專案裡,對應不同設計的條件需求,尋求「適切」的解決方針,在作業開始的前端,先進行內容的研究與分析審視,擬定策略方向,透過設計企劃來整合專業視覺與空間操作團隊,在創新與專業的烹調過程中,料理出最優質的設計作品。
執行範疇包含:展覽策劃與空間設計、空間企劃與都市議題研究、視覺設定與平面影像、主題陳列與多媒體裝置。
格式設計展策團隊照。
攝影:汪德範。
鶯歌,是台灣陶瓷發展歷史最為悠久的地區之一,極盛時期可說是大規模的聚落產業,但隨著情勢變化,以及全球化浪潮的襲來,各類別產業看中中國市場較為低廉的製造成本與商品,不僅大舉遷移工廠,眾多價格廉價的進口商品也導致台灣傳統陶瓷業逐漸沒落;爾後,鶯歌致力於發展文化觀光,如鶯歌陶瓷博物館與鶯歌老街等陸續啟用,近期台灣設計研究院所主導的「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首發地即為鶯歌,以設計角度切入地方創生,透過長年累積地方輔導、國際拓展與展會活動經驗,並與國內外的專業團隊、當地企業、居民攜手突破困境,翻轉在地能量。
此次「工廠革命-傳產窯廠復興計畫」所完成的成品。
攝影:黃少柔。
在T22中,設研院媒合了五家設計公司,及五間產業鏈上的工廠,與旅遊集團合作推出「OpenFactory工廠見學」企劃,這是一場知識型的旅遊,在不改變現有環境、製程的前提下,藉由指標、燈光設計與動線整理,邀請民眾走進工廠,看見陶瓷產品實際的製造工序和生產情境;其中,格式設計展策負責的「裕邦窯業」,由品牌重建的設計思考切入,從識別系統到空間場域,結合色彩計畫、動線指標與工作站設置,引領企業轉型升級,以全新姿態迎向未來挑戰。
策展這條路
大學就讀建築系的格子,求學時期對於泛美學性的議題十分感興趣,例如廣告、平面設計等大面向的設計範疇,由於台灣的建築領域和室內設計相關產業已算蓬勃發展,他不斷思考是否有一種可能性,在承接過往學業訓練之餘,又可以融入多樣性的美學概念、或是看待事物的新方法,因此,畢業後遂前往英國愛丁堡藝術學院攻讀Art,Space&Nature藝術空間策展碩士,這段期間帶給格子最大的收穫,在於系所不設限學生的求學背景,除了理論教學外,非常重視實作經驗,是一個互相支援、學習橫向連結的絕佳試煉場,經歷的案子亦與在地場所或文化有著深刻互動,例如五星級飯店的藝術進駐活動、英國皇家植物園歷史空間展覽進駐等,在這樣的鍛鍊中,能夠藉由實務經驗,深刻理解展覽的可塑性。
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坐落於富含歷史記憶的眷村「馬祖新村」,以「走桃花」作為活動主調,透過編輯地方的採集精神,以自然山林、人文記憶、產業創新、文化轉譯等視角,打造一個跨域、共感、設計整合的地方文博會。
攝影:汪德範。
回到台灣先後換了一兩個工作後,便決定將在國外的所見所聞,作為自己的事業與專業,「格式設計展策」的成立,展現了格子深耕策展專業的決心,「Curatingisthewaythatmakedesignhappen」,是格式的核心價值,策展是一種做設計的方法論,它讓設計得以發生,可以用新思維去詮釋所面對的話題或要求,另外,他也期望向大眾推廣專業的策展理念,藉由長時間的研究與挹注資源,使產業邁向更縝密且寬廣的未來,並串接起更多可能性。
「走桃花」相關視覺計畫。
攝影:黃少柔。
策展二三事
格子表示,展覽探究的一直都是物與人之間的關係,過往展覽多偏靜態觀賞式,講求凝視,場域中的燈光或動線安排,多是為了襯托「物」的獨特或重要性,但是策展發展至今,已由「物的凝視」進化成「翻譯社會集體需求的動態過程」,議題的發散反而變成貫穿展覽的主要脈絡,因此,洞察社會趨勢和需求,儼然成為現今策展者須具備的能力,要能與社會產生共感,展覽才有可能貼近大眾,並與之牽引出情感共鳴。
「陽明實驗山屋YANGMINGMOUNTAINLAB」位於陽金公路制高點的廢棄小觀音房舍,格式設計展策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共同合作,以「與時俱進的國家公園」為出發點,透過設計與品牌思維導入,提升國家公園公眾服務的質量。
攝影:汪德範。
一個優秀的展覽,基本上必須清楚地傳達隱藏於展品後的訊息,且需貼心的照顧到「完整性」,從空間布局、視覺、軟體等面向著手規劃,讓議題或意念成為被梳理過的語言,藉由互動或沉浸式體驗,觀者遊走於展場即可體會策展者欲表達之事,離開展場後,這些迴響依舊留存於心中,在網絡世界中,後續將有機會激起更多漣漪,多元又深層的討論令觀點從清晰線性,開展成擁有各式角度的面貌。
實驗山屋1樓的火山咖啡,以火山群地質特色出發,運用視覺意象描摹與產品風味想像,讓陽明山的在地風味瞬間立體化。
攝影:汪德範。
如前述所提,「共感」是策展者不可或缺的本領,格子的靈感來源,絕大部分來自生活。
生活的厚度,取決於看待事物的角度,我們的社會每年都有各種表演、藝術和設計的展演和競賽,在主辦單位、媒體的傳播下,向視聽者傳遞出所謂的「趨勢」,也就是當今備受矚目的話題,如何將這些資訊咀嚼內化,再利用策展思維剖析、整合,讓你製造出來的觀點,引導觀者獲得新的體悟。
他常跟學生和朋友聊到,各大網路書店的暢銷書排行榜中,除了反映時下的流行,也能藉由各年齡層對於新知渴望的差異,爬梳不同族群關注的焦點,這些過程都是觀察社會趨勢和學習策展很好的練習,有助於歸納出適宜的展覽切入點。
2樓MOUNTAINRESEARCH微型展以「山屋設計事務所」為場景,解析陽明山豐富的自然路徑。
端景處的BOOKHUT森系選書邀請詹偉雄規劃,並利用原建築的斜屋頂搭配長形方窗,塑造安定的閱讀空間。
攝影:汪德範。
執行面的關鍵:溝通與釐清內心
所有的委託案,都飽含著客戶對改變的想望,可能是修正目前狀態的缺失,也可能是需要透過設計媒介,完成下階段的目標。
格式設計非常重視業主的真正所需,前期溝通可說是至關重要,釐清內心想法和目的後,後續的策略才有跡可循;執行時,若雙方想法發生分歧,需理解癥結點所在,是對方不理解你的溝通語言,或是因信任感不足而導致?格子在溝通時不會只告知答案或決定,而是透過引導方式,讓對方理解他的所作所為都具有功能考量,雙方培養了信任和共識,遇到問題也較容易迎刃而解。
裕邦工廠改造前。
環境較為昏暗,且原有地面塗料斑駁。
近年格式設計承接不少大型展演作品,如新竹市玻璃藝術設計節、台灣文博會、2020桃園文創博覽會等,格子認為,公部門的案子某程度而言擁有較大的實驗型,尤其是在做概念形式的展覽時,可以盡量擴張、含納各種可能性;至於私人委託案,則需要更精確地理解客戶的使用需求,譬如本次「工廠革命-傳產窯廠復興計畫」中,就得注意眾多客觀事實,材質運用上必須有足夠承重度且易於清潔,也需創造清楚的SOP,所有細節都是奠基於深刻了解客戶所需,共同制定出執行方向,讓業主在日後的管理維繫上順利接軌。
工廠革命:裕邦窯業工廠改造
改造過程紀錄。
裕邦窯業為擁有40年歷史的傳統磁磚生產工廠,王世慶董事長表示,市場和建材的不斷改變與創新,品牌也面臨了轉型問題,作為領導者,他期許自己能率領員工跟上時代腳步、迎合市場需求,因此決定與格式設計合作,替工廠創造華麗新生。
以經營方立場而言,品質和創新是提升業績的兩大要素,而井然有序、乾淨舒適的生產環境,有助於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進而提高品質及產量;至於創新方面,則注重於企業形象識別的改造,透過全新識別系統,落實優質的品牌形象。
前為裕邦窯業董事長王世慶。
攝影:汪德範。
裕邦窯業是業界非常穩定的供應鏈,從原物料到成品一手包辦,格子提到,傳統產業通常已有一套行之有年的運營法則,因此在翻轉品牌的策略中,就不能只針對LOGO進行轉變,而是要更加關照內部員工,由精神方面和空間體驗切入,讓他們實際領略設計的美好,不僅營造出舒適的工作環境,也強化了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和榮譽感。
2樓磁磚藝術廊道。
可依據公司需求自行替換展示品,廠商、買家來訪時能對產品有初步理解。
攝影:汪德範。
2樓咖啡閱覽室。
攝影:汪德範。
由於工廠在經營管理上秉持著「6S(工作環境現場管理)」機制,分別為「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品牌的CIS設計概念遂以此為原則,由視覺設計的角度來分析,並從內外面向提取出裕邦窯業的兩大核心:「內涵精神-企業6S」與「外顯意象-磁磚窯廠」,再進一步解構6S精神,每個S代表60°,拼組後可形成360°圓;而窯廠內以三條全年不停窯的生產線,穩定製作輸出精確的高品質磁磚。
裕邦窯業LOGO。
揉合企業6S精神和磁磚形象,且型態有著勇往直前的寓意。
攝影:黃少柔。
綜合以上兩點,結合品牌的內外意象,格式設計形塑出兼具兩者的裕邦企業全貌,選用具現代感的無襯線字體為標準字,並以15%黃+100%紅調和的橘紅,作為注重人本幸福的企業主色。
格子解釋道,6S準則和設計十分雷同,皆在追求化繁為簡的歸納,新LOGO除了有6S的延伸意涵外,型態上更象徵著企業永遠向前向上的信念。
利用標線色彩,清楚明示工作場域的分區。
攝影:汪德範。
至於三班制運轉的廠區,滿布著磁磚製成的敲擊聲,是個充滿生命力的環境。
格式設計整合了企業識別系統和色彩計畫,從大方向的廠區功能性色彩識別,到說明站點的整體規劃,兩者相互咬合,創造出一致感,也能藉由標線的顏色輕鬆判別場域機能;識別硬體製作材質需考量廠區長期較高溫之環境因素作為選用依據,十字節點採用導光板,明確告知動線走向,也替較為昏暗的工廠注入明亮效果。
在空間的十字節點中,置入導光板材質,指引動線。
攝影:王昱惟。
而「見學計畫」中,則以「烹土見學-一場土的料理見習」為題,並與「大象兔ELEBBIT」合作,透過擬人化及插畫的視覺手法,趣味表現磁磚的生產過程;而見學流程中衍生的視覺和知識性資訊,應避免與工廠原有流程、氛圍及作業環境互相衝突,且需時時進行優化檢討。
在「見學計畫」中,以趣味的擬人方式,轉化生硬的磁磚製程,拉近與大眾的距離。
攝影:陳思維。
制服則與台灣服裝設計品牌WISDOM合作,布料的選擇必須支援實際的使用情境,使用快速排汗、透氣、快乾的布料,版型除保有特色,也需顧及高強度的肢體動作舒適度,帶給工廠夥伴職人般的自信與驕傲。
與台灣服裝設計品牌WISDOM合作的新制服。
採機能性布料製成。
攝影:陳思維。
格子分享道,「時間」是和傳統產業合作最為重要的關鍵,傳統之所以成為傳統,代表它走了非常久的一段時間,有著完備的結構性及實戰經驗,設計師在面對這樣的委託,需要與業主長期並肩作戰,大量溝通、現場多次驗證甚為必要,亦得定期回頭檢視物件適宜性,除了對美的追求外,時間的配合和理解客戶不同階段的需求,亦考驗著設計團隊的執行及統合能力。
每個工作場域的簡易標語,點出作業性質。
攝影:王昱惟。
設計構築出新價值
傳統產業是讓更多設計被發生的媒介,製造業背後有著強大的經濟循環,裕邦生產的磁磚可外銷可內銷,在設計的加乘下,更有機會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格子以公司與台灣品牌茶籽堂的合作案為例,茶籽堂獨立概念店的門面招牌即運用裕邦窯業的磁磚,再輔以新的噴墨技術,開發出獨特的商品。
近期也接到許多建築師或工業設計師的聯繫,希望親身到工廠參訪,探詢日後合作或產品發想的可能性,有鑑於此,設計的介入不僅拓展了工廠的未來性,當生產製造與設計創新相互理解且融合後,更使台灣的設計力有了躍進的能量,樹立全新價值。
資料及圖片提供」格式設計展策、台灣設計研究院
採訪」陳映蓁
由馬岩松帶領的MAD建築事務所發布首個社會保障性住房-百子灣公租房(類似台灣的社宅)項目,屢次被媒體和網友稱為「最美公租房」,目前入住率已超過七成。
攝影:ArchExist
作為事務所的第一個社會住宅案,MAD希望能夠在具體實踐中突破常規,用設計推動中國社會住宅創新,讓空間和建築服務於人,龐大的社區消融於城市及居民的生活中,喚醒住宅的社會性,以解決目前中國城市快速發展中,所帶來一系列的居住問題。
示意圖。
開放街區
打開社區圍牆,引入城市道路,基地被拆分為六個小街區,首層臨街空間作為生活服務配套,有著便利商店、咖啡廳、餐廳、幼兒園、診所、書店、養老機構等一系列豐富功能,社區生活融入城市,讓尺度更加宜人。
攝影:ZhuYumeng
立體社區
首層功能還給城市後,MAD將二層留個社區居民內部使用,形成立體的屋頂綠化,一條環型跑道將六個街區再重新組成一個整體,串聯成一個巨大的公園,有著健身房、羽毛球場、生態農場、服務中心等多種面向的社區機能。
攝影:CreatARImages
漂浮花園
除了位在二層的飄浮公園外,MAD在首層和建築各個錯層、半開放灰空間以及屋頂,都留有不同比例大小的景觀,在城市中心較高密度的社會性住宅設計中,也能保證綠化率達到47%,讓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享受舒適生活之餘,也能更加貼近自然。
攝影:TianFangfang
山形結構
建築平面呈Y字形,頂層「退台式設計」形似台階,讓建築群呈現高低錯落的「山」形,樓與樓之間的連接組成半圍合式空間,宜人的尺度為空間帶來了親切感跟歸屬感;建築簡潔的白色立面、起伏的山形屋頂亦豐厚了城市的天際線。
攝影:Xiazhi
環保節能
百子灣公租房的建築結構單元、室內採用裝配式裝修體系,皆在工廠預先製作,再運輸到基地進行安置,減少工地施工帶來的汙染;裝配式建造可以降低造價,並提高住宅建設的質量。
攝影:ArchExist
百子灣公租房提出了將社區生活融入城市的理念,透過立體社區引入街道,同時最大程度的綠化空間及進行公共機能的規劃,將樸素美學和人性化作為住宅精神的核心,是MAD建築事務所對理想居所的一種全新探索。
資料及圖片提供」MAD建築事務所
編輯」陳映蓁
WutopiaLab將農場中廢棄的水泵房改建成一處休憩驛站。
基地是一座臨河的水泵房,往昔曾是農場基礎設施,而今廢棄於田野之中。
業主光明食品(集團)希望善用它的景觀優勢,改造成一處提供遊客休息的驛站。
在改造計劃時,設計師俞挺不希望這座泵房成為純粹的景觀裝置,他期望透過建築與空間感受引起人們的共同記憶,打造一座讓人想走入的驛站。
他以巧克力作為靈感。
巧克力在物質匱乏年代,上海食品行業(包括光明食品(集團)的前身)的牛奶巧克力是上海人共同的飲食記憶。
因此決定用牛奶巧克力作為驛站主題來喚醒當代人熱愛生活的記憶。
在設計上,以一個懸浮在河面上的棕色半圓形水池作為基座將泵房和周圍日常風景分隔開來,它象徵巧克力。
用矗立在水面上的13層半透明的聚碳酸酯板結構象徵牛奶在熱可可之間漾開的情景。
聚碳酸酯板採用雲朵造型切割,雲朵符號在層層疊疊之間構成了參差掩映的門洞以及交疊的剪影,誘人好奇走入。
佇位在池中的雲朵驛站,在池面倒影、半透明的曖昧感與微封閉的場景營造了神聖性。
進入驛站前需先行經一條穿過水池的步道,此一儀式感更強化了過程的神聖性,就像似走入一座神殿裡。
在其中,除了勾起關於牛奶巧克力的溫暖回憶,還視還能遠望,閱讀著人間風景。
資料及圖片提供」WutopiaLab
攝影」CreatARImages
編輯」Sumile
進入本世紀後,有愈來愈多足以比擬美術館的圖書館建築登場,在日本,也不乏許多地方縣市政府願意投注資金,由建築團隊來主導的圖書館作品。
位於大阪南部的松原市,周邊市鎮包括堺市、羽曳野市、藤井寺市,共同擁有201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百舌鳥・古市古墳群」,其實自古以來,作為連結奈良與大阪地區之間的交通要道,被10座以上古墳群包圍其中的松原市,也有許多古墳遺跡,並可見到自古墳時代(約2000年前)流傳下來,為了耕作蓄水而建造的「溜池」文化,至今仍有40處以上。
松原市民圖書館就坐落在市內最重要的綠地—中央公園的「溜池」角落,在1980年開館,是多座市民圖書館中最主要的中央館,因有著設備老舊、自修與閱讀空間不足、需改善無障礙空間與推動數位化等問題,而擇於原館西側,今池親水公園中展開新圖書館的建築計畫。
公開招標時便已要求需為設計、施工共同提案的建築與營造團隊執行,因此建築團隊MARU。
architecture與搭配的營建業者經過討論後一同提出了規劃方案。
融入自然環境的圖書館
作為松原市民知識暨教育寶庫的圖書館,必須有著能夠跨越時代,永續留存的意義,因此在MARU。
architecture的規劃下,考量到市民對於公園與周邊環境的利用,故而跳脫出單棟建築物的思考,而是以整體地區景觀建築的概念,呼應鄰近歷史遺跡。
規劃方案裡刻意不填埋原有的蓄水池,將其保留下來,以彷彿浮在「溜池」中的古墳意涵,融入當地街區及市民日常生活,而打造出一座矗立於池中的圖書館,接受《Interior室內》專訪中,MARU。
architecture表示,如何讓有著厚達60公分混凝土外牆的建築物跳脫出人造感,並隨著時間流轉日漸融合於自然環境中是最大的挑戰。
巨大茶色系量體覆以厚實混凝土外牆,讓建築有充分隔絕日照熱能的效果,從外觀到室內壁面都不再經過二次工序,而是活用材質,直接保留清水模樣貌。
內部則採用有著相對輕盈感,較為纖細的鋼骨來構築,室內1至3樓利用挑高與夾層創造出立體層次並且連結各樓層關係,讓人、空氣與水在建築裡交會,產生有如漩渦般的循環互動,完成一座對使用者友善,民眾能輕鬆探索,覓得喜愛書籍的圖書館。
矗立池中友善藏書
松原市民圖書館基地就位在親水公園內原有蓄水池的一部分,MARU。
architecture的提案突破了傳統框架,相較於其他以填埋池水來建造圖書館的競爭方案,讓MARU。
architecture脫穎而出的關鍵點,便是選擇運用防水施工技術,保留水池,成就一棟水中建築,讓水池仍可供應給地方的農業用水。
此一方案不僅縮短工期、減少預算成本,更因環繞著建築的池水與屋頂上的綠化,透過蒸發冷卻效果吸收熱能,為周遭環境降低攝氏0.5~1度,有效減少了熱島效應,形同為城市增加一座不可或缺的降溫裝置。
而在室內,對於有著滿滿紙張,最不適合親水的圖書館而言,設計上刻意將外牆厚度增至平常的三倍,砌造厚達60公分的防水壁,完善的排水設施系統,以及館內地面高於水平面,使圖書館建築能確實防水,保護內部收藏的紙本書籍。
同時,厚實外牆衍生出的隔熱效果除了可以降低空調耗能,也隨著完整的地盤改良與地基施作,一併提高了建築耐震度,讓使用者充分享受不受街道喧囂干擾的靜謐閱覽空間。
圖書館所在基地的周邊,有粉色系外牆的市民體育館、大地色的公民館、文化會館等多棟擁有暖色調外牆與地面材質的公共設施,為了讓建築與周遭環境協調,降低外牆的壓迫感,刻意選用偏向粉茶色的混凝土來施作,由於要改變原始色彩加入水泥色粉必須經過檢驗機構的強度實驗,便由施工業者鴻池組來進行實驗,終而完美達成設計要求。
節能明亮四季舒適
為能保留外牆隔熱機能,在RC建築耐震度所能允許的範圍下,僅有最小化程度的開口,設計師卻藉由精準規劃,讓自然光線透入最恰當的空間角落。
部分開口更有延伸而出的陽台,帶著親近街區的意涵。
在配置考量上,以光線最為穩定的陰天作為評估基準,閱讀空間的晝光率可達成約5%,而在應避免日照紫外線曝曬的藏書區,則讓晝光率降至2%。
此外,建築開口更有從周圍池水反射而入,照拂於室內天花板的自然光源。
每逄晴天,來自環境的多元光源明亮了空間,讓人更能感受到自然時節的變化魅力。
氣流也是本案的重點之一。
松原市的物理條件上有著春天吹西風,秋天吹東風的顯著特徵,春秋兩有著能夠自然通風的宜人氣候。
設計將經過周圍池水冷卻的風引入室內,穿越刻意交錯的配置與分佈於各樓層的挑高空間,使氣流上升至頂樓,讓館內產生自然換氣效果,不僅更加通風,也提高了適溫性。
而樓板內部則埋設了冷暖管線系統,夏季與冬季能透過地面輻射冷暖系統的冷氣或暖氣啟動,為圖書館減少空調系統的雜音與伴隨運轉而來的陣風,有效節省能源。
在專訪中,MARU。
architecture特別指出,松原市民圖書館是一座通風性極高的建築,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更加突顯了換氣對流與自然環境的連結對於空間的重要性。
閱讀之森
抵達圖書館入口前,路徑會先經過池面上的架橋,室內接待區刻意降低天花板高度,藉由無障礙坡道的串聯,讓入口動線銜接得更加順暢。
相較於接待處,書架區地面降低一公尺高度,從入口便可一覽此區,視線與氣流也順勢溢出,書架配置呈扇形讓空間氣氛不再拘謹嚴肅。
圖書館的識別系統設計以森林裡的道路指引標識為概念,穿梭在書架之間彷彿漫步於森林中,識別會出現在最得宜的位置,呼應著圖書館「讀書之森」的名稱。
1樓的標識位於固定書架兩端的清水模側板之上,字體鮮明而清晰,讓民眾能立刻判斷自己的尋書方位,進入書架區後,為加深便利性,部分書架前的地面也同樣有著標識。
樓面的中央是挑高約7公尺的自然科學與歷史書區,抬頭便可見到鋼骨夾層交錯,而朝向池面的開口則設置了窗邊座位,晴天能直接以自然光閱覽。
館內共計三層樓,收入約25萬本藏書,1樓為一般書籍,2樓是報章雜誌閱覽區、自習室與獨立藏書區,運用夾層來變化空間高度,考量到需為閱讀區降噪,設計師直接採用混凝土作為地面,提升拉動座椅時的吸音效果,天花板也刻意選用松原市當地製造的金屬網材。
3樓是配置更為靈活的童書區,窗戶旁特別安置一張與外牆相同材質的水泥大桌,坐在此區視線可隨著戶外陽台延伸而外,也適合兒童一起共讀討論,還能滿足攤開特殊開本或大圖面的閱讀。
松原市民圖書館於2020年1月26日正式開館營運,隨即遇上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從2020年3月初起直到2021年9月之間,便多次因應日本政府的防疫政策而休館,即使能夠開館,也需降載入場人數管控人流,並且關閉部分自習室與閱讀區,入館使用人數無法與疫情前的舊館相提並論,然而透過新增的空間與設備,藉由建築的親水機能、自3樓或頂樓能夠欣賞夕陽風景的優勢,除了入館閱讀的民眾之外也吸引了許多休閒人口。
此外,隨著線上借書系統與周邊鄰近城市相互串連,也提高了借書率,今年11月還將與當地新開幕的複合商城合作設置還書箱,並有一隅空間供人翻閱圖書館的回收書籍,以各種方式推廣閱讀風氣。
而圖書館在開館後,建築設計陸續獲得GoodDesign獎、大阪環境友善建築獎、日本建築業聯合公會BCS獎、日本SignDesign金獎等多座專業獎項的肯定,讓大眾更加認識這座親水宜人的閱讀之森。
項目簡介 松原市民圖書館
業主」大阪府松原市
建築師」MARU。
architecture高野洋平+森田祥子建築師事務所
共同設計」鴻池組
結構設計」Arup
電機設備設計」Arup
燈光設計」Arup
圖書館識別系統設計」MARUYAMADESIGN
圖書館企劃協助」ACADEMICRESOURCEGUIDE,Inc.
景觀設計」GAYamazaki
營建公司」鴻池組
基地面積」1,643.57m²
建築面積」1,043.24m²
總樓板面積」2,987.33m²
項目年份」2019年
圖片提供與版權」MARU。
architecture高野洋平+森田祥子建築師事務所
攝影師」TakuyaSeki、KaiNakamura
撰文」ChienpeiHuang
2021台灣建築獎日前揭曉得獎名單,由嘉義市立美術館、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榮獲首獎;樸山村、濟南教會新宣教中心暨主日學教室古蹟修護、淡江教會文教中心榮獲佳作;利澤飛灰暫置場榮獲特別奬;並首度頒發評審團獎給台豐高爾夫球場–西薩會所+嘉卿會所。
今年共有189件作品參選,評審團在10月中的初選選出共12件入圍作品,並於11月4至6日進行實地勘查後,於11月8日進行複選會議。
評審團表示,今年入圍決選的作品,類型多元且水平極高,評選時需考慮各個面向、考量各案的條件以及面臨挑戰,歷經3個多小時的激盪與熱烈討論,最終決選出2021的台灣建築獎得獎名單。
評審團獎
台豐高爾夫球場–西薩會所+嘉卿會所/AlvaroSiza+Carlos+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何侯設計+廖嘉舜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建築獎舉辦以來首度頒發評審團獎。
評審團認為,在建築語言紛亂、缺乏節制的時代,由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得主葡萄牙建築師AlvaroSize設計的此案,在本國建築團隊的協助下,以其一貫的極簡風格,展現建築抽象的人文質感;同時,亦以「建築即融合於地景的雕塑」的觀念,展現人為構築與環境自然的和諧關係,值得我們省思與學習,所以特頒此奬,以彰顯其意義。
首獎
榮獲首獎的嘉義市立美術館、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兩者皆為新舊建築結合丶軟體內容創新與硬體空間再生的成功案例。
評審團表示,兩案在面對外部環境的議題上,大膽翻轉原有的動線結構,創造出更好的空間界面關係,實屬難得。
嘉義市立美館/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嘉義市立美館面對文化資產保存、修復再利用的新舊融合議題,提出令人耳目一新、具張力的設計。
拆除RC外牆,改用輕巧又隔熱的CLT板的減重方式,讓舊建築與時俱進,順利進入下一生命周期,也讓原有倉庫立面翻轉為具人文意象的外觀,與古蹟典雅的風貌銜接、形成市街連續的立面;增建的挑空大廳採用集成材木構和帷幕玻璃,不僅讓空間更為清新明亮,同時展示巨幅在地畫作,為「木都」、「畫都」的美名更添佳話;而戶外景觀利用「圓」形植穴元素整合三個不同時代的量體,創造了親民的廣場,展現建築、結構、景觀設計三者的合作無間。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的既有建物雖非歷史建築,但建築師巧妙的以黑丶白色盒子材料外觀區隔了新舊建築的關係。
新的菱形黑色盒子,被置入在公園樹林中,成為反射樹林的一座屏幕,入口的改變,讓寶貴的樹林與圖書館融合為一體,而菱形的量體作為圖書館的新門廳,提供的服務機能,讓圖書館成為親近市民的新場域,同時,藉由此量體重新定義內外空間與形式的關係;而既有建物的內部,除了具有系統性的完整規劃,透過空間結構的改變,不僅提升使用效率,更賦予良好的環境品質。
佳作
樸山村/江文淵建築師事務所(半畝塘)
建築師從「若山」案系列一路走來,堅持理想,以無比的熱情,在建築設計的實踐上,觀照生態環境、自然與人的關係,更以科學的方法、實作的經驗與務實的態度,累積至目前蔚然大觀的成果。
此作為建築師實踐「生態建築」的具體成果,足堪「永續建築」的典範。
濟南教會新宣教中心暨主日學教室古蹟修復/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
此案同樣式新舊建築的融合。
建築師以「無我」的精神、尊重古蹟為前提,將新建築成功內化為一種細膩而低調的美學,以黑色鏡面玻璃,反映樹林與古蹟,試圖成為一座「消失的建築」。
此案在有限的都市空間中,為滿足教友更大的使用需求,不僅創造了一樓與地下室的立體化中庭,更以平移古蹟(主日學教室)的工法,在原古蹟的下方增設一處地下室,創造出更多的使用空間。
建築師不僅賦予此一建築人性化的尺度,更展現他內斂其中的人文性關懷。
淡江教會文教中心/林友寒+清水建築工坊+林彥穎建築師事務所(十彥建築)
淡江教會文教中心在有限的基地上,以立體化的關係、理性與感性兼顧的內外雙層空間系統,梳理了教會文教中心多元複雜的空間需求。
在宗教的「神性」與俗世的「人性」之間取得平衡,皮層孔洞、屋頂天窗,光線賦予此建築雕塑般的形象。
建築師不僅展現了細膩的美學能力,絕佳的營建技術,更賦予此一建築完美而精準的詮釋。
台灣建築環境關懷特別獎
利澤飛灰暫置場/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利澤飛灰暫置場雖為機能單純的建築,但建築師在建築的構造與節能設計上,有細緻的表現。
評審團表示,此獎項是對建築師團隊對「環境保育」議題的關懷,並投身其中的精神,予以致敬!並期勉更多建築師不只關注於單一的「建築物」,而能將「保育環境」的議題,視為更廣大的「建築」行為。
入圍獎
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
臺北市永建國民小學/戴嘉惠建築師事務所
礁溪長老教會/立建築師事務所
屏東縣民公園/衍生工程+李預萍建築師事務所
泱泱自然紅屋展示園區/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
編輯」歐陽青昀
喀什米爾愛好者對於義大利LoroPiana必不陌生。
品牌起源於十九世紀初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區的Trivero小鎮,LoroPiana家族以頂級紡織為目標,從世界各地精選羊毛,傳承六代以來堅持在義大利生產製作織品,累積百年實力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羊毛採購商與喀什米爾製造商。
LoroPiana而最為人熟知的特色有兩項,一是嚴選頂級品質羊毛、喀什米爾及原產自南美秘魯印加帝國貴族御用的駱馬毛;二是堅守道德精神,致力保護獲取原料的自然環境以及生長其中的野生動物,致力將上乘原料轉化為卓越產品。
時至今日,LoroPiana除了是頂級布料和纖維面料的翹楚,擁有自己的全系列時裝、配件,也是各大精品品牌的原料供應商。
隨著生活精緻化趨勢,LoroPiana設立了Interiors部門,專職選用全世界最高級和最珍稀的材質,設計、製造室內裝修專用的布料與配件,並與全球知名品牌合作,推出別致的家具、家飾單品。
Interiors部門服務的客群涵蓋了專業客戶、私人客戶與室內設計顧問公司,同時也是遊艇、航空以及餐旅業使用的訂製品。
隨著合作累積與精益求精,LoroPianaInteriors部門也在2021年發表新品,透過與知名設計師合作的設計家具,結合工藝、傳統與創新,向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設計致敬,同時所有品項堅持精造,在義大利手工製作而成,面料具備完美觸感和極致柔軟度,讓層峰消費費用家具與收藏並進的選項,實現理想生活。
Interiors部門家具作品於LoroPiana旗艦店接受訂購。
ThePalmDuet喀什米爾長躺椅
設計師RaphaelNavot的作品。
ThePalmDuet喀什米爾長躺椅是一件雕塑藝術品,是一把扶手椅,也是傳統躺椅的當代時尚版。
設計概念源自手掌線條,延伸出有機流線與S形輪廓,身坐其中能享受到被包覆的安全感。
它採用Cashfur布料的椅套,此款布料選用最頂級的天然米白色喀什米爾材質混紡真絲織製,具有出眾的柔軟觸感,被譽為「皮草質感的喀什米爾」。
ThePalmDuet喀什米爾躺椅除了是家具,其獨特優雅的外型,也是一件匠心獨具的藝術品。
Bul-bo落地燈
義大利知名建築師公司Gabetti&Isola作品,這款落地燈的原型是建築師RobertoGabetti、AimaroIsola、GuidoDrocco及LucianoRe於二十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為都靈市Olivetti住宅中心設計的系列家具之一。
燈座造型是一只倒放的燈泡Buld,燈座內裝填25公斤的小石子,可支撐燈桿呈現各種傾斜角度。
主照明器猶如吊墜般從上方照亮,能調整照明角度作為工作燈或是閱讀燈。
義大利燈具公司Axilight將這款經典設計重新詮釋,燈座覆蓋喀什米爾和Altai羊毛布料,燈座套有兩種顏色選擇,可以拆卸方便維護,採用縫線拼接立體線條,燈座底部包覆麂皮保護。
燈柄採用擁有天鵝絨般表面處理的nubuck磨砂牛皮確保舒適手感。
照明器採LED光源,亮度和高度皆可調整,而巧妙如「旗幟」般的照明器裝飾,則採用Bul-bo落地燈原創的白熾燈泡輪廓,向經典標誌致敬。
TheDelightChairs休閒椅
這套休閒椅是與義大利戶外家具品牌EXTETA以及義大利設計教母PaolaNavone和StudioOtto攜手打造。
設計上企圖翻轉傳統印象,將經典導演椅改造為優雅的收藏品,採用沙比利(Sapelli)桃花心木為骨架,椅座和靠背採用布料織物,它具有便捷的行動家具特色,也擁有頂級精緻的質地。
此系列包括折疊椅、扶手椅與折凳,椅子結構下方配置天然橡膠保護。
LoroPianaInterior部門為這款座椅開創全新布料,使面料擁有耐光、耐鹽、抗氯、抗黴菌及真菌與防火性。
椅身由EXTETA全手工製作,PaolaNavone和StudioOtto工作室則致力於使整體更加優雅、精緻,兩個扶手中還有一個能放置杯具或書籍的檯面,讓休閒時光更加愜意完美。
另一特色是軟墊和靠背可提供極佳的舒適感,一如LoroPiana給予使用者的呵護。
無邊際戶外生活椅
TheBoundlessLivingOutdoor系列產品,是品牌與PoltronaFrau家具合作的家具精品,也是首個採用LoroPianaInterior部門室內裝飾布料的戶外家具與配件系列。
這款座椅採用canneté結構的平織布料,面料呈現小菱形浮雕圖案,讓人聯想到漁網編織的格紋。
共有六種色彩可供選擇。
圖片提供與版權」LoroPiana
編輯」Sumile
金點設計獎作為推廣台灣優質設計,並帶動產業重視設計價值的重要獎項,每年除了透過頒獎典禮表彰優秀的設計師與業者,同時舉辦金點設計展,展出當年度得獎作品,推廣來自台灣及世界各地的好設計。
2021金點設計展於11月30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盛大開展,今年展覽以《UPLOAD》為主題,精選近兩百件本年度榮獲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標章作品,並結合沉浸式展場空間與互動體驗,邀請觀眾分享交流對於設計的想像。
本次展覽由偶然設計共同發起人曾令理擔任策展人,她表示,設計師的每項創作往往始於個體的想法,從構想、設計成形到完成實現的過程,猶如上傳資料至系統般,開始與廣大世界產生連結,進而與之對話、交織成更宏觀的整體。
而金點設計獎正是提供了一個「上傳」的平台,讓眾多領域的創意設計在此匯流,也讓更多人探索設計背後的巧思與價值,交流迸發出更多創意。
她將展覽打造成匯聚精彩設計的上傳平台,空間延伸自設計師楊士慶操刀的《UPLOAD》主視覺意象,整體以黑色背景襯托不連續的白色線條及LED光條,營造資料傳輸的超現實氛圍,極富律動與速度感,讓參觀者如同數位碼般步入傳輸的時空;主視覺中隱藏的階梯式符碼,也具象化為展場中央逐步上升的陳列階梯、展間錯落有致的展示台座,為空間帶來豐富層次變化。
跳脫以往參賽的分類機制,本次展覽以作品概念為核心,梳理出六大展出向度。
「當設計解決了問題」針對當代社會諸多議題,探討設計如何提出新解方,期望觸發人們對於問題的探索;「美出新高度」以美學導向性高的作品為主,展現設計者如何在美學上精益求精;「原來我們可以這樣生活」發掘生活中既有事物的新型態,展示設計如何改變日常、創造新的生活模式;「重新定義地方」呈現世界各地對於在地性的新解與定義,精彩展示各地源源不絕的創生活力;「想像力帶我們去任何地方」以激發人們想像力的設計為主,探討設計與人的關係不再是單向被使用,而能在雙向互動中啟發使用者思維;「向未來前進」則以未來感強烈的作品為主,讓人們得以窺探未來的可能性。
期望釋放實體物件間的視覺關聯性,讓作品能從創作本質的角度,得以產生跨領域的對話。
除此之外,為增加與參觀者的互動,策展團隊針對六大主軸設計一系列互動提問框卡,邀請參觀者在欣賞作品時,也能透過回答這些提問,產生新的閱讀觀點。
展場末端更設有一座「共創牆」,邀請參觀者「上傳」自己觀展後受啟發的想法,書畫紙條上印有不同隨機圖案,可由此衍伸互動,也藉以表達設計並非無中生有的創作,而是從各種現象觀察剖析並提出創見的過程。
本次展覽不僅是一個作品展示,更是一場作品觀點與觀眾想法共構的精彩體驗,邀請大家前往參觀,一覽本年度台灣及世界各地的獲獎設計。
《2021金點設計展》
時間」2021年11月30至2022年3月6日
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03、04展區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歐陽青昀 編輯」歐陽青昀
歐洲的聖誕節,是個邀請家人和朋友一同到家中共襄盛舉的節日,在這段期間可以一同分享彼此的故事,而聖誕餐桌和精心準備的聖誕禮物就顯得相當重要。
聖誕禮物代表了最溫暖真摯的祝福,以及送禮人的用心和品味;而聖誕餐桌顯現了主人家的文化背景與個人風格。
皇家哥本哈根-經典聖誕系列
由台灣Fiskars集團代理的丹麥皇室御用國寶級餐瓷品牌「皇家哥本哈根RoyalCopenhagen」,以及英國國寶品牌「Wedgwood」,推薦了別具特色又應景的系列商品,讓經典又繽紛歡騰的皇家哥本哈根,與銀白又沉靜典雅的Wedgwood,陪伴大家度過溫馨又熱鬧的12月。
Wedgwood-銀白聖誕
皇家哥本哈根經典聖誕系列
據說,丹麥國王克瑞斯欽四世(ChristianIV)是全世界第一位開始慶祝聖誕節的人,由此可見丹麥人民舉國上下對聖誕節的重視。
因此,丹麥人不只是在12月24日及25日歡慶聖誕節,而是會用一整個12月來迎接這個大節日!從12月1日起,丹麥的大城小鎮、街頭、住家隨處皆可見各式各樣專屬於迎接聖誕節的產品與活動,例如聖誕倒數蠟燭、聖誕郵票等。
皇家哥本哈根-經典聖誕系列
而身為丹麥皇室御用的國寶級餐瓷品牌,皇家哥本哈根更早在1895年就推出由知名藝術家FinnNæss-Schmidt所設計的經典聖誕系列(StarFlutedChristmas)來迎接聖誕節。
設計概念源自於聖誕節掛在門上的檞寄生裝飾,以綠色松樹枝纏繞成花環,天使、聖誕心、奏樂鼓和小禮物等綴飾,交垂於松枝花環間,最後再繫上一個大紅色緞帶蝴蝶結,營造出滿滿的溫馨聖誕氣氛。
若仔細觀察則可以發現,經典聖誕系列產品上的每一只蝴蝶結形狀皆為獨一無二,每個蝴蝶結都代表最誠摯的祝福。
聖誕倒數蠟燭:在丹麥,每燒完一截刻有當天日期的特製蠟燭,孩童就可以獲得一只驚喜小禮物。
Wedgwood揭開聖誕銀白世界的優雅倒數
歐洲人歡慶聖誕節,好比亞洲人迎新年,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英國人卻直至格魯吉亞國王登基後,才能夠公開歡慶聖誕節,因此,屬於英國人的聖誕節,又被暱稱為「格魯吉亞聖誕節」。
Wedgwood以道地的英式聖誕設計推出「銀白聖誕」系列(WinterWhite),以冬青樹、槲寄生和格魯吉亞聖誕樹為發想,純淨優雅的銀白色映照出英國人在漫天白雪中迎接聖誕節的喜悅。
Wedgwood-銀白聖誕系列商品
Wedgwood的聖誕吊飾可說是送禮首選,每個吊飾都是精湛工藝,圖案和形狀除了代表不同的祝福寓意,也有向品牌經典Jasper浮雕玉石系列致敬的意涵;再者,聖誕吊飾皆以Wedgwood的藍白色系為主,整體視覺效果更顯優雅。
Wedgwood-聖誕掛飾
而「藍白聖誕倒數日曆禮盒」則仿照傳統格魯吉亞風格聯排別墅造型,禮盒內有著24條精美的微型聖誕掛飾,每天打開一格日曆,都能增添迎接聖誕節的喜悅。
Wedgwood-藍白聖誕倒數日曆禮盒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Fiskars集團
編輯」陳映蓁
ShadowInMotion
「某方面來說我覺得光更像空氣,不一定要被看見,但能感覺到它的存在,你可以聽見光的聲音、從肌膚感受到光的溫度,如同全身心飄浮其中、受到光的洗禮。
」設計師豊田啓介以詩化而浪漫的語句形容道。
儘管光的體驗如此感性,其背後的理論與過程卻充滿理性的運算,一如Noiz團隊的作品,極其科技、未來且講求精確度。
與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共同合作的台南市美術館二館停車場公共藝術裝置「ShadowInMotion」便是其代表之一,使用遊戲引擎進行運算及實時渲染,並以三維鐳射掃描場地,使所有數據誤差皆小於1毫米以內,最終完成一件充滿動態感的「四維平面設計」作品。
設計師強調,這並不是一件單純的照明設計作品,而是對於光影動態的巧妙運用。
基地位於地下停車場入口,是唯一能引入日光之處,因此人車的行動、日光軌跡顯得更加重要,「動能」成為設計主軸之一。
裝置由三列的薄帶鋁板組成,運用「莫列波紋效應」(moiréeffect)原理,隨著天氣、時間及觀者的移動形成獨一無二的視覺與體驗。
白日光影的移動為到訪者留下深刻印象,入夜後更展現截然不同的面貌,與陽光相反,照明自停車場向裝置內部輻射,並自下往上打亮,更加全面地瀰漫於空間各處,使人感覺彷彿漂浮於光之上。
下一個世代的設計
在Noiz的作品中,常常能見到跳脫一般思維的想法,這點或許從他們選擇使用的工具便可洞見。
在「ShadowInMotion」中,Noiz運用現今仍不常見的遊戲引擎進行所有設計,不僅能快速的模擬光線變化,更可以輕鬆地變更材質及觀看角度,甚至模擬人在不同速度下行走的視覺。
而這並不是他們第一次的嘗試,早在兩年前東京的住宅案「HouseInTodoroki」,他們便使用遊戲引擎完成全案,設計師分享道,不僅在更改及渲染上更加簡便,由於對光線的精確模擬,實際成品與遊戲引擎內幾乎一樣,使得在與客戶及工班的討論上也更加易懂,能夠確實看到每一個細節樣貌。
作為「數位建築」(DigitalArchitecture)的實行者,科技對Noiz而言不僅是輔助的工具,更是設計思考的一部分。
隨著虛擬化「元宇宙」的時代即將到來,數位空間設計成為下一個世代必經的議題,如何將實體與虛擬彼此轉譯,將虛擬世界裡的想像化為實際、將現實世界的體感氛圍複製入數位空間,更是Noiz目前致力的方向。
並且使用遊戲引擎做設計的另一個好處是,成品資料會永遠存在於數位世界中,豊田啓介興奮地談道,也許未來就能使用自己家的場景玩射擊遊戲、殭屍遊戲,拓展了建築的用途與想像。
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在數位世界裡再次體驗「ShadowInMotion」那魔幻而充滿動能的光。
NoizArchitecturedesignandplanning
Noiz Architects由豊田啓介、蔡佳萱與酒井康介建築師主持。
事務所服務項目包含公共藝術、建築、室內及家具設計,現階段的工作分佈於台灣、日本、中國等地。
Noiz相信即使在此資訊爆炸的時代,周遭仍有許多未經發掘的素材,並為每一件設計案提供最是獨特的方案。
圖片提供」Noiz、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攝影」KyleYu
採訪」林慧慈
銀座聚場
拱廊街。
這裡曾是人聲鼎沸的熱鬧商店街,落成於1936年,然而隨著商圈轉移,店家的鐵捲門一扇扇拉下。
設計師江佶洋談起初次到訪此地的樣貌,漆黑的巷弄裡沒有商家也沒有人,一切寂靜無聲。
因此在討論初期即定調「有燈就有人」的主軸,基地位於拱廊街中段,自巷口根本看不見立面,但只要建築前方有一盞燈亮起,便能吸引人一探究竟。
然而「要用什麼樣的燈?吸引什麼樣的人?」卻成為一大難題,既要能代表「銀座聚場」的精神,又必須融合於街區氛圍之內,一直到建築工程進入後期,他們才在3樓頂棚下找到「那盞燈」。
銀座聚場正面。
那是兩盞歷經風霜的日光燈,在國際商場成立時即存在,「我覺得日光燈是某段時期台灣人共同的回憶,很能代表台灣人的殷實個性」,江佶洋保留了它鏽蝕的原貌,僅將燈管改為現代光源以滿足省電與安全性;且因3樓屋簷下維修不易,又與建築團隊合作,從2樓咖啡廳窗框結構延伸出活動手臂方便後續使用。
設計師分享,這盞旭光牌日光燈已經陪伴在地居民60年,現在整條商場巷弄內只剩這兩盞燈會亮,藉由重新修復,它便能伴著銀座商場再下一個十年、下個世代。
銀座聚場的1、2樓為咖啡廳,照明需要能吸引人,但光線必須溫柔、不打擾鄰里作息。
1樓吧台區特意將地坪打亮,營造出水的意象,並使用磁磚、磨石子等材質仿擬「浴池」,呼應基地易淹水的環境;吧台上方的吊燈則改造自建築舊有的木窗框格紋,作為視覺重點,引起路過行人的好奇。
1樓咖啡廳。
3樓以上則是旅店,照明保持低調安靜,維護住客的隱私,僅貼心地在枕頭上方、走道轉折或盡頭處以小檯燈、壁燈作為提醒。
空間整體皆以結構隱藏照明,許多鐵構看似窗框、扶手,或3樓洗手台上的結構,卻兼有燈具機能,使光在精心巧思下看似自然地從適當的位置透出,溫馨的氛圍滿溢整個空間。
設計沒有標準答案
具有劇場及藝術背景,在處理老屋照明規劃時,江佶洋大多聚焦於空間脈絡及當代人在空間中的行為,理解空間的前世今生、未來會如何運用,再來討論需要什麼光線、怎樣的燈。
「我覺得最難的是設計沒有標準答案,它可能在這個空間裡合理,到下一個房子就變不適合了。
」為了給予每一個使用者切身的光,瓦豆團隊常花費許多時間來回探討,如銀座聚場5層樓約40坪的空間,便花費了3年才完成。
4樓民宿。
過程中常被工班質疑「沒有人這樣做」,江佶洋解釋,他們不是刻意不一樣,而是希望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樣子。
如果設計的成品與個人的家庭、成長經驗相關,或許它就會被好好對待,再流傳給下一代,讓燈不再是用壞即丟的產品,而是精神象徵的具象化,使百年之後的子孫有故事可以向他們的後輩訴說。
瓦豆製作有限公司
2014年《瓦豆.光田》榮獲老屋新生大獎金牌。
2018年《台中舊酒場雅堂館D.E棟照明規劃》、2019年《新竹縣定古蹟姜阿新洋樓光環境規劃》分別入圍兩屆台灣光環境獎。
2021年擔任文博會花蓮館燈光設計,獲得紅點設計BestoftheBest大獎、JapanGoodDesignAward。
圖片提供」瓦豆製作、一起設計、叁捌地方生活
攝影」李易暹
採訪」林慧慈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
將建築轉向面對城市。
建築原為落成於1983年的屏東縣立中正圖書館,隨著時代演變,館內不僅設備老舊、空間不足,主入口離主要道路需經轉折才能抵達,原先四面對稱且封閉的形式主義設計也不再符合當代圖書館需求的高度公共性,因此屏東縣政府委由曾經手過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台南市立圖書館的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擘劃,與大公照明設計團隊合作,一起在國境之南點亮閱讀的燈塔。
建築不將「打掉重建」視為改造的唯一途徑,而是新增一座形式獨特的透明圖書館大廳,保留屏東市民原有的空間記憶,同時彌補舊建築匱乏的流動性與開放性。
並將建築轉向90度,使其直接面對城市,重新與市民生活連接。
夜間泛出溫暖光線。
新大廳由連續的V型鋼結構形成平行四邊形平面的大空間,大面玻璃帷幕將戶外綠蔭透過戶外廊道的中介引入室內,打破原先封閉沉重的氛圍。
室內黑色鋼構以原住民三角形圖紋為意象,向在地族群文化致意;大廳內兩座三角型鐵構燈籠引入自然光,並定義出預期人會聚集的區域,使其身處室內但抬頭仍能望見屏東永遠晴朗的藍天。
舊圖書館建築則拆除沈重的混凝土樓梯與欄杆,改以不鏽鋼圓形樓梯以及橡木壁板,使其成為垂直串連各樓層的室內閱讀中庭。
其中特意將三層樓的書庫移除樓板及結構,成為擁有一座大階梯的白色空間,作為青少年圖書館及視聽區使用,滿足投影、講座等機能,成為活動最多樣性的場所。
大面開窗引入綠意。
打亮適當的光
設計師提到,「提供舒適的光環境」是本次設計主軸,尤其圖書館應該以功能性需求優先,使用剛好的燈具打造適當照度的環境,避免不必要的照明。
室內空間以3000K的暖白色為主,選擇「無眩光」的燈具,避免過度刺眼,以整齊的配置創造充足且均勻的光環境,僅加強重點區域以補充閱讀所需亮度,提升民眾閱讀時的舒適度。
在滿足閱讀需求後,設計師選擇泛亮新大廳中的整片木質背牆及連續性的V型鋼構,使其成為空間視覺焦點,並增加大廳視覺明亮度,於入夜後向外微微泛出暖意。
圓形樓梯連結垂直動線。
白日以玻璃帷幕反射周遭樹林倒影,減少建築量體的巨大存在感,夜間照明以相同主軸,避免過亮及過多燈具影響周邊公園生態環境,僅以基本的燈打亮地面,滿足雨遮、座椅、步道等人行空間所需安全性與視覺,四角的樓梯塔樓如同燈塔般溫柔地矗立,讓圖書館靜靜地隱於森林之中。
設計師認為,不論何種照明設計,最重要的即是空間的舒適度,燈光應融合入建築及室內空間;其次則需減去多餘的燈具,以最少的燈滿足功能上的需求,並營造豐富的層次效果。
3樓青少年區大階梯。
大公照明設計顧問
自1992年創立以來,於台灣、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參與設計超過1400個照明設計專案,大公照明團隊在最短的時間內瞭解設計原意、安排人性化的光環境,項目涵蓋各類型建築、室內及景觀照明設計。
一個好的專案絕不是靠單一角色完成,而是整個團隊一起合作的成果,我們非常榮幸能夠與有共識的業主及設計者共同創造精緻的作品。
圖片提供」大公照明、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攝影」丰宇影像
採訪」林慧慈
台灣設計界年度盛事「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已於日前揭曉象徵最高榮譽的「年度最佳設計獎」得獎名單!今年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共收到來自全球28地、近8千件作品同場競技,經初、複、決審三階段評選,兩獎項評審團最終選出僅31件「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2件「金點設計獎年度特別獎」、3件「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以及1件「金點概念設計獎年度特別獎─遠雄特別獎」得主。
得獎作品分別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香港、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地,其中台灣一舉囊括25件,表現亮眼。
2021金點設計獎頒獎典禮。
現場與會嘉賓及設計師大合照。
而今年的頒獎典禮首度由華語樂壇知名製作人陳鎮川跨界操刀,以「UPLOAD」為主題,藉由設計師上傳作品、公諸於世的關鍵動作,象徵每一件設計的完成與實現,都是期望為世界增添一份美好;同時也藉此傳達,金點設計獎如同上傳和下載的通道,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設計作品,並傳遞給更多人看見。
主視覺由新銳設計師楊士慶,以主題「UPLOAD」文字,建構出充滿律動感的上升視覺意象,其中更蘊含向上延伸的階梯式符碼,黑白對比極具想像張力。
頒獎典禮現場。
今年金點設計獎經決審評選後,各類別共115件作品入圍「年度最佳設計獎」,最後僅31件作品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包括產品設計類8件、傳達設計類9件、空間設計類9件、整合設計類5件,並另頒發2件「年度特別獎」,表彰在社會設計及循環設計議題,對產業具有典範意義的傑出作品。
(以下僅就「年度特別獎」與「空間設計類年度最佳設計獎」進行簡單介紹。
)
年度特別獎—社會設計
衛生所再設計/選選研有限公司、坐設計事務所
導入服務設計研究、籌組跨域設計團隊,並邀請利害關係人共創,以系統模組化設計,建構一致且安心的公衛環境,並落實於兩間不同樣態的衛生所。
計畫亦提出規範書,可供全台衛生所應用。
年度特別獎—循環設計
仁舟水源寶育樹盆/仁舟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藉由「以盆聚水、以繩滴灌」的設計,應用毛細原理將水穩定供給至植物根部。
盆體以回收再生紙漿及天然可分解材料融合製作,兼具蓄水力與防護力,可不斷蓄接雨水,最後生物分解於土壤中,化作春泥更護樹。
年度最佳設計獎-空間設計類
CloisterHouse/FormwerkzArchitects
將「迴廊」重新詮釋為充滿無限可能的空間,讓生活在庭院周圍自然發生。
主要空間劃分為9個區域,其間坐落著一系列庭院,為各區域帶來自然採光與通風。
每處庭院皆獨一無二,滿足大家庭對生活機能的不同需求。
HUGHdessertdining/工二建築
以深靛色熱軋鋼板構築,與城市及原建物產生明顯界線;長虹玻璃使視覺不明,任溫暖光線在街角熠熠折射。
在純黑背景中,光為空間表現的主角,卻是體驗的配襯,以最無感的量體設計詮釋光的存在,呼應對料理創作與用餐體驗的專注。
AhsaFarmstay/CreativeCrews
將泰國傳統農舍翻新為特色民宿,不刻意復刻傳統,而是保留原始鄉村建築之精髓,並運用部分原有構件組成新造型,滿足現代生活的機能需求,不僅節約成本,也讓傳統文化與工藝知識得以延續新生。
不只是圖書館/柏成設計、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不只是圖書館,不只是83年的澡堂古蹟。
這裡聚合著「不只是圖書館」的初衷,可以是音樂會、講座或伸展台,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並將原始的澡堂共享概念,以實驗性的語彙轉化呈現。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透過新大廳的增設與內部空間秩序的整理,彌補既有建築匱乏的流動性與開放性。
新的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在連接圖書館與城市的同時,也連結了屏東的新與舊,成為市民共同累積回憶的新城市空間。
MakerSpace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森林木人、曲墨建築師事務所
以森林木「全幹使用」的創作精神,傳遞林業、木業與Maker職人在不同階段的鏈結與互存關係。
以螺栓、螺絲固定木材的方式取代釘子,每樣實木物件未來都能拆解再利用,以友善工法創造良善循環。
PANNARSufficiencyEconomicandAgricultureLearningCenter/VinVaravarnArchitects
位於廣袤農田中的活動中心,展現了如何運用當地工藝及材料,轉化為適合現代生活的設計,不僅經久耐用,又能與環境和諧共處。
突出的屋頂由竹子打造,有助於收集雨水並導入周圍圳溝,利於旱季時供給鄰近區域使用。
AgreeableKeepNo.47/奇清空間製作處
以時間的更迭發想,改造退役灰狗巴士為理髮廳。
保留車輛運作機能,透過材料、車體結構與光線,創造融合新舊的華麗空間,並以機械式收納結合洗髮盆,解決空間狹小與使用衝突。
20、21、22、23號倉庫展示規劃案:金工再現與複寫/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
尊重原歷史空間保留之構架,將過去與未來發展意象複寫重構再現,作為設計主軸,重新打造為食文化及展示複合場所。
以鋼架細線條勾勒整體空間定位,既保護原有結構,搭配燈光設計,讓空間本身成為此歷史建築的展場。
其餘得獎名單請參考金點設計獎官方網站:www.goldenpin.org.tw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陳映蓁
金普頓大安酒店
1樓大廳。
位於台北東區巷弄內,金普頓大安酒店邀請如恩設計研究室操刀,並與經驗豐碩的原碩照明設計團隊合作,以「城市中的靜謐方舟」為概念,不僅品牌的時尚摩登精神,更融入在地傳統人文色彩,將台灣常見元素如花磚、鐵窗等融入室內,交疊出酒店簡約靜謐卻不失舒適氛圍。
強調「光」作為住宿體驗的一環,模擬旅客在外忙碌一整天後自台北街頭漫步回酒店,並進入客房準備休憩的一系列情景,光的布局隨著心境起承轉合,最終收束於寧靜的臥房。
客房內照明營造休憩氛圍。
自酒店入口,光便營造如家一般的感受,捨棄過度的炫目及浮誇,僅有微微打亮的招牌及大廳自然流瀉出的光感。
大廳白日藉由自然光影及燭光豐富挑高空間的層次;夜間以隱藏式燈溝照明洗亮四周白色磁磚壁面,座位區則以布紋玻璃柔化崁燈光線,微微提亮空間,並透過燈控系統隨著時間變化場景,隨著天色漸暗,室內的光線對比愈加明顯,使空間白日、傍晚、夜間皆呈現不同表情。
電梯以深色材質為主,與明亮的大廳形成對比,隱喻轉換的心情,照明同樣以「先壓縮再放大」的手法處理。
踏出電梯則是全白的廊道,僅以兩側燈光溝槽作為動線指引,避免打擾空間的簡潔。
打開房門,白色明亮的過渡空間延續廊道語彙,在此潔淨疲憊的心靈,木質門檻後轉換為適合休憩的氛圍,柔和光線營造輕鬆感,並通過對比突顯房內精心設計和空間感。
廊道以兩側溝槽照明引導動線。
12樓的餐廳則加強戲劇性,配合別緻的造型燈具,以光的演繹區分出早、午、晚餐及夜間酒吧等不同氛圍,均勻的環境光避免強調彩色立牆的存在感;吧檯透過酒櫃及造型吊燈點綴台北街頭飲酒的熱鬧氛圍。
光可以感染生活的情感
台灣光環境獎至今已四屆,原碩照明幾乎每年都有入圍、得獎,陳宇晃觀察到,每年參賽的作品越來越多、面向也愈發多元,同時民眾對於光環境的支持,大大增加了執政者的信心更樂於推廣優質作品,彼此相輔相成,他舉例新竹甫結束的「光臨藝術節」,吸引大批民眾前往參觀,同時各地縣市政府也都有類似的活動及建設正在進行,在在顯示出光環境的教育已於民眾心底發芽,人們愈加注重夜間光的品質。
12樓餐廳。
而「金普頓大安」作為光環境獎成立以來唯二獲獎的商業空間作品,與人們的生活連結更加緊密。
陳宇晃認為,「人」是室內光環境中最優先需要考量的因素,而光的角色除了滿足人的外在機能需求,更需要喚起內在情感,「一個好的設計師必須讓人對生活產生想像,能讓人產生熱情的空間,才能激起人們心理上的共鳴」,對於陳宇晃而言,光能夠為空間烘托氛圍,引導情緒與想像、陪伴著各樣生活回憶,這便是光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僅為了照明,而是提供感受。
原碩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成立於1999年,致力於結合光與環境、建築、室內空間。
除了呈現美學藝術與工學技術外,兼顧經濟效益與能源節約,屢屢獲得國內外照明設計獎項。
我們深感「光」不僅只是提供照明的工具,如何將光、建築及空間做最完美的結合為本公司的最高工作目標。
圖片提供」原碩照明
採訪」林慧慈
照明與設計界的年度盛事─台灣光環境獎於11月5日揭曉得獎名單,由「ShadowInMotion」、「銀座聚場」、「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與「金普頓大安酒店」脫穎而出,獲得評審委員肯定。
自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於2018年創辦「台灣光環境獎」以來,藉獎項平台與大眾及政府單位溝通,推動良善光環境之營造。
每年由國際照明專家周鍊領軍的評審團徵選出年度代表性的作品,為台灣選出「最美的光」,使民眾得以透過得獎作品,於生活中體驗、感受優質的光環境。
董事長姚政仲感謝各界對於台灣光環境獎的重視,每年參賽作品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今年入圍作品十分有意思,象徵了台灣百年來自農業轉型工業、進入現代城市的社會變遷,能看見每一件作品在歷史上留下的身影。
入圍單位與貴賓合影。
評審團主席周鍊亦於致詞中提到,台灣光環境獎參賽作品數量皆逐年提高,作品類型更加廣泛、內涵也更深,多數對於台灣文化、生活及社會皆有正面影響;此外相當欣喜見到公部門的參與大幅提高,不僅作品數量仍在急速增加,與光環境設計團隊的互動與配合也更加密切;其次,與民眾最息息相關的室內光環境品質有所提升,更直接影響了生活品質。
周鍊感謝全體參與者的力量,把改善台灣光環境的巨輪向前推進,用心及努力讓大眾看見了「光」。
光環境美學是一種眾志成城的理想實踐,《室內》本期特別專訪4組得獎作品的照明設計團隊,並邀請業主及建築/室內設計師一同分享他們心中最美的那道「光」。
ShadowInMotion
專訪 Noiz:以全身感受如同空氣的光
感言
業主」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美術館建築融合台南街廓特色,公共藝術也因地制宜進行創作。
ShadowInMotion坐落於地停車場中唯一可以射入自然光之處,微暗的空間與灑落在地面的自然光形成鮮明反差,予人深刻印象;此外,作品透過特殊百葉板呈現觀看角度的疏密變化,與自然光變化產生交織複合,呈現特有視覺體驗,讓原本陰暗及功能取向的停車場,因為光的導入,與美術館融合一體。
再次感謝評審團的肯定,期待台灣光環境在公、私部門共同重視與努力下,從日至夜風情各表。
基地建築設計」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坂茂建築設計事務所
我們特別感謝日方的矢田先生,在設計、施工時,他每兩週都會在台南出現,深入了解業主需求及廠商回饋,每個公共空間、展間的燈光系統,都是矢田先生逐一討論、定案。
另一位貢獻良多的是林曼麗女士,全程參與設計中的定量定性的工作,她過去的美術館管理經驗,及身為台南人的使命感,讓她不辭勞苦地參與並指導每次的設計會議。
美術館設計是許多專業的整合,本次公共藝術及燈光設計獲獎,是台南美術館眾多設計特色中的冰山一角,歡迎大家常來台南美術館參觀並探索更多的精彩。
(感言由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代表撰寫)
銀座聚場
專訪 瓦豆製作:有燈就有人有光就有故事
感言
業主」叁捌地方生活文化
謝謝評審們給予的肯定,銀座聚場的規模不大,想做的事有點浪漫。
我們希望重新活化這座高雄最老的商場,但又不打擾現有居民們的生活習慣。
所以光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吸引人們來到這裡、引導人們進入空間,也溫柔包容人們感受其中。
從一開始的空間設計,我們就先考慮自然光線的進入,以及燈光系統如何與空間內部的設計元素整合。
期待我們的得獎能鼓勵擁有類似想法的人們,一起勇敢地投入,將更多光,帶到這塊土地裡值得被關注的角落。
建築設計」一起設計規劃顧問
謝謝主辦單位與評審老師們給予的肯定,讓我們更相信身邊的人與環境,以及共同的記憶,確實是我們要好好珍惜的。
也希望銀座聚場可以像一盞微光,邀請大家走進老巷,為泛黃的鄉愁添上一些新色彩。
銀座聚場由瓦豆規劃整體照明、一起設計執行並同步發想細部。
雖然是遠端作業,但過程中照明設計、業主與空間設計三方總是保持很順暢的溝通與討論。
相較之下,所有老屋改建都會遇到的技術性挑戰顯得不是那麼困難,對我而言這是一次很棒的合作經驗。
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
專訪 大公照明:最少的光營造最豐富的層次
感言
業主」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圖書館整建翻新之初,照明設計便加入規劃,以燈光襯托建築和環境的對話。
白天引進日光,夜間也滿足讀者閱讀需求,整體燈光營造適當的氛圍,且不影響公園生態環境。
建築的4個大燈箱使總圖如同知識的燈塔,持續在屏東散發閱讀的美好。
我們一直秉持著「良好的光環境可以令建築物、周邊環境及民眾緊密連結」的理念,感謝評審青睞屏東總圖的設計,未來我們也將在屏東新建文化場域(如屏菸1936文化基地)展現更棒的光環境,歡迎大家來走走。
建築設計」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圖書館是閱讀的場所,「光」注定是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一天之內,圖書館會經歷兩種不同的光環境:白天,我們盡可能開窗,藉由日光漫射模糊室內外邊界;晚上,室內成為令人安心的場所,照明使人專注閱讀,並讓各個空間產生互相連結的歸屬感。
白天的光是建築師的,晚上的光是燈光設計師的,兩者合作,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之間轉換心境。
感謝評審肯定我們的合作成果,也感謝讀者對這座圖書館的喜愛,希望你們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角落。
金普頓大安酒店
專訪 原碩照明:光讓人對生活產生想像
感言
業主」金普頓大安酒店
金普頓酒店及餐廳集團(KimptonHotels&Restaurants),創立於1981年美國舊金山。
而金普頓大安酒店於2019年3月開幕,為亞洲第一間金普頓Kimpton。
很榮幸邀請到國際設計巨擘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為飯店做建築設計,以及優秀的燈光團隊原碩照明設計團隊執行建築師想要呈現的「都市叢林靜謐方舟」。
透過在飯店內各個角落的自然光影、照明與燭光的精準設計,讓飯店擁有一個難以複製的氛圍。
很榮幸獲得「台灣光環獎」,感謝主辦單位,各個評審,以及好夥伴原碩照明協助為金普頓大安酒店打造與眾不同的住宿體驗與回憶。
室內設計」如恩設計研究室
我們非常高興,也很感謝「台灣光環境獎」給予的殊榮。
金普頓大安酒店是如恩與金普頓酒店的首次合作,希望能夠一起為台灣帶來既保留城市文化脈絡與活力,同時不失獨特性的設計。
在設計過程中,業主給予我們很大的自由度。
建築設計希望建立起室內與城市風景、人文的連接。
再次感謝「台灣光環境獎」的肯定,也感謝酒店業主方的支持以及所有為此作付出的合作團隊!
資料與圖片提供」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各得獎單位
採訪」林慧慈
以台南為發展據點的都市藝術工作室,2007年由人稱「杜姐」的杜昭賢總監創立,在杜姐的帶領下,工作室策劃了眾多令人驚艷的城市展覽,例如台南月津港燈節、漁光島藝術節、新竹過好年等,今年更以「2021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黑暗之光」與「2021漁光島藝術節-安棲之嶼」(傳達設計類與整合設計類)榮獲三枚金點設計獎標章。
《室內interior》特別前往台南,邀請杜姐暢談策展的執行歷程,並分享長期縱橫於業界,針對藝術、展覽、生活三者之間串聯的見解,以及對她而言,藝術所擁有的能量能替社會創造哪些新價值?
杜昭賢
現任加力畫廊(INART)、B.B.ART、都市藝術工作室及BeArtStore負責人,曾任台南市二十一世紀都市發展協會執行長、台南市政府社造委員、台灣省視覺藝術聯盟理事、世寶坊畫廊負責人、新生態藝術環境負責人。
並曾經擔任多起文化活動策劃以及計畫主持人,如月津港燈節計畫主持人、台南運河環境藝術節策劃執行、海安路藝術造街等。
都市藝術工作室
「藝術具有最大的包容與創造性」,都市藝術工作室由一群視覺設計、影像傳播與公關行銷的七、八年級生組成,在總監杜昭賢帶領下,從台南出發,透過各種空間改造、藝術品進駐與展覽規劃,呈現古都的創作能量與文化脈絡,藉此形塑不同的利基市場,讓美感在城市中蔓延。
秉持「讓生活更美好」的願景,針對不同個案,提供全面的策略規劃、創意設計到專案執行與管理,讓藝術深耕各個角落,使人們得以想像,並創造更好的未來。
都市藝術工作室團體照。
台南,是座迷人的城市。
多元歷史背景交織出府城的精彩故事,豐厚的文化底蘊、濃厚的人情味,和眾多貼近庶民生活的街坊小吃,更是令旅人意猶未盡、再三造訪的主因,曾聽聞:「台南最美的風景是生活」,這句話對杜姐來說,也是心有戚戚焉。
身為土生土長的台南人,這座城市的景致,都是她成長過程中習以為常卻不可或缺的日常,而土地與風情則孕育出她對美學的涵養,也因此,她堅持扎根台南,致力於推動家鄉的藝術風氣,期間亦前往舊金山進修,回國後任職於台南市二十一世紀都市發展協會執行長,2004年接下「海安路藝術造街計畫」的任務。
海安路藝術造街資料照:郭英聲《烙印》與打開聯合工作室《藍晒圖》。
早期的海安路曾十分繁華熱鬧,後續卻因失敗的地下街開發計畫而導致沒落,街區滿是斷垣殘壁、毫無生氣,杜姐透過豐富人脈,號召藝術、建築領域的朋友,利用當地原有面貌,重新打造各式風格的公共藝術,透過藝術造街的形式,將街道轉變成「無牆美術館」,頹廢的海安路蛻變成充滿文藝氣息的街區,是附近居民閒暇時的散步首選,更逐漸成為遊客必定會造訪的景點之一。
2021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黑暗之光:千田泰廣《日行跡》。
海安路藝術造街的成功,讓杜姐更加深刻地思考關於藝術推廣的議題,過往人們對於藝術的認知與了解不如現今,她曾開設過兩間深耕當代藝術的畫廊,每每舉辦活動時的參與人數卻屈指可數,不過,當藝術進駐公共場域後,不僅拉近了與民眾的距離,不同年齡層的觀者更在每次的遊覽中得到交流機會,共享藝術的美好,也活絡了城區的經濟價值,這是杜姐心中的美好畫面;於是乎,她遂創辦了「都市藝術工作室」,透過戶外策展的方式,竭力擴展藝術之於社會和大眾的影響力。
從白盒子走向公眾
「戶外策展」,是都市藝術工作室現階段認為最為可行的藝術推廣方式,杜姐率領同仁,踏足台南、台中、高雄等地,推出別具特色的城市展覽,杜姐說道,藝術具有充沛的能量,不管身處何處,它都是提升民眾對美學學習和感知的利器;不過,杜姐也提到,做戶外策展時,「適切性」是關鍵一環,當展品進入公共領域,它就必須接受大眾的審視及評斷,因此,策展單位得跟藝術家密切討論,必須剖析展出環境的風土文化,並在理念和實際之間尋找平衡,讓展品能涵納藝術家欲表達的概念,面對普羅大眾時又能保有一定程度的彈性,藉此構築出具共鳴的展覽全貌。
2021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黑暗之光:黑川互動媒體藝術《光廊》。
有鑑於此,杜姐扮演的策展人可說是重要的「中間人」角色,作為和公部門、藝術家、在地居民及觀者間的溝通橋樑,需要具備多方面的協調、整合能力,而良好的敏銳度與實踐力更是不可缺少,杜姐奠基於對藝術的深厚了解,認識眾多不同風格、類型的藝術家,再加上她對空間有著獨到眼光,初見一個場域時,她可快速描摹出展覽雛形,亦可於腦海中的資料庫媒合適當的藝術作品,她認為策展人需要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對美學的看法也得十分精準,尤其是在策劃戶外展覽或執行公共事務時,必須提出可容納多方論點的觀念,並細膩梳理脈絡,讓隱於展品後的精神清晰呈現於大眾眼前。
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護城河燈區-游文富《奇幻花園》。
杜姐生活於台南,對家鄉有著強烈的情感鏈結、熟知民情,規劃屬於台南的展覽也較為駕輕就熟,但若前往另個城市,面向截然不同的群眾時,主軸和作品該如何跟地方融合呼應?對都市藝術工作室而言,每次的策展都是全新過程,前期需歷經嚴謹綿密的田野調查,只有親自感受當地的生活,抓取出極具魅力的特色,甚至國外參展者亦會提早至當地駐點,有了親身體驗才能製作出情感流動的作品,「多數展品現地製作」是策展團隊貼近城鎮的方式。
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護城河燈區-蔡筱淇&吉川公野《風.光.逐夢》。
另外,也會針對每次的主題,邀請合適藝術家一同合作,並盡量挑選使用不同媒材的創作者,企圖使民眾遊走於展品間,即可實際感受材料的張力,藉此認識多變的藝術語彙,「教育」也是杜姐想經由策展推行的一個目標。
藝術節不再只是藝術節
兩年一度的「漁光島藝術節」已邁入第三屆,這個以沙灘和防風林為展場,以天光與海洋為背景的藝術節,儼然成為台南的指標性活動。
位於安平港南側的漁光島,僅靠漁光大橋與市區相連,橋的一端是繁華安平都會區,另一端卻是有著原始林貌的漁村,跨越一座橋,即可進入世外桃源。
2017年,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對外公開徵求「漁光島藝術節」策展,在當時,有些居民擔心島上辦活動會破壞寧靜生活,但一方面也有人希望透過藝術進駐,帶來觀光人潮和商機,改善經濟生活。
陳建智《脫殼激動》。
以「擬生」的脫殼狀態,開展出自體與環境的關係。
何采柔《起伏》。
創作靈感來自於休憩的動作,作品設置於漁光島林海之間,穿梭樹林後到沙灘時帶給觀眾休憩的聯想。
因此,策展單位必須審慎思考如何在正反聲音中確立執行方向,同時藉由藝術節讓更多人知道:原來台南有一處這麼美麗的秘境。
盡享美景之餘,如何珍惜生態環境,也是策展團隊極為重要的課題;透過藝術家的創作,讓藝術成為觸媒,填充小島更多特色與表情,以低調、不喧嘩的方式,讓自然生態和地景藝術相互串聯,共同塑造出符合漁光島唯美沉靜的氛圍,造訪者可以從天光、海洋、沙灘、璀璨黃昏和星空中,找到親近小島的方式,留下自己的專屬回憶。
邱承宏《漁光》。
由工業吊車和水晶燈組合而成,試圖以帶有超現實感的物件組成,暗喻自然和人工相互交織而成的精神場所。
阿部乳坊《將變成樹與天空》。
由藝術家的旅行者系列延伸,樹象徵著根連結著大地和起始點,天空代表外在、空間及其他萬物。
第一屆以《在漁光島放空的99種方式》為主題,邀請民眾前來台南美麗的後花園,創造自己的放空方式,並得到前進的動力;第二屆《海島新樂園》試圖結合「兒時回憶」、「自然地景」及「樂園想像」,來探討漁光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南藝大建築所B群《海朝你的方向吹來》。
這是一個與環境對話的現地創作,頭頂上的針織網將無形的風視覺化;作品的另一端木平台延伸至海,感受風與浪的關係。
而榮獲金點設計獎整合設計類標章的第三屆《安棲之嶼》,則是對2020至2021年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所造成的焦慮不安作出回應,期望創造一個天人共存、安身立命的棲居之地,來討論「相對安定的生存狀態」;展覽鎖定在「療癒」二字,從島嶼本質出發,請藝術家轉化環境特質,並聚焦於各自對漁光島的感受或反應,形塑出安棲之所。
杜姐表示,藝術的介入給予了城市島嶼發展的新契機,除了地方美學的實踐,更希望透過藝術節尋找經濟效應和發展可能性,進而強化社區認同感,再加上大眾的共襄盛舉,才能真正落實效益,讓藝術節成為城鎮行銷的厚實底蘊。
范承宗《筌屋》。
魚筌是一個古老的容器,過往是捕魚的工具,此作品嘗試將這個容器以不同的尺度和面貌重新詮釋。
今年漁光島藝術節的主視覺,亦獲得金點設計獎傳達設計類標章,藝術家劉致宏運用系列作品《聲音地誌》的創作手法,以感性、自由的黑白筆觸,蒐集漁光島上各種風景的聲音,將其視覺化,再委由「一件設計工作室」框選筆觸構圖、賦予色彩後,分成「海浪拍打消波塊」、「風吹木麻黃樹林」以及「沙灘步行」的平面創作,呈現主視覺。
藝術家劉致宏蒐集島上聲音,將其視覺化後,再由「一件設計工作室」轉化成主視覺語彙。
呼應「安棲之嶼」的策展主軸,畫面以較為柔和清新的配色呈現,藉由圖像即可感受由自然和藝術交織而成的迷人景致。
藝術節的所有環節緊扣著漁光島,在在與土地連結,不論是展品、周邊活動如漁光小旅行、工作坊等,讓遊客用不同角度探索島上的各種樣貌,並由島民視角訴說著漁光島的點滴故事,捎來更加沉浸的體驗,並享受安然於此的片刻時光。
配色清新柔和,讓人感受漁光島的迷人風景。
用藝術促進城市變革
疫情之下的策展,更是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團隊面臨了場勘時間的壓縮和諸多限制,亦需提出通盤防疫細項,雖然辛苦,但都市藝術工作室的同仁們都樂在其中,因為藝術有著治癒人心的力量,在這動盪世代中,我們擁有如此美麗的環境,我們依舊可以進入島內修復身心,只要看到參與者真心的笑容,或收到對於藝術節的反饋跟迴響,就是策展團隊最大的成就來源,也鼓舞了他們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
2021漁光島藝術節展會紀錄。
此外,只有得到在地居民的認同,藝術才能在社區扎根且長久發展,因此如何永續經營,更是需要關照的部分;以漁光島藝術節為例,由於策展團隊不間斷地與相關群眾進行溝通、加深合作關係,時至今日里民多已十分投入於活動中,也很願意給予協助,這對藝術節而言,具非常大的助益。
當藝術走出美術館,介入公共環境後,除了提升民眾的視覺美感外,杜姐更期望能在繁雜的現實中,為城市建造一座避風港,在遊走過程中修復身心,和自己的內心對話,找回平靜愉悅的情緒。
2017月津港燈節法國知名藝術團隊GroupeLAPS《Keyframes》。
「開創」,是杜姐創業至今的最大收穫,不侷限於傳統的策展思維,致力於帶來突破,例如由都市藝術工作室策劃的月津港燈節,則是令台灣燈會走向藝術化,且具在地特色的最佳典範,也因為月津港燈節的成功,近年來許多縣市的燈會活動也開始關注藝術性,在杜姐眼中,這就是一個良好的循環,更是她對藝術、城市的理想實踐;而時代不停轉變,她時刻提醒、鞭策自己和公司同事,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要隨時學習新觀念,才能將藝術作為敘事語言,替每個有著無限可能的街道和城市,譜出精彩藍圖。
2018曾瑋《星光》。
談及未來願景,杜姐表示推廣藝術是她一生的使命,城市藝術的盛行,加深外國藝術家前來合作或參與的意願,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即可觀賞多樣化的精彩作品;除了國內的耕耘外,她也希望能引領台灣藝術家與國際接軌,讓世界看見更多來自台灣豐沛的創作能量。
2018森岡厚次《候鳥:文化之橋》。
杜姐也鼓勵有意從事藝術策展領域的人,要多方學習,增強自己的百般武藝,在執行公共事務時,需有明確的大方向目標,才有辦法歸納出展覽細項,並做出準確判斷;策展從來都不僅止於關注展覽主軸,而是得踏實解決所有枝微末節的事宜,溝通和整合的能力也是必備條件,放開心胸廣納新知的同時,莫忘對藝術的純粹熱情。
同場加映:從漁光島走向世界舞台
漁光島藝術節的成功,開啟了台灣藝術家前往國外參展的契機。
加州長堤市非營利組織CreativeClassCollective因為漁光島而注意到都市藝術工作室,近期CreativeClassCollective於加州長堤市舉辦ArtRenzei展覽,便請都市藝術工作室引薦台灣藝術家陳萬仁的錄像作品《午夜憂鬱》,至長堤市政廳展出。
資料及圖片提供」都市藝術工作室
採訪」陳映蓁
眾所期待的「台灣設計展」即將於嘉義市盛大舉行!以「家意‧以城為家CityasHome」為主題,表現嘉義市成為台灣原鄉城市的縮影,從文化記憶、城市尺度到款待精神,處處展現屬於嘉義像「家」的記憶。
本次將呈現一座城市,三種家的概念,總共13個展館,創造18種不同家的意義,除此之外,還有23場講座及市集、66場表演,將陸續於展覽期間推出。
展期自12月24日到明年1月2日,歡迎民眾聖誕節及元旦連假前往參觀,感受嘉義市的特色風情和城市設計的魅力。
今年主視覺平面設計由2020國慶視覺統籌的新銳設計師一件設計工作室負責人曾國展操刀,動態設計由第31屆金曲獎視覺統籌之二棲設計創辦人林呈軒負責。
以城市、山林、家的意象層層敘說著嘉義市的兼容並蓄,使用大量的分割與色塊,來呈現嘉義這座城市的宜居與溫暖,每個顏色代表著不同產業與文化,也象徵嘉義市用「以城為家」的熱情,歡迎每位前來的客人。
展覽展現3種「家」的概念:「一座像家的城市ScaleofHome」,讓旅客到嘉義的那一刻起就開始進入如同穿梭回家一般溫馨,又充滿阿里山變遷的百年人文城市時光迴廊;「嘉義款待精神SpiritofHome」,展現出嘉義市生活產業與理想生活的樣貌,傳遞自然共生永續生活;以及「屬於嘉/家的記憶MemoryofHome」,藉由嘉義市當地特色建築如嘉義製材所、嘉義市立博物館、嘉邑城隍廟、九華山地藏庵等,勾起民眾對嘉義市的歷史文化記憶,並導入永續循環設計精神,透過現代性的展演方式來讓旅客在嘉義旅遊體驗中創造個人美好的歷史與體驗。
設計導入城市
台灣設計展近年總能帶領出一個城市的設計思維與背後的設計治理。
本次打開「嘉義文創園區」、連結「嘉義製材所園區」、重新定義「嘉義舊監獄與其宿舍群」以及進入記憶的「舊桃城區」。
城市入口處的「++設計學校」,訴說設計思考在城市中無所不在;「BACKTOTHEFUTURE嘉義火車站微改造・重現1933」為嘉義火車站微改造的主題,透過減法設計重現1933嘉義火車站的風貌。
嘉義文創園區為主要展區,「Re:嘉義」介紹嘉義設計與台灣生活觀的連結;嘉義美術館以「現域」水文劃出對未來生活的想像;嘉義市舊城區以城隍廟及九華山地藏庵為中心開放,「城美館」將桃城中的兩座廟宇化身宮廟工藝美術館;嘉義地方創生代表「台灣田野學校」反轉嘉義舊監獄成為「舊監青年旅店」。
整個「桃城」在設計展期間成為一座城市設計場。
「RE:嘉義您有一則來自嘉義的新訊息」/禾重建築設計、++工作室/嘉義文創園區B、C棟
展現林業與鐵道百年情懷
嘉義市向來也以鐵道與林業聞名,今年嘉義製材所園區齊開放,有訴說林業從一棵樹到木材的多元應用「ONEWOOD」故事的同心圓設計;「森林之嘉」細數現代木構造建築之美;也有「構竹林鐵」表現新銳建築師們對於竹構造的精進跟實驗。
而嘉義市身為前往阿里山的起點,在這次設計展中由「百年鳴森」的阿里山林鐵出發,循林業鐵道一路向山,體會文化遺產的價值,帶出一座由築點設計策劃的「記憶・阿里山」。
林業與鐵道畫出嘉義市的時間空間尺度,在今年「家意‧以城為家CityasHome」中享受被阿里山眷顧的嘉義市。
森林之嘉:現代木造建築特展/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嘉義市立博物館
本次設計展集結9位策展顧問、超過20組策展團隊,其中有12人皆為嘉義在地鄉親或因熱愛嘉義而移居嘉義,期待從在地人的視角出發,挖掘大家聞所未聞的嘉義秘境。
本次展覽首次導入阿里山小火車、電動巴士作為展覽動線的交通接駁工具,歡迎大家安排12月聖誕節及元旦假期參觀展覽,親自體驗尋幽攬勝的遊城探秘。
展覽資訊
2021台灣設計展「家意‧以城為家CityasHome」
日期」2021年12月24日至2022年1月2日
地點」嘉義文創園區、嘉義願景館、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義製材所、嘉義市立博物館、嘉義舊監獄及舊城區
詳細展覽訊息歡迎關注「2021台灣設計展」官方網站及社群。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展、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林慧慈
Berluti推出全新家居與辦公系列,以一系列的精緻小物,滿足講究日常細節與質感的人士。
此系列傳承了Berluti的皮革精造、繽紛手染等DNA,在手工技藝與細節上十分重視。
色彩繽紛的Venezia皮革是 Berluti的獨特標誌,此系列的調色靈感取自於印度北部城市昌迪加爾的建築、當地景觀與叢林色彩,將平約爾花園綠、山藍色、枇杷橙、烏托邦藍和蘇科納日落紫等美麗色調都化為家居小物,每種色調採用獨特的Patina古法染色技藝精造而成,層次豐富且別具韻味。
另一特色是新系列也運用了千金榆木、白色卡拉拉大理石等材質,這兩種材質均與 Berluti的製鞋與皮革渲染工序有著有緊密關係,除了彰顯此系列的故事底蘊,更為這些精緻小物增添一抹自然韻味。
千金榆木是一種密度極高、紋理細膩的木材,常用於Berluti定製鞋楦的製作。
具有堅固耐磨的特性,很少應用在小型木製品,而是作為珍貴邊材用於需要特別加固的地方,此次運用於家居小物,更增添其獨特性。
皮革枇杷橙色小型相框
相框框架採用千金榆木並以燕尾榫卯拼接,支架則選用大理石材質,以磁性鎖扣系統方便更替照片。
皮革焦糖棕色置筆盤
採用整塊榆木雕琢而成,提供 Berluti最具標誌性的焦糖棕色可供選擇。
皮革烏托邦藍色置物盒
榆木置物盒秉持Berluti對色彩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為Venezia皮革賦予活力明亮的色調。
皮革鑲邊大理石紙鎮
白色卡拉拉大理石,也被稱作比安科卡拉拉大理石,擁有柔和的灰色紋理,常在品牌的Patina古法染色過程中用於冷卻皮革,此一材質在新系列中化為精緻的文鎮。
皮革鑲邊大理石書擋
比安科卡拉拉大理石製成了書擋,由整塊大理石雕琢而成。
皮革焦糖棕色中型托盤
Venezia皮革具有柔軟且耐用的特性,是Berluti的經典元素之一,在新系列運用於托盤上。
Venezia皮革日落紫色滑鼠墊
Venezia 皮革滑鼠墊有獨特的蘇科納日落紫色可供選擇,在辦公同時也同時享受的視覺與觸覺的精緻。
圖片提供與版權」Berluti
編輯」Sumile
FENDI邀請非洲波劄那的家具與家飾品牌Mabeo,運用該品牌對於專業工藝持續鑽研的態度與精神,一同合作開發產品「Kompa」家具系列,於2021年的邁阿密設計展發表。
Mabeo由設計師PeterMabeo於1997年在非洲波劄那的嘉柏隆創立,熱衷從多元視角表達工藝藝術,工作室的核心精神是尊重非洲文化美學,透過設計作品傳播非洲工匠作品與其承載內涵,作品具有外型簡約、理念純粹、天然用材、工匠技藝與手作精神。
此次與FENDI合作,Mabeo跋涉各地廣邀各界藝術家參與,除了請益波劄那各地的工匠,亦結合當地多種工藝技術,創作出樸拙卻生命力飽滿的特色傢俱,並將此系列命名為「Kompa」,此名源自於Mabeo最資深且最高齡的工匠之名,意寓著圓滿之意。
正如非洲大地孕育的多元文化,此系列傢俱運用相互淵源卻又彼此殊異的手法製作而成,除了部分作品是由單一工匠負責製作,大多數作品邀請了不同工匠集思廣義,結合各種技術合作而成。
Lomo凳子
Lomo凳子是一件三合一多功能作品,可以當成兩個儲物容器或是兩張凳子,拼接在一起時,便變成一張邊桌。
Lomo凳融合兩種材料,由波劄那掌握古老制陶方法的工匠與專業木工一同製作。
波劄那沙漠地區的藝術家負責繪製Lomo凳子的內側表面。
Efo凳
Efo凳使用黏土和PangaPanga木材兩種材料,對FENDI的雙F圖案進行即興創作,在材料、技術與工藝流程之間創造出平衡。
模組化的木頭和黏土雕塑彼此緊密結合,又保有兩者明顯的獨立性。
Maduo椅
Maduo椅靈感來自FENDI的O'Lock珠寶作品。
工匠們以幾何形狀及連接方式,尊重原作品的基本配置,以精湛技巧設計出實用的椅子結構,突顯出高超的工藝技能。
Chichira櫥櫃
Chichira櫥櫃像雲朵一般的造型,籃編質感的面材是櫥櫃的一大特色,內含抽屜。
Foro椅
採用黏土和PangaPanga木料製作,具有全手作的曲線美感,以及令人放鬆乘坐角度。
Gabi-Gabi雕塑
Gabi-Gabi雕塑由手工敲製鍍鋅金屬板製成,附有木製抽屜,是「Kompa」系列裡體積最大的作品。
Gabinyana檯燈
Gabinyana檯燈獨特形狀源自Gabi-Gabi,是縮小版的特色雕塑,並且內含一盞燈。
Shiya座椅
Shiya座椅運用工業熱塑法,由手工合板和硬木製成。
Peekaboo包
Mabeo對FENDI經典包款Peekaboo進行詮釋,邀請居住在沙漠地區的工匠,使用傳統的鞣制、處理和縫合方法,以及金屬鑄造和手工雕刻木料的零件,來製作Peekaboo包,突顯出工匠們的取材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圖片提供與版權」FENDI, MabeoStudio
編輯」Sumile
近日走進大安森林公園,目光肯定會受到一處巨大的竹編花圃吸引,花朵生意盎然且皆姿態各異,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恣意盛開,如同真實的花朵。
這座比人還高的花圃藝術裝置是藝術家林靖格應全聯基金會之邀,為「2021謝謝感恩節」公益嘉年華於大安森林公園打造的作品「垂首的謝籃」,傳達全聯「做好事」的精神,180株大型花卉組以垂首姿態、花苞謝籃面貌向醫護、警消代表致敬。
林靖格與團隊耗費5個月的精力與心血,嘗試以竹編形塑花卉各種型體與結構組合,一步步探索學習,使用超過6萬片竹篾製作,完成這幅不可思議的絕美風景。
作品即日起於大安森林公園廣場展出至 12月26日,每日晚間5點至10點更會點亮照明,展現白日與夜間截然不同的面貌,台北的民眾可以把握機會親身體驗被巨大花卉圍繞的情境,作品隨後將移至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與更多朋友相見。
連結傳統與現代常民生活
「垂首的謝籃」以花卉作為創作靈感,林靖格說明過去傳統謝籃大多為竹編製成,承載人們的感謝誠意,並會擺放具有祝福意義的花卉於花籃中,是常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於是他轉化花卉謝籃的形象到這次作品中。
竭力找到今昔的連結,他也進一步表示,「現代生活不太容易看到竹子對於生活的應用,我期望自己能補上現今缺失的部分,讓人們可以再次感受竹子的魅力。
」
180株花籃背後的創作艱辛
許多已經看過作品的觀眾,往往讚嘆此次裝置藝術數量之豐,蔚為撼動人心,也相當好奇作品的打造過程應該頗為挑戰?林靖格回應自己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案子,過程中若出現難題,更是他在創作時最喜歡的環節,「我擅長解決問題,同時這能使我與其他藝術家做出差異性。
因為這次竹編作品與以往傳統竹編製作相距甚遠,在製作物件流程時較難產生共識,以及我們製作的數量非常的龐大,工作時程也長,所以我們起初找不到有竹工藝技能的朋友前來協助,花卉的製作人員是我們花心力與時間慢慢培養出來,這一切真的不容易。
」
此次作品需放在戶外環境7個月,颳風下雨或是人為因素都是考驗,於是林靖格想出多項方案,在創作竹片編織時,以大量簍空做為呈現,一方面能產生交疊、穿透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也能防止雨水的積累,由於沒有完整的面,能減少風阻的可能,間接減輕金屬桿的承重,更因為使用薄竹片,相對於厚竹板易透風不易發霉,也有做足防水漆。
最終希望當人們親眼觀賞作品時,都能完整感受花朵綻放自身潛能與生命力。
藝術家介紹
林靖格
受工業製造與工藝製作跨領域薰陶,創作展現獨有的人文氣息與實驗思維,尤其致力於工藝設計和藝術創作。
透過材質物性理解與工藝技法演進,展現每項媒材應有的價值,藉以實踐生活的當代工藝。
林靖格期許自己,透過設計發掘傳統工藝的新元素,體現在地文化意涵,讓台灣成為華人圈的文化地標。
「垂首的謝籃」
日期」即日起至2021年12月26日
地點」大安森林公園
日期」2022年1月22日至6月22日
地點」宜蘭傳藝園區
資料與圖片提供」格子設計
編輯」林慧慈
特殊訂製款,是傳達品牌價值的利器,將無形價值提萃至稀有收藏的位置,它巧妙的與品牌故事、歷史連結,獲得的青睞與收藏則是忠實擁護者對品牌的真實肯定。
愛馬仕自1837年來開始製作訂製馬具,為了滿足層峰客戶的各式需求,達到合宜舒心的使用享受,累積下品牌製作特殊物件的豐實經驗,圓滿落實客戶想望。
每當進行訂製專案,品牌即以量身打造的方式,邀集工坊中的設計師、工匠與工程師們集思廣益、彼此合作,確保成品並俱頂級選材與最佳設計,擁有工藝、科技內涵。
隨著當代生活日益精緻,而今特殊訂製品也不再侷限於手袋、旅行箱、服飾配件,更全面的融入生活之中。
自行車
設計靈感源自簡潔外型的日本車款。
外觀呈現淺色木框與簡潔線條,材質選用白蠟木和小公牛皮,寬直徑輪胎與可調整座椅的高度和內置車燈,讓不同體型的使用能享受騎乘時的舒適感。
自行車配備側邊印有HERMÈS字樣的座椅,輪胎,驅動器和車把處有五種不同的顏色可供選擇。
除了可選擇安裝前後置物籃,也提供電動車款。
LoveCabin篷車
別致的迷你旅行篷車可鉤在自行車後,延伸出客艙空間,適用於戶外活動。
採用自然而堅固的材質,由白蠟木和鋁組成的框架、以Idro小牛皮縫製提把,篷車表面採用Bivouac(防撕裂)帆布,具有防水與耐用特質,是愛馬仕推出的新型態再生紡織材質。
篷車在騎乘行進時可收折起來鉤在車後,抵達目的地即展開,放置在穩定器上,變成寬闊長椅或是攤平成為舒適的雙人床。
可攜式揚聲器
愛馬仕與法國音響大廠合作設計的揚聲器是由兩個元素組成:主機座和攜帶式揚聲器,可單獨使用,或與沉浸式環繞聲效串聯配對使用。
此創新裝置音質一流且輕巧便攜,並以頂級小公牛皮與品牌工藝打造,包含皮革外箱、手工縫線、拋光手把和飾有「H立方體」穿孔圖案的攜帶式揚聲器。
保溫瓶
與愛馬仕旗下的銀器精品Puiforcat攜手打造的保溫瓶,採用拋光純銀材質,以小公牛皮皮革飾帶環繞瓶身並固定於刻紋瓶蓋。
底部加上壓印HermèsParis標誌的皮革,確保瓶身穩定佇立於任何平面。
圖片提供與版權」愛馬仕Hermes
編輯」Sumile
本期《室內》延燒博物館當代化主題,介紹的建築設計案是荷蘭鹿特丹博伊曼斯.範.伯寧恩博物館公共典藏庫DepotBoijmansVanBeuningen。
於2021年11月5日由國王剪綵開幕,次日正式啓用,是世界上首創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庫房。
典藏庫由來自鹿特丹的MVRDV建築事務所設計,讀者們對MVRDV一定早已耳熟能詳,《室內》267、268期的鹿特丹市集住宅MarkthalRotterdam、譽爲「中國最美圖書館」的中國天津濱海圖書館和台灣台南河樂廣場親水公共空間,都是近年來的代表作。
典藏庫樓高39.5公尺,直徑底部40公尺,頂部60公尺。
左邊是建築設計博物館,右邊是博物館公園,後方有裸磚高塔的建築是博伊曼斯.範.伯寧恩博物館。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喜愛荷蘭當代建築的讀者們對鹿特丹博物館公園Museumpark一定也不陌生,許多文化機構坐落其中,包括由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酷大師執筆的Kunsthal鹿特丹美術館、HetNieuweInstituut建築設計博物館、Chabot藝術博物館、鹿特丹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現代建築經典Sonneveld公館等。
典藏庫開幕前,就已是城市新地標,是大眾與媒體關切的話題,也是市民們熱愛的去處。
建築立面的虛實在陰天和夜晚尤其清楚。
大面積哈哈鏡立面中,其實只有少數是透明窗戶。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項目簡介
業主」博伊曼斯.範.伯寧恩博物館鹿特丹市政廳和慈善基金會StichtingDeVerreBergern共同合作
總建築師」MVRDV建築事務所聯合創辦人WinyMaas設計
總建築面積」15,541平方公尺承包商」BAMBouwenTechniek
結構」IMdRaadgevendIngenieurs裝置」RHDHV
立面諮詢」ABT
景觀設計師」MTDLandschaparchitecten
餐廳設計師」Concr
博物館的龐大藏品
來到創建於1849年的博伊曼斯.範.伯寧恩博物館MuseumBoijmansVanBeuningen,猶如享受豐盛的藝術盛宴。
弧形地標建築引人注目,同時與城市肌理融會成一體,從這個角度來看,反射出鄰近原館的面貌。
後方是於《室內》306期介紹的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從中世紀到當代,從荷蘭到國際,從倫勃朗到梵高,從莫内到達利,藝術收藏在過去170年內,已累積高達151,000件!其中包括69,700件印刷品、19,400張素描、1,400張經典大師作品、500張荷蘭大師作品、380件古代雕塑品、7,000件玻璃藝品、1,200件家具、3,000套蕾絲和扇類藝品、23,800件陶瓷品、2,000件古代東方陶瓷、12,500件現代藝術、3,900件三維藝術、1,200件攝影作品和50,000件應用藝術品,其他種類包括電影、前工業設計、設計類作品、當代藝術裝置和雕塑,價值超過80億歐元。
弧形反光鏡面產生哈哈鏡效果與周邊環境產生有趣的對話。
圖中是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設計的博物館公園。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龐大的藏品好似跨越中世紀至當代的時空之旅,其多元化和在藝術史上崇高的地位都是舉世推崇。
但堆積如山的藏品,應如何高效率、高安全性地儲藏?博物館如何順利轉型成為符合21世紀需求、並面向未來的高功能公共設施?老建築如何改造?新建築與原建築的關係如何?這些都是目前許多博物館面對的課題。
多年來,原館建築一直受到建築老舊的困擾,洪水風險、技術設施陳舊、消防安全措施不足以及石棉危害等問題都無法得到全面解決,因此,博物館啓動修繕與翻新工程,於2019年暫時關閉,委任Mecanoo建築事務所擔任改造工程總建築師,預計於2028年重新開放。
15萬件藏品原儲藏在地下倉庫,但在近年內已逐步移駕至館外的5個庫房中,但這絕非長久之計。
底層的卡車卸貨區。
攝影:AadHoogendoorn
在鹿特丹市政廳和慈善基金會StichtingDeVerreBergern的財力支持下,館方決定在原館附近另建新庫房,新庫房應該以什麽樣的姿態面對未來?如何藉由建設新館的機會擴大原館的文化與城市效益?珍貴的典藏是否繼續採取不見天日的封閉式儲藏?還是用全新的建築空間與管理方式讓典藏品走向大眾?博物館決意創辦世界首例的開放式公共典藏庫,民眾不但能一窺博物館的幕後工作,同時能親身接近所有藏品。
玻璃碗公
從2017年典藏庫施工開始,這座外形獨特的巨大混凝土結構就是博物館區的熱門話題。
從高層的展覽館空間眺望城市美景。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由於占地面積有限,建築形體必須向上凸展,才能確保容納所有空間,也因此產生獨特的碗裝形體,典藏庫樓高39.5公尺,直徑底部40公尺,頂部60公尺。
今年11月初,令人期待已久的典藏庫終於正式向大眾開放,來到這裡,驚喜地發現堅實粗糙的混凝土大碗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晶瑩的玻璃大碗;鏡面外牆由1,664塊玻璃拼貼而成,面積高達6,609平方公尺。
這個玻璃碗公沒有背面,從各個角度都反射出環境之美,弧形的反光鏡面產生哈哈鏡效果,與周邊的公園和城市天際線建立全新的關係。
新地標建築引人注目之餘,消融在周圍的環境中,也與周邊環境產生友好的對話,隨著荷蘭多變的氣候,每天呈現出不同的面貌,而每位訪客都是立面風景的一部分。
玻璃碗公從各個角度都反映出環境之美。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展品體驗
典藏庫劃時代的成就在於完全縮短藝術與觀眾的距離。
一般而言,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因場地空間的限制,只能展示6%到10%的藏品,其餘藏品則深鎖於儲藏庫,典藏庫打破舊習,將儲藏空間展現於世。
訪客們可以由暢遊博物館的幕後世界,欣賞4個專業文物修繕工作室中的藝術品維護和修復過程,觀察藝術品的運輸和包裝過程,或是參加控制人數和時間的參觀團,在恆溫控制的空間內近距離遊覽。
油畫以懸掛式高效率儲藏於半圓形的大型庫房。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這是如何辦到的?151,000多件藝術品,按照材質分成金屬、塑料、有機/無機、黑白和彩色攝影作品等類別,分佈在5個不同的氣候區域和14個儲藏區內,因此,藝術品存放方式取決於材質所需要的氣候環境和藝品尺寸,並非一般呈現於大眾的風格流派或時間順序。
這種功能性組合產生出非常新奇的藝術體驗!古典藝術與當代設計並列,新與舊之間產生新的對話與連結,有的藝術品高效地封閉儲存著,訪客可隨時申請觀賞;電影與短片也可在放映室裡觀看。
大型藏品庫房。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垂直功能分佈
進入典藏庫,發現入口大廳一反博物館的高貴迎賓風格,而以庫房本色的工業性和實用性為主導,以混凝土為基本建材,配合金屬、鋁合金、玻璃等反光材質。
由藝術家JohnKörmeling設計的粉紅色和白色相間的線性燈光藝術與建築本身的倉庫性格得到適當的調和,為服務台、衣帽間、儲藏櫃和紀念品小舖染上近人的色彩。
訪客可選擇搭乘電梯,直達頂樓餐廳和屋頂森林露台,一邊享受美食、一邊飽覽城市全景;或是進入中庭,登上交錯跨越的樓梯,慢慢往上移動,細細品味1至6層的藝術藏品。
大型有機和綜合材質藏品庫房。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藝術藏品與觀眾零距離,是典藏庫劃時代的成就!攝影:IrisvandenBroeke
中庭好似皮拉內西的迷思空間,5座大型玻璃梯縱橫交錯,放眼望去,垂直的、水平的,每個視角都是藝術品;有的陳列在13個大型玻璃櫃中,有的掛在電梯玻璃牆上,玻璃櫃由藝術家MariekevanDiemen設計。
中庭也令人聯想到百貨公司的跨層中庭,《室内》332期介紹的格羅寧根論壇ForumGroningen也採用這種建築類型。
中庭兩長端佈置垂直動線,朝原館和入口大廳的是直達6樓的公眾電梯,另一端則是藏品專用電梯。
內部一反外型的圓弧流線而以方正直線為主導,典藏庫的重頭功能:庫房、文物修繕室、多功能服務廳和展示廳等分佈於各層。
中庭示意圖。
13個不同形狀尺寸的藏品展示櫃分佈於各層。
版權:MVRDV
開放時間是週二至週六11點至晚上6點。
除了庫房功能,典藏庫兼具商業功能,1,600平方公尺的儲存空間可出租,提供私人收藏家、企業收藏家和其他博物館租用。
屋頂餐廳也可外租舉辦活動,營業時間較長,是週二至週日11點至深夜。
下午5點至深夜期間,顧客可乘坐直達電梯,無需購票直接進入6樓和屋頂露台,35公尺高的屋頂花園種植綠草、75顆多莖樺樹和20顆松樹,不但是城市上升公園,促進生物多樣化,提供訪客遮蔭避涼,並有助吸收天水保持水分,減少城市熱島效益。
中庭內5座交叉橫跨的樓梯,好似皮拉內西的迷思空間。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登上交錯跨越的樓梯,每一步都是前所未有的奇妙體驗。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Depot公共典藏庫建成後,為博伊曼斯.範.伯寧恩博物館的珍貴收藏提供安身之處和未來願景。
原本封閉的庫房,在館方、市政府、慈善機構和建築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史無前例地以開放透明的設計,將藝術至寶的修繕與儲存毫無保留地呈現在大眾面前。
中庭設計以透明反射閃光為主導,與玻璃哈哈鏡立面相互呼應,與庫房混凝土牆面產生對比。
攝影:IrisvandenBroeke
中庭內佈置大型玻璃櫃,每個視角都是藝術品。
攝影:IrisvandenBroeke
在這裡,我首次親眼目睹博物館的幕後工作,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藝術品如何在充滿愛護與關切的保存與修復過程中延續永生。
穿梭在偉大的藝術作品之間,近距離欣賞大量藏品,更是令人感動的體驗!MuseumBoijmansVanBeuningen本就與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和Mauritshuis海牙毛里茨之家博物館並稱為荷蘭三大美術館,如今典藏庫豐富的功能不但為博物館如虎添翼,更讓荷蘭博物館整體成就登峰造極。
典藏庫作為開放式藝術庫房的先鋒表率,想必在近期内就會有許多國際藝術機構效法跟進。
屋頂餐廳以十字形佈置在屋頂花園中央。
立面延續玻璃碗公的透明反射概念。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再次想到那句建築人反覆鞭策自我的老話:「建築能做什麽?」,典藏庫以無出其右的建築類型為建築進程史展開新的一頁,為普羅大眾的藝術教育更上一層樓。
不但是價值高達億萬歐元的藝術堡壘,更是城市新座標,繼方塊屋、鉛筆屋、天鵝大橋、馬蹄鐵市集住宅,為百花齊放的建築之城鹿特丹又添一筆佳作,為原已熱鬧吸睛的天際線美上加美。
餐廳室內設計部分延續立面的閃亮反光,加上建材本色為主導。
大面積透明落地窗,將戶外花園美景引入室內。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思緒回到眼前秋盡冬來的時節,戶外雖已寒冷,但典藏庫門口和博物館公園的遊客人潮盛況空前,拍照留念的、約會聊天的、休憩閒坐的、賞景曬太陽的、遛狗逗娃的,還有年輕人溜滑板滑輪的,每個人各得其所、自由玩耍,如此開放、自由、安全的實體與思想環境,就是人民最大的財富!
屋頂花園的植被吸收雨水,幫助降低城市熱島效益,也是永續性的實現之一。
攝影:OssipvanDuivenbode
分層概念圖。
1樓:公眾入口大廳和接待區、卡車卸貨區、藏品專用電梯、包裝室、藝品檢疫區、轉運室、環境調適區。
2樓:普通尺寸有機和綜合材質藏品庫房、大型尺寸有機和綜合材質藏品庫房、無機材質藏品庫房。
3樓:木製、金屬、玻璃、陶瓷材質修繕工作室、油畫修繕工作室、紙類修繕工作室、攝影與織物修繕工作室、油畫庫房、影像放映室、教育空間。
4樓:3座私人收藏家庫房、塑膠類藏品庫房、金屬類藏品庫房、印刷品和圖紙類庫房、藏品研究室、印刷品和圖紙類研究室、中型展覽館。
5樓:3座私人收藏家庫房、大型有機和綜合材質藏品庫房、超大型綜合材質藏品庫房、中型展覽館。
6樓:彩色攝影藏品庫房、黑白攝影藏品庫房、懸掛式藏品庫房、慈善基金會庫房和大型展覽館。
7樓:餐廳、活動空間、屋頂花園。
版權:MVRDV
圖片提供和版權」MVRDV建築規劃事務所、MuseumBoijmansVanBeuningen
撰文」朱瑄文Shiuan-WenChu
VersaceHome全新家具及家居系列,由DonatellaVersace與著名設計建築師RobertoPalomba及LudovicaSerafini攜手打造。
在此項計劃中,兩位建築大師大膽改造Versace的風格元素,是將時尚、奢華與生活完美融合,立體化Versace的美學世界。
新系列著重以俐落線條,將Versace的經典元素融入其中,自品牌歷史、時裝展、經典設計及視覺元素的深入探索,並加入活潑的色彩運用,以獨特視野重新詮釋。
新系列也將品牌的LaGreca圖案從時裝轉化為家具的緹花布料,再塑Versace的經典希臘迴紋圖紋。
兩位設計師顛覆傳統,將古典藝術、神話故事、不拘一格的裝飾、幾何線條與意大利經典魅力共冶一爐,透過豐富的家具、家飾立體展現品牌個性,為家居構築特色風景,讓品牌追隨者盡情徜徉於Versace的美學世界。
Stiletto系列家具
SignatureL型沙發
Aeternitas雙人圓床
Venus扶手椅
圖片提供與版權」Versace
編輯」Sumile
在數位科技當道的當今,Gucci擁抱富有溫度的傳統文具、遊具,推出的Lifestyle系列。
多種文具商品秉承品牌一貫的精緻、創意與藝術感,並結合環保用料,領人重溫兒時記憶裡的溫暖觸感,花色豐富的精緻文具、遊具除了可作為個人的收藏用物,也是相當適宜作為精選小禮。
筆記本
封面採用Gucci頂級帆布打造,或採用GucciDemetra™*材質。
100%非動物原料,高達77%的材質來自可再生和環保資源。
Demetra使用與鞣製相同的技巧與製程,筆記本和便條紙的紙張採用FSC認證的純纖維紙,筆記本封面有多種別致圖樣,像是幾何圖形、花卉設計或迪士尼角色並延伸至內頁裡,內頁邊緣色彩與裝訂線、書籤緞帶相應,每本筆記本都有GG浮水印,內側燙金品牌商標,是辨識度極高的文具用物。
六角形便條紙
採用GGSupreme帆布或Demetra™製作,內頁為FSC認證純纖維紙。
封面和內頁皆有Gucci圖樣。
內頁邊緣有藍色、紅色、綠色或金色。
Gucci信封卡片組
內含20個信封和20張卡片,張張都有Gucci印花,是手寫書信愛好者的用物。
文具套裝
內含一本筆記本、20個信封和20張卡片的文具組。
原子筆
品牌研發出全新筆具,筆身採「黃金比例」設計,筆蓋和筆管的長度比符合黃金比例。
可補充筆芯的原子筆筆身採用含鉛量低的黃銅打造,採用不含鎳電鍍鍍鈀或鍍金,另外搭配Demetra™打造的外盒。
現在也可選購各式花紋的筆袋搭配。
鉛筆盒
盛裝色鉛筆的拉鍊包,搭配皮革鑲邊,精緻小巧。
雪松木彩色鉛筆
包含40支六邊形Carand’Ache雪松木彩色鉛筆,每一支筆都用手工燙上品牌標誌和星星圖案,色鉛筆具有木紋紋理與散發清香,每枝都是獨一無二。
素描鉛筆
六支裝的素描鉛筆有橢圓形和長方形兩款手工打造的鉛筆盒可選擇,筆盒均採用FSC認證的純纖維紙打造。
素描鉛筆和鉛筆盒都印有Gucci設計圖樣。
圓形紙鎮
由義大利玻璃工匠手工打造的玻璃圓頂紙鎮,底部則採用Demetra™材質,擁有Gucci經典裝飾圖樣搭配燙印的品牌標誌。
卡牌組
有經典的Gucci風格,單卡牌或雙卡牌盒皆採用GGSupreme帆布製作,收納外盒與卡牌背面都有精緻圖案。
卡牌製造廠商為義大利Modiano,這間享譽盛名的公司,由SaulDavidModiano於1868年在第里雅斯特(Trieste)成立,具有悠久歷史。
手工骰子組
在義大利以傳統手工製造,採用生物樹脂打造,樹脂中混入多種顏色創造大理石般的效果,每顆骰子都是獨一無二。
骰子每一面都用數位印刷印上星星(取代一般常見的圓點)和GG裝飾圖案。
一組五粒裝的骰子盒裹上GGSupreme帆布或Demetra™,Demetra™材質有全黑版,和紅色或黃色GeometricG印花版本可選擇。
遊具公事包收納組
裝有撲克牌組或雙陸棋的公事包,設計靈感來自佛羅倫斯GucciArchive中陳列的70年代公事包造型。
套組包含生物樹脂打造的籌碼,每片籌碼都以手工染上大理石色彩,片片獨一無二。
公事包可選擇有亮眼GeometricG印花的款式,或以GGSupreme帆布打造,搭配棕色皮革提把和鑲邊的款式。
絲緞摺扇
有趣又實用的隨身小物,採用原木與絲緞製作。
扇面印上經典的Gucci印花,外盒亦點綴相同圖樣。
圖片提供與版權」Gucci
編輯」Sumile
羅馬競技場考古公園與FENDI日前正式宣布,費時十五個月的修復計劃,正式完成。
羅馬競技場考古公園是古羅馬最大的建築,除了尺度體積,建築設計的獨創性也是重要看點,它擁有希臘建築的比例和空間感,與羅馬城市規劃及建築技術相結合,具備恢弘布局。
在長方形的建築物中,矗立著逾兩百根灰色花崗岩與Proconnesio大理石柱,分隔出兩座互望的朝拜空間:一處獻給創造自然的維納斯女神Felix,祂也是Aeneas之母、Augustus與皇室的祖先,朝向競技場;另一處供奉羅馬女神Eterna,祂是羅馬城及帝國領土的神聖化身,正對著國會大廈。
1925年,Edoardo與AdeleFendi在羅馬成立FENDI精品品牌以來,FENDI與藝術及文化領域之間便持續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懷抱創新、傳統、技藝、創意與義大利文化等核心精神,品牌對義大利藝術和文化堅定支持,尤其對於羅馬城的熱愛,讓FENDI積極贊助各項古蹟修復計畫,包括2013年修復特雷維噴泉(已於2015年完工)及修復「四神噴泉」雕塑的FENDIforFountains計畫,還有正進行中的修復delGianicolo、delMosè、delNinfeodelPincio及delPeschiera等四處噴泉。
此次支持維納斯和羅馬神廟修復強化工程,FENDI投入了250萬歐元,整個修復工程於2020年9月展開,2021年7月結束,之後又投入60多名專業人員補強該地區的無障礙設施。
儘管新冠疫情提升了施工難度,PArCo與FENDI依舊攜手完成各項工作目標。
這項工程修復了兩處朝拜空間,包括建築的屋頂、皮層、地面與裝飾元素。
修復計劃也重現了古羅馬建築的恢宏壯麗與昔日光輝,所有裝飾細節豐富而講究,像是灰泥中加入金箔、斑岩柱和色彩繽紛的大理石地板,讓建築物更加醒目輝煌:像是紫紅色的斑岩及角礫岩pavonazzetto大理石,與有著燦爛綠色的cipollino和gialloantico大理石在形成鮮明對比,令建築除了恢宏尺度,更內含著令人驚豔的細節;而牆壁上覆有大理石板,壁龕中擺放著大理石雕像,而石窟中的巨大坐姿神像則是顯得格外突出。
此外,修復作業也加入照明工程,以助於重建及重新融合古蹟的形象,為羅馬競技場考古公園帶來新氣象。
照明計劃在建築表面上交替出現冷暖色調,突顯出古蹟紋理,也運用別致的光影手法,烘托出壯觀的神祇朝拜空間、地板的設計、天花板上的花格鑲板、斑岩柱以及每一處壁龕。
修復計劃的另項用意,是希望將古蹟開放予公眾,因此在神廟北側設置了兩具小型電梯,除了加入了完整的無障礙設施規劃,也巧妙迴避影響外觀。
為了慶祝這座羅馬帝國最具代表性的古蹟之一回歸世人眼前,品牌還特別製作了一本專書《IlTempiodiVenereeRoma》(Electa,2021年),其中收錄了StefanoCastellani所拍攝的修復過程珍貴畫面。
獻給維納斯和羅馬神廟的《IlTempiodiVenereeRoma》攝影書,以英語與義大利語編撰,封面採用未經加工的帆布,配以青銅色的壓膜圖案,切合這座古蹟的基本色彩。
專書內容除了典藏照片資料及修復工程各階段前後對比的珍貴紀錄,還有2019年7月在維納斯女神朝拜空間內舉行的FENDI高訂大秀照片,讓人一覽這處古蹟的輝煌壯麗。
圖片提供與版權」FENDI
編輯」Sumile
2021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從今年6月開始徵件,在歷經1個多月的評選與討論後,於12月17日舉行線上頒獎典禮、公佈獲獎名單,表揚和鼓勵傑出的室內設計作品以及設計師。
於1991年創立的香港室內設計協會(HKIDA)已走過30年的歲月,其主辦的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也在今年邁入第29屆。
獎項旨在表揚傑出的室內設計作品和設計師,同時希望提高業界的專業水準和操守,自舉辦以來就備受認可,不僅是許多年輕設計師以及頂尖室內設計品牌的指標,更已成為著名的室內設計大獎之一。
本屆設立12個不同類別的獎項,包括用餐空間、酒店空間、設施及展覽空間、公共機構空間、休閒及娛樂空間、居住空間、小型居住空間、樣板空間、購物空間、小型工作空間、工作空間及學生作品。
評審團集結國內外的室內設計大師,包括MsAlisonChi,tonychistudio;ErikNissenJohansen,GlobalAward-WinningHospitalityDesignStudioStylt;GwenaelNicolas,Curiosity;IDrLaiSiewHong,BluWaterStudio;MasanobuTakeishi,ICE(IlluminationCityofEnvironment)Ltd;RobertThiemann,Frame;Dr.SuzieAttiwill,SchoolofArchitectureandUrbanDesign,RMITUniversity,並分別以原創性、功能性、空間計劃性以及美觀性四大面向作為評選標準。
今年一共收到600多件的投稿作品,包括來自香港、中國、台灣、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等地區,最後從63件入圍作品中選出11件金獎作品。
因應新冠疫情,此次仍採用線上形式舉行頒獎典禮,用獨特的形式聚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與設計作品。
作為指標性的室內設計大獎,協會表示,今後依然會秉持著目標、繼續不懈地推動室內設計的流行發展與趨勢。
(得獎名單請參考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網站:https://www.apida.hk/)
用餐空間金獎
福州金域時代體驗中心/峻佳設計
由白色金屬網格搭建的造型裝置,以建築語彙搭建了一個獨立的主題式夢幻空間。
流動婉轉的造型如迎風飄揚的絲帶,漸變玻璃進一步強化了空間的夢幻感,並形成對空間視覺上的拓展,搭配主題藝術綠植,城市中一處超現實主義白色花園就此誕生。
水磨石、金屬等材質與柔和且不失醒目的線性燈光設計,雕刻出最美的空間型態。
酒店空間金獎
深圳伯克利酒店/深圳市埂上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深圳伯克利酒店雖是商務酒店,但設計師利用「城市度假」的概念,透過形狀、材料和燈光的運用,將度假和商業融合。
一連串的開窗形成了一個安靜的拱廊,簡單的材料提供原始的放鬆,而拱形門口柔化了光線並連接牆壁和地面紋理,設計師將不同的空間佈置和組合,藉由藝術品展示、空間連接和簡單的裝飾進行探索。
設施及展覽空間金獎
福州茶館/如恩設計研究室
如恩設計用福州的歷史文化作為畫筆,將這座茶館描畫成了一件城市文物。
茶館內的古代木結構是一棟清朝古宅、典型的徽派建築,其上充斥著豐富的裝飾木雕,複雜而精美。
團隊將木結構包裹在新建築的結構之內,作為點睛之筆。
當城市的快速發展逐漸侵蝕傳統文化與文化認同,福州茶館的設計則成為一例獨特的歷史傳承。
休閒及娛樂空間金獎
金逸影視-金逸影城宏發前城店/壹正企劃有限公司
影院以「舞台」為設計概念。
在電影還未被發明之前,舞台一直是演員和創作者的展現空間,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舞台表現形式,如京劇、義大利歌劇等。
自然舞台成為觀眾的焦點,在電影誕生後,銀幕也隨之成為觀眾的焦點。
設計師以此提煉出設計概念,以「舞台」及燈光作為此案的設計項目。
居住空間金獎
回游/之一(香港)設計有限公司
業主是喜歡沉靜、克制灰色調的頂客族,日常在家以辦公、做瑜伽、看書為主,幾乎不下廚,也不接待任何客人,所以不需要傳統「沙發型」的客廳;而男主喜愛收藏限量版鞋子,需要一個專屬的收藏與展示空間。
設計師採用「流動空間」的理念,透過四條回游動線,將各功能分區並進行串聯,打造出專屬二人世界的生活方式。
公共機構空間金獎
西安方所/LSDInteriorDesign
西安方所的建築為一東西向長的矩形空間,透過聯通東西主入口及人行動線建立起空間的主軸線,結合內部使用功能以及場地條件,在東西兩側分別建立對應東方文化—具有神聖性的「東市」空間,以及對應西方文化—有社區及鄰里屬性的「西市」空間;同時,在項目軸線東西交匯處的中部,設立了東西方文化交融、有廣場及交互屬性的「廣場」空間。
樣板空間金獎
異境意近/禾邸設計
以單純的材料詮釋空間風格,回歸視覺帶給使用者的感受。
解構式牆體結合單面壁板設計以及單面生活的使用機能,俐落劃分空間,並在低樑下,預留空間透視的視覺變化,使光線得以在區域間通透。
狹長的公區空間給予使用者不同的生活型態,展現空間設計即是在每個角落,創作最大的使用價值。
購物空間金獎
釜淺商店/KAMITOPENCo.,Ltd
釜淺商店的理念是「好的工具是有道理的」,所以店舖將製作廚房用具工匠的精湛技能提供給顧客,此處成為展示工匠們技藝最好的空間。
選用通常被隱藏在牆壁中的鋼筋作為主要材料,從樓梯扶手至軟裝家具,均使用鋼筋來設計。
而刀架則使用枕木製成,呼應刀具如同這塊木頭一樣,可以經得起歲月的磨損留下痕跡並持續使用。
工作空間金獎
QRCSuites/Hassell
香港匯豐銀行在其新的私人客戶中心QRCSuites中建立結合酒店、工作場所和會議空間的建立寶貴關係的專用場所。
位於香港總部的15樓,以體驗為導向,並以謹慎和保密為設計核心。
空間由一系列會議室的亭子組成,從小型私人洽談區、大型的會議室至具有隱蔽的戶外社交空間。
同時,在中央的多功能活動空間設有咖啡吧和用餐區。
小型居住空間金獎
光隱光跡/禾睿設計
此案位於山林與都市的交界處,在自用的住宅中設置一間音樂工作室。
工作室為空間的核心,生活機能以同心圓的形式圍繞工作室並向外延伸,將遠離喧囂的靜林景保留給私領域,在公領域中以經緯交錯呈現光線的橫縱軌跡,在聽覺與視覺藝術的實驗室中以新型態的生活方式在此開始創作。
學生設計金獎
臨時隔離網絡/臺灣科技大學Cheng-JuLiu,Yu-TongLiang,Tzu-HanHuang
自疫情爆發以來,由於第三世界及部分發展中地區的人民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無法獲得足夠的醫療資源,為此,團隊的設計概念是,針對提供簡單醫療使用的臨時使用單元,在需要即時援助的情況下,達到分流及隔離的作用。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室內設計協會HKIDA
編輯」歐陽青昀
本期金點設計獎系列報導,邀請「樸實創意」的許哲瑜老師進行專訪。
他與「中間研究室midroom」的郭中元老師,共同策劃了眾多精彩的地方性展覽,例如「川游不息—綠川展2018」、「串遊季REUSE」等活動,更成立「中島GLAb」團隊,進駐台中最古老清代建築「臺灣府儒考棚」,將其打造為全新生活風格美學的實驗場域。
近期兩位老師亦與觀光局合作,操刀「PLUS19台灣溫泉鄉」計畫,以台中谷關和新北金山為示範區,嘗試挖掘各溫泉區特色,形成具地方意象的品牌,替旅人找到更貼近當地的旅遊提案;此計畫榮獲金點設計獎標章肯定。
《室內interior》特別前往台中,在臺灣府儒考棚獨特的空間底蘊中,與許老師聊聊他的執業歷程,並分享計畫執行的點滴。
許哲瑜(右)
多年來於藝術創作界的投入外,透過設計整合能力導入品牌策劃,讓企業及公部門的品牌深入文化擴及到各種服務場域,協助全台超過80個以上企業及公家機構,推廣出獨特的台灣品牌美學文化,近年來策劃之展覽,屢獲國內外設計大獎。
郭中元(左)
利用創意與美感的結合帶給許多人意想不到的視覺感受,賦予一個品牌屬於自己的新生力量,量身打造一套適合品牌、且能永續經營的設計規劃。
藉由獨特的設計思維,拉近觀者與設計的關聯性,近年來策劃之展覽,屢獲國內外設計大獎。
「PLUS19台灣溫泉鄉」計畫識別情境圖。
台灣有著豐富的自然地貌,是全世界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四季皆有不同的風情,也因為特殊的地殼結構與山脈分布,從南到北蘊藏了19處珍貴的溫泉資源,到溫泉區,除了泡湯還可以做什麼呢?為落實永續觀光發展理念,交通部觀光局攜手許哲瑜、郭中元兩位專業人士,共同策劃「PLUS19台灣溫泉鄉」計畫,透過盤點在地特色,結合設計與美學概念,替台灣溫泉區帶來全新觀點和未來的發展性。
谷關,位於台中市和平區,作為台灣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前身的第一站,曾是紅極一時的旅遊景點,民眾欲從中橫前往花蓮,多會於谷關下榻一晚,享受溫泉的洗禮。
1999年9月21日,發生了令人難以忘懷的921大地震,中橫自此變色,破碎的地貌導致道路多處崩塌,某些路段更開啟了長達20多年的封閉管制,谷關從中橫的行車起點,成為了終點,使得當地觀光大受衝擊。
前期委託攝影師Sam進行影像踏查,查察谷關風貌。
許哲瑜老師表示,這20年間,谷關從「順遊」的角色,變成需要「特意造訪」,但綜觀整個環境和產業結構,大都維持著過往的經營模式,缺乏從源頭導入明確的設計、美學相關的概念雛形。
他以日本為例,日本的風景區和遊樂區可說是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嚴謹的設計理念與程序,確保完工後的品質,反觀台灣的風景區,較難與在地文化跟特色產生連結,因此,在發想「PLUS19台灣溫泉鄉」計畫時,他企圖透過轉譯手法,為台灣溫泉區帶來新的視覺觀點;許哲瑜邀請了各領域的創作者及團隊一同加入,以各自專業領域視角切入,藉由實際訪查發掘當地專屬DNA,使其成為貫穿溫泉區的脈絡,從頭建立起具有品牌概念的執行方式,藉由設計和美學整合,讓一個已經沒落的風景區,重新擦亮招牌。
「PLUS19台灣溫泉鄉」識別擷取谷關當地群山環繞的意象,加深溫泉文化和在地的鏈結。
坐擁山、嵐、霧美景,隱身山林的體驗
成為路途終點的谷關,能夠端出什麼吸引旅客特別來訪的特色或體驗,是策展團隊認為十分重要的因素。
團隊從眾多面向著手梳理,發現谷關地形環山圍繞,透出一股清澈、隨時間變化的動態質感,生態資源豐富,不只有溫泉,更有「谷關七雄」之稱的山林,遊客得以穿梭在雲霧和氤氳熱氣之間,探訪天然地理優勢之下,谷關極度多樣化的動植物生態,在知名攝影師Sam(樊為聖)的鏡頭下,團隊窺探了當地的各種姿態跟風情,並從中發想出計畫的切點:谷關的生態。
由建築師陳宣誠帶領「共感地景創作」進行遊客中心外觀的再造。
此外,許哲瑜也思考著,如何從公部門可著力的視覺環境、步道、服務中心的軟硬體進行改善,並以策展方式結合溫泉本身的特質,作為地域性品牌重整及翻轉的示範性概念,也希望革新遊客中心以往的定位,重新定義空間的型態和功能;本次計畫改造了谷關遊客中心,透過動線、指標跟設計創作,更深入探討地方個性、生態環境、文化特色等,遊客中心作為旅行中繼站,提供資訊和休憩之餘,也期望將空間轉化為載體,向外界述說谷關的脈絡,讓到訪的旅客能深刻體會地方魅力。
於入口區進行包覆式地景創作,由銅瓦、鋁瓦和錏瓦組裝的外立面可反射採光和周遭樹影。
原遊客中心並不具有吸睛特色,有鑑於此,許哲瑜邀請知名建築師陳宣誠,與其帶領的共感地景創作團隊打造全新樣態的遊客中心「嵐霧林間」,於入口區進行包覆式地景創作,樹狀結構象徵著環山與林間的意象,串起人和群山之間的關係;由銅瓦、鋁瓦和錏瓦組裝的外立面,樹影、光影襯於其上,依著時間和觀看角度的差異,描繪出只存在於當下、獨樹一格的畫面,材質選擇是表現大自然情緒的美好方式,也能加深國內外旅客與谷關的共鳴。
進入谷關前,先到「入關博物館」
遊客中心被賦予新角色:入關博物館。
插畫家陳怡庭描繪出谷關常見、具代表性的鳥種。
谷關有著豐沛的林木、鳥類與昆蟲種類,有著鮮明的個性和特色,策劃團隊賦予遊客中心一個全新角色:「入關博物館」,意味著在進入谷關之前,可先行於此了解當地風光,許老師進一步分享道,設立地方微型博物館的靈感,來自於他某次前往德國魯爾工業區參訪當地博物館的經驗,館內記錄了這地區的歷史、自然資源、人文發展等歷程,不論正面或負面的歷史皆真實保存,博物館談的是居民生活的「意識」,以及運用設計策略來翻轉在地,達到創生目的,這令許哲瑜感到十分驚豔,他認為若城市可以正視自己的過去和現在,當面對未來挑戰時就會更有信心。
整合谷關相關資訊,成為旅人的基本指南。
他希望運用公部門的資源,建立一個相對美好、屬於在地的風景區案例,入關博物館遂應運而生。
「森之形自然教育團隊」實地走訪遊客中心周圍的步道和自然環境,轉化為標本述說生態環境,包含展出以蝴蝶紋理與谷關周邊石塊作為對應關係的創作,還有幻化迷人的蛾類、甲蟲等;而天空中翱翔的鳥兒,則邀請插畫家陳怡庭從她的視覺觀點,繪製飛翔姿態的圖像,讓旅客體會谷關的風土。
策劃團隊經過嚴謹的田野調查,在入關博物館中重塑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
谷關因地形走勢,蘊藏豐富自然圈,走往入關博物館的地下2樓,迎來的是混合林的植物圍繞,展示著乾溼分明的林相及生態,猶如順著山徑而行,身旁的巨幅植物影像由廖浩哲工作室團隊實際採集後拍攝,帶來身歷其境的虛實感受,自在的沐浴其中;另外,也委請親子日常風格品牌LittleSeedCollection主理人,為圖書館進行主題選書,成為大人小孩心靈補給站。
群山環繞之下,谷關更有著多條步道,山野雙人組TaiTaiLIVEWILD阿泰&呆呆進行了步道踏查,並於入關博物館中揭露高度、行走難易度等登山訊息,讓遊客得以依據自身能力挑選適合路線,帶領旅人用新視野走入谷關的山林泉水之間,藉此產生地域連結。
地下1樓展示著實際走訪步道和自然環境後,採集而成的標本。
為因應遊客服務中心的再設計,POM(ProjectOnMuseum)及樂誠創意團隊共同重新製作入關博物館各樓層指示標誌,更配合「山湯」主題,將指標系統延伸到附近的捎來步道,讓展覽不光停留在市內,更可以延伸至戶外進行整體規劃。
許哲瑜提到,整個谷關溫泉風景區的計畫,是他近年非常喜歡的作品,透過靈活的設計整合,用厚實底蘊向大眾傳遞地方故事,打造一個可以以自身力量持續發展的觀光景點。
巨幅植物影像由廖浩哲工作室團隊實地採集後拍攝。
觀點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樸實是一種設計態度,最簡單也最不簡單」。
樸實創意在策劃每個案子時,都是從單純與業主共創的心態出發,並在一次次的激盪下,勾勒出多姿的設計樣態。
許哲瑜將自己定位成「設計整合者」,在初接觸委託案時,首先會確認業主需求和目的,明確的輪廓有助於執行後續事項;另外,不論是策展或設計發想,皆需根基於既存事實,再行深入挖掘後,提出清晰的「觀點」,並利用各式細節表達欲呈現之議題,藉由設計的統整,轉譯成可被民眾理解的論述;如同上述介紹的谷關溫泉風景區計畫,也是奠基於在地的真實生態,再輔佐上多個範疇的設計專業,發展出一套完整架構。
地下2樓的乾燥林相與潮溼林相,貼近谷關地貌。
近期備受關注的「臺灣府儒考棚X中島GLAb」,也是許哲瑜和郭中元的另一代表作。
「中島GLAb」的命名,意指台中位於台灣島的中間,許哲瑜表示,一個城市應該要有自己的觀點和生活風格,跟其他城市相比,沒有台北的潮流生活、台南的文青悠閒、高雄的港都氣魄;因此,如何呈現台中一貫的曖昧、生猛、矛盾的灰色地帶,是他們在策展時努力的方向。
「臺灣府儒考棚X中島GLAb」。
考棚目前已舉辦兩檔展覽(即將推出第三檔),藉由策展、編輯概念等形式,以不同思維的層次組合,混合出台中獨有的步調,成為地方踏遊的平台。
許老師笑說,之所以會進駐考棚,歸功於2019年執行「串遊季REUSE」的成功,「串遊季REUSE」聚焦於文資修復、品牌塑造的過程,整個展期共吸引約兩、三萬人次到訪,台中市文化資產處認為策展團隊以溫柔又理性的語彙,能替文資修復開啟更多可能性;也因為考棚新舊融合的包容性,讓他們有很大的彈性和自由,可以落實內心的實驗想法。
中島GLAb第二檔展覽—URBANVS.OUTDOOR。
展場一景。
針對日後的願景,許哲瑜期許自己與團隊能夠更專注於設計整合的本質,設計可以發生在任何場域、任何活動中,透過核心價值的剖析,發展出清晰的結構,以利貼近群眾;就執行面而言,企圖拓展多元的策展手段,並更深入探究品牌整合的細節,企圖藉由設計翻轉既定印象,也能增加和商業、工程等其他領域之間的交流機會。
資料及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採訪」陳映蓁
嘉義,一座面積僅60平方公里,甚至比台北士林區更小,卻具有三百多年歷史,是台灣第一座建城的城市,因古城狀如桃而又名「桃城」,在日治時期因林業資源而蓬勃發展,成為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連帶孕育多位台灣藝文人才如陳澄波、張文環等,此外,嘉義公明路更有「醫生街」美稱,至今仍是台灣醫療資源密度排名前段的城市。
儘管具有如此豐沛的歷史與人文特色,但嘉義就如台灣中南部多數城鄉縮影,面臨著人口老化、年輕人口外移等議題,其中最核心便是「對於嘉義的陌生」。
主要展區位於嘉義文創園區。
(攝影:有家攝影工作室)
今年台灣設計展除了展出嘉義不為大眾熟知的一面,更結合近年強調城市的設計思維與背後的設計治理,在城市處處織入設計的痕跡,期待不只有展期內的曇花一現,而是能藉由設計能量的集中翻轉嘉義這座小巧古城給予大眾的既定印象。
本次《室內》聚焦台灣設計展帶給嘉義市的轉變,探討設計如何翻轉「嘉/家」的面貌。
「剛剛好的城市」展場,呈現嘉義各種「剛剛好」的特色。
(圖片提供:平凡編集工作室)
以城為家
2021台灣設計展以「家意‧以城為家CityasHome」為主題,主打嘉義予人溫暖、熱情的印象,彷彿回到家般,以最豐盛膨湃的內容招待家人與遠來的賓客。
13處展場創造出18種家的意義,展區主要集中於嘉義文創園區周邊,「Re:嘉義」介紹嘉義產業特色與未來趨勢;「剛剛好的城市」及「中間試驗場」闡述嘉義的城市性格及生活態度,此外嘉義市立美術館、嘉義願景館、嘉義舊監獄及舊城區皆設置多場精彩展覽,展現嘉義的文化記憶、城市尺度及款待精神,使整座「桃城」在設計展期間成為一座城市設計場。
「RE:嘉義您有一則來自嘉義的新訊息」認識孕育嘉義的人與自然。
而嘉義不只擁有豐富人文風情,更以境內阿里山的自然美景與資源聞名,因此本次在百年歷史的嘉義製材所展出一系列相關展覽,「記憶・阿里山」探索蘊藏超過百年的山林開發史;「百年鳴森」展現體驗設計如何導入車廂,一窺阿里山小火車的秘密;「ONEWOOD」則訴說林業從一棵樹到木材的多元應用;「構竹林鐵新銳展」則延伸探索另一種自然材質的運用,表現竹媒材的突破與實驗;另外在嘉義市立博物館則有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策展的「森林之嘉」傳遞現代木建築相關知識與經驗。
「記憶・阿里山」對百年林鐵表達敬意。
(圖片提供:林鐵處)
啟發設計思考
若跟隨著地圖上的編號遊逛,首站便會來到位於火車站旁的城市願景館,無有設計於此開設了一間「設計學校」,帶領民眾以簡單且趣味的方式認識「設計」誕生的過程,從最基礎的設計思考三步驟開始,將展場分為「調查與研究」、「定義與解決需求」、「設計展現」三大場域。
以「嘉義站前廣場」、「嘉義市立美術館視覺識別系統」、「嘉北國小音樂廳」等5個在地設計案為例,民眾可以在翻牌區看到業主的需求,透過聽筒牆了解每個案例的設計師所發掘並定義的需求,最後到展品展示區實際觀看每個案例的成果。
「++設計學校」展場照。
展覽邀請民眾自設計師的角度重新看待設計,傳達「設計是找出最適化的解方以解決問題」的精神,同時,作為本屆台灣設計展定義上的第一個展覽,期待為初訪設計展的民眾奠基設計思考的基礎,在觀賞後續展覽時皆能懷抱著前述三個設計思考步驟,了解設計師所希望解決的核心需求,並應用至自身生活之中。
城市公共空間改造
延續上屆新竹設計展對於新竹車站的改造,本次再度邀請本埠設計的蔡嘉豪建築師及博瀚設計、品悅設計團隊共同為市定古蹟的嘉義火車站以「BACKTOTHEFUTURE」為主題進行「微改造」。
嘉義火車曾有「全島第一摩登車站」美稱,但歷經長年使用,各種紛亂的燈箱與指標逐漸遮蔽了車站原貌。
改造計畫將分為三個階段,透過減法美學及服務設計整合車站內部空間機能,提升站務運作的效率,重現古蹟迷人的風貌。
「BACKTOTHEFUTURE」嘉義車站改造現況。
而本次設計展將展出第一個階段的拆除成果,將外觀及內部大廳的燈牌、海報卸下。
現在步入車站,視線馬上被建築中央的挑空及古典花窗所吸引,月台處則簡化並統一識別系統,在合適的位置安排指示,避免旅客被過多的指標混淆。
設計師表示,下一步會將大廳的方向指標及機電設備整合於一個環形燈帶之中;候車廳則整合旅遊服務中心及店鋪空間,於中央安排台鐵便當門市,形成回字形動線,活絡候車廳空間使用。
計畫在明年即會有更顯著的進展,期待在還予古蹟原有面貌的同時,置入當代車站機能,為城市入口塑造乾淨視覺語彙。
「BACKTOTHEFUTURE」嘉義車站改造現況。
除了火車站外,還有另一個古蹟藉由本屆展覽脫胎換骨─「嘉義舊監獄」建於1920年,為台灣唯一完整保存的日治時期監獄建築,2011年整修完畢即作為獄政博物館對外開放,然而聳立且厚重的圍牆仍隔開監獄與城市,使市民平日不敢親近此處。
因此本次由在舊監宿舍聚落耕耘7年的「台灣田野學校」攜手「同心圓設計・影像」共同策劃,將印象中冰冷的監獄翻轉成為充滿歡樂氣氛的「舊監青年旅店」,並規劃旅館情境的沉浸式體驗,期待古蹟的活化驅動未來空間的轉型。
策展團隊運用監獄原有的特殊建築型態,如提供單人居住的新收房改造成為介紹嘉義各領域重要人物的「角頭房」;多人共居的長住房介紹在嘉義長期耕耘的單位,每間牢房的門推開都住著一群深愛嘉義所以甘願「囚」在這裡的人;原先用以診治犯人的舊監病院則化身無酒精的酒吧「JBAR」,透過放鬆氛圍治療每一顆心靈。
「舊監青年旅店」翻轉監獄冰冷印象。
(圖片提供:同心圓設計‧影像)
空間整體明亮繽紛的色彩及軟性材質翻轉大眾對監獄的認知,策展團隊認為舊監的歷史正是嘉義市的縮影,而本次的展覽便是對市民與參與者的提問,透過全台唯一監獄古蹟的轉生,從「嘉義可以嗎?」翻轉成為「只有嘉義可以!」,使參觀者對於嘉義產生更多信心。
美學融入生活
嘉義市立美術館展出「現域」展覽。
(攝影:有家攝影工作室)
而設計進入城市,最不可或缺的便是美學與觀念的提升,其中2020年開幕的嘉義市立美術館作為嘉義藝文核心,前身為菸酒公賣局古蹟及兩棟倉庫,定義為一座「面向社區」的美術館,更是設計展一大亮點,展出由多位台灣設計師共同策展的「現域」,主題討論因城市發展而衍生的嘉義重要水文地景,如入口首作《不存在的噴泉》,設計師曾熙凱自對嘉義人有多重意義象徵的中央噴水池發想,乍看是一件水晶吊燈,噴泉則存在於大理石地坪的反射之中,希冀觀者透過不同觀看視角時,反思噴水池背後象徵的公共意義。
吳柏翰、祁孝霖《民間製造開源》作品置於美術館戶外,提供民眾使用。
另一組設計師吳柏翰、祁孝霖透過作品《民間製造開源》取樣在嘉義街頭觀察到的庶人智慧:居民經常透過水泥、五金零件替破舊的家具加工,使其擁有嶄新生命與公共性:這樣來自民間製造的靈感,不僅顛覆一般產品設計慣性的思維及流程,也重新啟發人們對於設計的想像。
設計展不只將庶民生活風景迎入美術館,更直接把藝術拉到嘉義街頭,「如果我們會欣賞日本的神社鳥居、燈籠,去義大利教堂參觀米開朗基羅的壁畫,為什麼我們卻不曉得如何欣賞台灣的宮廟?」由大象設計策畫,「城美館」展覽將三百年歷史的「嘉邑城隍廟」和「九華山地藏庵」化身傳統工藝美術館,以現代性的展演方式提出嶄新的參觀角度。
「城美館」展出傳統竹編燈籠工藝。
展覽分為「巡光」、「示藝」兩大主題,「巡光」透過現代燈光裝置與作品標示牌,點亮廟內雕刻、繪畫和交趾陶等精湛工藝細節;「示藝」則分別呈現傳統竹編燈籠工藝及百年製香工藝,藉由裝置作品、現代設計和資深工藝師的技藝介紹,為民眾介紹在地悠久的傳統工藝文化。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各策展團體
撰文」林慧慈
日本知名建築師藤森照信,將他50年來的建築探索之旅集結成書。
從西方的希臘神殿、初期基督教堂,到東方的瀋陽故宮、日本木造建築,他的探索足跡跨越5大洲,解說共80件世界重要建築。
藤森照信用實地拍攝的照片,並將他對建築的感覺化為具體文字,從建築外觀、設計、建材深入至建築的精神內涵,除了一般讀者也能心領神會,也能擁有身歷其境般的感受。
藤森照信從第一章開始,便帶領讀者練習基本功夫、學會從哪些角度認識一座建築。
在如鑑識作業的現場調查過程中,還會不時穿插有趣的小故事,甚至是他的碎念,讓讀者可以放鬆心情、會心一笑。
這是藤森照信首度推出建築偵探主題書,他以建築偵探之眼、建築史家之心以及建築師之藝,挖掘出隱身在建築與人背後的諸多故事,他的建築評論與探索歷程,從表面的建築外觀到深層的精神內涵,不管是風格形式的介紹或素材工法的分析,都十分具有趣味與啟發性。
其中,更珍貴的是,藤森照信與丹下健三等二十世紀建築巨匠的第一手訪談資料,根據他親身交流的經驗與大量資料消化後的大師介紹,讓讀者更能清楚了解建築師的思索脈絡。
最後,在書本的後記收錄了藤森照信「建築如此這般偵探團」連載紀念專訪的幕後花絮與趣事,一覽藤森照信眼中的丹下健三以及他的未來規劃。
藤森照信
946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的藤森照信專攻日本近現代建築史,是一位建築家、建築史家。
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工學院大學特任教授以及江戶東京博物館館長。
近年來創作重心為茶室建築、或小巧具童趣、或充滿實驗性的創作,展現了人與自然、土地的親密連結。
1991年神長官守矢史料館
1997年赤瀨川原平邸溫暖餘裕的空間獲得日本藝術大賞
1998年明治的東京計畫、日本近代建築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論文獎
2001年熊本縣立農業大學學生宿舍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作品獎
精彩內容搶先看
No.34國立代代木競技場─完工半世紀的戰後日本建築傑作─
讓日本現代建築站上世界舞台 「世界的丹下」令人陶醉與嚮往
這回來談談1964(昭和39)年舉辦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作為游泳與籃球競賽場地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吧。
因為當時我只是個高中三年級生,當然不太可能實際體驗這座建築的出現對社會與建築界造成了多大的衝擊,但關於社會大眾廣泛認識這座建築這點,我印象深刻。
從父母手邊拿來的《文藝春秋》雜誌,上面刊載兩位紳士在競技場的走廊上昂首闊步的照片,圖說寫著「丹下健三與○○○○」。
就算是高中生也知道丹下之名,所以沒什麼好奇怪的,覺得奇怪的是,為何有另一個不明來歷的人足以與丹下相提並論,至今我仍對這幀照片記憶猶新。
國立代代木競技場。
圖左形狀有點像錯開半圓的第一體育館有2根立柱,圖右的第二體育館有1根立柱,從立柱創造出懸吊結構的屋頂,不只對建築相關人士,對所有觀者皆造成極大衝擊。
(照片提供:日本體育振興中心)
後來知道,○○○○是負責結構設計的坪井善勝,我曾經訪談本人,就他的立場而言,對這建築懷抱著近乎「有一半是自己完成的」心情,這點是相當確定的。
身為工作與近代相關的建築史家,全多虧有機會與國立代代木競技場當時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得以理解「隨著(建築)越加知名,相關的每個人越加認定是自己的功勞」這類情況。
而這正是相關者站在各自的立場全神貫注致力於達成某項計畫的證據。
反過來說,各個人員都不認為這是自己作品的話,也稱不上是名作了。
這不僅只限於建築,或許在各個領域都是同樣的道理。
關於對建築界所造成的衝擊,我從多方聽聞各式各樣的說法,在此介紹從建築師高橋靗一那裡聽來的堀口捨己之反應吧。
第一體育館。
懸吊結構的屋頂經過設計創造出嶄新的形狀。
東京聖瑪利亞主教座堂與大阪萬博御祭廣場等丹下作品中,坪井的構造設計皆扮演了重大角色。
像拱形般突出的座席部分讓人想起了日本的「屋頂」。
(照片提供:日本體育振興中心)
堀口自1920(大正9)年與同伴結成分離派建築會後,理所當然地成為戰前建築界的先驅者,如今也是歷史上的神話人物。
1936(昭和11)年,前川國男與坂倉準三等前衛青年建築師集結起來,成立日本工作文化聯盟,當時成員中最年輕的是大學甫畢業的丹下,丹下負責編輯該聯盟機關誌《現代建築》。
當然,丹下十分尊敬堀口,不過對昭和一○年代堀口的包浩斯流設計※1持否定意見,認定「柯比意的動感活力造形才是我的方向」。
堀口對於晚輩丹下反包浩斯的設計,僅只在戰前表示過一次意見,他對丹下在前川事務所中負責的〈岸紀念體育會館〉(1941年)提出「太過強調結構的表現而肆無忌憚」的批判意見。
曾經這樣批判丹下的堀口,對於二十三年後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又是何種看法,就算不是建築史家也很想知道吧?根據一同前往參觀的高橋說:「他一直邊走邊看,一言不發。
然而,最後唯獨對觀眾席座椅的凹處沒有打洞這點提出意見:『這會給清潔阿姨造成困擾吧。
』」
充滿感動、壓倒性的傑作,批評就這麼一句而已。
對於追過自己的、相差十八歲晚輩,同樣身為建築師的競爭心直到最後依舊火熱。
建築師的競爭心至死方休。
第一體育館內部。
舉辦東京奧運時裡面有泳池。
從主纜架設的副纜的雙層懸吊結構得以創造巨大空間,可容納高達1萬5千人。
(照片提供:日本體育振興中心)
資料及圖片提供」遠流
編輯」歐陽青昀
LoroPianaInterior部門於巴黎DécoOff推出2022年度系列。
這是品牌有史以來首次真正展現對設計、花紋與質感的獨特詮釋,採用麻布、棉布、羊毛、喀什米爾等各種經典布料,連同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戶外素材,於組合與協調上展現無限潛力。
這些布料皆使用不同技巧製作,搭配最精緻的花朵圖案、幾何設計或是活潑的繽紛筆觸。
新系列布料除了擁有品牌的獨家色調以及精緻細節,還有喀什米爾與羊毛奢華的柔軟與棉麻的涼爽感。
另一特色是,新系列主打紅色、原色、金黃色、藍色與戶外系列,各色有純色、條紋、格紋等經典布料,並搭配印花、刺繡與緹花等織法變化,像是,刺繡在羊毛上的裝飾有壓線的效果、以羊毛與喀什米爾法蘭絨上的華麗飾帶呈現、在緹花織布機上織出色彩繽紛的布料並呈現立體效果,強調所有的織法款式都與能純色布料搭配,創造最適宜設計家居的優雅風景。
特別的戶外系列研發出全新的Trevira®DehorsPassepartout戶外布料,不但極為耐用,又保持了棉麻的極度柔軟特性。
所有Trevira®產品都是在緹花紡織機上製作,結合精細度不同的雙股線,創造出緊密又俐落細緻的條紋。
紅色系列—家具採用紡織機織法與緹花布料示範。
原色系列—家具採用羊毛喀什米爾法蘭絨布料與刺繡布料示範。
金黃色系列—家具採用金黃色羊毛喀什米爾混紡布料示範。
藍色系列—家具採用刺繡布料與羊毛喀什米爾法蘭絨布料示範。
戶外系列
新系列展出地點為LoroPianaInterior部門展間
時間」2022年1月20日至24日
地點」巴黎RueFurstemberg7號
線上展覽」Loropiana.com/interiors。
圖片提供與版權」LoroPiana
編輯」Sumile
為緬懷華語樂壇傳奇編曲大師陳志遠,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簡稱北流)特別打造《音樂怪博士-陳志遠特展》,希望透過音樂大師的一生,使觀者進而了解音樂產業的奧秘。
《音樂怪博士-陳志遠特展》。
潮人陳志遠。
陳志遠曾為張雨生、張惠妹、小虎隊等大咖歌手的專輯製作人,創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如《天天想你》、《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等,才華洋溢,十多年前因病辭世,留下的作品至今仍深深影響整個華語樂壇。
北流董事長黃韻玲表示,北流首檔介紹台灣音樂人的特展以陳志遠為主題,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大師的才華跟重要性。
金曲錄音間。
走入幕後了解音樂產業
陳志遠從民歌時期開始發跡,經歷了音樂產業的興盛、唱片市場的衰落、獨立音樂抬頭、流行音樂的分眾發展,他的音樂生命等同一部台灣流行音樂史,他有著特立獨行的作風、喜愛挑戰的反骨精神,敏銳的音感、天才般的直覺、創意與格局宏大的編曲概念,讓他得以在30多年間,創作了數百首的歌曲,編了近萬首的音樂作品,留給流行音樂界龐大的資料庫,也啟發了無數的後進創作者。
北流藉由重現這位編曲大師的人生,讓每位觀者深刻體會編曲之於一首歌曲的重要性,並深入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生活儀式感。
大師的生活哲學。
13個展區、近千件展品
《音樂怪博士-陳志遠特展》共劃分為13個展區,展出近千件展品,結合科技和光影,讓展覽瞬間化為時光隧道,開啟一段跨時空、探究這位音樂潮人的奇幻旅程。
展區「「記憶唱片行」集結陳志遠畢生的唱片收藏,營造復古氛圍,令人一秒回到唱片盛行的年代;此外,更重製了他的創作場域:麵包車,觀眾可細細窺探經典創作的起源地;還有更多不同主題的展區,讓人得以身歷其境體驗幕後的作業模式,感受歌曲的產製歷程。
2022年4月27日前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展出。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編輯」陳映蓁
臺北市立美術館自2014年啟動「X-site計畫」,以戶外廣場為基地公開徵選空間提案,致力將中介於城市與美術館之間的廣場視為一座實驗性場域,鼓勵創作精神及環境想像的多元探詢,近年來更成為建築創作者與跨領域藝術團隊的重要發表舞台。
《藍屋BlueHouse》日間示意圖。
2022年第九屆X-site計畫,經過兩階段的評審程序,最後由「藍屋BlueHouse」團隊以同名提案企劃,從20件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首獎及台幣350萬的執行經費。
本屆徵件計畫回歸對於「X」的探詢,期待各種開創性議題與當代性跨域形式的提案,能夠對未知帶來更具創新的空間體驗,並建構出美術館、公共廣場及公眾三者之間的對話。
評選團包含王俊傑、林聖峯、林佩蓉、凌天、涂維政、黃謙智、蕭淑文(依姓名筆劃)等六位館內外藝術及建築學者專家。
《藍屋BlueHouse》夜間示意圖。
「藍屋BlueHouse」團隊成員跨足建築、藝術、構築、策劃、理論、插畫到社會實踐等專業,其提案企劃從「藍」的主要概念出發。
藍,不僅是自然界最為稀缺的顏色之一,同時也具有遼闊、靜謐等情感意涵,團隊以抽象形式闡述:「如何通過層層堆疊的觀察和連結星群般四散的想像,希望『藍屋』作為一個概念,能以純粹的建築語言去實現一個多重閱讀的空間體驗。
」且期待以非秩序性的結構形貌,回應多層複雜、持續變動的當代社會,進而重新建立人與世界的意識感知。
《藍屋BlueHouse》示意圖-起伏。
以「藍」的空間詩意重構北美館戶外廣場
《藍屋BlueHouse》由絕對的藍構築而成,觀眾不僅能夠在內部遊走,同時藉由形體、尺度、比例、光線、方位等結構關係,也可如同觀星般地尋覓感官體驗。
建築本體以木構創造出具抽象意義的細部表徵,並藉由結構體與曲面地板、懸空斜屋頂的相互依存,呈現出藍色變換交錯又單純直覺的意象。
此外,作品得以跳脫三維的視覺界線,擴張到觀者記憶與想像之中的虛擬世界,在人與物產生共感的同時,也涵納具普遍性及包容性的思考及對話。
《藍屋BlueHouse》示意圖-背景。
《藍屋BlueHouse》示意圖-印記。
評審團指出,作品完整性高、建築輕量化、人與虛擬世界的重新定義等因素,是其獲獎理由,透過屋頂、地坪、階梯等三個部分呈現作品的符號化及探討身體性的構思也極具特色。
《藍屋BlueHouse》計畫預計於2022年5月21日至7月30日於美術館的戶外廣場展出,亦會規劃一系列展演活動。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藍屋BlueHouse」團隊
編輯」陳映蓁
本期介紹的是位於阿姆斯特丹西部的住宅區RhapsodyinWest。
近年來,世界各國大城市由於人口急速城市化,普遍面臨住房供不應求的壓力,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也不例外。
住房短缺、房價過高引起市民抗議,甚至走上街頭。
在住房壓力下,政府和開發商急於尋求解決之道,有些城市選擇往外擴張,建設衛星市鎮,卻導致住家與工作相隔距離過遠、通勤時間過長的弊端;但在既有城區内除舊佈新更為艱難,剩餘地塊條件惡劣,或是遭受當地居民頑強抗議使得開發過程難上加難的窘況也經常發生。
Rhapsody住宅區共計5座建物,面向高速公路的東立面和面向社區內主要道路的南立面是線性建築,其他3座是圓弧形建築。
屋頂佈滿太陽能電池板,足以提供整個社區使用,並能向城市電網供電。
版權:TANGRAMarchitectureandurbanlandscape
Rhapsody就是如此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基地緊鄰首都高速公路西環,由於噪音公害和空氣污染指數過高,長年來一直被視為不適合住房使用的廢棄地。
周邊居民善加利用並開闢為城市農耕地,成為實現農夫夢與鄰居閒話家常的好去處,這種閒置地再利用的方式在荷蘭非常普遍,鐵路公路沿線、城市邊緣的線性空地,一方面提供城市微農業,另一方面提供鄰里社交休閒活動場所,扮演著社會凝聚的重要功能。
但一旦政府推動在城區内建設新住宅案,閒置地成為多方利益相關者衝突的來源,政府得到的不是市民支持響應,而是抗議反對。
庭園內高低起伏的空間,在地形平坦的荷蘭是有趣的體驗。
朝向內庭的立面以白色混凝土為主導,底層則採用紅磚立面與地磚連接。
攝影:JohnLewisMarshall
項目簡介
總建築師」TangramArchitekten建築和城市景觀事務所
總建築面積」32,231平方公尺,其中包括239戶出租公寓,400平方公尺鄰里共享空間,196個停車位
合作單位」阿姆斯特丹市政府、UrbanSync都市規劃師、Cascoland藝術家團體、DeNijsProjectontwikkeling開發公司、Smits'Bouwbedrijf工程承包公司、CBREGlobalInvestors投資公司、VanRossumRaadgevendeIngenieurs工程師、HienschEngineering工程師
複雜而多元的挑戰
基地緊鄰高速公路,噪音公害和空氣污染指數過高。
因此,建立一道堅實的隔音牆是首要任務。
高速公路面與社區內部高差5公尺得到有效利用,隱藏地下停車場和儲藏空間。
版權:TANGRAMarchitectureandurbanlandscape
RhapsodyinWest計劃受到的挑戰複雜且多元:如何處理來自高速公路的噪音污染和廢氣排放?如何安撫地方居民對鄰里聚會場所的需求?如何利用新建設促進社會凝聚性和安全性?這些都是場地在目前條件下的挑戰。
不僅如此,新住宅區如何面向未來人口變化帶來的住房需求?如何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排水問題和熱島效應?因此,建築師必須發揮無比的創造力,將原本不堪居住的地塊變成宜人的新住區。
多方達成共識
面向鄰里的主入口。
大樓梯帶領居民進入上升庭園。
攝影:JohnLewisMarshall
來自阿姆斯特丹Tangram建築和城市景觀事務所,召集都市規劃師UrbanSync,與當地居民組成的藝術家團體Cascoland攜手合作。
從設計初期起,鄰里就受邀參與過程,對重大決定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個topdown同時也是bottumup協商過程的參與者,包括建築師、規劃師、營建商、地產投資公司、市政府和當地居民團體,為時4年的談判過程雖然費時耗神,但終究達成艱鉅任務。
每方利益相關者對設計成果都「相當」滿意。
反敗為勝的設計策略
面向社區主要道路的南立面是紅磚隔音牆與社區內部白色立面的過渡帶。
底層設有400平方公尺的鄰里大客廳。
在這個共享空間中,鄰居們平日一同烹飪聚會、聊天說笑,並經常舉辦團體活動。
攝影:meijeskefotografie
Rhapsody總建築面積32,231平方公尺。
其中包括239戶出租公寓,400平方公尺鄰里共享空間和196個停車位。
為能在高速公路旁建設住宅,解決噪音公害是首要任務。
建築師的解決方法是在面向高速公路的東立面築起高牆,這是住宅區的背面;窗戶採用絕緣值高的三層玻璃,不但能將噪音阻隔在外,也為室內保持恆溫。
住宅區共計5座建物,包括東面3座一體的長形建築、南面的L字形建築和社區庭園內的3座圓弧形建築。
整個社區只有兩座外牆是直線:面對高速公路7層樓高的隔音牆和面向鄰近社區的南立面,其他立面都是圓弧造型。
社區內立面全為圓弧造型,不僅為公共空間的流動與優美感加分,更是消減高速公路噪音的利器!攝影:meijeskefotografie
原來,建築師善用物理原理,將進入區內的殘餘噪音,進一步由圓弧建築形體偏轉而減弱,建築體之間沒有平行的立面,也因此無法反射音量。
圓弧形體不但以輕巧優雅的手法解決環境的挑戰,並造就總規劃的緊湊性。
最後,剩餘的噪音由庭園綠化吸收,看似簡單的物理和生物原理,大幅減少高速公路帶來的噪音污染,同時為居住環境增添舒適品質。
高速公路的音量高達77分貝以上,而社區內低於50分貝以下。
善用地形創造機會
高低起伏的庭園空間,為公共空間增添許多趣味。
攝影:JohnLewisMarshall
高速公路面與社區道路的高低差為5公尺,建築師利用地形為庭園造就高低起伏的空間,在平坦的荷蘭可謂是難得的體驗。
高低差同時提供隱藏式停車位、儲藏室的機會,起伏地形中佈置的水景,促進生物多樣化,減少城市熱島效益,也扮演著儲水池的功能。
降雨量大時,提供空間吸收天水,緩衝社區内迅速囤積的雨水,是面對氣候變遷的局部解決方法。
綠化植被過濾空氣中的粉塵,並幫助吸收雨水,促進健康、舒適、自然的生活環境。
可持續性和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
住宅區內5座建物,圖中上方3座一體的長形建築面向首都高速公路,圖中右方的L字形建築面向社區主要道路,另外3座圓弧形建築位於庭園內。
公共空間中央是居民與鄰里共享的溫室。
版權:TANGRAMarchitectureandurbanlandscape
Rhapsody住宅區使用各種循環性、永續性、天然性的能源科技,整個社區是一座大型能源工廠。
屋頂佈滿太陽能電池板,不但足以提供整個社區使用,尚能反饋於城市供能系統,向城市電網供電。
此外,地源熱汞系統收穫能源,在夏季存儲熱能於地下。
冬天時釋放出來為建築物供暖,無需使用化石燃料。
戶型靈活因應未來需求
園藝與微農業都由居民一手包辦。
攝影:meijeskefotografie
Rhapsody的戶型介於40到110平方公尺不等,滿足不同住戶與高密度的需求。
未來,若城市人口年齡和族群產生變化,而需要更大或更小的戶型,也可靈活調整。
這種涵括靈活性的設計概念已成為當今荷蘭新住宅的必要條件,唯有能滿足目前需求,也能符合未來居住條件要求的住房,才能永續經營,適應未來發展,並為建築保值。
所有公寓均設有大型玻璃落地窗門和寬敞陽台,可充分享受戶外空間,欣賞庭園景色。
用建築促進社會安全
社區前的小廣場是居民們與周邊鄰居舉辦活動的好地方。
攝影:JohnLewisMarshall
其實,Rhapsody所處的阿姆斯特丹西部Kolenkitbuurt社區,是二次大戰後為迅速滿足住房要求而興建的高密度住宅區。
長條形版式高密度住宅建築採用20世紀現代主義的建築理論,好似骨牌佈置在公有綠地上。
現代主義理想的開放性導致建築物和公共空間之間缺乏互動關係,居民對街道和綠地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
溫室對社區敦親睦鄰,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版權:TANGRAMarchitectureandurbanlandscape
半個世紀後,Kolenkitbuurt被媒體貶為荷蘭最爛區,問題層出不窮,除了貧窮、高失業率、流氓幫派大本營、犯罪率第一名,也是全市高校成績最低的區域。
建築師深深體認到建築與環境分割所造成的傷害,絕不可在新住宅區重蹈覆徹。
在促進社會安全的課題上,Rhapsody採用的圓弧形建築形體,沒有前面,也沒有後背或死角,每個立面都能環顧四方。
360度的視角,方便住戶隨時監控街道層的動靜,也造就公共庭園的安全性。
鄰里包容與凝聚
溫室內的香草、蔬菜由鄰居一同照顧,一同分享。
小廣場上的烤肉爐子和溫室內的壁爐都是舉辦小派對時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攝影:meijeskefotografie
藝術家團體Cascoland與建方耗時4年協商,使得基地原有的社區聚會功能得以在新建案中延續。
庭園中央的溫室是新居民和老鄰居的新據點,社區內的園藝和小規模農業活動由居民們一手包辦,溫室內的小廚房也是大夥兒喝茶聊天歇息的好地方。
此外,居民爭取到400平方公尺的鄰里共享空間。
在這個大客廳裡,鄰居們一同烹飪聚會、聊天說笑、工作和休閒,並定期舉辦各種社交活動。
社區內也附設物美價廉的短期客房,以每人每晚10歐元的低價位,提供居民招待海外歸國的親友居住。
居民文化背景非常多元,因此善用硬體和軟體建設促進社區凝聚力,是推廣社會永續性的重要策略。
攝影:meijeskefotografie
新居民和舊鄰里的社會接合為先決條件,可持續性不僅實現在硬體建設,也體現在社會可持續性上。
為了進一步推廣公共社交生活,並促進鄰里安全和和諧,成立社區自治會,選派5位社區管理員,其中4位為新居民,1位為老鄰居,積極組織團體活動,同時照顧居住環境,維持整體生活質量。
業主CBRE也提供共享租車、共享自行車的服務,對於減少私用車使用與降低廢氣排放非常有幫助。
「甜甜圈建築和規劃設計」的先鋒
溫室的建築細節與家具設計一氣呵成,家具附帶小輪子,方便靈活搭配使用。
攝影:meijeskefotografie
近年來,英國牛津大學教授KateRaworth提出的「甜甜圈經濟體系理論(註1)」逐漸受到世人關注,西歐先驅城市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於2020年4月落實甜甜圈經濟學,將理念實際融入新政策,是全球首創。
Rhapsody社區可謂是「甜甜圈建築和規劃設計」的先鋒:不但成功解決惡劣環境帶來的噪音與廢氣公害,更成功地實現能源永續使用和再生,且兼顧社會平等和永續性。
在市區內提供高密度住宅,同時顧及公共景觀、城市園藝、商業空間和地下停車,可謂是住、商、景面面俱到的全壘打。
公寓圓弧立面以白色混凝土、全高落地窗和玻璃陽台為基本要素。
攝影:meijeskefotografie
註1:英國牛津大學教授KateRaworth提出的「甜甜圈經濟體系理論」將經濟發展比喻成兩個同心圓:小圓圈「社會基底盤」代表人類基本福祉短缺的下限,包括水、糧食、健康、教育、所得工作、和平正義、政治發聲、社會公平、性別平等、住房、人際網絡、能源等;大圓圈「生態天花板」則代表地球生態壓力的上限,包括過度發展造成的氣候變化、化學污染、海洋酸化、空氣污染、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氮燐負荷、土地利用轉換、淡水消耗等環境傷害。
甜甜圈經濟在這兩個界限之間發展,在滿足全人類基本生活條件的基本上,維持地球與生態的平衡長久;不但維持生態安全,也滿足社會正義。
「甜甜圈經濟體系理論」反傳統經濟模式一味追求GDP直線上升成長,卻導致全球退化,甚至毀滅。
認為未來經濟體系應該以循環式、回饋式的永續運作模式為主導。
每戶都有寬敞的陽台,在陰冷的季節是舒適明亮的半室外小客廳。
攝影:meijeskefotografie
建築師在當地居民、市政府規劃部門和開發商之間的調解協商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也成就了Rhapsody的包容性和安和感。
來自多元文化的市民們在此一起生活、一起休閒,為老區注入新生命,並對區域形象提升有著莫大的貢獻。
自從2019年落成至今,Rhapsody不但深得市民好評,更得到眾多殊榮,例如2020年阿姆斯特丹最佳建築獎。
希望本案能為未來住宅開發案扮演抛磚引玉、領導潮流的角色,啓發更多滿足基本福祉,同時以循環式、回饋式的模式永續運作的建築設計。
玻璃扶手為陽台的寬敞度加分。
圓弧建築360度的視角,方便居民們欣賞街景,同時監控街道和公共庭園的安全性。
攝影:meijeskefotografie
圖片提供和版權」TangramArchitekten建築和城市景觀事務所
撰文」朱瑄文Shiuan-WenChu
座落於劍潭捷運站旁,球形外觀自施工起便吸引民眾好奇,歷時十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藝中心)即將於2022年7月啟用,8月正式開幕。
並於開幕前夕,規劃自3月11日至5月15日,針對三座劇場及戶外演出場地,以「試一下,更好」為目標,進行為期兩個月的試營運。
邀請15組團隊規劃46場售票演出、12場免費演出。
同時提供試營運主辦節目6折優惠,歡迎民眾走進場館,共同完善場館的空間及服務。
北藝中心外觀。
攝影:林軒朗
建築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雷姆・庫哈斯與大衛・希艾萊特領軍的知名建築公司「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組成國際團隊負責設計,曾獲選2021年時代雜誌全球最佳百大景點,並被CNN與英國衛報選為全球藝文亮點。
藝術家們也期待北藝中心近士林夜市的地理優勢,將創造更生活化的藝文場景。
鼓勵觀眾不用把進劇場當成是嚴肅的事情,而是日常的一部分。
北藝中心鄰近熱鬧的士林夜市。
攝影:林軒朗
除了建築造型特殊,北藝中心內部設計與機能更為各式劇場及演出提供最適當的舞台,如興建期間備受矚目的球形外觀,實為800席的「球劇場」,內裝依著球體設置半弧形觀眾席,每一排座位均可享受等距的觀賞視角;其中19個半開放式包廂,讓觀眾獨享不受干擾的觀賞體驗。
而「大劇院」設計兩樓層觀眾席收納1500個座位,超近的觀賞距離強化臨場感。
最後800席的「藍盒子」是全台最大的實驗劇場空間,讓中小型的演出得到足夠的觀眾支持。
巨大球體實為可容納800人的「球劇場」。
攝影:林軒朗
謹慎且全面的「試一下」
試營運長達2個月,北藝中心相當謹慎,公共空間將陸續開放戶外廣場、劇院1至2樓大廳,7樓咖啡廳及戶外平臺,測試設備檢修、清潔維護頻率及門禁安全。
三座劇場空間的演出測試更是試營運重點,總共邀請15組團隊,作品涵蓋當代劇場、現代舞、音樂劇、兒童劇、偶戲等不同類型,每座劇場規劃至少12場以上的演出,並提供一周到兩周的裝台時間進行技術設備、演出人力測試。
球劇場內部。
攝影:林軒朗
為確保良好的觀眾體驗,北藝中心規劃單館、雙館及三館分階段測試,讓服務流程及觀眾動線逐步加壓,同時穩定服務品質。
董事長劉若瑀表示:「團隊及觀眾在試營運期間的回饋,是試營運的重點,需要大家的建議,讓5、6月的調整優化做得更完善。
」
試營運期間北藝中心主辦節目全面6折,即日起於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正式啟售,節目詳情請至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方網站查詢,或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北藝中心旗艦館」。
另音樂劇《阿堯Shemenayha!》為合辦節目,節目詳情請至「天作之合劇場」官網。
北藝中心期待創造更生活化的藝文場景。
攝影:林軒朗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編輯」林慧慈
迎接虎年到來,今年台灣燈會於高雄舉辦,於2月1日起至2月28號於愛河灣及衛武營雙主場展出眾多光環境藝術作品。
愛河灣主燈於聖誕節、跨年時率先亮相,由十聿照明設計的總監賴雨農負責專案燈光設計,發想始於用「光」串聯愛河流域及灣區,依據上游至下游各區域的歷史發展脈絡給予不同主題的燈光色溫,象徵從歷史積累轉變為現代化的國際都市,不僅保留每座橋樑的歷史原貌,更透過燈光給予橋樑不同的現代化風情。
全球照明領導品牌昕諾飛為港都高雄打造全台最長「愛河主燈」。
圖片提供:昕諾飛
賴雨農攜手知名照明品牌昕諾飛,透過其智慧照明方案打造全台最長「愛河主燈」,工程全長7公里共使用12,000盞LED燈及128,000個控制點完成,締造全台最長亮化專案紀錄。
整體規劃不僅為2022年台灣燈會在高雄的活動主題場所提升整體光環境品質,彈性化的照明系統平日除基礎亮化功能外,節慶期間更可化身大型沉浸式藝術展演標的,每盞燈可提供1600多萬種色彩,大幅減少過往節慶一次性成本浪費,成為國際都市永續規劃的重要示範並讓高雄晉升為台灣光城。
昕諾飛提到,過去愛河沿岸各橋體及景觀是分年、分期施工,導致燈光形式不盡相同,如高雄橋、中正橋、七賢橋、建國橋景觀改造完成時間較早;而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輕軌橋、輕軌車站、大港橋屬於新式的燈光科技,因此造成愛河流域整體光環境整合度不佳。
全台最長沉浸式光展演,將既有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建築外牆燈光納入整體系統中。
圖片提供:昕諾飛
本次計畫目的便是搭配台灣燈會進行光環境再造優化,範圍涵蓋愛河週遭大港橋、輕軌橋、高雄橋、中正橋、七賢橋、建國橋等6座橋體、沿岸景觀光環境設計及系統整合,移除原本橋樑上過時的鹵素燈和日光燈,並將既有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建築外牆燈光納入整體系統中,改用目前最先進的LED燈光技術及燈控系統,相較過往在燈光耗電量上平均可減少50%至70%,節能效益可觀。
昕諾飛借重2018年曾為英國倫敦泰晤士河打造大型照明設施之經驗,此次搭配2022年台灣燈會進行愛河光環境再造優化,在節慶過後能仍帶給市民更好的河岸光環境享受並提升夜晚經濟效益,減少過去慶典一次性的成本浪費,建設、永續、娛樂三贏,體現出國際城市的規格及創意。
昕諾飛的燈光系統可因應節慶、主題創造特殊光效,透過橋樑、河面與燈光相互照映,創造出變化萬千的獨特河岸景觀。
圖片提供:昕諾飛
資料及圖片提供」昕諾飛 Signify
編輯」林慧慈
以藝術性享譽全台的「月津港燈節」去年因疫停辦,睽違一年後,今年自1月22日起盛大登場!走過10年,月津港燈節是國內第一個以「藝術策展」重新定義燈會活動,並讓台南鹽水蛻變為無牆美術館的燈節,更曾榮獲紅點設計大獎展場設計肯定。
今年除了有上屆未及觀賞的作品強勢回歸,更擴大展出規模與展區,串聯整個鹽水小鎮,邀請包含日本藝術團隊「teamLab」、國際知名的台灣團隊「有用主張」等 70組藝術團隊、展出高達83件藝術作品,並延長展期至2月28日止,橫跨農曆春節、元宵等假期,帶給民眾有別於以往的觀展體驗!
運用幻象-裂縫/有用主張
五大展區整個鹽水都是光影美術館
今年燈節規劃五大展區:藝術燈區、徵件燈區、新創燈區,及車站燈區與巷弄燈區。
其中藝術燈區以「禮物/PRESENT」為策展主題,汲取「禮物」和「現在」兩個意涵,象徵期盼人們把握當下珍惜此刻的深刻寓意。
本次將展區擴大至新闢公18-4、公2等水域展區以及鹽水車站展區,並排除萬難邀請到國際知名的日本藝術團隊「teamLab」,在永成戲院建構出專屬的沉浸式互動投影空間,讓觀眾可以深入體驗國際級光影藝術展演;及作品連年入選荷蘭阿姆斯特丹燈節的台灣藝術團隊「有用主張」也在水域帶來全新大型裝置藝術作品《運用幻象-裂縫》,尺幅堪稱歷屆最大。
彩繪水族館/teamlab
此外,今年徵件燈區也有別以往,全新策畫以「船說-OnePiece航行計畫」為主題,今年入選的水域作品在藝術性與創新性上都比往年更多元精采;公18-2後段水域更首度規劃水上船屋,作品除了平面繪畫,也涵蓋立體裝置、影像、聲音裝置、表演藝術等,不同船屋內的豐富樣貌,與以往觀展體驗大異其趣!
而甫完工的公2、公3及公16水域,首度新闢為提供年輕藝術團隊實際操作、獨立策展的「新創燈區」實驗場域,由藝術團隊404N.F規劃策展,攜手XTRUX、謝政翰、陳恩澤等藝術家與團隊,帶來5件新型態的大型裝置藝術,呼應「月之美術館」做為藝術培育平台,持續帶動地方藝文產業的刺激與發展。
回居WanderingCritical/404N.F
被內行人譽為「鹽水秘境」的五分車站倉庫群,今年也首度規劃為車站燈區,於3棟倉庫呈現新媒體藝術作品,結合建築投影、燈光照明及聲音藝術表現,帶領民眾進入一個嶄新、全光全影的擴聲魔幻世界。
已先行開展的巷弄燈區「月之美術館-漫月美行動特展」主打藝術實驗與在地共創,由月之美術館虛擬館員「兔大叔」帶路,帶領遊客穿梭6條老街巷弄,探尋17件精彩創作以及3棟老屋空間。
斜影/徐婷
今年為串聯新創燈區至車站燈區,鹽水大眾廟前公4水域步道也布置了5組從台南市議會移展的花燈,規劃成完整參觀動線,方便遊客沿途賞遊;文化局並再與國道新營服務區合作,將月之美術館備受大小朋友喜愛的《連成兔行》大小兔子全新換裝,設置月美「兔大叔」燈箱,從新營服務區就引導大家走進鹽水月津港藝術之旅。
至理名言/kitwebster
歷年月津港燈節已邀請超過300組國內外藝術家參與製作,並累積超過530萬人次參觀,成為台灣極具代表性的國際級節慶。
今年五大展區共計超過83件藝術作品,範圍更擴大、作品更精彩,人潮車潮分散同時使參觀品質更形提高,相當值得期待。
為突顯燈節十年帶給小鎮的轉型與發展,主辦單位並結合特色地景規劃一系列精采表演,春節期間於浮動平台規畫一系列特別演出企劃;1月23日、2月5至6日(春節連假末2日)、2月12至13日(情人節前夕)在車站展區並邀請多組聲音及音像藝術家於倉庫群戶外空間帶來共感體驗滿分的聲音藝術派對!新創燈區則將在2月19日、26日兩個周六帶來實驗性聲音跟影像互動現場演出,精彩企劃於各展區輪番上演,場場不容錯過!
月光紛飛/禹禹藝術工作室
月津港燈節
日期」2022年1月22日至2月28日
地點」鹽水月津港周邊、鹽水車站、街區巷弄
詳情請洽官方活動網站或臉書專頁
資料與圖片提供」台南文化局
編輯」林慧慈
近期的台中很熱鬧!由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指導,勤美集團所推出的「PARK2草悟廣場」已於日前正式開幕,這項計畫是勤美集團繼誠品綠園道、金典綠園道商圈、勤美術館、第六市場、工家美術館、草悟道生活圈等專案後的最新力作,也是勤美集團深耕在地多年後,藉由創意實驗、跨界激盪所累積的能量,打造出結合日常生活體驗與商業發展的全新生態系。
PARK2草悟廣場由「禹樂空間整合」進行空間規劃。
1樓長達340公尺長的鋁網牆,彷彿矗立於城市中的大型溫室。
攝影:VOIDPhotography
這也充分呼應著知名作者珍.雅各(JaneJacobs)在《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一書中提及的,城市是一個巨大且複雜的有機體,充滿熱鬧、友善相處的街道,以及各種主要與次要的池聚效應,是創造活力與多樣性的偉大城市的重要特徵之一。
占地約2,000坪,打造城市中的創意第三空間。
攝影:VOIDPhotography
草悟道是台中重要的綠帶資源,位於中軸的PARK2草悟廣場,前身歷經假日廣場、停車場等不同時期,勤美集團融合了戶外生活和城市慢活的態度,廣邀各式具有生活風格的質感店家進駐,在這占地2,000坪,涵蓋1樓、B1兩層樓的基地中,發展出商業與公共空間結合的新型態複合設施,不僅加深場域原有的特質,更翻轉、顛覆了既有印象,打造不同以往的非典型公園!
多面向重塑文化生活聚落
PARK2命名的由來,來自與Parttwo雙關,象徵著公園2.0進化後的更多可能。
整體計畫概念集結「公園」、「店鋪」、「藝文生活」三大主軸,以「大人系的公園」為想像,從建築、景觀設計、視覺設計、店鋪設計、野植生活、藝術裝置各種面向的再思考,以跨界混種的形式,探索未來自然與文化聚落的可能性。
景觀設計與「酉5PMTWCAUDEX」合作,布滿一系列具代表性的旱生植物。
攝影:VOIDPhotography
建築與景觀設計延請「禹樂空間整合」,在既有建築的限制上翻轉設計,負責人呂明志與設計總監黃志凌思考如何在重塑空間之餘,也能同時探討現代公園的不足,以及發展的藍圖。
公園,除了是親近自然的環境,應該也需要融合「產業、社區、文化」的內涵,擁有成為地域性中心的潛質,替新一代城市擘劃出革新樣態。
公園中隨處可見的綠植,貼近草悟道的地區形象。
攝影:VOIDPhotography
近年由於疫情影響,加速了朝向戶外發展的生活趨勢,對都市人而言,公園是日常場景的延伸,公共性及商業設施的整合儼然成為發展走向,因此PARK2提出「都市叢林、文化綠洲」的概念,擷取對未來公園的想像,替這塊原本被城市忽略的空間,轉型植入「創新基因」。
右側的公共藝術作品-台灣石虎《擁抱幸福》。
攝影:VOIDPhotography
1樓可見長達340公尺長的鋁網牆,彷彿大型溫室般矗立於自然綠植庭園之間,弧線型的設計順應原始的建築型態外,亦可將各單元量體有機地安排於邊界內外,這些大小不一的量體可作為特色店家的營運場所;鋁網材質所擁有的輕盈、透光性,加上弧形開口,能直覺地將民眾導引入內,在虛實之間創造出有如洞穴般,既連續又開放的動線。
ProjectOnMuseum(POM)團隊設計的 PARK2草悟廣場主視覺。
景觀設計則與台灣第一間專為塊根植物所建立的品牌「酉5PMTWCAUDEX」共同合作,在都市叢林中創造出一片神秘的荒漠,負責人曾浤澤針對場域提出「城市綠洲的獨立沙漠島」想法,規劃一系列代表性的旱生植物;而全新品牌視覺形象設計,則委由近年來在各大設計獎項嶄露頭角的ProjectOnMuseum(POM)團隊操刀,嘗試融合公園裡不會看到的噴漆概念,將指標以拼貼、重組的手法,讓每個字母各自成形,卻又代表不同面向的聚合。
ProjectOnMuseum(POM)塗鴉式指引系統,散布於廣場中。
B1亦打造了一座有機運動設施「打包運動場SPORT2GO」,由生活起物googoodsdesign莊騏鴻擔綱設計,將運動項目模組化,以多點或單點式的單元構件,一個載體一台小貨車就可以打包帶走,讓運動行為可隨時在城市閒置空間發生。
五座運動設施則設置於戶外中庭,配合周圍餐廳、酒吧、咖啡延伸場域,在用餐、等待期間有個有趣串聯。
「打包運動場SPORT2GO」。
模組化的構件讓運動行為可以隨時在城市閒置空間發生。
圖片版權:楊承ChenYang
匯聚了植物、飲食、咖啡、音樂、藝術、運動休閒與不定期舉辦的假日市集、音樂表演等多項活動的PARK2草悟廣場,以隨興、不設限的態度,勾勒公園的新穎面貌,並集結草悟道周邊店家,共同構築台中的新文化聚落。
資料及圖片提供」PARK2草悟廣場
撰文」陳映蓁
柏成設計攜手日本KobeLeather神戶牛皮協會,打造出如花開般的「BloomChair」戶外單椅,在環保、不浪費的前提下,兼具美觀與輕盈、方便收納,提供人們另一種享受生活的方法。
攝影:許立忠lillysixpic
這場夢幻合作始於3年前,神戶牛皮協會及Kyosyu先生來台拜訪,提出以神戶牛皮製作戶外家具的構想。
由於疫情影響,人們越來越長時間待在家中,假日則移往郊區,戶外家具市場隨之增長。
而神戶牛肉為世界知名的高級肉品,其皮革卻未引起關注並善用,多數都被棄置浪費。
但他們發現,由於神戶氣候暖和,皮革相對較薄,且纖維量不變,使得神戶牛皮更加結實,在經過專門技術處理後,更達到可於戶外使用的耐用度。
圖片提供:柏成設計
如花般開闔的皮革座椅
設計以「Bloom」概念發想,設計師添入台灣街頭常見的燈籠、紅鳳梨彩球元素,不使用硬性結構固定皮革,而是以皮革作為結構本身,滿足戶外家具需方便移動的特性,網格狀結構不僅減輕重量(不含底座僅有10公斤),更避免了下雨時坐墊部分積水的困擾。
最終成品就如同一朵花般,開闔一如綻放,折疊起來便可以輕便地帶走,甚至上飛機到世界各地,遍地開花。
攝影:許立忠lillysixpic
BloomChair每一個部分都使用了傳統的工藝與最新科技,除了特殊的牛皮加工技術,更仰賴數學運算、3D列印等,加上日本的極致工藝,完整呈現原始設計理念,實木底座也同時呈現了傳統木工的價值。
同時設計師運用大量的時間確保皮革的彈性,細究牛皮的纖維方向,以保留座椅的形狀完整和舒適度,維持高檔皮革的韌性和觸感。
在疫情下合作並不容易,但柏成設計與KobeLeather經過2年密集地視訊會議、互相郵寄原型及樣品,更與百年工藝家具製造商永田良介(TaisukeNagata)及日本皮匠職人片山喜市郎(KiichiroKatayama)合作,將稀有的神戶牛皮革經過特殊鞣製,經歷無數次的實驗與測試後完成本次令人驚豔的作品。
攝影:許立忠lillysixpic
新世代的設計
設計師提到,BloomChair主要為新世代而設計,除了注重環保永續,盡可能避免資源浪費、減少包裝,人們的工作型態與生活模式亦更加多元,因此可隨身攜帶到世界各處的舒適單椅十分重要,無論是都會中的住家、鄉村度假別墅、擁抱自然的露營地,甚至在海邊悠閒地聽著浪潮聲,Bloom 為各種場合提供最佳的私人空間,提供人們另一種享受生活的方法,創造全新戶外家具歷史里程碑。
攝影:KyosyuMizohata
由於材料源頭的神戶牛每年產量有限,BloomChair預計每年僅能製作10張左右,下單到發貨更預計需一年之久:其中皮革的染色和鞣製便需3個月,加上後續的加工及組裝,整個生產至少需要半年。
目前正在持續做細部調整,預計於2月於永田良介商店開放購買,售價為30,000美元,單椅皆為客製化製作,客戶在下單時可以選擇皮革與木材漆的顏色。
BloomChair接下來將於2月8日至10日於東京國際展示場的「東京春季禮品展LIVING&DESIGN」展出實體,台灣民眾不用擔心無法親身體驗,日本方正在與台灣經銷商洽談,十分希望能將本次日台合作的夢幻成果帶到台灣大眾眼前。
柏成設計亦表示,期待後續能嘗試更多不同的設計領域,進一步推動其充滿挑戰與創新的設計理念。
圖片提供:柏成設計
資料與圖片提供」柏成設計
撰文」林慧慈
「上陸許可Traveling&Hugging」主視覺。
這兩年世界遭遇疫情重創,人們無法盡情、安心地享受國外旅遊,一股無以名狀的渴求、想出走的欲望,讓旅行成為生活中的救贖,驅策中島GLAb團隊策劃「台日旅行的想像」交流創作展,透過實體策展及跨國共創的方式,勾勒出人們對於旅行的記憶與期待,並回應後疫情時代世人對距離的想像,以及對移動的熱切渴望。
「土產包裹」作為此次交流創作的核心概念。
12位創作者,擁抱旅遊的想像
由許哲瑜、郭中元擔任策展人,木村一心為協同策展人,以台日城市交流為靈感、旅行的想像為媒介,邀請台日雙方共12位設計者,如方序中、李君慈、施博瀚、郭中元、郭欣翔、楊士慶、小林一毅、中村至男、加瀨透、矢後直規、田部井美奈、高田唯,進行交換土產的計畫。
參與本展的12位台日創作者。
以自身城市為視角(包含台北、東京、新北、新竹、京都、台中、靜岡、台南、鹿兒島、屏東、橫濱),找尋城中的樣貌與情緒,再挑選心目中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物件,集結成「城市限定包裹」,互相寄給對方;最後,依循收到的土產線索,進行一場城市旅行的想像創作。
邀請觀者從創作者的圖像脈絡裡,重返旅行時光,並擁抱彼此的文化。
中島GLAb進駐台中市舊城區市定古蹟「臺灣府儒考棚」後,積極透過策展的專業打造舊城新面貌,思考如何串遊歷史空間與城市創新的更多可能性,展覽內容除了設計創作外,更邀請了近年投入打造城市旅行的大毅老爺行旅協同策展。
紀錄設計師們收到包裹當下的影片,以及每一份包裹的開箱照片。
團隊籌劃以旅店為旅行中心,輻射到周遭的風格品牌店家,規劃城市散策遊程,深入訪談12個風格品牌,如本冊圖書館、兆兆茶苑、綠光+marüte、永晶NAGAAKI等,並以中島GLAb風格ZINE推廣特色品牌,除回應城市旅行議題外,更希望擴大策展與在地產業共同合作的良性循環。
設計者依據所收到的土產包裹,將想像化為創作海報。
12位創作者×11座城市×12份包裹,串聯起兩塊土地的交流,揭開一場想像旅行,期待從這些圖像脈絡中,重新擁抱彼此的文化,並重返旅遊的時光。
中島GLAb藉由豐沛的設計能量延續歷史建物與城市的對話,希望在疫情下透過創作展覽鼓舞大眾,也替這窒礙難行的年代,注入正向能量。
來自日本設計師的包裹均於展場實體展出,此為高田唯所挑選的土產。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島GLAb
編輯」陳映蓁
「記憶沒有形體,卻儲存在身體,無法抽離。
」徐佳寧透過「記憶在身體留下的痕跡」,探索時間、空間和物件的質感,利用日常累積的身體經驗,去意識和尋找儲存在體內輕薄又強韌的記憶。
徐佳寧,天空突然消失的月份,2021,油彩、壓克力顏料/畫布,25.5x17.5cm(each),setof31(局部)由31幅小畫作組成,代表5月的每一天,描繪的是房間遮光簾上的光影變化。
誠品畫廊將於2月12日推出藝術家徐佳寧的個展,主題圍繞在「身體」與「記憶」,共展出21組件繪畫作品。
除了闡述思鄉和對時間、空間的記憶,徐佳寧也描繪了2021年疫情三級警戒期間,通過身體所意識到的空間壓迫感。
徐佳寧,打開一張折過的紙,2022,油彩/畫布,91x116.5cm
徐佳寧1996年生於桃園,繪畫是她擅長且持續鑽研的媒材領域,經由層層堆疊及時間累積的油畫,其豐富的色層和特有的光澤,分外呼應她所關注的「身體」與「記憶」主題。
徐佳寧,彼地,2021,油彩/畫布,53x45.5cm
徐佳寧形容自己的身體就像「薄紗製成的泡泡」,而將泡泡吹成飽滿形狀的空氣就如同生命時間不停歇地往前推進,也將生活的一切、新的情感和經驗不斷灌入薄紗泡泡,同時在泡泡上留下記憶的痕跡。
因此,她採用輕薄和流動的筆觸來表現記憶的輕巧,和身體如薄紗般存在的姿態。
徐佳寧,無題,2020,油彩、壓克力顏料/畫布,41x53cm
透過繪畫,徐佳寧不僅回應對世界的感受,也探究繪畫這項媒材的特殊性:當身體的記憶被召喚出來,使用的顏料重量與質地、畫筆與畫布觸碰的手感、筆觸行進的方向等,就是畫家最直接的感受,而記憶也就在這樣細膩輕薄、緩慢流動、層層堆積的過程中被探尋出來。
更多內容請見>>誠品畫廊
展覽資訊
展期」2022年2月12日至2月26日
地點」誠品生活松菸店誠品畫廊(台灣110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1:00~19:00(日、一休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編輯」歐陽青昀
FENDI女裝總監KimJones以書籍向品牌精神與布魯姆斯伯里(Bloomsbury)的藝術和文學運動致敬。
FENDI推出的藝術書藉《TheFendiSet》以20世紀上半葉興起的布魯姆斯伯里文學運動為題,蓬勃的文學、藝術、思想滙集,著名人物包括畫家VanessaBell、DuncanGrant及RogerFry與作家CliveBell和VirginiaWoolf。
KimJones兒時居住於英格蘭南部雷威斯,比鄰的羅德梅爾和菲爾勒村莊有許多布魯姆斯伯里家族成員的生活痕跡,啟蒙他對於布魯姆斯伯里蓬勃的文化、藝術運動的認識,布魯姆斯伯里文人學派(BloomsburyGroup)與VirginiaWoolf常成為他與朋友討論的話題,他除了收藏布魯姆斯伯里文學運動相關人士的簽名書籍和展示版本,也將它作為FENDI春夏系列舞台和敘事的靈感來源,以此讚頌女性藝術家的力量,並回顧布魯姆斯伯里文人學派成員前往義大利的旅程與途中收集的創作靈感。
《TheFendiSets》攝影集也是對VirginiaWoolf與VitaSackvilleWest之間愛戀、以及向名作《Orlando》其對性別和時間的演繹的致敬。
KimJones與著名紀實與肖像攝影師NikolaivonBismarck在書中運用感性及浪漫手法,回顧這對戀人所鍾愛的地點,回顧了布魯姆斯伯里文人學派與FENDI在英格蘭和羅馬共同遺留下的資產。
NikolaivonBismarck費時超過11個月深入研究、參觀和拍攝布魯姆斯伯里文人學派曾居住過的房屋和花園,一探當時的工作與生活環境,跟隨其腳步穿過薩塞克斯和肯特郡的鄉村,隨著他們的旅行足跡到訪羅馬,造訪他們在當地工作和生活過的工作室,以及他們在書信中繪畫、勾勒和描述的各個地點,在深入感受與體悟後著手創作。
布魯姆斯伯里文人學派成員們的旅程裡的空間經驗與建築特色也影響了NikolaivonBismarck的創作手法,為了表現這些地點的斑駁感和紋理,以Fendi新系列的布料與飾面,他探索了多種攝影和印刷技術:反轉染料、投影片攝影、多種尺寸和格式的底片,甚至過期的寶麗來底片,或是運用布魯姆斯伯里文學運動當時的相機拍攝技術。
在《TheFendiSet》攝影集中,運用多層次、多紋理手法來拼貼圖像,橫向畫面與充滿浪漫風情的色調,每個部分都經過多種紙張和印刷技術的處理。
也將布魯姆斯伯里文人學派成員原始信件和日記的摹本,與NikolaivonBismarck的攝影作品並列,特別是VirginiaWoolf與VitaSackvilleWest兩人的情書,讓整本攝影書就像一部具有維多利亞時代魅力的精緻相冊。
《TheFendiSets》攝影集同時邀請研究VirginiaWoolf的專家與布魯姆斯伯里學者MarkHussey博士撰寫序言,他引用了紐約伯格時尚圖書館的VirginiaWoolf日記和信件等珍貴檔案為攝影集製作摹本與謄寫詞彙。
知名演員TildaSwinton亦為此書撰寫序言。
整本《TheFendiSets》攝影集中,均使用Virginia與LeonardWoolf為霍加斯出版社精心設計的「Caslon」字體。
這本攝影書一如小說《Orlando》中跨越時空的敘事特色,在美學意念上流露出縹緲空靈、如夢似幻般的特質,猶如一件高訂華服般的精緻質感、觸感與飄逸氣息,它也像滿懷愛意的書信,誠摯的寫給布魯姆斯伯里及FENDI品牌,歌頌著歷史時光與美好未來。
圖片提供與版權」FENDI
編輯」Sumile
本期《室內》介紹的荷蘭東南部大城馬斯垂克的工業廠房Timmerfabriek再利用案例,是工業廠房再利用話題的延燒。
近年來陸續介紹過許多工業建築再利用的案例,無論是南非開普敦當代美術館ZeitzMOCAA、丹麥哥本哈根筒倉公寓住宅TheSilo、英國倫敦老煤廠購物中心CoalDropsYard,還是荷蘭境內的鐵路倉庫圖書館LocHal、倉庫住宅Pakhuismeesteren和FenixI,大多數工業建築在停用多年後,都無法馬上得到更新利用,有的甚至一度遭拆除的威脅,主因都是改造建設充滿許多技術上的挑戰。
流行音樂廳輔助建築的北立面。
攝影:KimZwarts
每座工業建築都有其特質和優缺點,原結構是否堅實?室內格局是否能配合新功能?每個環節都需要細密測量、謹慎設計,才能得到重新定義。
在設計概念上,建築師們最關鍵的起點不外乎兩個立場:是要採取新舊大膽對比路線?還是謹慎保存古蹟原貌?
Timmerfabriek是荷蘭馬斯垂克的原陶器工廠倉庫,場域自19世紀以來就是軍事和工業基地。
如今古蹟成功翻新,轉型為文化工廠。
圖中是2019年新增建的流行音樂廳輔助建築。
攝影:KimZwarts
項目簡介
業主」馬斯垂克市政府
總建築師」MaurerUnitedArchitects建築和城市景觀事務所
合作單位」BAMBouwenTechniek、ConsultancyBrekelmans、BenKokAcousticConsulting
時代變遷的宿命
Timmerfabriek工廠建築群興建於1905年至1911年之間,曾是荷蘭皇家水晶和陶器工廠KoninklijkeSphinx的一部分,由工坊、倉庫、展覽室和發電站組成。
誠如以往介紹過的工業古蹟再利用項目,廠房廢置不外於供需失衡、產業轉型、企業外移等因素,Timmerfabriek的命運也是如此,千禧年後,陶器工廠被芬蘭外資收買接管,生產線全部移轉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頓時,長達175年歷史的國寶級產業,及其曾是荷蘭境內首創的大規模工業廠房,就此走入歷史。
Timmerfabriek建築群規模龐大複雜,由工坊、倉庫、展覽室和發電站組成。
除了北端的流行音樂廳輔助建築是新增部件,其他部分和現有元素盡可能保留或再利用。
版權:MUA
閒置的廠房部分升級為國家級古蹟,部分則晉身市級古蹟,改造計劃進程歷經近20年的輾轉跋涉,並在經濟危機後浴火重生,終於在2019年全數完工,成為流行音樂廳Muziekgieterij和建築論壇BureauEuropa的新據點。
兩座表演廳的入場大廳。
原倉庫結構得以完整保留,新開的天井使1、2樓之間有視覺互動,天窗的自然光也能進入底層空間深處。
攝影:KimZwarts
閒置廠房浴火重生
原廠房的建築結構與風格粗糙豪邁,雖與馬斯垂克細膩典雅的城市面貌產生強烈的對比,但Timmerfabriek外強中寬的工業本性,完全符合席捲全球的古蹟翻新和文化工廠風潮。
鋼骨結構開間寬敞,為未來新功能提供靈活性和大容量,配合城市對文化和休閒產業的需求,改造為文化工廠最適合不過!
音樂廳的入口大廳扮演建築內部定向與樞紐的重要角色,也是充滿活力的社交熱點。
攝影:HarryHeuts
長型建築從原廠房中央的主入口分成南北兩大部分—朝北的部分原為二層樓的倉庫,轉型為流行音樂廳Muziekgrieterij,包括可容納1100席站位的大音樂廳和可容納350席站位的小音樂廳;朝南的部分原為陶器工廠的陳列室,如今轉型為建築論壇BureauEuropa的展覽廳。
在古蹟保存的立場上,建築師選擇謹慎修護原貌。
斑駁的磚牆毫無修飾地保留下來,牆上的裂痕好似凍結在時光走廊裡。
攝影:MUA
原建築內錯綜複雜的空間搭配音樂廳和建築論壇的輔助功能,細分成多個子項目,包括音樂廳的入口大廳、錄音室、排練室、衣帽間、辦公室等,新建築位於原廠房的北端,與大音樂廳相鄰,主要佈置後臺、化妝室、演職員出入口、卸貨口等,是流行音樂廳的輔助建築。
從2樓觀賞席欣賞流行音樂廳的舞臺。
新元素一律以黑色標示。
舞臺後方的大面積磚牆採用從其他倉庫回收的裸磚;舞臺也使用從拆遷的籃球館回收的木地板。
攝影師:MUA
可容納1100席站位的流行音樂廳。
原倉庫建築開間寬敞,滿足新時代演出形式和樂團編制的需要。
攝影:KimZwarts
新舊元素相輔相成
在保存與創新的取決上,建築師認為設計宗旨應在修護古蹟、致力新舊融合,而非突顯對比。
原建築的現有元素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保留或再利用,微調和改善也在最謹慎求真的態度下執行;新元素則以黑色部件標示,並採用木材、鋼鐵等質樸的材料,以輔佐原建築的底蘊。
Timmerfabriek寬敞的鋼骨結構,為熱門音樂廳提供靈活性和大開間,非常適合改造成新時代的文化工廠!攝影:HarryHeuts
例如,斑駁的磚牆毫不修飾地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與新注入的混凝土地板和精準簡潔的黑色鋼元素融合成新整體,細部修復也令人有時光停駐的錯覺,磚牆上的裂痕、風化的痕跡、褪色脫落的壁紙、破損的洗臉盆和使用多年的儲物櫃都保存在上個世紀的時光走廊裡,完全沒有刻意修飾的意圖。
2樓頂上帶有燈條的棚屋屋頂也是倉庫的典型特徵,改建設計在2樓樓板部分開口,為底層引入充足的自然;光窗戶在舊鋼框架中添加三層玻璃,不但增加絕緣值、確保室內恆溫,同時保障室內採光。
可容納350席站位的流行音樂廳。
攝影:HarryHeuts
為符合流行音樂廳的需要,原倉庫局部深化滿足高度要求,原建築鋼結構的脈絡得以完全保存延用。
攝影:KimZwarts
為符合新用途的需要,底層小面積局部深化滿足高度要求,但絕不影響原建築鋼結構的脈絡,除了原建築元素生命的延續,高效再利用市區內其它建物的回收建材也是本案的一大亮點,例如,從當地拆除的倉庫建築所回收的磚和木樑等建材得到新用途;拆遷的體育館木地板也被成功重新使用於兩座舞臺。
新建築位於原廠房的北端,由長廊和樓梯與大音樂廳相連,是流行音樂廳的輔助建築。
攝影:KimZwarts
小音樂廳和入口大廳的2樓佈置排練室及音樂家的社交空間。
長形帶天窗的棚屋屋頂是典型的倉庫特徵,在新隔溫建材的輔助下,延續新生命。
攝影:MUA
結合新時代生活社會經濟需求的文化活血
Timmerfabriek綜合體為工業區再利用的案例另添一項佳作,承續西歐文化遺產保存傳統,修復古建築的同時,不但彰顯原建築的風貌,重現過往歷史文化和生活場域,也引進新元素輔佐老建築的重生,為古蹟重啓新生命。
倉庫南端原為陶器工廠的陳列室,如今轉型為建築論壇BureauEuropa的展覽廳。
攝影:MUA
原建築謹慎細心地保留下來,歲月的痕跡與風華得以完全呈現,新舊部件成功地融合成整體,彼此襯托更現風采,使一度廢棄的歷史古蹟重新洗練成新傑作,除了硬體的整修和增建,也結合新時代生活文化與社會經濟的需求,工業古蹟注入文化活血,為臨近尚待開發的新住宅和辦公綜合機能區增添經濟和社會價值。
不同年代的建設痕跡難免彼此碰撞衝擊,在求真的態度下,謹慎地保存下來。
攝影:MUA
褪色脫落的壁紙和豐富的歲月痕跡為老建築增添韻味。
攝影:MUA
圖片提供和版權」MaurerUnitedArchitects建築和城市景觀事務所
撰文」朱瑄文Shiuan-WenChu
LOEWE基金會公布2022年LOEWE工藝獎30位候選人名單。
此次為第五屆LOEWE工藝獎,入圍作品為當代手法演繹古老工藝佳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作者駕馭古老工藝,並運用當今物料、技術素材創作出與現代社會相關,含容歷史同時前瞻未來之作,亦有著眼人與自然環境關係的作品,扣合了當今環境保護意識。
工藝與文化是LOEWE的重要精神亦是與時俱進的動力,LOEWE基金會在品牌創意總監JonathanAnderson倡議下,於2016年創立此一年度大賽,目的在推廣傳承與創新,表揚有才華、遠見、勇於革新及為未來工藝發展訂立新標準的工藝家。
今年收到來自116個國家的藝術工匠提交超過3,100件作品角逐,由設計、建築、傳媒、藝評及博物館策展翹楚組成的評審團,選出來自15個國家的30位候選人及其作品,創作媒材包括陶器、木製品、紡織品、皮革、織籃、玻璃、金屬、珠寶首飾及漆器等,評審重點聚焦於技術水平、創意和藝術理念,並從中選出融合技術與及創意的出色之作。
基金會將於6月30日公布本屆工藝獎得主,30件入圍作品於7月1日至7月30日在首爾工藝博物館(SeoulMuseumofCraftArt,SeMoCA)展出。
全球觀眾亦可透過LOEWE基金會創立的TheRoom數碼平台,飽覽歷屆LOEWE工藝獎候選人之作,欣賞當今最具創意的工藝結晶。
查詢詳情請瀏覽>>theroom.loewe.com
AnnikaJarring(瑞典)
作品:《Line》
媒材:玻璃、矽
運用建築結構結合古典花瓶形態,配合自己研發的創新玻璃製作技術塑造這件雕塑。
以漢朝的金縷玉衣為靈感,用黑色矽線將392片長方形透明玻璃串起造出立體形態,重疊的黑色矽線富流動感,令作品結構更穩固,同時有輕巧又堅硬,營造脆弱的視覺特質。
Aware(法國)
作品:《Strata》
媒材:絲綢、梣木
以地質現象及與人類歷史的關係為題,作者用幼細絲線包裹木雕,用熱燙斗將絲線黏在木材上並刷上墨水,呈現一個坡度形態,象徵地球不同地質時期的地層面貌。
BlastStudio(英國)
作品:《BlueTree》
媒材:舊咖啡紙杯
以一棵人工樹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類在生態系統的角色,譜寫一篇可持續發展宣言。
廢棄的外賣咖啡紙杯被打成紙漿,經3D打印技術造出樹的四個組件,紙漿染成靛藍色,再經打印,塑型及堆疊成有樹洞及凹凸坑紋的柱體結構,足以支持保護生物及植物依附生長。
ChikuunsaiTanabe(日本)
作品:《Connection》
媒材:竹藤
這件織籃比例完美手工細膩,散發和諧之美,造型富時代感,又顯出作者有深厚的傳統日本竹籃編織造詣,捆織技術造出的圈環相扣,濃厚詩意表達人與自然之間的連繫,並將古老物料與當代手工技術巧妙結合起來。
DahyeJeong(韓國)
作品:《ATimeofSincerity》
媒材:馬毛
馬毛織籃精緻而紮實,由細馬毛編織而成,創造出靈活幾何設計。
作者將五百多年前朝鮮王朝製作黑笠的製帽技術融入古老陶藝造型,以針穿上有彈性馬毛線,織出相扣圈環,展現粗樸韻致,頌讚生命之美。
KateMalone(英國)
作品:《MagmaInterrupted》
媒材:結晶釉、粗陶器
由多個幾何形單元組成,造型有豐富動感,散發強烈感染力,每個單元要精確平衡然後才能整體燒製,龐大體積與精緻結晶釉完美合一,可見作者的熱情及對結晶釉技術純熟掌握,對黏土在不同步驟中的變化亦瞭如指掌。
MarianneHuotari(芬蘭)
作品:《Ananasakaama》
媒材:瓷器、金屬
以嶄新手法演繹芬蘭傳統織毯(ryijy),以瓷塊取代羊毛線的角色,每塊小瓷片由黏土塑形上釉燒製,上千塊瓷片手工縫到金屬底座,大小形狀不同,層疊排列形同魚鱗,造工細緻色彩鮮艷,烘托裝置造型美態與光澤質感,與形狀和質地相得益彰。
MelDouglas(澳洲)
作品:《Deviation》
媒材:窯燒、冷加工雕刻玻璃
這件玻璃製品經窯燒及冷加工處理,精準切割成兩個不同的結構,經窯燒及冷加工處理,再以手工磨砂及重疊裝置,最後在玻璃表面以手工蝕刻線紋,在平面圖像及立體器物之間,營造出視覺深度的錯覺。
高寶惠(台灣)
作品:《UrushiPaperPleatsBench》
媒材:紙、米膠、日本漆
用脆弱的描圖紙造出可以承受人體重量的長凳,將物料功能性推至極限。
傳統上用於日本木工的漆料從未用於描圖紙,紙張捲起加漆料令其硬化,再用米膠將紙卷黏起成凳,造型均衡優美,有自然環境的韻味。
SoyunJung(韓國)
作品:《SomeoneIsPrayingforYou》
媒材:單絲線
將單絲線縫到水溶性布料上造出這巨型紡織品,手工極之繁複,作者用單絲線勾勒縹緲風景輪廓,然後將布浸入水中,最後剩下單絲線組成的深度立體感,淨色構圖散發靜謐之美。
圖片提供與版權」LOEWE
編輯」Sumile
新冠疫情的蔓延,讓國內外許多活動都因此深受影響。
其中,享譽全球的國際藝術展《印象莫內-光影體驗展》台北站原定於2021年6月展出,然而,因新冠疫情的爆發,改由高雄站為亞洲巡展開啟序幕。
雖然展覽延期半年的時間,但感動依舊不變!為了迎接回歸台北站的《印象莫內-光影體驗展》,開幕記者會不僅邀請金鐘主持人廖科溢擔任引言人,主辦單位更邀請芭蕾舞團隊搭配印象派大師竇加最引人注目的芭蕾舞者系列,虛實互動演出,以現代科技打造的聲光體驗,感受印象派的浪漫靈魂與細膩絕美。
暖人心的沉浸式藝術展覽
《印象莫內-光影體驗展》2021年底於高雄站風光落幕,帶給南台灣民眾無限美好的藝術能量,在高雄展期的最後一週,許多民眾表示:「坐在展場不捨得離開,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回到高雄。
」台北站開幕當天,主持人廖科溢也說到:「這是今年最溫暖人心的沉浸式藝術展覽」。
《印象莫內-光影體驗展》帶領觀眾走進影響現代藝術甚巨的關鍵畫派,深入淺出、編年解析印象派與當時歐陸社會政治發展的緊密關聯,以「印象派之父」莫內為首,集合雷諾瓦、塞尚、竇加等18位印象派大師逾2000幅作品。
台北站再升級,以超過6公尺的巨幕環繞包覆,搭配動人的古典配樂與香氛,將印象派對「光」與「色彩」的極致癡迷,透過現代科技完美重新演繹,帶領觀眾沈浸當代藝術史最璀璨的篇章,一窺影響未來百年的浪漫革命。
四大展區,多元體驗
展區共分四大塊,前導介紹區介紹印象派主要風格、藝術家及重要代表作品,先奠定觀眾對印象派的基礎認識。
緊接著是莫內極富盛名的名作《睡蓮池上的拱橋》、《睡蓮》系列作品常看到的中日式步橋,實景重現莫內花園的田園風光,遊走在步橋上方,提供觀眾宛如置身名畫之中的想像。
而沉浸式投影區則結合影像、聲音、氣味,營造全方位體驗的觀展環境,帶領觀眾一同回到印象派的輝煌年代。
最後再來到繪畫區,將方才的體會親自描繪出來,為印象派藝術體驗寫下完整的一頁。
展覽的最後設置限定周邊販售區,提供民眾選購周邊,延續展覽的感動,此次的限定周邊也與PChome24h購物合作,提供精選周邊線上販售,方便民眾快速選購。
《印象莫內-光影體驗展》
時間」2022年1月14日至4月5日
地點」新光三越A11LegacyMax(台北市松壽路11號6樓)
購票」KKTIX
資料及圖片提供」KKLIVE
編輯」歐陽青昀
由「精品酒店之父」IanSchrager於2017年推出的酒店品牌PUBLIC,本著「平民奢華」的創新理念,為行業帶來衝擊性改革。
時至今日,「奢華」的定義不再受限於金錢、物質享受、地位象徵等俗套思維,而是講求體驗與感受。
PUBLIC與時俱進,致力推動新奢華主義,設計屬於所有人的奢華體驗。
入口立面。
儘管在新冠疫情下,PUBLIC關閉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期間仍不忘為酒店注入新活力,並於2021年6月以全新形象示人。
除了提供基本的奢華住宿服務,各項設備更是經過精心設計,充分展現出品牌嶄新的創作理念。
酒店設有多元的餐飲選擇,包括新開業餐廳Popular、Cantina&PiscoBar、全新現代雞尾酒吧BARCHRYSTIE、多媒體空間HOUSEOFX及經過升級的快餐市集LOUIS。
以上餐廳均由屢獲殊榮的秘魯大廚DiegoMunoz主理,他曾掌管世界50大最佳餐廳中排名第一的拉丁美洲餐廳,擁有豐富的料理經驗。
全新夜生活空間
飯店大廳。
不論是小酌怡情還是盡興歡暢,PUBLIC都會是享受夜生活的絕佳去處。
旗下5間酒吧性格定位鮮明,除了多樣性的餐飲服務外,截然不同的氣氛、情調、風格都能滿足各類客人的需求。
其中BARCHRYSTIE將年輕一代的潮流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提供一系列精緻香檳及以珍罕烈酒製成、超越傳統的創意調酒。
其前衛風格正好與酒店身處的紐約下東區(前身為貧民窟及住宅區)形成強烈對比,盡顯創辦人IanSchrager的個人特色—將兩種看似互不相干的原素結合,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盡顯優雅氣質的BARCHRYSTIE著重溝通與交流,務求成為一個促進人與人之間聯繫的公共空間。
非一般的大堂酒吧,讓客人放鬆身心之餘更加入玩味風格,靈感來自 1920年代—正值雞尾酒興起的好萊塢黃金時代 ,同時向傳奇酒吧如巴黎麗茲酒店內的海明威酒吧及威尼斯著名哈利酒吧致敬。
HOUSEOFX為一個劃時代多媒體空間,為客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夜生活體驗。
由傳奇的HouseofYes俱樂部團隊成員共同設立,目標成為新生代城市夜生活的嶄新地標及表現空間。
電梯區透過鏡面與燈光呈現奇幻視覺。
Schrager表示,團隊致力將夜生活體驗昇華至另一境界,就如超越傳統馬戲表演的太陽馬戲(CirqueduSoleil)及全球知名戶外藝術活動「火人祭」(BurningMan)般帶來顛覆性的改變,提供一個多媒體、多元化、多感官的體驗,迎接史無前例的全新面貌。
HOUSEOFX結合表演藝術,盛載無限歡樂與驚喜。
這亦是Schrager工作生涯中首次全權負責酒店旗下空間的一切設計工作,朦朧的燈光加上狂熱激情的前衛設計,為夜生活文化掀起新序幕。
LoungeArea
大眾化的奢華體驗
PUBLIC力求進步及革新,與時俱進,永不停步。
品牌企業及旗下酒店致力為客人提供最真摯、完美及刺激的體驗。
本次重新開幕不僅空間硬體上升級,軟體與服務上更是呈現最奢華的體驗,以PUBLICSERVICE(公共服務)及PUBLICEXPERIENCE(公眾體驗)兩大主軸,實踐締造「屬於所有人的奢華體驗」的品牌承諾。
為此,品牌特別設立PUBLICSERVICE部門,能有效管理酒店內的一切營運工作,帶來更快捷方便的服務。
透過卓越的團隊合作與現代科技的配合,令整個住宿旅程變得輕鬆愉快。
房間內部。
PUBLICEXPERIENCE則可謂Schrager40年酒店事業中,繼引入「精品酒店」概念後另一巔峰之作。
在現今社會,酒店不單是一個為旅客提供住宿服務的處所,更是一種感官體驗,就像劇院般呈現出嶄新的視覺效果及設計,從此不再乏味。
酒店亦以精美的餐飲體驗、俱樂部及其他休閒活動迎接一眾本地及海外旅客,更重要的是締造一個「屬於所有人的奢華體驗」,結合現代科技令一切生活細節變得方便、快捷及舒適。
PUBLICEXPERIENCE(公眾體驗)讓客人以親民的價格享受最佳的設計、餐飲、娛樂、奢華服務及科技,是全球數一數二的精品酒店體驗。
Schrager曾說:「真正的奢華不在乎物質,而是精神;不在乎物件的價值,而是個人的感受。
」奢華體驗能提升生活節奏,令一切變得方便、快捷及舒適;同時營造家的感覺,讓客人感到賓至如歸,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所想的事。
奢華就是如此簡單,奢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房間內部。
資料與圖片提供」PUBLIC
編輯」林慧慈
新竹市文化局所屬南大路警察宿舍於2016年登錄為歷史建築,迄今已逾80年歷史。
房舍保存完整,由新竹市政府出資整建,保留原有建築結構並考據當時生活樣貌,共留下兩棟日式建築房舍,成為新竹後火車站最有歷史風味的景致。
2021年由時藝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承攬營運,並以串聯古今地域與文化身分的「下竹町」賦予場館新意義。
下竹町外觀。
全台首度公開作品認識竹塹建城軌跡
「下竹町」正式開幕之際,首檔展覽特別邀請台灣古建築研究第一人、學者及建築畫家-李乾朗教授展出其作,由燕樓故事館吳淑英女士策劃、時藝文化創意共同舉辦「築跡往・返」古建築手繪圖特展。
李乾朗教授於展覽現場速寫。
古建築是過去與現在對話交流的媒介,透過細細審視「築跡」,跟著房舍往返古今,彷彿引人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探秘,進而更認識現今的一磚一瓦。
「築跡往・返-李乾朗古建築手繪圖特展」展場。
李乾朗教授被稱為台灣傳統建築先行者,更是古建築的知音人,與生硬的歷史研究不同,他以親筆手繪方式,記錄下他所走過、深入解析過的每棟建築。
作為台灣傳統建築研究與文化資產保存維護的重要學者,李乾朗教授也是一位國寶級建築畫家,展覽現場有超過30幅他的珍貴手繪圖稿作品,當中更有8幅手繪作品是全台首度公開,獨家於下竹町展出。
首度公開的展件-下竹町解構透視手繪圖。
導覽影片帶領觀者以時間軸爬梳新竹300年來的建城軌跡,呈現民居、宗教建築、庭園樓閣到百年古城門等代表古建築作品,重現絕美的竹塹風情。
此外,更搭配互動體驗區域「臨摹大師之手」,讓民眾跟著大師的透視之眼跟解構技巧,以全新視角認識新竹這座城市。
手繪下竹町。
串聯周遭景點深入走訪城市
本次特展共分為3個單元,以時間軸展示,分類解析各式代表古建築案例,同時帶領觀者辨識新竹洋風建築特色。
假日則提供團體定時導覽服務,在地居民及文史工作者透過個人記憶和歷史背景出發,介紹下竹町的繁榮風華跟展覽內容,期待藉由多樣化的藝文活動,串聯新竹動物園、孔廟、玻璃工藝博物館等景點,帶來一場有趣的新竹小旅行!
築跡往・返-李乾朗古建築手繪圖特展
日期」2022年2月5日至4月17日(每周一休館)
地點」下竹町-新竹南大路日式警察宿舍
資料及圖片提供」下竹町
編輯」陳映蓁
Gucci選址於佛羅倫斯領主廣場(PIAZZADELLASIGNORIA)開設Giardino25全日咖啡餐酒館。
GucciGiardino25空間前任租客是座頗具歷史的花坊,此店命名靈感亦結合了花之元素,靈感來自於GucciGarden的連結(Giardino即是義大利文「花園」的意思),25是品牌創意總監AlessandroMichele的幸運數字,除了經常出現在他設計中,現在也以此數字為餐酒館作名。
正如花店的繽紛色彩一般,這座空間也以對比作為視覺特色,讓室內景象與佛羅倫斯的周邊環境相襯,延續了過往花店的色彩、馨香與豐郁,同時融入了品牌的經典個性。
店內有如一座藏身於城市角落的祕境,裡部舒適且略具隱私感。
空間風格將傳統托斯卡尼商店與雅緻法式小餐館特色相融合,溫暖典雅,氛圍悠然。
佛羅倫斯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古蹟,城市濃郁的人文氛圍令人迷醉,GucciGiardino25餐酒館亦將環境的歷史特色表現於空間裡,一如品牌義大利工藝與奢華復古的特色,天花板上外露的木樑與滿室精工木作相襯,展現出18世紀晚期的風格元素。
八角橡木拼花木地板、芥黃色立面,以及吧台與餐桌採用的雲紋大理石均為空間加入了典雅印記。
餐廳座區重視隱私感,除了鬆開桌距,線條古典的座椅採用孔雀藍皮革包覆,用舒適觸感款待消費者,在此亦可使用品牌家居系列GucciDécor知名的臘葉印花餐具系列用餐,享受悠閒時光。
GucciGiardino25餐酒館全日供應餐食,採用預約制,自開幕以來,已是品牌支持者心中的城市新訪點。
GucciGiardino25
電話」+3905575927012
地址」PiazzadellaSignoria,37r,50122Florence
圖片提供與版權」Gucci
編輯」Sumile
司法改革的第一步—「國民法官」制度即將於2023年元旦上路。
司法院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協助,共同打造全新的國民法官法庭,透過全台以及離島22間地方法院的空間場域調查、深入研究服務流程,打造更舒適無壓迫感的參與體驗。
雙層法檯與45度角的檢辯席位,創造審判活動區的新互動(新北地院)。
近期正式啟用新北、南投、高雄地院3間國民法官法庭,由曾主持新竹、嘉義火車站改造計畫的蔡嘉豪建築師,再度攜手負責指標視覺的博瀚設計,採用同一模組的空間改造設計規範,為國民法官打造出溫暖明亮的法庭場域。
視覺與空間配置的巧思,打造沒有壓迫感的法庭空間(高雄地院)。
打造「以國民法官為主」的新型態國民法官法庭
司法院長許宗力表示,「國民法官法庭」是國民參與審判制度具體實踐的重要一環。
本次國民法官法庭不只是單純設計法庭空間,而是致力於打造「人民參與」的司法殿堂。
為迎接國民法官的加入,空間設計打破法院嚴肅、壓迫的傳統刻板印象,納入多元、包容、透明對話的語意,並兼顧多方使用者的需求,打造出讓國人能更安心參與審判的新型態國民法官法庭。
國民法官法庭雙層木作法檯,層次分明為新型態的國民法庭(新北地院)。
設計保留建築原始風貌,盡可能減少改動,透過全新設計打造親民面貌。
新的法庭空間以白色、木質調為基底,象徵公開透明、溫暖且富有人性,並使用大面積的淺木材,傳達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象徵,同時法檯背牆則選用台灣特有的「和平白大理石」,形塑明亮視覺。
微弧型的天花線板從旁聽席延伸至主背牆,削弱垂直線條的冷硬感,並使視線通向法檯,並聚焦於司法天平上。
法庭上配備「無障礙設施」,希望能使每一位參與審判的國民感到友善、可親,實現國民法官制度多元、同理及包容的精神。
和平白大理石主背牆與法官入口融為一體(高雄地院)。
調節職業法官與國民法官的互動方式
法庭中使用者多元,因應法檯座位需要容納9至13位法官與國民法官,規劃創新的「圓弧形雙層主法檯設計」,讓國民法官的視線沒有死角;坐在中間的審判長,也能夠隨時關照國民法官需求,讓審判的過程中更易於溝通。
檢、辯席位的45度角扇型配置,也使所有參與者都能夠聚焦於法庭上攻防,更有助於實踐證據裁判、公平審判的核心理念。
除了法庭場域,用於討論案件的「多功能評議室」也進行改造,運用輕盈的色彩與軟性的材質,提供國民法官咖啡廳般的休息空間,減少流程進行中的不安感。
弧形法檯橫越整個審判活動區,形成良好的互動視野,讓參審者平等的參與審判(高雄地院)。
這次設計導入國民法官法庭的設計行動,讓嚴肅的司法領域有不同的樣貌。
從民眾的角度出發,打造兼具美感與實用的新型國民法官法庭,希望讓每位參與的國民法官都能夠在這個地方,自在且自信的為正義發聲,落實司法參與的意義。
未來也將由桃園、新竹、苗栗、彰化、橋頭、基隆、宜蘭等7所法院,繼續接棒完成國民法官法庭的改造挑戰。
國民法官休息室強調提供獨立休息空間的設計(南投地院)。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林慧慈
由連江縣政府及文化總會共同策劃的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已正式開展,透過8個策展計畫,邀請41組跨領域團隊與在地共創,在四鄉五島(南竿鄉-南竿島、北竿鄉-北竿島、東引鄉-東引島、莒光鄉-東莒島、西莒島)帶來39件作品及3個空間策展,觀者可深入軍事據點和坑道,走訪閩東建築、聚落、廟宇與營區,也可以看見多位知名建築師在馬祖打造的建築景觀,是一場生活感十足、揉合多元想像的藝術策展。
2022年4月10日前在馬祖四鄉五島登場!
「馬祖國際藝術島-島嶼釀」由馮宇操刀品牌識別,並攜手攝影師鄭鼎,打造主視覺。
「馬祖國際藝術島」,是台灣首個以10年為願景的藝術行動,解除戰地政務30年後的馬祖,希望透過藝術引路,並由教育、建築、設計等面向切入軸線,娓娓道出島嶼醇厚的精髓,讓馬祖能被更多人看見。
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的策展主題「島嶼釀(IslandBrew)」,以一扇扇觀海景框作為登島請帖,邀請觀者參與風與在地沃土的交融,從多元視角填入觀點,一同醞釀島嶼的風味。
「地下工事」:曹楷智,《地下的故事-永夜淘光》,2022。
©曹楷智、山冶計畫、連江縣政府
本次的8個計畫主題分別是:以獨特軍事地景為藝術現場的「地下工事」、用特色餐食訴說馬祖故事的「迴島嶼吧」、採集馬祖文化魅力的「傾聽島嶼的聲音」、聆聽跨越時空的「島嶼生息」、四鄉五島學童共創的作品「風塔」、從建築思維出發的「一幅完成中的風景」、「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當代建築選件」等。
「風塔」:將馬祖小學生創作之泥染布塊攜至代表共同文化的塔上,隨風飄揚彷彿「風帆」意象。
傾聽島嶼的聲音:從聽覺、視覺切入,採集馬祖文化魅力
「傾聽島嶼的聲音」是一個重新思考馬祖這塊土地的藝術採集與創造計畫。
由策展人陳宣誠及協同策展人廖億美共同策劃,將島嶼的研究和調查作為基礎,透過景框、立體繪畫、聲音裝置、地景裝置等手法,結合軍事場景特色與絕美海景,現地創作了多件作品,在歷史脈絡的回溯中,用新思維認識島嶼;而藝術家的採集創作也同步集結於南竿民俗文物館1樓特展區,帶來不同的視覺與聽覺感受。
藝術家的採集創作同步集結於南竿民俗文物館1樓特展區。
現地創作作品坐落於南竿53據點,到訪者必須徒步進入據點範圍,主建築左側有一個地下坑道的入口,地下坑道為原始岩脈開鑿而成,坑道出口為臨海的雙層軍事建築,地下一層是機槍射口,利用半島突岬的優勢,觀察莒光海域的動向;地上一層則為40高砲陣地,開闊的視角搭配牆上繪製的地形圖,可以想像國軍當時駐守的情況。
鄉音為響-有些字詞像鑰匙/蔡宛璇
取材自作家劉宏文的著作《鄉音馬祖》,創作者擇其文字世界中若干與過往島民集體記憶交相映照的平話(閩東語)字詞,讓它們被「說」和被「聽」。
聽得懂的地方人或福州語使用者、聽不懂的地方人或對這個語言感到陌生的異鄉人,將在當中各自捕捉一些物質性的獨特音聲,以及非物質性的殘響及漣漪。
駐波/YannickDauby澎葉生
這件聲音裝置特別安置於其聲學特性和意義能與物理空間產生對話的場域裡,提供實驗性的聽覺情境,且任由觀眾詮釋。
透過移動、坐下、站立等方式去探索這個空間,這是一個震動、震盪的環境,勾起遙遠的回聲、時間循環和無盡的傳言。
對象、景框、射口、掩體-窗/蕭佑任
射口框出海,射口的大小、比例與所望向的他方,觀看焦距來自武器與恐懼,焦距外的海岸掩體,在機能喪失後留下的痕跡,是構成列島的最後一道邊界。
藝術家從那段因軍事被抹掉的灰色地帶中所發現的人造景觀中取出局部,放到據點的景框中,藉由喪失機能性的景框來觀看這段無人之境。
風化褶痕/蘇弘
端正/傾倒、設施/象徵、抵禦/再現、人/自然之間的獨特關係,在耐候鋼的表面與連續皺褶中呈現,似曾相識的物件、不清晰的使用狀態,以及高強度的氣候風化間,引領觀者想像並試探其獨特的存在狀態,與馬祖的風土對話。
換哨前的斜陽/張靖驩、王嘉笙
陡峭的斜坡、狹窄的通道、扎人的植被,是通向大海絕景的考驗,也是進入南竿53據點臨海至高處的路徑。
軍事背景的過去,成就了人們得以觀海望天的機緣,但對彼時駐守前線、瞭望敵國的士兵而言,枕戈待旦的肅殺,就像是一層可視卻不可觸的薄膜,禁錮著軍士們回返日常的渴望。
折射島/共感地景創作
馬祖的戰地據點位址,提供了豐富的「路徑」,是地層變化的路徑,植物演替的路徑,聲音消長的路徑,風的路徑,故事的路徑,也是接近海的路徑,更是一條探索消逝地景的路徑;充滿生命力的演化消長,是創造力生成的空缺。
「折射島」設置於南竿53據點路徑的末端,在最靠際海的據點屋頂,以數個不鏽鋼的水滴形量體組成,如同列嶼、海洋、早晨的露,映射周遭風景,在屋頂上重新聚積共存,並與觀者的到訪共同折射出活的歷史。
一幅完成中的風景:從建築思維,探索公共空間
展場。
圖片提供: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攝影:劉增駿
位於南竿福澳港甫落成的候船室,首檔展覽由擔任連江縣環境景觀總顧問逾7年的策展人劉柏宏擔綱,以1座裝置、10幅圖文作品、3座模型與插畫,盤點近30個聚落或建築特色空間,呈現不同年代登島的新舊馬祖人視角,回顧近30年的島嶼風景。
風土影像作品在跨時空敘述中重現了這塊土地的前世今生,3幅插畫則詮釋島嶼的記憶和表情,而3座以澳口為文本,虛實交織的地景作品,則提供馬祖未來之境的凝視。
當代建築選件:探究馬祖未來的建築風貌
自戰地政務終止後,馬祖多樣公共和私人建築陸續建設,因應藝術島計畫,推出《當代建築選件》單元,由長年關注建築動態的褚瑞基與劉柏宏共同擔任選件人,期待以三處近期落成的建築與景觀作品:福澳碼頭濱海休憩廊道、馬祖福澳碼頭候船室,以及梅石營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拋磚引玉,醞釀成熟的公共討論機制,與後續營運規劃,投注更多公眾視野。
馬祖福澳碼頭候船室/設計團隊」禾磊建築+李訓中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禾磊建築,攝影:趙宇晨
水平開展的弧形大屋頂,建構了山與海之間通透的交會點,斜向的大屋頂一方面呼應了島嶼岩壁的地勢,一方面以現代建築語彙和地方傳統建築的形式對話,不僅提供舒適的候船空間,完備島際轉運的功能,同時也將成為居民休憩交誼的生活場域。
從屋頂大尺度切開形成的2樓觀景平台,連結1樓開放空間,讓人們從不同角度及高度眺望,可充分感受馬祖的山、海、風、陽光。
福澳碼頭濱海休憩廊道/設計團隊」一口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宋鎮邁合圃股份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連江縣環境景觀總顧問團隊
為營造福澳港周邊優質的休閒環境,豐富港口海景,促進開放空間利用,此計畫改善了人行環境和活動空間,以仿波浪的曲線造型為主要設計語彙,設計了花台、階梯、廊架等,形塑優質的步行廊帶,並增設共融遊戲場,提高綠覆環境,兼具觀光遊客與常民活動需求。
梅石營區軍官、士兵特約茶室/設計團隊」立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提供:立建築師事務所
士兵茶室順應著地形,呈現獨特的V型配置,轉折處的迷彩外牆與中庭防空洞,散發出濃厚戰地氛圍。
本區保留大廳既有牆面及空間配置,並以RC剪力牆共構補強,形成牆厚超過40公分的複合構造。
軍官茶室未來將委外經營,作為結合特約茶室歷史展示與旅宿空間的「特約文化客棧」,除保留娛樂券售票口、原有侍應生套房格局外,也將散發歡愉氣息的天藍色、粉紅色面漆作為保存重點,提供獨特的住宿體驗。
戰地轉身.轉譯再生:軍事遺產的活化與當代價值
圖片提供:成大設計中心
遍布於馬祖的軍事據點,雖是居民眼裡的尋常風景,卻常被排除於日常生活之外。
國立成功大學自2020年投入「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統籌執行計畫」,軍事文化遺產的轉譯再生是本計畫的關鍵策略。
目前選定已釋出的營區與海防據點作為轉譯基地,成大負責執行統籌與策略規劃,整合各階段介入的建築設計團隊,透過專業洞見提取淬鍊出可能的設計構想,賦予軍事遺產新的時代意義,使其逐步融入馬祖的當地生活,也成為連結國際的展示平台。
資料及圖片提供」馬祖國際藝術島
撰文」陳映蓁
台灣首個以教科書為主題的設計競賽「教科圖書設計獎」,日前揭曉了得獎名單,為鼓勵教育出版及設計產業重視教科圖書設計,本次競賽總獎金近新台幣700萬元。
頒獎典禮將於2022年3月15日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得獎作品特展當天同步開展。
教科圖書設計獎自去年10月起開放徵件,設計標的為適用108課綱之國中小課本,「封面設計類」廣邀全台設計師或團隊發想創意提案,「學習設計類」則針對已通過教育部審定之教科圖書產品,報名皆分「國小組」及「國中組」。
此次共收到359件作品參賽,經初、決審兩階段,由教育及設計專家、教學第一線的國小/中老師共組的專業評審團,如新北市新莊區民安國小校長王健旺、品墨良行創辦人王慶富、未來式有限公司主席汪麗琴、水越設計總監周育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教授施令紅、台北市立介壽國民中學教師陳育淳等人,從符合學科本質、適切傳達學習內容與教育概念、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及知識聯想、促進認知理解等面向,評選出最具設計力、符合教學需求的作品。
評審們認為,教科書大至編輯結構,小至色彩、字體等細節,如何透過設計傳達學科本質,幫助達成學習目標,而不只是表象詮釋,都是設計師必須理解的重要環節。
此次競賽是個好的開端,看到許多突破框架的作品,期待未來能激盪出更多對於教科書的想像和探討。
(完整得獎名單請詳見官網公告)
金獎作品
「封面設計類」國小組
小三英文第一冊/走向設計」吳怡葶、游語蕎
學習英文是與世界連結、溝通和發現的橋樑,小三英文封面使用明亮清爽的手繪插圖,吸引孩子興趣,從世界共有的「天空」出發,隱喻世界看似遙遠其實關係緊密;同時天空也是孩子生活的日常景色。
封底運用雲朵象形表現「SKY」文字,透過老師引導讓孩子對英文這科目與之生活建立連結,封面加入空白角色創意,讓孩子能自行創立角色、投射自身,成為參與世界的一員;書籤也能運用在內頁教學,方便老師和家長增加互動,達到英文學習最大化。
評審觀點」以天空象徵無國界,傳達語言是和世界串接的重要工具,呼應英文學科本質,並以親和童趣的手繪視覺,搭配清新溫暖的風格色調,降低對於學習的排斥感,令人耳目一新。
「封面設計類」國中組
Whale!這是數學/康軒文教事業國中美編部」陳玫妤、李政穎、廖本田
整體設計以明亮的藍色鯨魚與高飽和的深藍底色,形成強烈對比,並搭配高明度、高彩度亮橘與亮綠的三角形,以及上光效果形成的星光引導,來營造鯨魚游動於三角形的空間感。
底部運用豐富的數字與穿插交錯的線條,形成了不規則幾何造型,來表達數學的理性氛圍。
紙質則選用晶鑽紙,由紙面閃爍炫麗的光點,創造繁星漫天的銀河,營造畫面的活潑性。
評審觀點」主題明確、將理性的數學及溫柔的鯨魚連結,傳達萬物與數學的關係。
色彩使用精準,圖像元素的運用鋪陳皆有意義;整體觸感體驗佳,互動設計與課程內容相呼應,頗具巧思。
「學習設計類」國小組
國小首冊國語/康軒文教事業設計團隊」iFOFFICE
康軒國語首冊課本以孩子為學習中心設計,跳脫以往一課一課的形式,採用「書中書」的方式,透過貼近孩子筆觸的插圖,採用適齡語法的故事內容,精心安排的圖文整合設計,以及多元的統整練習活動,讓孩子快樂學會注音。
評審觀點」圖文整合、版面編排到字體行距皆相當細膩,色彩配置繽紛卻不紊亂,以溫暖可愛的主題人物,搭配遊戲式的互動設計,產生學習樂趣,教材整體設計別出心裁。
「學習設計類」國中組
國中2年級上學期自然科學/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團隊」大梨設計事務所
教科書的編製過程,最重要的要點是如何藉由「設計」將資訊進行整合,並準確傳達訊息,除了基礎的版面、字體和色彩系統外,更需以使用者體驗的角度進行思考。
設計團隊希望替學生帶來良好的使用體驗,舒適易讀、美觀且容易記憶。
評審觀點」本書美感成熟度高,打破制式化的刻板方式,重新用攝影呈現自然科學的內容。
編排邏輯清晰、訊息設計優異,內容資訊的層次和輕重拿捏得宜,示意插畫及圖表亦相當豐富,容易達到學習目的。
亮點作品
「封面設計類」國小組特獎
自然3上跟著節氣學自然/康軒文教事業國小美編部」吳楟譽、游易儒、余婉貞
封面以二十四節氣來傳達農民們的農事活動,依照節氣來安排是每年季節變更的重要標誌,節氣反映了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過程;封底扣合教學內容,可實際帶領學生製作立體書,以及呈現植物葉脈。
評審觀點」二十四節氣的圖文引領學生帶入四季節氣的趣味性,並掌握協調的色調和優雅的文化氛圍,以細緻插畫表現傳統節氣風貌,並將視覺延伸至背面,讓整體設計更加完善。
「封面設計類」國小組特獎暨人氣獎
小五數學第一冊/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張育茹
中高年級學生喜好活潑鮮艷的色彩,以及具象化的圖像,因此選用鮮明色彩和幾何圖形化的設計,藉由連線遊戲比喻數學概念,幫助學生以固有的經驗,更快速、簡易地理解新事物,實現寓教於樂的精神。
習作方面在封底結合了「平面圖形」、「四則運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因數與公因數」等多個單元,需在學完整本課本後,運用其所學的知識來解開謎題。
評審觀點」配色柔和且豐富,構圖簡單大方有設計感,以點、線、面,搭配理性的幾何圖形,暗示邏輯思維的運算結果,色彩增添了感性溫度,活潑了學習過程。
「封面設計類」國中組特獎
國中八上自然科學/氪制所WkuzsDesign」吳政錩
以科學的英文「Science」的字首S作為整體視覺的核心,依照順序以圖像化方式整合六大學習重點的特色;封面數字依照順時針方向閱讀後,翻到封底可以發現封面數字相對應的位置,以中文解答各圖像所代表的意思。
設計聚焦在教科書的實用度和吸睛度,創造有別於以往的使用經驗。
評審觀點」利用英文字首S加上幾何圖形,詮釋現代科學的角度與認知,並以圖形和箭頭的方向性圍繞主視覺,引導學生探索與閱讀。
設計跳脫傳統框架,有趣又饒富創意。
「封面設計類」國中組特獎
國一數學上冊/劉愷潔、江玉平、王用賓
到了國一,數學的教學開始出現:數與數線、代數等內容,學生需要進行更多的抽象思考,必須將生活中的情境轉換成符號,再加以應用及分析。
設計團隊發現市售的數學教材,封面設計多注重在數字的運算和具象的情境,因此,他們希望呈現具象和抽象之間的過渡表現,並以「數與數線」為基礎,應用在視覺的元素與後加工,讓學生感知藏在其中的巧妙與細節,進而創造細膩有趣的體驗。
評審觀點」用「數與數線」表現出理性創意,配色典雅舒適,加上紅色線條的鑲嵌,呈現巧妙細節。
「學習設計類」國小組特獎
國小5上社會/康軒文教事業
全書內容以台灣的地理環境、公民生活與歷史發展為主題,視覺設計上以社會是由不同面向的人、事、物組成的概念作為出發點,版面設計以幾何圖形構成,闡述社會的多元交流;封面插畫則展現幽默風趣的人文畫風。
評審觀點」活潑的版面編排,集合豐富細膩的插圖描繪,藉由探討社會上的各種面向,呈現人文關係,趣味又具理性。
「學習設計類」國小組特獎
小1數學第一冊/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核心素養為課程連貫與統整發展的主軸,透過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實踐,提升學生學習的渴望與創新的勇氣,培養具有自主行動與社會參與的終身學習力。
小1數學教材也以此作為編撰的重點,重視數學學習脈絡,配合兒童的身心發展,並透過觀察、思考、探究、執行與檢驗,激發其主動思考及潛能。
評審觀點」在充滿欣欣向榮的農場中,用果樹和動物呈現數學與數字的結合,營造歡樂氣氛,讓可愛角色們歡迎小一新生來到數學園地,讓人感覺學數學非但不難,而且十分有趣。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撰文」陳映蓁
位於丹麥的VillaCopenhagen飯店,是由著名的UniversalDesignStudio設計,由前丹麥郵政暨電信局改建而成,其歷史可追溯至1912年,現在已成為丹麥首都提供永續精神、平易近人之奢華體驗,同時結合直覺性操作設計之個人化服務的「嶄新社交場景」。
VillaCopenhagen飯店是由前丹麥郵政暨電信局改建而成。
著作權:AXOR/Hansgrohe集團。
大廳,當賓客穿越VillaCopenhagen新巴洛克風格的建築門面時,將會進入一個散發著獨特氛圍,並洋溢當代奢華風格兼具永續意識的空間。
著作權:AXOR/Hansgrohe集團。
當賓客穿越VillaCopenhagen新巴洛克風格的建築門面時,將會進入一個散發著獨特氛圍,並洋溢當代奢華風格兼具永續意識的空間。
因為除了華麗的外表,飯店將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納入其整體經營策略中,以對地球環境之影響負起完全責任,這也是飯店衛浴選擇AXOR產品的原因之一。
餐廳廚房。
著作權:AXOR/Hansgrohe集團。
UniversalDesignStudio表示,客房的設計理念是希望能讓入住賓客享受放鬆的慢活時光、充分感受哥本哈根之美,所以選用手工打造的Zellige磁磚、紋理鑲嵌玻璃室內窗,以及採用獨家AXORFinishPlus鍍鉻和拉絲黑鍍鉻表面衛浴配件客製化的大理石梳妝台。
泳池景觀。
著作權:AXOR/Hansgrohe集團。
設計師RichardMcConkey強調:「我們使用AXORMontreux系列是因為我們正在尋找經典傳統與當代風格兼具的產品,而特別選擇黑色鍍鉻表面。
」
精緻套房,由著名的UniversalDesignStudio設計。
著作權:AXOR/Hansgrohe集團。
標準套房,由著名的UniversalDesignStudio設計。
著作權:AXOR/Hansgrohe集團。
AXORxShamballaJewels
VillaCopenhagen除了選用AXOR的產品,更與丹麥奢華品牌ShamballaJewels合作套房設計,在390個房間中規劃8間Shamballa套房,房內採用訂製的AXORMontreux臉盆和浴缸龍頭,傳遞出奢華、溫暖、愜意、寧靜的氛圍與令人雀躍之感受交織而成的鮮明對比感。
飯店衛浴選用AXOR的產品。
著作權:AXOR/Hansgrohe集團。
Shamballa團隊與AXOR的客製化服務AXORSignature密切合作,創造出鑲有寶石裝飾的龍頭握柄,以代表hamballa標誌的雙閃電十字杵紋設計呈現。
此件作品的握柄上鑲嵌著紅寶石和藍寶石,分別代表熱、冷水,完美展現出AXOR別具個性之奢華風格的卓越品味。
採用訂製的AXORMontreux臉盆和浴缸龍頭。
著作權:AXOR/Hansgrohe集團。
ShamballaJewels設計師OlgaKrukovskaya回憶道:「AXOR以謹慎專注的態度,致力實現幾乎無法達成的目標。
我們在技術層面和原型製作上獲得來自德國團隊的大力支援,並始終堅持品質優先。
與AXOR合作的整個過程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憶。
」
以代表hamballa標誌的雙閃電十字杵紋設計呈現。
著作權:AXOR/Hansgrohe集團。
為幫助飯店實現永續性的最高目標,AXOR甚至開發出一套採用EcoSmart智能節水技術的特殊淋浴系統。
RichardMcConkey提及:「北歐地區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水流量規定,我們在進行本計畫時必須遵守,在符合這些標準方面,AXOR對我們的幫助很大。
」此類節水措施完全未減損賓客體驗,反而獲得提升,事實上,這正是有意識奢華(consciousluxury)的重點。
鑲有寶石裝飾的龍頭握柄,傳遞出奢華、溫暖、愜意、寧靜的氛圍與令人雀躍之感受交織而成的鮮明對比感。
著作權:AXOR/Hansgrohe集團。
喜悅、兼容並蓄和永續的VillaCopenhagen,不僅與這一座城市共享名稱,更能完美體現其精神,成為絕不容錯過的指標性建築。
握柄上鑲嵌著紅寶石和藍寶石,分別代表熱、冷水,完美展現出AXOR別具個性之奢華風格的卓越品味。
著作權:AXOR/Hansgrohe集團。
資料及圖片提供」AXOR
編輯」歐陽青昀
Box俞挺
建築師,美食家,專欄作者
1972年生於中國上海
現居於上海
WutopiaLab的主持建築師,聯合創始人。
Let’stalk論壇聯合創始人,城市微空間復興計畫聯合創始人,FA青年建築師獎聯合創始人。
清華大學建築學學士,同濟大學建築設計與理論博士,教授級高工。
WutopiaLab事務所和他們的作品被大量的國際知名設計獎項所認可,被選為ArchitecturalRecordVanguardFirm2018,HD-WaveoftheFutureHonorees2019,ArchdailyChinaBuildingoftheyear’18TopThree.WutopiaLab曾獲ICONICAWARDS,GermanDesignaward,BestofYearAward,iF,IDA,FXinternationaldesignaward等獎項,也曾被INSIDE,WAF,WAN,DFA,Frame,Dezeen等獎項提名。
WutopiaLab,一個以魔幻現實主義,創造日常奇蹟的全球當地語系化建築設計事務所。
主持人俞挺近年以別具特色的空間語法,打造了看似夢幻實存現實的商業空間,屢屢造成城市話題。
而一切,其實源自於他具備藝術家的浪漫與想像力,同時也懷有建築師的理性務實,複雜、宏觀、創意的思維,讓他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偶爾也挑出了當代人的隱性想望,獨特的世界觀與設計思考,讓人難以用建築師/藝術家/劇場設計等單一角色來定義。
熱愛藝術的建築師
俞挺投入設計產業迄今27年。
回首最初,他並未把建築師視為終身職志,1990年在清華大學就讀的首個學期,對當代藝術的興趣更勝於建築學,像海綿般吸收藝術領域的知識與經驗,教授介紹的柯比意(LeCorbusier)、萊特(FrankLloydWright)或是後現代主義都未能激起他對建築學的熱情,直到一天,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的歌德學院裡翻閱了密斯凡德羅(LudwigMiesvanderRohe)的專書,被畫面裡的極簡美學與豐富隱喻所吸引,作品呈現的極簡主義精髓,不是蒼白呆板的大白牆,而是對線條的精練純粹、對物料質感深刻理解之後的結晶,淨簡卻自蘊豐厚深度,當下的震撼讓他萌生「做建築師是一件很酷的事」的念頭,開始投入研究密斯凡德羅lessismore的減法哲學。
然而,lessismore究竟為何而減?要減掉什麼?他卻無法從當時的建築師、大師身上獲得合理的解答,內在對於藝術的喜好與敏銳,引導俞挺開始轉往他方尋找答案,就此深深影響了日後的設計思維。
在藝術領域裡,倪瓚文人畫的逸氣與梁楷的瀟灑筆觸給予俞挺獨特的美學體驗,那種放鬆、靈動、簡筆的山水畫和人物畫,與西方極簡主義講究的精確、嚴密相比別有意趣。
而羅斯科(MarksRothko)、達利(SalvadorDalí)、夏卡爾(MarcChagall)、梵古(VincentWillemvanGogh)、馬列維奇(KazimirMalevich)作品裡的色彩、構圖與創作觀念,則讓俞挺擺脫了傳統中國文化的桎梏,靈感更加奔放自由,羅蘭巴特(RolandBarthes)的哲學養份與博觀思維,更打開了他內在的精神枷鎖。
就這樣,汲取東西方養份,建立了俞挺視野博大且善於微觀的特質,以及懷有彈性開放且尋思諸多可能的胸懷。
俞挺表示,近年對他影響最大的「複雜系統的新思維」,即是融合了第二熱力學定理、量子力學、混沌學說的複雜系統思維方式,幫助他徹底擺脫傳統建築師的思想桎梏,在設計上呈現出開放、多樣與當代性的表達,同時又能從其中讀到一抹汲自傳統、某些審美與思索的影子。
設計在於精神而非尺度
俞挺的建築背景為內在積澱出紥實底蘊。
他認為,建築有別於其他藝術類型,它能塑造出一座讓人可以踏入的三維空間,空間裡的使用行為賦予它人文體驗與人文精神,再加上時間性的參與,構成了建築空間的四維思考。
因此,創作內涵的意義更勝於量體尺度。
擺脫建築尺度的迷思,更精究內蘊的精神觀,可以從俞挺過往的作品讀出。
那些看似類地景裝置的微建築,就功能面而言或許單純,它其實更像是一種啟發思考的精神場所,可謂是小而宏大的具體印證。
俞挺坦言,「大」對許多建築師而言是誘惑,好像只有宏大的敘事才能滿足雄心壯志,但他以量子力學裡所說的「世界是由事件組成」的角度來思考作品,認為創作者如果內在具備一個複雜、系統的眼光,就能跳脫單一個體的侷限,換來發展系列的大布局。
因此,每個小建築(微型裝置)都可視為作品裡的組成部分,從第一個逐漸發展至多個,甚至數十個,作品群裡的每一個體都自有特色與探索目的,不同的小作品之間又有一貫的核心思路彼此聯繫;就觀念上而言,它們是一個具有共同意義的大型作品,拆分閱讀亦能欣賞內部建構的獨立世界。
當想通了這點,設計思考就無需拘泥於尺度的大或小,而是傾注於作品裡的精神核心。
俞挺認為,每個微建築都可以從一個切入點入手,切入角度與場所精神會構成對自身、他人、社會、世界的思考和表達,因此尺度限縮未必會限制發揮,更重要的是設計思考的切入點,以及作品想表達的精神性。
他進一步分享,微建築的切入點大致有二:第一、對於身體的真確瞭解;第二、對於身份的清楚認知。
這些都會影響設計者如何將場所、時間、技術貫徹起來融會表達,創造出一種新美學,並且從中充分體現出自身的思考與信仰。
新時代閱讀空間
魔幻感的書店空間,是俞挺作品裡最引人矚目的亮點,這些書店都各具特色,就像一座充滿故事性的空間,承載著城市歷史、品牌精神甚至奇思妙想。
在數位時代,實體書店的存在意義究竟為何?俞挺認為,在當今科技社會下,書店是一個微型文化綜合體,它的意義除了購買、知識分享,同時也提供了社交功能,這些特質奠定書店不會因時代更迭或科技進步而消失,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有深度的、知識分享的社交,尤其近年新冠疫情籠罩下,人們經歷了嚴格的防疫隔離生活,更加彰顯出實體交流的珍貴與重要。
然而,在訊息爆炸的數位時代如何讓消費者主動走進書店,靜下心來享受閱讀?俞挺以設計為助力,在書店規劃的著墨上,尤其重視空間予人的閱讀享受,在意場域氛圍能否讓人放鬆;原因在於,他觀察大多數時候人們對閱讀會有一種戒備和緊張感,因此希望空間氛圍能讓閱讀者鬆緩情緒,消弭內心的戒備感,用開放的心境去探索書店裡的知識與樂趣,自在的悠遊其中,打開書本沉浸閱讀享受。
喜歡閱讀的俞挺,也分享了近年喜愛的書籍以及給予他的啟發,這些書單亦透露出他博觀思考的特質。
《真實的幻獸:從神話寓言中現身的二十七種非虛構生物》(TheBookofBarelyImaginedBeings),向他展現了一個從未瞭解和涉足過的生物世界,理清了他對生物學的許許多多誤區,意識到生命如此豐富多彩,生物進化和生存方式也給予他設計靈感,醒悟建築設計所掙扎的諸多原則有時是作繭自縛。
《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Underland:ADeepTimeJourney)展示了人類學對於人類社會的思考,給予他許多新角度,重新認識了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
第三本書《莫斯科紳士》(AGentlemaninMoscow),是一本閱讀體驗極其舒服的小說,讓人愉快的、深入的去閱讀、去瞭解。
他也喜歡《惡棍來訪》(AVisitfromtheGoonSquad),認為這本小說的寫作結構非常棒,可從中瞭解了許多與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第五本書是《地中海三部曲》(EmpiresoftheSea,1453,CityofFortune),講述威尼斯、奧斯曼帝國、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將歷史書寫得生動、細節豐富、波瀾壯闊當中又不失細膩的探究,令人歎為觀止。
靈感是種日常功
身為一位建築設計師,保持源源不絶的靈感是必要的。
談到如何尋獲靈感並且維持創意?俞挺分享,其實靈感與創意來自日常累積,生活周遭的一切現象都可能是靈感來源,它並非偶發也無法速成,身為設計者必須要時刻敏覺環境訊息、閱讀世界脈動,持續豐厚自身內涵與思考深度。
他從量子力學的觀點打比方,城市裡的物體是由不同事件組成,世界與城市也是由不同事件組合而成,不同城市之間有著相同點與相異點,若由此切入就能跨越界域限制,覓得其中的關係與可能,從博大視野縱觀全局,靈感自會源源不絶。
面對設計題目其實就是盤點日常浸潤在這些事件群裡的感受,哪個事件觸動腦海的迷因(meme)來切合入設計,當你維持在敏覺與累積的狀態裡,每天都有創意的火花驅動著你,靈感會推著你去等待著一個合適的設計機會出現把它實現,而不是有了設計任務才開始苦思靈感。
面對將在地特色融入空間的命題時,大多數設計者會從物體著手,可能從材料、建築、形式、或者取用當地某個具體象徵來進行轉型、變化。
然而,俞挺的作品卻巧富新意,宏觀思考的特質讓他在規劃城市空間時,更輕盈地將在地文化與群眾記憶織入其中,隱約扣合又別出心裁,其中奧秘在於他會從人類學的角度來剖析在地文化與群眾記憶。
俞挺認為,「物」的文化價值取決它能否在群體記憶裡佔據神聖、重要的位置,何不先深入探掘「群體記憶」與「物」體之間的隱性關係,再為它賦予新形象與別致體驗?因此在做研究時,他會從體驗群眾記憶來著手,深知無論是鮮明或是被人遺忘的模糊記憶,都會變成事件存在於各種載體裡,或許依然體現、或許深深隱藏,有賴仔細研究與耙梳來挖掘搜集,在累積了龐大的素材資料後,再使用lessismore來進行精萃,從中提煉出那個最重要的記憶點,並用當代手法將它織入設計方案裡,透過實體的建築空間領人重溫當地的集體記憶。
請登入會員專區閱讀全文
1928年,於瑞士納沙泰爾出生的放射學工程師路特(Reutter)設計了一款座鐘,無需電池、電力或定時上鏈的情況下持續恆動,不會磨損也不需要進行任何操作,打破過往驅動鐘錶的已知概念。
這款座鐘即是現今的Atmos空氣鐘原型,它利用日常溫度與大氣壓力作為機械動力,奧秘在於內部的密封空間充滿混合氣體,細微的溫度變化會觸動鐘內薄膜膨脹或收縮,進而驅動機芯,只需攝氏一度的溫差,便足以提供座鐘長達48小時的運行動力。
1930年,首批Atmos空氣鐘開始發售,然而因仍存在技術問題,無法順利商業化生產。
雅克-大衛.勒考特(Jacques-DavidLeCoultre)偶然在巴黎的精品店看到Atmos空氣鐘,對其獨特的操作方式為之著迷,於是將其買下研究。
他意識到,原設計雖然巧妙,但機械裝置未臻完美,於是聯絡路特一同合作改良座鐘的機械裝置製作升級版的空氣鐘AtmosI,並推出面市。
雙方提出多項重要改良,確保機械機芯正常運行、重新設計機械裝置的主要組件,令其更簡單、更堅固、更適合量產。
積家最後於1939年製作了符合需求的519型機械機芯,並開始著手AtmosII空氣鐘的商業化,Atmos空氣鐘迅速成為品牌知名傑作。
Atmos空氣鐘在積家持續改良與研發下,功能一再演進,1970年代起品牌更與設計師及工藝大師合作,推出特別限量版作品,讓它從居家時計,變成精緻收藏。
每個時期的空氣鐘各具特色,鐘殼也呈現出各種藝術表現;像是,原型AtmosI空氣鐘配備「穹頂形玻璃」鐘殼,以純粹簡約的設計詮釋現代流線造型,至今仍深受收藏家愛戴。
AtmosII空氣鐘的鐘殼採用雋永的裝飾藝術風格線條,方正勻稱的外觀體現經典的「玻璃盒」特色。
Atmos空氣鐘面世至今超過90載,其獨特性與神秘的機械運作,令許多藏家醉心。
2022年,積家將於歐洲頂級手工藝展覽(HomoFaber)頌揚此一傳奇座鐘,展出面市以來的演變與特色,讓大眾一探它的精緻工藝與纖妙結構。
歐洲頂級手工藝展(HomoFaber)
時間」2022年4月10日至5月1日
地點」威尼斯聖佐治‧馬焦雷島(S.GiorgioMaggiore)
圖片提供與版權」積家
編輯」Sumile
屏東菸葉廠設立於1936年,原名為「屏東支局菸草再乾燥場」,一直到2002年關廠前,工廠負責菸葉耕作技術的指導與收購,以及收購後的複薰加工貯存,見證臺灣的工業發展。
2010年,屏東縣政府將其進行修復再利用工程,在工業遺產保存理念下,2022年菸葉廠以「屏菸1936文化基地」正式對外開放。
在工業遺產保存理念下,2022年菸葉廠以「屏菸1936文化基地」正式對外開放。
「屏東的菸葉廠,不只是屏東獨特的產業與文化資產,更是人類文明重要的一頁。
」
有別於青島菸草博物館、日本菸草與鹽博物館等亞洲的菸草博物館,菸葉廠首檔常設展不以「菸草」為主題,而是將原有相關歷史調研報告為內容規劃及展示設計的基礎,透過空間設計、多媒體影像、五感體驗及燈光設計,帶領觀眾感受具故事性的工業空間氛圍。
透過空間設計、多媒體影像、五感體驗及燈光設計,帶領觀眾感受具故事性的工業空間氛圍。
將屏東菸葉廠定調為亞洲首座「菸葉主題展示館」,並以「菸.葉.廠-複薰的金黃記憶」作為展覽名稱。
在全廠區各主題展示館中,引導觀眾走入工業遺址現場,感受職人穿梭機具與菸葉之間的記憶,沉浸在不同展區及大型機具中,開啟觀眾對菸葉的興趣,認識昔日從業人員的故事與產業歷史。
屏東菸葉館入口。
StudioMillspace提供
主題展區一:菸葉實驗室
菸葉實驗室。
宜東文化提供
正式參觀工廠遺址前,先帶領觀眾從「屏東菸葉種」認識「菸」。
菸草植株在屏東得天獨厚的沃土上,從播種、採摘到加工,製程蘊含了地域風土、耆老智慧,以及無數勞動者汗水揮灑的辛勤結晶。
菸葉實驗室。
宜東文化提供
而「耕作筆記」聚焦菸葉被各式加工機具濕潤、切尖、除骨、複薰、包裝等所有繁複的流程,見證台灣此一獨特產業與文化的精髓。
讓觀眾成為菸葉觀察家,動手把知識集合成冊,製作專屬的耕作筆記!
菸葉實驗室。
StudioMillspace提供
耕作筆記。
宜東文化提供
主題展區二:除骨加工區
當觀眾對「菸葉」已有初步的認識後,將從靜態的展區移步至結合光雕投影的「除骨加工區」。
位於入口的「真空溼潤機」,是菸葉送進廠房的第一道工序,利用機身造型結合90秒光雕動畫投影,帶領觀眾回到過去菸葉廠的熱鬧景象。
接著進入「切尖機」,在長長的檯面上,以排葉、切尖兩支投影動畫輪播,重演舊時在這個場域所進行的切尖過程。
除骨機區。
宜東文化提供
為了讓觀眾更身歷其境,在最後的除骨機設置了長達3分多鐘的光雕投影秀,將菸葉歷經的12道除骨程序轉化為創作素材,透過LED與環繞音樂展現。
以風選機(風)、分離機(碎)、除骨機(除)、震盪機(震)四個機械延伸意象。
除骨機區。
NLInteractivew提供
從藍白光點搭配弦樂合奏與流動樣貌的琶音電子聲,表現「風」流動的視聽感受。
緊接的快速竄流的冷色光,機械聲響與極短的電子聲響編排於,將「除」的震撼傳遞至觀眾。
樂聲一轉,機具上明確的光影閃爍表達菸葉分離「碎」裂的轉化。
最後,冷暖交替的色調表現機具強力運轉及菸葉在機具內部循環「震」跳的靈魂。
除骨機區。
NLInteractivew提供
主題展區三:職人匠心
職人匠心。
宜東文化提供
菸葉生產從耕作許可、種子分送開始,需要菸農、菸葉廠農務課輔導員,把控著菸葉品質的好壞,並歷經菸田、菸樓、輔導區、買菸場等不同場域轉換,最後才能送往菸葉廠進行複薰加工。
菸葉廠內的工務課、物料課,則掌握著除骨及複薰作業製程、機具維護,以及後續倉儲管理與運輸。
職人匠心。
宜東文化提供
每個階段的轉換,都匯聚著職人的專業知識,而職人對於菸葉生產的全心投入,也讓屏東的菸葉生產更加金黃閃耀。
職人匠心。
StudioMillspace提供
主題展區四:複薰加工區
工作貓道。
宜東文化提供
館內的山形窗景是鋼架構成的椼架與玻璃纖維波浪板結合的山型牆。
原先是一層樓建築的菸葉複薰加工區,在1977年為因應包裝機的高度需求,在原有建築上進行屋頂改建,以鋼筋混凝土及力霸鋼架挑高空間,堅固的構造、等距的柱列形式及高低窗的設置,型塑了此一獨特空間。
山牆。
宜東文化提供
屏東縣政府透過扎實研究、嚴謹考證,結合古今科技、跨域知識,為屏菸1936文化基地這個曾經廢棄的廠房賦予了新的生命,未來將持續透過多元展示及活動,打造品牌化的屏東縣博物館,創造屏東的文化魅力。
菸葉包裝機。
宜東文化提供
菸.葉.廠—複薰的金黃記憶展覽資訊
時間」2022年2月25日起
地點」屏菸1936文化基地屏東菸葉館(屏東縣屏東市菸廠路1號)
資料及圖片提供」宜東文化、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編輯」歐陽青昀
為鼓勵教科書出版產業與設計人才踴躍投入,共同「為教科書做設計」,由教育部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2021教科圖書設計獎」,是台灣第一個以教科書為主題的設計競賽。
而相關特展「OPENBOOK教科圖書設計展」2022年4月10日前於台灣設計館04展區免費展出中!
本展由推動美感教科書計畫與教育設計創新多年的「美感細胞」團隊策展,以大眾學習記憶中具有共感的詞彙「OPENBOOK」為主題,邀請大家走入展場、翻開課本,重新看見這個時代孩子們的學習風景。
展覽由「共感、看見、想像」三個層次,打開教科書設計的樣貌與想像。
首先從學習者的視角出發,開箱孩子書包裡的學習媒材,並透過使用數據的分析,看見各種學習的樣貌;接著透過「教育調查」(Research)、「設計規劃」(Plan)、「設計執行」(Execution)、「檢查測試」(Check)的「RPEC」教育設計流程,呈現一本教科書的產製流程,帶領觀眾認識教科書設計的特殊性與必要性。
打開教育設計的創新可能
展覽第二部分則透過本次36件教科圖書設計獎獲獎作品,一覽其如何運用設計讓學習變有趣、讓學科知識更好懂。
競賽以適用108課綱之國中小課本為設計標的,「封面設計類」廣邀全台設計師或團隊發想封面提案,國中/小組共選出21件作品獲獎,並由國小生另票選出5件「人氣獎」作品。
「封面設計類」國小組金獎:小三英文第一冊/走向設計」吳怡葶、游語蕎
「學習設計類」徵集已上市或通過教育部審定之教科書產品,國中/小組共有10件獲獎作品。
提供深入解析,讓觀者更加明瞭這些獲獎教科書,在設計上如何突破創新,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效果及體驗。
「學習設計類」國中組金獎:國中2年級上學期自然科學/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團隊」大梨設計事務所
本展亦展示近年教育設計研究成果,從教育字體應用、通用色彩、紙材開本、眼動儀實驗、設計風格變遷等面向,看見未來教科書的更多可能,展場中也揭示近年台灣在體制內外推動「美感教科書」的成果,在多方專業的共同努力下,教科書從內容到形式持續優化的改變歷程。
此外,也特別規劃互動創作專區,邀請觀眾依循教育設計流程,發想主題企劃,並畫下自己的教科書設計稿,一同運用創意,想像未來的教科書或學習體驗設計。
OPENBOOK教科圖書設計展
日期」2022年3月15日至4月10日(周一休館)
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04展區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陳映蓁
2月元宵佳節剛落幕,各地燈節活動如繁花撩亂,將城市的黑夜輝映得如同白日,藝術品結合燈光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如果你仍留戀夜晚的滋味,那麼將於3月底正式展開的「寶藏巖光節」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盛會!
2022年以「未來在此發生」為題,集結12組藝術家及團隊參與,帶領觀眾自現時此刻,共同描繪未來彼刻的模樣。
今年開幕派對更與連結亞洲showcase論壇和音樂節「LUCfest貴人散步」合作,於3月26、27日帶來音樂派對及市集,邀請5組表演者與40家風格品牌,包含音樂節常駐經典美食、手作選物、花藝植栽,以及沈澱心靈的礦石芳療,作為光的序曲。
張仲濰作品〈恍〉
從光進入未來
原與元宵燈會響應共生的寶藏巖光節,從創產之初便飽含眾人的想望,透過光節為載體,一次次向外訴說其內涵。
繼2020年「相依的總和」探索共生的關係到2021年「棲息在光中」從家的意義出發。
2022年在持續面對COVID-19、戰爭、難民、極端氣候的課題之中,選擇回到起點,以「未來在此發生」為題旨,邀請藝術家姚仲涵共同策劃,在統整過去的感覺經驗下,藉由真實與虛擬的錯落,帶領觀者面向未來,關注我們身處之境、所在之地;同時思考材料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在製造的過程中,彼此是否有機會產生低度而循環的對話可能,並將對世界的感知融合個人觀點,以創作形式貼近彼此的生活。
藝術家姚仲涵
12組創作結合獨特體驗
走進村落,藝術家王仲堃的作品〈風聽–2022–T〉在綠野地上隨著風的動態變化,回應展覽核心對永續的提問;十字藝廊內,李亦凡透過拼貼手法,將數位影像、輸出現成物的複合媒材組織成一個夢的沉浸空間〈未命名_1〉;接著呂兆民和蔡遵弘,通過經典電影《接觸未來》的啟發,應用擴增實境(AR)與3D技術,在半樓廣場以作品〈宇宙視界〉帶領人們在虛實交錯的景象中思考雙眼預見未來的可能。
王子昀作品〈無來去之詩〉
另外,王子昀以「離苦」作為最初的命題,在經典中找到宇宙擴展的脈動〈回到中⼼點〉;〈城市變態〉設法藉由創作媒材的交織取代城市構造的「建材」,並加入「光」的元素,邱杰森和莫珊嵐為都邑勾勒出不同的空間紋理;而張仲濰的動力機械作品〈恍〉,在視覺成像的明暗變化中利用光的線條,折射人們內在的精神與意向,同是燈光創作的還有位在邊境廣場上,莊知恆的〈馬克白效應〉,引領觀者在慾望中告解,追尋平衡與永恆。
邱杰森及莫珊嵐曾於2021年北美館X-site展出作品〈爆炸容器〉。
「光」除了開啟意識的對話,本次展覽也透過更多元的感官與載體,匯聚不同以往的觀展體驗。
如〈糕點源室〉,果玥彤將烘培轉換為創作,透過「味覺」勾勒生命的記憶;賴俊廷〈似人非人_HAOS人類知覺解放計畫_邊境13號實驗室〉跳脫五感,以「電覺」探討知覺之於真實與真相之間的矛盾;黃豆泥和凌宗廷〈寶藏/道〉連結虛擬藝廊與NFT平台,嘗試透過多面向的串聯與轉移,讓來自各宇宙概念的彼此,在存在與不存在之間共同連結擺盪。
此外,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和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也同時聯合舉辦為期三週的「輕量級_跨校協作工作營」,一起呼應光節命題,呈現青春階段獨特樣態的創作與眼光。
莊知恆作品〈馬克白效應〉
循著生活的光景
2022寶藏巖光節「未來在此發生」除了以光作為媒介進行創作回應宇宙真理,也融合音樂、市集、活動。
3月26日至3月27日開幕期間限定,舉辦「來自未來の兌換活動」,依循指引即可兌換由本次贊助單位女兒、TreeTop樹頂、小蚊清,提供的限量好禮。
不僅從藝術創作連結文史脈絡,也在獨特的地景風貌中融合生活意象,藉著真實與虛擬的錯落,誘發觀者回放存在之初,預視未來之謎。
2022寶藏巖光節「未來在此發生」
時間」2022年3月26日至 5月8日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寶藏巖光節x貴人散步音樂節
時間」3/26(六)18:00-21:00、3/27(日)14:00-16:40
地點」綠野地PicnicField
編輯」林慧慈
資料與圖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詳情請見官方粉絲專頁
首爾迎來第四家全球GucciOsteriadaMassimoBottura,這間餐廳位於梨泰院GucciGoak旗艦店的頂樓,是品牌繼比佛利山莊和東京銀座之後,在海外開設的第三間餐廳。
GucciOsteriadaMassimoBottura是現代義式餐廳,旨在為傳統義大利美食增添創意、優雅、趣味和性感,首爾店除了給予賓客別致的用餐體驗,也融入在地的特色,提供融合義大利與韓國文化的新菜單。
餐廳在大廈1樓設有迎賓通道,室內設計靈感源自佛羅倫斯餐廳,並參考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和Gucci品牌的美學組合。
一到入口處,客人將沉浸在被綠色牆面包圍的情境裡,從木製鑲板到露台的格魯吉亞酒吧,無不流露著冬季花園氛圍。
室內主空間,選用華麗的長椅、孔雀綠天鵝絨椅子與烏木餐桌相搭襯,透過綠框窗戶外望,能一探外部露台的自然造景,室內星星元素亦出現在大廳的天花板燈飾、手工鑲嵌的鑲木地板和露台的彩色大理石馬賽克中,成為有趣特色。
室內主空間可容納28位客人,露台可容納36位客人。
隱藏在彩色玻璃門後方的豪華私人包廂,最多能容納8位客人。
包廂命名為「鏡室RoomofMirrors」,飾有華麗的古董壁鏡、烏木壁板和GucciDécor系列的radura壁紙,提供私密且獨特的用餐體驗。
GucciOsteriadaMassimoBottura供應午餐、晚餐和義大利餐前酒。
菜單由國際知名廚師MassimoBottura(米其林三星級OsteriaFrancescana的負責人),GucciOsteriaFlorence行政總廚KarimeLopez與首爾行政總廚HyungkyuJun和主廚DavideCardellini聯手開發,除了招牌菜式,還有以義大利為靈感的菜餚和韓國時令創意料理。
餐廳美食裝盛於品牌臘葉印花系列餐瓷,此系列餐瓷由RichardGinori精心打造,靈感源自復古織物,器皿飾有臘葉印花圖案,由櫻桃枝條、葉片和花朵組成古典風情的圖騰。
黃色臘葉印花系列餐瓷台灣亦有引進,讓品牌愛好者在家也能享受Gucci美學。
GucciOsteriaSeouldaMassimoBottura
地址」223Itaewon-ro,Yongsan-gu,Seoul,SouthKorea
電話」(82)27951119
訂位官網」https://gucciosteria.com/en/seoul
圖片提供與版權」Gucci
編輯」Sumile
三井不動產集團近年在台灣已開發事業包含商業事業、飯店事業,以及住宅事業等。
其中,商業事業開發觸角擴及台灣北部、中部以及南部,備受台灣消費者期待的區域型購物中心MitsuiShoppingParkLaLaport,已分別於台北市南港區、台中市東區展開興建工程;近期,三井不動產集團宣布將前進南台灣展開第三座MitsuiShoppingParkLaLaport開發案,地點確定落腳高雄市鳳山區,預定2023年動工,2026年開幕。
外觀鳥瞰示意圖。
結合商業、藝文和娛樂,替高雄注入新色彩
此開發案為台灣三井不動產參與台糖公司鳳山國泰重劃區地上權土地招標案,通過評選,將在此打造匯集時尚購物、饗食、藝文娛樂等一站滿足的區域型購物中心「MitsuiShoppingParkLaLaport高雄(暫)」。
基地位於鳳山區,周邊區域涵蓋台灣最大國際級藝術表演中心衛武營、建軍站藝術村等藝文特區,鄰近高雄捷運橘線「鳳山西站」,是個人口密集之處。
北側外示意圖。
開幕後不但能進一步活化區域的商業發展,並與在地藝文產業結合、大都會區的交通網絡等串連後,將有望吸引更多移住人口與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帶動高雄東區邁向全新觀光、藝文、娛樂產業發展,提升區域整體產業價值與生活品質;期待引領鳳山地區成為高雄市的另一個新興繁榮的重要商業城區。
東側外示意圖。
預計約有250間專櫃進駐,包含國際性流行品牌、生活消費性品牌、日系排隊美食等國內外餐飲品牌,將成為鳳山地區首座正統的區域型購物中心,充滿多樣化的商店和服務,提供消費者新型態的生活提案,滿足需求的同時,更期望成為隨時體驗嶄新感官的商業設施。
內部示意圖。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三井不動產(股)公司
編輯」陳映蓁
英國國寶級品牌Wedgwood,以精緻骨瓷聞名,為居家精品的領導品牌,不但是生活儀式感的最佳代言人,更相信日常中美好的一切,都是來自於身邊的人事物,無論是民以食為天的餐桌日常,又或是城市的樣貌,都是儀式感的靈感來源。
在英國旅遊時,搭乘雙層巴士遊覽倫敦風光,是遊客不可錯過的行程。
不能出國的現在,Wedgwood今年4月打造屬於台北的「雙城」巴士,坐在車內享受車頂透明全景的天際,與從窗戶灑落的陽光,再搭配經典的野草莓午茶餐瓷和五星級主廚餐點,穿梭在台北時尚城中,一覽繁華的街道景致。
Wedgwood不但懂喝茶,更懂得享受生活,Wedgwood雙城巴士,除了有雙重的味覺和視覺饗宴,更可悠活漫遊台北城,讓你儀式感爆棚。
Wedgwood餐車巴士體驗英式浪漫。
Wedgwood餐車巴士期間限定
Wedgwood野草莓餐車巴士活動,期間限定限時限量發售,意者可上官方臉書線上報名體驗(預計4月1日開放報名),一共有三個場次,分別為4月9日14:30至16:00、4月10日11:30至13:30,以及4月17日11:30至13:00,每場最多容納26位,因車上空間和座位有限,現場將依服務人員根據當天狀況安排座位,每套Wedgwood雙人午茶為999元。
透明全景的天際搭配經典Wedgwood經典野草莓系列餐瓷,更顯愜意氛圍。
三個場次皆特別使用經典野草莓系列的骨瓷餐盤,搭配五星級主廚的午茶菜單,車內布置也精心帶入品牌浪漫的Wedgwood藍色調,讓消費者完整體驗品牌的精髓;午茶期間拍照標註指定hashtag,即可獲得Wedgwood指定款馬克杯優惠券乙張,以超優惠價格擁有指定款馬克杯。
與五星級飯店甜點主廚合作的限定餐點。
野草莓系列為品牌經典代表作,餐瓷上的清秀小花、黃綠葉片,加上紅嫩飽滿的野莓點綴其間,恰如其份地散佈在Wedgwood無與倫比的白色骨瓷上。
溫和寧靜,雖是傳統工藝卻具現代美感,引人聯想英格蘭的夏日,最能呈現出典雅時尚的生活品味。
而餐點則由台北遠東香格里拉五星級甜點主廚以一系列繽紛甜點與輕食,打造優雅的午後時光。
浪漫英倫藍色巴士漫遊台北城
雙層觀光巴士的浪漫Wedgwood藍限定新裝。
除打造限時限量的Wedgwood野草莓午茶餐車之外,台北雙層觀光巴士也化身浪漫的Wedgwood藍色車身,搭配頂層半露天座位,相當搶眼吸睛;白天晚上皆可乘坐,車輛上搭配多語系導覽系統,方便了解各景點資訊,輕鬆暢遊台北熱門景點。
自4月6日起搭稱Wedgwood藍色巴士的前450組乘客更可獲得品牌茶葉小禮盒乙份。
資料及圖片提供」Wedgwood
編輯」陳映蓁
3月29日至31日,來自23個國家的75位評審委員齊聚在德國柏林歷史悠久的工業設施WilhelmHallen中,進行了2022年iF設計獎的最終評選會議。
今年iF設計獎共收到近11,000件、來自57個國別/地區的作品報名參賽,成為iF有史以來參賽數量最多的一次;經過三天密集的評選過程,評審團一共選出1,973位參賽者榮獲2022年iF設計獎。
而iF設計獎中的最高殊榮—iF金質獎,一共選出73件傑出作品,其中台灣有2件作品奪下此獎項。
由德國發起的iF設計獎以「優良工業設計」為名,自1954年起,iF設計獎已成為舉足輕重的國際獎項,同時也是卓越設計的認證標章。
iF設計獎表彰的設計領域包含: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傳達設計、服務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專業概念、使用者經驗(UX)以及使用者介面(UI),共九大項目。
iFInternationalForumDesignGmbH執行長UweCremering表示,協會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iF設計獎感到自豪!獎項自創辦以來,從來沒有收到這麼多的的參賽作品,這也反映了參與者對他們的組織以及國際、獨立和公正的專家評審團的信任。
他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所有參賽者和評審委員,感謝iF的團隊,還有所有參與比賽的公司和設計師們的。
評審團也表示,今年的參賽作品中他們看到了三項特點。
第一,清晰的洞察力,使得品牌更接近使用者的實際需求;第二,清晰的洞察力轉化為驅動理念,推動品牌走向更加理想且美好的未來願景;最後,則是品牌動向,新的和不斷改進的創意繼而改變了使用者體驗,以使用者的視角來實現設計想法,通過更大的效能和慾望建立新的關聯性。
2022年iF設計獎的頒獎典禮預計在5月16日於德國弗里德里希皇宮劇院(Friedrichstadt-Palast)舉行,邀請得獎者與大眾一同關注這場盛事。
今年,台灣共有333件作品獲獎,本期《室內》將介紹2件來自台灣的iF金質獎作品。
(完整得獎名單請參考iF設計獎網站:https://ifworlddesignguide.com)
台灣iF金質獎作品
BambooBookHouse
設計者」YungDesignGroup/莊哲湧
參與者」張郢丰湯巧伶
攝影者」三川二目空間攝影
空間性質」接待中心
主要材料」竹子、鋼構、木皮、植栽
面 積」105坪
項目年份」2021年
Box
YungDesignGroup是一家專精在建案、旅館、休閒產業商業空間的設計公司,歷年完成水舞行館、彭村梅SPA旗艦館、順風醫美及產後護理之家...等知名品牌商業空間,以及許多住宅大樓建案公設。
團隊設計風格多元、不拘泥固定樣式。
設計專注客戶品牌精神、同時關心空間的使用者,持續將品牌導入空間。
設計團隊提出「竹書屋」的設計概念,並以「快閃書店」的空間使用模式作為構想,除了打破一般人對於房屋銷售印象,同時奠定業主的品牌形象以及產品的市場定位。
採用竹子元素鋪陳出更深一層的品牌力道與書卷氛圍,設計手法結合現代主義建築的系統式思維,展現工整又自然的外觀;內部則以簡約的基調和大面的木質書牆貫穿,各個空間圍繞滿佈綠意的中庭,讓自然光線能在此穿越流動。
銷售中心本身為臨時建築,所以設計團隊透過輕量化的工法以及使用可回收建材,致力減少臨時建築任務完成後拆除所產生的營造廢棄物,企圖在設計上兼顧美學與永續作為最終目標。
然而,很意外的業主在銷售結束後,決定延長建築物的使用期限,與知名書商洽談文化活動事宜,在未來的日子裡,此處的夜晚燈光依然會點亮,讓其成為一件更具意義的作品。
得獎感言:
上個月收到iF入圍通知,看到分數蠻高的就很開心了,但只覺得這個案子應該得獎有望了,完全沒想到竟然會是難得的「金獎」,老實說現在仍感到驚喜與驚訝!這幾年在設計接待中心時,我們一直秉持著去銷售化的想法與業主提案,很幸運的業主都能接納我們的構想,也給予我們支持去發展這樣的理念,接連幾個案子我們以「咖啡廳」、「美術館」、「書店」等想法去營造賣場氛圍,提供購屋民眾能以更愉悅、更放鬆的心情,面對人生重大的支出決定—買房體驗。
竹書屋這個案子我們仍是以這樣的心情在做設計,特別的是這次多了竹子的運用,選用竹子的背後其實當時有好多的想法,包含藉以鋪成品牌的書卷氣,實現輕量化的工法,拉近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感等。
在設計進行中,我們也鼓吹業主找書商合作,讓這案子完成時能呈現出「真的」書店的樣子。
總之,如果撇除金獎的榮耀,我們仍然很喜歡這個案子;不過,能得到金獎真的是超級開心!
共聚之家
設計者」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方瑋
參與者」賴士詠陳炤燊陳佳吟林郁晨UtimaLena
攝影者」StudioMillspace/揅空間工作室ArchitecturePhotography
空間性質」獨棟住宅
主要材料」鋼構、混凝土
面 積」53.9坪
項目年份」2020年
Box
創作方向介於建築、地景與藝術的融合與挑戰,期待以空間為媒材,觸發新的感知體驗與生活的可能性。
參與作品範疇由美術館、旅客中心、校園建築、飯店、集合住宅、獨棟住宅、都市景觀、室內設計與裝置藝術。
獲獎紀錄:
2022德國iFAward金獎/2021金點獎年度最佳設計入圍/2018台灣住宅建築獎佳作/2014ADAAWARDS新銳建築獎等。
/2014SDAAWARDS最佳建築及空間環境規劃
此作是位在台南市的建築更新改建的方案,在面寬5.89米、深9.06米、高12.2米的有限基地中,透過由室內尺度的拿捏與組織,藉由開口與適切的線條規劃,將室內外空間,建築的量體、陽台與戶外6米的街巷、緊密鄰棟之間,塑造出和諧關係。
此作的家庭成員為三代同堂、共五位成員。
設計團隊將公共空間內的重要元素拆開後,分別將其佈置在各個樓面。
1樓為餐廚房與爺爺的生活空間,2樓為起居室與年輕夫婦臥室,最後3樓則是5歲姐妹的房間加上琴房與一些彈性隔間。
藉由水平的劃分,各個層面形成符合居住者所需的獨立空間;以2樓的起居室維空間主軸,並搭配4樓曲面屋頂的多空能空間與陽台,光景樓梯又巧妙的串聯起垂直動線。
讓此作形成一個具有緊密尺度、亦小亦大,又有留白餘韻與連結都市天空的一棟白色住宅。
得獎感言:
很榮幸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獲得2022德國iFAward的金獎肯定,住宅更新(RenovationResidence)的想像力,是我們在共聚之家的設計過程中,持續努力的議題。
住宅整建方案最困難的是在既有的條件下,再一次回應各種新的使用方式與價值觀的不同需求。
在本次的方案中,我們關照的面向有,建築外觀所影響的巷道氣氛、空間量不足下的空間組織與彈性以及室內外型態一體感的設計風格與感受。
我們也將這樣的小住宅方案視為一顆改善環境文化的種子,一部分照顧與回應委託者的需求與期待,另一方面則為巷弄環境提出一種柔軟且全新的樣貌,讓都市中老的住宅社區能夠持續的更新演進,並且擁有一定程度室內外開放與連結的延伸關係,讓建築的風格與室內的生活都逐漸變成環境中的一種重要氣息,期待發展出一種台灣感的日常與美學,融入在我們的每一天。
資料及圖片提供」iFDESIGN、YungDesignGroup、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
編輯」歐陽青昀
以「成都方所」書店聞名,朱志康是設計師、是藝術家,更是一名書店創辦人,曾以家具作品獲得iF與紅點設計獎,並參與2016、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官方平行展、2022年屏東落山風藝術季等,更是大獲好評的2019台灣設計展「超級南」空間統籌,如此多元的身分來自同樣多變的職涯。
本期《室內interior》專訪朱志康設計師,了解其從國畫到空間設計的選擇心境、對於設計的核心精神,並分享諸多精彩作品的背後故事。
朱志康
擅長於將記憶帶入作品中,讓人們對空間產生共鳴。
強調「真實」,不賦予風格,首要先了解空間的本質以及業主的需求,解決空間應用上的問題,讓空間擁有自己的個性。
作品獲得多項國際獎項,曾被列為設計趨勢指標,並受到歐洲策展單位GAA邀請,在威尼斯建築及藝術雙年展期間展出創作,讓世界看到了現代新東方設計。
人生是一齣早就埋好伏筆的電影
大學時朱志康最常畫的國畫主題皆與空間有關,如廟宇、山水等,而非常見的花鳥靜物,這些養分也隱隱影響著他後續的設計風格,例如其最著名的作品「成都方所」書店中,柱子便沿襲了他過往國畫善用的比例與畫風,將廟宇的儀式感賦予到空間之中,壓縮視覺塑造出兩排柱體及中央的視覺核心,使書店產生宗教般的關係,而這些都是大學同窗所發掘,他才知道原來自己受到國畫藝術的潛移默化頗深。
從傳統國畫跳到設計領域,再一路從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到後來踏上了更有挑戰性的空間設計一途,朱志康的生涯道路轉了好幾次彎,現在回首過往,卻發現一切早就埋下伏筆,「我以為自己是很有邏輯的判斷、選擇職業,後來發現我的國畫作品也是在畫空間,好像冥冥中安排了自己這條道路。
」他以「電影」形容這一路的過程,非正科畢業、也未曾設想過志向,卻不知不覺地踏上這條路,像是早已暗藏伏筆的電影,身為演員只能隨著腳本前行。
參與2016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官方平行展,展出作品「山.水」。
揣摩大師的靈魂
「我從小成績不好,沒辦法跟人拚第一,也因此找到新的路、發現新的可能性。
」人生路徑與大部分的設計師不同,令朱志康更加重視「獨特」的重要性,他笑說,自己很少從設計媒體上尋找靈感,因為那些都是其他人已經做過的設計,靈感應該是從生活瑣事的視覺體驗中發想,因此他更常看電影,或從事各種未曾挑戰過的體驗。
此外,朱志康也會教導學生去研究大師的作品,「不要只看表面,更要學到大師的靈魂。
」他甚至會去閱讀那些大師的自傳或紀錄片,以體會設計者創作的背景與心境。
談起自己心目中的大師,瑞士建築師PeterZumthor是朱志康最為推崇的對象,更曾親自朝聖其1996年於瑞士建成的代表作品「沃爾斯溫泉桑拿房」。
他分享,其他大師可能是代表一種風格、一種主義的極致,但PeterZumthor的作品談的是精神與心靈性,一如其最新作品「布魯登.克勞斯田園教堂」以實驗性的手法打造出室內燒灼的痕跡,透過光與材質呈現對於宗教聖人的崇敬。
朱志康相當佩服,「他的作品是一個體驗、一種感受,不是為了什麼機能而做的,走進去就像穿越時間,手法非常厲害。
」
受邀參與2022屏東落山風藝術季,作品「來自海上的祝福」。
攝影:李國民
無關書的書店
體驗之於空間的重要性,亦可見於朱志康2017年所創辦的「無關實驗書店」之中,將其戲稱為一場「設計的極限遊戲」,推翻了他自己過往書店設計經驗中的那些「不可能」。
雖然擘劃過大大小小的書店,但一開始拿到這個空間時,他們有兩年都想不出如何為其打造獨一無二的設計,後來他決定反向操作,做一個「沒有空間的空間」,書店內的燈光僅打在一本本封面向外擺放的書上,其餘空間則隱身於黑暗之中,將視覺感官上的設計提升至心理層面,塑造出一個「靈魂閱讀」的空間。
商業模式上亦創新,讓書店不只是賣書,而是販賣「閱讀」,他舉例,人們造訪酒吧除了喝酒,更多時候是期待享受酒吧的氛圍與體驗,書店為何不能如此?因此在入口處設置具有儀式感的「告別式」空間,象徵向外在桎梏告別,呼應「靈魂閱讀」主題,店內陳設、選書及活動皆經過精心安排,營運上則是需要購買門票進入體驗。
朱志康於2017年創辦「無關實驗書店」。
攝影:李國民
書店已於2021年6月閉幕,朱志康笑說3年來的每個過程都是意外,原先只想做短期的實驗書店,沒想到大獲好評,中間經歷許多浮沉,在去年3級期間終於下定決心停業,往下一階段邁進。
他表示,做設計的過程就是一直在學習放手,無關書店的設計與經營更是一次挑戰放手的極限,一路上不停遇到巧合與奇蹟,「人生就是這樣,很多奇蹟,但奇蹟的本身必須要很誠實。
」
奇蹟誕生之處
朱志康認為,從事空間設計,需要具備非常客觀的觀察能力,要能看見業主、空間、環境與自身的真實需求,才能以客觀角度提出可能方案,其中最難的是客觀地觀察自己,他也仍在學習,不去用自己習慣的手法思考問題,「如果不抽離自己,我們沒辦法看到新的可能性,完成的作品也會越來越相似。
」
去年完工的書店空間新作「長沙openhouse」,將空間打造為一艘飛船。
他表示,每一個設計都是因應空間問題所誕生的解決方案,「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說來簡單,卻是設計的根本,創意應該為了實用而服務,如果創意不能解決問題,創意就沒有用。
他喜歡去探索、實驗很多新的可能性,也因此他更喜歡挑戰別人認為困難、不可能的空間條件,從執業後第一個案子的小辦公室、方所書店的巨大尺度、無關書店的實驗,到佐研院的動線改造與HCG百年工廠,朱志康一直在挑戰各樣的不可能。
他形容自己是「貪玩」的設計師,只要沒嘗試過、有可能性的,他都有興趣嘗試,「我發現只要有解決不了的地方,就可能會出現奇蹟;只要有卡住的地方,就代表只要突破了,就有一種新的可能性。
」
「長沙openhouse」
下篇:朱志康作品背後的故事:成都方所書店、佐研院、擦亮HCG工廠
資料及圖片提供」朱志康空間規劃
採訪」林慧慈
以「成都方所」書店聞名,朱志康是設計師、是藝術家,更是一名書店創辦人,曾以家具作品獲得iF與紅點設計獎,並參與2016、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官方平行展、2022年屏東落山風藝術季等,更是大獲好評的2019台灣設計展「超級南」空間統籌,如此多元的身分來自同樣多變的職涯。
本期《室內interior》專訪朱志康設計師,了解其從國畫到空間設計的選擇心境、對於設計的核心精神,並分享諸多精彩作品的背後故事。
上篇:朱志康奇蹟從「不可能」誕生
將原有結構柱體以水泥包覆,打造神聖氛圍。
成都方所書店:空間會走出自己的命運
介紹朱志康的代表作品,不得不提曾獲選14間「全球最美書店」之一的「成都方所」,自2015年完工並獲得多座國際大獎肯定,引領中國複合式書店設計風潮,至今開業7年,許多書店更迭淘汰頻繁,方所卻仍然在成都具有一席之地,有許多人將之視為經典。
事後回想,朱志康談道:「空間會走出它自己的命運」,儘管施工時遇到許多超出想像的突發狀況,甚至開幕前需要整個設計團隊進入現場協助,還擔心成品會不符預期,結果居然大受好評,讓追求完美的他體會,很多事情做就對了,不必過於擔憂,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命運。
詢問朱志康認為「成都方所」相較現在如百花齊放的書店,有何與眾不同的魅力?他也有點摸不著頭緒,「或許因為我們並不是為了『被看見』才做設計。
」
以特殊鑄銅材質包覆手扶梯,打造「豁然開朗」的視覺。
他解釋,設計一開始單純是為了解決尺度過於巨大的挑高地下空間,位於千年歷史的大慈寺旁,以此連想到將書藏於洞穴內的「藏經閣」,洞穴內以大切面的水泥包覆空間兩排原有柱體,建構出宗教般的視覺比例,跳脫一般書店配置,閣樓的藏書櫃與穿梭書與書中間的空橋,在「不能增建夾層、隔間」的條件下,完美地滿足了書店的機能需求。
此外,空間設計上運用許多壓縮後釋放的手法,如入口的電扶梯即以鑄銅包覆,像是進入山洞前的神祕隧道,透過「豁然開朗」的體驗,加深看到主殿時的感動。
近年許多「網紅」書店將「吸引人潮進入書店」視為首要,但拍照、打卡後的下一步是什麼?為什麼成都方所可以令人「進入後逛到不想離開」?儘管自己因為閱讀障礙而不喜歡讀書,朱志康卻十分喜愛逛書店,在設計書店時,他會將自己視為消費者,去思考如何做出自己會覺得舒適、想一直逛的空間,因此在真正下筆繪圖時,所有空間格局、動線皆已在腦裡設想好。
他認為,舒適美觀的空間固然可以吸引客群,但最重要的是要讓顧客對此心有所感,享受書店所給予的閱讀氛圍體驗。
兒童區,以圓弧造型打造親民尺度。
Jolab佐研院:信任與誠實,成就美的殿堂
與提提研面膜創辦人李昆霖在朋友介紹下認識,兩人一見如故,第一次會議便談妥了佐研院的規劃構想,而也是因為他與朱志康內心皆有喜歡「挑戰」的特質,才有獲獎無數的「佐研院」誕生。
建築外立面高聳,潔白的外觀有如美術館,內部為2層樓的8米挑高空間,除了作為研發、生產基地,也需滿足對外展示、參訪等需求。
Jolab佐研院坐落於高雄,為研發、生產美顏保養品的工廠。
攝影:李國民
在規劃的過程中,朱志康與業主不斷溝通、把原訂提案推倒重來,發覺其內心真正的想望,是要打造一間「外國人也羨慕的工廠」,如果面膜是塑造容貌之美的作品,「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工廠做成美術館、藝廊?」乍聽瘋狂的想法,卻得到業主的信任與支持。
除了外觀運用設計手法放大視覺尺度,內部也以色彩、比例塑造如殿堂般的氛圍,讓空間影響人們的情緒與行為,使進到工廠的員工及參訪者油生崇敬之心,抱持著製作與欣賞藝術品的態度對待手上的產品,成就最完美的專業。
全白外觀打造殿堂神聖感。
攝影:李國民
基地位於高雄,炙熱的南部陽光使得建築綠化特別重要,朱志康將其拆解為頂部的空中花園與半室內空間的懸吊式花園,讓陽光經過雙層綠化的綠蔭間照射入無塵室,懸吊式花園空間導入空氣對流降低室內溫度,讓無塵室節約許多空調與燈光上的能源使用。
植物的自然生機亦應證了廠房的潔淨,如果在設備層內的樹都能存活,何況無塵室內的設備及產品。
朱志康笑說,自己也是因為這次經驗開始相信植物有靈性,原本開幕前樹已經有點枯黃,大家都覺得它應該活不了,但開幕後在大家的關心下居然越活越好。
半室內空間的懸吊式花園。
攝影:李國民
由於室內僅能做兩層樓且樓高8米,1樓研發中心與成果展示區以階梯式的設計做分區,抬高的研發中心下方,規劃作為庫存及運輸的區域。
朱志康更靈機一動將無塵室的參訪動線上移,運用挑高空間4米深的管道層,做了60公分寬的檢修貓道作為參觀通道,使參訪者自上而下觀看,除了避免打擾員工作業,亦能看見最真實的工作狀況。
他分析,「大家都說這是最美工廠,其實不是美,而是最真實的工廠。
」員工會因為隨時可能有人來參觀,所以端正自己的姿態,參訪客戶也因看得見每個細處的乾淨整潔,對於品牌專業產生信任。
在設計時,朱志康會將自己置入參訪者、員工、老闆三者不同的角色去體驗空間,模擬每個人的心態、與空間的互動關係。
將參訪動線設置於工作區上方,呈現真實樣貌。
攝影:李國民
關於佐研院的故事,最著名的即是那簡潔俐落的屋頂,在設計師的堅持下完美還原了設計構想僅數公分厚的線條。
縱然所有人都反對將原有屋頂拆掉重蓋,業主仍舊相信他,一同將99分的作品推向100分的完美,而成品也不負他的信任,獲得了好幾個國際大獎,並受到外國客戶的讚賞。
朱志康認為,佐研院的成功,除了感謝業主的信任外,最重要的便是「誠實」,真誠地坦白自己的需求,雙方才能合作,探索出切中核心需求的作品。
擦亮HCG工廠:「我們只是擦亮原有的,卻讓所有人找回自信。
」
朱志康與HCG的緣分,始於台灣設計研究院「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中「打開工廠」的活動,媒合5組設計公司與陶瓷產業工廠,藉由設計將民眾帶入實際工廠製造現場。
面對偌大的HCG廠房,設研院找來擅長操作大尺度空間的朱志康設計團隊,期待給予這個近百年的台灣知名傳產品牌嶄新面貌。
然而匠人們對於品牌的堅持,使提案過程不如預期的順利,他說道:「我們雖然很苦惱,但也還好他們拒絕了之前的提案,讓我們最後做了更重要的事情。
」
打亮102米長的隧道窯具。
攝影:李國民
最後完成的成品令人難以相信,他其實僅點亮了幾盞燈,以「光」點出那些美麗卻未曾被注意到的角落,如半完成品的輸送帶、102米長的隧道窯具、大型吸塵機具等,透過最輕的手法巧妙揭露並轉換他們最熟悉的日常,並「還原」原始的方向指示系統,制定可延續執行的指標設計規範計畫,並以百年前的鐵板噴漆技術,噴上企業代表色的藍色,加強日式工廠的氛圍。
「你必須跳脫設計師的既有框架,去看到空間本質上最美的那一塊」,朱志康說明,像集塵塔隱身於工廠兩棟建築物之間的陰暗角落,平時無人聞問、只想快速經過,但當他們打亮之後,才發現巨大的藍色集塵塔猶如八爪章魚延伸出錯綜複雜的管線,讓老舊的工廠頓時成了賽博龐克電影裡的場景,員工們會來這裡拍照、打卡,連在此工作30餘年的廠長都說出「原來我們工廠這麼漂亮」。
還原百年前的鐵板噴漆工法,打造簡單易懂的方向指示標誌。
攝影:李國民
「其實我什麼都沒做,只是擦亮、還原,卻讓工廠從上到下的同仁找回百年產業的自信與認同,這是我覺得最有意義的事。
」他提到,許多人會請他改造、裝修老宅,但其實只要經過妥善的整理,老物、老屋都有其自有的歲月之美。
朱志康反省,「設計不能以保護為名,卻行破壞之實」,很多老建築被抽走內涵的人與物,覆蓋上精美的設計手法後,反而失去了原本的韻味,本次HCG工廠透過「不加也不減的設計」,卻保留了工廠本身的美麗,讓空間與其中的人事物,自己講述品牌的百年風華。
藍色的巨型集塵塔宛若賽博龐克場景。
攝影:李國民
資料與圖片提供」朱志康空間規劃
採訪」林慧慈
曲家瑞說:「以前我把畫畫想的太偉大、太神聖,心裡有很多大故事、大劇場,當我明瞭很多事情後,現在畫畫就像是日常。
」
曲家瑞,現任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所副教授,生於1965年台北市,1981年到紐約讀高中,描繪「吸塵器」的畫作獲得紐約州高中素描組冠軍,老師認為她有天分,隔年又以彩色的抽象畫作破例獲得高中AP美術素描組最高成績。
之後,曲家瑞取得美國古柏聯盟學院(CooperUnion)藝術系學士(1988)、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1990),1997年返台,迄今身兼大學老師、作家、藝術家、策展人等多重角色。
不同於2019年,曲家瑞在「誠品生活蘇州」舉辦「曲家瑞,你哪位?」個展,展出30年來逾百幅畫作、利用3000個玩偶縫製的巨型玩具毯等的作品。
此次的展覽,她將目光轉移到真實人物身上,從小品靜物到巨幅人物,她用壓克力顏料及碳筆,畫出自己對身邊人與物的觀察。
曲家瑞在紐約讀高中時奠定繪畫的基礎,即使日後身兼數職,畫畫仍令她感到療癒。
這幾年專注在肖像畫,她認為:「東方藝術家畫東方人物的肖像不多,我想,總要有人記錄這時代的人吧!」
以當時3歲半的姪子為主角的《翰翰》是這系列的第一幅畫作,天真的臉龐透露出早熟的氣息;接著,她又以甫動完手術的80歲母親為主角畫下《母親蘭》,母親身上的花襯衫是父親送的禮物,上頭爭豔般盛開的花草圖案對照母親的病容,形成強烈對比;《元元》則是畫下妹妹窩在蜷曲棉被堆裡看手機或自拍的模樣,「她已經50歲了,活的還像個高中生,看不出經歷過許多心酸起伏,我希望能像她這樣自在豁達。
」
另外,《光宗》、《三角》、《小P》等分別是以便利商店店長、友人、學生為主角,喜歡觀察人的曲家瑞,不一味追求肖像的外在寫實,而是藉由仔細描繪主角身體和服飾的特徵,傳達人的精神與心境狀態,「把一般人最不平常的樣子畫出來。
」
除此之外,主角臉上的膚色也由多種顏色構成,「人臉上的光一直在改變,我沒有辦法給一個絕對的顏色,也喜歡這種不確定性和流動感,像是留住生命的時間。
」這樣的靈感,來自於幾年前她陪母親出國旅行,從手機鏡頭中意外看見自己臉上的陽光「好漂亮」,「那種又黃又橘的亮光一直在我心裡,因此,當我畫人物的時候,可能就在搜尋他們臉上的那道光。
」
150x110公分是曲家瑞許多肖像畫的尺幅,因為她認為這是觀看肖像最舒適的尺寸,而且也最容易和畫中人物產生連結,都像是認識、或身邊再平凡不過的人。
這次展出的兩幅自畫像,一幅是宣洩式地畫出面無表情的自己,另一幅則是穿著內衣和沾滿顏料的長褲的自己。
自畫像對曲家瑞來說「像是一個『段落』,畫到某個階段必須回顧自己、調整狀態後再出來。
」不過她也自承,「每幅畫都是一場抗衡,那個未知引領我一直向前。
我不能讓畫作跟我一樣興奮,它們要平靜點。
」
曲家瑞個展
時間」2022年5月4日至5月28日
地點」誠品畫廊∣台灣110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誠品生活松菸店)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編輯」歐陽青昀
近年,全球因極端氣候變遷的影響,使得永續議題日益受到重視;人們開始認識循環經濟、響應理念,並投入產業供應鏈,企圖為地球及未來生活的環境帶來改變。
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於2018年開始,以《你在圈內嗎?》為題發起展覽,鏈結消費者、設計師、製造商三方,開啟大眾從基礎環保概念進入循環經濟與循環設計的契機;2020年,《下十年》則以一年中人類將地球可再生資源用盡的「地球超載日」出發,講述在循環設計的思維下如何確保資源與消耗間的平衡。
2022年,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進行策展的《theSPIRAL轉不轉—循環設計展》,是歷年來展期最長、循環設計案例及展品最多的循環展。
總共邀集67家廠商、245項展品參展,包含國內35家廠商、163項展品,國際有來自泰國、德國、日本、丹麥,共計32家廠商、82項展品參展。
以《theSPIRAL》為靈感,意指物質、能量、意識等在時間軸上不斷地轉動、前進並延伸,以此規劃四大展區。
展區1:「SPOT看見現況」
透過「大聲光電」—藝術家姚仲涵、曾睿彬所帶來的沉浸式藝術展演。
參觀者會被塵霧包圍,感受當前環境惡化的現況;更以作品《倒數時光》不斷跳動倒數的時、分、秒顯現出「2030」沉沒倒數與「crisis」字樣。
希望透過聲光體驗激起參觀者的危機感,反思解決環境問題的急迫性與重要性。
展區2:「ECHO提出作為」
推出循環設計產物,模擬人們熟悉的生活與辦公空間到戶外市集空間,讓參觀者實際感受身處循環商品下的情境,了解循環生活呈現的精緻與美好;同時號召民眾能以消費展開行動,進而讓所有循環力同時運轉起來,達到越在地越國際,越轉動越循環的使命與願景。
展區3:「ECHO開拓可能」
藉由埃森哲5種循環商業模型(FiveCircularBusinessModelsbyAccenture)整合廠商、「疫情特區」與「設計師專區」,透過展示呈現設計的創新流程、設計戰略等未來設計,讓商業端與設計端能有媒合轉動的循環化機會。
展場帶來臺灣設計師與地方產業、學術機構共同研發從廢料再製的新材質以及運用在多元的生活型消費產品,宣導循環設計另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以租代買,循環設計不僅改變使用者的認知與行為,使用產品服務系統來增加的服務價值也是另一種永續發展機制。
疫情專區展出包含小智研發的MACWard快速模組化防疫醫院計畫、芒菓丹的廢晶圓板再生防疫隔板等,也代表藉由設計的創新介入已鏈結台灣各領域跨產業鏈,為循環經濟創造更多循環化機會。
展區4:「360°鏈結國際」
串聯丹麥、德國、日本、泰國等政府及民間組織,從解決國際環境議題發展至相對應國際政策與民間組織提供的對策辦法。
以彩天科技提供最新元宇宙的透明屏幕帶來台灣美好的海陸空影像,以及「循環共享餐桌計畫」的主廚推薦和名人分享菜單;策展團隊還以「循環菜單」統合臺灣在地循環設計產物,來與國際夥伴對話交流,展現越在地越國際,越轉動越循環的精神及樣貌。
落實循環理念
展區選用「洛陽紙櫃」的循環製品「蜂巢紙」建構輕隔間與展牆、展台到桌椅物件等,「鳳嬌催化室」把不可能再造的製紙淤泥化為可能的「泥不老紙」印刷,不僅減少展場施作的資源耗費,輕量模組化的特性也大幅降低運送之中的碳排放,落實從展場本身、每個尺度的選擇都體現循環。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編輯」歐陽青昀
FENDICasa在米蘭市中心斯卡拉廣場開設首間旗艦店。
這座旗艦店毗鄰米蘭重要地標斯卡拉歌劇院,位在街口的一座典雅建築之中,外觀有13扇挑高的拱形窗口呈L形序列,將室內景致如精美櫥窗般對外呈現。
FENDI以優雅、工藝、創新、奢華與獨特風格錨定品牌形象,FENDICasa代表著義大利頂級的手工精品家具,將每件作品視為藝術創作,強調低調奢華與精緻質感,重視家具的生命力與文化傳承。
旗艦店亦忠實投射出上述精神,店內空間融合品牌精緻、奢華特色,同時利用虛實、光影、材料之間的對比,優雅別致的細節與質感精緻的家具、家飾相互輝映,整體並俱著摩登、典雅氣息。
店內擁有兩個樓層,規劃起居、用餐、寢室與戶外等主題空間,豐富的家具、家飾混搭陳列,將FENDI品牌的純正、獨特與工藝等價值觀在每個主題場景中展露無遺,讓人近距離欣賞名家設計的家居產品;像是由MarcelWanders設計的Five沙發和扶手椅、由AtelierOï設計的Arches桌、ThierryLemaire設計的Parsifal沙發和扶手椅,搭配ToanNguyen設計的Marrakesh桌子和CristinaCelestino設計的Vittoria餐具櫃。
新款Ford餐桌搭配Doyle椅子,同樣由ToanNguyen設計的Sandia沙發和扶手椅,加上由ChiaraAndreatti設計的AstuccioCanes邊桌。
睡眠主題區地面鋪設大理石,陳列著MarcelWanders工作室設計的Landscape床組、由AtelierOï設計的Vanitoso梳妝台。
在起居區中,則有ThierryLemaire設計的GrandPlie'沙發和扶手椅,與ToanNguyen設計的Tarsia茶几。
舒適的閱讀區演示著Dimorestudio設計的Roma沙發床於空間實境的效果。
全新戶外家具區域陳列著由PieroLissoni設計的Sagano系列。
同時,FENDICasa也將PeterMabeo及其同名設計工作室合作,在2021年底邁阿密設計展(DesignMiami)發表的KOMPA系列的六件「GalleryPieces」,佈置於精品店入口與櫥窗,展現連繫著過往今來的傳承精神。
像是Chichira櫥櫃、efo和Loma凳子,Foro和Shiya椅,以及旗艦店入口陳列的Madua椅,每件均擁有獨立編號並於波札那手工製作,載負著歷史與工藝意義,為櫥窗與室內風景增添動人溫度。
備受大眾喜愛的FENDI家飾亦散見於旗艦店內,包括點綴FENDI品牌經典黃色的新款YellowSign地毯,以及飾有品牌中經典FENDIPequin條紋圖案的Tiles地毯,或是時尚大帝KarlLagerfeld設計的Karligraphylogo圖案—BigKarl地毯。
品牌將這座米蘭之家視為重要里程碑,未來將極積在國際重要城市拓點,提供戀家的人士走入FENDICasa的世界,實境感受品牌迷人的家居美學。
資料及圖片提供」FENDICasa
編輯」Sumile
眾所期待的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5月20日至22日於台北世貿中心一館正式回歸!本屆台北當代延續對本地貢獻的使命,積極面向台灣藝術市場,同時也前瞻時局變化,開拓創新、實踐跨域,與62間精選的國際頂尖畫廊,共同思考在旅行限制下的展示方法,將來自200位藝術家、1000件世界最傑出的當代藝術作品,帶到台灣觀眾面前。
2020台北當代展場照。
台北當代因應近年線上線下、虛實整合的探索等趨勢,迎向未來並持續轉化,與此同時,並不自限於藝博會的體裁,而是作為一個平台去思考、回應新時代的迫切議題。
台北當代聯合創辦人與聯合總監任天晉(MagnusRenfrew)認為:「因應全球局勢的轉變,本屆展會打開許多嶄新面向和思考,亞洲的藝術市場正在重新調整步伐,而台灣正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
三大展區帶來62間國際藝廊
儘管新冠疫情未歇,本屆展會的國際畫廊參展比例仍超過6成,而畫廊的代理陣容,更可見到國際化與本地化雙向互融的趨勢:國際畫廊代理台灣藝術家,如香港馬凌畫廊及法國LIUSAWANG畫廊;或本地畫廊代理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如亞洲藝術中心及DOPENESSARTLAB等。
足見台北當代的成立與經營,推動並見證了以亞洲為中心的前瞻策略逐漸成形,成為助益畫廊與藝術家雙向成長的國際平台。
ThaoNguyenPhan〈 FirstRain〉。
圖片提供:GalerieZink
來自全球的62間參展畫廊將分別於三大展區展覽。
當代網域(Galleries)呈獻具國際規模的頂級畫廊,為有深厚收藏實力的本地藏家,提供藝術市場的藍籌股作品。
新生維度(Edge)聚焦7間新興畫廊及與亞洲文化脈絡連結的藝術作品,帶來新穎的前端視野,包括首度參展的BANGKOKCITYCITYGALLERY、GalleryCOMMON、GalerieJulienCadet、333畫廊等。
微型單元(Solo)則主打展示年輕藝術家或中生代藝術家個展,完整且深入了解其創作內涵與風格,共有16間畫廊,包含專營攝影作品的絕版影像館,將帶來陳榮輝首次於台灣展出的攝影作品;CarlKostyál畫廊帶來FelixTreadwell特為本屆展會創作的全新系列畫作;WoawGallery展出CharlieRoberts具超現實神秘氛圍的當代生活創作等等。
Mak2〈PandemicLove4〉©Mak2,圖片提供:deSarthe
整合虛實潮流提供完整參與體驗
因應市場與時局,台北當代此次挾著近兩年深化整合線上線下展會的經驗而來,同時呈現實體展會無可取代的優勢與數位藝術交易的熱潮。
全新規劃的線上單元「藝動區塊」(LaunchStage)NFT專區,回應方興未艾的數位藝術收藏風潮及市場需求,將與三大國際知名NFT平台:FeralFile、ArtBlocks、Outland,以及新興的本地平台SOYL合作,展示單一藝術家在該領域最具獨特性的計畫,包括生成式、互動式藝術,形式實驗與批判性論述等。
本屆亦延續2020年創設的「TaipeiConnections」數位平台計畫,著重跨國、跨領域、跨文化的連結與交匯,替品味卓越的藏家廣泛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希望在實體展會回歸的同時,更融合數位平台不受地理限制的優勢,實現更多元而周到的收藏服務。
KazuhitoKawai〈未來日記〉。
圖片由KazuhitoKawai及KOTARONUKAGA提供。
攜手各領域領袖場內外共襄精彩藝術計畫
在展會現場方面,公共藝術展區「實境計畫」(Node)挑戰空間限制,展示藝術家的大型作品,今年將由双方藝廊、TKG+與御書房藝廊,分別帶來徐瑞憲、邱承宏、郝經芳與王令杰,共3組藝術家令人驚艷的裝置藝術大作。
「台北開放平台」(TaipeiPlatform)由台北當代的合作夥伴共同策劃,包括:走路草農藝團、花開、SOYL所有、朋丁、鳳嬌催化室等,於展會期間陸續舉辦11場工作坊,包括實驗性的表演活動以及讀者互動等項目。
「點閱沙龍」(Salon)計畫則由各家參展畫廊推出價格低於8,000美元的精選推薦作品,觀眾可一次瀏覽不同輩份、地區、媒材的當代藝術傑作,期待以親切的收藏價格及展出形式,吸引、培育更多年輕及新進藏家。
(左)MarikoMori〈DivineStoneV〉,圖片提供:SCAITheBathhouse攝影:NobutadaOmote.
(右)安塞姆·雷爾〈無題〉,圖片提供:SPURS畫廊。
除展會現場活動外,台北當代長期推廣的「藝術解密」(Decoding)計畫,由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Peckham)擔任主要講者,續為超過50間全台菁英企業與文化機構提供獨家藝術收藏課程,包括金馬賓館、遠雄建設、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等,展會也將延續此股知識動能,吸引全新客層與新世代藏家走進當代藝術收藏的領域。
此外,每年台北重點之一的「思想串流論壇」(IdeasForum),本屆以「知識作為逃生出口(EscapeintoUnderstanding)」為題,攜手文學、音樂、哲學與各界權威,如小說家紀大偉、《WildBlueMedia》作者MelodyJue、藝術家AshleyBickerton、鄭淑麗、鐵木爾.斯琴(TimurSi-Qin)等,交織探討藝術、生態、人文等多元領域議題。
詳細場次資訊將於5月上旬公布於官網。
2020台北當代展場照。
主辦單位表示,觀眾與參展者的健康與安全是會展的優先考量,因此,今年台北當代將實施分流入場與限量票券,早鳥門票優惠最後倒數,只到5月15日,購票請至官網或ACCUPASS活動通。
活動詳情請見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官網。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編輯」林慧慈
義大利喀什米爾高級品牌LoroPiana在紡織品領域的傳承已有六代之久,是頂級織品知名品牌之一,其旗下的LoroPianaInteriors部門以獨樹一幟的風格詮釋裝潢用材,為豪宅內裝提供有別尋常的選項。
繼品牌在米蘭PalazzoCortiledellaSeta設立新總部後,LoroPianaInteriors精品店亦於日前揭幕,讓大眾可親身體會織品的卓越質感與運用魅力。
品牌總部設立於米蘭莫斯科瓦大道(Moscova)33號,一座華美的CortiledellaSeta宮殿式建築中,過往曾是存放絲綢卷和進行交易的場所,而今作為LoroPiana總部,共規劃了辦公區和LoroPianaInteriors精品店。
精品店1樓以拱形櫥窗、大門揭示了空間內部的典雅精緻,室內邀請知名設計師VincentVanDuysen操刀,整體風格一如他重視簡約、優雅與質感的美學,採用柔雅設色定立古典調性,同時融合了洗鍊線條、富有層次的光線、現代風格與中性色彩等要素,相襯織品質地、地板和家飾的出眾質感。
精品店一如畫廊般保有餘裕的空間感受,讓人能專注於細賞與觸摸織品質地,像是頂級喀什米爾、絲綢、駱馬毛和羊毛等精緻材質,具體體會這些面料運用所帶來的奢寵感受。
店內也展示豐富的家飾產品,包含Ginza系列、DelightChairs,如SartoChair等數款經典之作與最新原創設計,並開闢出一座獨立個室,讓室內設計師與企業客戶能預約在此討論,深入材料選配的構思與比較。
在VincentVanDuysen操刀的雅致空間與LoroPiana頂級面料交織裡,共同營造出細膩且經典不墜的氣息,讓訪客走入立體的LoroPiana世界,沉浸於獨特的感官享受。
資料及圖片提供」LoroPiana
編輯」Sumile
這兩年最大的感觸,應該是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而在居家生活中,器皿則乘載了每個人投入生活的樣態,中島GLAb策展人許哲瑜、郭中元特別邀請日本陶藝家大谷哲也(TetsuyaOtani)的作品跨海來台,策劃《返白。
一器一皿》大谷哲也個展,以回歸日常,實踐生活美學為概念,在台中維摩舍展出。
展覽現場。
大谷哲也的器皿造型簡約,歸依生活的本質,予人靜謐感受,所有的創作皆以「當下生活中想要使用的器皿」為初衷,讓器皿緊密貼合著日常,成為純粹踏實的存在。
「我創作的靈感來自於日常生活之中,如果我的日常沒有整頓好,勢必將會影響我的創作。
假設我的早午餐都是去便利商店購買,那麼創作出來的作品魅力,想必也會減半吧?!」大谷哲也曾如此說道。
展覽現場。
從作品中透析創作者的理性與感性
「好好在生活中」也是大谷哲也對於學徒的要求。
在創作之前,好好整頓生活,也因如此,觀者能從白磁系列創作中,發現陶藝家同時保有理性和感性的世界觀,雖然沒有多餘設計、沒有上亮面釉,純粹的質白無華,讓作品能夠自然而然且不著痕跡地融入生活之中,同時維持著系列的一致性,體現他理性的一面。
展覽現場。
作品皆由轆轤手工拉製而成,在不間斷旋轉的轉盤上,找到垂直中心的軸線進行施力,將陶土塑造而出,以轆轤作為創作方式,則為感性的展現。
如同大谷哲也日日反覆的生活,轆轤早已成為他身體的一部分,就像音樂家與樂器合而為一一樣。
創作中的大谷哲也。
大谷哲也在每一次的創作中,只要腦中浮現任何畫面,他便能不假思索地像呼吸般自然的做出它的形狀,對他而言,創作並不是「在工作」,而是「看起來像在工作的樣子」,做自己喜歡的事,他認為非常幸福。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讓器皿進入你我生活
雖然因為疫情關係,大谷哲也無法親自來到台灣參與展出,不過,他也為這次展覽留下了話語:「希望大家可以將本次展覽的所有創作,作為一個整體視角,而非特定觀看某個物件,綜觀來察覺整體氛圍與呈現。
在這個視角之下,我展現了我的世界觀,以及我想傳遞的美學意識。
另外,我所創作的作品,皆是從日常生活中獲得靈感而誕生的器皿,如果您將作品帶回家中,希望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們。
」
展覽現場。
透過特寫,感受作品細膩與璞真。
同時,本展也特別邀請食物設計師陳小曼一同創作攝影企劃,傳達日常生活器皿的實用之美。
《返白。
一器一皿》
日期」2022年5月6日至6月5日
開放時間」平日13:00-18:00、假日09:00-18:00(周一、周二休館)
地點」維摩舍(台中市大里區永隆路153號B1&3F)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島GLAb
編輯」陳映蓁
你是否曾經想過,生活中使用後的水,都到哪裡去了呢?
其實這些水,都跟著污水下水道進入處理廠,經過多重處理程序後,再生、放流、循環,並回歸生活,如此往復,便是全台76座公共污水處理廠終日不懈的任務。
為了讓大眾更加理解水、污水與日常之間的緊密連結,台灣首座污水處理廠的美學策展「NEXTWATERsciencegallery流動的科學,不思議的水」於桃園文青水園水資源回收中心盛大展開。
以文青水園建築的「莫比斯環」循環概念,由阿蕉繪製的展覽視覺,透過設計開啟對於污水處理的認知。
期待透過美學導入,在一座運行中的「活著的工廠」裡,轉譯理性的污水處理專業,拉近與民眾的距離。
打開門,走進未見過的污水處理廠
透過美學導入,讓污水處理的專業形象,與民眾更為親近且容易理解。
本計畫由桃園市水務局委託許哲瑜、郭中元擔任展覽策展人,在不影響污水處理廠維運、也不刻意轉化污水處理廠原本面貌的前提下,運用廠區現地,搭配多媒體、燈光、動畫與可體驗的污水處理裝置,以全年齡民眾為客群,也特別針對小朋友設計展覽遊程,希望不只是一處展覽,也能是一座充滿共感體驗的公民教育基地。
透過美學導入,讓污水處理的專業形象,與民眾更為親近且容易理解。
用設計,打造一場有趣的工廠體驗
展場整體以ScienceGallery為概念,在廠區隨處可見的長廊中,透過燈光的變化、多媒體互動展演及動畫的資訊展演,讓污水處理廠予人的生硬、理性、過度專業等印象,演繹出不同的樣貌。
在不影響廠區運作的前提,利用燈光、動畫與多媒體等方式,打造在「活著的工廠」中的觀展體驗。
透過設計,將台灣水知識版圖、水與日常關係、污水處理過程,以簡單易讀的方式呈現,再藉由豐富的燈光布局,令人彷彿置身於科幻世界,直接感受、理解廠區內各式大型機具在污水處理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不影響廠區運作的前提,利用燈光、動畫與多媒體等方式,打造在「活著的工廠」中的觀展體驗。
亦邀請了知名插畫家「阿蕉」,以廠內隨處可見的各色水管為靈感,打造三座展覽專屬領航員,從中引領動線,觀者得以感受廠區魅力;同時,因應水科學的教育必須,展場也以「科普基地」為設計主軸,讓小朋友也能自在遊逛,甚至在最後還能親手做實驗,了解污水淨化的科學原理。
在不影響廠區運作的前提,利用燈光、動畫與多媒體等方式,打造在「活著的工廠」中的觀展體驗。
期望開啟大眾對水資源議題的認同和參與
策展團隊期待透過這個全台首座污水處理廠的美學策展,呼應文青水園取用「莫比斯環」循環不息概念的建築外觀,創造多元且完整的環境教育基地以及市民生活空間。
取用污水處理過程中的污泥,燒製為盆器置入植物,搭配水處理後可澆灌的再生放流水,作為展覽實驗性紀念物。
有鑑於展場為營運中的污水處理廠,為維護觀展品質跟安全,本展採預約報名制,自6月6日起每周一、三、五下午2點、3點各2場次,每場次限額30人,即日起開放網站預約。
特別規劃展覽手冊及學習單,希望透過展覽,建立民眾與公共建設間的相互理解。
NextWatersciencegallery流動的科學,不思議的水
日期」2022年12月31日前,每周一、三、五下午2點、3點各2場次
地點」文青水園水資源回收中心(桃園市龜山區文青路383號)
預約」請至官網
資料及圖片提供」樸實創意
編輯」陳映蓁
繼2005年「薇薇安.魏斯伍德(VivienneWestwood)的時尚生涯」、2010年「幻羽舞影-高堤耶與蕭畢諾(Jean-PaulGaultier)舞台服裝展」後,台北市立美術館暌違12年再度與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簡稱V&A)合作,呈現其策劃的英國知名時尚設計師瑪莉官(MaryQuant)回顧展。
藉由回顧瑪莉官職業生涯及其1955年至1975年間的代表作品,反映出60、70年代自由奔放的時代精神。
展覽涵蓋超過120件服飾、時尚玩偶、化妝品、照片及時尚雜誌等原件,更展出其14歲時於素描本上手繪的洋裝,完整呈現瑪莉官如何創造並定義往後數個世代的時尚風格。
瑪莉官與其丈夫兼商業夥伴亞歷山大.普倫凱特.格林,1960年。
CourtesyofTerencePepperCollection.©JohnCowanArchive
展覽以「時尚革命者」定名,強調瑪莉官對於時尚及1960、70年代流行文化精神的重要影響,曾公開表示「時尚的要義在於為每個人提供潮服」,她不僅翻轉時尚的定義、挑戰巴黎高級訂製服的主導地位,也為戰後的女性確立新定位。
1950年代女性開始大量投入職場彌補勞動力缺口,瑪莉官為各式職業女性設計適合工作、方便活動的剪裁,其作品中更時常將男性服裝元素、布料納入女性服飾中;她自身也以代言大使之姿穿著自己的設計,並趁勢運用當時消費與媒體的爆炸性增長,帶動了迷你裙、褲襪、背心裙等風潮,成為當時的創意領航者以及全球職業女性的楷模。
英國模特兒、歌手及演員崔姬穿著背心和短褲套裝,1966年。
©PhotographTerenceDonovan,courtesyTerenceDonovanArchive. TheSundayTimes,23October1966
展場設計展出生涯 20年精華
展覽設計以V&A的規劃為基礎,因應空間及各博物館屬性些微調整、發想,在北美館,展覽入口便設計成瑪莉官1955年開立於倫敦國王街的第一間實驗性服飾店「芭札爾Bazaar」的立面,邀請觀眾一同進入奔放的1960年代,搖滾樂、舞蹈、咖啡廳等文化興起,戰後年輕世代期望擺脫戰前的拘謹束縛,發展出自由、狂放不羈的時代精神,英國倫敦成為當時世界時尚流行之都,有「搖擺倫敦」之稱。
展覽入口模仿瑪莉官第一間實驗性服飾店「芭札爾Bazaar」的店面。
第一區主要介紹品牌的誕生,展出其早期創作,展現時尚如何從端莊賢淑的名媛訂製服飾進入後期更大膽、方便活動的設計,她常化用如領帶、西裝布料等過往男性專屬的服飾語彙,誇大演繹成輕鬆有趣的女裝,藉由時尚反諷階級與性別規則,並且由於年輕女性開始擁有自己的工作及收入,儘管要價不菲,仍舊風靡了自貴族、菁英至一般職場女性等各個階級。
第二展區則是品牌快速上升時期,瑪莉官進一步解放女性身體元素,除了男裝外,也翻轉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復古元素、並首度嘗試將PVC材質運用至服裝上,使其作品皆具有創新、顛覆的元素,受到英國媒體追捧,成為時尚新星。
1963-67「激進派」品牌線。
而隨著旅遊運輸革新帶來的蓬勃國際交流以及大眾傳媒的普及,瑪莉官的設計服飾也迅速風靡世界各地。
第三區呈現她從英國開始,征服歐陸、並橫跨大西洋向美國時尚產業推廣其設計的時期。
同時亦學習美國品牌量產的技術及商業模式,發展較平價的「激進派(Gingergroup)」品牌線,以美國運動服飾單品為參考,採用「深紫」、「橙紅」和「灰褐」等少見色系提供無限混搭可能性,以有趣、前衛且較低價位的衣著改變時尚走向。
摩登風尚的終極
瑪莉官對於時尚的眼光也不僅侷限於服裝,她擴大品牌版圖,開始多角化經營,像是開發各式穿搭配件如顏色特異的褲襪、塑膠模製鞋、PVC材質的包包等,以至於和玩具產業攜手創造黛西娃娃及迷你版瑪莉官服飾、家居飾品設計,以及經過多年研究後推出的美妝產品系列。
利用高明的市場策略和高能見度的包裝設計,使瑪莉官成為最早也是最多元的生活風格品牌之一。
黛西娃娃身著迷你版瑪莉官服飾。
流行文化的發展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經過1950年代的戰後復甦期,1960年代經濟高度發展,音樂、時尚、藝術等各文化領域皆蓬勃發展,但進入1970年後半,經濟開始停滯,失業率及物價通膨逐年攀升,社會充滿不確定性。
到了70年代末,瑪莉官將品牌重心移往日本,逐漸淡出歐洲時尚精品圈,但對於許多歐洲女性而言,瑪莉官的時裝仍是她們少女歲月裡色彩最鮮明、狂熱奔放的一塊,V&A在規劃英國首展時,便透過舉辦社群媒體活動,公開徵求瑪莉官時裝的影像記憶與個人故事,獲得眾多女性的響應,展覽中許多服飾、配件與照片,即是她們慨然捐贈或出借的珍藏。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北美館展出現場。
身處一個爭取兩性平權之風勢不可擋的年代,瑪莉官以俐落不羈的迷你裙與長褲等,賦予女性果敢、獨立的自我風格;並以其投身工作、勇於冒險的行事作風,以身作則地實踐她對女性角色的理想與抱負。
瑪莉官與其商業夥伴預見視覺品牌及市場行銷在未來將佔有的優勢,在設計和零售上破舊立新、匠心獨具的眼光及作法,至今仍深刻影響著倫敦在設計與傳播領域中創新時尚教育的不敗聲譽,對於塑造英國今日在全球的時尚地位功不可沒;而她將時尚視為傳達新態度、想法與改變的管道,致力於創造兼顧平價與精緻,且令人穿起來感到快樂、自主、無所拘束的服飾,以此扭轉既定規則並探試各種性別角色和認同,更從而預示到未來世代享有的機會與自由。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北美館展出現場。
瑪莉官:時尚革命者|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世界巡迴展
日期」2022年5月28日至8月28日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D、E、F展覽室
資料與圖片提供」台北市立美術館
撰文」林慧慈
時序入夏,各校設計系所畢業展也熱烈展開,縱然今年由於疫情升溫,不少實體展覽如新一代設計展、大學校內外展皆取消,但「松山文創學園祭」今年仍克服重重困難如期舉辦,提供辛苦備展的學生們一個展現四年心血的舞台。
自「扶植原創」的初心出發,松山文創學園祭從2012年第一屆開始已舉辦十年,共94所學校、127個校系,超過500檔畢業展、2000件以上畢業作品參與。
前兩年受疫情影響,2020學園祭取消、2021年僅開展10天即進入三級警戒而停止,睽違許久,本屆推出六大主題畢業展:「藝術與時尚週」、「廣告與大眾傳播週」、「空間與室內設計週」、「都市與景觀設計週」、「文化創意設計週」與「建築與城市設計週」,自5月6日起至6月14日,為期40天輪番呈獻。
本屆學園祭於製菸工廠南、北向、2-4號倉庫及2樓多功能展演廳展出。
以參展學生及觀眾的健康為優先考量,主辦單位除了定時並加強清潔消毒,六週展區空間也各自獨立,依期程分週展出,並隨著中央防疫政策滾動式修正。
此外,今年特別與線上展覽平台ARTOGO合作,所有學生作品皆可免費上架展出,還能以優惠價製作線上虛擬展間,並策展「ARTOGOLD典藏金賞」,使學生創意設計作品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及疫情影響,呈現於更多大眾眼前。
呼應疫情時代,本屆學園祭以「MOVEON/OFF」為主題,表達當代許多決定都如同「開關」,隨時等待著切換的可能,其中大學畢業更是個重要的儀式和決策斷點,從現階段的身分「MOVEOFF」,要開始承擔自己策動未來的責任,也期許畢業生們繼續往下一個階段「MOVEON」。
主視覺設計扣合展覽主軸,以動態的開關比喻著學生們所做出每個決定的瞬間,都會影響著自身未來的發展與可能性,並置入參考點、錨線等設計系學生們在操作軟體時常見的元素,不停修正與調整的迴圈也呼應了設計過程中的反覆狀態。
2022松山文創學園祭主視覺,以「MOVEON/OFF」為主題。
後疫情時代的新議題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已兩年餘,生活與防疫逐漸邁入正常化,但仍可見疫情帶來的影響,小至人們作息、習慣改變,大至整體環境、產業所受衝擊。
畢業生或許是對疫情時代感悟最深的一群,不僅新一代設計展連續第二年停辦實體展,反覆的停課及遠距教學亦影響了過往的籌備、策展節奏。
松山文創園區總監陳玉秀即觀察到,近年不少畢業展作品以「疫情」作為靈感發想,自不同切入點剖析後疫情時代下的生活,如參展校系「淡江大學大傳系」便有學生以「疫情下的日常」為主題,探討城鄉差距議題,由於疫情突顯出偏鄉在醫療資源和遠距教學設備上的不足,藉由影片的方式呈現偏鄉弱勢困境,讓外界關注,引發共鳴。
空間與室內設計週,展覽現場照。
而疫情對於生活的影響,反映在空間設計系所的作品上更顯重要,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的李東明系主任亦分享,近年的學生畢業作品較過往更加關注健康議題,會考量到後疫情時代下的特殊空間規劃與需求,例如獨立的隔離空間、通風及採光對於身心狀態的影響等過去非主流的議題,一併納入設計思考中。
此外,由於實體展覽機會減少,學生更需要探索、發揮線上展覽優勢,如何在未有面對面解說、無模型輔助的狀態下使觀展者了解作品主軸及重點,成為現在及未來學生畢業製作時須考量的課題之一,除了解說文字或圖示應清晰易懂,亦有學生透過3D動畫影片分解空間結構、布局,帶領觀眾進入作品內部,理解作者用心之處。
空間與室內設計週,展覽現場照。
「這兩年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李東明系主任談到,由於疫情,許多業界實習、參觀機會被迫取消,過往每年都有的出國交換、交流課程也都暫緩,但並非全然壞事,李主任鼓勵學生應該運用多出來的時間沉澱、吸收學業外的新知,並記得疫情給予的啟示,「我們必須要以更寬廣的心態去面對未來的生活,不要侷限在特定範圍之中,我覺得這個是更重要的。
」
陳玉秀總監亦勉勵學生善加運用疫情時刻所學的經驗,「雖然疫情阻斷生活、學習節奏,隨時都需要根據疫情情況滾動式修正,但這也是培養學生抗壓性和解決問題的時刻。
」她認為,疫情時所面臨各種突發狀況,必須立即修正、靈活調整,一如設計的過程,希望學生能將此段經驗其運用於日後設計職涯之中,激發出更獨特的創意靈感。
空間與室內設計週,展覽現場照。
室內設計週展出系所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學系《未末流年Inception》
「未末」二字字型相似,但意義完全不同,「未」字代表未來,上短下長,帶有來日方長,希望無限之感;「末」字代表時間處於最後的、結尾的部分。
「未末」之間,正是現在。
「流」則有流動的意思;「流年」形容時間上的變遷,形容時間一去不復返。
「未末流年」意指大學四年期間一溜煙就結束,但我們的未來,希望無限、川流不息,只要能把握當下每一個現在,每一年都有獨特的進程與事物在等著我們。
疫情下的布展心得
隨著疫情的延燒,畢業展也被迫停辦了兩年,雖然展覽前夕隨著確診人數增加,同學們對畢業展的堅定也逐漸動搖,但對能展現出四年所學的渴望,促使我們排除萬難、化危機為轉機,最後依靠同學間的互助、師長作堅實的後盾,及園區提供學生展現創意及想法的舞台,讓《未末流年》畢業展能從平面規劃躍上現實,在佈展期間透過傳承且環保的展架,一步一步搭建起敘述多元議題的畢業製作與展區規劃,切實我們想把握當下,並且大放異彩的初衷。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0°HORIZON》
行走之間,透過故事打開與設計者間的橋樑,一點點的認識與好奇,引導觀展者思考設計者腦海中的建構過程。
而每件作品的創作性,也將於觀展者的面前呈現這個時代下,我們所面臨及感受的環境。
0°是起點亦是終點。
黎明與薄暮代表日與夜的相接連。
透過薄紗一層層半透明的朦朧感,如剛起步的徬徨。
場景的轉換,有蜿蜒、有曲折、有意料之外的事物發生。
觀展者所感受的,不只是學生時期精彩故事,更是我們對未來的想像與期待。
疫情下的布展心得
這次畢展過程中,隨著時間越來越靠近,疫情也一天比一天嚴重,大家每天都議論紛紛,想著會不會像去年一樣在前幾天臨時取消。
學校校方、老師、家長、學生之間,一直有反對聲、支持聲,但這些聲音依舊無法阻擋想參展同學的意願。
來到了松菸的展覽場地,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的興奮、感動,看著自己辛苦努力的作品被展出,讓來到這參觀的來賓、家人、朋友,送上滿滿的祝福,這大概是每位同學辛苦了四年最重要的一個禮物,很感謝松菸給予每位畢業生一個這麼好的展覽場地,讓我們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熱感/sense》
你對設計熱情的溫度有幾度?當水升溫到超臨界狀態時,便將會預測不到水的形態,在這次的畢業展中,大家對設計的熱情已經達到最高峰的境界,此刻我們要把設計的溫度也達到「超臨界」狀態,使畢業設計如同水,有著千變萬化的可能。
熱情98°C的臨界點,只剩兩度將沸騰,這兩度代表由「我們」和「導師」共同創作,使對於設計的熱情達到100°C沸點。
疫情下的布展心得
在這次畢展中,疫情一直是我們最擔心的問題,前兩屆都有因疫情停辦的經驗,讓我們更加認真看待防疫相關的問題。
無論是在場地配置規劃、與主辦單位及廠商的技術協調上,都有了更多需要留意的細節,過程中也讓我們累積了許多特別經驗。
在嚴格的防疫標準下,我們盡力做到最好,讓來看展的民眾能夠放心且用心的投入在我們的創作之中。
也許是因為前兩年都停辦的關係,今年人潮似乎又更多了。
在這場集合了三屆室設系畢業生希冀的展覽下,多了許多學長姐回來看展,也算是彌補他們沒辦成畢業展的缺憾吧。
正修科技大學建築及室內設計系《洄界-你與界限的迂迴途徑》
我們身處於無限框架下的世界,常用著既有的框架去看待世界、理解事物。
將這「身處於世界之中,無形於視野的框架」帶入海報,講述著我們透過無形、有形框架,不斷的向外、向內嘗試與學習,試圖將設計的窗框內挖空。
將海報張貼於任何生活之中可透光之牆面,使生活環境於框內繼續發生,使平面設計持續與環境互動。
我們期望,設計融於生活,並用環境發生互動,在框架下我們用著破除框架的思考邏輯,繼續凝視這充滿框架的世界。
疫情下的布展心得
疫情帶給我們很多新的體驗,我們得到很多前人沒得到的經驗,從討論、統計、到決定前來北部怖展,雖然過程很煎熬,但還是抱著熱血冒風險參展,更重要的是,疫情帶來的重重考驗使每個人都在刻苦的情況中學習更多,如:今年比往年更少學生北上,但展出作品數量幾乎不減,所以每個人的工作量都比往年大。
諸如此類的逆境都讓我們更茁壯,疫情只是我們人生的過渡期,不管在什麼樣的逆境,相信我們都可以逐一突破!
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學系《21GB》
依賴著內心的靈感和指引前進,當這一切都回歸於現實時卻難以傳達。
設計者的自省是永無休止的,不斷地在腦內思考和實踐的過程,這種難以形容的轉換和永無休止的追尋也化作與現實接軌的契機。
疫情下的布展心得
最近疫情升溫,使得我們同學之間對於辦展覽有支持與反對的聲音,經過協調之後依然堅持繼續展覽,展覽過程中不忘提醒大家防疫。
在這次辦展過程中,看見同學們同心協力完成展場,非常的感動!也很感謝松菸主辦單位在技術、規則會議用心與我們討論,讓此展覽能順利進行與成功,也因為學園祭的關係,讓我們有機會在北部展覽之外,也提供很好的場地給予我們規劃和使用,藉由這次活動讓我們辛苦努力的作品,用最好的方式呈現給每位參觀民眾,雖然過程艱辛,但也給予我們很棒的回憶。
資料及圖片提供」松山文創園區、各展出系所
撰文」林慧慈
年度話題大展《挑戰—安藤忠雄展》(TADAOANDO:ENDEAVORS),自2017年由東京出發,歷經巴黎、米蘭、上海、北京,於2022年抵達世界巡迴最終站-台北,2022年9月13日前於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登場。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個人照。
©KazumiKurigami
本展由忠泰美術館引進,聯手忠雄建築展實行委員會共同主辦,並邀請龍國英旅日建築師擔任策展顧問,以四大主題:「空間的原型」、「城市的挑戰」、「景觀的創造」、「與歷史對話」劃分,展出超過300件展品。
展區入口。
©忠泰美術館
涵括安藤忠雄自學時期的環遊世界旅行速寫、捕捉靈光乍現的設計手稿、創意凝聚的建築模型、留下永恆瞬間的眾多影片與攝影作品,以及經典建築空間「光之教堂」1:1復刻再現,期許觀者得以在受疫情隔絕、只能透過數位網路接觸世界的現狀下,有機會親身感受國際級建築大師充滿挑戰的傳奇人生。
大量展示安藤忠雄攝影作品與建築繪圖、模型。
©忠泰美術館
深入剖析建築巨擎的建築哲學
安藤忠雄把《挑戰—安藤忠雄展》作為迎戰「建築」的半世紀奮鬥紀錄,他表示:「展覽五年巡迴過五個城市,最終站落腳在『對話之地』的台灣,也是極具意義的巧合,希望本次展覽能成為大家重新思考建築原點的機會。
」本次展區劃分為四大主題,從建築師早期作品到近期進行中的計畫,深入剖析安藤的建築哲學。
空間的原型
展出安藤忠雄設計手稿、建築模型等,圖中作品為六甲的集合住宅。
©忠泰美術館
彙集安藤忠雄從1969年到90年代中期職業生涯前半段的作品。
站在建築第一線的他,無論是早期住宅作品磨練而來的光、幾何學等幾個根源性的主題,到暗藏日本傳統空間概念—「間」的城市建築手法,再到呼應場域脈絡建立新的關係、匠心獨具的地域主義建築,始終如一的設計理念貫穿在「住吉的長屋—東宅」、「水之教堂」、「六甲的集合住宅」等作品之中,可從中找到他延續至今的思想本質。
「光之教堂」等比例復刻作品。
©忠泰美術館
此外,本區更展出「光之教堂」1:1等比例復刻作品,此建築以獨特空間量體和由光線演繹的美感備受崇敬,安藤忠雄更自喻為自我思想層面上的重大挑戰。
光之教堂以獨特空間量體和光線美感,因而備受崇敬。
©忠泰美術館
城市的挑戰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使用等邊三角形量體,上下錯位交疊進行空間設計。
©忠泰美術館
自從安藤忠雄以「城市遊擊隊」自居從事建築活動以來,眾多前衛的作品為建築界帶來了衝擊。
70年代起,建築師透過小型住宅與商業建築,從「草根」開始向城市下戰帖;而在90年代中期之後,安藤忠雄參與許多規模更大、更多元且具公眾性的計畫,如台中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中國的「上海保利大劇院」、日本東京的「21_21DESIGNSIGHT」等。
上海保利大劇院是一座包含歌劇院在內的複合文化設施,利用虛與實、立方體與圓管狀的相互交錯,表現出內在空間。
©忠泰美術館
此區亦展示安藤忠雄早期提出將故鄉大阪中之島作為一個大文化圈的「中之島計畫II」,他提議要最大限度地活用中之島的地理、文化潛力,保留地上原有的歷史景觀和綠意盎然的城市公園氛圍,將所有的新設施設至於地下來形成「基地多層化」,安藤忠雄在紙上構繪出的美好城市想像,同時也是他永不放棄的夢想。
「中之島計畫II—都市蛋空間」是中之島公會堂(1918年)改造計畫的提案,建築外觀維持原樣,但在內部插入一個由薄殼結構包裹的卵形大廳,代表新舊之間的對立共存。
©忠泰美術館
景觀的創造
「直島計畫」中「地中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等作品如同生物繁衍般擴張,讓建築成為真正活著的場所。
©忠泰美術館
與「城市的挑戰」展區相對應,「景觀的創造」是一個涵蓋多重價值的概念,延伸至該地景與場域所留存下來的集體記憶。
無論是「真駒內瀧野陵園頭大佛」、「沃斯堡現代美術館」,安藤忠雄皆在用心讀取風景的內涵後,利用獨創的建築手法突顯其特性,並賦予場域新的價值。
而長達30年的「直島計畫」,更是這一建築手法最為廣泛的實踐;在這項宏偉計畫中,「地中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等作品如同生物繁衍般擴張,而透過自然與風土、人類與藝術持續對話和累積所孕育的永續發展動能,讓建築成為真正活著的場所,這座無名小島也躍為全球知名的藝術聖地。
與歷史對話
海關大樓(皮諾私人美術館)完全還原成15世紀當年的樣貌,僅在中央插入一個由清水混凝土牆框起的空間。
©忠泰美術館
另一方面,安藤忠雄將自己的作品視為一種脈絡,強調自身存在僅是建築歷史的一部分。
本區呈現了他以修復歷史建築為主題的計畫,安藤忠雄向刻劃在歷史建築中的時間致敬,竭盡心力地將時光作為記憶留存,並嘗試在內部構築全新的當代空間,激發新舊之間的對話。
此區展示他與法國企業家-弗朗索瓦.皮諾合作的「海關大樓(皮諾私人美術館)」與2021年方才竣工的「證券交易所(皮諾私人美術館)」,建築師將建築本身所蘊含的由古及今、連接時間的力量提煉而出,其思考軌跡與修復的漫長過程都將在展覽中鉅細靡遺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證券交易所(皮諾私人美術館)曾經是一座穀物交易所,安藤忠雄將其改建成美術館。
©忠泰美術館
對於安藤忠雄來說,每個建築計畫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與挑戰,如何透過建築誘發對話並與人們靈魂產生連結,正是他終身追索的目標。
透過這個展覽,觀眾也可以重新思考安藤忠雄提出的叩問:「何為建築?建築是為誰、為什麼而創造?」
以展覽帶動城市文化發展
作為台灣首座聚焦「未來」與「城市」議題的美術館,忠泰美術館路續推出多檔探討大時代下建築潮流議題的展覽,今夏的《挑戰—安藤忠雄展》,更是國際規模的大展,希望透過本展引領觀者一同見證這位建築大師勇於面對生命中各項挑戰的精彩歷程,同時也希冀乘載著這個精神,扮演城市未來發展領航員般的角色,將具備國際視野的展覽活動與知識內容呈現給社會大眾,開啟建築教育交流、觸發眾人對建築發展可能性的思考,並帶動城市文化整體發展。
《挑戰—安藤忠雄展》主辦與協辦單位代表合影。
©忠泰美術館
展覽的限定周邊包括以安藤忠雄建築手稿、攝影作品為設計的帆布袋、海報、明信片與資料夾,以及彙集本展緣起、建築師寄語、各區精選作品介紹的展覽手冊等;此外,更將邀請安藤忠雄於線上開講,與台灣民眾相見交流,活動辦法即將公布,詳情請鎖定忠泰美術館官網。
限定周邊商品。
©忠泰美術館
《挑戰—安藤忠雄展》
日期」2022年6月3日至9月13日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
資料及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撰文」陳映蓁
位於福建廈門的二分之一咖啡鼓浪嶼店,是在一簇在海濱旁盛開的美麗葉榕。
這座咖店店位於鼓浪嶼升旗山的大德記浴場,享有璨爛陽光與瑰麗夕陽,寸匠熊貓NANA團隊以鼓浪嶼的水域景致和晝夜光色為靈感,創造一座與自然環境契合的品飲空間。
設計師林嘉誠從二分之一咖啡的品牌理念「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山川湖海」出發,讓空間以自然為底,結合島嶼環境光色以及多元複合的使用可能回應品牌願景。
建築原始基底是一棟落成於19世紀的「德記洋行」的一部分,對外天然海景相依,建築自身有著別具特色的圓頂建築。
設計師延續歷史風貌建築特色,在建築外觀採用簡化的外廊式規劃,保留下原有建築結構與特色,並以大量的拱形開窗迎入景色與自然氣息。
室內,以小島上常見的小葉榕在空間裡伸展開來,採用鋼結構植布於空間輪廓外圍,像樹幹一般生長在室內伸展。
樹枝向上而伸,樹冠相互鄰接,共同覆蓋著建築頂部,製造出可遮蔽、陰涼的灰空間。
同時,樹冠屋頂也讓採光更具詩意,除了提供遮陰避雨之外,樹冠上層層疊疊的枝葉紋脈有如花飾鏤空窗格,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特色光點投映於室內。
入夜後,二分之一咖啡換上另一個身份,藏於屋頂的枝木間隙的霓紅燈色透出彩光,將日間閒逸悠然的咖啡廳轉變為時髦炫麗的時尚酒吧。
在霓紅燈色的照耀下,小葉榕線條的鋼結構更加突顯,讓空間像似一座哥德式建築,突顯出飛扶壁、肋狀拱頂等建築語言。
此作,設計師從城市風貌、歷史文化、自然植被出發,為在地創造了一個美麗標記,也為到訪旅客塑造了一個獨屬於此的獨特回憶。
資料及圖片提供」寸匠熊貓NANA團隊
攝影」劉星昊言隅建築空間攝影羽視覺
編輯」Sumile
誠品畫廊繼展出曲家瑞、洪藝真、徐佳寧藝術家一連串的個展後,於6月4日至6月25日推出全新展覽「近,墨」,展出李安成、賴志盛、謝素梅等人的精選作品。
「近,墨」嘗試從媒材角度出發,探討藝術家對於「墨」的解讀與詮釋,藝術家用當代自身的生活經驗,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繪畫,也讓大眾跳脫對於水墨的認知。
李安成
李安成的水墨作品,意不在仿古或跟古典對話,而是直觀他身處的自然,將自身的所見所感所悟,提煉轉化為介於具象與抽象之間的意象。
李安成,1959年出生於雲林縣,在他的畫中,可以看到許多描繪雲林農村的稻田、竹林、溪流、雲霧等自然風景。
他曾說:「我原知道自己是藝術家。
我的工具是筆、水、墨、紙」;他以獨特的黑白墨暈技法,鋪展出氤氳飄渺的天地,讓人聯想雲林平原的廣袤田野、基隆山海的濕潤景色,也有陽明山、新店與淡水地區豐富多變的季節感,想起日月更迭裡山的感覺,反應了更多他心境、心緒、或者心性上階段性的變化。
賴志盛
1971年出生於台北的賴志盛,其創作以裝置及雕塑等多種媒介探索了張力、日常生活及個人經驗。
賴志盛的作品則是一種與領會有關的觀念性創作實踐,提供大眾對身處世界的一種觀看的視野,一種臨場的實際知覺與直接體驗,反覆的交錯著生活現實與美感經驗,使大眾得以產生熟悉卻當下的新感受。
賴志盛在作品《一》這樣自述:「如果要畫畫,這就是我的畫」,白紙下緣一抹黑線對賴志盛而言就是單純的視覺之美,沒有過多的修飾,僅僅將濃郁的墨穩穩地定調他的作品。
謝素梅
出生於盧森堡的謝素梅,本身是一位大提琴手,音樂自然地成為她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觀看謝素梅的作品,往往像是參加一場獨自一人的無聲派對,自喧囂的現實生活中抽離,獲得片刻的自我沉澱,同時讓靜默的回憶和私密的感受、思緒從淺意識中悄悄浮現,在觀賞作品的此時此刻得以呼吸。
在《痛苦的不諧和音程》(2009~2010)的作品中,某種程度上是藝術家對於自我角色的認定過程,畫面中象徵著音符的黑色墨跡,失去了線譜的定位,這些本該具有意義的符號卻漂浮於不知名的平面之中,曖昧而不知所措,卻又具體存在而難以忽略。
在藝術創作裡,大量的黑往往能帶出神秘面紗,並給人沈穩低調的感受。
當作品的色彩回歸到單一色調,更能引導我們去細看畫面的細節與思考寓意。
邀請大家更貼近地欣賞與「墨」的距離,遊走在純粹的作品色調中,一起書寫自己的感官體驗。
更多內容請見>>誠品畫廊
展覽資訊
展期」2022年6月4日至6月25日
地點」誠品生活松菸店誠品畫廊(台灣110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1:00~19:00(日、一休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畫廊
編輯」歐陽青昀
《爾雅‧釋器》有言:「木豆,謂之豆。
竹豆,謂之籩。
瓦豆,謂之登。
」「登」便是燈的古字,瓦豆原意旨盛裝燭火、燃油的器皿。
而以最原初的「燈」命名,從台北大稻埕發跡的燈光設計工作室「瓦豆WEDOLightingDesign」,將開業15年的心路歷程及作品整理成展覽,即日起至7月24日舉辦《瓦豆謂之登》展覽與快閃小店,在展覽中一層一層揭開瓦豆的燈光創作歷程。
展覽現場照。
攝影:西城.李政道
光的起始
一如展覽名稱探尋「燈」字的初始,展覽自瓦豆的創立談起,介紹總監江佶洋如何將阿公留下的日治時期齒科診所,重整成兼具現代感的工作室,空間中至今仍懸掛著「巧藝妙術」的匾額,是當年病人對於阿公醫術的讚美,也是瓦豆團隊對自身專業的期許,「燈也是一樣,不僅要有藝術美感,更要具有良好專業的技術。
」
瓦豆相信,燈光不僅是照明的工具,更需滿足人們在不同時段的身心需求,透過今年甫完成的光環境作品《南華微光》,將屏東縣高樹鄉的廢棄小學改造為地景公園,燈光向下打亮,兼顧夜間行走安全,同時保留高樹鄉乾淨的星空美景。
現場展出江佶洋燈具改造作品及個人收藏。
編輯自攝。
江佶洋曾從事20多年的劇場實務工作,合作過涵蓋舞蹈、戲劇及戲曲等多種作品,他認為:「劇場是一個集合藝術的殿堂,我們需要從劇本、角色、情境的分析出發,讓所有的創意與演出可以像交響樂一樣流暢融合,燈光的角色也是,創造幻象之餘,我們要清楚主客關係,一切都要恰如其分。
」由於過去在劇場的歷練,造就瓦豆團隊在日後的空間照明與光環境規劃上能呈現獨具的風格和特質,除了提供機能性的照明需求,也兼顧脈絡、故事與環境上的整體協調感。
將劇場燈光的經驗化入作品,在去年文博會大受好評的花蓮館《據說考古隊》展場中,江佶洋打造一道來自太陽故鄉的光芒所感動,藉由光影塑造出戲劇性和感受性,彷彿只要跟著這道光,循著大理石碎片、七星潭卵石與阿美族神話,轉瞬間就能進入平行的花蓮時空當中。
現場展出江佶洋燈具改造作品及個人收藏。
編輯自攝。
盛載故事的光
在曾獲得2021台灣光環境獎肯定的《銀座聚場》中,瓦豆選擇以更溫暖、包容、尊重與雋永的發光方式來融入社區,並對於「燈/光」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光如何延續百年商場的故事?燈光可以在文化中擔任什麼角色?
除了對美學的追尋,瓦豆在過去這幾年不斷思考著如何拉近燈光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連結,我們的生活裡需要什麼樣的光?面對資源耗竭的時代,燈光設計師有什麼樣的使命與社會責任?展覽論述最終以「再造燈具」(UpcycledLighting)總結,展出瓦豆近兩年在不同計畫中延伸出來的燈具作品,將一些經典老燈修復或將意想不到的物件結合新的照明科技化為獨一無二的主題燈具。
在江佶洋眼中,傳統漁人捕魚用的玻璃海球、雜貨店充滿台灣風情的透明玻璃杯,或是阿公診所遺留下的漱口盆,稍加改造後都可以成為美麗且實用的燈具,繼續陪伴你我生活。
左:玻璃海球再造燈具(瓦豆WEDOLightingDesignXMETADesign)/右上:舊旅社燈具,現使用於高雄銀座聚場中。
/右下:由台灣代工的舊歐風燈具,象徵台灣加工出口導向時代的歷史。
編輯自攝。
「燈光設計是個很難具體展出的事,但我們有很多想和大眾分享與交流的想法!還是試著做成一個展覽吧!」,本次展覽是瓦豆重新梳理核心精神與設計思考後的成果展現,除了介紹精選的瓦豆作品外,展場內亦設置「再造及維修工作站」,江佶洋會於此努力修理、改造阿公留下來的傳統手術燈。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蒞臨《瓦豆謂之登》展覽,了解燈光創作的可能性,亦可將家中壞掉的老燈具、或任何具有發光可能的回憶物品帶來展覽,一同思索如何將其修復、繼續陪伴使用者的生活。
《瓦豆謂之登》
日期」2022年5月27日至7月24日
時間」平日10:30-17:30
假日12:00-17:00
地址」迪化街一段46巷32號(大稻埕遊客中心及萊爾富巷子轉入)
資料及圖片提供」瓦豆WEDOLightingDesign
宣傳照片提供」發現故事
攝影」西城.李政道、劉秝緁
撰文」林慧慈
愛馬仕向來以藝術、新意、工藝美學以及優雅風格等內涵深植人心,品牌發表了2022年秋冬新品,家居新品以上等選材、明亮色彩與精造工藝,創作一件件令人愛不釋手的家居好物,不僅可列為自用收藏清單,極佳質感也十分適宜作為祝福珍視之人的贈禮。
HDiagonale”手工編織喀什米爾羊絨靠枕
以手工編織的羊絨毯和靠枕,其圖紋設計是受到裝飾藝術風格的啟發,靈感是來自1920年代後期的愛馬仕廣告,明快的對比配色,讓它不僅是實用抱枕,更是沙發上的別致點綴。
Enigmatic美麗諾羊毛與喀什米爾羊絨混紡提花織毯
這款提花織毯的圖紋設計是來自插畫家GianpaoloPagni運用幾何形狀所創作的,呈現出對空間的反思,細緻紋理與柔暖質地令人著迷。
純棉與喀什米爾羊絨混紡針織浴衣
設計靈感來自日式浴衣,採用無接縫的織法接合,純棉與喀什米爾羊絨混紡用材,成就輕柔舒適的觸感,是冬日暖身首選。
HBayadère”手工編織喀什米爾羊絨毯
手工編織的喀什米爾羊絨毯飾有“HBayadère”的圖紋線條,正中央的開口設計,讓它不僅可作為披毯,也能做為斗篷使用。
Épopée系列美麗諾羊毛與喀什米爾羊絨混紡坐墊椅
可便攜與輕巧移動的實用家具,圖紋來自JanBajtlik設計的童話世界,取其活潑色彩與圖紋,打造令人心動的家居用品。
Épopée系列漆木置物盒
由JanBajtlik設計的Épopée圖紋為這款手工漆木置物盒注入繽紛色彩與俏皮的氛圍,專為擺放於兒童房所設計。
圓盒有三種高度,可分開使用,也能隨意堆疊成圖騰柱擺飾。
CanopéeRoundGarden陶瓷花瓶
上寬下窄的白色陶瓷花瓶飾有NigelPeake玩轉網格與圖形線條的設計特色,似若勾勒出一座無邊無際的溫室花園,而瓶口處手繪上一抹鮮黃為其增添一絲光亮。
Soleild’Hermès系列餐瓷
全新的餐瓷系列,設計意念是向溫暖陽光致敬,盤面別致的棕櫚葉圖紋出自插畫家ArielledeBrichambaut之手。
白色陶瓷完美呈現鮮黃色調,一如金色陽光的溫暖光芒,全系列由各種葉面編構出不同變化,再以細緻的黑邊勾勒出輪廓,增添層次感。
水磨石花紋紙製掛鏡
以結合異材質與跨工藝領域為使命的petith工坊,與法國頂尖紙廠攜手合作,將紙張轉化為如皮革般具有有機性和延展性的原材料。
這款掛鏡結構是以水磨石花紋紙張製成,造型輕薄。
紙漿中添加了各種來自馬術與皮件相關的標誌性元素,例如:彩色絲巾碎片、掛鎖鑰匙與五金零件等等,呼應了品牌的背景文化。
紙製天秤
petith工坊與法國頂尖紙廠攜手之作。
結合彩色絲巾碎片、韁繩皮革、Barénia和Evergrain小牛皮、水晶與鍍鈀金屬材質所製成的天秤,輕盈量感採用手工燙印的紙材為主體,搭配水晶砝碼、模壓皮革秤盤,以及連接馬具金屬環的皮革測量指針,是少見的收藏用物。
資料及圖片提供」愛馬仕Hermes
編輯」Sumile
每到夏日,英國倫敦的肯辛頓花園總是熱鬧非凡,因備受建築藝術界關注的年度盛事「蛇形藝廊夏季展館」即將展開。
位於肯辛頓花園蛇形湖畔的蛇形藝廊(SerpentinePavilion),自2000年的夏季開始,便會邀請享譽國際卻還未在英國有建築創作作品的設計團隊,在藝廊前打造一座為期三個月的臨時建築展館。
2022年邀請到芝加哥藝術家西阿斯特·蓋茨(TheasterGates)作為此計劃的第21位設計師,更是開展以來首次由非建築背景的藝術家操刀設計。
SerpentinePavilion2022designedbyTheasterGates©TheasterGatesStudio.Photo:IwanBaan.Courtesy:Serpentine.
西阿斯特·蓋茨是美國知名的社會實踐裝置藝術家、芝加哥大學視覺藝術系的教授,也是2021年弗雷德里克·基斯勒建築與藝術獎的獲獎者的第20位獲獎者。
他的創作涉及空間理論、土地開發、雕塑和表演等;他利用自身對於城市規劃和保護的教育背景,重拾被大眾遺忘的空間。
2010年,西阿斯特·蓋茨更創建了重建基金會(RebuildFoundation),一個致力於藝術、文化發展和社區轉型的非營利平台,透過免費的藝術活動和芝加哥南區的創新文化設施來支持藝術家並推動社區間的連結。
TheasterGates.©RankinPhotography.
西阿斯特·蓋茨表示,此次的設計是從多位藝術家早期實踐的建築作品中汲取靈感,建築結構以英國倫敦特倫特河畔斯托克(Stoke-on-Trent)的燒陶瓶窯、美國西部的蜂巢窯、聖彼得和羅馬的tempiettos小教堂以及非洲傳統建築的喀麥隆泥屋和烏干達坎帕拉的卡蘇比王陵等具有紀念意義的空間為參考;他將透過展館設計,向英國的傳統工藝和製造技術致敬。
SerpentinePavilion2022designedbyTheasterGates©TheasterGatesStudio.Photo:IwanBaan.Courtesy:Serpentine.
為了符合SerpentinePavilion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減少碳足跡和對環境的影響,展館由重量輕且可拆卸的木材建造而成,整體的圓形造型呼應了匈牙利圓形教堂的神聖形式,以及非洲僑民的環形呼喊、巫術圈和羅德卡波耶拉等精神信仰儀式;建築中央的洞口提供了單一光源,將透過光的反射和交流,創造出一個類似聖所的環境。
SerpentinePavilion2022designedbyTheasterGates©TheasterGatesStudio.Photo:IwanBaan.Courtesy:Serpentine.
西阿斯特·蓋茨將此展館命名為「黑色教堂BlackChapel」,他表示,這個名字反映了他藝術實踐中無法被看見的部分;它展現出神聖的音樂和藝術在他的實踐中所引起的作用。
他希望黑色教堂能成為人們沉思和聚會的場所,他將聲音和音樂的力量視為一種治愈機制和情感力量,讓人們得以進入一個深度反思、參與的空間,並得到寧靜與釋放。
SerpentinePavilion2022designedbyTheasterGates©TheasterGatesStudio.Photo:IwanBaan.Courtesy:Serpentine.
西阿斯特·蓋茨表示,因被懸掛藝術家馬克·羅斯科(MarkRothko)14幅黑色畫作的休斯敦羅斯科禮拜堂(RothkoChapel)的超凡環境所吸引,特別為黑色教堂BlackChapel創作了一系列新的焦油作品。
而這些作品是他對身為屋頂工的父親所獻上的敬意,西阿斯特·蓋茨提及:「隨著父親近期離世,這座亭子就像一座紀念碑,不僅是為了紀念他與我分享的遺產,也是為了紀念他的職業成為我的職業的一種方式。
」將7塊焦油畫板懸掛在亭子的內部,創造出一個能反映藝術家情感的空間。
而一座從聖勞倫斯(St.Laurence)打撈出來的工作銅鐘矗立在展館入口旁邊;這座歷史悠久的鐘聲強調消除城市社區中的聚會和精神交流空間,將在整個夏季活動中作為集會活動和沉思的號召標誌。
SerpentinePavilion2022designedbyTheasterGates©TheasterGatesStudio.Photo:IwanBaan.Courtesy:Serpentine.
展館將自2022年6月10日開放至10月16日,隨著展亭的開幕,也將開啟一連串的節目與表演活動,從講壇、實驗性音樂表演、工作坊到日本茶道,透過跨領域的藝術合作,帶給大眾不一樣的夏季饗宴。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SerpentinePavilion
圖片版權」TheasterGatesStudio
攝影」IwanBaan
台電文創團隊持續實踐環境永續理念,以辨識度極高的「台電人孔蓋圖紋」與精緻作工,創造出獨特的人孔蓋杯墊,自2018年亮相後,便成為搶手熱門商品。
作為台電文創標誌性的作品,團隊致力於尋找新的元素融入其中,已推出多款人孔蓋杯墊,日前推出的最新版本同樣運用電力副產品,以日月潭底泥為主,挑戰過去不曾嘗試的全新材料。
人孔蓋底泥杯墊。
經過多次試驗,成功賦予底泥材料新生。
克服困難,賦予底泥新風貌
2022年最新的人孔蓋杯墊,是台電文創與雙好2byWu&Chen聯名設計,大膽嘗試以日月潭清淤底泥為主要材料製造,由於日月潭底泥中摻有水域雜質的生料,處理不易,再加上性質黏稠且難以單獨使用,遂需借助煤灰杯墊的製作經驗,以泥料清燒將材料輕質化,再混入陶土中燒製,運用的比例為50%;經過臺華窯多次實驗,才以精熟的陶瓷製作技術成功復刻,再現人氣商品人孔杯蓋墊,並且將厚度減少到僅有約5mm。
日月潭底泥在台電文創和設計團隊的合作之下,以全新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
全新材料、全新感受
有鑑於底泥材料特性與一般陶土不同,無法直接套用過往經驗值,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團隊總共進行超過上百次的實驗,才找出適合底泥材料的製作方法。
新版日月潭底泥人孔蓋杯墊呈現出不同以往的色澤,高溫窯燒過的底泥土帶有粉橘色調,和常見的紅棕色陶土迥然不同,也有別於較早版本的人孔蓋杯墊,給予大眾耳目一新的感受。
日月潭底泥在台電文創和設計團隊的合作之下,以全新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
底泥燒製後的呈色,讓設計團隊有了新的靈感,為台電文創打造出嶄新風格。
雙好設計以台電工程制服的灰藍與人孔蓋杯墊經高溫窯燒後的粉橘,作為包裝主色,為杯墊換上新裝;除了吸睛的粉嫩色系,全新設計的帶電小icon在各處出現,勾勒出在你我日常中,細微卻不可缺少的帶電元素。
包裝上的帶電小icon則勾勒出你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電力元素。
極簡「潮電藍」包裝設計
在設計前期時,雙好設計走訪了日月潭、大觀電廠與許多台電材料倉庫,發覺每一種材料都在台電員工精準俐落的分類中,以顏色、外觀、使用方式作為分項,這也成為極簡『潮電藍』包裝設計的關鍵靈感,藉此向一線工程人員致敬。
為了呼應台電文創循環永續的品牌精神,團隊研製了專屬一體式包裝結構,將一片紙材以精巧手法折疊後,便能替內容物帶來緩衝效果,降低外包裝不必要的裁切和浪費。
雙好設計以台電工程制服的灰藍與人孔蓋杯墊經高溫窯燒後的粉橘作為包裝主色。
為了營造更完整的使用體驗,人孔蓋杯墊也搭配由在地廠商春池所開發的WLoop玻璃杯,推出《孔蓋之下有電世界TPCPowerOn》杯墊與玻璃杯套裝禮盒,玻璃杯圖樣同樣以台電人孔蓋獨有十字圖紋發想,裝盛飲料後的漸變圖樣為夏日帶來清涼感受。
杯墊亦可搭配春池所開發的WLoop玻璃杯,以獨有十字圖紋和閃電造型進行發想。
不停歇的永續循環之路
台電文創近年積極與在地品牌合作,投入以退役電力材料的循環再製計畫,企劃開發多款設計產品。
陸續與METADESIGN合作「退役木橫擔計畫」,將電桿廢棄木料化為閱讀燈具;和擅長金屬設計的生活品牌NAKNAK聯手展開「退役變電箱再製計畫」,如今推出底泥製品,再度為循環永續開拓出新的可能!相關商品皆可於台電文創官方網站購入。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電文創、雙好2byWu&Chen
編輯」陳映蓁
「從不起眼的退役材料裡,看見再造重生的潛力;用挑剔的眼光審視設計,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是以循環經濟追求環境永續實踐的台電文創秉持的理念。
台電文創的商品皆是使用回收而來的循環經濟材料為基礎,經過解構、重組,再次賦予它們新的生命與價值;若你仔細探究會發現,這些都不是單純的回收材料,它們都曾經在發電和供電過程裡,盡過一份心力。
瀰漫「台電風」的台電老屋
今年暑假,台電文創開啟過去從未嘗試過的型態,透過「潮電POP-UPStore」主題快閃店,嘗試用空間形式來與大眾對話。
快閃店地點選在位於潮州街、曾獲得iFDesignAward肯定的貳房苑LivinGreen,並由雙好2byWu&Chen主理規劃。
這棟墨綠色磁磚搭建成的獨特老屋,其實對於台電文創來說,還有另一層重要意義—它是一棟所有權屬於台電的建物。
雙好2byWu&Chen善用空間特色,將結合復古與時尚的餐飲空間、元素間的深厚淵源,透過故事性的組合賦予其新的設計風貌。
空間中,大量應用從台電人員工作現場所擷取的色彩密碼,讓原本即是台電老屋的建築空間中濔漫著「台電風」。
設計團隊表示這個計畫的起點,是一次參訪台電倉庫的機會,當時他們的目光被裡面各種未經修飾卻非常吸引人的色彩吸引,而這些色彩都轉變成日月潭底泥計劃的重要元素。
快閃店的進門處即延續此計劃主題,將放大版人孔蓋杯墊掛置在牆上,開啟設計主軸,同時作為商品的展示空間,搭配室內霓虹風格色調與電子音樂,顯得潮流感十足。
讓「台電生活」成為「台電體驗」
雙好團隊同時也是知名DJ的Jesse提到:「Techno和其它音樂相比,最大的特色是它全部由電子設備、機械產生,沒有電就沒有電子樂,還有什麼比它更適合潮電呢?」
結合貳房苑LivinGreen在餐飲企劃與空間再造的設計思維,將台電空間、循環設計結合餐飲創意與電子音樂活動,邀請當代電子音樂新秀AndyChiu、YuY、DJNose與JesseChen於活動期間現場演出,讓「台電生活」成為「台電體驗」。
雙好2byWu&Chen:「孔蓋之下是台電的世界,我們也希望孔蓋杯墊的生活使用外,在期間限定店的空間還有電子音樂與台灣近年深受矚目的DJ現場演出,『讓生活到體驗』的感官不設限,每個人都帶電。
」
展出期間推出兩款限定甜點—潮電燒與多款飲品,潮電燒烙印人孔蓋十字圖紋。
台電文創繼上個月發表日月潭底泥人孔蓋杯墊系列作品後,緊接著延續同一計劃主題,開設「潮電POP-UPStore」主題快閃店。
參觀者將沉浸在充滿台電元素的環境中,搭配全新系列作品享用特製午茶點心,伴隨著活力十足的電子音樂體驗更具潮流感的台電文化。
更多內容請見>>台電文創
潮電POP-UP期間限定店
地點」貳房苑LivinGreen(臺北市大安區潮州街76號)
開放時間」2022年6月23日至8月28日12:00~18:00(每週一、二公休)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電文創
編輯」歐陽青昀
在台灣民眾引頸期盼下,全球最頂尖的藝術團隊Ouchhh終於在2022年在台展出濃縮10年來的精華「HelloOuchhh>_
設計師簡介
雲邑室內設計有限公司/李中霖
中原大學研究所畢業
2000年成立雲邑室內設計公司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理事
中原大學兼任講師
逢甲大學兼任講師
2014至2019年連續6年獲得德國IF獎。
曾獲德國紅點獎、德國ICON金獎、美國IDA金獎、日本JCD銀獎、日本GOODDESIGN獎、英國FX獎、韓國K-DESIGN金獎、義大利A’DESIGN金獎、亞洲設計獎金獎、2007至2018年台灣TID獎、香港APIDA銅獎、上海金外灘獎金獎等獎項肯定。
入手指標:好入手、視覺化、獨特性
觀察此次李中霖推薦的5款單椅,不難發現雖然外觀與風格各異,卻有一致的特質-塑料。
多數人對居家座椅的印象多為木質、皮料等材質,李中霖卻特別鍾愛塑料或壓克力家具帶給空間的特殊氛圍,他說明,由於材質特性,塑料椅通常更為硬挺有形,且具有更多變的造型可能,設計上較年輕化,加之附帶的環保再生、輕盈易搬運及收納等優點,使李中霖時常推薦塑料材質的家具予業主。
在為業主挑選時,李中霖較偏好選擇具獨特性、視覺強烈的設計家具,若業主具有預算限制,李中霖建議可從吊燈入手,由於主體位於使用者視平線,點亮時相當顯眼,使用者能夠很清楚地感受到吊燈的質感優劣,進而影響整體設計,其次則為單椅、茶几等實用品項,藉由一兩件入門款的進口家具重點裝飾,提升空間質感。
李中霖認為,家具的昂貴與否並不是考量其好壞的唯一準則,許多價格親民的家具一樣具有優秀的設計品味,且能襯托整體空間效果,如他此次推薦的5款座椅,最低甚至萬元以內即可入手,但置於空間中毫不遜色,甚至能與許多數十萬的精品抗衡。
而談到如何運用這些造型特殊的家具,李中霖貫徹其在設計案的手法:「互補」,他常在一些偏古典風格的設計案,放入一張造型現代的椅子,或者在現代感的空間,放入如SmokeChair這樣具復古線條的扶手椅,使空間的性質從純然的現代/古典,因家具的置入而具有玩味的細節。
李中霖建議,並不是所有空間都會因家具的置入而加分,設計師需要先決定空間調性與主軸,再選擇適合的家具,有時只要一張椅子,便能清楚強調出空間的個性。
具有故事的收藏品
算上已送人或售出的,李中霖收藏過上百件的物品,所推薦的5款單椅皆為自己的收藏品。
他提到,自己本來便喜愛收藏公仔、飾品等小物,在剛開始創業時為了設計案作品拍攝,而購入不少具獨特性的家具,現在則大多為純收藏欣賞用途。
李中霖時常將他的收藏品贈予或折扣售出給空間適合、對於該單品也具有熱忱的業主,目前僅保留約40件,其中以座椅占多數。
他分享,如同本次介紹的Proust普魯斯特扶手椅,經典款椅子的背後通常有一段發展脈絡,「故事」是他決定收藏與否的關鍵,其次則為「限量」同款系列,造型具有一定的經典性,又較限量商品容易入手,然而最重要的仍是家具對於空間的助益,除了實用性外,更能夠在視覺上增添亮點。
李中霖愛用家具&收藏品
Part1.愛用家具
DriadeNemo面具椅
品牌」Driade
設計師」FabioNovembre
面市年份」2010年
主要材質」聚乙烯(PE)
色彩」黑色、白色、紅色
主要購買管道」MOT明日聚落
將人體曲線融入作品設計之中,作品名稱「Nemo」在拉丁文意指「Nobody」,藉由相當具體的臉孔形象,創造超現實的風格,帶有濃厚的戲劇性與存在主義特色。
背面為寬敞舒適的包覆式座椅空間,除了實用性外,更能作為空間擺設,李中霖非常喜愛此種具象性的設計,強烈的視覺能為單純而乾淨的空間提點出個性。
Nemo面具椅特殊的造型使其適合使用於商業空間之中,使用於住家亦能為空間增添現代與前衛感。
喜愛「非尋常」的空間,李中霖時常將具有強烈特質甚至有些「詭異」的作品使用於住宅設計,Nemo面具椅更是其常推薦業主使用的家具之一,他分享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設計案,住宅空間本身即別具個性,使用夾板拼接背景,整體挑高並將面具椅置於角落,形成視覺重點。
SmokeChair黑色焚跡扶手椅
SmokeChair
品牌」Moooi
設計師」MaartenBaas
面市年份」2002年
主要材質」特殊焚燒處理木質、環氧樹脂包覆、皮革
色彩」黑色
主要購買管道」MOT明日聚落
荷蘭品牌Moooi以其創新而大膽的設計聞名,「Smoke煙燻」系列更為其前衛家具中大受好評的熱門系列。
外觀全黑,造型來自古典雪茄椅,卻以現代的手法製作-以火焰焚燒,將木質結構炙至火紅脆裂,再以透明的環氧樹脂包覆固定,最後加上皮革坐墊,成就一款具有古典外觀,命脈卻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之作。
對李中霖而言,這是一把十分容易搭配且特殊的單椅,無論現代或者偏古典的空間,SmokeChair皆可巧妙地融入且跳脫俗套,通體漆黑的外觀不論於深色或淺色系的空間中都能成為視覺重點,且面市至今少見仿製品,使其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相當適合喜愛「與眾不同」的業主。
Part2.個人收藏
Proust普魯斯特扶手椅(彩虹)
品牌」Magis
設計師」AlessandroMendini
面市年份」2011年
主要材質」聚乙烯(PE)
色彩」白色、黑色、橘色、紅色、彩虹
主要購買管道」MOT明日聚落
延伸自設計師Mendini的經典作品,繁複造型來自18世紀巴洛克風格的扶手椅。
1978年時,著名的實驗派設計師Mendini受邀為義大利鑽石宮設計,將19世紀印象派點彩油畫局部放大,於椅面上以手工點繪上無數小色塊,斑斕色彩與復古造型碰撞出極具視覺張力的效果,提取古典設計所產生的火花亦符合Mendini所提出的「再設計」主張,為設計史留下深刻意義。
此後,這件作品翻製了銅、陶瓷、大理石等諸多不同材料與顏色的版本,收藏於世界知名博物館內,而2011年更為Magis推出防雨、輕盈、可使用於戶外的塑料椅,模仿最原初的斑點設計,推出「彩虹」款普魯斯特扶手椅,經典設計結合現代材質,絕妙的衝突感與其背後發展的故事脈絡令李中霖十分喜愛,不論於古典亦或現代簡潔的空間中皆能有良好表現。
FluxChair芙樂椅
品牌」Flux
設計師」DouweJacobs、TomSchouten
面市年份」2011年
主要材質」聚丙烯材質(PP)
色彩」白色、黑色、紅色、亮橘色
主要購買管道」世代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芙樂椅的結構巧妙而有趣,材質為類似硬紙板的環保PP塑料,只需3分鐘便可輕易地自公文包大小的扁平包裝,自行攤開組裝成為結構穩固的椅子,目前於市面上仍無相似作品。
其造型簡潔,圓潤的線條相當可愛,適宜居家空間,且重量輕盈,非常容易運輸與攜帶,使用於親子空間中也無需顧慮安全,更難能可貴的是,設計師在考量外觀的同時亦無犧牲乘坐舒適度,喜愛軟性扶手椅使用者,可於其上添加軟墊。
芙樂椅的價格親民,兼顧結構完整性和獨特的美感,且具有多種色彩,李中霖自己便收藏了十多張,他十分推薦有意願接觸進口設計家具的使用者作為入門之選。
MASTERSGoldChair金色扶手椅
品牌」KARTELL
設計師」PhilippeStarck、EugeniQuitllet
面市年份」2010年
主要材質」聚丙烯結構鍍金色
色彩」金色、黑色、玫瑰金色、銀色
主要購買管道」MOT明日聚落
設計靈感來自3款具代表性的設計單椅:ArneJacobsen的「Series7」、EeroSaarinen的「TulipArmchair」與CharlesEames的「EiffelChair」,解構並重組其輪廓,使其交織成為迷人的混合體,原先便已推出多種色彩,2010年再推出金屬色彩版本。
李中霖提到,自己近幾年十分喜愛於空間中使用金色元素,然而澄金而不俗氣的家具不常見,MASTERSGoldChair是他至今最喜愛的金色單椅,在色彩與細節上處理得相當精緻,不論於黑色或全白空間中皆能點綴亮點,提升設計質感,此外,其價格親民,適合一般小家庭收藏、使用。
資料與圖片提供」雲邑室內設計有限公司
人物攝影」鄒昌銘
採訪」林慧慈
通用設計(UniversalDesign)最初的概念,源自於1950年代丹麥的N.E.Bank-Mikkelsen、美國的WolfWolfensberger博士、瑞典的BengtNirje醫生都相繼提出正常化原則(normalizationprinciple)之觀念。
「正常化原則」是特殊教育中的重要原則,提出身心障礙者的生活環境應盡可能與常態社會相似。
首先在日本、歐洲與美國,以無障礙空間設計為起點,更加重視去除一切不便使用的疑慮。
至1987年美國設計師羅納德•麥斯(RonaldL.Mace)提出了「通用設計」一詞,也為設計概念重新錨定方向。
現今,各大衛浴精品,也相繼針對無障礙環境做了相應的設計,從硬體、軟件至使用安全等,給予更舒適的使用感受,落實以人為本的設計初衷。
近年因環保意識抬頭,淋浴成為浴室規劃的趨勢,除了能節省空間、也能節約能源。
「KEUCO」PLANCARE系列淋浴座椅體貼長輩、身障的使用者,座椅結合優雅造型以及實用性能,堅固的壁掛支架和發泡的柔軟座椅,具防水防滑且耐用抗潮,符合人體工學的曲度、便利的摺疊收納功能,以及深淺多款色系的選擇,更貼心滿足不同空間設計與使用者的需求。
(楠弘廚衛)
日本的泡澡文化十分盛行,泡澡除了能夠放鬆身心,同時也能促進血液循環。
設計師Neri&Hu以東方傳統木器為啟發,以極簡的線條設計出體積小又具深度的傳統日式造型浴缸「agape」Immersion,使泡澡時彷彿有種日式溫泉體驗;並可選配柚木材質製成的小樓梯和木椅,長久耐用也不失安全性和舒適性。
(嘉品衛浴)
設計應回歸其初衷「以人為本」。
「innoci」善於將創新靈感轉化為產品,全新潔白台上盆,以令人眼睛一亮的流暢線條構築現代簡約風格,讓每滴水在小小的方寸之間自然流動而不外流,並透過別出心裁的水滴造型設計,表現水的自然體態,將日常生活中的理性用水轉化為感性美學生活,為使用者帶來嶄新的衛浴體驗。
(麗舍HomeBoutique)
馬桶中看不見的細菌比你想像中的多。
「TOTO」WASHLET+分別在設計、潔淨、舒適上做出革新升級,搭載電解除菌水技術與水龍捲洗淨,經由電解水清潔、分解看不見的污垢跟細菌,產品同時採用非接觸式感應掀蓋設計及自動沖水功能,為使用者獻上乾淨舒適的每一天。
(TOTO台灣東陶,情境圖僅供參考)
輕鬆的沐浴是每一個人回到家中後希望獲得的體驗。
「GROHE」EuphoriaSmartControl智慧淋浴系統採用直覺式的操控介面,只需「輕推、旋轉、淋浴」即可精準地控制水溫、水流與出水模式,擁有TurboStat®精確恆溫技術,快速達到指定水溫,淋浴過程保持溫度穩定,且有CoolTouch®專利防燙技術,確保產品表面溫度不會超過預設水溫,再也不需擔心水量忽大忽小、水溫忽冷忽冷或是被燙傷的問題。
(台灣驪住GROHE)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通用設計」從狹隘到廣泛的定義,並不侷限於特定族群使用,而是另一種設計的思考邏輯,一種美感與使用性兼具的設計方法。
羅納德•麥斯認為:「通用設計是對需求及市場的認知,以清楚易懂的方法,讓我們設計及生產的每件物品都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被每個人使用。
」
羅納德•麥斯更提出「DesignforAll」的設計方向,能更明確表達通用設計的意義,同時訂定了7項原則:公平使用、彈性使用、簡易及直覺使用、明顯的資訊、容許錯誤、省力、適當的尺寸及空間供使用,並附加3條細項:可長久使用且具經濟性、品質優良且美觀、人體及環境無害。
這些原則讓產品滿足最大化的需求,也成了現今評估設計概念在美學創新之外,是否能細膩照顧使用者的重要參考。
當科技的時代來臨,感應式的智能裝置成了設計的趨勢之一,不僅簡化操作也提升便利性。
「DORNBRACHT」Touchfree以隱藏式雷達頻率感應系統,取代傳統紅眼感應器增添造型之美;無論是壁式出水或檯面出水,共有21款設計龍頭能夠搭配使用,為設計師提供了最大的設計自由度,也讓洗手成為一個優雅的習慣!(楠弘廚衛)
當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居住密度增高時,合適的居家規劃成為設計師的首要目標。
「REXA」Unico系列整合浴缸與淋浴概念,堅固耐重的移動式踏板可組合成舒適的淋浴盤,拆卸後即成為大型浴缸,並能輕鬆收納於臺階儲物盒裡,為小坪數衛浴空間創造更豐富的實用機能,多種色彩可依個人的需求自由搭配,創造專屬的個性化浴室(麗舍HomeBoutique)
WithoutThought直覺設計為甚麼始終是設計主流?透過測試、經驗,能夠降低並消除使用者認知落差所產生的問題,以達到最好的使用經驗。
「AmericanStandard」EasySET直覺性使用的旋鈕,提供每日淋浴便利的開關、輕鬆調節水量的旋鈕,直觀的使用模式,為用戶舒適提供最極致的呈現。
(台灣驪住AmericanStandard)
完整的衛浴規劃應能顧及家中兒童、成人至長輩的使用需求。
「Kohler」Familycare系列從搭配安全扶手的馬桶、兼具長輩及兒童照護模組的電腦馬桶蓋、兼具高機能收納且具有兒童高度設計的梳妝鏡的浴櫃設計、到初生嬰兒及長輩皆適用的浴缸組合,為家庭每個成員不同需求而設計的完美通用設計,帶給每個家庭舒心又放鬆的衛浴時光。
(Kohler)
化學清潔劑長期使用不僅對人體有害,對於環境來說也是一大污染。
「Duravit」獨家研發的殺菌釉料HygieneGlaze2.0,可使瓷器表面更顯平滑與透亮,此釉料燒製於瓷器之中,可永久有效的持續滅除表面的細菌,其殺菌效果24小時後可達99.99%。
搭配DuravitRimless®開放式水道技術,提高沖洗效率並降低用水量,完整清洗馬桶內部表面,幫您守護環境與家人的健康。
(DuravitAsiaLimited.TaiwanRO.)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衛浴空間除了早晚皆使用頻繁,水氣的潮濕同時出現了安全的疑慮。
水氣降低了物與物之間的摩擦力,就容易造成滑倒的情況,不僅重力加速度,狹小又壅擠的空間,讓風險以及傷害遠高於一般的跌倒。
衛浴空間也成了家中落實通用設計的主要領域之一,包括考量「安全性」的防滑措施、扶手;能夠簡易及直覺使用、省力的「智能」科技;更延伸至對人體以及環境無害的「無毒、環保」。
DesignPluspoweredbyISH2019大獎之作—Steel19防菌鈦合金琺瑯鋼板盥洗檯,是「Alape」與德國席格設計團隊(siegerdesign)聯手推出的哲思創作,在城市化的啟發之下,重新定調了原本配置於車庫或工具間內的實用單品,透過極簡線條、高對比色調的設計手法,搭配友善地球的工藝與原料,演繹出強烈卻清新的工業風格,化為日日生活的點睛逸品。
(楠弘廚衛)
「cea」系列是延續LUTEZIA的外觀和理念,設計出更為優雅圓潤的藝術品,更加展現對古典文化的敬意。
使用316L不鏽鋼材質並結合了美學上的精巧和卓越的使用舒適性,該系列產品賦予了獨特和藝術感。
簡約耐看的造型,更襯托出商品的低調美。
此系列表面可以搭配多種特殊色,經過陽極處理,使顏色更牢固附著在產品上,達到耐久美觀的效果。
(嘉品衛浴)
「AXENT」認為設計與美學的價值旨在更好地連接心靈與世界,用最和諧的元素體現最大的精緻與最美好的感受。
ONE智能馬桶,化繁為簡,只要一個旋鈕即可體驗臀洗、婦洗、水量水溫調節、噴嘴位置調節等;無水箱技術不僅達到了領先的沖水和省水標準,減少了約25%的陶瓷使用量,並透過少量的水也能將馬桶沖的乾乾淨淨。
(弘麗衛浴)
你是否有夜晚如廁的經驗?開啟廁所的燈光時,卻影響了睡眠品質。
「HCG和成」LED智能科技時尚化妝鏡,結合時間顯示、LED柔和燈光、除霧功能、揮手感應開關,外觀設計以優柔滑美的理念塑行圓弧四角,有別於以往四方稜角拘謹的造型,展現嶄新差異的獨特魅力外,使用上節能省電且安全無慮。
(HCG和成)
洗澡是幼童的一大樂趣,泡澡、玩水等活動讓衛浴空間成了親子同樂的另一個場所,但如何讓沐浴時光更加安全無虞?「hansgrohe」CromaE系列透過CoolContact系統避免恆溫器過熱造成燙傷;SoftCube的幾何外型搭配柔和的圓形邊緣,能夠直觀地透過Select按鈕進行切換、SafetyStop用於可調節溫度限制的裝置,保護使用者的沐浴安全。
(hansgrohe)
用合適的衛浴規劃來寵愛自己,來自瑞士的「Geberit」作為歐洲衛浴的領導品牌之一,不斷在自我創新與突破。
AquaCleanMera系列,除了自動感應偵測系統,同時將品牌的WhirlSpray淋浴技術和TurboFlush技術的運用在馬桶中,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舒適如廁體驗。
(築禮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居雅堂台中雲華概念店將1樓規劃為咖啡廳JYTCafe。
孕育了5年之久,居雅堂台中雲華概念店終於在2019年底,與期待已久的台中民眾相見。
門市位於台中公益路上,基地為地標性綠建築「磐鈺雲華」,其注重環保、要求居住品質的設計,與居雅堂的概念不謀而合,500坪的廣大空間能夠完整地展示每個品牌的精神與特色,提供設計師與使用者更多居家布置靈感發想的參考。
新門市定位為「概念店」,意指空間不僅只有銷售功能,更著重於忠實呈現「歐式生活」的氛圍,因此整體空間設計與家具擺設皆由居雅堂與品牌原廠共同挑選、規劃,相較一般展售店面,多擺放迎合台灣大眾普遍喜好的保守款式,概念店能夠展現更全面的想法。
1樓戶外區,使用Kristalia戶外沙發。
家具結合咖啡廳
主打「負擔得起的品味」,居雅堂友好地將刻板印象中高攀不起的進口家具向一般大眾開放,第一步便是將1樓規劃為咖啡廳JYTCafe,吸引一般民眾入內休憩、放鬆,點杯咖啡及小點,便能享受整個下午,體驗精緻家具所營造出的空間。
整體設計以淺色木地板與白牆為主,更額外設置戶外區,設有大片植栽牆,引入綠景,令人感到悠閒舒適。
室內以義大利品牌Kristalia與Mattiazzi的家具布置,精心挑選各式不同的綠與白色桌椅,與室外植栽呼應;室外區則選用Kristalia的戶外家具,特別挑選與室內同款沙發串連室內外空間,亦藉由材質與擺放空間的不同,令客人能簡單辨明自己所喜好的氛圍。
2樓為Muuto專屬空間,設計較活潑繽紛。
呈現家的樣貌
北歐冬季日照時數短,住宅內常會使用較豐富的色彩與活潑的設計為生活添加樂趣,2樓空間便如實呈現出北歐生活樣貌,以丹麥品牌Muuto為繽紛的色彩空間搭配出專屬家具,其融合北歐設計清新自然的風格與獨具個性的創新造型,使空間更加年輕而具有趣味。
搭上電梯,抵達空間坪數最大的3樓,電梯門一打開,便感受到如同家的溫暖與熟悉,居雅堂特意將入口處約20坪大小的空間,打造成一間個人公寓,擁有餐廳、客廳、臥房等大致機能,選擇深色木地板與灰色牆面,整體設計更為沉穩。
3樓空間混搭Kristalia、Mattiazzi與Tacchini等義大利家具,模擬住家擺設,提供顧客更具體的想像。
3樓總共有客廳、餐廳、臥房、更衣室等12種不同機能、空間大小與色彩的展間,混搭來自義大利品牌Kristalia、Mattiazzi與Tacchini的精品家具,以及丹麥燈飾LouisPoulsen,透過主題性的設計,呈現每一件家具、飾品的特色與設計巧思。
居雅堂希望顧客能夠藉此模擬「回到家」的感受,具體而微地,體驗「家」可以擁有的多種樣貌,在台中雲華概念店裡,家具不再是一件件單獨個體,而是構成「家」的一部分。
為了打造出各式主題空間,居雅堂團隊親自前往義大利,與原廠設計師一起拿著地板與壁面的大片樣板一一比對、挑選合適的顏色與材質,光是3樓的家具材質,就花費整整4天討論。
而品牌原廠亦對此次台中門市投入相當多的關注與心力,為了搭配不同的空間顏色,甚至特別訂製了原先沒有提供的布料、皮革款式,如1樓咖啡廳定調以綠色為主,便需透過彼此不斷協調、搭配出不同深淺的綠色與材質,避免視覺過於單調一致,營造出和諧而充滿變化的空間。
3樓設有多樣化的主題與色彩空間。
享受歐式生活空間
聚匯了多個北歐與義大利知名設計品牌,逛一趟居雅堂台中雲華概念店,能夠很容易且輕鬆地把家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家具購足,居雅堂亦提供現場規劃服務,除了顏色與材質搭配外,更能協助設計櫃體空間,使住家有一體性。
過往由於進口價格,人們常將歐洲品牌家具視為遙不可及,其實這些桌椅、櫃體是歐洲人家中不足為奇的日常風景,居雅堂希望透過合理價格,將歐式生活真正地帶給顧客,居雅堂透露,未來將於台中雲華概念店及JYTCafe舉辦相關設計講座與活動,透過多元的方式,邀請民眾一同享受空間與歐式生活氛圍。
雲華門市完整的空間規劃,令顧客在遊逛雲華概念店時,能體驗並認識到,自己所購入的不是一件單品,而是一種家的樣貌。
3樓亦展設丹麥燈飾品牌LouisPoulsen。
資料與圖片提供」居雅堂
採訪」林慧慈
現代廚房的概念,始於1869年美國Beecher姐妹出版的《TheAmericanWoman'sHome》,書中提出廚房的佈局、食物以及配料如何有效擺放儲存等的草圖,雖然當時的概念多年來都未成功,卻為現代廚房寫下革命性的一頁。
隨著時代的演變,自來水和電力系統的發展,使得廚房的功能日漸增多,相對的,人們在廚房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從早期以爐灶為中心,逐漸劃分出休息與烹調的分工區域,到因應工具增多而增設的收納廚櫃;廚房從內置走向獨立,同時也多了色彩與美感設計。
至今,餐廚空間仍作為居家生活的核心,是家人日常相處與交流的區域,而為了讓環境更開放自在,餐廚空間的融合更成了設計的主流趨勢。
世界級廚具Arclinea
義大利人個性傳統好客,不僅重視家庭聚會,更喜愛以廚藝饗友,所以廚房與廚具對他們而言,不僅是烹調的工具,更是表達主人品味、塑造居家風格的重要「表情」。
作為世界三大廚具品牌之一的Arclinea以典型南歐地中海風格為特色,大量採用凜冽的不鏽鋼材質,同時加入實木與石材調合,讓廚具散發出濃郁的義式居家溫馨風情。
Arclinea是由1925年在義大利卡爾多尼奧市鎮成立的木匠工坊轉型成廚具設計製造品牌,Arclinea一路從專業的廚房(TheProfessionalKitchen)、社會化的廚房(TheSocialKitchen)、變化的廚房(TheMetamorphicKitchen),到至今最高階的無所不在的廚房(TheAll-pervadingKitchen),展現其廚具設計的領導能力。
走在時代前端並引領風潮的Arclinea也廣受紀梵希(Givenchy)總裁SantoVersace、北京鳥巢建築師PierredeMeuron等各界重量級人士的肯定。
廚具之經典Italia系列
1988年,Arclinea設計總監AntonioCitterio設計的Italia系列,從廚具的材料、方法和用途著手,強烈的不鏽鋼風格具有好清理的特質,並在每個細節如收納和使用上展現技術的革新,用全新的美學導入專業廚房的形象。
Italia的設計不僅讓當時的廚房設計有戲劇性的改變,更帶領Arclinea走向世界級廚具品牌的地位;現在你我所見的中島吧檯設計都可說是向AntonioCitterio當時的設計哲學概念致敬。
AntonioCitterio說:「廚房的設計是受一些簡單和具體的因素所影響,而這個問題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它們日復一日地透過不斷的重複而放大。
」Italia系列問世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不僅是Arclinea經典產品的代表,也仍然持續生產與販售。
自然融合科技Lignumetlapis系列
Lignumetlapis系列則是AntonioCitterio在2008年提出的全新概念。
以往在家中聚會宴客時,主人準備食物的檯面顧及食物的安全衛生還有許多廚房雜物、設備的放置,讓廚房與餐廳之間多了道無形的隔閡。
Lignumetlapis系列跳脫傳統廚房僅是烹飪的空間,考慮宴客時餐廚空間中賓主之間的互動關係,將備餐與社交概念相結合,為廚具劃分出功能齊全的準備區,以及另一側的宴客餐桌區,讓主人準備食物、烹調時也能一邊與客人進行交流,起初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工作檯的形狀以及細節規劃,使兩者達到平衡;同時Lignumetlapis系列蘊含著自然與科技的融合,Lignumetlapis為拉丁文的木材和石頭,顛覆以往大眾對於Arclinea不鏽鋼材質為主的印象,使用大理石和實木為主要元素:白色系的Carrara大理石檯面可搭配各種實木色系廚具櫃,自然飾面下包裹的是廚房的各式設備和工具。
科技應服務於每日生活
廚房是人們將食物改造的地方、是依據自然和文化展現創造力的地方。
Arclinea認為廚房必須讓人們可以享受烹飪的樂趣,所以設計、功能必須因應時空的轉變而變動。
AntonioCitterio說:「最好的設計常常是肉眼看不見的。
」Arclinea不僅在60年代就設計屬於自家廚具的家電設備,至今仍持續開發新的廚房應用科技,並致力於展現「科技應服務於每日生活」。
從如何透過設計讓廚具外型能更加融入居家環境、促進人際交流,到如何使用科技讓收納、調理、進餐動線更加流暢,讓廚房不再只是廚房,同時也是居家休閒之處。
資料及圖片提供」三緯
編輯」歐陽青昀
全球疫情的嚴峻挑戰,讓我們重新思考空間的衛生需求。
您是否更在意工作場所和家庭空間的衛生議題?尤其當每天洗手次數增加,面對傳統的水龍頭,您是否也開始猶豫,擔心接觸細菌或交叉汙染?同時也期待更創新的清潔模式?更貼心的解決方案?
GROHE作為領先全球的衛浴品牌與LIXIL集團的一員,持續投入改善衛生環境的設計,以智慧產品不斷提升衛浴與廚房的高規格衛生需求。
面對衛生科技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GROHE以更廣泛的無接觸產品,參與智慧建築、公共和私人空間,陪伴全球一同面對挑戰。
無接觸感應,讓洗手更愉悅
新的衛生需求,就由GROHE無接觸感應技術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
無接觸水龍頭採用精準的紅外線傳導感應技術,只要將手放在出水口下,偵測器就能自動感應啟動水流,減少皮膚直接接觸,不需擔心細菌傳播或交叉感染,尤其適合公共場所和多人家庭。
GROHE的無接觸感應產品,精準偵測手部移動,確保感應時才出水,守護衛生,也守護地球資源。
並以現代優雅的外觀完美搭配各種衛浴套間設計,同時優化管路引導水流,減少水龍頭內的死角空間;以完美比例混合冷熱水,降低微生物汙染風險。
即插即用的水龍頭,在安裝後幾分鐘就能使用,可和遙控器、智慧手機結合,確實掌握消耗數據。
並採用低耗能電子設備,即使每天進行150次操作,使用壽命仍長達7年。
在廚房,也能安心放手
廚房,也是時常用水的敏感環境,關乎家人滋養身心健康的第一關。
為此,GROHE開發無接觸廚房龍頭,讓您無需動手,就能輕鬆控制水流。
只需以前臂、手腕或腳輕觸,就能啟動進行清洗,超越傳統的清洗模式,更方便、衛生,讓您的料理節奏更有效率。
GROHE新型的ESSENCE廚房龍頭系列搭配FootControl技術,以腳背輕觸底座,就能輕鬆啟動水流。
解放雙手,告別細菌和混亂,接觸更少,衛生更好。
智慧SPA馬桶超完美的潔淨體驗
GROHESensiaArena智慧SPA馬桶,以紅外線圈感應器提示,自動開合馬桶蓋。
並配備獨立的個人化噴洗臂,分別清洗臀部與女性私密部位,以多重噴洗模式滿足個人化的潔淨體驗。
將各階段所需的清潔選項融入設計細節,讓您安心使用,放鬆享受。
GROHESensiaArena智慧SPA馬桶採用獨特的潔淨平滑無垢技術、奈米抗菌表面技術、自動除菌離子技術,確保內外無垢附著、潔淨光亮。
此外,噴嘴選用99.9%抗菌的ABS材料製成,每次使用前後,噴洗臂都會自動清洗,讓全家人安心使用。
讓我們立即啟動新型態衛生防護模式,以零接觸行動來確保社會大眾和家庭成員健康,共享新生活。
圖片與資料提供」台灣驪住GROHE
黑白無聲紀錄片《工廠的大門》,這部僅有46秒,畫面不斷循環播放工人離開工廠的畫面,被視為歷史上的第一部電影。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咖啡館公開播映的那天被視為電影誕生的日子,拍攝者盧米埃兄弟也被稱為「電影之父」;從此,電影開始擴及至世界各地,隨著科技的發展,成為娛樂產業一顆閃亮的明日之星。
而「家庭劇院」最早的概念出現在1950年代,透過攝影器材公司柯達的推廣,膠片逐漸普及,使得一般人也買得起播放設備和影帶。
60年代的美國流行在家庭日拍攝紀念影帶作為回憶播放,這個文化也流傳至歐洲。
隨著數位時代的發展,影音娛樂需求大幅的增加。
而今,家庭劇院不僅只是一個看電影的房間,而已經成為全功能家庭娛樂中心。
大眾願意進入影城觀看電影,是追求影像的高畫質以及偌大的畫面,而輸出畫面一般至少要50吋以上才能稱為家庭劇院,「IMAXPrivateTheatre®」1.89:1長寬比的弧形銀幕,比傳統2.4:1多出26%的觀賞範圍,完整體現電影效果,同時加入遠端監控服務,避免嘉賓前來卻無法撥放影片的窘境。
(大輔國際)
在地狹人稠的台灣,社區大樓是常見的住家形式,然而隔音也成了一大問題。
「CaimiBrevettiSnowsound」吸音板科技生產耐用、極輕薄且容易安裝的產品,單一材料、整體結構外部所使用的布料以及吸音板內部材料都有義大利第一級與歐盟等級B¬s2,d0分類認證,能對火災做出防火反應。
(中崧經貿)
家庭劇院除了需具備影像設備,良好的隔音以及遮光更能進一步提升觀影品質。
柔軟的布料能同時提供隔音以及遮光的效果,「PIERREFREY」手感極佳的絨布LUIGI,以防焰紗線TreviraCS織造而成,為室內空間提供多一層的安全保障;此外,可客製化壓花圖案於絨布上,展現細緻獨特的效果。
(安得利集團)
「SteinwayLyngdorf」的ModelD是創辦人PeterLyngdorf與Steinway&Son鋼琴攜手合作,音箱外框由硬楓木壓成,響板在其中柔軟的震動,形成美麗的聲音,最外層的黑色鋼琴烤漆是其標誌性外觀;RoomPerfect™用真正的3D測量技術和獨特的目標響應計算來分析並優化聲音表現力,不用考慮家具、空間大小、音箱位置和聽音位置等因素,就得以將聲音重播至完美。
(紘樂名品)
沙發的舒適度決定人們可以乘坐在上面的時間長短,「Promemoria」Albert沙發專為崇尚奢華和獨特風格的人士設計。
沙發的底座使用實木木頭,搭配高級面料,上方左右兩側有兩個形狀大膽的銅質手把,此外,沙發附了三層的靠枕,除了可舒適的靠著抱枕坐臥,也能將其當成臥榻舒適臥躺於上方,享受這絕妙動人的究極奢華。
(易雅居)
傳統的揚聲器體積龐大、造型笨重,常被放置於角落或是隱藏起來。
「BANG&OLUFSEN」BeoLab50主動式揚聲器擁有低調簡約的造型,帶給人們細緻前衛的設計感,能完美搭配各種風格的居家室內陳設。
BeoLab50呈現最真實的音效,具備創新的聲效控制功能,與BeovisionHarmony顯示器融合出立體聲與鮮活的影像體驗。
(D&L丹意信實)
「荷蘭Zuiver」富有當代藝術設計感的奢華圓形大理石邊桌,以整齊的圓形切面呈現每一個結構,獨特的綠色大理石搭配上黃銅色的骨架,優雅質感從中自然散發,很適合現代奢華感的居家或風格,無論搭配工業風或皮革單椅都能突顯格調。
(夏馬城市生活)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電影的誕生造就了影視產業的興盛。
VitascopeHall是美國第一家專門播放電影的戲院,而位於洛杉磯的Tally'sElectric戲院是第一家為放映電影所建造的建築,在1900年代的全盛時期甚至出現了造型奢華、精緻風格的戲院,被稱為「電影皇宮」(moviepalace)。
電影從無聲逐漸發展到有聲、彩色、數字、3D甚至是4D電影,行動裝置、播放器、視聽設備的流行,也讓劇院走入家中。
良好的隔音才能盡情享受影音,「Kvadrat」SoftCells吸音板以聲學的舒適性、卓越的美學和織品觸感帶入空間,為現代建築的聲學挑戰提供解決方案。
SoftCells吸音板可訂製尺寸與顏色,安裝在牆面或天花板上,創造專屬於您的空間的吸音裝置。
(安得利集團)
如何將刺眼的陽光,轉化為柔和的日光再引入室內空間?「HunterDouglas」風琴簾在第二次能源危機中誕生,創新的蜂巢結構,能夠調節室內溫度,無繩及電動操控系統專為兒童安全、長輩使用設計,「可上可下」系統增進光控與隱私,絕佳的布料材質與機能讓「HunterDouglas」風琴簾成為30年的經典之作能因應影視需求,調節採光效果。
(亨特道格拉斯)
「Wittmann」是對奧地利設計大師JosefHoffmann的致敬,設計師JaimeHayón從西班牙文中Vuelta所代表的「旋轉」字義出發,由靠背延伸而成的弧形扶手,宛如一雙厚實的大手;搭配擁有兩層桌面的DDTable,底層以皮革為材、上層則可選擇皮革或是大理石,上下兩層錯落而置的鋁棒為整件設計帶來奇妙視覺張力,更讓這件設計推向顛峰。
(D&L丹意信實)
「Poliform」外型優雅且經典的主人椅MadJoker,從背靠、扶手到椅座一體成型的包覆式設計迎合坐姿曲線,提供最貼身的支撐度並環繞出專屬感與安全感;利用內側布料與外側皮革的雙層次材質,帶出乘坐時的舒適觸感與精品般的時尚外觀,實木腳座之上亦可加裝鉻製旋轉軸,強化主人椅的實質功能,久坐亦能維持輕鬆舒適的感受。
(弘第HOMEDELUXE)
讓人心曠神怡的單椅,俯臥於上成為最極致的觀影享受。
「kristalia」設計出匯集舒適的單人沙發與扶手椅優點之大成、一系列大小羅列的Brioniup圓凳、單椅、休閒床,該系列有各種形狀和尺寸,都可以讓消費者根據自己需要,製作有趣的家中風景構圖。
(居雅堂)
「Ilia」休閒椅出自設計師MauroLipparini之手,兼具舒適、科技與設計感等三大元素。
視覺效果強烈的巨大包覆性設計,提供乘坐者如同身在母親懷抱中的安心與舒適,座位與椅背的襯墊使用了創新材料再加上兩層的高密度聚氨酯,讓「Ilia」休閒椅有著精品的質感外型以及極致的舒適度。
(華泓國際)
1966年,建築師WarrenPlatner設計了「Knoll」PlatnerCollection,開始將現代設計滲透語彙中,裝飾性、溫柔、優雅的造型,同時作為結構和裝飾,通過數千道焊接工序與數百根彎曲的鋼棒焊接而成,將鋼絲雕塑轉化成一系列經典家具,成為當今的設計圖標之一。
(D&L丹意信實)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家庭劇院由影像、聲音以及輸入裝置所構成。
影像大部分使用投影機或是超高畫質電視,隨著解析度的提升,有線電視的畫質也往HD、4K甚至是8K邁進;聲音依據個人喜好可挑選基本左右兩個揚聲器,或是專業的多件式杜比環繞喇叭達到震撼的音效效果;而輸入裝置在科技的革新之下,手機、電腦已逐漸取代傳統的DVD放映機,更簡便直覺的操控方式,提供更靈活的影音享受。
「LELIEVRE」專為吸收聲音而設計的室內織物—ALTO,具有吸音與防焰特性的國際認證,大寬幅的規格與多元的色彩選擇,作為窗簾能有效捕捉光線。
此外,面料堅韌的耐磨性與抗起球性讓織物多元應用,不論是窗簾或是牆面繃板,能有效阻隔音量,適合視聽室、家庭劇院、客廳等空間使用。
(安得利集團)
「Davone」從丹麥傳統精湛工藝中汲取靈感,憑藉其在設計和聲學方面享有盛譽,喇叭系統外型流暢且有著中世紀的品味風格,儘管每個型號獨一無二,但皆來自同一個起源:奢華的中世紀裝飾之家,注重整體的搭配,讓人在視覺上感到舒適及聽覺上良好的氛圍。
(紘樂名品
)
「ROLFBENZ」VOLO模組沙發以全新的生活視野體驗奢華輕盈與極致舒適的不凡感受。
超柔軟靠墊、以皮革包覆的精美座椅框架以及纖長貌似隱型的椅腳帶來飄浮的視覺呈現;透過彈性組合、隨心配置,可恰如其分地因應各種室內風格與陳設,實現居家生活多元化的靈活配置。
(D&L丹意信實)
靈活多變的沙發模組可以依據需求自由組合變換,為您找到最適切的居家劇院模式。
「Saba」AvantApres沙發組件靈活多變,背板、扶手或是邊桌,都可以隨時任意移動調整,且沙發布套可以整套拆換,使得沙發不僅形體,就連包裹外型的布面沙發套都可以符合個人需求做不同風格的轉變。
(朕璽ZXLiving)
「Flexform」A.B.C.D.扶手椅是向1996年推出的A.B.C.扶手椅致敬,不同之處在於除去了扶手,令外觀更加柔和。
扶手椅的結構採用金屬,表面處理有鍍鉻、磨砂、磨光、黑鉻和香檳色可選,運用巧妙的機械裝置,可依據坐臥者的躺臥姿勢,自動調節靠背的傾斜度,搭配舒適的頭枕,內有鬆軟的鵝絨填料,並配有金屬平衡件。
(MOT明日聚落)
「Zanotta」Arabesco出自義大利CarloMollino大師之手,鏤空設計的桌腳看似減輕了木結構的重量,卻同時也增加了結構設計的難度,曲線型桌腳在空間內自由舒展,而流動線條設計能有效防止木的結構開裂,在扭轉迴旋中形成牢固結構,為茶几設計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朕璽ZXLiving)
邊桌的體積小、功能性大,在設計上有了更多的變化與巧思。
曲木椅大師品牌「THONET」1025邊桌,由ThomasMore學院家具設計背景的詹姆斯‧范‧沃塞爾(JamesVanVossel)操刀。
3個木腳以120度位置間隔放置,在地板上形成虛構的圓形,與渾圓的桌面映照出一種視覺上的奇趣,讓這款邊桌具有格外鮮明的雕塑風格。
(楠弘廚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網際網路由最初的軍事、學術用途,隨著商業化服務普及於現代人的生活中,自媒體時代的來臨,不管是拍攝抑或是播放高畫質影像皆是普羅大眾可以完成的事情。
影片取得的管道日漸多元化,大眾對於娛樂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在重視質感的時代,人人可將劇院規劃於私人空間中,打造專屬於個人的風格劇院,在家中輕鬆享受劇院等級的娛樂體驗。
「Artcoustic」改變了傳統式揚聲器設計將它變成時尚的外表,完美結合科技及工藝的產品。
揚聲器能真誠、準確及驚豔的重現出音樂及電影的細節,極簡的北歐設計且可變換揚聲器面網的創意,提供客戶上千幅藝術家的畫作選集與世界名攝影師的攝影照片,也可使用個人收藏照片或作品,將影像處理成揚聲器面網外表,代表個人的品味完美融入生活空間。
(紘樂名品)
揚聲器能為家庭劇院帶來更身臨其境的效果。
「Bose」Soundbar700家庭娛樂揚聲器擁有多項專利技術,簡潔的曲線採用金屬格柵及和強化玻璃頂部設計;配備智能通用遙控器,能輕鬆操控電視或其他相連設備,同時採用Bose的ADAPTiQ技術,隨周圍環境變化,智能調控聲音效果。
(Bose)
「GIORGETTI」Skyline系列不同於其他產品為單一功能性,除了沙發外仍可搭配矮桌、邊櫃等三個部分構成客廳家居一體化的設計。
設計師CarloColombo加入了置物擺件,讓這些看似簡約卻靈活的模組與多樣化材質相輔相成,讓沙發功能更升級,體現更從容的居家美學設計。
(易雅居)
「ErikJorgensen」OxChair公牛椅是丹麥設計巨匠HansJ.Wegner最知名的傑作。
椅背頂端有如公牛角般延展,椅身結構以鋼管結合皮革構架,堅實的牛皮墊襯充分包覆了填塞材料,同時鋼管椅腿構造細緻,達成恰到好處的視覺平衡。
公牛椅出色的皮革包覆技術與精實的填充工法,讓使用者在乘坐時享受到充實且強而有力的承托。
(D&L丹意信實)
「PoltronaFrau」Fiorile圓潤並帶有弧型線條的幾何造型,擁有三角形、四方形、長方形及圓形四款型式及尺寸,它能依照不同的空間需求創造不凡的居家品味。
義大利知名設計師RobertoLazzeroni延續其低調簡約的風格,為Fiorile增加多元的組合性。
(PoltronaFrau)
「Muuto」Relate是一款面與線構築而成的優雅邊桌,線條明確、不假多餘贅飾,圓潤的桌板收邊與金屬桌腳呈現大膽的對比,將邊桌的機能性與現代美感結合,但同時擁有和諧的視覺感受,凸顯北歐簡約俐落,和出眾的氣質美感。
(居雅堂)
「FibreGuard」手感厚實溫潤的室內織物LECH,絨布質地的面料製成窗簾可有效吸收音量。
面料紗線經過特殊處理,碰上生活中常見的污漬,僅需清水與肥皂即可輕鬆去除,不因洗滌的次數而影響易清潔的特性,讓維護更加輕鬆便利!(安得利集團)
「B&BItalia」Pathos系列的誕生源自AntonioCitterio設計的Max系列,最大特色在於不同角度的X交叉式鍍鉻金屬桌腳,與Max系列的差異在於薄化桌板與修飾桌板轉角到圓弧形的細節處理,長方形、方形、橢圓形、圓形的多種選擇,搭配上Maxalto多樣的桌面材質變化,四種特殊色亮烤桌面,為Pathos增添了許多風韻。
(栢悅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觀察奇逸設計的作品,家具常是設計亮點之處,不論是因其獨特線條或者搶眼色彩,郭柏伸總能藉由家具與軟件為空間增添不同的個性與氛圍。
《室內》雜誌特別邀請郭柏伸設計師參與本期「收藏經」企劃,分享他在實際施作的經驗及家具選擇依據,並談談他所收藏的數件單椅與模型作品。
設計師簡介
奇逸空間設計工作室/郭柏伸
奇逸空間成立以來,堅持設計應著重於空間的充份利用及動線的流暢度,了解業主對生活上的需求後,將其帶入對設計上的堅持,在簡潔及乾淨的設計中,同時也能保有家的溫暖及舒適。
郭柏伸設計師擅長重新解構空間,改變原有的制約格局,讓空間動線更順暢,並運用視覺效果的延伸,將小格局放大成大坪數,讓原有空間再生。
透過設計手法,創造無界空間,虛化室內外的界限,引入天光綠意,創造自然窗景,賦予居所溫暖紓壓的氛圍,為居住者量身打造使用居所。
入手指標:舒適度、線條感、色彩
對於家具,郭柏伸相當務實,他認為家具最大的用途仍在實際使用,而非精心供養並束之高閣,觀察奇逸設計的辦公室,便能發現他將收藏品散置於各個角落,如同一般家具一樣,歡迎人們隨時使用。
為此,郭柏伸十分注重家具的舒適度,他會帶每個業主至代理門市試坐,親自感受家具的觸感、軟硬度等,確保家具符合業主的身體喜好。
郭柏伸習慣在完成所有硬體設計後,再進一步與業主討論家具選擇,他會選擇與空間主軸協調的大型家具,再藉單椅、邊几或飾品為空間增添視覺重點。
郭柏伸提到,家具能為空間帶入變化性,尤其是單椅類型,體積不大且造型搶眼,業主依照需求與喜好挪動位置或更動,便能使空間產生不同氛圍感受。
接觸契機
接觸設計家具的契機,始於郭柏伸早期的一個豪宅案,業主為知名服裝設計師,希望能找到設計師為其打造心目中理想的住家。
這是郭柏伸第一個運用全原裝家具的案子,由於業主具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在家具選擇上便能夠依照原初的設計構想完成,一償設計師使用原裝設計家具的夢想。
而這個案子也影響了郭柏伸對於高彩度家具運用的想法,他提到,業主平時生活中大多使用黑、灰色系的物件與服裝,但在此案中,郭柏伸特別置放入一組芥末黃的沙發,業主雖有點遲疑,但願意相信設計師的專業,之後她也表示越看越滿意,翻轉了她對於色彩的印象。
以家具玩轉空間色彩
對於家具色彩的玩轉成為郭柏伸作品中相當鮮明的特徵之一,他常於家具、軟件或者牆面使用較高彩度的顏色,他分享,自己甚至曾以紫藍色的吊燈搭配黃色桌子,或者在綠色主軸的空間內放入紅色的燈具與單椅,藉由互補色平衡空間,選色的大膽令人驚訝。
郭柏伸表示,許多業主會認為低彩度或同一色調的空間才能表達出個性,但其實只要使用得宜,拿捏材質與比例,在特定物件中置入鮮豔的色彩,便能空間擁有特殊的視覺呈現。
更可以善加運用某些對於業主具有特殊意義的色彩,例如他曾經將業主收藏的跑車顏色置入中島與樓梯處,作為空間視覺重點,藉特殊色彩呈現業主個人風格,並突出設計理念。
郭柏伸也推薦讀者可以嘗試在居家中置入較圓潤的家具與軟件,兩三年前設計語彙大多以方正直線為主,但近來可見許多空間在天花板、立面造型加入曲線,不管是視覺感受或者實際坐感都較為溫暖舒適,滿足一般大眾回到家後希望放鬆的身心需求。
郭柏伸愛用家具&收藏品
Part1.愛用家具
UP5/UP6
品牌」B&BItalia
設計師」GaetanoPesce
面市年份」1969年
主要材質」聚氨脂泡沫塑料,並採用真空高壓平整包裝,包裝打開後會自動成型。
色彩」橘子紅、海軍藍、藍綠色、翡翠綠、荳蔻黃、特別款(米色及藍綠色交織條紋)
主要購買管道」栢悅國際BonMaison
沙發渾圓的外型,令許多人將其暱稱為「LaMamma」,郭柏伸解釋,UP5/6的設計有許多種詮釋方法,但他最具有共鳴即是將單椅帶入母親懷胎十月的形像,椅子上方的球體類似女性的胸部,座墊的造型則如同大腿與臀部,與圓型的腳凳之間以一條細繩相連,就像臍帶牽連著母親與孩子。
而其乘坐的感受也如同在母親懷中一樣舒服,郭柏伸在家中也放了一張UP5/6,他表示自己喜歡早上起床後就窩在其上,為接下來一天的工作做準備。
UP5/6的存在感相當明顯,不論置於客廳或者臥房,都能成為視覺焦點,其獨特的球狀造型,更使其具有藝術品一般的視覺感受,郭柏伸認為UP5/6相當適合放置於寬闊且背景素雅的場域,能為空間帶來絕佳的戲劇效果。
Mart
品牌」B&BItalia
設計師」AntonioCitterio
面市年份」2003年
主要材質」座椅:馬鞍皮,底座:鍍青銅鍍鎳、黑漆或亮鉻
色彩」依據布面或皮革設有數十種色系
主要購買管道」栢悅國際BonMaison
在奇逸設計的作品中,時常能看見Mart彎曲懸空的身影,自從十多年前第一次使用Mart於設計案中,郭柏伸即為其出乎意料的舒適性、看似一體成形的皮革外觀著迷。
向內凹下的曲面座椅,提供乘坐者被包覆的穩定感,且可以輕鬆調整角度,而優雅的流線型座椅與理性的金屬椅腳更形成視覺上的對比,使其於空間中表現相當亮眼,成為B&BItalia廣受好評的單椅之一。
Mart可隨喜好與需求選擇椅墊皮革或布料,並有十多種顏色可以挑選,郭柏伸建議,若整體空間較為沉穩,可以嘗試加入亮橘色馬鞍皮單椅,使空間產生一股活力與動感,且其懸浮設計與俐落結構形成極簡的美,用於背景純粹的空間中,更能凸顯其迷人之處。
Part2.個人收藏
Cité
品牌」Vitra
設計師」JeanProuvé
面市年份」1953年
主要材質」優質布料或皮革、鋼管烤漆、原色皮革扶手
色彩」依據布面或皮革設有數十種色系
主要購買管道」MOT明日聚落
在收藏之前,郭柏伸即對Cité關注許久,出自法國著名家具設計師及建築師JeanProuvé之手,深厚的金工治煉背景使這張單椅有別於一般設計椅款,設計於1930年代,一開始是為大學宿舍所設計的家具,以寬帶皮革環繞著扶手鋼架,為手臂提供溫柔支撐,座椅與靠背支籤創造的自然弧度,在乘坐時提供十分良好的回饋性,整體設計手法並不複雜,卻啟發了後世許多設計師對於家具結構與材質運用的思考。
郭柏伸在自己的辦公室窗邊即放著一張Cité扶手椅,工作累了就會在椅上仰躺著休息,他特別推崇Cité的結構細節,從各視角都可展現獨特的姿態,皮革和金屬材質的造型雖然簡潔纖薄卻有相當出眾的乘坐感,充分反映設計師重視材質和結構變化的理念。
Vitra經典模型椅
品牌」Vitra
面市年份」1992年起陸續推出
主要材質」使用實椅材料製作還原
主要購買管道」MOT明日聚落
走進奇逸設計辦公室,一整面的展示牆上放著一個個精巧的模型椅,每張皆嚴格按照1:6的比例製作,使用與實椅相同材料,以細微而精密的技術與手工打造。
選擇近代最著名、影響設計最重要的100張經典單椅,縮小成為長寬高不到10公分的模型,卻能還原其結構之美及設計細節,令郭柏伸愛不釋手。
與Vitra模型椅的緣分始於早年的一次日本之行,他在專門販售家具與特色設計單品的店面看到這系列。
「潘頓椅」(PantonChair)是他購買的第一組模型,除了因為其「第一張一體成形塑料椅」的經典地位外,郭柏伸誠實的說最大的動機是潘頓椅一組有5張不同顏色又價格親民,因此才決定入手作為小小收藏。
而這5張潘頓椅也開啟了他的收藏之路,每次到日本總會習慣買個一兩件,這些模型椅也成為他每次旅遊的紀念品,乘載著旅行的回憶。
資料與圖片提供」奇逸空間設計工作室、栢悅國際BonMaison、MOT明日聚落
攝影」鄒昌銘
採訪」林慧慈
「派對」是人們慶祝以及休閒享受的一種方式,舉凡生日、紀念日、聖誕節慶等,人們透過派對相聚一起,度過歡樂的時光。
在重視生活品質與交流互動的今日,住宅空間除了日常起居,也是與朋友相聚的派對場所。
HomeParty居家派對是當代深受歡迎的一種慶祝形式,將家裡佈置出歡愉氣氛,邀請熟識的親朋好友前來,因為在私人空間中,使得氣氛更為自在,不僅時間、空間較無限制,餐點酒水也可以隨心規劃。
在設計之初,就會為居家複合派對機能,滿足日後大宴小酌之需。
擁有多元收納機能的直立式儲物櫃「Gallotti&Radice」Tama,除了常見的層板配置外,於門後更設置可吊掛的杯架,充分利用櫃體空間。
而帶有黃銅、玻璃元素的外觀形體,為空間注入一股低調輕奢氛圍,擺放在空間中,宛如一座為品酒愛好者而生的藝術品。
(弘第HOMEDELUXE)
「WalterKnoll」375系列結合了沙龍文化的優雅精緻和非凡的舒適感受,375座椅和靠背均採用舒適的軟墊裝飾,座椅柔和的視覺曲線,令人感到愜意舒適;椅腳由頂級實木製成,散發沈穩氛圍,椅凳的每一處設計都散發著中世紀的現代氣息!(易雅居)
一張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能讓使用者坐得更舒適與長久。
「丹麥Nordal」工業風皮革高腳吧台椅以適合人體曲線的弧形打造而成,座椅外型散發著沈著內斂的氣質,搭配纖細的椅腳造型,適合現代工業風格的空間,搭配上原木設計的桌子就更顯俐落質感。
(夏馬城市生活)
「Frag」BELLA系列的魅力來自其優雅的薄型輪廓,完美地涵蓋了皮革單椅的原型,有多種款式,帶或不帶扶手、休閒椅款設計、皮革椅腿、塗漆金屬底座等。
背部採用特殊彈性「記憶」鋼材,將美感與舒適感完美平衡,讓空間更加的加分,不管是單張或多張擺放,都有獨特的風格。
(朕璽ZXLiving)
誕生於1955年「FRITZHANSEN」的AJTrolley是丹麥設計大師ArneJacobsen為午茶時光所設計的專屬推車,獨特的三角桌板更能輕鬆融入不同空間,以細長的金屬條作為整體支撐,有著俐落的建築感,配以滑輪便於移動,亦可作為餐車或是邊几,走過半世紀的AJTrolley至今仍具優雅的現代感。
(栢悅國際)
「KOINOR」EDIT多功能沙發是集科技、設計、美感於一身的產品,榮獲2017年紅點設計贏家獎。
輕觸EDIT側邊感應鈕,即可調整背靠及腳墊,也能隨著喜好調整座椅間距,無扶手設計加上椅座320度旋轉,讓您輕鬆活動不受限,搭配藍芽控制,透過手機就能操控音樂,是派對中必備的舒適座椅。
(彩胤傢飾)
「SIEGERbyFÜRSTENBERG」SipofGold/FashionCollection香檳杯系列是薄瓷工藝與貴金屬設計的絕美組合,厚度僅有2mm的香檳杯,光透輕薄的杯體,內緣以24K金完美上色,結合金瓷合一的極纖薄杯身,讓看似柔軟的質地,卻能編織出淬火鍊生的力量,整體設計在當代語彙中保有細膩手感的溫度。
(楠弘廚衛)
「Armani/Casa」Club酒櫃如同許多稀有釀造的酒一樣,擁有限量序號。
獨特設計美學,靈感來自於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著名木版畫《神奈川沖浪裏》,以細膩的筆觸色彩,抽象地詮釋出海洋的美麗意象;酒櫃的內層,更使用了珍珠金面料與典雅的青銅色漆裝飾,完美詮釋精緻細節。
(D&L丹意信實)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東方多將派對稱之為「聚會」,若說西方人愛飲酒,那東方人就喜品茶了。
中國有茶藝、日本有茶道、朝鮮有茶禮,特別的是以茶文核心的聚會,除了是一種招待客人的禮儀,形式較為嚴謹之外,也變成宣揚文化的一種媒介。
《傲慢與偏見》中,主角們用完餐後必定會有中國茶會作結。
英國也是飲茶大國之一,一天中的Teatime多達5、6次之多,其中下午4點為飲茶的高峰時刻,就是常見的「英式下午茶」,現在在英國皇室聚會中,仍可以看到嚴謹的茶道禮儀。
在派對時光、眾人歡聚的場合,盛裝佳餚與美酒的「Cattelanitalia」Brandy絕對能夠成為目光焦點。
Brandy以浪漫的胡桃木紋理搭配金屬材質,散發一股慢活、微醺的情調,推車不受場域限制,能自由推拉的機能,不管是使用還是觀賞都令人驚艷且著迷。
(弘第HOMEDELUXE)
什麼樣的餐車可以讓人聯想起50年代紐約的俱樂部雞尾酒party,還有中古歐洲資產階級的迷人莊園?「Giorgetti」Host由胡桃木實木製成,桌面上崁入大理石圓盤,異材質結合更昇華其美感;收納桶身以牛皮繃製而成,一旁的抽屜是可以旋轉移位的;而酒櫃旁配有一台可單獨使用的手推車,在使用上更加便利。
(易雅居)
陽光午後,在吧檯邊倚著椅子品嚐一杯Espresso,是最奢華的享受。
「Sketch」簡約L型高腳吧台椅將椅面與椅背採用一體成型的設計,表面展現出木質地光滑的特質,簡歛的設計結構加上溫潤的弧線,整體讓人感受到摩登氣質又具有家的溫度,設計上拉高了椅腳的比例,適用於桌面較高的吧檯。
(夏馬城市生活)
「BONALDO」BIGTABLE餐桌以斜角交錯、大步邁向前的桌腳設計,雖是靜態的餐桌,卻能展現出富有動態的美感,有如相愛的兩個人共譜一曲「探戈」挺拔俊俏、爽快俐落、剛勁有力;偌大的桌面也為派對提供了足夠的用餐與談話空間,圍繞在餐桌一塊享受派對讓相聚有了更多的意義。
(彩胤傢飾)
「THONET」404H的馬鞍造型,以直線、曲度共構成活潑的動態效果,創作者是出生於德國的設計師StefanDiez,有著堅實建築與木工知識背景的他,將傳統木工透過404H酒吧凳以全新結構詮釋,在404H上你可以看到屬於這個時代的創意思考。
(楠弘廚衛)
清晰的線條和巧妙的表達方式使「ErikJorjensen」Taco再次成為一個經典產品。
這張易於收納堆疊的餐椅是由丹麥設計雙人組Foersom&HiortLorenzen所設計,其簡潔體現了北歐傳統的現代氣息;以功能主義著名的他們,時常以一種有機的形式來詮釋作品,靈感來源於墨西哥的TACO玉米卷,紋理明顯的橡木質地,像極了美味金脆的玉米卷。
(D&L丹意信實)
「BANG&OLUFSEN」經典的BeoLab18,有著窈窕纖細的外型,正面是以優雅的薄木片所組成,頂部搭載聲學透鏡技術,有寬廣的聲音擴散效果,裡外兼具,讓它的魅力更難以抗拒,置放於空間中不管是播放柔和的背景音樂抑或是助興歌曲,皆能為派對增添不同氣氛。
(D&L丹意信實)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與東方人內斂害羞的個性不同,西方人大多都是較為活潑外放,而這樣的民族性也可以從他們的派對文化中觀察出。
其中又以美國的派對文化最為顯著,常見的形式有:高校畢業舞會、告別單身派、新生兒派對、聖誕派對等各式主題派對,而對於西方人來說,「派對」中邀請的人不一定互相熟識,所以也成為一個結交新朋友和增進彼此感情的重要場合。
輕薄的椅身搭配纖細的椅腳,「Poliform」Harmony就像一位倚靠在吧檯邊的優雅女士。
Harmony的坐墊用橡木材刻劃出輕薄的椅身,周邊以水波紋狀賦予柔和輕盈的視覺感,細膩的質地透過打磨更增添質感,星形交錯的不鏽鋼鍍絡椅腳,透過交織給予目光焦點。
(弘第HOMEDELUXE)
「Promemoria」Laos櫃體採用靛藍色調的木質結構,通過內凹式把手進行開合,不僅門片可以自由選擇木頭或是玻璃,內部的收納也可以依據需求選配抽屜或是層板,搭配櫃體內的LED光源,讓餐盤杯具的收納成為一種藝術擺設,更讓Laos散發出低調、精緻的視覺美感。
(易雅居)
「Artisan」Neva系列以簡約歐風形式,體現溫馨現代居家感。
實木椅身的NevaLightBarChair,捨棄了旋轉升降設計,使用原木回歸簡單自然;曲木靠背一體成形,經工匠悉心打磨,光滑圓潤且符合人體工學,弧線貼合人體曲線,舒適承托腰背,獨特的弧面設計打造優雅的設計感,提升整個居家氛圍。
(朕璽ZXLiving)
金屬與皮革異材質的碰撞,提升了「Calligaris」Giro餐車的設計質感,後端設置固定式的腳座,讓其亦可作為邊几使用;在狂歡派對中,Giro能成為實用的好幫手,讓主人為賓客所精心準備的酒水茶點,透過餐車一應具全的呈現。
(彩胤傢飾)
天然的材質如此雋永,是因為經過時間的陳釀,它會幻化出不同風貌的風貌。
「bulthaup」bSolitaire使用永續森林組織認證的橡樹實木,以及採植鞣技術打造的頂級皮革打造而成;化繁為簡的造型,無論作為珍藏個人品味的展示平台,或串連各個空間的開放隔間,bSolitaire系列能以不同姿態,為居家派對增添更多話題。
(楠弘廚衛)
「CTOLighting」IVY系列,是設計師受到倫敦市中心綠地的啟發,作品有如初春萌芽的植物,向四面八方有機地延伸,呈現秘境般的燈光藝術;以青銅、緞面黃銅搭配蛋白石色以及微煙燻色的玻璃燈罩,輕盈轉化空間氛圍,濾淨城市中的喧囂為空間找回寧靜安穩。
(D&L丹意信實)
MarcelWanders為「NatuzziItalia」設計了包含客廳與吧檯區的Dandy系列,將普利亞的田野風光與都市風采合二為一。
系列包含Skyline吧檯桌融入了典型的紐約風格,搭配Dove以及Shield吧檯椅,懸掛的Dami檯燈造型靈感來自於傳統用來釀製葡萄酒的細口罐;Arch展示櫃正面為兩塊煙燻色玻璃拱門,背面則為有色玻璃鏡,使得Arch也可作為區隔空間之用。
(華泓國際)
「MUUTO」OsloCounter&BarStool是挪威設計師Anderssen和Voll的最新設計。
融合現代與幾合線條的設計,具有當代之美的外型,搭配柔軟舒適的椅座,經由活潑的線條、環抱式的椅背、舒適的腳踏板,以優美高雅的形式呈現,讓使用者即使一次坐上幾個小時,也能自在的變換各種坐姿角度。
(居雅堂)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戶外派對的規模以及形式可以依據場地的大小以及特色更多樣化,泳池派對、草地派對、烤肉派對等。
戶外派對在夏天尤其常見,在日照時間較短的歐美國家地區,當陽光普照的日子人們就會到戶外活動、享受陽光;而台灣人喜愛在中秋節舉辦烤肉聚會,除了團聚也可以在外一同賞月。
派對的地點、形式皆為人們為了相聚而找尋的名目,派對真實的目的在於人們能夠透過一個場合彼此交流與交心,共享歡慶時刻。
搖椅自身的特性就具備悠閒感,也是小孩最喜歡乘坐的椅子款式之一。
「RODA」LAZERockingChair除了具備沙發的舒適也擁有搖椅的悠閒氛圍,是庭院、戶外空間再適合不過的選擇。
無論是屬於自己的放空時間,還是多人齊聚的歡聲暢談,它都能用最大的包覆,融化每一個美好時刻。
(弘第HOMEDELUXE)
「Contardi」的CalypsoOutdoor每盞都以一個島嶼命名:馬提尼克島、安提瓜、瓜達盧普,靈感來自有著濃厚南美風情的加勒比海。
CalypsoOutdoor配有織物與幾何線條,支撐框架由光滑的實心緞面黃銅製成,光源安裝在密封的玻璃圓柱體內,擁有IP65防護等級,能適應高溫與低溫環境。
(易雅居)
居家派對怎麼可以少了大型冰桶!「Zuiver」派對香檳酒水冰桶以時尚的鏡面黑外型成為派對的焦點,只需要準備好要飲用冰鎮的飲料酒水,一個一個放入冰桶中再倒入冰塊,冰涼飲料誰時取用,還可以邀請孩子們一起來分工參與,讓準備派對的過程也能成為親子之中的回憶時光。
(夏馬城市生活)
「Saint-Louis」Folia手提桌燈,鍍黃銅T型小提把方便桌燈移動,讓匆忙的日常步伐稍稍停下腳步,靜靜感受周遭的美好景緻。
Folia精緻的葉脈切割,由底部發散至頂端的葉形切割從小至大,點亮桌燈的瞬間光影迸射,像華麗的開場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美麗倩影。
(栢悅國際)
「CONNUBIA」AREA51餐椅重量十分輕巧,而且造型設計方便堆疊收納,不管室內室外皆可使用,適用於多人聚會;豐富且鮮豔的色彩能為派對空間帶來俏皮活潑的氣息,平實的價格讓消費者能輕鬆入手義式家具,透過單椅玩味生活。
(彩胤傢飾)
「Crate&Barrel」Alfresco戶外餐車休閒又時髦,使用仿如實木紋路的材質,骨幹為堅固但輕巧的黑色粉末塗料鋁。
考量使用者的需求,餐車上下均有可拆卸式人造木托盤,其中一個設有可置放瓶罐的挖空座,全轉式輪腳確保了此餐車的高移動性,並有兩個鎖式輪腳,可防止它因意外而移動。
(Crate&Barrel)
「KRISTALIA」be-Easyslattedbartable柚木酒吧桌,簡約的現代設計外觀,陽極氧化鋁的桌身結構,以及鍍鋅鋼粉末塗層桌腳,耐候性非常好,堅硬耐磨,抗氧化紫外線及腐蝕,非常適合室外的環境使用,精緻、極簡、兼具時尚設計與實用功能,從中傳遞出屬於義大利生活的愜意與悠閒。
(居雅堂)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域研近相空間設計的主持建築師康智凱,經手許多大型代銷公司的接待中心與樣品屋設計,也因為工作關係,有機會接觸許多台灣設計品牌。
一朵鮮花能改變環境,同樣的,家具也具備著這樣的魔力,本期《室內》雜誌邀請康智凱來聊聊自身對家具軟件挑選的見解,也與讀者分享執業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台灣品牌發展之困境與未來願景。
設計師簡介
域研近相空間設計/康智凱
域研近相空間設計創建合夥人暨主持建築師。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華梵大學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第23屆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秘書長。
長期透過旅行與觀察,去探尋生活與美學的本質,並透過不斷的空間實驗,建構出不同於一般專業者對於空間與未來的想像。
公司亦專注於接待中心與樣品屋領域,將建築、室內、軟裝與文化藝術等範疇,整合運用於設計策略之中,提供業主全方位的設計服務。
重要得獎記錄:2010年台灣室內設計大獎臨時建築類TID獎、2012年IAI亞太設計雙年獎樣板房類優秀獎、2012年台北設計獎公共空間類銅獎、2015台灣GoldenPinAward金點設計獎、2015德國iF設計大獎、2016義大利A'DesignAward建築設計類金獎、2016中國金堂獎年度優秀售樓處設計獎、2017台灣CID國際當代設計大獎、2018日本GoodDesign設計大賞等。
入手指標:形式吸睛、有文化底蘊與情感共鳴
採訪初始,康智凱便與我們介紹他兩年前經手的「年豐七也(好好生活方案研究室)」,在這個實品屋裡,他嘗試與眾多台灣設計品牌合作,收錄超過50個品牌與200多個生活物件,希望藉由提供實際生活場域作為其展演舞台,發揚好設計。
有鑑於台灣市場小,品牌發展與維持實屬不易,也因為無法大量量產導致製作成本高,定價其實與進口家具不相上下,當金額相近時,消費者通常還是會選擇進口品牌;另一方面,雖然大眾逐漸理解「原廠」所代表的價值和意義,但願意購買原廠家具的消費者依舊屬小眾,造成台灣許多品牌尚未真正茁壯就已面臨困境,甚至倒閉。
近年來設計意識的提升,行銷概念也愈來愈多元,康智凱認為若能挖掘台灣或華人文化,提供與一般人有情感記憶的物件新生命,如何在傳統的框架下賦予物品符合當代美學調性的面貌,他相信這方向是能與消費者取得共鳴,就如同此次他推薦的「燕椅」與「上下花器」,有故事的物件可以與空間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或改變,也更能呈現出空間的深厚表情。
形態與舒適度的拿捏與協調
談及配置家具時的想法,康智凱表示,單品形式會是他優先考量的重點,再來才是舒適度。
雖然設計思維講求「形隨機能而生」,但他認為業主一定是對未來生活有想像藍圖,才會想請設計師協助裝修,因此家具的美學不可忽略,如何在美觀與舒適之間取得相對應的平衡,考驗著設計師的功力。
舉例來說,若要坐得舒服,頭部、背部皆需有良好的支撐,但沙發椅背過高,在視覺上容易稍嫌老氣,而形態特別的沙發則可藉由靠墊、抱枕的輔佐,解決舒適度的問題,因此對康智凱而言,外型是他在挑選家具時切入的重點。
此外,他也建議讀者若有意踏入收藏世界,可先由小型、價位合理且有共感的物件開始,簡單的小擺飾也可改變空間氛圍,藉由入手這些有故事的單品,進而認識品牌的價值,循序漸進體驗設計或藝術所帶來的美好,給予台灣品牌實質的支持之餘,或許自己跨出第一步後,也更能理解有設計意涵的物件,其實能豐富日常,為生活帶來更多精彩的畫面!
康智凱愛用家具&收藏品
Part1.愛用家具
TheSpanishChair西班牙椅
品牌」Fredericia
設計師」BørgeMogensen
面市時間」1958年
主要材質」橡木、黑漆橡木、煙燻橡木、馬鞍皮革
色彩」馬鞍皮原色、黑色、白蘭地色(不定時推出限量色)
主要購買管道」築意名品家飾
SpanishChair是丹麥知名家具設計師BørgeMogensen於1958年為Fredericia所設計,當時在西班牙的他,從受到傳統伊斯蘭文化影響的休閒椅中得到靈感,除去繁複的雕刻與曲線雕飾,改採取簡練的線條,同時延續設計師另一知名家具HuntingChair的特色,比平常多出一倍寬度的扶手能讓手臂完全置於上,亦能將下午茶餐點跟茶杯放在如茶几一般的扶手上,貼心且實用的設計成為這張椅子最為著名之處,也是設計師不朽的經典作品。
康智凱表示,他很喜歡實木骨架與馬鞍皮椅面構築出的結構,硬挺的皮質散發出一股俐落感受,簡單的切割和椅面包覆方式使它帶點東方的味道;由於椅子的整體比例較低矮,適合擺放在主臥或書房一隅,其簡潔外形能增添空間的質感。
伊莉莎白椅獨家全球限量版
製作工坊」Brdr.Petersens
設計師」IBKofodLarsen
面市時間」2019年(限量版上市)
主要材質」雞翅木、皮革
色彩」限定款僅一種顏色
主要購買管道」VintageLivingTaipei臣爵傢俱
丹麥設計師IBKofodLarsen最有名的作品是1956年在哥本哈根木匠公會年度家具展中發表的「伊莉莎白椅」(ElizabethChair),發表會上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經過這張椅子時被它的流線造型吸引並試坐,絕佳舒適感和優雅線條使女王決定使用這張單椅作為白金漢宮休息室的座椅。
為再次呈現這張經典之作,VintageLiving花了一整年的時間籌備,與設計師家屬接洽溝通,並飛到丹麥向Brdr.Petersens木工坊取經,並於去年推出限量版的雞翅木伊莉莎白椅。
這張單椅的形式十分吸引康智凱,骨架大小適中,坐感舒適,他認為伊莉莎白椅適合擺在較為寬敞的空間,例如客廳角落,由於它的椅背也頗為迷人,能呈現的角度多元,搭配一字形沙發亦十分能突顯特色。
燕椅
品牌」路力家器具LoLatFurniture&Objects
設計師」陳奕夫
面市時間」2017年
主要材質」木材
色彩」梣木、白橡、胡桃、霧黑梣
主要購買管道」路力家器具工坊
「從老件給予的過去生活中看見未來。
」台灣設計家具品牌路力家器具秉持此想法,重新詮釋有著孔雀開屏般的椅背,被稱作台灣孔雀椅的老椅子,它拿起來輕便,可以隨處放置使用,品牌期望透過造型與耐用度的改良,提供消費者台灣設計、台灣製造的單椅新選擇。
為確保能忠實呈現設計,利用實木一比一來回製作打樣,包含結構改善、乘坐的舒適度與每個零件相對的造型比例,並保留造就老孔雀椅的經典印象,如S型後椅腳線條、椅背造型、圓形椅面等;椅子是家具中最能體驗「手作、體感」的器具,製作者透過雙手將椅子的型態雕塑出來,乘坐時能感受到滿滿的心意與力量。
燕椅是透過集資的方式得以上市量產,康智凱認為這張單椅能讓他看到傳統上的共鳴,以及認知和情感上的連結,雖然是由傳統概念延伸出的商品,但整體視覺上不會顯得過於老派,意象轉換和細節都很精細,也由於產品定位的關係,燕椅尺寸小,價位也較為親民,適合空間帶點木質調的小家庭購入,可作為餐椅使用。
Part2.個人收藏
Konsthantverk燈具
DECEMBERNYSNÖ
品牌」Konsthantverk
設計師」SabinaGrubbeson
主要材質」生銅
色彩」氧化銅色、氧化鐵色
主要購買管道」VintageLivingTaipei臣爵傢俱
瑞典百年燈具品牌Konsthantverk(簡稱KH),品牌相信燈具能徹底融入每個人的生活,每件作品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和靈魂,目前主要生產品項包含吊燈、落地燈、吸頂燈等,其中黃銅經過特殊藥水處理,表面能呈現出永恆的褪色美感。
康智凱收藏的「DECEMBERNYSNÖ燭台燈」,有兩種尺寸選擇與四種燈管材質,星星點點像是真正的燭光,雖然照明的實際功用很低,卻是一盞工藝結構精緻、能營造氛圍、讓環境變得柔和且緩慢的好幫手。
庫柏力克熊BE@RBRICKJacksonPollock
品牌」MedicomToy
聯名藝術家」JacksonPollock
主要材質」塑膠+水轉印
主要購買管道」SLAYArt
美國畫家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Pollock,1912-1956),抽象表現主義繪畫大師,也被公認是美國現代繪畫擺脫歐洲標準,在國際藝壇建立領導地位的第一功臣。
他將畫布釘在地板或牆壁上,再隨意潑灑顏料,任其滴流,創造出縱橫交錯的抽象線條效果。
日本玩具品牌MedicomToy為了像藝術家致敬,特意推出第二版BE@RBRICK,將藝術家聞名於世的潑墨繪畫藝術風格,轉化至公仔熊上,從頭到腳覆蓋潑墨色彩,背部更有JacksonPollock的簽名,如一件真正的藝術品。
康智凱表示庫柏力克熊是很經典的公仔系列,有各種不同大小,入手價格也不算貴,擺放於空間中亦能成為deco的一種方式。
上下花器
品牌」柒木設計
設計師」林宜賢石筱君葉庭瑋
面市時間」2017年
主要材質」框架本體:金屬焊接、電鍍;盛水容器:梣木上漆(另有紅銅版)
色彩」霧黑、霧金、紅銅
主要購買管道」柒木設計官網
上下花器抽離了傳統花器原有的容量,只剩下線性組織的輪廓,讓東西方傳統花瓶的文化意像模糊,藉由改變盛水容器的位置來改變物件的文化意象,放置於框架之上時,花草可以是自由舒展;移至下方時,所看到的則是一種微型世界,外框骨架被綠意包圍,隨意地擺置或上或下,皆可使不同植物發揮的最佳狀態;造型上有著傳統的梅瓶形象,保留窄口、寬瓶身的曲線,卻有著全新的設計詮釋。
康智凱認為「柒木設計」是一個成熟的台灣品牌,所推出的商品大多從傳統角度發展出新的面貌,與大眾的情感有蠻深的連結共鳴,透過小物品妝點場域,也能讓生活充滿著美麗感受。
資料及圖片提供」域研近相空間設計有限公司、各大品牌
場地提供」年豐七也
人物攝影」鄒昌銘
採訪」陳映蓁
Cubiio不僅是一台雷射雕刻機,它更是台灣技術的展現。
台灣團隊Cubiio想讓世界知道:「台灣不僅只能做代工,也擁有媲美全球的研發實力與技術。
」
2017年,「Cubiio掌上型雷射雕刻機」創下137萬美金(超過新台幣4,000萬元)的佳績。
這是一台以「創意」、「技術」、「安全」、「輕巧」4大核心概念為主軸所研發出的掌上型雷射雕刻機。
Cubiio團隊將投影式振鏡雷射技術容納到每邊長5公分、整體體積125立方公分中,雕刻機的重量僅有153g,甚至比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還要輕便;雷射光僅需透過一個雷射光源出口就能在雕刻範圍內自動進行多角度雕刻,使用者透過專屬的手機應用程式進行操作即可。
Cubiio結合了人文藝術與科技,希望顛覆傳統雷雕機笨重和昂貴的缺點,透過縮小體積普及化,讓大眾都能擁有一台屬於自己的手創神器。
睽違3年,團隊終於在2020年6月於Kickstarter上推出二代產品Cubiio2,以「最輕薄的雷射切割機/金屬雕刻機」為主打,推出功能更強大、速度更快的全新體驗,該集資計畫也在1分鐘內迅速達標、30分鐘集資滿600萬新台幣,截至目前已累計金額已超過164萬美金,突破Cubiio一代的集資紀錄,也是目前台灣團隊連續(累計)兩個案子在Kickstarter都破百萬美金的紀錄保持團隊以及單一案件台灣最高集資紀錄。
體積輕巧功能強大
Cubiio2的重量僅有6公斤,高度約6公分,外觀是一個簡約的四方盒子。
產品支援自動/手動對焦、開蓋模式、Wi-Fi遠端連線遙控、OTA無線韌體更新、內建空氣濾芯、機內照明、社群共享等功能。
研發團隊希望讓雷射雕刻機的操作就如同它的外型一般簡單又明瞭,只要將要雕刻的物體放進Cubiio2中,再透過專屬App拍攝俯視圖,系統就會自動修正角度偏差等問題、供使用者預覽、縮放、或是添加文字圖案,之後便會開始進行雷射雕刻。
而使用LC35雷射卡匣可在不透明壓克力、不織布、皮革、木層板、水泥、磚瓦、彩色陽極鋁等材質上進行雕刻;若使用雷射功率較大的LC50卡匣,則可雕刻不鏽鋼、陶瓷、深色玻璃等更為堅硬的材質。
重視使用者安全
Cubiio2透過外層的護目面板保護使用者的眼睛,在正常使用下,裸眼直視也安全無虞;除了護目面板外,產品更加入了密碼鎖、雷射出光指示燈、測溫計等,透過安全警示讓使用者隨時了解產品的狀況。
Cubiio2不僅通過雷射安全認證,使用時若上蓋被掀開,程序即會自動停止,同時加裝了防焰裝置、急停按鈕,透過層層保護機制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在台灣傾注科技研發並不是易行的道路,但Cubiio團隊以台灣人的韌性,展現出台灣年輕世代努力不懈的精神,Cubiio2的上市是團隊持續努力和創新的結果,也讓台灣的軟實力在國際舞台再次展露頭角。
資料及圖片提供」Cubiio 撰文」歐陽青昀
SPA源自於水療一詞,是一種結合休閒、美容、放鬆的活動。
在15世紀,位於比利時的小山谷spau,因富含礦物質的熱溫泉旅遊、療養區,成為當時皇宮貴族度假療養的勝地。
18世紀後,SPA在歐洲貴族圈風行,也逐漸傳入美洲、亞洲等地。
雖然在歐洲部分地區,SPA一詞因其賦有的歷史意義,仍然被嚴格使用在水療相關的產業與機構,但在其他國家,SPA的意義已更為廣泛,凡能達到身心靈放鬆、舒暢、健康等活動都可以稱之為SPA。
現代除了前往SPA會館、足底按摩、溫泉等,你也能在家中享受SPA。
居家的蒸氣室、多段出水模式的花灑、聲光效果的淋浴等,透過衛浴規劃讓您回到家中就能紓解一天的疲憊與壓力。
家中的SPA也能為您打造各式情境體驗,有如置身實境一般。
「Dornbracht」LifeSpa發展出:SensorySky(大自然情境式淋浴)、HorizontalShowerATT(臥式水療)、VerticalShowerATT(垂直水療)、ComfortShower(舒適水療)與AquamoonATT(頂級數位淋浴系統)等迷人水體驗,提供居家完整的水療功能,貼心滿足每一位使用者細膩需求。
(楠弘廚衛)
「Effegibi」的靈感是源自於日本森林浴的Yoku系列,透過質樸自然的實木烤箱套間設計,營造靜謐舒心的氛圍,讓人猶如置身在大自然中;而加熱器安裝在長椅底下的巧思,讓空間顯得更加簡潔俐落;格柵與大片玻璃牆交錯的精心搭配,延伸視覺的立體感,同時可展示個人風格居家擺飾,具體實現SPA套間與居家環境的完美結合。
(麗舍 HomeBoutique)
向傳統的淋浴按鈕或複雜的水量調節按鍵說再見吧!「AmericanStandard」EasySET僅需要一個扭轉加上輕鬆的按壓,產品透過記憶裝置以及定溫系統,可以一個動作就獲得使用者最喜愛的水量和溫度,不需再擔心過冷或過熱的出水會傷害到使用經驗,可以放心的享受衛浴帶來極致的水療效果以及寧靜時光。
(台灣驪住 AmericanStandard)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泡個舒服的熱水澡最能舒緩全身的疲累與壓力。
「Duravit」提供多樣的按摩浴缸,依據選配的Combi-System等級,可提供柔和紓壓的氣泡與衝擊按摩的噴射水流,按摩背部的旋轉水流噴頭,並加上彩色的LED燈光,使身心都能得到極致的放鬆;而位於水道內的UV殺菌光裝置,更可確保水流循環時的潔淨,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同步守護使用者的健康。
(DuravitTaiwanRO)
你有想過衛浴可以帶領您遠離塵囂,暫時踏入另一個純淨的世界嗎?「GROHE」AquaSymphony以高度精準的GrohthermF定溫控制裝置,輕鬆打造個人化的訂製淋浴體驗,無論何時都可擁有恰到好處的水溫;透過GROHESmartControl智慧控制面板,輕鬆地直覺操控,輕按智慧按鈕來選擇花灑出水模式,同時旋轉按鈕以調節理想水量,即使暫停淋浴SmartControl也能保存偏好的設定,讓使用者完全掌控。
(台灣驪住GROHE)
「hansgrohe」Rainfinity開拓了淋浴體驗的新維度,凹面造型和創新牆面嵌合技術得以省略傳統的淋浴臂桿。
PowderRain超細微雨霧模式帶來徹底放鬆感受;IntensePowderRain強勁雨霧模式可透過位於噴水盤中心出水口噴射出強勁水柱;RainStream始終保持高強度噴射水柱以按摩肩部和背部;以手持花灑淋浴時,MonoRail噴霧模式將針對局部噴射水柱,為手臂和腿部提供舒緩賦活的按摩效果。
(hansgrohe)
講求效率與智能的時代,數位科技的應用十分重要!「KOHLER」Konnect浴室系統,運用科技將智能馬桶、浴缸、淋浴龍頭、浴室暖風機、水過濾系統等串聯起來,這些產品都配備了智能晶片,透過智慧型移動裝置與KOHLERAPP進行遠端控制、機器學習以及安全監控互連,為家庭提供便利、舒適和優質的生活方式。
(KOHLER)
在古希臘時代,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就已使用溫泉來做治療,溫泉水因為具有熱效應可促進血液循環、冷效應可紓緩疼痛、淨水壓提供運動阻力、機械效應以產生旋渦治療傷口等特性,所以水療不僅是物理治療的一種,更被視為正式的醫療療法之一,被廣泛運用在醫治病痛上。
利用家中的SPA衛浴設備,為自己紓解辛勞奔波的疲倦感,透過不同模式、水壓的變化,讓緊繃的肌肉得以舒展、舒適的淋浴溫度讓毛孔舒張同時放鬆心情。
許多病痛皆是不好的生活習慣、長久的疲憊累積而來,不妨在家中打造一私人的療癒衛浴,為身心靈規劃解放的空間。
你知道浴缸也能結合健身與按摩功能嗎?按摩/氣泡浴缸領導品牌「JACUZZI」除了擁有世界上第一項按摩浴缸專利以外,更是在泵浦推進系統、噴射技術、氣流控制與產品設計上囊括了250項的世界性專利。
J-4000TMSwimSpa浴缸由3hp馬達驅動,配備Sweep90水流系統、專利噴頭PowerPro氣流,並提供初階到高階各種健身模式選擇,提供使用者不凡的泡澡體驗。
(三緯)
「Gessi」Binario客製淋浴系統,為市場上帶來了新的水療體驗,也將luxurywellness提升至全新境界。
Binario以模組化應用為主軸、五元素為概念,用戶可隨心所欲於天花板軌道中放置雨淋花灑、迷霧、瀑布、及藍芽音響;特別與同為義大利的品牌Artemide長期跨界合作並研發Binario專用照明燈光模組,將燈光設計從淋浴區延伸至全浴室,整體打造一個聲光效果豐富的水療空間。
(弘麗衛浴)
「HOUSESTYLE」好時代與雅鼎聯合販售的特殊花灑頭,可以接在任何的水龍頭軟管上,手感十足以外,淋浴時水感溫柔;加上能依照當下水的溫度顯示數字及顏色判斷水溫冷或熱,並且還會切換成測試水的大小顯示流量,將科技運用在淋浴噴頭界,貼心回應使用者的需求。
(好時代衛浴)
文明病是現代人的常見的困擾,「b-intense」德國光波舒活艙是針對現代人開發出世界最先進的光療設備,在有限的空間以及時間內,舒壓排汗並大幅提升人體免疫力。
在舒活艙坐10分鐘等同30分鐘的有氧運動功效,能釋放身體壓力及疲勞,跳脫傳統蒸氣、烤箱,輕鬆達到促進血液循環、排汗、紓壓的效果,讓您身心靈充滿年輕活力與健康。
(拓霖)
「Agape」將極簡工業與舒適放鬆相互融合,VIEQUES系列將油桶造型擴增為橢圓盆體,享受身心安放其中的深度療癒。
圓潤的邊緣衍生柔合的泡澡氛圍,寬深的容量提供肢體隨心所欲的抒展空間,獲得全然放鬆的沈浸感受;輔以可移動式的木質置物層架及背靠點綴,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與使用習慣的細節,傳遞與使用者之間微妙的互動性。
(嘉品企業)
怎樣的淋浴體驗能讓人印象深刻?「KLUDI」認為偌大的花灑是良好淋浴體驗的必備設備之一,Freshline3段花灑淋浴系統提供25公分的頭頂花灑以及恆溫控制,不僅提供舒適合宜的洗浴水溫,加裝防燙裝置以保護使用者被水溫燙傷的危險,細心呵護每一次的淋浴體驗。
(築禮國際)
崇尚自然性與人文調性的尚藝設計,經手許多大器豪宅空間,創辦人兼設計總監俞佳宏強調「以人為本」,所有設計皆由使用者的角度出發,企圖將人與空間的關係重新定位。
本期《室內》雜誌邀請俞佳宏設計師來聊聊他對家具、軟件的挑選想法,以及生活與藝術元素融合的見解。
設計師簡介
尚藝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俞佳宏
設計觀點:
「空間的張力不在做了多少設計,而是鋪陳了多少生活的感受。
」
經歷:
2019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學位、2017出版《家の18種溫度》書籍、2016建築物室內裝修工程管理乙級技術士證、2015亞洲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2015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理事、2005考取建築物室內設計乙級技術士資格、2000成立尚藝室內設計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會員
重要得獎紀錄:
德國iF大獎、德國RedDot紅點設計獎、義大利A’designAward設計大獎、美國IDBestOfYear大獎、國際空間設計大獎、米蘭艾鼎獎、六藝獎、日本GoodDesignAward、韓國K-DesignAward
入手指標:符合個性與空間調性、具記憶、紀念連結意義
俞佳宏設計師表示,在為客戶搭配家具時,他最重視的重點為:軟裝是否符合業主的個性與使用習慣。
因為家具軟裝扮演著最為貼近居住者的角色,相較於硬裝,可以更為直接地陳述出空間的精神和生命力,且家具亦可視為設計延伸的一環,軟性卻細膩的畫面,疊增質感;俞佳宏說,他大多推薦進口品牌的家具,因為它們富含設計大師的創作理念或時代精神,有深厚的故事性與歷史韻味,他認為具文化積累的物件能強化居家環境的品味。
在與業主溝通的過程,他除會簡單說明物件的設計意涵外,更著重於探討軟件和空間的關係,彼此能加乘出什麼火花變化;過往許多業主不見得認為軟件重要,僅注重實用性,但隨著美感觀念的提升,大眾對家具形式、意涵更為重視,對設計師而言,也能藉由軟件的眾多細節,鋪陳室內厚度。
生活與藝術的結合
俞佳宏提到,藝術品也是現今居家空間擺飾重要的一環。
以往人們對藝術品的觀念,都覺得是在美術館、公共空間才會出現的物件,有些遙不可及,但其實藝術品的筆觸、材質拼接等部分極具張力,只要在住家內適切懸掛或擺設,所營造出的氛圍是更為深厚的。
尚藝設計近幾年積極推廣、鼓勵業主在居家中融入藝術元素,至於如何挑選適合的藝術品?俞佳宏通常會視設計調性來找尋理念相符的藝術家,透過定期參與藝術博覽會、參觀藝廊、網路瀏覽新知等方式,尋覓可合作的對象;除購買現成作品外,亦會邀請藝術家親自至案場了解基地環境和設計概念後,為空間量身訂做藝術品,這種操作模式使其更符合空間本質與尺寸比例。
此外,需視擺放位置來進行顏色、造型等細節的調整,藝術品跟空間感所呈現出的融合度,比任何華麗建材都能點出韻味;不同藝術家的作品有不同的能量,甚至能成為業主心靈層面的寄託,並調和空間情緒。
至於收藏品的部分,他則建議有意踏入收藏世界的讀者,可先了解自己的個性和品味喜好,再進行品項的選擇,不一定得執著於大品牌,許多新創、台灣品牌皆具有年輕、熱情的概念,或許能從中獲得尋寶的樂趣;此外,若有與個人記憶或經驗連結的物件,也很值得入手,能加深空間的回憶價值。
俞佳宏愛用家具&收藏品
Part1.愛用家具
CurveBench
品牌」Riva1920
設計師」BrodieNeill
面市時間」2012年
主要材質」黎巴嫩香柏木
色彩」4種木頭表面處理方式可挑選
主要購買管道」築意名品家飾
由整塊黎巴嫩香柏木切削出蜿蜒波浪造型,香柏木天然的質材本色與紋理在眼前細膩浮現,Curve就像是一座雕塑品,輕而易舉地在空間中脫穎而出。
設計師BrodieNeill由生活與自然汲取設計靈感,無接縫、一體成形的流線造型為他極具識別度的手法,挑戰以往對家具設計普遍存有的既定觀點,實木塊面以手工細細拋磨,木材本身顯現的裂紋或隨時間移轉留下的痕跡,正是Curve最迷人之處,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藝術品。
俞佳宏表示,他將Curve作為玄關穿鞋椅使用,跳脫傳統的板凳形式,其雕塑性外觀增加場域的趣味性,線條則帶出木頭的圓潤美感,寬敞椅面除具有視覺上的穩定感外,亦兼顧了實用性,二至三人同坐一張椅子也不會覺得擁擠。
Molletta夾子長凳
品牌」Riva1920
設計師」Baldessari&Baldessari建築設計工作室
面市時間」2012年
主要材質」黎巴嫩香柏木+烤漆金屬
色彩」4種木頭表面處理方式+16種金屬可挑選
主要購買管道」築意名品家飾
Molletta夾子長凳是義大利品牌Riva1920最經典、又最具趣味的品項。
Molletta在義大利文中即為「夾子」之意,設計師以日常中會使用到的生活物件為靈感,將洗衣夾放大,充滿普普藝術的風格,既有趣又擁有多變用途,不論是當成裝飾、長凳或茶几都能成為空間的焦點。
俞佳宏認為,家具不一定要挑選制式化的形態,像這張夾子長凳不僅有擺放物品、乘坐的功能,或許還能發展出令人意想不到可能性;其造型就如同放大的夾子,讓人會心一笑,原始多變的木頭紋理強化了室內的自然性,再點綴上些許紅色細節,使視覺效果更為突出,這樣的單品就能增添家中意趣。
徐永旭作品
藝術家」徐永旭
主要材質」瓷土
主要購買管道」藝術顧問
台灣知名藝術家徐永旭,專長以陶瓷作為創作媒介,將本質為厚的泥土,透過一次又一次高溫燒製與捏塑,使其成為極為輕薄的線條和形態,卻又不失陶土原始的美感。
俞佳宏表示,徐永旭老師的作品富有東方韻味,很符合尚藝設計內斂優雅、強調與自然結合的調性,俞佳宏的碩士論文也是在研究公司作品與徐永旭藝術品之間的關係,也因此研究,與徐永旭老師有深刻的互動。
能夠將陶土這種大地性、可塑性強的材料,燒製成輕薄的樣貌且不會龜裂,是他認為作品最為厲害之處,不上釉料的特色也能忠實呈現陶土質感,而藝術家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失敗,揮灑汗水、全神貫注製作作品的模樣亦令他十分敬佩;具多元形態的藝術品沒有過多擺設限制,僅需注意與空間架構的協調性。
Part2.個人收藏
RockingSheep
設計師」PovlKjaer
面市時間」1981年
主要材質」天然純羊毛+梣木
色彩」白色、黑色、棕色、粉紅色、灰色
主要購買管道」Loft29CollectionLifestyle&DesignStore
此為丹麥設計師PovlKjaer的作品,在1981年為他的姪女製作了第一隻RockingSheep,將實心梣木以手工雕刻,搭配上質地細緻的天然純羊毛,簡潔的設計和天然的材料,使其成為設計師的暢銷商品。
俞佳宏購入RockingSheep作為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兩歲生日禮物,她們剛好屬羊,十分具紀念意義,每每看到這隻搖搖羊,都會讓他回想女兒們收到禮物的開心笑容,因此他建議有意踏入收藏世界的讀者,可先由具情感連結或紀念價值的物件作為入門,可以得到更深的共鳴。
Ness5160
品牌」VIBIA
設計師」ArikLevy
面市時間」2013年
主要材質」LED、金屬
色彩」石墨黑色、灰白色
主要購買管道」現已停產
俞佳宏認為這盞燈的形狀十分自然,又具自由度,每個葉片都可以翻轉,角度可以依照需求微調。
有鑑於自宅空間有大面窗景可眺望室外的山景、綠意、市容,且內部裝修也力求自然調性,原木材料拼貼的長形餐桌搭配上形似樹枝狀的Ness5160,能構築出協調的居家畫面,這是他很喜歡的家中一隅;軟裝若僅是散發出強烈裝飾感,卻少了跟空間概念的連結,甚為可惜,因此他非常重視軟件的敘事性和延伸性,期望提升室內環境的精緻質感,也能彰顯個人特質。
資料及圖片提供」尚藝設計、築意名品家飾人物攝影」鄒昌銘採訪」陳映蓁
建築界耳熟能詳的建鴻興業,於1986年創立品牌「櫻王KINOWN」,主要從事基礎建材填縫劑、黏著劑的生產製造,以及特殊設計建材的進口,融合國內外美學理念,讓建材不再只是硬梆梆的建築元素,亦可融入藝術感受;而近年來拓展業務範疇,創辦「夏馬城市生活」,代理全球80多個家具家飾生活用品,提供消費者一站式購足的服務,並能以合理價格購得來自歐洲等地的精品家居。
夏馬城市生活位在台中的旗艦館。
致力於貫徹美學理念,延續品牌「對家的承諾」的精神,一次滿足消費者對建材、家具、家飾的需求,旗艦店內展示著來自全球的設計款建築材料,以及80多個家居設計品牌,更引進國外「personalshopper」概念,獨創專業家居「夏馬管家」,親自帶逛選品,採預約制、一對一客製化服務,除量身打造整體規劃外,亦提供配送、定位服務,讓消費者輕鬆勾勒出理想的家居生活畫面。
「夏馬城市生活」創辦人陳孟吟(Irene)表示,之所以投入此領域,契機來自於裝潢、佈置自己的新家時,發現有關居家佈置的物件得分頭搜刮、慢慢尋找,不僅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更曾發生誤判家具尺寸或空間相融等狀況,因為這些挫折,讓她有感於台灣的家居美學市場仍有缺口,便毅然成立夏馬城市生活。
陳孟吟引進具設計感、質感與美感的生活物件,並以大女兒的意象-「出生於夏天的屬馬女孩」作為品牌名稱,經營理念隱含著對家人的責任與愛意。
夏馬城市生活旗艦店蒐羅全球80多個家居設計品牌,提供一站式購足的體驗。
生活美學的傳遞者
櫻王主要代理全球最大玻璃磚品牌「義大利SEVES」,工藝技術不僅為業界領先,其透光性與變化性更實踐了空間引光入室的澄透感;應用專利技術的「德國SLATELITE」,將天然礦石製成超薄壁飾材料,有利於豐厚空間設計;「米蘭印克」的時尚裝飾壁材則由知名畫家、攝影師設計,具獨特性,能使用於地面、浴室等,展現藝術美學。
有鑑於台灣幾乎找不到專屬於媽媽與寶寶的嬰幼兒寢具用品品牌,夏馬城市生活代理「西班牙Nobodinoz」,從寢具、抱枕、壁紙等一應俱全,此外,更針對不同需求的顧客,提供各個季節與心情所需的美好日常,例如「義大利HORM」的設計家具能帶來創意活力氛圍;擁有擬真高質感的「荷蘭Emerald」人造綠意植栽可免於照護煩惱,輕鬆營造居家旺盛的生命力。
大直英迪格酒店採用櫻王玻璃磚。
玻璃實心磚所設計的柱面與屋簷形成三角形意象,呼應建築設計概念。
櫻王和夏馬不僅期望為消費者打造舒適的住宅環境,每個月更以講座方式,邀請業界設計師進行空間與生活細節等分享,向大眾傳遞美學氣息;綜觀近年的知名建案,大面積窗戶和引光入室成為購屋者偏好,建商對建材的講究更勝以往,但大型集合住宅亦為多數,因此室內軟裝就身兼提供居住者兼具風格和舒適度的角色,品牌將自身定位成擁有獨特品味的風格師,期望帶領對生活有想法的顧客,彼此激盪出更多佈置的靈感及巧思。
日本MAISONHERMÉS以一萬多塊義大利進口SEVES玻璃磚集結而成。
MAISONHERMÉS強調光的流動性,白天內部通透,夜晚則成為銀座地區的指標,低調卻閃亮。
資料及圖片提供」夏馬城市生活
撰文」陳映蓁
如同大眾所熟知,「陽光、空氣、水」是人類生存的三大必須要素,在人們每日相處的住宅空間設計中更不可或缺,近年來在醫療專家及設計專業人士的推廣、教育下,多數人在設計住家時都會格外注重採光及通風,並添購空氣清淨設備,以打造舒適而健康的住家。
但是「水」呢?你是否曾考慮過每日漱洗、飲用的「水」是否足夠乾淨?
創立於1999年,拓霖早已為你設想妥當,於創立初期便代理了發明全世界首台家用全自動軟水機的美國Ecowater淨水品牌,成為全台灣最早引進全屋式淨水概念及商品的淨水設備公司,同時也是國內唯一能同時設計規劃及銷售全屋式淨水商品的公司,更於2005年正式代理德國BWT倍世淨水,成為台灣地區總代理商。
德國BWT倍世淨水總部。
成立超過百年,德國倍世BWT集團目前為歐洲第一大水處理設備製造商,旗下40多家子公司涵蓋自天然泉水淨化處理到廢水處理,飲用水、製程用水、雨水回收等各式水處理領域,使品牌能自信地喊出「你可能沒聽過BWT,但你一定喝過BWT的水」。
有能力代理如此具代表性的品牌,更可鑑明拓霖的專業及用心,深受台灣民眾信賴。
全方位的守護者
儘管已有巨大成績,拓霖不止步於此,在堅持產品品質、功能及設計的概念下,秉持著商品品質的重視、對生命的尊重,及對消費者的服務,於2012、13、15年陸續代理多個歐美知名淨水設備及系統,並於2017年成立品牌「倍偉特」,設計製造符合台灣使用的各式開飲機設備,目前在全台主要城市及地區,擁有100多家簽約一級經銷商,並開設7家直營BWT德國倍世全屋水處理專賣店、100多個銷售據點,且在特力屋、家樂福、燦坤、全國電子等各大賣場皆設有駐點,提供專業設計與規劃整合安裝配置、安裝施工服務團隊、維護保養等優質服務,給予客戶完善的售前諮詢及售後服務,為居家用水提供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拓霖安裝團隊
除了全屋淨水系統,拓霖更在乎一切與水、健康息息相關的問題,因此他們也引入同屬BWT集團旗下的「b-intense光能艙」,將專業的醫療光能引入生活,運用專利光能技術,透過柔和的方式讓體內產生溫熱效應,加速體內循環,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效益,並透過精心設計的外觀,使「光能艙」融入居家及辦公空間之中;更代理了德國aquatherm先進管材系統,為全球第一家發明PPR材質管材的公司,不僅抗震耐及彎折、一體成型,更具有100%防鏽蝕、製程零污染且可完全回收等諸多優點,與淨水系統相輔相成,打造完美居家「水」環境,成為民眾日常生活必備的健康把關者。
德國b-intense光能艙。
德國aquatherm先進管材系統
資料及圖片提供」拓霖
撰文」林慧慈
法國設計鬼才菲利浦.史塔克(PhilippeStarck)曾說過:「設計是拒絕任何規則與典範的,本質就是不斷地超越與探索。
」正如同成立於1980年的麗舍生活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麗舍),為台灣引進世界知名的高級廚具與衛浴產品之先驅,執行長斯夏齡憑藉對美的追求與對品味的堅持,在進口精品廚衛尚未深入台灣消費者的生活時,便毅然決然的投入其中,並不斷探索美學領域,豐厚品牌底蘊,一次又一次創造令人驚豔的亮麗成績。
台北AXOR旗艦店。
以德系生活風格貫穿整體空間,並展示多位設計大師之經典作品。
麗舍所有的代理商品皆符合高規格、穩定安全與絕佳機能性的條件,多年來秉持著專業與細心的服務精神,全力為客戶打造出優質品味的居家環境,近年來更融合藝術美學與智能設計,提供量身訂製方案,營造兼具美感及個人獨特品味的空間氛圍。
無論從代理全球眾多高階品牌、跨兩岸的經營規模、逐年成長的營業額等方面來看,在在顯示著麗舍在生活空間業界的長期領導地位,目前台灣大多數五星級飯店如WHotel台北、台北萬豪酒店、礁溪寒沐酒店、高雄晶英國際行館等,以及勤美璞真、松江一號院、森美館等知名建案,多採用麗舍之產品。
站穩業界領先地位
經營理念方面,麗舍堅持經營高質感居家產業,正如HomeBoutique之定位,引進世界各國頂級品牌與豐富、品質卓越的產品,滿足高階客戶對居家生活的需求之餘,亦提供「生活美學文化」和「智能家居設計」的整體解決方案,以豐富經驗透析客戶的需求,再融合對創新趨勢的觀察,提出最佳的品牌與技術建議,並從風格、搭配、實用性與價格做全盤考量,不僅能接軌國際潮流,更能為空間注入科技、時尚且藝術的氣息。
而專業的施工團隊與優質完善的售後服務,更是麗舍始終位居國內廚、衛精品領導地位的最大關鍵,多年來不斷精進施工技術,以「高品質、零缺點」作為終極目標,企圖提供超越客戶期待的服務;售後服務施工團隊則藉著扎實的經驗,力求3日內完成維修,其效率遠超過同業,故能以近乎100%的滿意度,贏得客戶的忠誠與信賴。
麗舍台北門市-KOHLER展間。
提供消費者零距離接觸與體驗產品的機會。
頂級的生活美學饗宴
麗舍目前的服務項目為世界頂級廚具、衛浴器具與裝設品進口銷售,廚具主要代理品牌涵括ALNO、Impuls、NOLTE,衛浴方面則為KOHLER、hansgrohe、AXOR、Kallista、THG等國際精品廚衛。
為提供最新穎、完美的全方面生活美學,麗舍用心打造全台的展示據點,以最快的速度引進新產品和流行趨勢,讓消費者親見與世界同步的廚衛精品,更規劃HomeSPA、示範廚房體驗專區,讓顧客能親身感受頂級廚衛產品的魅力跟特色;例如與德國精品衛浴hansgrohe攜手合作的台北AXOR旗艦店,強調「以水為本」的設計理念,展示間充滿藝術、創意又獨特的風格,完美詮釋德國精品龍頭的極致工藝。
麗舍所代理的美國設計師經典衛浴品牌KALLSITA。
全新Argile系列的藝術檯盆與獨立式浴缸,採用獨特礦物材料製成,專屬訂製的HonedWhite磨砂白色調,以不規則紋理裝飾,打造立體浮雕般的效果。
針對未來願景,麗舍將會引進更多國際品牌,建構更多元的產品網,也期盼以具國際觀的視野、最優質的服務與頂級的空間體驗,致力於實現消費者對家的夢想藍圖與期待,持續作為進口精品廚衛的領導者!
被譽為「家居界香奈兒」的法國奢華精品衛浴品牌THG,全新Le9系列龍頭採用華麗Howlite白紋石元素,藉由雅致紋理烘托出高貴奢華氛圍。
資料及圖片提供」麗舍HomeBoutique
撰文」陳映蓁
經歷百年考驗,Hästens海絲騰早已是國際公認的頂級床具品牌,其對於選材、品質的執著要求,以及傳承百年、全手工藝縫製的堅持,造就了每一晚如同睡於雲端之上的優質好眠。
對於這個創立於1852年的品牌,人們不免好奇,已近乎完美的床墊如何更上一層樓?2020年,Hästens攜手加拿大知名豪宅設計師FerrisRafauli,共同推出巔峰新品-GrandVividus,為品牌寫下新的傳奇里程碑,也證明了Hästens不斷精進、追求完美的精神。
設計師 FerrisRafauli。
百年製床工藝與建築美學的完美結合
談起設計師FerrisRafauli的作品,「勾魂攝魄」是對其最好的讚美,經他所擘劃的空間氣勢磅薄兼具質感,綜觀或細察,Ferris對於細節與完美的追求,無不令人讚嘆。
加拿大饒舌天王Drake即為他的忠實客戶,不僅與其合作位於多倫多機場的私人高級俱樂部,更邀請Ferris為自己造價上億美元的「夢幻莊園」量身規劃設計,對Drake而言,此處除了是理想居所外,更將在百年後成為自己的象徵,所以一切都以最頂級的嚴格標準審視。
然而Drake尋覓許久,卻無法找到適合這幢「現代皇宮」的寢床,一張既能貼合身體需要又具備藝術感外觀的作品,為此,Ferris決定親自設計,與合作多年的老友Hästens共同打造出世界上最完美的床-GrandVividus就此誕生。
全手工製作過程。
以Hästens的品牌歷史為靈感,GrandVividus設計發想源自手工馬鞍,耗時兩年研究開發,投入超過百萬美金、數以噸計的高級材料,只為了搭配出最合適的比例,所使用的馬尾毛、羊毛以及瑞典松木等原材,皆比過往的所有床品系列更高級且厚實,使得一張GrandVividus的總重量高達530公斤;Hästens也以最高標準把關製作過程,只交由內部資深工匠經過精進培訓後專職負責,細節全數手工製造,客製尺寸可精確至0.5公分為單位,並將昂貴材料發揮極臻完美,每張GrandVividus皆為耗時600小時的心血結晶,造就了Hästens在製床工藝上又一座里程碑。
對設計師Ferris而言,GrandVividus不只是為優質睡眠打造,更巧妙融合頂級工藝與建築美學,完美演繹床具在實用與美觀上所能達到巔峰,使其成為臥室中的藝術品。
承襲Hästens的百年工藝,GrandVividus在床墊表面使用親膚舒適的特製棉料,每一格皆織上象徵Hästens百年歷史的馬徽標,以金線手工刺繡「GrandVividus」及「LifeWellLived」等字樣,將品牌精神注入於其中。
底座手把使用珍珠魚皮,仿效馬鞍造型。
底座部分更是FerrisRafauli美學的集大成之作,使用頂級松木打造框架,並以皮革、鋼琴烤漆包覆,外表使用3種不同特性的皮料而成:格紋壓印的絨面皮革向Hästens經典藍白格紋致敬;天然植物染料鞣製皮革,以黃銅鉚釘固定、飾邊;手把則是使用珍貴而稀少的珍珠魚皮仿效馬鞍造型,再經過一道道手工拋光使之能夠在燈光照射下熠熠生輝。
Ferris也根據自身豪宅設計經驗,專門調製出4款適宜各種家居風格的顏色:極致黑、幻影灰、頁岩白和經典藍,為Hästens經典格紋演繹全新奢華樣貌,使整體底座設計如同一只精美、時尚且蘊含深味的皮箱,更襯托其上床墊的豪華不凡。
GrandVividus首次公開即在台灣
第一張GrandVividus正置於Drake天價豪宅臥室之中,而全球第二張床則選擇了台灣,自5月起入駐HästensBellavita寶麗廣場旗艦店,客戶不必透過圖片遙想名人豪奢生活,在台灣便能近賞這珍貴的千萬名床。
總代理大輔國際表示,Hästens特別選擇台灣作為正式公開展示的首站,便是為了回饋台灣客戶過往對於Hästens的熱烈支持與信賴,使台灣成為Vividus銷量最佳的區域之一。
GrandVividus的推出,象徵著品牌對於頂級床具工藝及良好睡眠品質的熱忱,Hästens相信,GrandVividus將成為大眾對於品牌的第一印象,昇華自身品牌價值,以及最重要的-樹立Hästens對於「完美」永恆追求的精神標竿。
今年,Hästens以GrandVividus證明,「完美」的終點並不存在,憑藉著對於細節與用材的執著,Hästens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品牌在工藝、材質及美學各方面的極限。
GrandVividus 經典藍。
GrandVividus 極致黑。
資料與圖片提供」大輔國際
採訪」林慧慈
結束一天的疲憊後,打開門,回到家,你第一個會看見什麼?不是舒適沙發,也不是龐然櫃體,而是─「燈」,使居家環境從黑暗轉瞬間充斥著光,左右著整體空間的調性與氛圍。
對於注重空間氛圍的使用者而言,一盞具有質感與個性的設計燈具不可或缺,為此,D&L丹意信實集團於2020年正式引進英國奢華燈具品牌CTOLighting,為台灣的設計師與客戶提供更繽紛多元的選擇。
傳遞精緻與溫暖的光
CTO的基因,決定了其兼具創新設計與實用,並且優雅獨特的品牌風格。
繼承了創意總監Chris工程師的理性以及Clare在時尚、創意方面的品味,更重要的是英式設計永恆大氣的優雅,使CTO在燈具裝飾光譜裡占有一席相當獨特的地位。
品牌在工藝與材質方面皆十分嚴格,務求產品獨具巧思。
IVY系列燈具
傳承英國歷史悠久的工藝技術,CTO的每一件燈具皆為手工製造,並且品牌持續深探頂級用材如緞面黃銅、雪花石與手工口吹玻璃如何融入設計之中,對於質料的細心與講究,使其作品廣受英國與世界各地頂端客層喜愛,同時亦受到設計師與專業人士青睞,與世界知名設計師及工作室合作,為一個個精心優美的空間打造專屬的光。
CTO的燈具不僅具有細緻手工及頂級材質,更重要的是其別具創意及個性的設計。
如IVY系列自然仿生的造型,有機地向外伸展的青銅燈座,仿擬初春時生機盎然的枝條,微煙燻色的玻璃燈罩則如樹梢萌芽的花苞;DecoTableLamp將「裝飾主義」的概念以金屬堆疊的方式展現,手工焊製的緞面黃銅與鎳巧妙且精密地形成獨特圖騰,燈罩橢圓形中心更配置了擴散器,防止眩光的產生,以穩凝的氣度,讓光線也成為出眾的藝術品。
DecoTableLamp
而提到CTO折服世界的精細工藝,更不得不提到NimbusPendant,由經驗純熟的工匠手工製作的玻璃垂飾打造而成,造型優雅且溫暖,聚合復古與現代的菁華。
懸掛的每一片口吹玻璃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質感,特別是黃銅光澤與半透明玻璃飾片互相照映的輝光,賦予空間華麗而充滿溫度的氛圍。
如果將空間比喻為舞台,一盞華美而優雅的燈具便是舞台上最閃閃動人的明星,CTOLighting獨特的創新設計,與頂級且優雅的手工與材質,更使其成為場域中重要的主角,凝聚眾人目光的焦點,使人無法忽視其存在,為空間傳遞情氛與品味。
NimbusPendant
圖片與資料提供」D&L丹意信實集團
撰文」林慧慈
受到疫情影響,原先活絡的國際交流、旅行瞬間停擺,不少人懷念起出國旅遊的心情,並想方法地找尋異國的味道。
其實在台灣,有處地方能輕鬆地體驗並了解歐洲設計與文化-朕璽國際位於人文薈萃的民生社區中,街道上林蔭滿目,悠然靜謐的環境使門市具有獨特的高雅氣質,匯聚了法國、義大利、德國等歐洲精品家具品牌經典,並在精心配置下如實呈現每一件家具的特色及設計之美,走入門市,便彷彿進入一場異國設計巡禮......
Saba自由打造義式居家
以「舒適自由」為設計理念,義大利家具品牌Saba幾乎每一件產品都具有彈性變化的可能,尤其是沙發產品Pixel、Avant-Après、MyTaos等熱銷明星系列,使用者能夠隨人數及需求自由配置調整,甚至依照空間、心境、季節輕鬆更換沙發靠背、扶手組合,實踐義式生活隨意自在的哲學。
SabaPixel沙發。
而Saba除了設計靈活、充滿趣味外,更注重用料品質與人體工學,並結合其精密的機械流程控管及工匠手製技術,打造出一件件有趣而舒適的家具設計,且每一個款式都可以根據顧客需求調整。
此外,一如萬物講求「美」的義大利人,Saba擅長將各款家具與鮮明熱情的紡織材料相結合,讓每個系列都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和設計感,打造自我風格。
Zanotta自信創造潮流
同樣來自義大利,Zanotta則代表了義大利「自信」且「不跟隨潮流」的性格,成立於1954年,Zanotta一直被視為義大利工業及家具設計領域的領導者,以「家居行業必須展望未來的市場需求」為信念,創造出多款在現代依然前衛的作品。
Zanotta的產品中很難見到流行大眾款式,相反地,是潮流跟隨著Zanotta前進,例如1968年誕生的懶人椅,即顛覆了大眾對於座椅的概念,且至今依然是廣受好評的款式。
而延續懶人椅的慵懶線條,LAMA單椅更是另一佳作,結合座椅、躺椅和邊桌的造型,提供人們具有包覆安全感的空間,可以在其上自由變換舒適的姿勢。
ZanottaLAMA皮革單椅。
Frag百年工藝傳承
擁有百年皮革產業的悠久家族傳統,Frag自1921年起便潛心鑽研皮革加工,更致力研究高難度的馬鞍皮革,使皮革如水一般可以塑型,滿足設計師的各樣特殊要求。
「馬鞍皮革」意指厚實的皮革,透過鞣製過程強化皮革並防止其磨損,獨特的鞣製法突出了每個設計的獨特性,使用多年仍不磨損,反而襯托出歲月積累的質感。
代代傳承並革新的工法,加之對於材質及製程的嚴格把關,以及對於細節絲毫不漏的標準,令Frag製作出令世界驚艷的家具,例如單椅ELE,以天然馬鞍皮完全地包覆椅身與鋼製椅腳,打造出一般皮革椅難以完成的一體感,而馬鞍皮獨特的鞣製過程也使ELE更加堅實耐磨兼具防水性,透過剪裁合適的比例與簡約外型,詮釋優雅設計品味。
FragELE馬鞍皮單椅。
Artisan溫潤手工木質
在波斯尼亞悠遠的歷史及古城薰陶下孕育而生,Artisan擁有最頂級的木製工藝,以及對於木材的熱忱,透過工匠的悉心手工催生實木家具最淳和柔美的一面,其產品細膩而圓潤,每個轉折、接縫處的處理,都在在襯托出50年優質木材加工的歷史,呈現優雅的曲面。
對於木材的熟稔,在Latus實木桌中更可明顯看出,桌身的每一個部分都以弧形呈現,讓整體帶有不凡的優美感,無論使用於商業或住家空間中,都可呈現出特殊質感。
同時Artisan亦將環保意識置入於作品之中,除了使用不危害森林生態結構的實木,加工過程亦盡量使用環保或天然材料,避免對環境造成傷害,Artisan堅持,裝飾生活的家具應如同自然。
ArtisanLatus實木桌搭配Neva實木椅。
對於生活質感的追求,人們總是不輕易滿足,永遠期待著更多的選擇、更精良的材質、更新潮的設計。
而這樣的嚮往,便是朕璽國際成立的初衷,自2016年成立至今,朕璽已代理了12個歐洲品牌,透過對於家具的精確審美及材質標準嚴格把關,帶入各國具代表性的品牌及設計,提供台灣消費者更多元的「理想居家」選擇。
資料及圖片提供」朕璽國際有限公司
採訪」林慧慈
走進易雅居門市,絲毫感受不到一絲商業氣息,如同居家空間的配置及優雅的布置,更似飯店的頂級套房,或者具有文化底蘊的貴族之家。
成立30多年,易雅居始終是引領台灣大眾生活空間美學的先鋒,持續引進並推薦國際頂尖家具品牌,使客戶享有便捷且專業的家具搭配服務,深信每一件購入的家具都能發揮出最優秀的一面。
易雅居擁有來自各相關領域的專業團隊,且每年均赴海外接受原廠的知識技術訓練(OfficialTrainingProgram),讓每一位專案人員對於各大品牌及產品深入了解,並且掌握最新潮流及趨勢,提供客戶專業整合的軟裝配置建議,以及原廠授權的完善售後服務。
除了家具、燈具、織品外,易雅居更深化美學涵養,門市時常展出當代藝術品,藉由攝影、雕塑、繪畫等豐富生活美學內容,並提供藝術品專業諮詢,勾勒出居家美學的多樣輪廓。
易雅居的用心,獲得星級飯店、高端品牌、私人宅邸的信賴與讚賞,易雅居相信,藝術與風格可以融於呼吸中,成為讓生活富足的一部分。
永恆並創新的百年義式品牌Giorgetti
易雅居台北展廳陳設義大利百年家具品牌Giorgetti,傳承自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以降,深度人文精神與啟蒙主義內涵,涵養出獨屬於義大利的精緻與人文況味。
Giorgetti的根來自百年傳承的細木工藝,以珍貴稀少並堅固的實木木材、極端講究的細工,及頂尖的文化、設計品味,成為家具領域的領先者。
並於1980年代末期,攜手著名建築師、藝術家、畫家,為家具設計注入新血,在悠久歐洲文化底蘊中注入東方纖細風情及現代大器簡潔風格,造就出專屬Giorgetti的義式風格。
Giorgetti堅持「生活之藝術在於藝術的生活」,並致力於不斷突破創新,與易雅居的理念一拍即合。
「變」是Giorgetti唯一不變的信條,從美學理論與功能,到獨特的材質選擇並關注細節,使其適應於不同的時間與空間,適用於各種場合。
Giorgetti一直演繹著精緻、唯一與創新,也因此受到世界各地愛好極致品味人士的追捧,紐約核心地段的地標建築ThePlaza廣場酒店、土耳其白宮、北京著名的磐古酒店等,皆指定具深厚文化底蘊的 Giorgetti作整體規劃。
Giorgetti 展廳
古典貴族手工義大利品牌 Promemoria
易雅居PromemoriaHouseTaipei,於2020年初甫開幕,由Promemoria品牌主任設計師DavideSozzi聯合台灣今品空間計畫有限公司主持人楊岸建築師,以及易雅居專業設計團隊攜手打造而成,占地300坪的廣闊空間以Maison/Casa為概念,整體布置陳設如同住家,帶予人放鬆、自在的氛圍。
品牌Promemoria自19世紀為皇室製作馬車起家,至今仍遵循歐洲皇室古法,將精緻手工藝結合名貴用料如高級木材、真絲、上等皮革等,提供客戶高度訂製化的產品。
同時邀請日本知名藝廊TakaIshii策劃「建築攝影+」藝術展,將百年手工藝與建築藝術相輝映,易雅居期待 PromemoriaHouseTaipei 不僅販售品牌精緻的家具產品,更提供客戶居家的「概念」,真正體會到Promemoria置於居家當中所能帶來的改變及提升。
易雅居團隊不僅深耕台灣,服務的區域更跨足至大中華區、日本及美國等地,深信藝術的定義應含括世上每一個具美學意圖所創作出的成品,更相信「生活的品味是內蘊積累,需要環境與時間的和合」,在自由呼吸的每個時刻,感受生活的美好富足。
PromemoriaHouseTaipei
當代空間館
當代空間館
資料及圖片提供」易雅居
撰文」林慧慈
建築的演變隨著時代發展,自數百年前原住民的石板屋、傳統閩式泥牆工法、紅磚瓦房,或者日式木屋,直至今日的鋼筋水泥建築,種類早已如繁花茂盛,然而櫻王並不滿足於既有之物,透過蒐羅世界各地新式、特殊壁材及裝飾材,為台灣的建築師及設計師帶入更多的可能性,提供其施展天馬行空想像的舞台。
德州餐廳使用VetroPieno實心玻璃磚。
石物柔軟如布料的石材
櫻王「石物」系列由100%天然石材組成,卻能夠達到1.6mm至1.8mm的厚度及1.5kg/m2 極輕重量,更柔軟有如布料,可隨意貼覆於牆面、天花板、櫃體、門片等各樣居家空間之中,扭轉石材帶給人的厚重感受及昂貴造價。
而同系列的「ECOStone」更可達到平均厚度1mm以下、重量0.8kg/m2,突破傳統石材貼片的輕盈薄透,甚至可用剪刀輕鬆裁切,適合施作於曲面及圓柱體之上。
「石物」系列不僅解決了過往石材的種種不便,更推出各種石材紋路,如大理石、雲母、板岩等數十種不同的石材及顏色。
多樣化的質感及簡單不複雜的施工難度,使櫻王「石物」成為許多設計師愛用的建築裝飾材,如知名室內設計師陳瑞憲便於台北長虹新時代廣場使用「石物」的帥銀及玄鐵黑,搭配常見立體石材,堆疊深鑿淺雕的空間詩意,更善用「石物」輕盈特性,使用於天花板中,呈現一般壁材無法仿製的天然及設計感。
台北長虹新時代廣場使用「石物」帥銀及玄鐵黑(十月設計)。
印克藝術品般的地板
對於許多喜愛多變居家的客戶,壁紙便是其最好的選擇,然而壁紙有其侷限性,大多僅使用在電視牆、沙發背牆、床頭櫃或玄關等部分,為了解決這樣的煩惱,櫻王特別引進義大利時尚裝飾壁材「印克」,使用革命性的玻纖材料,由雙向玻璃纖維編織而成,經由簡單的施工便能產生高效能的耐震效果,除了牆面外,還可使用於地坪、浴廁等空間,具有不易損壞、耐潮濕等特性,更可達到「無接縫」效果。
「印克」與多位義大利藝術家及設計師合作,提供數百種以上的美麗圖庫,更提供個人訂製服務,使地面不再侷限於傳統而單調的磁磚、木板、石材等,擺脫現有壁材及裝飾材的限制,方便使用者依照喜好妝點個性空間。
「印克」玻纖裝飾材,可以貼覆於浴室及地面。
VetroPieno實心玻璃磚透明如冰磚
對於裝飾材及壁材種類,櫻王不滿足於既有材料,將範圍拓展,於2012年引進義大利製的VetroPieno實心玻璃磚,使台灣民眾認識玻璃磚之美,不僅帶來另一種視覺震撼,更為設計師們打開一道設計的綺想大門。
大直英迪格酒店由著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室內運用許多磚造、瓦片等元素,呼應大直地區舊有產業文化脈絡,而入口處印象柱便選擇櫻王VetroPieno實心玻璃磚,特殊的材質既融合於背後的手工窯燒磚牆面,又能夠跳出形成強烈視覺。
能夠與清水模、紅磚、石材及木作等搭配而無違和感,是玻璃磚最大的特性,更可進階在玻璃磚內結合氣密窗、推開窗、方格磚、金屬構件造型框搭配堆砌使用,成為設計時的最大利器。
大直英迪格酒店使用VetroPieno實心玻璃磚。
品牌SEVES為歷史悠久的玻璃磚企業,高品質的玻璃清澈而堅固,產品款式齊全,並年年推出新品,滿足建築、設計市場對於玻璃磚的使用需求。
VetroPieno實心玻璃磚不僅結合了傳統玻璃磚在亮度及透明度上的特色,當光線反射在清透的磚體時,更能以皎潔的姿態展現出如琉璃一般動人而炫目的色彩,能同時滿足採光及遮蔽性的需求。
實心磚提供2種尺寸選擇:長形磚24x11.7x5.3cm略大於傳統紅磚,正方形磚則為長形磚的一半長,不論直立、橫躺皆可鑲嵌,提供更多創作空間。
資料及圖片提供」櫻王國際
撰文」林慧慈
一如柏成設計那些具有個性的設計案,邱柏文設計師所推薦的家具多數皆帶有一點實驗精神,對邱柏文而言,家具是否為名牌或大師作品並非絕對,只要能與空間氛圍、精神相符,即便是台南街邊偶遇的竹椅,都能在空間中發揮其魅力。
本期「收藏經」企劃邀請到柏成設計的邱柏文設計師,分享其所喜愛並收藏的家具,以及其對於家具挑選依據。
設計師簡介
柏成設計/邱柏文
柏成設計及OUTScholarship創辦人,為台灣首位榮獲WAF/INSIDE年度室內大獎及台灣室內設計大獎4座金獎得主,獲頒四十驕子建築類優秀建築師,也曾獲德國紅點設計獎的BestoftheBest等國際獎項。
卓越的設計思維活耀於國際間,不僅擔任美國IIDA以及金點設計獎的評審,同時也受邀擔任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與國內外多場大型活動演講嘉賓。
故事性、工藝、原生材質
在《室內》315期報導過的「LivingLab 生活實驗所」中,柏成設計選擇置入一組舊木衣櫃,因為那是屋主長輩的嫁妝,對於邱柏文而言,如何藉由老物件背後的歷史為空間延續故事,比設計是否精美豪華更加重要。
他提到,業主應該每個物件都親自乘坐、觸摸過,並理解其背後的歷史及意義,當有客人、朋友來訪時,便能藉由故事與業主產生連結,空間也因此有了獨特性,而非一個個複製出來,美麗而無靈魂的商品。
邱柏文也鼓勵讀者,平時多逛、多接觸各樣家具,並了解每一件家具背後的故事,若對於其有所感應及連結,便可以先購買收藏,待有合適的空間再置入。
而在處理設計案時,邱柏文更加注重整體平衡,例如在安靜的背景之中,如果選擇較為顯眼的家具,其所象徵的故事便會成為空間主角;若空間已擺放許多物品彰顯個性,家具則偏好安靜、沉穩的表現,其次則為空間屬性與需求,例如同樣為餐飲空間,法式餐廳適合較軟、乘坐感更為舒適的椅子,因為用餐時間較長,而酒吧則可選擇較硬材質表面,鼓勵客人多走動、交流。
實驗性設計精神
邱柏文本次推薦的6樣家具,大多用材單純,減去不必要的設計,直接地呈現出材質之美,邱柏文表示,自己非常喜歡原生材質的家具,即物品外觀顯示材質本身,具有「純粹」與「極致」的性質,一如柏成設計希望呈現的設計風格,無須過多裝飾性,而是藉由其自有、原始的特色陳述不同面貌的美。
綜觀柏成設計作品,可察之中所帶有的實驗精神,無論是設計、材質或者概念意義上,為此,邱柏文常需要尋找概念及氛圍相襯的家具,他表示,自己也有許多喜愛的品牌名單,如B&BItalia、PoltronaFrau等,在手工藝細節及故事性上常有亮點,但品牌有時會因市場壓力而放棄太過概念性、實驗性的商品,所以他更偏好年輕、獨立的家具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提取其中可能未成熟卻更加生動鮮活的設計活力,以及對於工藝探求極致的可能性。
而長年來往國內外,邱柏文也指出台灣家具設計能力其實不俗,最大的困境即為無共同平台或大品牌,導致室內設計師不易尋找並挑選,成為設計師或者一般大眾消費台灣設計家具時的一大門檻,且獨立設計師亦無能力推出不同的尺寸、顏色,也無法負擔大量庫存,若有平台願意協助處理,台灣的家具設計會更具有競爭力。
邱柏文愛用家具&收藏品
Part1.愛用家具
FlexibleLove蜂巢紙伸縮椅
品牌」FlexibleLove
設計師」邱啟審
面市年份」2005年
主要材質」100%可回收牛皮紙、100%再生木纖維板
色彩」熔岩黑、大理石白、砂岩棕
主要購買管道」FlexibleLove
FlexibleLove為台灣設計師邱啟審的作品,當年甫推出即廣受國內外媒體與市場好評,藉由特殊蜂巢紙,FlexibleLove最長可達6公尺,乘坐16人,乘坐方式也有諸多變化,無論是拉長條、彎曲、圍成圓甚至放倒皆可,如同其名,是相當具有彈性及靈活度的一張椅子。
邱柏文初次使用即在以「紙」為主題的「HappierCafe」,兩者以材質連結,並呈現出台灣設計樣貌,後續亦在日本展出。
邱柏文表示,FlexibleLove材質的獨特性使其相當適合視覺較為強烈的空間,但椅子本身的氛圍卻是安靜的,需要細看才會為其細節驚豔。
於自家中亦擺放2張FlexibleLove,邱柏文表示孩子及寵物會將FlexibleLove作為玩具,在其上恣意嬉玩,進而產生的使用痕跡也是他相當喜愛的部分。
USMHallersystem
品牌」USM
設計師」PaulSchärer、FritzHaller
面市年份」1960年
主要材質」鐵
色彩」多種色彩
主要購買管道」瑞歐典藏家飾
談起瑞士家具品牌USM,邱柏文讚不絕口,其乾淨俐落的銀色結構細節,以及多樣色彩及排列變化的磨砂面板,既具有個性亦能融入於復古、現代、時尚等多種風格之中,於系統化家具中佔有一席之地。
由於其模組化特性,多數人會選擇作為辦公家具,邱柏文亦曾將其使用於「瑞士商務辦事處」設計案中,黑色的USMHallersystem與銀色細節形塑出大氣、幹練的氛圍。
而居家中置入USM也會帶給空間更加細緻的感受,邱柏文於家中亦收藏古董USM,自設計師好友陳季敏手中購入,有20年以上的歷史,但細節部分仍完好無缺,黑色面板搭配銀製骨架,現代化的方正俐落,卻與老屋卻毫無違和。
Part2.個人收藏
鋼舌椅SteelTongueChair
鋼舌椅SteelTongueChair
品牌」PIEStudio
設計師」BannavisAndrewSribyatta
面市年份」2005年
主要材質」鋁
色彩」銀色
主要購買管道」PIEStudio
鋼舌椅的泰國設計師BannavisAndrewSribyatta為邱柏文舊友,曾共同設計過一間泰國餐廳的案子,邱柏文一直十分欣賞鋼舌椅的設計,去年策畫「包浩斯然後呢」展覽時更邀請設計師來台展出。
鋼舌椅的概念來自質疑將人造物體嵌入人體的拼接概念,對上將舌頭比擬為人類嘴裡的異化珠寶。
椅子使用泰國傳統竹編工藝並帶入新材質,將鋁材放入製麵機中形塑成鋁條,再運用再生鋁條在不銹鋼框架上手工編織,形成堅固的實體,為冰冷的金屬材質添入生命力,類似於包浩斯藝術和圖形設計,使用基於線的手勢,形成完整平衡的幾何作品,不論置放於何種空間之中都能成為焦點。
CacoonDoubleClassic懸掛帳篷
品牌」CacoonWorld
設計師」NickandSarah
面市年份」2012年
主要材質」35%棉65%聚脂纖維
色彩」多種色彩
主要購買管道」CacoonWorld
LivingLab中央的屋脊之下懸掛著米白色的帳篷,邱柏文笑稱那裡是孩子們的遊玩城堡,原先購入時並未設定如何使用,只是覺得懸掛式的帳篷十分少見,家庭出外遊玩時可以懸掛於樹上而已,但卻意外地與LivingLab的日式梁柱結構產生呼應。
除了孩子外,邱柏文自己也十分喜歡仰躺於內,帳篷可以承重200公斤,一家人於裡頭遊玩、休息都十分穩固。
帳篷的靈感來自織巢鳥的巢形狀,將帆布技術結合家具設計,創造出了Cacoon帳篷,設有單人、雙人及各樣不同尺寸。
銀桌
品牌」豐島美術館
設計師」西澤立衛
面市年份」2010年
主要材質」不鏽鋼
主要購買管道」豐島美術館
日本豐島美術館於2010年第一屆「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時由建築師西澤立衛設計,流線型的外觀如同一顆巨大水滴,銀桌延續建築線條,改以全不銹鋼的材質呈現,可以作為椅凳及矮桌使用,美術館中多處皆有提供銀桌予參觀者乘坐休息,或置物、用餐等,最後在紀念品販賣處亦可購買,帶走回憶。
邱柏文將其收藏於老屋內,金屬材質為空間帶入現代感,也因反光特性而能妥善融入古樸環境之中。
竹編椅凳
店名」進德成竹籐器行(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一段38號)
工藝師」鄧沛渂
主要材質」手工竹編
主要購買管道」進德成竹籐器行
購入竹編椅的過程是一次偶遇,某次出遊時在街邊看見一間竹器行,其中最吸引邱柏文目光的即為店門口阿嬤坐著的竹椅,已經使用到發黑、用一條鋼索勉強維繫,看起來像使用了50年之久。
在阿嬤眼中「沒有人要」的竹椅,對邱柏文而言卻別具歷史意義及獨特性。
久求之下,阿嬤最終仍不願割愛,邱柏文便購入另外兩張新製的竹編椅凳,他提到,現代人家中愈來愈少使用竹編家具,但竹工藝師傅卻不斷地老去、凋零,更需要推廣、支持。
資料與圖片提供」柏成設計、瑞歐典藏家飾、PIEStudio
人物及部分家具攝影」鄒昌銘
採訪」林慧慈
期性的季節變換和睡眠的晝夜交替規律都密切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品質,人的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當中,也意味著臥房的重要性。
「臥室」是私密、放鬆且最赤裸的空間,從床墊的品質、寢具的講究、軟硬體設備等,除了能表現使用者的美感與個性喜好,同時也打造出專屬於個人最舒適的休憩樣式。
古時,人們隨著太陽的升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人造光的出現,改變了工業化國家的睡眠時間。
「睡眠」是讓人體自然恢復心智和身體狀態的必須過程,對於一位成年人來說,每日7至9個小時是健康的睡眠時長,在都市環境裡如何打造令人放鬆、安心的睡寢空間,是居住品質的重要指標。
床組透過隨心所欲的變換,滿足人們自由奔放的舒適睡姿。
由BeckDesign設計的「RolfBenz」SONO,床頭板上如鑽石切割狀的皺褶,完美展現精湛的工藝,細膩的皺褶層次與精緻的車工工藝,不僅流露出奢華尊貴的質感,床頭、床架至床腳,都可以按照不同的室內空間風格隨心配置,客製個人喜愛的顏色。
(D&L丹意信實集團)
床頭旁的矮櫃,置放著讓人們能安心入睡的小物。
「CattelanItalia」Biagio以ㄇ字外框將櫃體包覆,呈現懸浮於半空中的概念,詮釋主體在空間的通透氛圍,中段簍空的設計使櫃體顯得更為輕巧,在收納上,使用者可依個人喜好做分類。
(弘第HOMEDELUXE)
台灣潮濕的環境易造成黴菌的滋生,所以選用布料時必須考慮材質的特性,以防止黴菌、髒污等問題。
「HunterDouglas」風琴簾Venue系列布料通過SGS測試驗證,能有效抵抗黴菌滋生,置於臥室空間中不僅能有效調節光線,也能維護使用者的健康生活!(HunterDouglasTaiwan)
寢具包裹著你的身體入眠。
擁有百年歷史的「葡萄牙Amalia」寢具用繪畫的方式,捕捉各種代表葡萄牙風土民情的元素,從海岸線連接到山脊,再從著名的石頭街到綿延起伏的丘陵,每一個細緻圖騰設計都能讓你的家增加一股歐洲風景,低調奢華的寢具增添異國風居家色調、換上新裝。
(夏馬城市生活)
抱枕在居家空間中體積雖小,卻擁有點綴室內氛圍無限的魔力。
「Kvadrat/RafSimons」的設計師RafSimons表示:「這塊畫布就等待著家具設計師的自由創作,我們不會干涉他們如何利用紡織品進行設計,所以我們會盡力使其更具開放性;這些面料應該是多功能的。
」將高級訂製服的時尚元素無違和帶入居家場域。
(栢悅國際)
「DeCastelli」充滿變化與生命力的金屬材質MAREA單品櫃系列,歷經時間而自然塑成的獨特印記,彷彿訴說背後的隱含故事。
黃銅、銅與鋼鐵上的交叉氧化,以DeCastelli的獨家研究技術,創造水彩漸層的效果,宛若岸上的波浪激盪,讓臥室空間彷彿融入海洋的悠遊氛圍。
(陸暘國際)
床頭板透過織布、各式材質的包覆裝飾,以動人的圖騰質感,為床鋪添加活潑元素。
「PierreFrey」Larotonde優雅的刺繡帶有不規則的盤繞圓形圖案,似手繪質感的線條,在底布上形成動感十足的視覺結構。
(安得利集團)
透過服飾、鞋包的陳列,營造精品時尚的臥室風格。
「Frag」BakValetStandMirror的衣帽架可用於懸掛衣服,而側面帶有皮革覆蓋的底座可作為其他物品的存儲空間;框架採用烤漆鋼結構,皮革修飾了各種配件的金屬輪廓,鏡子的框架與背面屆由皮革裝飾,使其發散獨特的優雅與魅力。
(朕璽國際ZxLiving)
在臥室中擁有偌大的更衣空間,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配置。
「Poliform」Ego以四面全玻璃的手法框設出衣櫃的原貌,穿透的視覺不僅為空間帶來宛如精品展間的氛圍,更營造出輕盈的感受,吊掛其中的衣物就像是展示品般供人欣賞,於燈光的照射下更顯高貴。
(弘第HOMEDELUXE)
KalìNikta在希臘語中是「晚安」的意思,列於「Promemoria」NightTales系列,旨在慶祝家中最私密的時刻—夜晚。
床頭板可選擇素面,或搭配帶床頭櫃的飾帶和皮革隔板、抽屜,同時亦可選配LED照明作為夜燈,擁有這些豐富的配件為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性。
(易雅居)
住宅空間為營造溫馨氛圍,常以木作為首選材質,但台灣潮濕的環境,發霉蟲蛀的狀況層出不窮。
因此耐壓、耐磨、防水的木紋磚成了傳統木地板外的另一選擇,「VENISbyPORCELANOSAGrupo」透過超高解析數位印刷技術,完美呈現最真的實木紋路,同步鋼刷木紋效果給您最溫潤的肌膚觸感。
(西班牙寶瓷蘭集團 總代理/台灣宥鋐貿易)
衣櫥除了設計美觀,符合收納需求的強大機能也是選購重點之一。
「B&BItalia」Backstage系統衣櫥以室內設計的概念重新構思衣櫥的呈現,提出未來家居生活趨勢的全面性解決方案,於收納概念、實際使用上與內部空間的規劃,為您重新定義房間與更衣室的關係。
(栢悅國際)
「NATUZZIITALIA」Cala床頭板的造型靈感來自亞得里亞海岸經年累月受海風與浪花雕築而成的峭壁風貌。
可以搭配皮革或布藝套面,套面採用延伸到床頭板後的美背設計,因此可以擺放在房間的任意位置,Cala和同系列的床尾椅,都具有方便實用的收納功能。
(華泓國際)
「hoi!」寢飾一針一線完全由台灣製造,以最符合台灣人的使用習慣,擁有無虞的材質和製程,以好好生活理念出發,選用ISO認證工廠品質嚴格把關100%純棉材質,舒適天然的觸感讓每天1/3的睡眠時光成為生活動力的補給站。
(hoi!好好生活)
「JaneChurchill」GINKGO床罩在柔軟的亞麻布面上繡製精美的銀杏葉圖騰,柔和的圖樣與和諧的色彩針跡,營造出圖樣的立體感;搭配EMMETT窗簾細緻的刺繡線條,展現扇形棕櫚葉,柔和鮮嫩的色彩為空間帶來一股生氣盎然的綠意。
(安得利集團)
「Zanotta」Box系列,總是能以簡約的設計融入各種風格。
整體以方形為主軸,俐落的直立切面,使對稱感發揮到極致,並將床頭切割為多個形狀一致的方塊,在單一的設計中打入一絲趣味。
將整體做成包覆式,雖看似一體成形,但其縫製布料跟皮革都為可拆式,提供極大的便利性。
(朕璽國際ZxLiving)
在人口密度集中的城市中,多功能的家具已成為大多數人的首選。
「詩蘭慕」ELL沙發床已德式思維體現了高度實用又簡練俐落的線性表現,高水準的技藝工法則充分利用結構上的設計,一改以往沙發床不夠舒適的印象,或坐或躺臥,高配套適應性的愜意享受,毫無疑問成為品味人士的最新寵兒。
(詩蘭慕)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人的睡眠和作息,與生理時鐘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影響生理時鐘最大的因素就是光線。
光照會影響控制生理時鐘的褪黑激素分泌的多寡,當褪黑激素濃度增加,新陳代謝進而減緩,就會讓人逐漸產生睡意;相反的,當窗外的光照逐漸增強,褪黑激素減少,就容易清醒,如何挑選窗簾、遮光簾幕,甚至是室內的燈光配置都是設計師必須為消費者細心考量的重點之一。
此外,好的睡眠其實不在於時間長短,而是整體的睡眠品質。
很多人常常睡不飽,除了生心理壓力、睡眠障礙或是做夢等因素,「床」也大大影響了睡眠品質的好壞。
床的軟硬度、支撐力、彈性與透氣度,配合適當軟硬度、高低的枕頭,再加上每個人習慣的睡姿等,都是在挑選寢具時需要考量的重點,讓人體在睡眠休息時,能真正徹底放鬆。
在夏威夷,聽到「Eala!」意為喚你起床。
「Hästens」Eala床具的清新、愉悅、舒爽,讓使用者彷彿置身遙遠的小島,在涼爽的夏夜中醒來。
Hästens的手工匠師們將優質馬尾毛、羊毛和純棉完美融合,這些精美、柔韌的天然織層發揮天然空調的作用,幫助身體排出濕氣並導入新鮮空氣,喚醒精彩每一天。
(大輔傢飾)
進入夢想前,人們都渴望能一覺好眠,進入甜美的夢想。
「Wittmann」以床翼為中心,可傾斜的側翼就像是親密與開放之間的相互作用,它像一個繭包覆著,把臥室變成一個人們隱密的避難所;皮革覆蓋的床頭櫃板和可調整的LED讀書燈以黑色塗層上色,更顯低調、安逸的優雅氛圍。
(D&L丹意信實集團)
「Coordonne」RANDOMCHINOISERIES系列受異國情調的東方文化—泰姬瑪哈陵啟發,這座華麗的陵墓背後有著一個極為動人的愛情故事,壁紙上的圖䲢將泰姬瑪哈陵給人的優雅感耀上牆面,讓臥室彷若置身在神祕的東方世界中。
(安得利集團)
精緻手工且高度客製化的產品,已是現代的潮流趨勢之一。
「BolzanLetti」Flag寢具系列藉由材質和純熟洗鍊的細節處理,將外型線條簡潔顯得美崙美奐。
床具為胡桃木結構,床頭板,紡織材質和床腳等提供多樣客製化規格,結合黃銅配件設計,展現精緻細節點綴的家飾風格。
(居雅堂JYTDesign)
「威盛亞」高壓裝飾板多變的花色加上溫潤的手感,替室內空間增添更多新的可能。
易清潔、易維護的特性,在達到便捷性的同時,堅持維持高端的視覺品質,多樣化的花色讓消費者能恣意進行色彩搭配。
為忙碌的現代人提供更為便捷的選擇。
(威盛亞亞洲)
「Saba」Pixel顛覆傳統的床具外型,以蓬鬆的設計且帶有靠枕的設計,可將Pixel視作床組及沙發兩用。
Pixel同時提供架高的選擇,兩種不同的形式因應不同的空間需求,唯一不變的是其為臥室主人帶來的安穩睡眠,踏實而穩重的依靠。
(朕璽國際ZxLiving)
「ForboFlooringSystem」Flotex®Colour系列一款與仿生技術相結合的靜電植絨地毯,集彈性地板耐磨耐用與紡織地毯溫暖舒適的優點於一身,不僅不會發生霉變或遭受異味侵蝕,亦可防蟎抑菌抗敏並保持外觀歷久如新。
(ForboFlooringSystemTaiwan福爾波台灣)
藤編元素讓人聯想到東南亞的渡假休閒感!「維莎原木」的床頭櫃運用藤編的細網眼和小分叉,不僅可以做到透氣性及防塵兼得的優點,藤編材質帶來的自然質樸氣息,對於營造臥室柔軟氛圍起了很大的作用。
(hoi!好好生活)
「VALCHROMAT」沃克板是一個創新的產品,結合了天然原木本身的纖維色澤,經過嚴僅的挑選及製作過程。
材料特殊的靈活性,在3D曲面展現完美的設計和紋理,著色在整個木纖維的面板上,當纖維個別染色,並用有機染料浸漬和化學結合在一起時,最後加上特殊的樹脂,蠟的成分增加了一般這種特性使沃克板具有自然與層次分明的外觀。
(中崧經貿)
「Kinnasand」手感柔軟的面料Relax是由三層織物所組成,中間的黑色織物能夠有效阻擋80%的光線,製成遮光窗簾為每日的睡眠時刻提供隱蔽的空間,讓光線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注入。
(安得利集團)
在「Giorgetti」AdamBed上可以看到Adam沙發組的特點,床頭板以輕薄的一層皮或布覆蓋在管狀五金上,柔化了整體線條。
床腳用櫸木實木製成,床頭板材質可選皮、布、馬鞍皮做配搭。
床頭板前配置了左右各一的兩個軟墊增加其舒適度,亦可拆卸做清潔更換。
(易雅居)
「Arketipo」Auto-ReverseDream特殊的荷邊設計,強烈地表達整體的輕薄感,最特別的在於材質的雙面設計,可選用兩種截然不同的材質,依照心情為臥室做搭配,為一間臥室增添兩種風格。
(朕璽國際ZxLiving)
「AICA台灣愛克」JOLYPATE健康環保塗料,取得甲醛揮發量最少的日本F4星認證及綠建材標章,擁有180多種顏色和100種以上造型可供挑選,並且具有自潔性不怕髒汙、褪色以及掉落;使用天然土混合,觸感更細緻,且具備調濕功能及不燃性,讓居家環境更優質更安全。
(台灣愛克)
大面積的壁面裝飾,為每一個人打造出獨一無二的視覺氛圍。
「InkiostroBianco」是一專長於創意設計和提供個人化風格的客製化壁材,讓空間設計直接進化為一場個人的空間時尚藝術秀,擺脫現有裝飾材的框架,不再只是呆板的花色選擇題,展現您的獨特藝術美學。
(夏馬城市生活)
「Crate&Barrel」Gwen床架用裝飾藝術曲線以及現代的織物和金屬混合重新定義了臥室。
床體的框架塑造出仿古黃銅飾面的圓角矩形,並以帶紋理的灰色織物裝飾的面板作為內飾,為臥室增添內斂典雅的氣息。
(特力恩瑞)
若說坐著需要一張好的椅子,那躺著就需要一張好的床墊。
每一張「derucci慕思」床墊的面料都精選來自澳洲的純天然羊毛及棉花,搭配西伯利亞進口的優質天鵝絨,通過多道工序精製而成,堅持傳遞健康睡眠理念,實踐著讓人們睡得更好這個使命。
(DeRUCCI慕思)
「法國TRECA」床墊深受各界知名人士喜愛,擁有「睡眠藝術奢侈品」的美譽。
從線條、用材、呈現效果到用戶體驗,都能看到其對設計的深刻思考、極致睡眠的無限追求,為用戶打造無了與倫比的舒適床墊和最完美的的睡眠體驗。
(台灣慕思寢具股份有限公司)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皇家哥本哈根為歡慶熱銷系列「大唐草」上市20周年,藉由與新的藝術家合作,推出獨特限量版系列「大唐玫瑰」。
此全新的限量系列由大唐草的創作者,設計師兼陶瓷師KarenKjeldgaard-Larsen和視覺藝術家MetteHannemann一同創作,以噴繪的玫瑰花輪廓加強皇家哥本哈根引以為傲的手繪花紋。
大唐玫瑰系列創作者:設計師兼陶瓷師KarenKjeldgaard-Larsen(左)和視覺藝術家MetteHannemann(右)。
於2000年,Karen以大膽創新的方式重新詮釋皇家哥本哈根的經典1號圖案:平邊唐草,進而推出大唐草花紋後,不但成為時下年輕人最擁護的系列,甚至成為丹麥王儲王妃每日所使用的餐瓷,同時也是他們外交禮贈的首選。
在歡慶大唐草20周年之際,皇家哥本哈根大膽提出結合視覺藝術家的創作,為圖案注入新的藝術元素,限量珍藏版的「大唐玫瑰」系列於是誕生。
經典的手繪唐草與手工噴繪的玫瑰在盤面上交互輝映,彷彿二重奏般,於盤面自由生長延伸,最後綻放成如詩如畫的美麗輪廓。
Karen從認為玫瑰花元素不但詩意且充滿歷史,以抽象的剪影表現,有如成千上萬朵玫瑰爭相展現美麗姿態,而視覺藝術家Mette更為其增添了層次。
大唐玫瑰系列包括以下9件限定商品:茶壺、高腳缽、隔熱杯、大小橢圓盤、大橢圓深盤、湯盤、圓盤以及花瓶,各品項皆能自然地與其餘皇家哥本哈根的餐瓷完美結合,毫無違和感的混搭使用,為餐桌與居家生活再添一抹獨特的浪漫驚喜。
後方皆有手繪師與噴繪師的簽名。
資料、部分圖片及影片提供」皇家哥本哈根RoyalCopenhagen
部分攝影」室內雜誌編輯部
編輯」陳映蓁
沐浴,是西洋名畫中永恆的主題之一。
從布雪的〈沐浴後的月神黛安娜〉、竇加〈早餐後的沐浴〉,到馬諦斯的〈浴後的沉思〉、波納爾〈浴室〉。
在畫家的筆下,是輕拭水珠的青春少女,是光影詩意的山林流水,是人們在蒸氣朦朧的浴室中,放鬆享受的私密一景。
如今,浴室早已不只是洗淨塵勞的空間。
回到家,我們迫不及待踏入這個私密的宇宙,花更多時間待在這裡,享受泡澡、靜心冥想、醞釀靈感。
無論是汗水淋漓的夏日,或需要驅走寒意的冬夜,浴室都是為我們帶來舒爽身心的心靈綠洲。
有什麼理由不追求完美設計呢?
BATHTIME 日光相伴的泡澡時光
ESSENCECERAMIC
森林和小溪,是畫作裡常見的沐浴場景,因為自然中有最純粹的美。
陽光、空氣、水,不僅滋養萬物,也是構成美好沐浴的靈魂元素。
此系列由自然擷取靈感,為浴室注入輕盈、柔和與優雅,輕薄的線條、圓潤的邊角,創造出歷久彌新的清新風格。
GROHE瓷器採用光亮潔白技術、滑順內邊設計,讓造型、功能和細節合而為一,清潔更加容易。
無論是崁入式浴缸或獨立浴缸,ESSENCE皆能與其他GROHE系列靈活組合,讓經典詮釋充滿無限可能,讓您在舒壓空間中盡興享受沐浴、放鬆與冥想,品味生活的美好本質。
INSPIRATION 讓靈感在簡約中萌發
CUBECERAMIC
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浴室就是我們棲身片刻的心靈綠洲。
CUBECERAMIC 從永恆建築中獲得啟發,打造出獨特的面盆比例,以俐落的立體線條、動感的流線外觀與光滑表面,為您打造簡約沉穩、時尚奢華的現代風格。
無論格局大小,您都能在洋溢個人風格的浴室中清澄思緒,迎接靈感泉源。
EUROCUBE
沐浴的時光,何不讓大腦的聲音安靜下來,擱下煩惱與繁複,讓空間和心靈同時回歸單純。
EUROCUBE就是有這種專注本質的吸引力,陪伴您停下繁忙步調,觀照生活中的寧靜片刻,而且極具現代美感,讓您以清晰思緒迎接每一天。
LIFESTYLE 創造專屬的生活節奏
EUROCERAMIC / EUROSMART
除了自然美好與都會時尚,GROHE更創造另一種靈動的浴室風景。
以低調內斂的設計開啟一天,或者在樸實無瑕的風格中為一日劃下句點。
而EUROCERAMIC的面盆、馬桶更以絕佳尺寸有效利用空間,為小坪數的浴室創造愉悅的旋律。
持續精進的EUROSMART,以流線外觀結合耐用品質,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趣味視覺。
讓您在日復一日的使用中,依舊享受雋永品味與舒適體驗。
從個人獨享的沐浴秘境,或是適合全家人的實用空間,GROHE的完美設計都能為您創造專屬的生活節奏。
PerfectMatch 打造浴室不再憑空想像
完美的浴室,盡在無比契合的細節。
致力創新水生活的GROHE知道,尋找完美並不容易。
所以GROHE專業設計團隊提出三項檢測標準:簡易安裝、洗手時無水花噴濺、足夠空間和高度確保使用的舒適度。
將龍頭與面盆和諧搭配,因唯有完美的結合,才能體現產品自身最美的設計。
優雅的瓷器系列,可與GROHE龍頭完美搭配,讓您在材質、樣式和色彩上有更自由的選擇。
色彩雋永視覺和諧,輕鬆設計您專屬的浴室套間。
GROHE創造出嶄新的衛浴篇章,為您的生活方式,找到臻於完美的一方綠洲。
圖片與資料提供」台灣驪住GROHE
1979年的台灣,正處於民主、經濟和文化萌芽開放的階段,這一年也正是楠弘的立業之年。
創辦人蘇振輝先生在22歲之際前往義大利參展,開啟了對歐洲美學的震撼視野,也讓他毅然決然、下定決心建構一道台灣與歐陸居家美學的橋樑。
楠弘廚衛於高雄起家,並一路向北擴展據點。
圖為高雄門市-柏正衛廚。
將情感連結擺在首位
「極致生活美學,從幸福的渴盼開始。
」作為時代的先行者,將歐洲工藝精粹帶入台灣的歷程並非一路順遂,貿易屏障的挑戰、產業的複雜性等,初期面臨無數質疑和考驗;蘇振輝董事長選擇不走輕鬆的路,而是在高雄設立第一家門市後,便開始穩扎穩打的練功,除了精緻的產品外,更提供顧客完整細膩的服務,如室內規劃、家飾軟件的搭配建議等等,在那個設計概念都還沒興盛的年代,楠弘已然了解唯有深厚美學底蘊,才能帶來改變社會的美好力量。
「正心誠意」一直是楠弘廚衛一路秉持的服務理念,也是數十年來的員工育成中,企業最重視的根本,將誠懇的心意放在每段互動中,才有可能點燃讓彼此感動的花火;就如同好的設計不僅僅是機能或形式上的表現,更重要的是,要能創造物件和人之間深刻的連結情感。
位於台北市仁愛林蔭大道上的楠弘國際,為旗艦店門市,也是美學的驛站。
在地深耕超過40年,楠弘廚衛由南向北建立起良好的品牌聲譽,創業迄今,以引進歐洲生活美學、整合優質品味,滿足每個家庭對幸福的渴盼為使命,除將饒富韻味、謹守永續服務品質的德國廚衛精品帶入台灣,旗下代理的八大頂級歐洲生活品牌,包括:德國國寶Villeroy&Boch、DORNBRACHT、KEUCO、GROHE、HOESCH、bulthaup、FÜRSTENBERG和THONET等,皆為深具文化精神與歷史傳承的經典之最,同時備受國際諸多五星級飯店與豪宅建案之肯定,深受層峰人士青睞。
美好生活,從家開始
其中,由楠弘廚衛代理的德國百年國寶品牌Villeroy&Boch,經營傳承九代家族,擁有近300年歷史,是歐陸最具規模與口碑聲量的專業瓷具廠商,也是經典日耳曼工藝精神保存的重要推手。
產線橫跨衛浴設備、瓷磚、餐具,生產與銷售據點遍佈德、法、盧森堡等14個國家,全球擁有超過7500名員工,集團旗下的衛浴瓷器可說是頂級空間的設計首選,高達德國市場70%市佔率,讓Villeroy&Boch成為消費者值得信賴的品牌。
Villeroy&Boch全新FINION系列,從面盆、浴缸、燈鏡到浴室家具一應俱全,為衛浴空間鋪展出優雅寓意。
而產品應用更遍及世界各地,除歐洲皇室、教宗的愛用外,包括最新的威斯汀漢堡酒店(TheWestinHamburg)、星野集團旗下最奢華的旗艦品牌「虹夕諾雅HOSHINOYA」谷關,乃至歷史古蹟新天鵝堡、科隆大教堂都可見到品牌燦爛的身影。
無懈可擊的全方位領航氣度,讓品牌在百年根基下,持續綻放瓷藝粹美的花朵。
Collaro系列以迷人的窄邊薄盆造型,形成辨識度極高的線性語彙。
如同品牌推手,執行長蘇振華所言:「懂生活、愛生活,品味生活由心出發」,楠弘廚衛精選許多由「家族」所經營的百年歐洲品牌,正是因為這些品牌擁有一貫的人文精神,堅持且傳承著對品質與美學不變的初心。
楠弘廚衛也將以累積多年經驗、國際級視野,與務實堅強的團隊,透過全台10家在地服務展示中心,一路陪伴消費者追求生活中每個完美細節。
資料及圖片提供」楠弘廚衛
撰文」陳映蓁
廚房與浴室,已由機能性場域,轉變為「新的生活空間」,而水資源不僅是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生活方式的一種表現,如何使用與水相關的產品,備受現代社會重視。
創立於1936年的GROHE,為全球頂級衛浴銅器製造及供應領導品牌,致力於提升產品的品質、設計、技術和永續發展,並專注在完美水科技的呈現;此外,產品不論在外型、模具製造、成品完成、包裝等細節,皆需經過多達35次的品管測試,以確保精細品質,通過生產測試之陶瓷軸心可使用達100萬次以上。
2014年GROHE加入LIXIL驪住集團,並以「驪住水科技集團LWT」整合世界各地的衛浴事業,藉由集團全球化經驗與技術整合,強化了GROHE在衛浴產品上的研發實力,能更有效率地開發與創新、展望未來經營。
有鑑於用水習慣的改變,以及對水資源的重視,GROHE發展出一系列解決方案,提供消費者智能、永續的產品使用經驗。
四大核心價值
「品質、技術、設計和永續發展」,這四大價值體現了GROHE創造非凡體驗的精神。
從設計、生產到售後服務,承襲德國工藝的謹慎、堅持與精神,絕對值得客戶信賴;結合領先的工藝技術,高效的團隊合作和製造流程,在研發、設計方面始終保持著領導地位,且GROHE內部專家純熟掌握水資源的應用,持續提升使用者的用水樂趣與享受;GROHE設計團隊亦屢獲國際大獎肯定,在提供卓越品質、優良功能的同時,兼顧了產品視覺美觀的完美平衡;此外,為了讓世代皆擁有充足水資源,品牌更積極地在永續發展方面展現貢獻,以實現保護地球與環境資源的企業承諾。
GROHE的四大核心價值:品質、設計、技術、永續發展。
近年來消費者行為改變,舊有的傳統生產方式必須全面檢視,GROHE除了在研發方面精益求精外,更進行工廠能源再造計畫、精進員工教育訓練,確保自身始終處於業界先驅,並使用最先進的技術作為驅動力,力求提供智慧、改變生活、永續的產品和服務,讓使用者的生活更輕鬆,對地球也更加友善;積極推動「GROHEZERO」計畫,以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已於2019年把位於德國的五間工廠與物流中心轉換為綠色電力,接下來的目標是減少產品與包裝中的塑膠原料,藉此實現環境永續的信念。
而GROHE熱愛突破新領域,日前推出的第一款3D金屬列印龍頭,更是意味著設計、技術和製造的未來趨勢。
3D金屬列印龍頭以最先進的3D列印技術打造,象徵著配件製造的新紀元。
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
針對未來願景,GROHE希望透過全方位的整體設計,為廚房及浴室帶來新的詮釋。
例如以優雅瓷器結合現代化龍頭,營造出完美匹配的浴室氛圍,消費者更可由10種特殊金屬色中挑選喜愛色調來妝點空間,從龍頭、淋浴花灑到毛巾桿、沖水面板等配件一應俱全;相較於以往,人們花更多時間在廚房,頻繁使用的情況下,如何減少地球資源的耗損?GROHEBLUE氣泡淨水機透過雙水道龍頭設計,巧妙地將一般日常用水和過濾飲用水分流,讓飲、用水變得更簡單且愉悅,藉此減少瓶裝水需求,大幅降低碳排放。
人們正在改變用水的習慣,因此水資源的議題更需要大家重視與關心,這也是GROHE不停思考如何塑造水的未來,並創造智能解決方案的原因-全然是為了帶給人類更好的生活。
GROHE提供「FREEDONOFCHOICE自由選擇色彩」服務,可從10種金屬色中挑選喜愛顏色妝點空間。
GROHEBLUE氣泡淨水機為生活帶來更便利與潔淨的體驗,也能減少對地球資源的耗損。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驪住GROHE
撰文」陳映蓁
代理德國知名衛浴品牌DURAVIT將近30年的三緯企業,董事長陳國昇先生深知擁有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他的真知灼見不僅印證於台北與台中門市的裝潢和選址,在引進品牌時也將他個人精闢的眼光表露無遺。
歐洲品牌的衛浴、廚具是三緯企業的主力產品,為提供顧客更全面且頂級的居家享受,也將企業版圖拓展至餐瓷家飾,引進世界三大名瓷之一的德國名廠「ROSENTHAL羅森泰餐瓷」,使得精緻的歐洲現代風格成為居家妝容的一環,且ROSENTHAL羅森泰餐瓷自1992年便開始與一線精品品牌「VERSACE凡賽斯」跨界合作,VERSACE凡賽斯瓷器的強烈色調與繁複華麗美感,讓品牌愛好者趨之若鶩。
三緯企業於台中的總部。
展演頂級之美
三緯台中總部坐落於文心路與公益路口,位處台中精華地帶七期重劃區。
微傾的弧牆自入口朝內蔓延,偌大空間中,1、2樓分別展示三緯總代理的兩大廚具品牌:義大利ARCLINEA及德國HÄCKER的整套廚房規劃;3、4樓則是衛浴的世界,展示多個歐洲衛浴精品品牌,包含德國DURAVIT等,力求忠實表現出品牌精神,此外,並於4樓另闢專區展示德國ROSENTHAL羅森泰餐瓷;5樓則為辦公室。
而三緯台北旗艦館則位於台北市松山區光復北路上,寬敞的展示空間中,大量運用東方元素融入陳列布局,營造主題式氛圍,烘托出內斂、具深度的場域精神。
1樓展廳入門的左右側同樣展示了三緯總代理的歐洲廚具品牌,有鑑於代理的精品品牌風格各異,商品線可說是網羅了簡潔至奢華的品項,再結合人文、科技與藝術元素,讓消費者體驗精緻生活的美好,並在此勾勒出心中所屬的居家畫面。
位在台北市光復北路的台北旗艦店。
內部採東方元素構建而成。
三緯藉由門市展館重新演繹了品牌精神、現代美學和空間的無線可能,而售後服務的重要性更讓三緯堅信,企業文化需以提供顧客良好的服務為宗旨,也必須督促代理品牌與之齊步前進,才能奠基不朽的品牌價值。
三緯企業以獨到的眼光,資深的經驗和無比的信念,邁入第四個的十年,秉持著與時俱進的初衷,為消費者帶來最新、最好又不失經典的歐洲衛浴廚具饗宴。
Arclinea世界廚具領導品牌
三緯所代理的義大利Arclinea,作為世界三大廚具品牌之一,從涉足廚具設計的半世紀以來,便不斷展現出引領潮流的實力,且從不畏懼挑戰,這股熱情讓Arclinea獲得影星布萊德彼特、北京鳥巢建築師PierredeMeuron等各界重量級人士的肯定。
義大利人個性好客,重視家庭聚會,所以廚房對他們而言,不僅是烹調的工具,更是表現主人品味、塑造居家風格的重要「表情」,典型南歐地中海風格的Arclinea廚具,雖然採用大量凜冽的不鏽鋼材質,但加入實木與石材調合後,反而散發出濃郁的義式居家溫馨風情。
由義大利國寶級設計師安東尼奧.奇特里奧設計,2020新發表的「LIGNUMETLAPIS,MODUSDOORSSYSTEMbyANTONIOCITTERIO」。
經由空間的巧妙分隔,將兩套廚具完美呈現。
Arclinea也持續開發新的廚房應用科技,致力於展現「科技應服務於每日生活」理念,打造出更能融入居家環境的廚具外型,考量到收納、調理等流暢度,亦推出包括可自由收納抽拉的邊桌、與中島結合的藏酒櫃等;甚至可將LED小型溫室安裝於廚架、廚櫃上及吊櫃下方,使香草植物自然生長,讓廚房不再只是廚房,同時也是可供觀賞綠意的休閒空間。
「LIGNUMETLAPIS byANTONIOCITTERIO」系列廚具適合規劃於用餐待客的吧檯區,各項細節符合人體工學。
為Arclinea設計廚具長達35年的義大利國寶級設計師AntonioCitterio(安東尼奧.奇特里奧),承接了各種國際性的大規模項目,並與眾多知名品牌合作,如Hermès、Flexform、Vitra等,他的作品被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和巴黎龐畢杜CentrGeorgesPompidou收藏,並獲得兩屆Compassod'Oro殊榮。
AntonioCitterio以經手世界各地的寶格麗酒店(BulgariHotel)、米蘭文華東方酒店(MandarinOrientalMilan)等而聞名。
「CONVIVIUMbyANTONIOCITTERIO」中島由厚達20公分的義大利原產大理石,搭配玫瑰金PVD不鏽鋼構成,雍容華貴。
資料及圖片提供」三緯
撰文」陳映蓁
本月即迎來成立十周年的甘納空間設計,是由陳婷亮與林仕杰兩位設計師共同主持,他們經手的空間,多半予人明亮飽滿的印象,搭配上多種外觀亮眼的家具或燈飾,更讓空間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此外,兩人也十分喜愛購入和收藏各式物件,舉凡單椅、吊燈、公仔等,他們笑稱這是另類的紓壓方式。
本期「收藏經」企劃,邀請陳婷亮與林仕杰來聊聊他們對家具的見解,以及所喜愛的物品。
設計師簡介
甘納空間設計/陳婷亮林仕杰
成立於2010年,以空間設計有無限可能為宗旨,為生活創造出未來begoingto的美好願景。
「甘」為愉悅甜美,「納」則取其容納之意,代表著甘納以謙卑態度面對空間與人之間的關係,作為真實生活與空間的橋梁,體現「設計可以很多樣化容納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滿足日常需求,並引領業主對「家」的想像,進而設計出舒適、美觀與實用兼具的空間。
入手指標:符合空間條件、符合業主喜好、造型特殊亮眼
踏進甘納空間設計的辦公室時,B&BItalia的UP50,以及Moroso的Shadowy,兩張單椅即映入眼簾,歡迎著造訪者們,襯著多彩的雜誌牆,突顯出兩位設計師熱情且不失想法的個性。
「家具其實象徵著使用者的性格,也可以為空間帶來不同的氣氛,軟裝也是設計中重要的一環」陳婷亮如是說,在為業主選配家具時,甘納空間設計會先剖析空間條件,從風格、色系、調性等面向著手,因為每個環境適合的家具品項和形式皆不同;再者,與業主討論需求的同時,設計師便會從中觀察業主的喜好,包含穿著、談吐、對住家的想像等,再從這些特性去尋找。
另外,陳婷亮也不諱言地表示,她與林仕杰是一對注重家具造型和氣場的設計師,他們挑選或收藏的某些座椅,坐感或許稱不上舒適,但其散發出的氣勢和獨樹一格的視覺感受,卻是硬體無法比擬的;她補充說道,很推薦業主購入外型突出的單椅或燈具,原因在於單椅是最貼近日常生活的物件,燈具則可提供立即性的氛圍轉換,可作為居家場域的亮點。
美學轉變的觀察
談及自身的收藏品項,林仕杰表示,他們沒有品牌迷思,通常是採取「喜歡就買」的策略在壯大自己的收藏寶庫,兩人也很喜歡購買各式各樣的椅子,藉由座椅的張力,強化空間力度;陳婷亮則分享,有鑑於空間大多由垂直水平語彙構建而成,椅子的弧形線條其實可塑造柔和感受,甚至可為空間帶來改頭換面的視覺效果,是十分超值的投資。
執業至今已十年,他們發現台灣消費者對於「小物件的布置」開始有些觸動和想法,居家選物店也較過往蓬勃發展,對妝點空間這塊而言是好現象,林仕杰則認為,所有改變都不會是一蹴可幾,都需要長時間的鋪陳和累積,現代社會網路資訊發達,大家透過臉書或Instagram即可了解新知與潮流趨勢,對「美感」也日益重視,身為設計師,他們藉由引導的方式,跟業主分享美學概念、灌輸新資訊,並引領業主做一些新的嘗試,來體驗不同於既定印象的生活模式,在小地方種下美學種子,期待它可以慢慢茁壯發芽。
最後,林仕杰建議有興趣改變居家氣氛的消費者,可從價錢較親民的品項入手,簡單的單椅即是不錯的選擇,不僅可輕鬆帶出家裡的風格,更能彰顯個人品味,理解箇中趣味後,再擴展購買範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降低心理和金錢的負擔;他也推薦可仿效北歐人民,在住家中挑選一個喜愛的小角落進行布置,放張單椅、擺張邊几,享受靜好的歲月時光,這種情境更可催化人對家具的重視和情感。
陳婷亮+林仕杰愛用家具&收藏品
SerieUp2000
品牌」B&BItalia
設計師」GaetanoPesce
面市時間」1969年
主要材質」布料
色彩」橘子紅、海軍藍、藍綠色、翡翠綠、荳蔻黃,以及向1969年原始色調致敬的特別款:米色及藍綠色交織的條紋版
主要購買管道」栢悅國際
SerieUp2000這張椅子的設計靈感,是設計師GaetanoPesce淋浴時看到海綿的擠壓,讓他開始思考是否能運用類似的技術,創造一張柔軟的椅子?造型上擷取古代生育女神豐腴的輪廓,利用現代語彙簡化出象徵女性的形狀,並以彈性面料包覆,躺上去猶如身處子宮般,重回嬰兒時期。
另外,主體還鍊結了一條球體腳凳,背後隱晦地暗喻女性屈服的枷鎖,為自古以來女性為居弱勢、作為家庭囚犯的現象發聲,希望藉此引起人們關注暴力侵害婦女的社會議題。
陳婷亮提到,SerieUp2000是個相當具有「份量感」的存在,它擁有漂亮的弧形及圓體,可以弱化硬體中古板的垂直水平線條,且本身的視覺力道很足夠,足以撐起空間的重點,不論複雜、花紋或純白的背景都相當適合,可自由配置素色或條紋款,增添意趣和風格。
在甘納空間設計經手的案子《九昱十美》中,藍色的SerieUp2000配上質樸沙發,顯示了形式和材料間的完美平衡。
SOLVEIG
品牌」Cinna
設計師」AvrildePastre
主要材質」實心管狀底座
色彩」白色、黑色
主要購買管道」LigneRoset
SOLVEIG在瑞典語中有「太陽的路徑」之意。
這組落地燈的反光罩為有著凸紋鋼板帶有光澤的白色漆面內飾,外表則採用平光白漆,反光罩巧面地利用磁鐵裝置,語底部鋼管基座連結在一起,而鋼管基座本身連結反光燈罩,其角度正好反射出中央向上直射的光源。
腳架基座融合了實心鋼管與塑鋼兩種材質,燈泡基座採用鍍鎳材質,電線部分則包覆紡織材質。
當初是為了加強舊辦公室的照明亮度而購入這盞燈,陳婷亮認為SOLVEIG的比例與三角結構細膩精緻,燈泡投射的方式亦十分特別。
EmilianaMartinelliandKennethCobonpueFilifiliLamp
品牌」MartinelliLuce
設計師」EmilianaMartinelli、KennethCobonpue
主要材質」白色金屬漆絲、尼龍絲編織
色彩」白色
主要購買管道」已停產
EmilianaMartinelliandKennethCobonpueFilifiliLamp是由白色金屬漆絲與尼龍絲編織構成的懸掛式擴散燈,一樣是設計師為了舊辦公室所購買的燈具。
林仕杰表示,在舊辦公室時他們很堅持需保持天花板的乾淨,因此燈具選擇以吊燈為主,這盞燈的光源呈現出網狀渲染感,在小面積的場域中更能突顯出層次和情調。
鯊魚造型傘桶QeebooKiller
品牌」Qeeboo
設計師」StudioJob
主要材質」聚乙烯
色彩」黑色、深灰色、灰色、淺灰色、藍色牛仔
主要購買管道」Laboite樂盒設計生活館
Qeeboo是由StefanoGiovannoni創立的新世代義大利品牌,有著鮮明的義大利設計語彙,近年來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觸及全世界不同消費者。
由StudioJob為Qeeboo設計的Killer是聚乙烯製成的傘架,他將Killer設定為「在一個虛構世界裡生活的一條鯊魚」,並將牠命名為霍爾德先生(Mr.Holder),鯊魚張開的大嘴只為了承接一把把雨傘,設計師用奇思妙想,將恐怖的鯊魚形象轉變成極具創意的傘架。
陳婷亮和林仕杰兩位設計師自述深受歐美影響,也十分喜愛StudioJob的作品,故選擇入手此品項。
Shadowy
品牌」Moroso
設計師」TordBoontje
面市時間」2009年
主要材質」彩色漁網的編織線
色彩」6種樣式、18種單色
主要購買管道」CasaAzzurra日晏家居
生機蓬勃的非洲大地,蘊藏著源遠流長的文化與歷史,長久以來深受西方人著迷。
荷蘭設計師TordBoontje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扶手椅鮮豔的花紋即由非洲當地人手工編織而成,本用於漁網的彩色塑料線,因為耐用而適合長時間放置於戶外,上方彎曲的特殊摺邊以圓潤修飾僵硬的邊角,整體造型形似日光浴床,在室外使用也具遮陽的功能。
陳婷亮2015年左右在國外雜誌首次見到Shadowy這張椅子,那時立刻被它奇異的外型所吸引,覺得很像蜥蜴般,輔佐上鮮明的彩線織線,越看越喜歡,日後有機會便購入兩張放在辦公室中,也於數個設計案中推薦業主選購。
她強調,比起空間,其實家具軟裝更是主角,因為配置的家具和配件不僅能突顯居住者的特質,還能引領住家的風格,就如同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女主角的辦公室也有一張類似的浮誇座椅,跟Shadowy一樣坐上去就彷彿內建女王般的氣勢,漂亮的弧形更像是戴了一頂皇冠;也因為手工編織的緣故,每一張座椅皆獨一無二。
Shadowy在官方原始設定中主要於戶外,作為花園或自然中的遮陽座椅,不過甘納空間設計認為,放在家中客廳或餐桌也很好看,可帶來強大氣場;若用於商空中,更兼具實用與展示功能。
資料及圖片提供」甘納空間設計
人物及部分單品攝影」鄒昌銘
採訪」陳映蓁
「民以食為天」,在東方的傳統社會中,飲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同時也影響著家中廚房設計的演變。
以往,以灶爐作為廚房中心,大火、水氣、煤炭、油煙是廚房內常見的景象,為此,廚房總被隔絕在獨立的空間中;然而,隨著電力、廚具設備的出現,讓廚房從封閉的空間逐漸開放,成為一融入居家設計的餐廚空間。
現代人喜愛在家中聚會、宴客,廚具追求機能也重視造型美觀與便捷性,內、外雙廚房的設計,是東方居家空間中常有的規劃,因中式料理的火侯需求,有明火與油煙的考量,因此常獨立規劃;而展示於公共空間的中島,則作為一般輕食料理、宴客餐吧使用。
廚具的多變樣貌,不僅融入居家設計中,更成為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場域。
「ALNO」ALNOARTPRO系列,透過閃耀金粉烤漆玻璃門板設計,呈現如黃金般的耀眼光澤,烘托出高貴優雅的絕佳質感;煙燻色時尚玻璃櫃,採用隱形把手設計,櫃內設有精緻細膩的照明燈光,營造獨特情境氛圍;而後方高光澤度石墨黑廚櫃,提供超大置物容量、收納更方便,輕鬆打造雅致舒心的頂級品味空間。
(麗舍HomeBoutique)
怎樣的檯面可以深受消費者的喜愛?「NEOLITH西班牙耐麗石薄板」是全世界生產最大的緻密面材,也是近10年誕生的全新、革命性的產品。
耐刮磨、耐高溫、防水、不易退色等優良特性;由100%天然原料製成,產品堅硬、穩固又環保;再加上大尺寸與超輕薄的卓越特點,讓「NEOLITH西班牙耐麗石薄板」能更多方運用在空間中。
(新立建材)
根據研究報告,50%的德國人想要一個開放式廚房,因為開放空間可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交流。
「Sachsenküchen」的LivingKitchen生活廚房除了堅守品牌理念,將木工手藝與工業技術結合外,也完美地結合開放空間與客製的兩大訴求。
以木色調為基底融合木材拼接,再利用光線的穿透延續空間並減輕櫃體的沉重感,讓空間產生「全體與獨立」的效果。
(寶廚)
「Cambria凱蓓雅」為天然石英石品牌,其防刮易保養的特點;經美國NSF安全認證,表面無毛細孔,可作為料理備餐檯,接觸生鮮食材亦安心無虞;經GREENGUARD金級認證為環境友善的室內空氣質量低排放產品,能為生態減輕負擔;以及美國家族企業製造的優良工藝4大特點,讓「Cambria凱蓓雅」石英石成為設計師的絕佳選擇。
(艾柏國際)
「LEICHT」的CLASSIC-FS-C,TOPOS透過極簡線條勾勒整面白色高櫃與中島,營造無壓清爽的視感。
白色霧面烤漆門板以最新技術製成,彷彿天鵝絨般的絲滑觸感兼具防指紋特性,且在顏色選擇上更無限制,可滿足使用者對色彩的各項需求與喜好;同時蘊藏強大的儲物機能,深色橡木元素從白色中島延伸而成一道懸浮餐桌,展演沉穩優雅的餐食休憩氛圍。
(弘第HOMEDELUXE)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因應各時代的需求,廚具隨趨勢而變化。
早期從需求時代轉變為功能時代,廚具的設計開始注重使用感受與收納空間;進入個性化時代後,則在設計中添加大量的裝飾線條以及繽紛色彩突顯個人特色;而當科技時代的來臨,可以在廚具中看到升降功能、電子產品的應用等。
然而,因應趨勢而生的設計,在風潮過後總會逐漸逝去光芒、乏人問津,在這當中屹立不搖的仍是「經典」的設計。
「Arclinea」作為世界三大廚具品牌之一,2020年新發表的「LIGNUMETLAPIS,MODUSDOORSSYSTEMbyANTONIOCITTERIO」經由空間的巧妙分隔,將兩套廚具完美的呈現。
廚具規劃適合用餐、待客的吧檯區,各項細節符合人體工學;門開的隱藏設計,使視覺為之一亮,高質感的落地門板也成為設計的重點,吸引著消費者的目光。
(三緯)
在空間中植入個人風格,能夠兼具質感與大器,以藝術圖騰的合諧色彩,調和生活情感,讓居家生活更顯愜意。
「雅登廚飾」采鑽FANCY系列透過客製化鋁框玻璃環保門板,可將照片、畫作量身訂做於門板,讓平凡空間也能展現專屬個人個性化色彩及藝術美學設計;並提供多款圖騰設計,並可做到對花效果,增添整體視覺美感。
(雅登廚飾)
在台灣高溫、濕熱的環境下,木製的廚房櫃體常因受潮而變形。
崇尚極簡主義與輕奢現代美學的「GAMADECOR」,最新推出的EMOTION系列以抗菌、耐高溫、抗刮的輕磁板全面包覆櫃體、檯面與腰牆;以鋁合金複合式櫃體面板取代傳統常見的木製板材,強度更強且重量更輕,不用擔心面板因受潮而變型的問題。
(西班牙寶瓷蘭集團總代理/台灣宥鋐貿易)
「杜邦TM」可麗耐®是世界上第一片實體面材。
可麗耐®實體面材是經多年的研發創新,除了具備無縫拼接、抗污、抑菌、抗衝擊等優越特性之外,其高度的可塑性與豐富的色彩更能滿足任何空間及造型的需求,被廣泛應用於居家檯面、室內外牆面、家具、照明等不同領域,無論是在視覺上還是實踐上,是激發設計師無限創意靈感的最佳材料。
(連程實業)
「Poliform」Phoenix是一套具有獨特美學的系列,其設計靈感來自於幾何圖形,透過不鏽鋼門片與活潑的線形把手,將一成不變的廚房增添現代風格以及俐落感;左側延伸的實木方形吧檯,提供人與人互動的空間,可以凝聚彼此的情誼,材質則與後方的高櫃相互呼應,在設計中揉合了細膩、暖煦、冷冽等多樣情感與氛圍。
(品昕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能謂之為「經典」的設計,是不會因為時代的改變、潮流的輪替而被淘汰或者是遺忘,它們以造型、設計擄獲消費者與設計師的心,更用概念與精神影響著後代的設計思考。
2019年為包浩斯100週年,許多設計品牌紛紛向經典致敬,抑或是延續經典,在經典設計的基礎之上,添加符合時代需求的機能;除了再現經典,結合新生代設計師的創意,為廚具開創一新的世代。
「bulthaup」攜手奧地利設計團隊EOOS共同推出的經典之作b2系列,打破了傳統廚房中物件需靠牆擺放的設定,轉而將廚房最重要的兩大核心「火點」與「水點」回歸空間重點,在中島區域流暢地提供使用者更舒心的體驗。
透過工作檯、工具櫃與家電櫃精巧的佈局,顛覆傳統格局規劃,讓廚房的所需更為一目了然、靈活應用,回歸烹飪的美好初衷。
(楠弘廚衛)
「Cesar」由GarciaCumini設計的UNIT系列,成為一件獨立的設計單品,並提供廚房全新的空間視角。
UNIT系列特色在於圓潤的邊角並具有裝飾細節,巧妙的串起廚房與客廳的連結並融入其中;設計師提到:「我們將UNIT系列,視為跨界的溝通橋樑,能用於工作並兼具美學與和諧,以更優雅的形式連結在一起,更適合於居家室內。
」(樺品國際)
「廚房也是一個生活空間」的新價值觀,成為串連其他生活場域的中心點。
「NOLTE」全新NOVALACK系列,由時尚鉑金灰與溫暖的鳳仙花紅混搭而成,大膽運用色彩對比手法,透過視覺美學打造自由開放的複合式交流場域;而廚櫃本身超大儲物容量搭配側邊開放式置物架,使收納更方便、有效提升空間的使用率,可展示喜愛的書籍或獨特收藏,盡顯個人品味,徹底顛覆人們對廚房的刻板印象。
(麗舍HomeBoutique)
「SUNWAVE」廚具提供符合生活習慣的住居及協調的空間對應能力,讓您享受生活與烹調的樂趣。
日系廚具的強項仍著重於機能與實用性,以「HumanFitTechnology」和「LivingFitDesign」兩項概念為開發的基礎,追求理想的便利性之外,更有多樣化搭配模式,以符合各種生活型態。
(台灣驪住)
高度客製化的家具,不僅輕鬆貼合使用者需求,也給予展示型廚具,最大的搭配自由度。
擁有百年歷史的「Bauformat」可以依照居家設計,從面板選擇、高度配置為使用者量身訂做,以優雅的灰白大理石搭配帶有穿透性的普魯士藍,石板俐落的線條選配銀色線型把手,交錯的藍色面板,譜出深海與夜晚的寧靜序曲。
(寶德曼/瑋澤/亙宇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7、80年代,工業化使得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嚴重,環境保護意識因而逐漸提升。
在當時廚具就已出現了使用環保材料替代的風潮,降低對環境造成的負擔,也讓廚具更具環保以及安全健康。
「安全、衛生、抑菌」結合「機能、便捷、智能」等特點的廚房空間規劃,更是當今廚具的設計潮流趨勢之一;多功能的中島吧檯,結合升降、隱藏或是智能控制等,兼具多功能與美觀;同時擁有抑菌性能的檯面、背牆以及地板,不僅呵護使用者的飲食衛生安全,在清潔與保養上更不需花費心思維護。
「Dekton西班牙帝通石」採用獨家技術,加速天然石材原需經過幾千年的高溫和壓力所變質變化的過程,經過獨家粒子燒結技術和超緻密過程,讓其表面僅有0.03%的吸水率,擁有極高的抗腐蝕能力以及高耐汙性;高耐熱性,接觸高溫也不易形成凹痕或焦斑,適合用於各式檯面上。
(興立富實業)
簡約生活與自在心情成為現代都市人的渴望。
「COMPAC西班牙康沛石」UniqueMarquina以極致簡化的黑白線條設計,創造出藝術靈魂的石紋佈局,並且展現業主不凡調性的內斂優化視野感受。
呼應綠建材環保應用概念,更思考如何讓居家廚房檯面使用起來更加安全健康,讓業主專注於享有的輕鬆生活本質,並用優雅簡約日常享受美食樂趣。
(康辰國際)
「störmer」Cera/Monza以獨特的白色大理石紋與細緻的陶瓷面板相結合,配上時尚的金屬封邊及內部使用Glassline做整體視覺設計的呈現。
除了在視覺上兼具美學造型及簡約的一致性外,更加強表達開放廚房的整體空間感,整套廚具不僅便於烹調料理之外,進一步理想廚具家具化的概念,提升了時尚居家的生活品味。
(德宜國際)
「Valcucine」LogicaCelata系列,將應用範圍從廚房拓展至吧檯與餐廳,透過高科技的機械平衡系統以及智能專利V-motion系統,開創只消感應手勢便能開關櫃門的絕佳便利性,並結合背板燈光設計,不僅讓消費者自由選擇紅、黃、綠、藍等4種顏色,甚至能根據晝夜週期自動重建陽光24小時內發生的變化,再現自然光的強弱變化。
(樺品國際)
「SILESTONE西班牙賽麗石」以天然石英為主要成份,加上飽和樹脂、礦物顏料等其他成分混合,採用世界最先進的製造技術,形成兼具高硬度、高抗壓強度的特性;吸水率趨近於零,不僅不需密封和額外的表面處理,同時可以讓顏色更為持久,30年歷史的西班牙賽麗石比其他裝修面材應用在廚房及衛浴上更勝一籌。
(興立富實業)
「Effeti」LUCE透過為鐵件、金屬、木質層板、木質櫃、玻璃儲物櫃、開放式層架櫃等,設計出可融合於粗獷工業風以及華麗工業風室內裝潢風格。
除此之外,在工作檯面上也增加新巧思,如活動檯面的設計,當用餐時可增加食用檯面空間,烹飪完閉後將檯面推入將水槽或爐具隱藏,使整體空間更整齊。
(義葳德名廚)
「Boffi」OnOff是一兼具設計功能性以及美感的系列,乍看之下常見的收納空間,實際上是在廚房工作檯面上披上一道隱形折門,只要輕鬆一個按鈕,門板就會像摺頁般優雅低調的開合,如同一扇窗戶,關閉門板後,即隱身為靜謐的生活空間。
結合智能開關的設計,打破傳統廚房雜亂的印象,讓簡潔收納可以輕易實現。
(博鉅/博飛居)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餐廚空間的演變,記錄著人類生活的變化。
廚具設計是「以人為本」,除了料理食物,使用者的需求更是設計需要考量的重點之一。
自1926年Bauhaus技術學院提出講究美學、環保、節能、科技的法蘭克福廚具概念後,爾後的廚具設計無不以此概念延伸,無論經典抑或是新品,皆能看到包浩斯的概念精神。
屏除隔間的廚房,在融入公共空間後,不僅擴展了客餐廳之間的尺度,更為居家場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用設計打開廚房,讓餐廚空間融入生活美學。
「時間是財富,健康是資本」飲水品質是人生中最值得的投資。
「GROHEBLUE®PROFESSIONAL」氣泡淨水機為居家飲水帶來全新的體驗,結合了帶有高性能過濾器與現代外觀的專業廚房水龍頭,可過濾細菌、餘氯和其他不必要的礦物質,轉換為口感清爽的純淨水,安裝於家中可以作為日常廚房之用水,或是辦公等商業空間能即開即用的新鮮飲用水。
(台灣驪住GROHE)
來自於以色列的石英石「Caesarstone愷薩金石」面板,富含的石英晶體由質量最好的土耳其礦採,莫式硬度高達7,吸水率僅有0.01%,堅毅耐用、不易滲色的特性,讓石英石面板美觀實用且易廣泛應用;同時不斷追求產品的高規格品質,希望生產過程中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和危害。
4011CloudburstConcrete水星用偏白的灰面,透出淡淡不規則紋理,描繪人類眼中的水星樣貌。
(天恆國際)
「allmilmö」以金屬髮絲紋設計出弧形的邊框包覆每座櫃體,透過鑽石烤漆及實木門板與俐落簡潔的檯面互相搭配,譜繪出極致的空間美學。
採用電動液壓升降的中島,可以依據家庭成員不同的使用習慣或場合自由調整高度,亦能在聚會中創造自由且開放的交流場域。
(德宜國際)
「德國Schröder施羅德廚具」以產品靈活性聞名世界,能提供多元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客製化的廚房設計。
經典的Handleless無把手系列透過平面化無把手的櫥櫃隱藏美學,讓廚房呈現出平面化的一體設計。
門板把手設計分為45度斜切、水平式、直角式等多樣化設計選擇,詮釋了完美流線型的整體一致,使視覺呈現簡潔完整的輕盈效果。
(雅登廚飾)
電鍋是東方人獨特的料理電器,「bestGDM」46cm時尚款電器收納櫃是業界唯一可收納15人份電鍋,又兼具美感與質感的收納設計。
雙插座可同時擺放兩台家電使用,使收納使用更便利,搭配AI變速橫流扇,能將蒸氣、熱氣排出櫃外,同時ECO智能循環櫃內乾燥,避免孳生細菌又防黴,清潔不費力;而獨家首創LED照明,烹煮完成後自動關閉LED燈,輕鬆掌握美味時程。
(世磊實業)
「杜邦TM可麗耐®」石英石面材由純石英體製成,突破性材料所呈現的力量和美感,源自于高淨度、高聚合度及不含重金屬的特性,高強度且耐刮擦,能有效減少短期及長期維護帶來的煩憂。
顏色花紋豐富精美,令視覺感受驚艷獨特。
質感如同天然石材,能進行精確地加工,又能與不銹鋼、木材、玻璃等不同材質完美融合,使設計師們輕鬆自由地實現任何創意設想。
(兆豐國際)
「IMPULS」傳承嚴謹的德國工藝精神,全新的IP4050系列廚具採用極具光澤感的火焰紅鋼琴烤漆,藉由平滑表面、俐落線條及鮮豔色彩,烘托出高貴優雅的華麗氛圍;內置CLIPtopBLUMOTION緩衝門鉸,讓人在開闔櫃門時輕鬆省力又優雅;而廚櫃的隱形把手設計搭配LED燈照明巧思,可依情境需求變換冷調白光或溫暖黃光,為生活增添絕佳質感。
(麗舍HomeBoutique)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28
購買新居時,人們無一不注重空間的採光與通風,期待擁有一間充滿陽光與溫馨的住家,但是,強烈的日照與隨之而來的高溫,卻也容易造成居家空間與居住品質的傷害。
「窗簾」在此時便成為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而百年經典品牌「HunterDouglas(亨特道格拉斯)」更是其中佼佼者,成立於1919年的德國,並在接下來的100年內不斷擴大,至今業務遍布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由130間分公司組成,包括50間製造廠、99間裝配廠和各地的營銷業務。
HunterDouglas不斷涵納各國的人才與創新思維,因而能在布料材質、操控系統、軌道等設計上一直突破並屢獲大獎,更與諸多知名設計師與事務所合作大型項目,以其優異的品質深獲信任。
創下多項「第一」的窗簾
美國窗簾製造商協會(WindowCoveringManufacturersAssociations,WCMA)是制訂美國窗簾產業國家標準的專責機構,每年頒發的「產品獎」(WCMAProductsAwards)更是具業界指標意義的年度盛事,評審團曾讚美連年獲獎的HunterDouglas「一直是業界的創新者」。
1946年,HunterDouglas便推出世界首見的鋁合金百葉窗簾,以輕量、耐用顛覆對窗簾材質的傳統想像。
1985年更提出獨步全球的「風琴簾」─蜂巢結構窗簾(HoneycombShades),讓空氣在結構內形成最佳阻隔層,領先業界發表第一款數據證實有效的節能窗簾,纖薄透光如紙的材質,卻能夠有效隔絕78%熱能進入室內,冬日亦能阻擋外界低溫,保留室內溫暖。
在布料材質上,HunterDouglas擁有多項領先業界的「第一」記錄:第一個使用「MicroShield」抗菌纖維的窗簾品牌,能有效抵抗黴菌滋生,特別適合安裝於較潮溼的環境;也是業界唯一獲得室內空氣品質國際權威機構「GreenGuard」認證的子母蜂巢材質,不含致癌成分甲醛,保證呼吸的健康安全;部分系列更進一步使用獲得「GreenGuard」認證的再生材質,加上可節能的窗簾,兼顧健康與環保。
而除了布料結構上的創新,便捷的操控系統亦為HunterDouglas受到市場熱烈歡迎的一大主因:專為兒童安全推出「無繩系統」,避免窗簾繩索纏繞幼童的意外再度發生、「日夜簾」將透光及遮光布料合二為一,按需要調節遮光度、「上下合式」系統可增進光控與隱私、「PowerView®智能電動系統」將優美窗飾與3C智慧功能結合,可預設時間及開合位置,便於長輩及大空間使用。
HunterDouglas深信,形式與功能密不可分,優秀的產品始於出色的設計,以及對於專業的深入了解,HunterDouglas的窗簾不只是門窗的附屬,更能成為調節自然之光的主角,為各樣空間帶入截然不同的體驗。
日夜簾,可按需要調節遮光度。
「上下合式」,可自由調整窗簾位置。
蘿美雅 直立式絲柔百葉
資料及圖片提供」HunterDouglas
撰文」林慧慈
建材是室內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木材、磁磚、玻璃等,其中又以可多方運用又具多樣選擇的石材為大宗,而提及石材許多人都會想到代理西班牙帝通石、賽麗石的興立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代理西班牙耐麗石薄板的新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興立富的董事長張悅芬很自豪地說:「很多人一開始都只選了一小片石材設計,結果親眼見到大片板材並感受後,就決定將所有的石材都換成我們家的。
」走過26年歷史的興立富,初期主要業務為進出口商品買賣,品項集中在化工類以及機械零件類;從2002年開始,自國外引進人造大理石商品買賣,首先在2004年代理杜邦米蘭石,接著在2007年代理西班牙賽麗石Silestone。
西班牙賽麗石Silestone
西班牙賽麗石Silestone是由石英石板材生產商CosentinoS.A.經過8年努力,在1990年推出的一檯面產品。
西班牙賽麗石以高天然石英為主要成份,加上飽和樹脂、礦物顏料等其他成分混合,經過真空壓製以及36道複雜的拋光表面等過程,形成兼具高硬度、設計感及環保的複合石英材料。
西班牙賽麗石被廣泛運用bulthaup、LEICHT、SieMatic、KOHLER、麗舍、櫻花、和成、三商美福等國內外知名廚具上,至今在全台知名廚具、衛浴已有超過800個展售店面,使用西班牙賽麗石的知名建商亦不計其數,並為各大五星飯店與高檔餐廳的指定建材,市占率達80%以上。
興立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西班牙帝通石、賽麗石展間
西班牙帝通石DEKTON
興立富也引進2013年CosentinoS.A.推出的新面材西班牙帝通石DEKTON。
不同於賽麗石,帝通石DEKTON採用獨家專利粒子燒結技術,能加速天然石材需經過幾千年高溫和壓力所產生變化的過程,大量取代天然石材病變問題。
它的大尺寸和0.4至3cm的輕薄度選擇,可讓外牆、內牆、地板、廚房或浴室的設計變得更多元,再加上其優雅自然的顏色選擇和不同的表面觸感,讓西班牙帝通石DEKTON在短時間能被設計師隨心所欲地應用。
西班牙帝通石DEKTON(金絲象牙)
西班牙耐麗石薄板NEOLITH
西班牙耐麗石薄板是全世界最大的燒結緻密面材,由成立於2009年的TheSizeSurfaces公司所研發。
耐麗石是近10年誕生的全新、革命性產品,由100%的天然原料所組成的人造石材,其中3600mmx1200mm的大尺寸以及7kgs/平方公尺的超輕薄特點更是業界首創。
曾榮獲德國紅點最佳設計獎的耐麗石,不僅提供多種厚薄度、尺寸以及花色選擇,還擁有綢緞面、毛絲面、水沖面、光面以及柔拋面的多樣呈現,能滿足各式空間需求。
西班牙耐麗石薄板NEOLITH(灰彩石)
近年,興立富感知國人逐漸重視居家建材的選用,建議消費者在挑選建材時應注意品質的國際認證標章,像是獲有Greenguard國際認證的西班牙賽麗石與帝通石就符合VOC排放標準,提供居家環境衛生多一層保護;而西班牙耐麗石薄板則擁有綠色認證,可全部回收再利用達到永續環保的概念。
新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西班牙耐麗石薄大板展間
同時,為提供顧客更好的消費經驗,賽麗石、帝通石與耐麗石薄板皆設有展間展示大片板材,讓設計師與消費者能透過親眼實見以及觸摸後的真實手感,想像石材運用在實物上的樣貌。
藉由興立富的帝通石以及賽麗石,新立建材的耐麗石薄板,多樣板材選擇、完整的產品線以及施工服務,讓新立與興立富成為設計師與消費者的首選。
興立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展間
資料及圖片提供」興立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新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撰文」歐陽青昀
2020年10月27日,蔡司舉辦了台北辦公室落成的記者會,會中與大家分享蔡司未來的趨勢以及發展,並帶大家一窺台北辦公室的面貌。
台灣總經理章平達先生,在致詞的開頭向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大家最近做eyecheck(視力測試)了嗎?」眼睛是靈魂之窗,但比起每年一次的身體檢查或是固定到牙醫報到洗牙,眼睛與視力的維護似乎更常被大眾忽略。
所以蔡司在設立台北辦公室後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台灣打造良好的「眼視健康照護﹙EyeHealthCare﹚」方案。
歷史悠久深耕台灣
成立於1846年的蔡司,是世界光學和光電子學技術領先企業,卡爾蔡司基金會是CarlZeissAG控股公司的唯一所有人,也是德國致力於促進科學發展的最大基金會之一;在全球設立約50個銷售服務據點、40多個生產基地和20多個研發中心。
與台灣有長期合作關係的蔡司,近年注意到台灣市場的需求,於2018年開始直營台灣市場,成立視力保健部門,並於2019年創立醫療技術部門,直到今年2020年蔡司正式在台北設置新辦公室,希望能深耕台灣市場。
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陶艾瑪(Mrs.DagmarTraub-Evans)以及蔡司集團董事會成員暨蔡司消費品事業部董事總經理邁修斯·邁致遠博士(Dr.MatthiasMetz)都提及,2020年新冠疫情的肆虐,讓世界看到台灣在公共衛生上的優異表現,蔡司致力於提供健康、有品質的生活,希望透過新辦公室的設立,能更近距離與消費者接觸,並與台灣有更多密切的合作機會。
為公益不遺餘力
隨著3C科技與5G時代的來臨,民眾用眼的頻率以及時間將不斷增加,未來高近視率、人口老化以及驗光流程專業化將會成為台灣市場的三大趨勢。
將社會責任以及產業、學術合作視為宗旨的蔡司也將提升公共衛生與健康的社會責任作為他們在台灣的使命。
今年年初,蔡司登上台北101宣示2020ZEISSEyeHealthCare打造護眼全方位目標。
近期,更與衛福部合作,為1,000多名符合申請資格的學齡孩童,提供免費配鏡服務,給予弱勢家庭實質上的幫助。
蔡司台北辦公室
蔡司集團的四大領域:半導體生產技術、工業品質與研發、醫療技術與光學消費品市場,而台北辦公室的主要業務為「視力保健」以及「醫療技術」部門。
辦公室內的「顧客服務中心」提供蔡司最新的儀器設備,讓驗光流程等可以透過蔡司最先進的技術,大幅縮短時間並更加精準。
同時,在實驗室導入工業4.0概念,讓台灣能同步體現德國總部高標準的工藝精髓。
蔡司持續深耕台灣市場,不僅預計2021年在台南開設教育訓練中心,茁壯半導體產業;從視力保健部角度,全台目前已有36間搭載完整蔡司專業數位驗光儀器的「蔡司優視力專家」眼鏡店,且持續拓展中;更結合醫療技術部門的專業,持續積極地與在地的眼科、教學醫學機構合作,希望能藉由企業、醫療、政府三方的通力合作,為台灣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醫療網路。
更多資訊請洽
蔡司官網」https://www.zeiss.com.tw/vision-care/home.html
蔡司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zeissvisioncare.taiwan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蔡司 部分攝影」室內雜誌編輯部
在創意總監陳鴻文的主持下,好室設計近年來在設計圈大放異彩,許多精彩、飽滿的作品躍入眾人眼簾,富有故事性和深度的畫面,讓好室設計所經手的空間,總是充滿著生命力。
而陳鴻文本人也十分喜愛收藏家具軟件,本期「收藏經」企劃,便邀請他來與我們分享對於家具選配的想法,以及對收藏品項的見解和有趣的過程。
設計師簡介
好室設計有限公司/陳鴻文
好室設計成立於2013年,陳鴻文設計師大學主修電腦動畫,不一樣的背景讓他投入室內設計時與旁人有著不同的出發點。
設計團隊認為「生活」應該是一種美學的表現、一種態度,期待可以將美好的生活體驗與空間結合,室內設計不單純是視覺改造,而是一次次與業主深入溝通、交流後成果的累積。
以「人」為本發掘故事並將其融入生活,人與空間有了對話及互動、更能感受其中的溫度,空間規劃僅是創造一個良好的載體,還須由人來填滿、延續其中故事。
重要得獎紀錄包括金點設計獎、TID室內設計大獎、香港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等。
入手指標:坐感舒適、符合喜好、與情感或記憶產生連結
陳鴻文設計師認為,家具在居家空間中具有畫龍點睛之效果,因此他所經手的空間,硬裝方面除滿足收納等實用機能外,並不會做過多繁雜的規劃,而是利用家具軟裝的選配,提點出空間主軸或業主的個性。
現代裝修概念不似過往,需保留一定程度的調整彈性,此時透過家具位置的調整與軟件的增購,即可營造出眾多不同的風格,不過陳鴻文特別提到,以他做設計來說,最為重要的還是「格局」,因為將生活動線與機能規劃好之後,才有辦法精準地設定軟裝。
軟硬裝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一環,家具能跟屋主產生最密切的互動,因此他會先分析屋主的使用習慣如坐姿、身高、腿長等,藉此推薦符合人體工學的坐椅,再從美學觀點剖析空間佈局,並挖掘這些設計家具的優勢,思索如何擺放更可突顯其優美之處;設計師也提醒,需弄清楚家具在居家中的角色定位,才能將其配置在最適當的位置上。
此外,陳鴻文也非常重視「坐感」與「實際體驗」,在推薦家具時,他都會陪伴業主至門市親自感受及乘坐,力圖在舒適和設計間取得平衡。
近期好室設計經手多個親子住宅的案子,針對兒童家具的挑選細節,陳鴻文最主要的考量即為「材料」,需避免使用含化學成分的材質,若為木頭材料,則需觀察上油、保護漆的方式,以及邊角處理是否圓滑;再來是清潔的便利性,以及結構安全性,因小孩總是容易四處塗抹或不小心造成髒汙,且使用模式較為多變,如何確保整理的方便和結構安全,也需納入考量;他亦會透過家具的不同形態和材料呈現,讓小孩了解一些新的材質,或沒接觸過的元素,不僅有寓教於樂的效果,更可擴展孩子們的想像。
可從二手物件開始嘗試
陳鴻文自身亦收藏眾多老件家具,老件的使用痕跡、工藝和結構語彙更為迷人,他分享到,若物件於二手市場還具有一定程度的流通性和價值的話,代表它其實頗為經典;他在法國旅行時,發現很多咖啡廳會於室外區擺放Tolix的鐵椅,風吹日曬卻絲毫不減其魅力,因此回台灣後,他便購入三張Tolix鐵椅,這是他開始收藏老件家具的契機。
此外,有鑑於家中空間有限,他會盡量挑選與情感有連結,或具紀念意義的物品進行收藏,就某種層面來說,家具其實也是家人,因為它們默默陪伴著使用者經歷各個人生階段,且能因應季節或心情的轉換進行調整,隨時為居家環境營造不同的氛圍。
陳鴻文愛用家具&收藏品
Circle餐椅
品牌」Overgaard&Dyrman
設計師」JasperOvergaardandChristianDyrman
面市時間」2019年
主要材質」皮革、胡桃木/橡木/梣木、黃銅(可接受客製)
色彩」依照材質屬性,色彩不定
主要購買管道」WOWFurniture北歐進口家具
來自丹麥的Overgaard&Dyrman,秉持著「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切,享受著每一次的發想與創意」理念,將對金屬和皮革的執著與熱情,融入品牌設計中,結合傳統與現代技術、使用頂級原料、精湛的手工藝和精緻的細節處理,展現出作品的霸氣及優雅。
Circle餐椅為2019年最新出爐的作品,以美麗的幾何圓形為靈感,搭配柔軟的植鞣皮革椅墊和靠墊,以及沉穩的胡桃木椅腳,並於扶手與椅腳佐以黃銅點綴,帶來無與倫比的舒適度與質感品味。
陳鴻文表示,Circle餐椅的設計可見多樣異材質搭配,由金屬與皮革點綴的細節,既現代又帶點復古元素,木質則展現出手工藝,而整體線條造型讓這張椅子不論從側面、背面等各角度欣賞,皆有不同的美感和性格,讓家具不再只是家具,而是如同藝術品般的存在,提升空間美學;陳鴻文建議,若選用Circle餐椅,其空間應盡量簡約,不要太複雜,讓單椅成為主角,突顯層次和張力;也因Circle餐椅為全手工製作,可接受客製,他便選用紫色花布製成獨一無二的座椅。
而WOWFurniture作為Overgaard&Dyrman在台灣的獨家代理,負責人Chris表示,Circle餐椅完全是在品牌自身的作坊生產,JasperOvergaard和ChristianDyrman兩位設計師認為「椅子,應該要什麼角度都漂亮」,對任何細節皆不願妥協,優美圓潤的外型可完美地符合日常生活中對椅子的所有需求,甚至很有成為經典產品的態勢;每張椅子皆有編號以及設計師簽名,也會附上出廠證明,極具收藏價值,他更笑說,Circle餐椅已經將設計師的「龜毛病」發揮到極致,商品外層紙箱厚實,且與椅子完全貼合,封膜十分平整,不難看出品牌對品質的堅持。
RolyPoly單椅
品牌」Driade
設計師」FayeToogood
面市時間」2018年
主要材質」聚乙烯塑料材質
色彩」共6種
主要購買管道」北歐櫥窗
由英國設計師FayeToogood設計,原為時裝設計師的她經常飛行於世界各大設計展與時尚秀場,但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地方仍是「家」。
設計RolyPoly時她剛好懷孕,便決定將圓潤和溫暖柔軟的感覺融入設計裡,從母親角度出發,以孩子眼光觀察設計,活潑趣味中又帶有點叛逆的RolyPoly成為FayeToogood設計生涯代表作,鮮明的圓潤輪廓線條,柔和寧靜地探索著空間的美學邊界。
陳鴻文於某次上網搜尋國外親子家具選配的相關資料時,意外發現這張椅子和其背後的設計故事,令他印象深刻,而RolyPoly圓潤、穩重的造型可愛也安全,色彩多元、質量輕盈且易於清理的特性,非常適合應用在親子空間中。
PierreJeanneret休閒扶手椅
品牌」PhantomHands
設計師」PierreJeanneret
面市時間」1950年
主要材質」實木天然柚木、天然藤編
色彩」柚木原色及黑色版本可供選擇
主要購買管道」RetroStudio
PierreJeanneret出生於瑞士日內瓦,是建築師及家具設計師,著名的建築師柯比意LeCorbusier是他的堂哥,他們一起成立工作室,設計了許多知名建築及經典家具。
倒V造型的椅腳或桌腳是PierreJeanneret的設計特色,作品氛圍質樸溫潤,他相當注重功能性和實用的材料,使用柚木和印度紅木來提高耐用性與防潮性,並輔佐傳統藤編元素,更將在地化手工藝及環保概念融入家具設計中。
陳鴻文本身非常喜愛收藏老件,他在義大利看展時有緣看到這張椅子,坐起來也很舒適,便去查詢品牌相關資訊,並購入作為收藏品。
休閒的外型可適切融入空間中,藤編和木頭元素也很符合當地工藝的色彩。
Banker'sDeskLight
品牌」OriginalBTC
面市時間」2019年
主要材質」骨瓷、黃銅
主要購買管道」OriginalBTC
英國皇室認證的燈飾品牌OriginalBTC,於1990年在牛津創立,講究高質感與手工製作的純正英國工藝,專注於細膩骨瓷、防潮抗震的金屬材質與精緻平板玻璃工藝,進而樹立品牌旗下多元化的風格。
「Banker'sDeskLight」為具代表性的經典銀行桌燈,外型帶點20世紀摩登韻味和英式紳士品味,適合擺放在辦公桌上任何一角,手工骨瓷燈罩與黃銅燈座帶來精緻風格,專業設計的LED光源不僅展現骨瓷優美的透光度,更提供集中的光源。
陳鴻文之前在法國看展時便注意到此盞燈,很喜歡它帶點復古味道的外型,後發現BTC代理後便購入;他認為經典的銀行燈造型經過重新設計後,線條更加簡約俐落,骨瓷材質也使透光效果更特別。
SculptaSwivelChairs
製造商」Chromcraft
面市時間」1963年
主要材質」鋁、皮革
主要購買管道」1stDibs
SculptaSwivelChairs曾經出現在StarTrek影集裡,進而聲名大噪,陳鴻文表示,這張椅子因為是老件,市場上數量非常稀少,他之前偶然看過一次,對外型十分有印象,直到它出現於星戰電影中,便特地去尋找並收藏。
他認為外型具有科技感,獨特的V型底座與拉扣式皮革打造出摩登前衛的外觀,以面市時的1960年代來說,是非常驚喜的設計;底座和椅墊可旋轉,加上高背設計,整體來說是一張坐感舒適且方便的椅子。
陳鴻文建議將SculptaSwivelChairs擺放於客廳,可與上方介紹的Banker'sDeskLight搭配配置。
資料及圖片提供」好室設計、Overgaard&Dyrman
場地提供」WOWFurniture北歐進口家具
人物攝影」鄒昌銘 採訪」陳映蓁
沙發(sofa)源自於阿拉伯語soffah,意思為「在地板上凸起的地方鋪上墊子或毯子供人坐」。
沙發的雛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當時的人們發現,在平時用木材、石頭製成的椅子,若在表層鋪上獸皮,身體坐感會更為舒適;而真正的軟包沙發出現於16世紀末的歐洲,名為「華星格爾椅」(Farthingle)。
沙發歷經兩千多年歷史發展,至今已成為人人家中的必備家具,除了基本的乘坐感受,人們對沙發的要求也愈求多變。
近年島型沙發更是備受青睞,它在設計上強調:從任何方向都可以坐臥,不受空間、方位的拘束,讓使用者更加舒心愜意,呼應現代人對於居家空間的使用需求,在配置上更容易。
無論大小空間,都能以沙發為主體,透過燈飾、織布地毯營造富含個人風格的居家場域,打造自己的舒適島。
「Amura」Lapis沙發源自義大利馬泰拉小鎮層層疊疊的石窟石屋,圓潤的邊緣給人一種飽經風霜的古色古香之感,與它舒適的記憶泡棉填充形成對比。
Lapis設計既簡單又精緻,可根據空間和需求在多個維度和組合中應用:從最經典和傳統的形狀到自由形式的不規則形狀,讓居家充滿變化與想像力。
(朕璽ZXLiving)
「Minotti」Florida沙發就如同其名佛羅里達,給人一股愜意的度假氛圍。
Florida使用天然柚木作為椅腳與支撐架,木材質地模糊室內外界限的氛圍,而坐墊採用柔軟和幾何形體的集合,調和線性與彎曲之間的結構,如一座島嶼予人的包覆感。
(Minotti)
優雅地不可思議是「Kalmar」FLIEGENBEIN立燈給人的第一眼印象,纖細的燈身設計以兩個L型金屬支架水平跨立著,視覺上如同穩固的雙腳,優雅站立卻又充滿著安全感。
而相較於纖細的燈身,絲質打折燈罩更將整體光源暈染開來,給予空間帶來日照般的溫暖。
(LIGHT+歐洲進口燈飾)
「Occhio」Mitolargo落地燈本身就是在陳述著一個精緻的設計。
Mitolargo的獨特之處在於戒指型的頭部漂浮在極簡的碳纖維錐形支架上,彷彿沒有重量;金銀絲獨立式燈具是材料與顏色完美結合後誕生的產物,絲毫沒有破壞整體的設計結構。
(CEVE誠繹國際)
「RLOFBENZ」融合義式風格的浪漫創意,同時兼具「MadeinGermany」精湛工藝的LIV沙發,以細緻的設計手法將幾何視覺與輕鬆舒適結合,打造高度靈活的生活新體驗。
(D&L丹意信實集團)
「Muuto」InSitu是一款模組化設計的組合式沙發,可以自由搭配出想要的尺寸與樣式,雕刻線條以及柔軟座椅優雅舒適,深沉而舒適的組合式沙發,可移動的靠墊平衡了優雅和筆直的線條;結合傳統義大利沙發的雍容高貴和北歐設計的精緻簡約,創造出一種新穎平衡的風格。
(居雅堂)
「丹麥Nordal」文藝復興宮廷風地毯散發著義大利獨有的藝術美感,彷彿領人踏進百年前的歐洲宮殿大廳,優雅的圖紋、和諧又令人放鬆的色彩,將這樣的地毯鋪設在空間中,不僅能增添濃濃的義式氣息,更讓場域多了份新意。
(夏馬城市生活)
「ChristianLacroix」BOSQUETROSEAURUG地毯出自法國時裝設計師之手,將花園的蓬勃生氣帶入室內空間。
生動的植物圖案以細緻的切割工藝製成,使葉子呈現不同的絨毛高度,漸變的綠色調,由深層的暗綠色到翠綠色,增添空間的戲劇感。
(安得利集團)
「Gallotti&Radice」如氣泡般的Bolle水晶球系列燈飾,以手磨黃銅素材襯托出水晶無暇淨透的特性,其中的BolleTavolo1檯燈,圓潤的球狀外型蘊含著圓融感性的特質,並使光線穿透到周圍每個角落,為空間增添一份暖意。
(弘第HOMEDELUXE)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關於沙發的典故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據說,從前印度有一個罹患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的貴族,因為疾病的關係,不管坐著或是躺臥等各種姿勢,皆不舒服也不方便。
於是,他找了一個木匠幫他打造一個專屬的椅子。
聰明的木匠,就突發奇想的在木椅上面釘上布料,並且在布料裡填充棉花等柔軟的東西作為軟墊,沒想到這個創意深受貴族的喜愛,讓身體不方便的他能舒適的坐臥在上面,也讓這把為照護而生的椅子成為現今沙發的前身。
由設計大師MarioBellini於1970年設計的座椅系統,在50年後帶著當代的經典風格重返舞台。
「B&BItalia」復刻了Camaleonda,Camaleonda是由變色龍與波浪兩個詞所組成的,精準描述了沙發的形狀與功能,幾何的特性允許每個元件成為一系列像素般龐大的組合,以此定義風格各異的居家環境。
(栢悅國際)
由義大利現代極簡先驅MauroLipparini設計的「NatuzziItalia」Melpot沙發,有著俐落的線條與當代的外型,兼具機能性和美學的平衡,模組化的設計符合現代生活的功能要求,同時有各種選配的沙發和座椅系列。
該款沙發具有多種尺寸規格,也可與書架、咖啡桌和壁板等搭配,是創新想像力與傳統工藝的結晶。
(華泓國際)
在日常生活中,光線是無形的存在。
「ClassiCon」以燈具為載體、造型為引導,用不同文化的語彙詮釋光的意涵。
Latern身著如恩設計標誌性設計手法的外衣,將東方文化注入設計中,火炬與中式燈籠的意象,在簡約的線條和材質中展現。
(LIGHT+歐洲進口燈飾)
法國傢飾布藝品牌「PierreFrey」,以Scipione地毯再現了20世紀初期的手繪水粉畫風格,描繪在幾何稜鏡下繁茂熱鬧的花園景象。
羊毛和植物絲纖維混和在切絨與圈絨之間,重現豐富層次的異國風情花草意象,鋪上地毯的起居空間彷彿讓人置身於戶外花園中,如此愜意。
(安得利集團)
「Knoll」Avio系列沙發可任意變化組合,徹底改變沙發承重結構的革命性設計,透過視覺角度的變換,沙發猶如漂浮在邊几上方,在純淨的設計中,多了些許人文溫度與趣味性,展現優雅又不造作的姿態。
(D&L丹意信實集團)
「Crate&Barrel」Gather雙人座沙發在舒適性和現代風格之間找到了平衡。
薄形底層設計讓四方形的厚絨布椅墊成為焦點,坐起來既舒適又不會覺得太深。
以義大利皮革包覆,打造絲綢般的表面和柔順、奢華的觸感,一體成型扶手賦予沙發俐落又不過分修飾的外觀。
(特力恩瑞)
頂級義式家具品牌「Poliform」採用源自喜馬拉雅山的珍貴羊毛與天然竹絲,使用俐落的手工編織工法,形成柔軟而厚實的地毯Frame,沉穩低調的裸灰色面料,突顯出現代主義依存於空間的靜謐,為起居空間點綴了一股休憩與溫馨氛圍。
(弘第HOMEDELUXE)
「CTO」Heron立燈特別以黃銅光澤來體現當代頂級工藝的金屬質地,塑造出一種安靜、平和的力量;燈頭和支幹結構的微幅不對稱,反而讓人將焦點集中於它平衡的簡約輪廓上,安靜豎立著。
(D&L丹意信實集團)
「Oluce」為義大利歷史最為悠久的指標燈具品牌,建構出截然不同於當時代對於桌燈的既定印象以及時尚觀點。
Atollo在形體上沒有多餘的線條,僅由圓柱、圓錐以及半球型三種幾何圖形構成,訴說著作為一個燈具的最初的空間使命,如一件藝術品般點亮屬於它的空間。
(朕璽ZXLiving)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在西方,沙發歷經1904年由莫里斯發明出彈簧的組裝體與鄧祿普的橡膠泡工藝,大大簡化沙發的繁複製程,讓其保有相同的質感與質量,是沙發雛形、設計逐漸發展成熟的象徵。
而東方最早可回溯至漢代附有厚織物的「玉幾」,唐代的軟墊「御椅」,明清時代沙發製作與設計的躍進,最後在工業革命後才蓬勃發展。
座椅的演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變化,舒適沙發在不斷改良下,已成為現代人居家空間的重要家具。
向來以皮製品工藝聞名的義大利手工皮革沙發「DANDY」打造MARILYN島型沙發。
運用似裙襬的流蘇,勾勒出時尚高貴的氣息,為沙發帶出另類的魅力。
回到以人為本的居家生活,這次將主導權交回主人身上,可依個人的喜好及心情自由擺設,讓屋主自行定義生活空間。
(弘第HOMEDELUXE)
Asolo沙發具有出色的舒適性。
均衡的比例、高級時裝的內飾剪裁以及各式細節,都標誌著「Flexform」的風格。
兩種寬度的扶手是Asolo的特色之一,並以優雅的褶皺、形狀和美學,表現出精巧剪裁背後無可挑剔的精緻工藝。
(Flexform)
「ErikJørgensen」受到純色潮流的啟發,聚焦於精細的工藝美學質感,打造出充滿創意玩心的Toward。
兩邊扶手可以移動的概念起源於AnneBoysen想為使用者創造更舒適的休憩沙發的念頭,結合了高低背、單人、雙人、甚至躺椅特性,除了具有高度自由性外,低調的色彩亦為室內空間增添了一抹繽紛。
(D&L丹意信實集團)
「SEEDDESIGN」SOL日恆沿著天體繞行劃留出炫目的環形光軌,橫渡其中的金屬電鍍平衡桿,象徵著區分白天夜晚的時光交接,也使得燈罩能自由調整傾斜角度,一如星系中的行星翻轉,令人倏忽想起星象圖浩瀚無際的未知感受。
(SEEDDESIGN喜的精品燈飾)
「Saba」充滿創意妙趣的Pixel沙發,形如其名,有著無限的可能。
每一塊座墊自成一個單位,讓使用者恣意組合排列,創建不同配置,使其可因應不同空間面向與個人需求,更可搭配移動式背靠、扶手等多樣化配件,豐富沙發機能效用並賦予最大的自由度,組合出想像中的理想居家面貌。
(朕璽ZXLiving)
比利時地毯品牌「ANGELO」以100%羔羊毛製成的BAIKAL地毯,以各式深淺的灰,堆疊出奢華、典雅的層次,簡單不造作的設計,鋪設在客廳中能為整體空間帶來柔和與溫暖。
(安得利集團)
「Serien.lighting」Central鋁製燈罩造型,充滿未來科技感卻又帶點現代優雅,耐看極簡的造型容易搭配不同的空間,中性大器的設計感,搭配光線柔和地照明,像是細心保護著使用的人,讓人有種安心、安穩的感覺,配合家中需要的空間呈現不同的內斂質感風格。
(LIGHT+歐洲進口燈飾)
法國頂級地毯「SergeLESAGE」以精湛的手工編織工藝,打造100%純馬毛與皮革製成的地毯Enterprise,其巧妙地運用截然不同的漸層毛色,交織勾勒出豐富的層次樣貌,而具俐落感的毛流線條,則化解以往地毯的厚重形式,帶來清新高雅的情調氛圍。
(弘第HOMEDELUXE)
被譽為永不過時設計的「Artemide」Tolomeo系列燈具,運用現代手法來改良傳統,使用輕巧的鋁材取代傳統鋼製載重架,搭配鋼纜和霧面燈罩,透過力學精準地計算各支點和臂長的承重力,利用鋼索拉力定點平衡燈身,即使在各種角度下,仍可以穩當旋轉燈臂與燈罩而不易傾倒。
(D&L丹意信實集團)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單人、雙人、三人沙發;L型、深坐、貴妃沙發;布製、皮革、貓抓皮等,傳統沙發體積龐大,搭配上更需從材質、造型、顏色,依據空間尺度、使用人數、習慣等多方面考量。
而今,不受人數、尺度的侷限,可隨需求自由多變的沙發,逐漸成為現代人喜愛使用的款式之一,讓搭配更加靈活。
若床鋪是私領域中的主體,那沙發就是公領域中最常使用且不可或缺的家具,不管是主人平時躺臥,抑或是客人來訪,都會坐臥在沙發上。
一座合宜的沙發,不僅成為公領域的亮點,也讓使用者能舒心自在的使用。
「丹麥Sketch」輕北歐泡芙積木沙發以清新色調的橡木作為設計主材,結合傳承多年的工藝技術經驗,造型注重流暢的線條,結合了自然與摩登的雙重風格,成功打造了北歐風格的新價值。
(夏馬城市生活)
DANDY是「RODA」推出的革命性的新戶外系統,具備室內沙發的功能之外,設計卻更多功能性。
由鋁製框架組成,輕巧但非常結實,具排水、透氣和耐候性。
可在冬季存放或清潔,是一個模組化系統,可以進行多種組合,以滿足訂製和空間的各種需求。
(弘第HOMEDELUXE)
「KNGB」CollectionPremium立燈使用了由英格蘭羊毛編織的遮光布過濾掉多餘強光,只留下柔和的光線。
設計簡潔,背後提供了收線空間讓電線有可以收納的地方,燈腳更是能直接藏入沙發下,讓整個客廳的設計更加俐落。
(朕璽ZXLiving)
「Marset」GingerFloor薄型的燈罩形狀就像是鼓組裡的鈸,事實上它正是設計師JoanGaspar向英國50年代搖滾樂團Cream鼓手GingerBaker致敬的作品,命名也從此而來。
燈罩用紙與薄木片高壓一體成型壓制製成,只有4公釐厚度內建LED光源,輕量但是強度不減反增。
(LIGHT+歐洲進口燈飾)
「CattelanItalia」Lampo極細線條感的外觀,呈現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順著金屬支撐架連結到末端的LED燈,弧線型設計帶出綿延不絕的視感;鏤空的薄圓底座與地面接著,型塑輕薄通透的視覺意象。
為了滿足不同的照明需求,還有桌上型燈款可供選擇。
(弘第HOMEDELUXE)
「Wittmann」VueltaLoungeIsland,就像一座在海洋中的島嶼,在忙碌生活的同時,提供了如同一座專屬於自己的島嶼,靜靜地享受個人獨處的片刻,也可與家人、伴侶、朋友共享歡愉時光。
是一處讓人心安、放鬆的避難所,讓疲憊的身心再次回歸平靜。
(D&L丹意信實集團)
PatriciaUrquiola為「MOROSO」設計了一款以自然為主體的Gogan系列,此系列設計之形狀是來自有裝飾及保護功能的天然河岸石。
以不規則的座椅結構,椅背略向後傾,提供了寬暢又柔軟的舒適度,簡潔的自然線條,令人有「禪」的意境感。
(CasaAzzurra日晏家居)
「DesignersGuild」色澤豐富的PEONIAGRANDEZINCRUG圓形花卉地毯,帶有金屬鋅、粉嫩腮紅色、鼠尾草色與木炭色調,繪製成大型的牡丹和葉,為空間帶來柔軟浪漫的舒適氛圍。
(安得利集團)
「INTERFACE」地毯具SoundChoiceTM吸音底背,可有效降地環境噪音。
OvertheEdge系列模組地毯,多樣的立體圖案紋理、尺寸選擇,讓您自由搭配出專屬於您空間的獨特地毯!(安得利集團)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自200年前第一盞電燈亮起後,人們的生活便因這個小小的物件產生巨大改變,開始追求更亮、更永久的光,同時各式各樣如百花綻放的燈具設計,也為生活綴飾多彩亮點,而丹麥百年燈飾品牌LouisPoulsen更是其中領導先驅,成立於1874年,不僅設計出許多令人讚嘆的現代燈具造型,更創造出溫暖的「光」。
將「Designtoshapelight-卓越設計,只為完美呈現光的藝術」定為品牌核心價值,兼具功能、柔和舒適的光源,營造獨特的空間氛圍是LouisPoulsen最重要的品牌特色。
LouisPoulsen認為造型應為功能而服務,其作品外觀大多簡約現代,減去任何不必要的設計,任何層板、零件皆有相對應的功能,每一道光皆經過精心計算,藉由層層折射與反射,呈現出不刺眼、如同燭火般溫暖的光線。
這樣的堅持,傳承自與LouisPoulsen關係深厚的丹麥設計大師PoulHenningsen(1894-1967),自1925年便開始合作至一生最終,留下的作品及靈感手稿,至今仍然深受其益。
PoulHenningsen的作品有其個人獨特風格,於眾多精緻燈品中便能一眼認出,最著名的特徵即為多層次的設計,例如最早且最經典的「PH燈」系列、廣受歡迎的「PHArtichoke(松果燈)」等,將光線的物理特性完全計算入內,精確掌握每一個折射角度及顏色,使人們不論從何種角度觀看,都不會被燈光直射入眼,創造溫柔的光感視覺。
而這樣的創作理念,除了因為設計師追求高品質的理想外,更與PoulHenningsen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在他出生的19、20世紀之交,人造燈泡正逐漸取代傳統燃料燈,走入平民家庭生活之中,但他的母親卻十分適應不良,常受燈泡過於刺眼的困擾,出身建築專業的PoulHenningsen便希望能夠透過設計,將人造燈光轉變為如燭光一般浪漫、舒適的存在。
而在1926年,他便提出十分創新的「三層設計(three-shadesystem)」並與LouisPoulsen合作生產,以此一戰成名,奠定了品牌甚或整個北歐燈飾設計的概念基礎。
PHSeptima
百年經典再現 PHSeptima吊燈
在歷久彌新的PH系列之中,PHSeptima是相當特別的作品,初次公布於1928年的丹麥設計博物館展覽上,以「PH5/5」三層系列的設計為基礎,額外增加4層燈罩,整體使用義大利硼矽酸鹽耐熱玻璃製成,甚至連防塵罩也是使用全玻璃製成,看起來晶透動人,中央燈芯則使用未處理過的黃銅,會跟隨歲月而產生變化,是PH系列中最精緻且高昂貴的一盞燈。
每片燈罩皆經過特殊設計,每層以透明/霧面玻璃間隔交錯的方式呈現,同時上下層的區域又準確交疊,使燈光在柔和、不炫目的前提下,產生層次及變化感,而這樣的想法,在30年後也延伸成為備受好評的「PHArtichoke」的靈感基礎。
然而,由於技術較為困難,同時原物料供應也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PHSeptima」於1940年代後被迫停產了80餘年。
慶幸的是,在設計誕生將近100年後的今日,LouisPoulsen團隊重新檢視這件精緻的燈品,並著手再現,且由於技術的進步,玻璃品質更加堅固、穩定,整體還原設計師最初的設計,即使歷經百年,其美感及創意依然十分新穎而現代。
PHSeptima
LouisPoulsen代理商「居雅堂」表示,「PHSeptima」的形狀及尺寸,相當適宜使用於餐桌或客廳,一家人圍繞著圓弧形狀的燈具,無論坐在哪個角度都能享受溫暖柔和的燈光,且其特殊的玻璃燈罩設計,也適合現代或者輕古典的住宅空間使用,為居家氤氳出溫馨氛圍。
LouisPoulsen也期待未來能再藉由各式作品的重現,於台灣推廣其「設計光」的理念,過往大眾可能僅接觸少數較高規格的單品如「PHArtichoke」,透過與總代理居雅堂的合作,將持續引進更多PoulHenningsen平易近人的作品,及其他新銳設計師的精采之作,或許,華美的水晶吊燈不是人人負擔得起,但高品質的「光」絕對是生活不可或缺之物。
資料及圖片提供」居雅堂
採訪」林慧慈
PHSeptima適合使用於客廳、餐桌等居家空間,
柔和的燈光形塑出暖意氛圍,更襯托家庭相聚的溫馨。
整齊、潔白常常是兩册空間制作所的作品給予人們的印象,空間設計看似單純,如何拿捏空乏與簡約、美觀及機能,以及住宅空間所被期待的溫暖氛圍,深深考驗著設計者的功力,家具的選擇更是擔任著畫龍點睛的重要職責。
本次「收藏經」邀請設計師翁梓富分享其對於家具選配的依據,以及諸多精彩的運用實例。
設計師簡介
兩册空間制作所/翁梓富
2018德國紅點設計Red Dot Design Award
2017TIDAward居住空間單層TID金獎
2017Golden Pin Design Award金點設計獎
2016德國iF設計獎iFDesign Award
2014TINTA台灣新秀設計獎金獎
2014TDA「2014善設計」
2013TIDAward居住空間複層TID獎
2012TIDAward 居住空間複層TID獎
入手指標:經典設計、舒適度、居住者個性
談起對於家具的喜好,翁梓富直言「經典」是首要考量的依據,他會先考慮是否為品牌經典款式,再依照造型、機能是否適合空間決定,而觀察其此次推薦的6樣單品也確實如此,其中多件都來自50、60年前,最早的RenéHerbstChair甚至誕生於1930年代。
他提到,會偏好經典款設計,是因為它已經通過了時間的考驗,許多當代家具設計得很厲害、具特殊的造型及巧思,但人們的美感往往會隨著時間、外在因素等改變,再過5年大眾或許就會覺得當初的流行很過時、很膩口,但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便是在數十年的時光中皆受到前人們的認同。
翁梓富強調,就如同希臘、古羅馬時期的建築一樣,儘管現在的技術更加進步,但建築科系的學生都一定需要認識這些千年前的建築,具有一定共識的美感,因此,他也會推薦業主自經典設計家具入手。
而家具的舒適及實用性也是他在購買及推薦業主時必須考量的條件之一,「大部分的人都不是收藏家,希望家具買回來就能使用」翁梓富說道。
這樣的標準也可見於他為自家選購的沙發上,選擇了LigneRoset的TOGO沙發,寬大的坐墊十分適合身型較高的自己,可以舒適地依靠在沙發上。
但他提到,選擇TOGO的最大因素還是為了孩子,沙發完全無骨架、由泡棉組成,無論小孩在家裡怎麼碰撞都不會受傷,他也笑說,原先的好意沒想到造成了意外效果,讓自己的孩子把「撞沙發」當成一種遊戲,但也因此讓自己的家出現了不同的畫面。
讓業主與家具成為主角
翁梓富也分享,自己所設計的空間大多偏向素雅,反而更能呈現出業主的生活軌跡,家具也是,在為業主挑選家具時會希望家具成為空間的重點,增添立體感及層次,而非以家具襯托空間。
他說明,「家具呈現出的性格會反映出業主的品味」,雖然業主大多因認可設計師的風格才會委託設計師為自己打造空間,但每個使用者都會有不同的個性及習慣,因此他在使用家具時仍會以業主的喜好為最終依歸,讓業主及家具成為主角,使每件空間作品在類似的風格基調中產生變化,成為替屋主量身打造的空間。
翁梓富愛用家具&收藏品
Part1.愛用家具
KSChair
品牌」OXDenmarq
設計師」DennisMarquart
面市年份」2006年
主要材質」皮革、鐵件框架
色彩」5種深淺皮革棕色
主要購買管道」WOWFurniture北歐進口家具
翁梓富分享,這張椅子最好看的地方即為其大面皮革的處理方式,沒有使用任何其他布料或者紋路,呈現出皮革應有的質感。
結構十分簡潔,完全倚機能而生,沒有多餘的元素及造型,形似登山或者旅行使用的折疊椅。
而KSChair特別加高了椅背的部分,讓背部能夠貼合皮革表面,整體乘坐感更加舒適。
他回憶起第一次使用KSChair的案子,最終呈現的氛圍令他印象深刻,業主希望為孩子打造一座遊樂場,因此空間中的家具選擇皆可靈活運用,同時也因未設定電視牆,使得空間的方向性不受限制,中央吊床的設置亦為室內空間增添了戶外山林般的趣味感,此作並獲得了2017年TID金獎的認可。
翁梓富提到,這張KSChair帶給人隨興的氛圍,輕巧且方便移動,因此十分適合較為彈性的空間,無須如較厚重的單椅般給予固定位置,無論在簡潔或者性格色彩較為濃厚的設計案中都能有良好的表現。
RenéHerbstChair
設計師」RenéHerbst
面市年份」1929年左右
主要材質」鐵件
主要購買管道」鉄古T-GO
這是本次推薦的家具中年代最為久遠的單品,它沒有品牌,名稱就是「椅子」,現今已停產。
這件單品誕生於「經濟大蕭條」的1929年,當時原物料十分缺乏,但設計師RenéHerbst卻能以十分便宜的鋼材製作出具有簡練線條的家具,翁梓富表示,雖然椅子全由鐵件製成,卻因靠背及鏤空的角度選擇而不至於不舒適,是當時的設計師相當厲害的地方。
而翁梓富將RenéHerbstChair使用在一個簡潔的住宅兼工作室空間中,設計減去所有不必要的造型,僅留下水平與垂直的線條,連燈光也是使用線性鑲嵌於天花板之上,顏色選擇灰白色系。
翁梓富認為,這樣極簡的空間,並不適合過於龐大的量體,但RenéHerbstChair炭灰色的曲線及線條既能融於空間氛圍之中,亦可被突顯其骨架造型美感,如果放在較多木作或櫃體造型的空間裡,很容易被埋沒。
Prado單人沙發床
品牌」LigneRoset
設計師」ChristianWerner
面市年份」2014年
主要材質」皮革、布料
色彩」多種色彩
主要購買管道」LigneRoset
Prado是一張運用性十分靈活的沙發,背靠墊部分可以自由移動,甚至放置在地上,讓人可以舒適地坐在地上,而移除靠墊後的座位面,則可成為大面的床鋪。
翁梓富曾使用在一對夫妻及兩名大男孩的住家空間中,業主希望能選擇一張機能性的沙發,考量到客廳動線開放,不適合一般L字型或1+3的沙發,設計師便推薦了LigneRoset的Prado沙發床,除了其舒適的乘坐感,Prado的靈活性更方便兩名大男孩各自選擇自己的角落,或躺或坐,不會受到一般沙發空間的侷限。
EamesLoungeChair
設計師」Charles&RayEames
面市年份」1956年
主要材質」皮革、胡桃木
色彩」黑色皮革
主要購買管道」業主自行購入
翁梓富提到,自己一直非常喜愛Eames夫妻的作品,甚至去加州參觀過他們的故居博物館,其中尤其喜愛這張躺椅,由主椅與腳凳共同組成,符合人體工學的角度及三節式的椅墊完美地包覆著身體,乘坐其上的舒適度讓翁梓富常向業主推薦,卻因考量其外觀、尺寸及價格等種種因素而未能成功。
直到在江宅設計案中,由業主自己從美國帶回來,設計師笑稱這也算完成了自己的夢想。
本案業主在美國時居住於廠房改建的閣樓,期待將生活的習慣複製到台灣,而EamesLoungeChair生產於工業化量產開始盛行的1950年代,其造型也略帶工業感,因此空間中也運用了不少工業的元素,將單椅與空間完美結合,亦乘載了業主美國生活的記憶。
Part2.個人收藏
SANAA兔子椅
品牌」Maruni
設計師」妹島和世
面市年份」2004年
主要材質」木材
色彩」黑、白、原木色
主要購買管道」明日家居MOTCASA
提到兔子椅,翁梓富不好意思地說道自己從學生時期就一直是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的粉絲,非常喜歡其建築作品給予人的感受,十分簡潔素雅,尤其是作品的線條,非剛硬的直線也不是幾何曲線,而是如同孩童隨手繪出的、具有生命力的線條,無法直接言明其特殊之處,卻有專屬於妹島的美感,此點亦可從兔子椅充滿童趣的造型觀察出。
翁梓富談到,這或許是建築師與專職家具的設計師作品的差異,後者會考量到舒適、生產便利性等,但建築師的作品更像是為了闡明理念與設計哲學,而他也因為粉絲的心態,在自家及辦公室中皆擺放了兔子椅。
TOGO沙發
品牌」LigneRoset
設計師」MichelDucaroy
面市年份」1973年
主要材質」皮革、布料
色彩」多種色彩
主要購買管道」LigneRoset
使用多種不同密度、形狀的泡棉設計而成,TOGO沙發柔軟的線條及舒適的坐感,使其成為品牌LigneRoset的熱門商品之一。
深闊的坐墊寬度無論是盤腿或者仰躺,都可以享受沙發柔軟的環抱,翁梓富除了多次運用在設計案中,自己的住家也選擇了TOGO。
他提到第一次使用此沙發在設計案中,是一個非常簡潔且俐落的空間,天地壁及櫃體皆為灰白色系,整體感受稍嫌冷清,但暖棕色TOGO沙發的置入使空間多了一分暖意,沙發自然的皺褶及柔軟曲線與空間產生對比,卻又不突兀,為空間帶入生命力。
資料及圖片提供」兩册空間制作所
場地提供」LigneRoset
人物攝影」鄒昌銘
採訪」林慧慈
「selllikehotcakes」是英文口語中用來指稱暢銷、熱賣、火紅的意思,因為剛出爐的蛋糕不僅深受顧客的喜愛,也是非常搶手的商品。
比起硬裝、家電設備,家中替換軟裝家具的頻率更高,軟裝家具因為使用頻繁,較容易隨使用年限而逐漸老舊,加上透過家具變化也可以更改家中的設計氛圍,一盞燈飾、一張單椅、一組桌椅、一件家飾,透過簡單的陳設改變居家表情,是消費者自主搭配的表現舞台,一直深受歡迎。
12 月是每年的最後一個月份,即將面對新的一年的到來,告別 2020 年前,《室內》陪伴大家一同回顧這一年。
與您一同來鑑賞2020的暢銷排行榜,並回顧2020年的設計趨勢以及消費者喜好。
「Artemide」Clorophilia是一盞注入浪漫美學的燈具。
設計師RossLovegrove加入輕薄的氣生植物樹葉來製造光,用細繩懸掛,並以波浪紋理為燈具光學產生折射、反射效果,不僅柔化了材質的生硬,更增加了吊燈本身的細緻美感。
(D&L丹意信實集團)
現代極簡大師MauroLipparini透過精煉的線條讓經典的造型展現出不退流行的當代傳世美學。
「NatuzziItalia」Campus沙發精簡的椅腳營造出微妙的漂浮感,模組化的設計,加上同系列的咖啡桌、邊櫃以及餐桌椅,能輕易滿足各種空間需求。
(華泓國際)
「Saint-Louis」Folia手提桌燈上的鍍黃銅T型提把,是為了使用者能隨心移動桌燈,下方水晶燈罩透過精緻的葉脈切割從小至大,光由底部發散至頂端,點亮桌燈的瞬間光影迸射,像華麗的開場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美麗倩影。
(栢悅國際)
「Flexform」GROUNDPIECE運用新的比例和尺寸不僅改變了沙發的基本概念,更改變了我們坐在沙發上的方式。
GROUNDPIECE打破原本的意識框架又帶來實際的舒適性,利用各種尺寸組件搭配即可以將沙發轉換躺椅或儲藏空間。
(D&L丹意信實集團)
當燈飾結合科技,便捷了人們的生活。
「Occhio」Mito是設計與創新的融合,獨特的造型外觀搭配革命性的科技,透過燈飾上方的智能感應器,使用者僅需透過改變手勢就能控制燈光開關、明暗度與色溫,像施展魔術般的樂趣。
(CEVE誠繹國際)
能隨心恣意組合排列的家具更能適應場合與空間需求。
「Saba」Avant-Après沙發組件靈活多變,其背板、扶手或是邊桌,都可以隨時任意移動調整,且沙發布套可以整套拆換,使得沙發不僅形體,就連包裹外型的布面沙發套都可以符合個人需求做不同風格的轉變。
(朕璽ZXLiving)
珊瑚礁是海洋中最迷人的陸地。
義大利建築師暨設計大師AntonioCitterio最新推出的模組化沙發「B&BItalia」Atoll,就是以美麗的珊瑚環礁地形命名,透過多樣配件層疊堆砌出優雅的現代風格,Atoll高強度壓鑄成型的鋁合金腳座,就像被輕捧起的小島,吸引著眾人目光。
(栢悅國際)
華麗而精緻的造型,不需發亮也能輕易的吸引目光。
「CattelanItalia」Phoenix以鎳合金包裹著一支支手工打造的玻璃,宛如一條緞帶纏繞著橫向排列而延展的清透冰柱,剛柔並濟的設計平衡了空間的視覺感受,並為場域抹去沉重感。
(弘第HOMEDELUXE)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居家場域中不可或缺的家具—沙發是客廳的主體,而客廳是之於臥室居住者最長時間停留的地方,不管是為因應空間變化的島型沙發、常見的L型沙發抑或是傳統的1+2+3沙發,沙發的選擇除了要融入空間設計,還要考量使用者的坐臥習慣與生活所需;當客廳有了沙發作為主角,一盞燈飾就是氛圍營造的功臣,燈光不再只是照明的設備,透過色溫的冷暖變化點綴氣氛,並以外型安靜的襯托空間,令場景有了溫度。
「LouisPoulsen」PH5系列使用了四片主要燈罩,再加上兩片小型迷你燈罩將燈泡堆疊包覆,燈罩的直徑比例、向下彎的弧度角度,是設計師PoulHenningsen以數學原理「等角螺線」計算出,既能聚光,又能融合成溫和、均勻而不刺眼的整體光源。
(JYTDesign居雅堂)
「Wittmann」來自最溫暖的擁抱記憶,同時也是對奧地利設計大師JosefHoffmann的致敬,設計師JaimeHayón從西班牙文中Vuelta所代表的「旋轉」字義出發,由靠背延伸而成的弧形扶手,宛如一雙厚實的大手,讓人感到格外安定;而純熟的縫製工藝展現,也讓VueltaSofa如裝置藝術般充滿張力。
(D&L丹意信實集團)
憑藉節省空間的設計和模組化的靈活性,「CrateandBarrel」Strom為小型客房和公寓帶來了現代組合式座椅。
由無扶手的椅子、兩個無扶手的座椅、轉角椅子和矮凳組成的五件式家具,並採用適合家庭使用的長絨雪尼爾襯托質感。
(特力恩瑞)
包浩斯的極簡設計哲學影響著當代的設計。
「FRITZHANSEN」TheKAISERidellTM系列搭配手工打造的燈罩,可以選擇亮面或是霧面的多色處理,作工十分精細;完美的弧型線條與按鈕式開關,是兼具復古風味與當代俐落的揉合之作。
(栢悅國際)
「W.Schillig」valentinoo兼具優雅的當代風格與實用的機能。
valentinoo可以依照個人喜好調整背靠來改變座位的深度,還可選用對比車縫線或是不同金屬色調的造型椅腳,增添設計韻味,再透過搭配各種不同的靠枕與頭枕提升坐臥的舒適度。
(科葳國際)
「SEEDDESIGN」為光氛符碼添加的新元素,OLOΦ運用簡單的幾何構件,透過細緻出色的環狀與U型框,直觀地以符號外形表露其縱向仰俯、橫向擺首的翻轉特色,展現全方位光向,為場域塑造一個謎樣的留白境地。
(SEEDDESIGN)
一盞燈飾透過簡約的線條、剛毅的金屬質地,完美詮釋現代奢華的藝術風格。
「Oluce」Ilo是一隱藏在纖細鋁管中的光芒,看似柔弱卻又如此堅韌,置放在空間中,不管明或暗,都能為家刻劃出品味不凡的場域表情。
(朕璽ZXLiving)
「ROLFBENZ」50採用了全新的技術,進行四道襯料填充的繁複工序,創造出頂級的奢華舒適坐感;能隨時輕鬆自如地依照使用者的坐姿將座椅收放至最感舒適的位置,而沙發椅背也會隨著坐姿的角度自動延展或降低高度。
(D&L丹意信實集團)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以哲學角度來說,桌與椅是彼此的「充分條件」,是對方的最佳拍檔。
不管是桌搭配椅,抑或是椅搭配桌,兩者適宜的高度與和諧的外型是彼此選配的主要條件,亮眼的造型設計更是相得益彰的加分點。
水磨石的質感與紋理讓人有一種貼近生活的親切感。
「丹麥Sketch」水磨石面圓形茶几不失優雅氣度的設計,沒有大理石流水般花俏的石紋,卻擁有鄉間小徑中的自然溫潤,為一杯午茶的時間帶來完全不同的質感與精緻氛圍。
(夏馬城市生活)
設計師HarryPaul專注在材質、工藝手法和曲線設計的實驗,是21世紀活躍設計的典範。
「Kristalia」BCN吧台椅/中島椅,看似輕盈的外觀卻可承載高達250公斤的重量,展現驚人的材質韌性與支撐力;一體蜿蜒而成的椅座弧線、輕巧的材質與鮮豔的色彩混搭出濃濃的摩登風情。
(JYTDesign居雅堂)
「Knoll」BarcelonaChair是一個優雅、舒適、終極與永恆的象徵。
透過強烈的視覺設計,搭配柔軟的表飾和新的全粒皮革,展現柔軟的觸感,並隨著時間更加優雅的微陳舊感,賦予空間更多不凡的感覺。
(D&L丹意信實集團)
「Artisan」Latus餐桌用最簡單的線條,呈現出木頭原始的溫潤觸感。
獨特的生動木紋所展現出的質感,使空間不僅被溫柔包覆,還能讓使用者與自然的「木」共同呼吸,掌握自己的生活步調,賦予栩栩如生的生活品質,細品歲月的安暖。
(朕璽ZXLiving)
「ErikJørgensen」OxChair公牛椅椅背頂端有如公牛角般延展,獨特的設計外型簡潔大器;椅身結構主要以鋼管結合皮革構架,堅實的牛皮墊襯充分包覆了填塞材料,看起來相當具份量感,同時鋼管椅腿構造細緻,達成恰到好處的視覺平衡。
(D&L丹意信實集團)
「荷蘭Zuiver」倒角設計餐桌在桌面四角轉折處以細膩的工法做了倒角的處理,不僅增加安全度,也讓簡單的桌子多加了一份不同的設計語彙。
放眼望去能感受到長桌的溫潤質感,倒角設計木作餐桌無論是鋪上桌巾作為餐桌、或擺放在工作室當會議桌都很適合。
(夏馬城市生活)
「Draenert」Tadao圓桌的中間為轉盤,表面由天然石材製成,底座則由鋼的材質構成,建構在圓形金屬上。
桌面具有拋光與霧面兩種選擇,桌腳可選為三片立面形式,整體呈現亞洲飲食文化,為家人與朋友歡聚時光的象徵。
(D&L丹意信實集團)
「Zanotta」Maggiolina彎曲的管狀鋼結構、優美和諧的線條、適當的比例與簡約的形體,加上椅背符合人體的曲面設計,可謂極致舒適的象徵,營造出愜意、安全感十足的低調華麗氛圍,讓人任意遨遊在自己的一片天地。
(朕璽ZXLiving)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軟裝設計就像是化妝一般,讓空間更顯精緻、更具溫度。
室內設計師規劃佈局,為空間打好底後,軟裝計畫再藉由家具、燈飾、家飾、窗簾、地毯等擺設,為空間增添色彩與氛圍。
對於空間來說,硬裝與軟裝是相輔相成的,透過兩者激盪出的火花,讓每一個家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LigneRoset」CLYDECLYDE收納層架是Numero111設計師透過關注日常生活與50年代的美感設計,加上設計師鍾愛的彎曲形狀以及將邊面削去的設計,搭配獨特的鍍銅和黑色漆面鋼材、V型支架等元素織構而成的作品。
(赫奇實業)
「Poliform」Ego以四面全玻璃的手法框設出衣櫃的原貌,穿透的視覺不僅為空間帶來宛如精品展間的氛圍,更為空間營造出輕盈的感受,吊掛其中的衣物就像是展示品般供人欣賞,於燈光的照射下更顯高貴。
(弘第HOMEDELUXE)
「ArmaniCasa」的限量Club酒吧櫃,以天然緞面黃銅材質打造而成,櫃門飾塗抹海洋風情的漆裝飾呈現一股激盪流動氛圍,而酒吧櫃內部則採用工藝珍珠金面料和青銅色漆裝飾,讓每一次酒水的拿取,都是一次優雅的體驗。
(D&L丹意信實集團)
「Muuto」TheDots以鈕扣般的輕鬆風格,自由拼貼出專屬的藝術氣息,共有原木陶瓷和金屬三種不同材質,優雅的樣式以最小的形態,達成收納吊掛功能,為您還原更多的生活空間,高低律動的姿態,好似美麗的音符,撥動一曲美學生活。
(JYTDesign居雅堂)
「SergeLESAGE」Fosters以枝葉的型態勾勒出獨特的地毯面貌,透過光線的映照,亦深亦淺的金黃色澤走出有如鏽蝕感的斑駁風貌,不僅為空間營造自然原始的生氣,更透出典雅的質感與氛圍。
(弘第HOMEDELUXE)
「Maxalto」Febobed的設計發想承載著過往美好年代的記憶,環抱式的弧形背靠與無扶手的設計,除去繁複的裝飾元素,保留法式古典扶手椅的造型、優雅的輪廓與毛針氈縫邊,化身成為摩登俐落的角色。
(栢悅國際)
一張床就像一個時光膠片,凝結著我們最深沉的記憶,還原最真實的自己。
「源氏木語」的多功能夜燈床以夜間的守護神為設計靈感,無論是起床或是伴睡,都能透過輕觸即點亮光源,陪伴使用者度過每個夜晚時分。
(hoi!好好生活)
由設計師HellaJongerius設計的「Cocoon」地毯,將長而純的羊毛紗線從兩種顏色中分離出來,不論是對比或相似色調皆各顯美感,打結成不規則的羊毛簇叢有著光滑和舒適的質地,整體充滿戲劇效果又兼具實用性。
(栢悅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如果現在告訴你,10年前的一個舉動,有機會讓現在的你遠離失眠、頭痛、肩頸酸痛等問題,你會不會想回到10年前試一試?
擁有整體復健事業的林先生,一直在尋找一個「理想的」枕頭,「一個好的枕頭能完全支撐頸部、頭部,不會過高、過低,讓身體獲得最理想的放鬆狀態」,他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許多為身體問題所苦上門求助的客人,「他們很多人都試過10、20種不同材質、品牌的枕頭,卻都覺得差強人意」,這樣的困擾,直到他遇上繆思伯格,終於發現「理想」真的能成為「現實」。
馬毛側枕
專家認證前所未有的放鬆感
「我當初試躺30秒就決定買下它」,對林先生而言,讓部分消費者有些卻步猶疑的價格,並未成為他選購時的障礙,「我一躺下去就感受到未曾有過的放鬆,那股支撐性我從未在其他材質上感受過,當下我就知道它能帶給我更好的睡眠狀態。
」獨特的馬毛枕帶來的驚豔,在深受頭痛、失眠所苦的白先生身上,更是感受良深。
「我的工作讓我頸椎出了狀況不自知,直到嚴重的頭痛和失眠找上門,才瞭解保護頸椎健康多麼重要」,白先生也是試躺時就被馬毛枕的支撐性所吸引,「雖然乍看之下半月形的枕頭造型有些誇張,但躺了後就明白,它的設計皆有其道理」,不但正睡時可支撐頭頸,側睡時還可使肩膀放鬆不壓迫,更重要的是能夠隨使用者的身體條件調整高低,「我常推薦給同事,但他們會猶豫要不要用『這麼好』的枕頭,我只能說,比起治療、開刀、復健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繆思伯格的產品非常值得。
」
馬毛側枕
這樣的感慨,對購入馬毛枕後,持續購入馬毛旅行枕、馬毛薄墊、馬毛坐墊、馬毛被等產品的邱小姐來說,就是這趟繆思伯格奇妙旅程的註腳。
「剛睡的時候其實不是很習慣,過去其它枕頭的材質大多強調綿軟,馬毛枕相較下有點『硬』」,但3、4天過去,她卻驚喜地發現長期肩頸酸痛的問題煙消雲散,「過去我以為肩頸酸痛是年紀大了的宿命,馬毛枕讓我知道,寢具真的不能將就。
」
馬毛旅行枕
馬毛坐墊
現在就是10年前
無論是工作或寢具導致的身體問題,林先生強調,它們都非一蹴可幾,「頸椎、脊椎的問題大多是長年累月的堆積,但一出問題就有極大可能影響肌肉和內臟系統,例如有些人的腸胃問題,實際上也是脊柱受損所引起的。
」尤其現代人喜歡在睡前滑手機,常常脖子前傾懸空,更是讓頸椎問題的發病年齡線一口氣拉低到20歲前後,「馬毛枕量身打造的支撐是問題的解方之一,我後來還買了馬毛薄墊,就是認為只有充份的支撐才能從頭到腳徹底放鬆,疲勞、緊繃不累積,就能避免多年後身體出現的大小毛病。
」
馬毛薄墊
繆思伯格特製的「馬毛彈簧」優異的支撐性,也帶出了另一項讓使用者一用就離不開的特色,「一早起床後腦勺不再潮濕悶熱,格外神清氣爽」,白先生認為,人生中有1/3是睡眠,而好的睡眠品質將大大影響另外2/3的人生,透氣舒適的睡感必不可少,「我也買給我的小孩使用,在只有一次的成長階段,我覺得這個『投資』意義重大。
」
馬毛寶寶床枕
在採訪過程中總是將「神奇的事情就這麼發生了」掛在嘴邊的邱小姐,也積極購買馬毛產品給丈夫和孩子使用,「有次丈夫應酬後隔天,他驚奇的發現身體的疲勞很快就恢復了,我認為就是因為馬毛產品過去讓他擁有長期的良好睡眠品質,因此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也提升了。
」而作為一位女性使用者,她也以自己經驗向其他女性提出建議,「我過去畏寒,但被子太悶熱又會睡得不安穩,我使用馬毛被後第一次感受到『不冷不熱』恰到好處的舒適,我特別想推薦給走過更年期,體質突然轉變進而影響睡眠的女性,有機會一定要瞭解看看。
」
馬毛被
其實,我們都沒有超能力,無法真正回到10年前改變那時候的自己,但對10年後的我們來說,現在就是「10年前」,為了10年後的自己,不妨找一天走進繆思伯格門市,讓未來的自己感謝現在的你吧。
資料及圖片提供詩蘭慕 編輯 Yueh-hanYang
moosburger馬毛全系列產品
「消費者正在成為新的生活空間的創造者。
」對許多人來說,生活空間是一種體現生活方式、個人品味和陳述個性的空間。
這種創造性的天賦現在不僅出現在臥室和客廳,浴室已成為新的「我」空間,讓人們通過設計和色彩更自由地表達自己。
GROHE研發與設計團隊皆一致認為,正因為外面的世界變化既快又混亂,我們更要在「我」空間中「制定自己的規則,表達獨特的自我。
」
GROHE突破性的全新色彩系列和全浴室解決方案,使每個人都能夠創造專屬綠洲,以褪去外在束縛的「真我」重新感受自己與世界。
GROHE全新色彩系列,為你而生
微涼日出CoolSunrise冷冽金
設計個性:表達自我
將設計視為成就和抱負的體現,CoolSunrise與時尚豪華的浴室完美匹配。
暖心日落 WarmSunset 玫瑰金
設計個性:樂遊旅趣
家是一個反映生活經驗、喚起旅行記憶的地方,WarmSunset將這些帶入浴室,使我們更好地照顧自己。
SuperSteel超鋼色
設計個性:用心至深
對所有人事物細心關照的人們,將家視為遠離門外世界的避難所,舒適、溫暖且和諧,Supersteel以溫和、中性的顏色創造平靜的綠洲。
HardGraphite 墨矅黑
設計個性:追求永恆
追求永恆的人們熱愛傳統,將家視為展示其根基的地方。
這一點被HardGraphite完美捕抓,使浴室別緻且優雅。
PolishedNickel 亮沙色
設計個性:有機/整體
如果剖開你的內在,有機性和整體性並存,你的家即是家庭的心臟地帶,而你喜愛真實、自然的美。
Nickel的暖色系和新與舊的精巧交織將深得你心。
StarLightChrome 銀鉻色
設計個性: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者重視使生活更輕鬆、更高效的智慧解決方案,藉由Chrome的純粹設計,打造出極致簡練的浴室。
照見浴室裡的真自我
國際知名趨勢專家古迪‧赫德爾(GudyHerder)提醒,「家裡的浴室經常被忽視,但這種觀點已成為過去式。
從水龍頭到蓮蓬頭、從檯面到配件,GROHE將使『你』在浴室中完整呈現。
」
現在,我們發現浴室不僅是居家美學無可取代的一部分,更是一個功能純粹、完全獨立的世界,選擇GROHE的10款全新PVD特殊色彩系列並搭配全方位浴室解決方案,將能毫不費力地體現真正的自我。
圖片與資料提供」台灣驪住GROHE
1872年創立的AmericanStandard,已擁有近150年歷史,作為指標性衛浴品牌,產品被眾多國際知名精品酒店、頂尖商辦大樓所採用;時至今日,也不斷精益求精,致力於提供最可靠的衛浴解決方案,結合周全的設計和技術,為消費者打造極致、健康、安全的衛浴享受。
2013年加入日本第一大建築集團LIXIL,持續為大眾創造舒適的居住環境,日前集團亦集結旗下品牌,共同參與2020台北國際建材展,會中AmericanStandard推出多款商品,如「City系列多功能面盆龍頭」、「EasySET淋浴系統產品」、「PLATRound電腦馬桶」等,向台灣民眾展示最新的衛浴流行發展趨勢。
City系列龍頭可90度旋轉,滿足各式使用需求
City系列多功能面盆龍頭
寸土寸金的都市,人們的居住面積日漸縮小,產品的方便性以及多功能性成為消費者的挑選關鍵,AmericanStandard以City系列來滿足現代都會生活講求複合功能及最小空間使用的趨勢。
對使用者來說,創造收納空間和實用性是生活中的首要條件,這樣的精神也體現在City系列的面盆龍頭,該龍頭本體可做90度的旋轉,也具有抽拉式的出水嘴,一種龍頭尺寸,能夠適用於不同使用方式與使用用途的面盆。
簡約大方的EasySET,藉由直覺的旋鈕即可輕鬆開關淋浴設備或調整水量。
EasySET淋浴系統產品
「EasySET」完善了AmericanStandard現有的定溫系統產品系列,集功能、簡約、直覺性操作等優點於一身,其中最特殊的獨特設計,得益於LIXIL日本驪住集團的專利技術-直覺性使用的旋鈕,不僅使開關更簡易,亦能藉由旋鈕輕鬆調節水量,獨門的記憶裝置,只需按下旋鈕即可擁有舒適的淋浴體驗。
同時,此系列亦設有定溫系統,將所有出水調節至最舒適的溫度,不需再擔心過冷或過熱的出水會影響愜意的沐浴時光。
PLATRound電腦馬桶俐落的外型,與各式風格衛浴空間皆能適切搭配;並搭載眾多先進便利的機能。
PLATRound電腦馬桶
PLATRound系列以簡約的線條設計,為您呈現極簡和摩登的現代感,適合裝置於任何風格的衛浴空間。
圓弧形無曲線的外觀讓打掃更為簡單,符合人體工學的蓋板設計對使用者十分友善,而專利的AQUACERAMIC技術能常保瓷器表面乾淨易潔,不鏽鋼噴嘴可依照需求,以手動按鈕方式清潔,長時間未使用時,能利用強制排水功能避免細菌孳生,節電裝置則由愛護能源的角度出發,珍惜地球的寶貴資源。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使AmericanStandard由使用者的需求出發,融合外形之美和品質卓越的多元功能,打造獨一無二的衛浴設備,讓浴室空間成為家中淨化身心的一方綠洲。
資料及圖片提供」AmericanStandard撰文」陳映蓁
「從主流設計中跳脫框架並開創自我風格」一直是璧川設計給人們的印象,在簡潔的風格中展現建築結構、設計工藝,並以具時代精神的家具點綴,空間與家具軟件之間的拿捏與搭配,是設計師每一次所要面臨的挑戰。
璧川設計卓思齊總監十分喜愛收藏老件家具,本次「收藏經」便邀請他來與我們分享對於家具選配的想法,以及與收藏品相遇的故事。
設計師簡介
璧川設計事務所/卓思齊
璧川設計事務所(BeatrixDesign)成立於2008年,由有建築背景及室內設計背景的兩位總監共同創立。
目前以台北為基地,於2019年在上海成立分部。
服務項目為:生活住宅、中小型精緻建築及商業精品設計為主。
特色強調以設計思考、使用者中心為出發點;並朝向重視細節、體驗人文、融入生活為主要概念風格。
事務所的名稱「Beatrix」是指令神曲創作者但丁魂縈夢牽的謬思女神,代表美的化身;事務所以其為名,期許能持續不懈地追求空間美學。
入手指標:極簡、帶有高度工藝並能突顯設計者的思維
談及喜愛的家具軟件風格,卓思齊設計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現代主義」,如同璧川設計帶給大家的印象一樣。
喜愛簡潔、俐落風格的他,或許因為是建築科系出生,對於帶有高度工藝性、做工精良的家具特別情有獨鍾,他認為「家具的格調高於視覺的美感」,設計師如何透過設計展現概念、思維、理念,突顯設計者想要傳達的故事才是設計真正的核心也是初衷。
若說挑選家具的第一眼是看外表,那第二眼就是看感覺,他也強調一件家具他會至少確認3到5次才做最後決定,反覆思考、想像,每一次觀賞就像是與它做了一場交流與對話。
而不斷嘗試突破主流設計的卓思齊設計師,也希望引領業主發掘不同的美學視角。
他談到,大部分的業主都會挑選舒適且漂亮的家具,但業主認為的「美」通常不一定符合空間基調,雖然這並沒有對錯,但常常會讓空間流於平凡;卓思齊在設計之初其實對於家具的選擇已有基本的雛型,在空間設計完成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每一件選定家具軟件其背後的意義與故事告訴業主,讓家具擺飾不只是造型設計的融合,更多的是空間場域因這些物件的連結形成的緊密關聯。
尋覓古董老件的趣味
除了經典設計之外,卓思齊也十分喜愛逛古董家具店,出國工作或旅遊也會特別安排到當地的二手市集遊覽。
他說,在古董家具店常常可以挖掘到意想不到的東西,每一次選購都像在尋寶一樣,一個老件可能擁有數十年的歷史、也可能來自世界各地,你可能無法知道它確切的來歷、品牌、名稱,有時候就連老闆都不清楚,但這就是老件的迷人之處,物件使用過的痕跡皆是歲月的表徵,有時透過顏色、材料甚至是縫線樣式可以猜測它的背景,這不也是一種趣味。
回想起自己掏選老件的經驗,曾經因為一個設計案想要使用皮箱做作為概念,所以從上海的古董市場購入一貨櫃的老舊皮箱,以前的皮箱除了旅行使用,有的富裕人家會當作是活動式衣櫃,所以你可以看到有的會有抽屜的設計。
最後雖然因為諸多原因沒有使用到,遺留了大量的皮箱在倉庫中,設計師仍不時會將適合的皮箱拿來當作設計中的擺飾或是作為茶几家具等,賦予老件家具新的功用與意義。
卓思齊愛用家具&收藏品
Part1.愛用家具
theplatner單椅
品牌」Knoll
設計師」WarrenPlatner
面市時間」1966年
主要材質」不鏽鋼腳座
色彩」數10種
主要購買管道」D&L丹意信實
由美國設計師WarrenPlatner設計,具有建築背景的WarrenPlatner將鋼絲雕塑轉化成一系列家具,不僅被視為1960年代現代主義的延續標誌,更是當今時代的設計指標之一。
卓思齊表示,全椅共有1400個焊接點要處理,並且整張椅子僅用鋼絲作為外型並支撐著重量,WarrenPlatner追求生產不用附加裝飾物修飾的家具,他憑藉多根棒狀結構產生的光學效果即實現了構想,這點令他深深的著迷。
而theplatner單椅的椅墊和扶手有多達數10種顏色可以選擇,卓思齊認為在素雅的空間裡,挑選一張顯眼色彩的椅面,透過合宜的色彩能讓空間更為突出卻不突兀。
MirrorBall系列燈飾
品牌」TomDixon
設計師」TomDixon
面市時間」2014年
主要材質」聚碳酸酯、塗料
色彩」silver,gold,rosegold
主要購買管道」北歐櫥窗
TomDixon將其放蕩不羈的性格展現在設計上,設計師親手嘗試焊接金屬結構,將別人眼中的破銅爛鐵變身為未來感十足的家具。
MirrorBall系列燈飾是TomDixon最具識別度的作品之一,設計靈感來自於太空人的頭罩以及舞會上的鏡球,燈罩選用輕盈堅固的聚碳酸酯並將黃金以真空電鍍上在燈罩內裡,達到鏡子般光亮效果。
卓思齊表示,MirrorBall系列燈飾有著不落窠臼的造型,可以隨意組合調整,鏡面的材質能將周遭的景物反射在球狀的燈罩上並產生魚眼鏡頭的效果,與空間產生有趣的互動關係,設計師建議如果選擇立燈款式應擺放在較為空曠的角落,並選擇簡潔的空間色彩才能突顯燈飾本身的存在,而吊燈可以放在餐桌、客廳等公共空間作為視覺焦點。
Part2.個人收藏
DS11沙發
品牌」DeSede
面市時間」1970年
主要材質」牛皮
主要購買管道」覓得設計傢俬
三不五時就會造訪古董家具店的卓思齊,與DS11沙發也是如此相遇。
在為以白色為基底的辦公空間思考裝潢設計時,希望迎賓的會客室能有一個色彩突出的家具擺設,吸引著前來的人們並點亮空間氛圍。
一次偶訪古董家具店,老闆便分享DeSedeDS11的老件沙發,DeSede起源於瑞士小鎮的一個皮革手作工坊,致力於以手工製作出最獨特的皮革家具。
卓思齊被DS11沙發特殊的皮革縫製以及充滿懷舊感的皮革色系所吸引,不僅跳脫時下流行的皮質配色,被使用過的痕跡更令他著迷,擺放在公司純白簡潔的空間裡,傳遞一種衝突卻無法言喻的美感。
MyEdition單槍水龍頭
品牌」AXOR
面市時間」2018年
主要材質」鍍鉻鏡面玻璃、鏡面鍍鉻底座
色彩」15種面板+12種金屬底座
主要購買管道」NobleHome 積禾企業有限公司
AXOR是引領衛浴趨勢潮流的品牌之一。
MyEdition單槍水龍頭的設計團隊PhoenixDesign認為:「藉由客製化的設計展現個人表徵是奢華的本質。
」卓思齊說,因為新家裝修,需替客用浴室尋找一個具有設計感卻又低調簡潔的龍頭,初見MyEdition單槍水龍頭時就被大膽的邊角外露設計所震驚,龍頭的外型十分俐落卻搭配如此狂野的設計手法引起了他的興趣,而真正讓他感到驚豔的是使用後的感受。
MyEdition龍頭強調PowderRain的出水,不同於一般水柱,水是綿密且柔細的滴落在肌膚上,為肌膚帶來嶄新的感官體驗;同時此龍頭是以訂製的概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多達15種的替換面板,讓使用者可以根據居家風格做更換。
MTyp240相機
品牌」Leica
面市時間」2012年
主要材質」鋁材、牛皮
主要購買管道」NIKKOLEICABOUTIQUE 日光徠卡相機精品店
Leica,它不只是一個相機品牌,它可說是135相機的發展史。
Leica的M系列更是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中MTyp240是第一台具有錄影功能的M系列相機,推出時的標語為「MForMilestone」,可謂傳承傳統的創新設計、M系列的另一里程碑。
卓思齊年輕的時候就十分迷戀Leica機械感的外型以及歷史,曾經有個客戶是Leica的蒐藏家,在設計過程中就常與客戶聊天討論,而逐漸產生想要擁有一台屬於自己的Leica的想法,當2017年女兒要出生的時候就覺得是時候購入了。
他認為,Leica的魅力是別於現代自動對焦的數位相機,尤其現代攝影的門檻降低,它卻仍保有傳統相機的機械構造、操作手感,拍攝的當下能讓攝影者更深刻地融入構圖及對焦的創作上。
他說,自己家中有一道牆,他會將照片洗出貼在上面,在數位化的現今,保留傳統攝影與膠片沖洗不也是另一種個性嗎?
iMacG4
品牌」Apple
面市時間」2002年
設計師」JonathanIve
主要材質」白色與透明塑料殼
主要購買管道」已停產
iMacG4一直到現在依然是Apple中富有話題性的產品,也是當代最具設計代表性的電腦機種之一,iMacG4是賈伯斯回歸蘋果後暨果凍機imacG3再次的創新設計,在當時的宣傳廣告中稱其具有檯燈的可調節性設計,所以iMacG4也被稱為「iLamp」檯燈機。
iMacG4擁有未來感的外型設計,螢幕和半球體底座之間由一根金屬軸連接,其中搭載的LCD面板、CPU等配備都是當年的頂配機型。
作為賈伯斯迷的卓思齊一直都有在收藏Apple的產品,有一次意外的看到朋友將iMacG4堆放在倉庫中,毅然決然的將它買下,希望讓它重見天日。
他說,儘管Apple至今推出眾多產品,iMacG4仍是他心目中的前三名;其中,他最喜歡iMacG4的neck(脖子),他認爲這是其設計的精髓,neck(脖子)只需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左右180度、垂直90度做調整,而且neck(脖子)與螢幕整體是連動的,精細的工藝技術,儘管20年後回頭看還是很令人驚艷。
可惜的是,因為價格以及配備等原因,iMacG4在面市短短兩年後就停產,所以鮮少在市面上看到。
卓思齊將iMacG4擺放在公司檯前作為展示,偶爾也會開機把玩一下,回味賈伯斯的設計靈魂。
資料及圖片提供」璧川設計、AXOR、北歐櫥窗Nordic、D&L丹意信實
人物攝影」鄒昌銘
採訪」歐陽青昀
「當初踏入威盛亞的展示空間,看到實體那一刻就決定使用它了。
」數年前的景像彷彿仍在眼前,諾禾空間設計張家翰設計總監回憶起那「一見鍾情」的心情,「原本擔心實際上的質感與網路上看到的有落差,但親身接觸後就瞭解到它跟其他板材的不同。
」
視覺大器觸覺細膩使用輕巧
威盛亞高壓飾板細緻擬真的石材紋理是不少設計師夢寐以求的逸品,對張家翰總監而言,其更隱藏了許多完善心中設計藍圖的關鍵,「首先,其石紋裝飾板的45度順花紋理,相較天然大理石板左右對稱的翻花,更符合當代審美」,經過設計後的裝飾板紋理能避免天然石材中的結晶和雜色,進一步提升空間質感。
而高3米、寬1米5的理想尺寸,讓他看到更多揮灑設計的可能。
「無論用於牆面或作為『頂天立地』的高櫃門片,皆能兼顧氣勢與實用性」,尤其威盛亞高壓裝飾板較一般美耐板更為輕薄,使用在門片上不會增加五金負擔,每一次開關都滑順輕巧。
諾禾空間設計/設計總監張家翰
提升質感降低門檻
一般設計師所擔心的板材銜接處黑縫問題,對張家翰總監來說則成為嘗試新設計與技法的契機。
「有時會乾脆把板材間的溝縫脫開,填入黑色木皮,雖然做工較為複雜,但視覺上既有連續性也有躍動感,能為空間加分。
」有時他選擇更細膩的切削、銜接、噴漆來消除接縫,使其更臻完美,「設計不會只有一種方式。
」
面對挑戰多樣設計方式的設計師以及追求空間個性的業主們,威盛亞始終以引領市場的研發能量提供滿足多元需求的板材,其中「金屬板」最讓張家翰總監眼睛一亮。
「在室內設計領域中,大家都知道金屬之美和鐵工之難,在價格和時程上都是門檻」,但現在威盛亞的金屬板不但可以彎折,且木工機具和技術便可加工,對設計師和業主都是一大福音。
諾禾空間設計/設計總監張家翰
打造亮點點亮舒適生活
雖然在居家空間中,不似須抓住人們目光的商業空間一樣可能使用到大量金屬材質,但在潮流走向消光、霧面的趨勢下,點綴性的金屬質感反而成為空間亮點,「例如,我會將金屬板設計在櫃底,當我們建議業主櫃子裡以重點式擺設物件取代放滿東西時,髮絲紋的金屬櫃底不但襯托物件質感,在燈光加乘下即使沒有擺設也能醞釀獨特氛圍。
」
保留空間,讓材質說自己的話,是張家翰總監設計時的路標,不過他更清楚,在實踐自己的設計想法後,最重要的是居住在裡面的人們,是否能安心舒適地享受生活,「我第一個使用威盛亞高壓裝飾板的案子距今已4年多,業主的回饋相當正面,我想這也是威盛亞能在全球市場持續被大家喜愛的重要原因。
」
諾禾空間設計/設計總監張家翰
設計與耐用無需二選一
他以廚房腰帶為例,這個從不是空間主角的地方,卻大大影響人們生活的「感受」,「過去許多腰帶的材質和接縫,讓保持清潔成為一件費力的事,但威盛亞板材3公尺的高度打橫後,恰好能完美覆蓋整條腰帶」,無縫、容易清潔加上防燄認證,使用者將擁有更多餘裕品味生活時光。
「對家中有小孩子的業主而言,不必在設計感和耐用之間忍痛二選一」,無論是喜愛木紋溫潤質感,或是混凝土素樸氛圍的業主,無需擔心木皮被孩子破壞,或是油膩或顏料殘留在水泥牆面的毛細孔中,「威盛亞的鋼刷木紋和水泥紋理觸感細緻、幾可亂真,但保養起來輕鬆寫意,通常業主都十分樂於接受我們的推薦。
」
諾禾空間設計/設計總監張家翰
透過威盛亞促成無界線交流
當然,一個好的設計案,不只有設計師和業主的努力,材料商的鼎力協助是完美空間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施工過程中,只要遇到問題詢問威盛亞,總是能感受到與我們站在同一線解決困難的熱情」,同時也能透過威盛亞瞭解其它設計師的實作經驗,促成消弭界線的交流,「大家一起前進,設計向上提升,使用者的生活也能擁有更開闊的全新想像。
」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商威盛亞亞洲有限公司 撰文Yueh-hanYang
自古以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深受人類讚嘆,即使科技進步,人們也不斷爭相模仿自然的樣貌。
地球最早形成的部分就是由岩石組成的地殼,岩石會根據成因、構造和化學成分的不同,呈現不同的顏色、紋路、硬度以及光澤等,玉石晶體之間細小的空隙即是我們所見的石紋,石紋的多變性令人著迷、令它經典永恆,不僅在設計中被廣泛運用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URBATEKbyPORCELANOSAGrupo」URBATEK輕磁板設計與製造,完美復刻經典石材紋路,LIEMDARK煉石、AGEDCLAY歲月褐系列完美擬真,輕薄、易清潔的特性不管運用在餐桌、中島、書桌等檯面,皆可避免天然石材易吃色變質難以保養的困擾,造型也更顯簡潔俐落。
(西班牙寶瓷蘭集團│台灣宥鋐貿易)
「Frag」SQUARE系列邊桌採兩件式設計,外型簡約素雅,以黑漆金屬結構為基底,搭配輕薄大理石材桌面,透過纖細優雅的設計形式,淡化原本石材的沉重感,以輕巧的形式訴說異材質結合的的沉穩與質感。
(朕璽國際ZxLiving)
「美國MichaelAram」幻境麻葉飾品收納罐以麻葉的造型做設計,麻葉有著輕盈的姿態,細長且鋸齒狀的葉面紋理,隨風而動時更加輕盈飄渺,將這樣的葉片以黃銅雕飾,再展現在綠色大理石之上,就像在叢林中看見金黃色光芒照耀,讓人置身幻境之中。
(夏馬城市生活)
「CattelanItalia」Zanziball燈飾用珍珠作為意象,以精緻的吹製技術打造出來的玻璃燈罩,搭配仿大理石飾面,燈飾從天花板懸掛而下,為居家空間營造出貴氣的視覺感官,同時也散發著濃厚的藝術氛圍。
(弘第HOMEDELUXE)
「Tacchini」Joaquim系列取材自1940至60年間現代主義、軟性柔和的巴西家具風格,以邊料回收升級再利用的理念出發,徹底落實對環境生態保護永續的原則,藉由融合線條和幾何的美學外型,向現代熱帶建築設計教父之一的JoaquimTenreiro致敬。
(JYTDesign居雅堂)
「櫻王石物」的落葉紋理豐富、色調優美,讓它成為許多設計師的愛用款之一,棕色系的石紋相當適合居家氣氛。
源自天然板岩的石物壁材讓表面帶著純粹的霧面砂土觸感,有別於常見的石材給你全然不同的感官饗宴。
(夏馬城市生活)
隨使用人數、場合所需,「Draenert」ADLERII伸縮桌提供了多種的變化情境。
伸縮桌由天然石材製成,機械式的設計可將桌子從兩邊拉開,中間葉片狀桌面具有上升機制,可旋轉90度打造成長桌,德國設計的精巧工藝技術,讓伸縮桌操作更簡單輕鬆。
(D&L丹意信實集團)
「MML瑪摩麗磁」透過大板磁磚展現面材的更多可能性。
黑金系列以昂貴的黑色系石種為設計基礎,融合了大理石的經典,無論是豪華奔放的走紋,亦或是對比鮮明的俐落線條,都能輕易的將高貴沉穩的尊榮感帶入空間中。
(MML瑪摩麗磁)
「西班牙耐麗石薄板」透過獨家專利高科技,將慎選的天然原料,轉變為物理特性極佳的高性能產物。
提供多種顏色、不同表面處理可選擇,以大尺寸、超輕薄的卓越特性,產品可以多方應用在商業區和住宅區的室內與戶外。
(新立建材)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岩石除了擁有天然的紋路樣貌,堅硬的特性也讓其成為人類演進的重要角色。
岩石作為人類早期工具的重要材料,依據岩石的特性,被製成切割的工具、石制磨具或是武器等器具,因此人類的第一個文明被稱為「石器時代」。
而現今將岩石作為建材,除了是看上岩石擁有的特性,也成為一種質感與自然的表徵。
「Giorgetti」圓形輪廓的雕塑花瓶藉由框架的中心位置和每片不同單元的石材、木材擺放的位置變化,提供了該雕塑品無限外觀型態的可能性,正是因此旋轉的特性賦予雕塑品原創且獨特的生命力。
(易雅居)
「丹麥LeneBjerre」自然系水磨石長型托盤融合復古與新潮的設計風格,帶水磨石走入居家生活中。
隨著製作技藝的進展,在石材的磨面處理上更加細緻,讓保養和清潔更為輕鬆。
(夏馬城市生活)
「NatuzziItalia」Campus風格長青又具備嚴謹的當代性。
桌面的邊緣採用圓角設計,結合珍貴的綠色卡拉卡塔大理石,由雷射切割整塊鋼板所構成的桌腳,採用香檳金亮面塗裝,中間鑲嵌了煙燻色的白蠟木,呈現精緻細工藝。
(華泓國際)
BartoliDesign以簡潔、平衡的元素為基礎,專注研發品味典雅的設計。
「Kristalia」Maki長桌延續前兩個暢銷系列的極度簡約風格,以圓滑線條取代鋒利的稜角設計,集美學與功能性於一身。
(JYTDesign居雅堂)
在義大利文中,Graphium指的是蝴蝶的意思。
「Zanotta」Graphium的桌面是將一塊大理石從中切割,讓其呈現左右完全對稱的紋理。
這樣的手法讓這張咖啡桌就如同展翅的蝴蝶一般,優雅地佇立在家中,隨時會翩然起舞。
(朕璽國際ZxLiving)
「Maxalto」Pathos系列的誕生源自AntonioCitterio設計的Max系列,其最大特色在於不同角度的「X」交叉式鍍鉻金屬桌腳,讓餐桌或茶几不需額外的支撐結構即可自由延展 ; 薄化桌板與圓弧形的細節處理,再搭配上多樣的桌面材質變化,為Pathos增添了許多風韻。
(栢悅國際)
「西班牙帝通石DEKTON」採用獨家燒結技術和超緻密的製程,加速天然石材原需經過幾千年的高溫和壓力所變質變化的歷程,呈現既無孔隙又沒有瑕疵所造成的緊繃張力或薄弱點的特性,皆展示著其板材與他者的差異性。
(興立富)
「Cambria凱蓓雅」石英石在設計上運用天然石材紋理,使得每片板材花色皆不盡相同,獨一無二的色澤紋路展現專屬的生活品味。
防刮、NSF安全認證、表面無毛細孔、環境友善等特點,讓其成為許多設計師的首選建材。
(艾柏國際)
春季盛開的鬱金香有著獨特的花型,吸引著人們的視線。
「Knoll」Tulip鬱金香桌椅系列,以圓形盤柱為足、整件作品以玻璃纖維塑型而成,有機的造型讓它問世至今仍十分經典雋永,與椅子搭配的餐桌提供多種石材桌面選擇,能更融入居家設計。
(D&L丹意信實集團)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考古學家十分重視的「巨石文化」,就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將石材作為建材的紀錄。
「巨石文化」是以巨大石結構建築為標誌的古代文化類型,壯觀的佈局、奇特的造型不僅種類豐富,遍佈在世界各地的巨石建築性質、功能等都不盡相同,成因至今在考古界都還是個謎。
巨石文化的迷人,讓復活節島上的石碓、英格蘭的巨石陣等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標記。
「西班牙賽麗石」是由天然石英加上飽和樹脂、礦物顏料等成分混合而成,製造過程中經嚴格的選礦、洗礦和去雜提純處理,不僅成分不含重金屬物質,更解決了傳統石材衍生的輻射、滲色等問題;顏料與成分均通過認證,可與食材直接接觸,是一時尚又安全衛生的裝修面材。
(興立富)
「台灣愛克AICA」抗菌防火壁板是由美耐皿樹脂含浸而成之化粧材與特殊耐燃芯材經高溫、高壓後製成,其耐燃程度通過日本以及台灣的耐燃認證;製程中加入的抗菌成份,通過日本認證,能夠顯著降低細菌孳生率,讓使用更安心無虞。
(台灣愛克AICA)
Fly茶几展現著「Flexform」一貫的優雅簡練設計。
Fly茶几獨特的金屬底座有磨砂、鍍鉻、磨光、黑鉻和香檳色等表面處理工藝,而桌面則有圓形、橢圓形、方形或長方形等形狀、多款尺寸以及材質可以選擇,可謂美觀與實用兼具的一款家具。
(D&L丹意信實集團)
「PoltronaFrau」Pura是由卡拉拉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一體成型的設計,透過作品厚度的細微變化突顯出大理石自然的紋理;藉由不對稱的造型,展示著雕塑般的設計思維,傳達設計者耐人尋味的巧思。
(PoltronaFrauTaiwan)
「Promemoria」SaintMoritz的設計靈感源自冬季看似靜謐卻又動感的氛圍。
SaintMoritz有著酷似雪撬的流線型線條,整體造型均衡且輕盈,錘紋銅質底座將青銅的重量和一致性融合其中。
桌面除實木木質,還有嵌花、錘紋銅質或CalacattaOro大理石桌面可選擇。
(易雅居)
「LouisPoulsen」YUH立燈從混搭傳統和創新的實驗作法到所選定的材質和技術,都充滿了新意。
YUH立燈燈座融入大理石材質,頂端細長的開口設計且燈罩可自由調整角度並升降,不僅成就了燈光的靈活性,同時散發著柔和情境的燈光效果。
(JYTDesign居雅堂)
「FritzHansen」PK61TM方形咖啡桌的設計巧思,在於考量實心大理石桌板因地心引力,可穩固放置於四支桌腳組合成的底框內,不需額外的鎖件做固定;桌面材質也可選擇透明厚切玻璃。
能輕易看見四方支點交織呈現的幾何元素,展現新造型主義論點的設計。
(栢悅國際)
水磨石是你我兒時最熟悉記憶,水磨石的魅力除了記憶,色彩多變又極具生活感是它的優勢。
「丹麥Nordal」自然風水磨石餐碗非常適合北歐感的生活風格,搭配在各種空間中都能展現質感,讓餐桌的佈置更加輕盈與輕鬆。
(夏馬城市生活)
「矽鋼石」是由石英晶體生產而成的人造石英石,仔細觀察矽鋼石的紋路,會發現藏有閃爍的小石英鏡片。
不僅硬度達莫氏硬度7以上,品質也是經過嚴格把關,不易刮傷損壞,更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讓家居、商業空間體現一種完美亮麗之超凡感覺。
(天恆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台灣因地理位置、島嶼形成等原因,讓其擁有多樣化的岩石種類。
花崗岩是岩漿在地底下冷卻形成,顏色與花紋多變,金門是台灣唯一產花崗岩的地區,所以金門的老房子幾乎都是使用花崗岩建成;板岩因層理方向特殊,容易裂成薄板狀,在山區中十分常見,被原住民作為建材搭建成圍牆或是房屋;而台灣的石灰岩多是由珊瑚形成的,稱為珊瑚礁石灰岩,在澎湖多被拿來製成圍牆抵擋強風。
「Wittmann」擁有兩層桌面的DDTable,底層以皮革為材、上層則可選擇皮革或是大理石;上下兩層錯落而置的鋁棒為整件設計帶來奇妙視覺感受,透過異材質的混搭,讓其擁有個人設計語彙並訴說著當代風格,是許多追求精緻室內風格者的最佳單品!(D&L丹意信實集團)
「丹麥Hübsch」大理石紋圓形桌几帶有輕奢華的氣質,桌面為玻璃材質印刷大理石紋,相較原生的石材桌面,更為輕巧且富有晶亮感,為空間畫出大面積的白色調,提升空間的明度,細緻的黃銅色桌腳則是輕輕點出時尚感,讓空間的個性更加有品味。
(夏馬城市生活)
「CTO」Bloomsbury的造型是70年代饒富趣味與普普風的復古半圓球體,緞面黃銅圓環裝飾圈在燈體基座上,而燈座主體採用義大利卡拉拉大理石,可依照空間調性選擇白色或是黑色,搭配蛋白色的明亮燈罩,精緻的細節呈現讓空間溫潤又迷人。
(D&L丹意信實集團)
「荷蘭Zuiver」極簡品味水磨石款立鐘的靈感來自復古老爺鐘,但顛覆了傳統對於老爺鐘笨重的印象,用最簡練的幾何圖形去構成立鐘的樣貌,同時保留老爺鐘的靈魂—鐘擺,讓現代感的居家也能看見鐘擺走動的模樣,不僅是功能性產品更是一個藝術品。
(夏馬城市生活)
「WalterKnoll」JocoStone大理石桌面在空間中優雅地漂浮著。
材料的純淨光環、精緻框架的細線與天然材料的優質相融合。
天然石材展現出現代氣息,JocoStone是一具有生活品味的完美物件。
(易雅居)
設計師醉心於線條與材料的組合運用,並深受現代主義影響,在「LaChance」Mewoma中會發現,設計師將木材、金屬、大理石三種材質,以極為融洽的方式完美結合,簡單流暢的線條搭配層次分明的材質變化,讓空間富含現代感的時尚藝術氣息。
(朕璽國際ZxLiving)
「Infinity鈦鋼石」OceanBlue藍冰玉,刻畫出玉石特有的通透質感,溫潤且內斂,散發出自然唯美的紋理以及與生俱來的獨特氣質。
藍冰玉彷彿像是數以萬年前的冰川重現,感性地向人們展示出一幅巨大的畫卷,恢弘而磅礡,令人驚嘆折服。
(權創國際)
方與圓是和諧與互補的結合,體現東方注重天地、環境和諧統一的審美心性。
「豐聖大理石」HomeDécor石藝萬物盤裁下大自然藝術的一方天地製作而成,讓那些無處安放的生活小物,有了安心放置的空間,也為生活增添質感。
(豐聖大理石)
來自義式山脈的純淨自然「COMPAC西班牙康沛石」傳達義式的自然美學。
融入歐式崇尚原始自然的設計,展現獨到的生活品味,一體成型的檯面,為生活時光增添無限優雅。
(康辰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居家空間中最常見的石材就是大理石,一般大理石呈現純白色,被稱為漢白玉,但當岩石中參有有色礦物和雜質,就會形成各種顏色與花紋。
有時大理石的剖面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所以古代常被直接用來製成畫屏或鑲嵌畫。
而大理石的岩面質感細緻,在拋光後十分美麗,多半被運用在壁面或地板甚至是檯面上,加上大理石比起其他岩石質地較軟,所以也被作為雕塑石材,製成雕像、花瓶、器皿等家飾軟件。
現今常見的人造石,也多會以媲美天然大理石為特點。
擁有石材薄片專利技術的「德國Roxxlyn」筆電貼,讓每一款設計都是藝術與精準度的組合。
僅0.5mm的超薄厚度,能完美貼合Macbook,保護表面免於碰撞與刮痕。
每一片都擁有不同的岩石結構和紋理走向,溫潤的觸感,獨一無二的花紋。
(夏馬城市生活)
「杜邦可麗耐」石英石面材作為具有卓越性能的創新裝飾面材,突破性材料所呈現的力量和美感,源自於高淨度、高聚合度及不含重金屬的特性,顏色花紋豐富精美,令視覺感受驚艷獨特。
質感如同天然石材,令設計師們輕鬆自由地實現任何創意設想。
(兆豐國際)
「Poliform」Ilda的美好來自於佈滿天然紋理的大理石桌面,融合圓的無限意象,呈現有如星空般的夢幻璀璨,於下支撐的金屬底座,以幾何力學的結構製造出的視覺效果,更是居家美學的典範。
(弘第HOMEDELUXE)
「威盛亞」突破材料限制,將空間流行元素—石材紋理,運用於裝飾板的設計,使石紋的應用變得更加簡單靈活,輕盈的材質、鮮明的紋理,讓室內設計充滿更多想像,更是一種品位和格調的象徵。
(香港商威盛亞亞洲)
「Caesarstone愷薩金石」原材料的石英含量高達93%並掌握先進專利技術。
經典系列、自然系列、雕花系列、寶石系列四個系列,呈現獨特、豐富的色彩、圖案和紋理為你打造獨具一格的室內環境。
設計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讓其引領著最新發展潮流和創新趨勢。
(天恆國際)
「RolfBenz」986餐桌是向東方文化致敬的一款作品,設計師在一張全天然大理石的圓形餐桌上,融合了東西方的用餐文化。
圓形餐桌中的轉盤設計,滿足了東方人圍著圓桌近身而坐食的用餐習慣與圓融美滿的象徵;天然大理石的材質和簡約的幾何設計,則是西方美學的表現。
(D&L丹意信實集團)
「MDHouse」MAXIMA系列提供多種模組搭配形式,能因應各種的設計和功能需求。
櫃體採霧面烤漆,部分融合大理石板材或胡桃木合板材質,鉛製的外框,專為揚聲器量身打造細小的金屬沖孔設計,能散熱並確保優質的音效擴散效果,同時也能讓無線遙控器的訊號穿透。
(JYTDesign居雅堂)
「CrateandBarrel」Holm橢圓咖啡桌利用戲劇性的曲線雕刻出大理石咖啡桌,新穎並具有紀念意義。
鐵製底座體現了現代雕塑的工業美感,採用仿古鋅製成,呈現大膽的空間藝術設計。
橢圓形的白色大理石恰好嵌在金屬曲線內,提供奢華的對比。
(CrateandBarrel)
「B&BItalia」Outdoor戶外桌以鋁製金屬為主結構並以煤炭灰烤漆妝點,搭配有著美麗雲紋的蛇紋石桌板,簡潔的線性造就迷人的永恆風格。
四種尺寸大小,搭配圓形及圓角矩形桌板,天然的桌面紋理將與自然景緻相呼應,畫出一抹優雅宜人的視覺風景。
(栢悅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演唱會的放聲狂歡、觀光景點的萬頭鑽動、學校裡的琅琅讀書聲,這原本是世界各地再普通不過的日常,在2020年卻變成臺灣被世界讚嘆的風景。
COVID-19在數個月內席卷全球,導致大規模停工、停課,在歐洲大部分產業一片愁雲慘霧中,一種產業卻逆勢成長,連產業自身都始料未及。
多國政府為了抑制病毒傳播祭出的封城措施,使得人們待在家中的時間增加許多,3C、網路通訊商品銷售自然跟著走揚,同時,百年德國寢具品牌詩蘭慕也未受疫情打擊,悄悄跟著忙碌起來。
為什麼訂單湧入詩蘭慕?
歐洲人對睡眠品質的講究,造就了眾多兼具規模與歷史的寢具品牌,在全球市場深受好評,而這種講究在形同被禁足在家的特殊時刻,益發被人們重視,因此,以能滿足不同身體、睡眠需求著稱的詩蘭慕,訂單如浪般湧入,即使需等上數個月,使用者們仍甘之如飴。
等上數個月的原因,並非詩蘭慕刻意饑餓行銷,而是由於詩蘭慕提供了上百種上下墊組合的可能,為了符合每位使用者獨特的軟硬度需求,一定會確認下單後才開始製作,這也是詩蘭慕特別的地方──沒有庫存。
此外,一張詩蘭慕床墊裡包含四種不同軟硬度的彈簧,且每一排彈簧的排列方式皆根據使用者的需求調整,因此無法使用機器製造,成就了全球唯一手工車入純棉布袋,且彈簧跟彈簧間各有一公分間隙的精彩工藝,被視為整張床墊的靈魂。
也因為超乎想像的細膩設計,能帶來前所未有的「客製化」舒適睡感,在亟需充足睡眠儲備體力以對抗病毒的當下,更是讓使用者們趨之若鶩。
你的床墊比馬桶還髒?
提供舒適睡感的另一關鍵,是詩蘭慕堅持與時俱進的墊料層。
詩蘭慕認為,只要有更新的材料和技術問世,都十分願意嘗試,只要能帶給使用者更優質的睡感,並不會拘泥於「傳統」。
例如,床墊中使用的Talalay天然乳膠對環境友善且更加透氣,詩蘭慕用其取代可能因吸濕而導致結塊的天然馬毛。
既然詩蘭慕的床墊如此用心製作,是不是能夠用上一輩子?面對這個亞洲使用者特有的問題,詩蘭慕選擇以數據來改變一張床睡到老的觀念。
研究指出,一個人睡一晚會排出約一杯水的汗量,一部份會滲進床墊。
若10年都沒有翻床,水汽的量將有七個浴缸那麼多。
更不用說從身上掉落的皮屑、愉快繁殖的塵螨和不請自來的黴菌,都讓一張「陳年」床墊比馬桶還髒。
因此,詩蘭慕不斷教育消費者,無論是否購買詩蘭慕的床墊,都必須擁有「床墊必須定期更換」的觀念,才能讓寢具這個打造健康身體的基地,不會變成培養疾病的溫床。
加上現代人花更長的時間待在床上,閱讀、看電視或回覆信件,8-10年就更換一張帶來舒適、健康的床墊更形重要。
誰需要詩蘭慕電動床架?
由於人們開始對床產生超出「睡眠」以外的需求,詩蘭慕進一步設計出電動床架,讓使用者能在詩蘭慕的床墊上獲得更好的休息。
詩蘭慕床墊只有詩蘭慕電動床架能承載,也只有詩蘭慕床墊能配合詩蘭慕電動床架彎曲,帶給使用者其它彈簧床墊和電動床架無法給予的細膩體驗。
透過遙控器,還能更細膩的調整肩膀和臀部位置的軟硬度,這仍只有詩蘭慕能做到。
詩蘭慕電動床架除了可調整背部、大腿角度度外,連小腿、頭部都能從心所欲,從使用者回饋中可以得知,無論是抬腳預防靜脈曲張、抬頭舒緩鼻涕倒流,或是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狀及胃食道逆流,都可根據個人需求或喜好微調至最舒適的狀態。
在享受視聽娛樂、靜心閱讀、專注工作時,也能使用電動床架給身體最無負擔的支撐。
COVID-19的疫情會過去,但帶給世界的傷痕已經留下,詩蘭慕試著在傷痛之外,為人們留下美好的睡眠體驗,期待人們以飽滿的精力,迎接後疫情的未來。
資料及照片提供詩蘭慕 撰文Yueh-hanYang
奢華,是瑰麗珠寶或百世珍稀?是雕梁畫棟或富麗堂皇?那些世人對於「奢華」二字張揚醒目的印象,義大利國寶建築暨設計大師AntonioCitterio試著重新詮釋其當代意義。
「奢華就是禁得起時間考驗的品質。
」
AntonioCitterio在特地為「丽格laBellaVita」錄製的影片中,以柔軟的語調將其說得鏗鏘,他堅持「設計要追求永恆」,永恆源於最頂級的設計、材質與工法,正是這些頂級造就真正的奢華。
「丽格laBellaVita」
視野:從人的角度出發
在全球精華地點打造寶格麗酒店、米蘭文華東方酒店聞名的AntonioCitterio,將其無可取代亦無可比擬的奢華精神,投注在同樣位於臺中精華之地的「丽格laBellaVita」上。
其蜂巢結構搭配琥珀色玻璃的外觀在群星爭鋒的七期重劃區確實獨樹一格,吸引目光駐留,但AntonioCitterio認為,好的建築設計「要從室內到室外,從人的角度出發」。
內裝選用大量義大利洞石,與建築外觀相呼應,當光線穿透玻璃在室內灑落一地如酒醇金時,更讓人有置身礦坑開挖到寶石的驚豔,AntonioCitterio深信,只有創造出美好空間,始能演繹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該從何開始,栢悅國際回答:「推開門,踏入玄關的那一刻。
」
洄游:室內空間的新流動
B&BItalia義大利原廠與總代理栢悅國際聯手推出的限量B&BHouse,藏身於「丽格laBellaVita」這座礦山之中,匯聚對人的關照、對生活的想望,凝結出熠熠光芒,透過兼具美感與機能的設計,折射出美好空間演繹美好生活的真意。
一走入玄關,映入眼簾的不是壓迫侷促的狹窄空間,而是能窺見後端窗景的巧妙設計。
玄關與內部空間以櫃體分隔,不僅中段透空,左右兩側亦步履通暢,手切橡木皮貼覆出的弧線圓滑了空間的第一印象,為空間的舒適與自由定調。
櫃體後方是同坪數空間中少見的餐廳空間,可供八人宴飲的長桌不僅是觥籌交錯之處,也是居家辦公、親子互動的最佳環境,由壯美窗景解開壓力與心防,更能全心全意投入眼前的人與事,栢悅國際自信表示:「這是個十分適合後疫情生活的空間。
」
劇場:關係的有機生長
餐廳與客廳間亦保留了兩道暢通的動線,彷彿已能聽見親友的歡聲笑談穿梭在洄游般的空間路徑上。
累了想歇一會兒,除了客廳中MichelClub沙發、Metropolitan主人椅、AreaPouf椅凳等精選B&BItalia設計經典款為身體提供絕佳撐托,窗邊看似堅硬的黑色巨人腳擺飾,其實是名為Up7的奇趣設計座椅,在腳背上或坐或躺,激起潛藏的玩心,改變看世界的角度。
客廳中Alanda’18茶几擁有與周圍座椅截然不同的硬質線條與精準結構,既是藝術品也是舞台,展演生活中在此交集的片段,而一側的Flat.C書櫃,則是品味的伸展台,無論書籍、圖鑑、酒類、工藝收藏都能在此獲得關注的目光,獨特的山形層板在光線下堆疊出起伏的光影,為空間更添個性。
視線沿著白色的書架轉向張貼深色壁紙的廚房,牆面乍看與廚具融為一體,但璧紙上的金色圖樣傳遞出簡斂中對精緻細節的追求,中島巧妙降低部份檯面並搭配木紋質感,軟化空間氛圍,成為一處能久坐、思考事物的綠洲,一雙Jens餐椅也預告著有更多的互動能在這個廚房劇場中迸發新的火花。
追求:打造留給生活的空間
相較於表情豐富、情節迭起的客廳與廚房,主臥和次臥的嫻雅恬適則道出了生活的另一個面向。
主臥的MaxaltoDike高背屏風式床組以輕巧角度隔絕門外的視線和聲響,關上門後,門框上的吸音條更是使臥室空間成為一方寧靜的桃花源。
但來自義大利的設計靈魂豈能安份,打開更衣室,荷蘭皇家橘皮革紋表面包覆所有櫃體,讓這一套榮獲2014年Wallpaper*DesginAward最夢幻衣櫥獎的Backstage衣櫃氣勢與細節兼具,為即將踏出房門的每個腳步奠定無比自信。
在這個崇尚展現自我的時代,為何要選擇B&BHouse?栢悅國際認為「你最懂你想要的好生活,我們懂如何整合空間留給你的好生活」,B&BHouse不只是設計單品的搭配,更是生活品牌的塑造,下一個世代對於住宅價值的全新追求,就從B&BHouse開始。
資料及圖片提供栢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撰文Yueh-hanYang
飲食、烹調、洗滌、沐浴......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都離不開「水」,重要性更無需贅述,許多相關報導、專業期刊都證實了每日攝取足夠飲水對於人體健康的好處,但如何確定所使用的水真的乾淨呢?EVERPOLL即為此存在,不僅鑽研飲用水,跟人體更息息相關的生活用水,EVERPOLL也一併顧及,以專業技術將最純淨的水質提供給用戶,並提供到府安裝服務,不管是全戶淨水設備或廚下淨水設備皆提供365天全年保固。
以成為「全方位淨水領航者」為目標,EVERPOLL了解單純淨濾飲用水需求已不符合現代消費者對於健康的講究,EVERPOLL歷經數十載的技術經驗累積,開發出同時滿足兩大淨水訴求的產品,以POE(Pointofentry)概念的「全戶淨水」作為家庭用水守門員,不僅去除危害人體的水中餘氯、病菌,更利用UVC滅菌消滅各樣微生物,設計出符合各種情境、用戶的全系列淨水方案。
從社區、獨棟別墅至公寓小家庭、北漂租屋族群等,並研發可攜帶外出的濾水瓶,甚至滿足最講求乾淨水質的新生兒與產後護理用水需求,照顧到客戶時時刻刻的用水安全,EVERPOLL讓台灣民眾能安心且便利地享用100%台灣研究設計的純淨好水。
廚下雙溫UV觸控飲水機
台灣製造的心臟
除了台灣設計,EVERPOLL更堅持淨水器的心臟─「濾芯」必須為台灣高品質製造。
消費者往往只在乎淨水器的品牌,卻忽略了濾芯的品質,以及過濾後無氯水久置於常溫導致細菌滋生的嚴重性。
EVERPOLL專為台灣水質設計一系列MIT濾芯,且為解決淨水器及管線滋生細菌、病毒的二次污染問題,結合高分子材料、紡織、生醫、機械、電子等各領域專業人才為消費者打造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水處理產品,提供更全面且優質的服務。
EVERPOLL提到,台灣最常見的4大水質問題:泥沙顆粒雜質、水垢、異色異味、水中餘氯,尤其都市老屋眾多,屋齡愈久愈多肉眼看不見的細微泥沙、鏽蝕重金屬、污垢等,而這些,EVERPOLL完善的全戶淨水系列皆可為用戶免除煩惱。
銷售熱門的「傳家寶」全戶濾淨設備,可依用水量選擇適合型號,僅需安裝小小一台於家中主進水管上,免插電也免排水,便可攔截所有大於1微米的雜質及餘氯、重金屬,且特殊的摺疊式設計,比一般平滑結構濾芯過濾面積大26.6倍,加強除濾效果。
傳家寶全戶濾淨過濾示意圖
在2020年底全新上市的「直出式極淨純水設備」搭配新版UVC-LED滅菌器,更一舉解決眾多過往濾水設備的問題,如舊式RO機流量小需附加儲水桶,新品的直出大流量設計無需再加裝儲水桶,避免滋生細菌的可能。
且舊型RO機需3至5道濾芯才可精密過濾,若換芯時間不同增添麻煩,EVERPOLL使用2道濾芯即可完成過濾至0.0001微米物質,大腸桿菌、細菌、重金屬等可輕鬆攔截,更與日本旭化成技術合作UVC-LED滅菌器,除菌率達99.99%,不怕過濾後的水受汙染。
此外,EVERPOLL更透露2021年將有全新的廚下三溫飲水系統、UVC滅菌再升級計劃,並將有針對餐飲行業的可調式RO機,為更廣大的消費者提供安心好水,持續服務台灣民眾高品質淨水系統。
直出式極淨純水設備+UVC-LED滅菌器
UVC-LED滅菌器+全效能淨水組
資料及圖片提供」EVERPOLL
採訪」林慧慈
在居家場域中,常常讓人忘卻壁面其實是空間中視覺面積最巨大的物件,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將壁面漆成白色、淡色來降低龐大的存在感,僅將主牆加以特別的顏色或材料來突顯;在商業空間中,壁面會依照空間調性與用途來選擇合適的材料、色系,例如:美術館的白盒子空間是為襯托藝術品的展示,服飾店依據風格搭配金屬板材、曲面線條設計等。
然而,現今因材料的多元化,壁面除了傳統常見的油漆、壁紙,更發展出各式材料,如仿金屬光澤的特殊塗料、帶有凹凸紋理的壁紙、具抗菌防火功能的裝飾面材等,皆已成為壁面裝飾的另一選擇。
“CrystalInlay”直譯為晶體的鑲嵌物。
「建鴻」琉璃寶CrystalInlay是將天然礦石、寶石和回收亮彩琉璃等素材組成的裝飾材料,並依據不同的裝飾顆粒配置特殊的有色粉體黏著劑組成,異材質的合成讓它成為一具吸引力的鑲嵌結構材料,在光線照耀下,如同一個閃耀的寶藏,散發著各式光芒。
(建鴻)
「櫻王石物」以德國工藝技術製成的超薄片設計,保留石材獨有的美感和紋理,可透過切割拼貼施作,使空間的層次更加豐富精緻。
雲母系列的石材鐵灰與玫瑰金,一個深沉卻閃耀著獨特而內斂的光輝,另一個淡雅卻蘊涵著迷人的金銅色澤,兩者使得空間自然大器又富有文化美學韻味。
(櫻王)
「威盛亞」金屬板結合了鋁合金以及表面飾材的雙特性,將高調大膽的金屬元素帶入室內設計中。
從時尚簡約的跳色點綴,至大器奢華的整體應用,板材突破金屬材質的限制,以不同的表面色澤呈現別樣的空間效果,替空間選材帶來不一樣的新高度。
(香港商威盛亞亞洲有限公司)
「德國磐多魔」創意彩色水泥牆面與木作結構配合,能在牆面上進行大面積無界線、無接痕一體成型的質感,透過師傅手挑刀紋而成的研磨溫潤表面,隨著光線變化產生色澤上的明暗層次,讓一簡單的牆面擴張了藝術的領域界線。
(昊成實業)
「麗鉑」飾板不同於傳統印刷,擁有如皮革、布、馬毛、仿金屬及髮絲等特殊紋理,立體紋路觸感真實,為空間帶來如藝術般的視覺效果。
板材無環境賀爾蒙、無八大重金屬及塑化劑的環保無毒優勢,且表面通過防焰一級認證,可結合矽酸鈣板成為防火板,並經耐候測試,能抗UV、防潮,表面不會產生黃變、色變,清潔和保養上更加便利。
(安築國際)
由Arpa工業所生產的「FENIX」是一種應用於室內設計的創新材料。
其表面結合了多層塗料與奈米科技應用,具有新世代的壓克力樹脂特色,並使用了電子放射束固化技術,產品本身具有低光線反射率,表面極致霧面、舒適溫潤的觸感與抗指紋特性,亦可利用熱修復技術處理表面的細微刮痕,可以用於任何水平與垂直表面。
(台灣富美家,照片:寬是即境/許居誠設計師 )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以往板材較少使用在牆面上,主因是需考量建築承載的重量以及室內空間的大小,壁面板材需要具備一定的尺寸規格、輕薄特性、精良的施作工藝等,所以板材產品通常擁有外型扁平、單位表面積大的特性。
最早的板材,是木工用的實木板,也以地面木工最為常見;而現今,剛硬的金屬板、異材質壓製合成的飾面板、具防火、抗菌性能的面板等,除了板材材質更加多元,更能藉由剪裁、彎曲、焊接、拼接等手法,讓板材在空間中呈現豐富變化。
來自葡萄牙的「VALCHROMAT沃克板」結合天然原木本身的纖維色澤而成,色彩透心成為其一大特點。
板材獨特的成分、製造工藝和特殊的靈活性在3D曲面也能展現完美的設計和紋理;可以回收再利用、防焰一級以及無毒的特點,讓板材兼具環保與安全,更適合居家設計中。
(中崧經貿)
聲音與光線,是影響睡眠品質的一大因素,如何提升臥室、酒店客房的寧靜舒適度?「FR-ONE」Moon以100%防焰線紗織造而成,布料有如絨布的手感般柔軟,並通過全球防焰認證,是一款兼具舒適度與安全性能的傢飾織品。
(安得利集團)
「歐德系統傢俱」德國塑合板造型牆,表面經過高溫高壓美耐皿精密處理,過程中幾乎不用黏著劑或以樹脂膠合,耐220度高溫、耐刮耐磨、耐酸鹼以及防潮的特性,不僅膨脹率低,品質穩定且不易變形,易清潔,減少過敏源,守護家人的健康。
(歐德系統傢俱)
原始而充滿生命力的天然元素,透過層層疊疊的堆砌手法,演繹著大自然風情。
「白馬磁磚」石砌系列採用3D立體模花搭配高解晰數位多版噴墨印刷設備,設計出略微粗糙的堆疊肌理,擬真自然、效果強烈,透過上下交疊的美學構成,形成豐富多變的視覺想像,充滿粗獷風味的原始素材,讓空間簡單自然卻器度非凡。
(白馬磁磚)
「杜邦TM」可麗耐®經過多年來的研發與創新,除具備無縫拼接、抗污、抑菌、抗衝擊等優越特性之外,其高度的可塑性與豐富的色彩更能滿足任各式空間以及設計造型的需求,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
設計團隊對每年推出的新設計,表現出品牌維持產品高品質的同時也提供歷久不衰的時尚格調。
(連程實業)
在商業空間中,強烈的裝飾牆面,能吸引眾人的目光。
「inkiostrobianco」在看似輕鬆、自然的圖案中,將高貴炫目的金箔元素融入,讓整個牆面更具層次和細膩度,讓牆面不再只有單薄的平面印刷,而是在環境中能藉由各式角度、各種光影變化,體驗到不同明暗與立體的視覺感。
(櫻王)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據考古歷史記載,人類很早就開始使用磁磚來裝飾建築,可能是因為磁磚的形狀、色彩以及圖樣呈現都十分多樣且精緻,並且磁磚具有耐水、抗磨、易清理等特性,除了作為裝飾,更能保護被風吹日曬雨淋的建築。
在台灣更能從建築使用的磁磚樣式、顏色以及拼貼手法,推測建築的年代或是改建時期,成為另一種特色標記。
1911年,劍橋學院的橫樑上張貼的石榴花樣式紙張,被視為壁紙的起源;1675年,設計連續木刻版圖案的法國雕刻師Jean-MichelPapillon則被認為是壁紙的發明者,此後,壁紙也逐漸在歐洲地區開始普及。
隨著技術的進步,平面且單一的壁紙,可以加上細緻紋路,也可以增添光澤變化,讓印刷效果有更仿真的呈現。
法國布藝品牌「NOBILIS」受日本繪畫藝術—浮世繪的啟發,UKIYO壁紙輪廓描繪出高山山脈與雲海的印象,壁紙表面呈現如陶土般特有的裂紋質地,不管顏色、圖騰抑或是觸感,每一處皆展現著濃厚的東方風情,優雅而安逸。
(安得利集團)
「帝凡諾時尚磁磚」摩洛哥系列靈感來自熱情的異國風情,充滿豐富圖紋和活躍、鼓舞人心的設計,傳達出熱帶國度悠然且迷人的生活態度。
運用高解晰度數位多版噴墨印刷,多變及新穎的花色款式,易於打造獨特性、與眾不同的個人品味,大膽的搭配創作,驚豔視覺享受,透過色彩語彙的微妙串連,將熱情的態度表露無遺。
(帝凡諾時尚磁磚/白馬窯業)
點線面基本的三元素,就足以構成千千萬萬種幾何形體,豐富空間語彙。
「Coordonne」壁畫形式的AZULEJOS,以柔和的大地色添注出各式幾何圖樣,圓形、四方形切割拼貼,為室內空間帶來現代且時髦的嶄新樣貌。
(安得利集團)
「PORCELANOSA」INDIC印迪立體花磚跳脫傳統的平面思維,藉由不規則的立體凸點設計,為單一的牆面增添些許趣味。
立體的設計勾畫出自然的律動感,優雅、不誇張地融入居家場域,讓家的空間幻化成畫廊般的藝術殿堂。
(西班牙寶瓷蘭集團│台灣宥鋐貿易)
義大利玻璃磚「SEVES」藉由立體3D造型,豐富了牆面表情。
一顆顆玻璃磚流動在空間中,除了平面隔間牆,透過曲面造型設計,更能呈現玻璃磚獨有的立體線條,當採光照射,玻璃稜角的折射、反射,讓牆面形成一道優雅而大器的廊道,抑成為室內設計的另一風景。
(櫻王)
義大利皮磚「StudioArt」DeVille系列提供10種皮革、4種金屬裝飾條、10種菱形和筆直的線條尺寸,多樣化的選擇讓設計師可以自由拼接牆面,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設計飾面。
此外,金屬嵌件與金屬色調皮革搭配在其中,可為牆面增添非凡光澤與現代時尚氛圍。
(安得利集團)
「MML瑪摩麗磁」義大利木紋磚是歐洲設計師以原始木頭為靈感,將木紋自然細膩的肌理,完美轉化成適合牆與地的面材,克服了實木先天怕水的劣勢,並且提供更佳的耐磨性與硬度表現,由淺到深共有4款色系,每款模面多達18種,展現出木頭自然漸層的紋理,可以輕鬆營造空間溫潤的感受。
(MML瑪摩麗磁)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油漆其實是由兩種成分「油」與「漆」結合而成的一種塗料。
「油」是從桐樹提煉出的桐油,價格低廉且亮度高,但抗老化性能較差;而「漆」的抗老化性能佳,但產量低加上價格昂貴。
雖然「油」與「漆」都有成膜性能,能單獨作為塗料使用,但將兩者混合後,不僅增加了亮度也降低塗料成本,這就作為東方「油漆」技術的開端,也讓「油漆」成為壁面飾材的大宗。
當顏料多了保護性能,就成了能廣泛運用的塗料,從洞穴壁畫的顏料到工業產品用料,塗料至今還是壁面裝飾的主要材料之一。
「Cole&Son」NuvolealTramonto壁紙為義大利藝術家PieroFornasetti的繪畫作品,藝術家以大氣層中漸變的雲層為靈感,夏日早晨柔和的藍色雲團逐漸轉變為粉嫩色調,因陽光變換,從日出到了黃昏,為潔白的雲朵染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安得利集團)
「至奢極簡」近年流行的簡約工業風格,讓仿清水模的材質廣受大眾歡迎。
「鈴鹿」司曼特體現真實手感鏝抹而出的雲朵感,同時擺脫大部分水泥易裂、起砂的問題,司曼特的表面會隨著觀賞角度的不同而變換,令觀者感受到景隨步移的波光粼粼,正面對視又不起一絲漣漪的平靜氛圍。
(鈴鹿塗料)
「琉海美粉晶珊瑚」是由日本沖繩取得的風化造礁珊瑚,經嚴謹製程與品管製成的天然漆喰塗料。
天然純鹼性的材料,因擁有較木炭多五千至六千倍的緻密孔隙,可以有效的吸附及分解空氣中有毒化學物質,具有調節室內空氣濕度、降低異味等特性,是淨化室內空氣的必備建材。
(伸達)
「台新塗料」全系列產品為複層耐天候塗料,可以依照需求客製顏色,並透過噴塗、滾塗等工法做出特殊的質感紋理。
塗料具備不透水性、容易清潔保養、環保綠建材等特性,是密著性極佳的耐候藝術塗裝材料,用於建築外牆可以保護外觀,而在室內牆面,能增添空間藝術的視覺張力。
(台新塗料)
「AICA台灣愛克」Jolypate健康環保塗料,至今累積了180多種顏色和100種以上造型可供挑選。
塗料取得日本的F4星認證及綠建材標章,並具有自潔性、耐候性及可彎性,專為室內打造的爽土系列,使用天然土混合,觸感更細緻,且具備調濕功能及不燃性,讓居家環境更優質更安全。
(台灣愛克)
「AURO」No.321天然植物漆,100%純淨無味、天然無毒。
成分提煉自小麥與玉米,無添加甲醛、致癌物質及任何有害物質及重金屬成分,顏料也都取自於大自然的礦物與植物,質感細膩且樸實耐看。
並通過德國高規格AgBB規範,不但讓房子能夠呼吸,更呵護家人及孩童的健康。
(喬和工程)
「JimThompson」PALAMPOREPANELA&B壁紙以擁有百年歷史的生命樹為設計靈感,在鮮豔橘紅的基底上,將幻想的棕櫚樹花園與富有異國情調的樹葉與花朵交織在一起,貼上壁紙,讓空間展現草木生意盎然、充滿活力的自然感受。
(安得利集團)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有人說,2018年是公民環保意識抬頭的一年,因為極端氣候造成的天災景象,讓大眾、政府、企業家都逐漸關注氣候變遷的議題;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衝擊著經濟與人們的日常生活。
天災人禍有著太多不可變的因素存在,而面對極端氣候異常、自然環境惡化等全球性議題,COMPAC西班牙康沛石以「國際永續經營」為指標,持續展開「產作永續」的計畫,從「資源再利用」、「計畫生產」、「綠能企責」三大創新作法,希望引領全球帶起永續環保的風潮,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COMPAC西班牙康沛石創立於1975年,是西班牙第一家專門生產人造石材的公司,在當地是富有遠見和開拓性的專業建材公司,從創建以來以「提倡永續性」和「創新設計」作為企業宗旨,更視環境保護為開發前提,設計生產高品質的產品,成為引領世界建築應用材料的潮流先驅。
環保永續的人造石英石
人造石材逐漸取代天然石材,是因為人造石已能媲美天然石材擁有的特性,更可以解決天然石材容易變質的問題,以高純度石英石生產的COMPAC西班牙康沛石,擁有極高硬度、防刮、耐高溫等特性,且有高抗污的天然抑菌效果,讓保養、清潔都能輕鬆完成。
ICEGENESIS 創世紀冰湖系列
COMPAC西班牙康沛石不僅以獨創的「BioResins再生提煉樹脂」技術打造全球首塊環保樹脂石英石材;法國巴黎裝置藝術大師ArikLevy更以全球首創的「3D半透明」技術,設計出「ICEGENESIS創世紀冰湖系列」,成為引領業界產品的先鋒。
以設計、研發為強項的COMPAC西班牙康沛石,也專注於石材花紋的變化以及細膩度的呈現,全系列產品皆進口製造生產,分別有「大眾色系」、「天然紋路」、「特殊表面」、「Bio」系列,多達40種花色選擇,滿足消費者的各式喜好需求。
旗艦展示中心
2019年4月COMPAC西班牙康沛石進駐內湖台北設計建材中心,斥資打造品牌專屬的旗艦展示中心。
櫃內陳設旗下最新的石英石材組合,並不定期更換熱銷款、新產品的展示,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並透過展示櫃位拉近與顧客之間的距離,從銷售互動中傾聽業主與設計師的心聲,也讓品牌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
COMPAC旗艦櫃位圖照
COMPAC西班牙康沛石旗艦展示中心,兼具「展示」、「銷售」、「交流」的功能,目的是希望藉由實體據點呈現COMPAC西班牙康沛石品牌的理念與價值。
重視「創新設計藝術」生活議題的COMPAC西班牙康沛石,歡迎設計師、職訓所、公會、科系院校等喜歡設計並且實踐生活美學的人們,前來展示中心與COMPAC西班牙康沛石旗艦一起開發更多讓生活更美好的可能性!
OBSIDIANACOMPAC-康沛黑曜石
當今,環保意識抬頭,政府不僅開始提倡綠色建材的使用,也鼓勵人們以符合「綠色建築標準」的方式來裝潢室內居家。
COMPAC西班牙康沛石致力於設計製造可再利用商品為永續經營理念和目標,從採用「BioResins再生提煉樹脂」打造全球首塊環保樹脂石英石材,到「OBSIDIANACOMPAC-康沛黑曜石」誕生,讓更多人享受創新環保建材。
「OBSIDIANACOMPAC-康沛黑曜石」是全球首塊100%採用回收玻璃製作而成的石材,不僅韌性更強,同時具有耐刮、耐高溫、防滲透、好清潔等特性,能永久保持它的獨特面貌,COMPAC西班牙康沛石將再次透過新產品,引領全球在建材設計與應用的最新風潮。
COMPACTaiwan服務團隊
由康辰國際代理的COMPAC西班牙康沛石已擁有40多年的品牌歷史,至今仍不斷專注於研發與創新,希望滿足消費者永無止盡的期待。
從售後、安裝到保固的完整服務,讓消費者能放心挑選並體驗由匠心工藝製造的COMPAC西班牙康沛石。
資料及圖片提供」康辰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
創立於1999年的連程實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人造石與石英石的加工及安裝,目前為國內外多家知名廚具、裝潢店及設計師的配合廠商。
擁有完善的加工設備與專業的加工和安裝技術,讓消費者的檯面擁有流行、時尚、獨特且與眾不同的風格,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提供全方位客製化的產品服務。
2017年連程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為「杜邦™可麗耐®」實體面材台灣特許經銷商,將業務範圍由加工安裝,拓展至可麗耐®的推廣、銷售及售後服務,憑藉著多年累積的純熟加工經驗,以及對人造石市場的熟悉,積極打造可麗耐®的品牌形象,並提升可麗耐®於市場的影響力。
連程實業有限公司參與建材家具展。
可麗耐®的特性與優點
可麗耐®是由杜邦TM公司於1960年代所創造的世界上第一片實體面材,發展至今已有約60年的歷史。
在這段時間中,市面上的裝飾材不斷推陳出新,人造石不再是消費者的唯一選擇,該如何從各式各樣的新材質中脫穎而出,成為品牌當前不容忽視的課題。
一直以來,杜邦™可麗耐®最大的優勢在其不間斷的創新與設計,具備眾多特質,例如透光性、豐富的色彩和卓越的耐熱性,讓創作者能將這種多用途的材料融入頂尖設計中;有鑑於現今社會對於裝修的需求不再千篇一律,尤其年輕世代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他們對空間規劃的要求日益重視個性化,客製化已儼然成為室內裝修的全新消費型態,能夠為顧客量身訂製專屬產品,是在競爭激烈的建材市場中,樹立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
可麗耐®雨水白RC818用於酒店雲天自助餐廳取餐區域。
攝影師:範崇豪
可麗耐®是室內設計的理想首選,且實體面材經由熱處理及技術層面的發揮,可塑造成各種形狀,也能呈現細膩渾圓的邊緣,降低材質可塑性的限制。
可麗耐®的顏色和花紋質地均勻、質地內外透心一致,不會出現褪色狀況,亦不會有脫層問題,無毛細孔表面能有效防止污物和污漬滲透,利用沾濕的微纖維布搭配家用清潔劑,即能去除表面污漬;也由於無毛細孔特性,可實現無縫拼接,達到完美效果,且通過DINENISO846國際標準,不會滋生細菌或真菌,可說是既衛生又安全的材料;最重要的是,可麗耐®實體面材結實且均勻,具有內在的「再生性」,就算日常生活中不慎造成損傷,大多可在現場維修,透過溫和的研磨清潔劑與磨砂布,即可輕易地進行修復,並恢復至原本光滑、潔淨的表面。
可麗耐®雨水白RC818用於酒店雲天自助餐廳取餐區域。
攝影師:範崇豪
因著連程實業有限公司的持續耕耘,為可麗耐®建立了優質形象,藉此與其他價格取向的品牌產生區別,公司亦參與各式活動與展覽,抬升品牌的能見度,並增進與顧客的交流機會,洞察市場需求,不停下推廣的腳步,期望成為消費者在進行設計裝潢時,最強而有力的後盾。
連程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欽泉先生(右)與杜邦台灣公司經理白雲沛先生(左)。
資料及圖片提供」連程實業有限公司
撰文」陳映蓁
台灣獨家代理–D&L丹意信實集團
「美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悅 」(Athingofbeautyisajoyforever)
英國詩人濟慈曾經對何謂美好事物,下了如此註解,而這句話在百年前義大利的北部小鎮Meda,由一群最好的木工匠實踐。
這個世界頂級家具品牌的故鄉,孕育出有著「全世界最舒適沙發」美譽的FLEXFORM,現在,透過D&L丹意信實集團精緻妥貼的服務將美的喜悅分享給台灣使用者。
FLEXFORM不願追求一時之美,以絕對嚴謹的選料與工藝讓設計之美不受時間束縛,這種百年來毫不動搖的信念,從不被當代潮流左右,如同現在義大利所能看到的任一座古蹟,一即唯一,無可取代。
以史深厚底蘊,以美完滿生命,FLEXFORM希望透過作品向人們傳遞一個訊息──不但要追求更好的生活,更要追尋永恆的喜悅。
沙發及靠枕中使用的Assopiuma金牌認證鵝絨,以獨特車縫法固定,創造絕佳豐軟坐感
柔軟細膩的質感重新定義人們對皮革沙發的標準,全體可拆洗設計更讓傳世成為可能
FLEXFORM X Antonio 美好靈魂的共鳴
「講究」二字對FLEXFORM而言並非形容詞,而是動詞,只有FLEXFORM能自信說出「100%義大利製造」。
每一件作品的每項材料、零件,皆由FLEXFORM自行生產製造,正因為是傳承三代的家族事業,才能貫徹這種近乎傻勁的堅持,
一路見證這股傻勁的,是義大利極簡主義大師AntonioCitterio。
從大學時期開始合作近五十載以來,其為FLEXFORM樹立的簡單、素樸、舒適、優雅,使世人一見傾心,也使作品能融入各類空間風格,以沙發為中心發展出獨一無二的居家生態系。
FLEXFORM每年依據研發成果與趨勢觀察,調整布車中的布樣,供使用者搭配出「最理想」的沙發樣貌
各項沙發作品中展現的布料、皮革、繩索編織細節,使個性更加鮮明,過目難忘
Mood系列在飯店大廳、公共空間門廳等寬敞空間裡,扮演極具「份量」的重要角色
有不變的初衷 才能不畏懼改變
為讓消費者更能掌握心中的藍圖,並回應設計師需求,FLEXFORM不但規劃如辭典般厚實的全客廳搭配型錄,將想像與現實的距離縮至最近,也與美國當代建築師JohnHutton合作推出量體與細緻兼具的Mood系列,找到古典與現代的平衡。
如今BvlgariHotel、東方文華、四季酒店、希爾頓、凱悅、Montblanc等地,無論何種風格、領域,皆可親身體驗FLEXFORM帶給身心靈的無上舒適與喜悅,而和FLEXFORM一樣,始終專注本業的丹意信實,則以同等百年的熱忱延續迎接美好生活的初衷。
圖片與資料提供」D&L丹意信實集團
FLEXFORM台北旗艦門市
台北市仁愛路三段121號1樓 02-8773-7559
2020年的米蘭國際家具展(SaloneInternazionaledelMobile)以「為我們的未來設計」為主題、2021年的ISHdigital衛浴線上展會則以「為能源革命出謀劃策」為主題,圍繞綠色協議、空氣以及衛浴衛生趨勢等議題。
從近兩年的各大國際展覽主軸不難發現,人們十分關注健康安全以及未來生活的發展趨勢。
隨著AI技術的成熟,更讓智能科技的居家運用大放異彩,透過全屋式設備、智能家電等,健康安全的生活不再只是口號,不管是室內空氣、生活用水品質,抑或是光線調節、溫度控制,藉由數據監控、科技把關,皆掌握在居住者的手中,這個月讓我們一同認識未來住宅的重要趨勢—智能健康宅。
你知道窗飾也能按照你所想的自動調節與開闔嗎?「HunterDouglas」運用PowerView智能系統,透過應用程式操作和設定日程,窗飾即可配合早、午、晚不同的光線需求,打造出貼合您心意的光線;加上TheRemoteConnectTM功能,即使不在家中或身在外地,也可以輕鬆變換居家氛圍。
(HunterDouglas)
「b-intense」德國光波舒活艙是針對現代人開發出的光療設備,讓忙碌的人們,能在有限的空間以及時間內,透過舒壓、排汗提升免疫力。
在舒活艙內坐10分鐘等同30分鐘的運動功效,藉由促進血液循環釋放身體的壓力以及疲勞感,讓使用者的身心靈再次充滿活力與健康。
(拓霖企業)
足部是寒氣入侵人體的通道之一。
安裝地暖不單是為了保暖,更是為身體健康著想。
「丹麥恆康地暖系統」安裝簡易,總厚度薄不佔空間,居家地面常見的木材、磁磚等皆適用,地暖系統透過智能控制,一鍵即可輕鬆恆溫,為濕冷的氣候帶來舒適的感受。
(昊成實業)
全方位的防護才是最貼心的設計。
「Honeywell」居家防疫雲端健康宅透過雲端科技幫您把關空氣、防疫、淨水的防護,空氣防護不僅杜絕黴菌、阻隔空汙,還能在短時間內將全屋換氣;防疫管道利用銀離子抗菌技術拒絕細菌滋生,而淨水防護內建專利殺菌配方,有效去除水中細菌雜質,最後連結全戶設備管家APP時時監控數據,保衛居家健康生活。
(瀚頓國際)
森林浴是日本提倡的一種健康潮流。
義大利SPA品牌「Effegibi」的Yoku系列就是取用日本森林浴的概念,透過質樸自然的實木烤箱套間設計,營造靜謐舒心的氛圍,讓人猶如身在大自然中。
格柵與大片玻璃牆交錯,延伸出視覺的立體感,具體實現SPA套間與居家環境的完美融合。
(麗舍HomeBoutique)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ISH衛浴展,是衛浴產業的重要盛會之一,2021年透過線上展會形式呈現。
除了在開幕式中道出今年的核心主題「綠色協議」,各個論壇也針對新冠疫情持續的背景展開討論,像是通風和空調系統、飲用水以及浴室衛生等。
其中在法蘭克福展覽中心的Forum大樓中展出的實體裝置「PopupmyBathroom」以「內|外」為主題,展出了三種浴室設計的趨勢:智能浴室、生活浴室、綠色浴室,深受觀眾喜愛並獲得好評;衛生行業展示的防污抗菌面材、無接觸操作和衛生標準嚴格的電子座便器等智能解決方案也獲得高度關注。
「德國倍世BWT」全屋式淨水設備能從家中的用水源頭為您的居家用水安全進行把關。
通過沙濾、除氯、軟水、殺菌、活水等各種淨化處理層層過濾後,將水中細菌、雜質、餘氯、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徹底去除,確保家中所有用水皆是純淨安全的水,再透過鋅鎂離子添加技術,讓飲用水口感更佳甘甜。
(拓霖企業)
「EVERPOLL」傳家寶全戶濾淨設備為使用者把關家庭用水的第一道防線。
全戶淨水作為家中每個龍頭的守門員,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會危害肌膚的氯、雜質、重金屬等物質,不論是日常梳洗、洗菜、洗衣都能讓此用者更佳無憂無慮,讓每一滴水都用得更安心。
(愛惠浦科技)
「grunbeck格溫拜克」家用WIFI智能軟水機搭載各種智能技術 包括用於連接myGrunbeckApp的Wi-Fi模組,不管是自動偵測使用者的習慣抑或是操作管理,皆能輕鬆完成,隨時提供最佳的用水。
軟水機還具有環保的ECO模式,不僅能源消耗低,也能幫助使用者從減少用水量。
(世磊實業)
「德國SYR」雲端智控全屋軟水系統提供360度全方位的居家用水安全以及管理,為生活建立一道安全屏障,以最先進技術,開創環保新觀念,滴水不漏地保護全家人的用水。
透過遠端遙控和監測,自動自發維持每日水質狀態,精準掌握用水品質。
(漢斯希爾)
「A.O.Smith」精鋼瓦斯熱水器使用商用級的不鏽鋼換熱器,將抗腐蝕能力提升至3.9倍,並搭配CO聯控器,能24小時監控數值,當濃度達120ppm會主動發出警報,濃度高達240ppm時,風機將主動啟動,並有強勁抽排CO專利智能靜音系統,高效燃燒、降低噪音。
(A.O.Smith)
重視生活用品實用性以及美感的「宮黛GUNGDAI」以「健康訴求」為核心,結合科技設備提升居家用水品質。
GD800櫥下型觸控式三溫飲水機,擁有簡潔俐落的時尚外觀,龍頭可180度旋轉隨意調整取水位置,提供冰水、冷水、熱水三種選擇,而熱水可依需求切換60℃、85℃、100℃不同溫度的貼心設計。
(宮黛GUNGDAI)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2021年,是天恆國際有限公司成立的20週年。
自2001年迄今,天恆秉持著「創新、品質、服務」三項目標為宗旨,成為台灣最具實力且專業的人造石進口公司。
外觀、紋路媲美天然石紋的人造石,不僅表面光滑且不易褪色、病變,還同時具有天然石材的質感,在裝飾設計、性能上的運用範圍廣大,逐漸成為設計師心目中的建材首選。
天恆觀察到台灣消費者的需求,引進國外知名人造石品牌,為市場帶來全新的建材選擇。
首度引進人造石:皇家石
2002年,天恆取得「皇家石」台灣總代理。
皇家人造石是使用不飽合樹脂結合高級氫氧化鋁等原料,經特殊生產過程、加工處理後製成,讓其表面觸感如絲綢般且可修復性高、可朔性高。
皇家石共有「TH系列」以及「星幻K系列」兩系列花色,光澤佳、顏色亮麗,深受設計師喜愛。
21世紀人造石的突破:矽鋼石
而矽鋼石的出現,可為人造石業界帶來一全新的衝擊。
天恆在2007年取得「矽鋼石」台灣總代理,矽鋼石是將SiO2石英晶體透過高科技技術生產而成,石板含有93%石英晶體加上超高性能樹脂,讓其硬度達莫氏硬度7.5,不易刮傷損壞。
矽鋼石擁有高硬度、高密度、高韌性、美觀性、色澤牢固性、耐高溫性、無放射性,以及無毒、無害等多樣特性;並有多達40種的花色選擇,且板材中不時閃爍的石英晶體光澤,為空間帶來了全新面貌。
石英石的先鋒:Caesarstone愷薩金石
Caesarstone愷薩金石作為開發製造石英石檯面的先鋒,也是全球唯一在美國上市的公司。
成立於1987年的Caesarstone愷薩金石產品遍及全球55個國家,由以色列以及美國兩大生產線原廠供應,2015年由天恆取得台灣總代理。
Caesarstone愷薩金石的石英含量高達93%的高硬度且表面吸水率低的特性,不僅解決天然石材常見的變質問題,也滿足了設計師在室內設計上的多元運用,並掌握先進專利技術,可將板材形塑成弧面造型。
目前共引進經典、自然、雕花3個系列,提供20多種的花色給消費者挑選,每年在國際展會上,抑可以看到設計師為Caesarstone愷薩金石創作的藝術品展示,不斷為Caesarstone愷薩金石開創新的境界。
5810_Black_Tempal
20年來,天恆不段尋找最好的人造石材品牌,將其引進台灣,希望提供國內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每一年也會引進適合台灣市場的新花色,讓台灣可以和全球同步體驗新花色帶來的全新視覺饗宴。
天恆的老闆更是親力親為的積極參與國內外設計、家具展會,並至工廠親自監督製程、嚴格把關,希望將最高品質的建材呈現給消費者。
4046熔岩_Excava_Midrange
除了石材的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更是天恆始終以來秉持的從業精神。
產品不僅擁有國際認證與優質保固,消費者若碰到任何問題都會有專人提供諮詢或是前往現場了解狀況,這是天恆給予消費者的承諾。
成立滿20週年的天恆,在2021年希望將足跡從北台灣拓展至全台各地,秉持著天成的服務精神,繼續往台灣的中、南部深耕,讓天恆能為全台的消費者服務提供最好的建材選擇,也為天恆樹立新的里程碑,再創下一個20年風光。
資料及圖片提供」天恆國際有限公司02-2602-1695 撰文」歐陽青昀
來自義大利的Arclinea,創立於1925年,一直致力於打造高階個性化的廚房,作為世界前三名廚具品牌,從專業的廚房(TheProfessionalKitchen)、社會化的廚房(TheSocialKitchen)、變化的廚房(The MetamorphicKitchen),到至今最高端的無所不在的廚房(TheAll-pervadingKitchen),均可看到品牌深耕的足跡;涉及廚具設計的半世紀以來,便不斷展現領導潮流的實力。
從木匠工坊轉型為廚具設計製造者,品牌從不畏懼挑戰,也就是因為這股堅持走在時代尖端的熱忱,讓Arclinea獲得影星布萊德彼特、北京鳥巢建築師PierredeMeuron等各界重量級人士的肯定。
義大利人個性好客,重視家庭聚會,所以廚房對他們而言,不僅是烹調的工具,更是表現主人品味、塑造居家風格的重要「表情」。
典型南歐地中海風格的Arclinea廚具,雖然採用大量凜冽的不鏽鋼材質,但加入實木與石材調合後,反而散發出濃郁的義式居家溫馨風情,另外,也持續開發新的廚房應用科技,竭力展現「科技應服務於每日生活」理念,打造更能融入居家環境的廚具外型;考量到收納、調理等流暢度,亦推出包括可自由收納抽拉的邊桌、與中島結合的藏酒櫃等;甚至可將LED小型溫室安裝於廚架、廚櫃上及吊櫃下方,使香草植物自然生長,讓廚房不再只是廚房,同時也是可供觀賞綠意的休閒空間。
國際大師操刀的經典系列
為Arclinea設計廚具長達35年的義大利國寶級設計師AntonioCitterio(安東尼奧.奇特里奧),承接了各種國際性的大規模項目,並與眾多知名品牌合作,如Hermes、Vitra等,他的作品被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和巴黎龐畢杜CentrGeorgesPompidou收藏,並獲得兩屆Compassod'Oro殊榮。
Antonio Citterio以經手世界各地的寶格麗酒店(BulgariHotel)、米蘭文華東方酒店(MandarinOrientalMilan) 等而聞名。
經典的“ModusDoorsSystemsandLignumetLapis”系列廚具藉由空間的巧妙分隔,將兩套廚具完美呈現,「烹飪與分享」是此系列最重要的設計概念,將廚房也可以是社交場所的創作思維極致發揮。
門外的「LIGNUMETLAPIS」系列規劃成適合用餐待客的吧檯區,中島由石材或不鏽鋼製成,各項細節符合人體工學;門內的「MODUSDOORSSYSTEM」系列“walk-incloset”般的門開設計,則可視使用需求隱藏,使高質感的落地門板成為室內重點。
Modus水平折疊門將水槽、餐具室、冰箱等機能整合,門板的設計則可依喜好改變線條寬度與距離,並提供多種飾面選擇,如落葉松、桃花心木、北歐橡木等,更添個性化風格。
“ModusDoorsSystemsandLignumetLapis”系列透過巧妙的空間分隔,將廚房視為重要的社交場域。
門外「LIGNUMETLAPIS」系列是適合用餐待客的吧檯區;門內「MODUSDOORSSYSTEM」系列則整合了料理相關機能。
Arclinea全新配件系統-URBAN
甫於2021年3月上市的Arclinea新配件系統“URBAN”,則是將功能和設計完美結合,無論框架或零件,皆採深灰色調性,以同色鋁製弧形邊框加上塗層底板組成,適用於廚房的各種收納(如瓶架、醬料架等),亦適合各種形式(如底櫃、高櫃抽屜、轉角拉籃櫃等),耐用度經測試保證。
Arclinea講求美學與機能並存,即使是內部配件,也力求於提出最完整、最具競爭力的設計概念,讓消費者能夠更得心應手地享受在廚房的時光,藉此實踐品牌的精神:廚房是居家生活的中心。
Arclinea新配件系統“URBAN”結合美學與設計,可細膩融入居家風格中,且適用於多種廚櫃型態,多元配置的方式亦能滿足各式收納需求。
而Arclinea在台灣由三緯企業獨家代理,其於台中與台北兩地皆有門市,展演簡潔至奢華的廚具品項,再結合人文、科技與藝術元素,讓消費者體驗精緻生活的美好,勾勒出心中想望的居家畫面;藉由門市展館的設置,展演了品牌精神、現代美學和空間的無限可能,而三緯更重視售後服務,相信企業文化需以提供顧客良好的服務為宗旨,必須督促自身以及代理品牌齊步前進,共同奠基不朽的價值。
三緯企業以獨到的眼光、資深的經驗和無比的堅持意念,秉持著與時俱進的初衷,不遺餘力地為消費者最新、最好、且獨一無二的精緻生活饗宴。
資料及圖片提供」三緯企業
撰文」陳映蓁
坐落於台中最精華的七期綠園道,與台中市政府與台中歌劇院間攜手點亮宛若曼哈頓的國際建築,全球寶格麗酒店御用義大利國寶建築師 AntonioCitterio 帶來義式美好生活的想像。
他以「LaBellaVita」為名,義大利文原意即為「美麗人生」,為「丽格」完成最優美的註解。
大陸建設為了回應享譽國際建築師 AntonioCitterio、義大利建築團隊ACPV的完美設計,重新定義奢華內涵,於是與品昕國際合作首創全台第一幢「PoliformHome」,納入義大利知名家俱品牌 Poliform 全系列品項,完成獨步全球的單一品牌夢幻空間,引領七期頂級豪宅生活型態。
「丽格 LaBellaVita」的獨特建築量體形塑了台中市綠地公園與商業、住宅混合的街廓風貌;主體由蜂巢琥珀色玻璃幕牆結合四座縱向塊體所組成,晶瑩又帶著時尚感的玻璃幕牆讓建築更顯輕盈,在陽光折射下呈現粼粼波光的耀眼變化,更加突顯豐富的層次感。
透入室內的光影,在虛實間營造夢幻情境,蜂巢造型更意味著象徵甜美如蜜的家庭親蜜關係。
主題性豪宅公設美學
佔地三層樓的公設場域,每一樓層各有不同主題,蘊含完善社交生活功能,讓「丽格LaBellaVita」寫下難以超越的頂級豪宅典範。
1樓接待大廳整面落地窗讓戶外的綠色植栽盡收眼底,挑高天花定義了豪華的尺度;梯廳懸掛捷克頂級燈飾品牌 Lasvit 水晶吊燈,更由捷克工匠親自來台花費7日細緻組裝,其優雅的光影造型已不只是照明功能,而成為一件空間的裝置藝術作品。
一樓公設並融合了花園CAFFEBAR、LOUNGEBAR 及茶室功能。
2樓包含了烹飪教室、宴會廳、家庭影音劇院及KTV室,納入娛樂及社交等主題,體現人與人的互動關係。
圓融奢華的大器光影
3樓公設接待區映入眼簾的圓形天花造型意旨圓融意境,象徵「丽格」主人的品味器度,並提供溫暖親切的服務。
有如穹頂的圓形天花,不僅具有裙擺般浪漫迴旋意象,更將氣派奢華帶入空間,結合蜂巢格窗的光影及色溫呈現出讓人驚豔的生活劇場。
依循動線漸進則規劃有健身房、瑜珈室、水療中心及室內泳池等動態主題,讓身處於都會的住戶享有活力的朝氣生活。
獨一無二PoliformHome
承襲義式美學生活文化的 Poliform,講究獨特設計風格:簡約優雅、摩登經典,並維持著對家居風尚潮流的敏銳觸角,深受全球頂級飯店、豪宅所青睞。
Poliform 專注於家具的整合性、多元性與功能性,與國際知名設計師、建築師合作不斷,推出極具創新設計與多功能的產品。
以衣櫃為主力,涵蓋電視櫃、書櫃、沙發、桌椅、床及廚房,其中創新的更衣間被譽為衣櫃界的「Rolls-Royce」。
義式簡約的生活紀錄
以化整為零的設計將百坪住家坪效發揮極致,規劃成雙主臥豪宅空間,對應 Poliform 的品牌精神與風格,俐落簡約中帶有東方人文美感與義式百年工藝的特色。
將空間詮釋為紀錄生活與記憶品味的容器,例如位於廳區的一道 wallsystem,落實設計即生活的概念,強調住家動線的串連感與合理性,突顯 Poliform 在系統上的強項也滿足實質機能。
品牌經典款強化氛圍與機能
空間多處運用特殊金屬收邊對比木質調性,非均質感處理更強化手感與溫度;極簡空間不僅注重比例對稱,傢具品項的配置亦延展至設計上的材料、色系配比,例如 Poliform 系統鐵件漆面,對照輕淺且明亮色調的灰色 Mondrian 沙發、MadJoker 扶手椅,與 HomeHotel 圓型餐桌、Ipanema 餐椅,以經典款塑造精品豪宅的氛圍。
雙主臥搭配亞麻寢具材質,以軟件佈置純化床組 Jacqueline 與 Park1 的概念展現,烘托 Poliform 的簡約節制與和諧風格,延續硬體設計的一致性。
不論是步入式更衣間 Ubik 或 Ego 玻璃衣櫃,內部配置規劃皆經過縝密思量,從上層垂直循序至下層櫃體,功能皆相對應人體工學與動線。
運用品牌的精神與特性語彙,讓全室擁有對稱的美感。
衛浴設備則精選了同為義大利品牌 Agape,以經典款浴缸與面盆為主題,包含 Ell、Spoon、Lariana 系列,簡化個性化的品項,襯托 PoliformHome 簡約優雅的生活品味。
全台唯一「PoliformHome」落成後風靡許多台中頂尖客層,大陸建設不僅開業界先河,更超越了地產界實品屋的美學空間標竿,從建築到空間再次打開客戶眼界。
圖文資料提供」PoliformTaiwan 品昕國際PXINInternational
品昕國際PXINInternational
台中市西屯區河南路四段215號
04-2251-4532
在陽光灑入的窗台邊、在客餐廳之間的畸零地,在家中您是否擁有屬於自己的一處小角落?在那裡,擺上一張單椅、一張桌子抑或是一盞燈飾,讓這一隅成為專屬於您的主人座位區。
每當飽餐一頓後,總喜愛伴隨著午後溫暖的陽光,輕輕的將雙腳放置在椅凳上,進入悠閒的午睡時光;到了夜晚,又回到這個地方,一本書、一杯茶,逐漸沉靜的身心靈與思緒,迎接著夜幕的降臨。
主人椅不僅是居家空間中擺放的一張單椅,而是能夠突顯主人個性、興趣、甚至是習慣的一處空間。
雕塑家NoéDuchaufour-Lawrance從鄰近「Saint-Louis」工坊的默澤爾森林截取靈感。
森林中蔥鬱林木高聳參天,陽光穿透茂密林間的光影交疊,將如夢似幻的光影瞬霎封存於Folia系列之中。
Folia將剔透水晶以葉形斜角切割工法,光由底部順著杯緣弧度逐漸發散,折射映照出另一片迷人風景。
(栢悅國際)
「新加坡WOHAbeing」TURTLE海龜系列休憩椅靈感源自南洋群島的自然生態,純淨的白色沙灘與原始的雨林生態,啟發了設計師。
厚實精緻的椅面,加上手工曲木技術製作的主體,有如沙灘上慵懶爬行的海龜;椅背以棉花填充而坐墊為厚實感的泡棉材質,搭配印花皮革讓其富有濃厚的當代藝術風格。
(夏馬城市生活)
「Poliform」的KayLoung利用現代結構美學展演出形體的純粹之美。
KayLoung以細膩極簡的鋼質骨架,結合麂皮、帶毛皮革等溫潤材質作為座椅的面材,在看似輕盈實則剛硬的身軀支架披上柔性又軟潤的質地,簡單卻不失質感的設計,為居家的一隅增添多元風情。
(弘第HOMEDELUXE)
設計師受日本地區的植物啟發,透過單椅重新詮釋日本美學。
「WalterKnoll」Onsa單椅外型宛如鬱金香在早晨張開其花瓣並向太陽延伸,往後傾斜時座椅外殼會像花萼一樣打開,向您敞開懷抱,柔軟的內飾、高靠背和可調節高度的椅凳,營造出放鬆、和諧、柔軟且安全的舒適感。
(朕璽國際ZxLiving)
德國設計師Läufer&Keichel為受歡迎的「Kristalia」Dua系列增添新的成員—DuaLounge和DuaRelax更加注重乘坐的舒適性,在纖細的金屬支架上選擇更加柔軟的座墊,並透過彎曲且和諧統一的外觀形狀,加上精心設計的內彎靠背,為休閒椅開創舒適的新體驗。
(居雅堂)
「RolfBenz」594主人椅有著柔和溫婉的彎曲線條,椅背的獨特設計帶給乘坐者十足的安全感,如同依偎在一個隱蔽的角落,安心且靜謐。
座椅的框架與面料都可以訂做搭配,而座椅包覆的方式看似隨意,其實是經過設計師的精心規劃,讓其呈現帶有褶皺的自然效果。
(D&L丹意信實集團)
「Giorgetti」Mobius扶手椅選材獨到,特徵是外形柔軟、線條流暢、功能多樣,並具有多種選擇可以自由搭配。
Mobius扶手椅自2011年起,針對椅腳及縫線推出了不同的設計版本,將最時尚的當代設計應用到品牌的精湛工藝上,企圖用最精緻的義大利製造之美,打造更加舒適的休憩環境。
(易雅居)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有椅背的椅子稱為「椅」,而無靠背的則稱為「凳」,兩者皆是用來乘坐的家具。
有趣的是,椅與凳除了可以各自獨立存在,他們也可以互相搭配,獨立的椅有長椅、餐椅、辦公椅,凳則有長凳、板凳、高腳凳等;而當椅與凳同時存在,就成了常見的躺椅與腳凳組合。
躺椅在設計上,讓人體呈現半躺臥的狀態,這時垂墜的雙腳因重力拉扯,無法達到最舒適的坐姿,腳凳輔助雙腳抬升,讓下半身趨於水平角度,減緩壓力達到最放鬆的坐臥姿勢。
「UMAGE」TheConversationPiece是一款出色的設計作品。
躺椅的寬敞座墊,讓使用者不論是捲曲或是伸展雙腿都能有足夠的空間,高背的設計輕鬆支撐著頭部的角度,營造舒適的包覆感。
可自行更換的內飾,可以隨室內設計的改變、心情的變化,讓使用者做外觀和顏色的調整。
(晶點流行燈飾)
「Muuto」Doze瞌睡休閒椅將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理念與1970年的設計靈感融為一體,創造出一張具有現代感的當代休閒椅。
座椅寬大的靠背和扶手,搭配充滿活力的線條和褶皺,為設計賦予了個性;同時採用嵌入式鋼製成的修長椅腿,增強了輕盈的輪廓,清晰現代的線條為整體增添一抹迷人氣息。
(居雅堂)
「CattelanItalia」Planeta將燈飾結合夢幻的冒泡意象,「泡影」雖然美麗動人,但它僅能短暫停留,Planeta將虛幻泡沫實體化,讓其詮釋出另一種永恆概念。
在垂直的燈架上透過簡單的球狀分佈,探射出渾圓的點點光亮,使家中獲得照明之餘,也注入一陣活潑的趣味氛圍。
(弘第HOMEDELUXE)
「Saba」以輕快獨特的結構和舒適的絎縫裝飾奪取視覺焦點。
NewYorkArmchair擁有雙重靈魂,讓乘坐者能隨著心情自由翻轉座墊與靠枕,使一成不變的平靜,能因微小的變化而產生驚喜;亦透過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讓坐感更舒適,是款時尚與機能兼具的座椅。
(朕璽國際ZXLiving)
「LigneRoset」PAIPAI的設計靈感源自手作折紙,從平坦的表面畫出了簡單的折紙線,運用非典型技術和獨特的美學手法,詮釋獨特的當代設計感。
椅背的兩端向沙發結構的地方折疊並固定,透過底部的金屬片連接扶手;椅坐和椅背之間以彈力帶懸吊,讓沙發呈現蓬鬆彈性同時提供乘坐的包覆感。
(赫奇實業有限公司)
「Alivar」MargotRelax扶手椅透過簡單的外形呈現精緻的舒適乘坐感。
扶手椅上的頭枕可以自由拆卸和調節,更加貼合乘坐者各式角度的調整,以滿足坐臥需求。
扶手椅在簡單、乾淨的設計上,融合了引人注目、簡單且多功能的品味和風格,能與任何環境巧妙融合。
(D&L丹意信實集團)
看似簡單,實則精緻。
「Flexform」SvevaSoft單人沙發採用了特別的聚合材料製造而成,讓其有著顯著的結構特色,結合鵝絨材質填充座墊,為乘坐帶來柔軟和高度舒適的感受,經過計算呈現的精緻比例,不管是住宅抑或是放置在公共空間中,皆能賦予一抹雋永優雅的氣息。
(D&L丹意信實集團)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御座為君王乘坐的椅子,更被視為君權甚至是君主的代稱。
中國有龍椅、歐洲有皇椅,而御座中最著名的是太陽神阿波羅御座(throneofApollo),根據《荷馬史詩》的記載,古希臘人會把御座放在皇宮中,當諸神降臨時就可以乘坐。
御座作為權力的象徵,在做工與造型上追求華麗、精緻、高貴,以表現出與一般座椅的不同。
而現代,帶有特殊造型的座椅已不是皇室貴族的專利,但卻能成為空間視覺的焦點,透過設計、色彩,調配出主人專屬的語彙表徵。
AmaranthineTales系列中的Clori落地燈,詮釋了「Promemoria」對時間以及一去不復返的歲月長河那股深深的敬意。
光面銅質的燈座,可搭配皮革或木質結構的支架,搭配以亞麻、純棉的面料與手工縫邊的絲綢製成的燈罩,異材質的堆疊碰撞出新的火花,並採用ICOSAEDRO技術的LED照明,可以讓使用者輕鬆開關與調節亮度。
(易雅居)
設計師GaetanoPesce於1969年所設計的「B&BItalia」UP系列,從首次亮相以來,就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款座椅特殊的視覺衝擊,圓滑曲線的座椅主體,透過繫帶與球狀腳凳連結,不同的尺寸,使它們一直維持著其獨特性。
除了經典單色,品牌也在50週年推出復古卡其/油藍條紋紀念色,與大家熟悉的經典條紋配色復古卡其/橘紅色,作為趣味的新舊對照。
(栢悅國際)
「Arketipo」Manta透過微彎的線條設計勾勒出座椅的整體輪廓,皮革質感的包覆,使視覺呈現出尊爵般的非凡氣息。
座墊以及靠背透過微弧度的設計增添乘坐者的舒適感,環繞扶手的設計,使乘坐者有猶如被環抱住的安全包覆感。
(弘第HOMEDELUXE)
融合機能與造型的座椅,讓空間成為私人的庇護所。
「Zanotta」Lama主人椅獨特的外觀造型,其實是將座椅、躺椅和邊桌融合在一起,此設計不僅能有效利用空間,同時讓人能夠卸下疲憊的身軀,以最舒適的姿勢閱讀、聆聽音樂,讓人沉浸在自己的一片天地。
(朕璽國際ZXLiving)
D.R.D.P.雙人不對稱沙發,帶有「CeccottiCollezioni」的標誌性曲線。
品牌延續傳統工匠文化,透過D.R.D.P.再次展現極致的工藝之美,細膩的木質彷彿能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以獨特的弧度,完美詮釋「CeccottiCollezioni」以簡馭繁的設計理念,用簡單的線條,創造不簡單的作品。
(禹臣實業)
用極簡的設計感受單椅在視覺上予人的一抹輕鬆愜意。
「LivingDivani」Bloom的線形支撐腳座,加上圓弧的漏斗外觀,讓椅座在視覺上宛若漂浮於空中,是如此的輕盈。
此外,Bloom提供多色的表面皮革選擇,與原始且低調的外形設計相互搭配,進而詮釋出鮮明的對比風格。
(弘第HOMEDELUXE)
「Cappellini」ProustGeometrySofa仿造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巴洛克風格,以充滿活力的色塊和強烈的形體,改變使用者對場域的感知。
ProustGeometrySofa是一體現功能、細節與美學融合的作品,讓設計搖身變成談論哲學、藝術和文學的媒材,讓前衛與復古同時並存。
(D&L丹意信實集團)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現今,讓人舒適乘坐的椅子,原先其實是為了展現威權而出現的家具。
從英文中chair的用法就可循脈絡,會議的主席稱為chairman,而主持會議則使用chair作為動詞,這些用法皆展示了椅子本身的權威性。
然而,「主人椅」並不是特定種類或者是款式的椅子,它可以與常見的1+2+3沙發融為一體,它也可以單獨擺在一處,只要能讓主人放鬆舒適的乘坐抑或是展現主人的品味性格,那它就是一張足以被稱為「主人椅」的完美單椅。
「W.Schilligblacklabel」Dante單椅以現代科技的方式詮釋舒適的極致。
座椅搭配的整合式電子助理,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健康、需求和狀況調整,從頭枕的小型馬達到坐墊的加熱系統,透過簡潔的設計將科技隱藏在美感之下,同時不犧牲任何的乘坐舒適性。
(科葳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舒適生活、簡約設計是「波蘭Sits」家具的設計出發點。
Alex摩登布面單人沙發在簡約俐落的線條,搭上一顆靠枕的設計,讓座椅完全符合人體坐臥的曲線,讓使用者從頭到腳都可以擁有完整的支撐和舒適感,可以自在地沉靜在自己的空間裡。
(夏馬城市生活)
Vueltahighbacked座椅再次展現「Wittmann」的標誌性設計。
座椅溫柔且柔軟的表面裝飾,加上弧形彎曲的木框架設計,是一精巧和輕鬆座椅的設計傑作。
座椅有著舒適的高椅背,隨意擺放在空間的一角,都能為閒適的時光提供舒服的倚靠。
(D&L丹意信實集團)
「CrateandBarrel」Merrick皮革轉椅的靈感源自70年代俱樂部椅的圓滑曲線。
外形使用橄欖綠皮革搭配白橡木旋轉底座,具有360度旋轉的功能,並改良古典派的風格,注入當代的設計元素,讓Merrick成為一張外形摩登卻有著溫暖厚實精神的設計椅。
(CrateandBarrel)
「PoltronaFrau」2019Armchair傳承了1919Armchair獨有的迷人貴族氣息、經典造型以及精美的拉扣工藝,令其幾乎成為品牌新一代的象徵。
椅子依照原有的輪廓調整了座椅角度,創造更符合現代人的舒適需求,成為跨世紀的經典之作。
(禹臣實業)
「NatuzziItalia」Adore單椅以地中海為靈感來源,是一張造型迷人的指標性單椅。
由一體成型的框架和高聳柔軟的靠背組成,旋轉椅身時可以感受到一絲淡淡的優雅科技感;套面可選用多種皮革或布藝,採用模壓聚氨酯填充,並以金屬網強化支撐,以確保舒適度且不易變形。
(華泓國際)
「FritzHansen」KAISERidell系列現有7個品項,分別有桌燈、壁燈、立燈以及吊燈。
燈飾源自包浩斯的極簡設計哲學,手工打造的燈罩上均刻有認證字樣,備有多色亮面以及霧面處理;作工精細,完美的弧型線條與按鈕式開關,是兼具復古風味與當代俐落的美好揉合之作。
(栢悅國際)
燈飾能襯托空間氛圍,打造出煥然一新的氣息。
「Gallotti&Radic」Bolleterra透過手工打磨的黃銅燈架,頂端搭配錯落有致的支架線條,撐起一顆顆圓滑的透明玻璃球體,打開燈光,閃耀的光線彷彿黑夜裡的點點繁星,靜謐的照亮房間各個角落。
(弘第HOMEDELUXE)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什麼樣的國家能同時擁有浪漫的靈魂以及嚴謹的態度?
自工業革命以來認真、嚴謹的民族性讓「德國工藝」深植人心,也樹立出「德國製造」的品質保證。
什麼樣的人可深獲德國人的信任?
昊成的吳本田總經理笑說:「20多年前,因緣際會受邀前往德國ARDEX,比起同行的前輩們,自己當時還是個初生之犢的年輕人,或許是自己的衝勁以及努力與堅持,獲得他們的肯定,直到如今……」
昊成實業以經銷櫻王化工類建材起家,吳總回想過去深受櫻王老董的支持與啟蒙,強調「建築材料的選擇即是一種社會責任」,深知優質的產品才能更貼近人們的生活,以此為基石奠定公司的走向與發展。
獨具慧眼的吳總更以精準的判斷力預知市場的未來性,嚴選旗下代理的產品。
高雄比歐緻居,灰色系的W1牆面及K2地坪為接待大廳塗抹上一層優雅氣息。
溫潤手感創意無限
1997年於德國 ARDEX 受訓,且取得成為 ARDEX 亞洲區第一個施工認證單位。
磐多魔 PANDOMO 系列並於2002年正式引進。
每年與全球同步,將新的產品系列、新的工法引進國內。
來自德國的磐多魔 PANDOMO 原名為創意地坪,在2002年正式更名為磐多魔 PANDOMO,PANDOMO 來自拉丁文,意思為「全部的房子」,希望實現產品的宗旨:以水泥為基材,其無接縫延展的特性且無限可能的色彩揮灑,讓設計師與消費者可從地面、壁面至天花板,開啟空間創意的無限想像,並透過師傅的手工鏝刀讓每一個案件都成為獨一無二的創作品,它沉靜的特性不論在商業空間及居家設計中,都能成為最佳配角,滿足一切設計所需。
桃園私人住宅選用藍色系的W1牆面及K2地坪,為居家空間展現獨特的氛圍氣息。
新光三越A9AVEDA門市利用綠色的K2地坪與異材質拼接成地面,大膽手法展示強烈設計視覺。
台北萊茵黃金展間使用K1地坪,無聲的襯托著展示品。
磐多魔 PANDOMO 目前提供W1壁面、K1及K2地坪等系列多樣選擇,無論是K1的溫潤質感或紋理層次分明的K2抑或能讓天地壁無接痕一氣呵成的最新Studio系列,磐多魔PANDOMO的每個系列皆能突破藝術領域的框架。
台北靜心中小學的圖書館、閱讀室,分別選用黃色、藍色與灰色的K2地坪,賦予孩童學習玩耍的空間一份安心與平靜。
體感升溫守護健康
2008年,昊成引進丹麥恆康地暖HEATCOM,成為台灣總代理,當時就連設計師都不熟悉的地暖設備,因吳總的大兒子從小深受蕁麻疹的困擾,台灣位於亞熱帶氣候區,且因島國環境氣候較多為潮濕,以至於無法根治,吳總因愛家人的心為改善居住環境讓家人更健康,因而找到北歐丹麥有70~80年歷史的恆康地暖,並於自宅安裝體驗,確實改善潮濕居家環境及孩子的過敏體質;因自身經驗,吳總更想將這個好的產品分享給更多人,吳總笑說:「10多年前剛引進地暖系統時,身旁的人都笑說:台灣是亞熱帶國家不需要地暖,都不看好」,如今國人的健康意識抬頭,開始重視海島型潮濕氣候,這幾年地暖設備已被廣泛認知與接受,吳總相信地暖系統定會成為未來居家的必備品。
丹麥恆康地暖HEATCOM可施作面材有木地板、磁磚、石材、磐多魔等,可採乾式、濕式施工法,且適用於系統整合及遠端控制,以智能溫控,均溫暖房及達到省電節能效益,其可擁有長達30~40年的使用壽命,同時昊成也提供10年的保固服務,及2000萬的產品責任險從維修、保養到各式問題,提供消費者最安心的售後服務。
丹麥恆康地暖模擬照
Makethe Impossible Possible
吳總說:「創造不可能為可能!」是他從業以來一直秉持的態度與精神;昊成實業不僅作為建材的領導先驅,磐多魔 PANDOMO 系列更是國內地坪界的標竿、地板界的時尚。
使用磐多魔 PANDOMO 在設計案中更是許多設計師的夢想。
近年,昊成也致力於文化創意產業,成立文創生活美學「昊.生活」,將建材延伸至藝術,打破大眾對建材的傳統刻板印象,透過生活軟件融入居家生活。
以品質、口碑為名的昊成,也將企業的社會責任視為公司經營的方針,將員工視為家人的企業文化,讓許多員工一待就是一、二十年。
即將邁入30週年的昊成,不管是從前還是未來,把關產品與施工品質、提供消費者更多更好的選擇,是他們始終的堅持也是對消費者的承諾。
資料及圖片提供」昊成實業有限公司 02-22967600 採訪」歐陽青昀
浴廁是家中最小的空間,但卻也是大家最常使用的場域。
一間浴廁可以簡單分為:如廁、面盆以及淋浴三大區域,一個包含洗手台以及馬桶的半套式衛浴大約需要0.5坪,若希望規劃乾濕分離的淋浴間就至少需要1坪的空間大小。
其中面盆區不僅作為浴廁空間的主角之一,也佔據了大部分的視覺焦點,從早晨梳洗到睡前清潔都需要它,更包含了收納機能,隨著面盆區愈來愈注重設計與精緻,型能兼具的面盆區設計,是衛浴空間最醒目的一道風景。
Helm龍頭是「ZUCCHETTI.KOS」推出的首款不鏽鋼銅器,為品牌重新詮釋了獨具匠心的時尚風格!極具個性的Helm,透過設計師揮筆而成的俐落線條,搭配經典的十字型元素,運用幾何圓柱、簡約紋理,再加上滾花式的雕刻,展現了精緻的工藝技術與高端的品質設計。
(嘉品衛浴)
「INDA」INDISSIMA系列由設計師MATTEOTHUN、ANTONIORODRIGUEZ聯名合作。
延續品牌的義大利工藝並融入現代感的設計,透過不同素材的搭配為特色,INDISSIMA組合架不僅提供各種尺寸,還可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自由組合層架、鏡子、面盆等,打造專屬的面盆收納空間。
(三緯)
「Duravit」全新WhiteTulip系列,出自於PhilippeStarck之手,將鬱金香綻放的瞬間,栩栩如生地呈現,藉由多樣化的樣式與色彩搭配,可塑造出清新自然或現代設計的風格。
不僅提供多類型的面盆,還可搭配專屬的浴室家具,透過色彩對比與純粹線條,為使用者創造出強烈的空間設計。
(DuravitTaiwanRO)
「DORNBRACHT」CYO龍頭是設計師向60年代經典的C型設計致意,龍頭華麗的弧線與圓滑飾面拋射出令人驚豔的水幕出水,大膽手法令人著迷;而手感輕盈如羽毛般的轉把外觀也別具巧思,除了標準款式之外,還提供6種由高級天然石材、特殊刻紋呈現的奢華款式,是連設計迷都驚歎的風格單品。
(楠弘廚衛)
「KALLSITA」Klyne系列以幾何線條和拼色創意,傳遞簡約又精緻的美學品味。
創新的混合金屬雙色龍頭,在簡與繁、明與暗之間達到巧妙平衡,藉由強烈對比帶來新穎的視覺效果,於細節處彰顯時尚個性風采,打造專屬藝術空間;其中KlynePure系列龍頭,平滑流暢的線條突顯輕快俐落之感,貫徹極簡主義,擁抱簡約而不簡單的個性生活。
(麗舍)
實用美觀兼具的面盆,為小坪數的衛浴空間,提供最貼心的設想。
「GROHE」EuroCeramic迷你面盆僅有37cm的寬度,以現代簡約的流線外型設計,以及具備卓越的性能與實用性,讓小空間也能擁有最大舒適的享受,打造一個讓使用者身心靈皆能徹底放鬆的場域。
(台灣驪住GROHE)
「INAX」CERAFINE薄翼京瓷面盆匯集品牌的創新技術以及精湛工藝。
面盆外觀透過類似鳥居以及日本劍刃的線條,將柔和的設計曲線加註上一股力量;並採用日本建築中的白銀比例,提升造型的空氣感與留白的美感,不僅體現了日本的禪宗意境與精神,同時融合寧靜與品質的情感。
(伊奈衛浴)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浴廁空間因使用頻率以及包含的複雜機能,讓其不管在設計亦或是動線規劃上都滿腹學問,動線佈局的安排,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利用率。
相較於無規劃的集中型浴廁,若能配合早、晚的使用高峰,將如廁、面盆以及淋浴區各自獨立,讓使用互不影響,是最理想的衛浴空間規劃。
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面盆區,考量動線常被設置在靠近門口以及鄰近馬桶的位置,以方便使用。
「KOHLER」Pava藝術面盆,靈感來自被譽為百鳥之王的孔雀,傳承鈞釉古方、沉靜唯美的孔雀藍釉,釉光華麗又稱為「法藍」,色澤介於藍與綠之間,帶來無與倫比的視覺饗宴,結合孔雀羽毛的華麗圖案與傳統工藝,把尊貴典雅的孔雀藍融入生活,賦予衛浴空間高貴奢華的優雅氛圍。
(麗舍)
「GlassDesign」KoolMax面盆展現了「Bringoutdoortoindoor」概念的迷人風貌。
整合傳統工藝、自然質材與創新研發的超奢美學,將天然、獨特且深具優雅質感的大理石元素,完美融入作品之中,不對襯的前傾圓弧設計,也顛覆了輪廓的傳統風格,為衛浴空間帶來視覺與觸覺的藝術性啟發。
(楠弘廚衛)
三向發光的鏡櫃,讓「KEUCO」ROYALMODULAR2.0成為浴室中的一大亮點,同時也突顯櫃體的輕盈感。
透過LED智能照明和直觀式操作,不管是晨光、昏黃燈色皆能輕鬆自由切換,搭配開放式隔板、開闔門片完善收納機能,令使用者沉浸在居家時光的設計美學。
(楠弘廚衛)
「KLUDI」AMBA龍頭堅持採用純手工的工藝,透過雕塑感的外觀滿足感官的享受,彷彿與空間合而為一。
龍頭看似完全融鑄為一體,但手柄與機件的混合、完整的運作方式兼容並蓄,為求慎重特意標記了紅藍兩色,讓使用者可以更簡單調整出水的流動以及水溫。
(築禮國際)
「THG」經典的O系列,是與頂級奢華品牌Christofle共同合作,靈感來自法國設計大師AndréePutman創作的Vertigo。
以戒指為主題,圓圈造型融合永恆曲線,微彎的優雅弧度,根據視角改變形狀,提供石墨、琥珀色等32種PVD鍍色表層,完美詮釋現代主義和極簡主義風格,形成精緻而獨特的O系列。
(麗舍)
「hansgrohe」Finoris龍頭系列的靈活性,提供更為強大的使用性能。
其中FinorisFlex伸縮龍頭可以靈活地自由移動,採用磁吸式回縮支撐機制,讓使用者能輕鬆自如地應付日常家務,而無論是輕柔的PowderRain或順暢的層流出水模式,僅需輕觸按鈕,即可調整,以因應各種使用情況。
(hansgrohe)
以釉彩妝點空間,讓感官在自然色彩的環繞下重獲生命能量,是專注於琺瑯鋼板與創新釉面處理技術的「Alape」Aquasurface面盆受海洋水色啟發後的靈光乍現,特殊的釉面在水與盆面碰觸的流動間,映射出閃閃動人的神秘光澤,為梳洗過程揭開療癒的平靜時光。
(楠弘廚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佔據視覺面積的面盆區,也是最能體現設計風格的一環。
從鏡子、層架、龍頭、面盆、檯面至收納櫃,皆需考量使用者的喜好、使用習慣以及需求來規劃。
例如:若家中有年長者,可以搭配帶有照明功能的鏡子,不影響夜晚睡眠卻能提供安全防護;若盥洗雜物較多,則建議選用帶門片的收納櫃可以兼具美感。
最後,依據喜好以及室內設計的風格,加上合適的龍頭以及面盆,就成為專屬於你個人的獨享面盆區。
「SCARABEO」Cross系列,將木材與陶瓷完美融合,透過霧黑色、煙燻灰、玫瑰粉、墨綠等繽紛色彩詮釋,交叉木製底座支撐圓形陶瓷檯面,結合異材質拼色創意,提供別出心裁的室內裝飾美學方案。
Cross系列同時跳脫傳統框架,透過自由選配,讓衛浴走向「家具化」的設計概念,打造個性化居家空間。
(麗舍)
「Cielo」作為陶瓷面盆製造的創新者,在設計上不斷挑戰自我,同時保留復古精神與工匠手藝。
Milano系列的亮點為大面積的陶瓷面盆及檯面,除了陶瓷檯面有16色獨家色系之外,木製儲存空間及鋼製框架皆可依照使用者的喜好訂製,是一將舊式古典精美的梳妝檯創新為極簡造型的多功能家具。
(弘麗衛浴)
「Gessi」Anello跳脫傳統、發揮創意,以純粹如指環的圓形外貌將承諾及永恆的精神具體投射於龍頭設計。
Anello的義大利原文為戒指,延續女性時尚的首飾概念,Anello提供多達13種的表面處理色,從白金、霧白金、玫瑰金至古銅色,多變樣貌,優雅的融入各種風格的浴室空間,進而征服整個場域。
(弘麗衛浴)
「Roca」Fineceramic®薄陶材料,打造堅固耐用的洗面盆,此系列是品牌對柔軟和精緻定義的空間提出的解決方案,透過5mm厚度精緻的線條、重量比一般面盆輕40%的卓越輕質性以及提升30%的耐用性,不斷追求創新的精神改變了使用者對衛浴空間的思維和設計模式。
(Roca)
「沒有多餘的設計,一切都是剛剛好。
」來自丹麥哥本哈根的NormArchitects與「inbani」再度攜手合作,推出Arc系列。
設計靈感取自新古典主義建築,沒有複雜的紋理和裝飾,只有典雅莊嚴神聖的美感,希望用最簡單的形式,極致演繹看似平凡的設計元素,使建築或家居為人們帶來恬靜的舒適感。
(弘麗衛浴)
義大利品牌「CRISTINA」,以極簡時尚的設計風格脫穎而出。
EastSide系列是與義大利知名設計團隊AngelettiruzzaDesign合作,以紐約上東區的Loft工業風為靈感來源,精緻的龍頭滾邊設計,刻劃出不凡頂尖工藝;為滿足不同衛浴空間需求,推出霧黑、玫瑰金、鉻銀等豐富色彩選擇,打造個性化居家環境。
(麗舍)
「Villeroy&Boch」Conum龍頭是德國設計師ChristianHaas運用擅長的共生設計,結合不同色彩元素,構成視覺感強烈的主體。
精緻如金屬雕塑的手法,完美與空間交織合一,不但以時尚結構突出了衛浴陶瓷的比例與輪廓,也能輕鬆搭配出豪華雅致或都會摩登等不同風情,是貫穿當代設計的一時之選。
(楠弘廚衛)
「POMD'OR」Eda竹製系列是與西班牙設計師LázaroRosa-Violán共同開發合作,以「竹」為創作靈感,將植物之美巧妙地融入,倡導回歸自然。
利用竹紋、竹節等元素,以優雅又充滿實驗性的手法,為衛浴配件注入新風潮;另推出染上時尚霧黑基底的飾面,象徵典型濕地生長植物的細長倒影,別具詩意,達到提升質感與美化空間的效果。
(麗舍)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這個全新世紀剛過了五分之一,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與前一世紀相比,已朝著截然不同的高度和廣度邁進。
飛機與手機將我們的眼界擴大到幾乎能夠容納整個世界,但當我們下飛機回到家,或是從手機上的影音中抬起頭,環顧四周環境,卻更深刻感受到世界和自己的距離。
在全球擁有據點和不同品牌的威盛亞集團,以品質極佳的高壓裝飾板和金屬板聞名,在國外任一空間看到的威盛亞板材,只要心動,威盛亞亞洲都能立刻行動,幫您從該地專案引進,讓世界走進台灣的空間。
近年,源於歐美的大尺寸系列滿足了台灣空間的挑高趨勢,4.3’x10’(132x305cm)及5’x10’(152x305cm)的高壓裝飾板輕薄可彎曲,搭配深受喜愛的特殊鏽蝕紋及混凝土紋,使空間不但與潮流零時差,更省下的繁複工程與施作成本。
大尺寸鏽蝕紋高壓裝飾板──復古與時尚的精彩碰撞。
圖片提供/天意工程TenbuildInteriors
大尺寸混凝土紋高壓裝飾板──空間中的質樸禪意。
圖片提供/山角設計
美感與成本不再兩難,金屬也能輕盈好施工
若說大尺寸系列是支撐起空間氣勢的主角,那麼威盛亞的金屬板則是大玩空間反差的代表。
鋁合金材質的威盛亞金屬板目前共推出10多種顏色,深受台灣設計師喜愛,量體輕薄、紋路細膩、可彎曲的特性,以木工鋸台和技術便可施作,不僅可大面積使用於門板、櫃體,亦能製作精緻裝飾品為空間增添吸睛亮點。
然而無論設計師或業主都不免擔心照片和實體的落差,威盛亞竭誠歡迎追求更美好空間的人們,親自造訪門市一趟。
金屬板──如髮如瀑的視覺奇境。
圖片提供/近境制作
金屬板──輕薄,賦予精巧創意可能。
圖片提供/芮晟設計
從居家到商業空間,百種花色打開不設限的設計想像
為什麼要選用高壓裝飾板?十位設計師可能有十種想法,但對使用者來說,一個朝夕相伴的空間,最重要的莫過於「感受」與「潔淨」。
威盛亞提供木紋、石紋等上百種花色,及多樣的擬真壓紋,使空間既有個性且值得細細品味,另一方面,好維護、耐刮磨的表面更是忙碌生活的福音。
為了確保深入瞭解需求,提供精準建議,威盛亞以單一窗口、一條龍式服務,為所有期待全新空間想像的人們找到最無可替代的好板材。
木紋高壓裝飾板──仿自然,更超越自然。
圖片提供/匠意設計
石紋高壓裝飾板──紋路與觸感的頂尖之選。
圖片提供/雅格設計
圖片與資料提供」威盛亞亞洲有限公司
威盛亞亞洲有限公司
台北市大安區通安街158號
02-23787711
一個值得信賴的品牌,以口碑累積聲譽;一個勤懇深耕的代理商,以誠實造就永續。
代理基礎建材起家的昊成實業,擁有深厚工程服務經驗,於2002年為台灣引進全新地坪材料「磐多魔PANDOMO」,20年來,成為設計師和消費者眼中最值得信賴的建材與工程品牌之一,也是德國ARDEX 總公司心目中最放心託付的亞洲區夥伴。
台北內湖展廳
做對做好不變的堅持
託付一詞並非應酬之言,2004年,ARDEX 邀請32個國家經理級以上的主管前往德國開會,昊成實業總經理吳本田是亞洲區唯一受邀的人士。
能讓以精準嚴謹著稱的德國品牌交付代理重任,吳本田認為,和他經營公司的「堅持」有關:「我都說:『要就做好,不然不要做。
』」
而這一份「堅持做對的事」的精神,在他1997年首次前往ARDEX 德國總部受訓時,尋得共鳴。
為了確保施工品質,ARDEX 除要求代理商及施工團隊必須訓練合格才能獲得認證外,負責銷售的業務也必須參與施工,才能為設計師和消費者提供建議並解決問題。
「那時我才真正了解德國人經營企業的理念與實踐,知道跟隨他們的決定是對的。
」
桃園私人住宅選用藍色系的W1牆面及K2地坪。
access微型商務中使用K2灰、黃色地坪。
好品質就是硬實力
走過近20個年頭,昊成實業在吳本田的帶領下已成為磐多魔在台灣的代名詞,能從無人認識到受人指名甚至被人模仿,不僅是材料本身無接縫的大器表現、可調配任何顏色的靈活性和推陳出新的品項受到青睞,原廠和昊成合力提供的高品質服務更是關鍵。
「我學習到德國精神就是─品質做好才能細水長流。
」昊成實業一路走來謹守此心法,面對價格競爭也不願盲目削價,「省錢就會影響細節,成為敗筆,磐多魔看起來簡單,但越簡單就越不好做。
」能夠被原廠譽為亞洲區施工技術最佳的工班,並前往香港、中國支援,背後是一件件品質優良的實績所砌出的「硬實力」。
新光三越A9Aveda門市選用K2綠色地坪。
AXOR台北旗艦店使用K2灰色地坪。
超越雙贏才能真永續
磐多魔為拉丁語,意為全部的房子,ARDEX期望此材料能夠被全面應用在建築空間裡,昊成實業一步步在台灣實現這個目標,卻不滿足於此,遠從丹麥而來的恆康地暖HEATCOM成為吳本田拓展市場也為消費者拓展生活視野的新目標。
「雖然台灣為亞熱帶氣候,但冬季濕冷,其實很適合也應該要裝設地暖」,與相似的地暖系統比較,恆康地暖可裝設於木地板、磁磚、大理石、乾區或濕區等環境,並針對施工方法做在地化調整,於線路鋪設完畢後加上自平泥保護層。
即使不小心被其它家具或工具局部損壞,昊成實業特別購入的百萬器材可直接針對「點」進行修復,在寒冬裡不讓溫暖中斷。
每個細節裡不但充滿「要就要做好」、「堅持做對的事」的精神,也展現昊成實業對消費者與對自身品牌的尊重,吳本田強調:「所謂做好不是單贏,更要做到雙贏甚至是三贏、四贏,如此產品才能延續,公司才會永續。
」
生活之美入心底
從不畏懼挑戰甚至主動迎向挑戰的昊成實業,於2019年成立結合人文、藝術、生活的「昊.生活」全新品牌,讓人聯想到磐多魔在亞洲區最轟動的案子─學學文創,所有樓面到電梯裡皆一氣呵成,成為台灣簡練文化美學的代表作,現在將透過新品牌,為生活注入新美學觀點,讓質感從空間走入人心,
資料及圖片提供」昊成實業有限公司 02-22967600 採訪」Yueh-hanYang
GROHE淋浴系統,無可比擬的舒適體驗
洗浴,不僅滌淨塵囂,更是滋潤被磨礪的心靈,尤其在今日全球面對各種嚴峻挑戰的疲憊與失落中,藉由洗浴時的獨處和療癒,將讓我們在慢慢走出黑暗窺見光明的此刻,重新整頓好自己,重拾生活初衷,醞釀疫情後面對未來的能量。
GROHE淋浴系統含有精選的手持和頭頂花灑,並搭配創新的定溫龍頭,組合出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多樣變化,幫助人們實現理想的衛浴規劃,在任何預算範圍內都能獲得高品質且純粹舒適的淋浴體驗。
藉由先進智能技術,GROHE淋浴系統將永續發展的核心理念與生活方式結合,使人們在享有淋浴樂趣的同時,也能為實踐節約用水盡一份心力,為生活和地球注入泉源,喚醒重新啟動的能量。
Rainshower310SmartActive淋浴系統
── 美好的淋浴體驗開啟完美生活
可輕鬆升級為量身定制的淋浴體驗,提供PureRain清新雨淋模式,噴灑出彈潤柔和的水珠,並借助GROHEQuickFix快速安裝技術,可使用現有的鑽孔安裝新的淋浴系統,減少裝修等待的時間,立即享受卓越用水樂趣。
Tempesta250淋浴系統
── 盡享純粹舒適的淋浴樂趣
擁有時尚外型和圓潤輪廓,採用GROHETurboStat精確恆溫技術的定溫龍頭,在淋浴期間始終保持理想的預設水溫。
使用GROHEEcoJoy節能環保省水技術,不影響淋浴性能享受愉悅沐浴時光的同時,節省水資源。
Euphoria260&310淋浴系統
── 升級您的淋浴享受
採用更纖薄、更寬敞的設計,使頭頂花灑範圍完整包覆全身肌膚,搭配符合人體工學的ProGrip把手,特殊防滑設計,即使雙手沾滿肥皂泡沫也易於抓握,精準掌控水流和溫度。
EuphoriaSmartControl260&310智慧淋浴系統
── 精準掌控,提升個人化沐浴享受
GrothermSmartControl智慧定溫完美控制理想水溫,採用直覺式的介面操控,可聰明地控制水溫、水量與出水模式,並配有GROHECoolTouch專利防燙技術,確保平台表面處於安全溫度,旋轉按鈕亦有壓紋設計,避免高溫帶來的燙傷風險,讓您使用起來更順手。
與社會共好,才是真美好
走過困頓,淬鍊更好的自己,絕佳洗浴體驗創造前進的動力,GROHE也希望將這股能量回饋社會,發起活水計畫,於今年「EnergyForLife活力泉源」銷售活動中,每售出一項指定商品,GROHE將捐出新台幣參佰元予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作為偏鄉小學兒童關懷服務使用,希望為偏鄉小學兒童注入一股希望的力量。
欲了解更多相關訊息,請至GROHETaiwan官方網站活動頁面查詢 www.grohe.tw
圖片與資料提供」台灣驪住GROHE
人們之間常用「吃飯了嗎?」作為互相關心的問候語。
一杯咖啡、一頓晚餐,不管是初識的陌生人,亦或是早已彼此熟識的親朋好友,透過共同用餐作為情誼的開端並且延續,飲食除了是人的基本生理所需,更是人們之間凝聚情感最佳的方式之一。
在家中,即使生活再忙碌,家人們似乎不忘每日在餐桌前相聚的短暫時光,從早晨的互道早安、到分享一天瑣事的晚餐時刻,藉由餐廳空間、用餐時分,在飲食之間的對話、自然的交流,情感也因此更為緊密。
餐廳中,餐桌的形狀大小與餐椅的配置,影響空間的使用人數以及使用情境;用餐時,承裝食物的碗盤、使用的刀叉亦或是增添裝飾的桌布、餐巾、蠟燭等擺飾小物,都將展現主人的生活品味與美學。
「GIORGETTI」Alexa座椅的活潑線條設計,使其看起來充滿動感與活力。
設計師從對張力的感知中汲取靈感來進行創作,令其流暢又具有空氣動力學的線條,展露出當代的時尚氣息。
Alexa座椅本體採用實心梣木製成,搭配皮革飾面,提供4款顏色,以及有無扶手的兩種版本選擇。
(易雅居)
「義大利OliverB」陶瓷實木柱腳餐桌,採用義大利Laminam品牌的陶瓷板材,獨家專利技術研發出的大尺寸、厚度輕薄的陶瓷板材,具有耐刮、抗菌等多項特點的陶瓷板材搭配上穩固的實木柱腳,相異的兩個材質,不僅帶來視覺的衝擊,也為生活帶來更多創新的設計與用途。
(夏馬城市生活)
「FritzHansen」SuperellipseTM的高度變化性,成為當代設計的經典之一。
從固定尺寸到可伸縮的桌面、方便搬移的簡易拆卸桌腳,並提供多達8種檯面色彩的選擇,都能感受到其設計的巧思,而重新改版的SuperellipseTM,桌板表面採用霧面低反射處理,更加耐刮且易於清潔。
(栢悅國際)
「Alivar」Liuto餐桌看似簡約的設計中,帶有十足的工藝和巧思。
餐桌外型框架是由鍍鉻、噴漆壓鑄鋁而成,勾勒出俐落的輪廓線條,透過選擇不同的桌面材質,可以輕鬆地將餐桌與各式類型的餐椅和諧搭配,放置於空間中,能呈現現代風格與精湛工藝之間碰撞出的視覺火花。
(D&L丹意信實集團)
由著名事務所RegularCompany所設計的「Artisan」Neva椅子,是擁有簡約外型的木質家具,彷彿領人走入森林裡、與木共生。
乘坐於上,讓人感受到大自然質樸氛圍所帶來的寧靜感,而Neva椅子更是被美國南加州的典藏星巴克指定為店內座椅,是對產品的高度信任與肯定!(朕璽ZXLiving)
「THONET」520P、520PF餐椅,將簡約、經典的包浩斯風格,織入優雅且柔軟的彎木椅輪廓當中。
舒適的坐墊、輕巧的椅型以及多色彩的搭配,在設計師掌握餐椅的功能構造和美學下,形塑優雅生活的風格樣貌。
(楠弘廚衛)
義大利家具品牌「Gallotti&Radice」透過紋理清晰的原木質地,讓Manto餐桌展現出非凡的木頭原始紋理,將大自然的感受帶入空間之中。
腳座採用宛若皮件設計的手法,將其彎折後以釘釦固定,透過斜切角度增添視覺變化。
(弘第HOMEDELUXE)
「Tacchini」Vasum陶瓷花器系列,設計靈感源於簡單重疊的幾何圖形,透過幾乎原始的元素、形狀和材質,呈現質樸又古典的氛圍。
Vasum系列包括3個大小不同的型號,採用義大利傳統工匠技術手工製作而成,除了當作花器使用,也適合作為承裝食物的容器,豐富家中餐桌的風景。
(居雅堂)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用餐看似是一件平凡的事情,但在特地的場合、聚會,遵守餐桌禮儀是教養的表現。
依照各國文化的差異,餐桌禮儀可以簡單的分為中、西與日式三大類,西方講究用餐情調,上菜程序分為前菜、湯品、副菜、主菜、沙拉、甜點以及飲品,因複雜且多樣的用餐器具,以長型餐桌最為常見,餐具需注意由外而內依序使用;而中餐多為象徵圓滿團圓的轉盤圓桌,除了座位有主客之分,也需要使用公筷母匙以示衛生,並注意取菜時的長幼順序等;最後日式的餐桌禮儀較為特別,像是吃麵食要發出適當的聲音、將食物吃完才是得體的表現等。
雖然現今因各國文化交流、飲食混雜,餐桌禮儀較於以往寬鬆,但遵守基本的舉止行為,是對美食與廚師的一種尊重。
百年瓷器工藝與時尚前衛設計的完美相遇。
「SIEGERbyFÜRSTENBERG」OBJECTSTOAMUSE–PROMETHEUS系列,是一款結合餐瓷、擺飾的設計,靈感源於希臘神祇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將其剛毅勇敢的精神注入其中,看似俐落簡潔的線條,卻富有細緻如絲緞般的溫潤觸感,杯壁內緣亦可選擇金屬上色,打造雙層次的感官衝擊。
(楠弘廚衛)
Fly餐桌傳達了「Flexform」一貫的優雅簡練設計。
餐桌獨特的金屬底座有磨砂、鍍鉻等多種表面處理工藝,而桌面則有圓形、橢圓、方形等各式形狀和多款尺寸,最後桌面提供卡納萊托胡桃木、歐洲白蠟木或大理石等顏色與質地選擇,是一款將美觀與實用性相互融合的家具。
(D&L丹意信實集團)
「Poliform」MANTA餐椅,以全皮革質地包覆住金屬結構,俐落的線條從椅背一路延伸到坐墊和支撐的椅腳,餐椅框設出的簡練三角形體,搶奪著視覺焦點。
即便捨去扶手的設計,餐椅依然不失其乘坐的包覆感,風格鮮明的造型,為使用者帶來別具一格的乘坐體驗。
(弘第HOMEDELUXE)
瑞典「S.O.U.L」品牌專為亞洲飲食習慣設計的Matteo圓形餐桌,厚實的桌面與桌緣的柔和切面,展現出極簡大方的瑞典式設計風格;而桌面中間置入的圓形轉盤,是考量中式餐點分享待客的禮儀之道,同時加大每個人的用餐桌面面積,滿足西餐的餐盤空間,是一兼容中西文化的設計。
(羅奇尼)
「Kristalia」Maki長桌以極簡為宗旨,承襲了簡約的線條感,並掌握每個細節的處理,桌角選用圓滑角度取代鋒利的稜角設計,呈現東方魅力的韻律。
2021年新推出採用歐洲再生林木材製成的Alpi木材桌板,同時提供各種尺寸和色彩的搭配,除了延伸款式外也有固定款式,是一張具備多功能和義大利美學的家具。
(居雅堂)
「丹麥Sketch」Poise典藏實木可堆疊單椅,在經典的設計當中加入巧思。
將橡木實木打磨出圓潤的邊角與弧度,讓人感受天然實木呈現的典藏氣質;運用樂高積木的概念,設計出可自由堆疊的特性,讓其可以不受空間侷限擺放,即使堆疊在角落,也十分優雅。
(夏馬城市生活)
「Maxalto」Abseo桌的大器外型為空間奠定出時尚氛圍。
特殊彎折的技術,突顯作品的頂尖工藝,從桌面到頂部邊緣之間的連續性,勾勒出極為細膩且考究的線條,厚實穩重的輪廓搭配不對稱的桌腳,營造出充滿現代感的逸趣視覺。
最新的版本採用平光智利的花梨木製成,在溫潤的木色上書寫優雅紋理,替餐敘時光增添風雅質感。
(栢悅國際)
「WalterKnoll」Tadeo將餐桌重新詮釋為一個在家人或朋友的陪伴下進行日常儀式的場所。
餐桌將極簡美學的設計與德式五金的技術結合,使得這款可延伸的餐桌,無論是展開或收合時的流暢體驗,精準的銜接工藝與外型設計,皆令使用者歎為觀止,滿足各式使用需求。
(朕璽ZXLiving)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若飲食料理是餐桌上的主角,那器皿擺盤就是最搶眼的配角。
餐桌的文化與藝術,皆源自歐洲的皇室貴族,廣為人知的法式餐桌禮儀,是由凱薩琳皇后在1523年推動改革而成,被視為精緻飲食的推手;而餐桌藝術(ArtTable),最早出現於18世紀法國的凡爾賽宮,其中王室核心人物之一的龐巴度夫人,被視為法式美食的推動者,不僅使用頂級的Sèvres瓷器作為餐具,更引入香檳與松露等高級食材,引領當時法國的餐桌飲食文化。
歐洲的餐桌藝術包含瓷器、銀器以及酒器三大類,華麗的風格與古典藝術的講究,在歐洲的上流社會形成一股風潮。
設計師將帶有諷刺性的作品,利用繽紛鮮明的色彩與滑稽的外型,透過詼諧的設計語言呈現出幽默有趣的意象。
「Bosa」Theatrehayon花瓶是由燭台、花瓶以及茶壺組合而成的一個小劇場,透過各自的設計與外型,詮釋了各自的功能與逗趣之處,運用在生活之中,增添活力與趣味。
(D&L丹意信實集團)
「義大利HORM」Tango極致奈米科技經典餐桌,桌面使用沉穩消光黑的高科技Fenix-NTM奈米材料製成,與筆直挺立的實木桌腳演繹出異材質之間的完美結合;並透過可延伸的機能,為餐廳空間創造出更為多元的可能性。
(夏馬城市生活)
「CattelanItalia」Butterfly餐桌華麗的流線外型,佔據餐廳的視覺焦點。
餐桌透過15mm厚的清玻璃桌面,帶出澄澈透亮的純粹氛圍,金屬質地的腳座以翩翩飛舞的蝴蝶作為意象,為剛硬冷冽的質地增添幾分溫雅感性,雖然整體看似龐大,但通透的視感卻營造出輕盈的量體。
(弘第HOMEDELUXE)
「MATTIAZZI」Leva扶手椅的設計不僅符合人體工學,其加彎的木質椅背、略微傾斜與加寬的設計,更形成一個舒適的支撐靠背。
看似簡單的形狀,其實是複雜巧思下的結果;品牌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透過材料的少量使用,優化了椅子的生產,傳遞環保與設計共生的氣息。
(居雅堂)
「PoltronaFrau」Montera獨特的椅背弧度,創造出完美的包覆感,搭配柔軟又具彈性的椅墊,即使久坐依然擁有絕佳的舒適度;座椅乾淨的線條,除了兼具時尚與現代,給予人一種輕盈感。
而椅背上的精緻皮革縫線,如同優雅高級的訂製禮服,透過細節展露設計的精緻與奢華。
(PoltronaFrauTaiwan)
一朵靈感來自光和大自然的花。
「Promemoria」Tornasole餐桌就宛若一朵在陽光下盛開的向日葵,桌面圖騰勾勒出放射狀的花冠、簡單的嵌花結構,搭配代表古典家具的青銅底座,透過形狀、材料、重量和比例的完美拿捏,當人們圍繞乘坐在四周,它仍是最搶眼的主角。
(易雅居)
「Saint-Louis」LESENDIABLÉS系列自上市以來,就是個充滿驚喜的擺件,脫離正規、顛覆常規,使用上並無正反之分,多年後設計師重拾玩心,將各式形體、色彩、調性透過重新組合、裡外互換,創造出全新的LESENDIABLÉS,透過多種可能性考驗著使用者的想像力,創造出專屬個人的用法,讓生活充滿驚喜與樂趣。
(栢悅國際)
「Calligaris」SUNSHINE長桌是一張適用於各種生活空間的桌子,有長方形、橢圓和圓角等不同造型的桌面可以搭配,並且能依需求選擇固定或可延伸的款式。
一對由U型和L型的金屬元件、暗樁螺絲所組合而成的雙色調金屬桌腳,進一步為桌體提升了優雅美感。
(科葳)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居家空間中,餐廳是少數全家人可以在同一時間相聚在一起、專注於同一件事情的場域,所以餐桌、餐椅的配置就十分重要。
大坪數的空間,常規劃輕食的外廚房區,料理吧檯可以兼具餐桌使用,搭配適宜高度的餐椅,讓餐廳可以容納更多人數;而小坪數住宅,在有限的空間中,可以選擇能延伸加長的餐桌、好堆疊收納的餐椅,依據使用人數自由變化。
而因餐桌擁有偌大的檯面,用餐聚會之餘,許多人也喜愛在餐廳活動,拿著筆記型電腦搭配一杯咖啡開始處理工作事務、鋪開早上去花市買的鮮花進行插花時光等,空間具備的多元機能,讓餐廳逐漸成為居家空間的核心。
「NatuzziItalia」Ombra餐桌是由天然與工業兩種材質結合而成,設計精緻、個性強烈且充滿極簡美學,是一張如同雕塑藝品般的作品。
不對稱的桌腳是將實木經高溫蒸氣加壓彎曲而成,搭配具生物相容性的可再生環保塗裝材料,不僅兼具機能與環保,且十分容易保養維護。
(華泓國際)
「B&BITALIA」Cutter具有強烈而果敢的美學效果,靠背被劃開一刀,是對藝術大師LucioFontana的致敬。
雙靠背的兩端在朝前坐時,能兼具功能性和舒適度,讓身體可任意調整方向;而在材質選擇上,嚴選獨特精良的鋼芯,確保雙靠背的彈性和強度,並將其包裹在光滑或帶紋理的皮革之中,打造出柔和與嚴謹的完美融合。
(栢悅國際)
「Knoll」Tulip鬱金香桌椅系列,以圓形盤柱為足、整件作品以玻璃纖維塑型而成,透過有機的造型、單一的材質來成就一張桌椅,對於設計師來說既是挑戰卻也充滿著樂趣,不僅桌面有不同的大理石花紋可以搭配,座椅也可自由選擇坐墊的顏色以及有無扶手的款式。
(D&L丹意信實集團)
「Muuto」Kink扭結花瓶用現代技術融合傳統工藝,從探索如何透過簡單形狀的數字化處理,形成既具有當代感又具有雕塑感的作品。
花瓶的俏皮外觀,再加上雙重開口,採用瓷器製成,並在內部覆蓋光澤釉,營造出精緻的觸感,即使不使用也能作為獨立的藝術品擺設。
(居雅堂)
「荷蘭Zuiver」倒角設計餐桌,在桌面四角轉折處以細膩的工法處理,不僅增加使用的安全度,也讓簡單的桌子多了一份不同的設計語彙。
桌體保有純粹乾淨的色調與簡約線條,淺木色讓空間更顯清新大方,且為了因應小宅生活型態,獨立訂製的160cm尺寸,讓小坪數也能找到理想餐桌。
(夏馬城市生活)
「bulthaup」bSolitaireTable&Bench以橡木樹紋,在流動情感與溫暖氣息的場域之中,堆砌出家的靈魂樣貌。
帶有手感溫度的原木以傳統榫接工法,完成其結構之強韌;環繞周邊的座席,安放上植鞣皮革,除了穩定椅座的舒適度,更增添隱約奢華的感受,和諧配置溫暖了居家氛圍。
(楠弘廚衛)
「Furninova」Layla餐椅在現代圓弧的曲線中,帶有時尚且高雅的氣息。
不僅提供高、低扶手的兩款設計,椅腳也有木頭或金屬椅腳可以選配,透過自由組合搭配,讓人們在都市生活中,依然能享受四季自然無雜的純淨之美。
(羅奇尼)
「CrateandBarrel」Knot餐桌完美演繹改良過後的農舍風格,並經過森林管理委員會(FSC)的認證。
餐桌細節處可見大量的木工技藝和專家級的鑲嵌工藝,表面選用美麗紋理的白橡木和橡木貼皮,而桌角處的日式幾何鑲嵌設計,充分展現出設計師的巧思。
(特力恩瑞)
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當人們對色彩的認知,不再只是一種視覺感知、一種設計裝飾,隨著地域環境、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色彩」被賦予情緒與定義。
不同的色彩對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作用,衍伸出色彩心理學(ColorPsychology)的探究,色彩運用的意涵與人類的行為、情緒有著直接的因果關係,因此在商業應用範疇佔有一席之地,也被視為一種趨勢指標。
黑白灰的無色彩雖然沈穩、簡約、經典,但熱情的紅、明亮的黃、和諧的綠卻能為居家增添色彩,透過多彩的廚具運用,為餐廚時光帶來趣味與氛圍的變化。
在廚具中,顏色是創意的關鍵元素之一,因為顏色比任何形狀都更能表達人們的感情。
「Pronorm」proline系列霧面紅結烤廚具,利用紅色喚起使用者的感官,「Pronorm」不僅採用高達90%的綠能源來製造每一套廚具,更將德國工藝、環保材質與繽紛色彩相結合,創造專屬的獨特風格。
(大雅廚具)
「LEICHT」透過清爽的視覺色系搭配,讓廚房跳脫傳統,以霧面與亮面鋼琴烤漆的門板材質,組合出不同層次的視覺變化,營造清新獨特的現代廚房風格。
LARGO-FG|IOS-M選用霧面玻璃烤漆的水波藍,微透光的質感散發低調的光澤,中島檯面採用厚實的晶質玻璃,與底櫃的門板顏色相呼應,呈現一致且和諧的視覺效果。
(弘第HOMEDELUXE)
新古典設計除了以簡化的手法將古典的藝術價值保留,獨樹一幟的歷史風華和文化氣息所呈現的經典和輕奢華質感,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STOSA」dolcevita廚具採用新古典設計,沿襲古典美學的風格,並將傳統古典的裝飾元素融入設計之中,從繁入簡的方式演化出輕古典風雅又不失態度的風貌。
(禹臣)
「德國Schröder施羅德」廚具以「產品靈活性」為名。
品牌十分重視各國的人文風情、設計趨勢以及使用者的特殊需求,不僅擁有多元的技術解決方案,還能提供客製化的設計。
無論是特殊材質、獨特使用條件或是專屬的個性化設計,只要顧客所需,即能量身打造。
(雅登廚飾)
「störmer」將義式大膽且優雅的設計,與德國細膩的工藝技術結合成經典的Athen系列。
R4520Athen系列採用顏色飽和且明亮的鋼琴烤漆,搭配RAL國際色卡,可以依照個人喜好選色;中島兩側特別採用弧形櫃體搭配無把手Tip-tec開啟門板,讓美麗的圓弧線條與鮮明色澤的搭配,不僅展現出產品的精細,同時呈現豐富的多樣性。
(德宜國際)
「德國經典廚房ALNO」顛覆傳統對於家的固有思維,讓廚房從孤立的料理場所,轉化為凝聚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間。
透過櫃體與金屬系統結構的搭配,體現廚櫃家具化、家居一體的概念,它既是廚櫃,也可以是書櫃、衣櫃,亦或是隔屏;而色彩及材質的選擇更可以依據個人喜好和需求挑選,讓設計跳脫框架,不再受到侷限。
(麗舍)
「寶隆尼BERLONI」50周年紀念款式,將義大利獨特美學、古典文化氣息、活潑鮮明的浪漫情懷、簡潔大方的設計巧妙的合而為一。
隱藏式把手,讓廚具的焦點集中於門板,完整了整體的顏色和材質的體現,不僅滿足使用者在廚房空間與居家生活的設計美學與實用需求,更是極簡抽象藝術以及傳統的完美結合。
(豪士多)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不管是因新冠疫情的影響,抑或是人們生活形態的轉變,開放式空間規劃的風氣逐漸盛行,家成為人們舉辦活動、相約相聚最自由且自在的空間,除了客、餐廳場域之間的界線逐漸模糊,更有人會將「廚房」作為空間主角。
當廚房不再只是客廳的延續、空間設計的陪襯,簡約純色的設計也將不再是唯一。
藉由材質的變化、多樣的圖騰線條、繽紛飽和的色彩、隱藏的豐富機能等,透過設計的變化,色彩的點綴,都將重新定義我們對於廚房的印象。
和諧帶來愉悅,這是「MESONS」MURANO廚具的創作靈感。
MURANO廚具經過飾面和材料的考究,最後選用擁有光澤表面和觸感的蝕刻玻璃為主體,藉由蝕刻玻璃的反射能力,不僅拓寬空間感,也能從中產生意想不到的風景,透過自由混合的色彩與光影,喚起情感並滿足人們與生俱來對於光和色的和諧感受。
(禹臣)
強調機能與設計感兼具的「Cleanup」日本原裝進口不鏽鋼廚具,強化住宅空間協調搭配的能力。
STEDIA系列不僅提供多樣化的門片以及多種款式的把手選擇,豐富空間色彩;更展現強大的收納機能,透過大容量空間的直立收納、內抽的分隔使用等,細心考量使用者所需,打造無壓力的料理環境。
(竹桓)
在歐洲市占率數一數二的廚具領導品牌「HÄCKER」,廚具的主要櫃體、桶身、門板仍堅持在德國製造、五金零件與中歐廠商配合,展現出對細節的重視。
「HÄCKER」不僅精心挑選木材和供應商,廚具皆符合CARB2-93120和TSCA6甲醛排放指南,遵守歐洲排放等級E1指南的最大值規定,並採用獨家防潮技術,能克服亞洲的潮濕氣候,封邊20年不脫落,供消費者最安心的保障。
(三緯)
「雅登廚飾」采鑽玻璃系列廚具兼具個性化設計以及安全環保的特性。
以輕量化且不含甲醛的環保鋁合金和玻璃為主體,運用玻璃烤漆技術,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彩繪門板,客製化的廚具設計不僅能輕鬆的與空間風格融合,也讓廚具設計不再只具備實用機能,更能為空間增添獨一無二的視覺美感。
(雅登廚飾)
「Cesar」Unit系列重新開啟了廚房與生活空間的對話。
Unit系列引用50年代家具的柔軟線條,邊角金屬的圓潤弧度使設計更加優美;而騰空的桌腳設計,成功塑造整體的輕盈感,桌腳選用霧面烤漆,底部則採用黃銅製成,兩者創造出亮度的對比,最後設計師GarciaCumini點綴上的Shell貝殼和Eero香檳金把手,成為作品亮點。
(樺品國際)
一天完美的開始,就從優雅的走進廚房揭開序幕。
「德國精品廚具Nolte」Loft廚具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對於時光飛逝的感嘆,人們待在家中的時間相較起來並不長,如何透過客製化的設計,體現使用者對於自我生活態度的重視以及需求,是Loft廚具秉持的設計概念。
(麗舍)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大膽設計與勇敢創新,這鼓舞了多少人的生活,也引領著設計界的潮流。
」康辰國際的執行長程麟堯表示,這是COMPAC西班牙康沛石40多年來,始終堅持的使命,也是她希望傳達給台灣消費者的理念。
COMPAC西班牙康沛石成立於1975年,是西班牙第一家專門生產與經銷大理石與石英石實體面材的公司,以科技人造石起家的COMPAC西班牙康沛石,從小型的家族事業至今成為一家大型的跨國企業,數十年的發展,COMPAC西班牙康沛石憑藉著鑽研技術、創新設計與永續經營的方針,奠定品牌在業界的地位與聲望。
康辰國際作為台灣總代理商,細心觀察到國內建材市場的需求,期許能以公司深厚的經營基礎與實務經驗,引領COMPAC西班牙康沛石邁入新的里程。
康辰國際執行長程麟堯,堅信「好的產品與優質的服務」為經營理念。
用面材妝點空間
COMPAC西班牙康沛石旗下目前擁有石英石、人造大理石以及黑曜石三條產品線,而石英石是企業運營的重點項目之一。
COMPAC西班牙康沛石的石英石是將高純度的天然石英礦與顏料、樹脂加以揉和後,再經過真空高壓以及表面處理等過程所製作而成的實體面材,不同於傳統面材,石英石具有耐磨、耐刮的高抗磨特性,且高抗污、防吃色,克服天然石材常見的滲色質變問題。
雖然現今國內市場上的石英石品牌眾多、特性也大同小異,但提及COMPAC西班牙康沛石的優勢,執行長程麟堯自信說到:「它不僅是一片石材、一種面材,它更像是一件藝術作品,細緻且迷人。
」品牌秉持著「一切設計,皆從大自然作發想。
」並找來知名的以色列裔法國籍藝術家兼設計師ArikLevy擔任藝術總監,顛覆傳統且獨創的設計是ArikLevy的設計風格,明星產品「ICEOFGENESIS冰湖系列」即是ArikLevy將藝術工藝與科技技術完美結合的代表之一。
藝術總監ArikLevy運用全新環保材料「Obsidiana黑曜石」創作的浴盆。
COMPAC西班牙康沛石的石英石有簡單好搭配的大眾色系、強化視覺與裝飾的天然紋路以及提升觸觸感與應用層面的特殊表面,共三個系列多達近40種的花色紋路選擇。
其中以白色爲基底並帶有淡雅紋路的「Carrara」是長年的熱銷經典產品,而品牌旗艦展示櫃位內大型桌檯選用的「UniqueCalacatta」,也成為近年的熱銷新星,與「Carrara」不同,「UniqueCalacatta」的灰色線條中還蘊含著金色色彩,讓其更具層次與溫度。
「UniqueCalacattaBlack」以潑墨黑搭配冰曜白的跳色設計,具有十足的視覺張力。
突破自我,再創顛峰—Obsidiana黑曜石
2021下半年,康辰國際將帶來「UniqueCalacattaBlack」以及霧面的「UniqueCalacattaGold」兩款新色,以潑墨黑、優雅金搭配冰曜白為基底的跳色設計,對比呈現、豐富視覺張力。
同時,公司預計引進COMPAC西班牙康沛石的人造大理石系列,並選用復古且獨特的水磨石花紋為主打,提供消費者更多樣化的選擇。
執行長程麟堯表示,隨著市場的轉變,除了擴增產品線,他們也積極為COMPAC西班牙康沛石的最新產品「Obsidiana黑曜石」佈局。
十分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COMPAC西班牙康沛石,除了實施造林計畫、運用可再生能源、執行污水回收與廢料處理,貫徹永續經營的理念之外,全新的環保材料「Obsidiana黑曜石」更是品牌的新一里程碑,「Obsidiana黑曜石」是100%使用回收玻璃製成的面材,不僅擁有幾乎和石英石同等的硬度與特性,更獲得綠色建材重要指標之一的LEED認證。
「Obsidiana黑曜石」強調以回收、再利用、減少並再次審視四個階段,強調達到ZeroWaste零浪費的目標。
霧面質地的「UniqueCalacattaGold」在白底中交織著優雅的金色線條。
頂尖產品、優質服務
以加工背景起家的康辰國際,除了擁有自己的加工廠,也長年深耕國內市場,打下深厚的基礎與實力。
執行長程麟堯認為,好的產品搭配上優質的服務,是品牌能長久經營的兩大原因,感知建材展示、實際體驗對於消費者的重要性,設立在台北設計建材中心的旗艦展示櫃位,兩年多來透過與消費者面對面的交流,拉近與顧客之間的距離;近年,康辰國際也積極發展社群媒體,希望藉由線上線下的雙向平台,做到即刻回覆、即時回應消費者所需的完善服務。
執行長程麟堯表示,康辰國際將持續深耕市場,提供國內消費者最新且最好的面材選擇。
資料及圖片提供」康辰國際
採訪」歐陽青昀
在自然界中許多物質都是透明的,從空氣、水、生物、大多數的玻璃以及部分的塑膠等。
然而,「透明」並不是一種顏色,在物理上的定義,透明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在光學中,當材料擁有允許光穿透的屬性,就能被視為是「透明」的。
能被光穿透的透明材料,因為光而產生了不可控的變數,它所呈現的色彩、光澤,不再僅有人們從表象所看到的那一面,而是隨著材質的透光率,光入射、折射以及反射角度的不同,能有千變萬化的可能性,這也是「透光」材料如此令大眾著迷的原因。
1966年,建築師WarrenPlatner設計了PlatnerCollection,裝飾性、溫柔優雅的造型開始滲透進現代設計的語彙中。
「Knoll」Platner茶几以數千道焊接工序與數百根彎曲的鋼棒焊接而成,同時作為結構和裝飾,將鋼絲雕塑轉化成一系列經典家具,成為當今的設計圖標。
(D&L丹意信實集團)
「LivingDivani」DropTable以海市蜃樓為概念,選用有機玻璃製作而成,玻璃桌面的上方為平面,而下方則是曲面造型,藉此扭轉觀者對物體距離的空間感知,如同雕塑品一般置於空間中,不單能作為茶几使用,亦能當成裝飾品點綴居家場域。
(弘第HOMEDELUXE)
「RolfBenz」915茶几以簡約的結構造型成為居家場域的焦點。
由金屬框架與玻璃元素組成的915茶几,透過線條交錯後加上一造型邊几,藉色彩、質地與高底錯落的變化,為簡單的茶几增添視覺層次,並豐富空間語彙。
(D&L丹意信實集團)
著迷於玻璃工藝藝術的SebastianHerkner,用吹製玻璃手藝發揮玻璃的強度與耐久度,製成獨特的玻璃支腳邊桌。
「Zanotta」Echino是一款從白天到黑夜能帶來不同視覺享受的家具,當旭日升起,陽光穿透玻璃支腳,折射出絢麗光影;入夜後,則營造出有別於白天的浪漫身影。
(朕璽國際ZxLiving)
「Poliform」以最極簡的設計展現產品的俐落調性,將清透的玻璃運用在Orbit咖啡桌上,以片狀玻璃製成圓錐狀的腳座與圓弧桌面相互呼應,且在桌腳側落處留了一個開闔設計,為全透視的視線,創造出視覺錯落的虛實感受。
(弘第HOMEDELUXE)
「Crate&Barrel」優雅的Moxie淺碟杯選用超透明的玻璃材質,杯緣則是微微的波浪形狀,能為飲品細微的色調增添風采。
Moxie淺碟杯擁有柔和的琢面以及纖細的杯腳,杯腳更透過奈米科技加入鈦材增加硬度,在酒會等正式場合皆能成為完美的配角。
(Crate&Barrel)
「Muuto」Corky好動系列以軟木瓶塞搭配手工口吹玻璃,造型看似簡單卻處處充滿細節。
圓弧狀軟木瓶塞利用CNC裁切,並以手工拋光製成,瓶身及水杯大面積的出水口設計,不但能流暢地傾倒而出,更方便清洗,是兼具視覺與味蕾的家居用品。
(居雅堂)
「英國LSA」起源於六○年代的倫敦,以生產手工吹製玻璃產品聞名。
貝殼絢彩系列以貝殼的型態和色調為概念設計,利用玻璃的清透特性加入珍珠光澤,獨特的虹光色將貝類內裡的獨特色彩大膽展現,即使不做使用,也無疑是最美的藝術品,讓感官同時獲得高雅的享受。
(夏馬城市生活)
丹麥建築師MetteSchelde為「FritzHansen」設計的飄浮桌StubTM,由漂浮在木質底座周圍的透明玻璃圈組成。
Stub在丹麥語中為「樹樁」,將木材和玻璃優雅平滑地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漂浮的視覺錯覺,無論在公共空間或家中,皆是最輕盈且實用的搭配。
(栢悅國際)
來自義大利的「SEVES玻璃磚」是玻璃磚市場的先趨,產品符合歐盟EN1051的規範,透過研發、材料與創新技術,滿足建築市場對玻璃磚的使用。
其中玻璃實心磚提供使用者另一種應用境界,打破傳統紅磚不可透光的印象,為玻璃磚渲染上獨特色彩。
(櫻王玻璃磚)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住宅空間中,常選用玻璃、塑膠等材料作為裝飾建材點綴,藉由室內外光線穿透場域,放大空間感,並豐富視覺層次;而在商業空間中,透光建材的運用則更為頻繁,從大面積玻璃搭建而成的陽光屋、圍繞餐桌排列的透明塑膠餐椅、晶瑩剔透的展示櫃等,讓觀者藉由視線穿透,不管是從室外觀望抑或是處於室內,皆能感受透光質地獨有的迷人透視氛圍。
設計師SerenaConfalonieri將珠寶首飾與家具結合,呈現時尚與生活的融貫。
「Saba」Ring咖啡桌以未經切割的寶石為藍圖、戒指為支架基座,可選擇銅、黃銅、鋼、鎳4種金屬結構,各自對映著不同的幾何形狀桌面,以淺色系的透明桌面,展現出低調奢華的一面。
(朕璽國際ZxLiving)
「CattelanItalia」Wind展示櫃,引領使用者進入如愛麗絲仙境般的夢幻世界,全透明玻璃質地,搭配一左一右的微彎角度,不管是放置在上的物品亦或是觀者的視角,將被放大、縮小、扭曲、旋轉後再現於眼前,感受著光、材質與設計三者玩弄出的有趣視角。
(弘第HOMEDELUXE)
設計師MauroLipparini將他的人生名言「人生關鍵字在於活力」展現在「Arketipo」Rebus矮桌上,不規則幾何造型為一成不變的生活注入無限可能。
桌面使用絲印玻璃,透過室內燈光折射下,總能帶出俏皮活力的氛圍,讓居家環境無時無刻充滿著驚喜的視覺饗宴。
(朕璽國際ZxLiving)
Pumo一詞源自於拉丁語,是一種萌芽的花朵,同時也是新生命的象徵,在義大利南部的Puglia地區,Pumo更象徵著豐饒與幸運。
「NatuzziItalia」Pumo便取此含義,作品呈現出如嫩葉圍繞的花苞以及春天、新生的意象,成為居家裝飾的點睛之筆。
(華泓國際)
「Calligaris」認為家具應該實用且優雅,即使擁有百年歷史,品牌仍不斷順應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不僅如此,「Calligaris」更視環保為核心精神,重視環境與人們的未來。
有大小花瓶和缽盤產品的Face系列花器是完全使用再生玻璃製成,從設計到選材,皆呼應著品牌的環保精神。
(科葳國際)
「Giorgetti」Ciano運用義大利最著名的口吹玻璃形式,在幾何形體的模具中塑造出花瓶的外型,在凹陷處將有色玻璃手工加入白色線條進行裝飾,打造出不凡的現代風格,再將花瓶整體進行拋光處理,使Ciano的飾面看起來更為透光亮麗。
(易雅居)
「Saint-Louis」用當代語彙重新詮釋20世紀的經典美學。
JeanSala雕塑擺件花瓶不僅充滿歷史記憶,還展現了水晶切割的精湛技藝,以鑽石型切割搭配細膩的鋸齒裝飾切口,刻劃出動人的線條;底部可插花獨立使用,組合後則變身為令人屏息的藝術擺件。
(栢悅國際)
「Kristalia」Holo系列是2017年米蘭家具展中令人無法忽視的一件作品。
HoloTable可搭配玻璃等不同的桌板材質和不同顏色的穩固鋼製基底座,多種桌板尺寸大小以及不同的素材,透過自由拼湊,呈現出使用者最鍾愛的色調,完美詮釋個人喜好與特色。
(居雅堂)
Alanda矮桌曾是1980年代極具標誌性的設計單品,「B&BItalia」重新推出此系列向已逝的設計師PaoloPiva致敬。
新款Alanda'18延續微型建築元素,不管是輕量化超白玻或是煙燻灰玻桌面,以顛倒的金字塔造型作為支撐基座,搭起空間中的對話橋樑。
(栢悅國際)
來自瑞典的「S.O.U.L」家居品牌,呈現北歐獨有的愜意設計。
Bermuda咖啡桌,底座選用經斜面切割的木材,透過幾何力學交織成三角幾何造型的穩固基底,簡單俐落的木製工藝與玻璃桌面互相搭配,為空間注入些許理性的建築感與冷調詩意氛圍。
(羅奇尼)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雅登的經營理念,就是:品質、創新、服務」,被詢問到何為雅登的企業精神,董事長曾明敬如是答道。
甫認識雅登的消費者可能會疑惑,這樣的理念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有何特別之處?但認識雅登的使用者和設計師都知道,能夠徹底實踐「品質、創新、服務」六字,就是雅登走過半個世紀、享譽廚具市場的不二法門。
始終堅持為台灣走在最前面
從一間小工廠,走到產品進入台中七期頂級豪宅,這50年時光,無一刻虛度。
曾明敬憶起60、70年代,隨著台灣人消費能力和生活品質快速提升,明白當時由磚和水泥砌成的「流理台」已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在出國遊覽過程中,從日本一體成型浴室獲得靈感,打造出台灣第一套塑鋼廚具,奠定了雅登在台灣廚具市場領銜的基礎。
這套珍貴的廚具今年再次於雅登的展售中心亮相,不僅帶領人們憶起雅登在當時掀起的革命性風潮,也與同一空間裡推出的最新款式廚具產生跨越時間的共鳴,一同見證雅登對於創新的不變堅持。
至今,雅登仍每年前往國際會展蒐集潮流前沿之產品,再根據台灣的環境條件和使用需求進行最合適的廚具規劃,以行動站穩「台灣歐廚先驅」的自我期許。
台灣第一套塑鋼廚具
廚房不能再只是廚房
然而,雅登並非一個人的品牌,而是一群人的品牌,這群追求成長、提升品質、滿足需求、創造價值的人們,就是曾明敬口中的「雅登3A卓越團隊」,「1A卓越專業人才、2A卓越工作正確觀念、3A卓越整合正能量,有這3A才能面對市場挑戰,永續經營。
」
所謂市場挑戰,不僅只於廚具品牌間的競爭,更有生活形態改變造成的根本性變化,總經理曾俊源發現,人們已漸從自問「我需要什麼樣的廚房」,走向「我需要什麼樣的空間」,他更察覺,隨著行動裝置佔據人們的生活,過去讓人們聚集交流的客廳空間重要性已不如以往,「雅登必須思考,如何回應這個趨勢,走出廚具空間下一步。
」
艾斯
魔方儲房
「三大場域」引領空間想像
近年來,室內設計的空間配置,出現縮小客廳空間,擴大廚房、餐廳空間的傾向,曾俊源認為,隨著空間界線日漸模糊,雅登的未來勢必往「全居家」的方向邁進,但全居家的理想無法一蹴可幾,雅登首先提出「三大場域」概念,引領台灣廚具市場前進下一階段。
「因為趨勢不斷變化,我們每年都推出新產品,挑戰業界不易做、不敢做的事,『三大場域』也是一樣,正由於我們擁有優質的技術與服務實力,才敢回應當代使用需求,將餐廚區、廚房區、家事區連成一氣,透過我們的規劃,為使用者和設計師打開更寬闊的視野。
」曾俊源更強調,「一個以人為本、由廚房整合生活的空間,將從未來式成為現在進行式。
」
三大場域
探索廚房下個50年
為迎接無界線居家空間的理想,雅登多年前便洞悉趨勢推出「MIO家居」,專為使用者設計製作最符合理想空間的客製化系統櫃,讓系統家具兼具木工技藝的優點,同時保有環保、健康、易組裝等優勢,搭配深獲好評的售後服務,設計師將不再受規格限制盡情發揮創意。
另一方面,雅登除致力於發展獨樹一格的品牌廚具外,亦引進頂級歐洲品牌廚具,讓台灣使用者能親炙其設計美學與生活品味。
旗下樺品國際30年前即領先同行,率先引進義大利廚具品牌Valcucine及Cesar,以精緻工藝點亮居家廚房空間。
2016年更將傳承近百年的Schröder施羅德廚具帶到台灣消費者眼前,透過量身打造規劃方案,創造最具個性的美好生活。
對曾俊源來說,雅登50周年慶只是一個開始,品牌經營並非慶祝完就大功告成,「如果空間具有更多可能性,人們的行為、思考就會變得更加開放,創造出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樣貌,探索廚房就是第一步。
」雅登期待,生活成為想像力的源頭,解放使用者獨有的魅力,開創空間新「室」角。
蓋亞
資料及圖片提供」雅登廚飾
採訪」 Yueh-hanYang
踏入賞心悅目的美型廚房,簡單按下開關調整火力段數,愉快舒心完成一餐料理,輕鬆滿足了家人的胃;對室內設計師黃靜文總監而言,打造一個舒服自在又便利的質感廚房,最能滿足現代業主對烹調環境需求,自身也使用IH調理爐多年經驗,更認同在開放式廚房使用無明火爐具的高安全度與易清潔性,因此考量美感到機能的全方位性,都十分建議採用日本製高效能的PanasonicIH調理爐,做一個愛上優雅下廚的料理人。
美感健康雙重講究 IH調理爐成高質感廚房代名詞
對於新世代居家設計,黃靜文設計師認為「舒適的居家是每個人心中所渴望的,其中有一個區域最不可被忽視,那便是廚房空間」,因此想要機能與美感兼備的廚房規劃,設計師認為必須從情感面與美觀便利面雙管齊下,在情感交流上,為了與家人在烹飪時多一點互動,開放式廚房或大吧檯設置形成良好動線,會是一個重要考量;就設計與便利面而言,針對現在講究外型流線化與健康輕食趨勢,一體成型加無明火爐具本身美感足與具強大烹飪效能,完全貼合使用便利性及居家安全,成為設計者在開放式廚房規劃中一個必備條件,針對現代廚房全方位需求,她就很推薦日本製的PanasonicIH調理爐。
PanasonicIH調理爐 能夠全方位契合現代廚房美學並兼具機能。
流線外型黑白雙色 各式風格多元好搭
從室內裝修美學角度來說,為要搭配木質鄉村風、現代簡約、歐式典雅等常見設計風格,黃靜文設計師指出PanasonicIH調理爐有極致黑及特別的珍珠白可以根據設計靈活選用搭配,加上流線光滑的機體外型,以及沒有明火爐架凸起感,更能完美融入平整檯面,省去卡髒污困擾,料裡完輕鬆擦拭就恢復清潔光亮,讓整體廚房空間的視覺與機能使用上皆達到美型高質感。
PanasonicIH調理爐 KY-E227E-W 流線純淨的珍珠白外型完美融入自然鄉村風廚房。
光火力感應精準溫控 多段溫度調節輕鬆變化多樣料理
會不會仍然有消費者存疑無明火爐具的烹飪效能?黃靜文設計師依自己使用經驗與對日本品牌的信賴,認同PanasonicIH調理爐適合東方人下廚習慣,無論是熱炒、高溫煎炸的料理手法,利用紅外線感測鍋底溫度進而達到精準控溫的「光火力感應技術」,搭配多段溫度調節設計與可直達最大3200W高火力的「MAX」功能,均勻又迅速傳導加熱讓傳統中式翻炒、燉煮與油煎各式肉排都能準確維持在最佳溫度,瞬間鎖住食材鮮味,也不再因以往高溫明火而產生多量油煙,解決開放式廚房因油煙四散黏著而造成的廚具損害,「簡化為輕鬆乾淨的烹調方式,是新世代更願意下廚的主因」作為設計師與愛廚人,更樂於看到業主重視廚房設計也願意真正使用。
PanasonicIH調理爐 KY-E227E-K 極致黑設計讓現代簡約開放式廚房更為時尚有型。
無明火最安全 親子共廚打造美好互動時光
「開放式廚房最怕孩子來玩爐火或是隨手按到調理爐開關,因此高安全性也是我們自己選擇爐具的重要條件」黃靜文設計師根據自用與接手不少個案經驗,越來越多家庭會將廚房安全視為規劃重點,為避免孩子誤觸爐具或長輩忘了爐上正在燉煮料理,PanasonicIH調理爐特設45分鐘未偵測到任何按鍵將會發出警示音及自動斷電的功能,與空燒15分鐘內會蜂鳴警示並斷電的防空燒設計,加上防止幼兒誤觸啟動的兒童安全鎖等多重安全裝置,不僅保護了最重要家人,也能讓較大孩子在安全與清爽開放廚房環境中參與料理,透過美好的親子共廚時光達到真正情感交流,料理與美食從來就是連繫家庭美好氣氛的樞紐,精選一台 PanasonicIH調理爐就做得到。
圖片與資料提供」Panasonic 文字編輯」Winnie
日本最大住宅設備集團LIXIL驪住集團首倡由LIVING(住)、LIFE(生活)兩者相乘而生的高品質「住生活」價值觀,致力於發展全方位住宅建材、住宅設備及相關產品,打造一站式居家生活圈,持續為消費者構築舒適且美好的住宅環境。
除了日本市占率極高的INAX衛浴磁磚、TOSTEM鋁窗、SUNWAVE廚具外,近年更併購了德國頂級衛浴銅器品牌GROHE,與全球飯店指定品牌AmericanStandard,提供更多樣性的設計風格,以及高品質日本功能性產品的採購體驗;時至今日,LIXIL不但成為日本最大住宅設備集團,亦是世界最多生產據點的國際級供應商。
台灣驪住LIXIL郭家豪總經理(中)與形象代言人賈靜雯、修杰楷合影。
台灣驪住董事長內館克昭表示,LIXIL驪住集團在全球擁有約60,000名員工,每天有超過10億人使用旗下商品,集團目前以擴大國外市場為重要方針,在綜合評估下,發現台灣人民普遍對日本抱持高度好感,極具深耕和發展的潛力,本次更大舉拍攝首支海外形象宣傳廣告,以彰顯集團耕耘台灣市場的決心。
而台灣驪住總經理郭家豪也說,在2021年這個改變人們生活模式的一年,安心、安全、健康等關鍵字儼然成為時下趨勢,期許今年台灣能突破200家經銷商,共同攜手向前,以完善的產品線和優質服務,替消費者帶來全新的住宅饗宴。
台灣驪住集團的旗艦展示中心。
濃縮旗下品牌精華,提供消費者更方便且完整的產品體驗服務。
LIXIL首支海外形象廣告,演繹幸福點滴
秉持讓日常更幸福的LIXIL,不斷創新並精進商品功能,藉此豐富你我的生活,希望每一天都成為無可取代的一天。
日本歷屆代言人包含篠原涼子、山下智久等著名人氣演員,此次台灣驪住攜手擅長捕捉人與人之間細膩情感的知名導演蕭雅全,拍攝首支海外形象廣告「因為LIXIL,家成為完整的家」,邀請演藝圈夫妻檔賈靜雯與修杰楷同框代言,呼應品牌「完整」的概念訴求;場景集結台灣LIXIL旗下五大主力品牌的特色產品,呈現完美生活的質量與設計質感;導演以對比式的極簡對白,透過夫妻之間的自然互動,以及最完整的時尚家居TotalSolution,充分展現集團對於人文幸福精神的追求跟執著。
INAX
起源於日本六大古窯之一的百年工藝品牌,以燒製磁磚起家,1945年開始製造衛浴瓷器,1967年推出日本首創的溫水洗淨便座。
品牌獨有潔淨陶瓷技術AQUACERAMIC,簡易清潔即可常保產品的潔淨光澤,致力於鑽研陶瓷和磁磚的製造,探究材質表面與水的關係,體現日本崇尚水儀式的文化。
GROHE
作為全球頂級衛浴銅器製造及供應領導品牌,GROHE將德國嚴謹的工藝技術和先進的科技概念視為發展基石,「品質、技術、設計和永續發展」更是品牌的四大核心價值,在研發、設計方面保持著領導地位,屢獲國際大獎的肯定,將居家用水提升至行為藝術層次;亦積極地在永續發展方面盡一己之力,實現保護環境資源的企業精神。
AmericanStandard
作為美國最具指標性的衛浴品牌,140年間不斷超越當代美學設計,突破衛浴感官想像,產品被眾多國際知名精品酒店、頂尖商辦大樓所採用。
品牌力求於提供最可靠的衛浴解決方案,打造極致、健康的享受。
TOSTEM
日本70%以上的超高帷幕大樓皆採用TOSTEM產品,鋁門窗及帷幕牆市占率第一,為日本規模最大的建材品牌之一。
斷熱性和水密性極佳的品質令居家環境更為安全堅固,細緻窗框更帶來通透寬闊的視野,優化了空間體感。
SUNWAVE
日本業界首創施工便利的系統廚具,將廚具的設計感與功能性完美結合,改變了日本廚具的樣貌,讓人們下廚時感受到不同以往的優雅愉悅。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驪住 撰文」陳映蓁
是什麼讓家完整?相伴的家人、寵物?還是體貼入微的設計規劃?衛浴空間或許不是人們每天在家中待最久的地方,卻是無論坪數大小、裝潢簡繁、人口多寡,都必須存在且獨立的重要空間,也是讓家得以完整的一塊拼圖。
正因為衛浴空間如此不可或缺,德國頂級衛浴品牌GROHE推出在任何預算下皆可採用的智慧定溫淋浴系統,讓完整的家的舒適與美好,從每日的淋浴時刻開始。
小資輕鬆入門無負擔
GrothermSmartControl開創智慧定溫淋浴新標準
創新的GrohthermSmartControl定溫智慧淋浴系統,直覺式操作且容易使用,更可完美搭配其他的GROHE產品。
創新的淋浴龍頭設計,可讓你輕鬆調整水量與溫度,隨心選擇出水模式,同時可簡易切換頭頂與手持花灑。
安全亦是重要考量,GROHE革新的TurboStat®精確恆溫技術,確保皮膚接觸到的冷熱水是以理想的比例混合,瞬間達到指定溫度,並保持水溫恆定,確保使用時的每一刻都令人安心。
可選擇不同出水控制模式,並搭配60或90公分的淋浴滑桿與智慧手持花灑。
使用GrohthermSmartControl智慧定溫淋浴平台,讓衛浴空間規畫更彈性,乾淨簡約的設計留下了充足的空間。
SmartControl智慧按鈕上的直覺式圖示,使時尚外觀設計兼具絕佳實用性。
外露式的平台設計便於安裝與升級,且光滑流暢的檯面存放沐浴用品,機能性不容小覷。
打算裝修改造?安裝就是現在
EuphoriaSmartControl隨心所浴一切由我
GROHEEuphoriaSmartControl智慧淋浴系統的整體設計,皆思考如何高度優化使用者體驗,功能完善且操作簡易,手持花灑可輕鬆調節使用高度,QuickFix快速安裝技術,使安裝更加簡易便利。
俐落時尚外型與便利使用、安裝的完善功能,帶給你前所未有的愉悅淋浴體驗。
簡約優美,不過分張揚的設計感,搭配各類衛浴空間風格皆相得益彰。
頭頂花灑有圓形與方形可選擇,同時亦可選擇淋浴置物檯面材質。
理想生活近在眼前,就是想要最好的
SmartControlConcealed埋壁技術的隱藏優勢
寸土寸金的時代,空間越來越寶貴,且經常供不應求。
隱藏式裝置可在不影響功能性或舒適性的情況下在淋浴間提供更多空間。
如果您可以從頭開始規劃您的淋浴,SmartControlConcealed埋壁式智慧淋浴系統與RainshowerSmartActive310頭頂花灑相結合是我們推薦給追求理想生活的您最佳選擇。
埋壁式GrohthermSmartControl以厚度僅有10mm的薄型面板,將水路管線系統整合,全部埋藏於牆中,使淋浴間外觀優雅簡約,並有效節省衛浴空間。
再加上RainshowerSmartActive310頭頂花灑,無論強勁的噴射按摩還是柔和舒適的清新雨淋,讓每日淋浴變得令人期待。
淋浴,是我們在繁忙生活中,最自在享受的獨處時刻,值得以最好的選擇,感謝自己的努力。
GrohthermSmartControl的埋壁式設計不僅侷限於功能性,其纖薄流線外觀適合每間浴室,並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款式,自由打造個性化衛浴空間。
RainshowerSmartActive310頭頂花灑提供兩種精緻出水模式:PureRain清新雨淋和ActiveRain活力雨淋,通過SmartControl智慧按鈕進行切換,亦可同時享有兩種出水。
圖片與資料提供」台灣驪住GROHE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現代人的工作繁忙、生活步調緊湊,經年累月的壓力、高壓的生活型態,使得身體、肌肉、心理長期處於緊繃狀態,不知不覺陷入「文明病」之中。
雖然辛勤工作是為生活,但健康不僅是每個人的資本也是最大的財富,適時的釋放壓力、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現代文明人遠離文明病最好的方法。
泡澡、按摩自古以來即是備受喜愛的放鬆舒壓方式,西方古羅馬帝國有被視為全民運動的浴場文化、東方日本則有澡堂文化,讓「泡澡」除了沐浴淨身,更是一段放鬆且療癒的獨享時光。
1968年,RoyJacuzzi在浴缸的側邊置入噴射器的設計,開發出世界第一套按摩浴缸。
不管是結合水溫與過濾系統的SPA抑或是大型氣泡按摩浴缸,「JACUZZI」除了擁有第一項按摩浴缸專利外,透過泵浦推進系統、噴射技術、氣流控制與產品設計等多項專利技術,讓品牌不斷在產品上創新,提供消費者多樣的浴缸選擇與服務。
(三緯)
「Villeroy&Boch」新品Subway3.0浴缸,由頂級Quaryl®石英壓克力打造而成,霧白色質地與符合人體工學的精緻造型,讓使用者輕鬆享受被水包覆的舒適體感。
此外,隱藏於缸底的「星狀靜音注水」科技提供快速且安靜的蓄水過程外,還貼心的將注水與排水管路分開,提升使用的潔淨衛生,從設計到機能,優雅完美呈現。
(楠弘)
「REXA」認為,你我都由自然而生,那何不整個冬日都沐浴在自然之中?HAMMAM人造石獨立式浴缸營造出理想中典型的日式浴室,讓每個疲憊的靈魂都能進入最深層、最幸福、最有層次感的沈浸體驗;HAMMAM泥色的塗層建構了元素之間視覺和功能的連貫性,當光線灑落在缸體時,溫暖的色彩不禁讓人想起大地、沙漠和自然。
(麗舍)
「HOESCH」以專業水療科技、舒適泡澡體驗呵護使用者的健康。
Ergo+內建的餘水排放與管路自動烘乾系統,可以確保使用上的潔淨衛生,浴缸原料以可應用於人體醫療設備的PMMA頂級壓克力製成,除了材質親膚性高、輕巧實用且保溫性強;HOESCHErgo+Whirlsystem更有LED情境照明、靠墊與扶手等選配,提供極致享受的沐浴樂趣。
(楠弘)
「Bette」憑藉德式專業工藝以及革新意識成為最堅固耐用卻極輕薄的鋼板浴缸品牌。
展現現代輕盈設計的StarletSpirit鈦合金搪瓷鋼板浴缸,使用獨家的瓷釉表面BetteGlaze®專利技術,提供超強的抗水性、抗腐蝕且耐磨、耐衝擊,加上浴缸內側底部的BetteAnti-SlipPro防滑成分,為使用者提供更安全的防護。
(弘麗衛浴)
用全新角度享受淋浴SPA時光。
「hansgrohe」Rainfinity採用創新的壁面嵌合設計,藉由調整頭頂花灑的傾斜角度,提供使用者最舒適的淋浴位置;.花灑帶有三種噴水模式,不管是清潔、按摩抑或是舒壓,當水滴輕柔地包裹住全身,即帶來三種非凡的淋浴體驗。
(hansgrohe)
「Agape」以現代主義精神,為一體成型的DR嵌入式浴缸注入優雅的弧面曲線造型,幻化出一片幽靜的遼闊景象,宛若月光照映下的清澈湖泊一般,令人放鬆又著迷!DR浴缸內部選用的Cementoskin®材質,巧妙地將溢流口隱形並融合其中,不僅大幅提升浴缸予人的平滑親膚觸感,更讓整體造型在視覺上更加流暢且無瑕。
(JIA嘉品企業)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古羅馬之所以被視為「泡澡」的發源之地,是因為浴場文化不僅正式也更為普及,古羅馬人喜愛泡澡的程度,讓古羅馬的歷史被大眾戲稱為一部「洗浴史」。
古羅馬人將浴場視為重要的公共設施,不僅數量眾多、分布廣泛且具有完善的配套。
他們不僅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排水系統,根據文獻記載,全國大大小小的浴場加起來就超過一千座,從平民到貴族都將浴場作為享受生活的娛樂場所。
純粹造型與有機複合材質Cristalplant®,賦予「falper」Homey系列簡約永恆的神韻基調。
Cristalplant®觸感溫和且不易色變,是更為環保且天然的友善材質,即將上市的「沙漠卡其」色,不僅通過歐盟認證標準,擁有抗靜電、耐化學物質的特性,讓個性化配搭更顯完整而出色。
(楠弘)
「TOTO」晶雅石浴缸的悠揚曲線設計,可讓頭部的重量釋放到頭枕上,並保持人體脊椎最自然的S形曲線,這樣的姿態能讓頸部和背部達到最深刻的釋放,讓沐浴的舒適感遠遠超出預期,晶雅石浴缸從外觀設計到功能,為使用者帶來包覆感極佳的沐浴體驗。
(TOTO)
「Axent」致力於打造整體性的智能衛浴空間,全新的NOVIA系列締造跨時代的SPA體驗,除了摒棄傳統的水龍頭,所有功能僅需透過浴缸面板或手機即可操控,從按摩、情境燈光、注水到排水等,智能的設計不僅為使用者帶來現代化的泡澡體驗,也營造了更加自然放鬆的氛圍,透過預約以及智能恆溫功能,讓你回到家即能享受泡澡時光。
(弘麗衛浴)
「GROHE」Essence系列強調:回歸本質的美好並從自然中汲取靈感,整體設計輕盈、線條簡潔,能與其他系列配件和諧搭配。
選用鈦鋼製成缸體,除了使用壽命長還提供出色的保溫性,Essence系列以清晰卻不突兀的風格,創造出一個適合放鬆和冥想的浴室空間,帶來歷久彌新的優雅。
(台灣驪住GROHE)
「Roca」的橢圓形ALENA浴缸,摒除冰冷的稜角轉折,將設計圓弧柔和化,更加呼應缸體選用的Surfex®質地,全新的Surfex®材料不僅更加防滑,其表面散發的啞光質地,以及柔軟且溫潤的觸感,都展現出ALENA浴缸更加非凡的質地與設計氛圍。
(Rocasanitaryware)
「INAX」品牌強調本質、人性化、洗鍊三個向度的設計理念,提供了與傳統設計不同的價值層次。
S600系列集代表建築的方形與代表人性化的圓弧形於一體,並呈現日本風呂文化特有的深度,讓泡澡能達到徹底放鬆的境界,此外,產品追求的清潔感來自於根植在日本文化中的「愛乾淨」特質,使用時皆能感受到產品貼心的人性化設計。
(台灣伊奈)
「Apaiser」的每一個浴缸皆是由工匠手工製作而成,透過革命性的再生apaiserMARBLE®材料,提供堅硬與耐用度,產品不僅體現了現代科技的精華,更融合了精湛的工藝,流露自然有機的原始氣息,Origami系列是與室內軟裝設計師KellyHoppen合作,將日式摺紙工藝呈現在浴缸表面,為優雅增添了幾分童趣。
(弘麗衛浴)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在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即有「沐」、「浴」、「洗」等與個人衛生相關的象形文字,雖然中國的泡澡文化歷史悠久,但日本卻將「泡澡」普及化並融入日常生活。
日本的澡堂文化起源於佛教為人們免費提供的齋戒沐浴、直至江戶時期蓬勃發展的公共澡堂「錢湯」,到現在,即便住宅和衛浴的空間有限,日本人仍能規劃出浴缸位置,正是因為他們認為泡澡不僅是清潔身體,也能消除因工作、壓力、生活而產生的疲勞,找回最放鬆的身心。
「GlassDesign」秉持著「以奢華打造想像」的品牌哲學,完美傳承歐洲文藝復興藝術的典雅與精彩。
KOOLSTYLE浴缸採用創新玻璃纖維複合材質Bi-mat製成,質輕且耐用,並跳脫傳統線條和色彩形式,將不對稱剪裁的迷人輪廓,點綴上微帶金屬光澤的色彩,飽滿的設計張力,完美駕馭各式空間風貌。
(楠弘)
「KALDEWEI」MEISTERSTÜCKEMERSO浴缸,一體式設計呈現的優雅姿態,賦予其與眾不同的獨特個性。
搭配KALDEWEI鋼瓷釉製成的排水蓋和溢水旋鈕,不僅在使用上更易於清潔保養,一體成型的無接縫設計,讓整體視覺更為流暢;缸體則選用高硬度鋼板材質製成,堅固耐用且耐刮耐磨,是一造型與機能渾然天成的作品。
(春積)
「inbani」Origin系列是韓國設計師Seung-yongSong的創作。
因小時候的居住空間有限,Seung-yongSong很嚮往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因而夢想成為設計師。
Origin系列即是為小空間也能擁有泡澡體驗而設計,獨立的圓形浴缸搭配UHS色彩系列,將原本質樸的霧面人造石穿上色彩新衣,隨選60種色調,提供繽紛多彩的視覺享受。
(弘麗衛浴)
「Duravit」WhiteTulip設計師PhilippeStarck首次以單一元素創作完整衛浴系列作品。
設計靈感源自於盛開鬱金香的有機線條,其中獨立式圓形浴缸,更展現如同雕塑品的精緻感;如花朵盛開般的外型,提供符合人體工學且易於倚靠放鬆的休息空間,而無縫壓克力的技術,造就流暢的一體感,提供優異的觸感與溫度。
(DuravitAsiaLimited)
擁有140年歷史的「AmericanStandard」以獨具風格為使用者創造出舒適、放鬆的使用體驗,AcaciaEvolution系列浴缸選用優質材料製成,更為寬廣的缸邊設計與光滑無孔的表面提供卓越的保溫性能,並將裙板與缸體運用先進無縫技術拼接,提升整體設計感,更安全的表面和更多出色的選擇,適合各種浴室的需求。
(台灣驪住)
「Victoria+AlbertBath以唯美時尚與經典傳統的造型為名。
暢銷款式Amiata在2021年推出全新版本Amiata150,提供更符合東方人身形與現代空間設計的尺寸,產品採用特殊專利火山石灰岩材質製成,提升產品的保溫機能,而品牌提供的客製色彩服務,讓百變的浴缸顏色滿足使用者對空間的無窮想像。
(楠弘)
「KOHLER」FlexispaceMinisoakbathtub的設計靈感源自日本的溫泉文化,缸體小卻深,坐姿浸泡時水位能達肩部,非常適合擺放在空間不大的浴室中;精巧的設計,為生活品質與空間提出了一個完美的解答,突破浴缸傳統的設計框架,劃開了一道新的趨勢,讓各種人群、各式衛浴空間皆能享受「沈浸深泡」的舒心體驗。
(麗舍)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Honeywell居家防疫雲端健康宅,讓恆濕、恆淨、恆氧理想居家成真
發現牆壁、衣櫃出現黴斑?驚覺地板變形、衣服泛黃?還是滿屋子濕黏、異味不舒服?這些居家生活的「惡夢」,在臺灣可不是新鮮事。
由於臺灣空氣濕度動輒超過70、80%,依山面海的居所更不僅於此,時常造成居家用品發霉、牆面剝落以及呼吸道過敏等問題。
雖然不少人選擇移動式除濕機作為問題的解方,但濕氣能透過門縫、管道等孔縫流動,不僅除濕效果有限,耗電更是驚人,加上須時常奔波倒水,與理想中的舒適生活狀態顯然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恆濕環境,舒適生活與品味居家的必備
Honeywell智慧型全戶除濕機DR系列
HoneywellTrueDRY智慧型全戶除濕機 以「家」為單位,管道遍布所有生活空間,除濕零死角。
搭載工業等級濕度偵測器24小時待機,當濕度過高時,立即啟動,不但提高除濕效率,還顯著降低耗能。
入風口搭載MERV高效濾網,能有效抑制空氣中的塵螨與黴菌,確保室內空氣品質,有效減輕過敏現象,並延長室內裝修壽命。
不管濕度怎麼變,全自動偵測讓室內永保乾爽舒適。
設備採「隱藏式安裝及遠端除濕能力」,讓視覺、聽覺更乾淨,生活有品味。
全屋式除濕機才能讓家中濕氣無所遁形。
拒絕髒污空氣,防疫從家做起
Honeywell 防疫型全戶空氣清淨機FC500UV
灰塵、甲醛、細懸浮微粒……你知道每一口吸進身體裡的空氣,都有你不期待的「驚喜」嗎?
Honeywell防疫型全戶空氣清淨機FC500UV 不僅能去除大顆粒的灰塵、室內的異味及裝潢過程產生的甲醛和TVOC,還能捕捉細菌和塵蟎、纖維毛髮,過濾PM2.5細懸浮微粒的效果更是突出。
獨特的UV紫外殺菌燈強化殺菌消毒功能,可淨化流經的空氣,為全家人提供健康恆淨的環境。
透過PM2.5偵測器全日作動,為室內空氣品質把關。
專業的管道規劃,搭配银離子抗菌PE風管,拒絕細菌滋生,確保髒污空氣迅速排出不殘留,只留下室內好空氣。
+ 正壓設計:減少室內積塵,提升空氣含氧量
- 負壓設計:排出室內廢氣,防止病毒細菌擴散
+平衡-:利用正負壓平衡,避免交叉感染及有效控制室內濕度、PM2、CO2濃度,打造防疫健康宅。
全戶式除濕機、空氣清淨機和全熱交換機,是守護居家環境的三大金剛。
Honeywellx瀚頓國際
疫情使居家辦公成為新常態,打造恆濕、恆淨、恆氧的居家環境刻不容緩,面對更多變的氣候和污染威脅,我們也需要更有信譽的全戶式設備阻絕危害進入家門。
瀚頓國際為台灣引進百年品牌Honeywell,從全戶除濕機、空氣清淨機和全熱交換機,到全戶淨水、水地暖等設備,打開我們對舒適生活的想像,知道自己與家人有更完美的選擇。
圖片與資料提供」瀚頓國際
「我認為,全屋式設備就像車子的四個輪子一樣,是現代居家空間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
耕耘室內設計30多年,演拓空間設計設計總監張德良近幾年對於熟悉的空間場域有了新的體悟,「走過注重空間美學的階段,我注意到高齡少子、頂客獨身等趨勢,發現不能再滿足於過往的標準,必須想得比屋主更多,使空間更友善。
」但友善二字何其抽象,為了讓未來的屋主意識到居住空間值得更好的追求,張德良遂於淡水購屋,親手打造實踐理想的全齡智慧宅,其中,裝設可自動偵測環境品質的全屋式除濕機和空氣清淨機,是張德良心目中形塑「健康、安全、智慧」生活的關鍵。
不可忽視的濕度危機
「台灣空氣濕度高,不僅使呼吸道疾病、過敏盛行,也會使居家裝潢、精品收藏蒙受損失,若能裝設全屋式除濕機,除濕與空氣濾淨兼得,從健康、藏品到空間全面守護。
」張德良提醒,為讓全屋式設備發揮最佳效能,24小時開啟設備是基本條件,而全屋式除濕機採用主動偵測模式,僅於偵測到濕度、二氧化碳變化時啟動運轉,在即時調控環境同時有效節能。
相較只有ON/OFF功能的獨立式除濕機,全屋式除濕機在一台設備對應多個空間的條件下,耗電還更低,「更不用說一般家中不會只放一台獨立式除濕機,耗電量加總後兩相比較,更知道天差地別。
」
深信親自體驗才能證明設備效能的張德良分享,「我們的全齡智慧宅使用Honeywell智慧型全屋式除濕機後,不僅證明能有效控制環境濕度和空氣品質,也直觀感受節能非空口無憑。
」
安心信賴的一條龍服務
能讓張德良和眾多屋主傾心推薦的另一原因,是代理Honeywell的瀚頓國際,和張德良一樣奉行「想得比屋主更多」的理念。
「瀚頓國際提供一條龍式的服務,從提案說明到售後服務,透過即時互動累積信任,甚至主動提醒更換濾網,無需設計師和屋主多費心神。
」
張德良期待,藉由真心分享,在台灣與全屋式設備相見恨晚的使用者能越來越少,「有些屋主為了加裝全屋式設備,光是拆除天花裝潢就花了比設備多四倍的費用,面對氣候、居住形態多變的未來,Honeywell就是我們迎接未來挑戰的後盾。
」
資料提供」瀚頓國際
特約編輯」Yueh-hanYang
亞洲地區因為地狹人稠,住宅以高樓大廈為主,雖然無法像歐美國家,家家戶戶都有大片院子,但即使是兩三坪大的陽台,只要花點心思佈置,仍可以打造出一處私人花園。
雖然都會的高樓住宅難以享有私人庭園,但隨著近年重視休閒健康以及身心靈平衡,陽台與露台成了日益重要的私享園地,寬敞的露台能擺放戶外爐具、坐椅,作為舉辦派對的場地,陽台則是居家與室外環境的交匯點,適度安排休憩區或植栽,就是療癒人心的小天地。
透過規畫、佈置,陽台與露台能營造出別致氛圍,為私宅打造出併享都會景觀與綠意的療癒淨地。
面對潮濕的室外環境,如何保持戶外織物的清潔,材料挑選是一大考驗。
兼具多種特性的抗汙家飾布「FibreGuard」Outdoor系列,布料耐用且觸感柔軟,並通過歐洲環保紡織標準對人體肌膚友善,具有防潑水、防潮、防霉、抗菌、抗UV等特性,能有效抑止異味產生,十分適合戶外空間使用。
(安得利集團)
Peacock採用「Cane-line」著名的編織設計,以藍灰兩種配色,展現出簡潔大方的線條感,雙色編織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反射出獨特光芒,就彷彿其名「孔雀」展開華麗的羽翼一般,散發著優雅光采;並使用獨家Weave®織品材質以及快乾技術的柔軟座墊,全系列從裡到外都能因應各種氣候。
(D&L丹意信實集團)
「Zanotta」Zeus邊桌以適合戶外環境的細瓷砂岩材料和防凍框架結構,形塑出柔和優美的曲線外形,看似剛硬,實則輕盈且易移動;桌體的獨特藍棕色澤,是經過高溫烘烤和36小時的加工週期才得以呈現,貼切呼應自然風景的絢麗色彩。
(朕璽國際ZxLiving)
「LouisPoulsen」Flindt壁燈採用3D列印科技結合金屬鑄模,創作出雕塑手感的圓弧造型,頂部的圓弧處為主要的光線來源,沿著燈體周圍環繞發光,將光暈映射巧妙的體現,確保燈體的完美比例,以達到曲線和光線之間的完美平衡,擴散出宜人的溫度與優雅。
(JYTDesign居雅堂)
由CarloColombo所設計的「Giorgetti」室外ALDÌA系列,設計理念熱衷於木質拋光的材料,並嚮往著帶有強烈、加勒比感的色彩,設計師企圖將室內與室外融合,讓使用者感受由內而外散發出的魅力,營造室內外相互連結的氛圍,設計師用想像力帶領使用者進入他所創造的夢幻樂園。
(易雅居)
專門打造戶外家具的義大利品牌「RODA」,擅長以編織工藝打造產品。
而單椅Laze便透過自然織法讓座椅的主體更加通風透氣,乘坐在具彈性的藤編結構上,能感受被輕托的舒適感,搭配前後搖動的設計,讓搖晃增添了適然感受。
(弘第HOMEDELUXE)
強調產品能和任何室內家居風格相互搭配的「荷蘭Zuiver」,在保有純粹乾淨的色調與簡約優雅線條感的同時,依舊富有濃烈的荷蘭人藝術品味。
藤編附墊戶外用扶手椅藉由藤編材質與悠閒的座椅設計,營造出戶外休閒予人的輕鬆、愜意氛圍。
(夏馬城市生活)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不管是對於「陽台」一詞抑或是「陽台」這一建築建構的起源,歷史上眾說紛紜。
有人說陽台最初的記載,是古羅馬競技場中觀眾觀賞的空間,也有人說它起初是一種軍事防禦的設施,一直到工業革命,「陽台」的概念才逐漸成形。
從牆壁稍微延伸出的木製閉合平台「馬爾他陽台」被視為現代露台的雛型,直到17世紀,受巴洛克藝術風潮的影響,露台成了歐洲建築的常設空間,甚至透過裝飾、佈置作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
“Aria”在義大利文裡表示空氣,「Papadatos」Aria系列寓意著為了戶外自由的空間而設計。
由JacopaGiagnoni親手操刀的Aria系列家具採用柚木板條和不鏽鋼結構,異材質的交替營造出平穩架構和非一般的視覺響宴;藉由木質帶出天然質感,讓人猶如身處在熱帶雨林中,與大自然產生親密的連結。
(朕璽國際ZxLiving)
「B&BItalia」Erica系列同時擁有戶外的耐候性與室內空間的舒適愜意,在設計巧思與實用層面取得完美平衡。
壓鑄成型的鋁合金支架纏繞上編織繩,質樸手作感對比上鋁合金平滑表面,碰撞出視覺火花;而大面積的蓬鬆軟墊提供多種色彩選擇,不僅散發輕鬆活力氣息,更讓乘坐時擁有舒適安心的環抱感受。
(栢悅國際)
「Kristalia」MEM扶手椅的靈感發想來自埃及古老的語言意涵—象徵水的自然和純淨。
以聚丙烯注模一體成型的MEM扶手椅,堅固穩重的椅面如同平靜遼闊的水面,而從正面也能看到四個椅腳的巧妙設計,是在現代感的簡約線條中融入人體工學與結構力學的體現。
(JYTDesign居雅堂)
「best」移動式燒烤爐讓你無論是派對、露營、還是各種烤肉聚會,都能方便攜帶;更能多樣化燒烤料理輕鬆上菜。
爐具選用德國SCHOTTCERAN的耐熱陶瓷玻璃,不僅能快速升溫,還提供五段溫控方便料理所需,而集中排油槽設計,讓食物殘渣與油漬都更好清理。
(世磊實業)
利用全金屬打造的「OfficineGullo」燒烤爐將烹飪料理帶到室外空間,純手工鍛造的奢華古典外觀設計,透過蒸、烤、煙燻等多種烹調方法將美食昇華,融合工匠極致的技法,賦予宛若藝術的生活美學,體驗一場烹飪及手工技藝融合的文化之旅。
(弘第HOMEDELUXE)
兼具經典傳統魅力與現代生活風格的「Flexform」Ortigia扶手椅,展現了純手工製作的精湛工藝。
低調優雅並蘊含亞洲迷人風情的編織椅背,搭配能夠歷經時間淬鍊的實心iroko木質椅身結構,自然色、白色、灰色與波爾多紅及橄欖色等多款色系的椅背及座墊相互輝映,組合出帶有個性又優雅的獨特魅力。
(D&L丹意信實集團)
來自義大利的Archirivolto設計團隊認為,座椅是家中最重要的設計元素之一,從廚房到餐廳、從客廳到臥室,座椅都是兼具功能性和美學的家具。
「Calligaris」LIBERTY餐椅有帶扶手或無扶手兩種款式,採用聚丙烯材質並且能堆疊收納的設計,即使在戶外空間也能安心使用。
(科葳國際)
「LoroPiana」DehorsRug戶外地毯採用新一代技術纖維,以堅固、緻密的編織工法為基礎,提供緊實的耐用結構同時也更易於保養;地毯除了素色與線條的圖騰花色,四周的收邊方式也可以自由選擇,打造出屬於個人的獨特風格。
(易雅居)
泰國布藝品牌「JimThompson」從世界各地的島嶼找尋設計靈感,將圖案與色彩轉化成一系列耐用、耐光且質地柔軟的織物。
ARCHIPELAGOCollection自然且帶休閒感的圖樣設計,適合使用在抱枕與椅墊上,打造出輕鬆、愜意的裝飾氛圍。
(安得利集團)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1929年,現代主義的先驅瑞士建築評論家西格弗萊迪.吉迪恩提出,陽台是「走向新生活方式的解放宣言」;二戰後,陽台甚至被認為是住宅項目中「最出色的建築元素」。
對於居住者來說,陽台是屬於外部空間,但對於街上的人們而言,它卻又是建築的內部結構,陽台作為個人空間和公共區域過度的場域,從設計、規劃、佈置到家具的選擇上,皆須細心考量。
「達洛維」摺疊門所有產品以及系統皆來自英國原廠工藝,摺疊門將室內與戶外庭院無縫連結,搭配義大利20網格的全景式摺紗,除了可防止蚊蟲飛入,高透光度更令人忘了它的存在,藉此延伸出寬闊舒適的視野與活動空間,讓摺疊門融入居家生活,創造新的生活美學。
(英國達洛維摺疊門)
來自瑞典的「Furninova」展現北歐木屋獨有的家具風格。
自然原木家具系列Tanzania,選用來自於北歐地區木屋所用的木頭原料,刻意保留木材表面原有的自然釘孔與時間歲月遺留下的木紋痕跡,成為其特色標誌;即使冷冽的空間,Tanzania系列也能轉化成溫馨的北歐居家風格。
(羅奇尼Rokinii)
來自於地中海地區的「西班牙KAVEHOME」承襲北歐精神,但不定調單一風格,以現代融合鄉村元素,極重視設計感,色彩多了些豐富性,讓「回家」即能感受到片刻的舒適與自在,又不失獨有的個人品味。
熱愛陽光的西班牙人在戶外家具的設計上特別講究,民族系列跳脫一般戶外的粗獷,在設計上多了一點優雅的自然味道。
(夏馬城市生活)
「Dedon」首次將其標誌性的高科技環保合成纖維和木材質結合設計出MBRACE,除了兩種材質拼搭而成的創意,更與著名色彩學家GiulioRidolfo合作,為該系列開發了獨特的配色;設計師想透過傳統的編織技術和合成纖維來創造出一個結實耐久的設計作品,並希望即使在沒有墊子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保持舒適的包覆感受。
(易雅居)
「Saba」NewYorkSoleil入眼的第一印象是純手工編織帶出的輕盈既視感。
其座墊不僅符合大眾追求的人體工學,更是採用了快乾和不吸水技術面料,並可拆卸清洗保養。
NewYorkSoleil提供了各種繽紛顏色作為選項,為空間營造活潑有趣氛圍,讓人猶如置身在東南亞海島,享受著國外度假的悠閒自在。
(朕璽國際ZxLiving)
「Gandia」從時裝中汲取靈感,將紡織品使用的概念與技術帶到家具的世界中。
TEXTILE系列的產品組合方式是模擬衣服上的接縫縫合方法,這樣的做法具有極大的靈活性,縫線工法使其能完美符合人體工學,提供舒適感並賦予設計獨特的個性,同時也能夠做出適合每個人的商品,就如時裝一樣合身且獨特。
(易雅居)
「PierreFrey」將天然亞麻織物與高度耐用的色彩顏料和防水性能相結合,讓天然織物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抗汙性和耐光性的高性能織物。
SETE小巧的幾何緹花織物,不禁讓人聯想到普羅旺斯的編織提藍,適合作為椅墊,為戶外空間帶來舒適愜意的氛圍。
(安得利集團)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丹麥經典家居品牌Fredericia成立於1911年,一向藉由其淬鍊百年的傳統精湛工藝,採用尊重自然生態的簡約材料,打造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雋永家具,不僅備受全球層峰人士青睞,更因為丹麥皇室的喜愛而成為御用品牌。
而台灣頂級居家精品企業丹意信實集團於日前正式引進Fredericia,並開設台北旗艦門市,期以當代的設計語彙,帶給消費者深度內斂的生活氛圍。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
Fredericia的家居逸品傳承了丹麥早期經典設計的DNA,更透過嚴格挑選,延攬眾多國際知名設計師(團隊)進行合作,包括了在丹麥被譽為「國民設計大師」的BørgeMogensen、擁有「丹麥家具設計教母」美稱的NannaDitzel、以及JasperMorrison、SpaceCopenhagen和CecilieManz等近年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的年輕一輩設計師,企圖透過現代語彙和進化的工序,替經典注入全新靈魂;品牌恪守嚴謹工藝的要求,並在其中交融了當代風貌,讓Fredericia在家居市場上聲名大噪,並建立起鮮明的風格。
J39
作為塑造丹麥現代設計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BørgeMogensen(1914-1972)是丹麥人心中的傳奇設計師,更是Fredericia的創始設計師。
他與Fredericia首席執行長AndreasGraversen有著惺惺相惜的情誼,兩人致力於打造具永恆經典美感設計的高品質家具,BørgeMogensen的設計除了讓簡約現代的理念在生活中流行,也為所有社會階層創造實用且價格合理的家具,引領丹麥家具設計的發展。
他對材料、比例有著十分精準的掌握度,強調簡約線條與表面質地的陳述方式,熟稔地運用實心橡木、天然皮革、羊毛織物和黃銅支架等材質,家具作品也帶著謙遜外表和寧靜氛圍,粗獷卻又細膩。
原廠出廠認證
其中,被稱作「國民椅」的J39,以實木框架和手工編織紙繩,相融成富有多功能性的簡單有機組合,因著俐落外型和以人為出發點的設計思維,讓J39成為丹麥家庭的必備單品。
而被許多博物館收藏的SpanishChair,則是堪稱Fredericia經典中的經典!BørgeMogensen從受到傳統伊斯蘭文化影響的休閒椅中得到靈感,除去繁複的雕刻與曲線雕飾,改採簡練現代元素,並以常見的馬鞍皮取代小牛皮,搭配隱藏在椅背和椅子下方的黃銅扣繫帶,回歸橡木及皮革的本質;同時保留可放置物品的寬闊扶手,質樸的鄉村外觀讓這張椅子別具特色,成為品牌的經典選項。
SpanishChair
資料及圖片提供」D&L丹意信實集團編輯」陳映蓁
當各國攀上一波又一波肺炎疫情高峰,臺灣卻挺過挑戰,逐漸恢復生活節奏,不僅歸功於眾人連心的防疫意識,口罩不離身的習慣更是抵禦病毒的關鍵,日本也以有效緩和的確診數證明了這一點。
口罩和勤洗手保護了你我的健康,讓民眾遠離肺炎病毒威脅,臺灣的流感重症數也延續去年的極低水準,但當我們回到家脫下口罩後,該怎麼繼續守護自己與家人?
設備採「隱藏式安裝及遠端除濕能力」,讓視覺、聽覺更乾淨,生活有品味。
潮濕有害 全戶除濕才是真除濕
空氣中威脅健康的不只有病毒,濕氣、PM2.5、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看不見的隱憂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尤其潮濕不但促使細菌、塵蟎繁殖,成為過敏的誘發因素,更會使家具、裝潢甚至衣服、收藏品發霉受損,在平均濕度70%的臺灣不能不慎重以對。
過去,人們多選擇移動式除濕機作為除濕首選,然而單一空間的除濕效果很快就會被其他空間滲入的濕氣抵銷,且為確保使用安全,家中無人時也無法持續開啟運作,更不用說須隨時留意水箱是否滿載,難以輕鬆安心的享受恆濕空間。
要享受不受拘束的恆濕環境,將整個家視為一個完整空間是重要前提,也就是說,只有全戶式除濕設備能真正帶來最有效且持久的除濕效果。
濕氣、空氣無孔不入,只有全戶式設備能無死角全面守護居家「清淨」生活。
創造理想恆濕環境 細節決定優劣
全戶式除濕設備透過連接各空間的通風管,維持居家恆濕狀態,這原理聽來簡單,但功能之優劣隱藏在細節中。
首先需要工業級濕度偵測器24小時監測空間濕度,當濕度一超過設定值,除濕設備立刻啟動,完全無需手動開啟關閉;再來需要精準的配管規劃,才能以最少耗能達到最佳效果;最後需要一臺功能強大的設備主機,當突發大雨在室外落下,也能從容應對劇烈的室內濕度變化。
而上述標準,目前只有走過百年的美國品牌Honeywell能夠完美達成。
Honeywell的DR系列智慧型全戶除濕機採吊隱式設計,24小時待機,免倒水操作,向使用者保證一個安靜、美觀、效能、舒適的恆濕環境,但對於渴望理想居家健康生活的人們而言,除濕僅僅是邁向理想的第一步,因為當人們越瞭解,就會發現恆淨、恆氧的環境,和恆濕一樣重要。
防疫型全戶空氣清淨機FC500UV,獨特的UV紫外殺菌燈強化殺菌消毒功能,可淨化流經的空氣,為全家人提供健康恆淨的環境。
從細菌病毒到懸浮微粒 一個都不放過
Honeywell的FC500UV防疫型全戶空氣清淨機藉「前置過濾」、「電離」、「集塵」三階段,有效過濾空氣中的PM2.5細懸浮微粒,這些微粒極小、極易吸附有毒/害物質,且可穿透肺部氣泡,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阻絕危害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它們進入人們呼吸道前,就由設備將其攔截起來。
機內更搭配獨特UV紫外線殺菌燈強化殺菌消毒,可進一步擋下99.9%%的真菌與病毒。
同樣的,逸散在室內的甲醛及其它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也需要高規格處理,以特殊活性碳濾網還室內空氣一個清淨。
但守護居家環境不應該意味著使用更多資源、產生更多耗材,Honeywell持續改良全戶空氣清淨機,讓電子集塵室和過濾網更容易拆卸和更換清洗,延長使用壽命,降低資源消耗也降低維護成本。
全自動偵測功能讓全屋式除濕機能根據環境變化零時差啟動、關閉,除濕及節能成效加倍卓越。
千里咫尺一指通 防疫雲端健康宅
恆溫、恆淨達成後,ER系列智慧型全熱交換機接棒完成理想室內空氣的最後一哩路。
人在室內感到昏沉氣悶,通常是CO2濃度過高卻不自知的結果,全熱交換機能在短時間內引進室外新鮮空氣為全屋換氣,不但使室內含氧量充足,也能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可別以為只有人在室內才能感受Honeywell全戶式設備帶來的安心舒適,透過雲端系統,可看見即時數據變化甚至進行遠端操作,讓自己的住家搖身一變成為防疫雲端健康宅,再加上全戶除濕機、全戶空氣清淨機和全熱交換機全組合皆使用「銀離子抗菌防疫風管」,讓Honeywell更能向使用者自信保證更長久的安心信賴。
在外頭,我們以口罩護衛人們的健康;在家裡,我們更應該為居家空間戴上專屬「口罩」,把關空氣品質,隔絕健康威脅,守住美好生活。
資料及圖片提供」瀚頓國際 採訪」Yueh-hanYang
「吟遊」展覽現場
從人類有意識地追求美開始,藝術創作便離不開生活,同樣地,生活中也不可缺少藝術,而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家居空間,是否也能化身藝廊,藉由藝術提升心靈層次呢─當然可以,而且無須遠赴他方辛苦蒐集,秉承著「LivinginArt藝術融入生活」理念,易雅居本次攜手法國藝術家ChristianAstuguevieille和英國設計師AlexanderLamont的家具作品,在中國上海11月甫落幕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帶來了首秀,在這個亞洲規模數一數二的藝術博覽會呈現一場空間與藝術的視覺饗宴。
AlexanderLamont展覽「TheJewelOfTheHouse」
兩位藝術家皆善於融合東西美學,如同遊走於東西方之間的吟游詩人,將地域、記憶、生活經歷以自身的創作為載體進行詩意表達。
因此展覽以「吟遊」概念發展,將極富個性的油畫、雕塑和選品結合藝術家設計的家居精品,打造出具有自我風格的住宅空間,為觀者帶來藝術生活的少許哲思與詩意。
ChristianAstuguevieille將古文明帶入現代
來自法國的ChristianAstuguevieille是設計界知名的「斜槓鬼才」,不僅在藝術雕塑、珠寶、家具設計上受到好評,更與川久保玲合作為其時尚品牌設計個性香水系列。
1°C的改變都能影響香水味道的展現,由此可見Christian的感官極其敏銳,他對材料的顛覆性處理及手工質感融合抽象表現的想法,使作品極富實驗性和生命的張力。
1980年代開始,Christian便著迷於日本傳統的侘寂美學和風呂敷,奠定他的創作風格基礎。
ChristianAstuguevieille 左圖《DocusMonster》右圖《BARQUEdivinity》
ChristianAstuguevieille左圖《CoupeBaoulé》右圖《ReunionDeity》
本次Christian延續一貫創作風格,以「MyImaginaryWorld」為主題,使用天然麻繩包覆神獸雕塑與藝術家具,充滿原始生氣、神秘性與純淨感,古文明的粗糲感經由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具象化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作品。
LouxterCommode是其最受歡迎的櫃體作品之一,完成至今已10年,卻未見一絲過時,梯形結構靈感來自埃及建築遺跡,上方寬闊平坦的表面宛如祭壇,並且能展現編繩的精巧圖樣與質感。
ChristianAstuguevieille展覽「MyImaginaryWorld」
左圖ChristianAstuguevieille《LouxterCommode》,右圖 AlexanderLamont《CopanCredenza》。
AlexanderLamont精緻材質的浪漫
AlexanderLamont的作品用材總是令人驚豔,雖是英國設計師,卻選擇於泰國曼谷創立團隊,使品牌本身即具有東西交匯的浪漫色彩,珍貴材質如珍珠魚皮、麥稈、漆藝、青銅、石膏和羊皮紙皆是他常用媒材,靈感源於歷史與文物、自然、建築、雕塑、珠寶以及材料本身,強調精緻的手工及蘊含有機元素的天然材料,使物品伴著使用者一同優雅的變老。
本次以「TheJewelOfTheHouse」為主題,呈現設計者各時期的代表作品,從早期經典至2021年的新品,除了顯示Alexander一以貫之的設計哲學,也展現他不同年紀時的思考與生活。
作為本次核心展品之一,Mirador扶手椅由巴西設計師AntoniodaMotta呈獻,秉承AlexanderLamont對雋永的雕塑感和材料質感的美學追求,流線型的鑄青銅框架支撐從座椅底部環繞而上,輕盈姿態與銅的沉穩內斂形成有趣的平衡,羊皮紙扶手呈現出令人意外的天然奢華感。
同為Antonio作品,CopanCredenza則是一款線條唯美,質感與功能性兼具的邊櫃。
靈感源自巴西獨特的現代主義建築,白蠟木檯面與天然巧克力色珍珠魚皮櫃體飾面,使其呈現復古而華麗的視覺。
《Mirador扶手椅》
結束了上海的精采展覽,ChristianAstuguevieille及AlexanderLamont兩位藝術家的精彩作品下一步將於易雅居台北門市展出,提供台灣愛好者親炙藝術家心血的機會,延續30年以來「LivinginArt」的生活美學理念,為更多追求品質生活的人士打造個性美學私享空間。
資料及圖片提供」易雅居
撰文」林慧慈
現在只要打開電視頻道,關節保健食品的廣告如影隨行,由此可見人們對於關節健康的重視,以及關節好壞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五金就如同家具的關節,一旦卡卡不靈活,甚至出現異音,使用者的體驗也會大打折扣。
生活中五金無處不在,每個開闔、推拉、收折的動作都需要五金配合,但由於五金往往隱身於家具、家電美麗的外型之後,以至於人們總是在它們出問題後,才意識到五金品質的重要性。
德國百年五金品牌Hettich期盼,以勇於創新的百年經驗,滿足設計者和使用者對品質的最高需求。
好家具不能沒有好五金
德國黑騎士Hettich成立於1888年,是世界最大的家具配件製造商之一,從鉸鍊、抽屜滑軌到拉折門配件、櫃體結合五金等,全面覆蓋整個家具領域,甚至進入條件更為嚴苛的白色家電領域,為人們創造兼具簡潔和機能的使用體驗,而無暇的使用體驗,就是家具美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儘管Hettich的產品總是隱身幕後不易被發現,我們依然用心設計、生產每件五金,讓家具更加靈活、安全和便利,符合「Athomeinallgoodfurniture」的自我期許,同時負起社會責任,將所有製造設備連線,不浪費任何一點資源,為維護良好空氣與水源盡心力。
SlideLineM時尚移門系統
以歐洲頂級設計滿足最高要求
Hettich的五金融合智慧功能並呈現獨特設計風格,既創新又貼近客戶,以Quadro木抽滑軌為例,內部精密的鋼珠機構直線軸承原理,能確保Quadro滑軌平穩運行,這項多運用於航天科技的機構,使滑軌有最高的垂直及水平方向的穩定性,通過多種承載能力測試和證明。
另外,經典的Sensys緩衝鉸鍊順暢閉合不回彈,通過鹽霧測試和水霧測試,成為德國一線廚具品牌鉸鍊標準配置,並推出獨特黑色外型可供選擇,使家具從外而內更臻完美。
Sensys緩衝鉸鍊
QuadroV6木抽滑軌
這些頂級家具廚具五金配件並不遙遠,成立於1988年,正好與Hettich相距百年的智珣Furnitech,三十多年來專業代理銷售德國Hettich、STABILUS、LEHMANN等品牌製造生產的家具廚具五金配件,透過智珣,台灣消費者將能同步享受Hettich所帶來的絕佳使用體驗和居家生活品質。
資料及圖片提供」 智珣有限公司
採訪」Yueh-hanYang
牛年走遠、虎年奔來,每到除舊佈新時刻,不少人忍痛「斷‧捨‧離」和舊物說掰掰,但GROHE想告訴大家,除了物品,家中的設計也值得好好以減法精神換來加法生活。
浴室裡與我們最親近的,莫過於日日親密接觸數次的馬桶,GROHE全新推出Sensia®Arena壁掛智慧SPA馬桶,造型化繁為簡,為空間帶來簡約舒爽新氣象,潔淨技術和智能呵護功能則在俐落外表下升級躍進,創造全新舒適體驗。
GROHESensia®Arena壁掛智慧SPA馬桶將水箱藏在牆內,底座懸空釋放出更多的牆面和地面空間,從視覺到清潔都無可挑剔。
埋壁式水箱更採用GROHEWhisper專利靜音技術,當水流沖進馬桶時,其隔離式管路能防止強勁水流聲傳導至建築結構體中,讓一家人夜晚好眠。
GROHESensia®Arena壁掛智慧SPA馬桶 極致的簡約美學,需要更高品質工藝與科技加持,始臻完美。
GROHEWhisper專利靜音技術將沖水的水流聲徹底隔絕,日夜生活更加分。
專注在每一個細節,GROHE提供 SPACOLOURSCOLLECTION 為使用者提供了多種不同顏色的鍍層沖水面板,滿足您獨一無二的渴望。
以上形式僅為該系列的一部分,全系列沖水面板請見官網grohe.tw.
除菌.清潔交給馬桶自己搞定 解放雙手展開優雅新生活
極致.衛生.潔淨
GROHESensia®Arena壁掛智慧SPA馬桶使用創新自動除菌離子技術,利用正負離子消滅看不見的細菌、黴菌,更結合領先的GROHE潔淨平滑無垢技術和GROHE奈米抗菌表面技術,可有效抑制細菌滋生,持久潔淨不是夢,如廁更加健康安心。
圖1、圖2左半邊為使用GROHE潔淨平滑無垢技術和GROHE奈米抗菌表面技術,可有效抑制細菌滋生,使內外潔淨皆持久。
GROHE 創新的自動除菌離子技術,讓除菌離子深入遍布馬桶每個內圈角落。
享受真正的專屬時光 個人化噴洗體驗一鍵搞定
智慧控制帶給您更好的舒適享受
GROHESensia®Arena設計多重噴洗模式、噴洗強度和可調整位置,甚至還可設定偏好的水溫,無論是使用遙控裝置,或下載GROHESensia®Arena應用程式,都能提供精準且舒適的個人化清潔體驗,讓如廁成為一種日常享受。
雙噴頭可選後噴、雙噴、震盪噴洗、按摩噴洗或是專為女士設計的獨立式私密處噴洗模式。
遙控裝置可掛牆安裝,近在咫尺,輕鬆控制。
左側設有簡易操作鍵,讓舒適體驗信手捻來。
全新GROHE簡練美學,亦有落地款可供選擇。
舒適如廁體驗,來自對細節的貼心設計
如果暫無更新馬桶的打算,也可從全新推出的GROHE溫水洗淨便座入門,座圈內置的傳感器,能夠實體檢測落座狀態,並適時調整溫度,提供最理想的坐感體驗。
快速安裝後,即能在貼心設計細節中,感受溫暖又潔淨的美好如廁體驗。
除舊換新選GROHESensia®Arena或溫水洗淨便座的六大「不可錯過」
1.水溫調節:溫度隨選,喜好自訂。
2.雙臂噴洗:各自獨立的女士噴嘴和後噴嘴,衛生舒適。
3.噴臂自潔功能:使用前後噴洗臂自動清潔。
4.暖風烘乾:溫水沖洗後快速烘乾,潔淨乾爽。
5.座圈加熱:配有低電壓溫度控制器,可調節座圈溫度。
6.除臭功能:除臭風扇盒設計,隨時去除異味。
撰文」Yueh-hanYang 圖片與資料提供」台灣驪住GROHE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在2020年4月預言,「疫情將改變中產階級的生活和工作。
」直至今日,一部分上班族們已經一年多沒有進到辦公室,全靠著網路維繫公司運作,而這樣的工作形態,將可能從權宜之計成為永久的改變,線上學習也成為孩子們教育的一環而非備案。
既然生活和工作都出現了顛覆性的改變,那麼廚房呢?臺灣廚飾龍頭雅登以設計提出它們的回答。
世界翻天覆地後的空間新趨勢
「疫情還未爆發前,以廚房串聯生活空間的趨勢已被廣泛接受,雅登也開始琢磨『三大場域』的概念。
」雅登產品設計師陳巧心回憶「三大場域」概念的起點,雖是歐美趨勢的延伸,但所謂串聯,可不只是把廚房、餐廳和家事間串在同一個動線上而已。
三大場域
「不是都使用同一種門板就叫串聯,相反的,是即使這三個地方有各自的視覺風格,但在機能上,彼此能跨越空間的界線,結合出更多的應用可能。
」在疫情使人的生活與工作回歸家庭的今日,如何讓不同家庭成員能找到舒適應用空間的方式,是雅登設計規畫時的著眼之處。
「例如,過去我們覺得爐檯就是媽媽的領地,但現在爐檯可能是媽媽和朋友談天吃鍋的地方,也可能是爸爸嘗試新菜色的地方,又可能是孩子做小小實驗的地方,所以它不能只有一種高度、一種機能。
」這時,雅登累積50年的專業技術,成為設計師的後盾。
更靈活的設計敞開空間想像力
「過去雅登的各式電動系列產品已把電動五金發揮到極致,現在,我們推出升降爐檯,就是為了讓全家人都能自在親近家中這個帶來溫暖與溫飽的熱源。
」搭配水槽區推出式吧台桌的設計,無論用餐、聚會、辦公、寫作業都能以餐廚空間為活動軸心,「我們發現,室內設計師們開始縮減越來越不常使用的客廳空間,進一步加大餐廚空間,甚至把客廳部分機能直接融進餐廚空間裡。
」
雅登位於北投的展示中心甫為50周年慶全面更新,使用者可在一樓親自體驗三大場域的整體性和通透感,「可以看到三個區塊的門板風格展現不同個性,卻擁有流暢的一體感,這種混搭風格也呈現在其它新推出的系列中。
」
三大場域
約5年資歷的陳巧心是這個50年老品牌的設計新血,不斷嘗試將不同材質搭配出令人眼睛一亮的新風貌。
「例如艾斯ACE系列,是義大利門板領導品牌為雅登特製的門板搭配實木外觀的『魔方儲房』,或是復古框門造型的萊格RYNEG系列搭配現代感的極光AUROR鋁框玻璃吊櫃,呈現出不同風格的廚房空間,都收到許多正面回饋。
」
萊格
帶著關懷打破界線發現新「室」角
不過,雅登追求創新並非新鮮事,而是一直以來存在於品牌中的DNA,「我們這次特別展出了40多年前開發的塑鋼廚具,當時的靈感來自於董事長到日本旅遊時觀察到的整體衛浴間的材質,雅登一直都走在自我挑戰、革新的路上。
」尤其作為50周年鉅獻的艾斯ACE系列,成為雅登的新一代里程碑。
萊格
「艾斯ACE門板由回收的PET保特瓶製成,是真正環保的產品,整體搭配魔方儲房的實木外裝和不銹鋼內裝,以及石材檯面,無一不體現對環境的關懷。
」今年3月,雅登更規畫了一場淨灘活動,透過身體感受自然環境的現況,以及減少污染的迫切性,把產品展現出的關懷內化至心中。
機能上,頂天立地的高櫃設計增加收納空間、減少裝潢木工施作,五角廚檯與使用者更貼合,中島兩端邊桌匯聚更豐富的情感交流,不但集雅登50年之大成,也展現雅登走向未來的企圖心。
「艾斯ACE系列裡對自然的重視、不浪費多餘材料、連結人與空間等精神,也都盡數呈現在萊格RYNEG系列中,雅登秉持初心、領導趨勢,希望能邀請大家親臨展示中心,跟我們一起找到生活的理想新『室』角。
」
艾斯魔方儲房
資料及圖片提供」 雅登廚飾
採訪」Yueh-hanYang
蛋黃區精華地段的住宅是許多人的嚮往,是努力的目標,但直到夢想成真,才發現原來精華地段讓人羨慕的流動車河夜景,其實意味著噪音和廢氣,必須時刻關上窗戶才能擁有乾淨且安寧的生活。
然而,關上窗戶後,潮濕、空氣不流通等問題接踵而至,双設計設計師顏義洋將如何解決居住者的難題?
守護全年全日無休
「台灣本就是高溫潮濕的環境,加上近年霧霾、PM2.5的問題日益惡化,居家空間的濕度、空污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並不只是精華地段住宅的煩惱,而是所有渴望舒適生活空間的人的困擾。
」要根除煩惱、解決困擾,顏義洋認為「全屋式設備」是最好的選擇。
「一間屋子裡,濕氣和空氣是流動的,無法靠幾臺移動式除濕機和空氣清淨機解決全屋問題。
」他也指出,全屋式設備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即時偵測數據,自動啟動與關閉,如此才能有效維持空間恆氧、恆濕、恆淨。
「應該沒有人希望一天只舒服8小時,其他16小時忍耐一下,全天、全年的舒適是大家的期望。
」
三機到位健康實現
顏義洋也發現,屋主們對居家濕度、空氣品質的要求也逐年提高,「過去,可能是居住在多霧、靠山邊地區的業主會留意到室內除濕的重要性,但近十年來,隨著網路資訊發達,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濕度不但與健康有關,也會影響裝潢的壽命。
」
當濕度穩定了,屋主們自然進一步思考,空氣中是否還有對健康有害的因子可以被降低或移除,因此顏義洋綜觀願意裝設全屋式設備的屋主們,發現大多數都會讓「除濕機」、「空氣清淨機」和「全熱交換機」一次到位,「空氣清淨機能夠攔截PM2.5,全熱交換機能引進新鮮空氣,每一種設備都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
推薦始終未變
然而,屋主們的裝修經驗不如設計師來得豐富,十分仰賴設計師的推薦,也就是說,設計師的推薦對屋主未來的居住體驗有深遠影響,顏義洋也感受到自己責任之重大,「我從未推薦過Honeywell以外的全屋式設備,因為我知道,設備的使用體驗和設計師的信譽息息相通。
」
直到現在,Honeywell和多年前開始與顏義洋合作時一樣嚴謹,「他們會針對設計圖提出專業建議,並在裝設好後測量每個風口的風量,且定期通知屋主更換濾網,使用者的回饋都相當正面。
」正是雙方充份發揮專業、累積信賴,才能真正落實提供每一位屋主舒適居家空間的承諾。
資料提供」瀚頓國際 特約編輯」Yueh-hanYang
將裸露的鋼筋水泥、粗獷的內裡透過繽紛的色彩、各式的花紋、豐富的質感層層包裹覆蓋,讓建築、空間猶如穿上新衣般煥然一新。
裝飾建材是設計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為包覆建築結構,串連軟裝家具的媒介,從天花板、牆面至地面,裝飾建材的選擇,決定了空間質感。
近年更強調無接縫與大面積的飾材,減少接縫的產生,除了視覺更美觀大氣,清潔保養也更加容易。
「Cambria凱蓓雅」石英石使用最清澈透明的石英晶體製成,表面無毛細孔、對環境友善並獲得美國NSF、GREENGUARD認證;設計上運用天然石材紋理,使得每片板材花色皆不盡相同,用獨一無二的色澤紋路打造專屬的創意美學。
(艾柏國際)
「AICA」愛克板是由美耐皿樹脂含浸而成之化粧材與特殊耐燃芯材經高溫、高壓後製成的耐燃化粧板。
製程中加入的抗菌成分,讓板材能有效抑制細菌滋生的「抗菌性」,除了通過日本抗菌製品技術協議會認證,還擁有日本耐燃認證、台灣耐燃一級認證的安全飾材。
(AICA台灣愛克)
「Caesarstone愷薩金石」的石英含量高達93%,高硬度且表面吸水率低的特性,解決天然石材常見的變質;問題提供經典、自然、雕花、寶石4個系列,共20多種的花色給消費者挑選,並掌握先進專利技術,可將板材形塑成弧面造型,滿足了設計師在室內設計上的多元運用。
(天恆國際)
「Muratto」有機軟木塊系列產品採用高品質天然軟木粉製成,並以最新成型技術,打造出優雅美觀的幾何造型,令空間美學更顯獨一無二。
可回收、再生、再成型的軟木,是當代推崇的永續性材料之一,搭配清新鮮明的色彩,展現軟木質材的紋理美感,為室內增添質樸溫暖的氛圍。
(應盛實業).
「德國Slate-Lite」運用天然石材打造環保、防水、耐溫差的輕薄石板,最大可達240x120cm,以玻璃纖維和滲透型Polyester背膠支撐,創造些微彈性同時堅固石材本體,開創微弧彎曲的可能性;可自由切割拼貼、曲面也能貼合施作,革新技術開創了石材應用的新概念。
(櫻王國際)
「COMPAC西班牙康沛石」與法國藝術家ArikLevy共創ICEGENESIS創世紀冰湖系列,以全球首創的3D半透明「原始設計」,注入浩瀚大自然的磅礡輝煌,打造無與倫比的精緻人造石材,展現出自然與創意的跨界設計,引領業界潮流,並體現優雅的生活品味。
(康辰國際)
「西班牙賽麗石SILESTONE」是由天然石英加上飽和樹脂、礦物顏料等成分混和而成,經嚴格的選礦、洗礦和去雜提純處理,不僅成分不含重金屬物質,更解決了傳統石材衍生的輻射、滲色等問題;顏料與成分均通過認證,可與食材直接接觸,是一時尚又安全衛生的面材。
(興立富)
「杜邦TM可麗耐®石英石」由純石英晶體製成,擁有高淨度、高聚合度以及不含重金屬的特性;石材顏色花紋豐富且精美,令視覺感受驚艷又獨特;不僅質感猶如天然石材,還能進行加工、與不同材質完美融合,讓設計師可以自由地實現任何創意設想。
(兆豐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從自然開採的大理石、花崗岩等天然石材,十五世紀開始將大理石碎石混和水泥的水磨石,到二十世紀後半因工業技術進步而迅速發展的人造石,石材一直深受消費者喜愛,也是建材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石材予人的大氣磅礴、石紋展現的細緻優雅,硬冷觸感但散發的獨特高貴氣息,是其他建材難以取而代之的原因。
人造石材近年更不斷追求輕、薄、大的特色,突破天然石材的限制,從天、地、壁到家具家飾,拓展石材石紋的運用。
「矽鋼石」是將SiO2石英晶體透過高科技技術生產而成,擁有高硬度、高密度、高韌性、美觀性、色澤牢固性、耐高溫性、無放射性,以及無毒、無害等多樣特性;並有多達40種的花色選擇,且板材中不時閃爍的石英晶體光澤,為空間帶來了全新面貌。
(天恆國際)
「西班牙帝通石DEKTON」採用獨家粒子燒結技術和超緻密的製程,加速天然石材原需經過幾千年的高溫和壓力才能變質變化的歷程,呈現既無孔隙又沒有瑕疵的高級面材。
320x144cm的大尺寸面積搭配多樣的色彩和多種的表層處理,讓其能廣泛運用在室內外空間中。
(興立富)
「白馬磁磚」典藏系列用高解晰數位多版噴墨印刷,忠實記錄天然石材的細節,構成珍貴的聚晶石紋以及世界級古蹟廣泛使用的砂岩紋采。
亮面卻不刺眼的光芒,展現如寶石般溫潤柔和、卻不失光潔晶亮的低調美學,合宜的光度效果,也能延伸視覺並放大空間感。
(白馬窯業)
一塊好的磁磚需要內外兼具,除了美感、材質用料外,更需要經的起時間的考驗。
「琳瑯灰」的設計靈感來自柔順細緻的石材紋理,90x90cm的大尺寸面積,透過特殊表面處理,更能體現石材真實的觸感,冷、暖兩色調交織出的沉穩大方,使空間擁有簡約內斂的氛圍,搭配拼貼、紋理的變化,創造精緻且豐富的視覺體驗。
(冠軍建材)
「杜邦TM可麗耐®人造石」蜿蜒的有機型態、獨特的紋理表面,令沉悶的空間擁有了無限的可能。
從水平的檯面、桌面至垂直的牆壁,其細膩平滑、可靠耐用的特性,能為空間增添優雅氣息;再借助鑲嵌等創意工藝,甚至可以將其打造成精緻的藝術品,融合實用與美觀,讓創意能盡情揮灑。
(連程實業)
「磐多魔Pandomo」Loft-K2無接縫地坪適用在各式非矩形的展覽、商空、住家等場地,以豪邁的鏝刀紋呈現內斂溫潤的質感,設計師可以在其上隨興配置家具,以展現獨特的空間性格。
無接縫抗裂特性藉著設計師的構思巧妙地銜接各場域,將所有的空間串連成為一個整體,每個角落都是高雅氣度的延伸。
(昊成實業)
「西班牙耐麗石薄板NEOLITH」透過獨家專利高科技,將慎選的天然原料,轉變為物理特性極佳的高性能產物。
板材提供多種顏色以及不同的表面處理,加上大尺寸(360x120cm)以及超輕薄(板厚3mm僅7kg/米平方)的卓越特性,讓其可以多方應用在商業、住宅等各式的室內外空間中。
(新立建材)
「瑪摩石」系列產品,運用義大利最先進的滾壓製程設備,在歐洲新時尚設計下,同時兼具了自然細膩的紋理與精湛的物理特性,尺寸上提供160x320cm及120x280cm,6mm的厚度使建材達到了輕量化,適用空間各種介面。
璀璨羅馬系列源於古羅馬時期用於特殊歷史建築的灰色系大理石,其華麗的紋理與層次豐富的色澤,打造出時尚與古典的最佳平衡。
(瑪摩麗磁)
「INFINITY」鈦鋼石採用全球最先進的精密分子燒合技術,將天然原料精密混合後,使原材料與石材印刷紋理完美結合,打造具輕薄、防水、耐刮、耐高溫、抗菌、不吃色以及160x320cm超大尺寸等卓越特性的超擬真薄瓷板,不僅讓運用層面更加廣泛,也能完美融合各式設計風格。
(權創國際)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隨著極簡風格的盛行,裝飾面材開始追求無接縫與一體成型的設計。
石材、木材推出輕薄且大面積的尺寸,減少因拼接而產生的縫隙;塗料的選擇更加多元,從安全健康的環保塗料到帶紋路、具光澤等豐富質感的特殊塗料;甚至發展出亞麻面材、裝飾板、玻纖板材等各式無接縫、大面積的飾材。
「琉海美粉晶珊瑚」是以日本沖繩周遭海域、經過風化的造礁珊瑚為主要原料製作的純天然漆喰健康塗料,除豐富的色彩搭配及獨特的噴塗工藝呈現不同面感外,更可有效的吸附並分解空氣中的有毒化學物質及甲醛,具有調節室內空氣濕度、防黴抗菌、降低阿摩尼亞等異味等機能,是兼具美感與健康的純天然建材。
(伸達)
「威盛亞」回歸系列裝飾板以原始質樸為概念,結合磚、石、鏽的表面特性,並透過大尺寸面積,完美契合各式空間。
選用高解析花色加上真實的觸感,將基本元素重新帶回空間,加上易清潔的特性,讓使用者在追求視覺媒合時,無須擔心額外的維護處理問題,解決了原始材料帶來的不便利性,更為使用者創造無限的想像力。
(威盛亞)
香柏木因紋理和檜木相近,所以也被稱為寮檜。
香柏木不僅成長期可達千年,品質更有別於一般樹種,紋理細緻、穩定性高,是裝潢的高級材料之一。
「森山柏林」板材蘊含濃厚的木質香氣,散發出的天然芬多精,除對植物有保護作用外,也為身居其中的人們帶來安神及舒壓的作用。
(林熙國際)
於人體無毒、對環境無害是「EGGER」秉持的理念。
人們往往渴望在空間裡尋求平靜與和諧,因為它們可以恰到好處的融入現代生活。
從仿實的木紋系列、自然的木地板系到活潑的單色素色系列,「EGGER」提供多種變化的素材,讓設計不再單調侷限,而是揉合不同元素創造出新的風格。
(EGGER威佐)
「義大利InkiostroBianco」與多位頂尖藝術家、設計師合作,激盪揮舞出一系列風采魅力的經典圖案。
不管是可用於地板、浴室的玻纖系列,抑或是無紡布材質、色彩鮮明豐富、視覺效果栩栩如生的噴塗系列,數百種圖的多樣化創意和設計風格可供選擇,讓壁材不只是壁材,更是展現獨特美學的藝術品。
(櫻王國際)
西班牙寶瓷蘭集團「URBATEKbyPORCELANOSAGrupo」輕磁板完美復刻經典石材的天然紋路。
綠卡拉CalacataGreen的清新青翠脈絡與流瀉線條為其注入了生命力,輕、薄的特色讓設計師得以運用在天、地、壁的鋪貼裝飾上,突破天然石材的限制,讓整體空間得以融為一體,呈現無與倫比的視覺震撼與空間感受。
(宥鋐)
來自葡萄牙「Valchromat沃克板」是一創新無毒的環保建材,採自天然原木本身的纖維色澤,有機染料浸漬最後加上特殊的樹脂與蠟的成分,成為實心且透心的防潮木纖維板材,可再加工的靈活性在3D曲面展現完美的設計和紋理。
(中崧經貿)
「Forbofurniturelinoleum亞麻面材」是由精細研磨的亞麻油氈顆粒製成,再添加了木粉和彩色顏料,是一種天然的表面材料。
在純天然的材質上透過特殊的表面處理,啞光表面與溫暖質地的組合,呈現平滑且優雅的觸感,並在經典色彩系列中增添多種新色彩,予人舒適又愉悅的視覺享受。
(中崧經貿)
「白馬德國超耐磨木地板」原料皆取自德國境內通過認證的永續森林區域,100%德國製造,且獲得藍天使環保標章、E1低甲醛等多項認證。
加上專利的Megaloc快拼卡扣技術與isowaxx四邊防潮封蠟,不僅能迅速安裝,更提升了木地板的耐用與防潮性能。
(白馬窯業)
撰文」歐陽青昀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室內空間被視為硬體,但裡頭的人是流動的、空氣也是流動的,如何在『硬』空間中保持『軟』的流動性,是我設計時的軸心。
」匠意室內設計副總監郭彥輝分享起他的設計經,從細節就能看出他對「流動性」的堅持。
「十幾年前,曾有位業主的書房位於空間正中央,採玻璃隔間,如何兼顧隔音和空氣交換的需求成為重點。
」最終,他在書櫃後看不見之處開縫,解決了「流動」的難題,但他笑著說:「如果那時認識全戶型設備,這個空間根本不會成為問題。
」
無論國內外都能享受同樣的好空氣
隨著越來越多業主擁有旅居國外的經驗,他們也將全戶式設備的需求帶回台灣,開啟郭彥輝接觸全戶式空氣設備的入口,「台灣空氣濕度偏高,且不少地方更面臨沙塵、PM2.5的考驗,如何有效除溼並維持空氣潔淨是舒適生活的重要基礎。
」
原本對全戶式空氣設備功能半信半疑的他,在陸續為業主和親友裝設後,親身感受其帶來的除溼、濾淨效果後,大為改觀,「濕度改變、空氣清淨的身體感受非常直接,特別是家中有人吸菸的空間,過去一人吸菸全屋『同享』,但裝設全戶式空氣清淨機後,透過24小時自動偵測,常保清新空氣,守護其他家人的身體健康。
」
空氣不可或缺全屋式設備亦是
除了吸菸,油煙、祭祀、鞋櫃異味等也是常見的室內空氣汙染源,當我們關上窗戶希望隔絕外來汙染源同時,室內汙染也不容忽視,「正因為空氣無處不在,比起移動式空氣清淨機,不但占空間且效果有限,全戶式空氣清淨機搭配空氣交換機將更能達到理想的空氣品質。
」
而郭彥輝認為,理想空氣品質的最後一哩路,就是「濕度」,「高濕度環境不但可能導致過敏,也會影響衣物甚至裝潢」,因此他也常向業主推薦全屋式除溼機,「只需要每年簡單維護,可說是一勞永逸的選擇。
」
專業X專業理想生活新標準
裝設全屋式設備,無後顧之憂是業主和設計師共同的期待,當被問到為何願意推薦Honeywell作為全屋式設備的最佳選擇,郭彥輝直言,「Honeywell不但是國際知名的百年品牌,有許多業主主動指定,且總代理瀚頓國際也提供最優質的專業服務,讓我們能放心交託,更專注在空間設計上。
」
多年合作下來,業主的好評是最有力的支持,讓郭彥輝相信,將彼此的專業發揮到極致,好設計加上好空氣,是當代理想生活的最新標準。
資料及圖片提供」瀚頓國際編輯」Yueh-hanYang
在戶外庭園蒔花弄草,偶爾抬頭跟樹上剛搬來的鳥鄰居打招呼,不遠處孩子在柔軟草皮上嬉鬧的聲音,為微涼的午後增添熱度……,這樣的外國住宅風景總是讓人欣羨,但我們也已經習慣妥協,畢竟,兼顧生活機能與綠意空間,在臺灣的都會區談何容易。
但有些人沒有放棄,他們是建築師、室內設計師,畢生為打造最好的空間嘔心瀝血,對自己的生活空間和環境豈能妥協。
在佈滿純自然次生林和水澤的浮洲人工濕地旁,他們找到了最佳的解答。
與家人、與好友,在這裡都能盡情揮灑、盡情享樂
在城市綠洲中安頓身心共創生活豐景
這裡每間一樓住宅皆擁有獨立的庭園空間,能在新北市交通、醫療、生活機能極佳的亞東生活圈中,享有最大22坪的綠庭空間,以及數千坪濕地綠意,無怪乎建築師和室內設計師們毫不猶豫選擇此地作為身心的安頓處所。
最大22坪庭園空間,每個人都能找到享受它的方式
在獨享的庭園空間裡,那些與綠植對話、看孩子玩樂、藍天下親友聚會的夢想都一一成真,無論年齡、性別,一個人或是一家人,都能在這裡感受到置身城市綠洲般的悠閒自在。
無論日夜,庭園裡有你在的地方就有回憶
後疫情時代更懂庭園綠宅不可多得
庭園不僅有綠意的美和人的溫度,也讓健康更加唾手可得,尤其走向後疫情時代,我們瞭解想要追求健康,舒適的環境與平穩的身心缺一不可。
室內外的綠與生態交融,讓家不僅僅只是空間,更是生命安棲的地方
在寬闊庭院中,能一邊伸展肢體一邊和茂密綠植同呼吸,也能一邊鍛鍊肌力一邊感受自然涼風為你拂去汗水,加油打氣,從庭園走出去,更享有貫穿社區的3千坪生態濕地。
庭園外3,000坪生態濕地形成綠軸,貫穿社區,尋綠意不必到遠方去
不須舟車勞頓、翻山越嶺,大台北獨一無二的都會庭園綠宅近在咫尺,待你發現生活新風景。
浮洲人工濕地內綠與生命齊唱,和社區內認真生活的人們共譜幸福好時光
不同的格局規畫滿足各類居住想像,相同的是,都能在此找到新幸福
資料及圖片提供」發現之旅 編輯」Yueh-hanYang
日勝幸福站發現之旅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尋找新風景,而是擁有新眼光。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Proust)
接待中心」新北市板橋區合安一路81號
電話」02-82752233
水如何流動,如何進入我們的生活,在EdwardBarber和JayOsgerby兩位設計師眼中,不僅是一種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從姓名中各擷取一字,以BarberOsgerby之名進行各項設計活動的兩人,自受邀為2012倫敦奧運設計聖火火炬以來,便在設計界嶄露頭角,2014年更勇奪倫敦設計博物館的年度設計大獎,成為國際精品品牌力邀的設計之星。
此次與AXOR的合作,從「水」與「操控」出發,找到造型設計和使用體驗的最大交集,將雙方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中,創造讓人無法忽視的新焦點。
AXOR繼2015年推出互動淋浴控制系統,以及在2017年推出相應的手持花灑後,再度於HansgroheAquaDays上推出為臉盆、浴缸和淋浴設備而開發的AXOROne系列。
水的流動和身體的律動
AXOROne系列
擁有纖細輪廓、平滑表面、柔和邊角和均衡比例,在細緻造型下隱藏先進Select技術,帶來更直覺化、更精確的互動模式:按下多功能合一面板上的按鈕,可以開啟或停止水流,順時針旋轉按鈕,即可提高溫度。
其操作體驗和造型一樣滑順舒適。
同時,提供鍍鉻、霧黑和一系列獨家AXORFinishPlus飾面,無論何種風格的浴室,都能賦予精緻優雅,空間品味油然而生。
EdwardBarber和JayOsgerby將熟悉的原型重新演繹,使外型更俐落簡潔,同時具備更出色的機能和操控性
龍頭把手採用Select技術,能控制水流開/關,溫控等功能
AXOROne龍頭的標誌性特色是彎曲噴嘴上柔和的錐形結構,細節中盡顯卓越的設計和製造品質
AXOROne全系列滿足你期待的專享唯一洗浴體驗
AXOROne系列種類齊全,總計有31款產品,包括:單孔、雙孔和三孔龍頭,壁式龍頭、具有手持花灑的落地式浴缸注水龍頭,以及浴缸或淋浴用AXOROne恆溫模組。
此外,還有結合Rain和PowderRain出水模式的頭頂花灑、具有PowderRain特色出水模式的手持花灑,以及結合一體成型的壁裝的淋浴柱和花灑組,皆呈現出毫無餘贅的俐落設計感。
AXORUniversalCircularAccessories可以完美搭配AXOROne系列,且全系列產品皆可選擇霧黑或獨家AXORFinishPlus飾面,讓個性衛浴成為個性生活的起點。
AXOROne花灑組完美結合了頭頂花灑、手持花灑、淋浴升降桿
BarberOsgerby具整體感的設計語言,為臉盆、浴缸和淋浴設備打造出一系列外型優雅的原型創作
資料提供」AXOR 撰文」Yueh-hanYang
簡練中帶有溫度、樸實中充滿質感,北歐室內風格多年來風靡全球,跨越文化隔閡讓各地人們嚮往,但有時費了一番工夫打造的空間,卻還是感覺少了點甚麼,這時不妨抬頭看看,燈與光,是否就是缺少的那「一點」。
LouisPoulsen台北旗艦店不只引進100%丹麥設計製造的燈具,更將最道地的丹麥風情,引進大安區的街巷裡。
作為全球第三間品牌旗艦店,丹麥原廠建築師規劃的展示空間搭配遠道而來的原廠展示架,以及一整面使用北歐馴鹿苔蘚的植生牆,表現出LouisPoulsen對於傳遞品牌精神的深刻堅持。
LouisPoulsen品牌最具代表性的暢銷款燈飾,包括PH系列、松果燈系列、AJ 系列、Panthella系列與VL系列,透過三面落地櫥窗成為視覺焦點,不分晝夜向往來人們介紹著走過百年的燈與光之美。
無論白日夜晚,透出柔和光線的展示店窗口,總能吸引車輛減速、行人佇足,一探超乎想像的燈光之美。
從硬體到服務,皆傳遞著 LouisPoulsen對光影美學的堅持,以及對產品的自信,無怪乎台北旗艦店能從
2021年LouisPoulsen全球38間全新展店的門市中脫穎而出,贏得象徵最佳詮釋品牌形象的BestRetail
Store2021殊榮。
喜愛光型塑光享受光
1920年代燈泡逐漸成為主流光源,PoulHenningsen思考如何讓刺眼光線轉化成適合生活空間的室內照明,1927年發表擁有獨特三層燈罩系統的PH燈設計,1958年經典之作PH5吊燈問世,使光線在層層反射中溫柔的點亮空間。
其後,將金屬燈罩換成玻璃材質時,亦不忘堅持選擇口吹乳白玻璃營造出舒適光感,至今未曾改變。
「Designtoshapelight」是LouisPoulsen的品牌哲學, 標榜卓越設計,只為完美追求光的藝術。
該品牌的燈款以簡潔、俐落、優雅的外型設計為其風格訴求,透過數學原理的公式,精密計算出燈泡投射的每道光束,成就零眩光的空間照明氛圍,而台北旗艦店正是此一品牌哲學的完美體現。
為了讓LouisPoulsen的燈與光能更深入生活每一方寸,台北旗艦店提供多樣商品和尺寸讓使用者得以自由選擇,在原廠精心設計的空間中,可一次體驗包括PoulHenningsen,ArneJacobsen,VernerPanton,VilhelmLauritzen等大師設計的系列作品,透過吊燈、桌燈、立燈到壁燈等不同燈飾,型塑出充滿光影藝術的空間氛圍。
除了深受喜愛的經典系列,LouisPoulsen台北旗艦店展示也不乏從品牌哲學出發的新銳設計燈款。
吸睛的Patera吊燈靈感取自Fibonacci數學序列,將30個燈片以手工編織折製外型,光線由燈罩的每個鑽石形狀的小方框漫射流瀉,無論在住家或商業空間,都能照亮獨特空間表情。
榮獲iF設計金獎的YUH系列,以LouisPoulsen最具代表性的零眩光照明出發,可調節並升降燈頭優化光線分佈,在光源的縮放間,個性化成就了燈光的替代。
PH5吊燈
Patera 吊燈
YUH系列
AJ 系列
LouisPoulsen 台北旗艦店內的另一亮點,則是同樣出自 PH大師的PH2/2TheQuestionMark年度限定款。
與1931 年的原始設計相似,PH2/2TheQuestionMark 桌燈可依實際使用時對光線的需求將燈首向左或向右調整 45 度,也是該款商品主要特色。
燈罩的三層口吹玻璃每片都像是一件藝術作品,彷彿為燈具注入一股與生俱來的不凡特質。
Panthella 潘朵拉系列
PH2/2TheQuestionMark2021年度限定款
台灣總代理居雅堂表示,經過2年疫情延遲,2022年 LouisPoulsen 至少有8款新品將陸續亮相,藉由台北旗艦店,國內消費者親臨門市,將可同步體驗由北歐丹麥燈飾原廠跨海打造零距離的專業照明的光影藝術空間。
資料提供」居雅堂 撰文」Yueh-hanYang
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浴室通常都是白色的?根據色彩學的研究,顏色會影響人們的情緒,而「白色」通常都與安全性和潔淨相關,給人一種無菌空間的印象;這就是為什麼廚房、衛浴以及病房等空間,都以白色作為主要色彩的原因。
浴缸、面盆、檯面,以往的衛浴設備皆以白色為主要色彩,而龍頭、淋浴、把手等五金配件,則以銀色居多。
白銀配色雖然簡約又經典,但隨著居家風格的改變,小從龍頭與五金配件,大至面盆、浴缸,都逐漸增添色彩甚至是材質變化,透過潮流色彩衛浴的運用,為浴室帶來趣味與氛圍的轉變。
義大利衛浴品牌「CieloCeramica」,是第一家創造出一系列獨特陶瓷色彩的公司,憑藉古老傳統陶瓷工藝,強調手工製作的美感和精緻,並不斷尋求形式與功能之間的和諧及創新。
CatinoOval是將衛浴設備家具化的一個完整系列,它已顛覆大眾對衛浴的刻板印象,獨有的特別色系是其最大亮點和鮮明標誌。
(弘麗衛浴)
創立於1945年的「義大利ex.t」歷經了三代悠久的歷史,依舊保持高度的手工製作。
義大利工匠將他們的熱情、技術注入每一件作品之中,運用不同的色彩變化,使空間的點、線、面更加豐富,用獨一無二的斯堪地那維亞語言,創造出迷人且浪漫的生活空間。
(@casa夢想家)
「GROHE」Allure系列龍頭以極簡纖薄的外型賦予龍頭迷人的魅力。
幾何形狀的纖細特徵旨在實現輕巧的外觀與平衡的比例,使視覺美感更具吸引力;龍頭伴隨著迷人的暖霧金色彩,宛如置身在風光明媚的海島國度,喚起海邊度假小屋的氛圍,讓人彷彿能暫時躲避現實生活。
(台灣驪住GROHE)
「KOHLER」Dutchmaster系列面盆與花卉藝術家AshleyWoodsonBailey合力製作,捕捉花朵的動感和繁茂之美,在面盆上大膽地重現了攝影的藝術。
華麗的圖案由盛開著的藜蘆、貝母、毛茛屬等植物和香豌豆組成,以明暗對比的繪畫手法在漆黑的背景上點亮一切,是一前衛且大膽的藝術面盆。
(麗舍)
「hansgrohe」FinishPlus憑藉嶄新的高品質表面設計,以獨特方式打造一個能反應個人絕佳品味的浴室。
不管是擁有精準的幾何設計和簡潔線條的Metropol系列,抑或是流露時尚、優雅氣息的TalisE系列,皆可以換上拉絲黑鉻、拉絲青銅、拋光溢彩黃金、啞光白和啞光黑五種色彩,為衛浴增添一抹繽紛氛圍。
(hansgrohe)
1992年「DORNBRACHT」與siegerdesign合作的Tara系列龍頭,以建築思維為出發的十字造型轉把,深受消費者喜愛,並成為值得珍藏的經典設計之一。
Tara系列涵蓋了單槍龍頭、壁出式龍頭、浴缸龍頭等,優雅迷人的鵝頸造型,和「DORNBRACHT」對藝術感的精緻追求,奠定了品牌經典的地位。
(楠弘)
「義大利noorth」Touch天然石落地式面盆採用收納櫃的概念,再運用天然石材設計出複合式的面盆。
從材質選用即可以窺探出品牌對於質感的堅持,整體的線條切割不僅與石材紋理相互呼應,斜切面的薄邊工藝與落水不對稱的巧思,是一美感藝術結合機能的精粹作品。
(嘉品企業)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暖色調的紅色、橙色和黃色,這類色彩蘊藏了豐富的情感意義,活潑的紅、自信的橙、溫暖的黃,不僅能刺激人們的感官,更能以鮮明度引發正向的愉悅感;而冷色調的藍色、綠色和紫色,這類色彩的變化更加多元,並予人一種平靜和值得信賴的感受。
用暖色調點綴衛浴空間,成為視覺亮點,再用冷色調互補襯托,藉由冷暖色調的搭配,為衛浴取得和諧的平衡氛圍。
以生產高品質衛浴瓷器的「義大利valdama」,承襲家族40多年來陶瓷的技術,將傳統工藝與嶄新的設計理念結合,成為業界中獨特的標誌。
陶瓷臉盆以輕薄光滑的造型,搭配8種色彩選擇,獨有的色彩與舒適觸感,讓每個產品都像是一件當代藝術作品,為日常生活增添優雅氣息。
(@casa夢想家)
「AXOR」One將熟悉的原型重新演繹,外型更俐落簡潔,同時具備更出色的功能和操控性。
透過纖細輪廓、平坦表面,柔和邊角和均衡的比例,統一整體設計語言;龍頭的標誌性特色是彎曲噴嘴上柔和的錐形結構,並以精緻細節顯示出卓越的設計和製造品質,打造出專屬的個性風格。
(hansgrohe)
來自西班牙的「inbani」與丹麥NormArchitects跨界合作,設計靈感取自新古典主義建築結構中的拱門和圓頂元素。
Arc浴缸的極簡線條營造出顯著的陰影效果和漂浮的錯覺感,以中性色調屏除了複雜的紋理和裝飾,帶出典雅莊嚴的神聖美感。
搭配「inbani」的UHS色彩系列,可以隨選60種色調,將產品換上各種色彩新衣。
(弘麗衛浴)
「Victoria+AlbertBaths」Amalfi獨立浴缸,靈感來自美國解構主義建築師們的作品。
美國後現代主義洋溢著多元化、諷刺風格和語境主義的思維,也促成這個系列色彩的創造,盈滿著強烈的工業元素和無畏對比的精神,例如:鋼、石墨、灰色、黑色、軟金色、彩色玻璃等質調;色彩應用賦予浴室更為活力且立體流動的美感。
(楠弘)
「義大利relaxdesign」以高品質的衛浴瓷器聞名,按摩浴缸搭配LED燈色彩療法,迎來放鬆愉悅的泡澡時光。
獨家研發的創新材料Luxolid®和Texolid®擁有技術專利,先進的製造技術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及負擔;近年更積極與知名設計師與事務所合作,不斷創新、引領新世代潮流。
(@casa夢想家)
由PhilippeStarck創作的Tulum系列,俐落的線條看似剛硬,卻又可見融合其中的和諧曲線。
選用BlackMatt的色調,展現沉穩內斂風格,與「Duravit」瓷器的相互輝映,突顯其不凡的品味;再搭配AirPlus技術,提升出水時的綿密感,充分享受水所帶來的純淨與舒緩。
(DuravitTaiwanRO)
即便把手只是龍頭的一個配角,卻能將主角最美的樣子昇華到極致。
「FANTINI」VENEZIA系列龍頭把手,使用高透光的Murano吹製玻璃製成,透過繁複的高水準工藝技術手工加工後,呈現出玻璃自身的幾何性和原始之美,在浴室燈光與水流的照耀與波動下,呈現出令人難以捉摸卻迷人的形象。
(麗舍)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白色予人的純粹與寧靜,有時候低調到讓人遺忘它的存在。
當白不再是唯一選擇,你將如何妝點你的衛浴?
黑、灰等無色彩的極簡,高級奢華的金銀配色,活潑俏皮的繽紛七彩,除了視覺跳脫傳統的白色選項,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衛浴設備的表面更以霧面處理,提升質感與觸感。
藉由材質的變化、多樣的圖騰線條、繽紛飽和的色彩、隱藏的豐富機能等,透過設計的變化,色彩的點綴,都將重新定義我們對於衛浴的純白印象。
「義大利agape」UndiciInox不鏽鋼上置盆,薄型倒邊的概念有別於傳統正圓造型所帶來的純粹感,圓潤的設計與304不鏽鋼的選材,巧妙激盪出鋼與柔的視覺表現,加上深古銅毛絲面的多樣色彩,為空間豐富語彙,將古典、工業、現代三者元素和諧融合並具體展現。
(嘉品企業)
「INAX」的全自動電腦馬桶在功能以及設計上不斷改進,SATISG系列更將「INAX」的製陶技術以及對磁磚色澤和質感的堅持推向顛峰;透過精雕細琢的設計、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知識,將啞光色在陶瓷素材上表現得均勻而美麗,打造一個能改變衛浴空間的藝術品。
(台灣伊奈)
「THG」Rose系列浴室配件,蘊含了傳奇玻璃製造大師Daum畢生對藝術及美的追求,他發明了一種水晶加工的特殊技術,讓作品可以確保其輪廓的完美規則性。
配件上每一朵玫瑰花的姿態,都彷彿是自然地從浴室中生長,讓整個空間充滿了甜美、浪漫和感性的氛圍。
(麗舍)
「INDA」秉持著創造力和獨創性,從經典到現代,甚至是前衛風格,都能以迅速的解決方案,響應消費者的需求。
帶有義大利的純正風格、精緻工藝與獨特語彙,並專注於研究當代衛浴的流行趨勢,為現代衛浴空間帶來非凡的視覺享受和全新體驗。
(三緯)
「Gessi」與西班牙設計藝術家LázaroRosaViolán共同設計的Venti20為現代生活帶來靈動的質感與不俗的品味。
優雅美觀的輪廓和細節與流暢簡約的線條相結合,體現了現代實用藝術品背後所蘊含的卓越美學和技術研究;手柄和基座的精緻細節以及主體的凹槽設計,也巧妙地延續了經典的設計手法與風格。
(弘麗衛浴)
「義大利antrax」將原本平凡無奇、僅強調實用的家用電器,轉變為喧賓奪主的藝術品。
極具造型感的電熱毛巾桿提供消費者無須妥協的舒適溫暖,得益於義大利的頂級工藝,並打破傳統框架,持續創造令世人驚艷的實用作品。
(@casa夢想家)
玫瑰金色是最受女性消費者喜愛的室內裝飾色之一。
「innoci」玫瑰金單把落地浴缸龍頭以優雅的曲線為浴室增添一股浪漫氛圍,整體外型線條流暢、時尚簡約,玫瑰金屬色調營造的輕奢風格,能替任何衛浴空間增添恰到好處的韻致和奢華氛圍。
(innoci台灣藝耐)
由英國極簡建築大師JohnPawson和荷蘭設計師PietBoon合作,揉和「荷蘭cocoon」的理念—越簡單,越能發現本質,而創造出的作品。
壁出淋浴組透過珍貴天然石材與不鏽鋼金屬之間的碰撞,呈現純一而不染、沒有多餘的裝飾卻依然極具辨識性的獨特樣貌。
(@casa夢想家)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ablessingindisguise福隱禍中」,是許多人兩年多來疫情生活的體悟,病毒讓人心惶惶不安、經濟嚴重受挫,但人們也更感受到相互支持感恩的可貴,以及「家」的重要性。
居家辦公模式興起、小孩在家線上學習,隨著在家時間越來越長,各種舒適與否的細節都被放大檢視,與屋主們密切接觸的室內設計師深有所感。
舒適空間從舒適空氣環境開始
張馨室內設計總監張馨回顧兩年多來的趨勢,「疫情之後,居住者比以往更加重視房子的舒適度,尤其是改善空氣品質和濕度這兩方面,詢問度大增。
」面對需求,張馨早有準備。
「十多年前搬到林口後,就發現除濕的重要性,加上空氣汙染問題日益嚴峻,對空氣濾淨的標準也要向上提升」,在全戶式設備尚不普遍被認識的年代,張馨勤做功課,為自己的大樓住家裝設吊隱式除濕設備,不但有效減輕過敏、發霉等問題,更不須費時費力倒除除濕機中的廢水。
用好設備為好生活打底
然而,對設計者來說,吊隱式除濕設備因每個空間都需要一臺主機,導致天花板必須開設多個維修孔,且燈具和家具也要配合移位,帶來許多難題,得知一對多全戶式設備後,其美觀與便利性也成為我推薦給屋主的原因。
。
」
尤其近年來,全熱交換機逐漸成為新建案的標準配備,民眾對全戶式設備更加熟悉,當張馨向屋主介紹全戶式空氣清淨機和除濕機時,接受度更高,「我會告訴屋主,正因為預算有限,更要把錢用在刀口上。
」
從空氣、除濕、淨水到地暖,全戶式設備一旦裝設,只要勤加保養,就能擁有20、30年以上的舒適生活空間。
「美感會隨著時間改變,但嚮往有品質的生活這件事,從小孩到長輩都不會改變。
」
只有安心信賴才能全心推薦
「網路資訊發達室內設計相關內容豐富、資訊逐漸透明化,許多屋主都會事先做功課,而設計師的角色則變成是針對屋主的需求建議適合的設備」,所以張馨設計師堅持,只有自己親自體驗過的商品,才會推薦給屋主。
「這個品牌能走過百年、享譽國際,靠的不只是真正高效、節能的設備,還要加上專業且貼心的在地服務,才能發揮設備的最佳效果。
」與瀚頓國際的合作經驗,讓她相信雙方的專業能讓空間真正盡善盡美,「我們還安排了全公司的教育訓練,確保設計師們都瞭解原理和設備細節,就是為了和Honeywell一起打造最理想的室內空間。
」
資料及圖片提供」瀚頓國際 、張馨室內設計 撰文」Yueh-hanYang
從報紙到電視廣告、從傳單到社群網站,宣傳媒介推陳出新的腳步愈加快速,讓廣告主疲於奔命,但在眼花繚亂中,口碑宣傳卻始終佔有一席之地,尤其非明星藝人的一般使用者分享更具說服力。
不過,繆思伯格竟能讓近10組使用者願意從各地奔波至台北,只為在專櫃開幕式上分享心得,其魅力究竟從何而來?
Moosburger總代理詩蘭慕國際林佳美經理
搭建橋樑通往更舒適的睡眠
繆思伯格在台灣發展四年多,已成為人們親近馬毛產品的指標品牌,雖然亞洲地區對馬毛的認識尚不如歐洲普及,但在繆思伯格和使用者的齊力推廣下,從世界脊椎日到高爾夫比賽、露營活動等,越來越多主辦者邀請繆思伯格到場,透過講座與產品分享讓更多人了解到枕頭對於睡眠的重要性,並首次感受馬毛產品的特殊性。
看見回響持續升溫,繆思伯格決定跨出下一步,在臺北龍頭百貨中設櫃,無需預約,適合從台灣各地前來台北辦公、訪友的消費者抽空一訪,本身也是馬毛大粉絲的林經理表示:「我們希望創造沒有壓力的體驗,隨時試用、隨時購買,只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馬毛產品的好,能享受到未曾有的舒適睡覺體驗。
」
馬毛全系列商品
不分年齡他們都是馬毛產品愛用者
馬毛產品到底有多特別,比起品牌自行宣傳,專櫃開幕式上熱情分享的使用者經驗更深入人心。
賀家夫婦兩人過去皆有睡眠品質不佳的問題,但卻反映出兩個極端,先生因睡不好縮短睡眠時間,妻子則是拉長睡眠時間,使用了馬毛產品後兩人的睡眠時間竟慢慢趨於一致,讓他們驚喜不已,進而成為馬毛的忠實愛用者,只要繆思伯格推出新品,幾不錯過,而且賀太太強調:「我們買了,就是天天用!」
同樣也有睡眠困擾的劉先生,多年來遍尋不著能夠放鬆安睡的枕頭,一次次失望的經驗讓他難以相信寢具廠商的宣傳,直到陪朋友挑選寢具時第一次認識馬毛枕頭,透氣且支撐力十足的體驗讓他一用傾心,且不藏私地購買馬毛旅行枕作為尾牙抽獎贈品,希望越來越多人親身感受馬毛的好。
另一方面,青壯年除了重視自身的睡眠品質,也在意年長的父母是否睡得舒適,尤其台灣逐步走向與病毒共存,良好的睡眠成為提升免疫力的關鍵。
莊小姐的第一顆馬毛枕就是買給頭部曾開過刀的母親,恆溫吸濕且容易翻身,不易因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導致身體疼痛,當然,其後莊小姐也成為了馬毛枕的愛用者。
馬毛側睡枕
疫情在家時間增更體會馬毛的好
這兩年來,人們因為疫情有了更多在家工作、休息的時間,繆思伯格的馬毛產品更加受到歡迎,去年奧地利原廠甚至連聖誕節期間都在為全球使用者趕工,能有如此成果是繆思伯格一步步開拓出的成果。
原廠回憶起42年前馬毛側睡A枕甫上市,「看起來外型是如此奇特,以至於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在市場上站穩腳跟,但現在我們在全球擁有成千上萬名忠實客戶和粉絲。
」
矯正坐墊
今日,繆思伯格與台灣擦出全新火花,由林經理彙整使用者經驗後,提出各種新產品構想,再由原廠付諸實踐,四年多來誕生出旅行枕、矯正座墊、媽媽月亮枕、圓柱抱枕、三角大靠枕等讓市場耳目一新的馬毛產品,受到愛用者們熱情支持,讓原廠大讚臺灣對馬毛產品的創意和熱忱,推動他們做出了更多嘗試與突破。
馬毛圓柱枕
林經理認為她的初衷十分單純,「歐洲對馬毛產品已相當熟悉,但亞洲還有很多人不瞭解,透過多樣化的馬毛產品,不但讓消費者更有機會成為使用者,再成為愛用者,原本的愛用者也會期待更多新的馬毛產品進入生活,在台灣與原廠協力下,繼續挖掘馬毛的可能性。
」
對於繆思伯格在台灣開設首個百貨專櫃,原廠也樂觀期許台灣市場的發展,「市場總是在變化,因此為變化做好準備並成為引領市場前進的決定性角色非常重要。
未來,我們一起並肩合作,期待我們能打造出更多優良產品提升睡眠品質。
」
Moosburger奧地利手工馬毛
資料及圖片提供」詩蘭慕國際 採訪」Yueh-hanYang
「閱讀是與自我的一種對話方式」不同於睡眠休憩的臥室、飲食的餐廳或是料理的廚房,具備多功能用途的書房,是家中一座不可或缺的獨特場域。
在重視空間複合功能的趨勢下,書房用途已不再單一,形式、配備更加多樣化,提高彈性運用的可能,是閱讀之地,是私人工作站,是遊戲空間,也是臨時客房。
現代的書房設計,除了保留彈性伸縮的設計,因應居家辦公的盛行,更需要打造成能讓人專注辦公的場域。
義大利「Flos」Kelvin是AntonioCitterio和ToanNguyeny在2009年推出的作品,是一款以極簡LED為主的現代檯燈。
鋁金屬紮實的底座,搭配懸臂機制與旋轉燈頭,不僅可以帶來多角度的光源,還可以自由切換兩種色溫或是多段亮度調整,以符合使用需求。
(LuxuryLife)
金屬結構框出方正的「CattelanItalia」Nautilus書櫃,櫃中的每個隔板皆能配合想要置放的物品,隨心調整成不同的角度;仔細端睨會發現,每片隔板都帶有些許微彎的造型,讓其在光源下能展現出不同的深淺變化,增添視覺趣味。
(弘第HOMEDELUXE)
「Saba」Leyva系列書架由鐵製結構組成,以焊接管狀鐵件設計出一個簡約俐落的格子書櫃,其細膩的小巧輪廓營造出輕盈感;大小不一的格架能因應各種物體的擺放,無論是壁掛式還是獨立式,Leyva系列書架都能輕鬆融入各式書房空間。
(朕璽國際ZxLiving)
「THONET」的設計團隊從經典的鋼管家具系列中汲取靈感,打造出帶有精細設計的S1200辦公桌。
微微傾斜的設計讓S1200即使在狹窄的空間中也能穩固站立,桌面下方的橫桿提供雙腳舒適擺放的位置,而為了保持井井有條的視覺,還提供多款植絨金屬配件可以選購。
(楠弘)
設計師HarryBertoia曾說:仔細近看我的作品,會發現主要材料其實是空氣,你可以從中感受到空間的穿透與流動。
「Knoll」鑽石椅分為兩個不同的結構,金屬的絲線以有機的弧線彎曲編織成一張椅身,底部的拋光椅腳則像是戒指的台座,支撐著空氣中的透明鑽石。
(D&L丹意信實集團)
一張兼具多功能的桌子,已是後疫情時代每個家庭必要的配置。
「Kristalia」be-Easy的桌面採用Fenix-NTM奈米專利材質,具有抗菌、抗污、低度反光、刮傷熱修復機制等特性,極細分子結構組成的霧面效果,造就其獨特觸感與優雅外型。
(居雅堂JYTDesign)
「Giorgetti」TENET產品的設計融合了數百年的傳統、工藝和對原材料選擇的關注與重視。
整體框架採用楓木飾面,桌面與抽屜內部覆蓋馬鞍皮革,金屬部件則塗上青銅色;兩側對置的隔板桌腳抑或是單邊桌腳搭配抽屜櫃的雙版本設計,讓其更加貼近使用者需求。
(易雅居)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在古代,書房稱作「書齋」,不同於現代的複合式機能,是專門提供人們閱讀、書畫、寫字的場所,也是文人雅士家中不可或缺的空間。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到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代表了古代文人對於書房的態度。
古人對於書房的重視,可從他們會為自己的書房取名而知。
人們有別號,書齋則有齋號,常以齋、堂、屋、居、室、庵、館、廬、軒、園、亭、洞等來命名。
蒲松齡的「聊齋」、杜甫的「浣花草堂」、司馬光的「讀書堂」、陸游的「老學庵」、張岱的「不二齋」、袁枚的「小倉山房」等,皆是歷史上富有盛名的書齋。
由PatrickNorgue設計的「NatuzziItalia」Inu桌、Nanà椅以及Node隔音屏展現了一種全新、多用途的設計精神。
由FENIX製作的桌面,能自我修復輕微刮痕;隱藏式的線槽完美平衡了美學與機能;活動式Node隔音屏,則創造獨立空間,靈活轉換居家與工作,展現新的生活方式。
(華泓國際)
「RolfBenz」594主人椅帶有柔和且溫婉的曲線,椅背的獨特設計如同一個溫暖的擁抱,給予乘坐者十足的安全感;座椅的包覆方式看似十分隨意,實則經過精心設計,呈現帶有自然皺摺的效果,此外,還提供多種椅腳與材質選擇,可依居家風格隨心搭配。
(D&L丹意信實集團)
設計師MauroLipparini深受日本地區植物的啟發,透過「WalterKnoll」Onsa主人椅,重新詮釋日本美學。
Onsa的座椅扶手設計如花瓣包覆著椅背,當往後傾斜時,座椅猶如晨間的鬱金香般盛放,再搭配乾淨利落的線條與特殊內襯材質營造立體視覺感,營造高端質感氛圍。
(朕璽國際ZxLiving)
義大利「B-Line」Boby是以實用的生活文件收納推車為基礎概念,再輔以多種變化、與不同的收納尺寸,呈現出近乎能滿足全方位機能的收納作品。
抽屜使用防滑紋輔以突起的按勾,讓使用者能輕鬆取用;並搭配迴力機制,讓闔起時能整齊劃一的歸入方格內。
(LuxuryLife)
「Muuto」FlowTrolley流動推車由粉末塗層鋼製成,浮雕凹槽的金屬壓花托盤,與纖細的空氣感框架,呈現現代輕巧的外觀。
可方便移動的多功能儲物設計,提供強大的機動性,實用穩固又型能兼具,是一款簡單卻永恆的作品。
(居雅堂JYTDesign)
「Furninova–S.O.U.L」延續北歐瑞典的設計風格,打造出極簡乾淨的MalcolmWritingDesk。
MalcolmWritingDesk桌面選用HPL與MDF材質,防水且耐用,搭配實木的白蠟木桌腳,簡單俐落的設計,展現沉穩現代風格。
(羅奇尼Rokinii)
「Alivar」Scribe是一款木製的質感設計家具,提供橡木或是胡桃木兩種材質選擇,桌子表面覆蓋上光滑的皮革軟墊,整座造型介於書桌與化妝台之間的微妙設計,讓Scribe不管是放置在書房抑或是臥室中,都能輕鬆融入居家場域。
(D&L丹意信實集團)
「SEEDDESIGN」OLO以新世代符碼概念,巧用雙向出光的鏤空燈罩翻新人們對燈具的想像,在光的領域注入新浪潮。
桌燈維持OLO系列一貫的簡約線條,以純粹的設計語彙呈現自然優雅的姿態,高演色的舒適燈光,搭配可翻轉燈罩和觸碰式調光,提供適度的光照與氛圍營造。
(喜的燈飾)
「Artemide」Tolomeo系列燈具,運用現代手法來改良傳統,使用輕巧的鋁材取代傳統鋼製載重架,搭配鋼纜和霧面燈罩,簡約俐落的外觀,巧妙地將電線隱藏;可大範圍移動的燈臂,能依需求來調整光源的高度靈巧性,為空間創造核心光源,精心鋪陳美好的閱讀時光。
(D&L丹意信實集團)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不管古或今,書房並無制式的形式與設計。
古時,貧者可能僅有一席一室,豪門貴族則會蓋房築樓;而現今,人們會依照住宅的大小與格局,來規劃書房的尺度與機能。
清代學者李漁在《閒情偶寄》寫到:「書房之壁,最宜瀟灑,欲其瀟灑,切忌油漆」,對於書房的裝飾應「宜簡不宜繁」並力求「高雅絕俗之趣」。
書房的佈置不在於精緻或是華麗,而是在於表達主人內心的情趣與思緒,展現雅氣、雅趣與雅境意象。
當4片沃克板與8顆P木釦90度結合後,就可以組成一個「沃克板+P木釦」CUBE立方體。
將抗彎曲性、載重性佳且經由有機染料透心著色的沃克板與韌性、承重度如金屬般的P木釦相互搭配,創造出簡單而創新、能輕易組裝拆解的高靈活收納櫃體。
(中崧經貿)
義大利藝術才子CarloMollino設計的「Zanotta」Cavour辦公桌,打破我們對於辦公桌的方正刻板印象。
流線型的桌腳能感受到他追求速度的熱情,而不對稱的結構則透過桌面和抽屜取得平衡,他的設計勾勒出不受框架的線條感,將不拘束的藝術帶入生活之中。
(朕璽國際ZxLiving)
由比利時著名設計師MichaelVerheyden設計的「CTO」Heron立燈,特別選用黃銅光澤來體現當代頂級工藝的金屬質地,塑造出一種安靜平和的力量;燈頭和支幹結構的微幅不對稱,反而讓人將焦點集中於它平衡的簡約輪廓上,並為之著迷。
(D&L丹意信實集團)
丹麥「Menu」Carrie是一款簡約現代、富有斯堪地納維亞色彩,以及科技感的輕巧移動式燈飾作品。
像是提籃造型也如同一盞現代的航海油燈,結合新時代的LED燈飾科技以及USB充電配置,讓使用者可以自在移動,成為居家的萬用桌燈新選擇。
(LuxuryLife)
德國精品燈具「Occhio」將前所未有的照明體驗帶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表現一種燈光文化的新主張。
結合設計、照明質量以及獨特的使用樂趣,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並藉雙面發光頭的3D靈活性,讓燈飾可以根據桌子高度完美調節。
(誠繹國際)
「Poliform」HomeHotel選擇能傳達自然概念的實木材質製成,黑色的榆木表露一種沉穩視感。
桌子整體的結構是透過榫接的方式組合而成,特意選用原始工法與略帶東方氣息的元素,希望讓室內空間也能渲染出自然的書香氛圍。
(弘第HOMEDELUXE)
「Calligaris」Biblio寫字桌採用時尚的金屬結構為框架,搭配亮色皮革隔板,同時具備實用的收納抽屜和電器的線路孔洞,整體造型優雅且輕巧不占空間,型能兼具的設計是適應未來SmartWorking、居家辦公最舒適且完美的書桌選擇。
(科葳國際)
「Flexform」Joyce扶手椅含蓄的輪廓,恰如其分地在設計感與經典之間,取得完美平衡。
獨特的金屬結構不僅堅韌地支撐著座椅,還形成了一個有趣的設計視角;環繞曲線並以金屬和印花聚氨酯製成外部輪廓的扶手椅,搭配經過不同飾面處理的鋼材底座,讓其成為空間中最優雅的焦點。
(D&L丹意信實集團)
「USM」的Haller系列早已成為高質量的模塊化和永恆設計的代名詞。
「USM」的模塊化系統提供使用者無限的可能性,不管是辦公室的文件收納、辦公桌、書房內的書架書櫃,抑或是居家展示層架,「USM」可依據個人需求與風格,制定屬於你的理想空間。
(瑞歐)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不同於以往,書房不再是人們只能正襟危坐的莊嚴之地,作為學習、辦公場域的延伸,同時也是家庭環境的一部分,書房同樣需要富有生活氣息,並與其他居家場域融為一體。
不管是傳統的書桌椅、辦公設備、龐大的書櫃、照明的檯燈;或是舒適的單椅、充滿情調的立燈、可移動的收納推車等,只要書房規劃符合主人的使用需求,即是一個好的書房設計。
以胡桃木為架構打造的「ArmaniCasa」MUSA書架,選用自然界中最迷人的飽和綠色皮革覆蓋層架,綠與木的相互搭配,展現出濃厚的東方氣息,帶出一種低調奢華的優雅質感。
亦可將書架多個擺放,創造趣味變化。
(D&L丹意信實集團)
AsiaTA是一個創新設計,其燈光既是光源也是裝飾,體現「Contardi」融合先進技術和創意設計的精神。
以簡單乾淨和線性為特徵的Asia系列,燈罩造型獨特、個性鮮明,靈感是來自稻草人的尖頂帽,搭配面料、玻璃和金屬等多種異材質,組合成獨特外型。
(易雅居)
丹麥「NormannCopenhagen」Allez是設計師SimonLegald繼暢銷椅款FormChair的最新力作。
僅有3.8kg的輕巧重量,讓女性也可以輕易搬移,座面提供基本塑料、藤編以及座墊三種版本,搭配橡木實木椅腳,更顯北歐溫暖自然的居家風情。
(LuxuryLife)
「Wittmann」Melange休閒椅清晰的線條,透過完美手工縫製的皮革滾邊突顯出來,採用簡約的設計語彙將整個系列的核心整齊地包裹起來,外觀輕盈、帶有精緻細節又極致美觀,被譽為設計界的藝術品一點也不為過。
(D&L丹意信實集團)
「Fredericia」以符合人體工學的有機線條作為出發,創造了許多符合使用需求同時兼具設計美感的作品。
Eyes系列的桌椅就是兼具機能與美學概念的體現,Eyes單椅在提供舒適坐感之餘,兩顆皮質鈕扣更如一雙靈活逗趣的眼睛,讓人不自覺地感染到歡愉氛圍。
(D&L丹意信實集團)
「Artisan」Latus系列的木頭紋理清晰、木色溫潤,細膩之處能感受到工匠的用心,讓人不自覺地想要去觸摸並感受它們所帶來的溫度;親切溫和的色調、邊角和桌椅腳的柔和曲線,營造出視覺輕盈的寧靜感,彷彿能夠療癒每個人的心。
(朕璽國際ZxLiving)
「丹麥Sketch」Author北歐寧靜生活書桌讓使用者能自在的沉浸於自己的時刻,傾心投注在每一件事務上。
考量現代人大多使用筆電辦公,這款書桌的尺寸提供舒適又不佔空間的工作區域,加上北歐風格的舒適感,讓在家工作也能有窩心感受。
(夏馬城市生活)
「LouisPoulsen」AJ桌燈/立燈是設計師ArneJacobsen於1957年為哥本哈根的SASRoyalHotel所設計。
AJ系列的特色在於其燈頭部分不對稱式的設計風格,燈罩部分可上下調整投射角度;燈座之處鏤空的圓孔,原先設計是留給煙灰缸的置放,獨到的設計巧思與美感,讓其雋永且不退流行。
(居雅堂JYTDesign)
「PoltronaFrau」TURNER旋轉書櫃誕生於1963年,是由義大利天才建築師兼設計師GianfrancoFrattin所設計,其靈感來自放在房間中央的經典英倫書櫃,總能把「最愛的典藏書籍」放在手邊的前衛理念而生;不僅能隨意創造出不同的組合,設計造型更是歷久彌新。
(禹臣實業)
撰文」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各大廠商
疫情期間,「社交距離」守護彼此健康,後疫情時代,我們更該認識「家族距離」。
「家族」在日文中為「家人」之意,隨著青壯年或小家庭和熟齡父母同住的比例增加,如何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又能保持距離不過度干涉彼此,讓「二世帶住宅」於焉誕生。
透過住宅空間設計,祖孫三代既有交集,又保有獨立生活空間,不但成為日本的重要趨勢,也深受臺灣注目。
但臺灣多為社區大樓型態,要如何才能達到接近「二世帶住宅」的理想狀態呢?拉開空間尺度,將是最佳解方。
打開空間可能包容世代愛與差異
在挑高6米的居住空間中,透過分層規劃雙主臥,打造類別墅環境,使三代人共居也能擁有「剛剛好」的距離,正因為有足夠空間尊重、包容彼此生活習慣的差異,減少磨擦,家人間的關係才能更緊密。
分層設計兼顧氣派公共空間和私密自用空間,也讓祖孫三代各擁一片天地
拉開窗簾,私人庭園的綠意映入主臥空間,隱私不打折扣
沉穩悠閒日式風格讓心慢下腳步,是生活品味更是生活哲學
父母閒坐沏茶談天,孩子與寵物蹦跳打滾,是三代共居最美風景
主臥是睡眠休息空間,也可能是工作空間,挑高視野舒展一日身心
居家辦公趨勢增打造理想SOHO宅
後疫情時代的另一特徵,就是居家辦公形態被越來越多企業接受,隨著在家時間拉長,如何區隔生活和工作空間成為規劃空間的新視角。
透過在6米挑高空間中進行分層設計,一層生活空間、一層工作室的理想SOHO宅化做現實。
挑高的樓中樓空間可打造SOHO功能、職住分層,讓事業生活一間二顧
再加上戶外私人庭園空間在窗外連成一片綠景,不出門也能被寬闊的室內空間和保有隱私的庭園景觀療癒。
誰說居家辦公是宅在家?這個家跟其它地方可「大大」不一樣!
在大台北地區與家人親友獨享私人庭園不是夢
國外令人嚮往的BBQ交流會,現在即刻實現
三千坪生態濕地是最千金難買的「好鄰居」
不同的格局規畫滿足各類居住想像,相同的是,都能在此找到新幸福。
日勝幸福站發現之旅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尋找新風景,而是擁有新眼光。
」
──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Proust)
接待中心:新北市板橋區合安一路81號
電話:02-82752233
特別企劃
【挑戰—安藤忠雄展】
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世界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的生涯回顧大展《挑戰—安藤忠雄展》(TADAOANDO:ENDEAVORS),日前抵達世界巡迴最終站-台北,2022年9月13日前於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重磅登場。
《室內》雜誌邀請忠泰美術館黃姍姍總監,分享策展的點滴歷程。
室內名人堂
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B+PArchitects創辦人。
致力於以不同材料及空間,透過構築與活動想像的生活場所的可能。
作品透過空間的建構過程,思索建築與生活的狀態,並關注材料構築與環境,同時探索城市建築具有時間、場所意義的生活樣態與空間架構,並探索氛圍特性;作品涵蓋公共與私人之建築、室內與策展,包含展場空間、住宅、商場、學校、車站、學校、水族館等,透過大小尺度的探討,更關注新舊併置的建築可能。
室內名人堂
室內名人堂
何侯設計奉行以設計思維來主導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及家具設計的原則。
主持人何以立及侯貞夙在美國波士頓及紐約分別取得美國建築師執照並累積了15年及8年的工作經驗後,在1997年於台北成立何侯設計。
在近20年的執業中獲得許多認可及獎項。
室內名人堂
李瑋珉理性與感性並重,他善於垂直整合與跨域統籌,同時也具備熱愛文學與創作的感性敏銳,面對時代轉變,始終保持積極樂觀帶領團隊前進、嘗試各種可能,迄今事務所已在台北、上海、北京、紐約設立據點,與歐、美、日各國團隊合作項目。
他時常遊走各大城市,透過敏銳感知汲取靈感,並梳理成簡潔的語彙意象,將之融入設計概念裡,透過多元融合與嚴謹的建築設計思維,讓作品既有國際化的現代感,同時亦
室內名人堂
曾任奧地利195711建築研究室合夥設計師,1991年擔任實踐大學創立室內空間設計系擔任系主任。
1999年創立太一設計,在住宅與商業空間設計以現代洗練美學樹立特色,同時亦善於規劃各類文化藝術空間,並策劃多項國際設計展。
姚政仲除了設計成績斐然,影響力亦遍及設計、創意產業,曾任亞太空間設計師聯合會台北年會執行長,國際室內建築/室內設計師聯盟理事,台灣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
同時,他也媒合產官學界,積極提升室內設計產業、促進交流,在2007年創辦TIDAward台灣室內設計大獎,2018年創辦台灣光環境獎。
曾任台灣室內設計大獎評審主席,2012至2018年連續多屆擔任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國際評審。
室內名人堂
東京設計者學院建築系畢業,曾任安藤忠雄建築事務所設計師。
在日本學習與工作的經歷,涵養了陳瑞憲的設計思考具有嚴謹、秩序、精煉、寧靜、善於覺察無形而細膩之美等特色,作品富有耐人尋味的空靈美感。
與誠品書店長達15餘年的合作,陳瑞憲將自身對建築與美學的體認揉入空間,為每座誠品書店建造各異風景,讓愛書人在空間遊走裡沉浸於知識殿堂的詩意與渲染力。
濃厚的文化底蘊是陳瑞憲作品的鮮明標誌,他博取東西文化精髓,以現代視角轉譯古典元素,凝煉出更加輕盈現代的視覺語言,空間輪廓簡潔而現代,但其中的韻味、美學又隱約連接了古典。
室內名人堂
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與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
胡碩峯擅長以現代極簡刻劃大器空間,以低斂、秩序、淨簡與機能性作為經緯開拓無限可能,作品縱橫頂級住宅與知名品牌商空。
同時,他喜愛旅行、文學、音樂、電影,將廣博養份融入設計思考裡,本身亦是一位著作豐碩的建築師,豐厚的文化涵養映現於設計之中,作品除了精煉大器,亦深具人文溫度。
室內名人堂
陳連武設計師出生藝術世家,因為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培養出扎實的文化底蘊,加上深厚的建築背景、歐美新潮設計的養成,是國際極少數能同时囊括全球四大設計獎(德國iF設計獎、德國reddot紅點設計大獎、日本G-markGoodDesignAward、美國IDEA傑出工業設計獎)的台灣知名室內設計師。
室內名人堂
自2007年創立以來,開物設計以靈活的文化符碼,營造出空間的價值與深度,成功為客戶提供創新策略與商業模式,整合空間特質以開展出競爭優勢。
設計團隊以跨領域的團隊組合,打造不設限的空間型態,並為住宅、娛樂空間、辦公空間、公共空間和商業空間設計出創新而精湛的新氣象,進而延伸出家具設計、燈具設計、產品設計和平面設計的全面性規劃,全面提升空間設計的完整與價值。
室內名人堂
郭錫恩和胡如珊共同創立了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一家立足於中國上海,在英國倫敦設有辦公室的多元化建築設計公司,提供國際化的建築、室內、整體規劃、平面以及產品設計服務。
如恩設計研究室贏得了眾多媒體關注,亦在各式權威設計大獎中屢獲殊榮。
室內名人堂
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美國UniversityofColorado室內設計碩士
今品空間計畫有限公司/楊岸設計事務所主持人
曾任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暨研究所副敎授
室內名人堂
好室設計創立於2013年,提供住宅、商業、辦公空間規劃整合與工程管理,設計團隊期待生活應該是一種美學的表現、一種態度,希望可以將美好的生活體驗設計在空間中,讓人與空間多了對話與互動。
好的空間不見得要豪奢,在好室的設計中,你會看到空間與人有更好的互動方式。
室內名人堂
著名為不同商業空間種類創造獨特和敘事性體驗的香港設計師,一直專注於大型的酒店,餐飲,娛樂,零售,別墅及樣板房等複合空間設計。
獎項:包括德國iF設計獎和紅點設計獎,美國IIDA全球卓越設計獎以及IDA設計獎,日本JCD設計大賞100強,APIDA亞太室內設計獎等。
多次被邀請為國際論壇及研討會作主講嘉賓,現更將其設計專業發展到設計教育範例,2016年和2017年分別為香港APIDAAP室內設計獎和日本JCD設計獎持有國際評委。
室內名人堂
季裕棠為享譽國際的飯店空間設計師,同時也是紐約tonychistudio創辦人,得獎經歷豐碩。
30年來,他以謙虛並親身實踐的態度對待每一件作品,憑藉著卓越而全面的洞察力,快速地翻轉了全球飯店設計的樣貌,合作夥伴不乏許多國際知名旅館品牌與集團,如倫敦瑰麗酒店、香港瑰麗酒店、日內瓦洲際酒店、上海柏悅酒店、AndazTokyo,及興建中的紐約CarlyleHotel等。
其作品特色發揮了建築空間與地域的無形魅力,融匯當地文化與社會特色,互相對照及影響,創造出令人難忘的獨特空間體驗。
室內名人堂
CUN寸DESIGN寸品牌創始人。
2015中國設計星全國總冠軍。
中國設計星執行導師。
中裝協陳設藝術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
崔樹設計思維勇於打破守舊常規,納入建築語彙,空間強調使用上的自由、靈動,不附庸於特定流行趨勢,且與使用者特質相互參照。
曾獲得中國金堂獎、AndrewMartin大獎、美國IIDA全球卓越設計大獎、40UNDER40中國設計傑出青年、紅點設計獎、iF設計獎、全球ArchitizerA+設計獎、義大利A'Design獎、台灣TIDAward等多項殊榮。
室內名人堂
沈志忠1998年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雀爾喜學院,返台後陸續創辦建構線設計有限公司與沈志忠聯合設計有限公司,並擔任負責人與設計總監職務。
其設計理念是透過建構的「線性張力」探索空間本質,挖掘空間與空間相互的恆定關係。
執業以降,國內外獲獎無數,歷年來囊括涵蓋亞洲及歐美等指標性設計金獎獎項。
室內名人堂
中國室內設計十大年度人物
安邸AD100中國最具影響力100位設計精英
AndrewMartin國際室內設計大獎得主
義大利A'design鉑金獎得主
北京清華大學軟裝研修班講師
深圳市創想公益基金會專家顧問
近境制作/遠域生活設計總監
室內名人堂
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2012年成立合風蒼飛設計工作室,專職建築、室內、景觀設計,強調自然素材及極簡、原始不造作的美感與空間感,致力於實踐概念及多樣性設計,為業主及使用者創造空間價值,相信空間及設計皆是人與自然的延伸。
曾獲得iF設計獎、義大利A'Design獎、台灣金點設計獎、台灣TIDAward、日本GoodDesign等多項殊榮。
室內名人堂
齊物設計事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公司中文名為「齊物」,意取莊子之《齊物論》中萬物等量齊觀的精神;而英文archinexus,則泛指所有與建築和設計相關的事業。
總監甘泰來致力於發展創意空間設計,令公司除了以空間設計為核心業務,亦積極發展相關設計領域之服務與產品,本著開放精神朝多角化經營,以期在創意產業開創更多的可能性。
室內名人堂
2000年成立雲邑室內設計公司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CSID理事
中原大學及逢甲大學兼任講師
曾獲德國iF設計獎、德國紅點獎、德國ICON金獎、美國IDA金獎、日本JCD銀獎、日本GOODDESIGN獎、英國FX獎、韓國K-DESIGN金獎、義大利A’DESIGN金獎、台灣TID獎、亞洲設計獎金獎、香港APIDA銅獎、上海金外灘獎金獎等獎項肯定
室內名人堂
1965年出生於臺北,1989年畢業於東海大學建築系,1993年取得英國AA建築聯盟碩士學位,在英國期間曾於RaoulBunschoten事務所擔任設計師,而後回國成立CJSTUDIO,從事建築及室內設計、家具設計、產品設計等相關研究開發,曾任教於實踐設計學院空間設計系、銘傳大學空間設計系、臺北科技大學、東海大學建築系、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並榮獲國內外重要設計首獎。
室內名人堂
2004年共同成立壹正企劃。
16年裡,壹正企劃共獲得660個國際室內設計獎項。
2012年,壹正企劃成為AndrewMartinTheInternationalInteriorDesignAwards-年度國際室內設計師獎的唯一獲獎者,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設計公司,壹正企劃現已連續第15年入圍該獎項的決賽。
室內名人堂
香港大學建築學系畢業。
以現代風格見稱,善於將亞洲文化及藝術元素融入建築、室內及產品設計中。
目前總公司設於香港,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及深圳均設有分公司,擁有超過500人的團隊,設計項目遍佈全球100多個城市。
室內名人堂
2005創研空間設計設立
2005展宜建築設計總監
2002個人空間設計工作室設立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室內設計系兼任講師
香港商穆氏設計規劃有限公司設計師
室內名人堂
香港大學(建築碩士)及新加坡大學(建築學士)
PALDesignGroup設計董事
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
香港貿發局設計市場及授權服務業諮詢委員會委員
香港設計中心董事會董事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課程顧問
室內名人堂
成立於2008年的水相設計跨足室內與建築領域,秉持設計應如「水」的初衷,純淨、有機又多變,本質上保持其原有的簡潔性,意念上展現無框架的可能性。
致力關注於空間的故事脈絡及時間光線,創造一個具有情感沉澱及訊息想像的空間。
室內名人堂
中央美院建築學院副教授
建築營設計工作室主持設計師
主要作品包括曲廊院、水岸佛堂、唐山有機農場等,致力於讓空間成為人、自然、社會交流的媒介,創作宜居生活。
作品曾獲邀參加哈佛中國當代建築展、韓國光州設計雙年展等。
室內名人堂
PALDesignGroup創辦人及首席設計師
設計項目以國際酒店及大型會所為主,擅長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精華。
作品獲得多達百多項國際獎項,其中最高榮耀是獲得世界權威的國際室內設計師聯盟頒發IFI卓越設計大獎的「全球最佳室內設計」大獎。
室內名人堂
成立於2003年,設計師方信原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及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大元聯合建築暨設計事務所及李肇勳室內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常透過城市旅遊的方式,進行城市人文的觀察及研究。
事務所致力於將低度設計運用於各項規劃,並探討人們在低度的空間裡,各層面所產生的影響。
於設計上持續以現代主義、宋代美學及侘寂文化為架構而成的低度設計為主軸,將文化、藝術、環保等相關元素,整合運用於生活及空間的設計中。
室內名人堂
擅長運用優美的線性語彙及豐腴的異性材質營造出精緻純粹、優雅大器的哲性空間,並賦予空間獨具生命力之氛圍。
郭宗翰認為設計是簡化出空間裡最關鍵的元素,而不是將所有細節都植入空間,強調設計既是生活經驗的延伸,也是欣賞美學的態度,藉由人文厚度的植入,構建空間生活的哲學,創造人們對空間美學的無限想像。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灣室內設計雜誌Taiwan Interior Design - Facebook
台灣室內設計雜誌Taiwan Interior Design, 台北市。 9329 個讚· 4 人正在談論這個· 5 個打卡次。提升台灣室內設計專業價值的《台灣室內設計》雜誌.
- 2台灣室內設計雜誌 - 茂榮書局
台灣室內設計#52(2021年03月) :凝聚綻放設計力 ○ 勇敢挑戰迎接未來2020金點設計獎○ 光的新樣貌2020光環境獎○ 把歧阜森林搬進家○ 木構造的未來性探索都市森林○ ...
- 3日本雜誌LiVES 2021全年訂閱室內建築設計雜誌電子雜誌
日本雜誌LiVES 2021全年訂閱室內建築設計雜誌電子雜誌本商品為電子版雜誌,出貨方式為Google 雲端連結,不寄送實物,須提供G m a i l 2021 之間所有雜誌都會給您, ...
- 4室內設計雜誌線上看:2021 年最推薦的10 本室內設計雜誌推薦
室內設計雜誌01:《漂亮家居》 · 室內設計雜誌02:《DECO 居家》 · 室內設計雜誌03:《PLAZA INTERIÖR》 · 室內設計雜誌04:《時尚家居House Style》 · 室...
- 5目前您搜尋的關鍵字為: 室內設計雜誌 - 博客來網路書店
博客來搜尋,關鍵字:室內設計雜誌,分類:全館, ... 所謂收納這件事:日本超人氣室內設計師的收納生活提案,打造乾淨、清爽又好維持的居家空間! 中文書. 79 折 $277$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