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 是美国奥特夫力特兵工厂制造的一种反坦克无坐力炮 ,40年代开始研制,50年代开始装备美军, 在70年代一直是美国陆军营级制式反坦克武器。

70年代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网盘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 播报 编辑 锁定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反坦克无坐力炮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是美国40年代的一种反坦克无坐力炮。

主要装备在步兵营和装甲步兵营,作为步兵伴随火炮使用。

该炮机动方便,战场适应能力强,可配用M79、M92和M149E5三种炮架,既可固定于地面使用,也可以安装在M274轻型拖车、各型吉普车和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上使用;配用弹种多,使用范围 [1]  广。

中文名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 方向射界 360° 炮班人数 2人 口    径 106毫米 研制国家 美国 相关视频查看全部 目录 1 发展沿革 2 技术特点 ▪ 武器系统 ▪ 设计布局 3 性能数据 4 衍生型号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发展沿革 编辑 播报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是美国奥特夫力特兵工厂制造的一种反坦克无坐力炮,40年代开始研制,50年代开始装备美军,在70年代一直是美国陆军营级制式反坦克武器。

7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由反坦克导弹取代。

中国台湾地区于50年代购进此炮,主要装备在步兵营和装甲步兵营,作为步兵伴随火炮使用。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技术特点 编辑 播报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武器系统 ①机动方便、战场适应能力强可配用M79、M92和M149E5三种炮架,既可固定于地面使用,也可以安装在M274轻型拖车、各型吉普车和M113装甲人员输送车上使用②配用弹种多,使用范围广。

配用弹种包括杀伤人员的榴弹和对付装甲目标的破甲弹、碎甲弹。

③配用新型瞄准系统和新弹后,对目标的命中概率和毁伤增大,与同美制型号相比效能有所提高。

④射击时火光大、容易暴露目标。

操炮人员容易被敌方发现和杀伤 [1]  。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设计布局 ①炮管较长,后部上方并列一挺12.7mm试射机枪,与炮身有两个固定点。

②炮身后部为半球形,有长且弯曲的手柄,未端为球状 [1]  。

③射手位于炮身左侧面对炮身实施观瞄。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性能数据 编辑 播报 口径106毫米初速(破甲弹)503米/秒最大射程(破甲弹、碎甲弹)7700米有效射程破甲弹、碎甲弹1100米榴弹3300米 [1]  射速(持续)1发/分钟炮身长2692毫米高低射界(M79式炮架)-17°~+65°方向射界360°炮架重(M79式)88千克配用弹种破甲弹、碎甲弹、榴弹破甲弹全弹重16.9千克弹丸重7.96千克破甲厚度(0°着角)450毫米碎甲弹全弹重17.25千克弹丸重7.96千克榴弹全弹重18.6千克弹丸重9.89千克全炮长3404毫米全炮重(不含弹)709.5千克运动方式牵引、吉普车载炮班人数2人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衍生型号 编辑 播报 M40系列无后坐炮自50年代装备以来,美军对其进行了不断改进,现有主要型号是M40A1式、M40A2式和M40A4式。

其中,M40式配用三脚炮架,M40A1式和M40A2式配用M79炮架,M40A4式配用M92炮架。

此外,该炮还可6门联装在M50式奥图斯轻型履带车上,构成火力强大的反坦克火力车。

中国台湾地区主要装载于M151、M998吉普车上 [1]  。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

立即前往>> 参考资料 1.    M40式106mm无后坐力炮介绍  .西陆网.2013年10月28日[引用日期2015-03-20] 图集 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的概述图(1张)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16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w_ou (2021-02-02) 1 发展沿革 2 技术特点 武器系统 设计布局 3 性能数据 4 衍生型号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2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播报 编辑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00:00 00: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