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研究所- 應用倫理研究中心- 應倫通訊 - 國立中央大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的文化、宗教接觸很少,了解也很低,只有文明和野蠻的區別;人際關係和倫理道德 ... 西方的現代倫理學從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以來到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或者一直 ...     第3期 公害專題 後現代應用倫理學──以生命倫理為例 美國萊士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TheJournalofMedicineandPhilosophy/范瑞平教授 一、傳統倫理學   就時間上而言,傳統倫理學大體指在西方十八世紀之前,即在中國鴉片戰爭之前的倫理學理論。

這其間有特殊的社會文化的背景。

社會上的普適性、普遍化程度很高,大家都信仰同一的倫理體系。

雖有各種差異和分歧,但仍是較小的,外來而完全不同的文化、宗教接觸很少,了解也很低,只有文明和小的,外來而完全不同的文化、宗教接觸很少,了解也很低,只有文明和野蠻的區別;人際關係和倫理道德規範都被認為是正確而適當的,而這種正確性和適當性並沒有在概念上、觀念上得到反思和論證,因為沒有不同的文化體系的挑戰、接觸、對立和交流。

所以大家都有普遍性的經驗。

概括而論,傳統倫理學是典型的信仰體系,是形而上學的人性觀。

理性思維容納在信仰體系中,並沒有抽離出來,而是在其中表現出來。

如:亞里斯多德、柏拉圖的體系、基督教的體系、儒家的體系,都是整套系統。

二、現代倫理學   西方的現代倫理學從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以來到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或者一直到六、七十年代;中國是從鴉片戰爭一直到毛澤東去世、四人幫垮台;台灣是在開放黨禁、報禁之前。

  從社會學上言,差異性增加,開始有明顯的分裂。

西方是由宗教改革開始,分裂出各種新教,有三十年宗教戰爭,為文明之間的衝突。

就中國言,西方的船尖利砲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人看到西方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法律體制…,已不能再說是文明與野蠻的衝突了。

鴉片戰爭以來,許多人會認為傳統應該拋棄,西方的現代文明是真正的進步文明。

  現代哲學、倫理學最典型的特徵,以法國大革命的名詞就是「理性崇拜」。

每人都要有勇氣利用自己的理性來重新估定一切價值,重新判斷傳統的一切。

這與傳統倫理學完全不同。

理性崇拜認為不再需要傳統的形上學、宗教、上帝…,完全靠人的理性直覺來分辨對錯,重新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體系,而且認為這是唯一正確的、可被遵循、接受的。

經驗科學產生了影響深遠,在道德上也要運用我們的理性,建立起一套明白無誤、清晰泣一套明白無誤、清晰的體系。

許多學者將此體系稱之為「西方啟蒙運動哲學工程」,以理性來建立倫理學體系。

凡是不能經過理性考驗的東西,都應被拋棄,至少是不該被堅持的。

例子有許多,如義務論體系、功利主義體系、中國的馬克斯主義等。

三、後現代倫理學   西方後現代的時間大約是二次大戰之後或六、七十年代以來;中國大約是毛澤東先生之後;台灣大概是蔣介石先生之後。

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學者對後現代有不同的定義。

  從社會學的背景去看,後現代的特色就是「多元化」,簡直是無奇不有,在歐洲、美國、台灣都是如此。

有好多新的體系和舊的體系雜然紛呈在同一時代,可找到各種教派;也產生隨時改造、組合的新東西,如基督教女權主義、市場經濟馬克斯學派…等,很難揉合的論點都可以揉合在一起,有各種體系並存。

我們原以為以理性足以對付一切事情,但後現代多元的社會現實告訴我們無法做到這一點。

  就哲學、倫理學上而言,無法辦到以理性來證明正確的觀點。

就倫理學的論證而言,為何我們不能由理性來建構、證明一套完整的、唯一正確的體系?是因為任何一套體系都需要由一些基本的前題出發,最基本的前題、假定是不能被證明的。

後現代給哲學家一個不利的環境,無法證明一個正確的論點。

四、後現代應用倫理學的範式  現代理性模式   範式包含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而現代倫理學仍有許多的義務論者、功利主義者、直覺主義者等等。

如羅爾斯(JohnRawlsJohnRawls)的《正義論》,雖是契約論者,但仍是建立在基本的直覺的反思平衡上,認為我們能夠認識到理性正確的東西,然後依以做出一套系統來,這是理性的模式。

 政治學模式   這主要為後期羅爾斯的模式。

從七一年至九三年出版《政治自由主義》,由原先的第一種觀點退至第二觀點:並非由一套理性的直覺反思來建立完整體系,而是來自於基本的「共識」(overlappingconsensus)。

西方從宗教改革以來,雖有宗教、形上學的分歧,但仍有很多的共識,把這些共識做為基礎,羅爾斯認為可以建立起他的兩個正義論原則。

不再需要從理性直覺反思這是否為對的,不必再要求別人認同,也不要從一套特定的宗教體系出發來要求是對的。

而是從大家有的共識出發。

不用再追究其他形上學體系,或是其他具體的分歧,只要按這些共識發展,就足以發展成現在的正義理論體系,來解決倫理學的問題。

  但政治學模式遭到兩方面的批評。

一方面的批評是,將倫理學拿到政治學層次來,已將倫理學降格,因為政治學是一種妥協、談判,只要大家達成共識即可,不必追究更深的倫理道德的性質。

倫理學家認為,倫理學體系是要告訴我們事情的對錯,應該如何生活、應該信仰什麼道德規則。

另一方面的批判是,許多人找到更多的例子表明,許多共識事實上並不存在,是你相信它存在,在表面上似乎是有共識的,但事實上並無共識,只是在形式上的共識。

如:擁護平等,但深究其內容會發現每人所意指的平等並不相同。

再如:自律原則,在東西方並不相同。

 相對主義模式   相對主義很難有一個當代的代表人物。

相對主義的看法是,沒有絕對對錯,是相對而言的。

很少有哲學家採取此種進路;最早是由社會學家、人類學家產生相對主義,是西方人發現不同的文化時所提出的。

但從哲學家的角度而言,從蘇格拉底就開始說相對主義是自相矛盾的,如果無所謂對錯,那麼這個觀念本身是對的,還是錯的?是否世界上就不存在真理了?但在社會上還是很流行相對主義這種觀念。

 自由合作主義(libertarianism)   自由合作主義與經典自由主義的區別是,經典自由主義(liberalism)如亞當史密斯(AdamSmith)、密勒(J.S.Mill)…等,皆由某一具體的學說出發來論證自由,例如亞當史密斯是以神學體系來論證個人自由。

密勒是從功利主義出發等。

自由合作主義的代表是RobertNozick,他的代表主著作是《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強調為人就有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干涉。

為什麼個人應該有自由呢?著名的生命倫理學家恩格爾哈特(H.T.Engelhardt,Jr.)對此做了一種論證:因為在後現代,哲學不能證明某一種倫理學體系、生活方式是唯一正確的,因為如果想證明的話,已經從具體的前題出發,這些具體的前題別人是不同意的。

所以應該自由合作。

此學說可以發展出三個層次的倫理學:   1.一般倫理學:一個成人願意做什麼就有其自由。

(是沒有內容的倫理學)   2.共同體(宗教)倫理學:自願加入某一共同體或宗教因而承諾其倫理學。

因為自己認定是最正確的、最好的生活,所以實行。

  3.文化倫理學:包含在同一地理環境下的各種宗教、共同體的倫理學。

即同一文化系統之內的倫理學。

儘管包含不同的宗教和共同體,但有共識。

同其他文化倫理學形成對比。

如東亞倫理學,北美倫理學等。

(本文為1997年6月20日上午十時至十二時,范教授至中央大學文二館415室的演講摘要)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