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年羹堯(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號雙峯,漢軍鑲白旗(後抬鑲黃旗)人,清朝前期政治、軍事人物,雍正帝嬪妃敦肅皇貴妃之兄。

年羹堯祖籍安徽懷遠, ... 年羹堯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上選擇瀏覽(共2個義項) 添加義項 ▪清朝前期政治、軍事人物 ▪醬香酒品牌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年羹堯/765094 複製 複製成功 年羹堯 (清朝前期政治、軍事人物) 編輯 鎖定 年羹堯(1679年—1726年1月13日) [117]  [129]  ,字亮工,號雙峯,漢軍鑲白旗(後抬鑲黃旗)人,清朝前期政治、軍事人物,雍正帝嬪妃敦肅皇貴妃之兄。

年羹堯祖籍安徽懷遠,家族徙居遼東廣寧衞,明清戰爭時期入旗。

他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改庶吉士,後歷任翰林院檢討、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奉使朝鮮,歸國後外放四川巡撫,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四川總督,在驅準保藏之役中立功,於康熙六十年(1719年)五月入熱河覲見康熙帝,升任川陝總督。

他的妹夫雍正帝即位後,他再次入朝覲見,獲封三等公,加太保。

隨後奔赴西北,以撫遠大將軍的身份指揮平定羅卜藏丹津之亂,將青海地區完全納入清朝版圖,晉爵一等公。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三次入朝覲見,因其跋扈無禮,漸為雍正帝所忌。

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他被貶為杭州將軍,不久降為閒散章京,看守杭州東門。

九月被削奪一切官爵,押解進京,廷臣開列其大小罪狀九十二款。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726年1月13日)被賜自盡,終年四十七歲。

年羹堯才兼文武,久鎮西邊,戡亂西藏,平定青海,為捍衞和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作出了貢獻。

然因行為不檢、居功自傲而得罪雍正帝,終致身敗名裂。

他輯有兵書《治平勝算全書》,奏摺被後人整理為《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

[1-2]  概述圖為存疑的年羹堯像 [3]  本    名 年羹堯 別    名 年大將軍 字 亮工 號 雙峯 所處時代 清朝前期 出生日期 1679年(康熙十八年) 逝世日期 1726年1月13日(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 主要作品 治平勝算全書 主要成就 配合驅準保藏之役 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之亂 官    職 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太保 爵    位 一等公 目錄 1 人物生平 ▪ 少年得志 ▪ 平步青雲 ▪ 得寵雍正 ▪ 漸失信任 ▪ 獲罪賜死 2 主要影響 ▪ 主政四川 ▪ 經略西北 3 歷史評價 4 軼事典故 ▪ 名字由來 ▪ 瞎子算命 ▪ 知遇康熙 ▪ 飲食忌口 ▪ 令出必行 ▪ 用兵如神 ▪ 喜愛荷包 ▪ 好文嗜古 ▪ 觀象不反 ▪ 看門餘威 ▪ 虎入年家 ▪ 後裔改姓 5 人際關係 6 主要作品 7 人物爭議 ▪ 生年爭議 ▪ 死因爭議 ▪ 郃陽案爭議 8 影視形象 年羹堯人物生平 編輯 年羹堯少年得志 年羹堯的家族本來姓嚴,祖籍安徽懷遠,後來訛“嚴”為“年”,遂以年為姓。

在明朝時,其家族出過户部尚書年富。

後來年氏家族遷居遼東廣寧,在明清戰爭期間,年羹堯的曾祖年有升一家被清軍裹挾入旗,隸於漢軍鑲白旗下(後因年羹堯之妹成為貴妃而被抬入漢軍鑲黃旗)。

年羹堯的祖父年仲隆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考中進士,歷官知州,開始了家族的上升之路。

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由筆帖式起家,官至署理湖廣總督。

[4]  年羹堯是年遐齡的次子。

他的哥哥年希堯雖然也憑門蔭入仕,但熱愛科學,對政治不感興趣。

年羹堯則對科舉與仕宦非常積極,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順天鄉試中考中舉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年羹堯參加會試、殿試,中三甲第218名,賜同進士出身(當年康熙帝下令“大臣子弟皆置三甲”)。

[5]  [6]  接着,他與張廷玉等共43名新科進士被康熙帝欽點為庶吉士,入翰林院學習 [7]  ,此時他年僅二十二歲(虛歲)。

年羹堯少年得志,喜歡嫖妓,有“儇佻惡少”之稱,同時“博聞強記,文譽甚彰”。

由於他“意氣頗盛”,所以有人規勸他,他便有所收斂,時常談論宋明理學,又傾心陽明心學,尤其崇拜唐朝名相陸贄,經常引用陸宣公奏議之語。

[8]  [9]  年羹堯家族與皇室、納蘭氏等家族的姻親關係 [3] 年羹堯平步青雲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年羹堯在散館考試中取得甲第,留在翰林院,任從七品檢討。

[10]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主持四川鄉試。

[11]  回京後陸續升任正六品的侍讀和從四品侍講學士,並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主持廣東鄉試。

[12]  [13]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二月,年羹堯升任正三品內閣學士,加禮部侍郎銜。

[14]  四月,他作為頭等侍衞敖岱的副使出使屬國朝鮮,宣讀康熙帝復立太子的詔書。

[15]  回國後不久,他就在九月被外放為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

[16]  對於康熙帝的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年羹堯感激涕零,在奏摺中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

到任之後,年羹堯很快就熟悉了四川全省情況,提出了很多興利除弊的措施。

而他自己也帶頭做出表率,拒收節禮,“甘心淡泊,以絕徇庇”。

康熙帝對他在四川的作為非常讚賞,並寄以厚望,希望他“始終固守,做一好官”。

[17]  年羹堯在任上兢兢業業,時常上奏,與康熙帝討論四川的山川形勢、民族問題以及兵備事務,但在任內曾受到兩次革職留任處分。

一次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夏,彝族首領羅都等掠奪寧番衞(今四川省冕寧縣),殺死遊擊周玉麟。

康熙帝命羹堯與四川提督嶽升龍剿撫。

嶽升龍先率兵平定羅都,年羹堯到了寧番衞,聽説羅都已擒,就撤回成都。

[18]  翌年,川陝總督音泰彈劾年羹堯延誤軍情,應該革職,但康熙帝命其從寬留任。

[1]  [19]  另一次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二月,有個叫孟光祖的騙子冒充皇三子誠親王胤祉差遣,在全國各地招搖撞騙,到了四川,年羹堯相信了他的身份,贈給孟光祖馬匹銀兩。

孟光祖離開四川后,又連騙數省,在騙到直隸巡撫趙弘夑頭上時,才被趙弘夑舉報。

事後,孟光祖被處斬,包括年羹堯在內的上當送禮的督撫也被處以革職留任的處分。

[20-21]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帝發動驅準保藏之役(驅逐盤踞西藏的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年羹堯積極表現,充分發揮他的才能,保障了清軍的後勤供給,為清軍的最終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他還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上奏,強調四川軍政腐敗,並請求康熙帝“暫加臣以總督虛銜,並求賜以孔雀翎子,令臣節制各鎮,一年以後,營伍必當改觀”。

[22]  康熙帝當即允准,提拔他為四川總督。

[23]  驅準保藏之役成功後,年羹堯於康熙六十年(1721年)五月在熱河覲見康熙帝,康熙帝升他為川陝總督,並在他臨行陛辭時御賜弓矢等物。

康熙帝對他“推心置腹,無可比倫”,並説:“朕再無疑爾之處,爾亦不必懷疑。

”年羹堯回顧這段經歷説“極世人之遭逢,非夢想所能到”。

[24-26]  年羹堯得寵雍正 年羹堯所在的旗分佐領(陳繼範佐領)本來屬於肅親王豪格的的庶支貝勒延壽。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第四子胤禛受封和碩雍親王,依例獲得鑲白旗的部分佐領,年羹堯所在的旗分佐領也包括在內,就這樣從延壽轉移至胤禛屬下。

不久後,年羹堯的妹妹就被納為胤禛的側妃,他由此與胤禛建立起郎舅關係。

不過當時他在四川任職,與胤禛的聯繫並不密切,保持了一定距離,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都沒有收到過來自胤禛的任何賞賜,甚至還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收到了胤禛訓斥他的信。

胤禛在信中指責年羹堯給自己寫信時落款只稱職銜,不稱奴才,且屢教不改,在自己的母親德妃烏雅氏六十大壽和兒子弘時新婚之喜,年羹堯不但沒有送禮物,連個道賀信札也沒有,毫無主屬之誼。

此外還提及孟光祖案以及年羹堯過去寫給自己的信中有“今日之不負皇上,即異日之不負王爺”這種居心叵測的語句。

最後他要求他年羹堯將隨任的十歲以上兒子、弟侄全部送到京師,侍奉年遐齡。

年羹堯聽從了胤禛的指示,將成年子侄都送到京師。

[9]  [27-28]  雍正帝寫給年羹堯的硃批 [46] 駐準保藏之役中,受任撫遠大將軍的皇十四子胤禵的威望空前高漲,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一月凱旋京師,但半年後又被調到西北。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駕崩,遺詔傳位皇四子胤禛,胤禛在七天後即皇帝位,改元雍正,是為雍正帝。

有觀點認為,年羹堯在外為雍正帝奪嫡出力,牽制胤禵,使其不能有大作為,與在北京的隆科多互相配合,確保雍正帝順利登基。

[29]  [30]  雍正帝即位第二天,雍正帝即下旨召胤禵還朝,安排貝子延信管理其印信,並會同川陝總督年羹堯一起管理西北軍政事務。

[31]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年羹堯來京為康熙帝奔喪,雍正帝加年羹堯二等阿達哈哈番世職。

[32-33]  三月,又加太保銜,旋即晉封三等公。

[34-35]  此外,年羹堯的妹妹被冊為貴妃,在宮中地位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 [36]  ,賦閒多年的年羹堯長兄年希堯被起用為署理廣東巡撫 [37]  ,年羹堯的妹夫胡鳳翬被任命為蘇州織造兼蘇州滸墅關監督 [38]  ,年已八旬的年遐齡也獲加尚書虛銜。

[33]  四月十二日,年羹堯離京 [39]  ,途中曾彙報山西災情,請求及時賑濟,雍正帝批示“阿彌陀佛四字,但願年年歲歲書賜你也”。

[40]  胤禵離任後,青海的蒙古和碩特部酋長羅卜藏丹津蠢蠢欲動,西北局勢緊張,雍正帝決心繼續用兵西北,不僅是安定邊疆起見,也試圖通過打勝仗來穩固自己的權力基礎。

在西北有宗室延信和自己的妻舅年羹堯兩人坐鎮的情況下,他選擇出身漢軍旗的年羹堯掛帥。

先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下令將川、陝、甘、雲四省的“一切事務,俱降旨交年羹堯辦理”。

[41]  不久,雍正帝又以延信駐紮甘州、指揮不便為名,免去了他西安將軍的職務,改命年羹堯繼配夫人的叔叔、毫無軍事經驗的宗室普照署理西安將軍,等於將西安八旗駐防軍的指揮權也交給了年羹堯。

八月,羅卜藏丹津正式起兵反清,雍正帝一邊命年羹堯等人派兵接應被羅卜藏丹津襲擊的親清王公,一邊命在西寧的侍郎常壽赴羅卜藏丹津軍中宣諭,令其罷兵。

而羅卜藏丹津叛心已定,將常壽拘禁起來,然後率兵急攻西寧及其周邊地區。

十月,雍正帝正式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率軍赴西寧救援,與羅卜藏丹津作戰。

[42]  起初戰局對清軍不利,年羹堯困守西寧,他率左右數十人坐於城樓上,毫不慌張。

羅卜藏丹津以為有詐,率軍引退。

年羹堯令兵攻擊羅卜藏丹津,羅卜藏丹津認為年羹堯兵少,不為防備,驅桌子山藏族人當前隊,年羹堯令軍士開炮,藏人死者無數。

嶽鍾琪兵至,直攻敵營,羅卜藏丹津敗逃,僅率百人遁走。

[1]  在年羹堯困守西寧期間,國舅隆科多曾向雍正帝秘密進言,認為應派人牽制年羹堯,以防他倒戈造反,而怡親王允祥則表示反對,説既然已經把大軍交給年羹堯,派人掣肘對軍事行動不利。

雍正帝採納了允祥的意見。

[43]  年羹堯沒有辜負雍正帝的期待,在奮威將軍嶽鍾琪的輔佐下,逐步扭轉被動局面,於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擊潰羅卜藏丹津主力,平定青海。

捷報傳來時,時值清明,雍正帝正在景陵祭奠,他大喜過望,晉封年羹堯為一等公,並稱年羹堯以下所有立功將士不僅是自己的“功臣”,更是“恩人”。

[44-45]  年羹堯漸失信任 年羹堯平定青海後,繼續鎮守西北,處理善後事宜。

在此前後,朝中的一切大事、要事,哪怕與軍事活動毫無關係,雍正帝都要私下與年羹堯商議,聽取他的意見。

如耗羨歸公之事,雍正帝同意山西巡撫諾敏的提議,但廷議不允。

雍正徵求年羹堯的意見:“此事朕不洞徹,難定是非,和你商量,你意如何?”又如雍正帝欲將周敦頤、程顥、程頤入祀孔廟,但康熙帝先已將朱熹入祀,雍正帝覺得如將周、程置於朱熹之前,於乃父面上有妨礙,委決不下,要年羹堯“詳細推敲奏來”。

對於年羹堯的意見,雍正特諭大臣們,説年羹堯“讀書明理,持論秉公”,要他們仔細參考他的意見。

甚至翰林院庶吉士的散館考試,核定等第、名次之事,雍正帝也會徵求年羹堯意見。

[47-48]  年羹堯在炙手可熱的同時,也與掌握人事權的吏部尚書隆科多和掌握財政權的怡親王允祥之間關係惡化。

在平叛期間,年羹堯不斷以軍功名義要求朝廷為他保薦的人員加官晉爵。

他開列的保舉名單通過密摺直遞雍正帝面前,再由雍正帝以聖旨的形式下達給吏部。

因為年羹堯每次推薦的官員太多,吏部不得已為其專立一檔,謂之“年選”,而這觸犯了隆科多的利益。

而允祥在主持清查國庫虧空之際,年羹堯屢次請求免除川、陝各項賠補,並免除陝西虧空官員就地解職的處罰,都得到雍正帝的批准,而這種做法也被其他省所效仿,使允祥的工作出現困難。

雍正帝也深知年羹堯、隆科多、允祥三人之間的矛盾,為了調和矛盾,雍正帝把年羹堯之子年熙過繼給隆科多為子,又在雍正元年(1723年)夏給年羹堯的批答中説允祥想念年羹堯,試圖培養兩人的感情,後來又借賞給年羹堯琺琅鼻煙壺(允祥主管的造辦處所造)的機會説“怡親王可以算得你的天下第一知己!他這一種敬你、疼你、憐你、服你,實出至誠”。

但年羹堯對此沒有積極的迴應。

另一方面,雍正帝的政敵、康熙帝皇九子允禟以軍中不可無皇子為由,被安排隨從年羹堯出征,實際上是要年羹堯監視他。

年羹堯在康熙朝與允禟有交情,因此並未認真監視,也沒有羅織陷害允禟的罪名,這也引起雍正帝的不快。

除此之外,年羹堯愛慕虛名,喜歡自我標榜,又喜奉承,不能拒賄,很快就出現了薦舉太濫、甚至因賄而薦的問題。

以上種種因素,導致君臣嫌隙漸生。

[49]  年羹堯書法(3張) 羅卜藏丹津之亂平息後,年羹堯曾以自己視力不好、寫奏摺需要戴眼鏡以及心臟不好等身體健康方面的理由,請求交出兵權,調他回京。

雍正帝一面強調自己是如何心疼,給藥給方,讓年羹堯好好調養身體,一面要求年羹堯留任,以免外界猜測君臣不和,“當做一個千古奇榜樣與人看方好”。

[49]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堯進京請訓,彙報西北情況,這是他外放後第三次入朝覲見,為期一個月有餘。

[50]  年羹堯進京之初,雍正帝高度重視,專門讓禮部擬定儀注。

禮部侍郎三泰所擬儀注讓雍正帝不滿意,被降一級。

年羹堯“進京陛見,沿途墊道疊橋,鋪面俱令關閉”,陝西巡撫範時捷、直隸巡撫李維鈞跪地迎送,他從廣寧門(廣安門)進京,王公大臣亦跪接於廣寧門外,年羹堯策馬而過,毫不動容。

王公下馬問候他,他也只略點頭而已。

[1]  [51]  進京後,雍正帝賞年羹堯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黃帶、紫轡及金幣等物。

年羹堯在京期間,雍正帝讓他與總理事務王大臣、中樞近臣們一起面承上諭,下達聖旨,理由是年羹堯“記性甚好,能宣朕言;下筆通暢,能達朕意。

且秉性鯁直,不徇情面” [52]  ,有考察年羹堯能否勝任中樞大臣之意。

年羹堯在外已久,對於這種活動無法適應,而且他禮儀鋪張,舉動傲慢,令同僚反感。

更有甚者,是在與雍正帝會面時御前“箕坐無人臣禮”,而雍正帝都予以“優容”。

[51]  年羹堯更大的問題是在京中招權攬勢,四處插手各項政務,宣揚自己的權威、功績,連他的家僕魏之耀也倚仗主勢,作威作福。

有一次,年羹堯到怡親王府上拜會,後來對自己的親信直隸巡撫李維鈞説:“怡親王府邸外觀宏敞,而內草率不堪。

矯情違意,其志可見。

” [53]  雍正帝對年羹堯的言行既看不過去、又不便明説,只有當着年羹堯和文武百官的面發表一通上諭,大談“為君難、為臣不易”,提到外界流傳年羹堯功高震主,足以左右朝政,但都是無稽之談,實則暗中敲打年羹堯。

[52]  但年羹堯並未察覺出雍正帝的言外之意,沒有就此做出任何謝罪、請辭之舉。

十二月,年羹堯回到西安。

[50]  據説此次年羹堯來京期間,有個雍正帝的親信(可能是禪僧文覺)建議扣留年羹堯,但雍正帝相信自己能掌控局勢,並未採納。

不管怎樣,雍正帝由此萌生除掉年羹堯的心思。

[54]  年羹堯獲罪賜死 主詞條:年羹堯案年羹堯離京時,雍正帝還特賜年羹堯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職(由次子年富世襲),褒獎他平定青海及其他少數民族叛亂的功勞 [55]  ,同時警告他:“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

……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 [50]  另一方面,雍正帝開始在與封疆重臣們的密摺批示上表達自己對年羹堯的不滿,並明示相關大臣要及時表態,最好還能就己所知揭發其大小罪過與劣跡。

這些人有湖廣總督楊宗仁、河道總督齊蘇勒、直隸總督李維鈞、安徽巡撫李成龍等。

從雍正三年(1725年)初開始,雍正帝公開批評年羹堯,代表性的是金南瑛事件和朝乾夕惕事件。

當年正月,陝西巡撫胡期恆參劾了一位下屬官員——陝西驛道金南瑛,雍正帝卻説這是“妄參”,因為金南瑛曾經是怡親王保舉過的會考府官員,而年羹堯被指為幕後主使,被點名批評,並交吏部議處。

三月,北京城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連珠”的天象,督撫大臣上表稱賀,雍正帝特意看了年羹堯的賀表,發現把“朝乾夕惕”寫成了“夕惕朝乾”。

雍正帝説將年羹堯不是個粗心的人,他的賀表寫成這樣,是故意的。

他不願意用“朝乾夕惕”這四個字,這是“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

與此同時,雍正帝還不斷挖年羹堯的牆角,拉攏了曾與年羹堯過從甚密的史貽直、伊都立以及年羹堯的政敵四川巡撫蔡珽等人,他重點拉攏的是年羹堯的部將嶽鍾琪,甚至謊稱嶽鍾琪之父嶽升龍是被年羹堯陷害,年、嶽二人有世仇。

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雍正帝免去年羹堯川陝總督兼撫遠大將軍之職,調任杭州將軍,而嶽鍾琪則接任川陝總督。

年羹堯曾指使西安官民挽留自己,但雍正帝不為所動,並稱自己是因為有“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的讖語才命年羹堯到杭州,驗證是否屬實,“朕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若你自不肯為,有你統朕此數千兵,你斷不容三江口令人稱帝也”,頗有挖苦之意, [56]  年羹堯離陝之前,與嶽鍾琪有幾次私人對話,被嶽鍾琪一一上奏給雍正皇帝。

如五月十三日,年羹堯對嶽鍾琪説:“我的事皇上曾有諭旨否?你我相與一場,你須實實告我。

”嶽鍾琪答曰:“並無。

”年羹堯隨後哭泣不止,感嘆:“我將來身家性命是不能保了……我的病不好,每夜出汗,飲食減少,身子很弱。

”嶽鍾琪不過虛言安慰説:“皇上天高地厚之恩,不即加罪,調升將軍,從此若能悔罪改過,諸事安靜,自然無事了。

”十六日,二人又一次單獨會面,年羹堯要求他照應河東鹽商傅斌,嶽鍾琪謝絕。

[57]  五月十七日,年羹堯離開西安,上了一道奏摺,承認自己“以愚陋之姿,器小易盈,又不能謹言慎行,處己昧於謙卑,辦事日多悖謬,是臣之罪責,已無所逃”,請求在儀徵聽旨。

[58]  雍正帝不許,於是他只好前往杭州赴任。

在這期間,內外官員對年羹堯的彈劾奏章如雪花片般呈上,雍正帝多次讓年羹堯明白回奏他被彈劾的罪狀,年羹堯以“臣之所無者,既得據實自陳;臣之所有者,亦已據實自認”原則逐條“剖辯”,但再也無法扭轉雍正帝處置他的決心。

[59]  七月初二日,年羹堯抵達杭州接任,據説他“仍似大將軍氣象”,而且隨從尚有千餘人,要另建房屋百餘間才能容納。

[87]  七月二十七日,雍正帝藉口年羹堯的奏摺中只彙報了接任日期而沒有謝恩之語,罷免其杭州將軍之職,貶為閒散章京 [60]  ,看守杭州東門慶春門(太平門)。

[64]  與此同時,年羹堯的爵位也一降再降,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從一等公降為一等阿達哈哈番,到九月二十二日被革去全部官爵。

[61-62]  另一方面,內閣、九卿、詹事、科道等官多次奏請嚴懲年羹堯。

雍正帝不置可否,而是命內閣下旨詢問各省將軍、督撫、提督、總兵的意見,要求他們公開具題,表達對年案的態度。

時機成熟後,雍正帝於十月初五日正式批准將年羹堯鎖拿進京,交三法司問罪。

[63]  而在此之前的九月二十八日,散秩大臣拉錫就已奉雍正帝密令,抵達杭州,逮捕年羹堯及其家屬。

當晚,拉錫等派去的差人來到慶春門,叫醒已經入睡的年羹堯,騙他説北京有使臣到普陀山進香,已經到了杭州滿城內將軍衙門住下,讓他去見見面。

很快,年羹堯就隨着差任來到了將軍衙門,被要求跪下聽旨,拉錫隨即宣讀收押他的聖旨,隨後將年羹堯鎖拿,連夜抄沒家產,逮捕其妻妾子女家奴等人。

年羹堯在被捕過程中毫無懼色,屢次強調自己的清白“日後可明”“久後自明”,還對自己的兒子們説:“爾等毋懼!”與看守官兵談笑風生。

[64]  十一月初五日,年羹堯及其家屬被解送到京,關入刑部大牢。

十一月二十三日,年羹堯的妹妹年貴妃病死,十二月十一日(1726年1月13日) [129]  ,也就是年貴妃去世後的半個月,議政王大臣、刑部奏上年羹堯大罪九十二款,包括大逆之罪五、欺罔之罪九、僭越之罪十六、狂悖之罪十三、專擅之罪六、貪黷之罪十八、侵蝕之罪十五、忌刻之罪六、殘忍之罪四。

其中重罪包括與靜一道人、鄒魯等圖謀不軌,私藏軍用物品,偽造圖讖妖言等,此外還有亂穿衣服、濫用龍紋、排斥異己、貪污腐敗、非法經營等各種罪狀。

同日,雍正帝派遣領侍衞內大臣馬爾賽、步軍統領阿齊圖向年羹堯宣判其死刑,稱九十二款大罪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三十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平定青海之功,開恩賜其獄中自裁。

[65]  據説當時年羹堯遲遲不肯自盡,想見雍正帝一面再死,蔡珽厲聲斥責,他才自盡。

[66]  此外,年遐齡、年希堯奪官,免其罪,斬年羹堯之子年富,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雲貴、廣西之地。

年羹堯幕客鄒魯、汪景祺先後皆斬,親屬給披甲為奴。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以年羹堯昔日平定青海之功,赦免了年羹堯諸子,交年遐齡管束。

[67]  年羹堯主要影響 編輯 年羹堯主政四川 年羹堯從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這十二年間任四川的封疆大吏,初為巡撫,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升總督。

四川少數民族眾多,而且經過湖廣填四川,所以康熙帝希望他能“以安靜為要”,無為而治,不要生事。

[68]  不過,年羹堯根據四川的實際情況,也有一番作為:對於清丈問題。

年羹堯起初認為“田既無多,户口未繁”而擱置,但其後逐漸重視,按照自願原則要求百姓上報新墾土地,然後徵收錢糧,但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已新增錢糧十餘萬兩。

但康熙帝不願加徵,所以年羹堯的清丈效果也有限。

[69]  對於少數民族問題,年羹堯剿撫並用,彝族地區屢次發生搶劫客商乃至傷害官兵的騷亂,年羹堯曾多次親自帶兵進入大涼山處理並平息問題,同時籠絡土司,主張“準其納糧,漸以禮義化導,與內地百姓同為朝廷赤子,又何漢蠻之分”。

[70]  他還利用驅準保藏之機,派護軍統領温普進駐原屬麗江土司木氏的裏塘(今四川省理塘縣),增設打箭爐(今四川康定)至裏塘驛站,派兵駐防。

他派法喇及其副將嶽鍾琪撫定裏塘、巴塘,又遣知府遲維德招降乍丫、察木多、察哇諸番頭目。

巴塘、裏塘平定後,原來統治該地的麗江土知府木興通過雲貴總督蔣陳錫請求歸還自己,但年羹堯稱巴塘、裏塘為入藏運糧要路,應屬四川,康熙帝採納年羹堯的意見。

木興親自率兵前來收地,在喇皮殺死藏族首領巴桑,年羹堯彈劾木興,康熙帝命令將木興抓到雲南省城。

其後,年羹堯繼續派兵撫定裏塘屬上下牙色、上下雅尼及巴塘屬桑阿壩、林卡石諸生番,確保今甘孜州隸屬四川管轄。

[1]  對於驅準保藏的後勤工作,年羹堯盡心盡力,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遣其部將策凌敦多布入侵西藏,殺死拉藏汗。

四川提督康泰率兵出松潘黃勝關,軍中譁變,引軍而還。

年羹堯遣參將楊盡信撫諭大軍,密奏康泰失兵心,不可用,請求親赴松潘協理軍務,康熙帝嘉獎他,並命都統法喇率兵赴四川助剿。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年羹堯成為四川總督,職權範圍在民政之外又增加了軍政,他積極訓練四川官兵,不斷派間諜偵察藏區情況。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年羹堯以敵情叵測,請赴西藏為備。

朝廷仍不許他親赴前線,而是催促法喇進軍,打通四川前往西藏的道路。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帝命平逆將軍延信率兵自青海入西藏,授年羹堯定西將軍印,在提出署理總督的人選後帶兵到西藏與延信會師,年羹堯一時找不到合適人選,就讓護軍統領噶爾弼作為定西將軍出征。

西藏平定後,他又負責確保軍隊順利凱旋。

[1]  此外,年羹堯還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向康熙帝提出“耗羨歸公”的建議,即在事實上認定州縣官在正税之外加派給百姓的“火耗”為合法,但限定其比例,以免基層官員橫徵暴斂,再將這筆收入上解省城,充作公用,彌補戰爭造成的府庫虧空。

康熙帝批示“妥”,這被認為是清代耗羨歸公政策落實的起點。

[71]  年羹堯經略西北 主詞條:清平羅卜藏丹津叛亂年羹堯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進京入覲時,康熙帝對他表示“欲將西海蒙古(青海蒙古)部落悉照北邊(內外蒙古)分編佐領” [72]  ,也就是將蒙古和碩特部駐牧的青海地區完全納入清朝版圖,而這項任務被交給新任川陝總督年羹堯。

雍正帝即位之初,和碩特部的領袖羅卜藏丹津就圖謀反清並統治整個青藏高原,年羹堯在北京奔喪時,羅卜藏丹津密謀通使於準噶爾共約反清的消息就傳來,而年羹堯不相信羅卜藏丹津即反,又認為“元兇”是羅卜藏丹津的侄子親王察罕丹津,後來又力言羅卜藏丹津不會入藏。

但雍正帝不贊成他的判斷。

八月,羅卜藏丹津果然起兵反清,攻擊親清王公,年羹堯主張“息事寧人”,先派人去調解,自己不動聲色,“養威不用”,等來年春草萌生時以會盟為詞,視羅卜藏丹津從違與否而定,故他在西安不急於去西寧。

雍正帝則認為,趁着對方羽力未成,且已得出師之辭,應立即用兵,如果羅卜藏丹津聯合準噶爾入藏,局勢將更加複雜化。

在雍正帝的催促下,年羹堯於九月二十日年離開西安,十月初六日至西寧,十九日即遇上羅卜藏丹津突襲申中堡,包圍鎮海堡,賴少數滿兵善戰,西寧得以保全,然而雍正帝對年羹堯遲誤不進、不聽君命耿耿於懷,後來以此為年羹堯的罪狀之一。

[73]  半年後,年羹堯率嶽鍾琪等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遠遁。

雍正帝喜出望外,稱“此一番事,乃國家翻手合手之事”(攸關清朝的國運) [74]  ,並稱贊其平叛之速,“不但西藏,天下人皆不料此事如此完結也”。

[75]  此役不僅將青海完全納入清朝版圖,而且震懾了西藏,穩固了清朝對西藏的控制以及西北大局的穩定,但另一方面,年羹堯聽説塔爾寺、格隆寺(佑寧寺)等寺廟的喇嘛勾結羅卜藏丹津,便派人到那裏鎮壓,期間焚燒格隆寺和郭莽寺(廣惠寺),並濫殺喇嘛和當地平民至少數百人,受到詬病。

[76]  雍正帝雖然批示“甚合理”,但也提醒他“惟殺喇嘛、毀廟、消除蒙古人之論存於心中,應匡正則匡正之”,不要做得太過分。

[77]  平定羅卜藏丹津後,年羹堯繼續經營西北,主持善後工作。

總原則是擴大清政府在西北地區的直接管轄範圍,對甘肅、青海、西藏地區的蒙古部落勢力進行嚴厲限制打壓。

他上奏《青海善後事宜十三條》及《禁約青海十二事》,主要內容包括對青海蒙古各部中的親清勢力論功行賞,對參與叛亂者嚴加懲處,按照康熙帝生前的構想,在青海蒙古以及其他未編佐領的蒙古部落編制佐領,推行札薩克制度;在西寧以北的廣袤地區修建邊牆、建築城堡、招募民人耕種,設文武官員管轄,使“西番人等肆行據攘之區,悉成內地”;嚴格限制和碩特蒙古的遊牧區域、喇嘛廟規模和僧眾人數,以及蒙古與內地互市貿易的時間地點,並規定日後內地差遣官員到青海,不論該官員品級大小,只要是奉旨而來,青海各部王公就要跪接;私人相見則行賓主之禮;等等。

[78]  雍正帝均予批准,並設置西寧辦事大臣來管轄青海地區。

除此之外,提出“防守邊口八款”,將清軍的長期駐防、屯種戰線由嘉峪關西推至原為和碩特蒙古遊牧的布隆吉爾,在當地建築城池,並派文官管理民事。

[79]  在年羹堯的建議下,甘肅原有的軍事建制都在雍正二年(1724年)改為民政機構,將寧夏衞、涼州衞、西寧廳、甘州廳均改為府,下轄州縣 [80]  ;又將當時是蒙古遊牧地的古敦煌之地設置安西衞和沙州衞,並計劃從內地大舉移民。

不久年羹堯去職,在嘉峪關以西設衞移民的任務由繼任川陝總督嶽鍾琪完成,但提議的是年羹堯。

他的提議使敦煌繼漢唐之後再次成為漢族聚居區。

[81]  年羹堯歷史評價 編輯 姜鋧(朝鮮迎接官員):副敕年羹堯即內閣學士,以文見用雲,而見其詩句,僅知壓韻而已,人物敏而頗苛。

[83]  康熙帝:我朝僅隆科多、年羹堯二人有大將之才。

[84]  雍正帝:從來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

爾之慶幸,固不必言矣,朕之欣喜,亦莫可比倫。

總之,我二人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後世欽慕流涎就是矣。

[85]  大將軍年羹堯秉性忠誠,持身謹慎。

茲者平定青海,迅奏膚功,雖方略由朕指授,而揆度機宜,調遣將士,決勝於旬日之間,宣威於萬里之外,使烽煙盡熄、邊塞猶寧者,實年羹堯之力也。

今陛見來京,深自謙抑,凡犁庭掃漠之事,朕有問則對,從未自陳其能,向人亦無矜誇之色。

此等功勳器量,求之古名臣中,多亦不多見。

且精白無私,杜絕請託,昨有人許以五萬金,求薦陝西布政司,年羹堯直行參奏,無所瞻徇,其公忠體國、不矜不伐之意,內外臣工當以為法,朕實嘉重之。

[86]  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堯乃一榜樣,終罹殺身之禍。

[88]  年羹堯深負朕恩,擅作威福,開賄賂之門,因種種敗露,不得己執法,以為人臣負恩罔上者誡。

[89]  趙爾巽:雍正初,隆科多以貴戚,年羹堯以戰多,內外夾輔為重臣。

乃不旋踵,幽囚誅夷,亡也忽諸。

當其貴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親,受顧命之重;羹堯自代允禵為大將軍,師所向有功。

方且憑藉權勢,無復顧忌,即於覆滅而不自怵。

臣罔作威福,古聖所誡,可不謹歟! [1]  陳康祺:年雖跋扈不臣,罹大譴,其兵法之靈變,實不愧一時名將之稱。

[90]  高陽:關於年羹堯的作為,後世只渲染其治軍之嚴,並有些近乎神話的傳説,以致“年大將軍”令人有望之如天人之感。

細細考查,此人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才能,否則亦不致連世宗那些令人肉麻的迷湯都分辨不出來,被灌得如中酒一般,沉醉不醒,自速其死。

因此,在康熙年間所受天語褒讚,無非雍親王故意替他説好話的結果。

[91]  年羹堯軼事典故 編輯 年羹堯名字由來 關於年羹堯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解讀。

一説“堯”是字輩,“羹”取“調羹”之意,比喻宰相治理國家。

[92]  另一説取自“羹牆見堯”的典故。

[93]  其字“亮工”出自《舜典》的“欽哉,惟時亮天工”一句。

[92]  年羹堯瞎子算命 據説年羹堯的母親是年家的婢女,而其兄年希堯則是嫡出。

年羹堯出生後,年遐齡的正室夫人因妒忌而趕走年羹堯的生母,年羹堯也被一個僕人撫養,而年遐齡還不知道有這麼個兒子。

後來,有個來自浙東的算命先生叫“史瞎子”的來到北京,年遐齡聽説他遇男揣骨、遇女聽聲,算命很準,便請他到府上為自己的兒子年希堯算命,史瞎子説年希堯可以當一品官。

在年府中,史瞎子已發覺到年羹堯,便對年遐齡説:“剛才我在門房那裏發現一個孩子,那個孩子將來會位極人臣。

”年遐齡大驚,便召他門房,問此子是何人,門房説這是一個家僕的養子,然後年遐齡將那個家僕和年羹堯召來,弄清了事情始末。

年遐齡發現年羹堯果然“狀甚雄偉”,便説服夫人接受年羹堯,養為己子。

此後年羹堯的經歷果然應驗了史瞎子的預言。

[94]  年羹堯知遇康熙 相傳某一天,康熙帝考察出身翰林的官員,出題是“西南墾荒防邊事”,年羹堯將西南地區的地理險要回答得井井有條,康熙帝閲卷後大悦,不久便從內閣學士擢升為四川巡撫。

[8]  年羹堯飲食忌口 年羹堯不吃豬、牛、羊等四足動物的肉,只吃家禽和水產。

他早年奉使朝鮮時,朝鮮方面就得知年羹堯這一飲食習慣,為此將宴會菜單上的唐豬醬泡代以水卵湯、唐豬炙(烤豬肉)代為卵炙(烤蛋)、唐豬鹽水代以鴨子湯、唐豬雪阿覓(即雪下覓,一種開城特色的燒肉)代以唐鵝炙(烤鵝)、獐肉炙(烤獐子)代以海蔘炙(烤海蔘)。

[95-96]  後來年羹堯在西寧指揮平定羅卜藏丹津之亂期間,曾在奏摺中提到西寧當地只有牛羊,他都吃不了,雍正帝特賜給他能吃的鹿尾,於是他“每飯必飽,精神如常”。

[97]  年羹堯令出必行 年羹堯軍法極嚴,只要他下令,軍中上下二話不説,嚴格遵守。

有一天,他坐轎子出府,適逢大雪,給他抬轎的官吏的手上全是雪片,手指幾乎要被凍掉。

年羹堯可憐他們,下令:“去手!”他原來的意圖是免得下屬手凍僵,沒想到抬轎的官吏全部抽出佩刀,砍斷了自己的手。

年羹堯為此非常後悔,從這個故事也反映出他“軍令之嚴峻”。

[98]  年羹堯用兵如神 年羹堯征戰西藏的時候,一天晚上三更時分,忽然聽到一陣疾風西來,過了一會兒就安靜了。

年羹堯急忙叫某參將率領飛騎三百,往西南方向的密林中搜捕敵軍,果然一舉盡殲。

有人問原因,年羹堯回答:“一剎那就停止,肯定不是風,而是飛鳥振動翅膀的聲音。

夜半突然有鳥出來,肯定是受驚了。

這裏的西南方面十里有叢林密樹,很多鳥在那兒棲息,我想叛賊肯定在這裏埋伏,所以羣鳥驚起。

” [90]  年羹堯征戰青海時,一天查閲地圖,知道前面的路有淤泥深坑,於是就下令説:“明日進兵,各人攜板一片,草一束。

”軍中不解其故。

等到第二天,遇深溝泥濘,下令軍士將束草擲入,上鋪板片,大軍於是暢行無阻。

原來當地反清的藏族人想要倚仗此為險,不料大軍突然到來,遂搗破敵軍巢穴。

[90]  年羹堯喜愛荷包 年羹堯之兄年希堯因為熱愛科學,與西洋傳教士過從甚密,因此年羹堯也結識了穆經遠等西洋傳教士。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皇九子胤禟委派穆經遠到軍前去見年羹堯,託其照管胤禟在川陝的親信。

其間,穆經遠曾詢問年羹堯喜歡什麼西洋物件,年羹堯回答:“我別的東西都不要,只愛小荷包。

”胤禟便送了三四十個西洋荷包給年羹堯。

穆經遠趁機向年羹堯稱頌胤禟“大有福氣,將來必定要做皇太子的”,但年羹堯不以為然,説康熙帝曾罵過他,雙方話不投機。

[99]  年羹堯好文嗜古 年羹堯在翰林院任職期間,曾作為校錄官參與編修《淵鑑類函》。

後來親自重訂了《陸宣公集》。

他還熱衷書畫收藏和品鑑,收藏過《薦季直表》《自書告身》《黃庭經卷》《青玉荷盤詩卷》《上京宮詞》《四禽圖卷》《張好好詩》《擊球圖》等名家字畫,並在部分作品上留下自己的評語。

[82]  年羹堯觀象不反 年羹堯向嶽鍾琪移交川陝總督大印時,相傳有幕客勸他起兵謀反,年羹堯對此默默不語,然後夜觀天象,浩然長嘆造反不會成功,便交出了川陝軍權,等到雍正帝對他的處分。

[51]  年羹堯看門餘威 據説年羹堯在杭州看守城門時,當時杭州商販畏懼“年大將軍”的威名,都不敢從他看守的門出入。

[51]  還有説法是年羹堯故意穿着黃馬褂看門,按規矩,不僅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還得從他胯下而過,於是人們紛紛繞道從山門或清泰門進城,以致當時杭州民間曾流傳“年羹堯管太平門(慶春門),冷冷清清”的歇後語。

[100]  年羹堯虎入年家 年羹堯獲罪後的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初三日,一隻老虎突然闖入北京城中,並直入東江米巷(今東交民巷)的年羹堯府邸,跑到年遐齡居住的後花園內。

追趕老虎的步軍衙門官兵一擁而上,終於用槍把老虎扎死了。

雍正帝本來想免年羹堯一死,經過此事後決定賜死年羹堯(相傳年羹堯出生時有白虎之兆)。

也有觀點認為此事是雍正帝誇大其詞。

[101-102]  年羹堯後裔改姓 相傳江蘇的江都縣有年羹堯的一支後裔,因懼禍,改“年”為“生”,認為“生”字是“年”字倒看,世代為江都縣人。

[103]  年羹堯人際關係 編輯 關係姓名備註祖父年仲隆據説曾為明軍中的指揮 [104]  ,順治十二年(1655年)進士 [5]  父親年遐齡官至署理湖廣總督哥哥年希堯官至廣東巡撫妹妹年氏即敦肅皇貴妃,雍正帝嬪妃年氏嫁胡鳳翬 [105]  堂兄年法堯官至荊南道 [106-107]  年則堯在平輩兄弟中排行第三,官至靈山知縣,後被革 [107]  [108]  六弟年述堯未知是年羹堯親弟還是堂弟,官至衢州府通判,雍正元年(1723年)卒於任上 [107]  [109]  妻子納蘭氏納蘭性德的女兒,婚後數年內去世 [10]  愛新覺羅氏英親王阿濟格玄孫女、傅勒赫曾孫女、綽克都孫女、輔國公蘇燕之女,協助年羹堯寫滿文奏摺 [10]  兒子年熙官至監察御史,雍正二年(1724年)病重,過繼隆科多,改名得柱,不久去世 [110]  年富官至大理寺少卿,憑父廕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職,年羹堯被賜死時亦被斬 [65]  年斌憑父蔭獲授一等精奇尼哈番,後革職 [111]  年興官至三等侍衞,後革職 [112]  年壽伺候年羹堯身邊,在杭州被捕 [64]  女兒年氏訂婚於孔傳鏞(衍聖公孔毓圻侄子,孔毓埏之子),婚事未成 [113]  備註:年羹堯的兄弟、姐妹、子女不止此數,僅列出可考者 年羹堯主要作品 編輯 1930年,故宮博物院曾在《掌故叢編》和《文獻叢編》中挑出一些清朝檔案中的年羹堯奏摺。

1971年台灣故宮博物院出版《年羹堯奏摺專輯》。

1995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

[2]  有所撰墓誌《皇清冊封郡主覺羅氏墓誌銘》(墓主為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之女、納蘭揆方之妻)傳世。

[12]  此外,還有所輯兵書《治平勝算全書》傳世。

另有託名他所撰兵書《年大將軍兵法》,據考證實為依據明代兵書《登壇必究》所偽託的作品。

[114]  年羹堯人物爭議 編輯 年羹堯生年爭議 年羹堯的生年在多數史書中沒有記載,導致出現了雍正帝是他和德妃的私生子的傳聞。

[115]  有學者認為年羹堯只長雍正十餘歲,也有學者根據《永憲錄》中年羹堯當四川巡撫時“年未三十”而推斷年羹堯比雍正帝小三到五歲,後來又有學者發現在《康熙三十九年進士登科錄》中明確記載年羹堯二十二歲,而朝鮮使臣李宜顯的相關記錄也證實了這一點,由此確認年羹堯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登科時虛歲二十二歲,生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比雍正帝小一歲,而野史謠言也不攻自破。

[116-117]  年羹堯死因爭議 關於年羹堯獲罪賜死的原因,史家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年羹堯功高震主又居功自傲、不知收斂,其跋扈、僭越、貪腐、結黨等種種劣跡罪狀,使本性猜忌嚴察的雍正帝對他逐漸失望,深感自己的皇權受到威脅,最後決心處死他。

如果在康熙末年,年羹堯或許不致落得如此下場。

這是較主流的觀點。

[101]  [118-119]  年羹堯本來是胤禵的人,雍正帝即位後,他出賣胤禵,投奔雍正帝,因此雍正帝對年羹堯從未有過信任。

年羹堯不僅驕狂無禮,而且確實有“逆謀言動”,想要稱帝自立,導致雍正帝賜死他。

台灣學者陳捷先持此説。

[120]  年羹堯與隆科多曾參與過雍正帝奪嫡的行動,掌握了雍正帝的一些不可告人的隱私和把柄,所以雍正帝即位後就想除掉他們以滅口,他所表現的信任只是暫時利用與欲擒故縱而已。

而年羹堯相比隆科多,有功有才、勢力更大,所以年羹堯被賜死而隆科多隻是被幽禁。

孟森、王鍾翰等學者持此説。

[29]  [30]  年羹堯郃陽案爭議 年羹堯的罪狀之一是在陝西郃陽害死八百餘名無辜平民,但此事頗具爭議,雍正初年,為了增加鹽課收入、滿足戰爭需求,年羹堯的親信、時任西安知府的金啓勳強行將郃陽縣用鹽從“民運民銷”改為“官運官解”,引起當地紳民的強烈不滿。

在郃陽籍官員範光宗(曾任福建學政)家人的帶領下,一些百姓衝入縣城,砸毀縣衙,要求官府收回成命。

金啓勳等人無計可施,只好聽從陝西布政使胡期恆的安排,與民眾達成妥協,仍許當地食鹽民運民銷。

不久,金啓勳經年羹堯保舉,由西安知府升任河東鹽運使,成為負責河東鹽政的長官。

他指稱郃陽縣內鹽梟橫行,請求年羹堯准許他帶領官兵前往抓捕,年羹堯予以批准。

雍正二年(1724年)八月,金啓勳帶兵來到郃陽捉拿鹽梟。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前陝西巡撫範時捷在雍正帝密奏金啓勳在捉拿鹽梟時因為處理不當,導致當地無辜百姓畏懼驚惶,甚至有多人跳崖或投井自殺,請皇帝下旨年羹堯確查。

雍正帝將範時捷的奏摺發給年羹堯,讓他查明,年羹堯派陝西按察使黃焜等人再查此事,並在兩個月後奏報説:去年八月官兵突至郃陽,雖然並無威逼之事,但該縣老幼婦孺共六人因為驚嚇,或自縊、或跳崖、或觸發舊疾病死,當時俱未報官,所以自己並不知情,如今既經查出,自請處分。

對於年羹堯的奏報,雍正帝未置可否。

五月中旬,年羹堯從西安離任,新任川陝總督嶽鍾琪又奏稱,據按察使黃焜稟報,郃陽縣因官兵突至橫死者,老幼共計十二人。

經過不斷調查,到九月十五日雍正帝所頒諭旨中,稱死亡人數達805人,並歸咎於年羹堯。

這個數據是欽差史貽直、高其佩上報的,每一個死亡人員都有“鄉保甘結”和“該縣冊結”,似乎確鑿可信。

有學者認為這個數據水分過大,不合情理,不足確信,年羹堯對此事也沒有直接責任。

[121]  年羹堯影視形象 編輯 名稱年代飾演者雍正與年羹堯1980龍方大內羣英1980楊澤霖清宮啓示錄1983白彪 [122]  清宮劍影錄之大將軍年羹堯1984陳惠敏滿清十三皇朝1988凌文海雍正皇帝1991王寧生 [130]  君臨天下1994徐錦江雍正王朝1997杜志國 [123]  江湖奇俠傳1997黃海冰雍正、小蝶、年羹堯1999張佩華李衞當官2000杜志國 [123]  刺虎2003呂良偉 [124]  宮鎖心玉2010李沁東 [128]  步步驚心2011邢瀚卿 [125]  後宮·甄嬛傳2012孫寧 [126]  食為奴2014歐瑞偉花落宮廷錯流年2018鄭拓疆 [127]  參考資料 1.    《清史稿卷二百九十五列傳八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2-20] 2.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前言第1—4頁 3.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卷首附圖 4.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0—11頁 5.    朱保炯、謝沛霖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310頁 6.    陳康祺:《郎潛紀聞三筆》卷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5-29] 7.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199,康熙三十九年五月十一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8.    徐珂:《清稗類鈔》考試類:羹堯少官都下,好冶遊,而博聞強記,文譽甚彰。

一日試翰林,題為“西南墾荒防邊事”,年備言地理險要,聖祖大悦。

未幾,遂以閣學擢巡撫。

然少年得志,意氣頗盛,或規之,乃折節談宋明理學書,傾心陽明,尤慕陸宣公之為人,為人書字,多錄陸之奏議。

9.    王光越:《“雍親王諭”考釋》,《清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95-99頁。

10.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12,康熙四十二年四月二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11.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21,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十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12.    皮福生編.《吉林碑刻考錄》: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46—347頁 13.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33,康熙四十七年五月二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14.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36,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初八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15.    《朝鮮王朝實錄·肅宗實錄》卷47,三十五年四月十六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29] 16.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39,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17.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72—174頁 18.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74頁 19.    《大清i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46,康熙五十年四月二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20.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72,康熙五十六年四月十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21.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80,康熙五十七年八月初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22.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00—201頁 23.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81,康熙五十七年十月二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24.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92,康熙六十年五月二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25.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93,康熙六十年六月初一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29] 26.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33頁 27.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4—42頁 28.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92頁 29.    孟森.《心史叢刊》:嶽麓書社,1986年:第295頁 30.    王鍾翰.《王鍾翰學術論著自選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308—310頁 31.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1,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32.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35—236頁 33.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4,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34.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5,雍正元年三月初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35.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5,雍正元年三月初九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36.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4,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37.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1,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3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第1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74頁 3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第1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40頁 40.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39—240頁 41.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7,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42.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12,雍正元年十月初三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43.    《雍正上諭內閣》卷九十四:又如青海背叛之時,年羹堯領兵進剿,而隆科多以私怨年羹堯之故,百計阻撓,不顧軍國之重務。

王在朕前,力言此番軍旅之事,既已委任年羹堯,應聽其得盡專閫之道,方能迅奏膚功。

朕從王言,而隆科多不能從中掣肘,於是青海旋即蕩平。

44.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17,雍正二年三月初十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45.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77頁 4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皇帝御批真跡》:西苑出版社,1995年:第160頁 47.    鄒範平.《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關係》:陝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42—143頁 48.    馮爾康主編.《清朝通史6雍正朝分卷》: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140頁 49.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8—88頁 50.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03、309—310頁 51.    昭槤:《嘯亭雜錄》卷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5-30] 52.    《世宗憲皇帝上諭八旗》卷二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22-05-30] 53.    蕭奭:《永憲錄》卷三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22-05-30] 54.    馮爾康主編.《清朝通史6雍正朝分卷》: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150—151頁 55.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26,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56.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8—118頁 57.    台北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雍正朝奏摺》:國立故宮博物院,1978年:第579頁 58.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23頁 59.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25頁 60.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34,雍正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61.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35,雍正三年八月二十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62.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36,雍正三年九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63.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37,雍正三年十月初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6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上:黃山書社,1993年:第1221頁 65.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39,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66.    蕭奭:《永憲錄》續編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22-05-30] 67.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52,雍正五年正月十五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68.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卷239,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0] 69.    王浩:《試論清代康、雍兩朝的四川清丈之策》,《科學經濟社會》2016年第4期,第78-84頁。

70.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75頁 71.    董建中:《清代耗羨歸公起始考》,《清史研究》1999年第1期,第103-105頁。

72.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21頁 73.    年羹堯在雍正朝初期治藏政策孕育過程中的作用  .中國西藏網[引用日期2022-05-31] 7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第3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2—13頁 75.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352頁 76.    王鍾翰:《年羹堯西征問題——兼論雍正西北民族政策》,《青海社會科學》1990年第4期,第126-134頁。

77.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71頁 78.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20,雍正二年五月二十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1] 79.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17,雍正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1] 80.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25,雍正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5-31] 81.    王希隆:《清代關西五衞述論》,《蘭州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第95-104頁。

82.    吳雨荷:《年羹堯書畫鑑藏芻議》,《大學書法》2021年第6期,第124-129頁。

83.    《朝鮮王朝實錄·肅宗實錄》卷47,三十五年五月十一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31] 84.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譯:《宗札布案滿文譯稿》,《歷史檔案》1997年1期,第14頁。

85.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71頁 86.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第3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00頁 8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第5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05頁 88.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第5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45頁 89.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第8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865頁 90.    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卷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6-01] 91.    高陽.《清朝的皇帝》上: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第415頁 92.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頁 93.    金滿樓.《治官手冊雍正和他的大臣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9頁 94.    徐珂:《清稗類鈔》方伎類二:順、康間,浙東有史瞎子者,遇男子則揣骨,遇女子則聽聲,言休咎,多奇中。

年遐齡有二子,曰希堯、羹堯。

希堯,嫡出也。

某歲,遐齡以內擢都統入覲,聞史適在都,因召之入邸,令相希堯。

曰:“一品官也。

”時羹堯方就撫於遐齡之僕,已為史所見,即告遐齡曰:“頃在門房相一兒,他日當位極人臣也。

”遐齡大詫,即呼閽人入,詰之,以某僕之養子對。

立召之至,詢何來,僕乃備述始末。

蓋遐齡之夫人妒而無子,希堯未生時,遐齡通於婢而生。

夫人覺,逐婢棄兒,兒遂為僕所養。

至是,遐齡見其狀甚雄偉,乃告之夫人,撫為子。

其後果掌大將軍印,如史言。

95.    《承政院日記》,康熙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6-01] 96.    《承政院日記》,康熙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條  .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6-01] 9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第2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03頁 98.    葛虛存:《清代名人軼事》卷四:將軍軍法極厲,一言甫出,部下必奉令唯謹。

嘗輿從出府,值大雪,從官之扶輿而行者,雪片鋪滿手上,幾欲墮指。

將軍憐之,下令曰:‘去手!’蓋欲免其僵凍也。

從官未會其意,竟各出佩刀,自斷其手,血涔涔遍雪地。

將軍雖悔出言之誤,顧已無可補救。

其軍令之嚴峻有如此者,然亦可見其平日性情之殘酷矣。

99.    吳旻、韓琦編.《歐洲所藏雍正乾隆朝天主教文獻彙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2頁 100.    馬時雍主編.《杭州的街巷裏弄》:杭州出版社,2006年:第261頁 101.    論年羹堯之死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6-01] 102.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35—140頁 103.    劉體信:《萇楚齋續筆》卷四:年羹堯之後裔,因懼禍,改“年”為“生”,謂系“年”字倒看,世為江都縣人。

向聞吾師江都徐整裏廣文言,其友生姓,自言之如此。

104.    李宜顯:《陶谷集》卷二十九,《庚子燕行雜識》:譯輩來言門外,有一官人來到,欲見使臣雲。

渠輩以三使俱有身患,恐難接應為言。

其人答雲:“第入通。

”故來告矣。

遂與二使並坐椅邀入,即年希堯為名人,而向年來我國敕使羹堯之兄也。

問其官,為正二品,江南布政使。

去九月遞還,未及授職,奉天府瀋陽人,本漢人也。

其祖為明朝指揮,其父方為湖廣總督,其弟羹堯方為四川總督,年今四十二,渠年五十雲。

頗秀俊,以筆帖式拔身者也。

105.    蕭奭:《永憲錄》卷四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22-06-01] 106.    線裝書局.《清代吏治史料·官員銓選史料》:線裝書局,2004年:第1272頁 107.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75頁 108.    線裝書局.《清代吏治史料·官員銓選史料》:線裝書局,2004年:第611頁 109.    線裝書局.《清代吏治史料·官員管理史料》:線裝書局,2004年:第753頁 110.    年羹堯撰、季永海等翻譯點校.《年羹堯滿漢奏摺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96、302頁 111.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36,雍正三年九月二十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6-01] 112.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卷33,雍正三年六月初七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6-01] 113.    孔子文化大全編輯部.《孔府檔案史料選》6:山東友誼出版社,1988年:第372頁 114.    邱心田:《關於〈年大將軍兵法〉的評價和校點》,《清史研究通訊》1988年第1期,第34—37頁。

115.    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蓋世宗之母先私於羹堯,入宮八月而生世宗,至是乃竊詔改篡,令為天下主。

故當雍正時代,羹堯權傾朝右,而卒以罪誅,説者比之呂不韋。

116.    楊啓樵.《雍正篡位説駁難》: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年:第127頁 117.    張書才:《年羹堯生年考實》,《歷史檔案》1989年第1期,第103-105頁。

118.    楊啓樵.《雍正篡位説駁難》:上海書店出版社,2012年:第148—149頁 119.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8頁 120.    陳捷先.《清史雜筆(三)》:學海出版社,1977年:第100—121頁 121.    鄭小悠.《年羹堯之死》: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65—171頁 122.    《清宮啓示錄》演員表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22-06-01] 123.    《雍正王朝》原班人馬再度合作《李衞當官》網上招募男女主角  .新浪娛樂.2000-08-14[引用日期2022-06-01] 124.    呂良偉李小冉首扮夫妻《刺虎》揭年羹堯老底  .新浪娛樂.2002-06-12[引用日期2022-06-01] 125.    十三阿哥PK年羹堯《謝天謝地》繼續"步步驚心"  .中新網.2012-09-29[引用日期2022-06-01] 126.    孫寧出演《鐵娘子》“年羹堯”野心不減當年  .温州新聞.2013-11-16[引用日期2022-06-01] 127.    《花落宮廷錯流年》演員陣容首度曝光  .鳳凰網.2017-06-22[引用日期2022-06-01] 128.    《宮鎖心玉》第1集,45分11秒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2-06-01] 129.    陳垣.《二十史朔閏表》:古籍出版社,1956年:第194頁 130.    “揮筆秋風萬馬來”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2-06-04] 展開全部 收起 圖集 年羹堯的概述圖(1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196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韩蒙太极不丹龙 (2022-07-01) 1 人物生平 1.1 少年得志 1.2 平步青雲 1.3 得寵雍正 1.4 漸失信任 1.5 獲罪賜死 2 主要影響 2.1 主政四川 2.2 經略西北 3 歷史評價 4 軼事典故 4.1 名字由來 4.2 瞎子算命 4.3 知遇康熙 4.4 飲食忌口 4.5 令出必行 4.6 用兵如神 4.7 喜愛荷包 4.8 好文嗜古 4.9 觀象不反 4.10 看門餘威 4.11 虎入年家 4.12 後裔改姓 5 人際關係 6 主要作品 7 人物爭議 7.1 生年爭議 7.2 死因爭議 7.3 郃陽案爭議 8 影視形象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編輯 反饋 登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