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民、難民、還是亂民?—土城大墓公的奉祀源起 - 民俗亂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奏摺內容可以得知,林爽文北路民軍有新庄(今新莊)林小文、劉長芳、林三奇、賴欲等人,下庄仔中港厝(今新莊)黃祖成、葉山林、陳軒、李壬等人,擺接庄 ... Skiptocontent 首頁 關於我們 一江風|民俗資訊 百家春|亂彈專欄 民俗論壇 圖文故事 短文精選 風入松|百家爭鳴 大瓶爵|影音故事 醉八仙|東亞民俗 義民、難民、還是亂民?—土城大墓公的奉祀源起 2016-07-13謝宗榮 民俗論壇,百家春|亂彈專欄 圖文:謝宗榮(私立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臺灣漢人社會的發展,是以移民墾拓為主軸的型態,漢人族群在明末清初自中國閩、粵一帶陸續渡臺,經過近四百年的墾拓開發,終使臺灣成為以漢人族群優占的地域。

在移民墾殖過程中,移民首先要克服橫渡黑水溝的風險與清中葉以前的「海禁」。

渡臺之後,除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辛之外,尚要與各原住民族群與不同祖籍的漢人族群競爭生活資源,以致爭戰不斷,尤其是原始地理環境無可避免的天災、疾病等所帶來的侵擾,都對先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莫大的威脅。

因此,唯有藉著信仰的力量,給予先民們精神上的無限慰藉,支持著先民們面對生活的種種困境以及無法預測的未來命運。

而在墾殖的過程中,由於天災人禍之頻仍而導致許多先民死難,為了安頓這些沒有後代的先靈,漢人社會也陸續在聚落中建立義塚以及有應公祠、萬善公祠、大眾爺祠等供奉孤魂之所,也成為臺灣主要的在地化信仰特色。

土城義塚大墓公創立於1789年(乾隆54年),供奉18世紀末期因民變、械鬥等戰亂死難的先靈,其祭祀範圍廣及土城、板橋、中和三區,是清代擺接十三庄的信仰中心,也是臺北盆地重要的鄉土信仰之一。

清代舊擺接地區的漢人移民主要乃是以漳州人為主,臺諺說:「同安人祖,漳州人重普。

」,每到陰曆七月都要舉行盛大的中元普度,這些大型普度的起源,都恰與清中葉以前的族群械鬥、革命事件有關,這些死難先民,最後都被奉為老大公、大墓公。

土城大墓公 土城大墓公的奉祀及其中元普度祭典,也正是這種時代背景下所發展出的信仰文化,其起源甚至可追溯自清乾隆末年「林爽文事件」,隨後歷經嘉慶、道光年間的「漢原衝突」,以及咸豐年間「漳泉械鬥」。

乾隆墓碑 林爽文事件發生於1786年(乾隆51年)11月至1788年(乾隆53年)2月間,是清代臺灣規模最大、波及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民變、革命事件,擺接平原也曾發生嚴重征戰,造成許多先民死難。

而土城大墓公的墓碑立於乾隆54年己酉孟夏(陰曆5月),與林爽文事變平定時間相去僅一年多,因此大墓公所埋葬的枯骨應該與林爽文事變有相當大的關連。

林爽文事件中,有關臺北盆地的詳細情況,閩浙總督常清在乾隆51年12月24日奏摺說: 玆於十二月二十四日,接據署北路淡水營都司事守備易連稟稱……同日,賊匪四處蜂起,新庄賊首林小文、劉長芳、林三奇、賴欲等,下庄仔中港厝賊黨黃祖成、葉山林、陳軒、李壬等;擺接庄賊黨賴樹、賴國等;戶尾八里坌長道坑等庄賊黨何馬、何記、吳三奇、莊漢等,各招匪千餘人,具豎立大旗,佔踞各處地方,民房、店房、男女老幼,俱被焚殺、折毀。

新庄衙門署都司於十三日辰刻,帶領兵民先攻新莊,以扼其吭,守備董得魁、把總蘇陞等,帶領義民五百名,由艋舺渡河直攻下庄,至草店尾大街,都司同千總席榮等帶兵三百名,由草店尾河坡,先斷浮橋,進攻國王廟邊,李因、鄭追、李明、黃挽等,督率義民五百名,由武朥灣進攻中港厝,監生黃朝陽、林講、徐修等,督率義民六百名,由中港厝分路進攻海山頭,又廣省義民邱龍四、林貴陽等,埋伏彭厝庄四面攻殺,鎗砲齊發殺死賊匪五十餘人,奪得大旗兩桿、小旗一枝、黃綵一疋…是夜,賊匪蜂擁至擺接一帶,豎立大旗,紮備竹排,正欲渡河時,方回軍之際,立即嚴行堵禦,至十五日巳刻,仍同各處義民,分處攻打,擺接署都司督同營兵三百名,又陳必強、徐固、黃世四等,督率義民六百名,由溪州登岸,直攻芎蕉腳,千總張正耀、把總譚朝亮等,率領義民八百名,由加臘仔過溪攻打南勢角,林賀、翁滿、陳抱率領義民五百名,由大坪林攻打暗坑仔,四面會合,殺死賊匪百餘人;義民被殺五十餘人,餘賊散入籐藔坑山頂等處,奪得大旗三桿、鐵銃一隻,仍派撥石頭街庄廣東義民徐勤佳、戴華元等,督率義民七百名,三角湧庄龔冬、陳海、陳誰、李恍等,督率義民六百名,合攻桕仔林,分頭殺賊,歷處賊巢一盡燒燬,此係辦理實在之情形也。

由奏摺內容可以得知,林爽文北路民軍有新庄(今新莊)林小文、劉長芳、林三奇、賴欲等人,下庄仔中港厝(今新莊)黃祖成、葉山林、陳軒、李壬等人,擺接庄(今板橋)賴樹、賴國等人,戶尾、八里坌、長道坑等庄(今淡水八里一帶)有何馬、何記、吳三奇、莊漢等人,各招民軍千餘人,攻據北部各地方。

文中提及「會匪」在擺接地區(包括芎蕉腳、南勢角、藤寮坑)遭逢各處義民攻打一事,也印證了大墓公所埋葬的枯骨有可能是林爽文事件之死難者。

相對於中路彰化、南路府城與北路竹塹之戰況而言,臺北盆地的天地會會黨最早被官兵所剿滅。

根據《淡水廳志》卷十四〈祥異考〉所載: (乾隆51年)十二月朔庚子,賊陷淡水,護淡水同知臺灣知縣程峻自殺。

竹塹巡檢張芝馨死之。

丁未,賊黨林小文等攻淡水。

先是峻與守備董得魁,馳赴中港守禦。

賊黨盤山踰嶺而入,糾結貓盂莊李同,貓裏社黃阿甯、何添等,直至新莊,所過附逆者甚眾。

峻聞彰化陷,退回塹城,至山頂,伏起,峻自殺。

或云中傷馳田死。

賊趁機進攻,塹城陷。

巡檢張芝馨,把總高茂、尹貴、尹仰舟,外委虞文光等,俱死之。

峻長子必大,懷印從八里坌內渡。

賊共推林爽文為盟主,偽號順天。

以漳化縣署為盟主府,胥吏劉懷清為偽漳化知縣,劉士賢為北路海防廳,作為偽征北大元帥。

王芬為偽平海大將軍。

爽文用烏緞作笠,蟠金龍二,以黃線結蕤,自頂垂背,掠取官幕袍服衣之。

其眾以烏布帕頭。

同時賊黨林小文等,亦於初八日毀新莊巡檢署,巡檢王增錞,奔艋舺免。

賊困同知程峻,巡檢李國楷眷屬於滬尾。

初十日己酉,遍豎偽旗,踞新莊、擺接、八芝蘭、滬尾、八里坌等處,焚害良民。

署都司易□□招募義民。

十二日辛亥,率千總席榮,把總蘇陞,守備董得魁,同義民首黃朝陽等,先搗新莊,殺賊,獲劉長芳。

十三日壬子,擊滬尾,救程李兩眷,駐守港口。

十四日癸丑,署郡司易□□□同千總張正耀,把總譚朝亮,率義民夾攻八芝蘭。

賊併眾力拒。

官軍火礮齊發,殺傷甚眾,賊潰逃入金包裏。

是夜林小文、賴欲、黃祖成、葉山林等,從擺接潛攻艋舺不克。

十五日甲寅,署都司易□□復率官軍義民合圍擺接,四面殺入,羣逆不能當,皆奔。

獲賴欲、鄭昌盛、蔡紅等。

逆散,復糾黨據險自守。

都司易□□悉心征戰,日無寧晷(「節新修通志」「彰化縣志」參「鄭稿」。

) 五十有二年春正月十九日戊子,獲賊黨蔡綱,二十四日癸巳,閩安協副將徐鼎士等,領兵渡海,抵淡水駐艋舺。

是月,既獲蔡綱,旋鼎士同游擊吳琇,都司朱龍章,舟師到淡,駐劄艋舺,環繞大河。

有義民萬餘人,協同守護。

乃安撫良民,攻補逆賊。

賊通塹南逆黨萬計,合聚甘林陂(「節新修通志」、「彰化縣志」參「鄭稿」)。

三月十二日庚辰,賊攻三角湧,游擊吳琇救之,追賊甘林陂。

二十五日癸巳,進勦白石湖,同知徐夢麟招安降眾,獲林小文械省誅之。

是月十二日至十六日甲申,連攻三角湧,義民黃日勉調眾併力堵禦,游擊吳琇率師救之。

大戰於甘林陂。

十七日乙酉,賊焚殺三重埔、錫口,署都司易□□率義民擊之,賊退。

二十二日庚寅,賊分擊艋舺、和尚洲、三角湧、錫口等處,鼎士遣琇、龍章、易□□同義民首黃朝陽、日勉等,分路追殺,賊奔踞甘林陂、白石湖。

二十三日辛卯,琇與易□□乘銳攻甘林陂。

二十四日壬辰,火攻克之,賊負傷溺死殆盡,焚其巢,逸竄白石湖。

二十五日癸巳,進兵攻之。

賊踞高顛下矢石如雨。

師退劄山麓,數攻之,賊大窘,併眾力拒。

同知徐夢麟招安之,於是先後來降。

獲林小文解省伏誅(節「鄭稿」)。

淡水廳志圖 從廳志文稿中可以得知,林爽文事件中北路以林小文為首的會黨,自1786年(乾隆51年)12月起事之後,在翌年3月即被平定。

但文中亦提及1787年(乾隆52年)春,林小文等人從擺接潛攻艋舺不克,署都易連率領官軍及義民一起合作圍攻擺接地區,從四面包抄進入殺敵,這些會黨均無法抵抗,向各處奔逃。

再次印證雙方曾在擺接地區有過激烈之打鬥,而賊攻三角湧(今三峽),游擊吳琇救之,追賊甘林陂(今土城學府路一帶),賊負傷「溺死」殆盡,證明當時死傷人數不少,且以文中之「溺死」一詞觀之,證明其死於溝渠中之可能性相當大,而當初大墓公內所收埋之屍骸,亦是來自溝渠中之死難者,甚至當地耆老還流傳「土虱都藏在溝渠中死人之頭顱內」一說,依此說法,死難者應為林爽文事件之起義反抗志士居多。

唯大墓公所收埋的枯骨究竟是林爽文事件中被官兵剿殺的會黨徒眾?還是協助官兵平亂而被會黨殺害的義民?抑或是戰亂中無辜被殺的難民?在事變中官兵、義民與會黨交戰,三者難免皆有死傷,故死傷者是官兵、會黨、義民,抑或兼而有之,都是具有可能性的,然而「義民」一詞則因為「立場」之不同,而使得其意義有相當大的歧異。

臺灣史上第一次出現義民團體,為1721年(清康熙60年)朱一貴事件中,下淡水粵庄舉「大清義民」旗幟來對抗由朱一貴所領軍的閩南人徒眾,而最著名的是林爽文事變中,竹塹地區的客家人以義民之身分,協助清軍攻打彰化八卦山,其戰死者遺體被集體埋葬於今新竹縣新埔鎮「枋寮」,並尊稱為「義民爺」,後來義民爺幾乎成為專屬客家族群的信仰之一。

在清代有關史料文獻中,由於官方的立場故,所謂「義民」是相對於亂民者,亦即協助官府討伐亂民的民眾。

然而就民間的立場來說,自1696年(清康熙35年)之吳球、1701年(康熙40年)之劉却起,歷1721年(康熙60年)的朱一貴,到1786年(乾隆51年)的林爽文、1795年(乾隆60年)的陳周全等,都具有「抗清」(抗官)的動機,就臺灣清初具有反清意識的民眾來說,這些人所發起的征戰是「起義」事件,參與其中的徒眾則是「義民」,如史家林衡道則稱林爽文事件為「民族革命」[1]。

1991年土城大墓公時,任擺接大墓公環境整建委員會成員之一的黃永吉,在撰寫〈擺接義塚大墓公沿革〉碑文時即採林衡道的說法,認為大墓公所收埋的是響應林爽文事變的「英勇義士」。

其次,1926年(日治大正15年)8月24日刊登在《臺灣日日新報》的一篇名為〈搶孤蠻俗〉的報導,其中提到「土城庄埤塘義塚。

俗曰大墓公。

係為前清時代戰死義民而築者。

」文中明確的指出在土城庄埤塘的義塚,一般民眾稱之為大墓公,是為前清時代戰死之「義民」而興築的,顯見在日治時期部分人士對大墓公的印象[2]。

但報導中所謂之「義民」,是指協助清軍平亂者,抑或是打著「反清復明」旗號之林爽文會黨,並未說明。

因「義民」的定義可能因為立場之不同而有不同之指涉,因此自日治時期以降,大多數的文獻以及土城地方的耆老,大多都傾向於認為大墓公起源於林爽文事件中,被會黨殺害或被官兵誤認為會黨而遭殺害的難民,如日治時期的《臺北廳志》、大墓公典藏的《祭祀公業埤塘大墓公沿革》,以及戰後的《臺北縣志》、林衡道、郭喜雄的《臺灣古蹟集‧第一輯》等,此一說法也能符合大墓公墓碑上「難民萬善同歸」的碑文。

其次,清初時期漢人墾殖擺接地區,亦曾發生與原住民之間的「漢番衝突」,衝突中被殺害的先人也成為「難民」,但由於文獻上較少記載,且乾隆末年之後擺接平原已罕見原住民之足跡,故難民主要仍是指民變事件受難者而言。

擺接地區耆老多認為土城義塚大墓公的起源,是收埋清代因漳泉械鬥事件死難的漳州先民遺骨,但對於漳泉械鬥發生的年代則多未有較為確切的說法。

有關擺接地區漳泉械鬥之文獻,最早的記載來自《我等の海山》一書(昭和9年、1934),為目前所知日治時期唯一持漳泉械鬥說的文獻。

其次,在李添春所編《臺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宗教篇〉(1956年)中有以下之記載:「臺北縣土城鄉埤頭大墓公-此是乾隆年間,泉漳分類械鬪時,奉祀漳人戰死者之靈骨。

初戰於兩者村落之境界地,即擺接保大安寮莊,此時漳人敗北,引於陂塘庄之民家。

泉人不肯放鬆,將其包圍,於是漳人約一軍八百餘人,全被誘出鏖殺,庄中小河為血染紅。

事後漳人屍體,埋於此地,稱為千人塚,漳人春秋祭掃之。

咸豐三年,有人祈禱病癒,於是參拜者雜踏一時。

」隨後,瞿海源所編之《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宗教篇〉(1992)亦延續此一說法。

《臺灣省通志稿》文中指出,大墓公是清乾隆年間漳泉械鬥之產物,但擺接地區在乾隆年間並無漳泉械鬥的史料記載,疑為乃是遷就墓碑上乾隆己酉年(54、1789)所提出的論點。

其次,文中指出大墓公在1853年(咸豐3年)時「有人祈禱病癒,於是參拜者雜踏一時。

」點出確切的年份,但卻無詳細的事件內容之敘述。

嘉慶墓碑 回歸土城大墓公之現有之碑碣文物與環境景觀來看,首先大墓公主要墓塚之墓碑「難民萬善同歸墓」若為清代舊物無誤,其款識年代為「乾隆己酉(54年、1789)孟夏」,故大墓公奉祀之起源為乾隆54年,且為民變、械鬥事件中死難之「難民」殆無疑義。

其次於大墓公塚左側之附塚,雖為近年整建後而新立,但其旁仍留有「清嘉慶拾年三月清明日再立」(嘉慶10年、1805)款識的「難民萬善遺體」碑,而根據大墓公歷年的整建記錄,以及臺灣漢人社會對於無主枯骨的處理習俗,凡是環境整建過程中(如建屋、闢道路等)若有發掘無主骨骸,或是再次發生重大死難事件而造成無主遺骸者,則多會另予立墳塚埋葬。

1989年整建、2013年遷建後位於大墓公左側的萬善公墓塚中,除了舊有1805年(清嘉慶10年)所收埋的遺骨之外,也將環境整建過程中所發現的遺骨一併收入。

唯,清道光以後臺灣各地械鬥事件頻仍,臺北盆地在咸豐年間也發生多次相當嚴重的漳泉械鬥事件,並波及擺接地區,如《淡水廳志》卷十四〈祥異考〉「兵燹」項下載:「(咸豐)九年九月七日癸酉,漳,同分類械鬥。

是日枋寮街火,漳同互鬬;並燒港仔嘴、瓦窰、加蠟仔等莊,旋而擺接、芝蘭一二堡亦鬬,縱燬房屋。

」但在土城大墓公的相關史料、口述歷史中,並未確切提及此一械鬥事件,且大墓公也未因此再度建立收埋無主枯骨的墳塚,原因如何則不得而知。

大墓公為與林爽文事件有關之難民或義民?在大部分地方耆老的歷史記憶中,漳泉械鬥造就了如今之大墓公,在當時民變與分類械鬥會互相影響與轉變的情形下,兩者均有可能是大墓公的來源[3]。

其次,從清代漢人墾拓史來看,臺灣各地義塚所收埋的無主枯骨主要可區分為兩大類型,一為因天災、疾病而死亡者,二為因戰亂而死亡者。

義塚之建立可起源於其中一個因素,亦可兼有兩者,如新莊地藏庵文、武大眾爺之供奉,文大眾爺指的就是因貧病路倒的無主先靈,而武大眾爺則是指因遭兵燹而亡的無主先靈。

因此,土城義塚大墓公的供奉,自然也有可能是因天災、疫疾而死亡的無後先靈。

古墓群 職是之故,土城義塚大墓公為收埋清代期間因民變、械鬥事件而死難的遺骨,其起源可溯自1786年(清乾隆51年)的林爽文事變中死難的難民,為最早一批的祭祀對象,此一觀點可符合1789年(清乾隆54年)所立的墓碑現況。

隨後由於分類械鬥事件的不斷發生,尤其是臺北盆地以泉、漳二籍移民為主,但除了士林、內湖、板橋、枋寮(中和)為漳州人為主的聚落之外,其他地區皆為泉州人佔優勢,漳州移民為了爭取生活資源、壯大實力,經常與泉州人發生漳泉械鬥,也造成許多先民死難,其遺骨也被收至義塚之中,終成為大墓公信仰的主要部分之一。

嗣後由於大墓公瑩域南山為番人蟠踞,危害居民,其時墾戶林清和(林成祖元孫)乃設隘寮以防番害,並祈求義塚公庇護,後果得靈應,番人遠徙,遂得安居。

大墓公之香火亦因此而日益興盛,遂成為擺接十三庄的信仰中心之一。

大墓公龕 經過長年的香煙饗祀之後,從無祀孤魂到如今成為赫赫有靈之信仰中心,大墓公之供奉雖然經過兩百多年來,仍保持原有墓龕的形式,但在舊擺接地區漳州移民後裔的民眾心目中,也不再只是一般的有應公、萬善爺,而是配享香火的祖先英靈,不僅凝聚眾多的信徒,也形成龐大之祭祀圈。

時至今日,雖然歷經清領、日治與國府時期不同階段之後,擺接地區的行政區域與地名已有相當大的變化,但在大墓公信仰史及其祭祀範圍之內,仍遺留有頗為鮮明的「擺接十三庄」墾拓記憶。

從當代土城大墓公中元祭典仍傳衍著由土城、板橋、中和,共同參與、分區輪值舉行的慣例,可以看出其祭祀圈的穩固傳承。

而各區內爐主與四大柱首的產生方式,更說明了土城大墓公為漳州籍移民聚落所共同信仰的情形,如土城區頂埔里傳統為安溪人所居,永和溪洲地區傳統為同安人所居,故從未參與大墓公之祭典事務;而板橋區江子翠地區也屬同安人聚落,迄今區域內的江子翠里仍未參與祭典事務。

基於此一族群意識的遺緒,也使得大墓公的祭祀圈在行政區欲的變遷之下,仍持續保持著一個約定俗成的地域範圍。

土城大墓公所收埋、奉祀的先民,早在清末即被擺接地區的漳州人尊稱為「大墓公祖」,墳塚內的遺骨,最早的起源到底是林爽文事變期間的所犧牲的難民?抑或是義民、亂民?在歷經兩百多年來族群之間的拚鬥、磨合之後,在年復一年的普度追思之下,似乎也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議題了! 中元普度 本文摘錄、改寫自:謝宗榮著,《土城祀義塚‧擺接慶中元—土城大墓公沿革與2012年中元祭典》,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3年。

【註解&參考】 [1]林衡道,《臺灣史》,頁403。

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94[1976]年。

[2]王菁華,《擺接義塚大墓公之研究》,頁86-87。

[3]王菁華,《擺接義塚大墓公之研究》,頁105。

歡迎訂閱民俗亂彈粉絲專頁 責任編輯:溫宗翰、官怡杏 關於作者謝宗榮1960年出生於南投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 現職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主持人 私立輔仁大學進修部宗教系兼任講師 分享此文:按一下以分享至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LINE(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即可以電子郵件傳送連結給朋友(在新視窗中開啟)點這裡列印(在新視窗中開啟)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Onecomment 大墓公,有應公,林爽文,祭祀,義民,鬼 文章導覽 «仰望天門開、吃圓補運福壽來:馬來西亞開天門與半年節儀式鬼月前趕鬼──冤家港橋上過溝建德宮火燈夜巡» Onecomment Pingback:尋找臺灣草根英雄林爽文–民俗亂彈 回饋與討論 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Akismet服務減少垃圾留言。

進一步了解Akismet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廣告 影音速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Ubk88yK68&t=55s熱門文章 戰後大甲媽祖進香的路線與時間變化 醮的民俗學│先不管舞臺美醜了!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做醮」嗎? 等候愛情的啟示: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故事 邢王大戰李王:談民間傳說中的神靈交戰 臺灣情色奇案:呂祖廟摜籃仔假燒金 你合意什麼寸尺?臺灣日常生活裡的尺寸民俗學 爐香裊裊通神思:傳統寺廟香爐形制與功能分析 萬年香火:民間信仰中的香火觀 嘉義神怪奇案:豬娘娘廟的黑皮夫人 認識「十爐九偽」大明宣德年製爐 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留下您的Email,當本站有最新文章時,系統會自動發送。

電子郵件位址 訂閱 最新文章 美術館的殭屍穿對衣服了嗎?清朝禮服中的生與死 媽祖與民變,你也在故事裡:評阮劇團《西螺的勇士》 田府元帥的烏令:宗教文物換新,敢攏要燒掉? 臺灣五月節:你知道端午節不只是一個節日這麼簡單嗎? 綏靖平安: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前的「安四方」 粉絲專頁 粉絲專頁 分類 一江風|民俗資訊(58) 大瓶爵│影音故事(2) 百家春|亂彈專欄(193) 圖文故事(96) 民俗論壇(42) 短文精選(52) 醉八仙|東亞民俗(5) 風入松:百家爭鳴(13) 作者總覽吳明勳掗頷垂(é-âm-sê),宮口吃鹹糜:安平廟宇歲末送神儀式誤傷命・白布搭橋引孤魂:說安平港仔尾靈濟殿孤棚祭的故事陳正雄聽聲不見影:現今廟口酬神戲的民俗新意福德喜事不能少的一味:隆興閣金光戲《五爪金鷹》觀後筆記李建緯凝視螺陽:西螺福興宮文物套書序介認識「十爐九偽」大明宣德年製爐鍾秀雋彰化搶轎古今談(二)│南瑤宮管理爭議,是搶轎文化的內在動機彰化搶轎古今談(一)│大甲媽會興是彰化人炒起來的!豐饒文化社獅首三足南投陶:臺灣傳世香爐的經典代表廟前人頭高掛,廟內匾額立即崩落──西螺福興宮「莫不尊親」匾的神奇故事阮偉華臺灣人成神:小南城隍廟的鴨母王朱一貴一品夫人辜婦媽與節婦黃寶姑信仰etlmr媽祖婆靈聖:請神迓媽祖的民俗意涵臺灣古蹟仙:林衡道先生的sloppystyle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歷時三年廟口紀錄片:桃園開漳聖王呈現原鄉神本土化與文化多樣性郭喜斌西征遇十絕陣:莫追殺民間信仰這盞萬年香火反思無形文化資產│吃飯擔可以是五年千歲遶境的代名詞嗎?謝宗榮鬼有所歸乃不為厲──電影「粽邪」搶先看燃燒的溫度:談民間信仰中的香金文化邱彥貴看見奉飯:追思親人的義民爺祭祀天穿日│一個舊瓶裝新酒的「客家節日」?洪瑩發五百庄頭同時迎王、送王,影響全臺、本土創發的五年千歲信仰文化肉不勝食賤售四斤:「衝」到政府掠袂著的五年大科王乃正臺馬王爺信仰交流紀實(二)王府行儀跨國輸出與在地化張耘書武陣護持:茄苳媽出巡五十九庄以陽喻明反清廷:府城九豬十六羊祭祀文化劉懷仁打新丁、拜新丁│正月半大家loi去臺中東勢逗鬧熱廖伯豪美術館的殭屍穿對衣服了嗎?清朝禮服中的生與死黃偉強鞭炮也能放出學問──北港炮雲林鬧元宵│馬鳴山鎮安宮出巡五股十四庄楊秀娟中元普度的由來──訪鍾昂翰道長筆記甘願:談搿豬羊酒民俗觀林茂賢我的媽呀!林小姐|推薦序|認識國民媽媽林小姐轟動全臺的電音三太子是如何出現?為何出現?李佩儒8+9能等於八家將嗎?自己的家將自己救民俗青年會議專輯|臺灣降駕型家將「乩將」之探究——以鼓山地嶽殿吉勝堂八家將為例林培雅穿梭天人之際的臺南民間信仰傳說:陳守娘、茅港尾媽祖受禁、麻豆破龍喉施言凌媽祖與民變,你也在故事裡:評阮劇團《西螺的勇士》smooth7289臺灣民俗學者典範│民俗研究史中的劉枝萬與陳奇祿陳進成娶某拜天公:東港人婚俗記事海洋民俗學:東港漁民的行事規矩與禁忌編輯部田府元帥的烏令:宗教文物換新,敢攏要燒掉?臺灣五月節:你知道端午節不只是一個節日這麼簡單嗎?李至堉百年將藝顯神威:嘉義慈濟宮駕前如意振裕堂八家將堂慶前記陳韋誠受天永鎮:阿里山受鎮宮帝爺公信仰與交陪福德老爺踅境賜福:花壇白沙坑迎花燈的核心信仰儀式溫宗翰神明買柴建廟講誠信:民間信仰建廟神蹟的講述邏輯邢王大戰李王:談民間傳說中的神靈交戰張靖委綏靖平安: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前的「安四方」輦飛轎舞展神異:桃園大園福海宮飛輦轎過金火儀式楊朝傑好義從風──西螺武林俠義與匾額故事西螺媽祖巡太平——詔安客番仔庄與八大社請頭貳香儀式簡有慶北臺灣最有人情味的廟會:關渡二媽回駕龍形靈洞有神、追著海水跑的媽祖|金包里遶境與二媽回野柳作客楊玉君《金枝》蔚成巨木:弗雷澤的學術影響及啟示花樹下:你的本命樹最近澆水了嗎?標籤雲一貫道 丁口錢 丁蘭尺 七夕 七娘媽 七星 三太子 三官大帝 三朝醮 三芝 上元 上樑 下元節 中元 中秋 中秋節 乞巧 乞龜 乩文化 乩童 二二八事件 五年千歲 五日節 五月節 五朝醮 五營 交陪 代天巡狩 伯公 佛教 保生大帝 倰轎腳 做十六歲 做牙 做醮 傳統戲曲 傳統藝術 傳統表演藝術 傳說 儀式 元宵 全國客家日 八家將 八將團 六房媽 冬尾戲 冬至 出丁 出巡 劇評 劉枝萬 動土 勸世歌 勸農 北港 北港媽 北港朝天宮 北港進香 匾額 區域性祭典組織 十八庄迎媽祖 午時水 半年節 南投陶 南瑤宮 南管 博物館 厭勝物 受天宮 古物 吃湯圓 咬春 商羊 喪葬 嘉慶君 國家重要民俗 土地公 土地婆 土著化 地獄 地震 城隍 報導文學 報馬仔 墓葬 壽桃 夜巡 大墓公 大甲媽 大甲媽進香 大肚廿庄迎媽祖 大道公 天上聖母 天公 天官 天穿日 太平媽 奉飯 妖怪 妝佛 婚俗 婚姻 媽祖 學甲香 安四方 安平 安營 宋江 宋江陣 宗教 宗教文創 官將首 客家 家將 寒食 寺廟建築 封廟門 小法 小法團 尪公 山歌 工藝 市場 布袋戲 平埔族 平安醮 年俗 年畫 府城 廟會 廣澤尊王 建醮 引魂 張丙 彰化 慈濟宮 慈護宮 戲劇 扒龍船 拜天公 拜溪王 拜溪頭 插青 搏餅 搶轎 放赦 故事 文公尺 文化節慶 文化資產 文化輸出 文物 斗燈 斯卡羅 新丁粄 新書出版 新書發表 新興宗教 旌義 旱溪樂成宮 春牛 晉桶盤 晚清 普度 暗訪 書訊 月老 有 有應公 木屐競走 木版年畫 本命 本命樹 東勢 東港 東港迎王 松柏嶺 松柏嶺受天宮 林爽文 林茂賢 桃園 歌仔 歌仔戲 歌謠 正一 武轎 歲時 歲時記 歷史記憶 民俗 民俗再思 民俗台灣 民俗圖像 民俗學 民俗學者 民俗思維 民俗攝影 民俗政策 民俗教育 民俗書寫 民俗美學 民俗醫療 民俗青年會議 民生地下道 民變 民間佛教 民間信仰 民間故事 民間教派 民間文學 水難 法師 法教 泛靈 洗港 浴佛 海蝕洞 淡水 淡水清水巖 清明 清水祖師 清華宮 滿州 漢醫 潤餅 澎湖 災難記憶 燈 燒香 牛 物質文化 牲禮 牽水車藏 犒將 犒軍 玄天上帝 玉皇大帝 王勳 王勳千歲 王爺 王船 王醮 環保 甜粄 生命禮俗 生死 田府元帥 田都元帥 瘟疫 瘟醮 白沙屯 白沙屯媽 白河 石戰 碧軒寺 碧雲寺 祈雨 神像 神將 神明鬥法 神社 神豬 神轎 神農大帝 祭典 祭品 祭江 祭祀 祭祖 禁忌 福德老爺 福祿壽 福興公 福興宮 立春 端午 競渡 竹圍福海宮 竹符 笨港進香 節慶 節日 節氣 米龜 精神醫學 糊紙 紅壇 經典雜誌 線香 義民 義民信仰 義民公普 義民廟 義民爺 義民祭 習俗 老大公 聯庄 艋舺 艾草 英靈 茄苳 菖蒲 萬善同歸 葫蘆 蓬萊祖 蔴園 藝閣 藥籤 虎仔香 虎尾 行業神 補天穿 補運 裝飾 褒忠 西秦王爺 西螺 西螺媽祖 西螺福興宮 西遊記 規矩 觀世音菩薩 謝三界 謝冬尾 謝平安 謝戲 豐原 豬 貞節媽 赤水北天宮 走標 踏百草 踏青 輔信王公 輦轎 迎佛祖 迎媽祖 迎王 迎神 迓媽祖 送吊煞 送天師 送火神 送煞 送神 送肉粽 通靈 進香 進香中心 進香旗 過年 過火 過爐 過路關 道教 遶境 邢府千歲 郎君祭 酬神 醮 釋迦摩尼佛 野柳 金光戲 金唐殿 金紙 金飾 銀飾 鋼管車 鍾馗 鎮瀾宮 開天門 開漳聖王 開臺聖王 關渡宮 關聖帝君 阿理克 阿里山受鎮宮 陣頭 隨緣 雞 電影 電音三太子 霞海城隍 靈安尊王 靈安社 青山王 鞭炮 頭牙 風水 風水地理 香包 香火 香爐 香茅 馬鳴山 驅邪 鬼 鬼故事 鬼月 鬼魂崇拜 魔神仔 黑令 龍舟 龜粄 月份 月份 選取月份 2022年7月 (2) 2022年6月 (3) 2022年5月 (8) 2022年4月 (2) 2022年2月 (2) 2022年1月 (1) 2021年11月 (2) 2021年10月 (1) 2021年9月 (2) 2021年8月 (3) 2021年3月 (4) 2021年2月 (1) 2021年1月 (2) 2020年9月 (1) 2020年8月 (1) 2020年5月 (4) 2020年4月 (4) 2020年3月 (4) 2020年2月 (1) 2019年6月 (1) 2019年5月 (5) 2019年4月 (6) 2019年3月 (5) 2019年2月 (6) 2019年1月 (5) 2018年12月 (8) 2018年11月 (4) 2018年10月 (2) 2018年9月 (7) 2018年8月 (5) 2018年7月 (3) 2018年6月 (2) 2018年5月 (2) 2018年4月 (3) 2018年3月 (5) 2018年2月 (4) 2018年1月 (6) 2017年12月 (3) 2017年11月 (2) 2017年10月 (1) 2017年9月 (1) 2017年8月 (5) 2017年7月 (8) 2017年6月 (6) 2017年5月 (10) 2017年4月 (6) 2017年3月 (6) 2017年2月 (8) 2017年1月 (4) 2016年12月 (5) 2016年11月 (6) 2016年10月 (11) 2016年9月 (4) 2016年8月 (10) 2016年7月 (12) 2016年6月 (7) 2016年5月 (7) 2016年4月 (5) 2016年3月 (12) 2016年2月 (2) 分類分類 選取分類 一江風|民俗資訊  (58) 大瓶爵│影音故事  (2) 百家春|亂彈專欄  (193)    圖文故事  (96)    民俗論壇  (42)    短文精選  (52) 醉八仙|東亞民俗  (5) 風入松:百家爭鳴  (13)   %d位部落客按了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