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做下去?. 別算年薪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公司給的月薪/年薪還算符合自己認知的產業水準,那就列入考量名單中。

... 如果準時下班且不須加班,按照看得見的薪水計算,小明的時薪是60000 ... Upgrade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PublishedinPM的生產力工具箱如何判斷一份工作是否值得做下去?前言先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手頭上工作是值得做下去的嗎?有些人說:「薪水高於業界水平,要我做什麼都可以」有些人則認為:「薪水在平均值附近,但是自己不用做太多雜事比較好」還有些人說:「只要讓我專心做自己的工作,不用去跟其他人交際就行了」100個人會有100種的想法,但都是內心的感覺罷了。

要想通這件事情,我想必須先了解:公司付出的薪水與個人付出的勞動相比,是否划算。

我認為可以分成2個部分思考:報酬與勞動。

PhotobyMartenBjorkonUnsplash一、實體報酬與隱形薪水實際報酬是工作的收入,等於「實體報酬」加上「隱形薪水」。

實體報酬我們想要領到一份「公平」的薪水,就算沒有優於平均值但也應該在平均附近。

可能是看一些產業報告、雜誌文章,看看在市場上跟自己同職位的人都拿多少錢;也可能直接去多家公司面試,看看以自己的能力能在市場上值多少錢。

如果公司給的月薪/年薪還算符合自己認知的產業水準,那就列入考量名單中。

除了薪水,我們還會考慮到獎金(例如年終幾個月、績效獎金、全勤獎金)、福利(例如旅遊補助、健康檢查、零食…)。

大多數人都是將薪水、獎金、福利加總後,當作是一份工作的報酬。

PhotobyAlexanderMilsonUnsplash但為什麼有些人即使報酬低,也要進到一家公司工作呢?這裡面其實忽略到1個重要的因素:隱形薪水。

隱形薪水「隱形薪水」指那些不見、但實際上是你收入一部分的薪水。

一共有2種:品牌附加價值業餘可利用時間「品牌附加價值」是公司本身的名氣與光環。

例如在台灣去台積電、Google、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大企業上班,就是會有一種企業光環罩身的榮耀感。

除了榮耀感,「品牌附加價值」也能夠為個人履歷加分,間接增加自己跟下一間公司談薪的籌碼,確實是一種看不見的薪水。

「業餘可利用時間」則是你在下班之餘,有多少的時間能夠自主利用。

聽起來很奇怪,但許多公司就是要你不斷的加班,甚至下班後還需要你不斷注意訊息。

你以為自己下班了,實際上還一直處在上班的狀態中。

為什麼「業餘可利用時間」是一種看不見的薪水呢?因為當你將自由時間拿去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技能,未來就有機會談到更好的工作職位與薪水;相反的,如果下班後吃個飯就要準備隔天的工作,根本無力提升自我,最終只會陷在忙碌與現狀之中。

隱形薪水對我的啟示當我們看待一份工作的實際報酬時,除了看得到的薪水、福利、獎金之外,也要考量看不到「品牌附加價值」和「業餘可利用時間」。

如果現職工作看得到的報酬不高,但看不到的報酬很高(例如準時下班、有很多時間可利用),不妨當作練功的好時機,先蹲低再跳高。

依據自己的人生階段衡量兩者的權重。

年輕的時候(例如30歲之前)看不見的報酬權重較高,看得見的報酬可不必太在意;到達職涯的成長、成熟期時(例如30歲之後),逐漸增加看得見的薪水權重。

PhotobyClarkTibbsonUnsplash二、腦力、體力和情緒勞動實際勞動是工作的成本,應該加總腦力、體力和情緒勞動。

腦力和體力勞動雖然工作性質不同,但多數人直覺認為的勞動有2種: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

在辦公室用電腦解決問題的多數屬於「腦力勞動」,需要用到身體力氣的則屬於「體力勞動」。

當然有些工作是費腦又費力的,例如需要走訪企業的外部講師、業務員…等。

這些勞動顯而易見,甚至就寫在你面試時的工作敘述中。

但除此之外,有一項大家經常付出但容易忽略的勞動也應該算在內:情緒勞動。

PhotobyMarkusWinkleronUnsplash情緒勞動我以前不喜歡工作上的交際,認為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即可,何必要花時間維護和其他人的關係呢?但後來我發現,「維護工作中的人際關係」也是工作勞動的一部分。

想看看,如果完全不經營人際關係,其實就跟敷衍一項工作一樣。

看起來只是影響自己跟同事的關係,但站在公司的立場上,其實是整個團隊的運作效率下降。

例如團隊中有2位成員時常吵架,這樣不只讓其他成員的情緒受到影響,做起事來還可能出現嫌隙。

一次又一次的爭吵增加了同事間的溝通時間,專案因此延期、成果品質也可能大打折扣。

因此我們應該也將「維護工作中的人際關係」當成是工作中的一環。

有些人可能會想:「所以這樣是要我忍氣吞聲、拍馬屁嗎?」其實不是。

腦力勞動重要嗎?重要。

拍馬逢迎好嗎?不好。

但是在「純粹的腦力勞動」和「純粹的拍馬逢迎」之間,還存在一個具有合理性的地帶,那就是「維護工作中人際關係的必要付出」,我們可以把這部分勞動稱為「情緒勞動」。

交際、維護人際關係是要付出力氣的,這就跟「腦力勞動」、「體力勞動」要付出精力是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必須將「情緒勞動」也納入考量。

情緒勞動對我的啟示把經營情緒也當成工作本份的一環,就不會覺得過於煩惱。

這些分析並非叫我們忍氣吞聲,而是想清楚自己的職責。

從事服務業的人,大多數時候反而付出的是情緒勞動。

PhotobyJasonRosewellonUnsplash三、計算實際收益知道了實際報酬、實際勞動,但最後到底怎麼計算「收益」呢?《小學問:告別知識焦慮時代的聰明思考》一書中提供一個有趣的計算方式:別算年薪、別算月薪,而要算時薪,而且不是只是表定的上下班工作時間,而是所有跟工作相關的時間。

舉例來說,小明的月薪是60000元/月,假設1個月共有20個工作天:如果準時下班且不須加班,按照看得見的薪水計算,小明的時薪是60000/8(小時)*20(工作天)=375元/時如果小明需要時常加班(每天2小時),時薪就變成60000/10*20=300元/時。

呈上,如果工作時常會影響到下班的心情(情緒勞動,每天下班須多花1小時處理團隊問題),時薪就變成60000/11*20=273元/時。

時薪的概念可廣泛應用在現實生活中。

例如你有「業餘可利用時間」執行SideProject,不妨為它估一個價,加入到薪水中一起計算時薪,看看現在自己到底值多少錢。

知道了現職工作的時薪,對工作價值的判斷會更準確。

PhotobyMorganHouselonUnsplash四、結論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你覺得現在的工作是值得做下去的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考慮:報酬:除了看實體報酬,也要考量隱形薪水勞動:除了腦力、體力,也要考慮到情緒勞動計算時薪將這三者綜合考量,心中自然就會有答案了。

我覺得目前的工作是值得做下去的。

▶關於文章1/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12:00準時發刊2/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下方「Follow」我~3/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拍手讓我知道👏🏻▶關於我我是朱騏,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各種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

1/我可以提供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個人問題諮詢」與「講座邀約」。

2/若是個人諮詢,可以請我喝杯咖啡、吃頓晚餐,可透過Email/Facebook跟我約時間,請參考「聯繫方式」。

3/若是講座邀約,請直接使用Email聯繫。

︎▶︎聯繫方式-📪Email:[email protected]💬Facebook:請先加我個人好友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建立人脈歡迎使用LinkedIn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LinkedIn@ChiChu歡迎交流MorefromPM的生產力工具箱Hi,我是朱騏,歡迎來到PM的生產力工具箱。

我是一位軟體業PM,也是一位熱愛研究數位生產力工具的人。

喜歡分享軟體工具與學習方法,藉以提升職場與生活的產出。

ReadmorefromPM的生產力工具箱Getstarted朱騏2.3KFollowers💡一個組織能力超強的軟體產品經理,喜歡研究軟體產品、生產力工具、時間管理方法|💬可提供軟體產品管理、時間管理、生產力工具的相關諮詢|☕️歡迎講座邀約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muhenry608@gmail.comFollowRelatedHereisWhyBusinessRulesAretheDescriptionofYourProjectorBusinessGame,aswellasits…CutThroughTheNoiseOfComplexCollaborationToolsWhyYouShouldBeDocumentingWhatYouDoAndHowYouDoItEvidence-BasedManagement:HowtoDefineGoalsandMeasureThem — ExpertsZone#5|frontendhouse.com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