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地區,歷史行政區劃名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中地區位於陝西省西南部,簡稱“漢”,北有秦嶺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漢水,西接甘肅,南通四川,東北與安康、西安、寶雞地、市相鄰。

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之 ... 漢中地區 漢中地區,歷史行政區劃名,存在於1968年至1996年,位於陝西省西南部。

1968年由漢中專區改稱為漢中地區;1996年6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漢中地區,設立地級漢中市。

此外,亦使用漢中地區指代漢中市所在地區。

歷史簡介漢中地區漢中地區位於陝西省西南部,簡稱“漢”,北有秦嶺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漢水,西接甘肅,南通四川,東北與安康、西安、寶雞地、市相鄰。

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之美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區內著名文物古蹟有:漢中古漢台、拜將壇、褒斜道摩崖石刻;南鄭南湖國家3A風景區、山河堰;勉縣的武侯祠、墓;留壩的張良廟;城固的張騫墓:洋縣蔡倫墓;略陽的靈岩寺。

著名的自然風光名勝有佛坪自然保護區,南鄭黎坪國家森林公園、城固南沙湖水庫,勉縣溫泉,療養院等。

漢中地區曾是川陝革命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李先念、徐向前在此戰鬥過。

歷史概況漢中地區歷史悠久,自公元前312年秦惠王設定漢中郡到2012年,已有2300多年歷史。

漢中郡始於秦代,“郡臨漢水之陽,南面漢山,故名漢中”。

《漢中府志》)。

其後歷史變遷,三國時曾屬蜀地。

漢中北有秦嶺、陳倉、褒斜、駱古、子午古棧道北通關中;南有米倉、金牛、古棧道和陽平關,地勢險要,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

顯要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農業資源,使漢中地區成為陝南政治、軍事和文化的重鎮。

歷史上這裡經歷了風雲變幻的戰事,秦代始漢中就成為連線關中和陝南及巴蜀的要道。

漢高祖劉邦初為項羽手下的漢中王,後結集韓信、蕭何、張良等名將謀士,力挫群雄,大敗項羽,建立了漢王朝。

三國時劉備、諸葛亮、黃忠、趙雲與魏將在此逐鹿。

生於城固張騫是歷史上抵禦匈奴、溝通西域的外交家,其封地和墓地均在故里。

著名東漢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墓地和封地也在此處。

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曹操、張魯、李白、杜甫、陸游曾在此活動,留下膾炙人口的詩詞和動人的篇章。

自然概況氣候農業漢中地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帶,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水橫貫全境,形成漢中盆地。

盆地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體濕潤,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氣溫14℃,生態環境良好,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兼我國南北方之共有;糧食生產一年兩熟,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選單產是全國最高產區之一。

植被生物野生植物有3000多種,其中用途廣泛的600多種。

盛產各種名貴藥材,其中天麻、杜仲、棗皮(山茱萸)、西洋參產量居全國前列。

有森林面積131.2萬公頃,植被覆蓋率56%,森林覆蓋率48%,林木蓄積量6781.3萬立方米;可利用草場33萬公頃,野生動物500多種,其中珍稀動物有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等42種。

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60種,其中勉縣、略陽、寧強三縣的“金三角”地帶,是全國五大黃金生產基地之一;鐵、錳、鎳、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儲量居全省之首,經濟開發潛力很大。

漢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資源豐富,總量達146.25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60萬千瓦,可開發利用87萬千瓦。

歷代建制古代夏至西周,境內有褒國。

先後屬梁州、雍州。

春秋戰國時境內為南鄭地,先後分屬巴蜀、秦國。

秦至西漢置漢中郡(治在今安康境內)隸之。

東漢初,郡治遷於南鄭(今漢中)。

東漢末,張魯割據漢中,改為漢寧郡;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降張魯,又改為漢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據漢中,仍設漢中郡。

三國魏景元四年(263)魏滅蜀,分梁、益二州,梁州領八郡,治於南鄭。

晉太康十年(289)改設漢國,不久即廢。

南北朝時,漢中先後屬劉宋、蕭齊、北魏、蕭梁、西魏、北周,境內設梁州、興州(今略陽縣)、洋州(今西鄉縣),並僑置秦州及70多僑縣。

隋初,境內仍置梁、興、洋州,後改為漢川郡、順政郡、洋川郡。

唐代設梁州總管府,後改為都督府,下設梁、興、洋、集4州;貞觀元年(627),廢府設道,漢中屬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山南道分為東、西兩道,漢中屬山南西道,道治設於南鄭(漢中);天寶元年(724)設漢中郡、洋川郡、順政郡;後又改為梁州、洋州(今洋縣)、興州;興元元年(784)改梁州為興元府,道、府同治於南鄭,開我國歷史上用帝王年號命府名之先河,興元府地位同於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太原;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後唐、後蜀先後據有漢中,仍設興元府及洋、興2州。

北宋至道三年(997)境內置興元府及洋、興2州,屬峽西路。

熙寧五年(1072)設利州路及所屬興元府,同治於漢中。

利州路轄秦嶺以南、長江以北地區。

南宋紹興十年(1141)分利州路為東、西兩路,東路治設於興元(漢中),西路治設於興州(略陽);後利州東、西路幾經分合。

元代設興元路於漢中,為隸屬陝西之始。

明洪武三年(1370)改路為府,設漢中府。

清代,設陝安道於漢中,轄漢中、興安府(今安康地區)。

近代1913年(民國二年)設漢中道,轄今漢中、安康及商洛地區部分縣,共25屬縣。

1928年(民國十七年)廢道,縣直隸於省。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設立陝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現代1949年12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漢中,設陝南行政公署。

1951年設南鄭專區,1954年改稱漢中專區,1968年改稱漢中地區。

1996年6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漢中地區,設立地級漢中市,原縣級漢中市改為漢台區,以原縣級漢中市的行政區域為漢台區行政區域。

新設的地級漢中市,轄10縣1區。

民俗文化陝南民歌漢中秦嶺巴山地區,自古迄今有傳唱民歌、山歌之風,內容廣泛、豐富,形式多樣、活潑。

或一人獨唱,或兩人對唱。

有通山歌(又稱茅山歌、放牛歌、姐兒歌)、山歌、小調、勞動號子、儀式歌(迎親歌、哭嫁歌、拜壽歌、祝酒歌、拳歌、禮賓歌、孝歌、說春歌、勸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盤歌、兒歌等。

一般情趣詼諧,幽默含蓄,曲調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細膩,多有川楚之風,不似關中陝北民歌粗獷豪放。

鑼鼓草山區農民集體換工在田間薅草時,為加快進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後,邊敲鑼鼓,邊唱督工歌,隨機隨情編唱,尤其多在進度慢或做活質量差者身後邊敲邊唱,以激勵幹活加快進度,提高質量。

該形式使生產場面熱鬧活躍,消除勞動者疲乏、勞累、寂寞之感。

社火一般在春節時街鎮村巡迴表演,形式多樣。

有懸台芯子、高蹺、地社火等,以各種臉譜服裝扮演戲劇人物、場面,溶音樂、舞蹈、美術、雜技於一體。

陝南懸台芯子社火尤為著名,多層鋼架上迭次飾立戲劇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層者,驚險異常。

還有舞獅、彩蓮船、竹馬、龍燈、板凳舞、貝殼舞等形式。

焰火又稱“放花”。

一般於春節或元宵節等喜慶節日放焰火。

洋縣磨子橋焰火自清代以來為最著名者,曾奉調入京參加國慶焰火晚會。

主要有竿子花、笸籃花、馬花、衝天炮、滿天星、流星趕月、鬧龍宮、火樹銀花、連珠炮等160多個品種,五光十色,絢麗多彩。

漢調二簧漢調二簧陝南地方戲劇,由漢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調發展而成,音調為漢中一帶發音,與湖北漢調戲相似。

長於文戲,巴山氣息濃郁,音調幽雅,唱腔婉轉,道白柔和,語言風趣,表演細膩,純樸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韻很重,以川味見長。

板式有上、下調之分,上調多用於表現悲愴、淒涼、憤慨情緒;下調多表現舒暢、明快豪放情緒。

漢調桄桄漢調桄桄又稱漢中梆子戲,是陝西九大劇種之一,也是陝南最大的劇種,屬梆子腔戲。

其唱、白吐字歸韻,均以漢水流域語音為基礎,用梆子樂器擊節發出響亮節拍。

始於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點,又溶入川劇、漢調二簧柔和婉轉之長,形成鮮明地方色彩和風格。

漢調桄桄音樂優美,語言幽默、風趣,通俗易懂,表演動作大方,樸實,唱腔喜怒哀樂界限分明,生、醜、淨、旦,行當齊全,唱、念、做、打,和諧完整,頗能代表漢水流域人民溫和典雅、純樸大方的性格特徵。

端公戲端公戲本為古代巴蜀巫師(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後發展為民間歌舞劇,屬地方小劇種,一般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現男女愛情內容,故又稱“對對戲”。

適宜排演小型劇目,其唱腔樸實柔和、表現形式活波灑脫。

唱詞幽默風趣,藝術風格獨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相關詞條 漢中油菜花 漢中位於陝西南部,是長江的最大支流漢江的發源地,地屬長江流域。

漢中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北有秦嶺,南有巴山,山水秀麗,人傑地靈。

這裡四季分明,適合多種生物... 概況   油菜花   油菜花節   油菜花節的發展 漢中人才網 漢中人才網是面向漢中十縣一區提供招聘服務的網路招聘平台,為各大正規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專業人力資源服務的服務機構,網站服務項目包括網路招聘、報紙招聘、校... 公司簡介   服務項目   人才測評   媒體合作 漢中[陝西省西南部城市] 漢中市,陝西省地級市,簡稱“漢”,古稱南鄭、興元、梁州、天漢。

位於陝西省南部,北依秦嶺山脈,南屏巴山淺麓,轄漢台區、南鄭區、城固縣、留壩縣、勉縣、佛坪縣...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漢中吧 漢中吧創立於2005年,創建人已無可考。

漢中吧以其開放、包容、充滿大都是人文關懷的特色受到了當地和外地網民的喜愛。

吧主是漢江之子。

本吧至2012年9月2... 基本簡介   吧務團隊   綜合情況   貼吧吧規 漢中招聘網 漢中招聘網是漢中地區致力於人才交流服務,為企業提供人才招聘、培訓諮詢、人力資源諮詢、高級人才服務等項目的專業性招聘網站。

網站簡介   網站優勢   網路招聘 漢中麵皮 漢中麵皮(HanzhongMianpi),是陝西南部漢中地區著名特色小吃。

相傳始於秦漢,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 味型口感   區別   製作方法   傳說起源   主要評價 漢中 漢中市簡稱“漢”,美譽“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

位於陝西省西南部,漢江上游,北倚秦嶺、南屏大巴山,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中部是漢中盆地。

轄漢台區和鎮巴、...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風雲人物[以漢中地區為體裁的歌曲] 風雲人物是嚴成王編曲小嚴演唱的一首歌 相關搜尋香港南京市漢中地區天漢製藥廠深圳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漢中地區廣州安徽省廣東省山西汾酒台灣省西藏熱門詞條ambergrisATI顯示卡DDRkomicaNLPPicanto其實大湖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我是真的愛上你李文忠楊鈺瑩江淮悅悅沉默的小鎮瑩紅海網路監控自體脂肪茶葉蛋菊川金寶電子金敏喜黃金走勢圖龍門飛甲displacementErikaprisonerUbuntu三星Note伊泉免費手機鈴聲太陽能尿道感染怕安靜暴力羅曼史曼陀羅思考法果汁楊靜百度百科綜藝大哥大羅巧倫花婆婆血漿銀座NothingLikeUsPraktica萬卷通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寒山寺庚新林芷嘉腊味飯漢中地區@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