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多重人格」?解開「多重人格障礙」17個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多重人格障礙(即人格分裂症、DID),跟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兩個不同的精神科診斷。

雖然兩者有一些相似或共通之處,但兩者也有一些定義上的分別 ... 瞭解更多 目前位置 首頁 心靈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多重人格」?解開「多重人格障礙」17個秘... 精神科醫師們的看診室 About 撰文者註冊社工AndyH.W.Fung(香港解離症關注協會)&精神科醫師EllyC.Y.Lee(台北李政洋身心診所) 2017-11-09 這裡將聚集數十位精神科醫師,書寫通順的醫學知識,述說糾結人生歷練的診間故事。

也許偶爾會有專業角度的書評與電影賞析。

對於火熱的新聞議題,有時我們會發表一些意見。

或許這裡也可以當成你搜尋精神科醫師的參考。

photos放大顯示 「多重人格」是一個常見的名詞,每隔一段日子便會出現在電影、劇集、小說、報刊或網路討論區裡。

譬如《24個比利》、《變身情人》(KillMeHealMe)以至最近的《分裂》(Split)等等,大家可能都聽過,但很多人並不真正瞭解什麼是多重人格。

現實中的多重人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治療室裡「多重人格」的故事 小美在一個家教甚嚴的環境下長大,父母對她常常有很高的期望,也很重視家聲和面子,她在家中總不敢輕易流露情感。

她今年30歲,已是一個成功的專業人士,但她總受失眠和情緒問題困擾,被診斷有「抑鬱症」,到診所看診多時也沒有改善。

有一次,公司裡一個年長的同事靠近跟她說話,她突然感到非常驚慌,瑟縮在桌下,喃喃自語:「對不起!叔叔,不要打我了!對不起!」事後,她便不時閃現一些惡夢和視覺畫面,看著自己小時候被長輩打的經歷。

最近,小美告訴醫師,她常常發現自己家中有很多新衣物和玩具,卻沒有印象這些東西從何而來,這些衣物都是她平常不會穿的款式,而且她已很多年沒有玩玩具了。

不僅如此,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在騎車通勤途中,腦海中常有個小孩子的聲音,叫她往前面的車子撞上去;在與客戶通電話時,又有另一個聲音,在旁邊下指導棋,讓她很難聽見客戶的聲音,就好像在三方通話。

這些聲音曾經「跑出來」佔領了她的身體,讓她失去了意識,當她「醒來時」便赫然發現自己竟身在夜店裡,穿著奇怪的衣服…… 醫師經過深入評估,告訴小美,原來她患上的是「多重人格障礙」…… 關於「多重人格」,你該了解的17個秘密 小美的故事,其實並不罕見。

她出現多方面的情緒和行為問題,藥物治療對她作用不大。

她突然「回閃」自己小時候被打的經歷,這是創傷倖存者常見的解離症狀;她發現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失去記憶、聽到腦海裡出現聲音等等,這些都是多重人格障礙常見的臨床表現。

難道多重人格不只是電影和小說裡虛構的東西?我們認識的人也可能是多重人格障礙患者?患上多重人格,可以康復嗎? 本文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提供一些資訊,供大家參考。

也許,當您進一步了解多重人格之後,您也願意出一分力,藉著您的生命,發揮您的影響力,一起改善我們的社會! 什麼是「解離」?這跟多重人格有什麼關係? 「解離」,英文是dissociation,意思是我們整合自己身心經驗(例如:情緒、感受、身體活動、記憶、身份)的過程中出現障礙[1,2]。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出現解離經驗,這是我們身心面對創傷和壓力時的自然反應,解離亦可以是非病態的。

例如: 一個人發白日夢時,聽不到別人正在跟自己說話 當一個人太專注於工作時,他可能就沒有感覺到肚子餓  一個人受驚過後,無法回憶起先前發生過的事情  一個受虐的小孩子,覺得被虐待的人並不是自己 解離症狀常見於創傷心理障礙患者(例如:創傷後壓力症[PTSD]、急性壓力症[ASD]、邊緣人格障礙障礙[BPD]、解離症)身上。

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personalitydisorder,MPD),有時被稱為人格分裂症,現時學名是解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DID),就是病態解離的極端表現──連記憶和身份認同都出現重度的病態解離。

換言之,DID的主要特徵就是嚴重的病態解離,儘管病態解離也可能出現在非DID患者身上。

現實中有多重人格障礙(即DID)嗎? DID是國際精神醫學診斷手冊DSM-5[1]和ICD-10[3]皆正式承認之精神科診斷,在DSM系統裡,DID被分類為解離症(dissociativedisorders)的一種。

在1994年之前的DSM中,DID被稱為多重人格障礙。

此外,DID已經是一個具信度和效度的診斷[4,5]。

因此,這當然是真實存在的。

多重人格,跟「精神分裂症」一樣嗎? 多重人格障礙(即人格分裂症、DID),跟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兩個不同的精神科診斷。

雖然兩者有一些相似或共通之處,但兩者也有一些定義上的分別。

DID患者的關鍵症狀是「解離性失憶」和「身份認同轉變」,這兩種症狀並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狀。

值得一提的是,DID和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很可能出現幻覺、幻聽等症狀[2]。

DID是否非常罕有? 近30年來已有很多針對DID的流行病學研究。

回顧多個不同地區、文化的報告,學者指出DID在一般人口的盛行率約為1%-3%,而DID亦可能影響著0.4%-14%精神科住院病人[6,7]。

然而,在現實中,DID患者常常被誤當成其他精神病[6]。

病態解離只出現在特定的文化裡? DID的核心是病態解離。

儘管很多人認為病態解離是北美文化獨有的現象,但創傷與解離領域的學者有不同的發現。

嚴重的病態解離和DID,不僅出現於美國和加拿大,也可見諸全球多個文化和地區,包括土耳其、荷蘭、韓國、日本、台灣等地[7-11]。

關於DID的病例,可見於16世紀的歐洲[12],而在古代中醫文獻裡也能發現到病態解離的臨床現象[13]。

因此,病態解離似乎是一個跨文化的人類現象。

多重人格障礙患者是否有多於一個人格? 事實上,多重人格障礙涉及的是人格結構的解離,換言之,多重人格障礙患者跟所有人一樣,只有一個人格。

每一個解離出來的「人格」,我們稱之為「交替人格部分」(alternatepersonalitystate)或「交替身份」(alternateidentity)──儘管他們可能有不同的年齡、性格、性別、喜好、記憶、行為等等。

所有交替人格部分加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格。

這也是為什麼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將多重人格障礙(MPD)改名為解離性身份障礙(DID),因為患者並沒有多於一個人格,而是身份認同上出現解離。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多重人格嗎? 如上所言,每個人只有一個人格。

我們或者或少都會有些解離的經驗。

有時候,我們生活中彷彿有著很多不同的角色,或者覺得內心有些衝突,這些都是正常的;DID患者出現身份認同方面的重度解離,無法控制由哪一個「身份/人格部分」控制身體,而提取記憶的過程也受阻,這些都是病態解離的表現。

DID患者都一定受過侵犯嗎? 在一個296名DID患者樣本裡,93%報告了童年肢體虐待或童年性侵犯的經歷[14]。

事實上,大部分DID患者都曾在童年遭遇複雜創傷。

不一定是虐待或侵犯,家庭暴力、言語暴力、疏忽照顧、缺乏父母的愛、朋輩欺凌、醫療創傷、不良的教養等等,都可以造成深遠的創傷。

創傷跟解離有什麼關係? 當一個人遭遇創傷和壓力時,如果這些身心經驗難以承受,可能一時無法整合於人格結構之中,這個「無法整合」的過程便是解離了。

譬如車禍倖存者,可能難以承受車禍的驚慌情緒和痛苦記憶,便失去了車禍時的記憶,並出現惡夢、回閃等症狀,患上PTSD,這便是一種病態解離了。

如果一個人年紀尚幼時、人格未發展成熟時,便遭受長期的痛苦(例如:家暴、言語暴力、缺乏安全感的成長環境),他/她可能便難以整合這些身心經驗,甚至覺得被傷害的人並不是自己,這便是DID患者自我防衛機制之始。

創傷造成人格的整合過程受阻(即解離)。

根據一些學者的觀點,從一般的ASD、PTSD,到複雜型PTSD、BPD、其他解離症,至嚴重的DID,都同樣涉及結構性人格解離(structuraldissociationofthepersonality)[15]。

創傷後的身心症狀,主要都是解離性質的。

第一頁 « 1 2 » 最後頁 單頁閱讀 標籤: 精神分裂症 人格 評分: 1 2 3 4 5 (2) 列印 轉寄 按讚加入良醫健康網粉絲團 《小丑》中控制不了的大笑,原來可能是失智症狀?醫師揭6種可能疾病 殺紅眼血拼可能是生病? 女大生成績一路下滑 竟因思覺失調入侵 不停洗手、拼命打掃...精神科醫師:強迫症背後,往往隱藏著難啟齒的祕密 Novavax疫苗開打!它適合當第四劑嗎?為何專家說Novavax疫苗比莫德納、BNT安全?六都預約管道一次看 「第四劑疫苗」擴大開打、Novavax疫苗上路!誰可以打?該選什麼疫苗?去哪預約?常見QA一次看 比綠油精、萬金油更有效!皮膚科醫師:免花錢~蚊蟲叮咬,用●●能快速消腫止癢 預防乳癌,小心牛腩、三層肉...等「3大飲食地雷」!營養師點名:這「5大飲食秘訣」幫你遠離乳癌 老婆癌末、老公另找小三,這原本是個悲傷的結局...侯文詠的一句話,卻改變3個人的一生 臨床觀察10幾年...前馬偕醫師警告:這5種人格特質容易罹癌 回應文章請先登入會員或註冊。

ConanYang #1樓 2018/8/24上午08:42 看破經典電影中的「多重人格」設定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823/1242147.htm?feature=todaysforum&tab_id=268 推薦(0) 檢舉 1老婆癌末、老公另找小三,這原本是個悲傷的結局...侯文詠的一句話,卻改變3個人的一生 2雙親失智 差點拖垮銀行經理家庭 3太害怕被騙,我們甚至失去了同情心....一個醫院裡「賣麵包小女孩」的故事 4專門清理腐爛屍體的「死亡清掃人」:38歲日本繭居族之死,帶你看清人生最重要的事 5外表行為看起來很正常...精神科醫師:「被害妄想症」跟你想的不一樣 張哲華 0人推薦 張哲華 (台北市 胸腔內科) 耐心問診,待人親切,很為病人著想,也很積極為病人找尋病因並診斷治療 蕭輔國 1人推薦 蕭輔國 (台中市 小兒科) 醫師評估小孩有耐心,豐富經驗 「第一次在兒子面前哭了!」一個醫師爸爸心聲:供孩子在美國念書,卻父子疏離...「愛」很難,「愛的好」更難 照顧2個小腦萎縮症兒子30年,她手腕小腿都變形...一個母親告訴你:如何走過漫漫長照路 上班族 銀髮族 媽咪寶貝 男生 女生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