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龍舟 - 中文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基本介紹
划龍舟
划龍舟,又稱扒龍舟,是端午節一項重要習俗活動,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扒槳競賽,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扒龍舟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劃龍船,叫做“趁景”。
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輪流在各鄉舉行,從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幾乎天天有“景”(龍船景);另一種形式是鬥龍船,比賽奪標,又叫“斗標”。
龍舟不僅僅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還蘊含著團結、拼搏、進取的體育精神和理念。
基本介紹
中文名:划龍舟活動環節:起龍、采青、扒龍舟、藏龍、散龍時間:農曆五月初五流行地區:中國,世界一些國家與地區
民俗簡介,水上娛樂,龍舟,變化,蘇州龍舟,兩湖龍舟,溫州龍船,龍船介紹,人數和職責分配,永嘉,龍舟之俗,閩南龍舟,賽龍舟,發展與由來,主要規則,“龍船節”,
民俗簡介每年的扒龍舟有一定的儀式。
扒龍舟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環節。
舉行扒龍舟的鄉村,在五月初一日前就擇好吉日,將龍船進行精細清潔,上油加固增色,四月的最後一天準備好包括糯米粽等各種用品。
“起船”要舉行隆重的儀式。
五月初一這天,參與扒龍船的一班身健體壯的男士抬上龍頭先到祠堂、神廟拜祭,點香燭,燒紙錢,供上雞、米、肉、供果、粽子等物品,再到各農戶敬祖神,從中獲得“利是”——錢或米以補貼扒龍舟的開銷。
之後,人們敲鑼打鼓、放著鞭炮,齊心合力把龍船抬放到河涌里。
扒龍船首先要祭江河拜龍神,即在江河起扒的時候,將飯、菜等祭品掉向江中進行拜祭,祈求神龍保佑,平安順暢。
隨著龍船放下水,之後龍船就圍繞村邊的河涌,穿過竇閘出滄江河,扒到附近圩鎮的河面進行游龍。
龍舟活動結束後,同樣要舉行隆重的藏船儀式,燒香點燭拜祭後,由扒龍船的人卸下龍頭、龍尾,並將他們及船身分別放置好(坤甸格木的龍船沉下河涌淤泥下,杉木船放上龍船亭)。
龍船下水及上水的儀式均由龍船會負責人主持,一般燒香拜祭,放鞭炮,以圖大吉大利,年年行好運。
龍船會及扒龍船的人集中會餐,有的小村則全村男人(不分老少)集中用餐,叫做食“龍船飯”。
水上娛樂龍舟據浙江河姆渡遺址和田螺山遺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獨木舟和木槳;龍舟最初原形是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後來發展為木板製作的龍形船。
龍舟就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
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100人,橈手約80人。
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
湖南汨羅縣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
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
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
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
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紮、紗扎的)。
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
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
變化用作競渡的龍舟,其形制因時代而變化,因地域而不同。
據載,舊時西湖上的龍舟,約四五丈長,頭尾高翹,彩畫成龍形;中艙上下兩層,船首有龍頭太子和鞦韆架,均以小孩裝扮,太子立而不動,鞦韆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劍、戟等“十八般武藝”和各式旗幟。
尾有蜈蚣旗,中艙下層敲打鑼鼓,旁坐水手划船。
蘇州龍舟蘇州的龍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艙,兩旁劃手十六人。
篙師執長鉤立於船頭,稱作擋頭篙。
船頭亭上,選面端貌正的兒童,裝扮成台閣故事,稱龍頭太子。
船尾高丈余,牽繫彩繩,由擅長嬉水的小兒表演“獨占鰲頭”、“童子拜觀音”、“指日高升”、“楊妃春睡”等節目。
兩湖龍舟當代用來競渡的龍船,形制比舊時簡化了許多。
船以色彩分赤龍、青龍、黃龍、白龍、黑龍等。
船身、船上的羅傘旌旗等裝飾,以及劃手們的服裝乃至船槳,都要求一色。
湖北、湖南等地的龍舟短則七丈多,長則十一丈余,划動時有如游龍戲水。
福建的龍舟,船首雕刻龍頭,口能開合,舌能轉動。
貴州的龍舟由三隻獨木船聯合而成,中間較長的一隻稱“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揮,兩邊的兩隻船身稍短,稱“子船”。
溫州龍船溫州各鄉都有龍船,各廟宇設香官神,專管劃龍船。
每逢端陽節,有些地方要做新龍船,四月初一就擂鼓開殿門,祭香官神,開始造船。
各地鄉風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開殿門,祭神後即開劃,俗叫“上水”,龍船歸去叫“收香”,鬥龍結束叫“散河”或“洗巷”,並把河龍船翻轉,次日再翻正,抬到廟中保存,還要祭時官神,相傳這香官神是喜歡玩弄人的小兒神,所以俗語說青年人不安分,比喻香官。
在劃龍船地區內,都要出龍船費用,請劃龍船的人吃酒,還要放鞭炮,設祭迎接,叫“擺香案”。
(這些習俗都沒了)龍船頭各處大同小異。
有的在船身繪畫龍鱗,頭尾安置活動的龍頭龍尾,形狀較小,有的船身稍畫上幾筆龍鱗,亦無頭無尾,但形狀較大。
每鄉龍船,各有固定顏色的旗幟,一鄉之內,有幾支龍船的話,也要用旗色區分標誌。
以溫州南郊南塘河古老風俗為例,有的旗用藍色,龍頭、龍尾和船身都是藍色,叫做“青龍”,相傳四方只有東方蒼龍七宿稱龍,所以青是正色。
這南塘河面,以莘塍為河主,所以莘塍東堂廟的龍船特別大,有十六檔,船面有四十四人,叫大青,算是龍娘。
其他龍船上水,必須先到東堂廟朝見,廟司事要賞給彩紅,大青出來,各龍不敢和它競賽,其餘小的都叫青龍,其他黃色的叫黃龍。
旗白的,船的顏色也是白的,俗稱“白龍兒”。
如是紅旗,船身也染紅色,叫做“紅霓嶺”等。
因南言赤色,是水龍,性情急躁,所以改了個名,是避諱的意思。
龍船中惟獨沒有黑龍,俗說烏龍是凶暴,也有說北方玄武是龜,爬得慢,不能斗生,故全溫州沒有黑龍船。
兩船競賽,水逐浪飛,兩龍相鬥,爭奪錦標,各鄉河道,各行分段,自為一區,鬥龍互不干涉,因此有大龍地、小龍地之名目。
龍船介紹人數和職責分配龍船人數,額定三十六人,叫做一槽,就是俗稱的“三十六香官”。
如是小龍,船身十三檔,划船的二十六人,船面管旗一,後梢二,唱神一,司鼓二,掌鑼二,托香斗二,正合三十六之數。
大龍有十八檔,兩旁划船的三十六人,加鼓、梢、鑼、旗、唱神、托香斗六種執事十二人,就需四十八人。
划船者穿衣,一船均依旗色。
在蒼南等地,則定為白衣白帽子是吊念屈原。
(龍舟額定42人,劃者十三六,前後梢各一,掌旗一,擊鼓一,擊鑼一,唱神一,此四人俱站在龍舟中間。
龍舟有十九檔,坐十八擋,前方向空一檔,龍舟在競賽時不調頭,而是人轉身反方向坐。
龍舟的鼓聲很有節奏,轉身的鼓聲為密集點鼓。
)船面上,鼓在最中,兩旁劃的人要聽鼓聲,兩頭是梢槳,就是船舵,靠此端正舵向,所以俗語說:“鼓是令,梢是命。
”鑼是聽鼓聲的,也有鼓動的作用。
旗是分明船色,使岸上觀眾能夠辨認,只有執神杖唱神的,托香斗的,是為了奉香官神,在競渡中沒有作用。
永嘉在全溫州的劃龍船中,永嘉上塘、下塘一帶的龍船,最為出名。
鬥龍在江流湍急的楠溪江中進行,十里長途,往返二十里。
如果順潮而下,而中途潮漲,或者順潮而上,中途潮落,都要斗到終點,不得停止。
再加上沒有換向轉手,要一划到底,它的尾端設定梢槳,把梢兩人,船頭也有兩人,以便保持船的首尾平衡。
頭龍時,這兩人力捺龍頭,與三十六把槳一齊行動,有加強速度的極大作用,途長水逆,風緊浪急,鑼鼓聲喧,喊聲震天,真可謂英勇。
沿江兩岸看賽龍,船者人山人海,歡聲雷動,氣氛十分熱烈。
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且如瞬。
坡上人呼霹雷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這些詩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龍舟競渡的壯景。
婦女們平時是不出門的,如今也爭著來看龍船,銀釵耀日;鼓聲、紅旗指揮下的龍舟飛馳而來,掉如飛劍,鼓聲如雷;終點插著錦綺彩竿,作為標誌。
龍舟向著標飛快地馳近……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
如上塘的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
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
永嘉上塘、甌北、岩頭、橋下等鄉鎮都有龍船。
在劃龍船地區內,都要出龍船費用,請劃龍船的人吃酒,還要放鞭炮,設祭迎接,叫“擺香案”(這些習俗都沒了)。
每地的龍船,各有固定顏色的旗幟,一鄉之內,有幾支龍船的話,也要用旗色區分標誌。
兩船競賽,水逐浪飛,兩龍相鬥,爭奪錦標,各鄉河道,各行分段,自為一區,鬥龍互不干涉,因此有大龍地、小龍地之名目。
龍舟之俗在樂清參加划水龍的住戶,叫“水龍戶”,一個水龍戶的集體叫“水龍眾”,水龍眾的所在地叫“水龍地”。
有的自然村甚至以這種劃分作為舉辦某些公益事業或承擔某些社會義務的獨立單位。
每年划水龍都有為首的人,俗稱“首事”或“頭家”,由水龍戶輪值或拈鬮推舉。
水龍戶都按丁或按戶出錢。
凡水龍戶有新婚,生頭胎男孩、興造房屋和中舉授官以及科舉廢后的大、中學校畢業等喜事,都以水龍名義致賀。
被賀的要有一條樂清龍舟紅綢或紅布繫於“龍頸”,俗語稱“掛紅”,而且還有“香金”和食品禮物。
舊時陋俗,有些水龍,往往盜伐樟樹或偷取“樹坦”(木行)最長杉木,以致發生訴訟糾紛。
在樂清縣西,大的自然村都有好幾隻龍船,稱“地團十隻龍”或“南宅七隻龍”。
(樂清最大的龍舟賽事在北白象,每次都有上百隻龍舟參賽-自發性質)如樂清白石鎮的小隱湖,每年該日,全區有一百多隻龍船匯合競賽,並備有錦旗懸賞奪標,男婦老幼,觀者如堵。
有的地區,如瑞安馬嶼一帶,不自製龍船,在端午以前,扣住江面上的運輸船,用纜絞起來,當作龍船,按日給船戶銀米,三天后放行,如果頭號勝,不但優待船家,酒肉豐盛,並且還有特別賞錢。
但溫州那些地處山區和半山區,多旱地,少水田,無河港的地方,端午無划龍舟之俗。
端午有龍舟也有鳳舟,鳳舟是源於遠古的烏舟;有的地方還有龍鳳船,《順德縣誌》載:“大良之龍風船妙極華麗。
”扒龍舟是民間信仰中龍崇拜的一種形式,即要借龍之神威,祈福、消災。
這些龍船平時沉在江湖水底,也有把龍船安放在陸地的木架上,再搭棚架保護的。
每年的五月初一前後,龍船就下水或從水底浮起,水手開始訓練,直訓練到五月初五參加比賽。
在閩粵地區,賽龍舟也被稱作扒龍船。
有競技比賽,也有水上巡遊。
扒龍船包括“請龍”、“聚龍”、“騰龍”、“游龍”、“接龍”、“賞龍”六大板塊。
閩南龍舟以下介紹的是福建省龍海市海澄鎮豆巷村“閩南龍舟”建造的簡要過程。
杉木和樟木是造龍舟的上好木料。
造大龍舟,最困難的是尋找木材。
要尋找25米長以上的整木,將其切分成5片接成船底,這樣造出的龍舟才會堅固結實。
這樣的木材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樹頭的直徑必須在20厘米才能符合條件。
在閩南地區,龍舟通常是某個自然村的公共財產。
水上人家有句俗語“一日造船,千日過波”,意即造出的船必須堅固美觀,才能經受風浪,故造船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岸上人家建房,“禮路”絲毫馬虎不得。
釘船板猶如建房的“奠基”,還要舉行“奠基典禮”,擺上供品祭拜。
特別是在“點睛”這一重要環節,還必須舉行隆重的儀式。
閩南龍舟的龍頭是寫意的、象徵性的。
龍舟的“龍鬚”是將金箔紙折成約1平方厘米的小方塊,綁在一根對摺的紅布條上,象徵“龍鬚”;將一塊紅布折成三角形,釘在船頭,象徵“龍舌”;將6條龍鬚等距離分布釘在“龍舌”上,這就成了“龍頭”。
制船者在兩側船舷的船眼睛各貼上三根紅布條加小方塊金箔的組合,再釘上三根“目周釘”。
從左至右,分別代表千里眼、順風耳、媽祖婆。
媽祖婆殿後佑護,千里眼、順風耳在前觀測,順序不能改變。
不僅是龍舟,再大的帆船也是這樣釘的,有些帆船還會在船艉供奉媽祖婆神位。
這些程式完成後,該的村的老人在龍頭前擺上“三牲”,持香對著龍頭祭拜。
然後,一村民手持香爐,繞著龍舟轉了一圈。
這意味著,將龍舟上的不潔之物驅走,龍舟變得聖潔而有靈氣。
隨後,燃放鞭炮、燒金紙,儀式就結束了。
經過幾名壯漢六七天的勞作,新龍舟完工了。
之後,請村里地位高的老人身穿長衫戴氈帽,帶領全村70多名壯勞力,到船廠“請船”。
大家人手一槳,浩浩蕩蕩地將龍舟劃回村里。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龍舟的丰姿就會出現在附近的江上。
賽龍舟發展與由來據現存文獻資料記載,廣州地區龍舟競渡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說據《隋書·地理志》載:“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
湖大船小,莫得濟者。
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爾鼓棹爭歸,競會亭上。
習以相傳,為‘競渡’之戲。
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
諸郡皆然,而南郡尤甚。
”一說來自廣府人對水神、龍神的信仰。
有廣州水鄉居民更直言:“春節是屬於家庭的節日,是‘小家’的節日,端午龍船節則是屬於村落的節日,是‘大家’的節日。
廣州的龍船餅、龍船帖、龍船飯、招景、趁景等一切細節,體現的都是‘兄弟禮數’的事情”。
在這種樸素的宗族榮譽意識的支持下,龍舟競渡其實是農耕社會鄰近村落借龍舟節而進行友好交往的重大娛樂活動。
端午前後龍舟競渡是珠江三角洲水鄉一個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有一整套儀式。
從起龍、采青、趁景、賽龍、斗標、吃龍船飯、吃龍船餅,飲午時茶、藏龍、散標等一系列活動貫穿始終,成為以廣州為中心向外輻射珠江三角洲一帶端午節扒龍舟的主要內容,形成嶺南文化最具特色的民間一大風俗。
端午產生的龍舟競渡風俗從祭神驅邪發展到娛神又娛人,還包括掃癉癧、驅蚊蟲等內容,連續數日的端午划龍舟(扒龍船)節慶成為廣州以至周邊珠江三角洲水鄉民眾最盛大的節日。
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
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
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到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龍船節”舉行,船長約20米,寬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樹挖成槽形,捆綁而成,中間是母船,兩邊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長者任鼓頭,一名男扮女裝的小孩任鼓手。
比賽時,炮聲響處,各水手即按鑼鼓節拍划槳前進。
傣族是每年傣歷6、7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潑水節”舉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
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划槳前進。
也有女子參與此項活動。
龍舟賽歷史悠久,傳到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1983年,我國首次派隊參加龍舟大賽,一舉奪得全部兩項冠軍。
1984年國際龍舟大賽在香港舉行,有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紐西蘭、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澳洲、澳門、香港等16個隊參賽。
中國隊又奪得冠軍。
1984年,原國家體委決定將龍舟賽列為體育比賽項目,舉辦了“屈原杯”龍舟賽。
龍舟賽在我國南方地區開展的比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龍舟節”。
主要規則▲航道△根據河道條件,設男女400m,500m,600m,800m,1000m直道競(可按當地條件變更距離)。
△比賽應設在靜水水域,航道是直的,起航線與終點線必須平行並與航道線垂直。
△根據參賽隊數及場地條件,設2或4,6,8條航道,每條航道寬度可按9m,11m,13.5m布置。
△航道最淺處水深不得少於2.50m,航道內不得有水草、暗礁和木樁,航道外5m內應無障礙物。
▲器材△按各地傳統龍舟式樣規格製造,製作材料不限。
△舵槳及划槳規格按各地傳統要求製作。
▲附屬裝置△傳統龍舟可按各習慣製作龍頭和龍尾,並備有鑼、鑼架、鼓和鼓架等,另可帶水標二個,預備划槳若干個。
▲隊員△隊員必須身體健康,會游泳,熟悉水性。
△龍舟參賽隊員為25人。
△每隊設隊長一名(運動員兼),比賽時必須佩載標誌。
△每隊登舟比賽隊員為23人,包括:舵手、鑼手、鼓手各1人,劃手20人。
△每隊替補隊員2人。
替換時需經裁判員驗明資格,並於檢錄登舟前替換完畢,登舟後不得替換。
“龍船節”造龍船也不只是為了競渡。
如泉港沙格村,貴州黔東南和湘西一帶苗族同胞的“龍船節”,所做的龍船就不是為了競賽,而主要是為了乘坐龍船游村串寨,會親訪友。
龍船下水前,先由歌師唱吉祥祝福歌,祝願龍船一路順風。
每條船上都有一位“鼓頭”,由全寨推選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坐於龍頸擊鼓發令,主持船上活動。
龍船過寨,鳴放鐵炮傳告親友,岸上報以“接龍”鞭炮。
龍船節從農曆五月十六日開始,具體節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龍船即可下水,歷時三天左右。
在廣東水鄉,龍船出遊時,家家送米酒給划船的人,並由老人為龍點眼,然後才下水游去。
游完後,龍頭供奉在龍王廟,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來再用。
傍晚,村民們還要燒一大鍋“龍船飯”,不管什麼人都可以食用,以廣結“龍緣”,遍得“龍福”。
相關詞條
划龍舟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
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團隊精神精神。
划龍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民眾...賽龍舟(端午節活動)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龍舟(端午節競渡用的龍形船)龍舟,是端午節競渡用的龍形船。
扒龍舟發源於中國南方沿海一帶,流行於中國及世界上一些國家與地區。
龍舟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扒龍舟分為起龍...龍舟競渡龍舟競渡,又稱扒龍舟、賽龍舟、扒龍船、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濃郁的傳統民俗文化色彩的民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龍舟賽龍舟賽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
據傳東周末期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殺,楚國人民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投身於岳陽汨羅江),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龍舟歌龍舟歌在民間又稱唱龍舟或簡稱龍舟,是流行於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
歷史上的龍舟歌多由藝人走街串巷演出,在重大的民族節日或各種喜慶場合很容易覓...斗龍舟斗龍舟,亦稱“扒龍船”。
端午節況渡活動,流行於台灣近海地區。
是紀念和祈求五穀豐登的一種儀式。
舟長五丈多,由五塊大樟木板製成。
舟有龍頭、龍尾,舟身塗滿...溫州龍舟溫州龍舟是傳統歲時習俗,一般在端午節舉辦龍舟活動。
據明萬曆《溫州府志》載:“競渡起自越王勾踐。
永嘉水鄉用以祈賽。
溫州龍舟”溫州競渡,至遲在宋時已很流行。
...龍舟會賽龍舟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
一般在端午節時舉辦。
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龍舟號子龍船號子又稱龍船歌,龍船調,是傳統民間風俗歌的一種。
它不象其它號子,其時間概念很強,是專門在''端午''節划龍舟叫唱的。
龍船號子曲調優美,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划龍舟遊戲《划龍舟遊戲》是一款動作遊戲,遊戲大小為419k。
......老虎划龍舟是一款好玩的龍舟比賽遊戲。
遊戲中你將和可愛的老虎在虎年的時候來場不一般的龍舟比賽,這一次的...傣族賽龍舟每年在西雙版納的潑水節的第一天(傣語稱“桑刊日”),傣族人民都要舉行橫渡瀾滄江的賽龍舟活動。
龍舟用鐵椿木製成,船身上畫有華美的彩紋,披紅掛彩,在木雕的龍...道州龍舟道州龍舟也叫道州龍船,是湖南省的特色傳統民俗活動。
道州端午划龍舟始於宋代,是為祭祀屈原。
如今,道州龍舟賽依然保留著古老的傳統,每艘龍舟都有固定的名稱,船頭雕刻...獨木龍舟節每年農曆5月25日—5月27日,貴州施秉縣、台江縣居住在清水江邊的苗族人民都要舉行這一盛大集會,獨木龍舟節歷史悠久,但因苗族無文字記載,真正的起源於何時已無法...閩南龍舟閩南龍舟盛行於漳州龍海市和龍文區,至今已有百年的悠久歷史了,與玻璃鋼龍舟不同的是,閩南龍舟是選用武夷山的杉樹原木作為材料,船身比較長,有29.48米,寬1.5米,...庵埠龍舟庵埠龍舟是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庵埠鎮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龍舟長20.5米,腹寬1.2米。
頭部由龍脖和龍頭組成,龍頭可裝拆。
龍舟中間壓有至關舟身的木桿,每年...五通橋龍舟會五通橋龍舟會是四川樂山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五通橋龍舟會作為一種在全國範圍內都較具影響,並已綿延數百年的地方文化盛會,“龍舟之鄉”的美譽名實相符。
五通橋城區素...贛中龍舟贛中龍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
贛中一帶是中國最早時興龍舟的地區之一。
曾攻讀於宜春狀元洲的唐朝狀元郎盧肇,及第後在宜春驛館前寫過一首觀競渡詩,...龍舟舞龍舟舞是一種民俗表演藝術形式,主要活動區域在山西臨汾地區的鄉寧縣境內,這種舞蹈,風格獨特,歷史悠久,在清代末年時已經十分盛行。
...國際龍舟聯合會國際龍舟聯合會(InternationalDragonBoatFederation,IDBF)簡稱國際龍聯,1991年6月24日在香港成立。
成員有來自包括澳大利亞、中國、中華台北、英國、香港、印度尼西亞...龍舟月龍舟月是廣東省的傳統民俗文化。
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開始,到五月三十日,東莞人划龍舟,洗龍舟水,趁龍舟景,吃龍舟餅,食龍舟飯,唱龍舟歌,成為龍舟月。
龍舟月的主要...扒龍船扒龍船,是中國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
龍船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扒龍舟分為起龍、游龍、競賽、收龍等幾個環節。
該文化活動發源於中國古代南方...龍船節苗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
居住黔東南的台江、凱里、劍河、施秉、鎮遠等縣的苗族也有在農曆五月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
農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為苗家龍船節...
熱門詞條
朴有煥
電纜數據機
定食
蘇菲雅
忘了我
摩凡陀
博美犬
網路正妹
喬姓
網路監控
愛情睡醒了
凱文·馬丁
暴走蘿莉
天堂
CHB
洛里耶莊園
質譜儀
孟宗山莊
阿道夫·希特勒
閉上雙眼的時候
hublot
蓋·皮爾斯
花痕
印尼國旗
降龍十八掌
鼠麴草
貓公爵
徐楓
划龍舟@中文百科全書
延伸文章資訊
- 1賽龍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賽龍舟,或称龙舟竞赛、龍舟競渡、龍舟競漕、扒龍舟、扒龙船( 臺灣話:pê-lîng-tsûn,台灣及閩粵地区惯称),是是赛艇運動之一,也是一些東亞地區的地方民俗活動,於 ...
- 2龍舟dragon boat
龍舟(或稱龍船)是指中國的龍形舟。龍舟可以指古代中國皇帝專用船隻。而普遍為人熟識的龍舟,為中國人在端午節的民俗活動,後來由華人社會引入其他國家,龍舟競渡發展 ...
- 3台灣龍舟競渡文化之傳承
停車証、攝影証,並協助引導、介紹專業人士解說等服務。 另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全民運動處、中華民國龍舟協會、國立. 體育學院也提供了諸多的行政支援與服務。
- 4划龍舟
- 5龍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龍舟(或稱龍船)是指漢字文化圈的龍形舟,也是中國和琉球端午節競賽活動時使用的人力船隻。 (一)中型龍舟:每隊舵手1人、槳手20人、鑼或鼓手1人(指揮)、奪標(旗)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