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熱衰竭還嚴重!不是只有在太陽下才會中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名詞,都屬於熱傷害。

如果長時間處在高溫 ... 中暑會奪命,有些人即使被救回來,也會因為腦子被燒壞而出現後遺症。

電子書 分享書 閱讀最前線 犢創 mooPub Togglenavigation 首頁 閱讀 閱讀好好玩 書單 閱讀意見 好書秒讀 雜誌精選 活動訊息 排行榜 專欄 不定時專欄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 譚光磊灰鷹巢城 閱樂書店書沙龍 楊勝博上街讀小說 瞿欣怡的小貓之流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 歷史檔案 elek之真是個顯而易見的圈套 施寄青的當頭棒喝 黃子欽的設計嘴,泡 葉佳怡讀字作夢 陳柏青之大人的廚房 三大叔的樂活相談室 維斯塔愛看書 鄭宗弦少年小說創作經驗談 寺島言之掰不停的那一刻鐘 裴凡強的人我生活 老貓出版偵查課 周浩正的編輯畢旅 GENE思書軒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 閱讀夏LaLa 果子離群索書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 冬陽一直推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 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 法律白話文運動 吳曉樂:有時流離 說書SpeakingofBooks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 評書青鳥 外邊世界 每月專題 世界就是我們 張耀升之黑是最溫暖的顏色 伊格言之虛構的萬物論 陳栢青之壞品味 專訪/記錄 專訪 活動記錄 產業 華文市場 國際風向 讀犢看出版 更新 犢叔扭扭 版本紀錄 聯絡我們 訂閱閱讀最前線 讀者投稿 活動合作 讀者遞麥 Readmoo電子書 Thefollowingtwotabschangecontentbelow.作者最新文章 Readmoo編輯團隊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Readmoo編輯團隊的最新文章(more...) 【布克新聞】S3EP10:人格養成或是認知習慣訓練,素養教育的兩條分岔路──《在素養的天空下》-2022-05-06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從一本書變成全宇宙大計劃-2022-05-06 在亞馬遜開會,與會者被分為「務必到」與「自由參加」-2022-05-06 文/林貞岑、曾慧雯等 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名詞,都屬於熱傷害。

如果長時間處在高溫環境,卻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鹽分,很可能會造成脫水、電解質不平衡、散熱困難、器官受損而出現各種熱症候群。

有正確認知,才不會錯失急救良機。

熱昏厥 在各種熱傷害中,熱昏厥算是輕症,例如學生站在操場聽訓一段時間後昏倒,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內科教授朱柏齡指出,這種熱昏厥是因為人體對熱的環境不適應,使得皮膚血管擴張而大量流汗(幫助散熱),血液會在體內重新分配,因為大量的血液跑到皮膚等周邊血管幫助散熱,導致腦部血流量暫時不足,而發生暫時昏厥。

對策:熱昏厥通常體溫不會明顯升高,只要趕緊將患者抬到蔭涼處保持平躺,很快患者就會醒過來。

熱痙攣 熱痙攣也算輕症,當運動量過大、流汗多、水分及電解質流失,導致血中鈉、鉀離子濃度相對偏低,肌肉會收縮,引發疼痛、抽筋或顫抖,較常發生在小腿後方的肌肉和腹部的肌肉群,也可能發生在其他劇烈運動的肌肉群,且連續發作。

對策:建議不要在高溫環境下從事太過激烈的運動,運動時間也不宜過長,朱柏齡提醒。

而熱衰竭和中暑,常常被錯誤看待,尤其中暑的嚴重性往往被輕忽,危急性命。

熱衰竭 從字面上看熱衰竭(heatexhaustion)似乎很嚴重,其實是指身體對過熱的反應,長時間曝露在高溫環境中,導致體內鹽分與水分流失。

人類是恆溫動物,當外在環境溫度很高導致體溫升高時,大腦下視丘的體溫中樞會發出指令,要皮膚血液循環增加,心臟打出去的血液輸出量也要跟著增加,如果血液容積不足,體內的血液會重新分配,使內臟器官血液循環減少,讓皮膚血液循環增加協助排汗,把體內的熱帶出去。

當內臟血液不足時,會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當腦部缺血時就會頭暈、頭痛、臉色蒼白,當腸胃的血液不足時就會出現噁心、嘔吐、吃不下。

不過熱衰竭時通常體溫正常或微燒(核心體溫不會超過攝氏四十度),「熱衰竭患者通常不會致死,除非不治療,惡化到中暑時才可能導致死亡,」朱柏齡說。

此時如果沒能及時降溫,核心體溫(耳溫、腋溫再加攝氏一度)超過攝氏四十度,加上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神智錯亂、口齒不清、有幻覺、躁動、抽搐、甚至昏迷,則演變成中暑(heatstroke,或譯成熱中風),這時病人就會發生輕重程度不等的多重器官衰竭,像是肝、腎、心臟衰竭、急性呼吸窘迫、橫紋肌溶解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對策:趕緊將患者移到蔭涼或有空調處躺下休息,鬆脫衣物,並稍微抬高雙腳,補充水分或運動飲料。

中暑 「中暑是熱急症中最嚴重的,據國外文獻報導,運動型中暑死亡率五~一○%,是否死亡和身體高溫的程度以及維持高溫的時間、是否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或急性呼吸窘迫有關,」朱柏齡提高語氣強調,中暑病人發生DIC,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熱破壞血管內皮細胞所致,如果嚴重,身體會大量出血,如流鼻血、吐血、呼吸道出血、內臟出血、解血便、皮下大塊瘀青或皮下有出血點、打針或抽血的針孔無法止血等,死亡率極高。

不是只有在太陽下才會中暑 中暑會奪命,有些人即使被救回來,也會因為腦子被燒壞而出現後遺症。

當腦部或各器官在高溫的時間愈久,全身細胞及器官更易被熱燒壞,有些器官功能很難回復,「曾有患者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後遺症,」朱柏齡指出,一位患者中暑送急診住院兩星期後,因為體內高溫使得小腦功能受損,走路不穩、寫字歪七扭八,甚至有患者的認知功能也嚴重減退。

很多研究發現,待在高溫環境愈久、運動量愈大、需要愈多水分協助排汗降溫,這種「運動型中暑」好發於年輕人;但即使沒有劇烈運動,當熱浪來襲,待在悶熱不透風的屋內、車內也可能出現「傳統型中暑」,因為熱排不出去而活活熱死,好發於老年人、小孩、心肺功能差、慢性疾病患者。

朱柏齡解釋,熱的來源除了外在環境,人體本身也會產熱,研究發現,每產生一○○○卡的熱量需要一.七毫升的汗水來排熱,如果打一小時籃球,體內約產熱三五○卡,需補充五百九十五毫升的水分,把熱帶出體外,若加上高溫及日曬由環境吸熱,須補充的水分更多;如果待在家裡什麼也沒做,一小時仍會產熱七○卡,所以仍要記得補充水分。

對策:及早降溫、儘速送醫非常重要。

平時量的耳溫、腋溫溫度比體內臟腑還低,除非量肛溫,才能準確得知體內核心溫度,所以幫中暑患者降溫過程量耳溫、腋溫時,記得要多加攝氏一度,只要一達到中暑標準立刻送急診。

喝水時要小口小口喝,不要一口氣喝太多,以免電解質不平衡(鈉離子急速被稀釋導致低血鈉症)、水溶性維生素(如B、C群)流失的問題。

此外,建議少喝利尿的飲料如咖啡、茶,以免加速身體脫水。

最後要提醒的是,如果因中暑送醫,出院後要視同大病初癒,七~十四天內應避免在高溫下活動,否則很容易再度中暑。

中暑可以刮痧嗎? 「如果只是輕度熱到,當然可以刮,」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內科主治醫師邱榮鵬說,出現頭暈、疲累、胸口悶、臉色不蒼白,可以刮痧讓自己舒服些,但要同步降溫,補充水分、多休息,且一刮出痧就須停止,不能拚命猛刮。

同時觀察身體反應,萬一刮完後沒有比較神清氣爽、呼吸沒有平順、臉色蒼白、食欲不振、補充水分後皮膚表層涼涼的,體溫仍高,表示體內的熱散不出去,「這時可能是嚴重中暑了,要趕緊就醫。

」 小心,這些人最容易中暑! 專家指出,以下這些人是中暑高危險群,如果一般人在熱的環境下兩個小時中暑,這十一種人可能半小時就中暑了。

肥胖者。

胖的人皮下脂肪厚,比較不容易散熱,此外,身體有大塊肌肉的人運動時,因為每單位時間產熱的量比一般人多,是中暑高危險群。

劇烈運動超過體能可負荷者。

因為運動會加速體內產生熱量,運動量愈大,產熱愈多,容易中暑。

水分補充不夠,不利身體排汗。

睡眠不足。

排汗需要好的心肺功能,心臟輸出血液的量才夠,常熬夜或睡眠不足時,通常心肺功能較差,影響排汗。

曾有個年輕人,平時跑全程馬拉松(四十二公里)沒問題,有一天跑十公里就突然倒地,緊急送醫診斷是中暑導致急性腎衰竭,原來他前幾天熬夜,睡眠不足導致。

腹瀉。

如果最近猛拉肚子,容易因流失過多水分導致身體缺水。

使用抑制排汗的藥物。

例如含抗組織胺的感冒藥,副作用會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而排汗需要靠副交感神經系統運作,一旦被抑制,會影響排汗功能;另外若使用精神科用藥鋰鹽或利尿劑,可大量排尿,身體易缺水。

有慢性病或心肺功能不佳者。

使用安非他命者。

因為安非他命是交感神經興奮劑,可使心跳加快、身體大量產熱。

有代謝疾病者。

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代謝率高,體內產熱也多。

好勝心強、有強迫性格事事求勝者。

參加運動競賽時為求勝而做超出體能的運動。

先天汗腺不發達,不太會流汗者。

消暑首重「去濕」 體內濕氣重,讓人覺得睏倦、食欲不振、手腳冰冷、全身黏膩不舒服,中醫師連建廷認為,濕熱是夏季百病之源,因此,夏季養生應將「去濕」列為首要任務。

為身體去濕,有幾個好辦法。

吃點辣的 一般人認為吃辣上火,夏天不適合吃,事實上,愈是濕熱的地區,愈可透過吃辣促進人體排汗,有助於逼散體內濕氣,讓人在悶熱環境中反而覺得涼爽舒適。

此外,在酷暑難耐的環境中,人們大多沒有胃口,這時吃點辣食或加了香料的咖哩,可促進食欲、開胃下飯。

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務長許中華也提醒,中醫觀點來看,辣食畢竟多屬熱性,適量食用就好。

尤其身體已有發炎症狀,例如胃潰瘍、支氣管炎、痔瘡、高血壓患者,或體質本屬陰虛燥熱的人,應該避免吃辣。

常吃利濕食物 許中華指出,綠豆、蓮藕、白朮、薏仁、茯苓等中藥材,有利濕效果,對於排解夏季濕熱很有幫助。

除了烹煮蓮藕湯或綠豆薏仁等甜湯外,他自己的做法是,將利濕食材加進常吃的主食中,例如洗米時加入米量十分之一的綠豆和少許薏仁,泡軟後直接放進飯鍋煮,不但增加米飯口感,也為身體去濕。

連建廷特別推崇吃嫩薑。

他指出,嫩薑溫和,吃了不上火,利濕效果也好。

※本文摘自《跟著天氣養生》,立即前往試讀►►► 中暑刮痧夏天暑假水溶性維生素熱衰竭跟著天氣養生 ←我們每天都在「以貌取人」──娃娃臉比較能贏得信賴? 夏日好發「冷氣病」,頭痛、乾眼、過敏跟著來→ 您可能還想看... 《一千零一夜》的原始版本,其實並不存在阿拉丁與神燈 246月,2018 像信仰那樣牢固的劣行反覆出現,共同面對這些,我們都該有革命情感了吧? 116月,2016 東大生不見得個個聰明絕頂,但都有「自成一套的學習法」 1412月,2020 她們被搜查、開除,因為看了「邪教」的小冊子⋯⋯ 2610月,2018 Copyright©2020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加入粉絲團,天天帶給你有趣的閱讀新聞 Readmoo電子書店 加入Line好友 訂閱電子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