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起因,經過,結果,一場顛覆中國民族崛起的戰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894年7月25日,日艦襲擊中國船艦,甲午戰爭爆發。

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甲午戰爭歷時9個月,分為陸戰和 ... 首頁 乾飯君講歷史 中日甲午戰爭,起因,經過,結果,一場顛覆中國民族崛起的戰爭 2021-04-21  乾飯君講歷史 原標題:中日甲午戰爭,起因,經過,結果,一場顛覆中國民族崛起的戰爭 光緒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894-1895),日本挑起了侵略中國的戰爭,因為1894年按中國干支紀年為甲午年,史稱」甲午戰爭「。

最終,腐朽無能的清政府輸掉了戰爭,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而甲午戰爭之後,英國,俄羅斯,美國,日本,法國,德國等國竟相爭奪在華權益,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名族出現了空前的危機。

起因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一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

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高潮,因此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

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

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所謂「清國征討策略」,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其第一步是攻占台灣,第二步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征服亞洲,稱霸世界,實現所謂的「八紘一宇」。

而甲午中日戰爭就是日本實現「大陸政策」前兩個步驟的重要環節,由於其自身實力資源都不具備相應條件,所以實行以戰養戰的策略來達到目標的實現。

二清政府方面 當時中國處於清朝晚期,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統治集團中的洋務派掀起了一場以「自強」、「求富」為口號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在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方面向歐美看齊,因此清朝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景象。

清朝於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師,成為亞洲一個強大的海軍力量,但清朝並未像日本那樣變革國家制度,因此「中興」並未能使中國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

此時清朝政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

經過 戰爭過程中日甲午戰爭的整個過程,包括3個階段: 第一階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在朝鮮半島及海上進行,陸戰主要是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

第二階段,從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

戰爭在遼東半島進行,有鴨綠江防之戰和金旅之戰。

第三階段,從1894年11月22日至1895年4月17日。

戰爭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兩個戰場進行,有威海衛之戰和遼東之戰。

在中國近代的反侵略戰爭中,中日甲午戰爭可以說是規模最大,失敗最慘,影響最深,後果最重,教訓最多的一次戰爭。

正因為如此,重新學習、研究這段歷史,也最具現實意義。

甲午戰爭,是中國晚清年間發生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

由於發生年為1894年即清光緒二十年,干支為甲午,中國史稱「甲午戰爭」。

1894年7月25日,日艦襲擊中國船艦,甲午戰爭爆發。

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

甲午戰爭歷時9個月,分為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日軍攻下朝鮮的平壤,在黃海海戰中大敗北洋水師,之後又攻下中國的旅順、威海,並於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血洗全城。

戰後雙方於戰後簽訂《馬關條約》,規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賠款,中國清政府因此背負沉重外債,國力日趨衰退,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結果 1895年3月,趕忙按照日本的旨意,改派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以美國前任國務卿科士達為顧問,前往日本馬關(今下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務大臣陸奧宗光進行談判。

3月20日雙方在春帆樓會見,正式開啟了和談。

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又稱《春帆樓條約》)共11款,並附有「另約」和「議訂專條」。

條約的主要內容為: 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實則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 中國將遼東半島、台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包括釣魚島)、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中國「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兩億兩;後增加三千萬兩「贖遼費」;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地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領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駐紮,日本輪船得駛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裝貨; 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市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其產品免徵一切雜稅,享有在內地設棧存貨的便利; 日本軍隊暫行占領威海衛,由中國政府每年付占領費庫平銀五十萬兩,在未經交清末次賠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領軍; 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將戰俘盡數交還,中國政府不得處分戰俘中的降敵分子,立即釋放在押的為日本軍隊效勞的間諜分子,並一概赦免在戰爭中為日本軍隊服務的漢奸分子,免予追究。

影響 甲午戰敗及《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從此走向更深重的災難。

中國失去了東亞大國的地位,半殖民化加大了!巨額戰爭賠款相當於全國3年的財政收入,清政府根本無力承受,只能向英法德俄貸款,不但利息很高,還要以海關、稅收、財政的管理權作抵押。

大面積割讓國土直接導致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戰後的幾年裡,外國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

長城以北屬俄,長江流域十省屬英,山東屬德,雲南、兩廣屬法,福建屬日。

而美國這個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則打著「利益均沾」的旗號,以支持日本為主要手段,謀求在中國的更大權益。

中國輸了國勢,方向。

可以說甲午中日戰爭正式封殺了洋務道路,打擊了清廷中央集權。

首先由於太平天國,清廷的中央集權大受打擊,在當時南方的水軍是不受中央控制的,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南洋水師壓根沒有北上(就連李鴻章也吐槽甲午是北洋與日本的戰爭)在戰爭之後,北方就更難以控制南方了,畢竟北洋是幾乎全軍覆沒了。

而且中國死了很多人,還要賠很多錢(重點),不得不加緊收稅,不得不向列清借款,中國徹底無法翻身。

但有利就有弊,中國也贏了些什麼。

贏得了血性,中國人終於團結起來了。

中國人平時再怎麼坑蒙拐騙看似是斤斤計較,但實際上真正要為國捐軀,死而後已的時候,大部分中國人是勇於站出來的。

在災難面前,中國人是永遠團結的。

而忽悠下的中國人終於覺醒了 文章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KC2AhnkBbyZbTSdkoyxJ.html 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24位功臣,都有那些功績,最後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2021-05-10 38年不上朝的皇帝,用什麼手段來維持他的統治,用什麼來維持朝局的穩定 2021-04-23 戊戌六君子《戊戌變法》清政府的唯一一次自我改革,為啥只維繫了100天 2021-04-21 中日甲午戰爭,起因,經過,結果,一場顛覆中國民族崛起的戰爭 2021-04-21 朱溫亂唐,霍亂長安,為何還被稱為五代十國的開創者 2021-04-18 中國史上八大恥之一。

靖康之變是奇恥大辱,靖康之恥究竟屈辱到了何種程度呢 2021-04-12 明宮三大案,是有人故意為之,還是真真正正的冤案? 2021-04-11 農民皇帝的手段,集權政之道,(酷刑)挫殺官員的鋒芒 2021-04-11 袁紹帳下的九名大將,個個武力超群,最後的結局如何 2021-04-10 農民的兒子當皇帝,朱元璋幼年的坎坷人生,當皇帝後的功過是非 2021-04-08 一代名相(商鞅)公大於過,為什麼非死不可,結局令人惋惜 2021-04-0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