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博士後的武功秘笈:最佳的論文發表策略?老闆和我意見相左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闆與您在論文發表策略上意見相左、老是強迫您發表大型論文?是否該將目標放在「以共同作者身分發表多篇論文」上呢?種種博士後可能遇到的難題,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17/03/01,職場PhotoCredit:CORBIS/達志影像 華樂絲學術英文華樂絲學術團隊結合Dr.SteveWallace多年講授學術英文寫作課程經驗,與資深編修團隊的學術知識,定期與讀者分享學術界的新知。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近年來,有許多博士後研究員向我們詢問:究竟什麼樣的出版方式對博士後職涯發展最有幫助,以及如何處理他們與實驗室或上司之間的紛爭。

因此,接下來將探討這類的問題。

當然,您的意見或許會與本文相左,如有任何其他想法,歡迎至華樂絲臉書專頁留下您的寶貴意見。

在科學領域中最佳的論文發表策略?許多年輕的科學研究員在找尋最佳論文發表方式的過程中,常常會得到相互抵觸的建議。

每一代的新手研究員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我該多發表幾篇小型論文,還是專注發表一篇大型論文在高影響指數的期刊上?對於職涯發展與獲得研究補助的機會而言,論文發表策略會帶來什麼影響?個人學術著作列表是否有益於非學術類型的職涯發展?決定論文最佳發表策略以前,務必先確定自己想從事何種工作。

您未來想在大學擔任教授或是行政職員?還是預計進入業界或政府部門?一般而言,博士生與博士後研究員多半欠缺個人職涯發展的明確規畫。

統計數據顯示,雖然大多數的博士後研究員(高達75%)都想要進入學術界發展,卻有高達90%至95%持有博士學位的人最終會在學術界以外的領域就業。

若您想成為教授,個人學術著作列表是極為重要的資產。

為了成為一名教授,您必須致力於打造「卓越」的學術著作列表。

而不同的學術領域對於「卓越」都有不同定義,例如:對某些領域來說,出版一本鉅作比發表多篇論文來得重要。

在其他領域中,會議論文是最至關重要的個人學術優勢。

在生命科學領域則最重視是否能在高影響指數的期刊上出版論文,以及論文被引用次數的多寡。

然而,許多大學還會要求其他的過人表現,例如:教學卓越、國際移動力(internationalmobility)、獲得研究補助的能力等等。

若您打算進入業界,學術著作列表有助於突顯您的專業技能。

若您有意進入製藥產業工作,這時學術著作列表也許可以為您加點分。

然而,著作列表只是次要條件,您具備的專業技術與在校所學的能力才是重點。

企業尋找的人才通常具備下列三點特質:兼具企圖心與能力、具備某種技術經驗、有成為團隊領導者潛力的年輕研究員。

個人著作正好能突顯您的企圖心與執行研究計畫的能力。

若您打算進入企業,或是成為創業家,那就更有必要學習成為領導人的重要技能。

若不打算從事與研究相關的工作,個人學術著作列表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學術著作列表可能會不利於應徵非學術性質的工作,因為這會讓人產生「您在學術界象牙塔裡待了很久」的印象,也容易讓人認為您是在學術界四處碰壁後,只好退而求其次來這裡求職。

換句話說,建議您事先準備為何放棄美好的學術前程的理由,因此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才不會措手不及。

期刊影響指數的高低代表什麼意思?期刊影響指數高低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其實答案見仁見智。

在某些研究領域中,頂尖期刊的影響指數可能只有4以下,而在其他領域則可能超過20,例如:國際頂尖免疫學期刊(NatureImmunology)。

依照經驗來看,生物醫學期刊建議採用如下的影響指數標準來區別:影響指數低於1代表「過低」;1-3代表「低」;3-5代表「中等」,5-10代表「高」;高於10代表「頂尖」。

該在著作列表上放一大堆低影響指數期刊的論文嗎?在某些專業學科中,尤其是臨床研究相關科系,個人著作列表上十分容易出現一大串影響指數極低的期刊論文著作,例如:外科學、內科學、皮膚學等領域的論文。

這些著作可能只包含了一頁的臨床案例、簡短的回顧文章、立場報告。

至於您該不該放上這些作品,答案十分明確,也就是:您必須先確定自己打算進入這些領域工作,才有必要這麼做。

不過,有一個情況倒是例外:申請補助研究計畫的時候,如果審查人不是臨床醫師,這樣的著作列表反而會扣分,但如果審查委員大多是臨床醫師,他們往往會給予讚賞。

如果您心存疑慮,建議列出高影響指數期刊的論文著作為佳。

老闆與您在論文發表策略上意見相左?假如您提出了一套與老闆意見相左的發表策略,但卻可以因此得到好的成果,那麼您仍然擁有和老闆商量的空間,只要老闆的個性不過於極端,通常都會接受您的提議,因此您必須先了解老闆想從您的方案裡聽到什麼樣的「成果」,只要彼此抱持開放的心態進行討論,大多可以有所斬獲。

如果老闆強迫您發表小型論文該怎麼應對呢?有時候,年輕科學研究員的抱負會過於不切實際,認為要抓緊機會在高影響指數的期刊上發表論文,但是老闆卻不想浪費時間與金錢在一個「錄取機會渺茫的研究」上。

如果老闆打算終止或結束某項計畫,您最好聽取他的意見,早日投入下一個研究計畫。

依照我的經驗來看,老闆通常是紛爭當中勝利的一方,因為他主宰著您的研究經費與各類資源。

有些老闆不想投稿至高影響指數的期刊,是因為他們缺乏企圖心,或是認為團隊能力不足以讓稿件備好期刊所接受,也可能是該研究領域的頂尖期刊通常影響指數本身就不高。

如此一來,使得許多年輕的科學研究員會認為自己進行的研究與內心的理想背道而馳。

不過,企圖心特別高的年輕研究員可能會不受影響,最後將研究計畫的成果提升到前人未曾達到的水準。

當然,這只是少數的案例,老闆雖然會感謝您帶來這番成就,但往往會將這分心血視作他個人領導卓越的結果。

不是所有類型的研究都具備登上頂尖期刊的潛力。

舉例來說,陰性結果的研究通常很難取得發表的機會,願意發表的期刊通常影響係數也很低。

我個人認為,科學界應該重視這類陰性結果的研究,這樣也可以為學生的個人著作列表添上一筆。

然而,發表這類研究的缺點是,陰性結果通常需要較多對照組才能在排除技術失誤的前提下,回應審閱者提出的問題。

因此,這類的研究必須耗費大量的心力、時間、金錢,才能獲得期刊發表。

對於年輕研究員來說,如果想要省時省力,最好的做法就是忍住浪費大把青春與心血的痛苦,別發表這些陰性資料,全心投入其他較有發展性的研究資料。

老闆強迫您發表大型論文?PhotoCredit:GerdAltmannCC01.0對於年輕科學研究員來說,在高影響指數的期刊上發表大型論文有不少優缺點。

優點顯然在於,如果作者署名順位排在第一或最後,即便是並列第二或倒數第二,都可以為您的科學研究生涯帶來錦上添花的效果。

不幸的是,一份大型論文通常需要醞釀多年的時間,過程中會有許多年輕研究員投入他們的心血,這些研究員當然不可能全都成為第一作者,因此最常看到的情況是,一份研究有三人以上並列為第一作者,二至三人並列為資深作者。

就我個人經驗來看,如果您是五位或六位並列作者中的其中一位,您的價值便十分容易受到審查委員的強烈討論與質疑。

某些老闆會把目標訂在高影響指數的期刊,因為這份企圖心最終帶來了光榮的成就,不過也有些計畫主持人則認為這個目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論文出版的日子都容易因為下列原因而延遲:需要額外進行實驗,或是因為審閱者提出過多要求,導致論文被不斷退回或重複修改。

因此,您的作者署名最後可能會因此被排在第二或第三順位,因為其他作者可能又投入更多心血,或是您早已離開這間實驗室。

最糟的情況是:您投注萬分心力,在論文前幾版的時候還是第一作者,結果最後卻變成共同作者。

從我的經驗來說,千萬別和計畫主持人爭論作者署名的順序,因為主持人通常擁有判斷個人貢獻程度的權力,而現有的制度規定也十分模糊,無法給予您實質上的協助。

確實,這樣看起來十分不公平。

反過來想,如果計畫主持人是位公正的人,可能會給您某些補償,不過就我所知,目前並沒有相關的補償規定。

您該將目標放在「以共同作者身分發表多篇論文」嗎?我認為,若能累積較多的論文發表記錄,其效果絕對會比僅有少數著作來的好。

不過,如果著作之間出版的時間相隔了好幾年,即便其中包含了頂尖國際學術期刊《Nature》的論文,也只會造成反效果而已,因為別人可能會對您抱持這樣的意見:「雖然2006年在《Nature》期刊上發表過論文,但接下來幾年卻不見任何產出,可見此人的科學研究生產力與獨立研究能力十分令人懷疑」。

因此,您勢必要了解到,如果您的研究幾乎或全都是署名為共同作者,那麼獨立研究能力肯定會遭受嚴重的質疑,甚至對於專業是組織學、電子顯微學、影像學、行為測試(behavioraltesting)等「輔助技術」的人來說,情況更是如此。

就我的經驗來看,建議您列表上共同作者的論文數量不要超過第一或最後作者的篇數。

至於您是否該全力以共同作者的身份,投稿至高影響指數的期刊?即便您欲投稿的目標期刊是高影響指數的期刊,以共同作者身分投稿的結果仍舊不樂觀。

如果您以共同作者的頭銜,在國際權威期刊《Nature》上發表過大量的論文,但卻根本沒有或僅有少數論文具備第一或最後作者署名,他人一樣會萬分質疑您的科學獨立研究能力。

甚至,如果將您以第一或最後作者署名的論文計算下來,發現這些期刊的平均影響指數偏低,這時空有高影響指數期刊的論文著作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最後,如果您檢視自己擔任第一或最後作者的論文,發現投稿期刊的平均影響指數偏低,建議您不要浪費時間以共同作者的身份投稿至影響指數極高的期刊,最好全心專注在成為第一或最後作者的研究上。

對於博士生來說,獲得第一作者署名才是最有效益的做法,因為現階段實在很難取得最後作者的順位。

不過,如果博士後研究員有意申請研究補助,或想替未來職涯發展鋪路,切記一定要以最後作者為奮鬥目標,如此才能突顯您的獨立研究能力。

根據職涯目標制訂論文發表策略從前面的論點不難看出,每位年輕科學研究員必須找出自己的論文發表策略,這項策略很可能會跟同一研究小組或機構的其他年輕同事大相徑庭。

如果是正在攻讀博士的學生,恐怕就很難有太多的選擇,只能讓個人的指導老師來決定發表策略。

相較之下,博士後研究員可以享有較多的自由。

向老闆或同事詢問論文發表策略的意見時,您必須清楚明白他們很可能從未想過發展自己的策略,習慣沿襲老闆或研究機構所吩咐的做法。

有意思的地方是,在多數的研究單位中,您可以發現大家所使用的發表策略截然不同,因此在決定套用發表策略之前,最好先徹底分析每一種策略所帶來的結果。

我前一陣子在上海中國科學院的時候,問了一群年輕的生命科學研究員是否知道未來會從事什麼工作。

我問道:「想去學術界(五人舉手)、業界(三人舉手),還是其他地方工作(一人舉手)?」。

結果當我問到「誰還不知道答案」的時候,全場多數人舉起他們的手(350人舉手)。

由此可知,現今多數的年輕研究員把自己困在一個死胡同:他們深怕做錯決定,努力確保自己擁有各種職涯發展的可能。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從沒想過擬定自己的論文發表策略,總是將老闆用過的方法照單全收。

如果您還不知道要選擇哪一條職場跑道,那麼恐怕很難全力衝刺,也無法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您沒有明確的目標,例如:科學機構行政人員、國科會、新聞記者,那麼您可以將目標放在頂尖刊物上。

千萬不要浪費時間投稿至低影響指數的期刊,因為您花費了同樣多的精力,最後卻不會得到任何掌聲。

把目標放大,鎖定高影響指數的期刊,至少要高於您研究團隊的平均水準,這樣最後才較容易獲得讚賞,甚至為您贏得一座科學獎,畢竟,獎項就是「傑出」的象徵,有助於您在職涯路上走得更穩。

此外,把目標放大還可以幫助您判斷自己是否適合踏上學術這條道路,成為一名教授,這是博士後研究員總有一天必須面臨的抉擇。

本文經WALLACE華樂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朱家儀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博士後論文發表研究室學術期刊影響指數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索尼攜手台積電在熊本設廠,為何受到日本社會批評?學者:該補貼案使日本廠商更難以競爭1則觀點大同高層頻換人,王光祥接手董事長未來重點「活化土地」,研究員強調:公司並不會放棄電子本業1則觀點美、日晶片荒未獲改善,業內人士:白宮可能擴大查供應鍊囤貨,矛頭指向中國1則觀點【重啟核四公投QA】爭議超過20年,核四當初蓋到哪了?沒有它台灣會缺電嗎?1則觀點【公投民調】6成民眾會投票但所有人投票意願都降低,哪個黨的支持者「不跟著黨投」?2則觀點今日新增本土1例舊案、境外移入11例,指揮中心公布防疫旅宿4大強化作為1則觀點我是金山高中退休教師,這是當地居民與萬年核廢料共伴的心情4則觀點保護動物還是寵物?鼓吹修法將虐待動物加重刑責之前,必須考量這三個面向1則觀點科學的藝術家:從未忽略一點,現代繪畫的天才秀拉1則觀點台積電日本設廠:西進、南向接著北伐,台灣黑熊、熊本熊「一家親」是否真能接回斷鏈?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