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文字有何重要意義? - 愛伊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秦始皇統一後為了方便治理天下沿用並簡化了之前秦國一直在用的篆文,又稱秦篆。
是統一後,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種通行書體。
小篆是由籀(zhòu)文大篆沿革演變 ...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好一個始皇帝!李白在他的詩詞《古風》,對秦始皇的欣賞讚嘆之情流露得淋漓盡致。
豪邁的詩風將秦始皇如虎一般威嚴高大的形象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他的統一有著怎樣深刻的影響?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生卒於公元前259—210年。
贏姓,趙氏,又名趙政。
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
嬴政出生於趙國邯鄲,後回到秦國,平定了長信侯嫪毐的叛亂後,又馬不停地進行權利鬥爭,在鬥爭中除掉呂不韋后,終於得以登上皇帝寶座。
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起了一箇中央集中權利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國。
就這樣,他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被明代思想家“李贄”稱為“千古一帝”。
掌權後,繼續執行秦孝公變法以來的一直奉行的商鞅的法家治國理念,加強君主專制,削弱那些舊貴族的勢力。
崇尚軍事,提拔那些因軍功而晉升的貴族,加強國防,長城的修築就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
他在各個方面也都提出並實施了一些新的治理的舉措:▲長城政治上,他首先在政治上統一六國,在中央設立三公九卿制度,改革地方機構。
軍事上,南征北越向兩廣地區進軍,戰爭前後竟足足持續了三年之久!將嶺南地區納入了秦國的地理版圖。
除了向南,還向北擊潰匈奴,對寧夏內蒙等地區對匈奴進行了反擊,使今河套內外,大河南北地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免除了外族的騷擾,迎來難得的安寧時期。
繼續向四周開發,鼓勵民眾遷徙開發北疆,加強與西南地區。
修築長城等。
經濟方面,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統一貨幣,修築道路便利交通。
最後是文化,作為人類靈魂的文化,作為文化組成部分的文字,他更是推行統一的字型小篆,這對當時推動社會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
▲統一文字小篆文字文字對文化的統一又有何意義?在當時的各國紛紛逐鹿中原,周王末時,各方勢力割據,各諸侯國間出現了“文字異形”的現象,阻礙了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秦始皇統一後為了方便治理天下沿用並簡化了之前秦國一直在用的篆文,又稱秦篆。
是統一後,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種通行書體。
小篆是由籀(zhòu)文大篆沿革演變而成的。
李斯在籀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廢除異體,創立秦篆。
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統一文字就等於為統一文化做出努力。
▲秦朝文字文化歷來都是能夠使人互聯互通,孕育民族集體共同的的精神底蘊。
是用來記錄文化內容的,詩詞文章史書等。
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是記錄文化的符號系統。
其實在當時的多民族還未完全統一的背景下,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字。
文字不同,而且各地還有自己獨特的方言,這樣一來在交流上就成了非常的大的問題,不僅口頭上互不想通,連同樣內容的紙上的材料也無法在人群中廣泛傳播。
各地區的人們無法互聯互通,自然矛盾就多了起來,互相無法理解的話,就往往爆發戰爭。
反之,共同用一樣的字型,加強了彼此之間的聯絡,人們心靈互通也就拉近了距離。
交流之際產生的共同文化,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增強了統一。
除了促進文化統一發展的意義,小篆其本身也具有相當大的藝術價值。
小篆字形呈長方形狀,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上緊下松。
在籀文的形式上改變了之前那種彎彎曲曲的筆劃線條,對於篆書來說這是一大進步和對自身的完善。
完善後的字型顯得筆畫統一勻稱,結體謹嚴,道勁莊重。
是一種圓潤的字型。
優美的字型具有很大的審美價值。
篆廢除了一些異體字,改變了原來一些漢字的偏旁,使每個漢字的偏旁及其結構部位都固定了下來,為方塊型漢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上古文字學上,它第一次使漢字走向了便於識別的道路,可以說這為以後文字的規範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奠定了現代漢字的基礎。
比如漢代大文字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就直接得益於小篆。
可是由於小篆字型稍許繁雜,無法更廣泛地普及與運用,為了生活便利,所以在當時市井間依舊流行用秦隸,屬於隸書。
但小篆的應用,對隸書有很大影響,隸書也就借鑑了秦篆中一些優點,兼具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並在後世成為書法中非常重要的一派。
▲統一文字文字與治理歷來研究文字歷史的學者們總會繞不過一個課題——“文字與治理之間的關係”。
他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什麼是最重要的治理工具?人類在發明文字之後,早期的國家便可以透過文字記錄下的材料去了解人民、土地及經濟產量等各種問題。
國外知名學者詹姆斯·斯科特在對史料的大量考量中發現,在最早的國家誕生以前的很長時間,一些精英已經透過編纂故事給並沒有從事勞動生產的自己賦予主要勞動者的身份並以此將真正勞動者的功勞歸功於自己。
斯科特提出的這套反敘事理論中,書寫文字充當了反面者的角色。
因此,在他看來,書寫文字是權利治理的工具。
他得出的結論是國家成為了記錄、登記、衡量的機器。
而當權者掌握知識和文字,透過書寫制定規則,對國家進行治理。
▲秦朝農耕試想,如果朝堂上下,有用金文,有用隸書,藏文,維吾爾族文字,各種不同文字與口音同聚一堂,秦始皇作為皇帝,還如何開展一天的政事。
各說各話,各寫各的文字,用不了幾天,好不容易統一起的秦國就又分裂了。
統一文字後,便於政令統一。
不僅在方言書寫上,有利於溝通交流。
透過研究表明,人與人透過對外界資訊的攝入趨同會每個人的個性也將慢慢地趨同。
也就是說,人們透過對視覺語言的攝入,也將產生共同的認識。
可以看到我們國家依舊在當代繼續推行普通話的普及,利於國家治理,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秦二世詔令舉個例子,有兩個人的生長環境不同,一個從小生活在金碧輝煌的皇宮,宮廷內都是召集了最厲害最有審美的的工匠打造的,那麼他從小看到的事物就能夠潛移默化地告訴他,如此便是對的,便是好的。
那麼當他看到劣質的工藝和塗繪,他就能夠分辨美醜。
皇宮大氣蓬勃的氣勢便會滲透到他的骨子裡。
而一個從小長在窮山惡水,生活環境又髒又差並習以為常常時,那麼髒亂差可能也就成了他心中的宜居勝地。
意思是說,文字的形態也會一定程度影響人的性格和心理。
小篆端莊圓潤,又不失典雅大氣。
透過學習小篆的書寫也會相應地培養群眾莊重靈活的性格特性和氣質,統一民族性。
對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具有促進作用。
借鑑意義在當時秦始皇統一了文字有利於鞏固秦國的統一,促進了秦國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發展。
可到現在,一眾史學家對秦始皇統一文字提出質疑?這需要回溯到當時的歷史時期,在當時,隨著社會的生產力的發展,文字已到了變革的時期,古文字的時代已然慢慢遠去。
大篆字型在此時演變出來兩個不相承的分支。
文字的簡化成了社會的大趨勢。
有學者認為小篆的演化雖然有其發展,但是其實是違背客觀的文字發展需求的。
從現在已經發掘出來的文字資料上看,篆字銘文絕大多數來自當時比較昂貴的青銅器和早期鐵器,而隸書字型不僅金屬器物上發現過,更多地是在木腆、竹簡、帛布及陶片上。
從小篆字型的特點來看,它所產生之始,就是作為官府的書寫文字通行的。
正如史學家郭沫若所說:“所謂篆書,就是椽書,就是官書。
”小篆字型產生後,固然比較古文大篆簡化,但它始終是帶有裝飾性的字型,在廣大群眾中很難流行和推廣的。
▲秦朝百姓生活有些文章誇大了“文字異形”的狀況,就拿李斯本人來說,他曾經在楚國為官,又做過趙國人荀況的學生,後入秦多次上書也曾出使韓國給韓王上課。
《韓非子》一書寫成於韓國,也能廣為流傳。
《呂氏春秋》就是呂不韋召集各國諸侯的客卿寫成的。
說明各國之間並不存在較大的交流障礙,而且真實情況是,在秦國統一之前,除了古文、大篆、小篆以及六國一些區域性文字外。
在當時隸書已經被廣大群眾所普及。
因為封建領主階級片面地追求書寫形式的美觀,同時為了維護他們在政治上文化的優越地位,才使得小篆應運而生。
所以說,秦始皇透過對諸國統一小篆的方式進行更好地治理,除了有對國家社會發展的考慮。
還有他個人的意願,那就是將小篆推上至高無上的位置。
除了《秦紀》以外的史書都予以焚燒,在文字上也“罷其不與秦文合者”。
秦始皇派李斯用小篆寫成《倉頡篇》七篇,趙高和胡毋敬也分別用小篆寫成《愛歷篇》六章和《博學篇》七章,作為教材推行,企圖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強迫全國百姓通用小篆字型,認為大眾廣為流傳的隸書難登大雅之堂。
秦始皇及其謀士這一做法在“焚書坑儒”一事上主觀動機並無不同。
違背客觀規律對文字的發展規律對其進行強行干預對文字的長遠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消極作用。
過分推崇小篆,無理排斥更為簡便的隸書使得隸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有得到整理,以至於到了東漢末年才緩慢地簡化為楷書,導致隸書的發展相當滯後。
評價總的來說,在當時秦始皇統一文字是具有一定積極作用的。
有利於國家的治理和社會的規範和發展,使多民族國家更加趨向於統一,也為後世提供了國家治理的歷史經驗。
但是由於時代的侷限,阻礙了隸書的發展。
這也再次提醒世人:歷史前進的步伐是任何人都休想阻擋的。
事物的演化發展也絕非個人意志所能扼殺的。
應該尊重客觀規律。
標籤:文字小篆統一隸書字型上一篇教育部:這些教師每月補助375元,129.8萬人全覆蓋!下一篇民國敗家子一夜輸掉100套房,車牌號還是4個4,最後餓斃家中相關文章學生自創的“冰墩墩字型”火了,圓潤又不失可愛,老師卻不看好歐洲為什麼不能統一?背後有個“攪屎棍”,誰厲害就針對誰一場文字的邂逅(三)秦始皇對中國的貢獻到底有多大?搜索推薦文章張幼儀:離婚了還管婆家的事兒,她到底是不是聖母?矮子裡邊拔將軍!董平生VS王湛,誰才是山東體育頻道的第一解說?毛呢大衣適合多少度穿英特爾i9-12900KS3DMarkCPU跑分曝光一年半載不卡頓又一款釘子戶手機讓廠商“頭疼”
延伸文章資訊
- 1秦始皇統一文字不只用了李斯小篆可知還有一囚犯的傑作?
秦始皇帝還下令,各地無論何種方言口語,具體到書寫文字,全國一律以小篆作為統一文字,統一書體。還令人按照李斯的“倉頡篇”臨摹了許多標準摹本,發往各郡 ...
- 2秦始皇統一文字後當時的標準文字是什麼? - 每日頭條
於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書同文」,由丞相李斯和趙高、胡毋敬等人整理文字,以簡化秦文「小篆」作為標準字體,用於公文法令,通行全國,廢除了其它 ...
- 3秦朝建立後,為什麼秦始皇要統一文字呢? - 歷史真相
因此在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即把統一文字作為當務之急,令丞相李斯、中書府令趙高和太吏令胡毋敬等人,對文字進行整理。李斯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 ...
- 4中國文字統一的最大功臣:李斯 - 人人焦點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這個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爲統一書體。這是由於當時地方諸侯還很多,周朝的德 ...
- 5秦始皇統一文字是什麼? - 雅瑪知識
“秦國文字”接近正統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較嚴謹統一,後世稱為“籀文”或“大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秦朝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一系列消除原諸侯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