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市場防疫漏洞1》為何疫情一點就燃?盤點北農被長期冷藏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年5月中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爆發,台北兩大批發市場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北農)市場與環南市場群聚事件不斷,一度衝擊民生經濟,引發民眾恐慌, ...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盤點政策
解構政局
軍事外交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欄目
盤點政策
解構政局
軍事外交
產經調查
歷史新新聞
盤點政策
體檢市場防疫漏洞1》為何疫情一點就燃?盤點北農被長期冷藏的4大問題
洪敏隆
2021-07-2109:00
標榜「貨真價實」、「俗擱大碗」,過去很多民眾愛逛的第一果菜批發市場,自疫情爆發後客源大量銳減。
(洪敏隆攝)
今年5月中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爆發,台北兩大批發市場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北農)市場與環南市場群聚事件不斷,一度衝擊民生經濟,引發民眾恐慌,如今這波疫情進入尾聲,回頭檢視在農產品集散與運銷扮演重要角色的批發市場,成為防疫漏洞,問題出在哪裡?
7月13日微解封首日,來到台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外面的富民街流動攤販有很多客人上門買菜,裡面的果菜零售批發市場,原本人聲鼎沸的場景卻不復見,客人稀稀疏疏,攤商悶得發慌,幾乎都在低頭滑手機消磨時間。
疫情影響劇烈 果菜市場攤商營業額大跌7成
「北農爆發疫情後客人幾乎都不來了,加上外面許多餐廳沒營業或需求減少,營業額下滑至少7成。
」果菜市場承銷商、甲棧水果行老闆娘許惠熒感傷地說。
許惠熒說,以前凌晨3、4時跟果農進貨轉賣,一直招呼客人要忙到中午都不得閒,現在一個上午來客數僅個位數,很多來客甚至堅持不進來要在外面交易,「以前忙碌卻很踏實安定,現在是窮忙卻又惶恐不安,不知何時才能好轉。
」
甲棧水果行老闆娘許惠熒(左)感慨受疫情影響,生意大不如前。
(洪敏隆攝)
同樣受到疫情影響、與一市相隔數百公尺的環南市場更慘,7月6日在休市3天後重新營業,自治會長林勝東說「營業額掉了9成」,隔了1周到微解封日仍未改善,一名攤商老闆說:「1天來環南的客人加起來可能都沒有攤商多,很多攤商1天賣不到100元,乾脆不營業繼續休息。
」
批發市場是農產品供應鏈中重要一環,與民生息息相關,透過批發市場公平的交易機制,保障農民及承銷雙方,亦使市場價格達到均衡,避免價格受到人為控制。
台大農經系教授雷立芬說,批發市場雖然整體銷售量、交易量有下降趨勢,但有其存在的價值及必要性,提供農民在超級市場通路外另一個選擇,農民也可以參考供應商要購買價格的訊號。
環南市場自治會長林勝東(左三)6日陪同衛福部長陳時中(左二)視察重啟營業的環南市場。
(資料照,顏麟宇攝)
然而,在這一波疫情,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第一果菜批發市場(通稱一市)、第二果菜批發市場(二市)累計超過100人確診,環南市場也約100多人,新北家禽市場也有19人。
原本是很多人愛逛,可以挑選到很多價美物廉農產品的批發市場,卻成了民眾擔心不敢去的地方。
其中,疫情最早爆發也影響最鉅,掌管全台灣蔬果供應近3分之1的北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貿然休市不是選項」 長期管理鬆散成染疫引信
曾任職北農多年的農產運銷專家、《水果政治學》作者焦鈞指出,北農經營設立的母法《農產品市場交易法》開宗明義就闡述「農產品批發市場屬於公用事業」,這也是政府一直不能退出這家公司原因,因為一旦shutdown,不僅廣大農民可能得吃土,民眾買蔬果權益也將受損。
這也是當百貨公司出現確診案例,就要提早關門消毒甚至3天不能營業,然而北農確診人數激增,政府卻不願北農貿然休市的原因。
「既然如此,就應體認北農在防疫規範的戰略性及重要性不應亞於醫院。
」焦鈞批評,北農每天進出數千到上萬人,儼然是個大型社區,從公衛角度來看,應在社區做防疫阻隔,經營管理高層卻未意識到病毒已進入「我的社區」,相關防疫配套沒有執行或落實,在這事件落幕後應該檢討追究責任。
焦鈞認為這與北農長期以來積習已久的管理鬆散有關,他以造冊名單無法落實為例,北農可以區分為內場「拍賣批發」及外場「零售批發」,負責拍賣的內場猶如批發市場的心臟,雖然與外場相比是更加擁擠熱鬧,但是一般人不能隨意進出,進出者都需要出示承銷證照,具有高度封閉性,造冊也應該比傳統市場容易。
然而可能因為管理很隨便已成陋習,對於人員進出是「看證不看人」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台灣疫情不是今年才發生,但顯然北農沒有超前部署,因循苟且,導致北農從今年6月底才開始造冊,且有不少匡列漏洞原因。
第一果菜市場自疫情爆發後實施人潮管制。
(洪敏隆攝)
環境老舊超載 人流混雜「造冊難抓人」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坦言,他在處理北農疫情事件時也看到這個管理盲點,承銷人出入拍賣場要出示承銷證,但過去疫情未爆發前,常常是一個承銷證是帶4、5人進入,裡面也不乏沒事湊熱鬧的人,以致人員造冊只能掌握到承銷商的員工,無法全面掌握。
陳駿季說,在ICT、IOT技術都已那麼普遍情況下,應該懂得善用資訊科技做人流管制,目前北農已經採用台北通,類似悠遊卡的進出管制,不會增加承銷商出入麻煩,卻能更加掌握人流秩序。
批發市場環境是另一個問題,不只腹地狹小、空間及設備老舊不敷使用,一市是在1974年設立,40多年前設計的每天最大到貨量是600噸,現在已經達到每天超過1倍的數量,遠遠超過原規劃的最大吞吐量;一市每天平均進出2.5萬人次,假日3萬人次,雖然在疫情後有降至1.6萬人次,但空間仍顯擁擠。
有不具名的承銷商說,這市場老舊且缺乏恆溫空調,蔬果容易腐爛、保鮮期也會縮短,冷藏庫空間不到1000坪,在僧多粥少下,很多承銷人只好去外面另租冷藏庫使用。
北農一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的建物老舊、環境髒亂。
(洪敏隆攝)
陳駿季認為,北農對周遭環境不是那麼在意也必須改進,例如廁所1天只清洗1次是否足夠;另外北農有一些包裝場,「休息時間卻沒有特定的休息場域,導致工作人員容易聚在一起,這些都是破口」,如果員工在包裝場能有個休息規範及休息空間,才能更加容易控制管理。
運銷制度改革停滯 遊走黑數成防疫破口
「我們蔬果搬運還是維持民國50年代的勞力模式是非常荒謬愚蠢。
」焦鈞說,夏天熱得要死,每次看著貨車司機、隨車搬運小弟,南北奔波,幾百箱菜班上搬下,內褲都可以濕透3次,政府卻因為以農民擔心增加成本及空間而不推行堆高機作業,設置省工搬運棧板,整個蔬果運銷制度保守,不肯聽進去進步聲音,提升效率,每年派人去日本、荷蘭考察,卻沒有真正將別人值得學習採用的方式納入。
也因為需要勞力的工作眾多,不論是搬運、分菜,除了很多是依賴人力公司派遣的卸貨工,還有許多是由失聯移工協助搬運或分裝,難以溯源其身份,也成為批發市場疫情爆發的另一個漏洞問題。
有承銷商透露,這些「黑數」的失聯移工都是四處遊走,而且並不合法,當政府要求提出批發市場造冊名單,很多承銷商是找其他人的名字「灌水」,很多該被匡列的「黑數」不在其中,有些失聯移工也想接受PCR、打疫苗,卻擔心被政府「抓走」而選擇繼續隱匿。
第一果菜批發市場還是有很多承銷商忙著裝卸貨。
與新聞個案無關。
(洪敏隆攝)
曾擔任北農董事的248農學市集召集人楊儒門說,台灣有很多失聯移工、家庭看護工、來台依親或工廠移工,有一大票在「法律上不合法」的人在果菜市場從事工作;他強調「硬體很容易改變,人是軟體卻很難改變」,禁止這些人工作對農民沒有好處,且每個人都應有生存下去的權利,如何讓他們可以接受PCR、注射疫苗,不剝奪他們權利,才能真正落實防疫。
拍賣成大型群聚現場 疫情曝光產銷制度漏洞
傳統拍賣制度造成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及群聚風險,是第4個漏洞問題。
雷立芬認為,拍賣過程應研議是否一定要這麼近距離看貨,有無可能用視訊方式,不需要這麼近距離接觸,政府也應大力推廣預約交易,讓承銷人跟供應人約定的期貨概念,減少人潮聚集的情況。
雷立芬說,這次北農疫情暴露出很多產銷制度問題,如何改善?過去都有很多討論,這次疫情也是個契機,危機就是轉機,將過去考慮可行的方式,應更積極推動,相信過去碰到的阻力會稍微緩和,大家也比較容易接受。
焦鈞也認為,國外批發市場都已演變成物流中心,而不是拍賣交易平台,當別人都已經進化到虛擬的電子商務平台,北農最讓人詬病是仍把自己當作交易平台,而且是最原始的交易平台。
力推預約交易 市場處坦言有先天限制
陳駿季說,大力推廣預約交易是政府未來努力目標,北農從今年3月就開始推動預約交易,受疫情影響採用預約交易的情況有明顯提升,這也是農委會推動批發市場實名制的原因,當這制度做好,生產跟承銷有更好互動,就有機會改變批發制度。
此次遇到疫情是個改變的機會,希望透過後疫情時代,改變消費習性,對整體產銷建立不一樣的模式,推動正向的質變。
台北市市場處副處長高群荐說,全國批發市場有落實農產品批發交易只有台北果菜市場,這市場存在有歷史因素,做調整有先天限制,透過預約交易降載是努力目標,會針對能做的改變先去執行。
自疫情爆發後,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堆的貨物遠遠超過客人。
(洪敏隆攝)
北農是台灣蔬果產銷最重要的批發市場,維繫北台灣民生蔬果用量、也是全國設定蔬果拍賣參考價格,不論是生產端農民的生計或是消費端數量能否滿足民眾需求,都扮演非常重要戰略角色,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影響民心,一旦失守更可能成為國安問題,也是北農在疫情爆發後,中央及地方政府都認為不能停業原因。
然而,既然知道攸關國安的重要性,但卻從北農群聚染疫事件風暴不斷擴大才做善後,顯然沒有做到「超前部署」,不只暴露北農公有化卻未企業化的鬆散漏洞的管理機制,政府對於整個產銷制度、人力結構及環境設備,缺乏長遠的規劃及專業的考量,若不能痛定思痛,從制度、環境、人員管理大刀闊斧改革,未來面臨的「國安危機」恐會一再上演。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
──《新新聞》需要您的贊助支持
在1987解嚴那一年創立的《新新聞》,秉持「公正」、「真實」、「進步」的信念,我們在紙本媒體時代曾創造了「讓事實說話,讓政治人物不敢說謊話」的口碑,如今我們要在網路媒體時代把這個責任延續下去。
我們要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才能無所偏倚、無所忌憚、發揮專業能力,全心全力檢視公共政策,以監督政府,滿足人民知的權利。
這一切都需要您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就是現在,請您與《新新聞》攜手前進!
贊助我們
移工
,
防疫
,
環南市場
,
果菜市場
,
市場處
,
北農
,
ICT
,
新冠肺炎
,
人流管制
,
批發市場
,
黑數
,
農產品市場交易法
,
本土疫情
,
林勝東
,
拍賣制度
,
預約拍賣
,
零售批發
,
盤點政策
延伸閱讀
AZ、莫德納、BNT疫苗能混打嗎?全球研究結果總整理 各國開放方式一次看
黃天如
2021-07-1509:00
國產疫苗EUA為何只和AZ比?台灣獨步全球的「免疫橋接」標準一次看懂
黃天如
2021-07-1309:00
不要太不滿!疫情下縮水的公民權:抗爭用人形立牌,線上審議排除數位弱勢(漂浪島嶼專文)
漂浪島嶼
2021-07-1209:00
疫情下的法庭直擊!「保護級」視訊開庭嚴防側錄 「限制級」實體開庭保持距離
林益民
2021-07-2009:00
熱門推薦
1
幕後》林姿妙為何有楊吉雄的6、7千萬?檢廉辦宜蘭縣府案查金流找破口
2
私校送行者》欠債上億只能割地變賣 「宣告不治」的學校怎麼走完最後一程?
3
歷史新新聞》郭台銘、頂新魏家在電信市場鎩羽而歸 當年為何會捧百億介入
4
中美貿易戰台灣趁機組成儲能國家隊,綠電業者也參一腳
5
【新新聞】台鐵失控無極限!他們淚赴家人死亡列車最心碎現場,卻在這一年看見更恐怖「官僚殺人」
6
【新新聞】不被台灣理解的太魯閣號49死悲歌:他們含淚目擊家人肢體破碎,真正折磨卻在公祭後才開始
7
顧爾德專欄:「劉邦」朱立倫為何力挺「韓信」傅崑萁?
8
林建山專欄:缺電─置台灣經濟於死的奪命符
9
大學自治黑洞1》教育部要管有困難、校內監督半癱瘓 大學校長真成「土皇帝」?
10
歷史新新聞》政府對中國飛機飛入東引上空的戒慎 在1996台海飛彈危機時也能看到
分享本圖
分享本文
風傳媒集團
STORMMEDIAGROUP
會員服務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1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延伸文章資訊
- 1體檢市場防疫漏洞1》為何疫情一點就燃?盤點北農被長期冷藏 ...
今年5月中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爆發,台北兩大批發市場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北農)市場與環南市場群聚事件不斷,一度衝擊民生經濟,引發民眾恐慌, ...
- 2北農疫情遭檢討!黃珊珊批監院誤導柯文哲嗆:別找不懂醫療的 ...
監委提及,北市府於北農群聚感染事件初期,有未確實就疾管署台北區管制中心彙整疫調結果,強化對北農場域疫情調查;且發生疫調結果有應發現卻未能發現 ...
- 3農委會全力協助台北市政府防堵北農疫情保障消費者安全及 ...
農委會表示,配合台北市政府防疫策略,北農員工含承銷人共約四千人,快篩陰性且經醫師評估可施打疫苗者,將安排施打疫苗,並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覆蓋率,以確保疫情有效控制。
- 4監院質疑北市輕忽北農疫情黃珊珊轟片面解讀、別有用心
去年本土疫情爆發,監察院近期調查分別針對疫情發布2份調查報告,直指台北市政府輕忽北農疫情,初期未積極落實篩檢、後又未匡列確診接觸者等, ...
- 5北農疫情柯文哲質疑中央貢獻王必勝:各司其職 - 中央社
台北市長柯文哲指圍堵北農及環南市場疫情,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只是看看、講講話;王必勝今天回應,中央、地方各司其職,每個人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