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開始的全國性抗戰,“十四年抗戰”是包含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開始的局部抗戰在內的整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
兩 ...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熱點專題>>史實辨析>>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研究闡釋宣傳
怎樣看待“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發布時間:2020-11-12
分享到:
“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是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過程與階段劃分的兩個概念。
“八年抗戰”是指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開始的全國性抗戰,“十四年抗戰”是包含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開始的局部抗戰在內的整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
兩個概念一直在不同場合、不同角度、不同語言環境下使用,已經約定俗成。
要把握好“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的關系,既要充分肯定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的全民族抗戰,又要充分肯定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中國各派抗日力量和軍隊的奮起抵抗,包括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各種抗日斗爭,其中特別是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抗擊。
在中國大陸,傳統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的時期劃分,是將十年內戰與八年抗日戰爭分成兩個歷史階段。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后,隨著思想的解放,史學界出現了抗日戰爭應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的“十四年抗戰”的意見。
簡而言之,“八年抗戰”指的是全國性抗戰,“十四年抗戰”則是更加強調中國人民抗戰的整體性,是對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期間,中國人民進行的東北義勇軍抗戰、淞滬抗戰、熱河長城抗戰、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抗戰、東北抗日聯軍抗戰、熱河抗日救國軍抗戰、綏遠抗戰等一系列大規模抗日斗爭的肯定和尊重,是為了突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關於“八年抗戰”與“十四年抗戰”,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黨的最高領導人曾在公開場合有過重要論述。
1995年9月3日,江澤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日本1874年進犯台灣,1894年挑起甲午戰爭,1931年策動‘九一八’事變,1935年制造華北事變,鯨吞中國的野心日益膨脹。
以1937年7月7日炮轟宛平縣城和進攻盧溝橋為標志,日本侵略者發動了企圖在整個中國實行殖民統治的全面侵華戰爭。
”[1]時隔十年之后,2005年9月3日,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以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軍炮轟宛平縣城、進攻盧溝橋為標志,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2]2014年9月3日,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七七事變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端,由此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3]以上論述,是對“八年抗戰”或“十四年抗戰”界定的清晰表述,充分體現了階段性與整體性的統一。
由此可見,“八年抗戰”與“十四年抗戰”的提法始終並行不悖,可以繼續在不同場合、不同角度、不同語境下使用。
參考文獻
[1]《共和國六十年珍貴檔案》(下),中國檔案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1495頁。
[2]《胡錦濤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版,第330頁。
[3]《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內部資料),中共黨史出版社2017年1月編印,第125頁。
新華社2017年7月7日電,題為《黨史專家:“8年抗戰”和“14年抗戰”兩個提法並行不悖》
執筆人曹子洋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處長副研究員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國抗日戰爭 - Wikiwand
戰爭時間若從1941年12月9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對日本正式宣戰算起僅4年,為二戰期間太平洋戰爭中同盟國陸上戰鬥部分;自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華的七七事變算起則有8年 ...
- 2中日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3中國抗日戰爭到底打了八年還十四年?仇日情結的塑造 - 風傳媒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所以將習稱的「八年抗戰」延長為「十四年抗戰」,按中國學者看法,係因前六年是局限於東北和華北部分地區的戰鬥,而後八年則是全中國 ...
- 4八年抗戰- 翰林雲端學院
同稱:「八年抗戰」、「抗日戰爭」、「中日戰爭」。 西元1937 年,日軍藉口夜間演習的某名士兵失蹤,要求入宛平城搜尋被拒,故揮師攻佔宛平城,此為蘆溝橋事變,國軍八 ...
- 5中国抗日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