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的意思|漢典“娑”字的基本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娑 《康熙字典》 ... 【廣韻】素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桑何切, 𠀤音挱。

【說文】舞也。

【詩· 𨻰風】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又躞蹀貌。

【杜甫詩】方知不才者,生長漫 ...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異體字 suōㄙㄨㄛ部首女 部外7 總筆畫10𣯌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区U+5A11 上下结构4412343531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iitvehvvkmz39404 拼音suō注音ㄙㄨㄛ部首女部外7總筆劃10統一碼5A11筆順4412343531 通標 娑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娑suōㄙㄨㄛˉ〔婆~〕見“婆”。

(pó)。

〔~~〕輕揚、鬆散的樣子,如“修初服之~~兮,長餘佩之參參 英語dance,frolic;lounge;saunter德語verlassen,locker法語danser ©漢典 娑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娑suō〈形〉(1)(形聲。

從女,沙聲。

本義:起舞的樣子)(2)同本義[dancing]娑,舞也。

——《說文》。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詩·陳風·東門之枌》(3)漂動、輕揚的樣子[fluttering]脩初服之娑娑兮,長餘之參參。

——《後漢書·張衡傳·思玄賦》(4)又如:娑娑(漂揚的樣子)詞性變化◎娑suō〈動〉(1)挑逗[tantalize]鬧清明鶯聲婉囀,蕩花枝蝶翅蹁躚,舞東風剪尾娑人。

——元·無名氏《焚兒救母》(2)又如:娑人(挑逗人)常用詞組娑婆[世界]©漢典 娑國語辭典 娑ㄙㄨㄛsuō形參見「[[婆娑]]」條。

助用於句中,無義。

猶「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下官家故可有兩娑千萬,隨公所取。

」 ©漢典 【丑集下】【女】 娑·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娑《康熙字典》 【丑集下】【女】 娑·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7 【廣韻】素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桑何切,𠀤音挱。

【說文】舞也。

【詩·𨻰風】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又躞蹀貌。

【杜甫詩】方知不才者,生長漫婆娑。

又衣揚貌。

【張衡·思𤣥賦】修初服之婆娑。

又安坐也。

【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

又琴聲委曲也。

【嵆康·琴賦】紆餘婆娑。

又【廣韻】蘇可切【集韻】【韻會】想可切【正韻】素可切,𠀤音縒。

馺娑,漢殿名。

【班固·西都賦】經駘盪而出馺娑。

【三輔黃圖】馺娑,馬迅疾貌。

借爲宮名。

又【正韻】蘇箇切,音些。

邏娑,土蕃都城名。

【唐書·薛仁貴傳】爲邏娑道行軍總管。

【杜甫詩】和親邏娑城。

又【梵書·阿彌陀經】有婆娑國土。

釋云:梵言婆娑。

華言堪忍。

 娑或作逤。

通作些。

©漢典 【卷十二】【女】 娑《说文解字》 【卷十二】【女】 『說文解字』 舞也。

从女沙聲。

《詩》曰:“市也媻娑。

”素何切 『說文解字注』 (娑)舞也。

陳風東門之枌曰。

婆娑其下。

市也婆娑。

爾雅及毛傳皆曰。

婆娑。

舞也。

詩音義曰。

婆步波反。

說文作媻。

爾雅音義但云娑素何反。

不爲婆字作音。

葢陸所據爾雅固作娑娑。

魯頌傳曰。

犧尊有沙飾也。

鄭志。

張逸曰。

犧讀爲沙。

沙、鳯皇也。

不解鳯皇何以爲沙。

答曰。

刻畫鳯皇之象於尊。

其形娑娑然。

按今經傳娑娑字皆改作婆娑。

詩爾雅卽以媻娑連文。

恐尙非古也。

然古書中用婆娑字者不少。

存愚說以俟攷訂可耳。

从女。

沙聲。

素何切。

十七部。

詩曰。

市也媻娑。

©漢典 娑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suo˥唐代读音sɑ日语读音MAU韩语罗马SA现代韩语사 客家话[陆丰腔]so1[客语拼音字汇]so1[宝安腔]so1sa1[客英字典]so1[海陆腔]sa1[台湾四县腔]sa1粤语so1潮州话so1 近代音心母歌戈韻平聲陰莎小空;中古音心母歌韻平聲娑小韻素何切一等開口;心母哿韻上聲縒小韻蘇可切一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心母歌部;王力系统:心母歌部; 吴语闽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娑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娑」說文‧女部「娑」 說文小篆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異體字𣯌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挱(suo1)缩(suo1)唆(suo1)嗍(suo1)傞(suo1)莏(suo1)縮(suo1)桫(suo1)簔(suo1)嗦(suo1)挲(suo1)莎(suo1) 同部首 婉妭㛥㚽嫲姵嬜妒好㜋姲妩 同筆畫 䓕哣埀飣𠒕逤浬浹哶紓埁栥 初中古詩詞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宋·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